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9T00:04:08.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高彩虹[导读] 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高彩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028-02【摘要】目的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同时运用三种量表BPRS及其因子测定(《简明精神病测定量表》)、PANSS (《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及TESS(《不良反应量表》)来观察利培酮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相比,前者特点是见效快、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更好。【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组

利培酮是较强的5-HT2A相对弱的D2受体拮抗剂[1],是80年代末由比利时杨森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我院于2003年开始应用此药。我们对40例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以观察利培酮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40例均符合CCMD—Ⅲ诊断为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1.1.2 从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BPRS大于40.无严重躯体疾病。

1.1.3 年龄 18-40岁。性别:女18例,男2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年龄性别均相仿。

1.2.2 给药方式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1mg片剂,开始剂量为1mg/d,两周增至2-6mg/d,从开始治疗至结束时间为8周,氯氮平组,采用25mg的氯氮平片剂。开始剂量为50mg/d.两周增至200-250mg/d,开始治疗至治疗结束时间为8周。

1.3 疗效评定方法

1.3.1 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其各因子测定)和PANSS(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2],以BPRS前后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即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大于80%为临床痊愈;60%-79%为显著好转;30%-50%为好转;小于30%为无效。

1.3.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疗效

2.2 由BPRS测定在第1周和第2周利培酮组因子1.2减幅度显著优于氯氮平组,SANS评定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SAPS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了利培酮对改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在显效时间上,利培酮组为13-19天,氯氮平组为14-21天。

不良副反应:

利培酮组:困倦5例;头晕,乏力2例;僵直1例,实验室检查心、肝等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

氯氮平组:流涎4例;抽搐1例;粒细胞减少1例;心率减慢1例。

3 讨论

本文通过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分析,体现出利培酮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比其特点为见效快用量小,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特别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更好,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及锥体外系反应比病程长并已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更敏感。因此,建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氯氮平治疗之前,不妨先给以剂量低,安全性较好的利培酮治疗。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4.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89.94-111.197-211.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0-04-30T01:08:32.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郭朝霞 [导读]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郭朝霞 (新安县精神病医院 471800)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75-02 【摘要】目的探索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有攻击行为的研究组76例,无攻击行为的对照组117例。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发病年龄、精神症状、诊断类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文化程度、诊断分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方面差异明显。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和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首发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questions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Methods:193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re are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and 117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y analyzed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 Conclusion: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Key words】aggressive behavior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危害严重,难以预料,且发病率较高,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对社会、家庭造成许多麻烦。近年来受到精神科临床普遍关注[1,2,3]。本文通过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对前来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93例,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攻击行为者76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117例为对照组,入组病人诊断符合CCMD-3。首发标准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攻击行为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观察到的。男102例,女91例,年龄12~54岁,平均25.35±8.43岁。 1.2资料分析有攻击行为者76例,占39.38%,男48例,女28例,年龄12~46岁,平均2 2.63±5.68岁,对照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13~54岁,平均26.12±6.30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t = 3.96,P <0.05,有显著差异。 1.3研究方法使用自拟临床资料调查表,项目包括首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对两组病人对照分析。其结果采用一般统计学处理,并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男48例,女28例;对照组男54例,女63例,两组性别卡方处理 =6.5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男性多。 2.2 文化程度本调查以高中文化程度为分界,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共68例,研究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占15.79%;对照组高中以上者56例,占47.86%,两组文化程度方面经卡方处理 =19.06,P<0.05,差异明显。文化程度低者攻击行为多,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少。 2.3 家族史两系三代有类似病史者为家族史阳性,共52例,研究组18例,占2 3.68%;对照组34例,占29.06%,两组卡方处理=0.67,P >0.05,无差异。 2.4 精神症状阳性精神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和兴奋状态,共121例,研究组有阳性精神症状者73例,占96.05%,对照组48例,占41.03,卡方处理 =59.65,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阳性症状者攻击行为多。 2.5 病前性格孤僻、少语、怕羞、敏感等为本研究的内向性格共86例,研究组23例,占30.26%,对照组66例,占56.41%,卡方处理 =12.68,P<0.05,差异显著。病前性格内向者攻击行为少。 2.6 脑电图异常本调查中的脑电图异常多为θ节律轻度异常,共49例,研究组28例,占36.84%,对照组19例,占16.24,两组卡方检验 =10.62,P<0.05,差异显著。有攻击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2.7 诊断分型研究组76例中偏执型36例,占42.36%,青春型19例,占26.17%,对照组偏执型38例,占32.48%,青春型1例,占0.85%,两组卡方处理值分别为:4.32和294.76,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青春型和偏执型多。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攻击行为[4] 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不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尤其是攻击行为对社会、家庭、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危害,本调查显示,青春型主要表现为兴奋话多,思维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本型攻击行为多缺乏目的性,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偏执型攻击行为目标明确,常是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本调查也显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攻击行为多。这些都与既往报道[2,3]相符。 3.3 性别和年龄方面本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在有、无攻击行为方面,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年龄越少其自控能力较差有关,性别方面男性攻击行为较女性多,女性发生率低,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男女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有关。

精神分裂症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在这一组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3.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精神分裂症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假说:(1)多巴胺(DA)假说: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即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DA功能亢进。(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谷氨酸是皮层神经元重要的兴奋性递质。(3)5-羟色胺(5-HT)假说:6.社会心理因素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心理社会因素在其病因学中仍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前述的精神分裂症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有关外,临床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性格多表现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很多患者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精神因素者占40%~80%。当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就是病因,但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诱发作用。 三、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如两个声音议论患者的好坏;或评论性的,声音不断对患者的所作所为评头论足。其它类型的幻觉虽然少见,但也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见到。如一位患者拒绝进食,因为她看家盘子里装有碎玻璃(幻视);一位患者感到有人拿手术刀切割自己的身体,并有电流烧灼伤口的感觉(幻触)等。 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但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的举动。如有的患者在幻听的影响下辱骂甚至殴打亲人,有的患者为了躲避幻听的“骚扰”而频频上访,要求有关部门拆除安装在自己脑子里的“播音器”。曾有一位老年妇女,因为总是听到声音讲水里有毒,为了喝上“干净”的水,提着暖瓶走了二十多里,路上花了4个小时。 (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妄想的荒谬性往往显而易见。也许在疾病的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某些明显不合常理的想法还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 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可见于各个年龄层。涉及的对象从最初与患者有过矛盾的某个人渐渐扩展到同事、朋友、亲人,直至陌生人。他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暗有所指,寒暄问候、家常聊天都别有深意。严重者甚至连报章杂志、广播电视的内容都认为与己有关。 妄想的内容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如一位在化工行业工作的工程师认为自己喝水的杯子被人做了手脚,每天都会释放出定量的毒药,造成自己慢性中毒;一位老护士认为自己在上次住院时被人注射了艾滋病病毒;一位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称自己丢了块价值“5万元”的罗马表,是让邻居偷走送给了国家领导人。 2.被动体验正常人对自己的精神和躯体活动有着充分的自主性,即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运动,并在整个过程中时刻体验到这种主观上的支配感。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

《美丽心灵》精神分裂症分析

《美丽心灵》观后感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评分8.8的电影,其艺术含量不言而喻。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表现 1、思维障碍 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牵连观念是指某些人或事对个体具有特殊意义。就像纳什,他坚定不移的认为美国的所有报刊杂志里藏着关系到15万人生命的国家机密,并且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那一个个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新闻、广告,在纳什的眼睛里同编排成一连串的密码,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这就是纳什关系妄想的表现。 2、感知觉障碍 在感知觉障碍方面,纳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幻觉。幻觉就是指虚幻的感知觉,即患

精神分裂症与其它妄想性障碍考试题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 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本体幻觉 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牵连观念 D.思维散漫 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欣快 6.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7.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A.思维破裂 B.被控制体验 C.幻觉 D.怪异行为 E.注意不集中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思维联想散漫 B.片断的幻觉妄想 C.幼稚愚蠢行为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E.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9.关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常急性发病 B.可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 C.可出现木僵 D.对电抽搐治疗反应较好 E.发病多在中老年期10.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特征,以下哪项错误 A.起病年龄较晚,常在40岁左右 B.以妄想为主要表现

C.缓慢发病者多 D.幻觉少见 E.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11.关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多在青少年期发病 B.病程进展缓慢 C.社会退縮行为 D.幻觉妄想较为明显 E.预后较差 12.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A.思维贫乏 B.假性幻觉 C.动力缺乏 D.情感平淡 E.孤僻离群 13.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中,目前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化因素 D.脑萎缩 E.精神因素 14.一青年病人,三个月前急性起病,意识清晰,表现说话难以理解,行为幼稚怪异,本能意向亢进,有片断的耳闻远方亲友声音的幻觉,觉有人跟踪。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病毒性脑炎 E.分裂样精神病 15.30岁的男性病人。近半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有人在屋里放了窃听器而不敢大声讲话,常听见有人在议论如何对付他。因而表现闷闷不乐,闭门不出,写信到公安局请求保护。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青春型分裂症B.偏执型分裂症C.单纯型分裂症 D.偏执性精神病 E.紧张型分裂症 16.青年女性,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友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有时发呆。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 品性障碍 C.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 偏执性精神病 E. 人格障碍 17.以下疾病那一种预后最好 A.偏执狂 B.偏执状态 C.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D.偏执型人格障碍 E.妄想阵发 18.有关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哪项不对 A.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 B.病程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C.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 D.分裂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9T00:04:08.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高彩虹[导读] 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高彩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028-02【摘要】目的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同时运用三种量表BPRS及其因子测定(《简明精神病测定量表》)、PANSS (《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及TESS(《不良反应量表》)来观察利培酮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相比,前者特点是见效快、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更好。【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组 利培酮是较强的5-HT2A相对弱的D2受体拮抗剂[1],是80年代末由比利时杨森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我院于2003年开始应用此药。我们对40例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以观察利培酮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40例均符合CCMD—Ⅲ诊断为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1.1.2 从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BPRS大于40.无严重躯体疾病。 1.1.3 年龄 18-40岁。性别:女18例,男2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年龄性别均相仿。 1.2.2 给药方式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1mg片剂,开始剂量为1mg/d,两周增至2-6mg/d,从开始治疗至结束时间为8周,氯氮平组,采用25mg的氯氮平片剂。开始剂量为50mg/d.两周增至200-250mg/d,开始治疗至治疗结束时间为8周。 1.3 疗效评定方法 1.3.1 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其各因子测定)和PANSS(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2],以BPRS前后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即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大于80%为临床痊愈;60%-79%为显著好转;30%-50%为好转;小于30%为无效。 1.3.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疗效 2.2 由BPRS测定在第1周和第2周利培酮组因子1.2减幅度显著优于氯氮平组,SANS评定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SAPS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了利培酮对改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在显效时间上,利培酮组为13-19天,氯氮平组为14-21天。 不良副反应: 利培酮组:困倦5例;头晕,乏力2例;僵直1例,实验室检查心、肝等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 氯氮平组:流涎4例;抽搐1例;粒细胞减少1例;心率减慢1例。 3 讨论 本文通过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分析,体现出利培酮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比其特点为见效快用量小,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特别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更好,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及锥体外系反应比病程长并已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更敏感。因此,建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氯氮平治疗之前,不妨先给以剂量低,安全性较好的利培酮治疗。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4.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89.94-111.197-211.

精神分裂症分类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模板)

精神分裂症(模板)

XXX精神病医院 姓名: XXX性别:女性年龄: 45 岁科别:精神科床号: 12 住院号: 1120 入院记录 姓名:XXX 性别:女性年龄:45 岁婚姻:已婚文化程度:文盲民族:汉族职业:农民职务:无宗教信仰:无籍贯:XXX 邮政编号:- 工作单位:无电话:XXX 供史人:XXX 系病友之丈夫对病史了解,可靠邮政编码: - 供史人地址:XXX电话:XXX 单位联系人无地址无邮编无电话: 无 第2 次发病第2 次住院入院日期:2017-02-23 11:30 门/急诊诊断:精神分裂症 主诉:复发自语、凭空闻语10 余天,总病程3 年。 现病史:患者于2014年3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哭泣,说经常听到别人说她的坏话,有一次看到别人在聊天就认为别人是在说她的坏话,于是跟别人吵架。在街上看到很多新车子和新房子就说之前没有看到这么多,认为是因为她得病了别人得到了很多钱才买的。也不上班了,整日呆在家里,能做家务,与家人交流减少。家属送至XXX 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用药不详,门诊治疗2 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送至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服用“利培酮4mg/日”治疗6 个月后以显进疗效出院,出院后能自行规律服药,2016年8 月吃完家里的药后未再开药,自行停药。10 余天前患者开始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哭泣,外走,说别人骂她,大发脾 2

神科床号:12 住院号: 1120 性别:女性年龄:45 岁科别: 3

XXX 精神病医院 4 姓名: XXX 性别: 女性 年龄: 45 岁 科别: 精 神科 床号: 12 住院号: 1120 经济状况:一般 主要经济来源:务工 家庭结构类型:核心型 一家 3 口 成员关系:和睦。 关心患者。 近亲结婚:否 体格 闻及杂音 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肿胀,皮温正常,足背动脉可触及搏动,无畸形, 无杵壮指、趾,无水肿、外伤、骨折及静脉曲张。 神经系统:十二对颅神经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眼底:未查 家族史: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 丈夫体健, 有一女,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 家庭史:家系神经、 精神病史: 否认精神病家族病史。 T :37℃ P : 88次/分 R :20次/分 BP :132/70mmHg 发育:正常 养: 中等 神志:清晰 皮肤黏膜:无黄染, 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头部:对称无畸形 颈部:劲软,气管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 胸部:对称无畸形 肺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 律齐,心率 88 次 /分,未 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未触及 脾:未触及 肾:无叩击痛 肛门外阴:未查 脊柱:呈生理性弯曲

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

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 郭春梅司天梅舒良 早在上个世纪初Kraepelin就指出,早发性痴呆的首次入院年龄女性比男性大。之后陆续有研究重复了这个结果。但真正系统严格的对精神分裂症的起病、临床表现、治疗、病程及预后等进行研究还是近十几年的事〔1〕。大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年龄及起病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 一、起病年龄及起病年龄的分布 精神分裂症大多慢性起病,具体的起病时间不易判断,所以多数研究将首次入院年龄作为衡量起病年龄的标准。Angermeyer和Kuhn于1988年回顾了50多篇相关研究报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首次入院年龄男女差异为1~10年不等,但均为男性比女性早〔1〕。Hafner等人为排除精神分裂症首次入院年龄受求医行为影响的可能,利用自编的精神分裂症回顾性评估问卷(IRAOS),调查了首发患者早期病情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出现的年龄,发现:首次出现疾病征象、开始发作阴性或阳性症状及首次发作高峰(定义为阳性症状最严重时)等标志性事件发生的平均年龄男性都比女性早3~4年。可见,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的性别差异是疾病本身的特点,存在生物学原因。 虽然女性比男性平均起病年龄晚,但女性的起病年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较男性向后推移,而是呈现不同的分布模式。Castle等人在伦敦某地区精神疾病登记病例中,采用精神病操作性诊断目录(OCCPI)作为诊断标准,抽取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477名,对其发病年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男性发病呈双峰分布(中数分别为24.4岁、36.6和61.5岁)。对总人口年龄分布、婚姻状况及病前工作适应情况等影响起病年龄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性别差异仍然存在。这与之前的几个研究结果相似,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该研究纳入了一些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Hafner等人在研究中将年龄每五年作为一个阶段考究发病率时,发现男性在15-25岁发病率迅速增加,之后随年龄逐渐下降至一个低的水平,而女性存在两个发病高峰,每一个在15-30岁出现,经过一段下降后于45-50岁(绝经期前后)又出现一个较小的发病高峰。因此,虽然男性起病年龄更早,但总的年龄范围内,男女的累积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不过,并非所有情况下这种性别差异都存在,Albus在家族性患者中未发现起病年龄的性别差异,且家族性患者的起病年龄较散发病例的起病年龄早。 对造成起病年龄及起病年龄分布模式性别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索时,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了女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的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See-man等多个学者提出了雌激素假说,认为雌激素对精神分裂症具有保护作用,可推迟女性的起病时间,并减轻临床症状。但随着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一部分潜在的女性患者此时发病。之后大量的研究验证了这个假说。如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雌激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月经周期中血浆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精神分裂症症状量表评分负相关。而雌激素联合治疗比单用抗精神病药物能更好地改善症状。不过,家庭性患者无起病年龄差异的事实提示,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可被遗传方面的致病因素消弱。 二、临床症状 许多关于精神分裂症症状及亚型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得到类似的结论,即女性患者发生阳性症状和情感症状的几率较大,而男性患者则更多出现阴性症状和隐匿起病。Carpenter等曾经将具备6项阴性症状中的两项定义为“缺损型精神分裂症”。Roy等人根据此定义于2001年对有关症状和性别关系的文献作了荟萃分析,得到男性与缺损型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结论。然而也有研究未发现症状的性别差异。Hafner等人比较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和女性在疾病不同阶段的诊断、分型、症状群及单独症状,未发现二者在临床诊断、症状评分及症状表面上存在明显不同。唯一的差异是女性患者在症状前驱期比男性更容易表现出焦虑,Hafner认为这更可能是女性的特点而疾病的特点。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使用ESRS与PANSS量表评定治疗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两种药物确切有效,在改善阴性精神分裂症状的过程中,利培酮具有更加显著的医疗效果。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利培酮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阳性与阴性两种不同的病状体征,阳性症状患者常会表现出妄想、幻觉等疾病症状,而阴性症状患者则表现出抑郁、嗜睡等疾病症状[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选择恰当的疾病治疗方式进行临床治疗,以此提高疾病治疗的实际效果[2]。本文通过对利培酮与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以期为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案,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在19~56岁,平均年龄(25.5± 2.5)岁,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1.5±0.5)年。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医药导刊》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较为典型的精神分裂病症体征。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中,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中,患者采用氯氮平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上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在治疗前,所有患者需要停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在停药一周后采用氯氮平片(主要成份为氯氮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846)进行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的病症恢复情况,酌情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调节治疗,氯氮平药物的使用剂量为每天50~100mg,1周为一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根据患者服用药物后的情况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实验组患者采用利培酮片(主要成份为利培酮,批准文号:H20010310)进行康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患者的精神状况,适当调整药量或者将原本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替换为利培酮药物,初始使用剂量为每天1~2mg,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药量逐步增大,最大使用剂量为8mg/天,药物治疗的疗程为8周。

精神分裂症

第三章精神分裂症的防治进展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我国12个地区调查35岁以上年龄组),男︰女为1︰1.60,但男性比女性平均起病年龄约早5年。 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易反复。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慢性精神病院患者的60%左右。 本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多样。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精神病学家曾将本病的不同症状分别看成独立疾病。如法国Morel(1857)建议将该病称之为“早发性痴呆”。德国Kahlbaum (1874)将其称之为“紧张症”。Hecker(1871)将其称之为“青年痴呆”。 1896年,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者德国人克雷丕林(E.kraepelin)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述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1911年,瑞士医生布鲁勒(E.Blealer)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提出本病是由于病态思维过程所导致的人格分裂,首次将“精神分裂症”这一术语引入精神病学。 二、流行病学 在流行病学方面,该病有四高两低的特点,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识别率低,治疗率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生患病率高达13‰。每年新发病例,即年发病率0.22‰左右。北京郊区对1975年建立的精神病防治网历年新患者登记、复查和核实资料至1982年,平均年发病率为0.11‰。WHO组织的精神分裂症预后调查,并在10个国家12个地区进行了新发患者的研究(Jablensky,1992),按广义精神分裂症定义的诊断标准,发病率为1.5‰(丹麦Aarhus)~4.2‰(印度Chaudegach,农村)。按狭义精神分裂症定义的诊断标准,则各中心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0.07‰~0.14‰),大致为0.1‰。与我国北京郊区的资料大致接近。 据有关研究表明,精神病患病率已由50年代的2.7‰上升到70年代的5.4‰,80年代的11.1‰。1993年全国流调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55‰,据此推算,我国目前有近780多万人患该病,居各类精神病之首位。而且精神病的患病率还在持续上升。该病程迁延,呈慢性进展,使患者的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致残率颇高,占精神残疾的82.5%。有50%的患者曾试图自杀,10%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复发率高达80%,

精神分裂症分型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自克雷培林和伯乐尔起,精神分裂症就已经根据行为开始分类。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仅只用精神分裂症来统称,而是出现了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妄想性精神分裂症等等。对于诊断医生而言,这种分类经常是存在疑问的。如果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称自己是一个被敌人追捕的有名的人,他就有可能被归入妄想性精神分裂症,但是如果二个星期后,他不再提及敌人而是不再从椅子上离开,是否应该再把归入到紧张性精神分裂症中去呢? 虽然在分类上存在困难,但分类诊断最终可能是有价值的。将患者分类进入限制性诊断组对于研究而言是必要的。就像目前我们并不知道是否不同的原因导致了不同的精神分裂症行为模式,是否是不同的精神分裂症行为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治疗方式,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具体有相似行为模式的病人进行归组研究,我们就能发现上述这些疑问的答案。这就意味着将患分类。 一般,精神分裂症被为分五种类型。其中一种是未分型,这是一种混杂型,适用于那些不适合归入任何一类或者是可以归入好几类的患者。这类患者是常见的。另一类是残留型,度过了活动期的患者归入此类。剩余的三类的确是描述了活动期的症候:紊乱型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的不同的心理障碍中,紊乱型精神分裂症患 者是最符合人们对“疯子”的刻板印象。紊乱型精神分裂症中有三种典型的特征。一是说话的言语支离破碎,最可能出现语词新作,音联和词语杂乱。二是情感障碍,一些患者情感平淡,还有一些举动愚蠢——傻笑,做鬼脸等。第三个主要特点是行为举止混乱或者是拒绝穿衣。虽然具有以上这三种特征就可以确定为紊乱型精神分裂症,但大多数这类患者会表现出精神分裂症的所有症状。他们的运动行为非常奇怪。他们可能会出现幻觉和妄想,但是不同于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那样比较完整的想象,他们的幻觉和妄想经常是破碎的而且是让人疑惑的。此外,紊乱型精神分裂症还会有严重的社会退缩,完全沉湎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有时对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几乎是无动于衷。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通常是渐进性发病,且容易出现在早年。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这曾是一种常见的障碍,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它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运动行为上有显著的障碍,有时这种障碍以紧张性木僵的形式出现,或者是表现出完全不动,通常伴有缄默症,就是不说话,患者有可能在数周内都持续这样的状态。一些患者在木僵期间会出现很怪异的姿势。有时他们会像蜡像一样,任他们摆布,且保持这一被摆弄的姿势。然而,紧张症并不只是局限于运动性活动的减少。很多患者会在不动期和疯狂期之间转换。以上任何一种状态,患者都需要医疗急求。在兴奋期,患者有可能会伤害自己或者是他人;在木僵期,要防止他们饥饿。 虽然紧张性不动是一种消极状态,但是实际上可能相当的活跃。患者经常持续几个小时的奇怪姿势,这种姿势也被认为需要花费特别多的精力。此外,一些像蜡像一样的患者,他们会强烈地反抗他们摆弄他们的躯体——一种被称为紧张性木僵的特征。相类似的,虽然紧张症似乎会表现得极度退缩,但是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即患者能够清晰地知道他们周围发生了什么。有一些表现出模仿言语,像鹦鹉学舌般地重复他人的话;一些表现出模仿行为,模仿他人的行动。最后勤

精神分裂症(模板)

姓名:XXX性别:女性年龄:45岁科别:精神科床号:12 住院号:1120 入院记录 姓名:XXX 性别:女性年龄:45岁婚姻:已婚 文化程度:文盲民族:汉族职业:农民职务:无宗教信仰:无 籍贯:XXX 邮政编号:- 工作单位:无电话:XXX 供史人:XXX系病友之丈夫对病史了解,可靠邮政编码:- 供史人地址:XXX 电话:XXX 单位联系人无地址无邮编无电话:无 第2次发病第2次住院入院日期:2017-02-23 11:30 门/急诊诊断:精神分裂症 主诉:复发自语、凭空闻语10余天,总病程3年。 现病史:患者于2014年3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哭泣,说经常听到别人说她的坏话,有一次看到别人在聊天就认为别人是在说她的坏话,于是跟别人吵架。在街上看到很多新车子和新房子就说之前没有看到这么多,认为是因为她得病了别人得到了很多钱才买的。也不上班了,整日呆在家里,能做家务,与家人交流减少。家属送至XXX精神病医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用药不详,门诊治疗2个月后未见明显好转,送至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4mg/日”治疗6个月后以显进疗效出院,出院后能自行规律服药,2016年8月吃完家里的药后未再开药,自行停药。10余天前患者开始出现自言自语、无故哭泣,外走,说别人骂她,大发脾气,把家里的碗砸碎。家属无法管理,于今日送至我院要求住院治疗,门诊拟“精神分裂症”收入住院。自发病以来,睡眠可,食纳一般,大、小便正常,无发热、抽搐及二便失禁史,无情绪高涨或低落,无悲观消极言行,有毁物行为但无伤 1

姓名:XXX性别:女性年龄:45岁科别:精神科床号:12 住院号:1120 人行为。 既往史:(以往有哪些重大疾病史注明发生的时间,治疗情况及转归) 既往体健,脑外伤疾病史:无外科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肝炎病史:无结核病史:无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无非依赖性物质使用史:无 冶游性病史:无药源性疾病史:无 个人史:第1胎,母孕期于1972年10月14日“足月”平产。 婴幼期体格发育正常智力发育一般童年不良遭遇无 社会适应(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文盲,劳动能力及人际关系一般。 月经史:月经14岁5-7天/28-30天末次月经:2017年2月10日,既往月经规律。 婚姻、生育史:已婚,生育1女,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 兴趣、嗜好:无不良嗜好。 个性特征:主观任性急躁倔强热情大胆___积极性强意气用事自制力差易与人吵孤僻少语√胆怯被动自卑敏感多愁善感不好交际√好幻想缺乏决心合群开朗乐观活泼敏捷、好交际适应性强不拘小节固执沉着细心慎重温和自信右主见耐心好心平气和刻苦耐劳多疑敏感拘泥迂腐荒诞不经孤独怪癖冷酷无情狂热迷信鲁莽残忍 家族史:经济状况:一般主要经济来源:务工 家庭结构类型:核心型 一家3口成员关系:和睦。 家庭主要成员情况:丈夫体健,有一女,有“双相情感障碍”病史,关心患者。 2

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4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0 w的阿立哌唑开放性治疗试验。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 w、8 w、12 w、20 w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ESES)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同时采用月经调查问卷对患者月经情况进行调查,1次/4 w,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结果治疗20 w后PANSS总分值治疗前相比下降十分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也有明显下降(P<0.05);有35例患者PANSS减分率≥76%;治疗前后,患者RESES 评分差异不明显;患者治疗后体重测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经时间、月经量、月经周期与用药前相比变化不明显;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给予阿立哌唑25~30 mg/d时,可以使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发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具有较小的危险性;对患者月经、体重影响不显著,对女性患者来说,是一种新型而理想的抗精神病药物。 标签:阿立哌唑;女性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 阿立哌唑属于新型的精神类药物,其对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及阳性症状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和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阿立哌唑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少[1]。文章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44例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阿立哌唑口服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44例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46岁,平均(28.5±6.1)岁,病程7个月~3年,平均(1.8±0.79)年;所有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PANSS总分≥60分;入院前3 w内均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排除滥用药物、严重躯体疾病以及脑器质性疾病患者[2]。 1.2方法首次给予阿立哌唑剂量为10 mg/d,分作2次口服;次日增加到20 mg/d,仍作2次口服,并维持此剂量连续进行4 w观察。依据患者药物耐受情况与临床症状进行药量调整,必要时可将剂量调整至25 mg/d,疗程为20 w。治疗过程中如果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处理。 1.3观察指标研究前对患者进行量表一致性测试,Kappa=0.8(P<0.01)。在治疗的0、4、8、12、20 w评定PANSS、TESS、RESES,同时检查患者肝功能、尿常规、血常规及心电图,并在研究开始与结束时询问患者月经与体重情况[3]。20 w后利用PANSS减分率评估总体疗效,痊愈:减分率≥75%,进步显著:50%~74%,好转:30%~50%,无效:减分率0.05)。除此之外,其他不良反应主要有失眠3例,心动过速5例,震颤6例,静坐不能11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