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期末考试货币金融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期末考试货币金融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货币金融学》2014年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

1、劣币是指实际价值( D )的货币。D. 低于名义价值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C)。C. 支付手段

3、本位货币是( A )。A. 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4、信用的本质是( D )。D. 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5、整个信用形式的基础是指(A )。A. 商业信用

6、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D)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D. 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7、金融市场按照交易工具( D )不同,可以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D. 期限长短

8、间接融资在于金融中介机构是否发行自己的( D )。D. 债权债务凭证

9、解释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A)。A. 利率风险结构

10、在整个金融市场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指的是(B)。B. 基准利率

11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B)。B. 下降

12、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由( D )决定的。D. 市场供求

13、在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界限是(D )。D.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

14、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因素是(D)。D. 购买力

15、以下项目中,属于商业银行非盈利性资产的是( D )。D. 法定准备金

16、以下业务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是( C )。C. 承诺业务

17、在商业银行的下列资产中流动性最高而收益性最低的是(D )。D. 现金资产

18、商业银行的资本是由(B )构成的。B. 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19、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B )。B. 负债业务

20、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 C )。C. 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

21、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 C )。C. 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22、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B)。B. 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2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C)。C. 投机性需求

24、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D)。D. T和V 短期内稳定

25、超额准备金等于( D )。D. 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2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B)。B. 广义货币供应量

27、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C )。C. 准货币

28、反映不同时期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价格动态指数,称之为(C)。C. 消费物价指数

29、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B )型通货膨胀。B. 工资推动

30、(D)一般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D. 稳定物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题)

1、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是指(AB)。A.到期偿还 B.支付利息

2、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BCD )。B.交易期限较长的金融工具C.价格波动较大 D. 收益率较高

3、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往往出现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是(ACE )。

A.名义利率高于通过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

C.名义利率等于通过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

E.名义利率低于通过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

4、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数额增加表示(DE )。D.本币汇率下降 E.外汇汇率上涨

5、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职能是(BDE)。B.保护职能 D. 营业职能 E.管理职能

6、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是由(ACE )等组成。A.存款负债C.借入负E.结算中的负债

7、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是(ACE)。A.安全性C.流动性 E.盈利性

8、从世界金融发展历史看,银行业在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BCD )。

A.银行券发行 B. 票据交换C.最后贷款人

D. 金融监管

9、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其主要职责有(ABCE)。

A. 充当最后贷款人

B. 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C. 主持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 E. 主

持外汇营业银行外汇头寸抛补业务

10、中国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由(ACE)构成。

A.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C.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E. 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

11、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用于执行( CDE)的货币数量。C.支付手段D、价值贮藏 E.交易媒介

12、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ADE)。A.交易性动机D. 预防性动E.投机性动机

13、基础货币包括(AC )。A.通货C.存款准备金

14、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ACD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卖出政府债券

15、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BCE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降低贴现率E.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9题)

1、本位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其特点是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用它作为流通手段和制服手段,债权人不能拒绝接受。而非本位币不具有这种能力。

2、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自由确定的利率。

3、铸币平价:是指金本位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4、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5、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放行,具有货币放行的特权、独占权,是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职责。

6、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央银行的独立性并不是绝对独立于国家的任何权力和行政管理之下,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垄断货币发行权、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目标、独立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7、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对货币需要用于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的货币数量。

8、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9、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四、判断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9题)

1、消费信用规模越大越好。(错误。消费信用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是有利有弊的。积极作用是:(1)促进生产,改善社会消费结构。(2)提高消费效用。(3)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消费信用过度或

失控,使生产盲目扩张,会加深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因此,消费信贷也应控制在适度的规模内。)2、同业拆借市场是指企业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的市场。(错误,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为调剂短期资金余缺而相互融通的市场,其交易对象为各金融机构的多余头寸。)

3、因为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名义利率必然高于实际利率。(错误,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可能为零、为、正数、为负数三中情况存在。)

4、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上升。(错误,直接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多的本币才能兑换一定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国货币的币值上升,或本国货币的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5、两种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形成汇率的基本依据。(正确。从理论上说,两国货币所以能相互兑换,在于其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如果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发生变化如发生通货膨胀,其对外价值的指标外汇汇率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外汇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商品,汇率有时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波动,从而导致一国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有可能在较长时期内有较大幅度的偏离。)

6、商业银行的资产都能给银行带来收益。(错误,商业银行有盈利资产,如贷款、证券投资;也有非盈利资产,如现金资产。)

7、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基础货币就可以控制住货币供给量。(错误,货币供给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从货币供给原理来说,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即Ms=m*Mb。虽然说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有一定的控制力,但对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另一个因素货币乘数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他们的行为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又受各种特别的因素的制约。因此,货币供给量并不能由中央银行绝对加以控制。)

8、只要商业银行具备了部分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就可以创造派生存款。(错误,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必须同时具备部分准金制度和转账结算这两个条件。如果仅具备部分准备金制度,而实习现金结算,这是存款不会有多倍创造。因为部分准备金制度只为吸收存款后,能够作用部分存款提供了可能。如果仅具备转账结算,而实行金额准备金制度,也不能创造存款货币。因为这时在商业银行体系的转移必然是等额现金在银行体系内的转移,存款总量不会超过银行吸收到的现金量。)9、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经常运用的政策工具。(错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缺点在于它对货币供给量的作用过于猛烈并且缺乏弹性,政策预期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额。公开市场业务才是中央银行的日常性调节工具)

五、简单题(每小题7分,共9题)

第1章:

1、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他是由当时的英国财政大臣格雷欣首先发现的这一规律,所以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劣币是指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金属,良币是指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金属货币。在金银两本位条件下,由于各国政府规定的比价与市场价格不同,由于金银在各国间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这种流动使得在一个国家内金银的供给和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从而造成劣币流通,良币被人们熔化,输出或被储藏起来从而退出流通,经济学家成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2、信用的主要经济功能有哪些?

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资金在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流通费用。调节经济运行维护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4章:

3、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为6%,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为3.5%,你是愿意购物还是存款?为什么?

答: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3.5% - 通货膨胀率6%= -2.5%,实际利率为负数,这对存款者是一种利益的损失,存款

还不如购物保值,所以投资者愿意购物,而不愿意存款。

第5章:

4、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影响汇率变动的表面因素:外汇供求关系变化。(2)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经济因素:一国的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体现一国经济实力是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国际收支、相对价格水平、资本流动和生产率。(3)影响变动的主要政策因素: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外汇干预政策和关税和限额。(4)其他因素:对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的偏好,心里预期、除了偏好因素,心里预期以外,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还有投机因素,偶然因素等。

第6章:

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联系与区别在哪里?

表面业务与中间业务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范畴。其联系在于两者都是独立于资产负债业务之外,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的业务,而且都是以接受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活动。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纯粹的中间人身份被突破。在中间业务中,如代理,直接结算等业务,银行都是以交易双方当事人之外的第三者身份接受委托,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而表外业务却在业务发展中可能发生银行中间人角色的移位,成为交易双方的一方,即成为交易的直接当事人。如贷款承诺,由银行与客户签订信贷承诺协议,并在协议签订时无信贷行为发生,是典型的中间业务。但是一旦具备了协议所列某项具体贷款条件,银行就必须就履行协议的向客户提供贷款的责任。

(2)不同的业务风险。中间业务是银行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的,其较少动用或不动用自己的资金,虽然业务经营中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风险程度明显低于信用业务;而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可能以某种形式垫付资金,从而形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其风险度较大。

(3)发展时间长短不同。表外业务是近20多年才发展起来的,与国际业务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而我国银行业长期使用的中间业务大部分是与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相伴而生的。

(4)受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程度不同。中间业务由于风险较小,对他的管理相对较松一些;而世界各国对较高风险的表外业务的管理越来越重视。

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特币东极开始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编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其理论的要点如下:

(1)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以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

(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3)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4)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5)凯恩斯得出的货币需求函数Md/P= f(i,Y)

(6)凯恩斯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降货币通过利率与投资、就业以及国民收入等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

(7)凯恩斯也提出,通过变动货币供应而控制利率的做法在产业周期的特殊阶段也是无效的。提出了流动性陷阱与古典区域的理论。

7、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 存款准备金(2)法定存款准备率(3)超额存款准备率(4)现金漏损率(5)定期存款准备率。其具体影响表述为K=DΔR=1/(R+C+E+RT*T)括号里公式是小写

8、试比较分析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

答:(1)基础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作用的“通货”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2)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因此基础货币量大于原始存款量。

9、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如何?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左右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优势:(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采用与否,主动权在中央银行;(2)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能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影响;(3)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用于所有银行或存款式金融机构,对于银行而言,较为客观、公平;(4)中央银行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受外界干扰较小,可以较好地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缺点在于:它对货币供给量的作用过于猛烈而且缺乏弹性,政策预期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数额。

六、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3题)

第6章:

1、为什么说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保持一个恰当的平衡?商业银行如何在其资产管理中贯彻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

答:银行业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因此安全性是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的提款、满足其贷款需要的能力。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性目标与安全性、流动性目标在一定意义上是统一的。银行只有在保持较高盈利水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积累并增加自有资本,增强自身抵抗风险和履行付款义务的能力,进而保证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的实现;银行也只有在安全性、流动性有保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盈利水平,进而保证银行盈利性目标的实现。盈利性目标与安全性、流动性目标在银行实际经营活动中,又存在相互冲突和矛盾的情形。一般来说,一种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越高,其盈利性往往越低;反之亦然。因此,银行必须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三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根据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中应尽可能做到:(1)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力图使多余的现金资产减少到最低限度。(2)尽可能购买收益高、风险低的证券。(3)尽可能选择信誉良好而又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借款者。(4)不损失专业化优势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资产的多样化来降低风险。

第9章:

2、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金融创新对其有何影响?

答: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量层次时,一般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流动性的强弱;(2)与经济的相关性;(3)不同时期的不同具体情况。货币供给量的层次划分目的,是为了考察各种具有不同流动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便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例如,M 0的变化主要反映并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与居民的生活联系密切;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M2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M1对经济的影响比M2更直接,更迅速,因为M1是现实的购买力,它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而M2由于没有直接的支付和转账功能,只有转化成M1后,才会产生这种影响。因此,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层次划分对保持货币政策时效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突破了传统的货币概念,货币层次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按流动性来划分的货币层次的方法越来越复杂。如自动转账系统,可转让支付命令,定期存单。可以预见金融创新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将不断深化。

3、联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为应对这场危机采取了怎样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对此做出评价?

答: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国内投资,国内消费和外贸出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出口受阻严重,逼迫我国经济必须由出口导向型转化为内需拉动型,我国要通过各种办法扩大国内需求,例如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国内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具体来讲,我国应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的组织、管理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采取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的政策,其目的是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通过减少税收和增加财政支出,进而刺激总需求增长,减少失业,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的政策。2008年,我国政府的四万亿刺激内需的投资以及各省级政府的配套投资资金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工具,两大基本工具的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是现代经济高效、顺畅运行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对我国来说,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是由两大政策本身不同的特点要求形成合力所决定。这是因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效应有明显不同,财政投资可以直接对总需求发生作用,政策时滞短,见效快;而货币政策通常通过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总需求发生作用,政策时滞长,见效慢。由此,在继续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作用,增强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