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

一、历史认识及启示(初三历史组)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的主题线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近代化所经历的的艰辛探索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和结论?

①实现近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

②实现近代化的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了长期的贫穷落后,因此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国吸取和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

③社会进步是近代化的核心和源泉,科学和教育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基本内容,欧美近代化过程贯穿了三次科技革命,科技的进步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科技兴国是实现国家真正强大的、正确的科学决策。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

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

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

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的启示:

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二、中国工业化进程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起步(1840-1895)

19世纪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近代化的正式开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主要原因: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实业救国”成为与民主共和并存的两大进步社会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板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后者是主要原因。

4、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推动下缓慢、艰难地向前发展。

5、进行改造(1953---1956):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1、1953—1956(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成就表现: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初步形成了我国工业化的合理布局。

2、1956—1966(十年建设时期)成就: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新兴工业,如电子、航天、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但急于求成,期间出现了全民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给工业建设造成了不必要的灾难。

3、1978年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主要成就: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革新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当前,我国正稳步迈向工业化的进程中。

4、工业化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党的正确领导;科技人员的创新;广大劳动者的不懈努力等。

5、出现挫折的原因及其教训

建国后工业化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经验教训: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综合平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人民生活。二、中国工业化进程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起步(1840-1895)

19世纪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近代化的正式开始。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主要原因:一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实业救国”成为与民主共和并存的两大进步社会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板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后者是主要原因。

4、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推动下缓慢、艰难地向前发展。

5、进行改造(1953---1956):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1、1953—1956(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成就表现:工业、鞍钢、沈阳机械、长春汽车、东北工业基地形成,初步形成了我国工业化的合理布局。

2、1956—1966(十年建设时期)成就: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靠“洋油”的时代;新兴工业,如电子、航天、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但急于求成,期间出现了全民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给工业建设造成了不必要的灾难。

3、1978年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主要成就: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革新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当前,我国正稳步迈向工业化的进程中。

4、工业化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党的正确领导;科技人员的创新;广大劳动者的不懈努力等。

5、出现挫折的原因及其教训

建国后工业化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经验且急于求成;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经验教训: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注意综合平衡,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善人民生活。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感悟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感悟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们“知古鉴今”,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镜”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续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每个中国人将会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激发。 中国的近代历史我们从初中至现在已学得很详尽了。在此,我就不再赘述。总之,我们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而“天朝”这具木乃伊,已经被空气接触,很快便腐烂了!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建国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有一些错误和冒进的做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些前期的建设和改造为后面的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开创了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前景。在十六大报告中,我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和基本国情,认识在近现代中国引起大变革的背景和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把这段历史当做一个反思的历程。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多方面的进步才能增强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明白“满招损,谦受益”,只有虚心批判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明白“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了解我国国情,尊重自己,不能对外屈尊,不能一味地照搬国外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见未来。在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才能正确把握方向,勇往直前,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法学L141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从过程来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从内容来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政治),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经济)。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1840-1895年,起步阶段。事件主要是洋务运动。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发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官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近代化也开始从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1895-1927年,整体发展阶段。 此阶段中,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 首先,是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分为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其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也取得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立宪派发动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表现为“西学东渐”达到高潮。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将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为教育体制改革扫清道路;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成立了教育部,对教育的内容和学制进行改革。)(产生了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代表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产生大量新的文艺作品,文学上有“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艺术上有京剧的形成和上海、岭南画派的出现;史学界出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史学革命”,发现了甲骨文。)

《中国近代史》感想

听课感想 刚开始听课到现在,一直都想写。一是因为老师赞赏师生交流,也因为我自己也确有感想。明天就要考近代史了,不考感想,我就写在这里。我只是老师一名普通的学生,一名受教者,这次信倒是很希望老师能回我。 —前言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最深的是老师的观点,关于人性的。“听话”“无赖”到独立人格的人,观点鲜明,立论有力有据。我首先想到了鲁迅,感觉是在听文学课而不是历史课,当然这是最开始的想法。 我每一节课都坐在最前面,就是想不让同学打扰好好的听完。听完所有的感觉又多了一些。第一,我很喜欢老师讲历史不按书上的来,也就是说没有太多的历史事件。其实历史事件本身并不是不能吸引人,只不过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太多了,想听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能够引导我们思考历史,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方向,那就是人性的发展;第二,我很喜欢老师在讲历史人物的态度,历史人物是真实的,多面的,而不是我们在大众媒体上看到的单面行。周恩来总理很受人们尊敬,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的时候,他可能会存在瑕疵。我在想,会有那么一天,20年后当人们合理公正的评价了他后,并不影响他对建设新中国所做的贡献;第三,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看待历史的眼光。至少我自己认为

是这样,我从来没有想过从一连串的历史人物身上思考过历史,那个时代的人,他们个人是怎么选择的,他们的选择都是基于自身环境和历史环境的,他们的成长道路也在从侧面书写着历史。这时,我联想到为什么古人写历史的时候,总会在一个国家中选几个重要的人来当做整个国家,整个时代的历史,《史记》就是这样一部史书;第四,老师让我认清一个历史现象,“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几个盛世,是非常不错的君主完成的,至少在封建社会他们是不错的君主,他们的局限性也是历史的局限性。他们足以称道是相对于其他传统君主而言的,我相信在中国的历史出现过“独立人格的人”,但是他们只是极少数,不能够形成整体的社会效应。第四,我个人很喜欢鲁迅,但是我一直都读不通“我翻开历史一查,历史上没有年代,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大半夜,才从字缝中看出来二个字‘吃人’”,我当时想,中国古代确曾有过辉煌,当我想到那些成就的时候,我实在无法把吃人与成就联系起来。老师说人性时,我才把鲁迅所论的人性和他那句话联系起来,也就通了;第四,老师讲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的小插曲都能反映一些历史背后但是很真实的故事,这些看似不重要,但是对一些大事件的理解是很有好处的,与以上表述一样,这也是我在以前的历史课上所没有听到的;第五,老师读历史把历史读活了,它活在历史对现代人的启迪,实实在在的启迪,“希望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胡锦涛)。老师说“将来把你们的孩子教育成独立人格的人”

中国近代历史探索的过程及其特征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一百多年间,先进的中国人为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抗争与探索,探索过多种救国道路,实践过多种救国方案,走过了最艰苦、最复杂、最激烈的探索道路。由于其阶级立场与时代背景各有所异,其救国方案、实施过程与结局后果也大为迥异。虽然这些的探索最终均不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弈欣为首,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督抚为首,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冯桂芬、郑观应、王韬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创造了一些条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建学会、和顽固派论战,传播了维新思想,领导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尽管不足百日,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人民救国图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辛亥革命的失败再次告诉国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也行不通。 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大革命失败后,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拓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统一战线等新的革命战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在21世纪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无论中国革命,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才能走向成功。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兴办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能够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认识其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 (2)以表格形式为主,教师讲授,学生回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由此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授课过程 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战败。随后,列强纷至沓来,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为了使中国独立富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探索救国方案,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了。 一、知识梳理: 学生朗读本部分内容,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的主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本节内容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过程设计如下:1. 学生快速浏览本节知识,并结合教材完成表格内容;2.教师抽查、补充及疏导。 (一)洋务运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洋务运动》,完成本内容的知识梳理表格。

记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然后抽查学生速记情况。 (二)戊戌变法 1、据表格提示,学生采用口述方式,自主完成。然后学生阅读,巩 (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器物技术(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三、归纳总结 学生先自我归纳,然后教师加以完善,共同总结出中国近代化探索 的特点: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对中国近代史的感悟 从1840到1949,历史的车轮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天一天,我们过了109年。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关系着四万万人民的生死存亡。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紧张,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疯狂,当然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这样威胁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慈禧到毛泽东,从李鸿章到周恩来,从受压迫受剥削到当家作主,从被列强踩在脚底到屹立东方……109年,我们创造了奇迹! 大浪淘沙,千古英雄。英雄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英雄。血雨腥风,百年之间,我们的英雄历炼着,神话终于变成了不朽的篇章,如果没有民族的危机,他们到哪去施展他们满腹的雄才?如果没有英雄们的挺身而出,谁救民族于水火? 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屈辱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今天的幸福与和谐,是建立在先人的鲜血和尸体之上的呀!当我一次次带领我的学生走近中国近代那段历史时,我发现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与认识。 第一堂课上,我曾问同学这样一个问题:“提到中国近代史,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屈辱”,95%的同学脱口而出。中国109年的近代史主线是屈辱吗?这是对中国近代史的误读,中国近代伴随着屈辱,但不是近代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史的主线是抗争和探索,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争和前仆后继的探索,才有1949年的光明,如果屈辱是主线,中国早就亡国了。 为什么要学近现代史呢?因为它和今天的历史联系得最紧密,历史的昨天能为今天的历史提供很多的经验教训。为什么不学古代史呢?

那是一段令所有中国人都自豪的历史。今天依然有一部分人沉浸于祖先给予我们的荣耀中,看看我们的近代史,祖先创造的文明,令我们汗颜。 中国近代史,以1840年英国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为开端,以签订屈辱的条约宣告结束。看看西方人是如何把中国的四大发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侵略从海出而来,英国的战舰上,有中国的指南针,英国的大炮装着中国的火药,最终的和约是在纸上签订(中国的造纸术)。中国人不该反思吗?我们祖先的发明,我们都发挥作用了吗?我们愧对于我们的祖先,拿着老祖先的东西四处炫耀,而不敢直面中国近代那段历史。鲁迅先生曾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需要反思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失败比成功多。“勿以成败论英雄”。走进近代那段历史,感受时人的艰辛与不易。所以对中国近代史上抗争与探索的人们,应致以敬意。中华民族是不屈服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你我的血液里都有这种不屈服的精神。中国近代最终选择革命的道路,是因为改革太艰辛。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后人颇多指责,认为步伐太慢,实际上当我们走进那段历史时,我们会发现,洋务派那些人在那个时代已经走在最前端,“中体西用”是当时最好的方式,不保留中体,西用也难以引入中国,正是在中体的掩护下,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守旧势力太强大,高高在上的心理优越感在相当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作祟。中国人的觉醒及正确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刺痛了中国人,维新志士以知识分子极大的热情与勇气,奔走呼告变法图强,进而直接投入到改良中国的政治运动中。维新派要在中国走日本式的君主立宪的道路,必然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2020历史中考:《近代化探索专题》 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及探索历程 1、含义:是指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 和社会生活上的近代化。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治上的民主化。2、探索历程: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 过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侧重学习西方技术;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学 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侧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特点: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线索梳理】线索1:冲击与反应

线索2:近代化转型1.政治民主化 2.经济工业化 3.思想科学化

线索3:近代化转型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城市1.北京北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要扮演着政治、文化中心的角色,见证了中国从民主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再到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走向富强的历程。 2.上海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的缩影。上海不仅是引领中国近代革命的一面旗帜,而且顺应了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潮流,是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并最终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3.南京南京长期是中国近现代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民主法治的伟大探索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4.广州广州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之一,中国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对外开放起步较早的地区,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5.重 庆重庆是近代中国开放的第一批内地商埠之一,是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中心,也是现代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内地开放较早的地区,是中国从近代衰败到现代崛起的缩影. 线索4:不同国家近代化路径的比较

中国现代化的反思读后感

中国现代化的反思 —读《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有感 华美玉 (化工学院,化学工程,1300507067) 摘要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概念。本文拟对读《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后感,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中国现代化发展。重点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历程,即中国是在世界历史中走向社会主义的;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哲学基础,说明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即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 引言 北京师范大学杨耕教授新作《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从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的实践”到第三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及其特征”为上篇,主要从理论上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及其客观根据,以及经济较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形成及其特征;从第四章“世界历史中的东方社会及其命运”到第十二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双重动力”为中篇,主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其历程,改革开放的内在矛盾、根本动力、历史作用和伟大意义;从第十三章“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到第十八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中国走向21世纪”为下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哲学基础,说明邓小平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着中国走向21世纪。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1840—1949)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840—1912) 【阶段特征】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全面展开。 政治:(1)民族危机加深: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与反动势力的勾结。史实: (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先进的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侵略,追求民主富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史实: 经济和阶级:工业化,市场化:列强侵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更多商品化,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的经济、阶级出现并发展。史实: 思想:民主化、科学化:中国人将救灭图存与向西方学习相结合,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经历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史实: 生活:19世纪中期,伴随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史实: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1912~1927) 【阶段特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阶段,社会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矛盾。资产 阶级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 政治: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史实:(1)民族危机加深:一战爆发,与日本签《二十一条》;袁世凯北洋政府独裁卖国;思想上复古尊孔;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山东权益出让给日本。(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A民族资产阶级: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一系列的反北洋军阀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失败。B无产阶级: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1927年7月,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经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1919-1926年出现萧条。 史实: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跌价竞争,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思想: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际:一战(1914-1918);俄国十月革命(1917)。 史实:A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想。B1915年新文化运动。C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D孙中山新三民主义。 社会生活的变革: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色。史实: 第三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曲折阶段(1927~1949年) 【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替、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主要有: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矛盾。 政治:(1)民族危机: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 (2)中国人民的抗争:A:1927~1936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1937~1945年,日本侵华,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两个战场。中国抗战胜利意义全民族抗战是胜利根本保证。C:1945年8月~1946年6月,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重庆谈判、重庆政协,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阶段。D 1946年6月~1949年9月,国民党进攻解放区,解放战争。 1.防御阶段:国民党全国军事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2.反攻阶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3.决战阶段:三大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4.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经济:民族工业的夏、秋、冬三季史实: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史实:萌芽: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领导权与农民问题。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1940《新民主主义论》(标志)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七大确立为指导地位。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 1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导航——《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姓名 一、【走进历史,整理史实】(认真回忆,提取有效信息) 经过 性质 (地位) 影响 二、【感知历史,评价史实】 1、先进的中国人在近代化的探索之路上(即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分别举出事例。。 2、对比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近代化变革有何不同? 3、学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你有何启示?

4、学习了先辈们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事迹,作为中学生的你有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三、【中考再现,巩固知识】 1、1.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布等数量也大大减少。这说明洋务运动()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4、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6、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7、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8、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A、发起了洋务运动 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 9、下列不属于百日维新变法内容的是()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探索历程的感悟: 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本原因: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专制统治和对外出卖国家主权,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3)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游行示威。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4)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5)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 (6)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生为主,运动中心在北京,斗争方式是集会讲演、游行示威、罢课等;第二阶段是6月3日以后,斗争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斗争方 式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7)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8)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 (9)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 ⑴历史条件: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姓名:张彬 班级:会计13—01 学号:541306050248

中国近现代化历程艰难曲折的原因探索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一些代表人物即开始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太平天国领袖洪仁歼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则是中国人最早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付之于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在不同层面上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从经济上升到了政治,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新思想中国近代化中国近现代史探索历程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思想基础启示向西方学习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一般认为。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考点: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文化方面,中国的灿烂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但是往往骄傲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拖累。因为我们的儒家文明,决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观念,圣上的意思是不能违背的,再加上明朝开始的八股科举,一切的一切,将我们那时的年轻一代都束缚起来,思想僵化,没有了创新意思。自然我们的文明没有了前进的动力。还有明朝的倭寇侵袭,我们开始了漫长的闭关锁国,刚刚萌芽的资本经济毁于一旦。我们开始沉浸在我们的灿烂文明当中无法自拔,而那时的西方列强,开始他们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他们的强国之路。甚至在西方列强用坚船利舰轰开我们的国门后,我们的统治者还是没能有一点前进的思想。文化的牵绊使我们的的改革动力降到了无法启动的地步,我们的封建文明其实在唐朝已经到了顶峰,但是直到清朝我们的封建文明还是这样,没有得到过改革。没有进步的文明是不值得强大的,我们的文明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没有进步自然要衰落。天朝上国的梦终究要在别人是坚船利炮下破碎的。所以文明可以是我们的骄傲但也可能是

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

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 洋务运动 H 川行P8(下),八上P28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 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内容:H 川行P8.6(右下) 性质:失败的封建自救者运动 失败原因:H 川行P9.9(2)(左中) 意义:H 川行P9(左中)(方框) 戊戌变法 H 川行P9(左中),八上P32 主张:救亡图存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失败原因:H 川行P9(左下)(红笔) 公车上书意义:H 川行P9.4.D (左下) 性质:H 川行P9.5(右中) 多重性质:H 导学思P2.4(右上) 意义:H 川行P9.6(右中) 教训:使资产救济政治斗争由改革转向革命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资料P4.3(下)、导学思P21(下)、H 川行P36.5 (上) 辛亥革命 H 川行P9(右下),八上P37 主张:三民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经过:H 川行P9.5(右下)、H 川行P10.7(表格) 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启示:在帝国主义时代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意义:H 川行P10.6(2)(3)(左中) 失败原因: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本原因)②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革命不彻底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 新文化运动 H 川行P10(左下),八上P43 主张:民主与科学 领导阶级: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内容:H 川行P10.7(右中) 性质: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H 川行P10.8(2)(右中) 总结 特点:由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相同点及不同点:H 导学思P1.1(左下) 联系:洋务运动为资产阶级领导近代化奠定了阶级基础;戊戌变法促使资产救济政治斗争由改革转向革命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H 川行P9(右下)(方框) 启示: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它说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行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H 导学思P1.2(右下)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H 导学思P2.3(左中) 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几个阶段:H 导学思P2.6(右下) 产生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遭到扼杀 时间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一战期间 一战以后 原因 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国资本 主义入侵破坏了自然经济。 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设厂的限制。 (根本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侵略;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受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一战以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卷土重来 分布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我国沿海地区 我国沿海地区 代表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同文书局 张謇的大生纱厂 特点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西方列强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一战期间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面粉业和纺织厂发展最快。 结局 倒闭或被外企吞并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思想解放潮流

热点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考点】 1、思想家:魏源、严复 2、近代化的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思想的近代化。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专题线索梳理】 鸦片战争后,西学大量传入,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速了封建制度崩溃,一方面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在思想领域中就是把“孔孟之道”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对传统儒学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触及与批判;新文化运动更是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从根本上冲击与动摇了儒学在中国思想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废除了尊孔读经,儒学不再作为社会统治思想而主要是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和反思。 一、列举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著名思想家:魏源、严复。见《突破与跨越》P34 (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主张(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长处,抵抗外国的侵略);(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之法(侧重军事技术)。 著作:《海国图志》—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意义:激发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有利于人们研究现实问题。林则徐、魏源由此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严复——被梁启超称为“中国西学第一”,:戊戌变法时期,主张:效仿西方,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译著:《天演论》;意义: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书的按语里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见《突破与跨越》P24、27、29 (一)近代化的含义: 1、“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上的含义(核心):经济的工业化(是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民主化(是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感悟

中国近代史感悟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悠久,纵观中国古代史,中国都是世界上的强国,受世界各国的尊敬和敬仰,为何到了中国的近代,却是由屈辱的受侵略开始的呢?为何中国的革命屡屡受挫,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呢?中国何以在短短几十年间迅速发展,走上复兴之路呢?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后,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感想。 对,正如大家所知的,古代的中国在世界上一直都是强国,没有哪一个国家敢说不尊敬这个悠悠大国的,但自明末中国的封建统治进入全盛时期后,中国开始走下坡路,清朝的一系列封建腐败统治,更成了中国走向受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捷径。当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时,当世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当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飞速发展时,中国当时的统治者——清政府,还在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完全与世界脱轨,世界在向前发展,而中国在原地踏步,或者说是在向后退步,落后就要挨打,物产丰富、劳动力廉价的中国怎会不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资本主义的侵略目标? 关于贸易逆差的问题使广大资本主义国家十分头疼,怎么改变这一局面?“聪明的”英国人率先想出了办法——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这个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英国成果改变了贸易逆差的局面,于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这下,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仅不能赚钱,还使白银大量流失,国家越来越穷,人民越来越苦,一些有良心的清政府官员开始上书,如林则徐,他的上书便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同意开展禁烟运动,所以有了声势浩大的虎门销烟。资本主义国家们看见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露出了本来的丑恶嘴脸,于是,鸦片战争开始了,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亦由此开始。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腐败的封建统治让中国走上了受侵略的道路,虽封建人士中,不乏有爱国志士勇敢站出来进行抗争,但大势所趋,走封建道路是不能挽救现在的中国的。 再看看中国近代的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都没能使中国重新站起来,为何如此?可爱的农民阶级已落后,无法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资产阶级比较先进,但中国的资本主义无法与外国资本主义相比,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也走不下去,所以,资产阶级亦无法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于是,中国更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总所周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她来自于人民,至此,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慢慢走向成功。 1949年10 月1日,所有中国人都会铭记的日子,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在今天站起来了! 建国时,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经过几次战争的洗礼,中国百废待兴,各资本主义国家又对中国虎视眈眈,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局势十分恶劣。就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国共产党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开始建设新中国。 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面临了很多困难,也走过弯路: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但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一系列政策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民族区域自治、改革开放……中国也成功走上了复兴之路。 对于中国近代史,说实话,我很纠结,因为这是一段血泪史,一段屈辱史,但我们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以史为鉴,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也明白了很多,感悟了很多,对自己很有收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