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编)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课堂笔记

(精编)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课堂笔记

(精编)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课堂笔记
(精编)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课堂笔记

(精编)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课堂笔记

目录

第一讲绪论3

一、公共管理概念的内涵3

1、管理概念的内涵3

(一)社会性:3

(二)合理化:3

(三)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目标:3

二、管理的核心特征3

1、主体3

2、(区别于其他的管理的)特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以及具有普遍约束

力4

3、公共性4

4、非盈利性质(?)4

5、竞争性、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全球化。(?)4

三、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4

1、背景4

(1)工业革命的影响——一个核心要件(要素)4

(2)现代政府职能的发展——最关键的要素4

(3)现代政治学(行政学?)发展的基本逻辑5

2、产生和发展5

(一)标志:1887年W·威尔逊(美国政治学家)发表《行政学

之研究》的学术论文5

(二)1900年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政治与行政》国情论5

(三)科学管理时期大致:1910——19305

(四)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理论时期1930s-1950s8

(五)管理过程理论研究1950s——1970s10

(六)20世纪70-80年代环境视角的研究11

(七)前几个阶段的总结12

(八)20世纪80年代以来12

第二讲民主与公共管理的公共性12

1、民主概念13

2、民主的特征、功能13

(一)根本地重塑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结构,在政府和权力之间塑造

了一种权力联动机制。13

(二)民主根本的重塑了一个社会的利益关系结构14

(三)民主重塑了政府的决策行为模式,塑造了一种全新的公民需求满

足模式14

(四)民主也根本的重塑的政府的性格14

3、几点评论14

第三讲行政组织15

一、行政组织概念的内涵15

二、行政组织结构的概念16

(1)什么叫做行政组织结构?它的概念内涵:16

(2)行政权力的分层化和分部化17

1、行政组织的分层化(纵向分化)17

2、行政组织得分部化(横向分化)18

3、行政组织结构的结构形态(具体形态)18

三、行政职能及我国行政职能的改变20

(一)行政职能20

(二)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20

(三)MPA的相关内容21

第一节行政职能概述21

第二节、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22

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22

四、行政组织分类23

五、行政组织体制24

(1)概念内涵24

(2)首长负责制24

(3)委员会制25

(4)MPA相关内容(集权制、分权制)26

六、组织变革问题27

第四讲人事行政管理27

一、人事行政管理概念的内涵27

二、干部考核制度28

三、西方国家文官制度28

1、产生背景:28

2、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29

第五讲官僚制组织分析31

一、官僚制组织的起源31

二、核心特征32

1、层级化32

2、专业化32

3、制度化33

4、集权化33

三、优势和可能的弊端34

四、《新公共管理改革》中的相关要求内容35

1、官僚制组织的功能失调和目标置换35

2、尼斯坎南的官僚经济学与预算最大化模型35

3、莱宾斯坦的X无效率理论36

第六讲当代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分析36

一、改革背景37

二、改革内容38

第一讲绪论

一、公共管理概念的内涵

1、管理概念的内涵

管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的社会职能,是各种社会群体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发挥和有关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以实现群体的整体目标的社会活动。

(一)社会性:

结群而居的社会动物——人类

人类的群聚需要调节各种社会关系,最基本的在于权力,利益,分工协作关系等等。而管理的最基本职能在于调节权力利益关系。

当一种机构系统出现紊乱而不能有效地完成目标时,就需要重塑管理机制,确立两种关系:即支配关系或主从关系,合作关系。

其中必然包括一种惩罚机制,实质为行政控制的一部分。

甘特图表即工作进度表:使各项工作的进展处于严密的监察和有效的控制之下。(二)合理化:

管理的发展就是管理合理化的过程。不断地追求塑造更加合理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更加合理的调节权力利益关系的方法。

管理合理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人类的分工,协作,大量劳动力的提供加上合理的管理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技术+管理

管理机制是将科技及其它的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

(三)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目标:

在微观的组织管理的观点上看:优先追求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不是局部目标、个人目标)

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于照顾和实现一个群体的整体目标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具体的管理形态,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履行管理职能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保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动。

二、管理的核心特征

1、主体

(一)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公共组织

怎么样来把握?——

(1)政府,狭义来说指行政组织系统;广义来说指立法、行政、司法组织系统。(2)政府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按法律程序运作,才称得上是合法的公共管理主体。不仅要看行政管理的结果,还要注意其法定程序。

(3)法律、事实、意义上主体的差异。法律上的行政管理主体和实际上的主体往往存在差异(尤其在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这应该是一种不正常不见刊的现象。而在中国,以党代政的现象也是这两个主体存在差异的体现。各级党委实际上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但即使在发达国家,这种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3)多元化(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公共组织)。在实际政治生活和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都是公共管理的主体。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政府退出某些已经介入的领域,交由社会组织去承担,使得公共管理的主体实现多元化,市场化和制度化。

2、(区别于其他的管理的)特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以及具有普遍约束力

以国家各种暴力机器为后盾的社会强力系统。这也是它区别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国家——社会秩序的塑造者——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力系统(军队、警察、监狱、法庭)——刚性的控制手段(在民主社会、文明时代,主要表现为一种威慑性)

3、公共性

公共行政

公共性的概念:公民授权、公民参与、公共利益(=民主性,是从民主理论中发展出来的)

公共性——以政府的民主性为基础,为其基本支撑点

4、非盈利性质(?)

领域:市场无法调节的领域,实现对社会价值的权威再分配,塑造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

5、竞争性、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全球化。(?)

三、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背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工业革命的影响——一个核心要件(要素)

由手工工厂(手工作坊式的)转变为工厂组织制度(大规模的)

不可避免的需要组织管理上的变化

一开始采用放任的管理,人治,依靠经验和感觉来管理

为解决矛盾——提出了管理学

(2)现代政府职能的发展——最关键的要素

19世纪70年代以前(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流行的管理哲学:亚当·斯密的“市场自动和谐论”(市场万能论)

自利的经济人的自利的行为在无形的手这个市场机制的调节下,经济人在满足自利的同时也会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其结论: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对政府的看法:小政府理论(保护自由理论、民主理论、政府民主理论)——不做坏事就是个好政府——守夜警察式的政府

从1870年到1970年代末大约100年——政府职能的扩展史。

尤其是政府的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迅速扩展。从1870年的小政府扩展为一个庞大的政府。——不但要不做坏事,还要做好事。

政府效率、政府能力逐渐取代了政府控制,成为衡量政府的主要指标——使追求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学科应运而生。

(3)现代政治学(行政学?)发展的基本逻辑

2、产生和发展

(一)标志:1887年W·威尔逊(美国政治学家)发表《行政学之研究》的学术论文

提出把宪法的执行从宪法的制定中分离出来,以效率为核心来构建政府行政系统的结构核模式,以技术方法的引入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标志着现代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带来了研究视角的变化,一个新的学科产生了。

(二)1900年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政治与行政》国情论在《政治与行政》这本书中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古德诺系统地提出了这种理论,最早其实是威尔逊提出的)

政治由政治家掌握和运用,行使政治决策的功能,形成国家意志,以正义为核心目标。

行政权由专业的行政管理者掌握,执行国家意志,以效率为核心目标。

“所谓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也是民意的表现和政策的决定。它是由议会掌握的制定法律和政策以表达国家意志的权力。所谓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也是民意的执行和政策的执行。它是由行政部门掌握的执行法律和政策的权力。这样,古德诺就否定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分法,(认为司法只不过是行政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代之以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衡量后者的唯一目标是效率,行政体系也有其内在规律性和相对独立性。

随着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国家的行政系统与国家的政治系统慢慢分离。1883年以前“政党分肥制”——国家的官职被看作肥缺,奖励给在政党竞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1883年以后文官制度,一拨为政治家,制定政策,部长以上为政治家,副部长(包括)一下为考试进去的,不随竞选的影响,竞选只可能会影响部长以上的官员的换动。

(三)科学管理时期大致:1910——1930

三大代表人物:泰勒(美)法约尔(法)马克思·韦伯(德)

(1)F·W·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之父)

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具体内容:

一、经济人假设: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工人追求的是高工资,资本家追求的是高利润,都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这是他们唯一的目的,最大的工作动机,劳资双方的利益并非是矛盾的对立的,完全可以取得一致,可以运用一种新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是劳资双方都能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经济利益。

泰勒的贡献:他把这样的宏观理论运用于微观的企业管理领域之中,作为构建微观企业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是经济人建设的适用范围的扩展。

二、时间和动作研究

1)提出在传统放任的管理体制下,效率主要依据经验感觉等主观的人的因素,而科学管理法认为体制是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科学管理法的核心是要根据科学和?的法则来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前提是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动作进行研究。对工人的作业过程分割成若干基本动作,用秒表对尽可能多的工人进行测量。从而选定最合适完成作业的工具、机器,决定最适当的程序,消除错误的无用的动作,找到最适宜的作业方法,使其标准化

2)计算一套动作持续的时间,加上不可避免的耽误的时间,计算标准时间,从而确定作业标准。

体制是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

三、任务管理模式——就是今天的绩效管理法

如果公认的工作目标不明确,他就不会努力地工作,如果随意设定工作标准,工人也不会最大限度地努力工作,为刺激工作,提高效率,必须实行刺激工资制(?)1)高标准的规定工人一天的任务,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接受明确地工作任务

2)提供标准工作条件,以保证标准工作量的完成

3)高额的工资待遇

4)工人的工资随效率的变动而变动,若工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承担责任。

绩效管理法:就是给每个人都规定明确的工作任务(可操作可衡量),个人与单位签订绩效合同

四、例外原理:上级经营者把权限集中在自己手中,为不被大量的详细而庞杂的文件和报告弄得心烦意乱,要尽可能地把权限委让给下级管理者和助理,自己只保留例外事项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摘抄:

泰勒提出了以时间动作分析、工作定额制度、标准化管理、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和刺激性的差别工资等概念为核心的管理理论。因此被称为管理技术学派。

劳动生产力低下是工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不仅在于解决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在于解决低劣的管理问题。因此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而实施这套制度的主要办法就是任务管理,及对工人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和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做标准化的处理,并把工人的报酬与工作成绩直接联系起来。

(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1916年发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提出管理五职能论

企业经营活动包括技术、营业、财务、保养、会计和管理等功能,管理是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职能。

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计划意味着研究未来和工作计划,组织意味着建立企业的物质和人事机构,把人员和物质都调动起来,指挥意味着要工作人员去工作,协调意味着把所有活动统一和联系起来,控制意味着设法把一切工作都按已经规定的章程和已经下达的指示去做。

组织是法约尔行政管理五要素的核心内容。

法约尔原则:

1)认为对于一个组织的工作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能力,组织阶层越往上,管理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增加,技术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下降,两者的平衡在组织的地三四层实现,对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来说,管理能力最重要。

2)对于小型企业的经理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能力,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能力要求增强,中型企业,二者应平衡,大型企业,管理能力最重要。

3)十四点原则:分工、权限和责任相一致、严格的纪律、命令的统一、指挥的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公平的报酬、集权、层级化、稳定的秩序、公正、职工队伍的稳定、创造性、凝聚力。

(3)马克思·韦伯(现代组织理论之父)官僚组织理论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910年《经济与社会》——官僚制。在本书中对组织形态进行了研究,他对17、18世纪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以来新型的资本主义工业民主社会出现的新的组织形态(军队、工厂、政府)内在逻辑进行了概括分析,最终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成为现代组织理论的源头。

官僚制组织理论把人类历史上政治权威形态分为了三类:

1)传统(神授)的权威:领导人的合法性来源于神的授予,这是与传统农业相关联的政治权威形态

是世袭的,它来自于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对个人明确而特殊的尊重。

2)超人的权威(克里斯玛型)(魅力)

强人政治转型社会

是个人奋斗得来的,它来自领导者的意志和强制性权威

3)合理合法性权威

来源于人民的授权民主社会

是选举产生的,它来自法律和社会契约。

关键点:官僚制组织形态是在民主社会之中,与合法合理性权威相关联的一种行政组织形态。

(装订笔记)官僚制组织是在合理合法性权威之下与合理合法性权威相配套的现代组织形态,是与民主政治和工业社会相匹配的行政组织形态。

这个时期运用的是一种静态的研究方法,不可避免的缺陷——忽略了对人的研究。

摘抄:

法定的权力构成官僚集权组织的基础。(书中内容和老师所讲的不是很相同)(4)摘抄行政管理学概论

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谋求行政组织的合理行政过程的制度化、行政行为的效率化、行政方法的标准化。

(四)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理论时期1930s-1950s

(1)霍桑实验

1924-1932美国哈佛大学一批教授,以艾顿·梅奥为首到美国一些公司进行的一些管理学实验,研究是哪些因素影响管理的效率。

1924-1927照明实验重点研究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的关系结构式没有关系。1928-1930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工作形态、作息制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并不像以前那么重要

1927-1932绕线式实验引入了沟通参与等管理方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930-1932在工人工作现场进行观察,发现工人经常伪装自己的情况,存在非正式组织关系与小团体

得出三大结论:

1)社会人假设:在管理过程中,人并不是一个单纯追求经济最大化的简单经济人,还有社会需求(成就感、需求感),同样会成为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

工人会追求金钱的收入,但也会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社会、心理因素是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

2)提出了情绪的概念:反映的是一个组织成员在组织工作中得到的满意的程度客观机制通过工人的情绪来影响效率

3)非正式组织的概念

正式组织:按正式权力关系安排的合理、有秩序的组织,反映正式的职能关系,难以反映职工间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的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乃是正式组织中若干成员之间由于生活的接触,感情的交流,情趣相近,利益一致而未经人为设计所形成的交互行为与共同意识,并由此而产生的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无法定地位,也无特形式、目的和固定

结构,但是它对正式组织的目标与功能,都能发生无形的助益或阻抑限制。

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常变现为某种团体的非正式组织。这些团体有自然形成而成员必须服从的规范或惯例。并且,非正式组织同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存在直接的影响

摘抄: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即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而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实现提高生产率的目标。

人的视角的研究:行为科学研究时期—霍桑实验

1.社会人假设。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社会集团的成员存在,不仅需要得到高收入,还需要得到诸如友谊,归属感等等各方面社会需求的满足,使作为社会人存在的。这就改变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情绪概念。工资形态,作息时间都是通过态度这个中间环节和工作效率发生关联。所谓的情绪就是指人作为组织成员其社会需要满足程度的函数。组织成员的满足程度越高,情绪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而满足主要是安定感和社会归属感的满足。提出了工人的主观选择机制的重要性。

3.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构包括技术组织和人的组织。前者是指物质资源的配置结构,后者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按照组织成员的权利关系所建立的合理的而有秩序的组织,它反映的是组织的职能配置和关系。受效率逻辑的支配。这种组织很难反映组织成员之间由于相互接触,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而实际上组织成员之间由于这种接触会形成非正式的组织。正式组织中若干成员由于生活的接触,感情的交流,情趣的相近,利益的一致,未经人为设定而产生

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无法定地位也无固定形式,但对正式组织的目标与工都难呢给产生无形的注意或阻碍,限制。这是组织中,不易地概念就是消极的现象,而有可能成为组织中有意义的现象,推动发展。

(2)其他理论

双因素理论激励和保健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马斯洛《动机与人格》需要层次理论(MPA书上的激励理论)

a.主要内容

1)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上到下,一共可化为5个层次的需要:生理(衣食住行)安全(人身安全、稳定职业)社交(朋友)自尊自我实现(人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自我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实现)

2)论点核心:人的需要的实现是有次序的

低层次需要的实现是追求高层次需要的先决条件

3)就管理者管理模式来说,应该针对管理对象,需要的不同程度分别进行管理。管理模式应不断的调试以应对管理对象需求的不断变化,所以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任何管理模式都是在特定的先决条件下实现的。

b.评析

1)自我实现人的模式

组织中所有成员的动机结构之中,都有一个最高层次的需求——追求自我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实现白话就是人人都有理想。

蕴藏着一种平等主义的理念(管理平等主义),与传统管理理论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理论:只有高层(精英层、管理层)有理想

平等主义是现代工业民主运动中的一个理念(核心理念、内在逻辑)

目标管理法:把组织简化为目标系统

始端:确定总目标、分目标、子目标(领到的工作),将目标分解,将轮廓转化为量化的目标,并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组织成员。(三段:确定、分解、归位)末端:考核对目标实现状况决定奖惩

在漫长的中间过程中,组织成员是自主实现目标的。

目标管理法属于一种自主管理方法,这种方法与管理者有无自主人格,能否自主行动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所有管理者在这种分权的管理模式中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高度现场的分权是一中高度效率的模式,但是前提是人是有自主人格。

在这种模式中,人人都是管理者,是没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分的。ERG——在批判马斯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理论。

东方马斯洛主义。许金生《动机与人格》的译者

成根曰:

1)不同背景下,甚至同一背景下,人们的行为模式也有巨大的差异。

2)马斯洛研究的人是人的行为模式背后的深层次的动机模式。运用的方法是抽象法(把人身上的社会属性抽掉,把人还原为一个抽象的人),在这样的意义上,人还是基本相似的。

为什么动机模式导出了千差万别的行为模式?是环境的作用,是环境塑造了人。动机模式——(环境的作用)——行为模式

普适性——特殊性

制度模式决定行为模式,要改造行为模式,不是去改造人,而是去改造制度。

(五)管理过程理论研究1950s——1970s

主要潮流是管理决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决策过程,试图通过对决策体制、决策程度、决策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政府决策的(?)来提高政府的效率。

两个主要的脉络:

1)以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创始人)为代表

重点是研究人类决策的一般逻辑(而不是具体的企业决策等)

2)另一个潮流是政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953年拉斯韦尔提出了政策科学。通过多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来研究政府的决策,来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产生了一个科学:政策科学Policysciences

霍布特·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1)1947年《管理行为》

2)1975年《管理决策新科学》在这本书中,他把人类的决策过程分为三个过程: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

3)与组织理论家马奇合著了一本教材(公共行政学教材)

4)《人的模式》提出关于人的动机行为的假设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一)对传统型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认为传统行政学有基本的缺陷

1)传统的行政学主要是对正式组织权力的结构和制度的研究,是一种静态的研究,而且本质是动态的过程,因此传统行政学没有反应本质

2)传统行政学是由一系列的原则构成的,虽简单但未经科学论证,无法形成系统,其内部原则之间也经常冲突,因此这些原则充其量只能算是“行政谚语”

3)传统的行政管理,它只重执行的研究,而不重视执行过程的决策,实际上决策和执行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其实执行活动本身也是决策,提出大胆论断: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贯彻管理全过程。

4)传统的行政管理对组织的说明主要限于组织权力的分配、正式的权力结构,而不注重研究其他的组织。提出:通过一张组织图表,既看不到权力配置是否适当,也看不出权力分配到了哪里,因此很肤浅。需要对组织情况有一个科学和明确的语言,什么人做什么决定,以及受什么的影响,要对这些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知道权利的配置。

5)好的行政行为本质上是指有效的行政行为,而决定效率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组织成员决策的理性化程度(改变了传统的效率观)

6)行政活动总是用大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某种目的的活动,就需要发展一种运用组织力量的方法——行政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决策程序——划分每一个成员该做哪一部分程序,因此就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二)概念的体系

最重要的概念:决策——人做选择的行为。多种可能行为中选择其中一种去付诸实施的行为,这种选择不一定是理性选择行为,也可能是条件反射、本能行为等非理性行为,他因此提出对决策概念进行分析。

把握以下三点:1、西蒙提出决策就是人做选择的行为,决策的本质就是选择,某种程度上说,决策=选择;2、从一个过程的角度,决策从动机出发,从动机——(到)决策目标——选择过程——结果。决策理论重点研究过程的内在规律,所以可以把其归为一种动态分析方法;3、人类的决策行为,既包括理性的行为,有明确目标、具体方案,每个方案的收益也可计算,因此最后可以找到一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

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 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管理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三、管理学的含义1、含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学的研究与管理的本质联系在一起;管理学在研究和把握管理的本质含义的前提下,也对管理的具体形态进行研究;管理学以探索管理现象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管理学是一门学科。 公共组织 管理科学中所研究的管理主要是指组织中的管理,所谓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组织中的管理。[1]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一般管理范畴中的子集,其特点就在于公共性,即通过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公共利益,同时接受公共监督。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根本标志。其主要特征是: (1)公共管理是发生在公共组织中的活动 (2)公共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总体目标 (3)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公共权力,这是协调社会资源的保障 (4)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5)公共管理强调公共部门的行为绩效 (6)公共组织实现目标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协调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最具有经济效率的。[6]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交换的最优条件; 2、生产的最优条件; 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在理论建构中,前提的有效性是理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条件是不符合实际的。 “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都是不变的。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不仅生产技术在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其次,所谓的"帕累托改进"也是不存在的。 暂时假设“帕累托改进”可以实现,这时就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所有人的境况都变好;第二种情况是有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另一部分人的境况至少没有变坏。 市场失灵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公共管理学原理(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前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振明主编)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P4-5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有几个方面:(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它们的联系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20-21 第一,就其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学并不像传统的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统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其理论基础。 第三,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 第四,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管理工具等等。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这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限于普遍适用的“行政原则”的探讨。 第六,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3、公共组织的定义。P36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公共组织应包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其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公共组织。 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P38-39 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1.组织目标 是指组织成员进行某项活动所需达到的预期结果。目标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之一。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它决定着组织行为的方式和组织发展的方向,关系到组织管理活动的效果。公共组织目标是公共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公共组织中的职能目标从时间上看,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空间结构上看有总目标和分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公共组织中的“目标网络”。 2.组织人员 组织人员是公共组织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公共组织的主体。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公共组织的人员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人员的素质和智能结构,是公共组织的一个重要要素。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管理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对公共管理的结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物质因素 任何组织的运行,都无法离开物质因素的支持。物质因素包括公共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如场地、房屋、办公设备、用品、经费等。 4.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是根据组织目标对公共组织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职责及其作用的总体规定,它确定了公共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2020年整理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doc

治理: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合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与过程的科学。 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共同满足公共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良好治理的管理的活动。 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为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公共目标的过程。 SWOT分析:在全面评估组织内外环境及其对组织影响的基础上,了解组织的优势与弱势,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非营利组织:是以不以营利为目的、强调个人奉献与成员互益等价价值观念、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或互益活动的各种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社会监督:非国家机关的监督,通常指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公民及公民团体、新闻媒体等社会行为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设立的专门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及遵纪守法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和惩戒的活动。 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维护国际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务院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入河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依法独立进行监督活动。 福利国家:是指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公民基本福利或社会福利的职责的国家。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得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行为。公共服务性政府:满足这回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在政府。 电子政府:政府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政府内部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后到网络上完成,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神会公众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绩效评估:将实习工作结果与绩效目标比较,评价公共组织与公职人员的实际工作成果,从而对组织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政府间关系: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而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产生法律后果,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指公共部门为实现其组织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机构及相关的法规、制度、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就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就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与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就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 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与执行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与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 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就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 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就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就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就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 的那种混乱与冲突相距甚远 8 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 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 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 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与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与 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她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 效的管理。 10、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与能做 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 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11、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与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 民服务与向公民放权的职责,她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就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就 是为其划桨,而应该就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与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12、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就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 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瞧,乃就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13、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就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 说,组织就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14、事业单位: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 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15、科层制: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她就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16 公共领导:指社会公共组织协调统一地在公共领域,为实现社会共享性利益的有效维护、 合理享用与可持续增长,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并且为此进行战略、规范的确定, 及相应的资源配置与调控的领导活动。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

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 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 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 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 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选择题)(主要掌握人物、著作、及代表性的观点)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原理 陈振明版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实践 第二章现代政府政策过程 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第五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评价 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七章公共预算管理 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 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

公共管理学概论课后答案

《公共管理学》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p4) 2、公共管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生产管理计划担当流程学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p20) 3、“新公共管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p17) 二、选择题 1、1887年美国学者(d)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这成为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p13) a。古德诺b。斯坦因c。泰勒d。威尔逊 2、德国学者(a)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成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p14) a。马克斯·韦伯b。古德诺c。法约尔d。赫伯特·西蒙 三、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担当流程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未分选的学科,它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是一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统一、公共性与管理性相统一和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3、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表现在: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虽同属管理领域,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但二者在管理的目的、管理的限制因素、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绩效评估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4、“新公共管理”运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2、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鼓励社会自身的公共管理,也就是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政府自身的财力不足;3、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政府彻底走出财政危机。 5、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基本研究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计划担当流程分析法等。 四、论述题 1.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要点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担当流程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供应链及采购管理内容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启示:论述要点:第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第二,把员工食堂就餐制度机制引入到政府中来,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以及政府内部的公共管理(服务)竞争;第三,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实行成本-效益核算,以防止过去那种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垄断条件下的预算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恶性膨胀的趋势出现,要求把政府预算与政府工作的绩效联系起来,对政府进行效能监督;第四,倡导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选择机械品质检验员知识导向的价值,即在公共行政中引入企业家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