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的思考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的思考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的思考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的思考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的思考

(作者:伍开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101619031)

1 摘要

如今世博会已落下帷幕,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成为了主要的问题。而我认为,园区利用应该遵循主体延续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弹性原则、体现地方文化原则和依照城市发展规律原则。上海世博园的后续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场馆再利用、园区及绿地再利用和设施再利用。制定科学合理而又富有前瞻性的世博会后续利用计划,可为世博园区发展提供战略引导,满足上海城市后续发展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世博会的长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

2 关键词

世博会世博场馆世博园区后续利用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圆满落下帷幕。世博反响好评如潮,我们除了领略世博园的夺目光彩,赞叹景观的美轮差奂,称道志愿者服务的尽职尽责,以及收获难以数计的观感启迪之外。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及规划成了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3 园区后续利用原则

3.1 依照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原则

根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世博后园区将建设目标定位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花园式综合型国际贸易中心。

3.2 主题延续原则

整个世博会规划建设及后续利用均应服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原则。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6 个月的世博庆典,更是未来60 年不落幕的全球盛会。通过对部分建筑设施以及风景园林软景观的保留,以达到提升该区域标志性的目的。

3.3 经济性原则

基于世博建设先期投入成本甚巨,在后期风景园林建设中应尽可能减少投入,绿化树木花草以及风景园林设施予以最大程度保留,将多余资源以就近原则转移到城市其他建设区域。

3.4 弹性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预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可以保证后续开发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预留城市空间以风景园林形式存在,为城市后续发展提供潜力空间的同时体现环境效益。

3.5 体现地方文化原则

会后的世博园区将成为上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上海作为全球化城市的高品质城市生活,更体现独特的上海城市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也要体现上海的地域特色。例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大量应用上海本地适生树种。硬质场地设计中考虑地方文化因素的应用。

4 上海世博园可持续再利用建议

4.1 场馆再利用

按照世博总体规划,世博场馆建筑分为5 种性质功能不同的场馆,分别是:核心功能展馆(包括中国馆、主题馆、文化演艺中心、公共活动中心)、国际组织馆、外国国家馆、中国企业馆、城市文明馆。针对每类建筑不同作用及在世博前后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后续利用中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处于核心区的主要展馆,均为永久保留建筑。场馆都将进行功能转化,比如中国馆后续将转变为会展场馆;主题馆将转变为展览活动场馆;世博中心将建成国际会议中心;文化演艺中心将用作大型综合演艺场馆。对于一些临时性场馆,如外国国家馆、国际组织馆以及企业馆,应尽可能保留不予以拆除。方式可以采取就地保留,也可以采取异地保留。甚至可以将一些企业馆和城市文明馆转移到各个省份进行保留,作为世博象征性景。观扩散至各地。一些外国国家馆可以根据上海的“一城九镇”规划定位进行转移利用,

对于最后不得不拆除的建筑,要保证建筑材料的合理再利用。世博建筑中95% 左右的建筑材料为钢结构,成本高昂。因此要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资源的浪费,拆除建筑的材料要在新建筑的材料运用中发挥作用。

4.2 园区及绿地的再利用

场地的后续利用即原世博园区环境的后续利用,世博会后上海将呈现全新的城市面貌——水绿交融,将给广大市民创造永久的休闲场地,几十公顷的大绿地将为城市环境做出很大贡献。在上海世博园区的规划中,对绿地的后续利用作了简单的描述,即保留滨江绿洲成为世博公园,滨江大型公共绿地会后保留成为上海市的大型公共开放空间。完全保留为举办上海世博会建设的沿黄浦江的两条滨江绿带,会后作为浦江两岸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部分保留通向滨江的楔形绿带,结合会后土地的再开发,增大城市与自然的接触面,提升沿江土地的价值。结合世博园区规划,并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建议上海世博园区绿地后续利用方式如下:世博后绿地的形式风格将随着场地功能性质的变化而改变。绿地形式包括:主题公园、滨江绿地、街头绿地、附属绿地等。根据绿地的不同功能和景观特征,世博园区绿地可分为生态型、游憩型、活动型、过渡型和附属型五大类。生态型绿地主要指黄浦江、白莲泾两岸的滨水绿带,是园区内的永久性绿地。滨水绿带宽100 米,是世博绿地中起到环境效益最大的绿地,对沿岸生态格局的恢复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在世博会后的留

用和保持其功能,对发挥城市的生态功能将起到重要作用。游憩型绿地指分布于各场馆之间的配备游憩设施,具备休闲、观赏功能,并具有较好景观效果的绿地。游憩型绿地应尽可能保留,随着场馆功能的变动相应做出改动。游憩型绿地还可根据条件发展成小型公共开放公园,为附近居民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宜人的环境,对减少城市污染、噪声等干扰发挥重要作用。活动型绿地指连接滨江和园区的纵向通道型绿地,

是人流通行休憩、服务设施所在的场所。活动型绿地将随着世博后休憩服务设施的调整相应用作其他用途。它对世博绿地格局在纵向上连接成网络起关键作用,因此即使可开发,也应保留一定宽度。过渡型绿地指具有缓冲功能的带状绿地,具有空间过渡、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作用。世博后过渡型绿地会随着城市发展相应减少,主要以街头绿地的形式存在。附属型绿地指附属于展馆、道路等的绿地,作为相应附属场地的外部环境,具有疏散人流、休憩、停车等功能,并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附属型绿地会随着场馆功能的变化而调整形式风格。

4.3 设施再利用

世博规划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设施的再利用。道路交通、水电、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道路交通设施的后续利用上,世博园区内的车行道路将全部保留,保留滨江步行系统,部分停车设施也将予以保留。用于世博园区高架步道的钢材及临

时场馆使用的部分电机设备,世博会后也将回收再利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将以满足商务、会议、展览、活动等各项功能为目标进行部分保留。同时,为确保世博会后地区商业网络的居民高品质生活,在空间上应做到合理布局。

5结语

上海2010 世博后再利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本着“绿色、低碳”的理念,对场馆和绿地以及设施进行再利用,可望为世博后续利用带来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其中场馆再利用的重点是经济利益的保证;绿地再利用着重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设施再利用以改造和扩展城市区域为重要目标。希望上述方法能推动上海后世博的发展,对环境、城市、居民起到好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1]刘颂等.后世博园区可持续再利用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0,(3)

[2]查爱苹.世博园区后续利用述评[J].旅游学刊, 2007,6(22)

(完整版)大唐不夜城总体景观设计说明要点.doc

西安大唐不夜城总体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和现状 西安是闻名中外的四大古都之一,俗话说:“一千年中国看北京 , 两千年中国看西安”。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到唐朝,西安大部分时间 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 甚至是当时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中心 , 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强大的王朝汉朝和唐朝都将都城建在西安。特殊的 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旅游商业开发和城市经营创 造了特色鲜明的资源优势。西安曲江围绕大雁塔打造的重现大唐盛世 的大唐不夜城,将是世界上最长的文化商业步行街。 2、区位分析 大唐不夜城项目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举世闻名的大雁塔南面, 东边与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大唐芙蓉园相邻。是西安打造大雁塔为核 心的旅游商业服务圈的重点工项目,曲江新区发展的北大门。 3、设计范围 大唐不夜城总体景观规划设计范围由文化交流广场、庆典广场、 商业步行街及唐城墙遗址公园组成,总面积约 19.17 万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原则和目标 1、设计依据 (1)大唐不夜城总体景观设计招标文件 (2)大唐不夜城总体规划平面图 (3)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4)大唐不夜城基础资料汇编 (5)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2、设计原则 1、以盛唐文化为主线的原则: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大唐不夜城不仅是唐文化的现代演绎,且是兼有现代文化,世界各国文 化互通、交流的多样化集合形态。 2、唐文化的多样性与现代商业活动内容相结合的原则:大唐不夜城总体景观规划要充分体现出盛唐文明的多样性,包括政治、经济、 文化、民生等。运用盛唐文明的元素与现代展示手法相结合的方式突 出她在现代商业中的地位,强调经济效益。 3、贯彻执行相关政策、法规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有关规范、规定,以及西安市规划委员会为本工程下 达的规划设计条件与要求。 4、整体性原则:满足分区规划设计条件的同时,应注重总体景观规划的整体性、协调性。开放空间重点考虑步行街、文化交流广场及 庆典广场的景观处理,加强中央景观与周边建筑环境的联系。 5、差异性原则:景观总平面布局上,各地块应根据功能特性不 同,分区做相应的设计,并充分考虑人流的引导及疏散。 6、经济性原则:工程造价合理,工程技术经济可行,充分考虑远期经营需要,运营和维护费用合理,具备有效的节能和环保措施。 7、实用性与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8、技术工艺的先进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9、讲求故事性序列的原则:规划遵循“开端(大雁塔南广场)衔接大唐不夜城项目——高潮(文化交流广场)——收局(活动庆典广场)”这样一种故事性的序列。 __3、设计目标 “融古托今”吸取汉唐文化的精髓, 将其融入景观。将其建设成为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融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钦购物、

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摘要:对已投入运行3年的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回访,从该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对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总结,为今后对该系统的实施总结经验。 一、工程概况 小区占地1.25万m2,地上商住楼32层,建筑高度99.95m,总建筑面积83081.28m2,绿化面积约4000m2,该小区获评2010年武汉市十大节水型示范小区。 二、设计原理 1、雨水收集系统 由于武汉处于雨水较为丰富地区,所以水源的收集较为可靠,收集到的雨水经处理后可作为小区景观,绿化及保洁等用水水源,以减少对市政自来水的使用,达到节约用水及降低物业管理费用的目的。 考虑到该项目占地面积,投入运行成本、水源清洁及多方面原因,该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待处理水源只对屋面雨水进行收集,并未将阳台、二层架空层雨水及路面纳入该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过程为:屋面-雨水管-溢水箱-雨水收集主干管-集水池。因受限于地下室空间布局及考虑建造成本,集水池和清水池容积设计尺寸受限,该系统集水池由效容积50m3,清水池有效容积75m3。为防止暴雨时雨水收集量过大,造成集水池溢水能力小于多余雨水流量,从而造成地下室强排水量增加而导致强排运行费用增加,在外立面雨水立管底部设置0.5mX0.4mX0.3=0.06m3的溢水箱,在箱内设置溢水管,对收集雨水进行第一步溢流以控制进入集水池的雨水流量,并出水管上安装阀门以便人工控制雨水收集量,同时在该箱出水管关口处设置一钢制雨水篦子,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为保证雨水收集集管道通畅,需定期对该箱内过滤杂质进行清理。 该小区绿化面积约4000m2,绿化日用水量约10m3,清水池有效容积75m3,在蓄满有效容积75m3处理水情况下,可维持连续7天不下雨时的绿化用水量。 2、雨水处理工艺 雨水进入集水池沉淀后,经提升泵提升至过滤灌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后的净水进入清水池(见图1)完成雨水处理,将处理后的水接入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用水系统。

小区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设计简论

小区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设计简论 中图分类号:tu201.5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摘要:雨水的回收和利用是新建小区工程的重点项目,它通过将屋面、地表甚至地下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储存,简单处理过后再进行排放使用,实现小区雨水的人工调蓄和分配。本文针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雨水回收和利用;小区工程;调蓄 abstract: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is the key of the newly built residential engineering project, it will through the roof,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water resources are collected storage, simple treatment after discharge, realize rainwater artificial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study the process in detail. key words: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residential projects; to regulate 一、雨水利用系统简述 建筑小区雨水利用主要是指将天然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重复利用,可用于小区绿化景观用水,卫生间冲洗、小区道路冲洗用水或者消防用水等。针对不同的用途和水质要求,其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可以大大节省经济成本,为开发商以及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 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进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但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

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进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经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能够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能够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进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能够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特别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的思考

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规划的思考 (作者:伍开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101619031) 1 摘要 如今世博会已落下帷幕,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成为了主要的问题。而我认为,园区利用应该遵循主体延续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弹性原则、体现地方文化原则和依照城市发展规律原则。上海世博园的后续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场馆再利用、园区及绿地再利用和设施再利用。制定科学合理而又富有前瞻性的世博会后续利用计划,可为世博园区发展提供战略引导,满足上海城市后续发展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世博会的长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应。 2 关键词 世博会世博场馆世博园区后续利用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圆满落下帷幕。世博反响好评如潮,我们除了领略世博园的夺目光彩,赞叹景观的美轮差奂,称道志愿者服务的尽职尽责,以及收获难以数计的观感启迪之外。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及规划成了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3 园区后续利用原则 3.1 依照城市总体发展趋势原则 根据世博园区总体规划,世博后园区将建设目标定位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花园式综合型国际贸易中心。 3.2 主题延续原则 整个世博会规划建设及后续利用均应服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原则。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6 个月的世博庆典,更是未来60 年不落幕的全球盛会。通过对部分建筑设施以及风景园林软景观的保留,以达到提升该区域标志性的目的。 3.3 经济性原则 基于世博建设先期投入成本甚巨,在后期风景园林建设中应尽可能减少投入,绿化树木花草以及风景园林设施予以最大程度保留,将多余资源以就近原则转移到城市其他建设区域。 3.4 弹性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预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可以保证后续开发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预留城市空间以风景园林形式存在,为城市后续发展提供潜力空间的同时体现环境效益。

西安市城中村安置项目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西安市城中村安置项目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4T17:19:04.9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乔琳1 王葆华2 [导读] 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以往带有“运动”色彩的盲目改造方式,“一刀切”的统一规划模式忽视了城中村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导致“千村一面”的后果以及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陕西西安 710018;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陕西西安 710055 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以往带有“运动”色彩的盲目改造方式,“一刀切”的统一规划模式忽视了城中村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导致“千村一面”的后果以及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学、心理学、景观学等多学科为出发点,运用有机更新理论探讨西安市城中村回迁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的策略,希望能在城中村改造中居民人口构成及生活习惯、地方景观特色等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避免城中村改造景观缺乏差异性,城市趋同的问题,避免“后城中村”的形成。 关键词:城中村回迁安置小区;有机更新;差异化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迅猛发展,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建设成绩斐然,以资本为主导的城中村改造运动,更新了城市的面貌,但同时其特有的城乡二元体结构催生出许多矛盾。“城中村”作为城市和村落之间的混合社区,有着城市的“壳”,农村的“核”。本文通过对村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等人文要素的分析,试图以景观设计的手法合理的解决村民在城市融入中遇到的问题。 1.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现状及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安城市的版图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西安市目前共有城中村457个,涉及改造、拆迁、安置的村民达40多万。不完全统计,累计有 46.59 万棚户区(城中村)群众喜迁新居,逐步融入现代都市生活,西安市的城镇化率得到快速提升。 传统的城中村安置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模式,尽快将城中村改造为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现代化人居环境。看似高效有序的改造带来的是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城中村缺乏了其特有的活力和特点,使得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瓦解。 城中村社会是以“血缘、地缘、亲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有其特有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的风俗,有着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人们的关系疏离,人际交往更加理性。城中村安置后,村民不能很快适应城市生活,缺乏归属感,在文化断裂中内心焦躁不安,城市融入困难,居民满意度低。 2.“后城中村”居民的构成及其行为特点 城中村主要由两类居民构成:一类是城中村内的原住民,通过安置补偿或者货币补偿的方式,彻底脱离了农业生产,而且随着房价飙升,村民通过出租房屋而形成了特殊的经济生产方式“租赁经济”。二是租住在租金低廉的城中村内的大量外来流动人口。 农村社会是一个守望相助、出入相恭的熟人社会,文化模式比较单纯。“撤村建居”的过程就是让村民被动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虽然一座座安置小区拔地而起,但是依然孤立于城市文化圈之外。究其根源,在于两方面,一是制度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系,天然地将人分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两类,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村民的社会身份和心理认同,而在撤村改造中,征地不管人,致使失地村民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措施或断裂或缺失,村民被城市体系制度拒之门外,内心寒凉。二是社会结构原因。农村社会关系具有强烈的情感属性,社会行为由传统和习俗加以规范,村民们缺乏积极的对外交流的意识,忽略了跨界交往的重要性,阻碍了城市社会对村民的了解和认识,加深了社会舆论对村民的偏见。 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中村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加之城市管理相对较弱,为犯罪分子提供了藏身之地,成为社会治安的极大隐患。外来人口很难融入城中村的地缘社会,两者关系隔离,缺乏了解和沟通。外来人口首先面临着“社区融入”其次也存在着“社会融入”的问题。 3.改造后缺乏活力的难题 城中村的发展模式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要想改变必须是社会和经济模式转变,显然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因此城中村回迁安置项目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保留多样的经济模式,保护原有社区蓬勃的活力。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文丘里在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生动的写到:“我喜欢基本要素混杂而不要‘纯粹’,折衷而不要‘干净’,扭曲而不要‘直率’,含糊而不要‘分明’,即反常又无个性……。”他指出一个优秀的设计应该有多层次的组合,复杂并不是否认简化。 城中村改造的核心是消除杂乱无序的、缺乏管理、交通拥挤的环境。但过于整齐划一的改造却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死气沉沉,人们丢失了场所的记忆,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4.人文景观设计对场所记忆的影响 人文景观的设计满足人们对民族、传统风俗、宗教信仰等的集体认同感,尊重人文景观的设计,不仅是在生理或物质上而且也是在情感上和精神上的优秀作品。 人文景观包括地域景观和文化景观。地域景观指在特定地区内,自然、社会表现出的独有的地域性特征,不仅是某一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聚落、房屋建筑以及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它记载了特定区域内人类的发展历程。无论是视觉还是精神都使人产生对地域的熟知感。地域景观可以具象和抽象的表达,一个石撵、一颗老树都能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场所记忆是由乡土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构成的全方位的景观意境。 文化景观是人们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叠加了人为因素而构成的景观,某种历史文化事件所留下的遗址遗迹,城中村农耕社会所延续的特有的风俗等,都是城中村特有的文化景观,正因为城中村多样的行为特征,造就了其丰富的活力。传统的城中村改造采取整齐划一的格局,人为否定了城中村多样性的行为特征。笔者认为,应该采用共生的设计理念,保护现有的业态关系,优越的地理位置却低廉的房租,多样的小商业类型,与城市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丰富城市景观的类型。 5.城中村回迁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 要解决城中村回迁安置小区缺乏活力的问题,在设计上应充分调研原有城中村的肌理及生产生活方式,人群的构成及行为模式。片面追求高品质单一空间是设计者人为的一刀切,不符合客观规律。公共生活空间的需求是多样的,应该提供满足老人、小孩、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村民的需求,并提供多功能混合复杂的场所。同时,应沿用城中村原有的肌理,打开封闭的围墙,将商业引入其中,而不是将小区与外界隔开。城中村原有的小商业得以在新的形势下延续,这些活动增加了人们相处的机会,形成了小组团,小空间,创造了公共的社交空间。混合居住的社区有也利于社会管控,有利于社区安全以及和谐稳定的发展。

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在住宅小区建设开发过程中,雨水利用空间比较大,而且利用形式丰富,在新型住宅小区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雨水直接利用系统 雨水的直接利用是指由集水沟、输水管道、截污装置、储存设备、净水设备、配水管道组成的系统,根据雨水区域不同,又可分为屋面雨水利用、道路雨水利用、绿地雨水利用。 1.屋面雨水利用 屋面雨水利用是指利用建筑物与屋顶或天台等暴露的区域,作为集雨面收集雨水利用的系统。屋面相较于其它区域,收集的雨水直接来自于天空,水质相对较高,pH呈中性,硬度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便可用于消防、浇灌、景观、洗车用水。在设计屋面雨水搜集利用系统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屋顶材料宜选择金属、陶片、混凝土材料,石棉等易渗湿、水解的材料不宜作为采集材料,石棉纤维可能会进入收集系统,此外部分材料含铅等重金属,也不宜作为集水屋顶; (2)雨水弃流装置应依据当地实测降水情况设计,若无当地实测资料,弃流厚度宜在2~3mm,根据弃流厚度与实际集水面积,计算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体积,当集满雨水后,利用自动或手动的阀门,将雨水进入调节池,自控式主要应用于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 (3)雨水调节池有效蓄水容积,参照GB50400—2016《建

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4)蓄水池应配套简单的处理系统,并与喷洒系统、消防系统等水使用系统相连接,也可直接通过渗透管沟补充地下水,蓄水池可设置在屋顶、地面或底下,储存设施需有溢流装置,大型建筑一般设置在地下; (5)蓄水池需要由耐酸、耐碱对水无污染材料制作,市场上已有比较成熟、廉价成本低、安装方便、无需维护、承压能力较强的雨水蓄水模块技术; (6)应据实际需求设计蓄水处理工艺,基本的处理包括过滤、消毒,但在酸雨区等水质较差的区域,或空气质量较差的时间段降水,还需使用混凝剂,以吸附杂质,若直接过滤水中COD、ss 去除效果并不理想,若用户对水质量要求较高,还可配备更深层次的处理设备; (7)采用生物方法处理雨水时,对水质要求较高,需增加深度处理装置。 2.道路雨水、绿地雨水利用 道路雨水是指将非建筑面集雨面雨水搜集利用的系统,道路雨水质量相对更差,水质受路面材料、降雨量、降雨间隔、交通、路面卫生等因素影响。绿地雨水是指利用绿地收集利用雨水的系统,其主要通过绿地的渗透、植物吸收作用收集利用雨水,利用的雨水水量较少,但可初步净化雨水,水质相对较高。 绿色建筑住区雨水收集与处理工艺

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及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雨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对城市雨水生态利用展开研究,但是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雨水利用研究与规划滞后。近年来,虽然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开始重视对城镇雨水利用和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但总体看,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还显得薄弱,滞后于城镇建设与发展。城镇雨水利用和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很大程度上要从基础设施上,确切地说,要从排水设施(污染源头控制、收集、利用和输送等)建设着手,即在城镇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同时,加以妥善解决。 (2)缺乏配套技术与管理。由于人手与研究上的不足,我国目前在城镇雨水的利用及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领域还没有成实用的技术体系及相应的设计规范,也缺乏配套的法规、政策和管理体系。 雨水收集利用方式 1、雨水收集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成熟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屋顶雨水收集、城市路面雨水利用、城市绿地、花坛和园林雨水集蓄利用。 1.1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利用工程模式 城市道路路面、广场和停车场等都是良好的雨水收集面。雨水自然产生径流,只要修建一些简单的雨水收集和蓄存工程,就可将雨水资源化,用于城市清洁、绿地灌溉、维持城市水景等。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可以采取分路段于绿地下修建蓄水池的工程模式,见图1。 由于人行便道面积小,分散性强,可以采用在人行便道上铺设可渗透路面砖的工程模式,雨水直接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可渗透路面砖的强度应大于30MPa,渗水能力保证在1mm/s 的降雨情况下随降随渗。典型地面铺设见图2。

可渗透路面砖是由特殊级配的骨科、胶凝材料、水及增强剂拌制成混合料,经特定工艺制成的混凝土制品,其中含有很大比例的连通孔隙,滤层原料为粗沙,用来过滤下渗的雨水,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区雨洪控制和利用,碎石层可起到短时贮存雨水的作用,主要为防止由于雨水在土壤中下渗不及而产生积水的现象。 1.2屋顶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模式 将屋顶雨水收集并储存于地下或地面的蓄水池,经简单处理后直接用于浇花、冲洗厕所或者洗衣等。该设备安装和使用都很方便,在德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屋顶雨水的收集利用要比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复杂得多,主要包括雨水收集系统、过滤系统、贮存系统、回用系统等等。图3为典型的屋顶雨水利用工程模式。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篇一: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再利用记录表】 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再利用记录表 工程名称:公共实验楼(组团4)(沙河校区公共实验楼(组团4))工程 【篇二:雨水收集再利用解决专项方案2】 gd220103□□ 雨水收集再利用解决专项方案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深圳福永碧绿花园5期 工程地点:深圳市福永镇华文大道118号 总承包施工单位:(法人章) 施工单位:(法人章) 编制单位:汕头市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审批人:(编制企业技术负责人) 审批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渗漏概 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地下室渗漏水部 位: ............................................................................... 错误!未定 义书签。 1.2渗漏水部位特征 为: ............................................................................... 错误!未定 义书签。二、渗漏水的原因分 析: ................................................................................. 错误!未 定义书签。三、渗水处理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材料选 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主要施工方 法: ....................................................................................... 错误!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完整版)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俞孔坚,凌世红,金圆圆 引言: 2010年上海世博会位于市中心,跨越黄浦江两岸,是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属于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地处浦东原后滩地区,滨临黄浦江,是世博园区的核心绿地之一,规划范围西起倪家浜、东至打浦桥隧道的浦明路沿黄浦江一侧所有用地。北侧紧临世博公园中心绿地。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后滩湿地公园原有规划用地岸线长约1.7公里,总面积为14.2公顷,经考察,场地边缘有较完好的厂房、码头等工业遗存,建议保留,因此该用地总面积相应扩大为16公顷,围栏区外、防汛墙内、紧贴湿地公园规划的旅游巴士停车场用地面积变为2.2公顷,会后作为后滩湿地公园二期用地,故会后后滩湿地公园用地总面积为18.2公顷。 后滩湿地公园不仅需要满足安全疏散、游憩等候的功能,还承担着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水处理和生态风景观赏的职能。 1、场地秉赋 1.1场地历史沿革: 场地及其周边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从海岸线推移的位置判断,场地所在位置公元8世纪前(唐朝统治时期)已经成陆。从场地曾隶属的南市区区志史料看,大事记的上限也自唐开始,两者基本吻合。按照自然环境变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将场地景观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场地的变化,讲述着场地发展的故事,记忆着周围人的情感。 表1:场地景观演变

1.2现状概况 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为工业和仓储用地。场地东部主要是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南干线1#污水泵站;中部有上海市环境污水处理厂;西南部主要是上海长江轮驳公司航修站、上海后滩船舶修理厂和后滩天然湿地。 基地地势相对平坦,大部分场地标高在4米到7米之间。场地西南部的湿地区是天然形成的缓坡,是黄浦江的长滩,平均标高约2米。 场地内的驳岸现状大体分为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和西段湿地的无桩基防汛墙两种。东段的桩基防汛墙基本为高程4.30~6.48米不等,与地面有一定高差。较高的防汛墙与人们亲水的需求及城市用地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西段湿地无桩基防汛墙外即是黄浦江的长滩,亲水性较好。 沿黄浦江还有100米长、8米宽的污水处理厂码头和后滩轮渡站轮渡码头。码头的现有功能已取消,可进行改造利用。 场地范围内的建筑主要为工业厂房,有型钢厂三车间和厚板酸洗厂房等。厂房形体巨大,个别质量优良,内部为巨大的炼钢生产机器流水线。场地内有大量的构筑物,包括铁轨、龙门吊及其附属设备,码头场地及设备,高架管道,原料传送高架通道,高架排气管道,罐体等,处处体现着现状场地特征。 场地内的植物主要可分为厂区间植物和湿地类植物两大块。厂区间的植物布局零星,整体绿化覆盖率较低,以香樟、广玉兰、女贞、水杉、雪松、悬铃木、龙柏、棕夹竹桃、棕榈等为主。湿地类植物主要分为标高较高的、以狗尾草为主的滩涂植物和标高较低的、以镳草、芦苇、河柳、构树、女贞构成的滨水植物群落,生态景观良好。 2.问题与挑战 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的设计面临六大问题和挑战: 第一大问题,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 后滩地区保有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见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注视着上海跃升为世界大都市的步伐,是一处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珍稀绿地。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人们追忆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体验场所。因此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化脉络、满足多重体验需求成为设计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第二大问题,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上海,突出的特点就是沿江沿海大面积的滨海湿地、境内众多河流和湖泊等多样的湿地生境。但是上海社会的发展使得湿地生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滩的原生湿地就是这一现状的直接见证。目前黄浦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在V类左右。严重污染的水质威胁着湿地的动植物生存。现在滩地植物群落较少,标高较高的

浅谈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浅谈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设计 发表时间:2016-10-08T10:56:16.4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0期作者: 1唐晓劲 2沈健强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雨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蓄洪排涝,还能实现污水资源化,雨水的收集及利用已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相关规范和资料,介绍了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概念;以某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为实例,对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的计算进行逐一阐述。 1浙江东都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07;2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博约分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摘要: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雨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蓄洪排涝,还能实现污水资源化,雨水的收集及利用已成为我国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相关规范和资料,介绍了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概念;以某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为实例,对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的计算进行逐一阐述。 关键词: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案例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新建小区建筑的屋面、路面、活动广场、停车场地等表面均进行了硬化处理(即大多是由石材、沥青、水泥混凝土和砌块铺砌而成),这些硬化处理虽然满足了美观、舒适、整洁的要求,但也为人类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影响。降落的大量雨水滴落到这些硬化处理的材料上,只能以表面径流的方式排除,造成了水资料的极大浪费。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众多国家开始了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的研究。在一定的区域内,尽量地降低成本,让雨水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距离内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一直都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既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组成的重要要部分,也是衡量建筑节水的重要标准。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概念及设计原则 (一)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概念的由来 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内的道路多采用砌块砖、石材及水泥混凝土铺砌而成,面材底部和缝隙都被水泥砂浆封住,雨水难以从地面渗透至地下,从而造成降落的雨水随着降雨历时的快速增长向市政管网和河道聚集,城市雨水排水量突然剧增,致使现有的排水设施不能满足防洪排涝的需要,城市主干道发生道路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彻底解决了城市雨季雨水过剩的问题。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二)雨水收集利用的分类 按照雨水用途的不同,可将雨水收集利用分为三种系统:雨水入渗系统、收集回用系统、调蓄排放系统。 1.雨水人渗系统:汇水区域内的降雨,自然或经管道收集后,通过低洼绿地、透水铺装地面等地面渗透设施,以及渗透管、渗透井等地下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改善小区生态环境,减少小区水涝。 2.收集回用系统:将汇流面上的径流雨水收集后处理加以利用,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如环境绿化、道路除尘、冲洗车辆、消防等,选择相应的处理技术,达到非传统水源最大利用的目的。 3.调蓄排放系统:利用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池塘、洼地、景观水体或人工修建的蓄水池,来储存、调节高峰雨水径流量,达到消减洪峰、降低下游雨水管道设计管径,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待高峰过去再缓慢排出。 图1 雨水收集利用的流程示意图 以上三种系统应用比较灵活,可以各自成为独立体系,也可以结合进行综合使用,例如雨水入渗和收集回用相结合系统,雨水入渗和调蓄排放相结合系统等。雨水收集利用的流程示意图,见图l。 (三)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的影响因素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调查,总结出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气象资料,包括降雨量,蒸发量,设计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等;②地质资料,包括土壤的渗透程度,自然水体状况等;③规划内容,包括小区规模,绿化水平,地面高差,是否有景观水体等;④利用要求,包括绿化、消防、道路冲洗等用水定额,用水时间等。 (四)小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的设计原则 1.住宅小区内有景观水体,首先利用水体进行调蓄,补充景观水体用水量。雨水利用量需要根据项目的基础资料、水景的模式及形式、

雨水收集综合利用

浅谈雨水综合利用 一、雨水收集利用的价值和实用性 城市雨洪利用技术是针对城市开发建设区域内的屋顶、道路、庭院、广场、绿地等不同下垫面所产生的径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收集利用,或渗入地下,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外排径流量、减轻区域防洪压力的目的,系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的系统工程。与缺水地区农村雨水收集利用不同,城市雨洪利用不是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它还包括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广泛的意义。因此,城市雨洪利用是一项多目标综合性控制技术。 集雨用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轻城市河湖防洪压力,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排洪设施资金。据统计,北京城区每年可利用的雨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 二、雨水收集利用的社会及经济意义 1、水资源方面 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传统的水资源开发方式已无法再增加水源时,回收利用雨水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水资源开发方式。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缺水和防洪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雨水利用就是把从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和储存利用,是从水文循环中获取水为人类所用的一种方法。雨水利用将会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造成地面硬化(如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厂等)改变了原地面的水文特性,干预了自然的水文循环。这种干预产生的效果是负面的:大量雨水流失,交通路面频繁积水影响正常生活,雨洪峰值变大加重排水系统负荷,土壤含水量减少,热岛效应及地下水位下降现象加剧等。 建设部已发布的《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对加强雨水回收与利用做了明确规定,目前正组织编写的国标《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征求意见稿)、北京市于2003年4月1日起执行的《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及上海市颁布的《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都要求对雨水进行利用。综上,城市雨水利用是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的一种新的系统工程,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目前我国城市水慌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健康住宅、生态住区正迅猛发展,建筑区雨水利用系统,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见,建筑区雨水利用系统的研究与推广,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2、生态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补充涵养地下水,减少水旱灾害雨水集蓄利用有利于水土保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减少毁林开荒,推进坡改梯等生态保护措施。在修建小水池、小山塘等小型水利工程后,有效地拦蓄径流,削减洪峰,减少了洪水危害。同时,就地拦蓄雨水径流入渗,减轻了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和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保证率、土地的使用效率和林草成活率,增强了抗旱能力,有利于恢复植被,促进山区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2)有效缓解农村饮水困难,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

上海世博园区ABCDE美食区去世博美食必读

上海世博园区ABCDE美食区(去世博美食必读) 上海世博会园区A片区位于浦东世博轴以东、白莲泾以西,集中布置了中国馆和除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馆。 在A片区的巴基斯坦馆区,参观者可以一边欣赏巴基斯坦特色服装和异域风情舞蹈表演,一边品尝当地特色视频,比如配以秘制酱汁的烧烤和醇厚香浓的巴基斯坦奶茶“Chai”等。 餐馆: 洪长兴:清真疆菜 坐落在南京东路宝大祥商厦是楼的洪长兴是上海著名的清真饭店。 世博园外坐落在南京东路宝大祥商厦是楼的洪长兴是上海著名的清真饭店。蔚蓝色的装饰格调、拱形图案使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伊斯兰建筑。洪长兴在坚持传统特色的前提下,还发展海派清真菜,突出民族餐饮个性,以羊、牛肉类、净素类、河鲜海鲜、回族小吃、点心和中西糕饼等为主要品种,真正成为上海清真餐饮的基地和龙头企业。 吉野家:日式简餐 日本牛肉饭连锁第一品牌,100%新鲜美味,在经营日本吉野家传统美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消费者提供富有日本特色的美味食品。 味千拉面:日本料理 上海人气的日本拉面店,味千拉面,健康第一。在上海拥有20家分店,已成为上海人心目中日本拉面的代名词。 味千拉面创始于1968年,发源地是日本九州半岛熊本,自负拥有九州“白汤之雄”英誉,其特色白汤采用猪大骨,各类鱼骨经长时间文火熬炖而成,今有大量的“软骨素”对人体的骨髓钙质有着极佳的补充…… 味千拉面拥有一流的日本拉面产品与文化,目前在全球开设400多家连锁店。味千人的使命是:让饮食文化与世界同步。 避风塘:粤港菜/潮州菜 避风塘,沪上知名的特色美食餐馆。经营正宗港式特色美味点心和特色菜肴。 招牌特色:虾饺皇、鲜虾云吞、奶茶、炒蟹、葡式焗蛋挞… 长乐路上老锦江饭店旁的避风塘锦江店是“避风塘”的第一家门店,“避风塘”现今在上海已有20家连锁餐馆。请认准我们的商标:渔家女logo再加上“避风塘”三个字。 功德林:素菜 创始于1922年的功德林是一家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品牌企业,享有素食鼻祖之称。八十多年来功德林无论在企业的规模、经营的品种菜肴的特色,素食的花色及营销与服务都在不断地开拓创新。 狸御殿:日本料理 柚子:日本料理 月之兔:日本料理 欧风意:日本料理 粤胜:粤港菜/潮州菜 万喜和大酒店:上海菜(本帮菜) B片区位于A片区西侧、浦东卢浦大桥以东,包括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演艺中心和世博轴等建筑。 在世博中心和主题馆之间,有餐饮娱乐广场,是参观者休憩的场所。。 在B片区有一个网尽中华美食的“中华美食街”。据介绍,在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中华美食街”里,国内各省区可在中华美食街上平均分得150平方米左右的区域,将集中展示中国每一个省区市的特色菜系以及地方风味特色小吃。其中,单独辟出的上海风味小吃区和本帮特色餐饮区域则能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上海美味。在这一条街上转一圈,游客就可以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味。 如果吃遍了风味小吃还觉得不过瘾,那么在“中华美食街”还为国内外游客准备了体现中华美食文化的大餐,包

建筑与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

建筑和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 一、设计 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因空间限制等原因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建筑与小区,径流雨水还可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如图所示。 1场地设计 (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 (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并衔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 (4)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及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的非传统水源宜优先选择雨水。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的建筑与小区,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应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要求,其他建筑与小区宜参照该标准执行。 (5)有景观水体的小区,景观水体宜具备雨水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规模应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 (6)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预处理设施,同时可采用植草沟转输雨水,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景观水体宜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或生长条件,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 2建筑 (1)屋顶坡度较小的建筑可采用绿色屋顶,绿色屋顶的设计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 (2)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3)建筑材料也是径流雨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 (4)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净化工艺应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和径流雨水水质确定。雨水储存设施可结合现场情况选用雨水罐、地上或地下蓄水池等设施。当建筑层高不同时,可将雨水集蓄设施设置在较低楼层的屋面上,收集较高楼层建筑屋面的径流雨水,从而借助重力供水而节省能量。 (5)应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 3小区道路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 (2)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首先汇入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设施内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

昆明世博园导游词

昆明世博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具有云南特色、世界一流、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世界园艺博览园。1999年昆明开创了在发展中国家成功举办世界A1类园艺博览会的先河,创造了世博会后成功地转换了世博会国际模式,今天的世博园依然保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动人精致,并不断闪现新的亮点。 昆明世博园1996年开始筹建,始建于1997年5月27日,1999年5月1日正式作为举世闻名的“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园也创下了占地面积、建设速度、展示植物种类、园林精品、连体温室、竹类植物种类、柏科植物移栽、断崖塑石等8项“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博园离城中心4.5公里,占地218公顷,植被覆盖率达90.1%。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公园经营融合发展。 我们今天主要游览的景点有:一条花园大道,两大室外展区(中国室外和国际室外展区)、四大广场(迎宾广场、世纪广场、华夏广场、艺术广场)、五大展馆(中国展馆、人与自然馆现为玉石博物馆、大温室、科技馆、国际馆现为世博温泉)、七大专题园(树木园、名花艺石园、茶园、盆景园、蔬菜瓜果园、药草园、竹园),游览路线全长约10公里。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置身于第一个景点,即四大广场之

一的迎宾广场。 大家看,这只笑容灿烂、手持鲜花的就是99昆明世界 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滇金丝猴“灵灵”。滇金丝猴是国家一 类重点保护动物,目前仅存于在滇西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取名为“灵灵”,喻指了集天下万物之灵气,也指 云南的风光秀美、人杰地灵。 遨游于“花海”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座“世纪花坛”。这个花坛其实是一座花钟,钟面上覆盖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其中有云南八大名花之一的报春花,花钟直径19.99米,是为了纪念20世纪最后一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于1999年召开,花钟还创下了三个纪录:第一:时间最准确,采用了最先进的卫星定时。第二:它是时、分、秒针最齐全的花钟。第三:它的时、分、秒针都采用航天材料制成,重量最轻。 欣赏了花钟,我们沿花园大道前行。花园大道长850米,宽60米,摆放着40余个品种的花卉,年用花量共300多万盆,主要有三色堇、银叶菊等。各位朋友走在这花香四溢的花园大道上。大家有没有发现其间有个图案,这就是99’昆明世博会的会徽,它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王世文创作的。它的造形犹如一只手掌轻轻托起一朵绿色生命之花,又似大自然的星、云、气、风的运转,还像一只偏偏起舞的孔雀,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99世博会的主题。我 们遨游于花海,既然是海,那海中必定有船,前方是一艘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