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倒背如流《琵琶《琵琶行》-行》-巧记高中语文琵琶行全文

倒背如流《琵琶《琵琶行》-行》-巧记高中语文琵琶行全文

倒背如流《琵琶《琵琶行》-行》-巧记高中语文琵琶行全文
倒背如流《琵琶《琵琶行》-行》-巧记高中语文琵琶行全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鱼——江头、枫叶荻花

一条鱼在浔阳的江头送别客人,这时秋风瑟瑟,枫叶和荻花都落到了鱼的身上。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2——鹅——主人、酒

一头又肥又大的鹅扶着主人下马,领他到船上,主人和客人想要饮酒但却没有音乐相伴。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3——伞——醉、别、月

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撑着伞相互道别,这时,月光照在江面上。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4——蛇——水上、琵琶

这时,忽然看到水面上有一条巨大的蛇在弹琵琶,主人和客人都忘了回去。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5——虎——问、停

一只老虎跳过去问到底是谁在弹琵琶,琵琶声停了,迟迟都没有人说话。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6——牛——相见、重开宴

两头牛把两艘船移到一起,重新添酒开灯、重开宴席。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7——鸡——千呼万唤

无数只小鸡从鸡蛋里冒出头来大声呼唤,那个琵琶女才抱着琵琶遮着脸走了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8——马——转轴拨弦

一匹马在那里调弦试音,曲调没弹出来,但却情意绵绵。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9——酒——不得志

琵琶女边弹边喝酒,每一弦都显得很压抑、声音嘶哑,好像在倾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0——棒球——低眉信手、无限事

琵琶女低下眉头、信手把棒球挥了出去,同时把心中无限的心事也挥走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11——筷子——轻拢慢捻、霓裳、六么

用筷子轻拢慢捻、刚开始弄成霓裳、后来又弄出了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2——婴儿——大弦、小弦

有一对婴儿,大的叫大弦,吵起来像急雨一样,小的叫小弦,说话像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3——医生——大珠小珠

医生给病人开刀,杂乱无章地切几下,从病人身体里取出许多大小珠宝,放到玉

盘里。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14——钥匙——莺语、泉流

用钥匙打开房间,被关着的黄莺欢快唱着歌地飞了出来,结果在花底下滑了一跤,顺着泉水流向了河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15——鹦鹉——凝绝、声暂歇

鹦鹉在水泉下面冷得发抖,喋喋不休的说话声音也凝结了,声音渐渐停歇了。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6——杨柳——幽愁、无声

她在杨柳树下面生出幽幽的愁与恨,一点声音都没有。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7——荔枝——银瓶、刀枪

一串冰冻的荔枝放入热水瓶中,热水瓶立刻破裂开来,水流了一地,从破裂的瓶胆中跑出许多铁甲骑兵,听到刀枪齐鸣的巨大声响。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8——篱笆——曲终、裂帛

一曲终了,她拿起一大束篱笆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9——泥鳅——东船西舫

一条泥鳅从装满冬瓜的船上悄悄地溜到盛满西瓜的舫上,欣赏着江心之中倒映着的白白秋月影。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20——耳环——沉吟、衣裳

她沉吟着取下耳环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21——鳄鱼——京城女、虾蟆陵

这条鳄鱼逢人便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虾蟆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22——鸳鸯——十三、第一

这对鸳鸯学琵琶学了13年终于学成,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3——和尚——复、妒

这个和尚很厉害,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24——盒子——五陵(武林)、红绡

我学了这个盒子里面的武功秘籍后,无数武林少年争先恐后来献彩,收来的红绡不计其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25——二胡——银篦(银币)、酒污

她用钿头银币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26——河流——欢笑、秋月春风

她一直在河里游泳,年复一年都在水中的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27——耳机——第、阿姨、颜色故

兄弟戴上耳机从军了,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28——荷花——门前、商人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门前逐渐长满了荷花,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29——阿胶——别离、买茶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只留下一堆阿胶给我吃。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30——森林——江口、空船、江水

他离去了之后,我一个人在森林旁边的江口独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船的江水非常寒冷。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31——鲨鱼——梦

夜深的时候经常梦见自己少年的时候是一条鲨鱼,在大海里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32——仙鹤——琵琶、唧唧

我骑着仙鹤,听到琵琶声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3——仙丹——沦落人

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人,我送你一颗仙丹吧,以后我们再相见就不一定认识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34——绅士——京、病

我本来是一个很健康的绅士,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35——珊瑚——音乐、丝竹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我只好把玩珊瑚、自娱自乐。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36——香炉——低湿、黄芦苦竹

我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我放了一个香炉来保持干燥,房子周围黄芦和

苦竹缭绕丛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7——相机、杜鹃、猿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我把它们的凄凉状况用相机拍了下来。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8——沙发——花、月、酒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我也经常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取酒独酌发呆。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39——香蕉——呕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即使在吃着香蕉都要呕吐出来。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40——司令——琵琶语、仙乐

我们的司令听到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41——雪梨——坐、弹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拿出一大堆雪梨来款待你,并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42——死鹅——立、急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旁边的鹅被这声音吓死了,成了一只死鹅。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43——雪山——凄凄、泣

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坐在雪山顶上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4——狮子——泣、湿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连我坐下的狮子都被我的眼泪淹死了。

云南省昆明市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

云南省昆明市高二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品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品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被贬浔阳。 三、文题背景:

高中语文《琵琶行》(必修三

《琵琶行》导学案 惠东荣超中学杨巧玲 【教材分析】 《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高一的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重点思考的问题。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法】引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1、解题

(完整word版)分镜头脚本、镜头语言

分镜头脚本创作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分镜头脚本的写作方法是从电影分镜头剧本的创作中借鉴来的。一般按镜号、镜头运动、景别、时间长度、画面内容、广告词、音乐音响的顺序,分项填写。对有经验的导演,在写作时格式上也可灵活掌握,不必拘泥于此。 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镜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解说音乐音响特技长度(秒)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 摄法: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特技:是后期制作时用软件加入的特技效果,像叠化、淡入淡出、划像、变色、快慢动作等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景别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表现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展示巨大空间的远景;表现事件全貌,能看清人的全部动作,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全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交流的中景;表现人物上半身,用以介绍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琵琶行》

高中语文读书笔记《琵琶行》 一、说教材 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1、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g 2、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好看的小说不仅仅在于它情节的曲折惊险刺激;更在于它塑造的人物,它揭露的事实,它反映出的人性,给人的巨

大震撼。《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精彩的东西了,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好像自己都能身临其境,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震撼了。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二、说学情 索络面卡区的团组织几乎全部全上阵了。团省委去了三个人——杜巴瓦、潘克拉托夫和保尔。这三个人是朱赫来同志亲自选定的。铁路抢修工作开始了,谁也没想到条件会有那么艰苦,寒冷的秋雨浸透了人的衣衫,沉甸甸、冰凉凉的;四周荒凉一片,几百个人晚上只能睡在四间破房子里的水泥地板上,穿着淋湿了而又沾满泥浆的衣服,紧紧地挤在一起,尽量对方的体温取暖。早上,大家喝点茶就去干活,午饭天天是素扁汤和一只煤球一样的黑面包。但他们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强的革命毅力,出色完成了任务。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

高中语文 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 教学目的: 1、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2、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3、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重点: 分析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音乐,被人誉为“精神食粮”,它能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使人养成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庄严、肃穆的音乐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活泼、热情的音乐可以启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万众齐唱一支歌曲的时候,便会使演唱者在瞬息间沟通彼此的心灵,凝聚成一股坚如钢铁般的意志力量。 《琵琶行》这首诗歌中,音乐便成了一个沦落为封建社会最地层的琵琶女和一个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思想感情沟通的桥梁! 二、作者简介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唐诗坛代表人物,与诗人元稹合称“元白”,与诗人刘禹锡合称“刘白”。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

高中语文《琵琶行》原文翻译注释

高中语文《琵琶行》原文翻译注释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银击节碎,血色罗裙酒污。(银一作:云)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程翔《琵琶行》教学设计

程翔《琵琶行》教学设计 经典课例:一曲琵琶说到今 程翔 一、介绍相关背景资料,实行整体阅读。请同学们回答:《琵琶行》作为一首叙事诗,第一小节交代了什么呢?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是“送别”。古人写送别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中国人的传统,喜欢团圆。“何事长向别时圆”,分别总是令人伤感的。所以读古诗,要有一种传统文化的敏感。更何况诗人当时的处境:被贬官来到偏远的九江,本来心情就很痛苦,再加上分别之苦,更是雪上加霜。按照唐朝规定,被贬人员接到皇帝命令,必须马上动身。当时白居易来不及向朋友告别就起身了,所以他来到九江,对这难得的朋友格外珍惜和留恋。 二、第一小节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叙事要素外,还写了什么? 渲染了一种悲凉气氛。一个“秋”字告诉我们,当时的环境也是悲凉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举酒欲饮无管弦”点明了话别时的孤寂无聊。一个“惨”字告诉我们“以酒浇愁愁更愁”,这小小的船儿如何载得动这很多愁!分别之时,只有那一轮

明月浸泡在江水中,冷月无声,诗人内心悲痛、伤感、凄凉。就在这时,出现了转机:一个“忽”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理解作者创造的艺术氛围是读懂作品的关键。抓关键词语,体会感情色彩。 三、第二段描写音乐,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解决三个问题:1.大量地使用比喻。2.使用留白、烘托的艺术手法。“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戛不过止,但是诗人的内心活动仍在继续。诗人沉醉在那美妙的音乐之中,音乐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3.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试音到“低眉信手续续弹”,从“轻拢慢捻抹复挑”到“大珠小珠落玉盘”,从“间关莺语花底滑”到“凝绝不通声暂歇”,从“银瓶乍破水浆迸”到“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经历了一个从舒缓到激越,从单纯到错杂,从欢快到艰难,从连续到间歇,从高昂到低沉的复杂多变的过程。音乐的旋律起伏跌宕,千回百转,回肠荡气。更为动人的是,诗人对音乐的描写紧紧抠住一个“情”字:“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让情感伴随着音乐的起伏跌宕而变化,才能表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痛苦悲哀,才能显示出音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让学生说出喜欢的句子,课堂就活了。学生喜欢的句子如何与“三个问题”对接?顺序不是主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课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 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 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那么,白居易由长安被贬到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头,又对什么人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 师: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铺叙记事为主的歌词。 二、诵读小序,概括情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读小序) 师(纠正个别读音):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读文本,抓关键句 师: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我们首先走进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下面我们自由地放声来读。(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放声自由读。5分钟左右)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都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对,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 生:落魄失意。 师:对,落魄失意,遭遇坎坷。那么,“沦落人”又是谁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四、再读文本,学生质疑

白居易《琵琶行》教学设计

白居易《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要点: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

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 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并序)高中二年级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琵琶行(并序)高中二年级教案-高二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分镜头脚本 思路整理 理论灌输 完整版

镜头指的是摄像机从开始拍摄直到停止拍摄之间所拍下的连续画面…… 镜头的类别区分: 1.根据视距远近,分为各种景别镜头 ①远景②全景③中景④近景⑤特写 1)远景作用主要强调场面的深远。 2)全景作用显示人物相对的动作状态。(人物的全身都可见) 3)中景作用符合一般的人物视野,它的场景看起来不远不近。(人物膝盖以上) 4)近景作用能看清人物表情。(取人物的上半身或其他部分) 5)特写作用放大人物的面部,人体或物体的一个局部。(突出局部)

2.根据镜头的运动方式,分为不同拍摄技巧的镜头 ①推镜头②拉镜头③摇镜头④移动镜头⑤跟镜头⑥升降镜头 1)摇──中心位置不变,向纵横各方向摇摄; 2)推、拉──利用移动车或摄影师走动向摄影对象推进或拉远地拍摄; 3)伸、缩──利用变焦距镜头的调整,摄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画面。拍摄 的结果在透视方面与推、拉镜头不同; 4)移──不固定跟随某一对象,纵横移动着拍摄; 5)跟──跟随一个或数个运动着的对象拍摄; 6)升、降──在升降机上,在升高或降低的运动中拍摄。 3.根据拍摄角度: 1)仰拍:对象显得高大、雄伟; 2)平拍:画面庄重、平稳; 3)俯拍:对象显得矮小、空旷; 4)侧拍:画面生动,运动感强。 4.根据描写方法(镜头的视角):主观、客观镜头、视点镜头 1.客观视角:不干扰事件的旁观者 2.视点镜头:以特定人物的视角去看(第一人称射击类) 3.主观镜头:从人物的感受去表现镜头 5.根据镜头长短,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6.只拍自然景物(或没有明显的主体物)叫做空镜头

分镜头脚本是我们创作影片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分镜头概念 分镜头脚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剧本),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主要任务是根据解说词和电视文学脚本来设计相应画面,配置音乐音响,把握片子的节奏和风格等。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主要表现: 一是前期拍摄制作的脚本;(制作的依据) 二是后期制作的依据;(合成的依据) 三是长度和经费预算的参考。(成本的预算) 分镜头脚本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对话、音响效果、音乐、镜头长度等项目,是导演对影片全面设计和构思的蓝图。 分镜头脚本是最实用的电视节目脚本,它是在文学脚本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技巧进行脚本的再创作,即根据拍摄提纲或文学脚本,参照拍摄现场实际情况,分隔场次或段落,并运用形象的对比,呼应,积累,暗示,并列,冲突等手段,来建构屏幕上的总体形象。 依据文字脚本加工成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字脚本的图解和翻译,而是在文字脚本基础上进行影视语言(视听语言)的再创造。

琵琶行 教学设计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难点: 描写音乐色艺术手法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1: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你我萍水相逢,又怎能走进对方的心灵?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大诗人白居易却吟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句诗曾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拥有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来到九江江边,随同诗人一起感受那动人的一幕吧! 导语设计2: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简介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分镜头脚本脚本实例

分镜头脚本实例 概念 分镜头脚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也是将文字转换成立体视听形象的中间媒介。主要任务是根据解说词和电视文学脚本来设计相应画面,配置音乐音响,把握片子的节奏和风格等。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前期拍摄的脚本; 二是后期制作的依据; 三是xx和经费预算的参考。 分镜理论方面 一,分镜头剧本绘制要求: 1,充分体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 2,分镜头运用必须流畅自然。 3,画面形象须简捷易懂。(分镜头的目的是要把导演的基本意图和故事以及形象大概说清楚。不需要太多的细节。细节太多反而会影响到总体的认识。 4,分镜头间的连接须明确。(一般不表明分镜头的连接,只有分镜头序号变化的,其连接都为切换,如需溶入溶出。分镜头剧本上都要标识清楚。) 5,对话,音效等标识需明确。(对话和音效必须明确标识,而且应该标识在恰当的分镜头画面的下面。) 二,关于考试 1,考试步骤: 审题(1,明确题意2,构思故事提纲3,对故事进行分段4,人物造型)初稿(1,大概场景,人物的位置2,标出光源,阴影)

勾线(1,确定主体轮廓2,去掉不需要的线条3深入刻画人物表情) 上色(以光源来确定阴影,突出层次) 写上编号,对话 2,关于考试的时间安排: 总的时间3个小时(审题20分钟,初稿10分钟,勾线40分钟,上色20分钟,编号10分钟) 3,关于镜头方面的问题。 镜距: 远景作用主要强调场面的深远。 全景作用显示人物相对的动作状态。(人物的全身都可见) 中景作用符合一般的人物视野,它的场景看起来不远不近。(人物膝盖以上)近景作用能看清人物表情。(取人物的上半身或其他部分) 特写作用放大人物的面部,人体或物体的一个局部。(突出局部) 镜头角度: 平视特点是视平线在画面人物或主体的头部或上部。(该角度给人平实和自然的感觉)俯视特点是画面在人物头部或主体的顶部以上,层次和运动比较清晰,但表情不容易被看清。 仰视特点视点在画面人物的腰部或主体的下半部以下。形象显得高大,但也会产生主体形象变形的特点。 混合运用通过平视,俯视,仰视的组合来达到希望的效果。 分镜脚本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DV剧情片的拍摄。我们需要拟出一个比较详细的故事大纲(也叫故事梗概)。于是我们正式进入——

《琵琶行》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琵琶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这首诗的悲剧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4.背诵重要段落和名句。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2.朗读整体把握。 3.积累部分字词和名句。 三、教学难点:词作意像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时安排:两教时。 五、教材教法简析 《琵琶行》是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文章。教学本单元有一个要求就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诵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读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学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为理解作者情感做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结构线索。 六、布置预习题: 1.了解作者和本诗写作背景。 2.了解文学常识:歌、行、引。 3. 给下列字注音 铮悯(然)转(徙)浔(阳)枫(叶)瑟(声声)思捻霓裳(秋月)白(衣)裳(红)绡(钿头)银蓖谪(居)(整顿衣)裳还(独倾)间(关) 4.反复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学生展示预习笔记,老师点拨,展示多媒体课件。) 4.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更多内容,学生交流) 二、指导朗读

高中语文课本琵琶行原文

高中语文课本琵琶行 原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 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 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 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 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 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 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 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 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 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 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 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 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 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 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 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 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 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 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 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 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 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 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为什么音乐会让素不相识的人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进入白居易的《琵琶行》。 2、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 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 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3、文体知识:《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 一种体裁,称“歌行体”。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 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 湓浦(pén)铮(zhēng)倡女(chāng)贾人(gǔ) 悯然(mǐn)憔悴(qiáo cuù)徙(xǐ)谪(zhé) 浔阳(xún)荻花(dí)管弦(xián) 声声思(sì)六么(yāo)嘈(cáo)舫(fǎng) 钿头(diàn)敛容(liǎn)虾蟆(há má) 教坊(fāng)绡(xiāo) 钿(diàn)篦(bì)阑干(lán)唧(jī) 嘲哳(zhāo zhā)呕哑(ōu yā) 2、解读小序。 ⑴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 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⑵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3、试用七言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⑴江头送客闻琵琶⑵江上聆听琵琶曲 ⑶歌女倾诉身世苦⑷同病相怜伤迁谪 ⑸重闻琵琶青衫湿 补充:我们也可以用四个数字串联全诗内容:一段精妙绝伦的音乐描写;两个主要人物(琵琶女、白居易);在江边的三次闻曲;琵琶女与白居易经历的四种相同之处。 3、课文诵读:齐读和男女同学分段轮流朗读结合。 三、品味鉴赏 鉴赏要点:谁解风物意?谁解琵琶声?谁解青衫泪?

高中语文课本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 并序(第二课时) 教案

《琵琶行并序》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及字义,并灵活运用。 (2)进一步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方法和技巧。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够准确默写。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加深课文理解。 (2)合作探究:给予学生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启示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4)比较阅读法: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树立审美情趣。 【设计思路】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依据的是文本、课后练习、教参和单元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诗歌的叙事艺术以及音乐描写特色。 【设计思路】主要基于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并参考多方资料,提取了这两个核心要点。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为2课时,前提是有课前预习。 教案概述 《琵琶行并序》选自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属于阅读鉴赏课,这个单元均是唐代诗歌,是唐代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展示不同诗歌艺术特色,既注重时代横切面,亦注重纵向比较,这也是需要师生共同树立的单元观。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树立背景意识和审美情趣,把握好朗读和背诵,所以,此次课的教学设计要紧扣单元目标。此外,教学设计要事先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的相关要求,课标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就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必修三是高一下学期的课文,高一学生初具理性思维,也有相关的诗歌学习基础,所以这次课以教参为辅助资料,侧重文本逻辑层次,题目设计多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文本内容主要是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沦落天涯”的悲慨。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叙事和音乐描写上。 教学过程 第2课时问题合作探究 一、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 参考答案:找出这两句诗的所在段落,结合段落上下文以及整篇文章来思考;在这首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为感遇抒怀之作,并让学生找出诗人与琵琶女的情感共鸣点,从而理解这首诗的主脑诗句和中心思想;解题思路,从两个人物形象入手,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