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例谈初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谈初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谈初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谈初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谈初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0-12-22T16:49:40.82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24期供稿作者:蒋月兰[导读]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思维更应开放,教师需要细心大胆挖掘。蒋月兰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从教以来的一些感触,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了个人的几点见解。关键词:数学思想;创新思维;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蒋月兰,任教于江苏省仪征市金升外国语实验学校。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才能有所提高。本文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一些感触,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个人的几点意见。

一、注意双基落实,扫除对培养创新思维的障碍

中学数学教学更多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扬,科学性、系统性较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只热衷于解题,而忽视了对基本概念的学习与理解,甚至对以前的一些重要定理、公式也不仅能大概了解。而正是由于对基本概念的认识肤浅,不但在应用中常常引起失误,久而久之影响学习的进步,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这会直接影响创新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双基”的落实,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新概念都练习,自己给出较严格的定义;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些定理与概念,并通过发动同学自己找出理解与运用这些概念产生的错误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双基落实的结果是促使学生能准确、牢固地掌握概念。思考问题时注意其逻辑性、连贯性,提出问题明确、推理合乎逻辑、论证条理清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而且也为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扫清了障碍。

二、精心设计教学,为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数学教学要标新立异、改变观念,注重能力培养。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把学生引入一个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开发智能。

1.设计非常规解法的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激发学生大胆探讨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2.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导”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活动”,留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充分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并“会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思维更应开放,教师需要细心大胆挖掘。

例:在△ABC中,∠ACB=90°,CD⊥AB,由上述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

此题求解的范围、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思维是开放的。让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求新、求速度、求最佳,通过不断思考,互相启发,多数学生能找出7~10个结论,然后教师诱导学生从边、角、相似及三角函数关系等方面归纳出至少15种结论:

(1)∠BCD=∠A,∠ACD=∠B,∠ADC=∠BDC=∠ACB

(2)AC2+BC2=AB2,AD2+CD2=AC2, CD2+BD2=BC2

(3)AC2=AD·AB,BC2=BD·AB,CD2=AD·DB

(4)AC·BC=AB·CD

(5)△ABC∽△ACD∽△CBD

(6)SinA=CosB, tgA=cotB, Sin2A+ Cos2A=1, tgA·cotA=1

这类题目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类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匹配,需要周密思考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去发挥、探索、推断,从而得到多个结果。它的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和做法,具有良好的导向性,是出题的一种趋势。

3.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借助求异思维,从不同的方位探索问题的多种思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三、揭示解题规律、渗透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是研究数与形及其关系的一门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相关知识间往往存在某种紧密的联系,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大多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如:讨论因式分解问题,通常是按下面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第一步,应用提取公因式法;第二步,应用乘法公式或十字相乘法;第三步,分组分解法;第四步,应用添拆项法;最后才考虑应用其他方法。

这样的思维过程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即教材安排的先后顺序);二是这些方法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这种思维方法易记、有效、好用。

又如,苏教版七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中有这样的题型:

已知:如图ED∥AC,∠EAD=∠EDA,求证:AD是∠BAC的平分线。

分析:这是证明角平分线问题,即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问题。

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证两个角相等的方法依次为:

(1)等式性质;(2) 等量代换;(3)同(等)角的余(补)角相等;(4)平行线的性质。显然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四条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针对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经过学生讨论,很快可得到下面的论证。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7652460.html,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更尕代阳 来源:《学园》2013年第20期 【摘要】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笔者从三个 方面浅谈体会: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尝试研究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情境心理辅导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86-01 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飞速,学生的学习性质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原来的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和创新性,而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体会: 一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理论总结出,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出能结合社会现实和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刺激学生的思维,让思维向更宽阔的范围拓展,带着问题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反复阅读课内教材或课外教材,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信息,促进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去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当然,在阅读材料中,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或启发,通过阅读自学课本教材或补充教材,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取了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又发现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习惯转变为主动独立思考习惯相当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提出新的看法或想法,要打破陈旧的学习观念,打破现实中先入为主的成长,冲破过分追求秩序的情感障碍。过分追求秩序就会使思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导致解决问题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怕犯规矩、怕失败或怕担风险是最常见的基本心理障碍,这些障碍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不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案例导入 一封家书——8只八哥 有个商人在外做生意。他的同乡要回家,于是他就托同乡带10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给妻子。同乡在路上打开信一看,原来只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8只八哥、4只斑鸠。同乡大喜:信上没写多少银子,我留下50两,她也不知。 同乡将书信和银子交给商人妻子以后,说:“你丈夫捎给你5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你收下吧!”商人妻子拆信看过后说:“我丈夫让你捎带100两银子,怎么成了50两?”那同乡见被识破,忙道:“我是想试试弟媳聪明不聪明。”忙把那50两银子送给了商人的妻子。 商人妻子怎么知道是100两银子的呢?原来那幅画上写的意思是:8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四只斑鸠是四九三十六,合起来是100,所以商人妻子知道是100两银子。 商人写信不用文字而用图画,商人妻子读信不是认字而是解画,他们两人使用的思维法就是再造型想象思维法。 想象和联想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 思考与讨论 1. 谈谈你对创新思维的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试举几个运用创新思维的实例。

第一节创新思维 人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当面对问题而束手无策时,我们的思维往往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们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需要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及障碍突破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1.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基础上,为解决某种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以新的思考方式产生新设想并获得成功实施的思维系统。 2.新思维的特征 (1)独创性特征。创新思维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维的结论上都能独具卓识,提出新的创见,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2)超越性特征。创新思维不但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物质、现象和一切传统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超过去和现在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3)灵活性特征。创新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它既独立于别人的思维框子,又独立于自己以往的思维框子,是一种开创性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它能做到因时、因事而异。 (4)风险性特征。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突破。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新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都取得成功,有时可能毫无成效,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无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都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5)综合性特征。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是多种思维协同的统一。 (二)常见的思维障碍 1.盲目从众 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初次来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吃饭犯了难,大街上饭馆多得不知道哪家的饭菜“味美价廉”,这时你会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当然会找一家人多的饭馆用餐,这就是从众。理性的从众在大多数情况下使 2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10-10-21T14:36:10.98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林锋 [导读]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林锋湖南省长沙市培粹中学,湖南长沙 410000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现代社会也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 《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这时请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如果这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十分明显的。而这种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我们叫创新思维。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创作意识 指导中学生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做学生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学生: 1.青少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青少年思维的特征,而喜欢涂涂画画又是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易逝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爱幻想、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取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进行艺术创造。例如,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卡通书和卡通电视,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卡通图片或者短片,让同学们在借鉴别人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上大胆地创作自己的故事。学生们感到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和作业正是自己喜欢的,学习和创作的热情自然就高涨。课后很多同学都能去找资料,认真进行卡通画创作。 2.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个性。如较内向的学生喜欢手抄报、书法;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喜欢美术制作等活动。因此,活动课上,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配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二、给予创新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如课外活动创办美术专刊……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三、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其有“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感,才有助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其创造性。 1.给学生应有的信任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是学生培养、增强自信心的基础,而自信心又是发挥学生创造性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能独立的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不做评判,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 艺术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张扬个性,这就需要突破权威。且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对学生独创性表现不轻易评判,尊重学生并允许他们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不要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学生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如《向日葵》一课,我让学生感受、讨论、分析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然后尝试直接用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有的同学采用对比鲜明的颜色,然后辅以跳跃的线条,表示自己欢乐的心情;有的同学采用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块和扭曲的线条,表现自己烦闷的心情。又比如把静物、植物拟人化,给它们加上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创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在塑造形象的时候,我反对学生们套用公式,千篇一律,我要求他们别出心裁,即使画同一样东西,也要画得跟别人的不一样,尽管有些作品在创作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作品也具有独特魅力。 五、教师对学生创新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少遇困难,少走弯路。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

例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表时间:2015-06-17T15:18:48.08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5期供稿作者:栾炜[导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莲河学校栾炜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一些自己的粗浅做法。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巧设悬念,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数的乘方”这一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1)1999是多少?同学们开始时都表示不知道。这样,使他们带着问题,带着渴望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再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寻找“数的乘方”的运算规律,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紧张有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直观演示,激发兴趣,培养探索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是一座桥梁,它能沟通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联系。直观演示的方法是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亲身体验,从想象到发现、猜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给出验证,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关系定理和推论”时,可要求学生每人课前准备一支木棒,教师自己准备两支木棒,课上请同学们拿着自己准备好的木棒,与教师的两支木棒围成三角形,并把每支木棒的长度记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哪些长度的木棒可以围成三角形,而哪些长度的木棒不能围成三角形。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三角形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宋代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因此成功地创设情境,教师不断给学生思维的契机,处处设疑、激疑、释疑,就会不断促使学生强烈的需要和动机,从而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如“幂的计算”一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将一张0.1mm厚的白纸对折30次后,请估计一下它的高度,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6cm,有的说7cm……,于是,我说,我们学习了“幂的计算”,再计算一下它的高度,你定会瞠目结舌。怀着浓厚的兴趣,在一种无形力量的驱使下,个个认真听课,而且很快掌握,验算结果,大吃一惊。问题太诱人了,数学真奇妙,学生由衷地感叹道。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地训练,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清河育才小学潘志新 要实现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为创造性而教”,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如何认识创新思维?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就是本人此文要研讨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涉及许多问题。诸如:要求学生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注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调结合;注意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协调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开展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与适当的数学竞赛等。这里,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创新动机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人的认知内驱力。居里夫人把好奇心看成学者的第一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对许多事物习以为常,好奇心逐渐减退。于是,许多科学家提出要保持“童心”,要像儿童那样具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有时会误认为是“调皮”、“愚蠢”的表现,因而常加以限制、谴责、嘲笑。据说爱迪生在小学上数学课时,因为好奇地问“2加2为什么等于4?”,被老师认为是有意调皮捣蛋而被赶出了学校。现在,年龄小的学生爱问,越大反而越不爱问,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应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敢于各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是幼稚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简单批评制止,而应积极点拨诱导。 二.鼓励创新精神,重视创新个性的培养 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志向。要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一些教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斥责,这是窒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极大,一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谈道:“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智力、好奇心测验中成绩中等以上,他们的学生的创造性能在三个月以内有显著提高,而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教师,其学生便没有进步”。教师往往会偏爱心理类型和自己一样的学生。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缺乏创新才能的教师则不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新才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取得极好的成绩;如果教师很缺乏创新才能,那么创新能力低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反而会被埋没。 按理讲,教师应该喜欢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不大喜欢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或者由于精力充沛、好动好问、被视为“淘气”、“调皮”;或者独立思维能力强,不墨守成规,思想行为常超出教师意料;或专注地钻研、为创新吸引、不善交往、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因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喜爱。研究创新思维的德国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许多调查表明,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确实,如果不改变对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的错误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只是空谈而已。 三.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创三个特征。流畅性是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 思维能力 示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鼓励质疑问难,激发求异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思路才会开阔。 1、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求异思维的开端。例如,教学“倒数”概念时。我先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中他们产生了不少的想法,所以在上课时提出了不少问题,有的说:书上为什么讲零没有倒数?有的说:为什么1的倒数是1,而零的倒数不是零?等等。由于学生开动了脑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所以他们从各个方面提出了问题,这就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在教学时,我不仅对所提问题做了恰当解答,还鼓励学生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促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习惯。我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经常运用小组相磋和大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开展辩论,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2r S 。然后向学生提问: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大多数同学回答必须知道半径r 才能求出圆的面积。我作了肯定和小结,有一个同学举手表示不同意老师的意见,认为2r S ,知道r d ,知道r d c ,对于这个同学的回答,我立即向全班学生做出肯定,并向学生说明使用2r S 的最终结果是知道r ,但我们在求r 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这件事对我很有启发,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会燃起智慧的火花。 3、鼓励学生咬文嚼字。数学中的各种结语用词科学,逻辑严谨。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结语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咀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例如,在讲授带分数乘法的法则“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酌,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时,我要求学生领会“通常”一词的含义,不少学生认为“通常”的意思就是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做,还有的同学做出深刻的剖析,认为书上用“通常”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可这样计算,但不是绝对的,一定还有另外情况下的特殊算法,接着我出示4016243 22412432124 的简便算法,使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不把1化成5,/3去做,而是用乘法的分配律来进行计算的道理。也使学生懂得遇到带分数乘法时,避免不作分析,一律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的现象。 二、注意多向求解,发展求异思维 在思维上注意多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发展求异思维的有力措施。 1、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包括正向和逆向)到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主要是通过逆解题进行训练的,逆解条件含蓄。叙述间接,需要学生反向推理才能解决。在教学中如果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呆板性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有许多可逆成份,如公式的正反运用,某些概念

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docx

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一、科学教育与教学在有学者国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之现状 纵观近年来的发展,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之间的较量。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兴衰的关键取决于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绝不是个人掌握知识和技术就能够解决的,要使国家变得强盛就需要拥有大批技术素养高的人才,这些人才如何培养也成为当前科学教学发展的主要任务。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更是如此,正所谓“异想天开”是创新活动的前提。通过异想天开激励青少年学生创新思维,因为创新的前提是带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当有学者们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的时候, 运用科学方法去设想,去设计都无法解决时,就需要寻求不同寻常的路径去解决。那么,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有学者们还应当激励青少年学生去创新探究实践,并给他树立信心,使他有足够的信心去创造发明,使其产生创新冲动。所以说异想天开是创新活动的前提,要创新成果必须从异想天开的想法做起。[1] 话虽如此,有学者国当前的科学教育之现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断阻碍着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说,就教师而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对原本生动有趣的科学学科的兴趣,教材的枯燥,教学资源的匮乏,教学仪器的达标率不高等问题,都成为当前科学教学继续发展的阻碍因素。 除此之外,受教育的学生科学素养也并不高,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是围绕着教材、教师,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思考问题 的习惯,这也成为当前科学教学的一个重大阻力。 二、抓住青少年好学的心里特征、在科学教育中转变教学观念 1.在创新活动中倡导浓厚的创新氛围。 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创设一个良好情景非常重要,比如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为切入口,使学生对创新产生一种冲动感,想立即去尝试一下。因为学生对新颖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只有充分掌握学生喜欢创新的心理特征,好的情景创设一旦 被学生接受,那么他必定会为认真投入对某一事物想探究个究竞时,就会萌发创造 思维,所以有学者们在开展科学教育创新活动过程中要有目的出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要可以吸引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刺激下,对问题产生兴趣。[2] 2.科学实践活动是萌发创造思维的产生最好途径。 俗话说:科学实践活动是萌发创造思维的产生最好途径。因此科学教育与青少年创新思维培养中科学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总体上来说,只有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掌握学生喜欢创新的心理,就可以萌发青少年创造思维。 因为青少年学生兴趣的产生是创造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兴趣是探究的根本动力源泉,它不仅有助于分析问题能力、批判思维等智力因素的提升,还有助于坚定毅力和责任感等素养的养成。基于兴趣的学习将提高成功的几率,所以说科

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从人均考虑,联系我国的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讲授初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对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社会协作条件”的分析中,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从人均考虑,联系我国的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讲授初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对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社会协作条件”的分析中,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讲课教案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先培养其创新意识。研究显示,人类有80%的潜能被埋没。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联想,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训练。排除创新思维中的障碍,营造创新教育气氛,改革考试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共同探讨、尝试创新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 随着全国高校连续几年扩招以及社会办学迅速崛起,技校招生就显得极其困难,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这对技工教育是个挑战。要摆脱困境,技校的出路只能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任何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源于创新意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有创新欲望和要求,才会有探索研究,才会有成功。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科研成果面前不屑一顾地说:“这还不简单,谁都会!”或许,人人都具有创造力,但是,不是人人都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会去观察生活、反复思考生活中引人注意的问题,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要创造、要发明的愿望。创新意识比创造力更重要,若把创造力比作钞票,那创新意识应该就是验钞机了,它是创造力的源头活水。试想,一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任何新生事物毫无兴趣的人,决不会想到去创造发明,所以,从小就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引发创造性成果,它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制度的不断完善,都离不开创新意识这个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有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土都受益于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改变了不少人的人生道路,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培养、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技校生将来是各企业技术岗位操作的主体,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最佳条件,因此,技校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积极开设创新思维训练课,为学生将来的创新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在技术改革、设备创新中,技校生是企业的中坚力量,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多无限美的想像空间。 一、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或是学习、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按常规的思维方法要么是不能解决,要么是太繁琐,太费时、费力。是否能寻求一种简捷、高效的办法来解决呢?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创新意识。 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数学题:“从1到100的数依次相加,和是多少?”别的同学一个劲地计算加法,而高斯则静静地独立思考,他从排列有序的数字上发现了规律:即首尾两个数依次相加其和相同。如:1、2、3……98、99、100,于是他很快算出了答案:101X50=5050。高斯摒弃了繁琐的演算,利用数字的组合,找到了最快捷的计算方法,这是典型的创新思维。如果他没有改变旧算法的意愿,也就是没有创新意识,他也不会获得成功,而

浅谈青少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浅谈青少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鲁军红 甘肃泾川 744300 摘要:创新能力是指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具有新思想、新理论、新发明等独创或个人首创的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发展的核心。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差。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品格塑形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好试、爱好模仿、富有想象、热情活泼,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接受现代化信息的群体,他们身上潜藏着无穷的创新潜能。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让他们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为将来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青少年创新教育能力培养 1.青少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在思维的类别中,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提到创新,我们总是觉得很神秘,似乎只有极少数人才可以做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创新思维是一门科学,它不仅仅要求人们更新观念,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还要求人们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而这种创新思维的方法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对青少年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因为青少年这个阶段正是他们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培养青少年常规思维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为将来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扬青少年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学习只是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新的技术”他呼吁要解放孩子的手、口、脚、脑,把孩子从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样孩子身上的创造潜能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怎样才能更好的发掘孩子身上的最大潜能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发扬和欣赏孩子性格中积极的向上的一面,对孩子的一些缺点和错误的做法,我们不应该表现出不积极的情绪。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辨证的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及其反应,我们总会发现他们的优点。我们不能把青少年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和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把每个青少年看作是具有创新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各个环节管理过于死板,学生就会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个性得不到发扬,就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尝试

浅谈新课改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浅谈新课改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在教育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区别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我们有幸参加了新一轮的课改实验,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起用新教材而已,而是要以新教材为载体,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生动活泼地学习,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又是丰富多彩的。数学是一门使人精确的学问,提到数学,许多人都感到数学太呆板,缺乏乐趣。其实,数学中不仅有无穷的乐趣,而且是培育创新思维的极佳工具。新课程实验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下面就是我在新课改实验中采摘的几朵学生创新思维的小花。 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中,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二节整式的运算中的一道题, 任意写一个三位数,交换它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并将两数相减,观察结果有什么规律。 原数新数差 231- 132 = 099 设,差的百位数字为x, 十位数字为y, 个为数字为z.。 785 - 587 = 198 982- 289 = 594 854- 458 = 396 。。。。。。。。。

规律:1)差是3的倍数; 2)差是9的倍数; 3)差是11的倍数; 4)差是99的倍数; 5)十位数字都是9; 6)如 ????? ? =+=+=+=+963945981990 x+z=9 7)如 18 69318 49518 89118 990=++=++=++=++ x+y+z=18 8)如 4*1045*10-49*108 *1081*10-89*109 *10)90*10()99*10(=++=++=+-+))()()( (10y+z)-(10x+z)=10z 9)如 ????? ? ++=+++++=+++++=+++1049*10545451089*10181811099*100)90()90(10)()()()( 10(x+z)+(x+z)=x+10y+z 10)如3*116*1039*105 *114*1059*101 *118*1019*100 *119*1009*10=-+=-+=-+=-+ 10y+x-10z=11x 在这里,单调,枯燥的数字却变得生动有趣,则充分说明,在生活中,创新无处不在,创新的灵感往往钟情深入钻研的有心人。 又如,七年级(上)中,代数式一节里,用火柴棒搭正方形 (用箭斗代替火柴棒)

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作用

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作用 授课老师:阎红卫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作用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 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 一,认识创新思维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先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只有选正确了方向,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我们每个人平时提到他都念念有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vation,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invation”的拉丁词根“ 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社会发展中 ,任何新的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古城,创新思维在大学生思想中确立亦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就我国当前的历史阶段而言,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多年来传统教育倚重于知识的传承,把传承性教学置于中心位置,忽视对学生的资助学习,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欠缺批判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致命弱点.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嘉积中学曹慧勇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播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与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数学史上的费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曾激发了多少数学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大胆联想、猜想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要知道学生猜想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这种意识与习惯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教与学必须是一个和谐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和委婉的语言时刻感染着学生,多用一些鼓励语言,多表扬、多肯定、多指导,多给学生提供展现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表达他们的独立个性、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让每一位学生在点滴中取得进步,享受自我创造、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问题情境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根据教材创设情景很关键,以境激情,应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景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迅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学习《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漂亮的衣服(有上衣、裤子、裙子),让学生进行搭配,问他们从中能配出多少套的衣服,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从而本节课的课题。又如在学习《等比数列》之前给出印度国王与国际象棋的故事;学习《线性规划》之前讲信贷事例,在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且每个人必须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讲座心得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讲座心得 2012年4月21日、22日公司组织管理人员培训,请梁作民教授讲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梁红武教授讲了《国学思想的智慧借鉴》,杨松讲了《中国式绩效管理》,学习后深有体会,把所学的心得做以下汇报: 一、《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人类是一种有头脑会思维的动物,思维是人类最主要的秘密,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创新,即构想一种目前现实中还不存在的东西,人化自然中的新事物总是直接来自于人的头脑。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性的思维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但是旧方法的改变和新方法的建立往往需要长期主动自觉的训练过程。科学的训练让头脑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于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传统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必须改变以往的旧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新理念才能加以应对。 “头脑就是资源”。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的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包括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智力的竞争,是头脑的竞争。为了了赢得竞争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法,破除计划经济与传统社会的思维束缚,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这座宝贵资源。

“不断淘汰自己”。在社会领域,信息社会初露端倪,各种新事物铺天盖地涌过来,知识折旧逐渐加速,使得我们每天都要面临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崭新世界。于是仅仅依靠以往的老经验已经无能为力了,只有主动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和理论,不停地学习再学习,才能跟得上信息社会的步伐。 “做世界公民”。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全球化正在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把每个民族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我们华夏文化也正在融入人类文明的主流文化,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村庄甚至只是一套小房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须站在世界公民的高度,才能真正看穿事物的本质,抓住其来龙去脉。 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每位有志之士都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个人发展理念:有智慧者事竟成! 现代社会的创新活动大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只要能防止出现一些思维定势,就能做到人多智慧多。 1、良性暗示 暗示又可分为积极的暗示即“良性暗示”、消极的暗示即“负面暗示”。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从这个方面讲,潜意识乃是暗示的积累与沉淀。它深刻地,从根本上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暗示在深层潜意识中深沉地潜伏着,广大地弥漫着、持久地延续着、多方地沟通着。与显意识相比,潜意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暗示积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