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版画的创作过程

版画的创作过程

版画的创作过程
版画的创作过程

我给你介绍一下油印黑白木版画的创作过程:

1.起稿

版画稿尽量少留白,这样既能体现版画的厚重感,还能省时省力(因为白色的部分必须刻掉)。

a.可以在纸上起好稿子后转印到板子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誊写法(复写纸)。必须注意的是,在纸上画的正稿,必须反过来转印到板子上。

b.直接在板子上起稿(起反稿)。

木板必须既韧又脆,不拉刀、不起丝。用梨木、枣木等果树板材最好。也可以使用椴木贴面的三夹板或五夹板(做绘图板用的那种),但柳桉贴面的胶合板(做家具的那种)刻不动不可用。

稿子在板上绘制完成后,用淡灰或淡蓝色墨水满涂一遍,这样在刻制时可以更好地观察刻制效果

2.刻制

准备一套木刻刀。

这个过程是用不同的刀法塑造对象,也就是常说的“以刀代笔”在木板上“作画”,而不是机械地去再现画稿。下刀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下错刀修改起来很麻烦且效果很难如意。

刻制的过程中要经常用镜子来检查效果,因为画稿是反的,从镜子里可以看到被正过来的图像是否理想。

3.拓印

最好用厚一点的宣纸(3层夹宣)、过滤纸等具有一定渗透力且不反光的纸张。油墨用石印油墨(绝对不能用誊印油墨,很难干,且会渗油)。

还要配备一个摩擦工具(木蘑菇)、一块厚玻璃板或大理石板(调油墨用)、一个或几个油墨滚筒(给版上墨)。

用滚筒将油墨置于玻璃板上滚匀后,再均匀地滚在刻制好的木版表面,平整地盖上一张拓印用纸,用木蘑菇在其上分区域轻轻摩擦,以便使版上的油墨转移到拓印纸上。途中可以揭开局部查看拓印效果,直至拓印结束。轻轻揭下,作品完成。注意:

a.加墨要薄,不得过多。应遵循“少吃多餐”原则。

b.摩擦不能过于用力。必要时可以垫一层报纸之类,以免损坏拓印纸。

c.揭开拓印纸时,应抓住纸角缓缓提起,避免拉破印纸。

木版画材料在规模较大的美术用品商店均可买到。

建议先系统了解一下版画创作知识,以帮助学习、理解

课题:《单色版画》

课业类型:综合课

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1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吹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基本

艺术表现

实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概括能力、色彩配置能力,养成耐心细致、有计划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了解版画艺术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的艺术常识。

培养学生

对版画制作的兴趣,开拓展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认识。及对我国版画艺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初步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 .难点:通过吹塑纸版画的艺术形式进行基本艺术表现实践。

三、教具与学具:

1 .教具:吹纸版画范图、吹纸版、无色圆珠笔、水性水彩笔、中号排笔、美术纸、黑色水粉颜料、调色板、水、小水桶。

2 .学具:吹纸版、无色圆珠笔、水性水彩笔、中号排笔、美术纸、黑色水粉颜料、调色板、水、小水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及学具准备情况。(一分钟)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五分钟)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树木长出了新绿,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画春天:请同学在自己准备的叶子上涂黑色水粉颜料,印在黑板上的纸上。

学生活动。

提问:为什么会印出叶子?

学生回答:叶脉凸起部分沾上颜料就被印在纸上,凹下去部分在纸上反映为白色。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这就是版画制作的秘密,同学们想认识版画吗?今天我们一起走入魅力无穷的单色版画的世界。引出本课课题——单色版画(吹塑纸版画)。

(三)、积极探索、自主实践。(三十分钟)

1、教师介绍介绍关于版画的各种知识。(版画的起源、现存最早的版画作品,中国版画的发展与现状,概念、种类等等。)

版画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印刷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艺术。我国的版画起源于唐朝,中国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古代的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版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奏刀章法和画谱的精美秀丽,使版画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代咸通九年(868年)雕印的佛经《金刚般若经》的扉页木刻版画《祗树给孤独园》是世界公认最早的版画,存在英国博物馆。木刻版画到宋代已经很发达。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其它绘画造型艺术一样,经过不断演变化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1)、版画:就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运用刀和笔等工具进行刻画后直接拓印出来的作品。

(2)、分类:根据版面材料与印刷方法的不可分为: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版画、麻胶版画、纸版画等。(今天我们就以学习纸版画为主。)

(3)、制作过程:是绘画与印制工艺相结合的复制性艺术形式。其过程是经画稿、制版、印刷三道工序完成。

(4)、绘刻技巧分为:阴刻------画面上以凹线为主的构成,画

面上黑多白。

阳刻-----画面上以凸线为主的构成,画面

白多于黑。

阴阳混合刻-----有阴刻,也有阳刻的混合

刻制版。

(结合范图讲解)

2、教师展示一两张黑白吹塑纸版画作品,学生谈欣赏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黑白版画的艺术韵味。

3、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实践:尝试绘画制作一幅吹塑纸黑白版画。请同学自己尝试绘画制作一张吹塑纸版画。

学生尝试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提问思考:我们在尝试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1)用什么画版、刻版?

(2)能把吹塑纸刻破吗?

(3)刻的太浅会有什么后果?

(4)颜料的稀稠度?

(5)拓印时要注意什么?

5、尝试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活动过程给于适当的帮助。)

(四)、交流小结,深化提高。(九分钟)

1、学生作品展示,自己小结制作过程中的得失,同学评价。

2、师生总结尝试吹塑纸版画制作方法与步骤:

(1)画版(用水性水彩笔在吹塑纸上画出形象。)

(2)刻版(用无色圆珠笔在吹塑纸上刻出形象,注意刻的线要够深,但不能刻

破纸版。如果线想要粗的就反复刻几次。)

(3)拓版(先在版上涂色,注意颜料的稀稠度。再用夹子夹住纸的一角后,用手均匀按压纸背,后掀起纸的一角,观察拓印是否满意再完全揭开。

今天我们利用课堂时间尝试探索了单色吹塑纸版画的绘画与制作,同学们有的成功有的做的不理想,但老师认为不管你的画面成功于否,只要大家从中得到了制作版画的经验和乐趣就是胜利了!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制作黑白吹塑纸版画的技巧,如何能做出更具美感的黑白吹塑纸版画作品我们在下节课中带领同学们继续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基本表现实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概括能力、

色彩配置力,学习协作力,养成耐心细致、有计划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了解版画艺术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的艺术常识。培养学生对版画制作的兴趣,开拓展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认识,及对我国版画艺术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难点:通过吹塑纸版画的艺术形式进行基本艺术表现实践。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吹塑纸版、粗头圆珠笔、色卡纸、油墨、油磙、木蘑菇等。

2、学具:粗头圆珠笔、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树木长出了新绿,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画春天》请两个同学在老师准备的叶子上涂油墨,印在黑板上的纸上。

老师提问:为什么会印出叶子?

学生回答讨论。

教师小结:叶脉凸起部分沾上颜料就被印在纸上,凹下去部分在纸上反映为白色。这就是版画制作的秘密,同学们想认识版画吗?今天我们一起走入魅力无穷的单色版画的世界。引出本课课题——《单色版画》。

(二)、欣赏学习,寻求方法。

1、教师介绍关于版画发展的历史。

木刻版画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版画起源于唐朝,是中国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古代的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版画,独特的奏刀章法和画谱的精美秀丽,使版画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代咸通九年(868年)雕印的佛经《金刚般若经》的扉页木刻版画是世界公认最早的版画,存在英国博物馆。木刻版画到宋代已经很发达。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其它绘画造型艺术一样,经过不断演变化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1)、版画:就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运用刀和笔等工具进行刻画后直接拓印出来的作品。

(2)、分类:根据版面材料与印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等。(今天我们就以学习纸版画为主。)

(3)、特点:间接形成的美术作品,可以复制很多张。

(3)、制作过程:是绘画与印制工艺相结合的复制性艺术形式。其过程是经起稿、制版、印刷三道工序完成。

2、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学生谈欣赏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单色版画的艺术韵味。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版画制作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

(1)、用什么画版、刻版?

(2)、能把吹塑纸刻破吗?

(3)、刻的太浅会有什么后果?

(4)、拓印时要注意什么?

4、老师讲解总结尝试吹塑纸版画制作方法与步骤:

(1)、起稿(用笔在吹塑纸上画出形象。)

(2)、制版(用粗头圆珠笔在吹塑纸上刻出形象,注意刻的线要够深,但不能刻破纸版。如果线想要粗的就反复刻几次。)

(3)、印刷(先在版上用油磙涂油墨,注意涂均匀。用手均匀按压纸背后掀起纸的一角,观察拓印是否满意再完全揭开。)

(三)、合作实践。

大家知道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吗?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是怎么样的?今天我们也仿照活字印刷的原理,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完成一幅版画。我们准备画一幅风景画,全班同学要分成几个组:天空组(白云、小鸟、太阳---),地面组(大树、小草、花、小动物---)、人物组,水面组(水波纹、小鱼、荷花---)。同学们负责将构成画面的一个个小元素设计好,由老师选出来粘在版上再印刷。

大家先在吹塑纸纸上画出你觉得好看的图形,注意与老师的这个画面要差不多一致的形状,并且符合画面的要求(个体不应过大或过小),然后用圆珠笔将花纹刻出,最后用剪刀将轮廓剪下来交给老师。(用圆珠笔刻版要用实物演示说明。)

我再选出适合的造型贴在纸板上,直到拼出一幅画为止。

最后我们请出几位同学用油磙在版上涂上油墨将画印出来。

(四)、师生小结:

今天这节课与你们以前上的美术课可能不太一样,以前基本都是独立或几个同学一起完成作业,而今天这幅画却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完成,感受肯定不一样。

我们因为版画结缘,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爱上版画,喜欢版画,以后努力创作版画。

其实今天大家学了什么并不重要,只要将来记得有这么一位老师上过一堂有意思的版画课就是老师最大的成功!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高三(9)班黄旖韵 摘要: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中国画博大精深,内容多而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方面面,是中国艺术的精髓。 关键字:国画,本质特性,博大精深 正文: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或者说中国画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点。历朝历代有着众多的著名画家,有着数不尽的作品,可时至今日,画中国画的人,看中国画的人,很多并没有弄清楚中国画的本质特征,这就影响了从文化的高度欣赏中国画,影响了判断中国画与西方画的各自特性,影响了画家坚守中国画独特优势的自信心。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画的本质特征。 一、注重个体心灵体悟 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作中国画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它的理论基础。众所周知,人类的精神文明受不同的宇宙观制约。依照不同的宇宙观而产生不同的民族精神,产生不同的审美观和不同的艺术观,创造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是民族艺术发生发展的生命路线。宇宙观是指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也就是人对世界万物的看法,以及人怎样与它们相处。我们的祖先与西方先人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西方文化比较看重人与神、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西方文化中宗教与科学交错而行、并行不悖的特色。中国的先哲几乎从一开始就着力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探玄求奥,而不看重人与“天”(神)、人与“地”(物)的关系,从而中国文化中宗教文化贫乏,在人与物关系上,强调感情色彩的“役万物为人所用”。中国文化思考方式是整体性的,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中国文化信奉人与自然合一的观念。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人与自然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融为一体的关系之中。由此形成中国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中庸之道”等精神品质,渗透到审美意识中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无为”、“不着意”、“以人之天而合天之天”,崇尚自然优美。由这种理论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一旦用于艺术创造,必然产生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现事物的方法,展现出这种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这就形成了中国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 中国画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于静寂观照中,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以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中国画不是纯客观刻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作画的客体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去创作意境深远的胸中画面。作画首要是观察自然,中国画家是在行动中观察自然、感悟自然,边走边观察景物,逐渐将自己融入景物之中。此时在画家的心目中“物”即“我”,“我”即“物”,只有这样才最能表达画家感

浅谈版画的现状与思考(一)

浅谈版画的现状与思考(一) 论文关键词]:版画复数性创作主体痕迹 论文摘要]:版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先是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后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版画,创作版画。从鲁迅先生引进版画启,当代创作版画登上历史舞台,此后的发展也与社会运动紧密结合。随着“八五”思潮的冲击,多元化的艺术思想导致了版画创作的多元化呈现。随着这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版画必将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版画,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画种。中国古代版画与文化传播联系密切,有着显赫的历史背景。但今天所说的版画,却是在经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初期发展,到后来的国统区,敌占区和解放区版画时期,再到20世纪50到80年代的成熟期,发展起来的,即创作性的版画。这三个时期的版画,有技法材料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延续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80年代作为一个分水岭,此前伴随着社会运动出现的版画创作,都随着运动的结束而不再具有大的影响力了。80年代以后在数年间,西方百年间产生的不计其数的画派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国内的绘画创作。于是在这个大潮中如一叶扁舟的中国版画创作,迎来了新的转型期。从版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几个发展时期虽在时间顺序上是前后传承的,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时代烙印,版画的产生到发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时代的属性。 当下国内的版画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版展出现的数量众多的高品质作品,及接连不断的在国际版展上斩获的大奖,及深圳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的建立,等等都显示了当前版画创作的可喜局面。开放的大环境,给版画作品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式下,版画创作的成果和弊病都被神通广大的现代传媒放大,并得到充分的显现,为版画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些版画作品虽然尚未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其中仍然夹杂着前几次版画运动“遗传”下来的面孔,和西方绘画流派的影子,但是对于版画的本体语言及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根据版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所以当代版画要想具有这个时代的特点,就和前面的版画时代形成一个断裂,产生一个安全的距离,把“遗传”下来面孔清理掉。产生这个断裂,不单单是指在作品面貌上,还是在创作的方法论指导上。说到底,作品面貌还是版画创作者的精神风貌,取决于版画创作者的创作思维。当下社会的大环境相对安静,经济发展迅速,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当下版画既没有了革命斗争宣传武器的功能,而它的传播功能又远远不及电子传媒,在版画作为武器和歌颂手段的历史使命隐退的今天,版画当下的时代面貌和时代使命需要得到重新认定。这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存在着无限的发展空间。版画创作者对当下时代命脉的找寻和掌握的深度,及对版画技法新语言的积累,等因素都影响著作品的时代性面貌。版画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常常被诸多的社会因素和人为原因所左右,但人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无论表达自由,积极进取或消极厌世,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人既是是创作的主导者,又是创作的主题。 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的个性化的艺术追求,极大得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一些艺术家的经历就是这方面的范例,如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反之庸俗的艺术追求,只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而被时代遗忘,此等范例更是比比皆是。一个艺术家具有了自己的审美角度,也就意味着有能力进行艺术创作,只要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就可以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进行创作了的。一个新颖的审美角度,必然带来新的技术革新。版画的技术性很强,必要的版画技术是作品质量的保证。如果过多地侧重于技法语言的渲染,将使作者停留在表面,使作品显得肤浅,而丧失了深层次的感染力,也丧失了对艺术层次的追求,也就更谈不上作者与观众精神上的良性互动了。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引用了荀子《乐论》中的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说到:“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要极丰富的全面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的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

历代名家雪景画赏析

历代名家雪景画赏析 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明代沈周在看到王维《万峰积雪图》后,曾写出如下题文:“城中十日暑如炙,头目眩花尘土塞。僧楼今日见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栟修柳枝袅矫,下有幽簧侧从碧。隔溪胶艇不受呼,平地贯渚无人迹。” 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自王维之后,历代许多名家都热衷于雪景山水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传世之作。让我们展开画卷,一起走入画中的冰雪世界,感觉这份凉意与惬意吧! 五代巨然《雪图》 本幅画构图大致可分为三景,主山双峰屏立,雄巖峻险,表现出奇峰积雪霭霭幽深的北地景致,俨然具有北宋气度,而两侧锯齿状的岩块,看似突兀奇倨,但却有增强画作张力的视觉效果。中景楼阁隐现山石间,客旅行於山径上,近景则画河岸两侧,枯枝树石。山石皴法及造型似从披麻、卷云皴而来,林木方面,松针尖挺,枯枝似郭熙蟹爪。

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本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 画面以白粉为雪,树头和芦苇及山顶、沙脚微梁金粉,又以破墨晕梁,表现雪后初晴的轻丽阳光,这是他独创之法。整个画面寒汀疏林,薄积小雪,一只只小船和渔民张网垂钓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这渔民的劳作和整个画面的阴冷荒寒气氛之对比,令人玩味。后段的一片林木虬曲,杂树以水墨点缀而成,松针用笔尖锐,重钩,可以见出李成的影响。卷尾上有乾隆皇帝依苏东坡题《烟江叠嶂图》韵之七言诗,称此图开卷“已觉冷风拂面浦,又如湿气生银田”。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 该图描画了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画面右边的两棵老树,有着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梁楷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面中部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的皴笔则较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衬下,

中国画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解衣般礴:未必真有其事,借助虚构故事说明哲理为其目的。说明了绘画创作的特殊性,借绘画的故事表现道家无为,“任自然”的思想,成为后世艺术家的口头禅,强调艺术创作需要更好的表现自我,而不受任何拘束。不仅成为转子哲学的形象化说明,也成为中国画论的重要范畴。屡屡被后人引用。如清初的辉南田在其画礴中就说过“作画需要有解衣般礴若无人之意,然后画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将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 2.笔墨当随时代:语出石涛《大涤子提画诗跋》。傅抱石说:‘思想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笔墨不仅仅是对画家生活,感情的反映,时代变化了,思想也变了,笔墨就反映新的时代,歌颂新的时代和生活。 3.心师造化: 姚最(公元535-602年),是南梁至陈时的画评家,在他的作品《续画品录》中提到:『学穷性表,心师造化。』『性』指的是『现象』。意指对事物外的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彻的认识,用自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这里的『造化』,除了指自然风景外,有多少含有精神层面的『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之义。 4.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出自唐代的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简单地说”造化“是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

内心的感悟,然后可创作出好的作品。 5.气韵生动:是指把对象的精神生动的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6.荆浩山水画论”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7.谢郝绘画”六法:指南齐谢赫在《中国品录》中总结的绘画创作的六种原则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默写 8.顾恺之画论“六法”:传神、用笔、造型、敷色、结构、制作技巧。 9.“摄情”说:笔墨本无情,不能使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10.南北宗论:是董其昌提出,是文人思潮的一个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由于他“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以后画坛宗派繁兴。画家门户之见得加保,于是有了”正宗邪派”之分,缩小了画家的眼界,沉滞了画法的改进,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理论的混乱,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定的消极的影响。 11.庶兔马首之络:明代王履在绘画美学中说道对这句话的见解,意思就是说不要把一个马套驾在任何一个马嘴上,其意思在今天当代艺术中可以说已经失去了它自身存在的意义,纵观当代艺术,抄袭、模仿无处不在,而这归咎一点就是在

《高二美术绘画模块》第9课风姿独特异彩纷呈—版画

《风姿独特异彩纷呈——版画》一课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普及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1、学会学习:学习、探究版画的艺术语言。 2、学会做人:感受生活以及表现生活的艺术作品的美感,培养热爱生活 的美好情愫。 3、学会爱美:感受版画简洁、概括、有力的艺术语言,增强对版画的兴 趣和爱好。 4、学会创造:学会如何表达画面主题,如何运用版画技法,做到内容与 形式的统一。 教学要点:重点:以生活为题材的木刻版画创作技法。 难点:创作构思以及纸版画拓印技巧、吹塑纸版画制作技巧、黑卡纸版画雕刻技巧等。 兴趣点:欣赏版画的作品时学生对生活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及学生作品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会极感兴趣;木刻版画创作过程的乐趣及作品成功的 满足感。 知识要素:1、版画的艺术语言 2、版画稿的设计步骤 3、木刻版画、吹塑纸版画、纸版画拓印、黑卡纸版画的制作过程。 技能要求:初步掌握木刻版画、吹塑纸版画、纸版画拓印、黑卡纸版画的创作技巧教学准备:版画教学欣赏与制作图例,有关的工具与材料。 作业内容:选择某种形式(如木刻版画、纸版画拓印、吹朔纸版画、黑卡纸版画等)进行简易版画的创作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生活为题材,结合优秀版画作品的欣赏以及版画知识的介绍和基本技能的练习来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兴趣的课程。首先是版画作品欣赏,让学生体会以生活为题材的版画创作的成功典范,初步感知版画的艺术语言。然后,学生自我归纳、介绍版画艺术的有关基础知识,使学生对版画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过程。最后是动作操作,设计、制作版画。本课教学由浅入深,从感知、认知、理解为先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通过展示作业体现教学成果。

浅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浅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在中国画的造型艺术中,写生与创作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两者是紧密相连,逐渐转换的因果关系,写生与创作是中国画家终生探索与追求的热门课题。 历代有成就的中国画家都重视写生。唐代的山水画家张操,十分肯定姚最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明代沈颢在其画论中说:“董源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黄公望隐虞山即写虞山,皴色俱肖,且日囊笔砚,遇云姿树态,临勒不舍;郭河阳取真山惊涌作山势,尤称巧绝”。现代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提出“吾所师法者造物而已,碧云之松吾师也,栖霞之岩吾师也,田野牛马、篱外鸡犬……亦皆吾所习师也,窃愿依附之而谋自立焉”。他认为写生是“外师造化”的基础,也是画家认识自然,认识生活的重要手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中最有活力、最有朝气、最能反映生活、也最能表达画家思想感情的画论,它是绘画遗产中的精华。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的名言,也应该是山水画中的核心。石涛的早年,屡游安徽的敬亭山、黄山,中年时苦行江、浙、皖等地的名山大川,二十多年间,云游四方,成了“诸方乞食苦瓜僧”。他长期在山川中漫游,使他的感情融化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他客观地对待自然中的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主观地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予代山川而言”,他和山川成为一体,从而名山之精华,大川之灵气为“神遇”,并将画家自己对名山大川的认识“迹化”成幅,这样的作品便是徐悲鸿大师所说的“感觉敏锐,韵趣隽永”。石涛说:“得山川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得山川之理,是说画家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只有对大自然认识的深化才能得其精华。 写生是发展艺术,推动艺术,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再认识,并不断深入的过程。画家通过长时期的体验生活,进行写生,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就会对春、夏、秋、冬,风、雪、雨、云,以及朝晖、夕霞中的山川景物的变化了然于胸。因为能够对自然景物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还可以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了解到自然景物的不同变化,所以说,这时的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认识和理解是深入的,细致的,甚至是本质的。如果在深入生活进行写生时,如同旅游团一样地观光游览,走到那里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下去,那就只看到大自然的表面现象,而不能得到自然景物的真性情和内在美,甚至不能激发出真实的,深邃的情感。中国山水历来提倡不但要画其景,更要画其情,画其性。只有得山水之灵性,才能得到绘画的真谛。正如明代李日华在其《六研斋》笔记中所讲:“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清代王翠在《题画》中说:“昔黄子久日坐湖桥,看山饮酒,以造化为师,得其神韵,不在形似,遂尔入妙”。 “以造化为师,得其神韵”,是中国画家对生活深入认识的结果。大自然的形是直观的,而气韵却是感知的。在写生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抓住山川景物的神韵灵性,而只是画其形,画其景,即只看到和抓住山川景物的表面和外在的东西,

浅析版画创作中符号的运用

浅析版画创作中符号的运用 米士凯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09级版画系石版0911031104)【摘要】:符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符号学家卡西尔提出“:人是创造符 号的动物,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由符号形成的,而这些符号都组成了一种文化,这样,符号从人本身扩展到了文化,同时符号的形成也是人本身本质的体现。所以符号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准”。原始人类早期的巫术活动、图腾崇拜、神话传说等一系列原始活动,是对早期人类原始观念的抽象,早期人类的洞窟岩画、图腾形象具有很强的符号象征性。同时也这些对我的毕业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符号在艺术创作中早有应用,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符号进行创作,随着艺术的发展和艺术流派的多样化,符号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更是十分广泛。符号应用于版画创作,拓宽了版画的创作思路,对于创作性版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当代版画领域符号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例如:埃舍尔的《相对性》到方力钧的《笑脸》、徐冰的《天书》、张敏杰的《平原上的舞蹈》、王家增的《工业日记》、应天齐的《徽州之梦》等等,大量以符号为语言的优秀作品的出现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符号在版画创作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 【关键词】:版画符号运用 引言:通过初步对版画创作中符号的一些认识和了解,使我也明白了符号在版画创作中 的含义。我想通过我毕业创作中所运用的一些符号来更加深刻的去了解符号在版画创作中运用的。符号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还会有新的表达方式吗?这都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课题。 正文: [1]陈铁梅. 版画技法的延伸[D].内蒙古大学,2012. [2]张龄愉. 油画创作中符号化语言的运用方法[D].海南大学,2012. [3]崔尚华. 版画符号语言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4]王茹. 当代版画创作中重复性构图的运用[J]. 美与时代(中),2012,03:29-30. [5]秦杨. 数码技术在当代版画创作中的运用[J]. 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1:68-69. [6]陈丽娟. 浅谈肌理在版画创作中的合理运用[J]. 大众文艺,2010,08:6-7. [7]黄永来,王玉辉. 谈数字化影像语言在版画创作中的运用[J]. 楚雄师范学院学 报,2010,11:93-96. [8]宝军. 当代版画创作中平面构成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9]田辉龙,王东. 数码技术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运用[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5:124.

江西工艺美术大师

江西工艺美术大师 王锡良原籍安徽省黔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12岁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学绘瓷画,1954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1959年被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首位获此殊荣者。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景德镇珠山画院名誉院长。王锡良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早年即流传海外,颇受收藏家之青睐,每以重金收藏。香港、美国、印尼、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均有他的作品收藏。 李进,又名李峻,江西南昌下陇李村人,1940年出生在江西石城县。自幼天资聪颖,酷爱绘画。1955年来景德镇谋生,拜著名陶瓷艺术家王大凡为师学艺。在学艺的青少年时期,为了掌握绘画艺术的技能,取得广泛的文化艺术知识。李进度过了不少苦学的岁月。他坚持长期写生,阅读中外绘画艺术的有关书籍,研究我国古代绘画技巧,吸收西画的养料,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方法。他的作品不浮於形似,而是着重刻划一种物象的内涵和情感。作品的构思,表现形式,思想性、艺术性都有独到之处。创造了一种高雅、沉静、含蓄、凝练、豪放、苍隽的艺术风格。他的这种风格在每件作品中都表露得淋漓尽致,往往透过浓郁的装饰形式,而感到画面有一种饱含叶液的形式美感。他为创造具有自己风貌的作品而孜孜不倦地在艺术的海洋中拾贝,在知识的道路上探求,敢于大胆创造设想。他擅长人物画兼工花鸟、动物、山水,尤以人物见长。他初期的代表作有《神笔马良》、《竹林七贤》等;赴京及出国展览作品有《孔雀东南飞》,以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而受到在京专家的高度评价。许多作品参加了全国陶瓷美术展览及市陶瓷美术百花奖,其中《群马图》、《盗符救赵》、《黛玉葬花》获上海展览的优秀奖。《水仙花》获轻工部艺术瓷评比一等奖;《锺馗》、《鹿鸣》、《海之趣》分别获二等奖。这些作品无论是花鸟的飞鸣摇曳,骏马的矫健英姿或是人物内心的忧愁悲愤,或对美好生活的天真向往,都生动真实的反映在作品上,从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上看,是不可低估的。他打破了古代中国人物画所常有的类型化的特点,塑造了有着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并有着相互不能代替的个性特征。他十分善于刻划人物的内在心理状态和精神气质,笔下的人物很少没有内在的心理深度的。如何通过外在的视觉形象,来刻画人物内在的心理状态,是绘画中很重要的课题,还包含着相当深广的社会内容。他在这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张松茂1934年生,江西波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张松茂之家被评为陶瓷世家。现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市文联顾问。载入《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世界美术家传》(特约编委)、(世界名人录》(特聘顾问)。他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工作数十午,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水、花鸟、雪景。他师法自然,技法精深,达到了集众家之长,成一家之法的艺术境界,他的代表作井冈春色大型陶瓷壁画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为美国布莱德福特公司创作设计的北京颐和园四季花鸟两套系列彩盘,行销世界各地,特别是重新创作并率全家绘制的{紫归牡怀图》粉彩瓷板作为江西省政府送香港特行政区政府成立的礼品。他画的一幅雪景瓷板画{三顾茅庐》以150万元成交,为景德镇当代艺术瓷精品市场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他的作品光彩夺目、品位高,时代性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作品展览和进行技艺交流,为祖国陶瓷艺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秦锡麟先生是中国闻名海内外的著名陶瓷艺术家和教育家,1942年5月15日生,江西南昌人,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陶艺》和《陶瓷学报》杂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

第6课拼贴版画

第6课拼贴版画 第6课拼贴版画 第6课拼贴版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一一了解纸版画的工具、材料与特点。学会用刻版、剪贴等方法制作纸版画,并通过拓印创作出自己喜爱的纸版画作品来。过程与方法一一欣赏版画作品,熟悉纸版画的几种常用技法,观察教师如何制作纸版画,开拓思维,充分发挥纸张的形态特征,并尝试制作出较好的纸版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一体验制作纸版画的乐趣和审美享受,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品质,培养细致有序的劳作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学会利用纸版拼贴的方法制作-幅纸版画。教学难点一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表现相应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一一卡纸、粗头铅笔或圆珠笔、油墨.胶水、相关图片、范例、课件等。学生一一卡纸、粗头铅笔或圆珠笔、油墨、胶水等。 教学过程(1-2 课时) 一、欣赏与思考(了解版画的特点) 1、欣赏一组版画作品,了解版画的特点。 2、说说你知道的版画种类有哪些? 3、回顾吹塑纸版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特点:取材容易,制作方便,可以拓印多幅原作。)

说明:通过以上环节,引强学生了解版画的特点、种类和相关知识。回顾版画中吹塑纸版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通过复习和回忆,可以更好地温故而知新,有利于新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 二、观察与比较(学习纸版画中阴刻法版画的特点和制作步骤) 1、了解纸版画的特点 a.出示纸版画,一张为阴刻法作品、一张为拼贴法作品。 b.说说这两张版画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交流、反馈) c.介绍纸版画中拼贴法、阴刻法、揉纸法等。 d揭示课题:《拼贴版画》 2、自学书本P15,学习阴刻法鸟的制作步骤。 3、师生交流、反馈。 (教师示范,提示注意点)制版 重:在纸面上较重地刻印。 深:不能太浅,也不宜划穿底板。畅:线条要流畅,要疏密结合。 4、学生作业1:用简笔画绘制并剪一只飞翔的鸟。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6、教师即时把好作品放到实物投影上交流。 说明:通过阴刻法、拼贴法纸版画作品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纸版画中不同种类制作时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通过两张作品的比较,我选择了对相对简单的刻法纸版画进行学习和制作,为下一节课熟悉的人学生学习制作方法、技法时打好基础。之后,教师具体形象的示范也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浅谈中国画与中国诗的关系

一、前言 中国的艺术家和西方的艺术家一直都在商讨诗和中国画的关系,但是他们各自都有各自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西方艺术家认为诗与中国画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但是两者也是有关联的,可以合二为一。如黑格尔认为诗歌有音乐的一面,也有绘画的一面,西蒙尼蒂斯也说过“画是静默的诗,诗是语言的画”。而中国艺术家则认为中国画与诗存在着许多的共融性,本来就是感情的产物,两者相互的交融在一起,可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中国画与诗的关系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了,在很久以前已经有许多的艺术家对此做以了解和研究,并且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说诗与中国画都是人类的本性加之感情的结合体。不管是的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还是到了唐代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些作品的艺术表现形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都讲究的是意境美,也就是说意境美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交融的产物。例如明清时期的书法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也有人说诗与中国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变现形式,虽然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互交融想通的地方,但是这两种艺术也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它们在某些表现形式上也是不通的,各有各的表现领域。 一、诗与中国画的传统性 诗与中国画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它们在很久以前就存在这相互交融的地方,而且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着,并且在发展中相互影响和督促,使它们都经受了艺术文化的层层洗礼,最后向人类见证了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中,诗和中国画都是依托于艺术形象来表达它们各自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领悟,用语言艺术与大家一起分享艺术的领悟。无论它们两者是在艺术精神,或者还是在内容,意境,审美情趣上都有着交融性和共通性。 中国的诗词绘画开始联系是因为刘褒为《诗经》上的《北风》、《云汉》二首诗作了两幅插画,《洛神赋图》就是晋代顾恺之为《洛神赋》所画的插图。在晋代末期陶潜创作了田园山水诗,并且在这个时候大批的田园山水画家开始出现在画坛,从此诗与中国画的逐渐的结合,在唐代兴盛了起来,在那个时候诗人会给自己所作的诗作画,画家也为自己所画的画作诗,为以后的诗画的发展做了铺垫性的作用。到了宋代,诗与中国画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密切,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且总结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现在这个原则已经成为了千古定论,所有的诗人和画家都会以这个原则为最高的目标和创作目的,在诗和中国画的创作中有意识的向这个原则靠拢,同时这个美学原则也成为了诗与画创作的美德形式和标准。 从中国的史料上看,中国画流传下来的要比诗多的多,也久的多。例如中国画的岩画、彩陶艺术等等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形式各种各样,而且色彩也比较单纯,主要是以线条的美感来丰富作品的内容和美化画面,而诗保存下来的作品相对来说就少了许多,剧资料记载,诗歌保留最完整的也只有《诗经》和《楚辞》这两部巨作的了,这两部诗歌不仅都充满了时代精神,还为以后的诗和中国画的创作创造了条件。它们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还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诗与中国画的结合成为中国艺术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诗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变现形式,他用简练的语言表现现实的生活,中国画属于造型艺术,它用色彩、线条等来描绘出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的形状以表达出思想感情。中国画多是以意造境,究竟是为了意境美,在这一点上诗也是一样。中国画与中国诗词具有同样意义的意境美。 二、诗与中国画的互补性 (一)、诗中有画 对于诗与中国画的结合,我们讨论的不是形式的像与像,似与不似,重点是要放在诗画的本身去,也就这样说,诗不依赖于画而有画意,画也不会依赖于诗而有诗情。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多数都可以说是诗中有画,就像大家熟悉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漠漠水田分白鹭,隐隐夏木啭黄鹂”。这些诗句虽然说不是绘画,但是它们的那种鲜明形象,活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冬天雪景(创作滴洒画)-【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冬天雪景(创作滴洒画)-【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能尝试用滴洒的方法绘画,能表现冬天的雪景,感受滴洒画呈现 的独特效果。 2、能控制手部力量创作滴洒画。 【活动准备】 水粉笔,水粉颜料,图片,挂图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名作,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波洛克的作品,请幼儿观察特殊的绘画效果.教师:“你看 到什么?这样的画见过吗?猜猜看画家用什么方法画出来?” 2、教师讲述并演示滴洒画的方法。 (1)教师出示画好大树的画纸,边用水粉笔演示滴洒边讲述。师:“看,冬天的风呼呼地刮着,把树叶都吹走了,带来很多雪花。” (启发幼儿将滴洒的颜料想象成雪花。) (2)师:“滴洒在树上的颜料像什么?让你想到了什么?(激发 幼儿使用其他颜色进行滴洒。) (3)找一找还可以在哪里滴洒颜料。(鼓励幼儿在树上、树下、 空中、地面上洒上各色颜料。) (4)教师鼓励幼儿用水粉笔滴洒,并注意控制手部力量及甩动方向。 3、教师强调活动注意事项,幼儿创作。 (1)师:“这种作画的方法有意思吗?你想不想试一试?

(2)师:“试一试向不同的方向甩,画面会出现怎样的不同的变化。(引导幼儿向不同方向甩) (3)师:“在滴洒过程中颜料不要太多,使颜料滴下来画面就不美观了。“ (4)鼓励幼儿使用不同颜色作画。 4、欣赏与评价。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作品,感受画面的特殊效果。 (2)师:“谁来说说你分别在哪些地方进行滴洒?这种绘画方法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精选.)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画山,画画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根本就不懂中国画,或者说理解的很浅显。虽然说中国画这个课程仅仅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来感受它、走进它、体会他,这让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来画中国画,这叫我一开始就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一位好的专业老师,他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我现在还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我这些天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光靠认真仔细是不行的,而是要靠心神一起,就像老师说的中国画里要有一种气,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 中国画画到现在我感觉到,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要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画的要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我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尽管我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还没 能够领会中国画的精神,但是在几天的学习中我领悟到中国画确实是最伟大的艺术,它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 中国画的学习是我所学课程中最叫我放松的一门课程,虽然有时我不在状态,但是我会尽量把心情调节好后再继续进入状态,我认为不在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要动笔,不然的话会越画越糟糕。中国画让我又一次找到了放松心情的良药,就如写毛笔字一样,虽然我没有写过毛笔字,但是我想应该一样吧。 学国画到最后我才慢慢懂得李老师课上所说的话,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滞。再画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感个性在无形中流露出来,使个人与画浑然一体。但是在洒脱之余又要格外注意整幅画的笔墨布局以及视觉效果,我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对中国画的感悟在学习美术史后,就知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一种是以再现客观世界为主的写实型绘画,它以西方古典油画为代表;一种是以表现主观心绪与情感为主的浪漫、表现型绘画。中国画就是以后者为其基本特

浅谈中国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浅谈中国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摘要:中国画的写生是其创作的重要基础,虽然中国画的创作有很多种途径,但是可以说写生是中国画创作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同时,写生也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的训练环节。随着绘画理论和绘画技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知道一幅好的中国画作的诞生如果仅仅依靠绘画技法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将写生与技法完美的结合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中国画。本文通篇论述了中国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让我们从中能够看出写生对创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画;写生;创作;关系;浅谈 生动率真的绘画表现方式和纯粹性的绘画语言是写生作品的非常重要的特点,也是其与其他类型作品最大的区别之处,美术史上的很多佳作都是写生作品,写生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真实性,让欣赏者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并且看过之后会给人深刻的印象。中国画采用笔墨线条进行勾勒造型,因此,中国画的写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足性,中国画通过写生,实现形象的转换,将绘画者心中的意象描绘在画纸之上。一般情况下,每论及创作,许多人会马上想到基于照片以及素描稿的基础所“改编”的作品,没有考虑到写生作为材料所构设的作品。因而,在部分大规模的美术展览中基本上无法见到出色的写生作品,很多作品实际上是通过描绘照片的方式获得的。 中国画写生是绘画者通过临摹的方式提高自己绘画的技巧和技法,掌握其要领,并完善自己的表现手法,同时,写生有利于绘画者积累创作经验与素材,掌握绘画对象,更有利于培养绘画者的审美能力。历史上所说的“师造化”就是指绘画的写生,“师古人”就是指绘画的临摹,在长期的绘画实践过程中,我国的画家将中国画的写生总结为“写意写生”与“写实写生”两个方面。“写实写生”是对具体物象进行写生;“写意写生”是在掌握写实的基础上,涵泳自然,对景物进行意象的描述,而不对其做如实的体现,“写意写生”一般是为了通过绘画表达绘画者心中的某种情感态度,创作与写生既相互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区别,与创作相比,写生是低层次的绘画实践活动,创作作品中不仅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而且其具有更高水平的画面形式美。 中国画创作的重要环节就是写生,绘画者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积累绘画素材,凝练绘画语言,并进一步提升感受力以及拓展绘画视野。写生是美术专

瓷画与中国书画一脉相承的关系

瓷画与中国书画一脉相承的关系 ——浅谈瓷画从书画领域吸取营养元素 和洲天籁 文章摘要:本文的论述起点从浅绛画派到珠山八友,再到解放后的计划经济时期陶瓷美术家,改革开放后的大师、外埠画家云集瓷都的历程,以及今年全国美展的首次设陶艺展区,标志着瓷画艺术地位的完全确立。以及瓷画艺术从中国书画领域吸取营养,从内容、诗词、书法、文化素养诸方面论述,表明瓷画与书画一脉相承的关系。 关键词:瓷画、书画、诗词、书法、文化素养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璀璨的中华艺术。其中,中国书画与中国瓷画艺术原本是两门姊妹艺术,自古以来就有历史渊源。清末民初,新安画派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他们在瓷画领域首开浅绛文人画先河。接着珠山八友承前启后,完整地继承中国书画的传统精髓和景德镇传统粉彩绘瓷技法,创立了文人画派的新粉彩瓷画艺术。珠山八友不为前人所拘,树立起鲜明的革新旗帜,一反泥古不化、陈袭相沿之习,开宗立派,为瓷画艺术走出了光辉的道路。对此,著名的评论家、瓷画家、教授钟莲生先生评论:把珠山八友作品集中起来,就是一部以研究国画手法的装饰瓷器史的缩本。

全国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发展。以赵渊同志为首的中共景德镇市委重用珠山八友的王大凡、刘雨岑、程意亭和王步、潘庸秉、段茂发、余翰青、张志汤、龚耀庭、魏荣生、章鉴、张景寿等一大批瓷画名家到院校、科研机构执教、搞研究;甚至许多陶瓷工厂内部也设立了美研所,如著名的艺术瓷厂美研所即集中了一大批名家:余文襄、赵惠明、汪以俊、周湘甫、毕渊明、余棣文、王云泉等。这批名家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完成了景德镇瓷画由工艺到艺术的全面转变和两者的完美结合。这一时期景德镇瓷画艺术家的涌现如群星璀璨,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历史上的奇迹。这些名家作品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国际友人的高贵礼品;并陈列在国家的重要场所;并为外国政要、名流、富商巨贾所珍藏。众所周知,早在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等人的作品既获国际博览会金奖。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恩巴美术馆长期在景德镇购藏瓷艺作品。上世纪九十年代王锡良、张松茂等三人赴日本举行瓷画展,日本媒体以醒目的标题称此是:“巨匠三人行”。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在闲暇之际于人民大会堂巡看各厅陈设的艺术品,独青睐毕渊明的瓷画老虎,中央有关部门指令景德镇安排毕渊明画虎赠予尼克松。 从浅绛画派到珠山八友的承启,到景德镇地方政府对陶瓷美术家弘扬文人瓷画的肯定。及国家设立大师的制度及今年全国美展瓷画的进入,景德镇瓷画和中国书画这两门国粹之精华,历经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已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瓷画艺术已完

中国画的传统、创作与创新

传统 中国画的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的接力捧,是一承不变的文化遗传基因,它体现了民族审美的习惯,是一切艺术文化之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博大精深、包容万物的伟大的民族,它的传统既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大量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所以中国民族的传统是继承的传统,更是一个不断创造与革新的传统。 中国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并演化成为追求笔墨观、色彩观、线条观,表现内在精神、意境、情趣的特有审美思想,体现在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上,并形成了中国画的特点。 学习传统,首先要尊重传统,尊重祖先所留传下来的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继承传统也是为了更好地便捷学习,这虽然是某种表面意义上的程式化,但也是实质意义上的民族性和民族化。学习传统不能忽视创新,任何传统都是和创新联接起来的。否定传统是无源之水,否定创新就无生命力。正确的继承传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早在南北朝时谢赫就指出了:“传移摹写”,明确了重视传统的重要性。我们反对以捍卫传统艺术为名而反对创新,也反对以创新为名而否定传统。否定传统的人往往是对传统的“无知”,而否定创新的人,又是对传统的”无为”。对于传统,李可染先生说的好:“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入和出都很难,但它是正确对待传统的关键所在。

对于传统与创新的问题,我十分赞成徐悲鸿先生在北大画法研究会演讲《中国画改良之方法》中指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之可采入者融之”。 创作 学习绘画的技巧和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对作品的创作。艺术家把“眼中之竹”、“胸中之竹”表现成“手中之竹”,必须依赖于创作,它是一个由构思、构图到创作的过程。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由认识生活到表现生活、表现自我个性的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把生活放在第一位,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所以中国画家以“造化为师”。创作过程就是表现心意的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最终创作出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出对象的形神。 艺术创作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运用艺术的构思、构图、夸张、取舍、笔墨等方法,塑造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最终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形象不是自然的摹仿与翻版,而是通过作者对自然的加工处理来完成的。其中形象的塑造又体现出作者对物象的理解以及作者对物象的感受。缘物寄情,情景交融,画家希望通过有限的具体的形象,给观者一个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而艺术家的一切思想、感情、技法、审美思想,要通过绘画的创作才能完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个逐步形成、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通过创作最终实现的。 创作的几个过程 郑板桥在画竹时提出了画竹的三个过程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胸无成竹”,形象地阐明了艺术创作的三个过程。 1、“眼中之竹”

浅谈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

浅谈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的。只有不断地继承与创新,才能发展具有无穷魅力的中国画。 中国画虽历经千年,却日久弥新,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占一席之地。它荟萃了无数人的经验而成功发展的。它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东晋顾恺之以“迁想妙得”以形写神,唐代张璪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著名见解,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详细地阐明了他的“六法论”,这与顾恺之的画理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又有所发展的。唐代文人画家王维的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后世山水画创作,尤其是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的董其昌在深入研究前人绘画的基础上,以佛教的禅宗为喻,提出了“南北宗论”,虽有其片面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山水画作了一个分门别类。明末清初画家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指出绘画要“搜尽奇峰打草稿”,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徐悲鸿先生的“古法谁者守,重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法珂采者融融。”从古至今历代画家的大量中国画作品中,都有许多的优秀佳作,都值得我们以去发扬光大。艺术越有民族性就越有独特性,越有时代性就越有永久性。我们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画。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定的艺术总是根植于一定的艺术土壤当中的,如果我们看不到中国画的继承,那么中国画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不可常青;无源之水,必会枯竭。 我们将如何继承地发展中国画呢?在新的时代,用笔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赞美新的时代,颂扬新的人物、新的事物,新的河山是现代中国绘画的共同特点。我们不但要继承传统的创作方式,而且在对象表现、意境开掘、笔墨渲染等方面都要有新的提高和认识。 对中国画的创作来说,观念上的立新也是很重要的。一是“破水墨为上”的传统技法观念,把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五光十色提炼后,置于中国画中,使之墨中有色,色中有墨,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二是破“自然结构为上”的造型观念,可吸取彩陶文化、青铜文化中的分解构成的手法,造就新的笔墨形态,造就水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