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科学假设: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题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这就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要研究人类知识与价值观念传递过程中的学前教育现象,探讨学前教育的本质,揭示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这就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工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P189

学前教育文献研究:

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有关的学前教育文献资料,摘取与学前教育研究课题有关的容和信息,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学前教育事实规律的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境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它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是研究者(访谈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受访者)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P160

.统计分析研究:是依据统计原理对观察,调查,测验和实验等研究方法所收集到的学前教育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决和统计检验的方法.

..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是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由熟悉幼儿的教师或幼儿家长针对问卷中的题目逐一对幼儿展开评定,从而获得有关幼儿心理与教育的信息,然后再由研究者根据收回的答案,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理论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P213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

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P145

活动产品分析法:就是对儿童活动产品或劳动成果进行观察分析,从而探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P151

封闭式问卷

开放式评定问卷:是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评定者根据被试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P215

学前教育经验总结: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际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升到幼儿教育理论一定高度的一种总结性研究.

社会系统误差: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文献综述:是文献的综合评述的简称.它是在全面搜集国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进展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叙述和评论.

分层随机抽样:有时产品可分为若干层,各层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取得有代表性的样本,把整批产品分为若干层,使同一层产品质量尽可能均匀整齐,在各层分别随机抽取一些产品,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样本。

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操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以探讨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因变量的综合影响。P203

.资料审核: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若有不足,需收集资料,给以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等组实验:把被试按相似条件分成两组或几组,分别接受自变量的影响。

.现场实验:P208: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尽可能发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或模拟生活环境高度控制的实验场地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研究.

描述统计:对现象及其特征的一种定量的描述,是调查类课题常用的一种对调查对象的描述手段。

.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瓿的(样本)数据资料信息,推论全局(总体)的情形.简答题

使用评定问卷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

1.P218 问卷项目要有针对性,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2.问卷项目组成要标准化.

3.问卷项目数量应适中

4.封闭式问卷与开放问卷相结合

5.问卷题目在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社会系统误差

6.问卷的试题应做到公平,公正

7.正式评定问卷制定前,要进行预测和信度,效度的检验.

观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2.要有正确有指导思想

3.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

4.要有确定的围,明确的指标

5.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撰写研究论文应注意哪些问题?

1.观点和材料要相结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

2.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研究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

3.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证的观点,不要把问题讲死,要实事,要加强理论的探索,提高论文的理论水平.

.4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

积累文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在指向性明确的前提下,文献积累在容上应发发尽量做到充分而全面。

2、在积累文献的时,应特别注意第一手文献的积累。

3、研究者应注意对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和积累。

4积累信息时,应注意对文献信息的组织与分类。

选择研究课题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学前教育实践的需要,理论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来选题(3)意义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选择的课题要具创新性,即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

(5)前沿性原则

(6)可行性原则

.时间取样观察法有哪些基本要求?P141

1.时间取样观察法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像对儿童依赖行为的研究就可采用此法.

2.时间取样观察法只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不宜观察显行为.

3.使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围和时间

4.使用时间取样法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5.使用时间取样观察法,应当制定时间取样编码记录表

简述课题选择的原则。

:1.进取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意义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前沿性原则;6.可行性原则;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教育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阶段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研究报告中“讨论”的功能。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写作的一般格式。

1.撰写论文的一般格式标题;摘要;研究目的;结果;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议论);结论;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特点:(1)客观性;资料来源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过程的客观性;

(2)创造性;(3)继承性;(4)系统性;(5)控制性;

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简述执行研究方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1.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2.样本年龄要准确;

3.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2.严格执行指导语:1.指导语要准确;2.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材料制作要规;2.记时要准确;3.研究步骤不能颠倒;

4.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

5.培训施测人员;

4.严格有目的记录:1.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2.观察记录的训练;3.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课题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意义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5.前沿性原则;

6.可行性原则;

简述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筛选先进的幼教经验,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2.要依据客观事实,反映经验的本来面貌

3.要全面考察,注意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4.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5.要有创新精神,摆脱旧观念的束缚

.简述执行研究方案可能碰到的困难。(4分)

:1)不合作:又包括1。被试的不合作;2、家长的不合作;3、教师的不合作;2)社会系统误差:3)被试流失;4)环境干扰;

简述定量分析的步骤。(3分)

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1)、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2)、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4)、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老师科研能力。

五、计算题

1、现有一组实验观测数据:11,20,36,27,41,24,21,23。请用基本公式

列式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请保留两位小数)

2、在一项关于反馈对知觉判断的影响的研究中,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

X 组60人作为实验组(每一次判断后将结果告诉被试),实验的平均结果

1 =80,S1=18;另一组52人作为控制组(不让被试知道结果),实验的平均结X=73,S2=15。试问: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结果有否显著差异?(请保留果

2

两位小数,(α=0.05,Z=1.96(双侧),Z=1.65(单侧)

4.、列出公式并计算下表中幼儿的平均身高(请保留整数)。

加权平均数15119811410109997128615810912WiXi Mw Wi

?+?+?+?+?==++++∑∑=142.3

5、.在一次语言能力测试中,某幼儿的讲述能力得分为75分,倾听理解能力得分为80分,而全班的讲述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总体平均得分分别为74和82,讲述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的标准差分别为3和4。问该幼儿的讲述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得分在全班总体的分布中哪个位于较高的位置?(要求分步骤计算,写明计算公式,请保留两位小数)

答:标准分数P315

解:因为讲述能力与倾听能力分属于不同性质的数据,因此,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将原始分数转为Z 分数才能比较

0.3380820.54

Z Z ==-==-75-74讲述能力3

倾听理解能力 从计算结果可知,讲述能力高于平均分的水平,倾听理解能力低于平均水平,所讲述能力分布于较高的位置,倾听能力较低的位置

某6岁儿童的身高为120cm ,体重为24kg ,而这一年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108.6cm 和17.39kg ,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分别为4.5cm 和2.05kg ,试求这一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Z 分数各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小数)

120108 2.674.5Z CM -==身高 2417.39 3.222.05Z kg -==体重 .某幼儿园中班有四个班级,各班级人数与平均身高如下,请计算该幼儿园中班

幼儿的总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列式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班次 人数 平均身高(厘米)

1 30 115

2 28 118

3 30 116

4 29 117

现有一组实验观测数据:18,20,32,21,33,24,21,23。请用基本公式列

式计算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某5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分别为118厘米和18公斤,而该年龄段儿童的平均值为108.6厘米和17.4公斤,而标准差为4.5厘米和2公斤,如果正常的围在上下2个标准差之间,请问该儿童的身高与体重是否正常?(请保留两位小数)

.某幼儿园中班有四个班级,各班人数与平均体重如下:

班级人数平均体重(公斤)

中(1)22 16.5

中(2)21 16

中(3)20 15.5

中(4)25 16.4

列式计算该幼儿园中班幼儿的总平均体重(结果保留1位小数)。

.某幼儿园幼儿的计算平均成绩为90分,标准差为3分;语言平均成绩为87分,标准差为2分。一名幼儿的计算成绩为93分,语言成绩为90分,问该幼儿哪科的成绩更好些?(要求分步骤计算)

.现有一组实验观测数据:17,15,21,28,30,16,20。用基本公式列式计算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在一次测试中,某幼儿的语言得分为88分,计算得分为82分,而全班的语言和计算总体平均得分别为86和72,语言和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2和4。问该幼儿的语言和计算得分在全班总体的分布中哪个位于较高的位置?(要求分步骤计算)

一组数据共有10个,假定平均数AM为25,每个数据与这个假定平均数相减的结果的总和∑x为20,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列式计算)

.在一次综合测试中,某幼儿的语言项目得分为88分,计算项目得分为82分,而全班的语言和计算总体平均值分别为86和72,语言和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2和4,这一幼儿的语言和计算哪一个在各自的分布中居于较高的位置?(要求分步骤计算)

某幼儿园中班有四个班级,各班级人数与平均体重如下,请计算该幼儿园中班幼儿的总平均体重是多少公斤?列式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班次人数平均体重(公斤)

1 25 18

2 21 16

3 20 14

4 18 15

某幼儿园学习能力测验中,25名男生平均得分83,标准差为7;28名女生平均得分80,标准差为6,问男女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要求分步计算。

(t(51,0.05)=2.052)

.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为4,求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列式计算。

某幼儿园幼儿身高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身高为70厘米,该幼儿园某班26名幼儿平均身高为72.6厘米,标准差为9.6厘米,问该班幼儿身高是否与全园幼儿身高一致?要求分步计算(t(25,0.05)=2.06)

.现有一组实验观测数据:17,15,21,28,30,16,20。用基本公式计算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列式计算。

某幼儿园实验班心算平均成绩为85分,标准差为8分,共60人参加测试;对照班平均成绩为78分,标准差为9分,共58人参加考试。问实验班与对照班心算成绩是否有差异?要求分步计算。(取α=0.05 Z0.05=1.96) 现有一组实验观测数据:18,20,32,21,33,24,21,23。请用基本公式列式计算这组数据的标准差。(请保留两位小数)

某心理学家认为一般司机的视反应时平均为175毫秒,有人随机抽取了36名汽车司机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其平均值为180毫秒,标准差为25毫秒。问:能否根据结果否定该心理学家的结论?(α=0.05,Z=1.96(双侧),Z=1.65(单侧))

七、材料分析题

某幼儿园为了研究自主性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独立性的影响,研究者安排了一个实验班。实验前,对实验组被试测试独立性水平,然后在教育实践中对实验班儿童进行自主性教育,实验进行一年。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幼儿独立性水平进行测试,然后比较前后两次测试成绩,以考查自主性教育对幼儿独立性发展的效果。

请根据这项实验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归属于哪一类实验设计模式?其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2)该实验有哪些优点?

(3)该实验有哪些缺陷?

答(1)它是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它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除数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然后进行后测,再对实验前和

实验后被试反应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怀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

关系。

(2)程序操作简单,不用考虑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师、学生的同质性。

(3)这种程序没有比较,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儿童年龄在增长,心理水平、知识技能在发展,只用实验后与实验前做比较,不能完全正确肯定实验

结果是实验变量造成的,或许是年龄因素所致。

某一研究人员要研究3种不同的教材对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影响。他选择了3位教师来进行这项实验,并对其中一名教师进行了专门指导。这3位教师分别在不同的幼儿园。其中两位教师每周有4节课,她们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另一位教师每周有3节课,她所在的幼儿园幼儿是按能力分班的,她带的是高能力班的课。3个教师分别使用3种不同教材,进行一学期的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3位教师分别编制了3种不同的试卷,对学生进行测验。

请简要分析这个实验存在的五个不适当的地方。

一位幼儿教师对一些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她发现很多父母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大量问题,这对她触动很大,令她深感忧虑。在调查的基础上她准备撰写一篇教育调查研究论文,论文标题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祖国的明天,请父母纠正自己的教育观念”。

(1)请你对这个标题进行修正,确定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纠正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研究报告》标题是对研究报告的高度概括,它反映了所研究的问题,应当简洁,明了,准确。

(2)这篇论文正文的基本结构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1.撰写论文的一般格式

标题;摘要;研究目的;结果;讨论(是对研究结果的议论);结论;参考文献

、一位幼儿教师认为儿童的自信心发展对儿童的顺利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她选取了市200名幼儿对相关容进行了研究,最后准备撰写一篇论文。

(1)请你为这篇论文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2)请你为这篇论文写出至少两个关键词。

(3)她在研究中参考了丽珠主编的一本书,这本书是2002年由师大学出版的,书名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请你按照参考文献的格

式把这本书列出来。

一位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暗示教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经过初步探讨后,她决定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时间为1年。

现在请你帮助她以文字形式简要写出两种实验设计,要求用单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和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进行设计。(写出实验的实施过程即可)P201

.某位研究者认为,幼儿早期的爬行经验对于其智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爬行的年龄阶段、发育水平、营养状况等也是重要的促发因素。为此他选择了200名幼儿按照年龄、性别进行随机批匹配,最后准备撰写一篇研究论文。请问:(1)这篇论文你准备采用什么结构?(请写明每一个部分的标题)

(2)写出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3)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说明原因。

.某位体育教师准备用两种不同的锻炼方法(方法A、方法B)与儿童身高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请问:

(1)应该采用哪一种实验分组?

采用了等组的实验分组P196

(2)这种分组的优缺点是什么?

等组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单组比较中学的学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缺点是由于不同组,被试尽管做同性质考验,但不可能完全相等。

(3)应该采用哪一种实验设计模式?

某位幼儿园教师准备对儿童的智力与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她准备从20000个幼儿中随机抽取100人,请问:

(1)如果采用等距随机取样法,首先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

(2)合理的间隔距离是多少?

(3)该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某幼儿园为了研究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哪种教学方法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更有作用。研究者安排一个实验班,先测验实验班幼儿创造力水平,然后在教

育实践中,教师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进行一个半月后,对实验班儿童进行第一次创造力水平测试;接着再进行一个半月的发现学习教学,再对实验班儿童进行第二次创造力水平测试,将第一次测试与第二次测试进行差异性检验,从而确定哪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创造力水平的提高。

请根据这项实验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归属于哪一类实验设计模式?

(2)其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3)该实验有哪些缺陷?

某幼儿园为了研究自主性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独立性的影响,研究者安排了一个实验班。实验前,对实验组被试测试独立性水平,然后在教育实践中对实验班儿童进行自主性教育,实验进行一年。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幼儿独立性水平进行测试,然后比较前后两次测试成绩,以考查自主性教育对幼儿独立性发展的效果。

请根据这项实验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归属于哪一类实验设计模式?其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答:这项实验案例是属于—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其程序是对一个实验组的被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然后再进行后测,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反应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该实验有哪些优点?

这种实验比较简单,不用考虑实验班对比班的教师,学生的同质性,只是教师在自己的班里进行即可。但这种程序没有比较,随实验时间的推移,儿童年龄的增长,心理水平,知识技能在发展,只用实验后与实验前做比较,不能完全肯定实验结果是实验变量造成的,或许是年龄因素所致。

(3)该实验有哪些缺陷?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类型:理论课 学时:32适用专业: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其先修课程为《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幼儿园各领域教学方法。 该课程主要研究编制和实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及远离,揭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程序等。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规格中明确提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专业自我扩展能力”,根据本课程性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反映当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积累的教研科研实践经验,努力探索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在学生现有知能结构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阐述学前教育研究有关理论、实际问题、具体方法和技术手段。因此,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有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块: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模块:内容涉及科学研究、教育研究特别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内涵、特征、意义、类型,以及从选题到成果表述的基本过程、学前教育研究的基础知识等。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具体研究方法之前,从整体上把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全貌。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操作原理模块:主要阐述学前教育研究各种具体方法的含义与特点、优点与局限、具体类型、适用范围,操作步骤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原理性知识和实用的操作技术。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践与应用模块:该内容渗透在整个课程内容体系中,主要包括研究方案设计、文献检索、园本教研、各种研究方法的模拟实作。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从研究方法知识到研究操作技能的转化。 最后根据拟定的这些模块内容与项目,根据“良好中选优秀,优秀中选精品”,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纳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归 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语言教育,婴幼儿时期事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古代家庭十分重视培养孩子正确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识字教育,让孩子在入学前识得一些汉字,是一般家庭得普遍做法;计算,一般是粗浅得数字计算,多为日用的需要;自然常识,古代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进 行的方法,遇物而教。神童教育: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神童加以选拔任用。4 .简述陈鹤琴的幼儿心理特点论: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称赞。 5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古罗马“农夫-军人”学前教育:家长制、小农经济和战备要求,决定了这时期罗马的育实施一种“农夫—军人”的家庭教育。男孩在幼年起就跟父亲学习农时耕作和军事本领,同时还要接受精神方面的教诲。儿童在家中也学习阅读、书写、计算以及骑马、游泳、作战和使用武器。真正成为一名农夫或军人为止。 2 .中世纪骑士的早期教育:骑士教育是集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岁至14岁为第二阶段;14至21岁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即骑士养成的幼儿教育时期,都是在自己家里度过,教师是父母。教育的目的是熏陶宗教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和身体养护。

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

学前比较教育名词解释学前比较教 育复习要点(名词解释) 绪论 1、朱利安:1817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了,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2、区域研究:区域研究是指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和实践进行研究。 3、整体研究: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

4、局部研究: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 5、问题研究:问题研究是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 6、专题比较: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是找出各国的不同特点和共同趋 势。 7、总体比较: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揭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英国 &费舍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疗费以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

学,并对13所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9、哈多报告(关于幼儿学校以及保育学校的报告):1933年,英国颁布了《哈多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极为重要 的文献。 10、《普洛登报告书》:60年代后期,在初、中等教育的压力有所减轻以后,政府发布了《普洛登报告书》。该报告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问题, 特别关注5岁以下儿童的教育,并对发展幼儿教育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11、幼儿凭证计划:1995年,"幼儿凭证计划" 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法国 12、编织学校:仃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

【精选】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6.环境决定论: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7.发展: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独立自主原则: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9.游戏化方法: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10. 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1. 幼儿园环境从广义上讲,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12. 完整儿童指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完整版)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框架 一、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章) 二、研究前期准备------(第二章、第三章) 三、量的研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四、质的研究------(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五、行动研究------(第十四章) 第一章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征 一、什么是学前教育研究 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 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 3、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 教育研究的特征: 1、规范性 2、系统性 3、创造性 4、历史性 5、经验性

6、有效性 7、可靠性。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目的与原则 一、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 1、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孩子 2、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寻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偏差 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 1、描述 2、解释 3、解决问题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 2、伦理性 3、实用性 4、可行性 5、适宜性 第三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 三、收集研究资料1、保持客观性2、注意系统性 四、整理和分析资料 五、形成研究结论 六、撰写研究报告 第四节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指向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指研究的目的具有普遍性,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内容的研究。应用研究是指那些以解决当下实际问题为研究目的的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概念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4.创造想象: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5.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6.情境言语:是指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的言语形式。 7.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8.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9.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0.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11.教育民主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民主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民主化的教育。12.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13.自然教育: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人的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方式,让儿童得不到自由的发展。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教育要适合儿童天性的发展,保持儿童的天性。 14.恩物:恩物(gift)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15.情商: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16.幼儿的完整学习:为幼儿提供完整的.多方面的学习环境,及早激发幼儿在七大方面智力的充分发展,达到人类潜能的启发和健康身心的培养之境界。 17.整个教学法: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善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运用的教材以故事或自然为中心或出发点,组织儿童进行学习的方法。但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故事或材料都是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并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18.创造性游戏: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特有的游戏,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2018年10月自考00401学前比较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比较教育试卷 (课程代码004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从研究时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中心是(D) A.近代 B.古代 C.近现代 D.当代 2.下列论著中,不属于比较教育的因素分析时代的是(C) A.《教育问题专题报告》 B.《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 C.《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D.《各国教育的动力》 3.通过交谈、答卷等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的研究方法是(A) A.调查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分析法 4.日本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幼儿园的法令是(A) A.《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B.《幼儿园令》 C.《保育大纲》 D.《保育所保育指南》 5.21世纪以来,日本注重学前教师职前培养,要求学前教师必须具备(B) A.高职以上学历 B.大专以上学历 C.本科以上学历 D.研究生以上学历 6.1919年,为了抚育战后的孤儿和私生子,英国儿童救济基金会在伦敦开办了(B) A.日间托儿所 B.游戏小组 C.保育学校 D.机会团体 7.英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哲学是(A) A.游戏 B.自由 C.民主 D.独立 8.20世纪40年代,英国学前教育进入改革阶段,该时期颁布的文件为(C) A.《初等教育法》 B.《哈多报告》 C.《教育白皮书》 D.《费舍尔法案》 9.2000年,英国布莱尔政府首次在基础阶段设立统一的国家课程,针对的儿童为(A) A.3~5岁 B.3~6岁 C.4~6岁 D.5~7岁 10. 2007年,日本政府强调要从根本上改革整个幼儿教育系统,颁布了(A) A.《学校教育法》 B.《幼儿园令》 C.《学制令》 D.《儿童福利法》 11.为推行幼保一元化,日本综合了一些现有幼儿园和保育所,设立了(B) A.认定幼儿园 B.认定儿童园 C.混合型幼教中心 D.林间幼儿园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地方自主管理模式优点的是(A) A.能够调动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 B.能够克服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态 C.能够集中全国力量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能够普遍提升各地学前教育质量 13.英国政府于1989年拟定了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原则,主要体现于(B) A.《基础阶段学习计划》 B.《早年课程分类》 C.《教育指导》 D.《全国课程框架》 14.下列国家中,其学前教育机构管理部门职权属于单轨衔接模式的是(A)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韩国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名词解释题 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2.7.文化变迁: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容的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1.儿童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3.3.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1.第1题 想在短期内收集到较大范围和数量的个人信息资 料,宜采用( )。 C.问卷调查 您的答案:C 2.第2题 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和结论出发,推 论出个别或特殊结的思维方法是( )。 B.演绎 您的答案:B 3.第3题 调查者按概率均等原则来抽取样本所进行的调查 被称为()。 B.随机抽样调查 您的答案:B 4.第4题 某研究者在对幼儿园社会性发展进行研究时,以 幼儿教师的身份加入到幼儿日常的游戏活动,同 时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行为进行记录,该研 究者采用的观察属于() B.参与性观察 您的答案:B 5.第5题 按标准的程序对内容进行分析,内容或信息类目 的选择取舍有一套一以贯之的标准和法则,以防 止研究者在选取资料时偏向于把只把支持自己观 点或假设前提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这体现了内 容分析法()特点 B.系统性您的答案:B 6.第6题 学术论文一般包括()。 C.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与讨论、注释 与参考文献等部分您的答案:C 7.第7题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 把访谈调查分为()。 C.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您的答案:C 8.第8题 关于参考文献的格式正确的是()。 A.作者.文章题目.出版社.年份.具体页码. 您的答案:A

“总数N=600,样本容量n=60,求出间隔 600/6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60个,这是采用()。 C.系统随机抽样 您的答案:C 10.第10题 按测验的目的分,测验法分为()。 C.诊断性测验、描述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 您的答案:C 11.第21题 编制问卷,下面不正确的叙述是()。 C.一般说来,编制问卷的题目越多越好 您的答案:C 12.第22题 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 A.开放式问题 您的答案:A 13.第23题 下列对于访谈法正确的是()。 C.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您的答案:C 14.第24题 有一研究者对某一幼儿在午睡起床后的活动进行一个小时的连续观察,并对与观察对象相关的人及对象本身所作所为进行记录,该观察者所采取的观察方法是() B.时间取样法 您的答案:B 15.第25题 陈鹤琴研究自己的儿子,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他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B.观察研究法您的答案:B 16.第26题 行动研究也需要在事前周密计划,在过程中坚持按计划来开展研究的各种活动( )。 B..应该能够随时调整和修改研究行动 您的答案:B 17.第27题 在问卷调查中,对问题的表述应当() B.保持态度中立您的答案:B

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开端计划: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又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2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及所面临的不同的发展任务。 4发育:是指个体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儿的发育、生理的发育等。 5社区学前教育: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的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所有的学前儿童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6注意转移:是根据观察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7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 8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意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9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10敏感期:指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1想象: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危机期:指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13游戏: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最有效地活动。14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15幼儿体育: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展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学前比较教育梳理.docx

学前比较教育》 这本书是由华师大出版,曹能秀老师编著的。这本书的框架结构与其他学前比较教育版本不同的是,并不是直接以国别来进行比较。而是提取了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比如学前教育体制、学前课程、学前机构、教师发展等,以这些要素为线索,来看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课程介绍: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同时是学前教育研究中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在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热潮的背景下,对于国外先进教育理 论、经验尤为关注,关于学前教育领域比较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本书从学前教育体制、学前课程和学前教师教育三个重要问题为主,探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大家可以浏览一下目录,重点章节是三、四、五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的重难点: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方法论基础、研究方法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和意义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学前比较教育的定义、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方法的理解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概念源于“比较教育” 朱利安:最早提出“比较教育” ,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家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 ;“比较法要求首先潘明决定教育制度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明比校内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素”;“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导致教育制度差别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差异性。本书定义: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倾向于王承绪和顾明远的定义)(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1995年,霍力岩首次提出了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学前比较教育学是一比较 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各国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影响和决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研究目的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幼儿教育经验,以改进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的幼儿教育。 研究对象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学前教育;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 此外,可以从研究时间、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等方面对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做具体分析。 比如,按照研究时间来说,学前教育史就从时间上纵向考察学前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研究方法学前比较研究本质上是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多样。 为什么要学前领域要做比较研究?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意义 1. 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学前比较教育是一种研究,涉及很多领域。能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国家、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普遍的或特殊的规律。

(完整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名词解释)

规律:事物在运动和发展变化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或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专门探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阐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在方式方法和程序上的规范。 科学: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社会活动。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 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研活动中运用系统的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水平;要求研究者在教育活动内外,在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中来探索规律,并充分认识研究活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优化研究活动的各种因素,追求研究活动的整体功能。 伦理性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教育性原则:要求研究工作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研究活动的宗旨,在研究过程中使研究活动符合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并尽可能做到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的和谐统一,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科研课题:科研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科研活动的主题。它是科研工作者在专业学习或实践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或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从业已发现和形成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中挑选出来的并确立为某项研究活动所要具体解决的课题的问题。 研究方向: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取向,它规定了研究者选择课题的领域或范围,使研究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积累性。 创新性原则:要求研究者选择的课题是该领域中前人或他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使研究过程或研究的结论能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认识,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科学性原则:选择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也就是说,理论课题要有事实依据,应用性课题要有理论依据。 价值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具体分析和衡量课题的研究价值,尽可能地选择有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论证:通过搜集和运用各种理论和事实依据对课题的科学性及课题研究活动的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确认和评估。 科研设计:研究者要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科研假设:科研活动中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所要具体探讨的问题的本质或规律所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的解释,是研究者针对某一研究课题在研究活动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研究结论。 文献:泛指运用文字、图形、符号、音像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有价值的典籍,包括手稿、书籍、报刊、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幻灯片、缩微胶片和各种形式的电脑软件等。 学前教育文献:记载了有关学前教育知识和信息,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有价值的各种文献,它是对人类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记录。 教科书:为某个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学习而编写的专业书籍,偏重于阐述某门学科(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介绍学科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的问题,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文献检索:研究者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图书馆和资料中心查找文献资料的活动。 精读:在粗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求通、求透、求新的阅读。 文献综述:研究者在全面搜集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和比较,就一定时间内出版发表的有价值的文献的主要内容所撰写的评述。 抽样:按照一定原则从总体中抽选样本的过程。 总体:又称研究总体,是指在课题适用的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体,即全部研究对象的总和。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 随机性原则:抽样时应使总体中每个个体都有同等被选人样本的机会或概率。 成组抽样:又称整群抽样、区域抽样、聚类抽样,是指成群或成组地抽取样本单位或个体的一种抽样方法,也就是说,它把总体中的群体而不是个体作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然后把抽取的群体中的全部个体作为样本。 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设计的基型上对研究适动各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活动的过程所作的全面规划,是指导和规范研究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观察法:是研究者运用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对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探究,从而获取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行为表现的时间特点:确定具体的观察时间,对选定时间,内研究对象的特定行为表现和相关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 参与性观察:观察者在不暴露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去,在与研究对象共同活动时从内部进行的观察。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对要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认识,选择与该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操作性定义:对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的主要特征和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行为之间的差别进行的具体描述。 观测指杏示:衡量观察对象行为表现及其变化的数量化表征。 主观偏见:就是在观察过程中,因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观察者对观察结果所作的不符合客观性原则的或不公正的评价、判断和解释。 实验观察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无结构观察法: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范围,记录简单,对观察过程也不进行严格控制的观察。 轶事记录法:观察者发现研究对象表现出有价值的行为时随即进行的描述性的记录,它 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 调查法:调查研究法的简称,是研究者根据 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运用座 谈、访问、测验、调查表等手段来收集研究 对象的有关资料,并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 分析,来认识事物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调查者通过向有关单位或研究 对象发放经过设计的统一的问卷来收集研 究资料的调查。 访谈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口头交流的方 式,向调查对象提出经过思考或设计的问 题,引起调查对象回答问题来收集信息资料 的一种调查。 事实性问题:关于曾经发生过的、业已存在 的或将要发生事件、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 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它一般涉及三种事实: 人口学资料、事物的状态和人的实际行为。 5.问卷:原意是指一种为了统计和调查用 的表述问题的表格。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问卷就是研究者根据研 究的需要编制而成的用以反映研究内容、收 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文件,是研究者收集研究 资料的一种工具。 态度性问题:关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某 一现象或某类人的认识、态度以及有关的感 受或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它往往涉及人的思 想、观念、价值倾向、动机、兴趣爱好等方 面的内容。 问卷回收率:研究者收回的由被调查者填答 好的问卷的数量占发放问卷数量的比例。 问卷有效率:指研究者收回的问卷中资料完 整有效的问卷所占的比例。 封闭性问卷:也叫结构型问卷,它是问卷设 计者既提出问题,又对问题回答的形式作出 具体规定的问卷。 开放性问卷:又叫做无结构型问卷,是指设 计者只提出问题,而不提供答案,甚至对问 题回答形式不作任何具体要求的问卷。 综合性问卷: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 计而成的兼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 问卷。 邮寄问卷:通过邮局来发放和回收的问卷。 结构性访谈法: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 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 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 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非结构性访谈法:只按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 提纲进行的非正式访谈。 社会认可效应:被调查者在填答问卷或回答 问题时,是按照社会通常的规范或人们普遍 的期望来回答问题,而不反映自己真实的观 点、态度和行为。 测验法: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根 据研究的需要,运用客观性的测量工具来收 集有关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结果的数量化 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 效果,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的一种研究方 法。 常模:是某一总体在某个方面已经达到的平 均成绩(或总体的平均发展水平)。 标准化测验:是指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进 行的测验。 量表:就是由教育或心理专家按照严格的科 学程序编制而成的用于测定和评价个体某 种心理品质的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一般由测 验指导手册、测验专用的物品材料及记录表 格等组成。 自编测验:是研究者运用自己编制的测验工 具进行的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作为评价标准,可以 确定每个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 目标参照测验:是以事先规定的标准作为测 验结果的评价标准的测验。 参照点:是由测量编制者所确定的数据单位 的起点,也是对不同儿童在某个方面的差异 进行比较的标准。 操作测验:是测验内容不涉及文字,而是以 实物、图形和工具呈现,被试只需动手操作 即可完成的测验。 纸笔测验:指测验内容为文字材料,被试用 文字来回答问题的测验。 人格测验:一般是指对研究对象的个性倾向 性方面的测试,包括对人的兴趣、态度、意 志、情绪、性格、气质等内容的测试。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1985年由北京师 范大学张厚粲教授、陈帼眉教授等人编制的 用于测试我国城市和大城市郊区3~6岁幼 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其测试 内容分为4个部分16项分测验。其中第1、 2、4项是语言能力测验,第 3、5、6、7、 8项是认知能力测验,第9、10、11项为 社会认知能力测验,第12~16项为身体素 质和动作技能测验。 专家评价法:将制作完成的测验工具及其相 关材料送交教育测验方面的专家,请其对测 验工具及其制作的过程作全面的分析,并提 出评价意见。 测试结果分析法:制作者自己选择一个具有 代表性的样本,通过对该样本中的被试进行 系统的测试来获取反映测试过程和结果的 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评估来鉴定测 验。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采取一 定的方式来主动地操纵和控制某些条件,使 所要研究的现象发生或产生变化,通过观测 现象产生或变化的事实来确定条件与现象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 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 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 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 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 法。 现场实验:也叫自然实验,是在实际的教育 情景中进行的实验。 自变量: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为引起 研究对象的身心发生预定变化而确立并呈 现或施加给研究对象的刺激,也叫刺激变 量,又因它被认为是造成某种教育现象发生 变化的原因,又被称为原因变量。 因变量:是在教育实验中伴随研究者对自变 量的操作而发生或产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又称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除自变量 以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而干扰实 验结果的因素。 前实验:是最原始的一种实验类型,它是对 任何无关变量都不进行控制的实验。 准实验:是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 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 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的实 验。 真实验:是指严格按照实验法的科学性要 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 变量,全面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课题的研究目的,为 科学地验证理论假设而对实验的条件、实验 的形式和实验的操作程序等所作的具体计 划和安排,并形成和制定完整的实验计划。 双盲法: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 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 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 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解 释程度和可归因程度,或者说是实验的结果 能否归因于实验者对自变量操纵的程度。 教育实验的外在效度:是指实验所得结论的 可推广程度,即实验结果能被正确地应用到 其他非实验情景、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 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 教育实验的总体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推广 到相同或相近的对象总体中去的程度。 教育实验的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论能从实 验情境推广到一般的各不相同的教育情境 中去的程度。 多重处理干扰:一个被试受两项或两项以上 的处理,会产生一种后遗效应,导致不能推 广到单独处理中。 测验的交互作用:前测与实验处理发生作 用,并导致结果不能推广到未经过前测的群 体中。 随机分配等组前后测设计:这是教育实验中 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设计。其具体的操作 是:随机抽选被试,并将被试进行随机分组。 然后使实验组接受自变量操纵,而控制组不 进行实验处理。两组在自变量操纵前后都进 行因变量观测。 经验: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 中通过探究和反思而获得的有效的知识和 技能。 教育经验:就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获 取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的知识和技能,是 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努力 探索和不断思考的结晶,是通过日积月累而 逐渐形成和丰富起来的。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进行任何特殊处 理和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人们依据教育实践 所提供的事实,对从实践中获得的教育经验 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 为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经验思维方法:是相对于理论思维方法而言 的,它是人们运用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形成 的亲自感受、直接知识乃至传统惯例等进行 思维活动的方法,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和把握 具体事物及外部联系,借此获得新的经验和 将经验上升形成一定层次的理论。 理论思维方法:是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 循严密的逻辑而进行思维活动的方法,它是 用来揭示事物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的。 描述性总结:具体陈述经验产生过程中经验 主体是怎样想、怎样做、有何成效等一系列 事实,其经验总结的过程与结果帮有个人特 点,尚处在感性认识水平。 解释性总结:除了对经验产生过程的一系列 事实进行描述之外,还必须分析经验存在的 理论依据,揭示其原因和理由,发现与经验 相关的事实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 关系,这是一种较深层次的经验总结。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的教育改革 的探索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是研究者为 科学地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在对问 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来拟定和实施行动计 划的一种循环研究的程序性方法。 预诊:是研究者为准备实施某次研究活动而 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分 析。 论证会:是对教育经验总结所形成的结论进 行论证的一种方式,就是邀请有关的教育理 论和实践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的人员集 中对某次教育经验总结的研究活动及其结 论进行研讨,鉴定其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水 平,并提出有关意见。 研究资料的整理: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 对研究活动中收集到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 符合科学要求的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的研究活动。 研究资料的分析:是研究者在对原始的研究 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资料的性质和特 点以及各种各类的研究资料之间的相互关 系进行具体剖析,以求发现各种教育现象之 间的关系,探求教育活动规律的科研活动。 文字资料:是指以文字记录下来的反映研究 对象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以及研究对 象的意见、态度等方面信息的描述性资料。 数据资料:是指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中,通过调查、观察、测验等方法得到的用 数量形式来表现的有关资料。 摘要:就是研究者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 比较鉴别,“去粗取精”,区分主次,将最典 型、最能反映实际问题的内容突出出来。 比较: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 象之间的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或者说是一 种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差异性,或从 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寻找同一性的思维方 法,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纵向比较:是对同一组(个)研究对象在不 同发展时间的行为表现进行的比较,或者是 对某一事件在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上的特 点所作的比较。 横向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时并存的 各种事物或各种现象所进行的比较。 求同比较:就是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同一性 方面进行的比较。 求异比较:就是对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差异性 进行的比较。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事物(或事物 的属性)按特定的关系进行区分的思维方 法,即将某些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与其 他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区别开来的方法。 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 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从而 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指将有关事物各个部分和要素联结 成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力求从整体的认识上 来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 定性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 种性质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 是”的问题。 定量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各成分的数 量而进行的分析,主要解决“有多少”的问 题。 归纳:是从已有的具体事实或个别性的结论 出发,概括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 法。 完全归纳法:是指从所有的个别事实和各个 部分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不完全归纳法:是指从部分事实中归纳出一 般结论的方法,又可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 归纳法。 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和 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方法。 公理演绎:是指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公理 和结论出发进行的演绎。它由三个判断组 成,其中前两个判断是前提,后一个判断是 结论。 假设演绎: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它 是一种条件判断,即前一个判断的存在是后 一个判断存在的条件。 统计图:是运用点、线、面、体组成的几何 图形来更形象更概括地表明所研究的问题, 便于理解和记忆。中数:是指按大小顺序排 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正中间的数,又称中位 数。 正相关:是指两列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即 一种变量变动时,另一种变量也发生或大或 小的同方向的变动。 负相关:是指两列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即 一种变量变动时,另一种变量发生或大或小 的反方向的变化。 零相关:是指两列变量之间毫无关系。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工作者在科学 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而发 现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 值的、被同行专家认可的增值知识。 教育科研成果表述:是指研究者在科研过程 基本完成之后,按一定的形式和规则,运用 文字或图表等对研究过程及所获得的结论 进行系统的阐述和表达。 论文:是专门讨论和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在自己对 某一教育理论问题或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并 获得一定的结论之后,用来系统地阐述研究 过程及研究结论的文章。 科研报告: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 形式,是用来系统地阐述某项教育实证研究 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研究文章。 评价:是人们以客观事物进行的一种价值判 断活动,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作用、功能进 行分析、判断和评定的社会活动。 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是人们对某项教育科学 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效用性等方面所进行的 分析、判断和评定。 自我评价:是研究人员对自己已取得的教育 科研成果进行的评价。 同行专家评价:是聘请相同(相关)领域中 具有一定学术专长的专家来对教育科研成 果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评价者根据具体的评价标 准是对研究成果所作的评语式的鉴定。 定量评价:是评价者通过借用或编制评价工 具、运用数量化的手段来对教育科研成果进 行评价的方法。 价值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在选择科研课题时 应具体分析和衡量课题的研究价值,尽可能 地选择有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工 作。 科研设计:研究者要遵循科学认识的客观规 律的前提下,对具体的课题的研究活动中各 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过程进行构思和计划,协 调科研活动的各种要素,以便正确有效地达 到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获得科学结论的活 动。 结构性访谈法: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 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 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 规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 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作为评价标准,可以 确定每个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 指导,根据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操纵某些 条件,控制某些条件,并观测特定的教育现 象随之发生的变化,以探索不同教育现象之 间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研究方 法。 描述性总结:具体陈述经验产生过程中经验 主体是怎样想、怎样做、有何成效等一系列 事实,其经验总结的过程与结果带有个人特 点,尚处在感性认识水平。 解剖麻雀法:即研究者注重个案的典型性或 对某类总体的代表意义,企图通过对个案的 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虑和分析来认识 同类个体或事件的一般性质的个案研究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和 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学前 教育的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成组抽样:又称整群抽样、区域抽样、聚类 抽样,是指成群或成组地抽取样本单位或个 体的一种抽样方法,也就是说,它把总体中 的群体而不是个体作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 抽样,然后把抽取的群体中的全部个体作为 样本。 封闭性问卷:也叫结构型问卷,它是问卷设 计者既提出问题,又对问题回答的形式作出 具体规定的问卷。 参照点:是由测量编制者所确定的数据单位 的起点,也是对不同儿童在某个方面的差异 进行比较的标准。 教育实验的生态效度:是指实验结论能从实 验情境推广到一般的各不相同的教育情境 中去的程度。 个案追因研究:就是在某种教育现象发生或 研究对象的某种身心品质形成以后,研究者 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教育现象发生或研究对 象身心品质形成过程的各种资料,追寻和探 究其发生或形成的原因的个案研究。 求同比较:就是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同一性 方面进行的比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