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康德的意志自律理论

浅谈康德的意志自律理论

浅谈康德的意志自律理论
浅谈康德的意志自律理论

浅谈康德的意志自律理论

2002-11-21 09:16前言

这篇论文是我的毕业论文,我个人认为康德这些道德理论和观点对律师的自律执业具有指导意义。为此我把它整理出来,供律师朋友一起赏阅

要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其先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道德哲学,他把道德的纯洁和德性的尊严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阐述了自律和他律的区别,道德的独立性和自律性等学说。意志自律是康德伦理学中所特有的。康德的自律其实是一个道德规律,一个彻底善良的意志,也就是自由意志。康德还认为责任是先天的理性概念,它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

十八世纪下半叶,当以感性论为依据的利己主义伦理学风靡莱茵河西岸之时,我们已年逾花甲的“矮小的哲人”——康德,却在其先验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德性论伦理学。他把道德的纯洁和德性的尊严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之所以得以崇高和尊严并不是他获得了所追求的任何目的,满足了自己的任何的爱好,而是由于他的德性。德性是有限的实践理性所得到的最高的东西。康德在他的德性论伦理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善与恶,责任与爱好,幸福与痛苦,意志自律与他律等重要道德问题。而道德的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学说,又是康德伦理学中所特有的,意志自律性又是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说:“道德法则就不表示别的,只表示纯粹实践理性的自律,也即表示自由的自律,这种自律本身就是一切准则的形式方面的条件,一切准则唯有在这个条件下才能符合最高实践法则。”⑴准则只有在自律原则下,才被理性规定为与主观条件相符合的实践法则,服从这个道德法则,也就是服从真正的“自我”,道德活动也就是“自我”最纯粹的自律活动。自身作为最高实践法则的意志,把来自意志准则的一切都看作是一个自身普遍立法的意志所制作的,不以任何兴趣和关切为依据,因而它对命令的服从是无条件的,这就是意志自律。

一、“意志的自律是一切道德法则所依据的唯一原理,是与这些法则相符合的义务所依据的唯一原理。反之,任意选择一切的他律不但不是任何义务的基础,反而与义务原理,与意志的道德性,相互反对。”⑵

康德认为,人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作为感性存在者,他是“现象世界”即自然界的一部分,这种属性把人变成外在因果性的玩物,人受自然规律和感性欲望的支配,没有意志自由;但是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他作为“自在之物”的智性世界即本体世界的一员,他却被赋予了自由,他可以超越感性世界,不受自然规律和感性欲望的支配,而按照理性自己规定的法则行动。这说明,人是道德法

则的本体,有理性的存在者为自身立法,服从道德法则的人本身就是这个法则的立法者,因而人的道德活动必然是真正的“自我”活动,亦即“意志自律”的活动。

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就是:“不论做到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⑶康德认为,纯粹而本身有实践力量的理性是能够直接立法的,实践法则是不受条件限制的,意志独立于经验条件之外,被实践法则的单纯形式所决定,因为只有这样,纯粹实践理性才能不依赖自身以外的东西而自行立法,亦即纯粹实践理性自身就是法则,在它之上没有任何决定它的东西,它是一切准则的最高条件,它不是基于任何直观提出的命题,不是从对某种概念的分析中得到的分析命题,而是一种先验的综合命题,这就是道德法则的形式性。

与道德法则的形式性分不开的,就是道德法则的自律性,“意志自律性,是意志由之成为自身规律的属性,而不管意志对象的属性是什么、”⑷所以自律原则就是“在同一意愿中,除非所选择的准则同时也被理解为普遍规律,就不要做出选择。”⑸康德强调,自律性是道德的唯一原则,因为经过剖析就会发现,道德原则必定是定言命令,而这命令所颁布的,不多不少恰好是自律性,与自律性相对立的就是他律性,他律性不是意志给予自身以规律,而是对象通过与意志的关系,给予对象以规律。这样的关系,不论以爱好为基础,还是以理性表象为基础,所发出的命令只可能是假言命令。意志自律性是依据道德法则的形式性,而他律性则依据法则的实质性(欲望的对象)。唯一的道德原理的本质,就在于它可以离开法则的实质而独立自主的(消极意义下的自由),同时并借着一个准则所必然涵有的单纯形式来决定任意选择(理性为自己立法,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只有这样,道德法则才能免除任何条件的限制,保证其道德的纯洁性。因此,道德法则只表示纯粹实践理性的自律,也就是表示自由的自律,这种自律本身就是一切准则的形式方面的条件,一切准则唯有在这个条件下才能符合最高实践法则。相反,如果意欲的实质,即与法则结合着的一个欲望对象,作为道德法则成立的条件而进入实践法则之中,成为它所以可能的条件,那么实践理性亦即意志【赖:实践理性即意志?】就产生他律了。在这种场合下,意志就不给自己立法,而只教如何才能合理地遵从感性法则了,在这种方式下,行为的准则就不能在自身含有普遍立法形式,也就不能建立起任何义务。所以,任何一种道德哲学拒绝自律原则,就必定要躺在他律原则上。

康德从各个方面对一切以他律基本概念为依据的道德原则进行了批判,这就是对感性论为依据的幸福论和神学的道德的批判。他特别是从自律性方面强烈地反对这些学说的。

以感性论为依据的幸福主义以个人或社会的幸福为目的,它以我们如何行动才能获得最好而又确定的幸福为目的。康德对此认为,幸福主义把幸福原则作为意志的动机,是直接违反道德原理的,它使道德从属于道德以外的东西,不仅使道德行动失去了其固有的尊严和独立性,而且幸福学说还包含着内在的矛盾。他说“实践法则的一切实质永远都依据于主观条件上,这些条件只为有理性的存在者供给一种受制约的普遍性(就是说:如果我愿意此事或彼事,我就必须实行某事以便实现它),而且,它们全部以个人幸福原理为其枢纽。”⑹一切实质如果是准则所依据的决定原理和条件,那么这个准则就不能表现在普遍立法形式之中了。因此,幸福原则永不能提供足以作为意志法则的准则,更不能给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都规定出彼此同一的实践规则。因此这个原则对道德的建立毫无用处。他说:“使一个人成为幸福的人,和使一个人成为善良的人绝非一回事,”⑺幸福原则向道德提供的动机,正败坏了道德,完全摧毁了道德的崇高,亵渎了道德的尊严,它把为善的动机和作恶的动机等量齐观,完全抹煞了两者的特别区别。

尽管康德在这里对幸福学说进行了驳斥,但康德并不排斥幸福。相反,他认为幸福是一个完善的道德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有德性的人还应得到幸福,德性是配享幸福的条件,只有有德性的人才配享幸福。

神学的道德是从神的命令和法则中引出道德的。但是,康德指出,如果是出于对神的恐怖或对神的希望而服从神的道德法,这归根到底是在谋求幸福,也就是说它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幸福学说;如果把神的意志说成是信奉并服从道德上的善,则这种信念就是把神的意志内容同我们的道德意识,亦即良心协调起来的一种信条,它看似是神学的,事实上是与自律的道德意志。这样由于道德法则的自律性,康德把道德从神学中分离出来。

由此看来,康德的自律意志即不受幸福的驱使,也不受神意的支配,人自身成为自己的主人,自律性使道德脱离了神学。因此,康德的自律性学说,十分鲜明地反应了启蒙时代个人主义、反对权威和尊重理性的思潮。

康德还指出,依照意志自律原理,就是天分极低的人,不用踌躇,也很容易明白如何行事;但是如果假设意志的他律性,我们就很难明白应行何事。他举例说,赌输了的人诚然可以对于自己和其疏忽感到懊丧,但是他如果自觉到在赌场上欺骗过人(虽然他赢了),那么他一拿道德法则来衡量自己,他就一定会鄙弃自己。因此,这确实是异于个人幸福原理的一种情形。“职责的含义是人人不辩自明的,但是要问什么行为才会给人带来真实经久利益,使人一生享用不尽,那就总是朦胧暧昧,令人莫测究竟了。”⑻

二、一个彻底善良的意志,必定包含着意志的一般形式,它独立自主,因此,也就是自律意志。意志自由与意志自律不可分割地联系着,“自由概念是阐明意志自律性的关键。”

康德认为,理性作为实践能力,它的真正使命并不是去产生完成其它意图的工具,而是产生在其自身就是善良的意志。善良意志之所以善良,并不在于它的功用,而在于意志本身就是好的。它自在的善,自为地就无比高贵,这种善良意志纵然毫无成就,它“仍然如一颗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⑼由此,在康德看来,人们行为的善恶只能从行为的动机本身来评价,这种道德活动,也就是善良意志。康德认为,一个彻底善良的意志,它的原则必定表现为定言命令,包含着意志的一般形式,任何客体都不能去规定它,它也就是作为自律意志。“由于它,一切善良意志,才能使自己的准则自身成为普遍规定,也就是每个有理性的东西加于自身的、唯一的规律。不以任何动机和关切为基础。”⑽

这样看来,善良意志也就是自律意志,意志的自律性在康德道德学说中是揭开我们的实践生活的关键,自律性概念是康德道德学说中的基础概念。但是道德上的意志自律由何而成为可能的?没有理性的存在者只有在自身以外的存在者作为原因的时候,才能作原因的活动,这就是自然必然性的意志。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感性存在者,我们是受自然因果律支配的,如果我们完全受这种因果的支配,我们就不能支配自己,从而我们自身便不起任何作用,从而也就没有我们自身的目的。从这一方面看,我们无论如何是不自由的。只有承认自我的规律,才能产生自身目的的思想。如果没有规律,也就没有自己所做的行为,也就不能感到对行为所负的责任。但是,如果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即我是理智世界的成员,我有道德的要求,就必须承认自由的存在。道德是认识自由的依据,康德认为,自由要服从规律,然而这些规律不是外在的东西所强加的,因为如果规律是由外在的东西所强加,那就只是自然的必然规律;如果自由规律不能由异己所强加,那它必定是自身强加的。而意志自律性,是意志由之成为自身规律的属性。这样以来,自由将和自律等同,自律是一个道德规律,“从而自由意志和服从道德规律的意志,完全是一个东西。”(11)

由此看来,一个彻底善良的意志,也就是自律意志,也就是自由意志。

康德所指的自由,是独立于自然规律,不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而由意志自己决定自己,亦即意志自由,他:“说我们必须假设有一个摆脱感性世界而依理性世界法则决定自己意志的能力,即所谓自由。”(12)康德在说明自由时,指出自由的消极意义就在于独立于感性世界,而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则是纯粹实践理性的自立法度,亦即自律。自由是由一个非感性的独立于自然的因果性的先验概

念,它是道德法则不可缺少的条件。承认人有道德的要求,就必须承认自由的存在,如果没有自由,道德也就不能成立,自由是道德存在的依据,道德是认识自由的依据。

康德认为,绝对命令是人们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它具有普遍有效性并成为普遍的立法原理。而自由是绝对命令的依据,因为道德法则作为超感性经验的理性力量,是普遍必然的绝对命令,而无条件的绝对命令成为可能就必须承认自由的存在。因此绝对命令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人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而不仅仅当作工具,也就表明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作为目的的存在,是自由的;意志自律也是人的自由,自律是自由的直接表现。这就是康德自由思想的重要内容。

康德强调指出:“自由概念是阐明意志自律性的关键。”(13)“自由必须被假设为一切有理性东西的意志所固有的东西。”(14)自由已被道德法则所揭示出来。道德成为认识自由的根据,反过来,自由又成为道德存在的依据。“所以它就成了纯粹的,甚至思辩的理性体系的整个建筑的拱心石,而且其它一切概念(神的概念和不朽概念),原来当作理念在思辩理性中是没有依据的,到了现在也就附着在这个概念上,而借它稳定起来,并得到客观实在性。”(15)

三、“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入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16)

在康德看来,有两种不同的普遍必然性的规律。一种是作为经验对象的自然界规定自己的规律,是万物循以产生的自然规律;另一种则是在自然的影响下的人类意志规定自己的规律,是万物应该循以产生的规律,亦即自由规律,道德规律。由此分为两种科学:关于自然规律的科学——物理学,关于自由规律的科学——伦理学。

在这里,康德把物理学和伦理学等量齐观,认为两者都是以普遍必然规律作为对象的科学。但自然规律和道德规律是对立的,前者从我在外面的感官世界中所占的位置开始,并把我当作一个玩物,消灭了我的重要性,并把我在其中的联系扩大到层层星系的无限范围中,进到它们的循环运动,生成和延续的无限时间之中。后者开始于无形的自我,我的人格,它无限地提高了我作为一个理智成员地价值,给我呈现出一个独立于动物性,甚至独立于全部感性世界地一种生命来。道德规律使人的存在使命决不受这个生命和条件的限制,将它伸向无限。如果没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道德规律,那么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就是一架机器,要永远受自然的宰割,成为自然必然性的奴隶。正因为自由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对立,给论证道德的纯洁、崇高和责任的严肃、神圣铺设了道路。

康德认为,人作为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他和自然物件不一样。自然物件的运动是直接为规律所决定,而道德规律不能直接规定人的行为,人之所以遵循道德规律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而只有有意识地尊重道德规律的行为,才具有价值,这就是“出于责任”。责任是先天的理性概念,它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它完全摆脱对意志的外来影响,摆脱意志的对象,它以绝对纯洁、毫无利己之心、完全普遍、对一切有理性的东西有效、先天的道德规律为基础。“责任就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17)规律是责任的基础。这样,责任概念就和规律概念,和理性的先天性、意志的自律性、理性的立法功能联系起来。规律对意志的直接规定,以及对这种规定的意识就是尊重。尊重是通过理性概念自己产生出来的情感,是一种使我的意志服从规律的意识。只有单纯的规律,作为规律的规律才能成为尊重的对象,尊重一个人,更确切地说只是尊重规律。“一个出于责任的行为,意志应该完全摆脱一切所受的影响,摆脱意志的对象,所以,客观上只有规律,主观上只有对这种实践规律的纯粹尊重,也就是规则,才能规定意志,才能使我服从这种规律,抑制自己的全部爱好。”(18)

四、康德认为:只有意志自律,才与意志的自由不发生矛盾;自由只服从道德规律,确切地说,自由和服从道德规律是一个东西;自由与自然规律毫不相干

由以上我们知道,康德所指的自由是独立于自然规律,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而由意志自己决定自己,亦即意志自由。自由的原因必须遵循不变的规律发生作用,但这些规律又是自由原因所特有的。自由和服从道德规律是一个东西,也就是说,只有自律性——意志由之成为自身规律的属性,才与意志的自由不发生矛盾。如果依照意志的他律性——对象通过与意志的关系,给予意志以规律,便无自由可言,自由和自然规律毫不相干。

所以,在康德看来,自由是服从规律的,只是不服从自然规律,与意志的对象不发生关系罢了。康德强调自由要服从规律,离开规律,自由便毫无意义。这一重要思想的论述,必定有其深远意义的。这一思想克服了以往人们把意志自由和必然(规律)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为后来的人们辨证地考察自由与必然性的关系开辟了先河。中世纪的哲学家们把自由看作是上帝赐予的结果,人的自由是从神那里获得的,后来的哲学家把自由和必然进行了孤立。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认为,物理世界(客观物质世界)与意志(精神世界)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彼此独立的本原,前者受必然性的支配,后者是自由的,不服从规律。莱布尼兹虽然承认意志自由,但也把自由和必然截然对立起来。康德对自由要服从规律的论述解除了这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虽然他以理性的先天性的独特方式解决的,解决的不彻底,但在那个时代,应当说,对自由和必然关系这个古老而又难解的问题,康德提出自由要服从规律的思想,必定有其深远的意义。

康德以后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阐述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的光辉思想。而有些哲学家却走向了极端,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把意志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人的意志是世界上的一切斗争、灾难的根源,人的自私、卑贱行为,也是由人的意志本性决定的,因而带有悲观主义色彩;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绝对自由选择的结果,因而人要承担自己选择的责任;而法国唯物主义者霍尔巴赫却走向了另一极端,否定人有意志自由,把责任完全推给社会、环境,与个人行为无关。我们说,自由和必然是相互依存,互相渗透的,片面地扩大一方都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康德以先天论为依据,高举着理性的鲜明旗帜,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论证了道德的纯洁、德性的尊严和责任的崇高。德性的真正力量来自意志的自律,来自意志自由,以其崇高的实践理性摧毁了利己主义的根基——感性经验,使人顿觉晴空万里、心满意足、愉快无比。谱奏了一曲反封建、反权威、理性尊严的响彻行云的凯歌。意志自律,这一道德的最高原理,使人们从被奴役、准随外物的思想中彻底解脱出来,真正意识到理性的力量,人格的尊严,真正的自我。人不再是欲望的奴隶、神的工具,也不再受幸福的驱使、神意的支配。人为自己立法,成为立法的主人、理性的主宰。他的著作向我们显示出耀眼的智慧和强烈的逻辑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下同)第34页

(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33页(3)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30

(4) (5)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下同)第94页

(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34页

(7)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96页

(8)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37页

(9)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43页

(10)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99页

(1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101页

(1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35页

(1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100页

(14)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102页

(15)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2页(16)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第164页

(17) (18)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第50页

浅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浅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发表时间:2019-03-06T09:38:29.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成昱良[导读] 摘要: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理性理论和实践理论,人们可以运用理论理性的功能来提高认知能力,并借助实践理论的功能来实现内心的立意。武警警官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摘要: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可以根据其功能分为理性理论和实践理论,人们可以运用理论理性的功能来提高认知能力,并借助实践理论的功能来实现内心的立意。近些年来,我国在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的深度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剖析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来加深对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认知,进而加深对理性秩序的了解掌握程度。 关键词:康德哲学;理性秩序引言: 康德在研究理性问题时,按照其不同功能分为理性理论和实践理论,二者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理论理性偏于理论性,缺乏实践意义,主要功能在于帮助人们形成内心的价值观,而实践理性更侧重于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由此可以推导出人类具有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一类人的行动由经验条件所决定,更偏向于自然的生命状态,其更适合从事于科学研究。而另一类人的行动不被经验性条件所决定,更偏向于自由的生命状态,其更适合从事于实践探索。 1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含义 1.1 理论理性康德在探讨理论理性过程中,更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理论理性的人更侧重于自然化,将经验论作为行动的指南。在理论理性范畴中,经验理论者认为,认识的过程在于对自然本真和被动接受的直接反应,而坚持唯理论思想的人们认为,认识只有经过理性的加工才能具有作用,二者的矛盾在于未能将感性的认知与理性的法则相互结合起来,因此在长期的辩论中甚至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研究相关理论中通过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理论,并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等内容进行批判整合,创造出了理论理性。 康德认为人们的理性认知是需要借助理论理性体系来表达出来的,而理论理性的具体功能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因此可以说人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性和知性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在理论理性观念下,现象是由人们的感性和知性共同组建的,其中包括对自然主体的表象状态的认知以及对自然法则的充分认识。在研究康德的理性理论中,首先需要充分借助人们身边空间和时间所提供的材料,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整合认识,来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更好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康德认为理论理性的认知内容存在于人们所处的经验世界,因此在探讨理论理性过程中,不可以将认知的对象超越经验世界的范畴。另一方面,康德先生认为人的感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自然必然因果关系的影响,甚至会受其支配,因此从这一层面讲康德先生对人们持有的理论理性思想持有批判态度,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无法正确地使用其理性来实现思维理论中的内容,这样会显得很笨拙。 1.2 实践理性针对康德先生在理论理性中的认知,他主张理论理性研究范围仅限于人们的感性层面,而这一层面的人们在日常活动中更表现出自然的必然性,缺乏自由性,由此康德先生更深层次探讨了实践理性的内涵及功能。从某种意义上,实践理性更侧重于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在这一思想体系影响下,人们会为了自由而进行日常活动。在实践理论思想中,人们需要借助理性的具体实践意义来更好地把握生活中的物体,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成为自由的主体,更好地实现自由。康德先生表明实践理性体系下,更偏向于纯粹理性意志方面的功能表现,因此人们在实践理性的支配下会自主决定自己的行动,并通过具体的行动来真正实践自由的内涵。康德先生在阐述实践理性内涵时,对自由的概念做了区分,一方面是先验的自由,而另一方面是实践的自由,二者的区分在于对自由实现过程的概念意义,先验的自由内涵更偏向于消极性,而实践的自由则在于展现自由的积极概念。通过对自由概念的深刻认知,并将康德先生的实践理性进行实践性的探索,能够更好的把握其实践的自由意义。康德先生在解释实践理性内涵时,将其自由的积极意义更好的表现在道德实践中,并通过结合人们的真实选择来明晰实践理性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指向作用。 2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区别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思想在于理性,通俗的讲,理性是辨别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准之一。人们作为具有理性的生物,因此在日常活动中能够依靠理性来做出判断,而动物由于缺乏理性而无法实现更好的自我控制和表达。在对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界限进行区分前,首先要明确理性是建立在人们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并且人作为具有理性的生物,在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来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同时可以借助理性的能力来实现自我的提升。因此,可以理解为人们的理性是决定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环节中的理性可以称为理论理性。哲学家在对理论理性判断过程中,通常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的判断,另一类是利弊的判断,如果人们在对自然物进行判断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做出利弊判断和科学判断,这也就意味着其属于理性理论的信奉者。而如果另一类人在对自然物判断过程中依靠的不是经验性条件,而是超过经验性条件的东西,那么这一类人就偏向于实践理论。通过研究康德先生的理论秩序,能够更深层次的把握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范畴和界限,二者从根本上讲都偏向于人们的理性能力。但是理论理性更侧重于人们的认识论领域,而实践理论跟偏向于实践性领域,因此,对于人类的认知体系而言,理论理性的功能更侧重于对自然因果必然性的研究,而实践性理论的功能在于对自由因果必然性的探索。从这一层面上讲,康德先生的理论秩序在于对自然因果性和自由因果性之间的区分,二者既矛盾对立又紧密联系。但是就哲学的根本意义上来讲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功能都在于人们所给予的秩序,在这个秩序体系中二者所涉及的内容仅区别于现象界和本体界。通俗的来讲,坚持理论理性的人们更适合科学研究,其在现象界中表现为人为自然而立法,而坚持实践理性的人们更适合实践探索,其在本体界中的表现为人为自由而立法。 3 结束语 通过深入剖析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的区别,可以更深层次的领悟康德先生的理性秩序内涵,进而推动我国哲学领域的研究进度。近些年来,科技的进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通过探讨康德先生的理性秩序体系,能够更好地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更优质的发展进步。参考文献:

论康德的“自我意识”

论康德的“自我意识” 高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摘要]“自我意识”概念萌发于普罗泰戈拉经笛卡尔至康德手中形成一个本体论概念。这个思想和理论至今仍然影响并规定着当代主体哲学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康德“自我意识”的理论渊源,介绍了笛卡儿、莱布尼茨和休谟在为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寻找基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康德对笛卡尔的“我思”和莱布尼兹的“统觉”的批判、继承,阐述了康德“自我意识”的含义,并且分析了这一概念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功能,最后分析了这一思想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影响及其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自我意识;统觉;我思 我们知道,形而上学在近代受到了休谟怀疑论的严重挑战,特别是他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动摇了经验科学的基础,在知识界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康德则坚信我们的确拥有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然而,他面临的难题是要说明:我们为什么会有普遍必然的知识。为了理解康德对这一问题所做的分析,我们必须把握其《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我意识”概念。这一概念说明了直观所予的感性杂多如何被知性的统觉本源综合统一性统摄于“我思”的表象之下而形成客观有效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只有真正领会这一概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理解康德的“知性纯粹概念的先验演绎”乃至康德之后西方哲学的发展。 一、康德“自我意识”的理论渊源 黑格尔曾说:“今生,现世,科学与艺术,凡是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来的”1作为“自我意识”的发端,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57页。

首先应当追溯到古希腊早期智者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2这句话虽包含有相对主义倾向,然而人的问题首先被凸显出来,他认为知识在于人的感觉,于是他把感觉看成知识的来源和判断事物的标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的出现,表明了古希腊哲学对象的转移,从研究本原,探索自然,转向探索社会和研究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萌芽,然而“自我意识”学说的提出应当主要归功于苏格拉底。 据古人说,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人。他根据德尔菲神庙的铭句“认识你自己”,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3在这里心灵中的原则虽然只是“神谕”,还不具有近代认识论的含义,但这一立场实为康德的“自我意识”开启了先声。 西方哲学发展到中世纪,基督教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人类的“自我”之光在上帝中黯然失色了。直至近代,弗兰西斯.培根在批判经院哲学和发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时为新时期的哲学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问题,近代欧洲开启了一场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论争。康德“自我意识”是在以上两派的争论陷入困境的条件下形成的,并且继承了笛卡尔、莱布尼茨关于“自我”的学说。 二、康德对笛卡尔、莱布尼茨的批判及其“自我意识”的含义 我们知道,尽管“自我意识”是康德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石,甚至康德自认为“统觉原理是人类知识整个范围的最高原理”,但是“我思”和“统觉”这两个如此重要的概念却并不是由康德首先提出。 首先是康德对笛卡尔“我思”的批判和继承。笛卡尔生活在新旧知识交替的时代,他为了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对现有的一切知识采取了普遍怀疑的策略。这些知识包括周围世界、我的身体和数学观念。笛卡尔认为,思想可以怀疑思想之外的对象,也可以怀疑思想之内的对象,但却不能怀疑自身,因为思想自身是思想的活动,当思想在怀疑时,思想可以怀疑思想的一切对象和内容,但却不能怀疑“我在怀疑”,否则的话怀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4页。 3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2

“仁”与“善良意志”在道德境界中的对比-5页精选文档

“仁”与“善良意志”在道德境界中的对比孔子的仁和康德善良意志的提出背景有比较大的差异性,时间跨度大,地域也不同,因此针对问题也并不相同,但是在这样的背景差异下,在伦理道德境界中却殊途同归。 一、突显了意志自由的精神 在孔子和康德的道德体系中,意志的自由作为一条线索贯穿整个思想的始终。孔子的仁是自由意志的选择,康德的善良意志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商朝时,“帝”“天神”是人们政权的赐予者,成为国家、人民行为的指挥者,周武王东征,灭掉商朝,建立了周王朝,为了解决王朝的正统性,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尚书?召诰》中说“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国王要崇尚道德、用德统治才能永固江山。在周朝明确了“天”的道德功能,“天”有赏罚,对具有道德的人永保安康,对品德败坏的人进行惩罚。春秋战国时期“以德配天”的天的道德功用和混乱割据的社会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的生活动荡不安。因此,孔子将人自身当做道德的主体,继承和发挥了“仁”的思想,让仁成为新的道德准则和道德目标,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自由。仁是每个个体的内在要求也是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中庸》中说:“成己,仁也”,以仁为核心的内在修养是作为人的根本,是人自身的重要属性。道德不再是天决定的,也是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达到的。人的意志是自由的,通过克服自身的私欲去接近仁,仁是意志自由选择的结果。 康德认为人是具有不完全理性的感性理性混合体。人的感性方面体

现在:个体意志总会有自身的不同的质料,每个体都欲求自身的幸福和快乐;人的理性意志总是和善良意志的指向一致。康德的道德准则具有绝对普遍意义的,是一种意志的绝对必然发展。对个体而言,对道德准则履行就是人作为人的一种职责或义务。人作为一种感性存在,总是受内心不同的欲望的质料的支配,是不自由的表现;而作为理性的人,其行为是遵循理性自身的结果,是理性的自然和必然发展指向,是意志的自由体现。自由意志在康德道德哲学里的体现就是道德自律。“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和与之相符合的义务的唯一原则;反之,任意的一切他律不仅根本不建立任何责任,而且反倒与责任的原则和意志的德性相对立”。意志自律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即是自由的本质。纯粹理性自身具有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是符合所有形式的普遍原则。在道德实践中,理性把经验质料和先天形式统一结合起来,人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自由。 孔子和康德都认为人是在道德中而获得自由的。孔子的仁通过理性认知和实践而达成,康德的道德法则通过道德自律而实现,他们共同的目的就是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但是孔子更强调的是群体自由而康德更注重的是个体的自由。孔子把人的自由放在社会中考量,康德所推崇的是纯粹的意志自由。 二、共同立足于人的道德生命和内在人格世界 关于人性的问题,孔子和康德更突出人的道德属性,认为理性可以克服部分自然感性。人从愚昧无知到建立起社会国家和文明,就是自然属性的淡化过程。因此人更应关注自身的认知修养,这才是发展的趋势。孔子和康德的道德体系的出发点就立足于人的道德生命和内在人格世界。孔

意志磨练培训

意志磨练培训 一、意志概述 (1) (一)意志是什么 (1) (二)意志有什么作用 (1) (三)意志品质的构成要素 (2) 二、对“坚持”的分析 (2) (一)关于希望 (3) (二)关于自信 (3) (三)关于挫折 (4) (四)关于失败 (6) 一、意志概述 (一)意志是什么 每个人都会有早晨赖床、没有力气起床的情况发生。起床、穿衣的力气并不是什么纯物理学上的力,而是精神上的力,是积极面对生存挑战的勇气。是的,人生犹如一段逆风行舟的苦旅,没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力量去搏击风浪,就只能被冲垮、被淹没。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就是人的意志。意志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是人的恒心和毅力源泉,它能够主动的预计和克服困难,能够让人执着追求,坚忍不拔。 许多富有成就的人,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有重大的发展,起作用的不仅是他们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他们的聪明才智往往是在战胜挫折和失败中得到运用和发展的。人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行动,都属于意志行动。意志(Will)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如果说感知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转化,意志则是由内部意识向外部行为的转化。 (二)意志有什么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一千多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长达五十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其中有些人后来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声明显赫;有些人却一事无成,默默无闻。心理学家根据被调查者成就的大小,把他们分为“有成就组”和“无成就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那些获得较大成就的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忘我的献身精神,执着地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即使遇到重大挫折仍毫不动摇;而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在困难面前都畏缩不前,只是消极地等待良好环境和机遇。 1、坚强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 坚强的意志,使人既能自觉地按照原定目的去行动,又能自觉地制止不符合要求的行动,在遇到内外干扰时,控制自己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不受诱惑而轻举妄动,做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感到疲倦、松懈、枯燥和情绪低落时,克服不良状态,激发潜能,坚持不懈地向目标努力。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推动人们去努力达到即定的目标。

关于毅力的名言警句

关于毅力的名言警句 导读:本文关于毅力的名言警句,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只有毅力才能使我们成功。而毅力是来源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而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2、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3、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4、欲速而不达。——孔丘《论语》 5、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满。——谚语 6、毅力是永久的享受。——布莱克 7、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邹韬奋 8、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的而产生。——斯大林 9、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爱迪生 10、蜗牛靠着毅力,才能爬到安全的地方。——史普吉恩 11、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

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鲁迅 12、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居里夫人 13、我已经给自己选定了道路,我将坚定不移。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4、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15、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丘《论语·学而》 17、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8、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 19、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0、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鲁迅 21、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够将事业续继下去的人是幸福的。——赫尔克 22、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23、伟大的人做事决不半途而废。——汉密尔顿

浅析康德的道德哲学

浅析康德的道德哲学 【摘要】:康德通过寻找实践理性至上原则来看待道德和道德判断。他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就道德与幸福、理性与自由、动机与效果等问题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主要浅谈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现实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关键词】:理性;善良意志;道德律 毫无疑问近两、三百年来,德意志民族的哲学天才所放射的光辉是无可比拟的。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他在德国哲学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康德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于对人性的探讨,并将他的伦理学体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主要理论成果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在人的认识能力方面的探讨,特别表现在为科学知识奠基的巨著《纯粹理性批判》。二、在人的欲望能力方面的探讨,代表作为研究人类道德原理及其基础自由意志的《实践理性批判》; 三、在人的情感能力方面的探讨,体现为美学和目的论的《判断力批判》。康德的一切哲学研究最终是为了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他的“三大批判”正是围绕着这一总问题而展开的哲学视野的全景。 一、理性与善良意志 卢梭是对康德的思想发展起了重要影响作用的人,卢梭的哲学思想是源本于人类学。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它的自由。康德也继承了这种“自由”的观点,但是他对自由也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把整个哲学的基础都转移到‘自由’的概念上来了;自由成了一种‘自发性’或‘自律’,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是道德性的内在先验原理”。当然,对于这种先天的道德原则的肯定并不表示康德完全否定感性世界中的人的欲望和幸福。他承认在理性原则之外还有感性的幸福,“人属于感觉世界;人的理性当然有一个无可否定的感性层面的使命,即照顾感性的关切,并且为今生的幸福起见,以及可能的话为来生的幸福起见,制定实践的准则,在这两点而言,它乃是一个有需求的存在者”。 虽然承认感性世界,但是康德的道德哲学的关注点还是理性。他把人看作理性行为者。他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是在于理性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建立自己的伦理学体系。他认为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道德世界的两个不同的范畴,其区别就在于在道德世界里理性能够为行为为提供行为准则,使每个人的行为不完全是顺从于个人欲望。因此康德指出人在拥有了自然能力之后,就需要理性能力来随时考虑自身的福与难。除此之外,理性还会被用于到一个更高的目的,那就是对纯粹的、绝无感性关切的理性进行判断,并使这种判断成为福祸判断的无上条件。 而这种理性的善恶评价又是源于什么呢?康德认为那就是“善良意志”,康德将道德的基础从传统观念的经验的外在对象转移到人的善良意志中来,从而建立

康德的认识论康德哲学三题之二

东方论坛2007年第6期 康德的认识论* ——康德哲学三题之二 单 纯 (中国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2249) 摘 要:康德的哲学体系与当时流行的经验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最大不同是:既承认外在经验对于人的认识的刺激作用又强调人的心灵具有认知的主体性意义。他以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层次和功能观综合统一了经验主义怀疑论和经院哲学的独断论,肯定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同时也说明了传统哲学本体论在认识上的虚幻性。以辩证的认识论的新方法取消了传统哲学的独断论。 关键词:感性;知性;理性;哥白尼式的革命;二律背反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7)06-0001-11 独断论是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留下的形而上学的精神遗产,它坚信只有超越经验事实之上的结论才能构成真正的知识或者真理。像作为整个宇宙万物对立面的上帝,千变万化的物质运动背后不动的规律,哲学所探讨的形象世界背后的实在,支配无限繁复的语言和思维的逻辑(逻格斯),都是独断论意义上的确定性知识。可是,休谟对此十分怀疑。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不具备确定性,因为它们都只不过是局限于我们经验的感官印象而已。这就意味着,构成我们所谓确定性知识的那些命题都只具备或然性:要么是真,要么是假,其依据是我们所体会、观察或实验到的数据,即各种性质的经验,与经验吻合的为真,否则为假。 正是休谟对于独断论的经验主义的怀疑引起了康德的反思。当然,康德并不否认知识起源于经验,但他同时认为,起源于经验的知识并不是知识的全部,还有经验之外的知识或先验的甚至是超越经验的知识。这些传统的知识论问题必须从人的认识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一、人的认识过程 无论是人的认识能力还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中理性都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那么,什么是理性呢?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将人的认识能力放在认识过程中加以界定,即人的内在心灵固有三种递进的认识能力:首先是感性,即人在空间和时间形式(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不过层次较低)中感觉事物的能力;其次是知性,即将感觉数据通过概念和综合加工生成的有关外在客体的知识的能力,此综合乃是依据先验的范畴(由概念化的规则指导)来进行加工的;最后是理性,即将客体知识综合成系统的能力(如将整个现象世界理解为有系统规律的“自然王国”)。这说明在建构人类知识的过程中,人的主体认知能力是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 “我们的知识起源于感性,然后上升到知性,最后终于理性,在它之后我们便没有能力通 过直觉的事物来理解理性之后的事了。”[1](P300) 由此可见,理性是处于最高的决定性阶段,它是从综合和终极——广度和深度方面——意义上指导认识者主体去寻找各种经验的偶然性条件背后的绝对条件,以便确保整个人类知识大厦的安全性。因此,理性既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认识的目标,具有认识论意义上的终极性。 但是,恰好是在认识的终极性这里,理性与传统的形而上学的独断论相遇了。在这里它们两者都会产生“哲学上的虚幻”(philosophical 收稿日期:2007-09-10 作者简介:单纯(1956-),男,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研究员。*本文系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宗教哲学传统的反思与展望”(批准号:05BJ0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

浅谈康德的意志自律理论

浅谈康德的意志自律理论 2002-11-21 09:16前言 这篇论文是我的毕业论文,我个人认为康德这些道德理论和观点对律师的自律执业具有指导意义。为此我把它整理出来,供律师朋友一起赏阅 要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其先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道德哲学,他把道德的纯洁和德性的尊严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阐述了自律和他律的区别,道德的独立性和自律性等学说。意志自律是康德伦理学中所特有的。康德的自律其实是一个道德规律,一个彻底善良的意志,也就是自由意志。康德还认为责任是先天的理性概念,它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 十八世纪下半叶,当以感性论为依据的利己主义伦理学风靡莱茵河西岸之时,我们已年逾花甲的“矮小的哲人”——康德,却在其先验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德性论伦理学。他把道德的纯洁和德性的尊严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之所以得以崇高和尊严并不是他获得了所追求的任何目的,满足了自己的任何的爱好,而是由于他的德性。德性是有限的实践理性所得到的最高的东西。康德在他的德性论伦理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善与恶,责任与爱好,幸福与痛苦,意志自律与他律等重要道德问题。而道德的独立性和自律性的学说,又是康德伦理学中所特有的,意志自律性又是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说:“道德法则就不表示别的,只表示纯粹实践理性的自律,也即表示自由的自律,这种自律本身就是一切准则的形式方面的条件,一切准则唯有在这个条件下才能符合最高实践法则。”⑴准则只有在自律原则下,才被理性规定为与主观条件相符合的实践法则,服从这个道德法则,也就是服从真正的“自我”,道德活动也就是“自我”最纯粹的自律活动。自身作为最高实践法则的意志,把来自意志准则的一切都看作是一个自身普遍立法的意志所制作的,不以任何兴趣和关切为依据,因而它对命令的服从是无条件的,这就是意志自律。 一、“意志的自律是一切道德法则所依据的唯一原理,是与这些法则相符合的义务所依据的唯一原理。反之,任意选择一切的他律不但不是任何义务的基础,反而与义务原理,与意志的道德性,相互反对。”⑵ 康德认为,人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作为感性存在者,他是“现象世界”即自然界的一部分,这种属性把人变成外在因果性的玩物,人受自然规律和感性欲望的支配,没有意志自由;但是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他作为“自在之物”的智性世界即本体世界的一员,他却被赋予了自由,他可以超越感性世界,不受自然规律和感性欲望的支配,而按照理性自己规定的法则行动。这说明,人是道德法

学习需要意志力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学习需要意志力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锻炼意志、毅力和耐心的体验。 2.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上需要这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活动说明: 1.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锻炼意志、毅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2.难点: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把在活动中感受到的内心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理解意志力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3.活动准备:准备黄豆、赤豆、黑米、白米、小红旗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 (1)教师讲述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常会遇到困难,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拿出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它。可是要克服困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下面我们来做两个游戏,体会一下锻炼自己的意志、毅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2)进行游戏 把黄豆和赤豆混在一起,然后把它们分拣出来。试一试你花了多少时间? (3)小结、交流

先由教师发问:“同学们,你们在分拣时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啊?你们当时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大家交流一下想法好吗?” 同学们进行交流,各自谈谈在分拣时遇到的困难和感受。 教师作小结:“好,大家都谈了很多自己的体会,从这个活动中也感受到了锻炼人的意志、毅力和耐心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再做一个类似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同前面那个游戏相同,但难度更大一些,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游戏能够获得更多更深的体验。” 2.分拣比赛 分别取一把白米和一把黑米,并把它们混在一起,然后分拣开来。试一试你花了多少时间? 学生在分拣时,教师一边巡视一边计时,发现已完成分拣任务的同学,就在他拣好的米堆上插上一面小红旗,并报出他所花的时间;没有拣完的学生继续分拣,直到最后一个学生分拣完毕。 3.学生进行交流 (1)教师发问:“在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2)学生们对此进行讨论、发言。 (3)教师特别提出:“在这次比赛中,最先完成任务的同学固然值得祝贺,但最后一名完成任务的同学精神更加可嘉,请你谈谈你的感受好吗?” (4)学生作自我表露。 4.教师宣布最先完成的同学获得“优胜奖”,而坚持拣完的最后一名同学获得“意志奖”。

有关于意志力的名言

有关于意志力的名言 1)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2)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3)没有意志的人,一切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朝鲜 4)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5)培养意志是我们生存的目标。——爱献生 6)有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生活。——英国 7)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8)谁也不能剥夺我们自由的意志。——爱比克泰德 9)一切理论都反对自由意志;一切经验都赞成自由意志。——塞约翰逊 10)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11)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2)你想有所作为吗?那么坚定地走下去吧!后爱退只会使你意志衰退。——罗赫里克 13)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4)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5)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才智。——沃勒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2)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3)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4)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作出决定。——黑格尔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6)意志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要创造或是破坏某种东西的自由的憧憬,是能从无中创造奇迹的创造力。——莱蒙托夫 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8)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9)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 10)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袁采 11)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会像晴空一样舒畅,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

浅析康德的先验逻辑

浅析康德的先验逻辑 一、先验逻辑 在《总论》的学习中,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有关先验的词语,例如“先验的”、“先天的”。要了解什么是先验逻辑,对于这几个词语的理解是相当重要的。“先天的”可以理解为所有一切先于经验的,它包含了超验的与经验的。“先验的”不仅是先于经验的,并且还要求考虑与经验知识有关的,运用于经验的。而在康德看来,一切知识都是经验知识,但是却并非来源于经验。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包括了两个部分,即先天知识和后天的经验知识,因而就有了对后天经验知识能够进行“先天综合”的能力。而在先天知识的成分中,除了有先天的直观形式外,还有先天的知性范畴。而我们所说的先验逻辑,就是研究这种范畴的科学。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康德认为所有的人类科学知识都包含“人为自然立法”的成分,也就是人类通过先验逻辑的诸范畴为后天经验知识“立法”,充分的体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康德的这种方式,使得人类的科学知识有了可依赖的客观性及普遍性,让人类追求知识的欲望不再是空中楼阁。 二、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康德则称之为“普遍逻辑”,意思是“其逻辑原理对于所有的命题都是普遍适用的,无论这

个命题的内容是真是假,是否指向某个具体的经验对象。只要在形式上不矛盾,都能被这种逻辑认可”。而康德所说的“先验逻辑”,就是“有关真理的认识内容的逻辑”。当然,分清“形式逻辑”与“先验逻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先验逻辑必须以形式逻辑为“线索”,也为此,康德建立了“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表”,即“量、质、关系、模态。形式逻辑处理的是先天分析命题,而先验逻辑处理的才是先天综合命题。 三、先验逻辑的地位 康德将形式逻辑奠基在先验逻辑的认识论基础之上,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的贡献。但是,这一贡献又仅仅只是向古希腊逻辑思想发源的一个回复。古希腊逻辑思想在亚里士多德以前,都没有作为纯粹的形式逻辑思想从认识论和本体论中分化出来,而到了康德,他用“先天综合判断”的主体能动性活动上解释逻辑词系“是”,首次通过“能动连接”恢复“是”这个词作为联系词和作为最原本的的认识活动者两种语感的统一。 这位后世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胡塞尔则从另一个方向发展了康德的先验逻辑,即在现象学的“先验还原”的基础上,先讲范畴扩展到包括一切表象,构成一门“纯粹逻辑学”之后再用这种意义上的先验逻辑来为形式逻辑奠基。

康德的善良意志及其当代意义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总第103期) J ou r nal of t he Par t y s ch o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1,2010(Sum,103)哲学研究 康德的善良意志及其当代意义 刘笑菊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 摘要:“善良意志”是康德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康德所提出的善良意志是道德的基础,责任是善良意志的体现以及人为自己立法等观点,对当代的公共行政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康德;善良意志;责任;道德律;"-3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B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1—0028—03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伦理学的奠基者,在1785年完成的划时代著作《道德形而f:学原理》巾提出r “善良意志”这个概念,认为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善,并在善良意志的学说中把道德的基础从经验的外存对象转移到了先验的主体意志中米,高扬了人的主体性,从而实现了伦理学中的“哥白尼革命”。 一、善良意志:道德的基础 康德在《道德形而f:。学原理》巾把“善良意志”作为道德的基础。他认为,所谓意志也就足欲求能力,是通过其友象而成为该灰象的对象的现实性之原岗的能力。意志可以把概念当成一种目的,从而形成行为的动机。他把不受感性经验影响的,以纯粹理性为规定根据或行为动机的意志称为善良意志,并且认为:“在世界之中,一般地,甚至在世界之外,除了善良意志,不可能设想一个无条件善的东西。”善良意志作为无条件的善,它是一切有条件的善物的价值的根据所在。我们在实践巾可以发现许多看来是善的东西,如机智、智慧、果断、勇敢、节制等等,这些东西“在很多方面毫无疑问是善的并且令人称羡”,但若没有一个善良意志去正确地指导它们对心灵的影响,使行动原则和普遍目的相符合,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这些自然禀赋的意志不是善良的话,那么,这些在普通的实践生活中被理所当然地认同为善良的东西町能变成极大的恶。因此,这些具有善的东西,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只能称之为有条件的善,判断其善恶,关键是看它们是受善良意志支配还是受邪恶意志支配。 康德设想了一个绝对的最高的善良意志,并认28为它构成了那些日常普遍的道德的理性知识的条件,“因为若无一个善良意志,它们可能成为极坏的东两”。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讨沦了有条件的善物,并把善良意志和有条件的善物区男0开来,以引起人们对最高的善的关注。他之所以认为善良意志是无条件的善、至高无上的善、内在的善,是因为这种“善良意志并不因为它所促使的事物而善,并不闪为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为它善于到达预定的目标而善,而仅仪足由于意愿而善,它是自然的善”。他认为,善良意志是通过意志而善的,也就是说,意志凭自己的能力而成就善。这种善良意志在一切场合都是善的,岗而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善。即使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原因,善良意志本身不断努力也没有实现其意图,或一个人尽了自已最大的努力可仍然一事无成,善良意志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成就,但这种善良意志“仍然如一颗宅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眼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价值并小是体现在经验的关系中,而是先验地存在于善良意志自身。善良意志没有目的,却是目的本身,因此,它是道德的基础。 二、责任:善良意志的体现 康德认为道德律足善良意志的规定根据、认识理由。对人来说,服从道德律就是人的责任,即责任就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责任概念是先天的理性概念,具有必要性和强制性,不仅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而且也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标准。一切行为只有出于责任才是道德的;反之,如果行为仪仅是合乎责任,却以爱好和其他个人目的为动机, 收稿日期:2010一O l—15 作者简介:刘笑菊(1975一),女,江苏泗阳人,哲学硕士,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磨练顽强的意志力_五年级日记

磨练顽强的意志力 4月8日至9日,我们在常州国防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军事化训练活动,其中,练习站军姿这一项目最令我难忘,它磨炼了我的意志力。 身着迷彩,头顶蓝天,我们做好准备,接受教官的训练。第一个项目——立正,就足以让我这个“小兵”感受到了军人们训练的严格和经过千锤百炼所拥有的顽强意志。 “双手紧贴裤缝,抬头挺胸……”我照着教官所说的去练习,没想到仅仅站了一两分钟,就感到一阵微微的酸痛。在短暂的放松过后,我们开始了真正严格的训练,教官要求我们,像刚才那样站军姿五分钟,想到在这五分钟内,腿不能弯,头不能动,全身都要挺直时,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兵”不禁有些紧张和慌乱,五分钟站军姿,我能坚持得住吗? 训练开始,我笔直地站立在队伍中,微微抬起头,双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两只手直靠在腿两侧,中指紧贴裤缝,脚跟并在一起,脚尖分开六十度,我用这挺拔的军姿神气地展现我这“小兵”的风采! 大约一两分钟后,平时活泼好动的我,便感到了全身隐隐的酸痛,那种疼痛十分难熬,我的腿如同灌了铅一般,沉重而无力,肩部和颈部也开始发麻,象僵住了一样。前排已经有些同学忍不住酸痛,开始晃动起来,当时我也多想像他们一样活动活动四肢,哪怕就是晃晃头、弯弯腿这些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也能使我绷紧的全身放松一下,缓解酸痛。 但是,与此同时,我也在克制自己,希望自己能凭着顽强的意志力,坚持到底,因为我身着迷彩,就要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因为我头戴军帽,就要以军人的风范武装自己,军训不就是在这磨炼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吗?这也正是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啊! 有了信念的力量支撑,我依然昂首挺胸,笔直地站着,当那夹杂着几许冬日气息的风,吹过我的脸上和身上时,除了感到几分寒意外,还略有几分疲惫,但我依然挺立。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在这五分钟站军姿的最后时刻,我不仅在努力克服身体上的酸痛和疲惫,同时也在精神上鼓励自己要用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坚持到底。 终于,那期盼已久的哨声响起,我长舒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许多同学都早已经坐在了地上。刚刚过去的五分钟,看似短暂,其实漫长,在那难熬的五分钟里,我不仅坚持了下来,更收获了一份财富——顽强的意志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关于意志力的经典名言

关于意志力的经典名言 1、谁也不能剥夺我们自由的意志。--爱比克泰德 2、意志不可强迫。--拉丁语 3、培养意志是我们生存的目标。--爱献生 4、意志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是要创造或是破坏某种东西的自由的憧憬,是能从无中创造奇迹的创造力。--莱蒙托夫 5、意志就是力量。--拉丁美洲 6、哪里有意志存在,哪里就会有出路。--德国 7、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者;谁下定决心后,缺少灵活性,谁就是傻瓜。--诺尔斯 8、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作出决定。--黑格尔 9、没有力量的意志就如同假装士兵的孩子。--坎宁

10、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列夫·托尔斯泰 11、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2、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列夫?托尔斯泰 13、人类的心理统统就是这样,而且,似乎永远是这样;愈是得不到手的东西,就愈是想得到它,而且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愈大,奋斗的意志就愈是坚强。--乔万尼奥里 14、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奥丅斯卡·王尔德 15、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16、幻想是丝毫没有害处的,它甚至能支持和加强劳动者的毅力。--皮萨列夫 17、成功的脑子像钻子一样动作--集中到一点。--博维

18、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伏尔泰 19、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大炮也不能打倒我。--巴浦洛夫 20、你想有所作为吗?那么坚定地走下去吧!后爱退只会使你意志衰退。--罗·赫里克 21、意志引人入坦途,悲伤陷人于迷津。--埃·斯宾塞 22、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乔·贝利 23、一旦有了意志,脚步也会轻松起来。--欧洲 24、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5、尽管我们用判断力思考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意志,而不才智。--沃勒 26、万事皆由人的意志创造。--普劳图斯 27、否定意志的自由,就无道德可言。--弗劳德

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的认识论

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的认识论 “康德哲学三题”之二 摘要:康德的哲学体系与当时流行的经验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的最大不同是:既承认外在经验对于人的认识的刺激作用又强调人的心灵具有认知的主体性意义。他以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层次和功能观综合统一了经验主义怀疑论和经院哲学(唯理主义)的独断论,肯定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同时也说明了传统哲学本体论在认识上的虚幻性。以辩证的认识论的新方法取消了传统哲学的独断论。 关键词:感性;知性;理性;哥白尼革命;二律背反 独断论是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留下的形而上学的精神遗产,它坚信只有超越经验事实之上的结论才能构成真正的知识或者真理。像作为整个宇宙万物对立面的上帝,千变万化的物质运动背后不动的规律,哲学所探讨的形象世界背后的实在,支配无限繁复的语言和思维的逻辑(逻格斯),都是独断论意义上的确定性知识。可是,休谟对此十分怀疑。他认为所有的知识都不具备确定性,因为它们都只不过是局限于我们经验的感官印象而已。这就意味着,构成我们所谓确定性知识的那些命题都只具备或然性:要么是真,要么是假,其依据是我们所体会、观察或实验到的数据,即各种性质的经验,与经验吻合的为真,否则为假。 正是休谟对于独断论的经验主义的怀疑引起了康德的反思。当然,康德并不否认知识起源于经验,但他同时认为,起源于经验的知识并不是知识的全部,还有经验之外的知识或先验的甚至是超越经验的知识。这些传统的知识论问题必须从人的认识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一、人的认识过程 无论是人的认识能力还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中理性都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那么,什么是理性呢?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将人的认识能力放在认识过程中加以界定,即人的内在心灵固有三种递进的认识能力:首先是感性,即人在空间和时间形式(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不过层次较低)中感觉事物的能力;其次是知性,即将感觉数据通过概念和综合加工生成的有关外在客体的知识的能力,此综合乃是依据先验的范畴(由概念化的规则指导)来进行加工的;最后是理性,即将客体知识综合成系统的能力(如将整个现象世界理解为有系统规律的“自然王国”)。这说明在建构人类知识的过程中,人的主体认知能力是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即 “我们的知识起源于感性,然后上升到知性,最后终于理性,在它之后我们便没有能力通过直觉的事物来理解理性之后的事了。” 由此可见,理性是处于最高的决定性阶段,它是从综合和终极——广度和深度方面——意义上指导认识者主体去寻找各种经验的偶然性条件背后的绝对条件,以便确保整个人类知识大厦的安全性。因此,理性既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认识的目标,具有认识论意义上的终极性。 但是,恰好是在认识的终极性这里,理性与传统的形而上学的独断论相遇了。在这里它们两者都会产生“哲学上的虚幻”(philosophical illusions)。相对于认识过程中的客体或者整个经验现象世界,形而上学的实在和理性的结论都是“虚幻不实”的,它们的短处是我们在认识过程中不能直观,不能被描写成某种具体的经验实物;它们的长处是可以为普遍的经验实物建构起必然的规定性,即规律。这也就是中国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所说的“经虚涉旷”和“超以象外”的统一,它们没有物象,因此是“虚幻不实”的,但却可以超越物象的局限而揭示整体物象或经验世界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理性在人类认识中的本质就是要建构“整体性的知识大厦”(entire edifice of knowledge),所以它需要经验论的一砖一瓦,但不是乱堆乱放,而是要放在大厦中的某些确定位置;它也需要独断论的建筑蓝图,但要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