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

一,简答题

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

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徐宝璜(1894~1930)字伯轩,江西九江人。1912年赴美国留学,学习经济和新闻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编辑、北京大学教授。1923年,北京平民大学报学系成立,他任教授,后任系主任。他讲授新闻学概论基本知识,并指导编辑新闻

的练习。他为学会讲课写的讲义《新闻学大意》(后来改名《新闻学》)于1919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以新闻学研究会名义出版,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着作。蔡元培为

该书作序,称赞它“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邵飘萍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实习。他们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3期《新闻周刊》,它是我国早期采用横排的报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学会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

输送了优秀人才。当时,毛泽东正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探求革命真理,他

参加新闻学会,并取得了听讲半年的证书。他一生重视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和学

会给予的良好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有些会员,如高君宇、罗章

龙等,后来都曾担任中共早期报刊《劳动音》、《向导》周报、《工人周刊》、劳动通讯社等的出色记者和编辑。

3,简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重大改革活动。

(1)开创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新旧思潮的激战;三次著名的论战(问题与主义、科学社

会主义与伪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学术、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具体问题

的讨论(2)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常用述评形式,政论和

新闻报道相结合,是一大创造。《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发表时评,又称杂文,后来

发展成常用文体之一。(3)新文风的出现。《新青年》提倡白话文,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4)副刊的革新。“四大副刊”。(5)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的改进。头版头条

已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专栏增多。重视直接采访报道。

4,简述“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的革新举措。

言论态度鲜明,加强政治时事评论。1932年《申报》连发了三篇时评:《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鲜明反对内战

其次,革新副刊《自由谈》,聘青年作家黎烈文任主编,改变长期庸俗的趣味主义编辑方

针,主张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自由谈》成为反文化“围剿”的进步文化阵地;

再次,聘请李公朴等主持开展社会文化服务事业,相继举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等,团结培养大批青年走向进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此外,创办《申报》月刊,俞颂华主编;发行《申报年鉴》。

这一系列改革既服务了社会,又增强了报纸声誉,促进了报纸销路。

5,简述《新华日报》在国统区与国民党新闻管制斗争的情况。

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1947年2月28日被查封,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个中共中央机关报.重庆时期在周恩来为首领导下,发展进步势力,争

取中间势力,是国统区人民心中的等他,成为一把插在国民党心脏的尖刀,采取“有理有利有节”原则,被誉为“新华军。”

《新华日报》运用合法和非法手段从三个方面同国民党进行斗争。

①反对国民党的新闻检查的斗争。”让你办报但不让你说话”.开天窗,算帐,不送检直接刊登,如,周恩来的在《新华日报》上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②反对封锁新闻来源的斗争。通讯员,改写中央台消息,民主人士.

③反对国民阻挠和破坏报纸发行的斗争。”让你办报但不让你发行”.雇佣100 多名贫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作用巨大.

二,论述题

1,试评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和“韬奋精神”。

毛泽东题写:“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邹韬奋从主编《生活》周刊开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出版

的报刊有《生活》、《大众生活》、《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日报生活刊》、《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和《全民抗战》等。韬奋流亡国外的两年中,接受了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观点,他撰写了海外见闻通讯,后来集印成《萍踪寄语》、《萍踪忆语》两本通讯报告集。读者赞美它们是“充满着爱与力的新游记”。

1935 年11月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最高发行量20 万份。1936年出至

第16期,被国民党查封。同年3 月,他在香港创办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生活日报》,出版后55 天自动停刊,8 月迁上海,在复刊日报受阻情况下,他只好将日报的增刊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由于“七君子事件”被捕。在狱中8 个月,韬奋写下了《经历》、《读书偶译》等著作,坚持用笔战斗。1937 年《抗战》三日刊创刊,从7 号起一度改名《抵抗》。《大众生活》周刊1941年5 月复刊,1941年12 月停刊,他以宣传团结抗日,呼吁建立民主政治为宗旨。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二)

一,简答题

1,简述19世纪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1) 外人在华办报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

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

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

文化征服服务。

(2) 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客观促进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

(3) 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外报以其自身的实践和所刊言论,将西方近代报刊的观念传入中国。2)外报将西方报纸的形式传入中国。3)外报将西方新闻采访业务传入中国。4)外报将铅字、印刷机等近代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为国人自办近代中文报刊提供了物质条件。

5)外报将西方近代新闻事业的管理方式引入中国。

2,简述1904年《时报》的革新举措。

将《新民丛报》所创的报章文体“时评”移植于日报,开辟了“时评一”、“时评二”、“时评三”三个栏目,聘请陈景韩、包天笑和雷奋分别主持评论国内大事、外埠新闻和本埠新闻。这种应时而发、短小精悍、活泼明快的文体颇受人欢迎;

2)率先将一张报纸分为1-4 版,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书页式报纸的痕迹;

3)率先采用1-6 号铅字排版,新闻标题和评论中的主眼“借家圈点以为识别”使版面编

排“务求醒目”;

4)率先创办报纸周刊,即在每周固定的日子设立教育、实业、妇女、儿童、英文、图画、

文艺等7 个专版,分别聘请专家负责编辑。这些业务手段后来为各报所效法,一直沿袭至今。

3,简述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业务的发展。

新闻、评论、副刊与广告全面出现与报纸上;

新闻:标题、分类、摄影图片、号外;

评论:短评、按语出现

副刊:《中国日报》的《鼓吹录》;《申报》的《自由谈》等

版面设计更现代化。

4,简述国统区“拒检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经过: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以“非常时期”为借口,制定一系列出版审查条例,实

行原稿送审制度,以此限制新闻出版。1945 年7 月 1 日,国民参政会的 6 位参政议员去延安访问,黄炎培写成《延安归来》没有送审就出版,拉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8 月7 日,重庆《宪政》等16 家杂志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原稿不再送交国民党审查。

这一行动得到了重庆新闻出版界的响应,8 月27 日重庆杂志界联谊会举行集会,33 家杂志社发表声明,—致拒检。

重庆《新华日报》报道了杂志界拒检的消息。9 月15 日,重庆《宪政》、《国讯》等

10 家杂志出版《联合增刊》,宣布不向国民党政府办理登记手续,稿件拒检.不送检。

结果:“拒检”运动得到成都、昆明、桂林等地新闻出版界的响应,纷纷发表公开信或成立联谊会,支持重庆新闻出版界的拒检斗争。与此同时,各个大学也通电响应,宣

布他们出版的刊物、壁报也拒绝送交学校当局检查。拒检运动的斗争不断扩大;国民

党当局迫不得已?,于同年10 月1 日宣布废除原稿审查制度(收复区除外),至此,拒检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发生的总体变化。

回归新闻本位,更重视遵循新闻自身的规律,转变固有的“阶级斗争工具”的概念,多元

化的功能得到认可“舆论工具”而非仅仅“宣传工具”。

冲破“两个凡是”宣传的束缚,在对《苦恋》事件的处理上也张合适度;展开对新闻属性

的大讨论,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成为改革的方向;舆论监督的功能得到恢复,一系列以“渤海二号”为始的调查性报道和批评报道陆续展开;以《人民日报》为代表推进读者互动讨论,推动整个社会的改革;媒体有更大的自主性,开始自办发行,一系列经济型报刊异军突起,周末班大战与扩版热;对新闻传媒管理上,基本系统化和完善化,进入专业化归口管理时代。

二,论述题

1,试述评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以利用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从23 岁起就开始从事办报活动,一生主办了主持《万国公报》、《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政论》、《大中华》、《晨报》报刊等17 家,共撰述约1400 万余言,被后人誉为言论界之骄子。此外还积极参与各地的办报活动,在一生的办报活动中,梁启超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论和新闻思想:①认为报馆是维新的耳目喉舌,提出“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②认为报馆的两大职能是: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③提出办报的四个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④提出强调并

舆论的重要性,认为无论何种政体,健全的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而报纸是造成舆论

最重要、最有力的机关;⑤在我国最早提出了“党报”、“机关报”的概念⑥创造了“新文体”,即“报章体”,其特征是语言丰富,条理明晰,平易畅达,笔调自由,感情充沛,也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三)

一,简答题

1,简述19世纪我国中文宗教报刊的发展。

西方列强侵略的炮火轰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早在19世纪之初就开始了对华传教活动的西方传教士作为列强的先锋部队,从传播基督福音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目的出

发,着力想改变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由于中国的闭

关和禁教政策,传教士们选择了通过办报活动来“走进”中国人。他们的报刊成为当

时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一扇窗,尤其是19世纪中文宗教报刊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诸方面的介绍,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如处在近代报刊初期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对西学内容的介绍,促成了魏源、林则徐等经世思想家们经世思

想的形成;《六合丛谈》作为中期的近代报刊,更加全面的介绍西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等内容的介绍,开阔了国人眼界,出现了洋务派,这些人从器物层面上寻求

救亡图存的道路;近代报刊后期的《万国公报》则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扩

大了西学内容的传播,介绍了许多西方的经济制度和民主制度,这些内容影响到了一

些知识分子,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提出了变法思想来救国,进而掀起了维新思潮。

19世纪中文宗教报刊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思潮各自的发展演变是一脉相承的,但彼此间又相互影响。中文宗教报刊推动了变革思潮的发展,变革思潮又促进了中文宗教报

刊内容的演变。

2,简述“苏报案”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后卖给退职官员陈范。为打开局面1903年陈范聘请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

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拘捕了章士钊,邹容

自动投案,后《苏报》也遭查封。经多次开庭,1904年法庭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

3,简述民国初年我国新闻业务在逆境中的发展情况。

报界的黄金时代: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猛增到近500种,总销售数量,达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记录。其中,仅1912年2月以后,到北京民政部门登记要求创办的报纸就达到90多种。政党报纸、新成立的各级政权机关报,妇女报纸等。

B通讯社的发展。

C五花八门的政党报纸

同盟会-国民党报刊体系最大:《民立报》是其总机关报

4,列举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中央机关报刊(名称、时间、地点、主持者、主要内容)。

《向导》1922年9月上海创刊,蔡和森第一任主编,继任彭述之和翟秋白,时事政治评论性周刊

《新青年》1923年6月15日翟秋白全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

《前锋》1923年7月1日广州从政治理论上阐明党的纲领

《先驱》1922年1月15日

《中国青年》

《工人周刊》

《劳动周刊》

《真报》

5,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一方面这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可以说是中国较早实践“客观公正”新闻理念的,也

为之后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客观

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好的发行量和认可度。不过总的对于当时来说这个理念是进步的。

二,论述题

1,试评述陈独秀在《新青年》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

《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毛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了有发

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敬告青年》一文。广大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

国际金融(开卷)模拟题

《国际金融》模拟题(开卷)(补)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出现的国际金融组织为(C)。 A.IMF B.世界银行 C.国际清算银行 D.亚洲投资银行 2.各国的外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头寸调拨而引起的国际资本转移(如同业拆借),属于短期资本流动中的(A)。 A.金融性资本流动 B.贸易性资本流动 C.保值性资本流动 D.投机性资本流动 3.下列不属于IMF业务活动的是(D)。 A.汇率监督与政策协调 B.储备资产的创造与管理 C.对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D.对低收入国家提供长期优惠贷款 4.参与联合浮动的各国货币偏离中心汇率的波动幅度为(B)。 A.上下% B.上下% C.上下% D.上下1% 5.实行()汇率制度和允许汇率经常或大幅度波动的外汇政策条件下,对国际储备需要量(A)。 A.弹性较少 B.固定较少 C.弹性较多 D.固定较多 6.在苏黎世外汇市场上,USD/CHF=95,则CHF/USD的买入价是(A),CHF/USD的卖出价是()。 A. B. C. D. 7.国际货币市场分为银行短期借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和(C)。 A.抵押市场 B.股票市场 C.贴现市场 D.欧洲货币市场 8.当今世界上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主要是(B)。 A.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流动

C.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流动 9.1990年1月2日某公司从瑞士进口小仪表,一家以瑞士法郎报价,每个为100瑞士法郎;另一家以美元报价,每个66美元。当天人民币对瑞士法郎(SF)及美元(USD)的即期汇率分别为:SF/CNY=,USD/CNY=。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公司应该(B)。 A.接受美元报价 B.接受瑞士法郎报价 C.两者都可以接受 D.两者都不可以接受 10.我国外汇管理的主要负责机构是(B)。 A.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B.国家外汇管理局 C.财政部 D.中国银行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国货币当局针对本国货币贬值而在市场上进行的干预活动会造成(AC)。 A.外汇储备流失 B.外汇储备增加 C.经济紧缩 D.经济扩张 E.没有什么影响 2.外汇期货相对于外汇远期而言具有下列优点,(ACD )。 A.交易集中 B.数量灵活 C.范围广泛 D.规格统一 E.风险可控 3.国际收支的长期性不平衡包括(BDE)。 A.临时性不平衡 B.结构性不平衡 C.货币性不平衡 D.周期性不平衡 E.收入性不平衡 4.在IMF中占有份额最多的5个会员国,其中有(ABCD)。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E.沙特阿拉伯 5.利率平价理论的假设前提包括(ABC )。 A.交易成本为零 B.资本在国际间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C.套利资金无限 D.国内物价水平稳定 E.通货膨胀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8、《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大本营。() 9、《中国报学史》是关于中国新闻事业史最早的著作。() 10、受陈独秀影响,《向导》周报一度对北伐持反对态度。()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填空,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 1、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___________年。 A 1927-1949; B 1949-1966; C 1949-1978 2、太平天国革命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________。 A木铎;B墙报; C 教会报刊 3、外国人在华最早创办的近代化中文报刊是________。 A《察世俗每月统计传》;B《澳门新闻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新闻史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史》课程研究的是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衍变规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二)学习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进奏院状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与主要报刊。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等主要报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说 一、识记: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蜜蜂华报》 3.《中国丛报》 二、领会: 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历年试卷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 2.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4.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 A.《依泾杂说》 B.《天下新闻》 C.《遐迩贯珍》 D.《中西闻见录》 5.《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 A.香港 B.广州 C.上海 D.宁波 6.1874年,香港《循环日报》的创办人是( ) A.王韬 B.郑观应 C.容闳 D.郑贯公 7.《时务报》创刊于( ) A.1895 B.1896 C.1897 D.1898 8.《湘报》的主编是( ) A.梁启超 B.熊希龄 C.谭嗣同 D.唐才常 9.《苏报》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 ) A.胡璋 B.章太炎 C.陈范 D.章士钊 10.郑贯公等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 ) A.《开智录》 B.《浙江潮》 C.《国民报》 D.《直说》 11.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日本横滨 B.美国旧金山 C.日本东京 D.香港 12.中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是( ) A.徐彬彬 B.邵飘萍 C.黄远生 D.张季鸾 13.《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4.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15.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热血日报》 B.《政治周报》 C.《向导》 D.《前锋》 16.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是( ) A.《新闻学大意》 B.《实际应用新闻学》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定本制度 2、《时务报》 3、黄远生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5、《红星报》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2、述中国早期广播事业的诞生情况 3、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和宣传工作 三、论述题(40分) 1、试分析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影响(15分) 2、试分析范长江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时务文体 3、邵飘萍 4、《向导》周报 5、红色中华通讯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苏报案”发生的过程 2、简述维新派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3、简述国统区的“拒检运动” 三、论述题(40分) 1、试分析《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15分) 2、试分析邹韬奋的主要新闻活动和事迹(10分)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15分) 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相关部门审查,即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 2、《时务报》:1896年8月在上海创刊,是维新派的著名报刊。梁启超主编,发表了许多维新变法的主张,著名的有《变法通议》,1898年8月停刊。 3、黄远生:民国初年名记者,提出新闻记者的“四能”。善写新闻通讯,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我国第一个新闻研究团体,1918年10月成立,该会以研究新闻原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专业只发展为宗旨。 5、《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1年12月在瑞金创刊,遵义会议前邓小平主编。后来由陆定一主编。《红星报》内容丰富、生动,对提高红军的政治觉悟帮助很大。 二、简答题 1、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从原始社会就开始的。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用声音、动作、符号、图画、雕刻、绳结、烟火、实物表意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活动。语言产生后主要靠口语交流。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以后,新闻有了便捷的载体,《春秋》、《左传》之类的历史文献出现传播新闻的记载,但许多信息仍然主要是口语传播的。 2、中国早期广播发展:外国人最先在上海办广播电台,国人办得最早的是哈尔滨广播电台,不久沈阳、天津、北京也相继出现广播电台,至此广播在我国开始发展。 3、延安台建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广播工作者克服技术上的很多困难,该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延安台报道了皖南事变的真相等,它的建立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对根据地的新闻封锁。 三、论述题 1、近代外国人办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报刊观念、报刊内容形式和物质技术等方面。 2、范长江是著名新闻记者,20世纪30年代两次去西北采访,其《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情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人生动形象,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试卷参考答案模拟试题二:

国际金融考试模拟试题以及答案

听我们老师口气,这个应该非常准确的料了。特别是简答就是这三道了。论述 应该是这个。名词解释就是有点乱估计出的概率也在80%以上吧,其他小的细节可 能会遗漏,大的方向是没错的。再结合你们老师的料,应该会更加全面准确!考试加油! 一.判断,选择 外国人在美国发行的债券叫阳基债券 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 我国是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注意有管制,与浮动汇率制度区别开来 国际收入三个帐户 外汇的条件自由兑换,普遍接受,(可尝性自己看书还有几个 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制度(这个一定会考,不知道出选择判断还是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综合帐户余额国际储备特别提款权(P245远期汇率丁伯根原则有效分类原则储备头寸储备头寸(reserve position in the IMF: 是指一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部分提款权余额,再加上向基金组织提供的可兑换货币贷款余额。 三.简答题 1.影响一国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 2.汇率升值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3.从内外均衡的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四.计算题 两角套汇P35 主要去看以往考试的题型

利率的近期远期 五.论述题 1.国际收支问题(在第一章出 中国物价水平高,通帐率居高不下 欧美经济停滞,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 2.主要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关,结合时事热点来谈的 如弊端,出路,改革的方向,措施 我们老师建议去期刊网阅读几篇相关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文章(搜索关键字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附上整理补充后的国金模拟试题(据说超准,可重点看看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选择题 1.下面项目属于资金与金融账户的是( A.收入 B.服务 C.经常转移 D.证券投资 2.根据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货物"项目的"差额","贷方"和"借方"为2542,15814,13272. 我过的商品出口规模为( A.254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的报刊是()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3、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A.《南华早报》 B.《中国邮报》 C.《蜜蜂华报》 D.《香港钞报》 4、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A.《香港船头货价纸》 B.《教会新报》 C.《北华捷报》 D.《圣心报》 5、提出文章“贵在乎纪事述情,直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的报人是() A.洪仁玕 B.王韬 C.郑观应 D.陈炽 6、1891年,《广报》因触犯广东总督李小泉而被查封,其罪名是() A.破坏纲常、犯上作乱 B.莠言乱政、淆乱是非 C、颠覆政府、背叛祖国 D.宣传革命、结党营私 7、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而遭杀害的是() A.唐才常 B.康广仁 C.谭嗣同 D.熊希龄 8、1900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的机构是()

A.兴中会 B.广学会 C.新学会 D.马礼逊教育会 9、1904年,改良派人士在上海创办的《时报》宣称() A.“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 B.“作报人的心是中国的” C.“忠告政府,指导国民” D.“灌输世界之知识,造成健全之舆论。” 10.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A.“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B.“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革命” D.“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 11、带头改用“洪宪”年号,称袁世凯为“今上”,记者署名“臣记者”的报纸是() A.《民哀日报》 B.《帝国日报》 C.《大同报》 D.《亚细亚日报》 12、1920年底至1921年初,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抱怨() A.《新青年》过多刊登白话文,忽视古代经典 B.《新青年》差不多成了《苏俄》的汉译本 C.鬼神之说不张,国家之命遂促 D.鬼神之势大张,国家之运告终 13、1921年到1922年,英国的路透社、日本的东方社、美国的美联社、德国的海通社等相继在华建立分社,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称这种现象为() A.黑暗的中国社会的明灯 B.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 C.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突破口 D.新闻的侵略 14、中共成立后不久领导出版的《妇女声》半月刊致力于() A.推动中华女界联合会加入世界人权公约组织 B.宣传被压迫阶级的解放,促醒女子加入劳动运动 C.在全国重要城市建立女子学校 D.帮助妇女解放思想,鼓动知识女性回到家庭 15、为加强新闻管制、牵制社会舆论,国民党政府于1933年在南京、上海、天津、北平等重要城市设立了() A.中宣部特别办事处 B.新闻检查所 C.中宣部新闻代办处 D.新闻登记所 16、1933年,红色中华社利用仅有的一部收报机抄收中央社和塔斯社电讯,选编成油印单页资料,报送() A.共产国际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 一,简答题 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

国际金融期末模拟试题A及参考答案

国际金融模拟试题A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1、国际储备; 套算汇率; 欧洲货币市场; 蠕动钉住汇率制度;国际收支; 抵补套利;期权交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瑞士某外汇银行挂出自己的外汇牌价为:$1=DM1.7050,问: 对于这家瑞士外汇银行来说该牌价为:( )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美元标价法 D.美元报价法 2、某外汇银行报出英镑兑美元的即期汇率为:£1=$1.5550 / 65,三个 月远期差价为80 / 70。问:该银行远期汇率为:() A. £1=$1.5470/95 B. £1=$1.5495/70 C. £1=$1.5630/35 D. £1=$1.5635/30 3、欧洲货币体系通过()稳定成员国间的货币汇率。 A.各中央银行间相互贷款 B.改变中心汇率 C.在国内实行适当的财政 货币政策 D.平价网体系 4、主要的汇率预测的技术分析法包括:() A. 过滤规则 B.长短期汇率波动的平均线交叉法 C.市场动向指 数 D.回归型预测 5、外汇交易者在买进或卖出某种期限的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数额相 同的另一种期限的同种外汇,这种交易是:() A.择期交易 B.远期交易 C.掉期交易 D.即期交易 6、投资国与东道国签订协议,由东道国政府给投资国跨国公司提供新项目或工程,并授权由投资者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经营,合同期满将此项目或工程转让给东道国政府,这种投资方式是() A.BOT B.许可证合同方式 C.BRT D.建设-经营-转让 7、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项目借方总值与贷方总值之差为:() A.经常项目差额 B.基本差额 C.贸易差额 D.总差额 8、一个美国出口商3月12日与一家日本企业签订出口合同,约定在6月12 日支付一笔日元货款。这期间日元汇率变动会使这家美国出口商面临() A.经济风险 B.会计风险 C.交易风险 D.折算风险 9、当一国发生大量国际收支顺差时,可能采取的调节措施有:() A.将本币贬值 B.将本币升值 C.实行进口配额制 D.对外汇进行管 制 10、下面不采用标准合同交易的有:()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 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 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 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 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基本目的:参政 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 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 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 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易于表达民意舆情。 (5)于今天的报纸最为接近。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1、《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打破了改良派垄断阵地的局面。1902年与报黄牌广州《岭南报》展开笔战的第一次交锋。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 2、《开智录》(横滨,1900),由郑贯公(号自立)任主编,冯懋龙(号自由)、冯斯栾(号自强)任撰述,人称“三自”,《译书汇编》(东京,1900)、《国民报》(1901,东京)、《游学编译》(东京,1902)、《浙江潮》(东京,1903,发表了鲁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等革命派海外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①《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②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③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④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⑤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章太炎。 (1)《民报》: ①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②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③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④《民报》与保皇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大论战: ①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激烈论战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历时两年,双方投入的报刊达几十种之多;②《民报》一创刊,就全力以赴宣传“三民主义”,主动向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公开批驳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 ③双方论战集中在三个方面:a、革命,还是改良?b、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是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④《民报》由“以文章排满的骁将”章太炎为主帅,《新民丛报》的文章则出自“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之手,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⑤经过大论战,保皇派一蹶不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3)章太炎: 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职业报人、学者;②1903年因“苏报案”在报界声名大振,后担任《民报》主编,充当“以文章排满的骁将”;③生性耿直,为争取新闻自由,求

最新国际金融模拟试题及答案

国际金融模拟试题及 答案

国际金融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一国货币升值对其进出口收支产生何种影响 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B、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C、出口增加,进口增加 D、出口减少,进口减少 2、SDR 2是 A、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创设的货币 B、欧洲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 C、IMF创设的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 D、世界银行创设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 3、一般情况下,即期交易的起息日定为 A、成交当天 B、成交后第一个营业日 C、成交后第二个营业日 D、成交后一星期内 4、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10%以上,一般认为属于 A、股票投资 B、证券投资 C、直接投资 D、间接投资 5、汇率不稳有下浮趋势且在外汇市场上被人们抛售的货币是 A、非自由兑换货币 B、硬货币 C、软货币 D、自由外汇

6、汇率波动受黄金输送费用的限制,各国国际收支能够自动调节,这种货币制度是 A、浮动汇率制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混合本位制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基本差额计算是根据 A、商品的进口和出口 B、经常项目 C、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D、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收支 8、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A、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9、当一国经济出现膨胀和顺差时,为了内外经济的平衡,根据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理论,应采取的措施是 A、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C、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 10、欧洲货币市场是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学大纲第14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闻事业(1976—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为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了解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了解新闻改革和进展情况。 重点和难点: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改革开放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3、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媒体的发展。 4、中国进入WTO后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主要内容: 第一节拨乱反正中的新闻事业 一、新闻界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新闻界揭露批判了“四人帮”的种种罪行,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拨乱反正。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宣传报道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障碍,直接推动了平反冤假错案的进行。 三、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 新闻界学习刘少奇对新闻工作的指示,恢复和发扬了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媒介逐渐摒弃了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宣传模式,开始按新闻规律办事。批评报道得以恢复和加强;读者工作受到重视。 第二节改革开放中的新闻事业 一、加强经济报道,推进经济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新闻报道也随之发生了转移。新闻媒体报道推进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报道了大城市和大企业的改革举措,推进了经济改革。 二、新闻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斗争 改革开放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民主自由”,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新闻界对其进行了斗争,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 三、新闻改革的起步及其经验教训 随着新闻数量的增加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新闻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新闻界学习江泽民和李瑞环对新闻界的讲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了新闻改革。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邓小平南巡讲话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加快和深化了经济改革。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受到了普遍重视;新闻界和海外的交住日益频繁。 二、新闻业务的改进和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 新闻界告别了铅与火,改为激光照排,联网编辑,新闻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促进了新闻业务的发展。

国际金融模拟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一、概念比较题??1、狭义国际收支与广义国际收支: 2、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3、多头与空头: 4、直接管制与间接管制: 二、判断题 1、在其她条件不变得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增大国内通货膨胀与本币升值得压力。( ) 2、一种货币得升值意味着另一种货币得贬值,且两种货币得升贬值幅度就是相同得。()? 3、为防止外汇风险,进口商应尽量使用软币进行计价结算。()? 4、一般来说,一国对非居民得外汇管制要比居民严格。( ) 5、票据发行便利得优越性在于它可以分散由银行承担得信贷风险。() 6、“特里芬两难”就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得根本原因。()? 7、国际清算银行就是最早建立得国际金融机构。()? 8、在国际债务得结构管理上,应尽量使债权国分散。( ) 9、特别提款权又称为“纸黄金”。()?10、外汇储备就是一国最重要与流动性最强得储备资产,就是当今国际储备得主体。()? 三、单选题? 1、以下哪项经济交易不属于国际收支得范畴?( ) A.世界银行向我国提供贷款? B.我国居民到国外进行3个月旅游得花费 C.我国政府向其驻外大使馆汇款 D.我国驻外大使馆人员在当地得花费??2、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应付货币性失衡一般使用()。?A.直接管制B.汇率政策 C.货币政策 D.外汇缓冲政策? 3、外汇银行同业之间得交易形成得外汇市场也称为()。 A.批发市场 B.零售市场? C.直接市场 D.间接市场 4、银行在外汇买卖中存在得外汇风险属于( )。 A.交易风险B.折算风险 C.经济风险 D.信用风险 ?5、一战以前,各国最重要得储备资产就是(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C.在基金组织得储备头寸 D.与特别提款权 6、世界上最早得国际金融市场就是()。 A.纽约国际金融市场 B.伦敦国际金融市场 C.苏黎士国际金融市场 D.东京国际金融市场。??7、以下属长期资本流动得有( )。 A.国际直接投资 B.国际中长期证券投资? C.国际中长期信贷D.以上都就是 8、以下属自发形成得国际货币体系就是( )。 A.国际金本位制B.布雷顿森林体系 C.牙买加体系D.以上都就是??9、欧元正式启动得时间就是()。?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C.2001年1月1日D.2002年1月1日? 10、对会员国得生产性私营企业进行贷款得国际金融机构就是()。? A.国际金融公司B.世界银行

全国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全国 09-04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真正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形成是在() A.语言产生之前 B.语言产生之后 C.文字产生之后 D.报纸产生之后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的时间是() A.1815年 B.1823年 C.1828年 D.1833年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人和主编是() A.郭士立 B.麦都思 C.安东尼奥 D.米怜 4.鸦片战争后,英文商业报刊中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的是() A.《中国之友》 B.《香港纪录报》 C.《孖剌报》 D.《德臣报》 5.《昭文新报》创刊的地点是() A.上海 B.南京 C.汉口 D.香港 6.广州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中文日报是() A.《述报》 B.《广报》 C.《汇报》 D.《循环日报》 7.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出色的报刊活动家是() A.王韬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徐勤 8.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万国公报》 B.《强学报》 1

C.《时务报》 D.《国闻报》 9.《时务报》创刊的地点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长沙 10.维新派在华南的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 A.《湘学新报》 B.《湘学报》 C.《湘报》 D.《知新报》 11.《国闻报》的创办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唐才常 12.1893年孙中山与葡裔印刷商飞南弟合作出版的中葡双语报纸是() A.《镜海丛报》 B.《濠镜报》 C.《濠镜晚报》 D.《澳门时报》 13.《苏报》创刊的时间是() A.1895年 B.1896年 C.1898年 D.1900年 14.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 A.《中国日报》 B.《二十世纪之支那》 C.《开智录》 D.《民报》 l5.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清议报》 B.《新民丛报》 C.《文兴日报》 D.《新中国报》 16.戊戌政变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大公报》 B.《京话日报》 C.《时报》 D.《香港商报》 17.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报纸是() A.《广州纪录报》 B.《字林西报》 C.《大陆》 D.《中国日报》 18.辛亥革命时期,正面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的第一篇文章是() A.《民报发刊词》 B.《正仇满论》 1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 1、林则徐译报汇编《澳门新闻纸》。 2、洪仁玕《资政新篇》(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理论设计)、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二、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1、《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艾小梅,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 2、王韬和《循环日报》: (1)王韬:①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 ②早年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 ③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④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循环日报》: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攮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3)报刊政论文体: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 ②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 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作用最大; 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四、维新派报人报刊: 1、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1)1895年8月17日,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11月中旬)更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主编),成为其机关报。(康有为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其生平第一篇政论文章《强学会序》) (2)1896年1月在上海创办《强学报》作为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2、《知新报》,康广仁,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重要的舆论阵地。 3、《湘学报》,谭嗣同、唐才常,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特点:①言论最为大胆;②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湘报》,谭嗣同、唐才常,1898年3月7日创刊于长沙,是华中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被成为全国最好的维新报纸。 4、《国闻报》,严复,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是维新派在华北重要的舆论阵地。特点:①维新党人第一张日报;②严复翻译的《天言论》发表于其旬刊《国闻汇编》;③注重翻译介绍外国报纸书刊,讲究斗争策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