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小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学好小学数学

培养小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学好小学数学

2016年第44期(总第308期)N

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组成的真实要素无不是数学问题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因此,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本人认为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一、确立“问题解决”观念,激活问题解决的意识

观念是原动力,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问题解决”的观念。而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数学,使学生确立“问题解决”的观念。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由于课本上的例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教学时我先是与学生交流:同学们喜欢喝奶茶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杯红茶,一杯牛奶,假定我们要配置220毫升的奶茶,你会考虑哪些问题?然后逐渐引入探讨“按比例分配”应用题。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形成探索的欲望,从而引导他们确立“问题解决”的观念,激活问题解决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在预习时,只要认真看书思考的,一定是碰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归纳一下,大致是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问题;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定律、特征和公式上提问题;从算理、解法或关键字词上提问题;这样学生们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有不同的学生提出:

1.划去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应该先划去哪一处呢?

2.划去小数点后变成了什么除法?

3.能否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全部去掉?

4.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已经完全看懂了;有的搞懂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弄清楚;还有的则疑感不解……,但这样的教学,已经调动了大多数同学强烈的求知愿望,那些带有疑问的学生会做到有的放矢,在后面的教学中,对自己没有看懂的那部分知识会学得更仔细,想得更深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的后续教学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随着问题一个个妥善解决,学生已不知不觉,顺利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

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概念知识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如果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进了概念的形成。例如教学《角的分类、角的画法》时,有个学生问:老师,0度角怎么表示?是多少呢?当时,我稍顿了一下,真想为他喝彩!因为这是自教学这节课

时,第二个问同个问题的学生,正因为如此,我一定要“好好”地予以学生们解答。我说同学们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手上拿了一个活动角对着同学们:怎么办?(这个活动的作用)谁愿意来演示?请看这个角的变化,一边张开着角的两条边,不断地将两条边开口拉大,从学生们熟悉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逐次演示着,突然一停说:请同学们再看一遍,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我没拉动这个活动角,我问:这个角的两边有变化吗?有张开的角度吗?——

—没有!那你们觉得这时应该用多少度来表示?学生顿然大悟!证明了一点:学生通过动手一个演示,在实践中促发思考,发现问题,并且将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会看问题,会想问题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实践活动、作业,也可以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在教学“物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首先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在老师下发的研习单上作好记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找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量出它的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用你测量的数据,算出下面这些面的面积(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注意写出你的想法。吴老师最大的亮点是能让学生放手去讨论去探究,注重学生空间观念培养从而真正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推理和计算。又如另一位教师在教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了自己教室的长、宽、高以及门窗的长、宽、高,并作好记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分别算出地面、天花板、四周墙面以及门窗面积,然后告诉学生正方形地砖的边长以及价格、一桶油漆能粉刷的面积以及价格,让学生当一回“装修工”,算出在教室里贴地砖大约需要买多少块?粉刷的面积是多少?买油漆需要花多少钱?

其实通过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更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将教学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同步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天孝.新思维数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10).

作者简介:何继超,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培养小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学好小学数学

何继超

(四川省南江县赶场镇小学,四川巴中635600)

摘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有问题才有思考,学生在试图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可以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在课堂中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当尝试中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或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见解时。适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44-0110-01

·学科教育·1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