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的相关论述。我们知道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那么这种反应与客体是否相符合呢?如何判断认识与客体是否相符合呢?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与主体的需要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涉及到真理与价值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真理?真理与认识有什么关系呢?真理有哪些特性呢?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名人名言,看看他们对真理的解说:首先看马克思所说的:“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越灿烂。”第二段话是爱因斯坦所说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详细列举,从这些名人对真理的赞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真理是美好的,真理是值得追求的,因此对真理的探索吸引了众多哲学家、文学家等青睐。但是要想探索真理,首先要从理论上探究什么是

真理?真理有什么特点?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这也是我们第三章所要学习的内容。那么这一节呢,我们先来一起学习一下真理的概念及其特性。

什么是真理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给出的定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好的,看完这个概念后,我们对真理的属性有了一个大概的界定,真理是也是一种认识,只不过这种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真理既然属于认识的范畴,那么它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好的,我听到有人说主观有人说客观,其实呢,真理是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的,这也就涉及到真理的特性,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为什么说真理具有主观性呢?从定义上来看,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在思想和观念上的反映,也就是说在形式上,真理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它属于认识范畴,因此它是具有主观性的。另外我们说某种现象有对错之分,这是我们通过命题来断定的,而客观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对错属性。

但是在所反映的内容上呢,真理指向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这些都是不随我们的意志和思想所转移的,我们能

做的只是来认识并且表述真理。另外,我们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应该以实践为标准,而不是以某个天才或者伟人的决断为之。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是真理,这是因为它反映了地球与太阳之前的关系,而这个真理性的认识并不是由哥白尼的意志决定的,他只是发现了这个客观规律并且将其表述出来,

这样一个认识它是经过自然界的长期发展和人们的实践过程所检验的,所以他是真理。

真理除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之外,还具有另外两个属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有两层意思:(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都不可能被推翻。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它能够无限接近客观世界。这种认识的本性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包含着两层意思:(1)从对整个宇宙的认识来看,宇宙在时空上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对其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认识。处于一定时空之中的真理性认识永远不可能穷尽物质世界,而只能不断发展、完善。

真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谬误的区别

、真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谬误的区别 定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点:1、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真理具有价值性。真理的价值性是指真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功能性,它揭示了客观真理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 9.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大职能,两大前提条件;资本周转的定义,影响周转的因素) 资本循环指产品资本从一定的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品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值,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资本循环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资本周转是资本反复不断的循环运动所形成的周期性运动。 影响资本周转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要加快资本周转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第五章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竞争目的上,垄断竞争是获取高额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竞争手段上,垄断组织的竞争,除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手段,使经济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在竞争范围上,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范围以外进行竞争。 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3.金融寡头如何握有话语权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所谓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

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东莞中公教育 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暑期阶段性复习即将开始,同学们需要利用这段集中复习的时间牢牢掌握学科知识点。今天,中公考研政治教研室的老师就为大家带来2018考研政治知识点解析: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供大家复习参考。 真理是在和谬误的斗争中得到发展的。真理和谬误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认识,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这样来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明显的。 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首先,真理和谬误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错误我们也就不知道何为正确,真理和谬误没有对方自己也就不能存在了,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其次,真理和谬误是相互贯通的。真理中包含着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出现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也就是说真理是有变成谬误的可能,谬误也是有变成真理的可能性的。我们知道真理都是具体的,是历史的是有条件的,不是抽象的,所以说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主客观符合,在实践的过程中,二者是有贯通转化的可能性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二者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对立的,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但是超出了一定范围这点,真理和谬误就会相互转化,谬误成真理真理成谬误。 谬误其实是人们认识真理的环节,在认识中产生谬误是不可避免的,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谬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后,就可以克服谬误转化为真理。 为什么会有谬误产生,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看还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认识的过程中是充满复杂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主观片面的认识就都可能去产生谬误。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实践经验、社会地位等主观因素都会制约人们,使认识中带有一定的谬误。我们是有把握真理的能力,但是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会把真理变成谬误。在把握真理的过程中,超出了它所适应的条件和范围,那么就会使真理转化为谬误。比如把真理教条化使它变成落后于或者超越了事物发展阶段,就把真理变成了谬误。真理虽然是可以转为谬误,但是真理本身就是真理,只有谬误是主观的,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善于去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谬误去做斗争,并且谬误可以化为真理,所以我们要总结过程中主观错误的地方,分析出来失败的原因,去把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去把失败变为成功。在做题的过程中看到有把失败变成功,把错误不利的变成了正确的有利的,我们都要想到和真理谬误的知识点有关,从而进行作答。暑期的学习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暑期中公考研会继续就命题点重点难点再做讲解,希望同学们利用好暑期的时间,提升学习的效率。 1

真理与谬误(综合)

真理与谬误 原理: 1.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谬误是同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的矛盾,他们既是对立的又 是统一的。 (1)真理和谬误相互对立是就认识确定的对象和范围来说的。 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 在对象确定的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 (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①真理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谬误。因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偏离真理的具体性和全面性。其一,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就会变成谬误。其二,真理又是全面的。具有全面性的真理是对客观现实尽可能全面的真实反映,它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都同其他原理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 ②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真理。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用的对象、条件、范围、内在联系相符合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深刻反省,认真吸取教训,努力加以改正,是获得真理、避免谬误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启示: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勇于坚持、修正错区,树立终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案例与评析: 案例一:在确定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符合的,就是谬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下落,重量重的一定先着地,且速度快。而伽利略通过多次试验证明,铁球下落后同时着地,其速度与质量无关。 案例二: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牛顿力学作为真理是以物体宏观低速运动为其成立的范围和条件,当这一条件不成立,比如研究电子的运动规律时,它就不再适用。自然选择理论对于生物界来说是真理,搬来解释社会生活就成了谬误。 案例三:真理与谬误相斗争而发展。人们发现和接受真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真理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真理在斗争的过程中会越辩越明,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并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相反,谬误则会在斗争中日益暴露其本来的面目,为大多数人所抛弃。托勒密认为宇宙围绕地球转动,这在中世纪被认为是真理.后来哥白尼批判托勒

2017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真理与谬误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真理与谬误知 识点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与保准的错误,任何问题都是相对来看的。倘使意外发生,如果一味夸大其负面性那会随之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继而波及平静的生活,破坏良好的心境等等,换角度考虑之,一件事情发生,也许我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抽身,也或许吃一堑长一智因此积累了更多的智慧。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如此,从政治学科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关系则更加明确和清晰。下面就为大家梳理认识论中的真理与谬误的知识。 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真理的检验标准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而要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实践角度看: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资料

真理的含义及其特性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的相关论述。我们知道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那么这种反应与客体是否相符合呢?如何判断认识与客体是否相符合呢?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与主体的需要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涉及到真理与价值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真理?真理与认识有什么关系呢?真理有哪些特性呢?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名人名言,看看他们对真理的解说:首先看马克思所说的:“最好是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越灿烂。”第二段话是爱因斯坦所说的:“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类似的论述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详细列举,从这些名人对真理的赞美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真理是美好的,真理是值得追求的,因此对真理的探索吸引了众多哲学家、文学家等青睐。但是要想探索真理,首先要从理论上探究什么是

真理?真理有什么特点?真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这也是我们第三章所要学习的内容。那么这一节呢,我们先来一起学习一下真理的概念及其特性。 什么是真理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给出的定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好的,看完这个概念后,我们对真理的属性有了一个大概的界定,真理是也是一种认识,只不过这种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真理既然属于认识的范畴,那么它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好的,我听到有人说主观有人说客观,其实呢,真理是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的,这也就涉及到真理的特性,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为什么说真理具有主观性呢?从定义上来看,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在思想和观念上的反映,也就是说在形式上,真理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它属于认识范畴,因此它是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 真理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 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统一的 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二者之间又相互依存,存在着统一的关系。这种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 1 )真理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①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是说,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任何社会集团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认识上或行动上的失误,人们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只有正确的科学见解而毫无错误。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后一代人总是要纠正前一代人的错误的,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真理同谬误相比较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5页。)为了判明真理,人们必须拿谬误作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只要善于比较,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就能发现和发展真理,因为,“不是冤家不聚头”。 ②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是说,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某一种观点、理论、学说,在其刚刚提出时,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有时是很难分辨的。有些是真理的学说,人们往往认为它是谬误;有些实际上是谬误的东西,却被当时的大多数人误认为是真理。人们发现和接受真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真理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真理在斗争的过程中会越辩越明,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并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相反,谬误则会在斗争中日益暴露其本来的面目,为大多数人所抛弃。 ( 2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0页。) ①真理转化为谬误

2017年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真理与谬误

2017年考研政治认识论知识点:真理与 谬误 众所周知,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与保准的错误,任何问题都是相对来看的。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如此,从政治学科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关系则更加明确和清晰。作者就为大家梳理考研政治认识论中的真理与谬误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真理的检验标准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而要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实践角度看: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

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专题:真理及其特征

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专题:真理及其特征 在历年政治考题中,认识论的特点就是出题知识点集中而且反复,今年恐怕也不例外,像认识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等依然会有题目出现。下面勤思考研整理总结了认识论这部分内容供大家复习参考。 真理及其特征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一元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①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 有限度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三)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到条件的制约,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四)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017考研的钟声已经敲响,考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赢得胜利,在此阶段考生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考研这场战役中去。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真理与价值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①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b.世界是可知的,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a.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b.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 c.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③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 b.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相一致的; d.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 (4)真理和谬误 ①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他们是性质对立的两种认识;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021年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 欧阳光明(2021.03.07) 真理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 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统一的 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二者之间又相互依存,存在着统一的关系。这种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 1 )真理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①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是说,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任何社会集团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认识上或行动上的失误,人们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只有正确的科学见解而毫无错误。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后一代人总是要纠正前一代人的错误的,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真理同谬误相比较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第125页。)为了判明真理,人们必须拿谬误作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只要善于比较,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就能发现和发展真理,因为,“不是冤家不聚头”。 ②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是说,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某一种观点、理论、学说,在其刚刚提出时,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有时是很难分辨的。有些是真理的学说,人们往往认为它是谬误;有些实际上是谬误的东西,却被当时的大多数人误认为是真理。人们发现和接受真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真理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真理在斗争的过程中会越辩越明,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并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相反,谬误则会在斗争中日益暴露其本来的面目,为大多数人所抛弃。 ( 2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第130页。) ①真理转化为谬误 真理转化为谬误主要有三种情况:

马哲“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考点及真题简析

马哲“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考点 及真题简析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马哲里面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政治考试的重要考点。基于本考点的重要性和理解上的一定的难度,特划出此知识点做一简要分析。 在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第一题中,材料选取的是梅兰芳在舞台上变“失误”为“经典”的例子,用哲学上的话说,那就是“变谬误为真理”、“变失败为成功”的意思。材料在结尾部分这样总结道,“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最后一段作为结论的话实际上已经点名了本题的考点,那就是“真理与失败、成功与失败”。本题设置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三个问题三个角度,一个是“错误为什么难免”,一个是“错误为什么可以转化”以及针对这个例子的方法论启示。 题目设置难度都不大,设置角度都很易懂。所以,只要审准了题目的问题项,答案都很容易给出。 真理与谬误这一知识点之前讲解的是认识论所涉及的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规律,而真理与谬误涉及到的就是认识的结果。认识的结果分两种,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叫做“真理”;反之,不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叫做“谬误”。真理与谬误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它们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 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解释之后,接着就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关系,也就是区别和联系,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就可以归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对立统一的关系”。认识这样的一对关系有着普遍的共同点,那就是经常涉及到的几组词汇,比如“互相区别、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分离;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具体到这一对关系,二者是“互相对立、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 首先,二者互相对立,也就是说真理是正确认识,谬误是错误认识,二者有着各自的规定性,也就是各自的“质”,这是不容混淆的。 其次,二者相互联系。联系的一方面是真理的发展需要与谬误相比较、相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是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以转化为真理。这一点是重要考点,特别是第二个方面,是历年考试出题的容易出题点,所对应的例子很容易抓取。需要注意的是,真理与谬误理论上存在的可互相转化性,是现实中真理与谬误事例得以转化的前提,也就是说,二者理论上的可行性论证或提供了现实中的可行性。 理论的互相转化性是上面分析题第二问答案的一方面。 在这一点中,有一个真理谬误转化的前提问题,也就是说真理和谬误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转化是有条件、有限制的。比如,上述分析题第二问,在回答了谬误转化为真理的理论可能性之后,还要提及现实的可行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正如参考答案中所言“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这是本题的得分点,是作为答案的第二个要点出现的。所以,如果想完全覆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 真理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 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统一的 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二者之间又相互依存,存在着统一的关系。这种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 1 )真理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①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是说,任何个人、任何阶级、任何社会集团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认识上或行动上的失误,人们在任何时代都不可能只有正确的科学见解而毫无错误。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后一代人总是要纠正前一代人的错误的,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真理同谬误相比较的过程。 指出:“就一切可能来看,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第 3卷,第125页。)为了判明真理,人们必须拿谬误作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只要善于比较,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就能发现和发展真理,因为,“”。 ② 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真理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是说,人类认识的发展表明,某一种观点、理论、学说,在其刚刚提出时,究竟是真理还是谬误,有时是很难分辨的。有些是真理的学说,人们往往认为它是谬误;有些实际上是谬误的东西,却被当时的大多数人误认为是真理。人们发现和接受真理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真理同谬误作斗争的过程。真理在斗争的过程中会越辩越明,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并日益得到丰富和发展;相反,谬误则会在斗争中日益暴露其本来的面目,为大多数人所抛弃。

【马原】第十四天 真理与谬误

让有理想的人更加卓越! 十五天掌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仅摘选前三章内容:绪论、唯物论与辩证法、认识论) 第十四天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真理的检验标准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而要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实践角度看: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1

单项选择题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1.认识论是研究( )。 A.世界是什么的科学 B.世界是怎样的科学 C.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 C.先验论D.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6.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8.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A.可知论学派B.不可知论学派 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

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A.唯理论学派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 1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1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15.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16.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中外哲理名言集锦:真理与谬误

中外哲理名言集锦: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主题语 通向谬误的道路有千百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 [法国]卢梭《爱弥儿》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 郭沫若《文艺论集》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曹禺《原野》 学者的责任,在于探索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种生命。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真理并不是一个发光的金刚钻戒指,只消牢牢地戴在你的手指上;真理只存在于你不辞为之赴死的不断追求中。 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 真理的一边是自由,另一边却是限制。 [印度]泰戈尔,引自《泰戈尔评传》 唯有接受真理的限制,我们才能得到至高无上的自由享受。

[印度]泰戈尔,引自《泰戈尔评传》 真理若是穿多了衣裳,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 [印度]泰戈尔《春之循环》 真理是严酷的,我喜爱这个严酷,它永不欺骗。 [印度]泰戈尔《沉船》 最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东西,它和你自己的存在一样简单。[印度]泰戈尔《沉船》 真理的一点火花,可以把虚伪的一座大山烧成灰烬。 [印度]普列姆昌德《咒语》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 [美国]约翰·福特《破碎的心》 真理的火炬会照出许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和我们不愿看见的一切东西。[美国]约翰逊《漫步者》 真理使魔鬼脸红。 [美国]富勒《至理名言》

如果一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真理的某一个侧面,并且长期地只关心这个侧面,那么这个真理就会被歪曲而失去本来面目,从而变为谬误。 [美国]爱默生《论超灵》 谣言走得更快,但它呆得却不如真理长久。 [美国]威尔·罗杰斯《文盲者文摘》 真理即使被打倒在地,也能重新站起,她与上帝的日月同在;而谬误如若受伤,就会在痛苦中扭滚,并在他的崇拜者之中死去。 [美国]布赖恩特《战场》 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才是真理。 [美国]爱因斯坦《论教育》 真理是无情的,但却是可爱的,它使爱它的人自由。 [美国]桑塔亚那《理性生活》 真理一经隐瞒,反而显得荒谬了。 [美国]盖伊·博尔顿《雪莱情史》 每个真理都有两面,在信奉其中的一面之前,我们最好把两面都了解一下。[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时爱着真理,在危险时更爱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

绪论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5、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6、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7、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4、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5、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7、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8、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9、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2、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3、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4、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15、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6、辩证唯物主义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7、试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8、简述意识的本质。 19、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 20、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21、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2、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 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4、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及其性质 5、简述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6、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如何理解《生活与哲学》中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哲学》中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时,常常会提出这两者是仅仅真理可以向谬误转化还是还可以相互转化的问题,现就此二者关系加以解释。 (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即与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则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在认识过程中,就确定的对象和范围而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 (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这一狭窄领域之外,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两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包含着以后会暴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真理和谬误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是促进真理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真理的无限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认识的任务在于把握真理,但是把握真理是一个反复实践和不断探索的过程。谬误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也不仅仅是消极的。在正确地总结经验的条件下,谬误往往是走向真理的先导。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人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无限过程,是不断地纠正谬误和把握真理的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