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2019年中考历史《10份试卷合集》毕业升学考试一模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2019年中考历史《10份试卷合集》毕业升学考试一模试卷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903年中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最新教科书》(见下图)出版,以后又编印了高小、中学教科书,风行全国,这一系列动作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开启了中国学生的“教科书时代”。施展“这一系列动作”的是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

C.商务印书馆D.《申报》编辑部

2.2018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从一个较为封闭落后的边陲岛屿,发展成为中国最开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

A.“一国两制”的提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经济特区的设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一战后的这两次国际会议带有狭义的对抗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下列关于这两次国际会议的解读,正确的是A.两次会议的最大受益者都是美国 B.都刺激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C.都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4.某同学写成一首新版《归田园居》:“敲键荧屏下,悠然新视窗。种豆温室里,籼型产量高。”这首诗体现了

A.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C.政治多极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D.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5.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不同类型的文博类节目持续火爆,引发了人们对国宝文物的关注。下图所示国宝见证了

A.中国近代史的开始B.英法联军的暴行

C.俄国的趁火打劫D.清政府的彻底沉沦

6.九年级(1)班准备举行一场有关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的展览,下列哪一素材能够入选

A.遵义会议会址 B.大生纱厂

C.圆明园遗址 D.南湖游船

7.2018年3月27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文化和生活”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在这个展览上你不可能看到的作品是

A B C D

8.英国能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确立“这个体制”的法律性文献是

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C.《拿破仑法典》D.《人权宣言》

9.“170年前,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此爆发

B.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C.在其影响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宣告成功

D.至此,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10.“麦当劳”“肯德基”连锁店遍布世界各地,这一现象最能表现()

A.“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B.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C.发达国家正在我们进行经济侵略D.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终于使苦难的中国迎来了曙光。

请回答:(1)从“虎门销烟”、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并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史实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即“五四精神”)为核心内容,以一批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伟大运动。”

(2)历史上哪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体现了“五四精神”? (2分)

(3)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怎样才能践行“五四精神”? (2分)

(4)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4分)

(5)请列举两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2分)

12、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战争造成的窗上依然存在。爱好和平的人们痛

定思痛,希望从这些人类文明的浩劫中汲取教训,避免教训,避免悲剧重演,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国内反映

一军人:“我放下武器是为了赢得体面的和平,败军不可辱。但《凡尔赛和约》侮辱了军人的尊严,如果可能的话,我将继续战斗。”

一政府官员:“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是一个被强加的屈辱和约。”

一工人:“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伤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但是和约毁约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2)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及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三:某国际文件原文与中文部分译文

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3)材料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6个国家联合签署的什么文件?概述其重大意义。(4分)

(4)当今,请举两例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4分)

(5)在避免战争、消除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这个问题上,你能做些什么?(2分)

答案:

1-5,C C C A B 6-10,B D B B D

11.

(1)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须自强;提高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幸福平安.

(2)例: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陈独秀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反对专制、倡导“民主”等.

(3)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等.

(4)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5)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2.(1)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2)德国人仇视《凡尔赛和约》;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3)《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等.

(5)呼吁:战争的受害者多为平民百姓,反对战争,保护好全人类的家园--地球;世界发展需要和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争端要通过谈判、友好协商解决.

谴责:发动非正义战争不得人心;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就是犯罪,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答题纸,1—10题每小题1分,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1.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和科举制

2.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时的碑刻遗存,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4.“丝绸之路”“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弘扬佛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

5.唐朝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

A.突厥

B.吐蕃

C.南诏

D.回纥

6.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华盛顿和林肯对历史发展进程所起到的相同影响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推翻了封建统治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7.林肯说:“废除奴隶制时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文献涉及这一“责任”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8.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子代和亲代间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进化的基础……”这一教学内容是下列哪一观点的体现?()

A.生物进化论

B.广义相对论

C.天体运行论

D.女娲造人论

9.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0.学习历史要抓住关键词。根据“二战、苏德战场、转折点”这三个关键词可以推导出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柏林战役

D.莫斯科保卫战

11.观察“举子看榜”图,这个情景最早出现在( )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12.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元朝的大都

13.《元史》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自采交子之法久为民便。”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隋朝时期

B.北宋前期

C.南宋前期

D.元朝时期

14.《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不及)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1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新航路的开辟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

16.有位西方学者把一战后二战前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

B.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C.成立国联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17.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的和平。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冷战

C.朝鲜战争

D.中东战争

二.非选择题(18题12分,19题11分,20题13分,共36分)

18.在这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独立、自由、富强。解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12分)

步骤一:艰难选择,探索新路

材料一:“在挽救民族危亡过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历史使命。……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请写出“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指出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4分)

步骤二:旗帜领航,成就辉煌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

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党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举措?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

(3)“一九九二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1992年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什么?此后我国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2分)

步骤三:继往开来,面向未来

(4)综合以上问题回答,谈谈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悟?(2分)

19.合作交流是经济交往中的一种常态。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特别是近现代国际经济交往中,合作更加频繁。仔细研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不对等的合作往往伴有消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漫画涉及美国哪一举措?美国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材料三都涉及了哪一经济现象?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0%

材料四:(法外长)要求“创造具体事实,作为团结行动的先决条件,以克服德法之间的旧日仇恨。”签订……是沿着这条道路迈出了第一步。……(这就)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兵戎相见的状态。——(《阿登纳回忆录》)

(2)区域性合作体现了地区共同体崛起的愿望。写出材料四中“第一步”的名称,及迈出这“一步”后的直接效果。法德这“一步”的迈出及后来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材料五: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造

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8年11月,《亚投行协定》获我国立法机构批准并生效,……“亚投行”将弥补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存在的巨大缺口,减少亚洲区内资金外流,投资于亚洲的“活力与增长”。——于百度百科

(3)互补互利、合作共赢是当今经济交往的诉求。请分别写出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中国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举措。根据材料五写出参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国家合作的基本原则及意义。(4分)

20.提升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l)史实是提升史学素养的根基。时空定位与按时空排序以形成历史线索,是其首要任务。写出珍妮机出现的时间(世纪)与地点(国家)。指出“工业革命、三角贸易、印度民族大起义、巴黎公社”等史实的共同主题。(3分)

(2)史料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用史料证明史实的客观性是其任务之一。概括下列史料的主要内容,这段史料是证明哪一史实客观性的证据之一?(2分)

材料一: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它们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作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它们完全有权宣战、缔和、结盟、通商和独立国家有权去做的一切行动。

——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

(3)体验是提升史学素养的重要方法。概括下列史料中林肯的立场,指出当时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写出此后为争取北方的胜利林肯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及作用。(4分)

材料二:“‘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目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的一次演说(4)客观准确地描述史事是史学素养提升的主要标志。写出你心目中的“明治维新”(要求:须有时间(年代)、主要内容、积极意义等)。(3分)

历史试题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下列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答案前的字母填在对应的表格中, 1-10每题1分,11-17每题2分,共24分)

二、阅读探究题(18题12分,19题11分,20题13分,共计36分)

18.(1)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3)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2分)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等(2分)

19. (1)罗斯福新政;援助西欧,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伴随着利润分配不公(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和绝大多数的财富)。(4分)

(2)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结束了法德战争局面;牵制了美国称霸世界,推动了世界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分)

(3) 1991年中国加入APEC、2001年加入WTO;政治互信、文化包容、平等互利;

有利于参与国家的融资,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4分)

20.提升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

(1)1765年或18世纪、英国;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2)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独立宣言》内容

(3)维护国家统一;奴隶制的存废问题;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调动人民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4)19世纪60年代(1868年),日本实施了以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兴办工厂,允许土地买卖)、建立皇军、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20分)

1.从1858年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下列符合以上条件的条约组合是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北京条约》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反对“台独”,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以下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A.西方殖民者对台湾虎视眈眈 B.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C.康熙帝决定武力征讨郑成功子孙等抗清力量 D.郑成功的子孙在台湾争权夺利

3.同学们学习了《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发现两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哪一项不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A.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地

D.允许开设工厂

4.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 B.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

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论述,正确的是()

A.彻底废除了“天皇制” B.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改革比较彻底D.开始于1867年的倒幕运动

6.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红岩精神

D.井冈山精神

7.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请问下面属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是

A. 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

C.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

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8.2018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B.十月革命中列宁没有亲自领导和指挥起义

C.十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9.康乾盛世时,超过苏州、杭州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的是()

A.南京 B.松江 C.无锡 D.北京

10.在17和18世纪,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三次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B、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C、都推翻了封建统治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二.填空题(7分)

11.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总会留下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人物。(4分)

(1)面对西北边疆危机,他力主收复新疆,“尺寸不可让人”:________________

(2)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华北地区指挥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__________ (3)他提出了“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____________

(4)当他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____________

12.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今年(2018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年英勇斗争的结果。

(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和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局面。

(3)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级司法部门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的原则。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3.历史事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4分)

(1)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是交战国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和平会议”,此会议是:

_____________

(3)美国实施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措施,逐步摆脱危机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_

(4)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17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护送4000余名官兵到朝鲜,17日返航,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决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速射炮军舰有12艘,倾其全都精华。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中午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l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扬威、超勇”二舰也受重创。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北洋舰对最终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

材料二 1931年9月18日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对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爆炸同时,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其后,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丧。

材料三 1987年7月7日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1997年7月7 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开幕式有20OO人参加。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中,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只和平鸽飞上蓝天。2007年7月7日,抗战馆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三个重大事件?(3分)

(2)根据材料一、二,从领导者角度分析中国失败的共同原因?(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北洋舰队”是在什么运动中建立起来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是在什么事件后基本结束?(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二相比较,说说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起了什么作用?(1分)依据材料三,分析当今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有何重大意义?(2分)

15.材料一:五年间,全市重大基础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国道通车里程达到570公里,省道由662公里增加到1240公里,新建4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1公里;新建巴达铁路并投入运行;开工建设巴中恩阳机场。——《五年砥砺奋进谱写“五彩巴中”新篇章》

材料二:自1995年我国实现与国际互联联以来,互联的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2001年.,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取得长足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已从1999年的平均121人一台提高到2002

年的51人一台。

请回答:

(1)铁路的修筑开始于工业革命中蒸汽机车的出现,这种交通工具是谁发明的?(1分)这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2)公路的出现是第几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1分)当时,新型交通工具使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分)这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什么?(任答一点即可)(1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1分)蒸汽机车、飞机、信息技术等的出现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请举一例。(1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1分)三.简答题(6分)16.近代以来,斗争与合作的历史不断演绎,它们对国家和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对峙时期,造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长征中具有伟大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是什么?(1分)

(2)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的政策是什么?(1分)这种政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1分)

(3)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一.

1.A 2.B 3.D 4.A 5. B 6.A 7..D 8.D 9.A 10.C

二.

11.

(1)左宗棠(2)彭德怀(3)达尔文(4)爱迪生

12.(1)90;28;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答“人民公社”不给分)。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邓小平理论。

13,(1)俄国农奴制的改革

(2)巴黎和会

(3)罗斯福新政

(4)德军突击波兰

14.(1)黄海海战(黄海战役;九一八事变;(2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妥协、不抵抗)(表达了相应的意思即可);洋务运动;西安事变(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表达了相应的意思即可)培养“爱国主义,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表达了相应的意思即可)

15.

(1)史蒂芬孙瓦特改良蒸汽机

(2)第二次;内燃机;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技术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更广,发展更快速。

(3)计算机络技术,环境问题、能源危机等

(4)科技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不当,会引发战争带来灾难16.(1)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会议:遵义会议

(2)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伪满洲帝国建立,东北人民惨遭蹂躏,过着流亡生活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各1分,11—17题每题各2分,共24分。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的表格内。)1.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2.“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A.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B.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C.密切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3.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属于宋朝时期的有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指南针的广泛应用③火药的广泛使用④造纸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这一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D.分封制

5.历史复习课上,老师要求学生为历史小报确定研究主题。切合下列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上海,红色的摇篮 C.改革开放在上海 D.上海,中国近现代化的缩影

6.“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狮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7.孔子说“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同生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建国初期,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或举措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提出③尼克松访华④中国加入APEC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下列关于早期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②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③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据相关史料提供的数据:俄国1862年一年内,共有400处领地上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分析这些数据,表明部分农民对“解放”的失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农奴制改革的彻底失败B.部分农奴贪得无厌 C.沙皇专制深得民心 D。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10.新华社2018年12月2日报道,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右图是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以下哪一理论在火箭发射中的应用价值最高。

A.伏尔泰——启蒙思想 B.牛顿——力学三大定律C.达尔文——进化论 D.但丁——神曲

11.下列著作与作者搭配正确的有

①《齐民要术》——贾思勰②《水浒传》——施耐庵③《本草纲目》——李时珍

④《水经注》——郦道元⑤《三国演义》——罗贯中⑥《兰亭序》——顾恺之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12.君臣关系的好坏,应当说是一个政权的政治是否正常和能否稳定的标尺。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

13.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其中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14.“我国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中奋斗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5.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土改后农民分配土地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6.《全球通史》中写到:“(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文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文明开化 C.建立警察制度 D.学习西方技术

17.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A.苏联斯大林模式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中国改革开放

二、非选择题:(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36分)

18.“中国梦”,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它有什么社会影响?(2分)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偿白银两百兆始。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

(2)材料二中梁启超说的的“唤醒吾国四千年的大梦”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

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是在哪一事变后成为现实? 请列举两例国共两党团结抗战的重大事件。(3分)

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

(4)材料四中的“两种梦想”,今天已变为现实。第一个梦想是由哪位伟人带领中国人民走什么道路实现的?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什么措施实现了“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的梦想?(3分)

材料五“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哪一事件而产生的?这个伟大的“战略转变”指的是什么?(2分)

(6)请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所追求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1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