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圆柱、圆锥是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内容安排上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教材简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援助和圆锥的高。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比”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教学过程: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立体图形

2.课件显示例1情境图

3.说说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圆柱体?

4、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5.教学圆柱的认识

(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学生举例)

(2)认识圆柱的面

课件出示圆柱立体图提问:

①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②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拿出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研究题,教师巡视聆听学生的意见。

全班交流反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小结:

①圆柱有3个面围成。(课件显示)

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课件上显示)

板书:2个底面圆形 1个侧面曲面

②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相等。

(学生演示自己的验证方法,教师课件演示上面的圆形往下移动,和下面的圆形完全重合)

③用手摸的感觉是底面是平的,侧面是弯曲的。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明确课本上所说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3)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圆柱的高在哪里呢?是指哪一段的距离?(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柱的高)

②指名上台指给全班学生看。明确:圆柱的高是上底面到下底面的距离。(课件显示)

你能找到几条这样的高呢?(明确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2.教学圆锥的认识

(1)课件显示例题1中的圆锥物体。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举例说说)

(2)那圆锥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们观察自己带来的圆锥物体,完成以下表格。(3)交流圆锥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课件配着演示。

①圆锥由几个面围成?②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底面呢?

③什么是圆锥的高?

3. 比较圆柱和圆锥

问: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圆柱(直圆柱—从上到下粗细相同)圆锥

底面:上、下2个,完全相同的圆 1个圆,另有1个顶点

侧面:一个曲面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只有一条

四.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

观察—比较—归纳

圆柱圆锥

上下一样粗;有一个顶点;

底面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一个圆形;

侧面一个曲面;一个曲面;

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一条)这样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谢谢各位评委!

【人教版六下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人教六年级下册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 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案 模板四篇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测量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1、复习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2、出示一个茶叶筒提问:这个物体的形状叫什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柱体的?你对它了解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操作感知,发现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摸摸它的面。 师:圆柱有几个面?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各面的名称。 2、小组合作,制作形体。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为一组,大家合理分工,做一个圆柱体。想一想我们要制作它需要做哪几部分?分小组讨论制作方案后动手做。 3、成果展示。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合作成果,向大家展示。 (2)师:你在制作的过程中,准备了哪些材料?是怎么做的? 4、交流讨论。 (1)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粗有细,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高有矮,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什么是圆柱的高?怎样测量这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 濮阳市油田皇甫中学:郭泽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也就是课本42页到44页的内容。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提出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及特征。教材分两小段安排,第一小段,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第二层次,认识圆柱的直观图、侧面和高。第二小段,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例题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 (四)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采用引导探究、观察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学法方面,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行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飞快地旋转,想象一下,会形成什么形体?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从平面几何想象到立体几何,沟通面与体的关系。 1、请看屏幕,看到两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猜一猜,(1)号长方形如果向后移产生一定的厚度,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2)号长方形如果围绕宽这条边旋转一周,猜想一下,又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二)、引入课题 猜对了吗?想象力不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一)、整体感知,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直观几何抽象到经验几何

1、现在举起你们昨天做的圆柱,互相欣赏一下。手巧的同学做得比较精致,有的同学作品不够完美,看来动手能力还得提高。 2、那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你们观察很仔细) 3、请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图片,罐头盒、茶叶筒、木桩。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呢?想看看吗? (二)、研究圆柱的特征 1、提问:那圆柱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拿一个圆柱,用手摸一摸,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哪一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发现圆柱有哪些特征? ①、随着学生回答质疑: 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请看屏幕演示。 ③、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随着学生回答后板书。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1个侧面——曲面 3、高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教材分析_说课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的教材分析_说课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包括: 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说教材 一、特点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点、线、面和体的关系 课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增加能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个完整的认识。分别在教材的11页和24页,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在做转动纸片活动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猜测,再操作。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分了三步进行: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

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修订稿

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 设计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具准备: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圆柱。 师:这些圆柱形物体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ppt出示 小组合作探究一: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高有多少条 (2)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从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底面 2个,完全相同圆 圆柱侧面 1个曲面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下面的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生: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 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docx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鹤壁市湘江小学朱文举 一: 、说教材 ::::《圆锥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以及圆锥的认识的基 础上进行学习的。 ::::内容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全面 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的数 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 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理性思考的 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科学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四、说教法 以谈话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探究实践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靠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根据课题的特点,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然后通过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学法 ::1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学生不能想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想,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 ::2 、学生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小结、推导出圆锥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索新知识。

圆柱与圆锥说课稿

圆柱与圆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次认识了圆柱,已经会辨别;圆锥这一立体图形没有见识过,从未接触;在六年级上学期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积累了一些观察﹑探索立体图形特点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设计意图: (一)预习设计: 由于本课属于观察物体领域的内容,须借助于直观的实物或模型帮助体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时安排了两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收集生活中的实物和学具的制作)2.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新授设计: 在课一开始,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拿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分别展示,介绍。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小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并提出交流和汇报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倾听和主动发言的机会,试图改变只有少数几个优秀同学唱独角戏的局面。在大组汇报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代表边

演示边介绍发现的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相关特征,其他小组提出相关补充或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课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比较﹑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再次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三)练习设计: 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单第4题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点难度,我觉得这时要适当点拨,指导一下。 四、试教反思: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我进行了尝试。从教学内容方面,本部分知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相比有大的提高,他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但是由于本课准备得比较匆忙,有些环节的处理不够细腻,不太成熟,对课堂上生成的一些“意外”估计不足,教学机智不够灵活,所以还要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 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 10-12页及练习二2、4 课型:新授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长、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由直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到由曲线围成的圆,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再由平面围成的长方体、正方体到由平面和曲面共同围成的圆柱和圆锥是学生在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还有待于发展,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存在一定的的困难。而多媒体的引入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形象直观的模拟演示,恰好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要采取直观教学,尽量让学生用在看、摸、做等操作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表象。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变静为动,分散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的优势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圆柱,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3)情感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和收获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首次接触曲面的问题,掌握“化曲为直”是难点之一 2、探究底面与侧面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有困难。 学习材料准备:学生动手制作的圆柱教具圆柱圆柱的认识课件 学习过程: 一、课前交流 今天,王老师和大家来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场合,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希望同学们不要拘束,更不要紧张,因为所有的老师都和王老师一样是同学们学习的伙伴,如果你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与我们共同讨论交流。课前我们已经自学了这部分内容【2课件预习题】。可以说大家都是有备而来,绝对没问题。有没有信心? 二、交流课前自学情况 1、师:首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 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通过自学,你能描述一下圆柱体的特征吗? (有补充吗?)【板书:圆柱底面 2个圆相同 侧面曲面→ 高无数条】

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 碧云小学叶红霞 1、 说教材: 1、 《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 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 2、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2) 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3) 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 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一定量的细沙。 2、 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 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

说课稿-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包括: 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说教材 一、特点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点、线、面和体的关系 课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这一内容的增加能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个完整的认识。分别在教材的11页和24页,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在做转动纸片活动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猜测,再操作。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分了三步进行: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②自己动手快速转动小棒,验证自己的猜想。③强化辨析:出示 4 2 3 2 2 4 2 3 问:这两个长方形分别以4或2为轴旋转,得到的圆柱体一样吗?为什么? 多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得出结论: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哪条边就是圆柱的高,那么另一条边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最后再让学生具体说说上面两个长方形旋转后得到的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通过上面三步层层递进,让学生对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有了完整的认识。(圆锥的教学跟圆柱类似,在这就不再多做解释。)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 优质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

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 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

小学数学说课稿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说课搞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学生已经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次认识了圆柱,已经会辨别;圆锥这一立体图形没有见识过,从未接触;在六年级上学期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积累了一些观察﹑探索立体图形特点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为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设计意图: (一)预习设计: 由于本课属于观察物体领域的内容,须借助于直观的实物或模型帮助体验,感悟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的特点,因此我在设计时

安排了两个环节:1.课前准备(即收集生活中的实物和学具的制作)2.自学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新授设计: 在课一开始,让学生先回顾以前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拿出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分别展示,介绍。从而自然引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小小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并提出交流和汇报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倾听和主动发言的机会,试图改变只有少数几个优秀同学唱独角戏的局面。在大组汇报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代表边演示边介绍发现的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相关特征,其他小组提出相关补充或修改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相机课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比较﹑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图片,再次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三)练习设计: 本环节安排了说一说,判一判,连一连,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动,试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单第4题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在解题时有点难度,我觉得这时要适当点拨,指导一下。 四、试教反思:

(完整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具准备:5个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数学课我们常与直尺打交道,如果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它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绕着直尺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圆柱)这是一面长方形的小旗,如果也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又是什么图形?(圆柱)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用手摸一摸它的表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触摸时的感受吗?(平面)再拿出圆柱体,也摸一摸,你也能用自己话来说一说触摸的感受吗?(曲面)所以圆柱是一种曲线的立体图形.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整体感知圆柱。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实物,如铅笔、罐头盒、茶叶盒。 如果把它们画下来是怎样的呢?(多媒体演示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 2、研究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底面2个,完全相同圆 圆柱 侧面1个曲面 (3)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再通过计算,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发现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请看电脑是怎样演示的。(多媒体把上下两个圆完全重合) (4)(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圆柱高低不同,那么圆柱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圆柱的高低和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师板书:高画在图上连接圆心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多少条?(板书:无数条)这无数条高的长度怎么样?(板书:都相等)请看电脑博士怎样演示高有无数条且都相等的。(5)高的拓展。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厚)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长)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深) 3.练习: (1)、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2) 3、探讨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圆柱和圆锥是在学生掌握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名称,并掌握他们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四、说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知识迁移,以旧带新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解读信息窗 课件出示情境图,情境图中展示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冰激凌盒,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问:你们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吗?你们想知道圆柱和圆锥的什么呢?接着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本节课分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认识圆柱的特征

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模型,认真观察,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看到圆柱的哪些外在特点。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让学生从整体中感知圆柱,在交流中进一步积累关于圆柱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来观察圆柱有哪些特征?并且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圆柱的特征。本环节是让学生借助圆柱模型独立探索,再组织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把握圆柱的特征。接着,课件出示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在认识底面和侧面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柱展开的过程,从而总结出: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在认识高时,可以用牙签盒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并且圆柱有无数条高。 第二部分:认识圆锥的特征 首先展示圆锥模型,向学生说明它的形状是圆锥,使学生对圆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为有了认识圆柱的基础,所以在探究圆锥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圆锥的特征。然后,借助圆锥平面图,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其中圆锥的高的认识是一个难点,在这里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什么是圆锥的高,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锥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并且圆锥只有一条高。 最后,引导学生将圆柱和圆锥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题目 第一题、是分辨图形的形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第二题、是一道操作性题目,让学生用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卷一卷,交流不同的卷法,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三题、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建立空间观念的题目,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说一说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并在书中连线。 (四)活动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圆柱的认识例1、例2及做一做。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积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重点 掌握圆柱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四、学习难点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准备 课件、圆柱、剪刀等。 六、学习过程

篇二: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

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说课稿 说课人:李阳桂 一、说教材 《圆柱与圆锥》是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学的内容。《圆柱与圆锥》复习课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意在通过回顾梳理,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串成线,联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加深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本学段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巩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梳理、合作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整理、探究、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为:知识的梳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为:认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教师来说,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作为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并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取的教学、学法概括为以下三句话:回顾整理,以学生为主。巩固知识,以练习为主。拓展提高,以思维为主。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上,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回顾梳理、建构网络。这个环节当中,我主要设计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所学内容,然后师生共同将这单元所学的相关内容,用树状的形式呈现出来,此环节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与复习的能力,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第二部分我让学生自主填写表格,来回顾学过的知识,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复习课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认识》。(下面是我说课的流程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说明。(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不用说) 《圆锥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内容。圆锥是小学阶段所认识的立体图形之一。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学习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不用读)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与操作、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4、(目标已经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和测量圆锥的高。 (难关就在前面,如何克服呢,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圆锥型实物,两把直尺或三角板,制作圆锥的材料、直角三角形和学习卡。 (当然除了在教具和学具上做充分的准备还是不够的,在教法学法上同样要下一番功夫)。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法,操作法、交流法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新课标也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视为“转的”过程,推广学习的实践性。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幷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的架起一座求知的桥梁。 学法将渗透在教学活动当中,而学习活动也是学生掌握学法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教学上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转动的陀的陀螺导入新课,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着这三种学习方法,积极实施了新课标中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

最新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具准备: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圆柱。 师:这些圆柱形物体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ppt出示 小组合作探究一: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高有多少条? (2)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从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底面 2个,完全相同圆 圆柱侧面 1个曲面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下面的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生: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③量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上杭县实验小学:吴秋菊 一、说教材 (一)教材说明 1、教材地位:《圆柱和圆锥》是《人教版义教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领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几何形体知识,也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内容前后联系如图: 圆的周长和面积积积 圆柱、圆锥和球 五年级下学期 六年级上学期 六年级下学期 多棱柱和多棱台 中学几何知识 → → → → → →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 ↓↓↓↓ 由此可见,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基本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丰富了形体知识。学好这部分知识,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内容结构: 本单元内容分三段教学,依次是圆柱、圆锥和球的认识(球作为选学内容,在此不赘述)。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和复习。计划用9至10课时教学,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例题呈现是由圆柱到圆锥,既符合知识呈现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材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新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根据学情和生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要求,又是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最好见证。基于此:我对本单元教材作如下处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 2、知道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并逐步渗透猜想、归纳、类比、推理、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和圆锥,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