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承气汤系列(3)大承气汤(7)

承气汤系列(3)大承气汤(7)

承气汤系列(3)大承气汤(7)

今天继续学习大承气汤《金匮要略》部分。

本篇主要学习痉病和宿食。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炙,去皮,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芒硝三合(9g)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先煮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溶服芒硝。)《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13条: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痉病而出现胸满、口噤,仰卧而背反张,脚痉挛抽搐,切齿有声,可以用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有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适合治疗比葛根汤更严重的痉病,甚至可以治疗破伤风。临床上也可以用大柴胡汤。

适合本方的痉病可能还会有面红、唇红、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燥,甚至高热、神志昏迷、谵语、脉弦有力等等表现。

加减用法:

如果没有大便干,只是阳明经热,可以用白虎汤加葛根或者竹叶石膏汤都可以。

由此推扩,痉病治疗思路:

风温发热,可以用辛凉透邪的方法,比如用桑菊饮、银翘散等,伤津要加生地、麦冬;神昏谵语佐清心开窍的紫雪丹、牛黄丸;阴虚用大小定风珠、复脉汤等。

神术汤加羌活、麻黄治疗刚痉无汗;白术汤加桂心、黄芪治疗柔痉有汗;太阳阳明加川芎、荆芥穗;正阳阳明加羌活、酒大黄;少阳阳明加防风、柴胡,热而在表者加黄芩;寒而在表者加桂枝、黄芪、

附子;热而在里者加大黄;寒而在里者加干姜、良姜、附子。

下面三条学习宿食: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21条: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这一条主要说脉象。

脉浮主热、大主实,是实热之象;按之反涩,就是血不足了。

尺中脉又微又涩,说明肠道里面津液更少。

这种情况说明有燥屎、有热,津液又耗损,要把燥屎打掉。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 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伤寒论》对应条文 ■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 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鞭也,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 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勿令大泄下。 ■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鞭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鞭者,不可与之。 ■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津液),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

汤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后服。 ■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鞭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第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 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摯摯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鞭,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40条;病人煩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发热者,属阳明病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 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第251条:得病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煩躁, 心下鞭;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 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 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鞭,后必溏,未定成鞭,攻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的作用研究 关键词:大承气汤/ 药效学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 硝组成,具有峻下热结之功,主治阳明腑实证。近年 来,随着大承气汤的广泛应用,对本方的研究渐趋深 入。本文就近几年的动物实验研究作如下综述。 1 促进胃肠运动 岳华等[1 ]在对大承气汤对家兔胃运动影响的实 验研究时发现:大承气汤经十二指肠给药对胃运动 表现出先抑制后兴奋的作用特点。解基良等[2 ]验证 了三承气汤冲剂均能显著增加实验动物的肠蠕动和 肠腔压力,但大承气汤冲剂药效高,作用的时间长。 姬志伟等[3 ]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的方法实验表明: 大承气冲剂能够增强腹腔感染家兔肠运动功能,且 较西沙比利作用为强,持续时间长。刘印忠等[4 ]实 验结论提示:大承气汤颗粒剂使正常小鼠肠道动力 功能增强。在对其作用机制研究中,谢文利等[5、6 ] 通过体内外实验发现:不同浓度的大承气汤的通里 攻下,增强胃肠道推进功能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激 活肌醇脂质IP~3 信号转导系统使胃肠平滑肌细胞 内Ca2 + 释放增加,再通过钙调蛋白间接地激活一系 列的蛋白激酶而实现的。王文俊等[7 ]进一步探讨了 大承气汤的作用机制验证大承气汤能降低腹膜高水 平的VIP、促进肠液分泌、促进肠蠕动等作用,对肠 吸收功能未发现有明显的作用。而张工等[8 ]分析 了大承气汤对结肠平滑肌的药理作用,认为大承气 汤对结肠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和收缩抑制作用机理是 阻断了豚鼠结肠平滑肌收缩依赖的T 型电位依赖性 钙通道,与β受体无明显关系,能提高环磷腺甙的水 中医研究2003年4月第16卷第2期TCM Res. April 2003 Vol116 No12 ·51 ·平,并对神经具有一定的作用。 2 抗菌作用 湛宝泉等[9 ]采用Wister 大鼠结果揭示:严重烫 伤早期应用大承气汤,可能产生对肠道细菌抑制的 作用。胡萍等[10 ]研究腹腔注射大承气汤对小鼠抗 菌能力的影响中发现:大承气汤对大肠杆菌和变形 杆菌感染的小鼠均有良好保护作用,即大承气汤有 良好的抗菌作用。赵琪等[11 ]采用Wister 大鼠对其 机理研究表明:大承气汤抑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 的DNA 合成,从而抑制致病菌的增殖生长。 3 调节细胞因子 王文俊等[12 ]通过体外观察结果发现:大承气汤

承气汤系列(3)大承气汤(7)

承气汤系列(3)大承气汤(7) 今天继续学习大承气汤《金匮要略》部分。 本篇主要学习痉病和宿食。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炙,去皮,半斤(24g) 枳实炙,五枚(12g)芒硝三合(9g)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先煮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溶服芒硝。)《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13条: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痉病而出现胸满、口噤,仰卧而背反张,脚痉挛抽搐,切齿有声,可以用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有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适合治疗比葛根汤更严重的痉病,甚至可以治疗破伤风。临床上也可以用大柴胡汤。 适合本方的痉病可能还会有面红、唇红、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燥,甚至高热、神志昏迷、谵语、脉弦有力等等表现。 加减用法: 如果没有大便干,只是阳明经热,可以用白虎汤加葛根或者竹叶石膏汤都可以。 由此推扩,痉病治疗思路: 风温发热,可以用辛凉透邪的方法,比如用桑菊饮、银翘散等,伤津要加生地、麦冬;神昏谵语佐清心开窍的紫雪丹、牛黄丸;阴虚用大小定风珠、复脉汤等。 神术汤加羌活、麻黄治疗刚痉无汗;白术汤加桂心、黄芪治疗柔痉有汗;太阳阳明加川芎、荆芥穗;正阳阳明加羌活、酒大黄;少阳阳明加防风、柴胡,热而在表者加黄芩;寒而在表者加桂枝、黄芪、

附子;热而在里者加大黄;寒而在里者加干姜、良姜、附子。 下面三条学习宿食: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21条: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这一条主要说脉象。 脉浮主热、大主实,是实热之象;按之反涩,就是血不足了。 尺中脉又微又涩,说明肠道里面津液更少。 这种情况说明有燥屎、有热,津液又耗损,要把燥屎打掉。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

大承气汤详解

大承气汤 第一童概述 第一节大承气汤的来源 大承气汤来源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本方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取名“大承气汤”。正如《温病条辨》所言:“承气 者,承胃气也……曰大承气者,合四药而观之,可谓无坚不破,无微不入,故曰大也。”《伤寒明理沦》曰:“承,顺也,糟粕秘结,壅而为实,是以正气不得舒顺,以汤荡涤,使实者利而闭者通,正气得以舒顺,是以承气名之也。”陈修园云:“方名承气,殆即‘亢则害,承乃制’之义乎!亢极反兼胜己之化,承者以下承上也。夫天地一理,万物一气,故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穷则变,未有亢极而不变者。伤寒邪热人胃,津液耗,真阴虚,阳胜阴病。所谓阳胜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急以苦寒胜热之剂,救将绝之阴,泻亢盛之阳,承气所以有挽回造化之功也。然不言承亢,而言承气,何哉?夫寒热流转,不过一气之变迁而已。用药制方,被气机之不可变者,力难矫之。亦第就气机之必变者,而承之耳。设其气有阳无阴,一亢而不可复,则为脉涩,直视,喘满者死。何则?以其气机已绝,更无可承之气也。由是言之,圣人虽尽人工之妙,止合乎天运之常耳,不云承气而云何?” 第二节大承气汤的组成及用法 大承气汤是一首泻下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为大黄四两(酒洗)(12g)、厚朴半斤(去皮炙)(24g)、枳实五枚(炙)(12g)、芒硝三合(9g)。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第三节大承气汤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1.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茎。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经。 (1)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除湿退黄。 (2)主治用于积滞便秘证。治阳明腑实证,或杂病热结便秘者,常配伍厚朴、枳实、芒硝(如大承气汤)。治疗大便秘结,配伍牵牛头末(如大黄牵牛丸)。配伍麻仁、杏仁、蜂蜜等(如麻子仁九)以润肠通便,泻下力缓和。阳明腑实证见气血不足者,配伍人参、当归(如黄龙汤),以补气养血。热结津伤,燥屎不行者,配伍麦冬、生地、玄参等(如增液承气汤),以养阴生津、增液通便。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配伍附子、干姜(如温脾汤)以温阳。 用于血证。吐血衄血,常配伍黄连、黄芩(如泻心汤)。因干血内结产妇腹痛,多配伍桃仁、廑虫、炼蜜为丸(如下瘀血汤)。下焦蓄血所致之发狂及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常配水蛭、虻虫、桃仁(如抵当汤)。下焦蓄血及血瘀经闭、痛经等,配伍桃核、桂枝、芒硝、甘草(如桃核承气汤)。跌打损伤,胸胁瘀肿疼痛之证,配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如复元活血汤)。 用于肠痈。多配伍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如大黄牡丹汤)。 用于奶痈。配伍粉草共研末(如金黄散)。 用于湿热痢疾。治疗泻痢湿热证,亦常配黄连、黄芩、白芍等(如芍药汤)。 用于黄疸。湿热黄疽者,常配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 用于淋证。治湿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 (3)历代医家论述 综论大黄主要功用及机制:①李时珍:“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本草纲目》)②缪希雍:“《经》曰,实则泻之。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祛邪止暴,有拨乱反正之殊功。”(《本草经疏》)③

阳明类方三承气汤比较

阳明类方三承气汤比较 □ 赵杰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承气汤是指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三方,三方药物相似,主药相同,配伍及适应症略有差别,现集而述之。 承气者,为承顺胃气之下行之意。感染性疾病发热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容易抑制肠道蠕动,造成大便停留于大肠中,水分被过度吸收而致便秘。另外,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发热出汗,体液丢失,肠道主动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亦会造成大便干结。大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肠内容物腐败产生毒素,更容易引起全身尤其是脑中毒。三承气汤就是通过作用于上述过程的不同阶段来治疗感染性疾病。 三承气汤皆以酒洗大黄为主药。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泄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功效。其主要成分结合型蒽醌在大肠被细菌酶水解后,可刺激肠黏膜及肠壁肌层内神经丛,促进结肠蠕动而致泄。结合型蒽醌本身亦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除此外,大黄还具有止血、利胆保肝、血液稀释等作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辨证尤为注意保护胃气,用酒洗大黄是以酒之温热缓和大黄苦寒伤胃之弊。此外,煎煮大承气汤用水一斗,先煎枳实、厚朴至五升,再加入大黄煮至二升,然后去滓加芒硝一二沸,在小承气汤中,用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调胃承气汤煎煮方法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三承气汤实际上煎煮大黄消耗水分达二至三升,用时较长。且《伤寒论》大承气汤中所谓的大黄后下,其实是与枳实、厚朴先煎相较而言,和现代说的后下意义不同。大黄属于刺激性泻下药,其主要泄下成分蒽醌类物质在不耐热,在煎煮过程中会有损失,久煎大黄是张仲景在煎煮承气类方中故意为之,乃避免药性过竣之意也。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一致,配伍药物及用量均不同。如调胃承气汤用芒硝半升,大承气汤用芒硝三合。大承气汤厚朴用量达半斤之多,而小承气汤厚朴为二两。 三方症状皆可出现潮热、谵语、腹满,但仍有不同之表现,此与三方针对不同的病理变化有关。

实验七 大承气汤的攻下作用

实验七大承气汤的攻下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大承气汤攻下功效的认识,加深对成方功效的理解,提高对成方应用的把握。 【实验原理】大承气汤具有增加肠管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使肠管内容物体积增加,刺激肠管,促进排便。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用小白鼠按炭末推进法比较用药组与对照组的炭末推进率,分析大承气汤的攻下作用。 【实验内容】将炭末加入生理盐水和煎制的大承气汤液中作为观察指示,分别将炭末生理盐水和炭末大承气汤液按同样用量经灌胃用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待用药30min后将小白鼠处死,开腹取出小肠,测量对照组和实验组小肠内各自的炭末推进率,通过比较,分析大承气汤的泻下作用。 【实验组织】 (一)班级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小组3名学生; (二)每个实验小组4只实验动物; (三)每4个实验小组组由一名专业教师或实验教师(兼职教师)进行指导。 【实验准备】 (一)实验动物小白鼠,每小组4只。 (二)实验器材注射器,平滑针头,解剖盘,手术剪,直尺,电炉,瓦罐,烧杯,眼科镊、、灌胃针头、天平、搪瓷盘或蛙板。 (三)实验药品1g/ml大承气汤水煎液、生理盐水、炭黑、苦味酸。 【方法步骤】 (一)实验药物的制备: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l(炭末为活性炭)、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各等份)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 (二)实验动物的承重分组:取禁食20~24h体重19~21g的小白鼠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只,用苦味酸标记。 (三)用药:分别用上述2种炭末液按0.3ml/10g体重灌胃。 (四)测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给药30min后小白鼠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 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五)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六)取各组小鼠平均值,用公式计算炭末推进百分率; 【数据统计】 炭末推进率= 实测炭末推进距离/小肠全长×100% 【结果分析】

(七)大承气汤——腹泻,下利,痢疾

(七)大承气汤——腹泻,下利,痢疾 38热利案——刘渡舟医案 李某,男,35岁。病下利腹痛,肛门灼热如火烙,大便后重难通。曾自服“十滴水',腹痛当时得以减缓,下利3日未作。至第四天,腹痛又发,较前更严重,里急后重,下利皆为红白黏液,有排泻不尽之感。以手按其腹,疼痛叫绝。脉沉有力,舌苔黄厚。其证始于胃肠积热,乃葛根芩连汤证,反服“十滴水”热性之品,使邪热凝结不开,以致气血腐化为红白之利。治当通因通用,荡涤胃肠积滞以推陈致新。 大黄10克元明粉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滑石10克青黛3克甘草3克油 服药一剂后,大便泻下黏秽数次,诸症随即而愈。 解说:仲景立大承气汤是为治疗阳明病腑气不通,燥屎内结而设。所谓“燥屎”指的是大便干燥,坚硬成球如羊屎,这反映了燥热邪气伤津,糟粕凝结,嵌顿于肠内而不得排出体外。所以,一般来说,必须具备腹部痞满疼痛,大便燥坚与潮热的证候特点。大承气汤具有泄热软坚,荡涤胃肠,攻逐六腑的作用,其力甚大,不但燥屎内结必用之,凡秽浊邪气凝结不开,腑气不利时也可用之,如本案治疗热利,抓住“以手按其腹,疼痛叫绝”这一特点,参合舌脉,非荡涤胃肠积

滞不能取功,故用大承气汤一剂而效。前人吴又可对此独具见识,他说:“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必俟其粪结,血液为热所搏,变证迭起,是犹养虎遗患,医之咎也。况多有溏粪失下,但蒸作极臭,如败酱,或如藕泥,临死不结者。但得秽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消,脉证从此而退,岂徒孜孜粪结而后行哉?”《经方指南》论:前面病下利腹痛,后面又大便后重难通,这不是矛盾吗?此下利者,是有宿物阻硬,所以有大便难通的感觉。下利为红白黏液,有排泻不尽之感,正是燥屎不下。此属宿食之下利。大承气,泻下宿物梗阻,则便通利也止。 39痢疾——李素卿医案 寇某,男,11岁,1985年9月8日初诊。患儿持续高热8小时,伴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1次,而来就诊。曾有不洁饮食史,体温40.2℃,痛苦表情,舌尖红,苔黄腻,咽不充血,心肺正常,下腹压痛,以左下腹较为明显,可触及条索状物。大便常规:白细胞10~15,诊为“痢疾”。证属食积内停,生湿化热,湿热挟滞,互阻肠胃,通降失司。治宜通腑导滞,清热利湿。方用大承气汤: 生大黄10克(后下),玄明粉10克(冲服),枳实6克,厚朴6克。1剂,水煎服。 复诊:昨天药后,第1次大便开始为脓血便,后为稀便,以后连续3次水样便,量多,其味臭秽,入暮身热已解,夜间再未解大便,已能上学。[广西中医药1987,(2);11] 按语:《幼科发挥》云“无积不成痢”、“痢不问赤白,皆从积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一、【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焦黑燥裂,甚则起芒刺,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结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二、【小承气汤】 组成:大黄12克(酒洗)、厚朴6克(炙,去皮)、枳实9克(大者,炙)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 主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 三、【调胃承气汤】 组成:大黄12克(去皮,清酒洗)、甘草6克(炙)、芒硝9克功用: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肠梗阻,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四、【增液承气汤】 组成:玄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24克、大黄9克芒硝4.5克

用法:水煎,芒硝冲服。 功用: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主治:热结阴亏证。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五、【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12克、大黄12克、桂枝6克(去皮)、甘草12克(炙)、芒硝6克 用法:水煎,芒硝冲服。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大承气汤——“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 小承气汤——“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 调胃承气汤——“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增液承气汤——滋养阴津、增水行舟——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 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主治下焦蓄血证。 热与食结,用大、小承气汤 热与血结,用桃核承气汤 热与水结,用猪苓汤 寒与水结,用五苓散

?峻下热结之良方大承气汤

峻下热结之良方大承气汤 峻下热结之良方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酒洗(12克)、厚朴去皮,炙(24克)、枳实炙(12克)、芒硝(9克)。 【方歌】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用法】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现代煎煮方法:水煎,先煮厚朴、枳实,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有力。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腹痛,按之坚硬有块。 3.里实热证。热厥、痉病、发狂。 【方解】本证是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所致。治疗方法以峻下热结为主。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里热炽盛,上扰神明,故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是热盛伤津之征。“热结旁流”证,乃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除则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热厥、痉病、发狂等,皆因实热内结,或气机阻滞,阳气被遏,不能外达于四肢;热盛伤筋、筋脉失养而挛急;或胃肠燥热上扰心神所致。

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硝、黄配合,相须为用,泻下热结之功益峻。合用即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泻下通便。四药合用,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大承气汤证伤寒条文 1.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208] 2.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顺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212] 3.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215] 4. 汗(汗一作卧)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217] 5.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220] 6.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

胡希恕经方传真——承气汤 第三章承气汤类方 一、大承气汤方(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 【辨证要点】归纳如下: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阳明病谵语有潮热、不能食有燥屎、能食屎定硬者。 4。汗出谵语、无太阳证者。 5。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 6。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 7。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 8。病人烦热汗出则解,日晡发热而脉实者。 9。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 10。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有时微热、喘冒不能卧者。 11。脉弱、烦躁心下硬、六七日不大便、小便利者。 1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 13。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 14。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15。下利脉滑而数、或脉迟而滑、不欲食者。 二、小承气汤方(堵在小肠,肚脐以下,会放屁) 【辨证要点】阳明病,胃中燥、大便硬、而无潮热者。 三、调胃承气汤方(堵在十二指肠,中脘下有压痛点) 【辨证要点】阳明病,见腹实证,心烦、或谵语、发热者。 四、桃仁承气汤 【辨证要点】小便利 五、大黄甘草汤方(实证,在胃,吃嘛吐嘛)吴茱萸汤(虚证,食谷欲吐) 【辨证要点】阳明病,大便难而急迫者。

六、厚朴三物汤方 【辨证要点】胸腹胀满而痛、大便闭结者。 七、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故治二方合并证。 【辨证要点】发热腹满,大便干结者。 八、麻子仁丸方 【辨证要点】经常便秘而无所苦者。 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三种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三种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承气汤的概述 承气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它由几种中药组成,每种中药都有独特的药性,经过合理的配伍和煎煮工艺,才能发挥最佳的疗效。下面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承气汤及其功能主治。 一、承气汤 成分: •北芪 •白芍 •牡蛎 •泽泻 •茯苓 •桂枝 功能主治: 1.补气承气:承气汤主要成分北芪和白芍具有补气的作用,可以调节气 血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清热解毒:承气汤中的泽泻和茯苓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体 内湿热毒素,净化体内环境,有助于治疗一些热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3.消食化滞:承气汤中的桂枝和牡蛎具有温通脾胃的作用,可以促进消 化液的分泌,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二陈承气汤 成分: •陈皮 •黄连 •泽泻 •人参 •牡蛎 •白芍 •北芪

功能主治: 1.理气降逆:二陈承气汤主要成分陈皮和黄连具有理气和降逆的功效, 可以舒缓肠胃的痉挛和胃食管反流的症状,治疗胃痛、反酸、恶心等消化系统疾病。 2.清热解毒:二陈承气汤中的泽泻和人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 除体内湿热毒素,净化体内环境,对于口腔溃疡、疮疡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3.补气养血:二陈承气汤中的白芍和北芪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有助于 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疲劳、乏力等症状。 三、大承气汤 成分: •黄柏 •枳实 •牡蛎 •甘草 •泽泻 功能主治: 1.清热利湿:大承气汤的主要功效之一就是清热利湿。黄柏和枳实具有 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减轻湿热引起的症状,如尿频、口渴、糖尿病等。 2.化痰止咳:大承气汤中的牡蛎和甘草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 咳嗽、痰多等症状,对于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3.补益心肾:大承气汤中的牡蛎和泽泻具有补益心肾的作用,有助于调 理心脏和肾脏功能,对于心悸、失眠、肾虚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以上是三种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介绍,每一种承气汤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应症, 但同时也需要谨慎慎用。在使用中药方剂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遵循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停止使用。

《伤寒悬解》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伤寒悬解》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阳明十九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1阳明胃腑,容受之职,表闭里壅,则腑不容,或上逆而吐,或下利而出,此不为虚,只是表闭不解,经气内壅,胃腑不容也;二阳之经郁,其阳明之腑也,若是失解,吐利亡津,胃腑伤燥,则成阳明腑实。此呕利不是里虚,注意区别,此与上条一个道理,上条必自下利,本条又言但呕者(两条一理,故合为一条)。葛根加半夏汤,汗出表解,则二阳俱解,则经腑双解,胃能容纳。呕为胃逆,故加半夏降胃。 2此也为典型的感冒后的呕或利,(又一条肠胃型感冒)此病不知解表,则呕利不止,此证当细辩证,后边又有太阳少阳合病之呕利,三阴篇又有阴证之呕利,学完六经则知辩证论治,则知遣方用药。 论;阳明之气,自上下行,太阳外闭,则胃气不降,上逆而呕吐。太阳伤寒提纲十九,太阳病,呕逆者,名曰伤寒,就是表闭也。 阳明腑病二十七章 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用下法也。 1此处黄师又一次提示,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后下。腑热内实者,潮热外蒸汗出恶热,是一定之理。但表不罢者不可下之,此也为一定之理。都是定理,并不矛盾,细细研究。 阳明二十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太阳病,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此但传经络而不入脏腑,发汗则解已。三日少阳之期,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此属胃也,胃腑偏盛而外蒸也,调胃承气汤,下胃阳之偏,以和里气。早下胃腑之偏盛,不成胃腑之阳实,故为大承气之初证。芒硝半斤,125克。 2汗后不解,非太阳不解,是病不解之义。蒸蒸发热者,属胃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复方承气 汤,桃核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12克、厚朴八两(去皮,炙)24克、枳实五枚(12克)、芒硝三合(6克)。 小承气汤:大黄(酒洗)四两,厚朴(炙)去皮二两,枳实(大者,炙)三枚。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此于大承气汤去软坚下热的芒硝,又减行气消胀的枳实、厚朴用量,虽亦属里实的下剂,但较大承气汤则远有不及,尤其下热,更较不足,故名为小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生地黄、麦门冬各八钱(各24克),大黄三钱(9克),芒硝一钱五分(5克),玄参一两(30克)。 复方承气汤:大黄15(后下) 芒硝9克(冲服) 厚朴、莱菔子各30克枳壳、桃仁各9克赤芍 15克。大黄15(后下) 芒硝9克(冲服) 厚朴、莱菔子各30克枳壳、桃仁各9克赤芍 15克。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方的使用心得认真的分享一下,我们来看,承气汤类方主要是指以三个承气汤为主的,就是大承气、小承气、调味承气,兼有桃核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承气汤类方啊,他的使用是有一定依据,我们常讲,经典原文是它的依据,但是除了原文,我们在心里面还要形成一个什么概念呢?把六经辨证大法时刻不能丢,只有通过六经辨证的理论来运用这一类的处方,才能找到很强的抓手,用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得心应手。我们说:六经是大法,方药是武器。六经大法比如说太阳病里面我们讲太阳中风、太阳伤寒,阳明经病里面我们讲阳明经证阳明腑证,以及少阳经病我们讲少阳实证少阳虚证,这是三阳里面涉及最多的。但是这里请大家注意,我们在临床中,一定不能忽视一个问题,六经之大法、六经之循行,它是纵横交错的,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你单单按条文去套用,你可能有时会很痛苦很迷茫,所以我讲,我们中医啊,许多年来,为什么滞后不前?发展的比较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疗效很成

中医类方之承气汤类方(三)

中医类方之承气汤类方(三) 在未学《伤寒杂病论》以前,我以为我入了中医的门。在我深入学习《伤寒论》之后,发现我是多么的愚蠢;在我深入学习《伤寒杂病论》后,我常常因为可以解决临床大部分问题而有自许之貌。当我从《伤寒杂病论》扩展开一些视野后,再次发现我不仅蠢,而且愚蠢至极。由此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今天我认为对的理论,明天也许就被推翻了,真不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啊。 本篇将从第10-18首承气汤类方介绍。如果掌握承气汤的治疗机理,即使再多的类方也不过是重复它机理的练习题。本篇介绍后人在承气汤基础上的加减变方。你会发现,后人已然没有张仲景那样的严谨,加减某一味药也只是方向性的加减,并不是精确地运用。看到此差别,才知张仲景有多伟大。

第10首 凉膈连翘汤 【组成】连翘、大黄、黄连各二两,薄荷、栀子、甘草、黄芩、朴硝各一两。 【功用】攻逐邪热,清肝泻火。 【主治】治五脏壅热,肝膈毒风上冲,眼目忽然肿痛难忍者。 出自唐·孙思邈《银海精微》。方用调胃承气汤逐热下行,芩、连、栀子、连翘清肝泻热,解毒消薄荷叶疏解肝经风热。之前说过,调胃承气汤是在“腹满”和“大便硬”之间过渡阶段的用方,可以推断此方证无大便硬症状,这里有脏腑实热的情况存在。在《伤寒杂病论》中使用栀子为“心中有热”、“小便赤”、“(心)烦”等,膈上之热亦属于此范围,故用栀子。连翘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眼目肿痛之热;黄连、黄芩各清上、中焦之热。同时用薄荷清肝之热。至于说连翘清肝热,应是连翘清眼目之热,肝开窍于目,清目热即引申为清肝热,连翘根本是清目热,薄荷才是清肝热。 第11首 凉膈散 【组成】大黄、朴硝、甘草(炙)各二十两、栀子仁、溥荷叶、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 【用法】注意,这是散剂,所以用了二十两、十两的。上药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十公泽,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治脏腑积热,面热头晕,烦躁多渴,唇焦咽燥,舌中喉闭,目赤鼻衄。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睡卧不宁,谵语狂乱,便结赤等症。 出自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连翘饮子。 《张仲景方方族》解析:本方是用治上中焦邪郁生热之证。热聚胸膈,津液耗伤,故症见身热口渴、胸膈烦热等;燥热不从下泄,化火上冲,因有面热、唇焦、咽燥、目赤、鼻痂等症。燥热上扰心神,

郝万山讲《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治(7)

郝万山讲《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治(7)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节课主要讲的是阳明的热证。阳明的热证包括了热在上焦,热在中焦和热在下焦,这些证候的成因都是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使余热入里所造成的。如果余热留扰上焦,出现心中懊憹,出现心烦,出现但头汗出,那就是热郁胸膈证,我们治疗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如果热在中焦,胃热弥漫的,就是我们上次课所谈到的“伤寒,脉浮滑,此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这叫胃热弥漫证。同时我们又在上次课介绍到了白虎汤的另外一个适应证,就是治疗三阳合病、阳明热盛,出现腹满身重、难以转侧、谵语、遗尿等等这些临床表现。对于三阳合病来说,阳明热盛当然就可以清解阳明之热为主,也是白虎汤的适应证。如果热在中焦,胃热弥漫,热盛耗气,热盛伤津而造成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这是我们上次课所谈到的。 在《伤寒论》中涉及到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证候,一共有5 条,这5 条原文提示了四大症状。 首先是身大热,原文说“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提示了热邪处于一种弥散周身,充斥内外的的状态。大汗出,是在第26 条提出的“大汗出后”,脉洪大,也是在第26 条提出来的“脉洪大”。这5 条中最突出的一个症状是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欲得饮水数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特别突出了一个口渴的证候。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白虎加人参汤适应证中,出现大烦渴不解的病机是什么,一方面是因为热盛伤津,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津液不足了,人的本能就要引水自救,所以有口渴,可是热盛耗气,气不化津,渴了水之后又不能气化成津液,所以仍然不能够解渴,所以《伤寒论》中才提出来“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的这样突出的口渴的症状。 除了上述的这四大症状之外,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关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证候还提到了两个类似于虚像的证候,这就是“时时恶风,或者背微恶风寒”。这一方面是由于大汗出的过程中,腠理开泄,汗孔开张,经受不起外来风寒邪气的吹袭,这叫不胜风袭,同时

经方传真(三)

经方传真(三) 第三章·承气汤类方 一、大承气汤方 【方剂组成】大黄12克,厚朴18克,枳实9克,芒硝18克(分二煎) 【用法】以水六杯煮二物,取三杯,内大黄再煎取一杯,去滓,内芒硝,更上火上一二沸。温服,得下勿再服。 【方解】大黄缓下,芒硝软坚,二药合用攻下颇峻,复佐以消胀破结的厚朴、枳实,则荡涤肠胃、通利水谷既迅且猛,任何大实、大热、大满、以至塞而不利、或闭而不通者,均得攻而克之。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注解:潮热,谓其热如潮,势甚汹涌,一身如蒸,无处不热之意。本条可分以下三段解之。①脉迟,为不及脉,常主寒主虚。今阳明病脉迟,故虽汗出不恶寒。阳明病的外证已显,但其人仍必有身重短气等外湿内饮的为证,当然还不可以议下。②若汗出不恶寒,其人腹满而喘,并有潮热者,则脉迟不外由于里实气血受阻的结果,乃肯定外欲解可攻里也。若手足亦不断汗出,更是大便成硬的确候,则宜大承气主之。③若汗出不恶寒、其热不潮,则里热不实,不可与承气汤以攻之,即便腹大满而不通者,亦只可与小承气汤微和其胃气,慎不可使之大泄下。 按:水火不相容,水盛则火欲息,火盛则水欲绝。阳明病法多汗,即热极于里,津液外亡之象。表有湿则身重,里有饮则短气,其热还不甚,里尚不实甚明,此时何得妄攻?由于脉迟属不及,一般主寒主虚,不过里实极者,则血气受阻,而脉亦迟,故阳明病脉迟,首宜当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泻下能力)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泻下能力) 三承气之应用,别有异点。 三个承气汤不同: 调胃承气汤搁个“调胃”,就是胃不和有热,芒硝是寒性泻下剂,此方以大便干,以热为主; 小承气汤也是大便干,但以满为主,有厚朴、枳实,还有大黄,小承气汤去热差得多; 大承气汤既能以芒硝治发潮热,又有枳实、厚朴去满,能去大热,去大满,同时大泻下,故此药峻猛。 如燥热结实,口渴便闭,舌苔燥黄者,用调胃承气汤; 如湿热结实,腹胀便闭,舌苔黄膩者,用小承气汤; 如热结颇甚,津液将竭,急须急下存阴者,则必用大承气汤。用大承气汤不要老守常规,有三个急下证:一个是“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二是“发热汗出多”,马上就津液脱尽,也得急下,此时不管大便硬不硬;三是发汗后当时就腹满痛,又满又痛,病势来得凶。 大便五六日不行,绕脐周疼,烦躁(说明有热),发作有时,这肯定是有燥屎,是大承气汤证。 大下后,六七日又不大便,烦还不解者,且腹又满痛,为有宿食,这与病人乱吃有关,宜大承气汤。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一阵难一阵容易,有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为有燥屎,宜大承气汤。 如热结旁流,于小承气汤加川连3克尤妙。 如肺伏痰火,胸膈痞满而痛,甚则神昏谵语,腹满便闭,用陷胸承气汤(生大黄、半夏、瓜蒌仁、风化硝、川连、枳实)加莱菔子15克,其效尤捷。 如发汗利小便太过,肠火炽盛,灼胃蒸脾,胃中燥而烦实则大便难,用三仁承气汤(火麻仁、光杏仁、松子仁,油木香、生大黄、大腹皮、炒枳实),亦治慢性之便秘。 如火郁便秘,不下则无以去其热,液枯肠燥,不润则适以速亡其

阴,用养营承气汤(生地、知母、生白芍、油当归、生大黄、枳实、厚朴),惟既液涸阴枯,朴枳不要妄投。 如邪火壅闭,即堵其神气出入之窍,致昏不识人,谵语发狂,大热大烦,大渴大汗,大便燥结,小便赤涩等证俱见,用白虎承气汤(生石膏、知母、陈仓米、生大黄、玄明粉、生甘草)。 盖诊病难,用药更难,诊病之难难在变,用药之难亦难在变。虽然,病之变也固难治,而用药欲随之变而变,岂非难之又难乎,苟不识成法,焉有准绳;拘守成法,何能治变。必也守经通权,由常达变,则为医之能事毕矣。 故吾补叙四承气特恐学如有不及者,但知执古之常,不知穷今之变。师古不泥於古,庶乎近焉。 下面我们就谈阳明的实证。 第一个证候,是阳明腑实证。 阳明腑实证的成因是什么?它是热盛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邪热和阳明糟粕相结,这样就形成了阳明腑实证。 因为有热,它就要伤损津液,这叫热盛伤津,津伤了之后,津液不做当然就容易化燥了,因燥成实,消化道的内容物已经是非常干燥,就容易形成有形之邪的留滞,这就叫因燥成实。所以这是热邪和阳明糟粕相结,这就造成了阳明腑实证。 证候特征,要诊断阳明腑实证的话,必须有两个特征: * 一个是全身毒热内盛的证候。没有这个条件,没有里热盛,你不能诊断阳明腑实证。 * 再一个条件是腹部实证的表现。它包括了,腹满痛,绕脐痛,腹大满不通,腹胀满疼痛拒按,也包括了不大便,这样一组证候。 这两组证候必须同时存在,你才能够诊断阳明腑实证。 * 如果只有第一组证候,全身毒热盛,或者说全身热盛,这里可以用这个毒字也可以不用这个毒字。如果只有全身热盛,而没有腹部的实证表现,那充其量你只能诊断为阳明胃热弥漫证,诊断为阳明热证,不能诊断为阳明腑实证。 * 如果没有第一组证候,没有潮热、谵语、大汗出,这些症状,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