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摄影艺术

中国摄影艺术

中国摄影艺术
中国摄影艺术

中国摄影艺术

摄影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主要通过照相机和感光材料(或感光元件)完成静止的二维空间画面捕捉,以具体、直观的瞬间形象,直接诉诸于人们的视觉。

一、早期中国摄影(1900—1949)

1、摄影进入中国

摄影术诞生于1839年,以法国科学家达盖尔的银版法摄影术为标志,揭开了人类观察世界和记录世界的全新模式,从而为人类史的纪录提供了无可匹敌的视觉范本。摄影术很快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然而摄影在中国闭关自守的格局背景下,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后来的清朝统治者曾经这样认定摄影:奇技淫巧,坏人心术。从而以封建主义的仇视立场,拒摄影于国门之外。

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在中国境内的摄影,主要是一些国外的摄影师对中国的记录。最早对中国城市投以关注并且被认为是第一位到过中国的西方摄影记者是费利斯·A.比托。他出生于威尼斯,后来加入英国国籍。1860年,他以摄影记者的身份在中国旅行,并且报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战役后期的主要事件,记录了北京附近皇家颐和园的破坏和对天津的占领。

美国摄影师约翰·汤姆森也是最早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画面传播到西方的摄影家,并且收获颇丰。1873年到1874年,汤姆森出版了《图说中国和它的人民》一书,200幅胶版印刷的照片和说明文字,

是他近5年的辛勤结果。他的足迹遍及大陆内地和香港、台湾,除了人物肖像和场景外,还有很多世俗的生活场景,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艺术的萌芽

中国自己的摄影艺术萌芽和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为慈禧太后拍摄“御照”的年轻摄影师勋龄。勋龄为东三省满族人,曾随父亲到摄影的诞生地法国学习陆军,酷爱摄影。1903年回国后,带回全套摄影器具,任慈禧的摄影师。在1903年入宫到1905年离去的两年间,为慈禧及其宫眷拍摄了大量照片,并流入民间。这时候的清朝政府已经一改对摄影的敌视态度,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促成了摄影在中国的普及。“西法造像”不仅在中国的城市成为一种新兴行业,以商业为目的的流动摄影师在穷乡僻壤也时有所见。

摄影在中国不断普及发展,逐渐由一门科学演变为人们公认的艺术样式。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南洋劝业会上,通过评选,湖北钟大声和天津刘治平拍摄的照片获得银牌奖,杭州二我轩照相馆选送的《杭州西湖各景》照片一册,经评审并由“皇帝钦定”为金牌奖。这一时期中国摄影发展的主流是工艺与商业相结合,与欧洲19世纪50年代摄影的发展特点相似,尽管晚了半个多世纪。同时,这些“师夷之技”的中国摄影师,比起到中国猎奇的外国摄影师来说,他们所留下的作品和表现出来的才华,并不逊色。

辛亥革命前后,由于风起云涌的战争背景,中国摄影回应科学与民主的呼声,在报道摄影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具有进步思想和敏锐

观察力的摄影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瞬间。革命志士喻培伦、从事战地摄影的李白贞等人,都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报道摄影画面。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摄影家高剑父受孙中山先生委托,成立了“中华战地写真队”,总部设在广州,经常深入部队拍摄战事进展情况。

这一时期随着印刷术的成熟,国内还出版了许多摄影专集和时事摄影明信片。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的《大革命写真画》,以及华北照相馆编辑的《天津水灾纪念全图》等。

3、艰难的起步

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尽管整个中国社会处于“兵连祸结”的战乱背景之下,但是中国摄影却在艰难中起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1920年前后,我国最早的新闻图片社“中央写真通讯社”成立。1921年,钱景华在家乡江苏常熟组织摄影团体“乐社”,并与俞采生共同举办了中国摄影史上最早的联合影展。1922年,我国最早的摄影期刊《摄影杂志》在广州创刊。1923年,陈万里等发起成立“艺术写真研究会”,后改名为“光社”,成为中国摄影史上最著名的业余摄影家组织。

1925年,林泽苍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摄影学会”,创办《摄影画报》,“号称会员数千人”。同年,上海美术团体“天马会”举办第七届展览,首次陈列了陈万里的摄影作品,标志着中国摄影进入了艺术的殿堂。紧接着,1926年夏,摄影家吴中行的处女作《归牧》入选英国伦敦摄影沙龙,并被收入《英国国际年刊》,吴中行也于同年成为加入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第一位中国摄影家。

1927年,北京光社成员刘半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出版了《半农谈影》——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摄影理论著作。1930年,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团体“黑白影社”成立,标志着中国摄影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这样一个成熟的摄影环境中,造就了一大批我国早期著名的摄影家,如郎静山、王小亭、方大曾、吴印咸、沙飞、陈万里、张印泉等。这些摄影家或是在纪实摄影领域,或是在艺术摄影领域,为中国摄影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进入战争时期

进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摄影更多地呈现出图片报道的模式,一些著名的军事将帅也和摄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叶挺将军用他的徕卡相机,留下了许多具有文献价值的照片。新四军领导人张爱萍将缴获的蔡司相机和手枪随身携带,成为著名的战争摄影家。1942年,为了纪念抗战五周年,《晋察冀画报》创刊。到1948年为止一共出版了44期,3万2千册。随后《山东画报》、《华东画报》、《胶东画报》、《晋热辽画报》、《东北画报》相继问世,为中国图片摄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中国的摄影艺术(1949—2000)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摄影家石少华、罗光达、侯波等14人担负了开国大典的报道,童小鹏拍摄的“毛泽东讲话”,成为新中国第一幅彩色照片,揭开了中国摄影新的一页。

1、50年代的中国摄影

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犹如童话般充满美好记忆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摄影还远未普及,从事摄影工作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从解放区过来的长期从事战争摄影报道的随军记者,以其鲜明的立场和丰富的报道摄影经验,很快成为新中国摄影界的骨干力量。另一类是曾经在国民党统治区为报社工作的摄影记者,以及大批从事照相馆经营的摄影人员,拍摄风格主要延续了唯美主义的摄影方式和情调,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

1950年,第一本大型的以图片报道为主的八开彩印杂志《人民画报》正式创刊。第二年,另外一本相同规模和印刷质量的图片类杂志《解放军画报》创刊。这两本画报和后来在1955年创刊的《民族画报》呈三足鼎立之势,并将此格局一直保持到80年代中期。它们在摄影报道和图像传播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亚于世界一流的杂志《生活》、《观察》或是《巴黎竞赛画报》。

50年代的摄影一方面以社会纪实为主,著名的代表作有齐观山的《斗地主》,时盘棋的《烧地契》,高亚雄的《上甘岭战斗》,蔡尚雄的《修建高炉》,张其军的《鼓动》,李仲魁的《在结婚登记处》,李曙的《农民诗人王老九》等。这些作品从今天看来,都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最具象征意义的视觉记录和图像符号。另一方面,以人像、花卉、静物和风景为主要题材的拍摄,也在一些著名摄影家的努力下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如郑景康的《画家齐白石》,黄翔的《黄山雨后》,张印泉的《静物》,熬恩洪的《油菜花》等。这些以情感和趣味表达为主要特点的作品,延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以“写神”为主,奠定

了中国摄影界“艺术摄影”的美学标准,甚至一直影响到今天。

50年代摄影界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在1959年为国庆10周年编辑制作的大型画册《中国》。这部编入了172位摄影家的464幅摄影图片、重达8公斤的里程碑式的画册,如同一部史诗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10年间的精神面貌。其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有吕厚民的《欢送志愿军归国》,孟宪全的《送别亲人》,田原的《炼钢能手李绍奎》,茹遂初的《要把洮河引上山》,陈勃的《冒雨奋战》,袁毅平的《东方红》等。

2、时代重压下的摄影

60年代前期,在整个政治空气尚不紧张的背景下,中国摄影家开始将自己的人生哲学与摄影拍摄协调起来,将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摄影的服务功能尽可能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诞生了这样一些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牛畏予的《跟我走》,陈文辉的《我是一个兵》,陈复礼的《漓江早渡》等。

接下来,50年代那种花花草草的摄影已经被逐渐认为是脱离时代的小资情调;风景不再是纯粹的风景,而是祖国大好河山和呈现出社会主义新气象的新农村;任何个人的表现都被认为是可耻的。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狂飙突进,摄影家个人已经成为整个历史的一部分,个人价值完全消失在历史价值之中。摄影在精神方向上的一致性,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景观。摄影界“题材决定论”、“主题先行”的创造方法盛行一时,“坐在家里想画面,到了现场摆画面,群众当演员,我来拍照片”,成为当时摄影创作的真实描述。

然而也有一些忠实于历史真实的摄影家坚守着自己的立场,以客

观的角度纪实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这些画面对于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76年,“四五”运动敲响了“四人帮”的丧钟,也给中国摄影界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机。1月8日和4月5日,在纪念周总理的悼念活动中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大量现场照片,成为中国当代摄影史上值得永远记取的一幕。

随后,参加“四五”运动摄影的吴鹏、高强、罗小韵、李晓斌、王志平等发起编辑的“四五”运动摄影画册,直到1979年由叶剑英元帅题写书名《人民的悼念》后,才得以正式出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吴鹏的《团结起来到明天》、罗小韵的《力挽狂澜》、王立平的《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等。

“四五”运动摄影为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因此涌现出一批摄影新人。时隔三年,以这伙年轻人为主组成的新中国第一个民间摄影团体“四月影会”成立,并于1979年4月5日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自然·社会·人》艺术摄影展第一回,展出了50位作者的300幅作品,25天接待了7万多观众,惊动了北京城。展览锋芒毕露地对极左的文艺思潮遗风、对神性的权威提出了挑战,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是首展作品最显著的特色。

同年7月14日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的摄影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以画意摄影的风格吸引了六七万观众的目光,颠覆了“重大题材”或“长官意志”对摄影界的统治,对中国摄影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蓬勃发展期

80年代的中国摄影,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历史的巨大变化

毫不留情地给摄影文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群众性的摄影活动的普及和开展,无疑给中国摄影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方面,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从1982年的第12届一直到1988年的第15届,主要以唯美的创作风格倾向扭转了摄影曾经是作为一种说教的偏差,从推动群众性的摄影创作和加快摄影的普及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另一方面,一种作为潜在的对现有摄影文化的自觉突围,都只是处于一个非主流的状态——在展览形式上,有第二回《自然·社会·人》展览,《现代摄影沙龙》85展、86展,《太阳·人》影展,《80平米影展》,王氏四兄弟的《广场漫步摄影展览》,以及规模盛大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以及优秀作品展,其观众之多、反应之大、都超过了权威的国展。在摄影群体和个体上,如上海的北河盟、陕西摄影群体、厦门青年摄影群体以及北京的裂变群体等,以其批判意识和创新观念,为80年代的中国摄影留下了许多可为资鉴的历史回音。

80年代人体摄影热的出现,也是当时的摄影热点之一。1988年第15届全国影展的金牌奖《太阳与人》,因为作品是翻拍的人体,自然成为这一热点上的导火索。与此同时,在北京“油画人体艺术大展”之后,1988年11月下旬,在几位摄影爱好者的策划下,由上海艺术家杂志社和上海图书馆印刷厂联合举办了《国外人体摄影艺术观摩展》,尽管展览本身只是翻拍放大了近百幅国外人体摄影作品并配以简单的文字,但是在以后短短的八天展出过程中,参观人数高达二万。

此后这个影展“移师”重庆,在1989年春节期间的山城引起了又

一轮轰动,广西人民出版社还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本题为《国外人体摄影艺术观摩展首展作品集》。由于1989年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注定了人体摄影的热潮在中国转入低潮,但是80年代的人体摄影热对于中国社会的冲击毕竟起到了一种良性的疏导作用。

80年代的中国摄影还有许多值得一说的话题,比如1985年潘科和侯登科拍摄的《出征》所引起的批评指责,触发了关于人性在摄影表达中的思考;1985年秋天由王氏四兄弟联合举办的《广场漫步摄影展览》,以平民化的观念视角切入生活;1987年由杨绍明拍摄的系列照片《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在第3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新闻人物”系列三等奖,使中国摄影家在“荷赛”中第一次实现了零的突破;1989年4月15日,88名中外摄影师在中国各地同时“曝光”,国际系列丛书《生活中的一日》第九部《中国一日》以八种文字向世界各地发行;1989年8月,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首次评奖完成,10位摄影家成为首次金像奖的获得者……

4、进入传媒时代

90年代的中国摄影进入了被称之为的“传媒时代”。高科技、数字化以及网络空间的逐渐拓展,使中国摄影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摄影视觉语言的探索上。纪实摄影和报道摄影得到了更为规范化的发展,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解海龙的《希望工程》,成为纪实摄影的典范。中国摄影家参加的国际性摄影大赛屡屡获得大奖。图片市场也逐渐成形,其中许多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看好,这些摄影家包括陈长芬、晋永权、刘铮、庄辉、王劲松、洪浩等等,为中国摄影作品市场商业化的成熟,提供了令人向往的美好前景。

三、以艺术审美为主要特征

1、画意摄影的特征

摄影最初是作为一门科学手段出现在人类视野中的,它以客观真实的记录为特征,科学地还原社会发展的场景。然而这样一种快捷的记录方式,很快就被许多摄影师用作艺术的表现手段。尤其是从表面上看,摄影和绘画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以摄影的技巧模拟绘画的风格,从而让摄影也成为一门艺术,正是早期摄影师努力的方向之一。于是画意审美风格的摄影作品很快就成为一种潮流,“使用照相机的画家”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说出了画意摄影的奥秘。

2、领军人物郎静山

在中国画意摄影领域中最具杰出成就的人物,当属台湾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他在1939年以中国山水画理论为基础,结合摄影艺术的特点,创造了集锦摄影(Composite Picture)的独特技法,并由此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等多项高级荣誉称号。当时他发现了瑞典著名摄影家雷兰德于1857年采用合成的方式创作的照片,突然来了灵感。他自幼研究中国画理,深谙我国南北朝时代南齐画家谢赫所创论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和“传模移写”二法,于是潜心钻研,终于创立了再现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集锦摄影”方式。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要求作者不仅具备对摄影艺术语言的把握,还必须对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有深入的研究、理解和实践,才可能出入自如,得心应手。比如《春树奇

峰》是他最早的一幅集锦摄影作品,并在美国摄影沙龙入选。画面以中国画的长屏布局,深浅“落墨”,题款盖章,一付大家风度,难怪美国人见了惊奇不已,奉为上品。为了创作这样的画面,郎静山先生经常跋山涉水,搜尽天下奇峰,惨淡经营于胸臆,完成于照相纸上,使当时摄影界无人可以仿效。他的其他代表作还有:《晓汲清江》,《三山仙子婀娜娟娟》等。

3、早期摄影艺术家

著名摄影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张印泉也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在30年代游历泰山、华山、黄山、庐山、莫干山之后,创作的《泰岱观云》、《凫塘点雨》成为传世之作。后来他又以《力挽狂澜》等作品鼓励人们奋进。他以其杰出的成就使我国摄影界有“南郎(郎静山)北张(张印泉)”之说,后来主要以摄影理论研究为主。

摄影家卢施福曾发起组织中国第一个摄影组织“黑白影社”并担任主席,他曾以《顽皮小孩》等作品在国际影展上获得十多个奖项,新中国成立后的摄影作品《东海皓月》、《云绕天都峰》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风格抒情且不失宏大之势。

曾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黄翔,作品也以抒情画意为特征,从60年代起举办多次个人展览,在国际上也深有影响。他的代表作有:《漓江渔歌》、《黄山雨后》等风光佳作,以及通过静物摄影庆贺“四人帮”下台的经典之作《十月的螃蟹》。

在这一领域中的优秀摄影家还有:吴中行,1926年加入英国皇家摄影学会,曾担任“黑白影社”理事,代表作有《归牧》、《双鹅》等。吴寅伯,“黑白影社”成员,曾任《人民画报》社摄影记者,代

表作有《芦花》、《落日》等。金石声,以静物小品摄影见长,曾主编《飞鹰》摄影杂志,代表作有《昆明湖》、《古寺春回》等。胡伯翔,曾与郎静山等人发起组织中华摄影学社,代表作有《热力》、《云溪轻漾》等。在1933年以业余摄影爱好者出现的薛子江,曾经在风光摄影的实践上颇有建树,他的《衡山初晓》等作品也足可列入风光摄影的佳作行列。敖恩洪,“黑白影社”成员,后期作品《油菜花》、《颐和园暮色》等都具画意色彩。袁廉民,从70年代起专心致志于黄山的拍摄,代表作有《玉屏胜景》、《云涌峰浮》等。

4、当代摄影艺术家

80年代以后在艺术摄影领域成就卓著的当代摄影家有:以风光摄影为主要特色的陈长芬、于云天、王建军、严钟义、赵承安、王达军、翟东风、罗小韵等,以人像摄影为主要表现空间的谢墨、亚辰、于仲安、潘杰等。尤其是著名风光摄影家陈长芬的《日月》,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展开了摄影家非凡的想象力。作品足足酝酿了一年时间,受中国古代太极图的启示,借助于日月的形象来表达摄影家对宇宙的宏观感受。拍摄时在镜头上加了两个增倍镜,并利用尼康相机可以两次曝光及取景框内有十字坐标的优势,终于在1985年农历六月初七的晚上,在山东烟台,用了三个小时将日月准确合成。

5、香港的画意摄影

以画意摄影风格为主的艺术长卷中,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以陈复礼、简庆福等香港摄影家所共同构成的斑斓景观。从总体风格上看,由于受到环境和商业氛围的限制,香港摄影家的画意摄影不算宏大,有时可能会过于华丽甚至媚俗。但是他们与外来文化的频繁

接触,加上比之大陆文化更少的制约,一些颇具个性的摄影家依然锋芒毕露,与东南亚一带相似的摄影风格一起,为画意摄影留下了值得一写的篇章。

陈复礼的摄影兴趣广泛,尤以风光摄影见长。自1959年开始,三游桂林,四上黄山,西登康藏,北临雪城,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早期热衷于集锦和沙龙摄影,60年代提出了“写实与画意结合”的艺术主张,身体力行,逐步形成了富于诗情画意和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个人风格。我们可以从他1953年拍摄的《昨夜江边春水生》到1962年拍摄的《朝晖颂》,看出他的风格逐渐由空灵寡欲、清新淡雅向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发展,发现他不断追求变化的足迹。

另一位香港摄影家简庆福从1939年开始从影,也有60多年的历史。1951年拍摄的《黄山云》使其一举成名,第二年的《水波的旋律》更使他在摄影界确立了地位。简庆福的作品一如其人,他的胸襟开阔,不滞于物,为人慷慨大度,于是也就成就了他的作品之大气。简庆福的大胆出新,还表现在他对电脑制作的观念上,在90年代后期,已经年过古稀的简庆福依然大胆出新,通过电脑的后期加工,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品。

在香港摄影界中还有不少优秀的摄影家,如获得“世界摄影十杰”的钱万里,曾经以一幅《报晓》技惊四座。又比如在国际沙龙摄影中频频得奖的连登良,结合传统的暗房技法刻意营造唯美的意境,一幅《傣族人家》可谓美仑美奂。还有极富创意色彩的黄贵权,从五十年代起就锐意创新,一幅《秋幻》似梦似真,虚实莫辨,颇得生命之真

谛……这些摄影家毕生“唯美求善”,在香港的弹丸之地腾挪自如,他们的艺术实践和创作风格影响了几代人的摄影方式。

四、以社会纪实为主要特征

1、社会纪实摄影的特征

摄影的社会纪实功能一直是摄影家所关注的重点。如果有人试图描绘160年前世界历史的某幅图景,他除了使用文字之外,还可以通过画家的作品,以虚拟的方式完成一次并非客观真实的旅程。文字的描述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来补充,画家的作品也只能提供一个并不确定的疆域,构成与时代真实若即若离的距离空间。然而有了摄影,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可能有了实实在在的参照系数,让历史不再遥远,让未来更有价值。这就是摄影与生俱来的纪实的力量,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一切,在摄影者的目光注视下,穿越真实的时光隧道,从历史一直走向永远。

2、老一辈纪实摄影家

在老一辈以社会纪实为主要拍摄方向的中国著名摄影家中,有这样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著名摄影家和摄影理论家石少华出生于香港,1938年奔赴延安,在抗大成立三周年时,他因拍摄照片而崭露头角。以后相继担任抗大记者团摄影记者、冀中军区摄影科科长、《晋察冀画报》社副社长等职。在画报社期间,曾随军拍摄了大量反映抗日战争的照片,其代表作有《白洋淀上的雁翎队》、《地道战》和《埋地雷》等。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新华社副社长等职,并致力于摄影理论的研究,出版多部专著。

著名摄影家和摄影理论家吴印咸从1919年开始学习摄影,前期的摄影风格以画意摄影为主,在上海担任照相馆摄影师时曾以《田螺》获瑞士摄影沙龙奖。1938年到延安电影团任摄影队长,拍摄风格转向纪实,在拍摄纪录片的同时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摄影作品《白求恩大夫》,随后又拍摄了《南泥湾》等多部影片。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了十多部摄影专著。

杰出的摄影家沙飞原名司徒传,受鲁迅等作家的影响开始了摄影生涯。1935年在上海参加“黑白影社”,并多次举办个人影展,受到很高的评价。其中展出过纪念鲁迅的30幅作品,生动地刻画了鲁迅的伟大人格,是我国摄影史上少有的珍品。此后他在山西参加八路军,于1939年创建党的第一个新闻摄影科并担任科长,以后又在他的提议下创办了《晋察冀画报》并任画报社社长,在中国摄影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著名摄影家、摄影教育家郑景康曾在1934年在北平举办第一次个人影展,以后又在延安从事摄影工作,并出版了多部摄影集和摄影专著,其代表作有《残废者之挣扎》、《乐天》等,曾两次为毛泽东同志拍摄标准像。

曾任《晋察冀画报》副社长和《冀热辽画报》社长的罗光达,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中最早的摄影战士之一,对解放区的新闻摄影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代表作有《太行山上》、《破坏桥梁》等。

徐肖冰和侯波夫妇,是一对杰出的摄影伴侣。他们携手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作品。前者的《抗美援朝》、

《英雄赞》以及后者的《毛主席在飞机上办公》、《刘少奇副主席在广州视察》等都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佳作。他们合著的大型历史文献画册《路》也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的珍贵财富。

曾任《中国摄影》杂志主编的高帆,以其在1946年拍摄的《杀敌英雄、爱民模范黄克勤》为军队开创了以专题摄影手法报道先进人物的范例。

3、“四五”摄影的意义

在新中国的社会纪实摄影中,真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这样两个重要时期,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的拍摄,摄影者以自发的力量通过照相机争取科学与民主的自由,照片具有强烈的现实参与感和历史意识,并且推动了中国摄影经历了重要的转折点。其中李晓斌拍摄于1977年的《上访者》是无可争议的经典型作品,他将镜头对准了一位目光彷徨的上访者,将经历了文革磨难之后的中国人的心态揭示无疑。尽管这幅作品迟至1986年才得以公开,却已经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4、希望工程摄影纪实

另外一个就是进入90年代的中国纪实摄影,当时的中国摄影界不仅在理论上对纪实摄影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在社会纪实摄影领域卓有成就的摄影家,其中得到社会普遍公认的当属解海龙的《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他在拍摄时选择了十条采访路线,走访了16个省40多个贫困县的150多所农村小学,行程4万多公里。照片后来于1994年结集为《我要上学》,作品破例在人民大会堂展出。这些反映失学儿童悲惨状况和贫困地区乡村教育现状

的照片,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到海内外,获得了大量的集资。这些作品无疑使解海龙成为当代中国大众社会中“影响力最大的摄影家”。

5、当代纪实摄影的走向

此外,在80年代以后的中国纪实摄影中,有这样一些摄影家和作品同样构成了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丰富空间——

朱宪民的《黄河两岸、中原儿女》多侧面地表现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存姿态,成为现实主义“宏大叙事”在摄影上的体现。吕楠的《精神病院》以一种象征性的手法,将生活在精神病院这个特殊空间的人们的生存状态,隐喻为社会的病态;另一位摄影家袁冬平也拍摄了相同的题材。

上海摄影家陆元敏和周明,在他们视角不同的上海纪实摄影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纪实摄影的个人化风格,从看似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了人性的意义。韩磊以其作品《铁路与人》获得琼斯母亲纪实摄影奖,他以主观的观看方式对客观现实进行了整体性的印象把握。赵铁林的《另类人生——一个摄影师眼中的真实世界》,以及《聚焦生存——漂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是在价值观念趋向上最为偏离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却具有相当的震撼力。

在文化纪实摄影热中的始作俑者是徐勇,他花了一年时间拍摄了北京胡同,并出版了《胡同101像》摄影作品集,使北京胡同名闻海外,还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应。而李玉祥的“老房子”拍摄更是历经十多年,通过系列作品的样式契合了世纪末的怀旧心态,同样受到市场欢迎。

侯登科拍摄的麦客,是一个花费了近10年的影像工程,以相当

全面的叙述方式呈现了麦客这个西部农民中一个特殊部分的生存景观。而张新民的《流坑——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最后的标本》,则是对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的摄影观看,结合大量的访谈实录文字,强化了纪实摄影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意义。

姜健在《场景》和《主人》这两部独特的纪实摄影作品中,以富有实证性的细节描述特点,兼顾了记录当代生活与保留历史记忆两个方面的需要。还有黎朗的《凉山彝人》、吴家林的《云南山里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纪实和留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纪实摄影正在逐渐展开其无尽的生命活力。

20世纪末,《中国摄影》杂志邀请了50位摄影人,推荐建国以来50年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10幅照片。结果在被推荐的131幅作品中,选出了前10幅最有影响的作品,现依照推荐人数的多少为序介绍如下:

一、《我要上学(组照之一)》,1991年,解海龙摄

二、《上访者》,1977年,李晓斌摄

三、《在结婚登记处》,1957年,李仲魁摄

四、《斗地主》,1950年,齐观山摄

五、《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1976年,王立平摄

六、《东方红》,1961年,袁毅平摄

七、《小平您好》,1984年,王东摄

八、《日月》,1985年,陈长芬摄

九、《开国大典》,1949年,陈正青摄

十、《欢迎志愿军归国》,1958年,吕厚民摄

本文来源于北京婚纱摄影工作室https://www.wendangku.net/doc/5917231095.html, 原文章来自于:拍背面的艺术照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917231095.html,/Content_Display.asp?id=301

影视摄影用光观念的演变

影视摄影用光观念的演变 回顾电影、电视的历史,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影视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影视用光的观念也在变化。影视用光观念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电影初创时期,用光仅从技术上考虑,以完成曝光任务为目的。主要光源是太阳光,并不追求任何造型和艺术表现效果,这一时期称为“无光效阶段”。时间大约截止在三十年代;第二阶段是从无声片后期开始,特别是三十至四十年代,被称为戏剧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用光受舞台照明的影响,形成了戏剧光效的风格。这时强调人造光的运用,布光讲究造型美,故称为“戏剧光效”阶段;第三阶段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开始,主张用实景拍摄,多用外景,启用非职业演员,在用光上强调真实自然,少用或不用人工光,强调真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光效,被称为“自然光效”阶段。 戏剧光效:是一种用光方法,也是一种用光观念。这种用光方法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气氛的渲染。注重用光揭示人物的内心情绪以及用光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是运用光线手段,实现特定的戏剧、绘画造型意图的用光方法。它是由舞台照明演变而来,它的美学标准是以戏剧美、绘画美为尺度,它的产生和情节电影、明星制以及黑白片的历史有密切联系。情节电影要求用光来表现戏剧时间和气氛。如好莱坞的明星制的确立,为了招引观众,制片商十分重视漂亮演员,演员有权指定摄影师,而摄影师必须把演员拍的漂亮才能保住饭碗。因此,人物肖像光、环境光处理形成了规范化、风格化,追求画面精美华丽,用光技巧娴熟,在黑白片阶段已达到相当高的成就,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的用光就是如此。戏剧光效用光方法对世界电影、电视用光影响较深,特别是对我国电影、电视摄影(像)影响很深(主要指故事片)。 在前苏联和欧洲的早期电影中,十分注重光的戏剧美和绘画美,如《夏伯阳》、《政府委员》、《波罗的海代表》、《伊万雷帝》等都是戏剧光效的代表作。六十年代以后前苏联经历了重大转变。在一些电影中表现为戏剧光效和自然光效的融合,既有戏剧光效追求造型美的特征又有自然光效真实自然的特征。如《乡村女教师》、《第四十一个》、《雁南飞》、《未寄出的信》等。 我国电影从三十年代以来一直是用戏剧光效拍电影。如建国后的优秀电影《林则徐》、《青春之歌》、《枯木逢春》、《聂耳》等都是戏剧光效的代表作。老一辈电影摄影艺术家黄绍芬(《林则徐》摄影师),许琦(《阿斯玛》摄影师)、聂晶(《青春之歌》摄影师)、朱今明(《在烈火中永生》摄影师)、钱江(《林家铺子》摄影师)、王启民(《独立大队》摄影师)……在辛勤的艺术实践中为我们创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电影摄影精品。在这些作品的摄影创作中,戏剧光效的追求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戏剧光效有如下明显特征: (1)用光的风格化和假定性,不拘泥于光线是否真实合理,可用假定光源,精于用光技术的规范化,十分注意光的造型效果和对人物的美化。五光俱全的布光法,追求画面的锐目感; (2)善于利用轮廓光,常用光来弥补演员脸型的缺陷,追求用光美化人物形象; (3)真实性有一定限度,仅仅注意主光方向的真实,不讲究真实再现光源亮度关系和光源的性质再现。当环境光对人物不利时使用假定光源,不考虑环境光对人物光的制约作用。是一种夸张性用光方法。 自然光效: 电影、电视用光观念随着影视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用光方法的改变。六十年代,随着彩色片性能的不断改进(感光度100-400℃,宽容度1:128)促进人们用光上进一步探讨。很多中外摄影师认为,在黑白片中为了画面层次,为突出主体过多地使用假定光源,是必要的,而在彩色片中可以不用或少用。可用色彩差别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摄影艺术赏析作业答案全套满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的法国人是()。 (5.0 分) a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b 达盖尔(Daguerre) c 大卫?穆恩奇(Davi d Muench) d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2. 促使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公园法并开辟约塞密提为国家公园,有“约塞密提大师”美誉的摄影家是()。 (5.0 分) a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b 达盖尔(Daguerre) c 大卫?穆恩奇(Davi d Muench) d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3. 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5.0 分) a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b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c 阿诺德?纽曼(Arnol d Newman)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4. 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5.0 分) a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b 曼?雷(Man Ray) c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d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5. 提出“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摄影家是()。

a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b 艾森斯塔特 c 埃里克?沙洛蒙 d 罗伯特?卡帕 6. 通常可用于对名画真伪进行辨别的科技摄影类型是()。 (5.0 分) a 显微拍摄 b 红外摄影 c X光摄影 7. 创立了“集锦摄影”,并以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的中华摄影家是()。 (5.0 分) a 奚志农 b 陈复礼 c 罗红 d 郎静山 8. 《雕塑家贾柯米蒂》的作者是()。 (5.0 分) a 优素福?卡什 b 理查德?阿维顿和欧文 c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d 爱德华?斯泰肯 9. 《老黑奴》的作者是()。 (5.0 分) a D?柯克兰德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 c 卡什 d 阿维顿 10. 《满天星》的作者是()。

网上农大摄影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 1. 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的法国人是( )。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 达盖尔(Daguerre )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达盖尔(Daguerre ) 知识点:??0 走近摄影艺术 2.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 达盖尔(Daguerre )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 知识点:??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3.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促使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公园法并开辟约塞密提为国家公园,有“约塞密提大师”美誉的摄影家是( )。 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知识点:??2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下) 4.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 曼?雷(Man Ray )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知识点:??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5.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艾森斯塔特 埃里克?沙洛蒙 罗伯特?卡帕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知识点:??8 凝固的现实——纪实与新闻摄影(上) 6. 显微拍摄 美国着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 提出“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摄影家是( )。 通常可用于对名画真伪进行辨别的科技摄影类型是( )。

《摄影艺术赏析》学后感

《摄影艺术赏析》学后感 摄影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现在照相机已经普及了,手机上也都有自带的摄像头随时可以拍摄,但是我们只是处于简单的拍摄并无任何技巧而言,拍出的照片也没有美感。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过《摄影艺术赏析》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摄影艺术赏析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下是我经过学习学到的知识和一些感想。 摄影艺术欣赏也叫摄影鉴赏。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它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 1.摄影艺术欣赏是对摄影作品的接受与反馈 摄影家创造出来的摄影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能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就如同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就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石块,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观众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生命力。 2.摄影艺术欣赏是一种主体创造活动 观众在摄影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这是因为任何摄影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其中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它们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摄影艺术欣赏是审美经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 从根本意义上讲,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在摄影欣赏活动中这种主体力量集中表现在观众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将这多种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获得强烈的美感。 对于摄影艺术的受众,特别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怎样才能在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不但能懂得摄影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能够捕捉到摄影家在作品中带给观众的激情,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一种“空”的状态,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在进行欣赏时,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块海绵,随时准备吸收摄影画面中传来的一切信息,从而进行下一阶段的体验。 其次,要深入体会摄影画面所传达的情感。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普通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蕴涵着人类的丰富的情感。不同的形象、线条、影调、色彩这些形式手段终究只是传递情感的中介物,摄影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情感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体会到摄影者按下快门时那一刻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再次。要努力唤起自己内心的联想和想象。事实上,任何的艺术性活动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对一幅摄影作品唤起想象和联想的时候,不要忽视标题所提供的信息。摄影作品的标题非常重要,它常常标示出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另外摄影作品还非常注重画面的节奏,观众可以从画面提供的音乐性节奏展开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最后.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不是一朝一夕形

艺术摄影图片赏析

深夜里的首都机场 这张图片是后期调色后成为单色图。所拍地点是首都机场一角。在构图上,图片以曲线为主体框架,强烈的透视效果也充分展现出首都机场的宽阔。以二层的围栏作为前景使空间的层次得以显现。通过观察车灯痕迹,可以看出,作者刻意利用延迟拍摄,这样尾灯的痕迹更能 突出首都机场的以流线型为主体的曲线美。

月伴埃菲尔 此图片是仰拍的埃菲尔铁塔,此图最好的地方也恰好是他所选择的视角,这样仰拍的方式是最合适拍摄建筑的,因为不但可以把建筑的高大表现出来,还可以把特别的建筑的线条展现出来。如这幅图,就充分的利用了广角镜俯拍,一方面增大了塔底的厚重感,另一方面又将埃菲尔铁塔的人形曲线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左边的月亮点缀其中,是整体的点线面构图 更为完整。

温柔 这是一张很唯美的建筑摄影。为什么这张图片会给人以无限温暖的遐想呢?这就是在摄影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光线。当太阳与地平线处于小于三十度角的范围内,红光反射最为强烈,其他光谱依次衰减,这也就是为何夕阳和朝阳会呈现出黄到红的美丽变化。在另一方面,色温成暖色时,欣赏者就会不由的感受到温暖,舒适的感觉。回到图中,作者利用前面这片阴影作为前景,蓝天作为背景,特别的凸显了再柔光照射下的别墅建筑,立刻就将别墅的舒适 用光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鱼眼看世界 这是一种在摄影里常用的方法,鱼眼镜头。但是在建筑摄影中并不常用,因为鱼眼镜头会导致图像的形状发行形变,如果是单纯的想读着传达建筑的构型的话,这是不适合的。但是,鱼眼镜头却可以在意境上制造出奇的效果,比如这张图。鱼眼所产生的高大建筑形变,反而制造出了一种压迫于行人的感觉,再加上远处高光的太阳,和黑白色调的表现,更突出了城 中一种密集压抑的气氛。这就是语言的特殊效果和魅力所在。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2(100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2(100分) 交卷时间:2016-06-08 18:45:42 一、单选题 1. (5分) 三度获颁古根海姆奖金,并获得过美国公民最高褒奖——总统自由勋章的摄影家是()。 ? A.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B.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 C. 达盖尔(Daguerre) ? D.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 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的摄影作品是()。 ? A. 《多马里灾民救援中心》 ? B. 《奥马伊拉的痛苦》 ? C. 《等领救济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10 凝固的现实——纪实与新闻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变形》 ? B. 《圆环》(又名《蒂娜的裸体》) ? C. 《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又名《一个被淹死的男人》) ? D. 《安格尔的小提琴》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 最美的美——人体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4. (5分) ? A. 人物 ? B. 风景 ? C. 动物 ? D. 静物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5. (5分) 最早的人体照片是( )。 日本顶级摄影大师——竹内敏信的作品主要集中于以下哪一类?( )

? A.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 B.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 ? C.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5分) ? A.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 ? B.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 ? C. 曼?雷(Man Ray ) ? D.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7. (5分) ? A. 乔尔?萨尔托雷 ? B. 弗朗斯?兰廷 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 美国著名的F ?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 拍摄《马达加斯加-------一个超越时空的地方》的作者是( )。

摄影艺术赏析

一、单选题 1. (5分) ? A. 菲利普?哈尔斯曼 ? B. 爱德华?斯泰肯 ? C. 优素福?卡什 ? D. 理查德?阿维顿和欧文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写形与传神——人像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2. (5分) ? A. 多镜头摄影 ? B. 无镜头摄影 ? C. 单镜头摄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2 科学的神奇——科技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3. 《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者是( )。 激光全息摄影指( )。

(5分) ? A. D ?柯克兰德 ?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 ? C. 阿维顿 ? D. 卡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 写形与传神——人像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 A. 偷拍 ? B. 摆拍 ? C. 正拍 ? D. 抓拍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 写形与传神——人像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老黑奴》的作者是( )。 《记忆的永恒》是以( )手法拍摄的。

? A. 抽象风光 ? B. 画意 ? C. 风光 ? D. 环保摄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 A. 中景 ? B. 背景 ? C. 主题 ? D. 近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0 走近摄影艺术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7. (5分) 陈复礼是中国( )摄影的泰斗。 摄影画面中最主要的是( )。

? A. 达盖尔(Daguerre ) ? B.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 C.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 D.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8. (5分) ? A. 巴拉瑞?诺法雷(Balara Norfleet) ? B. 曼?瑞(ManRan ) ? C.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 ?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9. 著名的区域曝光典型作品《月升》,早在1981年的售价就达到了7万美金,它的作者是( )。 以下哪位摄影家发明了“中途曝光法”( )

影视摄影艺术欣赏

摄影艺术欣赏 第十一章摄影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对构成摄影画面形象的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分析,了解摄影艺术的特点,并结合对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了解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学会运用摄影的眼光来欣赏摄影艺术作品。 (一)摄影艺术的语言(摄影的特性) 1、摄影是通过光学、化学等科学技术手段——用光学镜头、感光材料的洗印过程来记录存在于镜头之前的真实形象,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它的形象通常是瞬间完成的,具有由于摄影者独到的发现,瞬间的抓取以及后期制作的高超技术技巧所形成的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摄影是二维平面艺术,其形象是由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组成,再现现实生活中的逼真形象。 3、现实中的形象经过选择、取舍、提炼和构图处理,在框架中组成为一个有秩序的严谨的视觉形式,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二)摄影艺术作品欣赏 1、《白求恩大夫》(吴印咸)主体的处理及环境的选择。 2、《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王立平)背景的简洁是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 3、《黎明的钟声》(江波)空白疏通气韵。 4、《童工》(路易斯·海因美国)正面角度的感染力。 5、《到森林里去》(尤金·史密斯美国)背面角度的含蓄。 6、《浩气长存》(张成军)仰角度的表现力。 7、《长江截流》(孙树清)远景的优势。 8、《插秧女》(滨谷浩日本)特写的魅力。 9、《鹅场》(张阴增)逆光的美感。 10、《倒闭的滋味》(郑鸣)新闻摄影的特色。 11、《喜盈门》(丁爱民)生活摄影。 12、《城市之光》(杨晓利)黑白摄影的韵味。 (三)摄影作品的欣赏方法 1、欣赏摄影艺术真实、自然、质朴的美,欣赏摄影艺术家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艺术眼光。 2、欣赏摄影画面的构图美,摄影家能从纷纭杂呈的生活中,截取出具有涵义和表现力的形象,并在框架平面中建立起线、形、色的秩序,形成完整的构图形式。 3、欣赏摄影的技术技巧:精湛的摄影技术是摄影作品成功的保证。科学地选择感光材料,运用光学镜头及附件,精细周密的后期制作,给画面带来完美的形式。 第十二章电影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电影艺术特性和基本创作规律的介绍,结合电影作品的分析,加深对电影声画语言、结构蒙太奇等艺术手段的理解,初步学会从多重角度去赏析具体的电影作品。 电影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叙事、达意、娱情的一门艺术。直接诉诸观众感观的视听综合影象,是电影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乐(纯听觉形象)的主要审美特征;银幕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转换自由,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舞蹈的舞台局限。

摄影艺术赏析考试作业 附答案

摄影艺术赏析考试作业(从第五讲到第十讲) 第五讲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1. 单选题第一位获得古根海姆奖,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的摄影家是: A. 哈罗德.费因斯坦(Harold.Feinstein.)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Paolo.Barbieri) C.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Avedon) D.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 2. 单选题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A.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Steichen) B. 曼.雷(Man.Ray) C.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Cunningham) D.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Paolo.Barbieri) 3. 单选题以下哪位摄影家发明了“中途曝光法”: A. 曼.瑞(ManRan) B.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Avedon) C. 巴拉瑞.诺法雷(Balara.Norfleet) D.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Weston) 第六讲最美的美——人体摄影 1. 单选题最早的人体照片是: A. 《圆环》(又名《蒂娜的裸体》) B. 《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又名《一个被淹死的男人》) C. 《安格尔的小提琴》

D. 《变形》 2. 单选题以下哪位摄影师拍摄了最早的人体照片: A. 伊莫根.坎宁安 B. 菲利普.哈尔斯曼 C. 弗兰克.霍华特 D. 希波利特.巴耶尔 生命的赞歌——生态摄影 1. 多选题被并称为世界摄影三大奖项的是: A. .世界野外摄影比赛大奖 B.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 C.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D. 世界科技摄影比赛大奖 2. 单选题出版画册《追寻藏羚羊》,并最终让藏羚羊保护问题得到了社会关注的我国摄影家是: A. 罗红 B. 陈复礼 C. 奚志农 3. 单选题被授为“气候英雄”的中国生态摄影家是: A. 罗红 B. 陈复礼 C. 奚志农 4. 单选题出版世界最畅销的野生动物画册——《塞伦盖蒂:非洲平原的自然法则》的摄影家是: A. 保罗.斯梯瑞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3-10 10:43:15 一、单选题 1. 拍摄表现二战胜利的经典之作《胜利之吻》的摄影家是( ) A. 艾森斯塔特 B. 威廉克?莱因 C?路易斯?海因 答案A 2. 《玉兰花》的作者是( )。 A. 伊莫金.坎宁安 B. 爱德华?韦斯顿 C. 哈罗德?费因斯坦 D. 八木祥光 答案A 3. 第一位获得古根海姆奖,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的摄影家是( ) A.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 C.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D. 哈罗德?费因斯坦(Harold Fe in stein ) 答案C 4. 摄影作品《月光曲》的作者是( )。 A. 陈复礼 B.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

C. 大卫?穆恩奇 D. 弗朗科?方塔纳 答案A 5. 被称为“美国人像摄影的怪杰”的摄影家是( ) A.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B.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C.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D.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答案B 6. 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来自“()”光学现象 A. 针孔成像 B. 遥感成像 C. 凸透镜成像 D. 小孔成像 答案D 7. 《滇金丝猴》的作者是( )。 A. 戴维?杜比莱 B. 保罗?斯梯瑞 C. 岩合光昭 D. 奚志农 答案D 8. 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这组照片是( ) A. 《乌干达旱灾》

对一幅摄影作品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虽然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摄影艺术作品赏析 选择下图进行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谈谈个人的看法,分析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美感。 1,画面的整体布局。 从近景,中景,远景三个方面来分析。 近景是一堆半浸泡在水里的靠着水坝的光滑的石头,石头在水表面蒙蒙的雾气中若隐若现,而水表面的淡淡的雾气更增加了朦胧的美感,给人一种欲窥不得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画面。中景是一对含情脉脉注视着对方的情侣和广阔平静的水面,情侣的右手边也有一堆石头。同样的水面上浮着淡淡的雾气,远处的灯光倒映在水里留下一片淡淡的黄色光晕。朦胧的水面和朦胧的人像交相辉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远景是一座灯火辉煌的斜拉锁桥,横跨整个水面,同时也是画面的主要构成物之一。中间一个桥墩的顶端在灯火和夜色的掩映下看的不真切,在云端若隐若现,留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更远处还有朦胧的山脉蜿蜒其中。 将雾通过景物的透视效果,将纵深感表现出来,也使雾有远近浓淡的对比。在这里,摄影家在设置近、中、远景的同时,还特意采用逆光照射,将雾的朦胧感表现出来,丰富了艺术感染力。整幅画面给人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和淡淡的平静的唯美的感觉。同时也让人觉得很温馨,很浪漫。 2,光线的选择。 本图选择的是侧光拍摄,侧光可以凸现景物的立体感,使景物真实可信。构图的均衡对称也给画面增添了宁静的氛围,让人犹如身临其境。利用侧光是斜拉桥投影在水面上,并用投影的光线构造朦胧的美感。使原本平淡的画面增加了趣味性。画面中灯光在水面上的反射光照亮了一部分朦胧的雾气,而周边的景物则略带神秘。整体的明暗对比时画面显得格外神奇,犹如童话世界一般梦幻,给人以美得享受,让人不禁幻想。 3,色彩的搭配。 整个画面的色彩比较丰富,过渡自然和谐。近处石头的泛着光泽的黝黑色,水面朦胧的乳白色,桥上灯光的晕黄色,人影背后白绿色的光线,远处深蓝色和墨黑色的天空。既有冷色调,又有暖色调,画面色彩饱和,色调和谐,有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低色温在画面上呈现暖

影视摄影构图学

影视摄影构图学 绪论 现今社会大多数人或者几乎所有人都看过电影电视,但是知道电影电视是怎么拍摄的人却不多。 以下这些人在电影制作中处于什么位置 ?制片人出品人 ?监制 ?导演 ?摄影师 ?摄影师作为影视主要创作者之一。 ?运用自己独有的技术和艺术造型表现手段进行艺术创作 ?早期摄影师兼机器制造、拍摄、洗印,乃至放映。 ?随着电影真正成为艺术时,电影摄影才独立出来。 以构图为主要关注点的电影发展史 ?起点:1895年12月28日法国电影先驱者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电影并宣布了电影的诞生。 ?1早期摄影只完成曝光任务,以获得可视影像 ?2 摄影机视点可变,给电影表现带来方位、角度、景别的变化,它是使电影成为一种独立艺术的重要因素。 ?3 在电影造型处理中艺术地运用光线和色彩是摄影艺术成熟的第二个标志。 ?4 在影片造型处理中,艺术地采用运动是摄影艺术成熟的第三个标志,也是重要的标志。 摄影造型手段三种倾向 ?1重视对象原本自身纪实 ?2 创造“第二自然” 必要修饰视觉冲击 ?3 取两者之长 各国电影摄影特点 ?苏联绘画性气氛浓郁 ?英国严谨多变 ?德国造型考究讲究行、质、光影 ?法国清新自如运动如神 ?意大利精致完美真实自然 ?美国华丽细腻 ?墨西哥粗犷健艳 ?日本印度东欧拉美等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受两种营养滋养:悠久的文化和国外的经验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是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同年9月2日播出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构图的概念 ? ?影视摄影的画面处理,其内含是“置陈布势” ?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摄影的手段,经营位置,进行结构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摄影艺术赏析-在线作业-4(95分)

摄影艺术赏析-在线作业-4(95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4(95分) 交卷时间:2016-05-24 11:29:15 一、单选题 1. (5分) ? A. 路易斯?海因 ? B. 威廉克?莱因 ? C. 艾森斯塔特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 凝固的现实——纪实与新闻摄影(中)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 A. 哈罗德?费因斯坦 ? B. 爱德华?韦斯顿 ? C. 伊莫金.坎宁安 ? D. 八木祥光 纠错 拍摄表现二战胜利的经典之作《胜利之吻》的摄影家是( )。 《玉兰花》的作者是( )。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 A.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 B.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C. 哈罗德?费因斯坦(Harold Feinstein ) ? D.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4. (5分) ? A. 大卫?穆恩奇 ? B. 陈复礼 ? C.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 ? D. 弗朗科?方塔纳 第一位获得古根海姆奖,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的摄影家是()。摄影作品《月光曲》的作者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5. (5分) ? A.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B.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C.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5分) ? A. 遥感成像 ? B. 小孔成像 ? C. 凸透镜成像 被称为“美国人像摄影的怪杰”的摄影家是()。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来自“()”光学现象。

影视摄影艺术教案 镜头画面分类 镜头景距 景别

《影视摄影艺术》教案 【教学课题】第四章画面特性第一节镜头画面的分类——镜头景距的变化【课程类型】理论课 【课时】1学时(45min) 【教学目的】1.掌握镜头画面中以景距变化形成的分类及区别。 2.理解景别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重点】五种景别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将五种景别的相关理论知识转化为在能够实际拍摄当中应用的实践性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 提问:画面的构成部分(1.主体;2.陪体;3.前景;4.后景;5.留白) 二、新课导入 情境设置(拍摄同学聚会时的照片)——讨论(不同照片所传递的不同信息)——设置悬念(镜头画面有哪些分类) 三、讲授新课 (一)镜头景距的变化——景别 1.含义:根据镜头景距变化对镜头画面的分类即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外形上:画框包容景物的大小与范围,或者说画面主体(主要对象)占据画面空间的大小。 创作角度:是一种表现手段。 拍摄者角度:是拍摄者主观决定受众的接受内容、接受方式以及对画面内容接受程度的一种有效造型手段。 表达效果:①观看景物的视距的变化; ②代表人眼视线分散和集中的反映; ③景别是创作人员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

④景别的变化可以使作品形成不同的节奏; ⑤参与和解说功能。 2.景别的划分的方法: (1)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来划分; (2)是以人物在画面中占据比例的大小来划分。 我国影视画面景别多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二)、景别的划分 1、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可以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 (1)远景的特点 ①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 ②人物视觉形象弱化。 (2)远景的作用 ①表现环境和气氛; ②将人物与环境结合产生特殊情绪效果; ③获得被摄主体的活动范围和运动轨迹,联系周围环境得出新的信息; ④远景的景别特征会在受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 (3)拍摄远景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 ②对被摄主体的表现目的性要强,从大处着手; ③大远景和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 ④重点处理好画面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 ⑤在操作时必须考虑画面视觉变化及产生的运动节奏。 2、全景——是指表现人物全身或者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1)全景的特点 ①被拍摄主体与环境在视觉关系上是相当的; ②全景可以表现被拍摄主体或物体在实际空间中的方位或多个被拍摄景物相互间的关系。

摄影艺术赏析论文

摄影艺术赏析论文 摄影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现在照相机已经普及了,手机上也都有自带的摄像头随时可以拍摄,但是我们只是处于简单的拍摄并无任何技巧而言,拍出的照片也没有美感。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过《摄影艺术赏析》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摄影艺术赏析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下是我经过学习学到的知识和一些感想。摄影艺术欣赏也叫影鉴赏。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它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1.摄影艺术欣赏是对摄影作品的接受与反馈摄影家创造出来的摄影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能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就如同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就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石块,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观众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生命力。 2.摄影艺术欣赏是一种主体创造活动观众在摄影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这是因为任何摄影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其中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它们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

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摄影艺术欣赏是审美经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讲,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在摄影欣赏活动中这种主体力量集中表现在观众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将这多种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获得强烈的美感。对于摄影艺术的受众,特别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怎样才能在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不但能懂得摄影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能够捕捉到摄影家在作品中带给观众的激情,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一种“其次,要深入体会摄影画面所传达的情感。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普通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蕴涵着人类的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形式手段终究只是传递情感的中介物,摄影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情感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体会到摄影者按下快门时那一刻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再次。要努力唤起自己内心的联想和想象。事实上,任何的艺术性活动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对一幅摄影作品唤起想象和联想的时候,不要忽视标题所提供的信息。摄影作品的标题非常重要,它常常标示出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另外摄影作品还非常注重画面的节奏,观众可以从画面提供的音乐性节奏展开联想,从而更好地

17春秋华师《摄影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17春秋华师《摄影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华师《摄影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响誉世界的摄影名作《英国首相丘吉尔》是()的作品? A. 菲利普·哈尔斯曼 B. 优素福·卡什 C. 阿诺德·纽曼 D. 理查德·阿维顿 正确答案: 2. 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A. 爱德华·斯泰肯 B. 曼·瑞 C. 伊莫金·坎宁安

D.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 正确答案: 3. 提出著名的“区域曝光理论”的摄影家是()。 A.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 B. 达盖尔 C. 大卫·穆恩奇 D. 弗朗科·方塔纳 正确答案: 4. 最早的人体照片是()。 A. 《圆环》 B. 《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 C. 《安格尔的小提琴》 D. 《变形》 正确答案: 5. 被授为“气候英雄”的中国摄影家是()。 A. 罗红 B. 陈复礼 C. 奚志农 D. 郞静山 正确答案: 6. 被尊称为“现代报道摄影之父”的是()。 A. 罗伯特·卡帕

B. 尤金·史密斯 C. 埃里克·沙洛蒙 D. 尤金·阿切特 正确答案: 7. 以下哪位摄影师拍摄了最早的人体照片()? A. 伊莫根·坎宁安 B. 菲利普·哈尔斯曼 C. 弗兰克·霍华特 D. 希波利特·巴耶尔 正确答案: 8. 《安格尔的小提琴》的作者是()? A. 菲利普·哈尔斯曼 B. 曼·瑞 C.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 D. 理查德·阿维顿 正确答案: 9. 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的摄影作品是()。 A. 《等待救济粮》 B. 《奥马伊拉的痛苦》

摄影艺术赏析-汇总资料

第一次作业(截止2015-12-27 23:59:00)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40分) 1. 一百七十多年前,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由此开创了摄影纪元。 2. 艺术摄影是摄影师力图通过光与影的交汇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来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解释及对情感的宣泄,使读者(观众)获得理解和共鸣。 3. 一幅照片拍得好与不好,关键因素要把握好构图与用光,这两点运用好了,就一定能拍出好照片来。 4. 在静物摄影中特性和思想感受的表现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态。 5. 静物摄影的基本要求是以合理的构图、布光来充分表达适合静物形态特征的构思。 6. 纳达尔借鉴了卡梅伦的创新思想,敏锐捕捉到人物瞬间表情所能传达出来的丰富内涵,由此激发了人像摄 影的创作活力。 7. 我们懂得了创作思想,理解了表现风格,读懂了摄影语言,才能在摄影艺术赏析过程中对摄影作品发出共鸣。 8. 风光摄影创作的客观必备条件,即:天时、地利、人和,也形成了风光摄影的三要素。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每小题限50字以内,超出字数不计分) 1. 摄影的类别按社会功能分类有哪些? 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实用摄影、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社会实践记录摄影 2. 简述照相机的发展阶段。 初级阶段: 从1839年至20世纪初;中级阶段: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末;高级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 3. 决定摄影师摄影艺术风格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有世界观、价值观、民族文化、生活阅历、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以及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素养等等 第二次作业(截止2015-12-27 23:59:00) 简答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每小题限100字以内,超出字数不给分) 1. 用自己理解的语言简述新闻摄影与宣传摄影、艺术摄影有哪些不同特征? 1)新闻摄影注重客观、真实; 2)宣传摄影以传播主观意志并以期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3)艺术摄影除了追求视觉上的愉悦外,还会积极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怀。 2. 新闻摄影获取线索的一般方式有哪些? 热点,重大事件,关注(观察),跟踪,调查,报料,节假日,季节时令以及体育比赛等 3. 在第四章第二节中,讲义中用了什么例子来解释“表现的情感化”? 用镜头跟踪记录在旧城改造中的“四合院”。 4. 请简单说明新闻摄影与社会纪实摄影的关系有哪些? 新闻摄影更多体现在对具体事件的客观披露,同时强调新闻时效性。社会纪实摄影兼有报道性,但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文献性上。可以说,新闻摄影是不同程度的纪实摄影,而纪实摄影并不都是新闻摄影。 第三次作业(截止2015-12-27 23:59:00) 填空题(每空10分,共100分) 1. 荷赛分类是新闻摄影题材分类中常用的一种。 2. 重大事件一般以全景照片来烘托现场气氛和显示新闻背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