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本文隶属笔者旧日回答: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笔者一直以来就想整理出一份反映当代古文字学研究现状的资料,使得对汉字有兴趣的朋友能够据此按图索骥,自行学习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即时跟进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瑾昀按:古文字学面向的材料是出土文物,其研究进展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如上个世纪的甲骨文研究,以及目前最火热的战国简牍研究。利用新的材料即时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裘锡圭先生也指出,一些出版比较早的论著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但是又不能过份依赖。),最终将兴趣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书(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学术辨别能力,又没有专业人士引导,所以买书时容易被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故事书」的情节所打动),将各种市面上的快餐读物奉为《圣经》,往后必会走火入魔(在此不详述,可参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目前笔者整理的资料大致包括相关参考书目、活跃在研究前沿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可据此搜索各位学者单独的著作、论文集。没有出现在这份列表上但又出了关于「汉字形义」

方面读物的作者,一般都是学术界外的「民间科学家」,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引用其观点要格外慎重。)以及相关网站介绍(这一部分请参考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等专栏文章)。

参考书目

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转载来自人人网公共主页古文字與先秦

史的日志,并且略作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附上该公共主页的地址。为了防止原日志被删,本文在此将其全文转载如下:一直以来,想编写一本小型工具书——《古文字学工具书解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章,资料截至到2011年,目的是给入门者一个学习的阶梯,现在把计划草拟出来,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指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古文字学的概念、范围第二节二十世纪古文字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古文字学工具书概况

第二章通论篇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姚孝遂《中国文字学史》、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林沄《古文字学简论》、黄德宽《古文字学》等。第二节古

文字辞书(含文字编)华东师大《古文字詁林》、《古文字释要》,刘志基《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罗文宗《古文字通典》、沈康年《古文字谱》、高明《古文字类编》、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季旭昇《说文新证》、李学勤《字源》等。第三节古文字集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古文字研究》、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台)中国文字编辑委员会《中国文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清华简研究》、武汉大学《简帛》、中国文字学会《中国文字学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中国出土文物研究所)《出土文献研究》、张玉金《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台)许锬辉《中国语言文字研究辑刊》、社科院历史所《甲骨文与殷商史》、《简帛研究》、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帛语言文字研究》、《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华南师范大学《出土文献语言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与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学研究》等。

第三章古汉语专题篇第一节古汉语通假类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高亨《古字通假会典》、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王海根《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胡望安《通假字汇》、许伟健《上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等。第二节古汉语音韵类唐作藩

《上古音手册》、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周法高《新编上古音韵表稿》、《汉字古今音汇》等。第三节古汉语辞典类宗福邦《故训汇纂》、王力等《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辞典》、《辞源》、《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等。

第四章甲骨金文专题篇第一节甲骨文字编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高岛谦一《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吉林大学《殷墟甲骨刻辞摹釋总集》、《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孙海波《甲骨文编》、刘钊《新甲骨文编》,川大《甲骨文献集成》、郭沫若、胡厚宣《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甲骨文合集三编》、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赵诚《二十世纪甲骨文研究述要》、李宗焜《甲骨文字編》、曹錦炎、沈建華《甲骨文校釋總集》等。第二节金文字编容庚《金文编》、董莲池《金文编訂補》、《新金文編》、白川静《金文通释》、周法高《金文詁林》、张世超《金文形义通解》、刘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社科院《殷周金文集成》、陈昭容等《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张懋容《青铜器论文索引》、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殷周金文集成释文》、严一萍《金文总集》、汤余惠《战国铭文选》、社科院《金文文献集成》、戴家祥《金文大字典》、赵诚《二十世纪金文研究述要》、张桂光《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张桂

光《商周金文辞类纂》、陈斯鹏《新見金文字編》、毕秀洁《商代金文全編》、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春秋戰國卷)、張懋鎔《青銅器論文索引》等。

第五章战国文字专题篇第一节通论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战国古文字典》、汤余惠《战国文字编》、(台)陈立《战国文字构型研究》、(港)蕭欣浩《戰國文字構形特徵研究》等。第二节铜器铭文张守中《中山王器文字编》、程鹏万《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青铜器铭文集释》、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江淑惠《齐国彝铭匯考》等。第三节简帛文字骈宇骞、段书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张守中《包山楚简文字编》、腾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郭若愚《战国楚简文字编》、张世超《秦简文字编》、袁仲一《秦文字类编》、王辉《秦文字集证》、曾宪通《长沙楚帛书文字编》、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上海博物馆藏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书》、《岳麓书院藏秦简》、《郭店楚墓竹书》、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李守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里耶秦簡》、《天水放馬灘秦簡》、程燕《望山楚簡文字編》、陳建貢、徐敏《簡牘帛書字典》、張新俊、張勝波《新蔡葛陵楚簡文字編》、張守中《郭店楚簡文字編》、饒宗頤《上博藏戰國楚竹書字匯》、李

守奎、贾连翔、马楠《包山楚墓文字全編》、方勇《秦簡牘文字編》、楊媛媛《九店楚簡文字編》(碩士論文)、徐在国《楚帛书诂林》、李均明等《当代中国简帛学研究

(1949-2009)》、李宝通《简牍学教程》、郑有国《简牍学综论》、徐在國《上博楚簡文字聲系》等。另外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出版物可参笔者这篇答案:各单位收藏的简牍有哪些出版物?- 趙瑾昀的回答

第四节玺印文字罗福颐《古璽文编》、《古璽汇编》、吴振武《古璽文编校訂》、曹錦炎《古璽通论》、施谢捷《古璽匯考》(博士论文)、许雄志《秦印文字汇编》、田炜《古璽探研》、肖毅《〈古玺汇编〉释文订补》、林素清《〈古玺文编〉补正》、庄新兴《战国玺印分域编》、陈光田《战国玺印分域研究》、羅福頤《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古玺印概论》等。第五节陶文顾廷龙《古陶文存录》、高明《古陶文汇编》、《古陶文字征》、金祥恒《陶文编》、袁仲一《秦代陶文》、徐谷甫、王延林《古陶字汇》、王恩田《陶文字典》、高明、涂白奎《古陶字錄》等。第六节玉石文字商承祚《石刻篆文编》、徐宝贵《石鼓文的整理和研究》、山西文物所《侯马盟书文字编》等。第七节货币文字商承祚《先秦货币文编》、王献堂《中国古代货币通论》、张颔《古币文编》、朱活《中国货币大辞典》、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马飞海《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吴良宝《先秦货币文字编》等。第八节砖铭瓦当文字王鏞

《中國古代磚文》、殷蓀《中國磚銘文字徵》、陳建貢《中國磚瓦陶文大字典》、韓天衡《古瓦當文編》第九节传抄古文黄锡全《汗简注释》、徐在国《传抄古文字编》、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张富海《汉人所谓古文之研究》、王丹《〈汗简〉、〈古文四声韵〉新证》、施谢捷《魏石经古文汇编》、徐海东《〈古文四聲韻〉疏證》(博士论文)、林聖峯《傳抄古文構形研究》(博士論文)、李春桃《传抄古文综合研究》(博士论文)、(台)李綉玲《〈古文四聲韻〉古文探賾》(博士論文)、王慧《魏石经古文集释》(硕士论文)等。第十节战国文字分域研究及文字编赵学清《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齐系——江淑惠《齐国彝铭汇考》、徐在国《论晚周齐系文字的特点》、张振谦《齐系文字研究》(博士论文)。燕系——冯胜君《战国燕系古文字资料综述》、苏建洲《战国燕系文字研究》(硕士论文)、彭吉思《战国燕系文字地域特征研究》(硕士论文)。

晋系——黄盛璋《试论三晋兵器的国别和年代及其相关问题》、朱歧祥《论中山彝器铭文字体的系统》、王颖《战国中山国文字研究》(博士论文)、张娜《战国中山国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硕士论文)、李蕊《战国晋系文字资料地域特征研究》。

楚系——刘彬徽《楚国有铭铜器编年概述》、《楚系青铜器研究》、李零《楚国铜器铭文编年汇释》、董楚平《吴越徐舒金

文集释》、黄锡全《楚系文字略论》、李运富《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研究》、王军《楚系文字形体研究》、曾紫薇《曾国文字构形与书体研究》(硕士论文)。

秦系——王辉《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秦文字集证》、《秦出土文献编年》、《秦文字通论》、陈昭容《秦系文字研究》、杨宗兵《秦文字字体研究》(博士论文)、刘孝霞《秦文字整理与研究》(博士论文)。

李守奎《楚文字编》、孙刚《齐文字编》、王爱民《燕文字编》(硕士论文)、汤志彪《三晋文字编》、张振谦《齐鲁文字编》、王辉《秦文字编》、刘孝霞《秦文字编》、施谢捷《吴越文字汇编》等。第六章古文字学者選介第一节二十世纪上半叶(1949之前)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于省吾、叶玉森、林义光、丁佛言、商承祚、唐兰、容庚、胡厚宣、朱德熙、陈邦怀、徐中舒、张政烺、胡小石、孙海波、杨树达、孙常叙、陈梦家、闻一多等。第二节二十世纪后期(1949至今)姚孝遂、裘锡圭、李学勤、朱凤瀚、林沄、吴振武、张世超、宋镇豪、汤余惠、黄德宽、黄锡全、何琳仪、刘钊、董莲池、曾宪通、张振林、陈炜湛、张桂光、唐明钰、赵平安、沈培、张玉金、陈剑、冯胜君、吴良宝、李守奎、赵诚、王辉、彭裕商、黄盛璋、陈直、张颔、傅嘉仪、袁仲一、张懋镕、徐在国、戴家祥、马承源、陈佩芬、刘信芳、刘乐贤、胡平生、白于蓝、陈伟、李天虹、饶宗颐、陈松长、王

人聪、张光裕、彭邦炯、严一萍、金恒祥,朱歧祥、蔡哲茂、许学仁、林素清、季旭升等。因为相关学科已构建了完整的体系,这本小型工具书就是一个索引,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点帮助,如果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可先看通论,之后按图索骥。

注:下划线部分为笔者自行增补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日志搜集的资料截至2011年,此后出版的专著、涌现出来的学者都没有辑录进去,而且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时效性有所下降。建议读者随时关注Index 引得市的資料來源(以秦汉时期墨迹文字资料居多,可补其他来源之失。因为西汉文字之前一般不视为「古文字」,而近些年来才逐渐纳入到「古文字」研究范围),以及简帛-武大简帛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等网站列出的书讯。学习步骤:第一阶段:建议初学者先通读「第一节古文字专著」的书籍,掌握正确的古文字研究方法(如果寻不到书可向我索取电子版)。笔者读的第一本启蒙书是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受益匪浅。第二阶段:对于具体文字的考释,建议看「第二节古文字辞书(含文字编)」的书目(出版时间越近的书越能反映目前的研究现状)。这类书籍中最新的当属2014版《说文新证》(修订版),详见这则书讯:《說文新證》2014臺灣修訂版說明特别地,如果要专注某一材料的研究,可看第四五章的

甲金文、战国文字专题。其中有几本是必备的参考书。包括《古文字诂林》、《甲骨文字诂林》、《甲骨文字集释》、《金文诂林》(含《补》)、《战国古文字典》。这些书博采众长,十年前的考释成果基本都覆盖到位了。第三阶段:至于近十年来的考释成果,往往还没有及时著录成专著,需要读者自行去笔者之前推荐的网站看相应的论文,或者阅读本文「第三节古文字集刊」中的论文集刊,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古文字学者一览表笔者统计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主要有两个

来源,其一来自古文字與先秦史、其二来自《古文字研究》这本集刊的作者统计(含频数)。两份表综合起来大致能覆盖绝大部分古文字学者。古文字與先秦史提供的《古文字学者全编》及古文字学科比较强势的研究所、高校:首先要做一下区分:1、所谓古文字一般指秦以前的汉字,近年李学勤先生主张断自汉武,即包括西汉前期的简帛文字在内。2、古文字的研究一本侧重字形,着重研究出土古汉字,与传统的文字学即现在所说的训诂学不同,两者虽都主张考证,但路子很不一样,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乾嘉时期以钱坫和阮元为代表,道咸时期有徐同柏、许瀚、吴荣光、吴式芬等,同光以后有吴大澄、孙诒让、方濬益、刘心源等,主要研究金文。陶文和玺印方面有陈介祺等。清末至民国,有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王襄、叶玉森、林义光、丁佛言、商承祚、唐兰、于省吾、容庚、董作宾,胡厚宣、朱德熙、

陈邦怀、徐中舒、张政烺、胡小石、孙海波、杨树达、陈梦家、闻一多等。其中甲骨方面以罗、王、郭、董最负盛名,号称甲骨四堂。建国以来,除老一辈外,有古文字有几大重镇,首先是于省吾坐镇的吉林大学,有姚孝遂、吴振武、汤余惠、黄德宽、黄锡全、何琳仪等,现都已卓然成家,姚先生弟子如刘钊、董莲池等亦各主一方。另,吉大林澐先生亦是古文字专家。吉大现有冯胜君、吴良宝、李守奎、周忠兵等。广州中山大学则有容、商二老在焉,曾宪通、张振林、陈炜湛、张桂光、唐钰明、赵平安等,均斐斐然不俗。胡厚宣先生在上海复旦,裘锡圭先生曾就焉问学,后裘先生调往北大,又从朱德熙先生游,获益良多,发掘出李家浩先生,又培养了沈培、张玉金、陈剑等人才。北京中华书局有一批人,古文字研究亦可观,如陈抗、赵诚、刘宗汉等。社科院张政烺门下有李零。考古所有张亚初等一批人。清华有李学勤。王宇信等出其门下。清华最近进了一批竹简,这下李先生要高兴了。北大还有高明。李零也在,李家浩已退休。徐中舒坐镇四川大学,王辉、彭裕商等出其门下。西北则有黄盛璋、陈直、张颔、傅嘉仪、袁仲一、张懋镕等。安徽大学目前有黄德宽、徐在国等。何琳仪先生已去世。上海博物馆有戴家祥、马承源、陈佩芬等。复旦目前人才济济。郭永秉周波汪少华刘娇陈剑此外,刘信芳、刘乐贤、胡平生、白于蓝、陈伟、李天虹、姜广辉等活跃于简帛研究领域,施

谢捷先生、肖毅等用力于古玺印。香港有饶宗颐、陈松长、王人聪、张光裕等。台湾有严一萍、金恒祥,朱歧祥、蔡哲茂、许学仁、林素清、季旭昇、许锬辉等。吉大的古文字学者——于省吾是开山祖师,他代表作是《甲骨文字释林》。他的学生林沄(在世)、姚孝遂、陈世辉。姚孝遂的学生是刘钊,张亚初。林沄的学生有:吉大副校长吴振武、姚孝遂、曹锦炎、黄锡全、汤余惠、何琳仪(去世),张鹤泉是吉大古籍研究所所长,冯胜君吕文郁丛文俊张金梁张固也

朱红林彭励志吴良宝沈刚陈世辉张亚初安徽大学现

在是全国四个古文字基地之一,校长黄德宽,还有徐在国《古玺印文字考释》黄锡全(武汉大学)研究货币的《先秦货币通论》。刘钊(复旦大学古文字中心主任)彭邦炯(研究甲骨文医学的)孙常叙(古文字学家)张世超(研究甲骨文字迹)董莲池宋镇豪刘源中山大学:曾宪通陈伟武黄文杰陈斯鹏郑刚唐钰明、商承祚、容庚、陈炜湛,刘翔等人《商周古文字读本》。笔者统计自《古文字研究》(第一~三十辑)的作者及出现频数:羅福頤19

裘錫圭18

趙誠18

黃錫全15

林澐15

李家浩13

李學勤12 曾憲通12 劉釗12

姚孝遂11 劉雨11

黃盛璋11 王輝11

張亞初11 陳煒湛11 何琳儀10 曹錦炎10 孫稚雛10 吳振武10 于省吾9 張桂光9 彭裕商9 沈建華9 劉桓9

張政烺9 黃天樹9 王蘊智8 張世超8

張振林8 朱歧祥8 白於藍8 連劭名8 劉啓益8 張玉金7 李守奎7 馮時7

蔡哲茂7 馮勝君7 吳良寶7 蕭毅7

趙平安7 陳英傑7 葉正渤7 徐在國7 陳偉7

饒宗頤7 李天虹 6 孟蓬生 6 羅琨 6

季旭昇 6

李零 6

何景成 6 劉宗漢 6 李先登 6 張富海 6 黃文傑 6 楊澤生 6 張永山 6 陳偉武 6 沈培 6

游順釗 6 董蓮池 6 魏宜輝 6 林宏明 5 張頷 5

程鵬萬 5 程燕 5

湯餘惠 5 馬國權 5 蔣玉斌 5 施謝捷 5 陳秉新 5

朱德熙 5

高明 5

嚴志斌 5

周寶宏 5

麥里筱 5

殷滌非 5

劉樂賢 5

劉彬徽 5

劉信芳 5

羅衛東 5

張懋鎔 5

大西克也[日] 5 林志強 4

張光裕 4

于豪亮 4

伍仕謙 4

周忠兵 4

沈寶春 4

田煒 4

禤健聰 4

秦曉華 4

羅運環 4

徐少華 4

劉國勝 4

胡長春 4

蕭楠 4

陳世輝 4

陳劍 4

陳斯鵬 4

陳永正 4

陳邦懷 4

劉源 4

徐錫臺 4

韓自強 4

唐鈺明 4

夏含夷[美] 4

夏淥 4

林小安 4

孫常敘 4

張連航 3

商豔濤 3

高島謙一[日] 3 商承祚 3

蕭聖中 3

徐中舒 3 李朝遠 3 徐寶貴 3 楊五銘 3 史傑鵬 3 黃德寬 3 徐廣才 3 陳松長 3 李裕民 3 李銳 3

譚步雲 3 賴炳偉 3 郭永秉 3 王志平 3 王恩田 3 郭靜雲 3 鄧佩玲 3 宋華強 3 周波 3

陳初生 3 陳家寧 3 陳平 3

孫敬明 3

許進雄[加] 3

島邦男[日] 3

張新俊 3

周世榮 3

孫亞冰 3

管燮初 3

松丸道雄[日] 3 陳連慶 3

朱鳳翰 3

廣瀨薰雄[日] 3 胡厚宣 3

崎川隆 3

臧克和 3

范常喜 3

陳雙新 3

朱鳳瀚 3

葉玉英 3

董珊 3

董琨 3

陶正剛 3

顧史考 3

蔡運章 3

張靜 2

侯乃峰 2

彭邦炯 2

前川捷三[日] 2 劉嬌 2

劉志基 2

劉昭瑞 2

徐義華 2

徐自強 2

戴家祥 2

牛新房 2

王人聰 2

王文耀 2

王暉 2

王蘭 2

孫雍長 2

田河 2

張振謙 2

祝敏申 2

江學旺 2

孫偉龍 2

第一节 古文字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汉字的産生及其发展简况 ●汉字的産生 ●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 ●汉字的形体演变 幻灯片5 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仓颉作书; ●《韩非子·五蠧篇》:“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幻灯片6 文字的起源 ●文字産生以前的记事方法: ●结绳 ●契刻 ●图画 幻灯片7 实物记事之——结绳 ●《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 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幻灯片8 中国古代结绳记事 幻灯片9 ●秘鲁印第安人就曾经有过结绳的历史,如单结表示数量十,双结表示百,还有用以表示 人口、土地界域、甚至于刑法及部族兵卒等的内容。 ●我国云南的独龙族人外出时也曾以在绳子上打结来计算日子,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也曾长 期使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 幻灯片10 古秘鲁结绳记事 幻灯片11 契刻 ●所谓契刻,就是用尖硬工具在陶器、竹木等物上刻画记号,用以计数或记事。

●云南红河哈尼族过去使用契约木刻: ●以“·”代表一元,以“︱”代表十元,“×”代表五十元 幻灯片12 若合符契 ●《墨子·公孟篇》:“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俞樾《诸子平议》说:“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 《易林》所谓符左契右,相与合齿是也。”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幻灯片13 陶器刻符 ●河南 ●偃师县 ●二里头 ●文化遗址 幻灯片14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陶片上共有刻画符号65个,其他地 方发现的也不少,这些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刻符是否可看作文字,学术界尚有争议。幻灯片15 文字产生的一般过程 ●刻画符号→图画、图腾→文字图画(文字的萌芽)→图画文字(原始文字)→文字→文 字体系。 ●汉字起源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汉字大都起源于图画,刻符等可能是个别字的起源。 幻灯片16 图画文字 ●丽江纳西族经典《古事记》的原始形意文字(东巴文),即爲图画文字: ●抛卵在湖中,卷起黑白风,狂浪冲圣卵,卵击高山峰,一道金光发,天路自此通。 幻灯片17 ●左边表示拿蛋,左上符号表示“解开”,与“白”是同音词,假借为“白”; ●“·”是“黑”的表意字; ●三条曲线是“风”; ●圆形是“蛋”;

文字学认识

我对古文字学的认识 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其文明文化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和遗留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批精神财富,就蕴藏在他们得以依赖薪火相传的文献载体中。古文字便是构成这一载体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子。对于学习和整理好古文字,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古代精神文明,也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先人的智慧、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积淀,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文明文化在当代快节奏的迷惘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中重新定位,寻找我们心灵上的传统优秀的根。 古文字学原是文字学的一支,但其对历史学研究的贡献则远非一般文字学所能比;古文字学是一门研究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的学科。由于它的可接受、可操作的技术纯度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所以要研究学习古文字学,通常都从大学开始,那么,大学生便肩负起古文字学学习和研究的历史重任。 (一)当代大学生学习古文字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1)文字学的责任落实对当代大学生的历史选择。 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已经超过了大学生自身所吸收的当代文化知识。这必然导致要求当代大学生更多、更广地吸取来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文化知识。古代文献,无疑成为了一种文化底蕴作为广大学生吸收知识的基础。而大学生本身已初具学习、领悟知识、理论的能力,对于正式学习古文字学,有了良好的底子。作为一个大学生,同时兼备着审美、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容易诱发对学科学习开拓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也相对容易培养出一种专业的技能。由此来看,古文字学从大学开始设课研究,有着一种历史性的选择。(2)学习古文字知识的意义何在 ①为什么要学习古文字知识?学习了古文字知识,能为我们自身价值的实现带来何种好处、利益?目的性,是我们每个人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必须考虑涉及到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回答了“意义”之所在。当代大学生学习古文字知识,大抵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为了追求自身素质的完备,不得不多方面吸收知识;另一个方面就是现今一般大学生的古汉语水平不够高。虽然一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代文选,但是学的很不够,对古汉语的语法、句法的知识也不够,读起古书来感到非常困难。要克服这样一种情况,那么,就有必要学习古文字知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打好基础,这样一来,那些艰涩难懂的古文,才将会以一种很浅白的语言烂熟于心中,也方便于吸收古代的文化知识。 ②一般说来,越古的文章就越难懂,搞先秦的历史,比搞秦以后的历史,古文的根底要深一些。不过搞近代史,也同样要有好的古文基础,因为近代人作的文章也大部分是用文言的,白话的材料很少。有少数人,比如章太炎的文章是很难懂的,因为他喜欢用古字、古语,用典故很多。又如严复译西方资产阶级的书也是用文言,而且译得古色古香,古文程度差的人读起来是很吃力的。当代的大学生要从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开拓创新,就不必须掌握好古

文字学考试重点

1.文字的定义: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几种汉字起源说:结绳说:结绳是一种实物记事的方法。用结绳辅助记忆,或计数、计日,或记事。八卦说; 仓颉造字说; 契刻说; 图画说: (用来记录语言中词的图画,即成为文字.) 4.文字演进的三个阶段:(1)记事图画(文字画)(2)原始文字:即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不成熟的文字.(3)成熟的文字体系 5.文字产生的条件——阶级社会形成前夕,文字才有可能开始出现。 图画变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性质: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钢笔” 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钢笔” 6.文字字符的分类:1、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意符:形符、义符 2、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音符:(假借字: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形声:(音符意符) 3、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 Page18 汉字分为意符音符文字 汉字性质: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 形体上:由繁到简、由简到繁 字体上:古文字、今文字(汉至今) 结构上:形声字比重上升,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到以意符为主。 7.汉字结构上的变化:(一)形声字的比重逐渐上升,是汉字发展的主要标志。 (二)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 (三)记号字、半记号字逐渐增多 8.汉字字体的演变:古文字阶段:商代——秦代 1、商代文字 2、西周春秋文字 3、六国文字 4、秦系文字 今文字阶段的汉字:隶楷阶段:汉代——延续到现代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9.“六书说”的来源: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10.六书说:1.象形。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 诎,日月是也。”(禾/鹿/首/牛/羊/云/血/果)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朱/亡/中/孔/身/匈/ 曰/尤)”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武、秉、兼、从、众、北、林、羴、步、友、卉、羶(shan1)、涉、逐、戍、戒、弃、並)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 字学方向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国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甲骨文诂林》(一、二、三、四)于省吾中华书局 《甲骨文金文释林》胡殿咸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国甲骨学》王宇信上海人民出版社 《殷墟甲骨学》马如森上海大学出版社 《甲骨文字研究》商承祚天津古籍出版社 《殷墟书契解诂》吴其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金文选注释》洪家义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周金文选注》秦永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中华书局 《简帛研究》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卜辞通纂》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罗振玉中华书局 《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玺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古玺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甲骨文编》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一、二、三、四)马承源文物出版社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7、8卷)科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中华书局 《三代考古》(一、二、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科学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读本》杨楠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 《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中山大学出版社 《齐文字编》孙刚福建人民出版社 《战国文字编》汤馀惠福建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基础》蔡连章百家出版社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四川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乙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中、下)王献唐齐鲁书社 《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文物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 《甲骨文字学纲要》赵城中华书局 《古陶文汇编》高明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及考核知识点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试题解答举例及考核知识点说明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试题题型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字形分析题等。以下各小题是示例性的, 因此小题总分与该大题的分数不合。 一、填空(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汉字学萌芽于()时期,创立于()时期。 2.“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 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一词指称()。 ……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 么影响? ……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分析到小类,每字1分,共10分) 朱,伐,睹……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阿房宫,天姥山,阳夏 …… 五、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并与规范字一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每小题3分,共15分) 1.都广之国,番禺之埜。(梁江淹《空青赋》) 2.脣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 (二)写出句中加黑字形所对应的繁体字或简体字,并说明在句中的字义。(每字3分,共15分): 1.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诗·小雅·吉日》) ……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一、每空1分,回答不完整的不给分,共10分。 1.先秦;东汉。 2.文字学。 二、每题10分,共40分。

1、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每字1分,共10分。 朱,指事字。 伐,会意字。 睹,形声字。 四、每字1分,共10分。 阿ē,姥mǔ,夏jiǎ 五、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异体字1分,比较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2分,共15分。 1.埜 “野”、“埜”造字结构不同。 “野”是形声字,从里,予声;“埜”是会意字,从林,从土。 2.脣 “唇”和“脣”都是形声字,声符相同,但意符不同,唇从口,脣从肉。 (二)每小题3分,共15分。 1.發。射箭。 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 终结性考试难度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应用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50%,掌握的内容约占10%,了解的内容约占10%,应用的内容占30%。 二、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考核知识点 《基础汉字学教程》各章节的内容都在考核范围之内,基础知识类的题目,不会超出教材的范围;应用类的题目,比如解释古今字、通假字等,也可能出自教材之外,教材之外题目所占分数不会超过总分数的40%。教材之外的题目主要从电大《古代汉语》教材中选,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与分析《古代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文字学试题

一,文字学术语解释 1小学2.小篆 3 大篆4.古文5合文 6 以形会意宇7.借形变体字8合音宇9.异体宇10古今字 l 小学:专门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民国以前称为“小学”。隋唐以后,“小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了传统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三门学科的总名。清代末年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建议把它改为“语言文字之学”。其后,人们逐渐用‘汉语文字学”或“文字学”来代替“小学”,专称研究汉语汉字的学科。近人多改称之为“汉字学”。 2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泰国文字,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小篆的面貌,现还可以从一些秦代的刻石、有铭文的金属器物,以及《说文解宇》和三体石经上看到。 3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狭义的大篆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是与小篆相对而言的。大篆通过《说文解字》和春秋时的金石器物流传至今,《说文解宇》中籀文、石鼓文、诅楚文和秦公钟、氢公鎢、秦公簋上金文是其典型代表。 4 古文: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 5 合文;或称合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刻或合写在一起,在行款上只占一个字的位置,形式上象一个字而实际上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语素。例如:甲骨文中“祖乙”写作、“祖丁”写作、“四祖丁”写作。 6以形会意宇一种会意字,即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的会意宇。例如:“ ifc休,”和“制(杲)”字。 7 借体变体宇;指改造变易现存字的形体结构而形成的与原字不是异体字关系的新字。它是通过改变笔画形态、增减笔画、倒书或反书字形、移换偏旁的位置等方式来形成的与原字读音、意义有不同的字。例如:“甩”、“乒”、“丛”、“幻”和“忡”等。 8 合音宇:是一种由两个作表音构件的宇组合而成的合体宇,其读音由用作构件的两个字反切而成,即取一字的声母取一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例如:‘‘ ”(名夜反)和“秽(禾岁反)。 9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部可以互相替代的宇。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宇。例如:“野”字和“墼”字,“块”宇和“由”字。 10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一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的形体不同的汉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今字。例如;“要”字和“腰”字,“说”字和“悦”字。 二,填空 L《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甲骨文字释林》的作者是(于省吾)。 2.《说文释例》的作者是(王筠),(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朱骏声)。 3.《三代吉金文存》的作者是(罗振玉),《两周金文辞大系》的作者是( 郭沫若)。 4.《甲骨文编》的作者是(孙海波),《金文编》的作者是(容庚)。 5.周有光在《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一文中根据汉字使用符号所起的表意和表音作用的整个状况得出汉字是( 意音、语素)文字的结论;裘锡圭在《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根据汉字字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将汉字又叫做( 音节)文字。 6.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 象意、)文字、( 形声)文字三类。 7. 1956年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把汉字分为( 象形)、( 假借)和形声三种基本类型。 8.人们一般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古文字、),把用秦隶书以后的字体书写的文字,统称为( 今文字)。秦隶书写的文字是二者的分水岭。 9、古文字按照时代的先后,可以区分为原始文字、( 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和( 战国)文字等类别。 10、多数的古今字从意义上看,今字只是分担古字的( 一)个意义。 11.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形体不同的双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古字).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 今字)。 12异体字的(读音)和( 意义)完全相同。 13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 削弱)而表音性(增强).由日益繁化转为逐渐简化,不断地变异又不断地规范三方面。 14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字形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主要表现在字形的(表意性)削弱而(表音性)增强,由日益繁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汇总

古文字学讲义整理 【ppt4】 盟書:記錄盟約的言辭,也叫做載書。 【ppt5】 简帛:我国在纸张发明以前,用于书写的材料主要是简帛。简最迟在商代初年就已经使用,帛的使用大概稍晚一些。战国时代——楚简。 历史上竹简的发现:孔子壁中书 《论衡·正说》:“考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莫能读者,遂秘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帝时,征为古文 《尚书》学。” 《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国者,孔子后也, 悉得其书,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 《论衡·正说》:“至孝宣皇帝之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而《尚书》 二十九篇始定矣。” 汲冢竹书: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厘王”)墓,得到简牍数十车,后世叫做“汲冢竹书”。《周易》、《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魏之史书,凡十三篇,宋时亡佚 清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 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 《今本竹书纪年》,系出后人伪托,可参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简文内容:1.书籍:信阳竹书: 三代周公先王 郭店竹书:儒家和道家文献 上博竹书:儒家、道家、兵家及杂家等 有学者断言,“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 2.遣策 3.占卜祭祷:主要是为墓主人所患疾病及仕途的前景进行占卜和祭祷。 4.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岁”篇有“秦楚月名对照表”。 5.日书:选择吉凶之书,仅见于九店简 6.司法档案:主要出自包山简 【ppt6】 籀文:西周宣王时的太史籀着有《史籀》十五篇,《史籀》所用字体后人叫做籀文,也有人叫它做大篆。据今本统计,《说文》所收籀文共220余字。上博竹书字典《字析》。小篆: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剧烈变化,这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春秋以前,文字为统治阶级服务,春秋战国之交,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进入战国,使用和掌握文字的阶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汉字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书同文字”使文字规范化。 李斯---《仓颉篇》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 文字学方向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国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甲骨文诂林》(一、二、三、四)于省吾中华书局 《甲骨文金文释林》胡殿咸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国甲骨学》王宇信上海人民出版社 《殷墟甲骨学》马如森上海大学出版社 《甲骨文字研究》商承祚天津古籍出版社 《殷墟书契解诂》吴其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金文选注释》洪家义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周金文选注》秦永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中华书局 《简帛研究》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卜辞通纂》郭沫若科学出版社 《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罗振玉中华书局 《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玺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古玺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 《甲骨文编》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一、二、三、四)马承源文物出版社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7、8卷)科学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中华书局 《三代考古》(一、二、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科学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读本》杨楠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 《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中山大学出版社 《齐文字编》孙刚福建人民出版社 《战国文字编》汤馀惠福建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基础》蔡连章百家出版社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四川人民出版社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 《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江苏教育出版社 《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乙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中、下)王献唐齐鲁书社 《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文物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 《甲骨文字学纲要》赵城中华书局 《古陶文汇编》高明中华书局

古文字类编

古文字类编 古文字学著作,高明编,中华书局1980年11月影印版。783页。检索自商代甲骨文至秦篆字形的工具书。收已识的古文字和徽号文字,共3958字,18483个字形。分3编:第一编古文字,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和秦篆4栏;第二编合体文字,分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3栏;第三编徽号文字,分甲骨文和金文两栏。每字下均用小字注明该字出处。绝大部分的字均收有多个形体,各个异体之间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甲骨文依惯例分为5期,金文分为西周早、中、晚三期。书后附有《引书目录》《引得目录》和《检字索引》。 此书收罗古文字全面、可靠,是研究古文字的必备参考书,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高明、涂白奎编。对原书的材料作了补充,使该书进一步完善。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 是由作者徐中舒主编的一本书。 出版时间2010-10-1 装帧平装 ISBN 9787101074628 开本16开 页数650页 语种繁体中文书名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定价¥180.00 作者徐中舒主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品牌中华书局甲骨文字集释(全八册)

作 者 李孝定 出版时间 1965年 ISBN 9786666718121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页 数 4766页 台湾李孝定编著。正文十四卷,另有存疑、补疑、待考各一卷。编排采用《说文解字》体例部次。每字之下,首列篆文,次举甲骨文的各种异体,详注出处,再列各家异说,最后加上著者的按语。对了解1965年以前的甲骨文字考释成果堪称便利。1965年台北出版。 金文诂林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摘要、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作 者 周法高主編 / 張日昇 / 徐芷儀 / 林潔明編纂 出版时间 1975 统一书号 10201-123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 页 数 全十六冊 1内容介绍 該書以容庚增訂三版《金文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年出版)為據,羅列諸家之說於每字之下。書名仿丁福保《說文詁林》而體例稍異:第一,丁書剪貼原書影印,此書則因字條多采自殷周銅器銘文考釋,故不得不摘抄;又因《金文編》及我國新出版書籍中簡體字頗多,故抄寫時一一改為繁體。第二,《說文詁林》近萬字,異體甚少,《金文詁林》則收字才四千,據《金文編》每條下列舉原句文句,約一萬八千條,《金文編》未收者,複列舉於每字下,約得二萬條,作用與殷周金文索引相同。第三,《說文詁林》彙聚群言,不著己見,本書間有按語。第四,書末附採用彝器目錄及釋文,方便參稽。另有李孝定的《金文詁林補編》,於 1977年出版。 2作者介绍 周法高(1915.9-1994.6.25)字子範,號漢堂,江蘇東台人。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早年讀中學時,曾寄居姑父著名學者王伯沆家,受其影響,對國文產生濃厚興趣。高中時參加全校作文比賽,獲第一名。1935年高中畢業,同年考入中央大學中文系,在小學和文字學方面用力甚勤。1937年抗戰爆發,隨中央大學遷至重慶

2016吉林大学古籍所古文字学真题(完整版)凯程首发

2016吉大古籍所古文字学真题(完整版) 凯程首发 一50个古文字隶定50分 二拓片50分 甲骨文25分读本p45 金文25分?? 三指出8个文字的基本类型,指出声符16分 星布泰寺 四名词解释24分 说文解字 三体石经 石鼓文 春秋三传 五简答题32分 形声字的四种形成方式 战国文字的四种资料大宗 举例说明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 文字演变阶段 六指出三句话的韵脚及韵部18分 难易相生,有无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耕部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微部 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鱼部。 七繁简转换,句读,标点词解释70分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吕氏春秋·察传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冯谖客孟尝君

汉语言文字学书目

汉语言文字学必读书目30种2009年10月修订 1、《中国语言学史》王力 2、《语文常谈》吕叔湘 3、《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 4、《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索绪尔 5、《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 6、《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 7、《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 8、《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 9、《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 10、《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 11、《汉语语法学》张斌 12、《汉语语法入门》马庆株 13、《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 14、《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 15、《语义论》石安石 16、《词汇语义学》张志毅张庆之 17、《修辞学发凡》陈望道 18、《古汉语通论》(《蒋礼鸿文集》)蒋礼鸿 19、《训诂学原理》王宁 20、《训诂学概论》方一新 21、《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

22、《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23、《音韵学教程》唐作藩 24、《中国修辞学》杨树达 25、《〈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 26、《说文释例》 [清]王筠 27、《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 28、《四书章句集注》 [宋]朱熹 29、《训诂丛稿》(《郭在贻文集》)郭在贻 30、《同源字论》(《同源字典》)王力 研究生阅读、写作初步建议(09) 壹、阅读 一、文献文本:文献阅读的目的是增强语感,储存语料,了解语言面貌;精读(即参考注释,字句无窒碍)阅读量10-15万字(不包括注释),泛读(即不一定参考注释,基本理解)阅读量20-30万字;下列书目大致按难易排序,可以二选一(史书部头大,可以选读)。 1、《世说新语》/《坛经》 2、《中古汉语读本》(方一新、王云路编著) 3、《近代汉语读本》(刘坚编著) 4、《论语》/《孟子》(杨伯峻译注) 5、《史记》/《汉书》(传记部分) 6、《庄子》(陈鼓应今注今译)/《荀子》(王先谦集解) 7、《诗经》选读(100篇以上)/《左传》选读

民俗学书目300余种

民俗学书目300余种 民俗学书目300种 1、境界与象征:桥和民俗 作者:周星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价¥21 元 2、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丛书——立春风俗考作者:简涛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价¥21 元 3. 中国西部民俗风情三部曲--人们 作者:费宏达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价¥22 元 4. 中国西部民俗风情三部曲——弟兄们作者:费宏亮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价¥22 元 5、中国西部民俗风情三部曲——女人们作者:费宏达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 价¥18 元 6. 中国民俗剪纸图集 作者:潘鲁生出版社:工艺美术出版社 价¥55 元 7. 中华民俗艺术精粹丛书——淮阳泥泥狗作者:倪宝诚出版社:黑龙美术出版社 价¥35 元 8. 中华民俗艺术精粹丛书——云南纸马

作者:高金龙出版社:黑龙美术出版社 价¥35 元 9. 民俗学概论 作者:陶立璠出版: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 价¥2元 10、广州民俗 作者:刘志文出版: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价¥16元 11.经济民俗学 作者:何学威出版: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价¥25元 12.红山峪村民俗志 作者:田传江出版: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价¥46、8元 13.鼓灵 作者:邓启耀出版:江西教育出版社海天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 价¥16、5元 14. 系列图集——.老照片(民俗风光) (精装)作者: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价¥120 元 15. 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 作者:仲富兰出版社:浙人 出版日期:98-1-1 价¥35 元 16. 性格与人生民俗与人生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 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 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 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 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 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 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 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

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 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 《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 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 21.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 22.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24.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 25.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 26.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 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 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

古文字学

名词解释 1、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 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2、青铜铭文:是我国古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旧时因金文多见于钟鼎,故称钟 鼎文;因铭文常将青铜铭文曰“吉金”,故又叫吉金文。 3、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撝,武信是也;四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贞人:商史官名。掌用龟占卜。甲骨卜辞中“卜”字之下,“贞”字之上的一个字就是“贞 人”的名字。贞人之名常被用作甲骨卜辞分期的重要标准。 5、《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成 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 字典,收9353个单字,是学习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书。 6、青铜铭文款式:款,就是内凹之阴文;识,就是外凸之阳文。“款识”连文,常为 铭文的别称。甲骨文通常为刀刻,故有款无识;金文款多识少。 7、甲骨学:古文字学于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亦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为研究对象。甲骨学的内容包括文字释读,卜法文例,分期断代研究,文 字内容和社会历史考证。 8、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毛公鼎铭》、《大盂鼎铭》、《虢季子白盘铭 和《散氏盘铭》,因其字数多、艺术水平高、 记载西周重要的史实而被誉为青铜器铭文 中的“四大国宝” 9、《铁云藏龟》:刘鹗于1903年将所有搜集到的五千余片甲骨选拓1058片,编印 为《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 10、孙诒让:以《铁云藏龟》的材料为依据,写成《契文举例》,甲骨文第一部研究性

怎样学习古文字

“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 这就是说,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 必须掌握的那些知识里,最重要的是古汉语方面的知识。古文字是记录古汉语的,如果对古汉语很不熟悉,就没有可能学好古文字。熟悉古汉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读古书。 我们至少要想法集中时间,精读一部篇幅适中的比较重要的古书。 学古文字的人,最合适的古书,就是《左传》。 读《左传》不但能熟悉先秦语言,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先秦历史、社会、典制、风俗、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并在通读的过程中,培养古汉语的语感。 语感这个东西,很重要。 古代风俗,社会形态这些个东西,因为离我们太远了,想明白怎么回事儿,根本就得从头来。古代官制,宗法制度,兵制,人情礼节,衣食住行,这些都得懂。 其它的书,像诗,书,易,礼,都不如这个左传全面。左传就是个活画卷。 读左传,主要用两种版本,一是《十三经注疏》里的《春秋左传注疏》。 二是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主要用这两种版本。 古人注疏是有一定的体例的,这个要熟悉。 另外,粗读的,《尚书》《逸周书》及《诗经》,《战国策》《史记》和诸子 读古书同时,最好看一点讲上古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的著作,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的通论部分。就是那些一个个小论文,那些就是通论部分。 里面主要讲中国古代文化,讲音韵,讲训诂...... 还有就是王力《汉语史稿》中、下二册里的有关部分。 如果古书读得不够踏实,古汉语方面的通论性著作读得再多也不解决问题。 这像什么呢,比如你学英语,语法学得再好,也没用。 你到英国去,天天听人讲英语,和人对话,学得会很快。 初学者如果读了不好的通论性著作,反而会使思想混乱,甚至还会误入歧途。 所以,王力先生的书,是一定要当圣经看的(至于将来你水平高了,他也并非不可批评)。他讲的方法,方向,是对的。 有些研究古文字的人,为了勉强把古文字资料的文义讲通, 他杜撰啊。他搞出来古书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字义,或曲解古人的训诂, 他也不管古汉语的语法,他就瞎想,瞎猜,这个万万不行。 什么叫训诂,就是故训,就是过去对这个字的讲法。 没有故训做基础,搞玄幻文字学,那是不行的。 大家可以看看说文解字吧,甲骨文吧,还有乐老师常去的论语吧, 里面好多的人,都是玄幻文字学。都是误入歧途的人, 你说他,他还不听,自以为是。那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在古汉语方面有一种比较专门的知识,极为重要,那就是古音学知识。 通假字,不是六书里的假借。通假是用字的方法,假借是造字的方法,这个不要混。 通假,假借,这个怎么来的, 就需要古音了。 你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语音来讲这个通借,通用,通假,同源, 你得用古音,而且是上古音。 我们如果不知道上古音,就无法判断古文字资料里的某一个字是不是古书里某一个字的通用字。 形声字往往因为使用不同的声旁而造成异体。比如,蹄,蹢, 你知道古音,这个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南京大学文学院为本科生所列导读书目

友情提示:部分图书由于出版年代久远几乎绝迹。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老师的推荐选择其它出版社出品图书。特别推荐的出版社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岳麓书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凤凰传媒、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 中国古代神话袁珂华夏 诗经选余冠英人民文学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楚辞选马茂元人民文学 汉魏晋南北朝 史记选王伯祥人民文学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 汉魏六朝赋选翟蜕国上海古籍 乐府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 古诗十九首初探马茂元陕西人民 陶渊明集逯钦立中华书局 三曹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上海古籍 搜神记【晋】干宝中华书局 玉台新咏【南朝陈】徐陵中华书局 汉书艺文志【汉】班固华中师大 唐宋 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 唐人小说汪辟疆上海古籍 李太白全集【清】王琦中华书局 杜诗详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 白居易集顾学颉中华书局 敦煌变文集王重民等人民文学 花间词【后蜀】赵崇祚文学古籍刊行社 南唐二主词校订王仲闻人民文学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上海古籍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人民文学 苏轼词选陈迩东人民文学 李清照集校注王学初人民文学 稼轩词编笺注邓于铭上海古籍 宋词选注钱钟书人民文学 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人民文学 元明清

元杂剧选注王季思等北京 元散曲选注王季思等北京 张舜徽集张舜徽华中大学 牡丹亭【明】汤显祖人民文学 桃花扇【清】孔尚任人民文学 长生殿【清】洪升人民文学 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等人民文学 西厢记【元】王实甫上海古籍 水浒传【明】施耐庵人民文学 红楼梦【清】曹雪芹人民文学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许政扬校注人民文学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顾薛颉校注人民文学 拍案惊奇【明】凌濛初王古鲁注释上海古籍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王古鲁注释上海古籍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张慧剑校注人民文学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人民文学 西游记【明】吴承恩人民文学 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载鸿森校点人民文学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严敦易校注人民文学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人民文学 古代汉语 说文解字注【东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中华书局 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 汉语音韵学教程(第三版)唐作藩北京大学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上海古籍 释名疏证【清】王先谦上海古籍 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商务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增订本)杨伯峻何乐士语文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中华书局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大 广韵【北宋】陈彭年周祖谟校注商务 汉语音韵王力中华书局 诗词格律王力中华书局 经典释文【唐】陆德明中华书局 方言笺疏【清】钱绎上海古籍 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江苏古籍 马氏文通读本吕叔湘王海棻上海教育 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 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郑奠麦梅翘中华书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