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使用 EMMA 获得功能测试覆盖率

使用 EMMA 获得功能测试覆盖率

使用 EMMA 获得功能测试覆盖率
使用 EMMA 获得功能测试覆盖率

使用EMMA 获得功能测试覆盖率

引言

EMMA 是一个开源、面向 Java 程序测试覆盖率收集和报告工具。它通过对编译后的 Java 字节码文件进行插装,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收集覆盖率信息,并通过支持多种报表格式对覆盖率结果进行展示。 EMMA 所使用的字节码插装不仅保证EMMA 不会给源代码带来“脏代码”,还确保 EMMA 摆脱了源代码的束缚,这一特点使 EMMA 应用于功能测试成为了可能。

注意:

?在测试中使用 EMMA 收集覆盖率信息之前,需要从EMMA 的网站上下载emma.jar 包。在这个网站上还可以得到更多关于 EMMA 的资源。

?EMMA 只能收集 Java 代码的覆盖率。

?表明测试可能不完整,有些功能、代码没有被测试覆盖到。

?为测试用例的设计提供指导建议。在覆盖率报告的指导下,测试人员有目的地与开发人员进行讨论,确定未覆盖部分是测试的空白还是不需要测试的部分。

?帮助开发人员发现无用代码,为修改,完善代码提供依据。

?插装准备

在执行插装操作之前,首先应该扩展 Java 虚拟机,即将 emma.jar 放到被测组件运行使用的JRE 目录下面作为 JRE 的扩展,以便 EMMA 能够被调用。emma.jar 包含了 EMMA 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现和 EMMA 运行时所需的类文件,这些文件是使用 EMMA 所必需的。

由于示例被测组件运行在 Websphere Portal Server 中,并使用默认的 JRE 运行,因此将emma.jar 放到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lib/ext”下面。在实际的测试中,将该路径进行相应的替换。

?插装

EMMA 中提供了“instr”命令完成插装操作。插装操作可以面向 JAR 包、 WAR 包、 WAR 包、类文件和目录,选择合适的命令进行插装可以使插装过程变得简便。下面的1-4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不同情况下的插装命令。

1.插装目录和类文件

对于类文件,通过指定类文件所在的目录实现。

清单 1. 对类文件插装命令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emma instr -m overwrite -ip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installedApps/NumberQuizWEB_10yggsru.ear/ NumberQuizWEB.war/WEB

-INF/classes -Dmetadata.out.file=/root/emma/Number_coverage.em

EMMA: processing instrumentation path

EMMA: instrumentation path processed in 682 ms

EMMA: [5 class(es) instrumented, 0 resource(s) copied]

EMMA: metadata merged into [/root/emma/Number_coverage.em] {in 72 ms}

1.插装 JAR 包

JAR 包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插装。通过对整个 JAR 进行插装,可以避免对 JAR 包进行解压和压缩的过程,提高插装效率。

清单 2. 对 JAR 包插装命令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emma instr -m overwrite -cp TestWs.jar -

Dmetadata.out.file=/root/emma/Number_coverage.em

EMMA: processing instrumentation path

EMMA: instrumentation path processed in 675 ms

EMMA: [7 class(es) instrumented, 4 resource(s) copied]

EMMA: metadata merged into [/root/emma/Number_coverage.em] {in 60 ms}

1.插装 WAR/EAR 包

由于 WAR/EAR 包需要运行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在进行插装之前,需要先将其安装在特定的 J2EE 容器中,然后将其看作目录进行插装。

清单 3. 对 WAR/EAR 包插装命令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emma instr -m overwrite \

-ip NumberQuizWEB.war

-Dmetadata.out.file=/root/emma/Number_coverage.em

EMMA: processing instrumentation path

EMMA: instrumentation path processed in 610 ms

EMMA: [5 class(es) instrumented, 0 resource(s) copied]

EMMA: metadata merged into [/root/emma/Number_coverage.em] {in 94 ms}

1.选择性的插装

EMMA 支持对整个 JAR 包和目录进行插装,但如果在 JAR 包或者目录中包含系统的文件或者测试过程中不关心的文件时,应该进行选择性插装,因为这些文件的存在会影响测试结果的百分比。 EMMA 提供了选择插装的选项,实现选择性插装。

清单 4. 选择插装命令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emma instr -m overwrite -cp TestWs.jar

-ix +org.wstest.service.*

-Dmetadata.out.file=/root/emma/Number_coverage.em

EMMA: processing instrumentation path

EMMA: instrumentation path processed in 637 ms

EMMA: [4 class(es) instrumented, 6 resource(s) copied]

EMMA: metadata merged into [/root/emma/Number_coverage.em] {in 107 ms}

上述命令选择了与清单2中同样的 JAR 包,由于只包含了

org.wstest.service.* 内的内容,因此只插装了4个类。

以上的1-4分别介绍了在插装过程中的常用命令,下面对命令中用到的一些参数进行解释。

参数“m”代表插装后文件输出的模式。有三个值可供选择:“copy”,“overwrite”和“fullcopy”。其中,“copy”和“ fullcopy”这两种模式将会改变插装文件所在的目录,并需要测试人员手动为其生成所需的包,使用起来比较复杂。“overwrite”模式直接用插装后的文件覆盖插装前文件,使

用方便。但是由于同一时间生成的文件只能插装一次,在“overwrite”模式下,插装前的文件已经丢失,测试人员无法重复插装操作,因此建议在插装之前先将需要插装的文件和包进行备份。

参数“ip”和“cp”用来提供插装路径,其中“cp”用来指明一个文件夹,“ip”指定单独的文件或者 JAR 包。

参数“Dmetadata.out.file”用来指定插装得到的元数据文件保存的路径。

EMMA 中通过“ix”参数指定文件的包含和排除关系,其中在“+”符号后的文件为包含进的文件,“-”后面的内容为排除在外的文件。

合并元数据

完成插装操作以后,在指定的路径下会产生一些名为“*coverage.em”的文件,这些文件保存了插装的元信息,这些信息主要是记录插装过程中的插装点在被测代码中的位置。如果在插装过程中,指定这些文件到同一文件的话, EMMA 默认将元数据进行合并。如果测试人员未指定路径,或者希望得到独立的元文件,这些文件将分别产生在默认或指定的目录下。测试人员还可以通过使用“merge”命令手动将这些元文件进行合并,保证生成的覆盖率报表的全面性。注意:合并操作不支持逆向操作。

清单 5. 合并元数据命令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emma merge

-input /coverage1.em,/coverage.em -out

/coverage2.em

在“input”后面的参数为待合并的文件名,在“out”后面的参数为合并以后的结果文件。

完成上面的操作以后,就已经完成了收集覆盖率信息的准备工作。接下来测试人员可以进行正常的测试工作,在运行测试的过程中, EMMA 将跟踪并记录执行轨迹,得到覆盖率信息。

运行测试用例,得到覆盖率报告

完成插装工作以后,测试人员可以按照测试计划运行测试用例。 EMMA 将在测试执行的过程中记录代码执行信息并将结果记录在内存中。每次当 JVM 停止时,内存中记录的执行信息将被清除并被保存到“*.ec”的文件中。但是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 JVM 的停止很难控制,因此测试人员可以定时手动将内存中执行信息写出。在这种情况下,内存中的记录被输出,但是内存中的内容不被清除。清单5-7介绍了收集覆盖率信息以及生成覆盖率信息报告的命令。

清单 6. 从远程机器上收集覆盖率信息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cp emma.jar emma ctl

–connec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4048773.html,:47653 -command

coverage.dump,/root/emma/Number_coverage.ec

EMMA: processing control command sequence

EMMA: executing [coverage.dump (/root/emma/Number_coverage.ec,,true)] EMMA: coverage.dump: runtime coverage data remotely merged into

[/root/emma/Number_coverage.ec] {in 83 ms} EMMA: coverage.dump: command completed in 96 ms

EMMA: control command sequence complete

清单 7. 从本地收集覆盖率信息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cp emma.jar emma ctl

-connec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4048773.html,:47653 -command

coverage.get,/root/emma/Number_coverage.ec

EMMA: processing control command sequence

EMMA: executing [coverage.get

(/root/emma/Number_coverage.ec,true,true)]

EMMA: coverage.get: local copy of coverage data merged into

[/root/emma/Number_coverage.ec] {in 39 ms}

EMMA: coverage.get: command completed in 79 ms

EMMA: control command sequence complete

这样收集到的信息被保存在“coverage.ec”中,“coverage.ec”是二进制格式的文件,因此很难被用来查看覆盖率结果。

清单 8. 生成覆盖率报告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cp emma.jar emma report -r html -in

/root/emma/Number_coverage.em,/root/emma/Number_coverage.ec - Dreport.html.out.file=/root/emma/Number_coverage.html

-Dreport.metrics=class:80

(,method:75)

EMMA: processing input files

EMMA: 2 file(s) read and merged in 42 ms

EMMA: writing [html] report to

[/root/emma/coverage/Number_coverage.xml]

在生成覆盖率报告的过程中,测试人员可以根据测试要求通过

“Dreport.metrics”参数设定满意的覆盖率标准。在示例命令中设定了类覆盖率的满意度为80%。

测试报告可以以 HTML ,文本和 XML 三种格式输出。图1、图2为 HTML 格式的报告的例子。覆盖率的报告是以包、类、方法三级单位组织的。图1是 Index 类的执行情况,其中红颜色代表该覆盖率未达到满意的覆盖率标准。图2则是包org.numberquiz 中 QuizBran 类的执行情况,从总体看,类覆盖率为100%,方法为91%。在附录中可以看到示例程序完整的测试覆盖率报告。

图 1. Index 测试报告

图 2. QuizBran 测试报告

在功能测试过程中,为每个单独的测试用例生成独立的覆盖率报告能够给测试过程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测试用例失败或者抛出异常时,可以通过覆盖率报告找到该测试用例对应的代码,这样就可以为测试人员提供可能出错代码的范围。这一报告不

仅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在提交问题时更加详细的描述错误,提供更详细的信

息,还可以为开发人员跟踪问题提供线索,缩短解决问题的周期。

?测试人员可以从独立的测试报告中获得代码和功能模块的对应关系,更好的理解测试用例的作用。

?独立的测试报告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改进测试用例的设计,删除重复的测试用例,将覆盖点较多的测试用例进行拆分。

为得到独立的测试报告,需要在每次执行测试用例前,将内存中的执行信息清除。目前有两种方法支持清除记录,测试人员可在测试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每次运行完一个测试用例,重启 JVM 。这种方法能够完整的清除内存中记录的执行信息,但是每次重启 JVM 给测试带来很多麻烦。

?使用“coverage.reset”命令,该命令可以在不重启 JVM 的情况下,清除内存中记录的方法、块、行的执行信息,但是无法清除类覆盖信息。

如果用户关注的重点在方法的覆盖信息上,可以选择这种方法。

清单 9. 清除内存中覆盖率信息命令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cp emma.jar emma ctl -connec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4048773.html,:47653 -command coverage.reset

EMMA: processing control command sequence

EMMA: executing [coverage.reset ()]

EMMA: coverage.reset: coverage reset for 5 classes {in 0 ms}

EMMA: coverage.reset: command completed in 31 ms

EMMA: control command sequence complete

合并覆盖率结果

完成所用的测试用例后,测试覆盖信息可以被合并在一起,得到整个测试的覆盖报告。覆盖率结果文件通过“merge”命令合并“*.ec”文件实现的。

另外,由于 EMMA 中测试覆盖率是通过与“*.em”文件关联获得代码信息的,因此当代码发生变化时,已经运行过的测试不必完全重复,只需将得到的“*.ec”文件合并(新得到的“*.ec”文件放在后面),然后关联最新的“*.em”文件即可得到代码变化后的覆盖率信息,这方便了 EMMA 支持版本变化的测试。在生成新的测试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ec”的时间一定要晚于“*.em”文件。

清单 9. 合并覆盖率结果命令

/opt/WebSphere/PortalServer/java/jre/bin/java emma merge

–input coverage1.ec,coverage2.ec,coverage3.ec –output coverage.ec

如果在生成测试报告的时候,如果出现

“com.vladium.emma.EMMARuntimeException: [CLASS_STAMP_MISMATCH] runtime version of class in the coverage data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version of this class in the metadata, possibly because stale metadata is being used for report generation”错误,说明在生成新的“*.em”前后代码曾经被修改过,并且被修改的代码所在的类文件在新的测试中没有被覆盖到,这就需要重新执行这部分测试,保证修改过的部分被重新执行。

使用覆盖率报告总结和评估测试过程

到目前为止,针对每个测试用例的测试覆盖率报告和测试整体的覆盖率报告都已经得到了。这些报告可以帮助测试人员总结和分析测试结果,改进测试设计。

目前的功能测试中,测试人员主要借助执行的测试用例数目和测试过程中的问题报告来评价测试过程,因此,测试用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测试的充分性。测试人员往往无法从目前的测试结果报告中得到哪些部分被覆盖了,哪些部分未被覆盖的信息,也就造成了在测试结束时测试人员对测试结果没有信心。另外,很多情况下,测试人员完成了某些特定情况的测试,异常情况往往被忽视。

覆盖率报告为测试人员查看测试覆盖情况提供了清晰的视图。尽管100%的覆盖率不能证明没有问题,但是它为测试人员提供了参考。当覆盖率很低的时候,测试人员可以通过覆盖率报告的提示找到原因。

与开发人员讨论测试结果

在覆盖率结果、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文档的指导下,测试人员可以更清楚地与开发人员讨论测试结果,可以更加清楚的发现:

?测试人员忽略的部分。

?测试用例设计中被覆盖而测试执行中未覆盖的部分。

?程序中的无用代码。

例如: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发现一个叫 syslog.messages 包的覆盖率一直很低,一些类和方法始终没有被覆盖到。在测试执行过程中,与这些类相关的结果也没有出现。因此,在与开发人员确认后,发现对这些内容的调用在写代码的时候被遗忘了(图3中红色框中的内容)。

图 3. 覆盖率报告分析

改进测试设计

利用覆盖率报告,测试人员可以改进测试用例的设计:

?移除覆盖范围重复的测试用例。

?对于覆盖点过多的测试用例,可以进行拆分,保证测试用例具有针对性。

?对于测试中未覆盖的部分,增加测试用例保证测试完整性。

各种覆盖率方法介绍

目录 1 简介0 1.1 代码覆盖率分析0 1.2 结构化测试和功能测试(STRUCTURAL TESTING&FUNCTIONAL TESTING)1 1.3 假定1 2 基本的度量1 2.1 语句覆盖(STATEMENT COVERAGE )1 2.2 判定覆盖(DECISION COVERAGE )2 2.3 条件覆盖(CONDITION COVERAGE )3 2.4 多条件覆盖(MULTIPLE CONDITION COVERAGE )3 2.5 分支条件组合覆盖(CONDITION/DECISION COVERAGE )4 2.6 修正条件/判定覆盖(MODIFIED CONDITION/DECISION COVERAGE)4 2.6.1 覆盖率的计算公式:5 2.7 路径覆盖(PATH COVERAGE )5 3 其它度量6 3.1 函数覆盖(FUNCTION COVERAGE )6 3.2 函数出入口覆盖(FUNCTION EXITS COVERAGE)6 3.3 调用覆盖(CALL COVERAGE )6 3.4 线性代码顺序及跳转覆盖(LINEAR CODE SEQUENCE AND JUMP (LCSAJ) COVERAGE )7 3.4.1 覆盖率的计算公式:7 3.5 数据流覆盖(DATA FLOW COVERAGE )8 3.6 目标代码分支覆盖(OBJECT CODE BRANCH COVERAGE )8 3.7 循环覆盖(LOOP COVERAGE )8 3.8 竞争覆盖(RACE COVERAGE)8 3.9 比较操作符覆盖(RELATIONAL OPERATOR COVERAGE)8 3.10 弱变化覆盖(WEAK MUTATION COVERAGE)9 3.11 表覆盖(TABLE COVERAGE)9 4 比较各种覆盖9 4.1 对RELEASE版本的覆盖目标9 4.2 中间版本的覆盖目标9 5 总结10 6 参考10 7 术语表11 1 简介

(完整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这一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采用什么方法对软件进行测试呢?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两大类: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其中软件的静态测试不要求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所测程序,主要以一些人工的模拟技术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而软件的动态测试是通过输入一组预先按照一定的测试准则构造的实例数据来动态运行程序,而达到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有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测试法、域测试、符号测试、Z路径覆盖、程序变异。 白盒测试法的覆盖标准有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和基本路径测试。其中逻辑覆盖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 六种覆盖标准: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发现错误的能力呈由弱至强的变化。语句覆盖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判定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条件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条件应取到各种可能的值。判定/条件覆盖同时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每个判定中各条件的每一种组合至少出现一次。路径覆盖使程序中每一条可能的路径至少执行一次。 "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贯穿程序的独立路径数是天文数字。但即使每条路径都测试了仍然可能有错误。第一,穷举路径测试决不能查出程序违反了设计规范,即程序本身是个错误的程序。第二,穷举路径测试不可能查出程序中因遗漏路径而出错。第三,穷举路径测试可能发现不了一些与数据相关的错误。 如何挑选白盒测试工具 白盒测试目前主要用在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软件领域,例如:军工软件、航天航空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等。白盒测试工具在选购时应当主要是对开发语言的支持、代码覆盖的深度、嵌入式软件的测试、测试的可视化等。 对开发语言的支持:白盒测试工具是对源代码进行的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词法分析与语法分析、静态错误分析、动态检测等。但是对于不同的开发语言,测试工具实现的方式和内容差别是较大的。目前测试工具主要支持的开发语言包括:标准C、C++、Visual C ++、Java、Visual J++等。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实验报告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实验指导 计算机工程学院

测试环境配置 1.setting Junit (1) start Eclipse Select windows-preferences-java-build path –class path variables (2) click new, the figure of new variable entry is shown. (3) name JUNIT_LIB

select file-选择JUnit 插件所对应的JAR文件所在地,在Eclipse的安装目录的plugins目录中 2.JUNIT的组成框架 其中,junit.framework 和junit.runner是两个核心包。 junit.framework 负责整个测试对象的框架 junit.runner 负责测试驱动 Junit的框架又可分为: A、被测试的对象。 B、对测试目标进行测试的方法与过程集合,可称为测试用例(TestCase)。

C、测试用例的集合,可容纳多个测试用例(TestCase),将其称作测试包(TestSuite)。 D、测试结果的描述与记录。(TestResult) 。 E、每一个测试方法所发生的与预期不一致状况的描述,称其测试失败元素(TestFailure) F、JUnit Framework中的出错异常(AssertionFailedError)。 JUnit框架是一个典型的Composite模式:TestSuite可以容纳任何派生自Test 的对象;当调用TestSuite对象的run()方法是,会遍历自己容纳的对象,逐个调用它们的run()方法。 3.JUnit中常用的接口和类 Test接口——运行测试和收集测试结果 Test接口使用了Composite设计模式,是单独测试用例(TestCase),聚合测试模式(TestSuite)及测试扩展(TestDecorator)的共同接口。 它的public int countTestCases()方法,它来统计这次测试有多少个TestCase,另外一个方法就是public void run(TestResult ),TestResult是实例接受测试结果,run方法执行本次测试。 TestCase抽象类——定义测试中固定方法 TestCase是Test接口的抽象实现,(不能被实例化,只能被继承)其构造函数TestCase(string name)根据输入的测试名称name创建一个测试实例。由于每一个TestCase在创建时都要有一个名称,若某测试失败了,便可识别出是哪个测试失败。 TestCase类中包含的setUp()、tearDown()方法。setUp()方法集中初始化测试所需的所有变量和实例,并且在依次调用测试类中的每个测试方法之前再次执行setUp()方法。tearDown()方法则是在每个测试方法之后,释放测试程序方法中引用的变量和实例。 开发人员编写测试用例时,只需继承TestCase,来完成run方法即可,然后JUnit获得测试用例,执行它的run方法,把测试结果记录在TestResult之中。 Assert静态类——一系列断言方法的集合 Assert包含了一组静态的测试方法,用于期望值和实际值比对是否正确,即测试失败,Assert类就会抛出一个AssertionFailedError异常,JUnit测试框架将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视的,你清楚盒子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贯穿程序的独立路径数是天文数字。 采用什么方法对软件进行测试呢?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两大类: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其中软件的静态测试不要求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所测程序,主要以一些人工的模拟技术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而软件的动态测试是通过输入一组预先按照一定的测试准则构造的实例数据来动态运行程序,而达到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在动态分析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是路径和分支测试。下面要介绍的六种覆盖测试方法属于动态分析方法。 中文名:白盒测试 外文名:white-box testing 别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 白盒测试测试方法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有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测试法、域测试、符号测试、路径覆盖和程序变异。 白盒测试法的覆盖标准有逻辑覆盖、循环覆盖和基本路径测试。其中逻辑覆盖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六种覆盖标准发现错误的能力呈由弱到强的变化: 1.语句覆盖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判定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3.条件覆盖每个判定的每个条件应取到各种可能的值。 4.判定/条件覆盖同时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 5.条件组合覆盖每个判定中各条件的每一种组合至少出现一次。 6.路径覆盖使程序中每一条可能的路径至少执行一次。 白盒测试要求

黑盒白盒测试

目录 1.软件测试 (1) 1.1软件测试实训平台 (2) 1.1.1实训平台的硬件环境 (2) 1.1.2实训平台的基本功能 (2) 1.2实训平台的使用 (3) 1.2.1进入实训平台并创建测试小组 (3) 3.软件测试计划 (4) 3.1测试目的 (4) 3.2测试内容 (4) 3.3测试人员 (4) 3.4测试方法 (4) 4.测试小组的角色分配和权限管理 (5) 5.软件测试过程 (8) 6.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实际案例 (9) 6.1三角形问题测试 (9) 7.测试评估 (16) 7.1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比较 (16) 8.心得体会 (16) 9.参考文献 (17)

1.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描述一种用来促进鉴定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过程。换句话说,软件测试是一种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之间的审核或者比较过程。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 软件测试实训平台的使用和操作步骤 1.1软件测试实训平台 自动化测试综合实训部分内容是对所有测试内容的总结和集中应用,实训地点位于合作企业与专业共建的IBM软件测试实训中心,实训项目全部基于IBM 企业级实训平台对实训过程进行组织、管理、跟踪和评价,案例全部来源于企业,并精心选取,内容针对以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职业岗位需求,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职业活动环境中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达到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的能力要求,并具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从而实现训练环境与实际环境的“零距离”,训练项目与实际项目的“零距离”,毕业学生工作能力与用人企业要求的“零距离”。 1.1.1实训平台的硬件环境 软件测试实训中心于2006年与合作企业共建,该实训中心具有完善健全的综合服务体系,先进完备的计算机教学设备,IBM专业的网络服务器(Web服务器学员管理、数据库服务器、域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企业级的学习资料,视频;采用企业工位模式的环境布局,方便学生实训过程沟通交流,利于团队工作。 1.1.2实训平台的基本功能 一、教师首页 班级管理:添加删除班级,或者修改班级信息。可以查看班级的学员。 学员管理:添加删除学员,或者修改学员信息。可以将学员添加或者退出某个班级。

软件测试基础视频教程——黑盒、白盒测试

软件测试基础视频教程——黑盒、白盒测试 近来,软件测试行业发展迅速,企业越来越重视测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测试大军中,很多人也想通过自学来学习软件测试技术加入这个行业,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软件测试案例教程,那么软件测试案例教程哪里好呢?软件测试案例教程内容有什么?软件测试案例教程学什么?下面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软件测试案例教程——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白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以经过检查。 软件的黑盒测试意味着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 1、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的功能? 2、在接口上,输入是否能正确的接受?能否输出正确的结果?

3、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 4、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软件的白盒测试是对软件的过程性细节做细致的检查。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因此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白盒测试主要是想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检查: 1、对程序模块的所有独立的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遍。 2、对所有的逻辑判定,取“真”与取“假”的两种情况都能至少测一遍。 3、在循环的边界和运行的界限内执行循环体。 4、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等。

如何保证测试的覆盖率

如何保证黑盒测试的覆盖率 1、首先测试需求分析要全面。 测试需求分析分两步: 1,测试需求的获取 需求的来源: 显式需求:(1)原始需求说明书 (2)产品规格书 (3)软件需求文档 (4)有无继承性文档 (5)经验库 (6)通用的协议规范 隐式需求:用户的主观感受,市场的主流观点,专业人士的评价分析 2,需求的分析,产生测试需求文档 将不同的需求来源划分成一个个需求点,针对每一点进行测试分析: (1)界定测试范围(2)利用各种测试设计的方法产生测试点 在测试方法方面,可做如下注意: 其一,分析出口入口。从入口分析,将可能出现的环境,条件,操作等内容分类组合,然后根据各位测试达人的方法进行整合,逐一验证。从出口分析,将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统计,根据结果的不同追根溯源,再找到不同的操作以及条件等内容,统计成文档,逐一验证。 其二,多种测试手法的学习和使用。大家可能更多的关心测试方法,但是具体操作的手法也是需要注意的。毕竟测试方法比较容易找到,各位达人都很熟悉。如果将每个人不同的测试手法总结出来并在自己的测试实施中加以使用,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测试流程方面,可作如下注意: 其一,初期要做好需求分析。将需求逐渐细化到小功能点,针对每个功能点进行测试设计。对于完成的测试设计文档,经过项目相关人员的检查评审,做成所需要的初稿。 其二,在测试过程中,根据需求变更和具体测试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测试设计文档。 其三,测试执行结束后,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其中包含自己本身发现的问题,也可能会有客户提出的问题。将总结出来的结果融合到测试设计当中去,进一步完善测试设计文档。 对于一次测试,是不可能有覆盖度全面的测试的。需要多次去总结积累,才会使测试越来越全面。 在测试流思维方面,可作如下注意: 其一,测试全面不等于全面测试。不同阶段对于软件测试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0.8版本以前,对于不重要的画面问题或是细小的功能问题就不需要关心。但是在验收阶段,这些内容可能更需要注意。 其二,学无止境,只有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去思考,才能使自己测试的能力更强,测试对象的全面性也更完整。 2、当测试需求分析完成,并且形成文档后,要进行测试需求评审,保证需求的准确性以及 完整性。 3、测试需求完成以后,可以根据测试需求设计测试用例。

黑盒白盒测试法

软件测试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班级:09计算机应用技术1班 姓名:黄安 学号: 20090805210 指导老师:巫宗宾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软件质量和可靠性保证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软件测试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程序,暴露出程序潜在的错误,以便进行纠错,从而保证程序的可靠运行,降低软件的风险。 关键词:软件测试;黑盒测试;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保证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缓解。软件测试的基本人物是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程序,暴露程序中潜在的错误,以便进行纠错,从而保证程序的可靠运行,降低软件的风险。 所谓测试用例,就是意发现错误为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组测试数据。测试一个程序,需要数量足够的一组测试用例,用数据词典的表示方法表示,可以写成: 测试用例={输入数据+输出数据} 这个是式子还表明,每一个完整的测试用例不仅包含有被测程序的输入数据,而且还包括用这组数据执行被测数据之后的预期的输出结果。每次测试,都要把实测的结果与期望结果做比较,若不相符,就表明程序可能存在错误。 一:白盒测试 二、黑盒测试-黑盒测试就是根据被测程序功能来进行测试,所以也称为功能测试。用黑盒法涉及测试用例,有四种常用技术;等价分类法,边界值分析法,决策表法和因果图法。 整个测试基于需求文档,看是否能满足需求文档中所有需求。黑盒测试要求测试者在测试时不能使用与被测系统内部结构相关的知识或经验,适用于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的优点比较简单,不需要了解程序内部的代码及实现,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且是基于软件开发文档,也能知道软件实现了文档中的哪些功能,在做软件自动化测试是比较方便。黑盒测试法的缺点是覆盖率较低,自动化测试的复用性较低。 (1)等价分类法 所谓等价分类,就是把输入数据的可能值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使每类中的任何一个测试用例都能代表同一个等价类中的其他测试用例。也就是说,如果从某一等价类中任意选出一个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程序的错误,就可以合理地认为在该类中其他测试用例也不会发现程序的错误。 这些等价类又划分为代表“有效“输入值的有效等价类和代表“无效”输入值的无效等价类。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一个无效等价类至少要用一个测试用例,不然就可能漏掉某一类错误,但允许若干个有效等价类何用同一测试用例,以便进一步减少测试的次数。 三:(2)边界值分析法 所谓边界值分析法是对输入的边界值进行测试。在测试用例设计中,需要对输入的条件进行分析并且找出其中的边界值条件,通过对这些边界值的测试来查出更多的错误。 边界值分析的基本思路,就是要把测试的重点放在各个等价类的边界上,选取刚好等于,大于、小于边界值的数据位测试数据,并据此设计出相应的测试用例 四:因果图法:因果图法能够帮助测试人员按照一定的步骤,高效率的开发测试用例,以检测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它是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形式语言规格说明的一种严格方法,可以指出规格说明存在的不完整性和二义性。 下面就是用黑盒测试法中的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来完成对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测试。

软件测试代码覆盖率分析

软件测试成为IT领域热门职业,软件测试求职者逐渐增加。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软件测试代码覆盖率的知识。 代码覆盖率到底是什么?代码覆盖率是衡量多少测试的一组所涵盖的产品代码。它可以测量的通过线、块、弧形的、由类,或文件,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作为代码覆盖率单元使用块。注:我们只收集基于自动化测试的代码覆盖率,不考虑手动测试。 在大多数的microsoft产品团队,我们规定收集代码覆盖率编号。有不同的代码覆盖率,我们收集的数字根据不同类型的测试中,例如,代码覆盖率的单元测试,对于组件测试,代码覆盖率和方案测试 (e2e)的代码覆盖率。只要得到了运行单元测试,自动收集的单元测试的代码覆盖率。所以开发整理编写代码 /单元测试在签入之前,它们运行一组测试(签入质量大门),包括单元测试。所以你得单位自动测试代码覆盖率。组件测试和方案测试的代码覆盖率收集代码覆盖率生成peroidically,例如每周一次或上的需求。 总是有关于代码覆盖率的真正好处的争论。一些表示代码覆盖率数字代表的产品质量,越高,号码是,产品的质量就越高。一些表示,更高的代码覆盖率并不意味着更高的质量,因为100%coverred代码仍有bug,哪个是正确的。 这里是我作为代码覆盖率上: 1、代码覆盖率是重要的。很容易和简单,收集和快速的方式,让您了解如何测试代码上。它让您直观显示和检查如何测试代码。有点像在黑暗中闪烁的灯光,让你更清楚地看到许多对象。它没有保障,您不会当然看到黑暗中的对象。但没有闪光灯,它将很难看到该对象。 2、虽然代码覆盖率100%不并不意味着bug免费的但代码覆盖率为0%不会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产品质量。 3、代码覆盖率唯一的措施如何测试代码,不如何测试产品。 所以,我们需要对代码覆盖数的要求吗?如果是的是最好的有多少? 第一,任何数量是相聚的上下文。号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任何行动需要遵循的指标。它像你这样有100点学校测试,是好事吗?坏吗?答案是:这取决于。它取决于什么是总积分,容易/困难的测试中,您的同行得到什么点,等等...它是相同的代码覆盖率数目的。60%、80%或100%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上下文。 然后应怎么用它后收集代码覆盖率?这是完全收集代码覆盖率编号的意思,找出你应如何处理您的代码覆盖率号码,或如何使用/解释数目:

白盒测试方法习题及答案

[试题分类]:[04]白盒测试方法/[0400][综合]白盒测试方法 1. 下面不属于白盒测试能保证的是。 A. 模块中所有独立途径至少测试一次 B. 测试所以逻辑决策真和假两个方面 C. 在所有循环的边界内部和边界上执行循环体 D. 不正确或漏掉的功能 答案:D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2. 因果图方法是根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设计测试用例的。 A. 输入与输岀 B. 设计与实现 C. 条件与结果 D. 主程序与子程序 答案:A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3. 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A. 程序的内部逻辑 B. 程序的复杂程度 C. 使用说明书 D. 程序的功能 答案:A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4. 软件测试中常用的静态分析方法是()和接口分析。 A. 引用分析 B. 算法分析 C. 可靠性分析 D. 效率分析 答案:A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5. 软件测试中常用的静态分析方法是引用分析和()。 A. 引用分析 B. 算法分析 C. 可靠性分析 D. 接口分析 答案:D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6?白盒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是()方法。 A. 路径测试 B. 等价类

C. 因果图 D. 归纳测试 答案:A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7. 在软件工程中,白箱测试法可用于测试程序的内部结构。此方法将程序看作是() A. 路径的集合 B. 循环的集合 C. 目标的集合 D. 地址的集合 答案:A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8. 软件测试白箱测试是对软件的结构进行测试,下述: I.边缘值分析n .语句测试 皿.分值测试IV .路经测试 )是其应包括的内容。 A. I B. n和皿 C.皿和V D. n .皿和V 答案:D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9?在进行单元测试时,常用的方法是()。 A. 采用白盒测试,辅之以黑盒测试 B. 采用黑盒测试,辅之以白盒测试 C. 只适用白盒测试 D. 只适用黑盒测试 答案:A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10. 白盒测试法一般使用于()测试。 A. 单元 B. 系统 C. 集成 D. 确认 答案:A 分数:1 题型:单选题 难度:1 [试题分类]:[04]白盒测试方法/[0401]逻辑覆盖法 11. 关于条件测试错误的是() A. 可以检查程序中所包含的逻辑条件 B. 条件中包含的错误有布尔算子错误 C. 条件中包含的错误有布尔变量错误 D. 条件中包含的错误有接口错误

JUnit使用方法以及测试代码覆盖率

Junit 一、什么是junit 采用测试驱动开发的方式,在开发前先写好测试代码,主要说明被测试的代码会被如何使用,错误处理等,然后开始写代码。并在测试代码中逐步测试这些代码。直到最后在测试代码中完全通过。 二、Junit功能 1)管理测试用例。修改了哪些代码。这些代码的修改会对哪些部分由影响,通过junit将这次的修改做完成测试。 2)定义了测试代码,textcase根据源代码的测试需要定义每个textcase,并将Textcase添加到相应的Textsuit以方便管理。 3)定义测试环境,在Textcase测试前会先调用“环境”配置。在测试中使用,当然也可以在测试用例中直接定义测试环境。 4)检测测试结果。对于每种正常、异常情况下的测试,运行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够是我们预料的等。都需要有明确的定义。Junit在这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功能。 三、Junit核心类 Textsuit:测试用例的集合 Textcase:定义运行多个测试用例 TextListener:测试中若产生事件,会通知TextListener BaseTextRunner:TextRunner用来启动测试界面 TextResult:收集一个测试案例的结果。测试结果分为失败和错误。 Assert:当条件成立时,assert方法保持沉默,但若条件不成立就抛出异常 四、使用举例 4.1方法一: 第一步、新建一个Android项目JUnit_Test,file-new-android project,然后编写一个Calculator类,new java class,实现简单的加、减、乘、除的计算器,然后对这些功能进行单元测试。 类的代码如下: package com.neusoft;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 private int result; public void add(int n) { result = result + n; } public void substract(int n) { result = result - 1; //Bug: 正确的应该是 result =result-n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区别及测试案例

什么是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任何工程产品(注意是任何工程产品)都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白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以经过检查。 软件的黑盒测试意味着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 1、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的功能? 2、在接口上,输入是否能正确的接受?能否输出正确的结果? 3、是否有数据结构错误或外部信息(例如数据文件)访问错误? 4、性能上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5、是否有初始化或终止性错误? 软件的白盒测试是对软件的过程性细节做细致的检查。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打开的盒子,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状态,确定实际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因此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白盒测试主要是想对程序模块进行如下检查: 1、对程序模块的所有独立的执行路径至少测试一遍。 2、对所有的逻辑判定,取“真”与取“假”的两种情况都能至少测一遍。 3、在循环的边界和运行的界限内执行循环体。 4、测试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等等。 以上事实说明,软件测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测试的不完全、不彻底性。由于任何程序只能进行少量(相对于穷举的巨大数量而言)的有限的测试,在未发现错误时,不能说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也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这一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依据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采用什么方法对软件进行测试呢?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两大类: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其中软件的静态测试不要求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所测程序,主要以一些人工的模拟技

覆盖率统计公式

1DT测试 1.1覆盖率(%) 电信集团规定: 覆盖率=DO覆盖区域内“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的采样点数目占所有采样点比例。 方法: 1.CAN->Analysis->Data Query,在Edit Fiter中设定“终端接收功率>=-90dBm,且SINR>=-6dB,且终端发射功率<=15dBm”查询条件, 2. 点“Apply”显示覆盖百分比

1.2SINR信噪比 (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Best ASP SINR”,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 (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Best ASP SINR 1.3终端接收功率 (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Rx Power0”,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 (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Rx Power0 1.4终端发射功率 (1)出覆盖路径图,指标采用“Tx Total Power”,图例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 估报告图例.doc》

(2)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方法:CAN->Analysis->Data Statistic-> Tx Total Power 1.5分组业务建立成功率(%) 请参考1.6的分析方法; 1.6分组业务建立时延(s) 出数据的区间分布,区间分布请参考《中国电信EVDO RevA网络评估报告图例.doc》 方法: 1.CAN->Data Service Analysis->PPP Delay Analysis 2.点Export导出PPP时延数据明细,采用附录A的工具统计区间分布(V7.01.0 3.0320统计的PPP时延偏大,补丁版本正在开发) 1.7分组业务掉话率(%) 电信集团规定: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目录 1.软件测试基本分类 (1) 2.测试方法 (2) 2.1白盒测试 (2) 2.1.1语句覆盖 (2) 2.1.2判定(分支)覆盖 (3) 2.1.3条件覆盖 (3) 2.1.4判定/条件覆盖 (4) 2.1.5多重条件覆盖 (5) 2.1.6路径覆盖 (7) 2.2黑盒测试 (7) 2.2.1等价划分 (7) 2.2.2边界值分析 (9) 2.2.3因果图 (10) 2.2.4错误猜测 (10)

1. 软件测试基本分类 一般地,我们将软件测试活动分为以下几类:黑盒测试、白盒测试、静态测试、动态测试、手动测试、自动测试等等。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或给予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功能测试。这种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 采用这种测试方法,测试工程师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不需要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特性,只需要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黑盒测试能更好更真实的从用户角度来考察被测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实现情况。在软件测试的各个阶段,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及确认测试等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系统测试和确认测试中,其作用是其他测试方法无法取代的。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代码内部结构的测试。此时,需要深入考察程序代码的内部结构、逻辑设计等等。白盒测试需要测试工程师具备很深的软件开发工地,精通相应的开发语言,一般的软件测试工程师难以胜任该工作。 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顾名思义,就是静态的、不执行被测对象程序代码而寻找缺陷的过程。通俗地讲,静态测试就是用眼睛看,阅读程序代码,文档资料等,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需求进行比较,找出程序代码中设计的不合理,以及文档资料中的错误。 在进行代码的静态测试时,可以采用一些代码走查的工具,如 QA C++、C++ Test等。 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即为实际的执行被测对象的程序代码,输入事先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检查程序代码运行的结果与测试用例中设计的预期结果之间是否差异,判定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从而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分析系统运行效率和健壮性等性能状况。 动态测试由四部分组成: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分析比较输出结果、输出测试报告。 动态测试结合使用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单元测试的代码覆盖率统计

单元测试的代码覆盖率统计 今天广州中软卓越软件测试培训课程简要讲解一下单元测试的代码覆盖率统计。 单元测试的代码覆盖率统计,是衡量测试用例好坏的一个的方法,有的公司直接把代码测试覆盖率作为一个硬性要求。尤其在多人合作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在后期维护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代码修改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检测。不过代码覆盖率也不是唯一标准,测试用例的好坏主要还是看能不能覆盖尽可能多的情况。 一、打包编译JS代码覆盖率问题 之前代码覆盖率在JS代码不需要编译的情况下。直接可以使用KARMA的karma-coverage这个工具就可以直接统计结果。不过由于我的项目用上了WEBPACK的打包和babel的ES6编译。所以单单使用karma-coverage统计的代码覆盖率统计的是,编译打包后的代码,这个覆盖率直接没有了参考价值。一般打包后代码的覆盖率只有可怜的10%-20%因为WEBPACK帮你加入了很多它的代码。而测试要做到这些代码的覆盖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所以就需要找一个可以查看编译前代码覆盖率的一个方法。 二、单元测试覆盖率 做测试时,想要知代码覆盖道是否所有代码都测试到了。这就是所谓的率。 单元测试覆盖率有四个测量维度: 1、行覆盖率(line coverage):是否每一行都执行 2、函数覆盖率(function coverage):是否每个函数都调用 3、分支覆盖率(branch coverage):是否每个if代码块都执行 4、语句覆盖率(statement coverage):是否每个语句都执行 常用的前端js测试覆盖率框架:istanbul 我们代码使用ES6来编写的,使用babel来转码,所以选择了另一个专门针对es6的babel 转码工具isparta 生成报告 isparta使用istanbul来生成报告

《软件测试黑盒白盒测试方法综合实训》

《软件测试综合实训》报告填写内容 (一)黑盒测试实训一 1、实训目的 理解黑盒测试的基本方法,掌握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方法。 2、实验内容、步骤及结果 实验内容:程序有三个输入变量month、day、year(month、day和year均为 整数值,并且满足:1≤month≤12、1≤day≤31、1900≤ year ≤2050。),分别作为输入日期的月份、日、年份,通过程序可以输出该输入日期在日历上下一天的日期。例如,输入为2005年11月29日,则该程序的输出为2005年11月30日。 a.大家用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实现上面问题的描述。 b.用等价类设计法和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并执行,将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对并查找、修复bug。 实验步骤:步骤一:编写源程序并运行该程序。 步骤二:编写测试用例设计。 步骤三:执行测试。 步骤四:将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对并查找、修复bug。 实验结果: 条件划分:

等价类测试法: 2010/01/02 T1,T2,T3,T 6 2001/03/01 T4 2001-03-01 T5 T8 T7 T9 T10 T11 T12 T13 T14 T15

多变量边界测试法:对于n个变量的程序采用五点法产生4n+1个测试用例,本实验

3、结果分析与问题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黑盒测试用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实验要求使用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的设计测试用例。在分析边界值设计时测试有点混,因为针对于本实验可以采用多变量边界值分析(通常采用“五点法”)或者健壮性边界值分析(通常采用“七点法”),本题有是有三个变量的程序,采用五点法将产生4n+1=4*3+1=13个测试用例,对于多变量健壮性边界值分析,需要设计6n+1=6*3+1=19个测试用例。在本次实验我采用的方法是五点法,测试用例比较多,需要认真分析。

关于覆盖率

关于覆盖率,网络上最常见的两个词应该是“测试覆盖率”(Test Coverage)和”代码覆盖率“(Code Coverage)。今天就来探探这两个东西。 在测试里面,一般会将测试覆盖率分为两个部分,即”需求覆盖率“和” 代码覆盖率“。可以看到,代码覆盖率其实是测试覆盖率的一部分而已。其中,最常讨论和关心的是”代码覆盖率“,代码覆盖率又分为程序语句和代码行覆盖,分支覆盖和条件覆盖。对于这些概念,我们逐个解释。 需求覆盖率:如果需求已经定义好,这个时侯我们就需要考虑需求覆盖率了。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需求不仅仅是指功能需求,还要包括性能需求。衡量需求覆盖率的最直观的方式是我们有多少功能点,我们有多少性能点 要求,这些将作为分母;我们写了多少测试用例,覆盖了多少模块,多少功能点,我们的性能测试用例考虑了待测程序多少性能点,这些作为分子。 代码覆盖率:为了更加全面的覆盖,我们可能还需要测试程序的流程,我们可能会考虑到一个函数的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甚至是每一行代码的执行情况, 代码的每一条逻辑和分支,这个时候我们的测试执行情况就以代码覆盖率来衡量,这也是我们常在单元测试中念叨的覆盖率覆盖率的问题。 语句覆盖率:换个名字叫做代码行覆盖率,这就是监视每行代码是否在用例(当然之所有的)中是否被执行到,准确点说是我们的用例里面大概执行了百 分之多少的语句/代码行数。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所有的语句都被执行到,也不 一定执行到了所有的路径。比如有五条语句:ABCDE,如果我们执行了用例覆盖了ABCDE,另外一个用例这个时候我们覆盖了所有语句,但是可能还存在一个路径(如ABC)没有执行,例如:

测试用例的设计 提高测试覆盖率

说到测试用例的设计,我想每个有过测试经历的测试工程师都会认为很简单,不就是:按需求或概要设计,得到软件功能划分图,然后据此按每个功能,采用等价类划分、临界值、因果图等方法来设计用例就行了。 但事实上撇开测试数据的设计不谈,仅就测试项来说,我们发现,对同一个项目,有经验的测试人员,在写用例或测试时总会有更多的测试考虑点,从而发现更多的问题;而有些测试人员测试用例的撰写却只有那么三板斧,表面看好象已经把页面所有信息的测试都考虑到了,实际上却还是遗漏了大量测试覆盖点,导致其测试出来的程序总是比较脆弱。 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测试用例的撰写水平不到位,更确切地说是测试用例的覆盖度太低。说实话我认为系统测试用例真正做到100%覆盖是很难的。难道说按设计中的功能划分,每个功能都写到了这个用例就覆盖完整了?错,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知道还有大量的内部处理、转换、业务逻辑、相互影响的关系等都是需求或设计中所不会点明的。而这些一方面需要靠测试人员对项目本身的了解,另一方面要靠测试人员的经验,来一一找到这些隐藏点并予以测试,才能真正地保证我们的测试覆盖度。 所以本文抛开具体的测试数据设计方法,主要从测试覆盖度的角度来介绍用例设计时,如何才能考虑地更周全,如何才能将隐藏的测试项一一找出,从而使我们的测试更全面更完整。 想法虽然美好,可是毕竟每个测试的项目都是各不相同,针对不同项目我们的经验也会告诉给我们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通常很感性,很难用严密的逻辑理论来把它升华。因此本文的内容仍是很简陋且不成熟,只是希望能以本文为砖,引起大家的思考,一起来补充完善,以使我们的测试用例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正文 一、测试用例的切面设计 1、功能点切面 2、特定切面 3、隐含切面 (1)、后台功能 (2)、完整业务流程的测试

单元测试代码覆盖率浅谈

单元测试代码覆盖率浅谈 在做单元测试时,代码覆盖率常常被拿来作为衡量测试好坏的指标,甚至,用代码覆盖率来考核测试任务完成情况,比如,代码覆盖率必须达到80%或90%。于是乎,测试人员费尽心思设计案例覆盖代码。用代码覆盖率来衡量,有利也有有弊。本文我们就代码覆盖率展开讨论,也欢迎同学们踊跃评论。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所谓的“代码覆盖率”。我找来了所谓的定义: 代码覆盖率=代码的覆盖程度,一种度量方式。 上面简短精悍的文字非常准确的描述了代码覆盖率的含义。而代码覆盖程度的度量方式是有很多种的,这里介绍一下最常用的几种: 1. 语句覆盖(StatementCoverage) 又称行覆盖(LineCoverage),段覆盖(SegmentCoverage),基本块覆盖(BasicBlockCoverage),这是最常用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覆盖方式,就是度量被测代码中每个可执行语句是否被执行到了。这里说的是“可执行语句”,因此就不会包括像C++的头文件声明,代码注释,空行,等等。非常好理解,只统计能够执行的代码被执行了多少行。需要注意的是,单独一行的花括号{}也常常被统计进去。语句覆盖常常被人指责为“最弱的覆盖”,它只管覆盖代码中的执行语句,却不考虑各种分支的组合等等。假如你的上司只要求你达到语句覆盖,那么你可以省下很多功夫,但是,换来的确实测试效果的不明显,很难更多地发现代码中的问题。 这里举一个不能再简单的例子,我们看下面的被测试代码: int foo(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假如我们的测试人员编写如下测试案例: TeseCase: a = 10, b = 5 测试人员的测试结果会告诉你,他的代码覆盖率达到了100%,并且所有测试案例都通过了。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语句覆盖率达到了所谓的100%,但是却没有发现最简单的Bug,比如,当我让b=0时,会抛出一个除零异常。 正因如此,假如上面只要求测试人员语句覆盖率达到多少的话,测试人员只要钻钻空子,专门针对如何覆盖代码行编写测试案例,就很容易达到主管的要求。当然了,这同时说明了几个问题: 1.主管只使用语句覆盖率来考核测试人员本身就有问题。 2.测试人员的目的是为了测好代码,钻如此的空子是缺乏职业道德的。 3.是否应该采用更好的考核方式来考核测试人员的工作? 为了寻求更好的考核标准,我们必须先了解完代码覆盖率到底还有哪些,如果你的主管只知道语句覆盖,行覆盖,那么你应该主动向他介绍还有更多的覆盖方式。比如: 2. 判定覆盖(DecisionCoverage) 又称分支覆盖(BranchCoverage),所有边界覆盖(All-EdgesCoverage),基本路径覆盖(BasicPathCoverage),判定路径覆盖(Decision-Decision-Path)。它度量程序中每一个判定的分支是否都被测试到了。这句话是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应该非常容易和下面说到的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