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实验

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实验

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实验
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实验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相当于地壳)、番茄酱(相当于岩浆)、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一层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实验现象]:随着酒精灯不断加热,当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番茄酱从土豆泥薄弱.有裂缝的地方喷出。

[实验结论]:地壳越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模拟地震的成因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 竹筷

[实验过程]

1.每人先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

2.再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受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果](筷子——地壳的岩层)筷子被用力弯曲——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镊子、火柴、装有水的容器

[实验过程]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掌握好加热时间,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反复做几次。[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冷热、水、生物等因素的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破碎的现象

火山爆发小实验

火山爆发小实验 时间:2019-09-24 12:24:35 | 作者:宁俊杰 一次,美术课上,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项生动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火山爆发”。 首先,老师拿出一个名为“恐龙时代”的实验作品,讲解了恐龙时代火山爆发时的情景。之后,老师让我们自己在脑海里勾画出一幅原始森林火山爆发时的景象。 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工具,有硬纸板、超轻黏土、矿泉水瓶、小苏打、白醋、剪刀、红颜料等。 看到这些,我脑海里瞬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森林王国,双手情不自禁动起来。首先,我用超轻黏土捏出了各种小动物,如:恐龙,狮子、小兔、小鸟、猴子等,将它们一一摆放在纸盒上。这样一副热闹的森林王国就出现了,现在就需要一座合适的“火山”了。 接着,我用剪刀将矿泉水瓶剪下一半,留瓶口上半截。我用一团棕色的黏土捏出一些像岩石一样的纹理,这样一座上宽下窄的人造山体就成型了。 因为这座火山比较高,我需要储备更多的“岩浆”。我先往瓶里倒入小苏打,尽量多一些。再加入红颜料。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忐忑地向平口内倒入一些白醋,屏住呼吸,等待火山爆发的景象。可是等了几秒钟,好像没有反应,里面只流出一点点小气泡。我心想:“为什么不成功呢?是不是白醋加少了?”于是我又加入了一些白醋进去。这一次,越来越多的气泡咕噜咕噜地从“火山口”疯狂的冒出来,“滚烫”的岩浆喷薄,顺着火山体一落而下。 这真是让人激动的一刻,我想像现实的火山比模拟实验要大千几辈,那样的场面该多令人震撼啊。可想而知真正的火山爆发是多么可怕啊! 这次实验很成功,为什么这些身边常见的小东西居然可以模拟出那么大的力量呢?最后,岳老师告诉我们,因为苏打粉里面碳酸氢根和白醋里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形成气泡。这些气泡混合着液体就争先恐后的从瓶口跑出来了。 自然界有很多有趣又神秘的现象,有些离我们很遥远,并不能轻易看到,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了解它们,通过思考去走近它们,通过动手实验去见证它们,多酷的体验!

幼儿园亲子科学《火山喷发》实验教案

幼儿园亲子科学《火山喷发》实验教案 大家好!我是琦琦,我有一个好朋友新新,今天我邀请新新来家里作客。妈妈和阿姨在厨房做饭,我们俩好奇地跟进去东张西望,发现厨房里有好多神奇的东西,有咸咸的盐,酸酸的醋,鲜味的鸡精,还有甜甜的白糖……妈妈和阿姨真了不起,可以用这些神奇的材料做出美味的饭菜。 这时,妈妈看到我们好奇的神情,笑眯眯地走过来告诉我们,厨房里有些材料可以表演“火山喷发”的奇幻现象。不会吧?我和新新一点都不相信。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火山喷发的时候有许多红色的东西向天空喷射,很高很高的,还有红色的东西像水一样顺着山坡流下来。在家里能看到火山喷发?不可能吧? 妈妈说只要找到小苏打、白醋和洗涤灵,就可以做出“火山喷发”。太神奇了,我们决定动手试一试,看看妈妈说的是不是真的。 1.妈妈为我们准备材料:白醋、洗涤灵、小苏打、杯子。 2.先在杯子里倒入小苏打。 3.然后再倒入洗涤灵。 4.最后把白醋倒入装有小苏打和洗涤灵的杯子里,你们觉得我们会做出“火山喷发”的奇幻现象吗(图5)? 5.看!“火山喷发”成功了,是不是很神奇! 小朋友们,你们也可以试一试哦!妈妈悄悄地告诉我们“火山喷发”的秘密呢:因为小苏打里有碳酸氢钠,白醋里有较多的醋酸,两者放在一起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像火山喷发一样的现象。

洗涤灵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能够让产生的白色泡沫坚持一段时间。教育热点问题,结合园内活动,传播教育理念,如邀请家长参与的各类节庆活动等等。 2.谋求家园共情的家长会邀请方式新路。由幼儿设计邀请函,规范邀请方式及邀请礼仪,并由幼儿全程参与签到、成果展示等环节。如在邀请函上留出由孩子自己“书写”的图话,鼓励孩子用一定的邀请礼仪邀请家长,并请家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回馈等等。这样,家长会的邀请过程充满了亲子间的情感互动,也体现出幼儿园的用心,使家长对家长会充满了期待。 3.实践家园一体的家长会组织模式创新。让家长唱主角,变换家长会组织形式,引导家长从不同角度了解幼儿发展情况,互相交流互动,共同探讨教子策略。 例一:教学汇报型——重点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 在学期中、末,以公开课的形式,向家长汇报教学情况,展示孩子全面素质,多以主题展示、整合活动汇报的方式进行表现。 例二:专题讲座型——重点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特色课程等等。 在幼儿入园、毕业及主题活动开展时,按年级或班级召开家长会,邀请专家或家长就某一领域、某一主题传授知识,解疑答惑。 例三:成果展示型——重点让家长了解某一阶段内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第2课火山)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第3课地震)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第4课做一块卵石)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岩石最好选择易碎的页岩。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改进教案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改进 南北镇中心学校教师张志军本实验改进的目的: 1、改进实验方式,使得实验所表达的内容更接近科学事实; 2、材料易得且制作过程简单,且制作好的装置可以重复利用; 3、通过本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促使学生自行探究。 本实验所用材料: 两个可乐瓶、25cm玻璃管1根、纯碱50g左右、醋、洗涤剂、红墨水、盘子(解剖盘盘、且可有可无)、废报纸 实验原理: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因有洗涤剂产生大量泡沫,并把泡沫压出瓶口,产生类似于火山喷发的效果。 实验过程解说: 一、导入课题:“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改进 二、解说内容分四部分: 1、教材实验原型: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P74“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2、发现教材内容有两点不足: ①实验步骤5“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中“慢慢地”倒入动作不好做。根据本人的实践,该实验反应非常快,一倒入醋和红墨水的混合液马上就有泡沫冒出。 ②倒入动作不可取。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本人实践得知,倒入动作会让部分学生误以为火山喷发需要有水之类物质流进火山口这个条件。 3、对教材实验的改进: (1)观看视频,表明改进原因。 (2)展示及解说实验改进装置: 装置如图: ①下面瓶子中装着醋与红墨水的混合液,上面瓶子里装有50g 左右纯碱(苏打)或者小苏打以及几滴洗涤剂。 ②将下面瓶子里的溶液通过导管最大量挤压进上面瓶子里,上面瓶子里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泡沫,泡沫被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冲出瓶口,形成类似火山喷发的情景。 其中挤压动作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是火山内部的压力致使火山喷发的,而不是有什么液体流入火山口才导致火山喷发的。 实验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您的指导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谢谢!祝您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 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 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1、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 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 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 实验步骤: 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 变得光滑起来。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火山喷发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在教科版《科学》四下《岩石和矿物》单元里有一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即利用小苏打和醋发生化学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瓶中的洗洁精或肥皂水等洗涤剂产生大量气泡,外溢并沿着铝箔流到报纸上。实验中外溢的气泡相当于岩浆,瓶口即火山口,而铝箔相当于火山体,报纸则代表着地面。这个实验虽然比较形象地解释了浮石的形成,但我认为仅通过这个实验来认识火山喷发的现象和原理有些不妥。这个实验的喷发原理是小苏打和醋产生了化学反应,而真正火山喷发的内在原因是化学反应引起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火山喷发的三个阶段: 1、气体的爆炸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喷发柱。 3、喷发柱的塌落 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 根据我对资料的理解,我觉得火山喷发的真正内因是压力差,造成压力差的原因是温度差、热胀冷缩原理。内部在高温的情况下,岩浆和空气不断膨胀,内部的压力在不断增加,当火山口无法承受时,高压气体首先冲破火山口的岩石层,然后岩浆喷涌而出…… 显然小苏打加醋的化学反应并不能代表火山喷发的真正原理! 我觉得设计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倒是比较符合火山喷发的原理的:在一个烧瓶底部装一些洪水,用带小吸管的橡皮塞封口,再用蜡油密封住吸管口。然后给烧瓶加热,当温度上升的时候,里面的红水犹如高温的岩浆,由于红水和空气的不断膨胀,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强,最后冲破封口的蜡块,喷出红水…

科学教案-火山喷发

科学公开课《火山火山爆发啦》 执教人:李冉 【活动名称】《火山火山爆发啦》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通过动画片与电视,了解到火山喷发这一自然现象,相互之间谈论的兴趣很高,因此可以设计了这样一节课,用一个小实验深入浅出的向幼儿讲解火山喷发这个复杂的问题,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学习了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醋是酸性物质,小苏打是碱性物质,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利用醋与小苏打模拟火山爆发的场景。 3.对大自然中火山爆发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托盘、白醋、操作杯、小瓶子(装醋)、小瓶子装带色的水、玩具盒(倒水)、抹布 *13 2.火山模型 【活动重点】 知道醋与小苏打混合会发生变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活动难点】 观察并表达出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让幼儿对火山爆发的自然现象感兴趣。 火山喷发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面上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今天通过实验也能模拟“火山爆发”的现象。 过程二:认识材料,猜想如何模拟“火山爆发”现象? 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可以用来做菜、吃饺子等等。让幼儿试着闻一闻醋的味道,酸酸的味道。食物会有酸性和碱性之分,而醋就属于酸性物质。

小苏打,幼儿平时并不常听说,观察小苏打的颜色,白色的像面粉一样。我们能吃到松软可口的面包、馒头,酥脆的饼干等等都是小苏打起到了作用,小苏打正是用来发面使用的。而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如果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呢?会不会产生像火山爆发一样的景色呢? 过程三:把醋与小苏打混合,模拟火山爆发现象并观察变化。 加入醋之前,教师要提示幼儿注意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变化。例如分别看看、听听、摸摸,都有哪些变化? 【实验发现】 醋与小苏打混合后发生了变化,有气泡涌出来,同时还会听到“哧哧哧”的声音,用手摸一摸瓶子的底部是凉凉的。 小朋友,我们自己制作的“火山爆发”是不是也很壮观呢? 活动结束 【活动总结】 当呈酸性的醋与呈碱性的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实验中产生了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活动延伸】 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碳酸饮料 植物的生长需要二氧化碳气体 消防使用,在不能用水灭火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二氧化碳

三年级作文:火山爆发小实验作文600字

火山爆发小实验 一次,美术课上,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项生动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火山爆发”。 首先,老师拿出一个名为“恐龙时代”的实验作品,讲解了恐龙时代火山爆发时的情景。之后,老师让我们自己在脑海里勾画出一幅原始森林火山爆发时的景象。 老师给了我们一些工具,有硬纸板、超轻黏土、矿泉水瓶、小苏打、白醋、剪刀、红颜料等。 看到这些,我脑海里瞬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森林王国,双手情不自禁动起来。首先,我用超轻黏土捏出了各种小动物,如:恐龙,狮子、小兔、小鸟、猴子等,将它们一一摆放在纸盒上。这样一副热闹的森林王国就出现了,现在就需要一座合适的“火山”了。 接着,我用剪刀将矿泉水瓶剪下一半,留瓶口上半截。我用一团棕色的黏土捏出一些像岩石一样的纹理,这样一座上宽下窄的人造山体就成型了。 因为这座火山比较高,我需要储备更多的“岩浆”。我先往瓶里倒入小苏打,尽量多一些。再加入红颜料。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忐忑地向平口内倒入一些白醋,屏住呼吸,等待火山爆发的景象。可是等了几秒钟,好像没有反应,里面只流出一点点小气泡。我心想:“为什么不成功呢?是不是白醋加少了?”于是我又加入了一些白醋进去。这一次,越来越多的气泡咕噜咕噜地从“火山口”疯狂的冒出来,“滚烫”的岩浆喷薄,顺着

火山体一落而下。 这真是让人激动的一刻,我想像现实的火山比模拟实验要大千几辈,那样的场面该多令人震撼啊。可想而知真正的火山爆发是多么可怕啊! 这次实验很成功,为什么这些身边常见的小东西居然可以模拟出那么大的力量呢?最后,岳老师告诉我们,因为苏打粉里面碳酸氢根和白醋里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形成气泡。这些气泡混合着液体就争先恐后的从瓶口跑出来了。 自然界有很多有趣又神秘的现象,有些离我们很遥远,并不能轻易看到,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了解它们,通过思考去走近它们,通过动手实验去见证它们,多酷的体验!

(完整版)典型实验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典型实验 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2单元4课《火山和地震》有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我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做这个实验,但对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调整。 一、材料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易拉罐制成的盒子(剪下三分之一即可)泥土、番茄酱、剪刀。 二、实验步骤 1、把番茄酱用剪刀剪开,把整袋酱倒入岩浆模拟盒子中; 2、在番茄酱表层覆盖薄薄的一层泥土,中间做成山的样子,并在泥土中间挖 一个小洞; 3、将小盒子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三、注意事项 番茄酱一定要用100克一整袋。最初实验中加热较长时间后,番茄酱不外溢。我分析原因,可能是小洞口盖的土太厚,番茄酱冲不出来,于是我又尝试用薄薄的一层土盖小洞口,但问题仍未解决。我估计是番茄酱出了问题,如果使番茄酱变得稀薄一些呢?我在番茄酱中加了少量水,放土时,番茄酱和土混合在一起了。我把它们倒出来后,发现底下已经糊了,土也干了,说明番茄酱只在中间放一些太少,而地层中的岩浆得聚集很多后才会在有裂缝的地方冲出来。如果把底下全部放上呢?我把一整袋番茄酱放入小盒子中,在番茄酱表层覆盖薄薄的一层泥土,中间做成山的样子,并在泥土中间挖一个小洞,结果发现,番茄酱很快就外溢了。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会很快就看见有热气冒出来,接着有灰尘和着热气升上来,然后土层开始微微震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层震动越来越大,土层开始出现裂纹,有的小组番茄酱从小洞中溢出,有的小组看到番茄酱从裂缝中溢出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番茄酱代表什么?是什么力量让它溢出来的,这说明什么?火山喷发前有什么征兆?从而达到共识:地壳虽然很坚硬,但并不是到处都是严密无缝的,有的地方有裂缝,岩浆

火山爆发模拟实验_四年级作文

火山爆发模拟实验 嘿!你们见过火山爆发吗?我就亲身体验了一次,不要惊讶,没错!我亲手制造了一起壮观的模拟火山爆发实验。 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要模拟火山爆发,那首先就需要一座合适的“火山”。我把面粉、盐和食用油放入碗里混合,再一点一点加入水,搅拌成生面团。这个过程有点像玩橡皮泥,不过这可是技术活儿,不掌握窍门就会把双手粘得黏糊糊。拿一个矿泉水瓶放在托盘上,用和好的面团,围着瓶子底部和托盘接触的位置固定一圈,然后从下往上,慢慢地把面团包到瓶子外壁上,要注意把面团捏出一些像岩石一样的纹理,这样,一座下宽上窄的人造山体就成型了。咦?怎么越看越像雪山呢?那就再来变个小魔术吧!用酱油作为颜料上色后,这座蓄势待发的“活火山”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因为这座火山比较高,我需要储备更多的“岩浆”,于是先往瓶子里倒入温水,接近灌满为止。然后加入苏打粉、洗洁精和红色色素。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忐忑地向瓶口内倒入一点点醋,屏住呼吸等待火山喷发的景象,可是等了几秒钟,好像没有反应。怎么回事?我有点紧张地慢慢探向火山口,看到里面只有一点点小气泡。于是我又加了一些醋进去,这一次,越来越大的气泡咕噜咕噜地从“火山口”疯狂地冒出来,“滚烫”的“岩浆”喷薄而出,然后顺着火山体一泻而下。这真是让人激动的一刻,我想象着现实的火山比模拟实验要大几千倍,那样的场面该

多令人震撼啊!看着“岩浆”迅速覆盖整个托盘,可想而知真正的火山喷发是多么可怕啊!据我所知,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爆发死亡人数达92000人! 这次试验很成功,为什么这些身边常见的小东西,可以模拟出那么大能量的火山爆发呢?我去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苏打粉和醋混合到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而这种气体会使洗洁精的泡沫更加丰富,瓶子里空间不够,这些气泡混合着液体就争先恐后地从瓶口跑出来。从视觉上看,这个过程和火山爆发很相似,但我知道,真正的火山爆发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理现象,和地壳运动有关。 自然界有很多有趣又神秘的现象,有些离我们很遥远,并不能轻易看到,但我可以通过阅读去了解它们,通过思考去走近它们,通过动手实验去见证它们,多酷的体验!

山作文之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作文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作文 【篇一: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火山喷发 模拟实验 一、陆地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caco3与hcl的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反应的特 征之一,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小瓶口冲出形成流动的液体, 加入红色颜料,像火山在喷发。 2、材料:石灰岩(caco3)、盐酸(hcl)、水、红色颜料、烧杯、带乳胶管的塑料瓶、纸盒、铁架台等。 3、用于教材那些课程:认识火山、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之一(认识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创设情境)、火山改变地形地貌等。 4、这个实验说明:石灰岩与盐酸剧烈反应,生产大量的二氧化碳从 有限的瓶口冲出,带出化学反应的产物和水,形成火山喷发的模拟 现象。 5、安全教育:认识化学药品、强调安全。盐酸(hcl),强酸,强 腐蚀性,容易挥发,有刺激性,对人的皮肤、眼睛、鼻腔及呼吸道 都有影响。 6、拓展:(1)、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启普 发生器;(2)、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当 然也有化学变化的产生。 二、海底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1、实验的目的:认识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对流,加入蓝色颜料,像海底火山在喷发。 2、器材:四个相同的塑料瓶,塑料薄膜,热水和冷水,蓝色颜料等。 3、操作方法:(1)、两个分别装上热水;另外两个分别装上冷水。(冷水为无色、热水为蓝色)。(2)、两瓶瓶口口对口、中间用塑 料薄膜分开,其中两瓶热水上冷水下和冷水上热水下。(3)、分别 取出塑料薄膜,观察到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火山喷发) 4、实用教材:五年级“热水和冷水”、水的密度。 5、这个实验说明:热水上升,冷水下降。认识相同体积的热 水比冷水要轻,同时,认识热水的密度要比冷水的密度小。 6、拓展:认识对流现象,了解液体的密度。 【篇二:有趣的火山喷发学生习作】

小学科学五年级《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设计附反思

《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课例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获得对岩石构造的感性认识; 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地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 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能不断激发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通过进行一些有结构的观察活动,拓宽观察岩石的面,挖掘观察岩 石的点。 2、对于岩浆岩的认识,要基于学生的大量观察,并能通过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猜 测,并能够根据实验和查阅的资料了解岩石的成因。 b5E2RGbCAP 教具准备 学生查阅的资料、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标本、 “火山喷发”模型、放大镜、小刀、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许多的岩石,你能给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吗?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汇报观察过的各种岩石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出来的。 ) 2、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岩石,它叫“浮石” 。像你观察其他的岩石所用到的方法一样, 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把观察到的内容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p1EanqFDPw (引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观察实验。 ) 二、猜测浮石的形成原因 1、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由学生归纳出“浮石”的外部特点。 ) 2、引导学生猜测浮石的由来。 师:从“浮石”表面的特征来看,你能猜想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由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用排除法让学生选出最有可能形成这种岩石的原因。 ) 师:看来认为是由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形成的说法比较多,你知道火山喷发吗?能介绍火山为什么会喷 发吗? (学生们用已有的课外知识猜测火山喷发的原因。 ) 师:火山喷发的确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我这有幅地球结构图,让它来帮助我们去认识它内部的情 况好吗? (学生观看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由坚硬的 岩石构成,看上去好像很薄,实际它的平均厚度为 32 千米。大约像从秦皇岛到昌黎的距离。地幔介于地壳 与地核之间的部分,厚度约为 2900 多千米。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为 3400 多千米。随着地球内 部厚度的增加,地球内部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地核内的温度能达到 1000 多度。在地核和地幔附近都有 岩浆层,沸腾的岩浆可以把周围的岩石熔化成岩浆。岩浆在不断的运动。地壳虽然由岩石构成,但并不是 密不透风的,也有断裂的裂缝。这些岩浆在巨大压力的作用下,像我们挤牙膏一样,上升的岩浆就会随着 裂缝崩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DXDiTa9E3d 三、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1、师:火山喷发后会有什么现象呢?能否解释“浮石”的形成呢? (让学生猜想火山喷发后的情景。 ) 2、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科学只靠大家的猜想么?你能用什么方法去证实啊?

《火山的成因》实验报告

一、创新实验名称火山的成因 二、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烧瓶(2只)、单孔胶塞1个、双孔胶塞1个、玻璃管2支、 大烧杯1只、酒精、热水、红墨水.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说明:上边烧瓶中,两支导气管,其中一支与外界相通且深入瓶中 部分应较长,防止液体流出,保持瓶中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五、实验操作: 1.组装仪器,检查下面烧瓶的气密性。上面的烧瓶中的通气导管要高一些,防止漏出液体。 2.向下面的烧瓶中加入大约2/3体积的酒精,再滴入几滴红墨水,按图示连接好装置。观 察现象。 3.向大烧杯中加入大约1/2体积的热水。 4.将盛有酒精的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上面烧瓶中的现象。(实验过程中可以稍微上下移 动下面的烧瓶,使液体连续喷出)。 六、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1.该实验利用简单的喷泉实验的原理,形象地模拟出了火山喷发。比如:一般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浆温度升高,压力增大,使热的岩浆上升而在岩层较薄的地方喷出,同时还会引起地动。我的实验中用到了热水,使酒精温度升高,同时酒精挥发出的蒸汽使烧瓶内的压力增大,液体向上喷出,移动烧瓶时液体连续喷出跟地动同时大量喷出岩浆相似。所以,该实验模拟得非常形象。 2.该实验直观,透明度高。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液体喷出的现象,又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液体上升的情况,增强了直观感觉,使抽象的问题更加具体化。 3.该实验不需加热,不用酒精灯,安全性高。 4.实验材料易得,且酒精可以循环使用,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总之,我认为,该实验克服了课本中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一些缺点,无污染,不浪费,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很适合老师课堂演示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

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一、陆地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CaCO3与HCl的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反应的特征之一,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小瓶口冲出形成流动的液体,加入红色颜料,像火山在喷发。 2、材料:石灰岩(CaCO3)、盐酸(HCl)、水、红色颜料、烧杯、带乳胶管的塑料瓶、纸盒、铁架台等。 3、用于教材那些课程:认识火山、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之一(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创设情境)、火山改变地形地貌等。

4、这个实验说明:石灰岩与盐酸剧烈反应,生产大量的二氧化碳从有限的瓶口冲出,带出化学反应的产物和水,形成火山喷发的模拟现象。 5、安全教育:认识化学药品、强调安全。盐酸(HCl),强酸,强腐蚀性,容易挥发,有刺激性,对人的皮肤、眼睛、鼻腔及呼吸道都有影响。 6、拓展:(1)、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启普发生器;(2)、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当

然也有化学变化的产生。 二、海底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1、实验的目的:认识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对流,加入蓝色颜料,像海底火山在喷发。 2、器材:四个相同的塑料瓶,塑料薄膜,热水和冷水,蓝色颜料等。 3、操作方法:(1)、两个分别装上热水;另外两个分别装上冷水。(冷水为无色、热水为蓝色)。(2)、两瓶瓶口口对口、中间用塑料薄膜分开,其中两瓶热水上冷水下和冷水上热水下。(3)、分别取出塑料薄膜,观察到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火山喷发) 4、实用教材:五年级“热水和冷水”、水的密度。 5、这个实验说明:热水上升,冷水下降。认识相同体积的热

水比冷水要轻,同时,认识热水的密度要比冷水的密度小。 6、拓展:认识对流现象,了解液体的密度。

关于火山爆发模拟实验作文

关于火山爆发模拟实验作文 嘿!你们见过火山爆发吗?我就亲身体验了一次,不要惊讶,没错!我亲手制造了一起壮观的模拟火山爆发实验。 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要模拟火山爆发,那首先就需要一座合适的“火山”。我把面粉、盐和食用油放入碗里混合,再一点一点加入水,搅拌成生面团。这个过程有点像玩橡皮泥,不过这可是技术活儿,不掌握窍门就会把双手粘得黏糊糊。拿一个矿泉水瓶放在托盘上,用和好的面团,围着瓶子底部和托盘接触的位置固定一圈,然后从下往上,慢慢地把面团包到瓶子外壁上,要注意把面团捏出一些像岩石一样的纹理,这样,一座下宽上窄的人造山体就成型了。咦?怎么越看越像雪山呢?那就再来变个小魔术吧!用酱油作为颜料上色后,这座蓄势待发的“活火山”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因为这座火山比较高,我需要储备更多的“岩浆”,于是先往瓶子里倒入温水,接近灌满为止。然后加入苏打粉、洗洁精和红色色素。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忐忑地向瓶口内倒入一点点醋,屏住呼吸等待火山喷发的景象,可是等了几秒钟,好像没有反应。怎么回事?我有点紧张地慢慢探向火山口,看到里面只有一点点小气泡。于是我又加了一些醋进去,这一次,越来越大的气泡咕噜咕噜地从“火山口”疯狂地冒出来,“滚烫”的“岩浆”喷薄而出,然后顺着火山体一泻而下。这真是让人激动的一刻,我想象着现实的火山比模拟实

验要大几千倍,那样的场面该多令人震撼啊!看着“岩浆”迅速覆盖整个托盘,可想而知真正的火山喷发是多么可怕啊!据我所知,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爆发死亡人数达92000人! 这次试验很成功,为什么这些身边常见的小东西,可以模拟出那么大能量的火山爆发呢?我去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苏打粉和醋混合到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而这种气体会使洗洁精的泡沫更加丰富,瓶子里空间不够,这些气泡混合着液体就争先恐后地从瓶口跑出来。从视觉上看,这个过程和火山爆发很相似,但我知道,真正的火山爆发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地理现象,和地壳运动有关。 自然界有很多有趣又神秘的现象,有些离我们很遥远,并不能轻易看到,但我可以通过阅读去了解它们,通过思考去走近它们,通过动手实验去见证它们,多酷的体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