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地理(共27张PPT)

世界地理(共27张PPT)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

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各国地理特点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国家(共11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渧汶。 2、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 3、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 4、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5、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6、主要气候类型: 7、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进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进制宜的必然条件。

8、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9、中南半岛地势特征:南北纵列、山河相间,河流上流经山区,两岸高山耸立,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洲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纵横,地势低平而土质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10、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的重庆,武江,上海。 世界地理(1) 10、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2、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灾害(共47张PPT)

2024届高考自然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灾 害(共47张PPT) (共47张PPT) 第27课时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自然界的 异常变动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其它灾害 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是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 干旱和洪涝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的两种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6月江淮梅雨 7-8月华北东北盛夏暴雨 4-5月华南暴雨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8-9月东南沿海台风

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 7-8月西南地区暴雨 准静止锋 冷锋 反气旋 热带气旋 旧知回顾 案例分析 1988年长江流域洪涝的原因 (提示: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考虑) 材料一: 我国长江流域的洪灾与变化情况我国湖北荆江某河段的河道分布 材料二:我国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多发的地区。长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再加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如湖北荆江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唐宋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江淮的逐渐展开,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因长江流域不合理的经济开发所导致的人地关系恶化以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就相互联结、相互作用,使得该地区屡遭水旱灾害的袭击。如长江上游地区人们破坏植被,开垦耕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淤积,河道淤塞,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围湖造田,

像洞庭湖在明清时期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但到20世纪末,它的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米。 思考洪涝灾害的原因 水文、水系 长江中下游河段流域面积、水系、河道有何特征 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材料三:洪涝灾害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1450.9亿元。它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洪涝灾害受灾人数有10169.2万人,死亡人口2140人,伤病人口1522436人。它还破坏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房屋,通讯设施等。 说说洪涝灾害的危害 洪涝灾害的危害 (1)经济:影响工业生产、造成农作物减产、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社会:淹没农田、村镇等,破坏水利、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威胁生命,造成人员伤亡; (3)生态环境: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和生态问题。 材料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洪涝灾害,如加强了监测和预报,针对气候特点,国家在长江流域修建了多个水库和蓄洪区,减轻洪水的爆发力。在人为因素方面加大改进,如在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长江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疏浚河道,加固了干堤,恢复河道行洪能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2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68张PPT) (共68张PPT)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课标定位 1.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海水的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海水性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课标定位 2.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2)海水运动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素养阐释 1.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知道全球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的分布规律,并理解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通过人类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分析渔业、航运等海洋活动与海水温度、盐度及密度分布特点的关系,培养地理实践力

3.结合视频等资料,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知道海浪、潮汐、洋流的分类、成因及运动特点,并通过分析其运动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4.通过人们掌握的海水运动规律,明确海水运动与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一、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 2.意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3.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2)空间分布规律。 ①水平方向:海洋表层水温,低纬度海域比高纬度海域高。 ②垂直方向: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表层区:水温趋于均匀分布。 温跃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深水区: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4.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1)调节大气温度,夏季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降温变缓。 (2)由于表层水温升高,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 (3)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全)

世界地理

目录 第一讲地图 (2) 第二讲陆地和海洋 (3) 第三讲世界的气候 (7) 第四讲居民与聚落、世界的发展差异 (10) 第五讲亚洲 (10) 第六讲东亚 (12) 第七讲东南亚 (13) 第八讲南亚 (14) 第九讲中亚 (15) 第十讲中东 (17) 第十一讲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8) 第十二讲欧洲西部 (19) 第十三讲欧洲东部和北亚 (22) 第十四讲北美 (24) 第十五讲拉丁美洲 (26) 第十六讲大洋州 (27) 第十七讲极地地区 (28)

第一讲地图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状态及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五大地形 ①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 ②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内部稀疏; ③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等高线弯曲,坡度比较和缓; ④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弯曲密集; ⑤盆地—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高,内部等高线稀疏且数值低。 判断坡度的陡缓: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中,等高距相等,登高线疏密程度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登高线疏密程度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判断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地形区最高海拔为H高,最低海拔为H低,等 高距为d); 陡崖的相对高度:(n-1)×d≤H<(n+1)×d(重合的等高线条数有n条,登高距为d)判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及内部海拔:闭合等高线上的海拔应与两侧等高线的一条数值相等,其内部海拔高度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判断水文、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及河网密度、水系形状等。 水文特征:流量、汛期(春汛、夏汛、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 1、水位变化(取决于补给量): ①雨水补给—降水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积雪量(我国东北、俄罗斯); ③永久性积雪融水—温度(我国西北、干旱地区);④地下水补给;⑤湖泊水补给。 2、含沙量:受植被、干湿状况的影响 3、汛期:受雨季长短的影响 4、结冰期:冬季温度 5、凌汛:产生凌汛现象的条件:有结冰期、由低纬流向高纬。

世界地理

名词解释 1. 世界地理研究地表各个系统(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分异现象的学科。 2. 热带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大气涡漩,是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的总称。 3. 沙漠化土地滋生生物的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和破坏了生物的潜力。 4. 地域分异规律指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成相互更替的各级单元的现象。反映地表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叫之。或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 5. 海岸带海岸带以超出地理上的潮间带的区域,向陆地延伸至海岸线以上100km和向海洋扩展到领海范围,包括沿岸岛屿。 6. 民族同化;指在一定的地蜮范围内有些民族的民族特性的消失,也就是指部分民族的消失。 7. 离散型板块边界即大洋脊的轴部两侧半块相背运动,板块受到拉张而分离,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是板块的增生边界。 8.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特征。 9. ENSO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突出表现;存在于全球热带东西方向的气压反相振荡,即所谓南方涛动现象与厄尔尼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因而合称ENSO。 10. 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 11. 地带段性是地带性因素在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纬向地带的变型。 12. 梯度流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等压面的倾斜,海水在压强剃度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叫之。 13. 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只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 14. 整体性包括三方面内容:内在联系性;空间组合性;动态演变性。 15. 风海流是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括风对海水的摩擦力和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海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 (共57张PPT)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课标定位 1.“水的行星” 2.自然界的水循环 (1)海陆间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洪涝灾害防治 素养阐释 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地球上水圈的组成及各类水体的分布状况,明确地球上淡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树立节水观念和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阅读分析,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并能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素养阐释 3.通过阅读海陆间循环结构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分析,提高地理实践力

4.运用资料,说明常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一、“水的行星” 1.从形态上看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2.从空间分布上看 3.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 (1)冰川是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2)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1.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2.类型与环节 【思考感悟】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提示: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径流环节。如兴修水利工程,可以对径流中的水资源进行时空调配;大量砍伐树木造成蒸腾减小,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失去植被覆盖,下渗减少,使得地下径流减少。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1城市的辐射功能课件(共41张PPT)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14.1城市的辐射功能课件(共41张PPT) (共41张PPT) 第十四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01 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____________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____、创新等功能。 经济、 文化 政治、 服务 商品市场 城市 发展 社会经济生活 集散

(2)特点。 特点举例 有些城市功能单一武夷山市旅游服务功能突出 有些城市具备多种功能大多数省会城市是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概念: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__________。 (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城市的____。 (3)大小表示:城市____范围。 → 发展带动力 功能 腹地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________的影响。 (2)城市的________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 (1)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________、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2)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____,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____。

经济特征 辐射功能 分工明确 越大 越高 二、纽约的发展 1.优势:位于米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哈得孙河河口,____条件得天独厚。 2.发展历程 (1)1825年,________开通,纽约的腹地迅速扩展到中西部地区,成为米国最大的贸易口岸。 (2)20世纪30年代,纽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_______的城市。港口 伊利运河 1 000万 三、纽约的辐射功能 1.地位: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辐射带动作用强。 2.纽约的辐射功能:综合性 辐射范围具体影响 周边地区依托高速公路和____交通,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分散到周边地区,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2023中考地理综合复习知识点

2023中考地理综合复习知识点 中考地理综合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 阶梯名称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主要地形举例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的广大地区米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3、主要山脉: 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秦山、祁连山。

⑸、弧形山脉:世界是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位于中尼边境)。 4、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⑴、四大高原: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多沙漠、戈壁,边缘有许多“绿洲”分布。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南方地区的一个湿润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⑶、三大平原: ①、位置: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23 图2—9 《中国地形》上识记。 ②、特点: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总 结(精华版) 一、世界地理概述 1.大洲、大洋的面积与分布特点:①七大洲面积顺序——亚非北南南欧大(或亚非美美,南极欧洋);②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位置最南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③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④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⑤各大洲中央经线——亚洲101ºE,欧洲30ºE,非洲20ºE,大洋州澳大利亚135ºE,北美洲101ºW,南美洲60ºW。2.大洲界线: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60°E)、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和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③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170ºW,66°34′N);④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80ºW,10°N);④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德雷克海峡;⑤非洲与欧洲分界——直布罗陀海峡;⑥欧洲与北美洲分界——丹麦海峡。 3.大洋分界线:①太平洋与北冰洋分界———白令海峡;②太平洋与大西洋分界——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7°W经线;③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分界线——经过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的146°E经线;④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⑤大西洋与北冰洋的分界———挪威西海岸(约61ºN)至冰岛再到格陵兰岛的最短距离一线。 4.七大洲地形特征:

5.海底地形:主要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等类型,大洋底又分为海岭、海盆、海沟等。 6.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①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A、亚洲东部和南部←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发展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B、欧洲西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C、北美洲东部(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②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加中,美巴澳。 ③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13个)——中印美印尼,巴巴俄孟加,尼日日本墨,菲律埃塞俄。

2023年中考地理冲刺复习知识点世界地理

三、海洋与陆地 8.说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及常见的防震措施。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防震措施:①地震时,要保持冷静,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②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③要选择空旷地带;④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⑤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⑥地震发生时,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四、世界气候 9.说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与其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10.试分析同一纬度地区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及等温线的形状的变化。 同一纬度地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即“高高低低”规律) 11.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试分析其原因。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 12.试描述世界年降水量受纬度因素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 13.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试分析其降水多的原因。

乞拉朋齐地处山地的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 抬升,形成地形雨。 14.试总结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特征: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15.试总结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16.试分析全球变暖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①燃烧煤等矿物质;②砍伐森林。影响:①两极冰川融化;② 海平面上升;③淹没沿海低地。 五、世界居民与聚落 17.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出现负值的大洲是哪个?试分析人口增长 慢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出现负值的大洲是欧洲。问题:①人口老龄化; ②劳动力短缺;③国防兵源不足;④社会养老负担过重。措施:鼓励生育。 18.试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③自然资源丰富;④交通便利;⑤地形平坦。 六、亚洲 19.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三个方面描述亚洲。

欧洲西部(人文地理特征)

陕西延安中学教案 【课题】欧洲西部(人文地理特征) 【授课时间】2018-4-1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欧洲的工农业发展、人口、居民特征。 2.德国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经济。 3.鲁尔区的位置及发展条件。 4.能够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件及综合整治的主要途径。 能力目标 能够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及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点】上3和4 【教学难点】上4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本节是农业这一章的基础课。可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我国最早栽培的农作物,栽桑养蚕、谷子、茶叶、水稻、大豆等;农业的发展历史,袁隆平培养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对农业的贡献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课堂设计】(含课前练习、导语、知识传授序列及其对应的方法、演绎或实验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等等) 教学过程备注 三、人文区域特征 1、发达的经济 (1)工农业产量大:欧洲西部是世界上 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三分之 一。法国是欧洲西部工农业都发达的国家,也 是欧洲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2)大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发达国家。 (3)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 至波兰,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至意大利, 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区。如德国的鲁 尔区、英国中部区、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工业区、 德国南部的墨尼黑-斯图加特工业区、英国北 部的苏格兰工业区等。 (4)对外贸易发达, 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发达,在世 界商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些国家利用 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重工业。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工业 制成品。本区的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二分之一以上,其中德国居第 一位。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 (共24张PPT)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在实际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它是一个警戒值。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口的数量。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科学家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关系:最小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点睛】 结合课本与以下图片,分组探究: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首学生结合课本与图片进行分组 探讨,研究。 本概念,后续的 引导内容也就比 较容易开展了。 通过学生自主探 究与教师总结, 让学生理解资源 是影响环境承载 力的首要因素。

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过渡]哪一种资源最终影响环境的人口容量呢? 给出木桶效应图片,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并最后总结归纳: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你好你好你好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答案: 1、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设问:结合课本与图片思考问题 通过设问与思考 让学生理解“短 板效应”:地区 或国家的环境人 口容量将取决于 数量最少的自然 资源的数量。 举我国南水北调

专题19 世界地理分区(原卷版)

专题19 世界地理分区 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人口15亿多人。为黄色人种。中国有56个民族,以汉族为主,日本以大和族为主,朝鲜半岛主要为朝鲜族,蒙古为蒙古族 1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20°-50°之间 (2)经度位置:东经73°到东经150°左右 (3)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4)国家组成: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2地形:地形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第一级为青藏高原,第二级为系列盆地和高原,第三级为低平原、丘陵和一些海岛。 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着,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即东亚季风区,气候湿润温和;西部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地气候区。 4.水文: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 5.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矿物资源以煤、铁、石油、铜、锑、钨、钼、金、菱镁矿、石墨等最丰富。 . 6.典型国家:中国(文明古国,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东南亚也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1.位置 (1)纬度位置10°S -27°N (2)经度位置95°E -141°E 知识点1.东亚

(3)海陆位置:它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地带 (4)国家组成: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 2.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 4.水文:中南半岛上河流自北向南,上急下缓,主要有湄公河、红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马来群岛河流短小湍急 5.典型国家:新加坡(亚洲四小龙之一,着名的花园城市)、印度尼西亚(火山国、千岛之国)。 1.位置 (1)纬度位置:0°―北纬40°(2)东经60°―100° (3)海陆位置: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是广阔的印度洋 (4)国家组成: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2.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水文:主要河流为恒河与印度河 5.农业:西南季风对农业影响很大;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其次是小麦,恒河下游地区普遍种植黄麻,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6.工业:二战后工业发展较快,大多以传统轻工业为主,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其电脑软件产业发达。 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为白色人种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定位为东经26度16分到东经74度56分,北纬12度35分到北纬43度34分 (2)海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 (3)国家组成: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叙利亚、塞浦路斯、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阿富汗、沙特、也门、阿曼、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 2.地形:地势较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云师大-世界地理学期末复习-杨青山

《世界地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热带气旋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3、沙漠化 4、梯度流、风海流、补偿流 5、赤潮 6、城市化 7、欧洲联盟(欧盟,EU) 8、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EAN) 9、亚太经合组织(APEC) 10、进口替代工业化 11、出口导向工业化 12、新经济 13、阿拉伯世界 14、中东 二、简答题 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简述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如何认识工业社会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4、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说明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问题? 5、如何理解陆地中纬度地带所内蕴的“自然的经济力量”? 6、简述亚洲气候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成因. 7、西亚何以成为世界热点之地? 8、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9、简述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10、试述东南亚的区域地理特征。 11、欧洲气候有何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6分)12、北海油田为何开发较晚?北海油田的开发对英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13、简述非洲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8分) 14、法国农业的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德国的经济地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6、俄罗斯的基本经济特征. 17、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环境、人口与贫困问题。 18、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区域差异。 19、简述现当代美国经济基本特征。 20、简述战后美国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向,并说明原因。 21、巴西经济地域发展的特点。 三、读图分析题 1、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2、全球植被类型分布图 3、日本工业分布图 4、印度经济图 5、俄罗斯地形、河流、矿产、港口、城市分布图 6、德国鲁尔区图 7、美国农业带图 8、巴西经济图 四、论述题 1、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试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3、试对印度经济发展条件及其世界地位进行综合评价. 4、试述美国城市经济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和现有的地理格局。

地理知识点

地理知识点 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世界地理) 第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 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 2.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 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 或大于160°E)。20°W 以

东到160°E 属于东半球(小于20°W 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 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2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3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4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5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3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4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2、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