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第五章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五章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五章复习教学案
初三化学第五章复习教学案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案(一)

重点梳理

1、碳单质包括和,化学式为,无定形碳包括、、、。

3、把物质对应的用途连线

炭黑冶炼金属

木炭制黑火药

焦炭文房四宝中的“墨”

活性炭防毒面具

4、碳的化学性质(2)、(3)分别写两个化学方程式

(1)常温下

(2)可燃性、

(3)还原性、

课堂练习:

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中,不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用焦炭冶炼金属

D、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2、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红磷和白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和CO2

B、金刚石与石墨

C、冰和干冰

D、液氧与氧气

3、商店出售的黑底橡胶运动鞋,其鞋底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这是因为在橡胶中加入了一种耐磨的填料,这种填料是()

A、石墨

B、活性炭

C、木炭粉

D、炭黑

4、在书写档案时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现由()

A、单质碳不跟其它物质反应

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碳易与纸张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

D、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物

5、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6、点燃一根蜡烛,将冷碟底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在碟底收集到炭黑。由此可知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A、碳元素

B、氢元素

C、氧元素

D、碳、氢元素

7、碳和氢气都具有的性质是:①都具有还原性②都有可燃性③常温下性质都稳定④常温下都是气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炭粉时,提纯的方法是()

A、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在氢气中加热混合物

C、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加入足量盐酸,待完全反应后过滤

9、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氧质量比为3:5,则气体可能为()

A、由CO或CO2的纯净物

B、CO与O2组成的混合物

C、CO与CO2组成的混合物

D、由CO2与O2组成的混合物

10、C+2CuO=====2Cu+CO2↑中,还原剂是

11、我国“长征二号”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在火箭发射时,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2CO2+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R的化学式

12、在一个装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表明,如果此时向小烧杯中入一些活性炭,并用玻璃棒搅拌,稍等片刻后,过滤,又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活性炭具有能力。

13、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A是常见的一种气体,甲中黑色粉末为氧化铜或炭粉或两者的混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CO2,丙装置的尖嘴管处点燃有蓝色火焰,则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甲中黑色粉末为氧化铜,实验中甲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乙中无变化,则A为,丙装置中的现象是。

(3)若乙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色,丙装置中出现浑浊现象,则A是,黑色粉末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乙装置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丙装置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4、如图是高温下用过量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1)根据B中发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

开始发生,则B中的试剂为

(2)a处排出的气体中,除没有排尽的空气和

没有被完全吸收的带有水蒸气的二氧化碳外,

还一定含有少量的

(3)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检测:

1、(2004·南宁)“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制造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A、能导电

B、密度小

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4、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②化学性质相似③物理性质相似④是同一种物质

⑤完全燃烧都生成CO2⑥都是黑色固体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最近科学家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①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C60和石墨、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③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只有③

6、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n 个纳米(1mn=10-9m)的空苡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C、纳米碳管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CO2

D、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7、在一定条件下,12g碳与16 g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最后容器内的物质是()

A、22 gCO2

B、28 gCO2

C、22 gCO2和6gC

D、28 gCO

8、人类很早就发现,孔雀石在熊熊燃烧的树木中灼烧,树木余烬里会有一种红色光亮的金属凝固出来,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发生的反应[孔雀石的组成为:Cu2(OH)2CO3]、和

9、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湿法冶金的国家,也是紧早发现黑火药和造纸术的国家,还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根据初中化学知识,按以下要求填写(1)—(3)项,并以此为例,再填写类似的(4)—(6)项“化学之最”:(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3)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是。

(4)。

(5)。

(6)。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熟悉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收集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CO2的作用一分为二的认识,意识到关注环境的重要性。

[学法指导]

研究物质常用的方法有:(1)观察实物;(2)联系生活;(3)查阅资料;(4)实验探究;(5)比较分析等。

[教学过程]

重点梳理:

一、CO2的物理性质

二、CO2的化学性质

1、“三不”是指:、、。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气体通入中的实验,可以说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3、二氧化碳与碱反应

(1)久置的石灰水瓶壁上带有一层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是,化学方程式为

(2)烧碱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是否会变质。化学方程式为

(3)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对我们以后在实验中证明某混合气体里是否含CO2有什么启示?

4、二氧化碳与碳反应

(1)化学方程式为:

(2)该反应类型为:

三、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2)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为、。

(3)实验室收集CO2气体的方法是为什么不用排水法收集?。

(4)CO2气体的验满方法为。

(5)实验室制取的CO2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

(6)能说明CO2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的试剂是。

(7)检验CO2气体中水蒸气的试剂是

五、了解控制大气中CO2浓度的意义

课堂检测

1、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CO2的剧增,为减缓此现象,人们选用的最理想的燃料是()

A、一氧化碳

B、天然气

C、无烟煤

D、氢气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变成干冰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石灰水变浑浊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

3、某农科所试行“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改良碱性土壤,调节土壤PH,同时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A、有利于植物的呼吸

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C、代替氮肥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4、四瓶无色气体,分别是空气、甲烷、O2、CO2,欲鉴别出它们最好用()

A、紫色石蕊试液

B、澄清石灰水

C、带火星木条

D、燃着的木条

5、根据下图来回答:经数小时后,U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上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燃烧规律。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A,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杯C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如上图所示:

(2)从燃烧的对比实验中得到的初步结论:

①;②

7、啤酒(或可乐、雪碧等)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其中含有CO2、水等物质。请你设计一简单实验检验瓶装啤酒(或可乐、雪碧等)中含CO2(写出必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方法:

8、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CO2气体是较理想的方案,请简述其优点(至少两点)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简单指出(1)—(4)所给的制备CO2气体的方案在实验室不宜采用的原因(至少一点)。

示例:蜡烛在氧气里燃烧:不易收集(或得到CO2气体不纯或成本高等)(1)高温煅烧碳酸钙:

(2)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3)人和动物的呼吸:

(4)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9、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1()+4H2O,括号内重要的化工原料的化学式为

(2)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10、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从汽水中逸出的气体是CO2(汽水是将CO2加压溶解在水中制成的,所以打开汽水瓶盖时,因瓶内压强减小,CO2就要从水中逸出,可以将汽水瓶看成是CO2的发生装置,联想实验室检验CO2的方法,将CO2用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即可。)

11、某班同学在实验室选用下列装置进行CO2的制取和验证性质的分组实验。

(1)完成实验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开始装药品到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这中间的操作过程是。

(2)小王将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未见浑浊。他认为可能是错用了较浓的盐酸,使制得的CO2中混入氯化氢气体。为了验证小王的想法,甲、乙两组同学选择图中的C或D装置与发生装置连接进行实验。你认为:

①甲组同学选择C装置,他们(填“能”或“不能”)证实这一想法,理由是

②乙组同学选择D装置,他们(填“能”或“不能”)证实这一想法,理由是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案(三)

一、知识梳理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二、练习巩固

1、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A、CO

B、CH4

C、CO2

D、H2

2、欲除去CO2中混有的CO,最好将混合物()

A、在氧气中点燃

B、通入澄清石灰水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通过灼热的碳层

3、区别H2和CO的方法()

A、可燃性

B、颜色和气味

C、溶解性

D、燃烧的产物

4、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CO后加热,其目的是()

A、赶尽仪器中空气以防爆炸

B、加快反应速度

C、便于氧化铜还原彻底

D、便于检验气密性

5、H2、C、CO分别跟CuO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都需加热

B、生成物都有红色的铜

C、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H2、C、CO都具有还原性

6、一种混合气体含有N2、CO2、CO,先通过大量的澄清石灰水,再通过灼热的CuO,剩余气体为()

A、N2

B、CO2与N2

C、CO2

D、CO与N2

7、若要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应将混合气体()

A、点燃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灼热的CuO

D、由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倾倒

8、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种方法收集,且该收集方法又是最佳的是()

A、H2、O2、CO2

B、H2、O2、CO

C、H2、CO2、CO

D、O2、CO2、CO

9、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和水蒸气中的若干种,现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CuO,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后,看到现象依次为变红、变蓝、无现象,由此确定该气体的成分是()

A、H2和水蒸气

B、H2、CO、CO2

C、一定含有H2,可能含有水蒸气

D、一定含有CO与CO2,可能有H2和水蒸气

10、A、B、C、D、E五种化合物都含有钙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推断X、Y两种试剂的化学式

X Y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E

D→C

11、吸烟有害健康,科学实验证明,烟雾中至少有300多种化合物对人体有害,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存在CO2和CO,在对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①澄清的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灼热的CuO④澄清的石灰水,发现①④变浑浊,试回答

(1)①变浑浊的现象说明

(2)烟雾中是否存在CO?,作出此判断依据的实验现象为

12、现有A、B两个塑料软瓶,A瓶内装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B瓶内装有CO2气体,某同学从野外捉来两只活蝗虫,分别置于A瓶和B瓶,拧紧瓶盖,结果两只蝗虫很快都死了,分析造成蝗虫死亡的主要原因:

A瓶

B瓶

13、现有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某同学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产物。请根据图所示装置回答:(其中A处框图表示盛有CO2和CO的混合气体的贮气瓶)

(1)请用字母标号表示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每种装置只能用一次):A

(2)C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B装置的作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D装置的作用是。

(5)写出上述装置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方程式:。

14、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 x O 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甲装置的作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有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丁装置中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

(4)当丙装置中的Fe x O y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同时测得戊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7.6g,则Fe x O y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5)上述实验装置中,如果没有甲装置,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的比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如果没有己装置,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15、请你选用以下仪器和药品,按实验室要求,设计一套完整的检验一氧化碳还原性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药品:盐酸、石灰石、氧化铜粉末、木炭粉、氢氧化钙溶液

(1)实验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用字母表示);

(2)A装置的药品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D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

(6)尾气中含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处理方法是。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教学案(四)

阅读课本填空

1、叫有机物,除

等少数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

2、最简单的有机物名称化学式俗称点燃前先,燃烧时发出火焰,方程式

3、酒精,学名化学式,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任意与比互溶,燃烧的方程式

证明酒精中含水的方法

方程式

4、工业酒精中含有毒物质,因而禁止用工业酒精配酒或直接饮用,燃烧的方程式为

5、醋酸学名,化学式,当温度低于16.6℃时好像冰一样,又称。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如: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能与活泼金属Mg、Al、Fe 等反应放出,能与Na2CO3、CaCO3等碳酸盐反应放出

6、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其中主要含碳元素,它是物,人们把它称为,经过干馏分解生成、、等,其中用于冶金,是重要化工原料,是重要的燃料,干馏是变化。主要含碳、氢元素。它是物,人们把它称为,经过蒸馏可得很多种物种,它们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因而我们一方面节约现有的能源,另一方面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如、、、、。

巩固练习

1、近年来,成都市政府先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走在街头,你会发现不少公交车和出租车上印有“CNC”标志,代表它们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

(1)成都市政府推行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该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若出现在煤矿的砂井里,并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严重危害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等安全措施。

2、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没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用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3、根据4.6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9.6g氧气,生成8.8gCO2,5.4gH2O的事实,可以判断此有机物中有()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4、1998年2月,山西省发生假酒使人中毒的特大案件,中毒者有数十人死亡,不少人眼睛失明,假酒使人中毒的物质是()

A、甲烷

B、甲醇

C、乙醇

D、醋酸

5、下列情况可能爆炸的是()

A、坐火车时携带鞭炮

B、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口一会儿,再收集氢气

C、发现厨房内煤气泄漏后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D、常温下甲烷与氧气混合

6、Cl2与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跟甲烷(CH4)起反应,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为CO2与H2O,则由此推断Cl2与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A、CCl4

B、CCl4与H2

C、CH2 Cl2与H2

D、C与HCl

7、2003年5月13日,安徽芦岭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86人死亡,26人受伤,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煤粉

8、“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观点。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

有;碱溶液也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例如。

(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填序号)

①H—O—O—H ②H—O—H

H O

| ‖

③O=C=O ④H—C—C—O—O—H

|

H

9、据报道,我国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技术。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还有CO生成。现有下列装置(如图所示):

(1)试用上述装置设计一实验,验证乙醇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中含有CO、CO2、H2O三种气体。应将乙醇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填写装置的序号),最后进行尾气处理,其中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装置C的作用是,装置E的作用是。

(2)若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水的质量是24.3g,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是

10、人们发现自然界中有一系列与甲烷(CH4)结构、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依次递增,如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8)、戊烷(C5C12)……,依据它们分子组成变化的规律,不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10个碳原子的癸烷分子式是C10H24

B、这一系列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数每增加1个,氢原子数随之增加2个

C、这一系列化合物分子组成可用C n H2n+2(n≥1表示

D、这一系列化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甲烷

11、某酒店门前的一幅对联:“座上不乏豪客饮,门前常有醉人归”,“醉人”

是一种物质中毒,这种物质是()

A、甲醇

B、乙醇

C、亚硝酸钠

D、一氧化碳

12、鉴别H2、CO和CH4的最佳方法是()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测气体的密度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检验燃烧后的产物

13、以下是实验室一瓶纯酒精的标签:“无水酒精(乙醇)C2H5OH,无色液体,有特殊气体,熔点-117.3℃当时点78.5℃,密度0.7893g/mL。”

14、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根据此结论回答下列三问(以下气体均处在同温同压下)。

(1)将同体积的CO(煤气的主要成分)和CH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混合,所得混合气体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化成最简整数比)。

(2)分别写出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CO或CH4)、进风管(进空气)、开关等部件组成。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天然气东输,可改善东部居民生活用气。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风管的主要区别是:。你的理由是:。

(4)面对石油、煤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你认为二十一世纪来源广泛、燃烧放热多、无污染的燃料的最佳制取方法是。

15、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200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下列说法中与“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无关的是()

A、减少CO2的排放量,以降低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影响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水力发电等无污染能源

C、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言: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

16、“再生能源”是指人类可以再生产的能源,它不因被人类利用而日益减少;“非再生能源”是指随着人类利用而逐渐减少的能源。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为主要能源,2001年我国政府宣布,在一些城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可用高梁、玉米、薯类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得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燃料是(填“再生能源”或“非再生能源”,下同),乙醇是。

(2)从环保角度考虑,使用“乙醇汽油”的益处是。(3)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考虑,使用“乙醇汽油”的益处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 烧 B. 将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C.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 铜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 CH4S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3.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两边() A. 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 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 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 同 D. 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 4.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 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 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5.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S B. SO2 C. SO3 D. CO 6.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为6CO2+6H2O X+6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 A. C6H12O6 B. C6H12O C. C6H12 D. C3H6O3 7.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 =2Cr2(SO4)3(绿色)+9H2O+2CO2↑,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 A. CrO3 B. Cr2O3 C. Cr2S3 D. CrSO3 ! 8.向X溶液中不断加入Y,下列各组实验与图中所示关系相符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初三化学 第五章 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知识点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粉为黑色)、 固体(汞为液体)、硬度大、熔沸点高、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问题:黄铜和黄金外观很相似,你们可用哪些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方法:测密度、硬度等(物理方法)火烧,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化学方法)二、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 常温下,铝和氧气也能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在加热条件下,铁、铜等 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活动与探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2CuO 2Cu+O=2总结:实验表明:绝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剧烈程度不同。△(化合反应)表达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①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餐具不易生锈而铁制品却容易生锈呢?②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2)金属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观察与思考: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带、锌、铜片、铁,再分别加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反应,有没有气泡,有没有放热现象,反应速度如何,完成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 +H金属表面有气泡。 22Fe+2HCl=FeCl+H金属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 2 Zn+2HCl=ZnCl+H 2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然后是_____ (3)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绝大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哪个反应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 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Cu 化学方程式:Fe+CuSO=FeSO44拓展: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置换反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氧化物氧气+ +酸盐+氢气金属+盐溶液 新金属+新盐 金属与酸反应条件:1、金属为活泼金属2、酸为稀盐酸和稀硫酸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1、(金属符合)前换后2、反应物盐要可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泼金属不活泼金属 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弱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现学现用:工人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你知道为什么? 四、置换反应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 固体时,不须标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五章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 相对原子质量: H-1 Mg-24 Fe-56 Cu-64 AI-27 Zn-65 1 A .不锈钢 B .玻璃 C .铝合金 D .铜线 2. ( 2011 .宜宾市)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缺铁性贫血”里所说的铁不是单质铁 B ?家用铝锅可以用来盛放酸性食物 C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D ?可用盐酸除去铁锈 3. ( 2012年四川成都,9题)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 B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C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 D ?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4. ( 2012.广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C .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 5. (09广东省).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 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6. R+CuCI 2= RCI 2+CU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金属R 活动性比Cu 强 D .该反应前后 R 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6. (2012江西)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查阅资料得知脱 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① Cu 和C :②Fe 2O 3和C ; ③Fe 3O4和C ;④Fe 3O 4、C 和Fe ;⑤Fe 2O 3、C 和Fe 。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7. (2011.日照市)下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 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B .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D .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②高温煅烧石灰石 ④焦炭充分燃烧 C .③和④ D .只有④ B .金属R 可能是铝 (2012年江苏盐城,12题)金属R 与CuCl 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⑤ D .④⑤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 点燃 点燃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_第五章_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知识点,推荐文档

△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粉为黑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硬度大、熔沸点高、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问题:黄铜和黄金外观很相似,你们可用哪些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方法:测密度、硬度等(物理方法) 火烧,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化学方法)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铝和氧气也能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在加热条件下,铁、铜等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 活动与探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 2Cu+O2=2CuO 总结:实验表明:绝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剧烈程度不同。表达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 ①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餐具不易生锈而铁制品却容易生锈呢? ②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2)金属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观察与思考: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带、锌、铜片、铁,再分别加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反应,有没有气泡,有没有放热现象,反应速度如何,完成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金属表面有气泡。 Fe+2HCl=FeCl2+H2 金属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ZnCl2+H2 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然后是_____ (3)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绝大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哪个反应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 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初三化学上学期17单元全套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加热;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④加热前应先试管;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4.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物码,称量时:M 物 =M 码 M 游码若不小心做成了:物码,称量时:M 物 =M 码 M 游码

上海初三化学第五章:初识酸与碱

第五章:初识酸和碱 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和碱的分类及命名 第2课时 酸碱中和 第二节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第1课时 酸的性质 第2课时 碱的性质 考点一:酸、碱的组成和分类 一、酸的组成和分类 1.酸的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 2.酸的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法不同) (1)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类。 ①有机酸。例:甲酸(俗称蚁酸)HCOOH 、乙酸(俗称醋酸)CH3COOH ,柠檬酸(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C6H8O7)、乳酸(2-羟基丙酸C3H6O3) ②无机酸。例:盐酸、HNO3、H2SO4、H2CO3 (2)根据与酸根结合的氢原子个数分类。 ①一元酸。例:HNO3、盐酸(HCl ),醋酸;②二元酸。例:H2SO4、H2CO3;○ 3三元酸,磷酸 (3)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分类。 ①含氧酸。例:HNO3、H2SO4、H2CO3;②无氧酸。例:盐酸(HCl )、氢硫酸(H2S ) 3.酸的命名 (1)含氧酸:某酸。例:H2CO3碳酸、H2SO4硫酸(特例:HNO3硝酸(俗称)) (2)无氧酸:氢某酸。例:H2S 氢硫酸/硫化氢,氢溴酸,(特例:HCl 盐酸(俗称)) 二、碱的组成和分类 1.碱的组成: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OH -)组成。 2.碱的分类 可溶性碱:KOH 、NaOH 、Ba(OH)2、Ca(OH)2(微溶)、NH3?H2O (一水合氨) 不溶性碱:绝大部分的碱都不溶于水。例: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Mg(OH)2(白色)、Al(OH)3(白色) 3.碱的命名:氢氧化某。 4,酸碱水溶液大多无色,难溶碱有颜色。 拓展 ? 酸的命名:某一成酸元素如果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就按成酸元素的氧化数高低命名,如 高氯酸(HClO 4)、氯酸(HClO 3)、亚氯酸(HClO 2)、次氯酸(HClO )。两个简单含氧酸 缩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做焦酸(或一缩某酸、重酸),例如:2H 2SO 4?→? H 2S 2O 7(焦硫酸)+H 2O ;2H 2CrO 4?→? H 2Cr 2O 7(重铬酸)+H 2O 。酸分子中的-OH 数等于成酸元素的氧化数,这种酸叫原某酸,如原磷酸〔P(OH)5,即H 5PO 5〕,原硅酸〔Si(OH)4,即H 4SiO 4〕,一个正酸分子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偏某酸,如偏磷酸(HPO 3)、

人教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 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 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点燃 点燃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 (一)实验部分 一、常用的仪器 1、试管 2、烧杯 3、锥形瓶 4、集气瓶 5、漏斗 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 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 6、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A、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保持水平。俯视读数,仰视读数。 6、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A:给液体加热主要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切不可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防止产生

化学第五章测试卷

硫氮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关于N2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氮气分子键能大于氧气分子的键能,所以N2的熔沸点高于O2 B.Mg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Mg3N2,因为空气中N2的质量分数大于O2 C.通常,N2不活泼,但是氮元素非金属性较强 D.因为氮元素非金属性很强,所以N2只作氧化剂 2.石膏(CaSO4·2H2O)加热到150~170℃时,会失去部分结晶水而生成熟石膏 (2CaSO4·H2O),则通过加热,每生成1mol熟石膏失去水的物质的量为 A. 1mol B. 1.5mol C. 2mol D. 3mol 3.常温常压下,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气体分别充入相同体积的烧瓶中,最后烧瓶中气体压 强最小的一组是 A.H2S和SO2 B.CO和O2 C.H2和O2 D. NH3和HCl 4. 6.4g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气体是 A. 4.48L B.含6.02×1023个分子 C.12.8 g D. 0.1 mol 5.0.1mol某单质与足量的硫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1.6g。则该单质是 A.铁 B.铜 C.铝 D.钾 6.等物质的量的碳和铜分别与足量浓硫酸反应,恢复至室温,生成气体的体积比是 A.3∶1 B.2∶1 C.1∶1 D. 4∶1 7.下列反应发生后,溶液中的H+浓度显著增大的是 A.将SO2通入溴水中 B.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 C.将H2S通入CuSO4溶液中 D.将Cl2通入KI溶液中 8.下列物质中,即能与硫化氢(或氢硫酸)反应,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①硫化钾溶液②二氧化硫③硫酸铜④镁粉⑤烧碱溶液 A.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9.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充分 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A.8:3 B.3:8 C.3:2 D. 2:3 10.相同的温度、压强下,四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收集了一瓶氨气、一瓶空气和氯化氢的 混合气(空气和HCl的体积比为1:1),一瓶二氧化氮,以及一瓶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NO2和O2的体积比为4:1),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充分溶解后,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为 A.2:1:2:1 B.1:1:1:1 C . 5:5:5:4 D. 10:5:5:8 二、填空题 11.2升pH=12的B a(O 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从中取出10mL加水稀释 到100mL, pH=_______。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点燃 点燃

初三中考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初三化学第五章燃料教案

第五章燃料 第一部分洁净的燃料——氢气 【知识整合】 1.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最轻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2.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3.氢气的可燃性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经点燃可安静燃烧形成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并放出热量。2H2+O2点燃 →2H2O (2)点燃不纯的氢气(与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3)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满一试管氢气,并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若听不到尖锐的爆鸣声或响声很小,就说明氢气是纯的。 4.一切可燃气体混有一定比例的空气时,点燃都会发生爆炸,这种体积比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5.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置换反应)。 锌与硫酸的反应 (1)反应表达式:锌+ 硫酸→硫酸锌+ 氢气 Zn + H2SO4→ZnSO4 + H2 (2)实验装置:试管、单孔橡皮塞和导管 (3)收集方法 ①向下排空气法(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②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 6.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经典例题】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生成;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一定)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写出氢气点燃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是。 2.关于氢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B.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液态是淡蓝色的 D.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 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惟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说明水的组成 4、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制氢气 B、以焦炭和水为原料制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用炽热的铁和水反应制氢气 D、由热电厂提供电力电解水制氢气 【练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20200606133348)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导学案 龙川县廻龙中学刘国清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一般过程; 2、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难点: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法指导 自主复习,探究复习,小组合作复习。 四、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4.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五、自主复习闯关训练 第一关 1、试着正确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 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碳酸钠与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碳酸钠与氯化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①滴加酸碱指示剂:若紫色石蕊溶液变 ______________ ,或无色酚酞溶液变 ,则溶液为碱性;使用PH试纸:若测得溶液的PH 7,则溶J 液为碱性。 碱溶液的检验(0H) ② 滴加硫酸铜溶液:若产生__________ 淀,则溶液为碱性。

厂① 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_________ 能使 ___________ 浑浊,则为碳酸盐C 碳酸盐的检验(CQ2-)V ② 可溶性的碳酸盐:加入含有CaT或Ba2+的可溶性盐溶液或碱溶液,若 产生_______________ 则该物质为碳酸盐。 第三关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OH§液会与空气中的CO反应生成NaCO, NaCO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①:只含有NaOH猜想②:含有NaOHS NaCO;猜想③:只含有NaCQ 【设计实验】(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填“猜想①”、“猜想②”或“猜想③”)不成立。 ( 【实验反思】(3)上述实验步骤I中滴入足量CaCb溶液的目的是:①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CQ;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拓展】(4)实验室里NaOH溶液需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很多,请写出浓盐酸需密封保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NaOHf玻璃中Si02缓慢地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X+HO,产物X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突破

完整版高一化学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检验试管中盛有的少量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 A.将固体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是否变蓝 B.加水溶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NaOH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是否变蓝 【答案】D 【详解】 利用离子反应:,即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会生成NH3,NH3是一种碱性气体,溶于水生成NH3.H2O显碱性,故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答案选D。 2.下列“推理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推理或结论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 B 向水中加入金属钠,钠熔成闪亮的小球浮在水 面上 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钠 的密度比水小 C 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盐一定是碳酸钠 D某物质的焰色试验火焰显黄色该物质一定不含钾元素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氯化银、碳酸钡、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还可能含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与水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熔成闪亮的小球,故B正确; C.碳酸氢钠、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则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不一定是碳酸钠,还可能是碳酸氢钠或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故C错误; D.某物质的焰色试验火焰显黄色,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钠元素,黄色光掩盖紫色光,由于没用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黄色光,则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否含有钾元素,故D错误;

新2020年秋期科学版化学初三(九年级)上册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S—32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D.植树造林 2.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CO作燃料B.用CO2灭火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用石墨制铅笔芯 4.“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5.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CO和N2B.CO2和O2 C.CO和O2D.H2和CO 6.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

B.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酸液的气味 C.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7.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煤脱硫以后再燃烧,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8.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9.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0.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单质碳。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 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