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钱伟长教育思想 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钱伟长教育思想 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钱伟长教育思想 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钱伟长教育思想 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2006年1月第13卷第1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 an.,2006Vol.13 No.1

 收稿日期:2005212210

作者简介:叶志明(19542 

),男,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少沪(19512 

),男,上海大学教育质量考察与评估办公室,副教授。钱伟长教育思想

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浅论与时俱进的上海大学“三制”特色

叶 志 明1, 宋 少 沪2

(1.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2.上海大学 教育质量考察与评估办公室,上海200444)

摘要:在阐述学习和贯彻钱伟长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基础上,作者论述了上海大学所进行的以“三制”为核

心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体会。这些体会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钱伟长教育思想;“三制”;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 40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522(2006)0120007206

引 言

2002年5月,“211工程”一期建设验收专家组在验收报告中提出,上海大学在校党委和钱伟长校长的领导下,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在全国率先推行学分制,并形成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特有教学管理模式。”2003年10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上海大学实行的以“三制”为核心的全面教育教学改革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上海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特色。

钱伟长校长作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领导上海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曾经提出:“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要超越时代的水平”,“高等学校要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1]

(P201)“教学就要改革,改革就要实践,在实践中

不断提高”。[2] 1984年钱伟长校长在访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国后就在原上海工业大学倡导实行学分制,他指出:

“要研究一下必修课、选修课如何改成学分制,规定必修的学分、选修的学分。”[1](P71)在经过一段试验的基

础上,于1993年5月3日,钱伟长校长在原上海工业大学毅然作出了“废除学时制,实行学分制”[1]

(P201)的决定,拉开了我校推行“三制”、“建立一种制度来确保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1](P201)的序幕。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时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这三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对人才的培养制定了统一的规格、实行了统一的安排、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管理,这种制度是用时间和课程数量来测量和控制教育量和学习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学时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种种弊端,诸如培养模式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较狭窄,不能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课程的学时一般比较多,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缺乏竞争机制;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权等等日益显现出来,不进行改革是难以培养出大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复合型、有特色、有竞争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来。钱伟长校长十分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原上海工业大学创造性地推出了新“三制”,即“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3]

在钱伟长校长教育思想和教改方针的指引下,上海大学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牢牢树立教学的基础地位和主体地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遵循“自强不息”的校训,奋力“拆除四堵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坚持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求发展,率先实行“三制”,持续推进“三制”,并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一、实施学分制: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钱伟长校长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诸项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废除学时制,实行学分制。”[1](P201)“没有竞争的体制是一种死的体制,没有竞争机制就很难提高质量。学分制的一大特点就是有竞争。”[1](P202)他又指出:“我认为这种竞争非常好,有利于调动学生

“学分制的好处可以因材施教,好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把学时制改为学分制非常重要”、

的学生可以多学一些”。“因材施教是我们国家历来提倡的,可是过去的制度没办法实行,都是一个样的要求,这是学分制的优点”。[1](P339)

1986年,原上海工业大学率先试点了“学分制”,一直到1994年新上海大学组建以后,历经二十年,至今已建构了较为完善的学分制体系。在实行学分制的实践中,学校遵循钱伟长校长的教导,以坚持改革的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以重在建设的思路,解决面临的困难,从来没有倒退和停顿,义无反顾地迎接挑战,探索前进。时至今日,在中国式的学分制探索进程中,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实现了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从而淡化了“学制”的概念,倡导修满学分随时毕业;2.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在同一个专业的条件下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完成不同轨迹的学习进程,从而淡化了“规格统一”的概念,倡导学生学习自由、个性发展;3.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鼓励了学生融于流动群体大家庭,从而淡化了“班级”的概念,倡导文理渗透、适度竞争;4.实行了按不同学科和所修学分收费,从而淡化了“计划学费”的概念,倡导按需修读,分担教育成本;5.设计了免修和免考勤制度,从而淡化了“人人一律”的概念,倡导个性教育、扬长教育;6.推行了不及格课程重新选读,从而淡化了“必修”的概念,倡导严格标准,因材施教;7.促进了优秀教师优先授课,从而淡化了“因人设课”,倡导教师队伍按“市场”需求进行优胜劣汰。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课程、教师、教室、实验条件、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资源建设和配置上加大投入、和谐整合。学校开设课程的总量大幅度增加,其中选修课的比重逐年增高。以校、院两层平台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较为灵活的教学结构,开设了多门名师课、自学课、案例课、论文课及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等创新性课程。加快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跨院系兼课。教室资源统一调配,实现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做到了硬件软件齐抓,改革发展并进的局面。

二、实施选课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0世纪80年代中期,钱伟长校长在学校中实行了与学分制相应的“选课制”。他明确指出:“选课制不是一种简单的事情,它意味着竞争,只有竞争才能出成果,出人才,出水平。”“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以多学些,因为选课制,完全可以多选课”。“选课制的优点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自由度、更多的学习自主权。”[1](P3392340)并且他还对选课制中出现的学生“跳槽”听课、跨年级选课、先修课与后修课如何衔接、必修课和选修课如何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当时,上海工业大学“全面实行选课制是全国独一无二的”。[1](P217)

选课制是和学分制相互关联、互为配套的教学模式之一。学校推出的选课制改革经过多年磨合渐进,—

8

目前已实现全面放开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构造自己的知识结构,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以及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等,做到教师“人尽其才”,学生“学择其好”。选课制推动了专业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实行选课制的实践中,我们又做到了:

1.学生首轮选课实现无限量入选以体现公平;

2.根据上学期学习绩点的高低进行容量筛选以体现政策;

3.全体连续排课(每天13节),伸展时空条件,以体现可能;

4.实施三轮选课,让学生得以调整选课构成体系,以体现个性;

5.安排重修学生专门选课,以体现对弱势群体的照顾;

6.不断改善选课系统并更充分实现信息对称以体现效率;

7.后勤保障“全天候”服务以体现服务的配套。

在“选课制”的设计上,体现了在公平公正基础上教学资源向学习优秀学生优先配置的政策,激励学生努力上进,同时在资源允许的前提下适当照顾差生。根据选课信息,构建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调整课程、教师和教室等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课程资源上,逐年增加课程总量并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两层平台课程,专业课全部设置为选修课,同时在各个阶段增加选修课学分比重,大量增开选修课、循环课,运用短学期制形成少学时多课程的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了根据选课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资源的灵活反应机制。

制订和实施了指导性的柔性教学计划,灵活反映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各专业可按规定程序变更教学计划,淘汰旧课开新课,大量增开选修课,扩大选修范围,全面放开选课。使学校在面上实现了同一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复合知识结构,并实现了运作上的可行与制度上的保证。于是,上海大学在上海高校中率先实行学生转专业制度,从优秀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在低年级转专业,到目前的按学生特长不分年级转专业的过程。

学校还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其脱颖而出的政策,优秀学生在人才培养计划上允许单列计划,并配有本科生学术导师,从制度层面构建绿色通道使其可以和可能提前完成学业。对于未完成应修学分而延长学籍的学生,教务、学工、社区三位一体联手强化管理。

三、实施短学期制:加快培养节奏,强化实践环节

钱伟长校长还在原上海工业大学期间,把每一学年划分为三个十二周的理论教学学期和一个五周的教学实践学期,称之为“短学期制”,这在全国堪称创举。他指出:“三学期制就是为推行学分制创造条件。三学期中教学实践学期和暑假,可以让大学有更多的时间作准备,把科研、教学内容作些更新,把自己课程的逻辑性加强。”[1](P204)“我们用短学期制来克服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1](P339)实行三学期制后,学期短了,授课时间少了,从而促使教师精简讲课内容,既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紧迫感,改变了两学期制时学生前半学期混、后半学期赶的前松后紧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因教学实践学期和暑假加起来有13周,使教师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备课和进行科研,也使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自学和社会调查及到工厂企业去实践,其优点和好处在实行当初就开始显现出来。

目前的短学期制,就是把每一个学年分“秋、冬、春”三个理论教学学期和一个实践教学学期:即“夏季学期”。学校实行短学期制的特点在于:

1.缩短理论课程教学周期,从制度上造就减少课程学时的环境,促进了更新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使教师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少讲精讲,解决课业重点、难点;

2.加快教与学的节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激励学生自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风气;

3.增加教学学期数,从总体上实现了少课时多课程,有利于选修课、循环课的开设,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

4.增加实践教学时间的比重,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

5.设置实践学期使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集中安排、对于不参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有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

在实践资源建设和开发上,学校投入巨资改善实验设备及环境条件,成立了工程训练中心等几个大型实践中心,出现了一大批全天候开放和预约开放的实验室,搭建了400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得到了基本保证。

短学期制的实施,从制度上推动了学校更新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得教师在教学改革上能够有较多的投入,研究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式。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会在大学里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经过多年短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校教师对指导学生快节奏、高效率地学习积累了体会和经验,钱伟长校长为此专门召集有关教师进行座谈。在此基础上,学校编辑出版了《教会学生怎样自学———教授们的思考与实践》,《我们是怎样自学的———大学生们的体会与实践》,并赠发给每位来上海大学求学的大学生。

四、实施“三制”的配套改革:全方位营造育人环境

“三制”改革是全局性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三制”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全校范围的配套改革与建设。舍此,“三制”改革便不能取得成功。

1.优化教师资源

在“三制”的建设与改革中,学生的需求日益凸现,学生呼唤高水平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本科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加快建成研究型大学目标的关键。

学校以岗位职务聘任为突破口,实施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从制度上实现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从机制上解决部分教师压力不大,工作状态不佳的问题。为此,2001年我校停止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全面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

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始终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在开展教师岗位职务聘任的同时,积极“内培外引”,

《关于引进和选留人员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每年投入制定了《上海大学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千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为本科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我校已初步建立了新型的用人制度,探索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最优化,效益的最大化,发展的快速化。更重要的是:当本科教学质量作为衡量“三制”实效的主要指标,并要求被有效保证的时刻,一种正向、良性和高效运转的用人机制正在初步建立;一种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一种高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良好态势正在凸现。

2.教学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三制”条件下,客观存在着学生自主的学习自由和严格的质量要求,宽松的学习氛围和严谨的学习管理的矛盾。柔性的教学安排和严肃的教学计划之间的合理冲撞,其集中反映在如何构建符合新形势下的质量观的质量标准,建立和实施与之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学校在“三制”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对主要教学节点建立了质量标准,主要有课程、教材建设与管理质量标准;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和考试环节的质量标准等。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学校已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评估与检查体系,包括考评组评估与检查;教风学风督导组评估与检查;学生网上评教;教师评学;教务处领导定期听课检查;学院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评估与检查;社会评价;教学事故认定;通过“教学校、院长信箱”等途径投诉评价教学及管理等九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较为完整的闭环设计。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评价和社会评价,把它们作为教改的重要内容和动力支—

1

持。依靠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教育教学考察与评估工作目前已成为常规工作,学校常设的教育教学质量考察与评估办公室是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运行的组织保证。

3.学生管理与教育新模式

“三制”的实施,淡化了学生行政班级的概念,强化了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权利和要求。同一课堂出现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学生群体呈现流动性。活跃着的流动群体的管理抓手何在?

学校探索了一条全新的“三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以党员核心小组、中心团支部为主要代表的流动群体中党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支部建在流动群体中,这种新的组织形态活跃在学校的各个场合,以集服务、育人、文化、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全方位多层面活动为主要代表的学生工作重心由年级、班级向社区的转移,原行政班级的各种活动和管理已可大多由社区等量等质地替代。以导师制实施为主要代表的培养立志高远的优秀生率先脱颖而出,从而对其他学生形成带动和示范作用。以逐步渗入学科专业活动为主要代表的社团活动,营造了学生的课外管理与成才的第二课堂环境。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从积极意义上“管理”了学生。以大学生署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代表的投身社会、认识社会、回报社会的大规模活动,使学生走出象牙塔,激发青春活力,体现大学生风采,从而锻炼和证明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三制”条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与实践毫无疑问成为我校的创新成果。

刚入学的大学新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大学内的学习场所、学习氛围、学习方法和状况都与高中时期有许多不同。只有尽早适应,尽快了解自己的学校,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想法,学校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了一份《上海大学学生指南》光盘。《上海大学学生指南》从学校的基本情况入手,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定位,初步引导同学们怎样进行学习,怎样利用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如何合理把握各类机会、如何规避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等等,最终如何将自己塑造成有用之材。通过光盘使得对学生的教育提前,对每一位考入上海大学的新生,在其获得录取通知书之时,也同时拿到了这张光盘,这样的做法在全国高校中开辟了先例。

4.“三制”催生社区,社区支撑“三制”

学生社区管理就是适应“三制”发展而形成的产物。学校社区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主动适应学校教学的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区逐步形成了“立足学校基础、满足学校教学要求、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给学生成才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指导”的基本理念。学校社区拓展了我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大学生行为档案卡》和《大学生行为指导课》就是其中的特色和亮点。

社区探索着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学生成才在课外,“三制”淡化了班级的概念,这使社区这个相对稳定的空间,逐渐成为学生课外成才的第二课堂。经过实践和探索,社区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正在形成,一条学生课外成才的创新之路正清晰可辨。

5.后勤配套改革

“三制”的推行必然涉及学校全方位的配套改革。尤其对传统的后勤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校后勤集团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以我校实行“三制”教学管理模式和机制为契机,实现了“服务、竞争、稳定”的运行机制,全方位保障“三制”教学改革的实施。

同时根据学校的一体二翼的校区布局,建立了以新校区为中心的交通行驶网络,为“三制”实施提供了后勤保障。

“三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全体连续上课,给教室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后勤集团职工们在工作中摸索,在摸索中提高,找出了一套全天候人性化的教室管理办法。

结 语

钱伟长校长指出“我们实行‘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由度、更大的学习自主权,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为培养无师自通的人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实践证明,我们的改革

是必要而且有效的。”[4]

在校党委和钱伟长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全体师生牢记并实践着“自强不息”的校训,敢为天下先,不断实践和丰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谐把握改革和发展的力度和进程,渐进与跨越相得益彰,迂回与突破交相辉映,在不断解决实行“三制”过程中的一系列重点和难点问题及困难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推进“三制”的征程上迅跑。长期以来,学校推出并实行的“三制”改革虽多有争议,但通过持续改革和一个又一个难点的突破,造就了学校跨越式的发展。实践证明,“三制”改革具有率先性和创新性,是极富生命力的。可以说,这些改革最先涉及高校改革中突出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在钱伟长校长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和老人家的亲自指挥下,上海大学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持续改革,与时俱进,形成了创造性的成果。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改革,勇于创新,一定能把上海大学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参考文献:

[1]钱伟长.教育与教学问题的思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2]钱伟长.钱伟长文选[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钱伟长.钱伟长学术论著选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钱伟长.我们是怎样自学的———序[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

A Practice of Q ian Wei2chang’s Educational Thinking

———The Evergreen“Three Systems”in Shanghai U niversity

YE Zhi2ming1, SON G Shao2hu2

(1.S hanghai Universit y,S hanghai200444,China;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2414841.html,cational I ns pection and Evalnation O f f ice,S hanghai Universit y,S hanghai200444,China)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Qian Wei2chang’s educational thinking and running2school principles,Shanghai Uni2 versity has had a practice of“Three Systems”and acquired good experiences f rom it,which can be used as usef ul references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explore the credi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 ey w ords:Qian Wei2chang’s educational thought;“three systems”;educational reform

(责任编辑:李孝弟)—

2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阜阳市第六中学刘昌龙 近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认真学习新课程精神理念,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贯 彻到教学实践、备考实践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读写素养。让学生喜 欢阅读掌握阅读,喜欢写作掌握写作。 一、谈谈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本次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而是牵涉到教育观念、教 学方式的改革更新,牵涉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成 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 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受 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备,不能成为集体中平等的一员,享受不到成功的 喜悦,从而消极悲观,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仍然应该重视造就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 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 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 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的确目前中学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都需要转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 在中考、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品行素质、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间,寻找一种接合点、一种 办学形式。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就是这种接合点,它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初步 实现了由教育理念到教学内容、教学 模式的转变,是一次回归教育本质的转折性变革,可以讲这是真正推进了素质教育。 具体体现在 1、学生地位——主人化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 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 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总结

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总结

计算物理与MATLAB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总结 李晓莉(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物理学是运用许多基础数学理论(如偏微分方程理论、线性代数、非线性规划等)和先进的计算技术(如性能优良的计算机和优秀的数值计算软件)对物理学研究前沿的挑战性问题进行大规模数值模拟和分析的学科。计算物理学的发展对统计物理、核物理、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生物物理、凝聚态物理、地球物理、大气物理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计算物理学的发展也带动了光学、力学、电磁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及实验的发展;另外,计算物理学在各种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其他相关技术(如图像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传统计算物理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课程内容多而教学时数少,很难做到在有限的学时里使学生对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另外,传统的计算物理教学模式只重视对数值计算方法和原理的讲解,强调理论上的高度抽象性与严密逻辑性,而忽视应用的广泛性和高度技术性,涉及内容多为繁杂的数学推导,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容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计算物理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使计算物理课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而计算物理与MATLAB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变当前的困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改善教学效果。 一、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计算物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总结如下: (1)分析课程特点,强化教学主线 ①通过介绍计算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告诉学生学习计算物理的必要性,通过介绍计算物理学在凝聚态物理等科研领域的应用而取得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例如,简单介绍物理学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类数值计算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和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能带计算方法,为学生后续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感动中国 钱伟长

现在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伟长的颁奖辞: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钱伟长的国学功底非常扎实。1931年,18岁的他以中文和历史两门满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钱伟长:如果要是考状元,我是要考状元的。 1931年9月18日,9·18事变爆发,国难当头。马上要进入清华历史系学习的钱伟长,得知这个屈辱的消息后,当天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钱伟长:蒋介石说的,谁要站起来,不要抵抗,因为人家飞机大炮,我听了以后这个火了,年轻嘛。所以我下决心,我说我不学这个玩意儿了,我要学飞机大炮。而之前的录取考试中钱伟长数理化加英文的总成绩只有25分,放弃双百的文史转学物理,钱伟长无视个人的风险得失。钱伟长:我这些都没考虑。我是将来要造坦克。就是这样的思想。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70分,四年后成为8名顺利毕业的学生之一,且成绩优异。1939年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获得宝贵的去加拿大学习的资格,但是因为搭乘的轮船要在日本横滨逗留三天,钱伟长等留学生拒绝上船。钱伟长:我就不干了,敌国我们不能去,当场就有好多人把护照扔在黄埔江里头了。经过近一年的等待,1940年8月,钱伟长等留学生才搭乘不停靠日本的轮船出发,赴加拿大留学。赴加拿大50天后就因为一篇论文的发表而成名,两年后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至1945年,钱伟长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际范围内的知名科学家。且收入颇丰。钱伟长:那很不错,大概八万美金一年呢。就在钱伟长科研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传来了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此时他选择了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机械系担任教授。钱伟长:我是决心,来回家培养更好的学生。但连年内战,经济衰退,到1948年时,钱伟长的工资只够买两支暖瓶。此时,钱伟长有机会再回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工作,但申请护照填表时的一个问题却让钱伟长选择了留在中国。钱伟长:最后一项我填不下去了。他是讲假如中国和美国打仗的时候,你是忠于中国还是忠于美国。我说我当然忠于中国了,我是中国人。1956年,作为清华大学教务长的钱伟长参与制订新中国第一章科学发展蓝图--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钱伟长提出国家要优先发展原子能、导弹和航天等,当时除了钱三强、钱学森,其他所有参与规划的400多人都不支持他,而且这400多人的身份都是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钱伟长:我觉得我还是要说真话,国家应该怎么办呢,不能听这些话。吵了一年多了,最后周总理说,"三钱"说的是对的,我们国家需要这个。事实证明,没有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中国,成为不了当时改变世界格局的新兴力量;没有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中国,也成为不了现在以及未来对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蓝图才刚刚展开,反右运动来了。1957年6月,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在实验室负责扫地一年,之后下放农村劳动。钱伟长:那无所谓。我告诉你,右派,连儿子上大学都不许,我的儿子、女儿都没上大学。我仍然坚持我的意见。我也不退。被打成右派后,钱伟长仍然利用各种机会发挥自己所长。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一百多项。

我院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我院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结合当前就业形势,较为全面阐述了目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标签: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旺盛。然而,就目前会计专业就业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原因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不愿花金钱和时间去培训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其办学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让学生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实现无缝对接。目前,我院正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能够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是当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通过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过程之中。开展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工学结合、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借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高职会计教育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财会人才。 一、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校内实践教学仿真性差。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方式方面都要重点突出实践。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内容涉及范围过于狭窄,一般只涉及某一工业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业务时间跨度较小,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而现实会计实践中除了工业企业以外,还有大量的商品流通业和服务业等企业,这使得学生在走入社会以后对其他行业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等经济业务的处理还是感到陌生。因而学生学完会计课程后,真正实际操作起来仍显得困难。二是由于学校实践经费投入较少,有的院校没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有的建有会计实验室的也因为经费投入少等问题和其他课程的实验室比较起来,条件很简陋,几张桌子、几台电脑加一個软件就是一个会计模拟实训室。 (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虽然高职院校逐步意识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人才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手段,也与一些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然而,现在的企业都是一个个独立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机密,出于嫌麻烦、怕泄露商业秘密、增加成本费用、担心实习学生造成工作差错等考虑,现在企业一般都不喜欢接收实习生,而且,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不仅要支付工资还要为学生承担工伤等保险费用,而目前我国还没有诸如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费用可以双倍在所得税前扣除等鼓励性政策出台,企业缺乏参与工学结合的原动力。即使接受了学生实习,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像一名企业财务人员一样去接触财务资料,大多数学生都是打杂。

钱伟长院士论教学与科研关系

钱伟长: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 我一直认为,高等学校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教学不能和科研分家。从本质上看,这是一个涉及到大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大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必须要把一个需要教师才能获得知识的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培养成不需要教师也能获得知识、无师自通的人。 社会发展无止境,科学发展无止境,学无止境。社会需要的是成千上万具有自学能力、能不断为自己进行知识充电,进而具备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这就是大学教育的任务。 早在上世纪 80年代,在谈到教师问题时,我就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这里面,就有一个对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认识问题。在高等学校,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一个教师在大学里能否教好书,与他搞不搞科研关系很大。教师上课,不能再靠背那几本讲义了。我们应该逐步完成这样一种观念上的转变:教师不是教书匠,不能光教书,而要—边教书一边在搞科研、搞课题。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教师走上讲坛讲课,应该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照本宣科,全部都照书讲,讲完书走人。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理解,这是要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的讲好课有两条,一要有学问,二要有好口才。有学问比好口才更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搞科研,才能增长学问,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 教师的提高,不是靠听课进修,而是主要靠做科研工作,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是积极有效的方法。国家的发展需要你做什么,就研究什么,科研项目做得多了,方向自然形成,而不是人为划定的。 其实,科研题目很多,科研做出成绩并不难,也不神秘。为什么我们的许多教师迟迟不肯跨出这一步呢 ?主要是因为他们长期只搞教学,不搞科研,没有进步;而且久而久之,成一个错觉,以为科研很难,其实不然。教学和科研是一种互动关系,相长关系。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既搞教学,又搞科研,双肩挑。许多教师不习惯,一开始要赶着鸭子上架。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的途径是鼓励他们搞科研,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学会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和成绩考核五个方面探讨在该门课程教学上的一些改革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够感觉到这门课程的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课程 目前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凭借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对教学改革的不断修正来弥补教学中理念、手段和实施条件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和成绩考核五个方面阐述了对该课程的改革和方法。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兴趣不高。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1.2 教学模式落后 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虽然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1.3 实践环节薄弱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相对薄弱,设备落后、数量不足,无法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2.1 教学目标方面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在教学中要注意: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

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新的课改形势下,一定要具有课改理念,把学生放在首位,要让学生学得精彩,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才会不断的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创造我们教育的美好明天。

钱伟长的故事

钱伟长的故事 1.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他都表现得十分刻苦,在国外做研究工作时更是废寝忘食的读书,他和导师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一次,他应邀给国内大学生讲有关学习问题时说:“世界上没有天才,人的所有才能都是后天获得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他诚恳地告诉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也没停止过学习……我现在每天学习时间还比你们多,我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学习的……” 2.1996年钱伟长把在上海市非线性科学会上的发言发言《谈谈非线性科学》交给《自然杂志》发表,此文成了《自然杂志》1996年复刊后的卷首篇。其中关于数学工具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论述给人影响很深。钱伟长说:“做一番事业,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解决问题。就像屠夫杀猪要用好刀,但这把刀刚好就行,不要整天磨刀,欣赏刀,磨得多好啊!那是刀匠的事。”钱校长还说说:“不要做刀匠。要做屠夫,去找最合适的刀,去杀最难的问题。”这段话无论是对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对普通人都是有启发的。 3.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 4.钱伟长晚年当了上海大学校长,在学校门口处的巨石上面刻着他手书“自强不息”四个字。上海大学新校区里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各幢教学楼之间都有曲折回廊相连,两旁的树木错落有致。这些都来自钱校长的创意:让师生在课间转移时既免受日晒雨淋之苦,又可以赏心悦目,调节精神。连学校的食堂和招待所都冠以文雅的名字:乐乎楼、水秀楼……并有名家题写的匾额,使校园里处处充盈着浓浓的书卷气。当然,作为大学的根本乃大师,而非大楼也。 5.当年他考清华时,有一道历史题,要写出二十四史各卷的名称、卷数、作者和注校者等,考生中仅他一人全对。他的作文《梦游清华园记》令阅卷的老师击节赞赏,然而他为了科学救国,要求改学物理,被吴有训教授婉拒,因为他理科基础太差,四门功课一共才考了25分。但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不仅改变了教授的看法,还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力学大师。1995年7月22日杨振宁来校作报告时,会前钱校长开场白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还教过我数学。”杨振宁答:“钱伟长当年在清华可是一个有名的田径运动员哩!”。令人感叹的是:钱伟长当时18岁,身体瘦弱矮小,被学校田径队婉拒。但他亦经过自己的刻苦锻炼,终于成为校越野代表队的主力队员。并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跨栏季军。 6.1935年,钱伟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当初,他选择物理专业,不是因为专长,而是出于一个年轻学子的爱国之情。考清华时,钱伟长的国文和历史特别出色,每门都是100分,而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极差,4门课加起来只有25分,其中,外语是0分,物理是5分。基于这种情况,他顺理成章地选择清华大学中文系。挑好志愿的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钱伟长认为,只有科学才能救国,于是,他主动要求改学物理,找到理学院的院长叶企荪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结果,他们都建议钱伟长读中文系。为此,钱伟长缠了吴有训一个星期。吴有训每天8时上课,他6时30分就等在他的办公室。由于不堪纠缠,吴有训只得答应了。不过,他与钱伟长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一年内,钱伟长的数学微积分和物理成绩在70分以下,就将他退回中文系。钱伟长是一个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饭、睡觉,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学业上。吴有训有心栽培,经常教他一些正确的学习方法,钱伟长的成绩迅速提高。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物理及格了;学年结束,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都达到80多分。清华本科毕业后,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后来出国留学,1942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西学东渐,国学衰微之际。钱伟长就出生在一个具有国学功底、创办新学的贫穷的诗书家庭。在

【通知】关于2020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的实施细则

【通知】关于2020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的实施 细则 原标题:【通知】关于2017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的实施细则 根据《上海市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2016-2017学年 上海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于9月10日开始评审,国家励志奖学金最 终获奖名额为778名. 一、奖项设置: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 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国家励志 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5000元. 二、上海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学制期内),符合以下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本学年学习成绩优秀或学习成绩有显著进步者,当学年所修学分数应不小于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学分数的90%;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经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6.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7.具有自我解困的意识,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三、评审要求: 国家励志奖学金实行等额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按学年申请和评审.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为高校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学生. 同一学年内,同一学生只能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三项中一项. 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三项中的一项. 名额分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法学院

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 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 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课堂设计上,以理念引领教学,体现学

钱伟长作文素材

钱伟长作文素材 作文角度:1.爱国2.惜时3.高尚4.奉献自己,造福他人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江苏无锡人,中国力学家、 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大学校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中国近代力 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和九 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 被誉为“力学之父”,“万能科学家”,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科学界著名的“三钱” 事迹简介 钱伟长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多,从文科到理科,从力学到应用数学,从物理到教育再到社会活动,这些领域都有他活跃的身影。每一方面他都堪称专家,他说:“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位伟大的“万能”科学家一生都在学习、研究,一直奉行为国而学的使命。 1931年,他通过考试获得了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厦门大学的入学机会,最后擅长文史的钱伟长按照叔父钱穆的提议,选择了清华大学中文系。 在清华大学的六年里,瘦弱的他从对运动一无所长,成长为多种体育项目代表队的队员。身高也从进清华时的1.49米长到毕业时的1.65米。体育赛事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而且更锻炼了他的耐力和意志。 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他弃文从理,最后成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最出色的毕业生。 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大,这对志同道合的新人在日寇飞机的轰炸声中举行了婚礼。 1939年秋,新婚刚刚三周的钱伟长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结束后,钱伟长于1946年5月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83年,他任上海大学校长,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钱伟长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老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说:“我36岁学力学,44岁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当然不像年轻人那么好,不过也吓不倒我。” 钱伟长的一生都在超越自己,直到他生命的后期他还在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发展,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光辉永远普照中国大地。 名人轶事 二战期间略施小计,助伦敦免遭德军导弹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当时,钱伟长正在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Hetao University 河套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河套大学高职财会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课题组

河套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河套大学高职财会专业整体优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组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基础。其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新入学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 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由于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知识,时常感到无从下手,很多原理和方法无法理解,存在着入门难的情况。那么作为教师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选择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 一、《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目的、任务、目标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用于实践,这也是《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两个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理论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基础会计实习,将会计核算理论运用于实践,按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从企业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将来就业创造条件。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按照“课程体系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专业课程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使课程结构合理化,充分体现新知识、新技能。结合企业实际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改革与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基础理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课程建设按照“知识和能力”,“必须和够用”的原则进行,要求“立足实际,讲求实效,注重结合”,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三、《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措施

钱伟长关于学习问题的看法

关于学习问题※(1982) 钱伟长 我们大量的青年知识人才需要培养,现在有几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正规的大学没有钱,不能够扩大。国家需要投资很多,培养一个大学生一年要几千元钱,多收一万个学生,就是几千万元钱,多收十万人就要几亿元教育经费,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假如有几亿元的话,首先要加强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不可能很快地进一步发展。因此,函授、业余、广播、电视、职工教育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应该认识这种教育的必要性。不要认为这是不正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跟30年前不一样。在30年前知识发展很慢,学的东西比较稳定,你大学里学了,出去用了20年不要紧,还可以用。现在不一样了,80年代以后,知识发展得很快,现在是四年加1倍,四年里头全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创造出来的知识相当于已有的知识量。每四年加1倍,那么就是说,你今年学的东西,四年以后就一半能用上,另一半用不上,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在大学的教育里,不单是知识的传授,现在的课题是怎么能跟上时代。应该做到培养一个大学生,到他毕业的时候,自己就可以不断地去获取新的知识,无须再让老师讲。要有这个能力,叫无师自通的能力,或叫自学能力,以满足新的时代的要求。培养了自学能力,你大学毕业以后,就能做到一边做好工作,一边不断地继续学习。你的工作时间和学习精力大体是相等的。要不断地学习,要学习一辈子,学到你不能做工作为止。现在有个讲法,说我们现在知识老化。知识老化就是因为你没有边工作边学习,把大学毕业作为学习的结束,工作的开始,不再学习了,只是工作。“四人帮”就是这么一个思想,记得那个时候,他们7点半通知我,让我8点钟去上课,我说上什么课呀?我没有备课,不准备,我也讲不了。他们说不行,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你教了50年的课,你就竹筒子里倒豆子。这个豆子在竹筒子里,一倒就倒出来了,无须准备,不需要再学习了。这是完全错误的思想。现在的确社会上有这样的思想:你大学毕业了,叫学成了。而且大学生应该万能,哪样都晓得。其实你学的是数学,完全可以不懂得生物学,这些我们都晓得。社会上有这样的误解,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我们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误解,不要把大学毕业当成学习的结束,大毕业是学习的开始。我讲一个道理大家听听,我是30年代初期的大毕业生,那个时候,现在我们用的东西都没有,连个扩音器、扬声器都没有,也没有这个名字。录音机从来没看见过。像这样的灯也没有的,只有普通电灯泡。没有计算机、半导体。我是学物理的,对物理方面比较清楚,当时没有激光,没有原子能。我们那时只知道原子有放射性,还不知原子可以裂变,更谈不上什么宇航了,想都没有想过。我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又去念了研究院,假如我就停留在那

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教学改革工作总结一、刷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开展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作铺垫和服务工作的,教师的“教”不应该充满表演和作秀的成份,教师应该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还应该大胆放手,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主设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并乐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先学”的目标,才能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突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能力即自学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二、自学指导的制定是开展先学中“学什么”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着自学指导指令性不强,针对性不准,启发引导欠科学合理等诸多问题,换言之,只有先解决了以上这些问题,才能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三、“二次备课”和课堂生成问题是教师“教”的主要依据。要教得恰如其分,教师在学生自学和自学检测中就要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便发现具有共性、易错处及在学生现有认识水平下是难点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进而解决以往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低效耗时的最大弊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四、当堂训练和“三清”工作,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如当自学效果欠佳时,教师的教又抢占了主体地位后,当堂训练却又演变为题海战,就又陷入了舍本逐末,耗时低效的老路。当天作业和周清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等因素限制,教师不能也无法较准确真实地掌握学情,也就失去了周清的初衷。五、“兵教兵”的问题成效欠佳,在许多情况下流于形式。由于班额较大,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自学能力不强,自学习惯尚未养成,相互交流探讨和互帮互助的气氛不浓等因素制约,“兵教兵”很难落到实处。尽管在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但总体教学效果我认为相比之下还是比较好的。如本人所教七年七班、八班数学成绩与平行班相比进步还是有比较显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探索新模式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从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到人云不亦云、亦步不亦趋,真正做到“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向学校和广大家长多交几份满意的答卷.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下载使用

钱伟长先生访谈

钱伟长先生访谈 有个学生的高考成绩是这样的:语文、历史两门满分,数、理、化、英文一共考25分的学生(其中英语0分,物理5分;注:每门满分都是100分),请问:按照今天高考标准,这个学生能够上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钱伟长先生。 就是这样的成绩,他被清华大学录取,而且学校应他个人的要求,让他进入物理系学习。 显然,这一切,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的高考学生中,有没有具有钱伟长先生潜质的学生? 以下是摘自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著名力学家钱伟长”节目内容: [解说]: 1931年,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七房桥一个清贫的教师之家,但是他却有个十分著名的四叔,就是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的钱穆。在钱伟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之后他就一直跟随四叔生活,钱伟长受其耳濡目染,在十八岁那年的高考中,以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的校园。 [访谈]: 钱:我这语文是很好的,假如重新考状元,我就要考状元对不对? 记者:您还记得当时的语文题目是什么?您怎么答的吗?

钱:语文题目叫《梦游清华园记》。 记者:《梦游清华园记》。 钱:就是说你没到过北京清华的,你怎么晓得要考这个学校?你想象清华是怎么样的?我写了一篇赋,四百五十字,四十五分钟。他们那个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一个字也改不了。后来他给了一百分。 记者:一个字也改不了,那就只能得满分。 钱:满分。 记者:然后钱木先生看到,你四叔看到了。 钱:后来看见了,批评我了,他说你年青不要那么厉害。 记者:这个文章很好,他为什么批评你呢? 钱:他批评我写得太骄傲。 记者:就是因为您太骄傲了批评你? 钱:要不我看到人家没办法写,我一个人,45分钟写了一篇赋,我自己很得意对不对? 后来考历史我也满分。 记者:那历史的题目是什么?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现行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一般仍停留在基础实践教学的层面,通常是“课堂讲授+机房模拟”模式,整体内容的侧重点还是较为基础的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今社会需要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各高校不断的对自身会计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展开,分析了会计实践教学中的现状,并对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当今社会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懂得课本上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际的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各高校不断的对自身会计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不再是传统的课堂式讲授,而是加入了实践教学环节。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会计本身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要求会计实践教学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充分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核算。会计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工作的认真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一)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会计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与实践方法都会随之不断变革。但是现有的会计教学所用的教材,虽然各高校都在不断的更新,但是仍旧赶不上政策变化的速度。许多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虽然很认真的学习并掌握,但是实践中依然不知道如何操作。在教材方面,许多会计教材多采用文字描述,且过于晦涩,缺少生动性,这些都会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教材中对于多个计算方法同时运用的关联性不强,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但是实际运用中出现许多问题。现实中的企业的情况复杂,许多会计数据需要通过各个方法的'原理综合理解进行判断。 (二)实践教学形式化 目前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即校内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课程通常是在学校实验机房进行,通过对一系列的案例进行模拟演练,使学生将课堂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充分运用。但是实验课程由于管控不如传统课堂那么严格,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甚至许多学生认为“校内实验课程”=“玩”,最终导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校外实习也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极为重要的一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材料 一、某某学校校本课改基础及背景 1、学校基本情况及发展前景: 某某学校是一所集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为一体的现代化、寄宿制、全封闭民办学校,占地13.92亩,建筑面积10080平方米,在校师生2600余人,其中教职工163人,平均年龄38周岁。xx年秋学校两委会结合自身实际再次制订了新三年发展目标,努力向现代化、精品化、高品位学校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科学的发展目标,该校两委会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 _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课程改革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并成立由业务校长专人负责下的校本课改领导小组,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制订了具体切实可行的课改实施方案和管理措施,每学年拿出10万元作为新课改专项基金,用于教师学习、培训及对新课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奖励。三年来,某某学校已形成自身的课改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方法和途径,为推动区域性校本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9月XX县教体局在华博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县教育系统新课改观摩交流动员大会;xx年3月市局郭劳动局长亲临该校检查指导课改工作。xx——xx该校先后与XX、XX、XX及本省多个市、县、乡级兄弟学校开展了校际间内部新课改经验交流活

动,并达到预期效果。其中该校教师编写的课堂导学案得到诸多课改兄弟学校教师的认同及借鉴。 2、学校校本课改思路及自我定位: xx年6月办学之初,学校两委会本着办一所“小班额、精品化、高品位”袖珍式学校的理念,率先打破传统教学存在的陋习,大胆借鉴国内“九大”基础教育课改名校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华博课堂教学新模式”——其核心模块为“预习(展示)+合作(展示)+反馈(展示)”,并采用“15+30”课堂时段界定,让学生从机械、呆板的灌输式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还课堂于学生,还学习于学生。同时,依托“八面黑板”,突出“15+30”、“六学八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兵教兵”等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双语教学,真正落实“培优补差”。特别是该校的小班制、分组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时间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从而使华博学校在课堂改革上,切实实现了“乱而有序、争而有果、述而有据、知果求因、探因推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导学、学法引路、学情定法、科学点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良性循环状态。且做到:预习课——普遍撒网;展示课——重点拿鱼;反馈课——查漏补缺;导学课——细化目标;习题课——拓展延伸;兵教课——培优补差。教师做到:“勤于课下,认真预设;导于课上,适时点拨。”;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合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