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轼研究综述作业

苏轼研究综述作业

苏轼研究综述作业
苏轼研究综述作业

苏轼黄州诗研究综述

摘要: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词人,现当代学者对他的词进行了较为充分地研究,但对其诗却缺乏研究,尤其是对苏轼的黄州诗的研究却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苏轼;黄州;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苏轼是苏洵的次子,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为人宽大如海。苏轼中进士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哲宗即位后,

一、苏轼年谱

曾任翰苏轼于1037年1月8日生于眉州眉山。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

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二、关于苏轼黄州诗的研究

先看《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作品通过对赤壁宏伟瑰丽景色的描绘和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表达了作者济世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同时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郁心境。这首词奠定了苏轼为“豪放派”的地位,在词的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词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今人黄海鹏《烟雨任平生》云:“《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雄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作者运用了多种建造艺术的手段,使景观美、气势美、情真美、音韵美熔于一炉。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姿勃发、年轻得志的人物形象,使作者壮志难酬,奋励当世的感慨有了景物之载体,又有了人物之载体,开用词体塑造豪杰人物,表达重大社会题材之先河。”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出现使中国词坛面貌一新。苏轼的黄州诗是他的著作,也是他流芳百世的最佳证明。以前的研究者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到激昂、慷慨、旷达。但是,我认为还有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却去研究,即他在黄州的生活的写照。

对苏轼黄州诗“豪放”的理解和阐释,一直是东坡黄州诗美学风格研究的焦点。近年来研究者们摒弃了以往多把东坡词“粗犷”“豪迈”的一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旧观念,开始采用一种开放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东坡词的美学内涵进行了重新把握和诠释,并且逐步达成一种共识,认为东坡词的“豪放”是相对于当时的“婉约”而言的,东坡词风是“放”,是“清旷”“旷达”,而非“豪”。如刘勤慧《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兼谈苏轼词风为“旷达”而非“豪放”》(《晋阳学刊》1998年第2期)、赵俊成《此“豪放”非彼“豪放”:苏轼词风格探微》(《文史知识》1997年第7期)等文章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丑化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在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他关注的不仅是政治,他还在闲暇时间了解了古代的历史文化,这也是大多数文人对苏轼黄州诗的了解,但是,笔者认为,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开始的是另一段生活:这就是笔者在研究苏轼黄州诗的另一个发现,苏轼被贬黄州之后的“隐逸”生活。

元丰二年发生的“乌台诗案”,一下子把苏轼推到生死交关的境地,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死亡的考验使他体会到外间世界和生存环境的严酷,导致他对个体内在生命价值的重视和珍惜,促成了其人生思想的成熟和创作态度的转变。到达黄州贬所后,世事的忧患,人情的炎凉,把他一步步推向空门。他在黄州自号“东坡居士”,以期达到性自清净的禅悦境界。以解嘲来摆脱困苦,以轻松来化解悲哀,随遇而安、乐天知命,从而能反客为主,以随缘自适的心态,主动融于当地社会,直面不能还乡的现实,超越个人的困境,从而达到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以旷达之精神游于世外,达到精神上的归隐。苏轼正是在以一颗“平常心”超越生命的得失利害之后,才充分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正是这旷达的一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士人的审美心态和人生选择。如“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时写的《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诗人虽是被责罚在身,内心满怀哀怨,但我们从诗中却看到诗人以诙谐自嘲的笔调直抒内心对被贬的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来聊以自慰,随缘自适的洒脱溢于诗外。

朱光潜《陶渊明》一文认为:“后来诗人苏东坡最爱陶 ,在性格风趣上两人确有许多类似 ,但是苏爱逞巧智 ,缺乏洗炼 ,在陶公面前终是小巫见大巫。”论家不大都认为苏的和陶诗明显不如陶诗 ,原因何在 ? 想必苏轼在追和时也是用了百分之百心力的然一代文豪在追和自己推崇备至的前辈诗人时 ,笔力却为何显得如此笨拙 ? 说苏轼才疏学浅或陶渊明难以企及都很难令人信服。当然 ,苏轼作为宋代最优秀的文学家其成就并不在和陶诗 ,但他苦心写出的诗作却没有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 ,不能不让人三思。看来我们还应把目光投向二人生活的时代 ,或许能窥知一二。陶渊明和苏轼都向往归隐 ,也都在诗文中抒发归田的心愿 ,但二人毕竟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其间相差500 多年。尽管华夏文化相沿承续 ,但每个时代都会有其特殊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智能 ,而陶渊明所处的晋宋时期与苏轼生活的北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又是两个各具特点的时代。是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的不同 ,造成了他们的人生态度、生活目的的不同 ,从而引起创作心态的差异。

以上为苏轼黄州诗分析得出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的创作风格与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为了更好的了解苏轼的黄州诗,笔者认为苏轼在黄州诗的创作特点也值得探究。苏轼黄州诗的研究,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都极为重视,黄州之贬是苏轼官宦生涯之痛的开始,对他后世的人生观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弟弟子由说过:“轼兄谪居黄州,杜门深居,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搜集整理苏轼黄州文献的目的,旨在充分发挥文献资源服务于社会的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实现文献的价值。苏轼的美好人格、科学思想、乐观的精神。仍是我们今天两个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

三、苏轼黄州诗的文献价值

苏轼在文、诗词、书画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后代文人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苏轼不但影响宋一代的诗歌,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黄州诗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同时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替代性。

苏轼的黄州诗诗人们历史文化的瑰宝,但是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单单停留在欣赏的角度上,我们更应该在欣赏苏轼为我们留下瑰宝的基础上去学习苏轼在逆境中的自我调节,从而做到苏轼对待人生的豁达与淡然,一个人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他的作品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创作者的人格魅力,而苏轼的人格魅力才是真正吸引我们的地方。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尽管出现了一段低迷时期,但他很快的转换思想,成功的将他的谪居生活诗化了,并希望“年年为此会”。朋友们都教他好好忍耐这几年谪居,目的无非是为了将来有机会改变。他不服众望,苏轼很快从贬谪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也包含着对人生的每一刻都自具隽永滋味的体悟。不要把过去看成现在的原因,过去的事犹如一场春梦,了无痕迹;也不要使现在为了将来而存在,圆转的时间里应当有圆转的生活。苏轼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生活上尽力节俭,亲手开垦黄州东门外的东坡,既可食力无愧,又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从此“东坡居士”,“苏东坡”的名号垂名青史。

正因如此,黄州时期虽是苏轼政治上的失意期,却是他诗文上的成熟与丰收期。

大批名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前后《赤壁赋》,都在此时脱颖而出。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但在失意中还能写出如此大量名垂千古的旷世之作,东坡为第一。苏轼到黄州诗他的不幸,也是他的万幸。因为在此他事先了自我尊严,同时也事先了自我的超脱。

综上所述,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他给予后人的是诗词中所展现的真与美,是对人生和艺术的不懈追求。坎坷的仕途与跌宕的命运并未使他放弃对生活审美境界的探索,佛禅思想的空灵与旷达使其能身处逆境而随遇而安,对人生乐观豁达,对艺术率真执着,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参考文献:

[1]、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

[2]陈迩东主编:《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3]、黄崇浩《苏轼人生的三大楷模》,《中国苏轼研究》第3辑 ,学苑出版

社2007年

[4]、文师华.《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

[5]、朱靖华.《苏轼论评》(《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

家庭作业的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家庭作业适度化与科学性研究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课题研究背景 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①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②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③口头、听力作业;④表演作业。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一文中指出:“人为物质环境中的人,好教育必定可以给学生以能力,使他为物质环境中的主宰,去号召环境。”家庭作业的改革,其实质就是给孩子自我教育的机会,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环境。 新课程改革强烈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成长。家庭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布置家庭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作业形式的设计及其评价。对作业形式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并进而设计新的作业形式非常有必要。在小学阶段,鉴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的情况,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我们认为,所谓的“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仅仅是针对课外的书面家庭作业,它绝非不要作业,而是要布置的家庭作业要适度化和具有科学性。 2.课题研究价值及意义 做好家庭作业的适度化和科学性工作,它至少可以带来这样一些好处,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来契机: (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家庭作业的适度化和科学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2)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养成他们主

读书报告——苏轼

读书报告 以前高三写议论文时,苏轼就一直是一个万能的作文素材,用在哪一个论点上似乎都说得通。他传奇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实在是不能用三言两语说清。最近有幸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对苏轼这位文人志士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我眼中的苏东坡。 清欢中的超然。当身边的人都醉心于功名利禄的时候,唯独他,呷一口香茗,嚼一口菜根,于斜风细雨中畅游天地。在他眼里,野菜的清香胜过山珍海味,破烂的布衣好过一品官服,只有在这秀美壮丽的大好河山中,他才能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林清玄说过:“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的确,现代生活难以寻觅清欢的踪影,也正是如此,他的清欢才难能可贵。 狩猎中的豪迈。生是北宋人,死是北宋鬼。无论这官场如何黑暗,如何令人厌倦,他心底终究是爱着他的民族,爱着他的国家。“鬓微霜”的他,仍不灭豪情壮志,“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个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大敌当前,他高喊“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会以博大的胸怀向后人展示自己的拳拳赤子心,铮铮爱国情。 幽梦中的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仍忘不了那曾经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亡妻。再铁血铮铮的汉子,对待自己爱的人,也会变得柔情似水。她曾是他的贤内助,也曾是他的红颜知己,而如今他“尘满面,鬓如霜”,只怕“相逢应不识”了吧。非也非也。于梦中,她仅凭一个眼神,便认出了他。十年后相见,要说些什么呢?“惟有泪千行。” 这便是我眼中的苏东坡。 另外,从他坎坷的仕途和精彩的诗作当中,我发现了其间的一丝关联。那些精妙绝伦的传世之作,几乎都是诞生于他被贬官流放的途中。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贬官文化”。简单点说,就是古代的文人仕途坎坷,被官场放逐,满腹经纶从此无处施展,于是便寄情山水,乐游自然。他们酒后颓然写下的愤懑之作,经过岁月的积淀,一不留神成了流传千古的华美章篇。 阅历尚浅的我,似乎无法考证的其中的历史背景,更没有资格对一个泱泱大国的政治制度评头论足。于是,我看到的更多是那些文人身上所散发出出来的耀眼光芒。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代的学子们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后万人羡慕的仕途人生。但命运总爱就开玩笑,保不准哪天皇帝心情不好,一个手指随便往地图上一指,你就从巅峰跌至谷底。你又能说什么呢?但文人毕竟是文人,骨子里依然透着那股不羁的傲气。 泛舟赤壁的苏轼啊,你的大半辈子都耗费在流放的路上,但你仍然豁达豪迈地吟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远观巴陵的仲淹啊,你的豪情壮志屡遭打击,但你仍然中气十足的高喊“先天下之忧而忧”;身处陋室的禹锡啊,你的身边充斥着达官显贵的冷嘲热讽,但你仍然积极乐观地写下“我言秋日胜春朝”......山是你们的化身,水是你们的知己,你们挥舞着手中的狼毫,绘出这壮美山河,也发出那不屈的呐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闭上双眼,我似乎能看到他们伫立在高山之巅,江河之边那个高大而孤独的背影。长发在风中凌乱,脸庞被雨水打湿,唯一坚定的是他们那深邃的眼神和炽热的心。他们用嚼遍菜根的嘴向后人发出警醒:朋友们啊,何苦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要知道,低谷中也能恣意翱翔,淤泥中也能开出最艳丽的花!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 班级:姓名: 关键词:苏轼 一.研究的对象方法 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获取更多的知识。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考察过程中所截取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从而提高自身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加强知识在大脑的巩固。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并且借此来提升写作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 在课本中,苏轼的诗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苏轼的文才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对苏轼生平进行一定研究,对苏轼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例如了解苏轼的一些诗词与时代背景、此时诗人经历的关系,了解苏轼的性格和写作风格的关系。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苏轼的生平事迹 2.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 3.苏轼的书法、绘画的创作成就 三.研究的目的: 增加对苏轼的了解,培养团队精神,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进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能接触更多的课外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通过这

次研究学习,能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 第二步.网络、图书馆查阅苏轼的背景的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和有关背景等。 第三步.对资料整理,删减,最后综合资料。 第四步.对苏轼及作品学习,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 第五步.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第六步.最后对这次研究活动进行总结 五.研究的步骤: 第一步:选出对苏轼生平事迹兴趣浓厚的同学进行研究 第二步:针对一部分同学进行调查,了解同学们对苏轼了解程度 第三步:让同学们自主查阅资料并记下结论 第四步:写下收获的知识和参加活动后的感想以及学到的精神 第五步:将学到的知识以及精神进行交流传播 六.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问题一:苏轼为什么会频频出现在教科书上? 回答:因为苏轼的非凡的文采和思想及其人格魅力所至。 问题二:对苏轼的生平事迹进行了研究后有什么收获? 回答:1、使我们对苏轼又更深层次的了解。 2、使我们人文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3、让我们在写作能力上得到提高。 4、团队精神得以表现。 七.成果概括(得到了什么结论、解决了哪些问题、出现了什么新问题等):我们对苏轼有了深层次的了解。通过收集资料和别人的评析,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对苏轼有了深层次的了解。 参加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通过团队的合作,团队成

2007-2012年苏轼研究综述

2007-2012年苏轼研究综述 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擅长书法、绘画,可谓之文学全才。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文学大家,在政治上却遭遇不少坎坷。正是基于这样的状况,苏轼也成为了学者们的热门研究对象,各种有关苏轼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国内各大杂志报刊。本文试就2007-2012年的苏轼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苏轼艺术思想的探寻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内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堪称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天才。苏轼一生中从未间断过文学创作,也未中断过艺术创作,他对文学以及书画作品的中肯评论,他对文房四宝的由衷喜爱,都体现出兴会淋漓的艺术气质。因此,对苏轼艺术思想的探寻一直是苏轼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程磊《论苏轼“以禅解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6期)一文中写道:“‘以禅解陶’是苏轼重塑陶渊明形象的最大特色,也是禅宗影响宋代士大夫人生思想和审美趣味的典型反映。”,认为“禅宗思想”与“慕陶情结”对苏轼艺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刘靖飞的《苏轼的诗歌代表着宋调的特点》(《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14期)则从时代背景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宋朝历史上,北宋文学一方面顺应着思想控制强化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也在寻求文学新的立足点和艺术风格。”而苏轼在这场文学变革中“代表了这场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作者对此作了深刻的归纳:“这一时代文化精神的形成,与文人们关注视野的变化及生活情趣的转变,特别是转变背后的深刻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金燕《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艺术创作及思想观》(《文学教育(上)》2010年第05期)则把对这一问题的探寻放在了苏轼的黄州时期,全文首先分析了苏轼黄州初期的境遇,随后从两个方面说明了黄州时期文化创作特点以及思想观的形成,最终得出结论:“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化艺术创作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个人思想观超越传统的形成时期。”赵彩芬的《论庄子对苏轼谪居诗主题风格的促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4期)对黄州时期对苏轼艺术思想的影响描述得更加具体,文章认为,“随着谪居黄州以来受庄子哲学、审美思想影响程度的加深,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和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日益明朗化。” 此外,段永强《论苏轼凤翔时期的写景记游诗》(《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6期)、徐洁《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第09期)、高健龙《浅析道家思想对苏轼人生的影响》(《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08期)等众多论文也从不同方面对苏轼艺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各具特色,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关于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的分析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的格式通常包括: 文献综述如下 包括选题的缘由、意义、范围、题目和摘要; 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如下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寻求研究的进展、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遗留问题、当前影响和发展趋势的重点和说明,它不仅能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能使他人了解研究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基础上的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如下 文献研究结论指出了研究观点、不同观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综述附录: 本文列举参考文献,并对文献综述所依据的数据进行说明,以提高文献综述的可信度,方便读者进一步查找。

1文献综述不应是对现有文献的重复、列举和概括性介绍,而应是对前人研究的优缺点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和评述。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分析和评论。 文献综述实证文章1:“问题探究与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个教学模式,下载了200多篇关于教学模式的文章,研究了50多篇文章。综上所述,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类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它的缺点是(2)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发展迅速。它的优点是…,它的缺点是(3)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是“学科主导论”。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它利用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点,扬弃了它们的不足,即对“以教师

国内外家庭作业比较研究

国内外家庭作业比较研究 李学书 [摘要]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家庭作业量大是其主要表现之一。本文就日内外家庭作业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得出有价值的启示,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家庭作业问题进行再认识与审视。 [关键词]家庭作业;研究现状;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李学书,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上海200234)。 [原文出处]《教育学术月刊》(南昌),2009.10.65—68 在我国,“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曾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文件,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学生家庭作业量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学者对家庭作业讨论和研究较多的也是关于作业量过大问题。但西方学者对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是全方位、多视角的,其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家庭作业问题进行再认识与审视。 一、作业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作业内涵的界定还没达成共识。但很多专家学者站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对作业做了富有创新性的界定,试图走出狭隘的“工具论”视角和摆脱“技术理性”的干扰,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业的内涵具有有益的启示。 第一,有专家认为作业是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或学习过程。在他们看来,作业指的是通常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之外进行的、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旨在鼓励学生的自觉活动,以及增强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直接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特定目标。这种作业应该形式多样化,也都是教师必须批改的,直接与学校工作量相关。凯克(R-W-Keck)认为,作业是指学生课后展开的无教师辅导的学习活动。当然,这一定义忽视了合作学习。另外,台湾学者陈龙安在《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作业应具有“创造性的学习的或创造性的工作的本质”,“是指各种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家中所完成的”。并且将作业分解开来,做了进一步阐述:“‘作’就是创作,其本身就具有‘进行、鼓励’的涵义;‘业’是篇卷,古代书册大版,也是一种工作或学习的过程。”这表明,持这种观点的专家把作业看成是一种学生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第二,有专家看到了作业主体的活动对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作用,从作业主体要素出发对作业进行阐释。如张大均教授在《教与学的策略》一书中,立足于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专门论述了有效操作作业包括作业练习适应情境、训练方式、训练要求三方面内容的策略。又如施良方教授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求设计有差异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正式布置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校功课”等。这表明重视其中的主体要素,尽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主体的活动与需要对作业内涵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作业内涵的解读,我们以为,作业首先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完成一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密切相连的学习活动。其次,就作业形式而言,它包括与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书面练习;作业的功能应该是多样的,通过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人们不应该仅仅看到作业对课内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作用,事实上,它对实现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家庭作业研究现状 (一)关于家庭作业的功能 中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内化学生纪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自制力的提高以及独立性和责任心的培养,有助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了解学校的发展,促进家校合作等。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卡迈克尔(Jacob Carmichael)指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做家庭作业,就会对重新做家庭作业感到困难,不会安排时间学习,所以影响学习成绩。洪淼对高中英语家庭作业的调查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布置作业是为了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的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苏轼

篇一:王亚琼开题报告(二稿)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论晏几道与苏轼的“梦”词 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中文教育)班级: 103班姓名:王亚琼指导教师:侴佳琪申报日期:2013年11月30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3篇二:宋代豪放派与婉约派词风探究开题报告 宋代豪放派与婉约派词风探究——开题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宋词,选取了四位作家柳永、苏轼、 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共八篇宋词佳作,包括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的词作。我们都知道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虽然在之前对宋词已有接触学习,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而宋词学习是高中诗歌教学的重要时段,学生对宋词的了解也应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次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为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帮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保护和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和安排了这次“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为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之目的,帮助学生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保护和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构建“自主——合作——研究”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和安排了这次“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词意蕴的伟大,体会其声律之美,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也使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和可能,在诗歌创作方面有所发展。三.、课题的实践意义 词盛于宋,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对这两大流派的评价问题,不仅是一个如何正确地评价古代作家作品的问题,而且也有关词的发展的艺术规律性问题。中国宋词流派,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北宋婉约词家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精妙,各具风韵,自成一家。其词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豪放派是宋词的另一派别,其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将二者一进行比较,就知其风格各异,对于第二单元的宋词教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学生可以充分掌握两流派的特点,从而掌握词的风格,体会其意境,分析不同风格词人的思想特点。探究宋词豪放与婉约派的词风,可辅助教学,且加深了对词的了解,学习不在停留于表面感性的认识,从理性的方面去关照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既培养了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而且让他们走进一个时代,了解一代文人的不同思想特点和艺术风格,这将有利于今后教学中学生碰到类似问题不在怯怕,勇于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篇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 1、对联欣赏与写作 2、酒与酒文化的研究

苏轼研究综述讲课稿

苏轼研究综述

苏轼研究综述 苏轼,又名苏东坡,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古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澈并称“三苏”。苏轼一声的政治道路起伏坎坷,经过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儋州。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得到赦免。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不一样的他。苏轼的诗、词和散文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中最出名的是苏轼的词。苏轼的词题材非常广泛,并且开创了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诗作大多抒发自己坎坷感慨、感叹民不聊生、揭露社会黑暗现象,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的散文多是一些随笔性的记叙文,却不常发表议论,只是以精妙的意境与优美的情趣洋溢其中,与欧阳修的散文并称“欧苏”。苏轼的文学著作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学者对苏轼的人生、词、诗、散文等进行研究,苏轼的研究文献数量庞大,本综述针对2015年开始至今的苏轼研究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贡献。因此我对关于苏轼研究文献进行了阅读,就研究现状而言,概括起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苏轼的人生、思想研究 苏轼的一生坎坷不堪,但是却有着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离不开儒、释、道三种思想对他的影响。在高安琪的《从道家思想看苏轼的人生历程和处世之道》中,阐述了苏轼人生的三个历程,从初入仕途的积极到被贬黄州的旷达,

最后惠儋晚年的真朴超然的人生历程阐述道家思想在其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最初苏轼是通过人生的思考和心态变化在创作中反映出道家重视心灵的逍遥之游;而“乌台诗案”后,苏轼深自省察,物我两忘,用超脱的眼光看待万物,展现旷达的精神面貌;晚年的苏轼安贫乐贱,恬然自足,崇尚淳朴的大自然。道家思想贯穿着苏轼的一生,宦海浮沉的他始终保持着乐观旷达的情怀。 其中,关于苏轼被贬黄州的时期的研究有两首,高婉青的《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苏轼未曾踏出的归隐之路》、王基伦的《苏轼惠州时期的思想变迁与会通》。 高婉青的《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苏轼未曾踏出的归隐之路》论述了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定风波》,以此表达出苏轼的以出世为心,入世为迹,未曾踏出归隐之路,却参透人生妙理。从定风波词作的分析反映了苏轼豁达开朗的性格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王基伦的《苏轼惠州时期的思想变迁与会通》论述了苏轼在惠州期间信奉儒家思想,渐渐地兼糅道、佛思想观念,建立自己乐天知命、随缘委命的生活方式。 面对如此坎坷的人生,苏轼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豁达超然。放在21世纪,可以用“坚强”一词来形容苏轼。面对如此坎坷的仕途,苏轼又是如何做到平衡他的得失之心呢?在王娟的《探析苏轼的自省与自嘲对其人生态度的影响》中,苏轼在坎坷的曲折经历中通过自省与自嘲超越自我,走向旷达。其表现为自责言之过、自知而后省、自省而后达。他将人生的悲凉与不幸看做生命中珍贵的财富,扬弃个人的悲哀与绝望,执着于充满希望的人生,那精神安然自在的人生态度,展现出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 ——文献综述写作技巧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①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②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③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④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报告

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要:家庭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课外独立完成的一项学习任务,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扩大学习效益重要工具。家庭作业是学生独立思考、认识与思维、技能和方法、态度和情感的综合体现的过程。家庭作业是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学识、情感交往的纽带,家庭作业可以成为老师、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业的形式不再是单纯的抄写、默写、背诵、口算、计算等单调书面作业,家庭作业变得多样化、趣味化。家庭作业是课堂教案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业余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责任感。有效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高、对掌握知识、综合实践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成效有着积极的影响。据调查,在当前的教案活动中,很多老师虽然重视练习的作用,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作业形式单一,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寻求对策。 摘要:家庭环境是家庭成员成长、生活、学习的活动范围,它不仅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还会对儿童的智力、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报告从家庭结构、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职业和收入、家庭成员关系几个方面来分析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成员关系良好,为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仍有部分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长教养方式方法比较理性,但放任子女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大部分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有少数家长较少关心孩子学业。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就像是物理学的磁场一样,孩子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里,他会不由自主地按照家庭的期望方向来发展。所以要想把孩子培养好,使孩子的发展符合家长的愿望,符合社会的需要,家长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学习型家庭;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应端正教育方法,提倡理性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作业、现状、对策 当前社会,尤其是高考前后的报纸上常常报道,高考状元、保送大学等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给家长的心里形成了孩子的学习必须从娃娃抓起的思想!虽然社会各界都在呼吁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不允许学校补课,但家庭作业在教案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家庭作业确实也是提高教案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作业的负担有增无减,教育局提出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家庭作业,试问有多少学校做到了,有多少家长认同?关于家庭作业尤其在学生家庭作业心理<例如:作业动机、态度、期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提出问题 在高中课本中,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苏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苏轼。 二、课题研究目的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于对苏轼的更深一层的了解;提高同学们人文素养、语文素质;提高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名人、了解自身。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

知识,课堂的笔记,从网络上搜集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2、生平事略 ?1057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 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9年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 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

苏轼人格魅力之所在【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苏轼人格魅力之所在 前言 “东坡何罪,唯以名太高”,东坡的才干,锋芒毕露却又深沉高远。历代关于苏轼的作品的分析,文学地位的排定,从未断绝。只是“文乃人之精血”,只有了解苏轼,了解苏轼的品行才干,为人之道,了解他的人格魅力,能体会其作品的奥妙所在。此文以综合前人关于东坡人生的评价,原因探讨等方面的内容,以为自制文章之所用。 一:国人对苏轼为人的评价 苏轼为人,天下人皆津津乐道。《宋史》评论说:“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四者皆能以特立之志为之主,而以迈往之气辅之。故意之所向,言足以达其有猷,行足以遂其有为。至于祸患之来,节义足以固其有守,皆志与气所为也。”[1]欧阳修评价说:“不意后生能达斯里也。吾老矣,当放此子出一头地。”同时期,张方平亦说:“苏轼敏尤可爱。”[2]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的祭文写道:“道大难容,才高为累。皇天厚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3]南宋时期,宋高宗说:“经纶不究于生前,议论常公于身后。”[4]而宋孝宗在评论苏轼一生所为时感慨:“负其豪气,志在行其所学。”[5] 近代之人关于苏轼评价的,莫不以林语堂的评价为尊:“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6]台湾学者陈师雄说:“稍有知识之国人,谈及苏轼,几乎无人不知,苏轼乃中国读书人之典范,亦即士一阶层,所愿效法之模范,悬为行为之准则。”[7] 二:苏轼影响力深远的原因 《康震评说苏东坡》:“苏轼是艺术天才、渊博学者、踏月酒徒和爽直诙谐的神奇组合。事实上,苏东坡的知名度和魅力远远大于苏子瞻。在大众眼里,东坡这个称呼具有更浓厚的草根意味,更为平易近人,也因此在民间拥有更大的影响力。”[8]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孝宗赐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