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佛教文化被经济利用的思考

关于佛教文化被经济利用的思考

关于佛教文化被经济利用的思考
关于佛教文化被经济利用的思考

关于佛教文化被经济利用的思考

I四}II省社会科学院佛学文化研究中心梁胜兴

摘要:以商业眼光来看,日益增长的佛教信众,则是—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具有经济利用的价值。在佛教本务与经济利益博弈中,佛教如何契理契机,值得思考。我们认为,利用佛教实现经济价值,客观E也帮助了佛教从恢复走向重兴,而佛教在这—过程中,应坚守主体性和独立性,变“利用”,为”共谋”:转“被动”,成“刚顷”。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各种价值的统—性,在新的历史机遇中,佛教完全可以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并JI国{J直目前国家文化政策的公益导向,让佛教在正知正见的指引下,顺俗发展。

关键词:佛教,文化,经济,利用

佛教亟临新局亟:一方面,思想解放,信仰得到尊重,香烟梵歌再起:另—方面,以商业眼光来看,日益增长的信众,则形成—个巨大的消费群,投资利用佛教,回报可观。在此局面中,志于道者,弘法利生:逐于利者,借佛敛财,成为对待佛教的两极:—极坚守纯粹,不同俗流:一极应变市场,紧抓商机。在这两极之间,是文化和经济的博弈,是泛市场化观念之下人,I>的迷失,是”谁搭台,谁唱戏”的纠结。

—般而言,经济务实以养身命,文化务虚剀I彤队心,是保障社会太平的根本。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祀,本指祭祀,在当今语境下,可简单理解为文化;戎,本指军事,而现代战争却更多表现为经济竞争,以巨额财富消耗为特征,当武器进步足以毁灭地球时,克制用兵成为共识。所以,可以说,现代社会,国之大事,在文化与经济。

佛教,既有悲悯众生的宏大II>量,超越国界,着眼人类,具有世界性;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足,具有维护社会道德,提高文化自信,表达文化”软实力”的功用,具有国家性。当前,国家政策强调传统文化,决定”建设优秀传

1.《左传?成公十三年》

统文化传承体系”2,佛教如何响应这一政策,如何应对现实,如何”通过时地人的演化去理解佛法,抉示纯正的佛法,而丢下不适于现代的古老方便”3,契理契机,值得思考。

一.变”利用”,为“共谋”

最近,百度一下”利用佛教”,结果显示”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180,000个”,搜索”利用文化”,更厉害,“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26,500,000个”,其中,除了”利用…一行骗”、”利用…..赚钱”,主要就是”利用…..文化”了。这从侧面反映,当今文化与经济的对比中,文化被经济工具化,泛市场化,失去了主体性,丧失文化本务,甚至成为经济的奴仆。

古代社会,佛教多为皇权认同和倡导,渗入治国理念,视为政治利用:当前,国家政策将佛教作为”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予以肯定,各地利用既有的佛教文化资源,大兴佛寺,开发旅游,意图振兴地方经济。今年4月在杭州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是”建设和谐社会”,星云大师开示:”佛教不怕被利用,如果没有人利用,也就没有了价值。”当今,对佛教文化的利用中,多是看中佛教的经济价值。佛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遗产丰厚,信徒众多,如果产业化、市场化,必然有利可图。从现实功利的角度看,佛教既具有潜在的财富价值,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社会力量,免不了被“利用”。在经济开发中,佛教文化被纳入市场范畴,其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以经济利益为标准。

在由“经济人假设”而架构起来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利己主义的市场思维可以将“大慈大悲”的神圣价值彻底庸俗化,从而,信仰佛教,被解构成消费佛教。在消费佛教的市场思维只重视两点,一是构造资源的稀缺性,哪满足顾客的猎奇,酗里:二是宣扬资源的神圣性和神秘性,以增加对香客的吸引力,其目的却只有—个,就是刺激消费。

如果把佛教文化作为消费对象,我们既不缺乏资源的供应,也不缺乏消费者。就资源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佛教名山有200多座,吉佛窟、佛塔

2.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印顺:《游心法海六十年》,《华雨集(五)》,台湾:正闻出版社民国82年(1993年)版。

近700处,现存古寺院9800余座…..佛教文化遗产分布区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作为旅游资源,难有匹敌:就”消费群体”而言,2010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宗教的现状与未来——第七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某研究机构公布了他们的最新调查数据,在中国,佛教信仰者在人口比例中约占18%,也就是说约有1.85亿。中国的佛教信众,除了皈依佛教的倒印者、学修如法的虔敬者,还有大量并无明确宗教信仰,但喜欢进入佛寺祈福的香客,也是佛教旅游的主流。香客到佛寺磕头、进香、许愿、还愿,或仅仅感受宗教的氛围,f也f门对菩萨供奉,对寺院布施,是寺庙得以维持的重要因素,也是佛教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事实上,利用佛教的经济效用,已经发展成为当下旅游产业的时尚。要么以新奇的佛教概念“扯眼球”,如中国”佛都”、菩萨“故里”之类;要么以巨额的投入”造第一”,营建当代梵宫、现代佛塔,以及时尚的佛教广场、佛教有浮华的形式,佛教教化功徽底空置,仅仅以审美的符号存续在游客熙攘街区等等。甚至部分景区的佛寺,以工作人员替代僧人,或干脆没有僧人,徒

的景区。

释迦牟尼以清净立教,以智慧度化,设戒绝贪,以正念使人归善,目的在于佛法教化。佛寺本是众生对佛的供养,依佛法而存,为僧宝所居,那些借佛教的形式符号,单纯牟利的行径,必然导致宗教氛围被商业氛围替代,将佛教文化的价值彻底虚无,最终也会让”利用”无利益,利用者和被利用者“同归于尽”。

对”利用”—词,词典有两条解释:一是物尽其用,发挥效能:二是借助外力达到某种目的。两种解释都表明,被利用的过程,即是被工具化的过程。在被利用过程中,被利用的对象就丧失了独立性,仅为主体的目的服务,主体有选择地发挥其价值。以短视的市场逐利心态来看,佛教的价值就在于其神圣影响对游客的吸引,这种影响仅仅用佛教建筑、佛教景观之类的符号就足以得到响应。而佛教教化}土会的文化价值并不为市场所关心,市场的私欲与文化的公益,天然冲突。而当佛教丧失本务,沦为经济的利用物时,实际是在贩卖佛教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所积淀的神圣、崇高的声誉。当声誉被彻底消费,剩下的只有被^嫌弃的恶名。

”利用”总是同财富、私欲相关联,利用者和被利用者常常处在紧张和对立之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在国际上,—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这里,”利用”是对待异己力量的手段。”利用”是将对象工具化,表达“形而下”的功利取向。当利用针对崇高的人或事物时,是非道德的。佛教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深入人心,被普遍尊奉。在佛教信众和大多数中国人,心中,佛教是崇高的,不容亵渎。若以一己之私利用佛教,往往让人嫌恶,甚至将这—情绪延及佛教本身。因此,在现实情形中,佛教当自觉主体性,保持独立性,利用者也当从长远着眼,尊重文化,尊重佛教,从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变从属关系为伙伴关系,变“兼顾”为”并重”,变”利用”为“共谋”,甚至向古人学智慧,将“文化”(祀),置于经济(戎)之前。

=、转”被动”.成”随腰”

《杂比喻经》中载有—个故事:一时,天降恶雨,堕江湖河井城池水中。若食此水,令人狂醉七日才能解除。有一个聪明的国王善观天相,恶雨云起时,王便赶紧给水井加盖,防止恶雨进入。恶雨之后,百官群臣因食恶水,举朝疯狂,脱衣赤裸,泥土涂头。唯有国王一人清醒,—如往常。—切群臣不自知,反诬国王。不然,怎么只有他一人穿衣服呢?大家相互转告:”这不是小事,国王应和大家—样才对。”王恐怕诸臣谋反,便自编谎言说:”我有良药能治愈此病,大家稍等,我服药后即出。”国王便入宫脱掉衣服,以泥涂厩出来,一切群臣皆大喜,毫不自知。七日之后,群臣醒悟,大自惭愧,各着衣冠来朝会,国王故意赤裸而坐,诸臣惊怪而问:”国王多智,何故若是?”国王答:”我心本无变易,因为你们发狂,反说我狂。今天是故意如此,非我本心。”

佛的教化,—如这个国王,为让众生明智,不惜自污随顺,是教化的善巧方便。《菩萨地持经》详述菩萨教化,有六种之善巧方便:

一随颓巧方便,谓顾次教诫.令生信乐,说甚深之法而使之易解也。=立要巧方便,谓誓与众生所求之田宅钱财,次第使行善法也。三异相巧方便,谓教供养父母.受持禁疵等,不顾时,乖异嗔责,使他畏惧也。四逼迫巧方便,谓原有犯戒等事,断绝供给.或加谪罚.使离恶法也。五报恩巧方便,谓施与

410

依国主法事难立”,佛教在这样的政策之下,显然不是屈从或曲就,而是佛教思想已经进入中华民族血脉的”传统性”,以及以众生利益快乐的”公益性”,与当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高度—致。如果此时佛孝!c【JI阿直这一政策,回归教化之本怀,寻求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和谐,并积极发挥稳定^I阑服务社会的功能,进而实践传统佛教人间化、现代化的转变,就是依政策而契情机,符合佛法正义。

结语

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释迦创教伊始,到白马-裁)-j起,慧流东渐,佛教经历了深度的中国化过程,自身也成为构建中国文化的基石。中国文化,绕不开佛教;中国的社会,绕不开佛教:中国人的生活,绕不开佛教。我们的日常词汇,如世界、平等、现行等等,来自佛教:我们的日常道德,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来自佛教;我们的人生哲学,如慈悲、舍得等等,来自佛教…..佛教和中国文化关系如此之深,可以说不懂佛教就不懂中国文化。文明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发展为特质,而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根本方式则离不开世世代代社会生活的积淀,也离不开在历史传承与延续中的创造,文化之树正是在根植大地,同时又参入云天的辩证中生机勃勃。佛教既是中华文化的发达根系,也是繁茂的枝叶,而曾经”不可尽数之寂静园林”,又有多少坏灭成空。尽管“经济佛教”令^嫌恶,客观上,为开发经济利用佛教,佛教也在被利用中从恢复走向重光。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各种价值的统—性,佛教完全可以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在新的历史机遇中JI顷J5立国家文化政策的公益导向,开创—个”文化佛教”的新阶段。

关于佛教文化被经济利用的思考

作者:梁胜兴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佛学文化研究中心

引用本文格式:梁胜兴关于佛教文化被经济利用的思考[会议论文] 2012

中国传统的竹文化

中国传统的竹文化 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竹这种自然植物渗入到了中华文明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竹为材料制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菜肴、药膳、书写工具、乐器、工艺品、舞蹈道具等器物,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以竹为歌咏、描绘对象的文学、绘画作品,层出不穷,美不胜收;以竹为崇拜物、理想人格象征物的巫术宗教事象,屡见不鲜,俯拾即是。 竹在中华文化中远非一般的纯生物意义上的植物,而是“人化”了的自然。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观念、思维、理想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一种反映与体现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外化形式的文化景观,一种传达与表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宗教精神、人格理想的文化符号。由于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结从,那么遵从文化的分类,竹文化涉及了实物层面(含景观层面)、观念层面与符号层面等三个重要层面。在广义文化系统中,这三个层面又衍生出三种亚文化,即实物性文化、观念性文化和符号性文化。竹既是一种实物或景观,又蕴含了一组观念,实物与观念结合还构成了一组独特的符号。所以竹文化不是单一层面的微观文化,而是一种含有多重亚文化层面的中观文化。从竹文化的实物层面讲,中国竹文化不但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例如,用竹篾编织成竹屐、斋冠,满足了“穿”(“戴”)的实用需要;用竹笋做菜肴,用竹筒煮米饭,满足了“食”的需要;用竹子建造竹楼、竹门,满足了“住”的需要;用竹子排竹筏,做竹篙,满足了“行”的需要。 竹文化想比,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一般不负合实用价值。从广泛的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竹子,中华民族尤其是江南各民族同竹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竹文化不仅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而且饱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竹节、竹叶均给人遒劲、坚韧、刚劲之感;风中的凤尾竹,摇曳多姿,潇洒自如,“依风而长啸”;竹子的色彩、形态、品格和风姿,在历代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和鉴赏者的心目中,勾勒出清新雅致的视觉意象,酝酿成高洁、醇厚的审美情趣。 从观念性层面上讲,竹子的视觉意象和审美情趣,竹制品和主建筑引发的形式感,不过是审美价值的载体或审美观念的表现形式,它承担着中华文化圈里的种种审美价值,表现着悠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竹文化不只是一种实物性文化,而且是或者主要是一种观念性文化,即竹子和竹制品

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3000

科学方法论 题目:科学事实的获取对我的启示 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 romantic_fog@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8478983.html, 学号: 日期:2013.6.17

科学事实的获取对我的启示 摘要: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方法论逐渐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尤其对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起着指导作用,而其自身也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科学事实的获取中明白了机遇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我们只能是错过机会。 关键词:事实的获取科学观察科学实验观察机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论就像研究科学的一把利器,它帮助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有所发现,而科学发现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过程,不能指望轻而易举便可达到目标,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并充分地利用这一反馈,才能不断修正和调节自己的认识去实现科学发现的目标。 而科学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是可以重复的,不是某种偶然现象,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因为偶然所见以为是真理,或许只是某一系列巧合下的一个假象。像“铀具有放射性”、“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等等均是科学事实,“所有微观客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整个宇宙都在膨胀着”等等之类的普遍陈述,则不看成科学事实,而看成对科学事实加工提炼之后的理论论断。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获取科学事实呢?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各种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使我们能够根据那些已经认识的科学事实其预见以后发生的事实,这样才能发挥科学的解释力与预见力的功能。 科学实验和观察就是我们获取科学事实的重要手段。 那科学实验方法具体是什么呢?科学实验方法是需要我们根据研究目的,使用一些科学仪器和其它的一些,人为地控制、模拟研究对象,来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可以人为地控制实验对象的变化,可以制造一些特殊状态,把对象放在这种状态下来认识,所以实验方法有其自身巨大的优越性,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使用实验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当我们不确定某事的正确性时试一试,这其中就使用了实验方法,只不过简化了实验方法的一些步骤,实验方法一般需要实验的构思和设计,实验的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首先要明确目的,如观察某种现象,验证某种假设,制造某种客体,等等。接着,要将特定的目的转化为某种原理或设想,进而依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利用适合的仪器、设备、试剂等物质条件,设计和构思具体的实验方案。实验的实施,是进行实际实验。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精心操作,细致的观察,准确及时的记录,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处理。

关于梵净山佛教文化的研究

立于世而出于世——谈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的研究随着梵净山多年的开发,人们对梵净山的认识已越来越清晰。梵净山是佛山,佛是梵净山的山魂,无佛无山,无山无佛的观念在人们脑海中已形成共识。更为重要的是对梵净山是佛山的认知,在铜仁地区领导层已形成定论,这就为梵净山佛教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提供了一个最为有利的基础。 我在铜仁地区生活、工作数十年,但对梵净山从未作过系统的研究。第一次与梵净山接触,还是在十多年前陪省里在铜仁召开的一次会议的代表登山。那次一大队人马行时进到黑湾河,我过远望梵净山,就初感到梵净山雄伟、壮丽及神秘的气息。后来走到梵净山山门,目睹山门诸境,一种梵净山灵气不现的感觉油然而生。虽深感梵净山佛缘深厚,但机缘不得当,佛光隐隐不现。那次上到山顶,一位向导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梵净山山顶诸境的许多传说,其中也说到了释迦牟尼与弥勒争执金顶之说。我当下大吃一惊,如此名山怎么还流传着这等传说。这不仅不符佛教名山形象,也有损佛教信众的感情。当时我仔细一默,此传说不过是前人的戏说而已,就像如今许多戏说历史,戏说皇帝的影视剧一样。但戏说得有个度,但凡过了度其负面影响是极其有害的。梵净山此传说就过了度,若不加以制止,戏说流行,名山不名。此后我在多种场合,乃至于专门作文以释迦牟尼是现在佛,

弥勒是未来佛为主线纠正这一戏说。时经多年,戏说已基本被正说所淹灭。今天我说出这些,丝毫没有显示我的觉悟之意,只是借此提示:梵净山佛教文化的研究必须走上一条健康的路,要步入正道,要符合造就一座佛教名山的要求。只有这样,梵净山佛教文化研究才有意义,才有前途,才会为梵净山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提供正确指导和导向。 佛学是讲因缘的。依佛学理义而言,世界上一切事物及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综观今日的景象,梵净山佛教时逢殊胜因缘:梵净山佛协成立了;护国寺大雄宝殿落成了,今天还在这里举行盛大而隆重的佛教开光仪式;众多有识之士聚集一堂来研究梵净山的佛教文化。这一切都显示梵净山恰逢盛世、盛时、盛事。在这样一个令人喜悦的日子里,我略感不足的是,梵净山的佛教文化研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与梵净山的开放同步。为什么这样说呢?据我所知,系统研究梵净山佛教文化,而且具有点规模,具有点档次的这是第一次。梵净山的书出了不少,但我没有看到过一本梵净山佛教文化研究的专辑。梵净山已开发多年,旅游观光,资源考察的热浪一波又一波,有多少人依据梵净山的研究成了这样师,那样学者,那样专家。梵净山的知名度也早已飞传海内外。然而作为梵净山主体的佛教文化,却常常只是他物之上的附属,只是多多少少让来这梵净山的人感觉到一点,这的确令人遗憾。梵净山佛教文化研究起步晚的这一状

论泰国佛教文化的特点

论泰国佛教文化的特点 跨专业选修课《世界民族》期中论文2011—2012年第2学期 院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姓名:邱礼财 学号:1117028 2012年4月22日

论泰国佛教文化的特点 佛教发展于印度,后来向国外传播发展,分成两大系统:向北方流传的,经过中央亚细传到中国内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属于北传大乘佛教;向南方流传的,传到斯里兰卡,然后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属于南传佛教。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佛教是泰国的国教。泰国的文化、艺术、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受到佛教的深刻影响。在这个佛教盛行的国家,佛教具有众多突出的特点。具体说来,泰国佛教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历史悠久,地区普遍。 据记载,佛教传入泰国地区已有两千多年了。早在悉达多王子创立佛教之前泰国地区和印度之间就有商人往来经商。悉达多在印度创立佛教时,曾周游恒河流域说法四十余年,影响很大。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正式传入泰国地区,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公元前240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输迦王,派两位高僧到素万那普米传播佛教,后来又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从出土的佛教遗迹来看,也证明了泰国佛教历史之悠久。如著名的佛统府金塔,创建于佛历三百年间,即公元前三世纪;那空拍侬府的读拍侬佛寺,其中的佛塔创建于佛历二二一年,即公元前三三二年;沙功那空府读那莹寺中的那读来贞莹佛塔,为上述度拍侬佛塔同一时代创建。从史书的记载和佛寺的遗址就可以知道泰国佛教历史之悠久。此外,佛教在泰国普遍分布。自从佛教传入泰国以来,历经了堕锣钵底时代﹑罗湖时代﹑素可泰王朝时代﹑拉玛四世时代等不同时代。在不同时代,由于国王及大多国民都信佛教,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颁布了东一的法规加强对佛教的管理,这种政治的力量使佛教在泰国普遍分布。目前,在泰国只有南部小部分地区集中分布有伊斯兰教,其余大部分地区佛教都占绝对优势。 二﹑信仰佛教人口多,佛教成为泰国的国教。 据泰国国家统计办公室的材料,1995年泰国佛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5%,信徒主要是泰人、高棉血统泰人、华裔血统泰人以华侨。泰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和宗教的护持着。在泰国,国家﹑家庭以及社会生活都与宗教休戚相关,宗教和君主政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泰国国旗旁,还飘着一面小乘佛教的黄旗。国家庆典﹑阅兵仪式﹑商行开幕﹑婚姻喜寿,都需要僧侣到场念经祝福。每个泰国的男性一般一生都有一次短暂的出家修行的经历。依据传统,修行时间一般始于七月份左右的斋戒期间。凡此种种,都说明了泰国佛教徒之众,佛教地位之重。 三﹑佛教团体众多,佛教寺庙众多。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中国文化概论》学习感受 在上《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之前,就听学姐学长说过它是一门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当我自己坐在课堂里感受中国文化的时候,我发现这的却是一门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中国文化概论集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使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接触,培养了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爱好,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里面的许多知识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对阅读其他书籍有很大的帮助。最重要的是,这门课令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国家。 第一堂课上,陆老师慷慨激昂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老师总是以他独特的诙谐幽默的方式来为我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每当同学们有不同见解时,陆老师都鼓励同学们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指出这些想法的合理与不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周易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习和掌握了儒、道、释、易等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份的来源、产生与发展过程和主要思想内容,认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自的地位、影响及其固有价值和现代意义,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家的方面看:符合我国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既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具有现代意识,又具备深厚民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有助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提高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助于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及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从小的方面看:对于个人自我完善、发展,在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等方面有益于个人的现实人生。 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学习,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现代化决不是对传统的抛弃和决裂,而应是在对传统继承、创新意义上的现代化。不能把“传统的”等同于“落后的”、“过时的”。现代文化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了传统文化的糟粕,现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这门课让我进一步了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儒家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这种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或曰民族魂)和国民性格(或曰国民性)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就儒家文化传统而言,它既已融入中国文化传统,其精神价值必然活在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再创造的生命之源。经过创造性转换,传统的儒家文化将构成新文化的要素之一,而与现代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儒家文化可以获得其定位。有了这样一个定位,将会对儒家文化有更平实的客观的理解。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以继承和创新,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科学方法论论文

科学方法论 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关颖怡2010级国贸1班101042077 摘要: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等。广义的则指所有正确的方法论,即科学的方法论。20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控制论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促进了方法论研究的高度发展。科学方法论愈来愈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确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各部门的新生长点、提示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唯物辩证法是从人类的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正确的哲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普遍的方法论。它对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起指导作用,并将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态,从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有4种形态:自然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逻辑方法论和理论方法论。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问题、数理逻辑 正文: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认识对象(自然界);认识成果:认识主题.学科内容里的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自然界存在无限发展的辨证图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科学技术论是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自然规律越来越变成历史的规律,自然科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科研方法的哲学概括.自然辩证法具有哲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科研课题的选择和确定;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设计与进行; 3,理论思维方法对科学事实的整理和加工; 4,科学假说的建立和验证;5,科学理论的确立和深化. 科学问题是当时的科学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实践和认识过程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的结构是由问题的指向,疑项和问题的解的应答域预设三要素构成的. 问题的指向就是问题所指的研究对象;疑项是表明人们当前能力(当前状态)与求解理想(目标状态)的差距;应答域指得是问题的提法中预先设置了该问题解的存在域限,并在主观上认定所提问题的解必定存在于这个领域中.这三个要素围绕着问题的解发挥着各自的特殊功能,并有机的组成了科学问题的一般结构. 科学问题的基本类型:1,基础研究课题:此类课题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主要目的,

佛事主持词

佛事主持词 篇一:礼佛文化月活动开幕式主持词 礼佛文化月活动开幕式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上午好!今天,春光明媚、佛光普照,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在古城南京、在栖霞古寺举办20XX“金陵礼佛文化月”活动,以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法会为中心,开展系列佛教文化活动,继承并弘扬佛教文化的精神,净化人心、启迪智慧,爱国爱教,与时俱进,实践人间佛教,增进社会和谐。 去年6月12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佛教协会亲自主办,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关注、积极参与,海内外众多高僧大德云集南京,就在这里,举行了庄严隆重的“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法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今天,20XX〃金陵礼佛文化月活动在栖霞古寺盛大开幕,使广大信众有幸再次瞻礼尊胜佛顶、感应舍利以及刚刚迎请的诸圣舍利,三宝俱足,因缘更加殊胜。今天国内三大语系高僧又亲临盛会,各界人士不远万里前来瞻礼佛顶骨舍利,利益众生。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我们将展示南京 佛教的悠久历史、舍利文化、祖庭古刹、佛教艺术、刻经技艺和学术文化等。按照佛教传统如法如仪供奉佛顶骨舍利,为世界和平、国家

富强、人民安乐祈福。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出席开幕式的高僧大德: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传佛教云南大佛寺住持祜龙巴庄勐长老;中佛协副会长、上海玉佛寺住持觉醒法师; 中佛协副会长、镇江焦山定慧寺、金山江天禅寺住持心澄法师;中佛协副会长、江西佑民寺住持纯一法师; 中佛协副会长、湖北弘化禅寺住持正慈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先生;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卢浔先生、演觉法师、南传佛教都罕听法师、藏传佛教雍和宫住持胡雪峰喇嘛;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处主任长顺法师; 中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苏州灵岩禅寺住持明学长老; 中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常州天宁寺住持松纯长老; 中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无锡祥符寺住持无相长老; 还有来自省内外著名寺院的住持前来祝贺,他们是扬州大明寺住 持能修法师、南通广教寺住持俊才法师、连云港海宁寺住持昌鉴法师、扬州高明寺住持文龙法师、镇江隆昌寺住持心平法师、泰州光孝寺住持法空法师、射阳息心寺了尘法师、苏州吴中包山寺贯彻法师、还有来自供奉佛指舍利的寺院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等。 今天参加开幕式的领导有: 国家宗教局一司匡盛先生; 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沈祖荣先生;

泰国的文化特色

泰国虽然是一个仅有6000万人口的小国,然而每年都有700万境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此项收入每年高达70亿美金,成为泰国经济的支柱。泰国的旅游业极富地方特色,其中世界闻名的人妖特色歌舞表演,更是众多游客为之惊叹的。 人妖是泰国的一大特色,人妖表演也是许多游客的必看节目,有“没有看过人妖表演等于没到泰国”之说。 人妖,主要指的是专事表演的从小服用雌性激素而发育的男性。大多人妖都很漂亮,唯一外表上和女性的区别是手脚较大,并可通过声音鉴别,这一类人多集中在泰国。 泰国人妖在世界上都非常著名,关于泰国人妖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从印度的“阉人“演变而来,还有一种说法是泰国悠久泛滥性文化。一般认为泰国人妖的产生是因为泰国的色情旅游业很猖獗,女子在这个行当能挣很多钱。一些男人为谋生计,想方设法把自己变成“女人”,而一些人贩子也为了捞大钱,拼命拐骗、制造人妖。于是,“人妖”这个特殊群体就逐渐产生了。 在泰国,人妖一般都来自生计艰难的贫苦家庭,可以说,几乎没有富家子弟愿意做人妖。在泰国,有专门培养人妖的学校,自幼接受女性化的教育和熏陶,使性格、形态都表现出女性特征。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吃女性荷尔蒙药,抑制男性第一特征发育,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并向女性发展。在此期间,学校要教授许多技艺,进行严格规范化训练,所以说人妖艺术表演水准也是相当高的。台上表演节目的人妖大多身高都在一米七以上,身材苗条眉清目秀,回眸之间,风情万种,在外貌和形态上却比台下的女性观众更具女性美。 人妖的生命和艺术生涯都是非常短暂的,一般来讲,人妖的平均寿命只有35至40岁,其中主要也是与他们长期雌性激素相关。人妖在社会立足是非常不容易的。真正能成为歌舞红星、成名赚大钱的屈指可数,大多数人妖都要为糊口拼命赚钱,并为年老做准备。 目前泰国人妖的人数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按照泰国目前的6000万人口计算,以及社会普遍认同人妖在男人中存在的比例为2%计算,人妖存在的人数应该在60万人上下。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佛教与中国文化

草草整理,疏漏之处,有待增改。文中所及,代表的是一种观点,未可尽信,对儒释道的认识,还是要身体力行。可以肯定的是,儒家和佛教都十分重视“行”的哲学。至于宗教是否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或者说宗教是否是传统文化的唯一载体,仍需探索。 楼宇烈:佛教与当代中国文化 (录音整理 by minxin) 佛教,在中国是一种宗教。提到宗教的问题,可能会引起大家很多遐想。长期以来,除了宗教学系或者哲学系的学生有宗教学习之外,我们没有进行任何宗教方面尝试性的教育,因此大家对宗教的了解会有很多盲点,会有遐想。 宗教,这几年在国内有很大的发展,影响也是在不断的扩大,包括佛教也是这样,在南方,东南沿海地区,佛教这几年的发展尤其迅速。这是党和政府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之后的变化结果。长期以来,我们对宗教的认识,认为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有它的社会根源和认识的根源。比如说,人对自然界的变化无法掌握,对人的生存带来很多不可知的因素,于是产生对神灵的信仰;很多被压迫阶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一些原因产生了宗教信仰,当然宗教也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如果产生宗教根源消失了,宗教也就消失了。 现在看来,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幻想宗教会消失,是不现实的。世界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

的有限性这对矛盾是永远存在的,这就有可能导致宗教是永远存在的。必然的事情一定是通过许许多多的偶然事件构成的。偶然性事先是不能把握的,如果事先可以把握就是偶然,偶然就带来很多不可知。 举例:飞鸟飞过,恰巧落了鸟屎路在人身上:落在佛陀身上,落在他人身上,或者落在自己身上,-会有不同的说法。 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富贵,有的人生来贫贱。佛教说,前世因,后世果。唯物主义不承认命运决定论,认为一切都是偶然,例如树上美丽的花被风吹过,有的落在路上,有的落在厕所里,人的命运就像这花,落在路上(富贵人家)和落在厕所(贫贱)都是偶然。这显然是变了样子的宿命论说法。必然和偶然这对哲学矛盾,纠缠不清,也是导致宗教存在的原因。 科学发展了,或者社会变革了,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宗教就会消亡?这是不是这么简单的。认识了必然和偶然,就了解,宗教的存在是有根源的。 正常的人都是不满足自己的现状(精神和心灵现状),都希望不断的有所提升,有所超越,都对一种神圣的东西有向往,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希望有依靠依赖,有这么一种力量的支撑,对超自我力量的情感寄托,都是产生宗教信仰的一种根源,不是必然会产生,但是至少是一种根源。 事实证明,不是科技的发展,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科技的发展没有完全取代宗教,反而在某些方面激发了对宗教的需求。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的环境,人们的身心被弄的疲惫不堪,现代社会追求精神上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

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1]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 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 2、依赖性。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

佛教换届致辞

佛教换届致辞 篇一:统战部长在佛教协会换届上的讲话20XX0607 ***在县佛教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大师、各位居士、朋友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县佛教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借此我代表县政协、县委统战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高举爱国爱教旗臶,与党和政府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佛教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与会的全体代表和全县佛教界的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对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县佛教协会的领导班子表示热烈地祝贺!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新一届县佛教协会领导班子的带领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县佛教一定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希望新当选的县佛协新班子能强化四种意识打牢四个基础: 一、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打牢爱国爱教、同心同行的思想基础。 作为公民,作为教徒,要有政治意识,要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抵制境外渗透,奉行爱国爱教原则,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拥护党的领导。要不断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建设,充分认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增强法制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宗教事务条例深入人心;还要积极运用法制手段来管理和处理宗教事务,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向广大信教群众

宣传正确的教规教义,使广大信教徒都能够遵纪守法,依法活动。二、要有很强责任意识,打牢弘扬**文化、繁荣佛教事业的思想基础。佛教从西汉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佛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佛教协会的全体代表和居士们,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文化和净土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佛教文化,切实把佛教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记得**大师曾经说过“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学习佛教文化也是一样,学习前进要先学会后退,一定要秉承着“放下”的态度,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大师的古道场——**寺建设好,把**大师开创的**宗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要有很强团结意识,打牢和睦相处和。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臵,起着积极的作用。佛教有“济世救人”、“乐善好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我县佛教界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赈灾助困、捐资助学,为社会、为人民群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充分发挥了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作用,积极投身于******建设。同时,我们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一定要有稳定意识,要和广大信教群众要切实搞好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求大同存小异,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沟通,要豁达大度,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既要搞好我们的宗教事业,更要把我们的宗教工作纳入党和政府工作中去,服务中心工作,坚持同心同行,把

泰国佛文化

泰国佛文化,性文化,人妖文化 泰国是个多种族的国家,包括数千年前从中国过去的泰人,汉人,寮国人、高棉人,还有十八世纪前由于航海通商从中东,波斯,印度移入的后代,因此泰国迅速的吸收了大量外来事物,发展成泰国特有的文化。 泰国的佛文化不得不说,佛教是泰国的国教,也是泰国人的生活重心,全国95%的国民是佛教徒,这个数量真的很惊人。泰国上至宫廷下到人民日常生活,都与宗教息息相关,浓郁的佛教文化浸透着整个泰国社会。 在泰国,每个人几乎都要出家一次,若没有经过出家,会被瞧不起,认为没有地位。除了少数人终生出家以外,一般人是发心出家七天,或者一个月,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出家生活就还俗返家了,这个我们中国不同,在中国出家后还俗被认为心不诚。出家和死是泰国人的两大最重要的事,可见出家远比结婚重要,出家有出家的典礼,就像我们的婚礼一样,会有亲朋好友到场,祝贺送礼等等。 泰国独有僧官制度,这在中国,日本都没有,僧官制度模仿政治制度,最高的是僧皇,下有四个僧王,分担国务院长,宣传部长,福利部长,教育部长,僧官有不多的薪水,由国家供给,表示国家对出家人以及佛教的尊重。在民间,人们特别尊重当过僧官的出家人。 泰国的佛像佛塔寺庙众多,家家户户门前都设有一个别致的神龛,就连一些酒店,企业,机关门前也设有神龛。泰国的寺院建筑形式各不相同,而且每座寺院佛像特别多,都是释迦佛像,另外佛殿四周都有很多佛塔,这些佛塔基层是四方形或者圆形,上面尖尖的,泰国的有钱人都把他们的骨灰盒放在佛塔里。 泰国性文化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佛文化的影响,在泰国的传统文化中,女人的地位永远次于男人,可以说是此等公民。泰国俗语说:女人是水牛,男人才是人。因此佛教鼓励女性通过给和尚提供食物和衣物来积累功德,这样一来女人下辈子投胎就有机会成为男人。根据泰国佛教的教义,只要性工作者是为了家庭生计或是捐助寺庙等做功德的行为,那卖淫便不是可耻的,性工作者如果按时寄钱回家或是捐钱给寺庙做功德,那么心灵上也可以获得愉悦,虽然佛教教义并未支持女性卖淫,但是佛教对女性抱着较为宽容的态度,这对不少性工作者传声鼓舞作用。 泰国的旅游业和“性产业”十分发达,这个能够赚取大量外汇的产业,被冠以好听的名字——“性文化”。除了数万“人妖”活跃在各个旅游点区域,在繁华的街道,红灯区也是鳞次栉比。红灯区内,各种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性表演”、“性活动”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旅游是泰国第一大产业,是支柱产业。泰国旅游业极富地方特色,其中最让人瞠目的便是著名的"人妖"表演。"人妖"的产生是因为泰国的色情旅游业很猖獗,女子在这个行当能挣很多钱。于是,一些男人为谋生计,想方设法把自己变成"女人";而一些人贩子也为了捞大钱,拼命拐骗"制造"人妖。于是,"人妖"这个特殊群体就逐渐产生了。到20世纪的90年代,泰国"人妖"已达2万人,年龄均在14-50岁之间,主要集中在芭堤雅的人妖歌舞团及酒吧和夜总会。 在泰国,人妖已经成为一种产业,每年都会有人妖的选美活动。凡到泰国旅游观光的人们所看到的“人妖”不同於舞台上的风光,人妖极美极魅的外表下,绝大多数都有一段心酸史,男孩会身为人妖主要有2种原因,一是贫穷、二是先天性别错乱。人妖在泰国虽然不能真正为主流社会所接受,但好在并不遭受很大的歧视,学校里有人妖学生,商场里有人妖售货员。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泰国人妖的数量已达2万多。 大多数人妖选择这条道路是为了挣钱,也有一些人则是天生的性别错位,但走上这条路后,大多数人妖都发现,“她们”不但要经历生理和心理的磨难,挣钱糊口也并非想像中那样简单。

南大公选课大观 方便大家选课哇

公选课大观方便大家选课哇~~~@nju zz lily来源:徐亚楠要睡觉的日志 文科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文 有趣对生活有所帮助,每堂课有小问题,但不点名。考试是课堂上几道题目。 当代媒介文化研究文 不同老师轮流上课,讲其所长,交论文 古典词曲鉴赏文 网络课程!!! 麻烦内容乏味(对诗词曲有超级热情的除外) 高等教育发展史文 平时也是一堆小论文 前期尤为严重可能要写五六篇 考试可选择三种形式 a.闭卷考试 b.交论文,不过他要求先交选题报告,然后再允许你写,很变态 c.做presentation 不过做得不好还是会被刷 国学通论文 1几个老师轮流来上课偶尔点名,看任课老师的兴趣考试是一篇论文授课内容比较学术2当讲座听过,基本上是读ppt...... 和平与冲突文刘成 不点名,十分照顾同学感受。考试开卷很简单。课程本身很有意思,但讲得一般。他说想开一门刑事侦查学,肯定相当有意思,强烈推荐,因为有实际经验。

红楼梦与中国美学文 讲得也还不错,考试交论文,但学分还没给。 环境与社会文 1期末论文5000字 教育与人的发展文 1老师讲课有点空,经常要求写随笔,上课点人回答问题,考试交论文,很烦。 2如果想逃课就被选它,老师严厉,会课上点名回答问题,每隔一段写一篇文章,一共四篇左右。不建议选,不过如果想多思考一些问题,如政治等,强烈推荐! 3看着很文科的一门课吧,告诉你,老师是计算机来的,“教育与人的发展”是人家的兴趣所在...所以对这门课能有多少学术性、专业性请不要保有太大希望......但是学期到了最后,突然发现这位女士讲课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她从先秦时代的教育谈起,经过近代一直延伸到今日中国,一条主线就是时代感。这个角度我个人很是激赏,而且看得出老师是精心准备、用心思考过的。点名共5次,一学期三篇随笔,最后一节课随手写点感想...整体很average的一门课吧。 4 一个很装那个什么的课,千万不要被它的冠冕堂皇的名字欺骗,上课内容顶多就是毫无章法的“扯”,从中国教育发展史扯到哲学、新闻等等,没有课本,没有PPT,光一个老师在上面纯讲。打着共同探讨的名义让学生一学期在规定的时间内交3篇随笔,最后还要有一个考试,尽管考试内容很宽泛无需准备。 优点:几乎没有 缺点:很少不点名,出勤、随笔、上课问答、考试都要算入成绩,拿高分真不容易。 昆曲清唱研究文谢玉峰 1虽为文科类,实则需要的艺术成分居多课程主要教昆曲清唱,老师会在教唱过程中穿插昆曲唱腔等理论知识,但个人认为缺点是不太系统。期末考试形式为唱,但貌似非常好过。可是如果翘课的话就不大明智,老师几乎每节课都点名,不过如果一节课不去,也就不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T1.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人们自觉地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学会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知道,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实验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无疑始终是人的大脑。人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和教育,来训练和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头脑,在技术细节上却往往没有注意。我们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尽管科学的思维方法未必肯定会使你的每项工作取得成功,但是,毫无疑问,科学的思维方法肯定比拙劣的方法更能促使你取得成功,并且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尤其在某些现象较为复杂,谬误来源极多的学科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第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科学素养,不断增长才干,提高科学的鉴别能力,从而认识当今科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而且可以指导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切合实际地提出问题,而且又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一半或一大半。此外,在研究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人眼花缭乱的不同假说的取舍,课题的选择,各种线索的鉴别等等,都要求研究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要求有高超的鉴别能力和判断力。所有这些,又都与人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关系密切。 第三,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促进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科学思维方法论,要求人们 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列宁语),并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辩证地观察客观世界,要求以实践作为检验科学理论及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斯蒂芬·梅森指出:“比起任何特殊的科学理论来,对人类的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提出在不同观点中进行抉择时必须尊重经验的证明,这种做法现在比起一百年前好像更广泛地被运用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了。人们受到科学态度的影响,在处理问题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观点。所以,受了科学的这种特性的影响的人,总是向前看,并且较少保守。这

佛教晚会主持词

佛教晚会主持词 篇一:礼佛文化月活动开幕式主持词 礼佛文化月活动开幕式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上午好!今天,春光明媚、佛光普照,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在古城南京、在栖霞古寺举办XX“金陵礼佛文化月”活动,以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法会为中心,开展系列佛教文化活动,继承并弘扬佛教文化的精神,净化人心、启迪智慧,爱国爱教,与时俱进,实践人间佛教,增进社会和谐。 去年6月12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佛教协会亲自主办,社会各界人士热情关注、积极参与,海内外众多高僧大德云集南京,就在这里,举行了庄严隆重的“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法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今天,XX〃金陵礼佛文化月活动在栖霞古寺盛大开幕,使广大信众有幸再次瞻礼尊胜佛顶、感应舍利以及刚刚迎请的诸圣舍利,三宝俱足,因缘更加殊胜。今天国内三大语系高僧又亲临盛会,各界人士不远万里前来瞻礼佛顶骨舍利,利益众生。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我们将展示南京佛教的悠久历史、舍利文化、祖庭古刹、佛教艺术、刻经技艺和学术文化等。按照佛教传统如法如仪供奉佛顶骨舍利,为世界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祈福。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出席开幕式的高僧大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传佛教云南大佛寺住持祜龙巴庄勐长老;中佛协副会长、上海玉佛寺住持觉醒法师; 中佛协副会长、镇江焦山定慧寺、金山江天禅寺住持心澄法师;中佛协副会长、江西佑民寺住持纯一法师; 中佛协副会长、湖北弘化禅寺住持正慈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先生;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卢浔先生、演觉法师、南传佛教都罕听法师、藏传佛教雍和宫住持胡雪峰喇嘛; 中国佛教协会教务处主任长顺法师; 中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苏州灵岩禅寺住持明学长老; 中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常州天宁寺住持松纯长老; 中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无锡祥符寺住持无相长老; 还有来自省内外著名寺院的住持前来祝贺,他们是扬州大明寺住 持能修法师、南通广教寺住持俊才法师、连云港海宁寺住持昌鉴法师、扬州高明寺住持文龙法师、镇江隆昌寺住持心平法师、泰州光孝寺住持法空法师、射阳息心寺了尘法师、苏州吴中包山寺贯彻法师、还有来自供奉佛指舍利的寺院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等。 今天参加开幕式的领导有: 国家宗教局一司匡盛先生;

【文化概论】中国的宗教文化

中国的宗教文化 ——浅谈佛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印度佛教无疑是中国宗教中最灿烂的一颗恒星。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它包括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组织等。狭义地说,就是佛所说的语言就是佛教。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正如列宁在《论工人政策对宗教的态度》中所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形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别于印度佛教文化的中国佛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 在哲学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其先作为佛教般若学传播的媒介,其后与般若学交融汇合,最终为般若学所取代。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但它用分析感觉、概念、物质属性等手法“论证”其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便包涵不少精微、思辨的内容,蕴含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一切都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 在文学领域,佛教留下的印痕更显深刻。许多汉译佛经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法华经》、《华严经》不可不读。随着佛经的流传,许多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汉语的日常用语,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一方面是伴随佛教而传入印声明,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从而促进了魏晋玄言诗、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从全唐诗来看,共唐诗约五万首,其中与佛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唐宋以来,名僧的社会地位很高,文人纷纷为他们树碑立传,留下许多渗透佛理的散文。其次,以艺术风格而论,由于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出世,至禅宗而宣扬心中求佛,使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如唐代诗人王维、韦应物奉佛最盛。这种风格也体现得最盛,即使是其他流派的的作家,其世界观和创作实践都不同程度地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如唐代白居易、宋代的苏轼等。第三,以诗歌理论而言,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讲究诗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认为“说禅做诗,本无差别”,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给诗歌内容以强烈的刺激、渗透,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绚烂多彩。最后,以创作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著名的如唐代诗僧寒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