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作为一门中国古代文学的提高课,它是在学生已学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史》及若干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的基础上,不着重于作家、作品的评论、分析,而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的具体评述,了解古代学者如何阅读、阐释作品,进而把握他们研究作家、作品所采取的视角和价值体系,这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古代文学的知识领域和学术视野,又为有志于专攻中国古代文学的同学指出读书、研究的必要门径。

二、本课程的中国古代文学要籍指的是清以前(包括清代)的古代学者所作的有关文学的经、史、子、诗文总集、别集的传疏、笺注,以及他们对古代戏曲、小说所作的评注。它们是我国古代文学文本阐释的特有方式和文学传承的重要通道,因之对古代文学文本的解读、对古代作家、作品的研究、对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都是离不开它们的。作为学术研究,它们的价值和作用是不能用现代人所作的注释、评论代替的。

但本课程不着重从中国古代文学、目录学、版本学方面去论述,而是通过对若干重要的古代文学要籍的评述,使学生能够掌握古代文学要籍的特点,认识它们的价值,以及深入研究它们的方法,也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本课程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分四编评述三十部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它们是:

1、《诗集传》朱熹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1958年

2、《楚辞补注》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校点本1993年

3、《春秋左传集解》杜预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4、《战国策》高诱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5、《论语集注》朱熹撰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排印本1983年

6、《孟子集注》同上

7、《庄子集释》郭庆藩撰中华书局排印本1961年

(以上第一编)

8、《史记会注考证》[日本]泷川资言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9、《汉书补注》王先谦撰中华书局影印本1983年

10、《乐府诗集》郭茂倩撰中华书局校点本1979年

11、《昭明文选》萧统编李善注中华书局影印本1977年

12、《玉台新咏》徐陵编吴兆宜注四部备要本

13、《曹集诠评》丁晏撰文学古籍刊行社本1957年

14、《靖节先生集注》陶澍撰四部备要本

15、《庾子山集注》倪璠撰中华书局校点本1980年

(以上第二编)

16、《王右丞集笺注》赵殿成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校点本1960年

17、《李太白全集》王琦注中华书局校点本1977年

18、《杜诗详注》(又名《杜少陵集详注》)仇兆鳌撰中华书局排印本1979年

19、《唐柳河东集》蒋之翘撰四部备要本

20、《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等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本1959年

21、《玉豀生诗笺注》冯浩撰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79年

22、《王荆公诗笺注》李璧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1958年

23、《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王文诰撰版本待定

24、《山谷诗集注》、《山谷外集诗注》、《山谷别集诗注》任渊史容季温注谢启昆辑《丛书集成初编》本

四、教材拟分两部:(1)绪论:中国文学要籍注释特色及其学术意义。(2)分论:每部文学要籍为一章,论述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学术传承,注释特色,版本沿革,选一、二实例增强学生的具体感受。每章都附有相关书目,并有选择复制古籍珍本的书影。

教学安排,除绪论外,每编为一单元。各单元除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外,重点讲讲一、二部古籍,通过它们对作品的评注、阐释,具体把握其作者考察作品的独特视角和阐释作品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文学文本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在研究方法上给予启发。

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直播课讲稿(学习指导)

同学们好。今天和大家谈谈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课程学习的有关问题。这类直播课讲过多次了,原来的老生常谈诸如教学活动安排、如何学习之类不再讲了。这里只讲讲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考核的有关问题。

教学要求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准,教学大纲是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大纲对本课程总的要求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的具体评述,了解古代学者如何阅读、阐释作品,进而把握他们研究作家、作品所采取的视角和价值体系,这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古代文学的知识领域和学术视野,又为有志于专攻中国古代文学的同学指出读书、研究的必要门径。”

教学大纲说“本课程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分四编评述三十部中国古

代文学要籍”,并要求“除绪论外,每编为一单元。各单元除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外,重点讲讲一、二部古籍,通过它们对作品的评注、阐释,具体把握其作者考察作品的独特视角和阐释作品的特点”。可是它从下面所排列的内容看,只二十四章,“三十部”应该是第二章分为王逸《楚辞章句》和洪兴祖《楚辞补注》;第九章分为《汉书》颜师古注和王先谦《汉书补》;第二十章李贺的诗歌是三家注,算三部;第二十四章本来就是黄庭坚的三部诗集,也算三部,这样就是三十部了。至于分为“四编”,大纲上指出了第一、二编;第十六至二十四章应该分为第三、四编,从哪里分开不清楚,但也不管它了,因为本课程是选修课,我们就定比较容易找到的七八部古籍作重点讲解。这些要求作重点讲解的古籍是:

1.《诗集传》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重印本

2.《春秋左传集解》杜预撰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

3.《孟子集注》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世界书局影印清代武英殿本原纸型影印本

4.《乐府诗集》郭茂倩撰中华书局校点本 1979年

5.《昭明文选》萧统编李善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1977年

6.《李太白全集》王琦注中华书局校点本 1977年

7.《杜诗详注》(又名《杜少陵集详注》)仇兆鳌撰中华书局排印本 1979年

下面按章节的顺序、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三个层次谈谈具体教学要求。

绪论略论文学要籍注释的特色及其学术意义

名词概念:经、考据、义疏、古籍、旧注、正义、补注、集注、详注、校注、校勘、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一.重点掌握

1.宋明时期的注释特点。

2.清代注释考据的特点。

3.古籍注释的主要体式。

4.焦循《孟子正义》的特点。

5.集注的分类及特点。

6.古籍旧注的学术价值。

二.一般掌握

1.经注出现的原因。

2.魏晋南北朝义疏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3.隋唐时期的注释有何特点?

4.古籍注释的内容:

5.传经校勘的主要形式。

6.校注的主要形式。

三.一般了解

1.中国文学古籍的流传方式。

2.西汉一代的经注主要有哪些?

3.“十三经”指哪些典籍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的古代经学著作有多少种?

5.东汉注释范围扩展的内容。

第一章朱熹《诗集传》

名词概念:《诗经》、《诗集传

一.重点掌握

1.朱熹《诗集传》的特点和成就。

2.《诗集传》对“淫诗”认定的价值和局限。

二.一般掌握

1.《诗经》的文学成就和意义。

三.一般了解

1.《诗经》的年代、数量和分类。

2.《诗经》在汉代的流传。

3.历代《诗经》研究概况。

4.朱熹《诗集传》的产生。

5.朱熹在古籍注释方面的贡献。

第二章洪兴祖的《楚辞补注》

名词概念:楚辞

一.重点掌握

1.王逸注释楚辞的体例。

2.洪兴祖《楚辞补注》的特点。

二.一般掌握

1.楚辞体的特点。

三.一般了解

1.屈原的生平和创作。

2.屈原与《楚辞》。

3.楚辞注本的概况。

4.王逸的《楚辞章句》常识。

5.洪兴祖与《楚辞补注》常识。

第三章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名词概念:《春秋》、《春秋》三传

一.重点掌握

1.杜预《春秋左传集解》的特色。

2. 杜预研究《左传》的方法比前人有何进步。

二.一般掌握

1.《左传》的文学成就。

三.一般了解

1.《春秋》的性质和体例。

2.《春秋三传》的区别。

3.《左传》的早期流传概况。

4.《左传》立于学官的概况。

5.东汉研究《左传》的代表。

第四章高诱注《战国策》

一.重点掌握

1.高诱注《战国策》的意义。

二.一般掌握

1.《战国策》的的内容

2.《战国策》的特点。

3.《战国策》的传承次序。

三.一般了解

1.《战国策》的性质。

第五章朱熹《论语集注》

名词概念:《论语》、《张侯论》

一.重点掌握

1.《论语集注》的特点

二.一般掌握

1.《论语集注》的不足。

三.一般了解

1.《论语》的性质。

2.《论语》的成书、版本与流传。

3.《论语》的主要注本。

4.关于“四书”。

第六章朱熹《孟子集注》

名词概念:《孟子集注》、格物致知、天命之性、气质之性一.重点掌握

1.《孟子集注》的特点。

2.朱熹对孟子“性善论”的发挥。

二.一般掌握

1.孙奭《孟子注疏》的价值。

三.一般了解

1.《孟子》的地位。

2.《孟子》的篇目。

3.《孟子》的主要注本。

第七章郭庆藩《庄子集释》

名词概念:“无用之用”

一.重点掌握

1.《集释》对郭《注》、成《疏》等前人著述的驳正。

二.一般掌握

1.《庄子》思想的特点。

2.郭象的《庄子注》、成玄英的《南华真经注疏》和陆德明的《庄子音义》这三种著作注释的侧重点。

三.一般了解

1.《庄子》的篇目及成书。

2.《庄子》文章的特点。

3.魏晋庄子注释简况。

4.隋唐庄子注释简况。

第八章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名词概念:《史记》

一.重点掌握

1.《史记》的文学特质

2.《史记》的经学特质。

3.泷川资言的《考证》及其基本价值和特点

4.泷川资言《考证》的批评精神。

二.一般掌握

1.泷川资言《考证》的缺陷。

三.一般了解

1.《史记》的体例和篇目。

2.《史记》的史学特质。

3.《史记》第一次大规模整理:三家注。

4.《史记》第二次大规模整理:泷川资言的《考证》。

第九章王先谦《汉书补注》

名词概念:《汉书》

一.重点掌握

1.《汉书补注》的学术价值

二.一般掌握

1.《汉书》在编纂体例方面的贡献。

三.一般了解

1.《汉书》的体例与篇目。

2.颜师古注《汉书》的简况。

3.王先谦著作概况。

4.王先谦及其《汉书补注》的有关常识。

第十章郭茂倩《乐府诗集》

名词概念:《乐府诗集》

一.重点掌握

1.《乐府诗集》在研究乐府诗歌方面的价值。二.一般掌握

1.《乐府诗集》在收录作品方面的价值。

三.一般了解

1.《乐府诗集》所收诗歌的分类。

2.《乐府诗集》的版本概况。

第十一章《文选》及其李善注

名词概念:《文选》“五臣注”

一.重点掌握

1.《文选》李善注的特点

二.一般掌握

1.《文选》的价值。

三.一般了解

1.《文选》及其编纂者。

2.《文选》的版本概况。

3.《文选》五臣注概况。

4.文选学的发展概况。

第十二章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名词概念:《玉台新咏》

一.重点掌握

1.吴兆宜对《玉台新咏》的整理和笺注有何特点?二.一般掌握

1.《玉台新咏》的价值。

三.一般了解

1.《玉台新咏》收集作品的简况。

2.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概况。

第十三章丁晏《曹集诠评》

名词概念:《曹集诠评》

一.重点掌握

1.《曹集诠评》的特点。

二.一般掌握

1.《曹集诠评》中诠释、正误、补脱和集佚的做法。2.《曹集诠评》中评论的特点。

三.一般了解

1.曹植创作简况。

2.曹植作品集版本概况。

3.丁晏《曹集诠评》的体例。

第十四章陶澍《靖节先生集注》一.重点掌握

1. 陶澍《靖节先生集注》的特色。

二.一般掌握

1.陶渊明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

3.陶渊明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一般了解

1.陶渊明及其诗歌创作。

2.陶渊明作品流传概况。

第十五章倪璠《庾子山集注》

一.重点掌握

1.《庾子山集注》的成就

二.一般了解

1.庾信诗歌创作的内容。

2.庾信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3.庾信文集的编集情况。

第十六章赵殿成《王右承集笺注》

一.重点掌握

1.赵氏《王右承集笺注》考异文、解名物典实以及纠谬说的成绩。

二.一般掌握

1.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

2.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3.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为什么能成为王维集注本的集大成者?

三.一般了解

1.王维的生平和他的诗歌创作。

2.王集诸本与赵氏《王右承集笺注》的出现。

3.赵氏《王右承集笺注》解读诗歌的理念以及主要问题。

第十七章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一.重点掌握

1.王注《李太白全集》在载录异文、集佚、训诂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2. 王注《李太白全集》中评议的特点。

二.一般掌握

1.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2.王注《李太白全集》总评的成就。

三.一般了解

1.李白生平与创作概况。

2.历代李白集、李白集注本概况。

3.王注《李太白全集》概况。

第十八章仇兆鳌《杜诗详注》

名词概念:(《杜诗详注》的)内注、(《杜诗详注》的)外注、“杜诗根据”

一.重点掌握

1.《杜诗详注》的特点。

二.一般掌握

1.《杜诗详注》的缺点。

三.一般了解

1.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杜诗学概况。

3.历代杜诗注本概况。

4.仇兆鳌及其《杜诗详注》概况。

第十九章蒋之翘辑注《唐柳河东集》一.重点掌握

1.蒋氏辑注《河东集》的特色和价值。

二.一般掌握

1.柳宗元散文的成就。

三.一般了解

1.柳宗元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2.柳宗元以及他的文与诗。

3.柳集诸本及注本概况。

第二十章《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名词概念:昌谷体

一.重点掌握

1.比较《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的成就。

二.一般了解

1.李商隐和他的诗歌创作概况。

2.李贺与《李长吉歌诗》。

3.《李长吉歌诗》的版本和评注情况。

第二十一章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一.重点掌握

1.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的特色。

二.一般掌握

1.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2.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一般了解

1.李商隐和他的诗歌创作。

2.李商隐诗文集概况。

3.李商隐诗歌的笺注情况。

第二十二章李壁《王荆公诗注》一.重点掌握

1.李壁《诗注》的价值和特点.

二.一般掌握

1.李壁《诗注》的问题。

三.一般了解

1.王安石及其诗文创作概况。

2.李壁《诗注》的版刻系统。

第二十三章王文誥注《苏轼诗集》一.重点掌握

1.王文誥注《苏轼诗集》的成就。

二.一般掌握

1.苏轼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一般了解

1.苏轼生平及其创作概况。

2.苏轼及其诗歌创作。

3.苏轼诗歌的注解本。

4.王文誥注《苏轼诗集》。

5.新版《苏轼诗集》概况。

第二十四章任渊《山谷诗集注》、史容《山谷外集诗注》、

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

名词概念:西昆体

一.重点掌握

1.黄诗三种集注的价值和特点。

二.一般掌握

1.黄庭坚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黄诗三种集注的缺失。

三.一般了解

1.黄庭坚的生平及其及其诗歌创作概况。

2.黄诗三种集注及其撰著者。

考试形式与题型说明

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基本题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小题不得分)

3.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4.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5.论述题(每小题15分,答出要点8分,举例分析或阐述7分。共30分)

绪论-第三章

1.经产生后,为什么会出现许多经注?

大量产生经注,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成了国家法定的经典,获得了统治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以儒家经典的内容为依据,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也必须以儒家经典为指南。但经书的内容已固定,它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更不能事事处处完全契合后世封建统治集团的具体需要。因此,必须按照统治阶级的现时利益和不同需求做出新的解释,才能使“法定的经典”充分发挥为现实统治服务的作用。

第二,经书是历史的产物,它的语言文字、它所记录的典章名物和史实,已与后世读者有了距离。为了让人们理解、接受经典,也必须对它加以解释疏通。于是,经注也就应运而生了。

第三,由于儒家在整个封建时代独尊的地位,明经取士,读经做官,成为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唯一出路,这就使儒家经典的传授成为教育的核心,“经学”成为中国古代学术的基础,也促进了经注的发展。

2.隋唐注释之学的成就表现在哪些地方?

隋唐注释之学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第一,唐代出于统治的需要,很重视经籍的整理,孔颖达等一批儒臣编纂了《五经正义》,作为明经科考试的标准。《五经正义》的注释方式也成为后来古籍注释的一种定体。

第二,在经注之外,出现了几部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注本。如《文选》李善注其征引繁富、解释精审的注释方式在诗文集的注释中尚属首见;《史记》“三家注”,是流传至今的最好的《史记》旧注;在子书中,杨倞《荀子注》、成玄英《庄子疏》等是后人推崇的注本。

3.试述宋元明时期注释的特点。

宋元明时期注释的特点是,消除其今古文经学家的门户之见,是注释之学“求变求新”的时代。

从注释的内容看,自宋代起,理学成为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儒家经典的注释也被理学家所垄断,经注成了理学家宣传理学的重要手段。理学家运用思辩的方法深入挖掘儒家经典相关的范畴的内涵,从哲学的角度阐释它们的意义,确定其价值,把儒学经典哲学化,是宋明理学对经学发展的贡献,也是对注释学发展的贡献。这样注释带来的弊病是,妄说义理,凿空乱道,所谓“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注释方法也有创新,主要表现在诗文评点和小说评点之类著作的出现。宋代诗文评点成就最为卓著的是刘辰翁,他所作的评点,见之于《四库全书》的就有三种。明代一批著作按照理解文学作品的方式解读《诗经》,应该说是一种进步。

宋人开始的诗文评点,还开启了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

4.简述古籍注释的内容。

古籍注释是为了帮助读者读通古籍,揭示古籍的意义,它大体包括如下内容:其一,解释语言文字;

其二,考证和介绍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意图和书籍写作的历史背景;

其三,分析、评价和发挥作品的思想意义;

其四,考证、说明和补充历史事实和名物典故;

其五,文艺作品的赏析和评价;

其六,各种资料的补辑和辨析。

5.简述古籍注释的体式。

古籍注释的体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注疏

注疏体是经注的一种标准体式。作为经注,它兴起于唐而完成于宋。“注”是“注释”的意思。“注”或叫“传”,或叫“笺”,或叫“解”,后来统称为“注”。“疏”是“疏通”的意思,是对前人的注以及经文的进一步解说。“疏”或叫“正义”,或叫“义疏”,或叫“义赞”,后来统称为“疏”。在唐代,疏是单独流行的,自成一书,不与注文合。到了宋代,才把注疏合刻在一起,把疏分属于注文之下,出现了《十三经注疏》的标准文本和格式。

第二,补注

补注是注疏体的变形。在形式上也是先录一前人的注释,继之以补注作者对前人注释的补充和发挥。不叫“注疏”,表明补注不一定完全执行疏解原文及注的功用,也不遵守“疏不破注”,但在其对前人注释的补充和发挥中,也有对原文的理解和阐释,以及对前人注的匡正和丰富。

第三,集注

集注,顾名思义就是集众家之说而为之注。据此,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集古今有关的注释,加以比较分析。二是在集前人注释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解释。但由于古人对这一注释体式没有明确的界说,也没有标准范例,使得这类注释本的情况颇为驳杂,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集而不注,即只罗列众说,而不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集注,大都以保存旧说,以资比较异同为目的。

其二,征引已有的研究成果,无一定格式,也无一定的法规,较为随意。这一类集注的特点是,综合前人之论以成己说,不一一列出前人成说,亦不著其姓名。

其三,有的集注是集而不全,或引几家比较重要的注本,或以收集一个时代或一个方面的注释为主,而在引述过程中,或作发挥,或作辨析,或作驳正,以表明自己的看法。这是集注最普遍的形式。

第四,评注

评注,就是注释之外,再加上不同角度的评论,或艺术风格的分析,或思想观点的解说,或写作技巧的揭示,多用简洁明白的语言以为论断其中警策之语,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注体古籍的“注”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利用原有的注,如明代凌稚隆校、李光缙增补的《史记评林》用的就是《史记》“三家注”;又如《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是将一家注、一家评合刻在一起。利用原有的注是“注”的主要情形。另一种是评注者自注或删削旧注以为注,如丁晏的《曹集诠评》中的注就是评注者自注,而《评注昭明文选》的注就是删削旧注而成。评注者自注或删削旧注以为注只是少数。

评注体古籍的“评”,记于书页正文上端空白处者称为“眉批”,记于正文和注文之侧者称为“旁批”。有的还于正文中施以传统的圈点,表示对佳句、名言的欣赏和对文章段落、脉络的理解。亦有的将前人对诗文作者、作品的总体风格特点,或完整的一篇作品的评论汇集在一起,或置于卷首,或附于段落、章节之后,称“总评”。

第五,校注

校注,即校勘加注释。

所谓校勘,是在阅读和整理古书之前,正本清源的一项工作,即把不同的版本和各种资料汇集在一起,加以对比核查,把古书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出现的讹误,诸如脱字、讹字、衍字、错简、颠倒、混淆、误解等一一加以订正。必要时列出不同的情形,确定何者为正确,何者为讹误,并说明其理由。陈垣先生把校勘方法归纳为四种:对校、本校、他校、理校。

传统的校勘一般有两种形式,即独立的校勘和注释加校勘。注释加校勘也就是校注。按校与注的不同份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注为主,注中带校。这种形式的重点是注释,在校勘方面用力不多,大都是介绍不同版本的文字异同,很少判定是非正误。如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等。另一种以校为主,校中带注。这种形式的重点是校勘,校勘功夫较为深透细密,注释主要是为校勘服务,如王先谦《荀子集解》。

6.《十三经注疏》有何特点?

《十三经注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疏不破注,即疏必须维护注的观点,在注的基础上引申发挥、补充资料,以把原文和注文的每一句话解释清楚为目的。正

如刘师培所说:“其例必守一家之注,有引申而无辨诘。凡言之出于所用之注者,则奉之为精言;凡言之非出于所用之注者,则拒之若寇仇。故所用之注,虽短亦长;而所舍之言,虽长亦短。”

7.为什么说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是以补注形式注释古籍的精品?

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是补注体式注释古籍的精品,也充分体现了清代学者根基弘富、思维缜密、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格。

《汉书补注》的文本,以明代汲古阁颜注本为底本,以武英殿本等校定而成,并于补注中详载文字异同,使之成为传世文本中最为精确者。

更能体现《汉书补注》特点的,是其征引材料的详备,又有精审的裁择,不是材料的平直堆砌。从其《序例》后所列“引用诸书姓氏”从萧该到俞樾四十七家和“同时参订姓氏”从郭嵩涛至其弟王先慎二十家,可见其材料之详备;其征引材料又都注明出处,必要时又有作者的考证,显现其见解的深刻、去取的慎重。其做法已逼近现代之所谓学术规范。

8.古籍旧注有何学术价值?

我们在研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把作品弄懂弄通,重要的一环就是获得对产生这些作品的时代的感受,要“知人论世”,否则就无法把握作品本来具有的思想和艺术特征。而古籍旧注的作者比我们更接近古籍的产生的时代,有的旧注的作者甚至就是生活在古籍产生的年代。因此,古籍的旧注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学术问题:

首先是语言问题。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时代相隔越远,语言的差距越大。排除古今语言的差距所造成的差距,解释古今语言文字变化的对应关系,是古籍注释最基本的任务,也是理解古籍意义的重要基础。好的古籍旧注不仅能准确指出古籍中词语的确切含义,而且也指出词语含义的变化,以免造成错误理解。

其次是名物制度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名物改变了称谓,新的制度取代了旧的制度,古人曾经熟悉的事物在后人眼里成了完全陌生的东西。我们在阅读古书时,会因为不明其中的名物制度而出现理解障碍。古籍的旧注则会为扫除障碍提供帮助。有的注释作者与诗文原作者生活的时代较近,对于诗文作品描写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诗文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出处岁月,都有确切的理解和具体的感受,因此使得他的考说和诠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是古籍旧注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诠释能给我们许多启示。作为当代读者,我们习惯于用现代艺术手法解读古籍;而读旧注能给我们以中旧如新的感觉,从而体会到欣赏艺术的乐趣。

总之,历代产生的对于古籍的注释,因为存储了彼时彼地的信息,而它们之间的相互链接也构成了古今人沟通的桥梁,考察它们的发展,解读其信息,是今人注释的依据,也是读者贴近作品产生的时代的重要途径,这正是古籍的旧注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9.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自孔子开始,《诗三百》被一代代学者诠释成了儒家重要经典。作为一部儒学经典,它对古代中国发挥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而从文学发展方面看,它的成就和意义也是极为卓越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诗三百》是极质正的现实文学,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广阔的社会生活,奠定了中国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上的现实主义传统。

第二,《诗三百》确立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品格。

第三,《诗三百》奠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方法——赋、比、兴。

第四,《诗三百》擅长写人状物,刻画场面。

第五,《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很多重要母题。

10.《诗集传》注释《诗经》有哪些特点?P9-16

同汉儒的著作比,《诗集传》的注释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它高度重视《诗经》的文本。

朱熹考察诗义,往往把涵泳文本当作始基。《诗集传》对汉儒提出的一系列异议,往往是根据文本的意思立论。《诗集传》中常见“考之诗文”、“按诗文”、“于诗无明文可考”等,都是朱子《诗集传》立足于文本来解《诗》,并驳斥汉儒的鲜明证据。

朱子之所以能够突破汉唐《诗》学,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处处依据文本立说。他重新解释六义,判定《诗三百》“变风”部分有不少淫乱之作,批评汉儒一系列牵强附会等,说到底是他高度重视文本的结果。

第二,《诗集传》对六义做出了新的解释。

汉儒所认为风、雅、颂本身意味着《诗经》的本意是传达和推行正确的政教伦理观念,而《诗集传》则立足于乐调来解释风、雅、颂,指出:“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会朝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颂者,宗庙之乐歌。”认识到这一点,对进一步剥除汉儒强加给《诗经》的一些政教伦理附会,以接近《诗》的真面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赋、比、兴的认识,朱子跟汉儒更是有天壤之别。汉儒认为赋是直接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是取比类以见今之失,兴是取善事以喻劝今之美。而《诗集传》则认为先儒立赋、比、兴三义,目的在于“使歌者知作诗之法度也”。

《诗集传》对六义的诠释,对汉儒言不离政教善恶、见美见恶是一个根本性的突破。

第三,《诗集传》凸显了《诗三百》的抒情特性。

《国风》中有一部分叙写男女爱情乃至性爱的诗,汉儒认定这些作品是讥刺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把诗人、诗作解释为正确价值取向的捍卫者和传达者。而《诗集传》则立足于诗歌文本,认为这一组诗是叙写和肯定男女爱情乃至性爱,虽然也指斥它们为淫诗,但凸显了这些诗篇的世俗化内涵,展示了诗作的真实意蕴,从而凸显了诗作抒发世俗感情的特质。

经过朱熹的努力,人们对《诗经》的认识才艰难地由汉儒鼓吹的“诗言志”向“诗言情”这一本质回归。

第四,在《诗集传》当中有一个非常活跃、具有自主抉择和批评能力的读者。

朱子认为学《诗》的根本目的,是“即其辞而玩其理以养心”,即通过学《诗》怡心养性。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就是心中不要存汉唐先儒旧说,“沉潜专一看文字”,“即其辞而玩其理”。但由于“淫诗”的存在,读者要用《诗》怡心养性,就需要有自觉的批判能力,这就需要读者胸中必须先有“四书”。“……《大学》、《中庸》、《语》、《孟》四书,道理粲然。……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在这里,朱熹实际上是要求读者用儒学做批评标准,对《诗》自觉做出合乎儒学理念的肯定或否定,并从自己身上体认,以玩理养心,奖善除恶。

11.简述王逸《楚辞章句》的特点。

王逸《楚辞章句》有如下特点:

第一,王逸注释《楚辞》的体例是,逐句作解,着重训诂,虽说不上非常详细赅博,却大多言之有据。

第二,《楚辞章句》的每篇前都有序文,另外在《离骚》、《天问》之末还各有一序。这些序文的内容是说明各篇的作者和写作时间,并阐释题意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些序文中体现了王逸对《楚辞》的理论认识。王逸是用汉代儒家经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楚辞。他在《楚辞章句序》的最后一段,把《离骚》中的诗句内容与儒家五经相比附,将屈原独特的人格精神和诗歌艺术都儒学化了。

第三,王逸还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有很深刻的理解。他在《离骚经序》中,对楚辞创作中所采用的比兴隐喻手法作了精辟的论述,建立了一个“香草美人”的的楚辞阐释系统,这个系统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

12.试述洪兴祖《楚辞补注》的独到贡献。

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没有脱离王逸的阐释体系,但在许多地方有自己的独到贡献:

第一,在校正文字方面,洪兴祖一直坚持不懈地搜罗各种《楚辞》版本,在荟萃众本的基础上做校正、考异文字的工作。《楚辞补注》中的考异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考证《楚辞》的版本、源流,也便于我们斟酌比较,在解释文意的时候找到更为合理的答案。(例)校勘文字的工作给洪兴祖本人注释《楚辞》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其更加详实可信。(例)

第二,在补正旧注方面,洪兴祖《楚辞补注》一是对王逸《楚辞章句》文意不明晰的地方加以仔细考证,力求把意思说清楚,例如《楚辞》中有很多香草的名称,王逸注往往只是简单地说是香草;洪兴祖则花了很大的篇幅,旁征博引,作了非常细致的考辨工作。(例)可以说,洪兴祖开创了《楚辞》名物训诂的新时代。二是他并是像唐人《五经正义》那样,以“疏不破注”的原则对汉人笺注亦步亦趋地进行疏解,而是指出了许多自己独到的洞见。他发现了王逸等前辈学者的一些不正确的解释,并将它们驳正过来。(例)

第三,在保存遗说方面,《楚辞补注》除了保存了一部分《楚辞释文》的材料外,还保存了一些已经失传的前人研究著作的材料和他同时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例)

第四,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大力标举屈原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和至死不回的斗争精神,多处批驳扬雄、班固、颜之推等对屈原的责难。他对屈原的热情维护和赞颂,对后人有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13.简述《左传》的文学成就。

《左传》虽然是史学著作,却有极高的文学成就。叙事写人,行人词令,以及夹杂在其中的少量议论,精彩之处时时可见,如春山中奇花竞放,美不胜收。描写战争,尤其出色。其描写五大战役的段落,结构严谨,错落有致,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左传》的语言简洁精练,具有极强的表达力。描写的许多人物,都具有鲜明、丰富而又复杂的性格特征,这对于后世小说的人物刻划,起了很大的示范作用。

14.试述《春秋左传集解》的学术价值。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是汉代《左传》学说的集大成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驳今文家“《左传》不传《春秋》”的攻击,为《左传》在经学体系中赢得正统地位,杜预依托《春秋》来论述《左传》,为《左传》解释《春秋》构

筑了一个理论体系:“左丘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刊之书也,故传经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异。”

第二,指出了《左传》吸引人之处,不光在于它解释了《春秋》大义,还在于其高超的文学成就:“其文缓,其旨远,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取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这是比较早对《左传》文学成就的概括,虽然还披着一层经学的外衣。

第三,当时的《春秋》学研究,都非常重视“义例”(于写史中暗含大义的写作规律),《春秋左传集解》也有不少地方总结这类义例,并总结了《左传》的三种传体:发凡正例、新意变例、归趣非例。杜预还另外著有《春秋释例》十五卷,专门论述这个问题。

第四,杜预敏锐地指出,前代《左传》学者学问并不周密,常常引用《公羊》、《谷梁》二字学说,结果互相抵捂,难以圆满。杜预完全抛开今文二家之说,纯以《左传》为依据,互相印证,转相发明,这在方法上比前辈们进了一大步。

第五,杜预对经籍注解的体制也有重大革新。在杜预之前,所有的《传》本和《春秋经》都是分开另行的。杜预把《左传》附到每一年的《春秋》经文之下,都加以注解。这样,读者就可以把经传对照来读,非常方便。

第六,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在字词训诂、文章大义、名物制度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对地理的考证比较精审,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这部书总体风格是要言不烦,清通畅达,没有许多经学家那样的烦琐芜杂的毛病。

第四—第十章

1.对《战国策》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前人有哪些看法?

关于《战国策》的性质,历史上向来存在争议:

《汉书·艺文志》把它放在《春秋》家,就是说,认为它是史书。

《隋书·经籍志》则说它在属辞比事方面跟《春秋》、《史记》、《汉书》不相似,非史策之正,因此称之为杂史;后来《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都持有这种看法。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志》、《宋史·艺文志》等,都把它归入子部纵横家。

最近有研究者指出,《战国策》从形式上看是史著,但含有较多子书的因素;就文体而言,是一部以记叙文和论辩文为主体的散文集。

当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所谓苏秦、张仪一纵一横,其说皆子虚,由后之好事者附会为之也。”那么,《战国策》一书长于虚构故事,塑造人物,性质又近于后代的小说。

2.简述《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第一,《战国策》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善于用比喻和寓言来达意。(举例说明)

第二,《战国策》非常善于叙事。叙大事承启自然,结构绵密,毫无斧凿之痕;叙小事也往往精妙绝伦。(举例说明)

第三,《战国策》的风格既深沉又明快,既隽永韵味悠长,又雄健刚劲。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责任教师:王文章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古代作品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内容为上起先秦下至近代的一些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名作或其节录,按文学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七个部分。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课堂教学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葛晓音、周先慎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四、教学重点掌握内容及教学进度表: 一、先秦(8课时,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 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诗经:《伯兮》、《七月》 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逍遥游》、《劝学》 楚辞:《离骚》 二、两汉(6课时,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 两汉辞赋:《鵩鸟赋》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两汉乐府诗:《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汉代古诗:《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 三、魏晋南北朝(4课时,第八周): 建安诗赋:《蒿里行》(曹操)、《燕歌行》(曹丕)、《白马篇》(曹植)、《七哀诗》(王粲) 正始诗文:《咏怀》其一(阮籍) 西晋诗歌:《悼亡诗》(潘岳)、《咏史》其二(左思)、《游仙诗》其一(郭璞) 东晋诗文:《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陶渊明)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读曲歌》(吴声歌曲)、《西洲曲》(西曲歌) 北朝乐府民歌:《幽州马客吟》、《捉搦歌》、《敕勒歌》、《木兰诗》 南朝诗文:《登池上楼》(谢灵运)、《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谢眺)、《与朱元思书》(吴均) 北朝诗文:《水经注》(郦道元)、《国江诸人》(刘义庆) 四、隋唐五代(8课时,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 初唐诗歌:《在狱咏蟬》(骆宾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盛唐诗歌:《凉州词》(王翰)、《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临洞庭》(孟浩然)、《从军行》、《长信秋词》(王昌龄)、《终南山》、《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蜀道难》、《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蜀相》、《登高》(杜甫) 中唐诗文:《滁州西涧》(韦应物)、《宫怨》(李益)、《游子吟》(孟郊)、《山石》(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长恨歌》(白居易)、《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晚唐诗文:《早雁》(杜牧)、《贾生》、《无题》(李商隐)、《读“司马法”》(皮日休、《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五代词:《谒金门》(冯延巳)、《摊破浣溪沙》(李璟)、《清平乐》、《虞美人》(李煜)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1)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是专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提高课。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并希望通过四个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发他们对文学研究的兴趣。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本课程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四个部分,即《诗经》与楚辞研究、唐诗宋词研究、元明戏曲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四个专题的研究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都尽可能地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指点治学的门径。 本课程课内学时216,共12个学分,开设时间为二个学期。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古代文学史》(1)、(2)、(3),本科阶段的《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等。 二、教学媒体介绍 (一)文字教材 A、主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经>与楚辞》(褚斌杰主编、2002版)、《唐诗宋词》(程郁缀著、2003版)、《元明戏曲》(李简著、2003版)、《明清小说》(周先慎著、2003版),文字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媒体教材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辅导教材、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帮助学生自学,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B、辅助教材 2、《诗经与楚辞导读》2002年2月出版,对文字主教材所涉及的主要作品进行注释解读,使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作品,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深度。 (二)、IP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8节课,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褚斌杰教授、程郁缀教授、李简副教授、周先慎教授主讲,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录像教材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随时补充。计划分两次,分别在2003年六月和九月完成。 (三)、网上辅导:根据教学需要及师生反映不定期在网上发表辅导、自测及期末复习考试等有关信息,还将结合课程内容特点组织一些专稿,深入浅出地剖析一些教学问题。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将通过电大在线BBS讨论板进行,欢迎广大师生在讨论板发出帖子,提出问题,提出有关教学建议。网上辅导是本课程重要的手段,很多重要信息主要通过网上发布,平时一定要随时注意查看网上教学信息。 (四)、其它手段:直播课堂、电话答疑、通讯辅导(电子邮件或信函) 有关教学活动安排等,将随时在网上通知。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诗经》与楚辞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导读作业三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综合练习(三) (十一至十七章) 一.填空题 1.《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南朝梁昭明太子__萧统____负责组织编纂的。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___诗文选集__。 2. 从唐初至现代,《隋书》所著录的总集至今保存完整的仅有三部《___文选___》、《__文心雕龙___》、《__玉台新咏》,而《_文选__》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3.《文选》所录的作品,上自先秦,下迄_齐梁_____,除无名氏外,共有123__家,__700____篇。 4.《玉台新咏》是南朝梁、陈间的著名诗人_徐陵_____编的一部诗歌选集。它是继《诗经》《楚辞__》后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__汉代____至__梁代____的___690___首诗歌。 5.明代《玉台新咏》的刻本,都是根据南宋永嘉_陈玉父__刻本刻印的,但这个版本比___陈玉父______本多了_179_首诗。 6. 在重视华美辞采的南北朝时代,陶渊明的诗风被目为“__质直____”,并不被人们特别看重。钟嵘的《诗品》仅仅将他列为___中品__,而将写山水诗的谢灵运列入__上品____。直到__唐代____,陶渊明的地位才大大提高。 7.庾信的作品,前后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期风格绮艳流丽,后期____劲健苍凉_;作品的主要内容前期多是奉和应制、吟花弄月、美人艳情,后期多写___身世之感_________、亡国之痛、_乡关之思_。 8.清代有两个人为庾信集作注:一是吴江人___吴兆宜_____作《庾开府全集笺注》十卷;一是钱塘人_倪璠_____作《庾子山集注》。 9.倪璠的《庾子山集注》初刊于康熙二十六年,钱塘_崇山曲堂__刻本。后来又有道光十九年___同文堂_____刻本和光绪二十年的_儒雅堂__刻本。 10.____李白__是屈原以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选择题 (D )1.《玉台新咏》八百六十九首诗的版本系统中,最好的是版本是 A.五云馆活字本 B.兰雪堂活字本 C.华亭杨元鑰刻本 D.赵氏寒山堂刻本 ( C )2.《曹集诠评》的“曹集”指的是 A.曹操的诗集 B.曹丕的诗文集 C.曹植的诗集 D.曹植的诗文集 (B )3.“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里的“曹子建”和“我”分别是指 A.曹植钟嵘 B.曹操谢灵运 C.曹植谢灵运 D.曹操钟嵘 (B )4. 教材认为,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学家是 A.曹操 B.曹植 C.班固 D.李陵 (C )5.诗歌风格被苏轼评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诗人是 A.曹操 B.曹植 C.陶渊明 D.杜甫 (A )6.最早给陶渊明诗编集的人是 A.萧统 B.阳休之 C.宋庠 D.思悦 (B )7.称赞庾信文章“庾信文章更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人是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荀子》知识讲解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荀子》

《荀子》论理想社会五则 【一】 原文 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 出处 《荀子·富国》 译文 人们分散居住各顾各不相互依靠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要组织在一起没有名分等级制度就必然发生斗争。无法生存下去是忧患,发生斗争是灾祸。拯救忧患,排除灾祸,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明确名分等级来组织起人们。 评论分析 这是荀子社会理想的秩序描述。“明分”以什么为准则呢?荀子的回答是礼义。 作为礼义的具体体现的这种“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它指的是社会的分工分职,即“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荀子·王霸》) 第二,“分”又是社会伦理关系。荀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认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等社会伦理关系是永恒的,是宇宙的“大本”。对于这些伦理关系的每一个社会角色,他都依据礼义,作了规范性的界定。一句话,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人各有别,这里的伦常关系是不能逾越的。 第三,“分”的核心是等级关系。荀子讲的土农工商的分工分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伦常,都贯穿着等级之分。 【二】 原文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出处 《荀子·君道》 译文 有使国家混乱的君主,没有本来就混乱的国家;有使国家安定的人,没有自行使国家安定的法。 评论分析 中国社会的一元性政治结构,决定了当政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极大主导作用,因此,各种社会理论理所当然地会对从政者个人素质提出高的要求。君主的人格状况,直接影响他对统治方式的选择。明智的君主,其明智同样表现在对人的重要性的认识上,那就是着力于贤能之士的拣择。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中国古代文学唐代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培训讲学

一、填空题: 1、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的景致。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于------------------。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于-------------------。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 6、完成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7、“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于------------------------。 8、唐代传奇之名来源于作家---------的小说集----------------。 9、“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1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于--------------------------------。 1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于--------------------------------。 12、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于---------------。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于---------------。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于------------------------。 16、《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17、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于。 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出自于。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 2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于。 22、“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出自于。 23、唐代作家中将寓言发展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是。 24、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家是。 25、“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出自于。 2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出自于。 2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于。

语言类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设课程

语言院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专业所属;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培养目标: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英语系列课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专业所属;国际传播学院 课程专业必修传播学基础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世界文化概论外国文学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法 专业选修第二语言习得第二外语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礼仪文化汉语修辞学应用语言学汉语史汉外语言对比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中外文化交流史 北京语言大学。 专业所属人文学院 程 专业必修课: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字学、语用学、第二语言教学概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形式逻辑、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纲、写作、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报刊、英语泛读、英语写作等。专业选修课: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分析方法、语义学、汉语修辞学、社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语言应用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汉语言文字学系列专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系列专题、语言与文化专题、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论著导读、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文化要籍导读、宗教与文化、英美文学、西方文明史、英语翻译、英语专题讨论、外贸英语、第二外语、社科文献检索等。 中国传媒大学 专业所属;文法学部文学院 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英语听说、英语读写、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写作 天津外国语大学 专业所属国际交流学院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要略等。第一外语(英语)课程的开设贯穿4年,第二外语(日语、法语等)课程学时适量,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互派学生交流的合作关系。 中华女子学校 专业所属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系 课程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词汇学、对外汉语语法学、语用学、文字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女性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西方文化与礼仪、英语听力、高级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等 专业特色;该专业教学团队力量雄厚,高级职称占全系教师的64%,博士学历的教师占73%。目前在女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书目导读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导读 前言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财富。经典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 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而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典阅读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不能一一赘述。这里精选了几部有代表性、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通过“必读理由”、“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名家汇评”、“延伸阅读”等栏目帮助读者多角度解读经典,为深入阅读提供指导。使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 1.《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索书号:B22/120 馆藏:社科书库 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索书号:I222.2/19 馆藏:文学书库 3.《尚书》——纪言述事之祖。 索书号:B22/9 馆藏:社科书库 4.《春秋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索书号:K225/57 馆藏:社科书库 5.《国语》——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索书号:K225/52 馆藏:社科书库 6.《战国策》——我国第一部记录策士谋臣言行的专集。(西汉)刘向 索书号:K231/22 馆藏:社科书库 7.《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春秋)孙武 索书号:E892/11 馆藏:社科书库 8.《论语》——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索书号:B222/171 馆藏:社科书库 9.《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战国)孟轲 索书号:B22/121 馆藏:社科书库 10.《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和散文集。 (战国)荀况 索书号:B222/169 馆藏:社科书库 11.《大学中庸》——儒家经典,列入“四书”。 (春秋)曾参、子思 索书号:B222/523 馆藏:社科书库 12.《墨子》——中国逻辑学的代表作。 (春秋)墨翟 索书号:B224/22 馆藏:社科书库 13.《道德经》(《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春秋)老子 索书号:B223/72 馆藏:社科书库 14.《庄子》——推进道家思想而具有集大成意味的著作。 (战国)庄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结课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结课论文) 唐代诗词赏析 唐诗简介 摘要: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一个朝代的名称——“唐”,和一种文学的体裁——“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唐诗”。在后人心目中,“唐诗”这个名词自身就标志着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中国有一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能具备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强大兴盛的朝代,唐传二十帝,历二百九十年(其间有武则天革唐为周十六年)而亡。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太平,外交也很发达,唐朝与周边的区域、国家的交流都非常频繁,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中心。而且在思想上也是相对解放的,统治者不仅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兼容并蓄,而且允许人民对时政展开批评。所以唐朝是封建社会中一个经济富足,社会安定,政治开明的朝代,就是在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中,中国古典文学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而唐诗则是唐代文学的代表和最高成就。 关键词:唐代诗词李白诗词杜甫诗词对比白居易诗词 正文: 李白诗歌与杜甫诗歌的赏析比较 假如从诗歌的成就来比较李杜的诗歌,我觉得没有可比性。一个被称为天才,一个被称为地才;一个被称为天上的诗人,一个被称为人民的诗人;一个如天上翱翔的鹰,一个如地上狂奔的虎。他们都是诗坛的强者,尽管他们也是好朋友,但他们谁也不能取代谁,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所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既然我们无法对比两人的成就,那么,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他们诗歌的风格差异,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差异以及诗歌的艺术手法的差异。 一.李杜诗歌的比较:(一)创作上:李白写虚,杜甫写实。1.李白乐观、豪放、自信,他是天之骄子,盛世的歌手,所以写出了“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虚幻的诗句。2.杜甫生在危机四伏的盛世和创痍满目的乱世之中,他过的是屈辱艰难,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忠实记录了严峻的现实。如《悲陈陶》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象征寓托上:1.因为李白性格纯真,崇尚自然,洒脱不羁、傲世独立,又有老庄的浪漫主义思想,所以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鹏凤凰·黄河大江·青山明月·仙境醉乡等。如写大鹏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他用大鹏自比,大鹏的自由豪迈,扶摇直上,都是他向往的。如写黄河大江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涛似山喷雪来”,在气势磅礴的江河之间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如写青山明月的“天门中断楚山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如写仙境醉乡的“半壁见海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中有诗人的幻想,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本科各专业主要课程开设情况

本科各专业主要课程开设情况 1、金融:(71学分) 入学教育、公司财务、英语Ⅱ(1)(2)、金融统计分析、现代货币金融学说、保险学概论、西方经济学、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法规、金融理论前沿课题、计算机应用基础、金融发展史、财政学、项目评估;2、法学:(71学分) 入学教育、中国法制史、英语Ⅱ(1)(2)、国际公法、劳动法学、国际私法、商法、合同法、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法律文书、证据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外国法制史、公司法。 3、英语:(71学分) 入学教育、高级日常英语、高级休闲英语、高级职业英语、高级时事英语、高级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英语综合实践、变化中的英语、文学英语赏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教学法(1)(2)、语言与应用语言学;4、汉语言文学:(71学分) 入学教育、语言学概论、英语Ⅱ(1)(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2)、汉语专题(1)(2)、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2)、文论专题、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写作、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 5、行政管理学:(71学分) 入学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英语(1)(2)、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共政策概论、行政领导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学、西方行政学、电子政务、地方政府学、公共管理学;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1学分) 入学教育、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数学基础(1)(2)、大学英语Ⅱ(1)(2)、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A、计算机组成原理A、操作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离散数学(本)、计算机微机组装与维护、pu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本)、数据库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与实践。 7、工商管理:(71学分) 入学教育、西方经济学(本)、英语Ⅱ(1)(2)、组织行为学、小企业管理、货币银行学、成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概论、流通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本)、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现代管理专题、资本经营。 8、会计学:(71学分) 入学教育、西方经济学(本)、英语Ⅱ(1)(2)、国民经济核算、高级财务管理、管理学、货币银行学、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案例分析、审计案例分析、会计案例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 9、教育管理:(71学分) 入学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Ⅱ(1)(2)、现代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公共管理学、管理思想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组织行为学、教育评价、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人力资源管理、哲学引论。 10、土木工程:(71学分) 入学教育、英语Ⅱ(1)(2)、工程数学(本)、土木工程力学(本)、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土木工程CAD、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计算机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工程地质、钢结构(本)、混凝土结构设计(A)、结构计算软件、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11、数学与应用数学:(71学分) 入学教育、现代教育思想、数学分析专题研究、英语Ⅱ(1)(2)、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代数专题研究、几何基础、常微分方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计算方法、应用概率统计、教师职业道德、复变函数、初等数论、实变函数、数学建模。 12、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71学分) 入学教育、英语Ⅱ(1)(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会图、机电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液压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机械CAD/CAM、机电接口技术、控制技术CAD、现代企业管理、工业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原理应用、模具设计制造。专科各专业主要课程开设情况 1、金融:(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A)、经济数学、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A)、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英语Ⅰ(1)(2)、西方经济学、国际结算。 2、会计学:(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A)、经济数学、基础会计、英语Ⅰ(1)(2)、统计学原理(A)、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概论、新颁财会法规。 3、工商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A)、经济数学、基础会计、英语Ⅰ(1)(2)、统计学原理(A)、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公共关系学、个人与团队管理、资源与运营管理、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 4、法学:(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法理学、宪法学、英语Ⅰ(1)(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学(1)(2)、刑事诉讼法、民法学(1)(2)、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国家赔偿法、婚姻家庭法。 5、行政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管理学基础、英语Ⅰ(1)(2)、公共行政学、政治学原理、办公室管理、监督学、行政组织学、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应用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务员制度讲座、个人与团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社会学概论。 6、教育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管理概论、学校管理(1)(2)、学校管理心理、教育行政概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法制基础、英语Ⅰ(1)(2)、中国教育简史、中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阅读与写作(1)(2)。 7、英语:(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学习指南、英语语法、综合英语(1)(2) (3)(4)、英语听力(1)(2) (3)(4)、英语阅读(1)(2) (3)(4)、英语口语(1)(2) (3)(4)、英语写作基础、英语教学法、英语语音。 8、汉语言文学(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2)、中国古代文学(B)(1)(2)、现代汉语(1)(2)、文学概论、基础写作、应用写作、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汉语(1)(2)、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2)。 9、学前教育(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论、教学学、心理学、教师口语、幼儿园手工、幼儿园管理、幼儿文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10、护理学:(114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人体生理学、英语Ⅰ(1)(2)、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医护心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药物治疗学、预防医学。 11、药学(114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人体解剖生理学、无机化学、英语Ⅰ(1)(2)、有机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用分析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学、药物治疗学 12、物业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管理学基础、英语Ⅰ(1)(2)、物业管理法规、物业管理实务(1)(2)、物业信息管理、物业管理财税基础、房地产营销管理、物业设备设施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13、计算机信息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微积分初步、计算机专业指南、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实用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基础与应用、Dreamweaver网页设计、信息化管理与运作、ERP原理与应用、Internet 和Internet应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电子商务概论。 14、建筑施工与管理(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制图基础、建筑制图基础实训、建筑测量、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实训、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5、水利水电(76学分) 入学教育、邓小平理论、英语Ⅰ(1)、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制图基础、水利工程制图实训、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实训、水利学、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调查实训、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物实训、水利工程施工、水法规与行政执法、建设项目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