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浅析近现代犹太复国主义

【内容提要】作为中东乱局的焦点,巴以冲突延宕多年无法解决。这场历史争端源于犹太人的复国梦想,并随着以色列的建国成为定局。本文将运用历史、文献及综合研究法,由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兰主义入手,论述以色列建国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及现时影响,阐明国际社会所持的态度、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对与巴以冲突相关的国际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得到对巴以冲突更客观、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锡兰主义,巴勒斯坦

经常见诸报端的巴以冲突是自上世纪以来最引人关注、最影响广泛的地区冲突之一,也是中东问题的关键。犹太人作为曾被压制、驱逐乃至灭绝的民族,何以选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并把同样的历史强加给那里的阿拉伯民族?他们为什么能相继得到多个大国的支持,并最终使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为国际社会接受?个中曲折引人深思。一些西方学者感叹,在这一地区呆的时间越长,知道的越少。秉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好奇,笔者将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出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中东历史的研究,大体可以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准备及发展两个阶段[1]。尽管中国的犹太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起步,但对以色列的研究高潮,则开始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各类文章、著作涉及以色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目前硕果较丰的研究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和东方学系、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等等。“中东国家通史系列”《巴勒斯坦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主编,2000-2007年出版)、《中东和谈史:1913-1995》(徐向群、陈和丰、宫少朋、殷罡著,1998年)、《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徐向群、余建华著,1994年)、《中国人看以色列》(达州著,1990年)、《犹太民族复兴之路》(潘光、余建华、王建著,1998年)、《以色列史》(张倩红著,2008年)等等都是研究巴以问题影响深远的著作。除此之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学者翻译的巴以相关著作主要包括:[以]阿巴·埃班著,《犹太史》;[美]费希尔著; 姚梓良译:《中东史》(上、下册) , 1979年;[美]高斯坦著,肖宪等译:《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 2006年;[英]沃尔特·拉克著,徐方、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 1992年;[英]理查德·艾伦著; 艾玮生等译:《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及前途: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肥沃的新月地带》, 1981年等等。

虽然在短短60年间我国对巴以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例如“关于以色列政治的研究,重工党而轻利库德;重民族与宗教冲突而忽略社会阶层的政治角色与经济、社会地位”[2],对巴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始终不清,立场不能紧随国际形势变化,研究所依原理单一等等。但相信随着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不断走向中东,随着社会各界对巴以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随着国内学者与中东及西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的不断增进,我国的相关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二.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背景

希伯来《圣经》中的《约书亚记》讲述了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为执行耶和华的命令征服迦南、得地定居的故事。《旧约全书》中,巴勒斯坦即迦南这一“应许之地”。所以作为上帝“特选子民”的犹太人“理所当然”要重新夺回这片土地,即使战争残酷——这就是犹太民族历史上的圣战观念[3]。

巴勒斯坦如此重要?是的,《圣经》中称它为“流着奶和蜜”、“上帝和恶魔决战的地方”,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之为圣地,尤其是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宗教场所最密集的地方”[4]。就算从世俗角度来看,巴勒斯坦也是东西方交通的枢纽核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更是引人垂涎,再加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巴勒斯坦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大到甚至被称为西方国家的“经济生命线”。

五千多年来,这里曾先后留下了耶布斯国、以色列王国、亚述王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十字军、奥斯曼帝国等等朝代的统治痕迹。这片土地上也孕育了包括犹太民族在内的多个民族。希伯来人、迦南人、阿拉伯人同属闪米特人,而犹太人正是希伯来人的后裔[5]。民族成分随着王朝更替而变化,犹太民族的命运自然也起起伏伏。

历史上最近一次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是在135年的罗马帝国。从此,巴勒斯坦的主体民族不再是犹太民族了。[6]

三.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安主义)

1. 形成

到了十九世纪,流向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散布在英、法、意、德、俄、美等国家。作为“异教徒”,由于各国的限制与歧视政策,犹太人无法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将自己认定为“流亡者”,一日三次地祷告:“吹响自由的伟大号角,高举召集我们流亡者的大旗,我们要从各地聚集在我们的国土上。”[7]更严重的是,从1096年的十字军东征开始,犹太人时不时就会面临被屠杀的命运,最著名的当然是希特勒在二战时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

“于是一批犹太知识分子得出结论,摆脱犹太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必须像其他民族那样做自己主权国家土地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8]宗教复国思想逐渐衍生出政治复国思想。

19世纪60年代犹太复国主义有了新的发展,维也纳的犹太人西奥多·赫茨尔成为其领导者。他认为,犹太人唯一的出路即“离开欧洲到以色列地的锡安山开始新生活”。“锡安主义”这一名词早已诞生,但赫茨尔让它同义于重返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运动[9]。

1896年,赫茨尔发表《犹太国》一书,提出了复兴犹太国家的完整纲领。1897年,第一届锡安主义者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声明“锡安主义志在于以色列地建立受国际法保障的犹太人庇护所”。从此,犹太复国主义不断向“在异国他乡上建立和世界上其他主权国家地位平等的犹太主权”[10]的目标迈进。

2. 初期活动

19世纪末,锡安主义更加务实。甚至还在赫茨尔宣讲时,就已经有东欧的犹太人开始在巴勒斯坦定居,他们被称为“领土锡安主义者”。锡安主义历史编撰者将移民巴基斯坦称为“阿利亚”(意为“上升”),而这种带殖民性质的“阿利亚”又被历史学家冠上了“安静的十字军东征”的绰号。

到了二十世纪,犹太定居者“不仅建造城镇、发展定居点、加强税收”,还“发展了独立的金融系统”[11]。充满智慧的犹太人尽管受到排挤,仍在世界各地积攒了大量财富,他们将资金投入巴勒斯坦的锡安主义计划,例如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曾在这计划中出力。

从1882年到1914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量从两万四千人激增到八万五千人[12]。我们已经能看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间伴随着大量移民而将必然产生的冲突。

3. 在大国帮助下的发展

从1517年到1917年,巴勒斯坦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占领下。1856年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将欧洲力量带入了巴勒斯坦,巴黎和会将中东纳入了欧洲经济[13]。

(1)英国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被英国的“分而治之”的委任统治取代。持“扶犹排阿”政策的英国,19年间帮助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人数上涨了近四十万[14]。英国的支持中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即“贝尔福宣言”,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核心的犹太游说集团以及伦敦的外交大臣阿瑟·贝尔福成功定位了英国的对犹政策:“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使这个目标的实现”(1917年11月2日)。它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第一次得到了一个西方大国的正式承认和支持”,“极大地鼓舞了犹太复国主义者”,“使该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5]。

至于英国支锡安主义的原因,有学者认为这是“英国以支持锡安主义为名,排挤法、俄、意、美,企图独占巴勒斯坦的一个政治阴谋”[16],也有人将这一政策与当时的一战联系在一起,“英国政府期望俄国犹太人能成为英国的宣传者,说服沙皇政府立场鲜明地支持协约国征服德国”。[17]事实上,“贝尔福宣言”正是英国企图摒弃先前与法国达成的共同统治巴勒斯坦的计划、独占这一战略要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努力之一。

“贝尔福宣言”使得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矛盾公开化,英国不得已在1939年5月颁布了《巴勒斯坦白皮书》,开始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实行严格限制:今后5年,每年只限1.5万犹太人移入并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此时,欧洲犹太人正处在那场最终杀害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即600万犹太人的纳粹屠杀中[18]。这份文件帮助英国得到了阿拉伯人的支持,却将犹太复国主义者推向了美国。

(2)美国和联合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美国最终摆脱孤立主义,利用其雄厚实力在巴勒斯坦地区与英国争夺并企图取而代之。当时的美国,已经有500多万犹太人,其“援外压力集团”从那时

到现在都对美国的政治生活影响极大。所以美国这些年对犹太人的支持,不仅有利益诉求,更是迫于国内压力。

杜鲁门执政前,美国就采取“扶犹抚阿”的巴勒斯坦政策。杜鲁门上台后,美国决定性地转向了支持犹太复国。

1947年,无力维持委任统治和控制局势的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联合国。11月29日,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第181[二]号决议):在1948年8月英国的委任统治结束后两个月内城里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耶路撒冷市国际化,犹太国占57%的领土(大多是肥沃的沿海地区,而此时占总人口三分之一的犹太人实际拥有土地只有总面积的6%)。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投了弃权票[19]。这份促使犹太复国主义者抢占阿拉伯人土地的行为合法化的决议,作为大国政治的产物严重损害了阿拉伯人的利益和尊严[20]。

这样的背景下,犹太复国主义取得了“胜利”:1948年5月14日,即英国委任统治结束的前一天,以色列国成立,美国于16分钟后予以承认。

酝酿中的冷战更使得美国全力支持以色列这一中东“工具”,来最大限度地消弱苏联在中东的存在。

4. 中东其他国家的反应

巴勒斯坦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巴以之间的冲突,更牵扯到整个阿拉伯世界。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叙利亚、伊拉克、埃及、黎巴嫩、约旦五个阿拉伯国家就对以宣战,兵分三路挺进以色列,由此开始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5. 现状

以色列建国后的60年来,大到五次中东战争,小到各种恐怖袭击,巴勒斯坦地区就没有得到从战乱中喘息的片刻。

至于犹太复国主义者的现状,他们虽然达到了建国的目的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但安全问题仍是以色列的心头大患。鸽派主和,希望能从战争状态中逃离;鹰派以利库德为代表,主张兼并全部占领土地,建立“大以色列”,他们在以色列国内的影响占上风,扩张主义、黩武主义、狭隘民族沙文主义一直主导着以色列的政策。外交上,以色列继续依靠美国经济和军事援助以及外交庇护[21],但也积极走出美国的“阴影”,与更多的大国接触,比如2011年6月12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十年来的首次访华。

阿拉伯国家做出了重大妥协,愿为和平承担巨大牺牲,比如2002年阿拉伯首脑会议通过的《贝鲁特宣言》。他们的“和平主义行动”也值得称赞。

根据1993年的巴以奥斯陆协议,巴以争端中的棘手问题仍包括:耶路撒冷的地位、巴以边界划分、巴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分配等。而想要在近期解决这些问题,基本无望。

但我们还应充满希望地看到,和平势力尤其是和平的公民社会正在以色列崛起:现在实现和平运动(Peace Now)、争取和平进步党(Progressive List for Peace)、和平与平等民主阵线(The Democratic Front for Peace and Equality)等等组织正在为阿犹两民族平等而努力。

四.启示及前景

在了解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来龙去脉后,对笔者意义最大的还是其中折射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的一些重要细节。

1. 民族、国家、主权

犹太史学家沃尔特·拉克曾指出:“(犹太)民族国家的成立意味着非正义行动,本地人或者被吸收或同化,或者被大批屠杀和驱逐。”不幸言中,犹太复国主义在维护自身生存权利时要求更多——在这个已经没有空地的世界版图上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哪怕它建立在对另一个民族的迫害之上[22]。将历史的仇恨报复到一个无辜民族的头上,这样的民族主义笔者不能同情。

巴勒斯坦的民族主义因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而从阿拉伯民族主义转变而来[23]。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因反对犹太复国运动而具有正义性和合理性。在犹太人大批移民之前即长期居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其民族自决权利、建立主权国家的权利虽然长期被压制、忽视,但绝不会被磨灭。

另外,以色列的建国被看做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成功的实践(笔者将这种成功视为极大的讽刺)。而且就目前形势来看,巴以没有可能建立“两个民族,一个国家”,因为以色列坚持自己的“犹太属性”和“民主原则”,而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仇恨也不可能一笔勾销[24]。面对犹太人既成的定居和以色列既成的建国事实,不可能“把以色列人扔到大海里去”,我们能期望的就是巴勒斯坦国得到相对平等的地位,两个民族国家能和平相处。

2. 文明还是利益的冲突

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似乎很能解释巴以冲突,但揭去唯心主义的宗教面纱,所谓的文明冲突其实根源于利益冲突。

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并非不能共处,哪怕在宗教教义上存在冲突。面对这个多样化的世界,消灭差异是不可能的,但这不代表不能求同存异。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多少不同的文明共处于一个大熔炉中,不是也造就了独特的美利坚和谐吗?

而不同的文明间之所以会有这些不断产生的冲突,是源于对生存和发展资料的争夺,是源于狭隘民族利益观。犹太人在联合起来争取被历史剥夺的民族利益时,关照不到其他民族的平等权益,但即便他们的经济、文化、政治力量强大,也并不代表他们应享受更多的民族权益。

3. 大国因素

犹太复国主义能得到“成功”,以色列能建国,巴以冲突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绝不只关乎犹太民族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民族,这是一个地区问题,更是一个国际问题。没有大国的支持,锡安主义很难得到发展,没有阿拉伯其他国家的帮助,巴勒斯坦也难以抵抗住灭国、灭族的危险。这终究还是一场国际利益的博弈。这终究还是新殖民主义体系的结果。

在现在这个无政府的国际社会中,弱肉强食的森林主义仍然大行其道。以色列靠上了强大的英国、美国,利益诉求不同但互相利用,共同犯下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错误。这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目前无法消除的,哪怕它们隐藏在宗教情怀中,掩盖在民族热情里。

4. 解决前景

既然是一个国际问题,巴以冲突就应在国际框架中得以解决。“对犹太人也好,对阿拉伯人也好,唯一能使大家保持面子,给大家带来和平和安定的方法就是:双方接受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巴勒斯坦问题的所有决议。”[25]

政治解决冲突是最佳选择。在国际各方调停帮助下的和谈即使困难重重也应坚持走下去。因为诉诸武力只能恶化冲突,更伤害巴勒斯坦地区的人民,人权在这时应该高于民族利益冲突。

巴勒斯坦人民占“理”但缺“力”,强大经济、改革政治是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根本选择。奢谈改变国际规则不切实际,组织恐怖报复行动更是缺乏理智。在漫长的和谈过程中,如果巴方能使自身更团结、更强大,无疑是增加了谈判砝码。

至于以色列方面,“归根结底,只有以色列政府愿意遵守国际法,遵行和平路线图……遵照大多数国民的愿望,同时履行以色列以前的承诺,以色列和中东才会实现和平。”[26]到了今天这个局面,是时候放弃犹太复国主义了。锡安主义已不再单纯追求民族平等权益,这样的意识形态对和平是极大地威胁。

延宕了60年的战争与冲突,给国际社会也带来了巨大负担。所以各个大国不应再向巴勒斯坦地区输送武器、支持以色列的复国主义,而应注意到阿拉伯民族人民的合理诉求。

只希和平与发展真的能够成为世界趋势,成为巴勒斯坦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沃格林《以色列与启示》霍伟岸叶颖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

2.[以]艾兰·佩普著王健、秦颖、罗瑞译《现代巴勒斯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3.王铁铮、黄民兴等著《中东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

4.[法]罗杰·格鲁迪《以色列问题——犹太复国主义的谎言与梦想》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

5.[美]吉米·卡特《牢墙内的巴勒斯坦》西北大学出版社

6.[美]西德尼·内特尔顿·费希尔著姚梓良译中东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

7.肖宪《中东国家通史之以色列卷》商务印书馆2001年国际在线《以巴分治和以色列建国》

8.辛旗《诸神的争吵———国际冲突的宗教根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9.[日]田上四郎著潘俊峰等译《中东战争全史》

10.亚瑟·小哥德史密特著蔡百铨译《简明中东历史》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八年

11.王铁铮《新中国的中东历史研究》

12.张倩红《中国学者关于以色列问题的研究》《世界历史》1999年第一期

13.王立新王敦书《试论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观——从资料构成、史书编集到观念的形成》《史学月刊》2001年第2期

14.李平民《巴以冲突与国际政治》《阿拉伯世界》2001年第3期

15.钮菊生《巴以争端的回顾与前瞻》《阿拉伯世界》1996年

16.邓小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国际背景及对现代以色列国的影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5月

17.马守途《巴以民族冲突研究》2006

18.王京烈《巴以冲突:理论构建与前瞻分析》《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1期

19.杨辉马学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起源及早期实践》《西亚非洲》双月刊2002年第2期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九上·世纪至世纪初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年但丁创造《神曲》 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 ——年达·伽马开辟从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提出“日心说”,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年英国国王查理—世被处死 年英国“光荣革命” 年月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出版,系统阐阐述“三权分立”学说 年卢梭《社会契约论》一书出版 世纪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年瓦特完成对蒸汽机的改进 ——美国独立战争 年月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独立。月日为美国独立日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出版 年月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月日为法国国庆日 年月法国“热月政变” 年月日法国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年富尔顿制造的第一艘汽船试航 年——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年月日卡尔马克思诞生 年月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 年斯蒂芬孙试运行“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年和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年英国宪章运动 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年月《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年——年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年月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正式提出《进化论》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年美国内战 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年巴黎公社 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式 年月日卡尔·马克思逝世 年月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逝世 年爱因斯坦提出“侠义相对论“,现代物理学诞生 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年——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色列建国前的移民活动_姚爱爱

NTSFX YX B 2003.4 98 [摘要]世界各地移民的不断融合是以色列国家迅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以色列建国前移民活动具有移民动因的趋同性、移民团体自身的不稳定性、多渠道的资金来源等特点。移民活动的成功成为犹太民族复兴的开始,为以色列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得以色列建国后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发展呈现出混合型、多元化的移民特征。 [关键词]以色列;移民;犹太民族[中图分类号]K38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89(2003)04-0098-04 2003年12月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ec.2003 第19卷第4期 Journal of Nanto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Vol 19,No .4 姚爱爱 (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经管系,江苏南通226007) 以色列建国前的移民活动 [收稿日期]2003-04-23 [作者简介]姚爱爱(1967-),女,江苏如东人,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经管系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英国史、中东问题研究。 以色列是现代世界上独特的移民国家。建国前以色列的移民活动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涉及地区广,成为世界史上引人关注的重要事件。以色列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发展和移民的贡献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勒斯坦的总人口约有100万,其中犹太人仅2.5万人,约占巴勒斯坦总人口的2.5%,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比例为1:40。在犹太复国主义的号召下,流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向巴勒斯坦地区迁徙和定居,掀起了几次移民浪潮,为以色列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犹太人将回归巴勒斯坦故土称为 阿利亚 (Aliyah)。早在1882年俄国犹太青年率先移居巴勒斯坦,揭开了现代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序幕。1948年5月犹太国成立前,巴勒斯坦先后出现了六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1882 1903年第一次迁徙浪潮中,先后有25000名犹太人从俄国迁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的犹太人的数量增加了一倍。第二次移民浪潮发生在1904至1914年,这次移入了大约4万名犹太人。1917年 贝尔福宣言 发表后,阿利亚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1919年,以青年为主力军的犹太人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的阿利亚,到1923年,在整个第三次阿利亚期间,总共有3.7万多犹太人合法地移居巴勒斯坦。而接下来的第四次阿利亚发生在1924-1926年,在这三年里又有大批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总数达6万多人。第五次移民浪潮从1932年开始,到1939年英国政府发表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白皮书为止,这期间共移入了225000人,主要来自东欧、中欧和德国。1945年到1948年发生了第 六次移民浪潮,有十二万欧洲犹太移民移入。[1](P.92) 经过几 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迅猛增长。据统计,在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前,整个巴勒斯坦的总人口将近200万,其中阿拉伯人为132万,犹太人增加到65万左右,于19世纪末相比,犹太人增加了20多倍,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人口比例已由原来的1:40转变为1:2,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总人中约占31%。犹太人在巴勒斯坦不仅人数上剧增,而且六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犹太社会,迎来了犹太民族的新生。 纵观建国前的六次移民历程,以色列人的移民活动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第一,移民动因的趋同性。从理论上讲,移民的动因一般指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原寄居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成为推动犹太人移民的强大推动力,而犹太复国主义的渴望、对圣地的向往成为犹太人克服艰难险阻前往巴勒斯坦的主要拉动力。这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犹太人经历了近2000年的离散,受尽了折磨。回归的愿望早在 巴比伦之囚 时就有了,而中世纪以来的屡遭迫害逐渐催发了犹太人的实际行动。近代以来,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犹太资产阶级的形成,犹太人终于开始产生了复国主义的理论和实践。1882年,平斯克发表了著名的小册子 自我解放 。在描述了全世界各地的反犹主义运动后,他得出了结论:犹太

对以色列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探析

对以色列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探析 内容提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1、以色列建国的历史。以色列国的建立不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的结果,而是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先驱者们艰苦卓绝的斗争、锡安运动的坚定的领导者们的远见卓识以及遍布全球的犹太组织的鼎立支持的 结果。2、以色列的经济结构。以色列总体上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有其独特之处。包括:特殊的土地制度、自然资源国有、独特的资金来源、独特的工资制度、独特的农业定居点和农业组织、独特的经济成分以及现代化过程。3、以色列的政治制度。1)政体部分:多党制、宪法、议会、总统。2)政府和军队。3)政府和社团。4)政府和宗教。5)干部制度和政策。 关键词:建国、经济结构、政治制度 作者:胡瑾山东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 1948年5月14日成立的以色列国是个很有特色的移民国家。它的建立和发展可以说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奇迹和一个特例,很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自从1992年1月中以建交以来,中国对以色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出版了一系列着作和论文,还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我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他们的精华,综合理论和实践的史料,提出自己几点一孔之见。 一、以色列立国是巴勒斯坦犹太创业者和犹太人民利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经过长期艰苦卓绝并锲而不舍斗争的成果。 相当时期以来,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往往一有种误解,误认为以色列立国 是美国政府策划的结果、或者认为是美、英国家政府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结果。经过仔细研读历史材料,我很肯定地认为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浮泛于事物的表象而未深入事物真谛的误解。为了实事求是,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实,应该剖折和清除这种误解。 我是无神论者,对于犹太教“应许地”之说主要从犹太民族希望叶落归根、要有自己民族家园善良愿望来理解和接受。流散的民族希望回归故里、建立自己民族家园的愿望和行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我看来,没有自己国家保护的民族,其命运往往多舛,往往凄。所以,能够理解他们的合理性和他们的历史权利。 120年前的1882年,据说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仅万人。1882年,由俄国犹太青年开创“阿里亚”(Aliya,意为移地以色列地)以来,经过66年

以色列国家概况

以色列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3年10月) 【国名】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 【面积】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目前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人口】801.8万(2013年4月),其中犹太人约占75.3%,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 【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宗教】大部分居民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1980年7月30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存有争议。目前,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将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国家元首】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2007年7月15日就职,为以色列第9任总统,任期7年。 【重要节日】犹太新年(约公历9月)、赎罪日(约公历10月)、住棚节(约公历10月)、逾越节(约公历3、4月)、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4、5月)、独立日(约公历4、5月)。 【地理】位于亚洲西部。毗邻巴勒斯坦。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海岸线长度198公里。 【气候】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39℃;冬季温和湿润,最低气温4℃左右。 【简史】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原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国。此后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70年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开始长达近2000年流亡生活。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1917年,英国政府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

再看以色列建国历程——浅析近现代犹太复国主义 【内容提要】作为中东乱局的焦点,巴以冲突延宕多年无法解决。这场历史争端源于犹太人的复国梦想,并随着以色列的建国成为定局。本文将运用历史、文献及综合研究法,由犹太复国主义即锡兰主义入手,论述以色列建国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及现时影响,阐明国际社会所持的态度、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对与巴以冲突相关的国际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得到对巴以冲突更客观、科学的认识。 【关键词】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锡兰主义,巴勒斯坦 经常见诸报端的巴以冲突是自上世纪以来最引人关注、最影响广泛的地区冲突之一,也是中东问题的关键。犹太人作为曾被压制、驱逐乃至灭绝的民族,何以选择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并把同样的历史强加给那里的阿拉伯民族?他们为什么能相继得到多个大国的支持,并最终使以色列作为主权国家为国际社会接受?个中曲折引人深思。一些西方学者感叹,在这一地区呆的时间越长,知道的越少。秉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好奇,笔者将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出自己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解。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对中东历史的研究,大体可以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准备及发展两个阶段[1]。尽管中国的犹太研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起步,但对以色列的研究高潮,则开始于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各类文章、著作涉及以色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目前硕果较丰的研究机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和东方学系、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等等。“中东国家通史系列”《巴勒斯坦卷》(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彭树智教授主编,2000-2007年出版)、《中东和谈史:1913-1995》(徐向群、陈和丰、宫少朋、殷罡著,1998年)、《第三圣殿:以色列的崛起》(徐向群、余建华著,1994年)、《中国人看以色列》(达州著,1990年)、《犹太民族复兴之路》(潘光、余建华、王建著,1998年)、《以色列史》(张倩红著,2008年)等等都是研究巴以问题影响深远的著作。除此之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学者翻译的巴以相关著作主要包括:[以]阿巴·埃班著,《犹太史》;[美]费希尔著; 姚梓良译:《中东史》(上、下册) , 1979年;[美]高斯坦著,肖宪等译:《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 2006年;[英]沃尔特·拉克著,徐方、阎瑞松译:《犹太复国主义史》, 1992年;[英]理查德·艾伦著; 艾玮生等译:《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及前途: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肥沃的新月地带》, 1981年等等。 虽然在短短60年间我国对巴以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存在的问题不能回避。例如“关于以色列政治的研究,重工党而轻利库德;重民族与宗教冲突而忽略社会阶层的政治角色与经济、社会地位”[2],对巴以问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始终不清,立场不能紧随国际形势变化,研究所依原理单一等等。但相信随着中国的国家影响力不断走向中东,随着社会各界对巴以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随着国内学者与中东及西方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交流的不断增进,我国的相关研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以色列基本农业政策和措施

以色列基本农业政策和措施 1.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收入的外向型出口农业以色列建国后曾追求实现粮食等农副产品的自给,忽视了自然资源条件恶劣的现实,结果是农产品长期大量进口,财政负担沉重。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及时改变了发展战略,对农业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较大规模地缩减粮棉的种植面积。谷物播种面积由70年代末的12万公顷下降为90年代中的10万公顷,2000年进一步下降,降为5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由80年代中期的6万公顷降为90年代末的2万公顷。同时加大了适宜本国气候条件、经济收入高的出口产品,如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畜产品。这种调整弥补了自然资源的先天不足,发展了优势产品,由出口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2.积极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去,农业是基布兹、莫沙夫的惟一经济来源。经过多年的调整,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基布兹既涉及食品加工、轧花、纺织品、木制品、橡胶制品、建材、纸张等传统行业,也涉及光学设备、高级灌溉系统、农业机械、电子装置等现代行业,还进入到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工程等新兴行业;商业、服务业也得到发展,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社员”已占总就业人数的80%。 3.将节水、改造沙漠、培育适合本国自然条件的农畜品种等作为农业科研重点以色列农业和自然条件很差,缺水、干旱、沙漠化,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但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和建立发达的灌溉系统,使其耕地的大部分实现了水利化。在农业技术体系中,灌溉技术始终居于核心地位。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仅大量节约了农业用水,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农业收益。此外,在沙漠改造、培育特色农畜品种、利用太阳能、农畜产品高产和高速繁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重点投入了人力、财力,对成就如今高度发达的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教和推广体系全国共有30多处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单位,大体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2类。第一类是以基础性、宏观性的研究为主的机构,如戈尔登农业自然及基尼烈河谷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维氏光合作用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以色列生物研究所、海洋湖泊研究所、灌溉排水研究中心、土壤和水分研究中心等;第二类是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机构,如大田作物与园艺作物研究所、纤维研究所、土壤侵蚀研究所、肥料和土壤研究中心、农业工程研究所、农产品工艺与贮藏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科亨’’生物防治研究所、“基姆龙”兽医研究所、鱼产品研究所、鱼病研究所、林产品研究所等。这些农业研究单位主要由农业部管理,其经费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和其他渠道,如农业生产者组织、技术成果转让、国际合作基金等。另外,还有地区性研究开发机构,如约旦河谷研究与开发管理局、布劳斯坦沙漠绿化研究所等。不少大学也设有一些专业性研究单位,如特拉维夫大学设有高产作物研究所,希伯来大学有机化学部附设自然物质研究所、生物防治研究中心、环境研究和管理中心,内格夫本·古里安大学有沙漠研究所等。 农业教育方面,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设有农学院,下有12个系,附属4个研究实验中心。此外,有罗氏农业工程学院。在培训推广方面,设有鲁平培训中心和戈尔加麦尔山国际培训中心等,为发展中国家培训推广人员和推广实用技术。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局专司农技推广,负责收集、核查和分析农业科研成果,并及时传授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咨

以色列的历史真相,见证了神是宇宙的主宰,神掌管历史,他的预言从不落空

以色列的历史真相,见证了神是宇宙的主宰,神掌管历史, 他的预言从不落空。 ? 定期推送与信徒相关的灵性启示,圣经故事,查经分享,圣经生活等诸多优质内容,专注信徒间的属灵分享与属灵生活。主与我们同在,阿们!本文看点1.1901年至1990年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17%是犹太人。2.战斗持续了4天,埃及死亡1.15万,而以色列只有300人阵亡。3.以色列复国的前前后后,圣经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许多清楚的预言。以色列的历史真相令人辛酸而震撼以色列:上帝应许之地,犹太人的皈依地。 一个看似动乱,却无比稳定安全的国家;一个被周边国家敌视,却高度发达的国家; 一个沙漠覆盖三分之二,却创造农业奇迹的国家;一个如此美丽,如此优秀,如此神奇的国家。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最高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拥有该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也相当突出。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以色列研发的“苍鹭”无人机,载重一吨

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人口主要来自犹太人族群,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这个仅有1000多万人口的民族,尽管人口很少,却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圣经》就是上帝籍着犹太人记录下来的传世经典。任何一位稍微了解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这个苦难的民族,在千年的漂泊迁徙中,在饥饿和苦难、杀戮和欺侮的磨难中,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没有倒下,并且在逆境中砥砺发奋、发展。今天,以色列人可以在沼泽,荒芜土地上发展渔业,贫瘠不堪的丘陵已被改造成整齐平坦的粮田和果园,变成了世界上农业最富饶地之一。荒凉的沙漠地变成了片片绿洲,充满了勃勃生机。在古老、凄凉和到处断壁残垣的废墟中,新型的现代化城镇星罗棋布,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以色列白手起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古老灿烂的文化遗址上,今天闪烁着世界上骄人的高科技文明,这些巨大的变化,使这块土地成为真正的“流奶与蜜之地”,与四周的邻国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沙漠边缘的私人农场 人们常说:“犹太人在家里打个喷嚏,世界上多数银行都将感冒。五个犹太人凑在一起,便能应付国际股票市场。以色列是全世界知识水平仅次于美国的大国;以色列是在纳斯达克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反观邻国埃及,号称文明古国,却有50%的文盲。以色列,这是一个神赐予的名字,是荣

以色列水资源及利用

以色列水资源及利用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友收集点击数:115 更新时间:2005-5-22 【字体:小大】 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加利利海著名的约旦河 以色列是一个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且水质并不优良的国家,但由于它们能够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以及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因此仍使这个国家的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生活用水基本能得到保证。 1. 以色列的水资源分布 以色列沙漠半沙漠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并集中在南部地区。整个以色列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冬季湿润多雨,夏季高温干旱。从11月至来年3月为雨季,之后是连续七个月的干旱季节。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北部约700-800mm,中部平原400-600mm,南部内盖夫沙漠年均降水量只有20mm,而且蒸发能力极大,这也是南部地区地下水多为咸水的原因。一半以上的面积年降水不足18 0mm,降水年际分布也不均匀。 由于上述气候原因的影响,以色列的地表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在以加利利湖和约旦河为中心的一条水系。约旦河是其唯一的主要河流,全长约300Km,年径流5.2亿m3。下约旦河(Lower Jordan River)的源头加利利湖(the Sea of Galilee),是以色列境内最大的淡水湖。除了地表淡水资源,以色列的中部山区和沿海平原的地下含水层以及北部山区的自然降雨也是其淡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全国有淡水资源20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70 m3。另外,沿海城市的海水净化以及南部地区地下咸水净化以及直接灌溉也构成了其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利利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由于现在对其已能完全实现人工调节,所以相当于是一个大型水库,湖面长21Km,最宽处12Km,面积166平方公里,集水面积2730Km2,蓄水量约40亿m3,其北部三条支流年补给水量约5亿m3。目前从加利利湖中抽水量每年约为4亿m3,其供水大约占全国用水的30%。 第二个主要的淡水资源地下含水层。一个位于西部沿海平原,大致是从北部海法(Haifa)所在卡梅尔(Carmel)地区延伸至南部的加沙(Gaza Strip)。每年大约从地下抽水25亿m3,占全国用水的19%。另一个位于中部山区,分布与沿海地下含水层平行,北部也是起于卡梅尔(Carmel),南部到内格夫沙漠北端的比尔谢瓦(Beer Sheva),该含水层每年大约抽水35亿m3,占全国用水的26%。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沿海一些地区出现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对地下水采集的控制已比较严格,并采用了地下水回灌的补救措施。整个以色列有2800口地下水开采水井,其中1300口属于国家供水公司(M ekorot)。在沿海平原区还有150口专门用于地下水回填的水井。 第三个淡水资源是北部山区的自然降雨,占全国用水的25%。 2. 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 针对其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以色列政府从工程,技术到管理上应用了一系列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加强对水资源利用的管理,提高效率。 2.1全国输水系统(NA TIONAL W A TER CARRIER) 该工程196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它通过水泵把位于海平面以下220米处的水抽到海拔152米高处,经过消毒处理后通过管道运向沿海地区和内盖夫沙漠。现在的全国输水管道工程已经把加利利湖水和中部的地下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实现由计算机联网控制。既根据需要对各处的需水作统一调度,还收集污水经处理后提供给农业灌溉使用。 国家供水系统不仅用于供水,而且在早春和冬季,它又能排放过多的雨水,同时补给沿海地区的地下含水土层。大多数地区供水系统同国家供水系统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平衡的供水系统网络,通过这个网络,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要将水从一个地方运往另一个地方。 整个输水系统由麦考罗特(MEKOROT)水公司统一管理。该公司除管理输水工程外,还从事打井、净化海水、盐水和污水等有关水开发的工作。 2.2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的引入 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是节水和增加水源的一个有效措施。以色列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现在已被充分利用,不断增加的污水正千方百计的渗透到环境中,威胁着地下水和其他淡水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正在增加,因此必须开辟新的水源。以色列政府在1972年制定了“国家污水再利用工程”计划,开展利用污水进行灌溉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至1997年约有60%的城市费水在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于灌溉。

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据圣经记载,摩西曾带领部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并在乔舒亚(Joshua)的领导下征服了迦南(Canaan)的部落城邦。之后,在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戴维王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在包括外约旦在内大部分迦南地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在戴维的儿子所罗门(Solomon)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南为犹大(Judea),北为以色列(Israel)。直到公元133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公元前722年,亚述人(Assyrians)攻占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大,他们焚毁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驱逐了大批犹太人。从此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多次易手,还被无数次地摧毁和重建。犹太人从此流离失所,散落到各个地方。大约在公元前61年,庞贝(Pompei)的罗马军团攻占了犹大,占领了耶路撒冷。而耶稣正是在罗马的统治区伯利恒(Bethlehem)降生的。罗马统治者在公元70年和132年两次扑灭了犹太人起义的烈火,并于公元135年将所有犹太人驱逐出耶路撒冷。此后,耶路撒冷就被罗马人重新命名为巴勒斯坦(Palestine)。 在拜占庭时期(公元4世纪),大量的基督徒涌入了巴勒斯坦。那时,巴勒斯坦的人口组成是基督徒、犹太人皈依的基督徒和异教徒(paganism),以及罗马人和原著居民。大约在公元7世纪,穆斯林阿拉伯的军队北上占领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大部分中东地区,从此,穆斯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在这漫长的穆斯林统治中,土尔其奥托曼帝国(Ottoman Empire)曾于1517年将巴勒斯坦纳入自己的版图。在这期间,土尔其苏丹还曾邀请离散的犹太人到巴勒斯坦的各个城市里定居下来。在18世纪末拿破仑入侵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趁机起来反抗埃及和土尔其人的统治,致使土尔其帝国进一步开放其边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口同时增长了,而且两个民族的民族意识也随之提升。到了1880年,巴勒斯坦的人口达到了40万,其中犹太人口是2.4万左右。这时奥托曼政府开始采取严厉的措施限制犹太移民,但是,犹太人却采取各种手段移入巴勒斯坦。 这时在19世纪的欧洲,反犹浪潮和欧洲犹太人解放运动此生彼长,现代民族国家的理念与传统犹太家园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在欧洲离散的犹太人心中,燃起了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的烈火。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反犹和排犹政策,加速了欧洲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的迁徙。也是在此时,欧洲犹太人开始将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体系化。犹太祭司奥克雷(Rabbi Yehuda Alcalay),在19世纪40年代发表了许多犹太复国思想的希伯来语文章。另外,在1896年匈牙利裔犹太律师赫茨尔(Theodore Herzl)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阐释了犹太复国主义。次年8月,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Basle)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犹太

战后以色列的建国过程

试论述战后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二战结束后,从欧洲各地的集中营里解放出大量的犹太难民。欧洲各国不愿接收这些难民,因此,英国政府对巴勒斯坦的移民控制受到了各方的巨大压力。美国不断地要求增加犹太人的移民配额,而这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双方都在通过暴力手段对英国当局施压,阿方要求控制移民,犹太一方则要求放宽移民。阿拉伯人对犹太定居点实施恐怖袭击,而犹太人炸路断桥,处死英国官员,以阻止英国当局对非法犹太移民的追捕。最终,英国政府决定甩掉巴勒斯坦这个烫手的山芋。1947年4 月,英国政府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解决,并宣布一年后结束委托统治,撤回所有驻军。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的特别管理。但是,阿拉伯一方拒绝接受联合国决议,原因是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 2/3强,只得到43%的土地;而犹太国的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土地,阿拉伯人不干。1948年5月15日,犹太临时政府宣布成立以色列国(而没有采用“犹太国”做国名),次年2月立宪会议召开,通过一部临时宪法,宣布国家为民主共和国。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Arab League)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Transjordan)(后改称约旦)发誓灭掉以色列,并且对以色列不宣而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 从1948 年5月起,阿拉伯联盟国家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烧杀抢劫,对新生的以色列国展开了反面的灭亡战争。开始,埃及在巴勒斯坦南部攻下了部分领土,继而外约旦占领了耶路撒冷旧城,以色列人死伤过半,军队几乎全部被歼,妇女,儿童,老人都开始以身相拼。但是由于阿拉伯各国彼此心怀鬼胎、内部争权争地,面和心不和,很快进攻就停了下来。6月,在联合国的斡旋下,成功地实现了4周的停火。此时,大批欧洲尤太人纷纷赶往以色列,带着家产,妻儿,意图以生命保卫新以色列,抱着以死相守的信念蜂拥至以色列,随着在7月停火结束,以色列开始反击,。零星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948年底。以色列在次年1月的凌厉攻势包围并歼灭了几乎全部的埃及的军队,迫使阿军接受停火(1949年1月7日)。 1949 年7月阿、以签署了停战协议,但并没有实现和平。由于战乱,大约40万巴勒斯坦难民逃离以色列,滞留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边境的难民营中,由于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他们,而以色列基于在战争中,这些人做为阿军的同盟,与以色列作过战,也拒绝接受他们,这些人成为日后阿、以冲突的重要原因。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美、英支持阿拉伯联盟,而苏联却支持以色列,这与后来几次战争的格局有很大的不同。战后,阿拉伯国家对军事上的失败,备感失望和耻辱,叙利亚、约旦、埃及等国先后出现了政治动荡和权力交替,使阿拉伯国家的地缘政治出现全新的格局。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 从1949到1956年,联合国监督执行阿、以停火,推迟了冲突的到来。在这期间,各国已经调整了自己的中东政策,美国、英国和法国支持以色列,而苏联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1956年7月,埃及领导人纳赛尔(Abdal Nasser)将苏伊士运河占领,并且没收了运河所有者(主要是英国和法国人)的财产,并驱赶他们,英、法为此与以色列结盟对抗埃及。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空军和陆军,在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与入侵的埃及军队暴发战斗。同时,英、法也介入了战争。 11月6日,在美、苏的支持下,联合国调停双方停火。这时,以色列已经占领了加沙地带和通往亚喀巴湾的入海口。但在1957年,以色列将加沙地带交由联合国管辖。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1967年):整个1960年代,阿、以边境冲突不断。叙利亚训练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对以色列实行恐怖袭击,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与约旦和叙利亚结成联盟,放言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消失。1967年5月,纳赛尔要求联合国部队从埃及完全撤出,并

以色列国防战略浅谈

浅谈以色列安全战略 ——以色列的国防战略 以色列建国短短数十年,并且强敌环伺,经历多次战争,但是以色列的发展却没有因此受制,如今的以色列可以说是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商业自由、新闻自由和整体人类发展度最高的国家。多么令人惊羡的成就,不过我想我们在对这些成就为之震惊、赞叹的同时,更应该做出一些深刻的反思,是什么样的战略决策,什么样的理念信仰铸就了这样一个国家。而本文就是我从以色列的国防工业的发展这一角度出发做出的一些思考。 谈起以色列的国防工业发展就不得不谈一谈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与中东诸国的矛盾由来已久,主要是对巴基斯坦这片土地的归属的争端,所以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地区就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直到1949年3月才结束。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约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两国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勾结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出动大批军队向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整个战争中,以色列死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约1000人,受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凌晨7时45分,以色列几乎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突然袭击。至10日战争结束。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战败而告结束。埃及、约旦、叙利亚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历时18天,结果是,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辆、飞机200架。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借口其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悍然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只用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半壁江山。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著名的贝卡谷空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使巴解游击队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设在黎南部的游击队全部被毁,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被毁坦克400余辆,飞机85架。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持续了10个月左右,后四次中东战争都在短短几天内结束,可以说五次中东战争非但没有使以色列灭亡却使其国土面积得到了扩大,这其中除了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外,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吗? 我想有如下原因,首先以色列的对手阿拉伯国家自身存在问题,它们内部不团结,谁也不服谁,这给了以色列很多机会。其二,以色列有着来自美国、英国的强力支持,以色列与埃及的战争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三,我个人认为也是最重要,以色列对其国防工业的高度支持与重视,也就是其本身的实力,或许有很多人对以色列本身的实力并不看重,更在意一二条原因,但是我想说的是,外部的帮助不是可靠的,对手的弱点也不是我们可以制造的,所以唯一能够确实改变的就是自己,以色列有这样的意识与魄力,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的路。 以色列所走的道路是一条“军事经济”的道路,它很清楚在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是作战的重要物质基础,军事力量的作战能力源于优良的武器与高素质的人的统一,所以起初以色列就尽一切可能求购最好的武器装备。但是以色列很快认识到有一个独立的军事工业,就可

世界各国建国历史地图

世界各国建国历史地图 建国年代标准如下: 第一,按独立建国年代排名。 第二,必须要形成国家,而非部落。什么几个瓦片,一个茅草屋的“某某文化”,更不行。 第三,必须是个独立的国家,而非别的文明古国的一部分。 第四,古国的国都,必须要在现在这个国家的国土上。 ............................................... ............................................... ...............................................

图例 作者:边城玫女回复日 期:2009-04-24 18:34:47■■■ 建国于公元前3000年以前 伊拉克(两河) 公元前3300年。统一苏美尔王国建立 公元前2850年(确切年代)。恩麦尔卡尔,建立乌鲁克第一王朝。 公元前2371年(确切年代)。萨尔贡一世建立阿卡德帝国 埃及(尼罗河下游) 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更早出现的小国家咱就不去说了。与伊拉克,到底谁更第一呢? PS:古埃及与周围的早期文明不同在于:它是先有国家,后形成城市。也就是说,它没有“城邦”的概念 作者:边城玫女回复日 期:2009-04-24 18:36:21

■■■ 建国于公元前2999年-公元前1700年 伊朗(胡齐斯坦) 公元前2700年,或者更早。埃兰王国阿万第一王朝 叙利亚 公元前2600-前2240年,埃博拉王国。 前21世纪中叶,塞姆人在叙利亚东部建立玛里王国。 公元前1800年,迦南人雅里姆利姆一世在叙利亚西北部建立哈勒布王国。 公元前860年,叙利亚王国。 巴基斯坦(印度河) 公元前2500年。哈拉巴城邦?马享达摩城邦? 希腊(克里特岛) 公元前2250年。米诺斯王国。 公元前1400年。阿卡亚人建立迈锡尼王国圆顶墓王朝。 中国(黄河中下游)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 公元前16世纪?商王朝。 黎巴嫩 公元前21世纪末。腓尼基城邦乌加里特国。 印度(恒河) 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 阿曼 公元前2000年。马干国 土耳其 公元前1770年?赫梯人库萨尔部落首领皮特哈纳征服诸赫梯部落和哈梯人,建立赫梯王国旧王朝。

以色列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以色列发展与经济现代化课程名称:中东地理 任课教师:陈俊华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班级:12级 学号:222012318011102 姓名:阿卜杜热伊木·吾热伊木 2016 年4 月 6 日

以色列发展与经济现代化 摘要;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资源缺之,而整个中东最发达的国家,1948年建立的现代以色列国家被称作是“从大屠杀的灰烬中锤炼而出的金凤凰”在第二世界大战时期可以说以色列的犹太人遇到了很多压迫,杀害,然而又靠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从世界各地聚到一起1948年建立了现代以色列国家,在建国初期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地缘政治环境都十分恶劣,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长期敌对,国内社会矛盾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更成为阻止其发展的隐患,但是,以色列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政治稳定,创造了经济奇迹,也赢来了文化繁荣,“中东地区的民主孤岛”、“西亚的小龙”成为国际社会对这一弹丸国家的美称。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土狭小、沙漠蔓延、资源匮乏人口有限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短期内取得如此瞩目的现代化是现代我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热点。 关键词,以色列教育,以色列发展,经济现代化 一,以色列教育与发展关系 以色列作为在中东为一个非产油而最发达的国家,以色列这么发达根本就离不开以色列的教育,以色列教育是以色列发展的基础基石。以色列从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一跃发展成为中东非产油国

家中现代化程度最快,最快并最富裕的国家。是因为以色列人高度重视教育,源于以色列人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他们成功实现现代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它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实施教育兴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教育为加速进行工业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源泉,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最终推动了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也就是教育道路是以色列发展的道路。 在2002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排行榜上以色列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列居第22位, 属于高度发达的国家。 以色列在数十年内就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固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 从历史发展的深层次考察, 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它将提高人的素质的工程———教育发展作为国家的重中之重。教育是以色列立国的基础, 因为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 不论是生产、经营, 还是制度、结构, 都是人的行为的结果, 人是构成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粒子”,是社会活动的最深层、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而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系统工程。 二,以色列教育概述 1949年, 以色列议会颁布了第一部《义务教育法》它规定从1950年起在全国实行9年(1年幼儿学前教育+8年初级教育)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由国家提供,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共同承担义务教育责任, 家长和地方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入学。1953年议会又颁布《国家教育法》, 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对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优质教案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认识历史现象并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第一,战火频仍的中东。第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2.难点:第一,巴勒斯坦问题由来。第二,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教学点拨】 本课内容的主线非常明晰,课文的两大部分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问题。课文从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和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中东是世界上是蕴含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各个时期列强的必争之地,再加上宗教、种族、历史等原因,使得在这个地区,战火一直不断。课堂发言和课堂讨论中充分利用教材知识。如“十月战争”、“1947年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难民”、“巴勒斯坦冲突场面”、“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达成和解”等照片,巴勒斯坦地图,阿拉法特与拉宾的演说片段,以及课文大小字内容等。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除网络与图书资料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的国际新闻内容是获取资料的最简便快捷的渠道,只要养成做小资料卡片的习惯,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就可以获得许多历史学习所必须的宝贵资料。符合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这一特点,就可以取得既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收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局势整体和平,局部战争;

以色列农业概况

以色列农业概况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以色列农业概况 以色列属于亚洲大陆,地处地中海东南角,西临地中海,北连黎巴嫩,东与约旦河西岸接壤,东北与叙利亚为邻,东南和南面以亚喀巴湾与埃及西奈半岛为界。扼欧亚非三洲会合处,为东西阿拉伯世界的桥梁。 以色列北部是加利利山,高度为1200米左右,在加利利山以东为约旦河谷。在加利利山以西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从黎巴嫩边境一直延伸到南部。加利利山向南俯瞰着埃斯德拉隆谷或埃梅克谷,埃斯德拉隆以南是高原。高原以南是内格夫。 沿海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温度在32~38℃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大巴列湖附近以及内格夫从不下雪,洼地也很少下雪,耶路撒冷和上加利利虽然下雪,但雪量悬殊甚大,前者只有几英寸,后者可达几英尺。河谷地区,有时酷热,气温可达40℃以上,而且十分潮湿。以色列降雨少,一般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在冬季的12月至来年3月,6、7、8三个月根本无雨。降雨量各地区差别也很大。加利利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以色列越往南雨量越少。从全国看,60%属干旱地区,20%为半温润区(北部),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 耕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滨海平原、加利利山区以及上约旦河谷。 一、农业发展历史 以色列农业奇迹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战略。建国50年来,以色列农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其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0年代开始,农业开始大起步、大发展。建国初,以色列处于战争环境,大量移民从国外涌入,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农业成了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柱。以色列在全国垦荒、兴建定居点,目标是粮食和农副产品自给自足。当时,以色列军事开支负担沉重,但仍优先满足农业投资。1952年以色列引种棉花,用10年时间解决了穿衣问题,棉花单产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创汇仅次于柑桔。1953年以色列开始建北水南调输水工程,开发沙漠。 第二阶段从60年代开始,滴灌推动农业革命,建立高效市场机制。60年代初,以色列土地开垦饱和,农业单产徘徊,沙漠改造缓慢。以色列开始探索科技发展农业的出路,60年代中期发明滴灌后,国家立即大力扶持,农业革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