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中国是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中国的国情。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那么共产党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第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改造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革命成功后,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列宁提出了用合作化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张。

第二。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在中国,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在发展生产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大规模经济建设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村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a。耕地少,经营规模小

B。分散落后,生产工具严重不足

C。资金短缺,

第三,在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总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具体方法: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3.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创造了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形式。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4.制定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农村阶级政策。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一步供

稳步稳步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在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毛泽东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什么叫和平赎买?

和评述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

其一,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它的性质决定的其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原本工人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所以就可以用和平方式来解决

其三,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因为本身工人阶级的力量很强不依赖资产阶级,所以可以很轻易地对他们进行改造

采用和平赎买的方式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统一战线私营经济战线。

其二,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其三,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以后到1953年底,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此阶段具有了社会主义因素。

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夏,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此阶段具有了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1955年到1956年,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国家委派人员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统一调配企业的人,财物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他们政治上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意义

1)它标志着在中国,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被消灭,实现了解放生产力的变革。

2)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工商改造理论和政策的科学性,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中的重大成果。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丝毫没有放松经济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设了156个重点工程,从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二)经过合作化的道路,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合作与过度

(三)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第一、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第二、随着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的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第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几个区别,注意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早知如今,何必当初”

1、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改革是在坚持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改革是对改造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就是改革开放与三大改造的不同点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合作化以前的“分田单干”有着本质区别。

前者只是经营方式的改变,没有改变集体所有制的性质,统分结合、分散经营。

4、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不是退回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相当大。而现阶段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所有制不同

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组

、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总体概述 1、工程概况 太平北二道街为第四标段,太平北二道街路为城市次干路。位哈尔滨市道外区。道路为南起太平大街,北讫北园街。全长233.408m. 本工程新建机动车道面积3660.33川、普通人行道面积3482.78川和停车人行道面积680.22讥 车行道路面72厘米结构层从上到下为: 5厘米AC-16C型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掺4%SBSfc性剂) 0.5L/川粘层油 7厘米AC-25F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1.1L/卅透层油 20 厘米三灰碎石(9.5%石灰、1.5%水泥、19%粉煤灰、70%碎石) 20 厘米二灰碎石(11%石灰:19%粉煤灰:70%碎石) 20 厘米二灰土(10%石灰、20%粉煤灰、70%土) 人行道铺装结构; ( 1 )人行道结构一;(适用于普通人行道) 由上至下为6cm彩色防滑步道板 3cm M10 水泥干拌砂 15cm C15 混凝土 总厚度24cm

2)人行道结构二;(适用于停车人行道)由上至下为8cm 承重彩色防滑步道板 3cm M10 水泥干拌砂 20cm C20 混凝土 总厚度31cm (3)工期目标 计划开竣工日期为2011年8月18日-2011 年10月10日 (4)质量目标:合格 2、施工阶段划分: (1)进场后,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交通组织设计方案,施工范围两侧设置彩钢围护,并敷设临时设施、临时用电、临时用水。全面仔细的探测道路范围内地下管线情况并做好保护、迁移工作。 (2)本工程施工段划分: 道路施工段划分 1)道路施工段:测量放样、开槽、整平、碾压、验收。 A、车行道路基开挖施工段:应先挖除地表垃圾土、回填土,开挖至道路结构层路床碾压后进行检测,若不符合路床规范标准,需进行8%白灰土路床换填处理。 B、道路基层施工段:二灰土拌和、运输、摊铺、刮平、整型、碾压养护。 二灰碎石、三灰碎石基层施工工序:清理下承层、运输、摊铺、刮平、整型、碾压、养生。 C、道路附属工程施工段:分为道路雨水管、雨水井、边石施工段。 D人行道基础工程、混凝土基础施工段 E道路及人行道面层施工段:基层验收合格后,撒布透层油然 后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铺筑7cm粗粒式沥青砼(AC-25F型),5 cm中粒式改 性沥青混凝土(AC-16C型掺4%SBSfc性剂)。 F、人行道面层铺筑施工段:分为M10 水泥干拌砂垫层及承重板和普通板铺筑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让我们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它是指导我们进行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它要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第一,我国早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党和人民选择这条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有过失误,有过挫折,但我们已取得了经济建设,教育科学文化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社会主义政权日益巩固。第二,我国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决定的。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否则就会犯“左”的或“右”的错误。第三,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伟大、艰巨和长期的任务。第四,要转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想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改革长期以来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新体制。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摆脱教条主义和脱离实际的思维模式,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第六它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和发展要求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构成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全过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

社会主义改造

一、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改革提供了必要准备 1.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途 中国共产党人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来源有两个:理论上,来自马列经典著作;实践上,来自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我们把握了公有制基础上的普遍富裕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但带有某种片面性和盲目性。 如果说对于社会主义蓝图的完整描绘,中国共产党人当时不可能有更多独立的思考,那么,对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即社会主义改造,则表现了巨大的创造性,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为20年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 中国,要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革命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之后,要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作支撑。毛泽东在审阅中宣部编写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时,亲自加了一段这样的阐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只有这样,“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 2.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1956年,我国在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中消灭了富农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城市中消灭了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也完全摆脱了资本家雇佣劳动者的地位,成了企业的主人,国家的主人。 经济是社会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集中体现着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些本来就是上层建筑中保障我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社会主义因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根本制度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社会基本政治制度就担负起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任务。 可见,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 1.改革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固有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对他们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作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认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大胆突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多国革命,列宁不仅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新经济政策”开辟了建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试验省-广东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1]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 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 改革开放 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3、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知道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

道路提升改造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县**路提升改造排水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二〇一一年五月

前言 一、编制依据、范围及目的 1.编制依据 根据招标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在认真学习领会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察看情况,针对本工程特点和单位自身施工组织能力,相同相似工程中的实际经验而编制。 2.编制范围 **县**路提升改造排水工程(第二标段)从***至***街雨水管和污水管均为660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II管,雨水管径分别为d=600mm,d=800mm,d=1000mm,污水管径分别为d=600mm,d=1200mm,砌筑检查井和接户井。 3.编制目的 满足招标要求和用于指导施工的全过程,既是对业主的承诺,也是优质、高效和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二、工程概况 **县**路提升改造排水工程(第二标段)从滏东排水至东昌街雨水管和污水管分别为660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II管,雨水管径分别为d=600mm,d=800mm,d=1000mm,污水管径分别为d=600mm,d=1200mm,砌筑检查井和接户井。 第一节项目部的组成 一、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该工程的顺利进行,经单位领导研究决定,组建一支年富力强,工作作风过硬的项目工程施工队伍,由工作责任心强,组织能力高,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该工程项目部经理,将从施工组织调配、施工方案制订、施工管理、技术、质量管理保障等方面,广泛综合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并配备一批技术业务精通、熟练、管理意识、质量意识、施工管理、现场管理等水平高的多名同志,组建一支团结、奋战、具备强有力战斗性的班子。 第二节施工部署及总平面布置 一、施工部署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题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讲授、举例、讨论授课课次 4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授课类型综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掌握适合中国 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 能够吸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作更大贡献 情感目标树立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三大改造的道路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什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之后? 板书设计 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研室 审阅意见 备 教学过程 注

【复习提问】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导入新课】 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前面已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今天来学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讲授新课】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经济方面,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文化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问题: 答案: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用心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相关阅读】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首先,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其次,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在保证工人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彻底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矛盾。 最后,这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因素,又包含了非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总体来说,具有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在新民主主 义经济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它们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则是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居于次要的地位。总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切实可行的,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这两个方面因素决定的。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虽然民族资产阶级受追逐高额利润本能的驱使,经常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干出许多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还是拥护党的领导和新民主主义政策的,也愿意为新中国建设服务。这就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带给了可能,即中国共产党能够透过正确的政策,利用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用心的方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二,最关键的因素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这需要他们制定正确的改造方针和政策。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透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这也使民族资产阶级最终理解了和平赎买。 根据材料能够明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精神是:对他们的改造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改造务必坚持党的领导,稳步前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对他们进行长期改造的耐心;树立改造必定成功,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的信心。 国家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政府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改造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也是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来训练干部、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主要环节。国家资本主义作为改造和过渡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其一,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向前迈进一步就是社会主义;其二,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家最能够理解的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形式,而且也是工人阶级能够参与资本家企业管理的最有效形式。其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公私合营是民族资产阶级最后的阵地,它能够让民族资产阶级和平地交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使中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社会。

道路升级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1.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道路工程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板块处理后实施, 根据设计图 纸要求,从上到下的结构形式 为: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加 0.3% 沥青混凝土专用复合纤维) +6?12cm 厚AC-20C 粗 粒式沥 青混凝土(掺 0.5%沥青改良剂)+聚酯玻纤 格栅(满铺)+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水泥混凝土路 C20+级配碎 石 20cm 。 (一)、道路工程施工总休设想 1、进场后组织力量进行交 通围护施工,实行分阶段 施工、分段落组织交通; 2、道路工程实施机械化施工结合作业, 以机械为主, 人工 4cm 厚 AC-13C (SBS 型改性剂掺 3%?4% ,

为辅的施工方案; 3、石灰土底基层直接从场外用汽车运至施工现场 摊铺碾压;4、稳定层混合料基层采用厂拌,自卸车运至现场,机械摊铺,振动压路机压实; C30 混凝土采用商品砼,从场区外直接运输5、道路基层 至工程所在地进行浇筑。 6、沥青砼采用摊铺机摊铺,钢轮及皮轮压路机进行压实。 二)、老路面拆除施工

1、拆除老路面, 均应测定好设计标高, 由测量员计算好现有高 程与设计标高拆除高差。 3、根据现场情况,组织施工,正常情况下,先用 风钻机队老路面实施点对 点的打孔成缝,使之开裂。 4、组织挖掘机,装载车对拆除后的老路面成块废 渣进行集中清除,运至指 定弃土场。 5、对老路面下能够用于填筑的土石料可取样送检, 可用作填筑料,运至填 方区填筑。 6、对根据设计标高形成的新路基应复测, 复测后, 采用路 基分层填筑的碾 压方案进行碾压并调平标高 (三)、新建沥青混凝土道路 中桩定位, 2、根据计算好的高差应在各桩号 标注好。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六章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2.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全国大陆的统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4.把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七届三中会议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A、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 B、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 C、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D、一条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限制、批评 C、利用、限制、改造 D、利用、团结、批评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A、经销代销 B、加工订货 C、统购包销 D、和平赎买 10.在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1.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开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D、“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B、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D、中国社会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E、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3.土地问题解决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没收民族资本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

社会主义改革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关联

社会主义改革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关联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清末新政强调“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事。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但新政的改革措施却与清朝统治者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新式的知识分子群体出现、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立宪运动与挽回利权运动彼此呼应。(3)关于三次新政的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洋务运动兴起时,并没有新的阶级力量足以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这样作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主张和实践,有着它的积极意义。戊戌变法是在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的情况下出现的。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洋务运动的不成功,代之而起的维新运动成为时代的中心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动与光绪皇帝厉行变法,其影响是深远的。清末新政推行的十年,也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十年期间,新政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就清朝在20世纪初面临革命风潮迭起和人心向背的情况下。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确实,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50年代的改革,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需要资金,而且在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始的一段国有化过程。从没收官僚资本,公私合营,到后来将分给农民的土地重新收归国有搞人民公社。50年代改造的成果就是,全国的资源、财富,全部收归国有。然而经过20多年的国有化之后,发现逐渐的再也不能刺激经济的发展,于是就从70年代末开始,展开了私有化进程。首先是允许农业收成私有,也就是所谓的“包干、包产”到户。紧接着中国开始了激烈的私有化进程,从鼓励乡镇企业发展、承认所谓“个体户”,到最为激进的“国有企业重组”,将以往从国民处收归的资产重新私有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侵吞国有资产、寻租现象普遍等等),这一进程从宪法内容上对私有制经济、私有财产的不断肯定得到充分体现。不过在承认私有化从而激发的市场活力,确实大大拉动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概括来讲,50年代的改造是一个公有化过程,70年代末是一个私有化过程,都是我们对两种所有制制度进行的尝试。

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迈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是此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在中国历史进程上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 标志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形成; 1956年,通过改造后,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零售额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92.9%,100%和 95.8 %私有经济成分比较低,分别只占整个国民经济很少的成分,工业总产值已经基本没有私有制经济。 改造前和改造后,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着明显的变化,其中,国营经济从1952年的19.1%上升到1956年的32.3%;合作社经济从1952年的1.5%跃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从0.7%增加到7.3%;个体经济从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经过改造后,由1952年的6.9%到1956年的基本没有。 2.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从经济制度开始,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相继确立,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 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

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 、工程概况 ****** 路改造工程 1)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 设计速度:30km/h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15 年路基路面:全线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9.0 米,路面宽7.0 米设计荷载:公路一H级 2)路面结构(由上至下) 行车道:面层采用24cm水泥混凝土,基层采用最少15.4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当填土盖度在40—52cm之间时,利用水泥稳定碎石找平;当填土高度介于52cm—92cm 之间时,底基层采用9.4 —49.4cm级配碎石找平;当填土高度大于等于92cm小于40cm 或挖方路段,底基层采用29.4cm级配碎石,填土部分最好用道砟石处理。水稳基层顶面加铺6mn?青表面处治下封层。 老路处理:老水泥混凝土路面经破碎加工后惨入级配碎石,经碾压后作底基层使用。老路面原有坑槽经挖除后用级配碎石修补。 1.2、施工总体部署 1 )部署的原则 ③施工部署的总方针为“四全三优先”,即全力以赴,全方位作业,全公司参与,确保全胜;人力、财力、物力优先。 ②发挥我公司拥有大批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有足够的大型土石方施工

机械以及具有多个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优势,加强对该项目的运作和管理,圆满实现业主的各项目标。 ③公司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倾斜,在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材料、劳动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达到集中优势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最优的产品、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采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多快好省地完成工程任务。 ③采用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整个项目部,严格执行 ISO 系列标准,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公司与项目部签订目标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质量为目标,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现场综合管理为考核标准,确保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业主提供满意的产品。 2)总体施工目标 质量目标:合格工期目标:180 日历天 3)、安全生产目标无人身重伤及其以上事故,无等级火警事故,无机械及重大交通事故。 4)、文明施工目标场地清洁、标志齐全、料具有序、文明施工。 5)、环境保护目标控制扬尘、控制噪音、控制排污、各项指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1.3 总体施工方案 1)路基土方 ①路基开挖:本着尽量不动基底原状土的原则,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只清除原地面杂土,如遇软土地基,应进行处理。施工采用挖掘机挖装,人工辅助,自卸车运弃。 ②路基填方:采用分段分层填筑,挖掘机或装载机装料,自卸汽车运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压路机碾压。 2)路面及基层 ③级配碎石及水稳基层 挖机进行摊铺,并配合足够人力。水稳基层采用集中拌合,自卸汽车运送,摊铺机摊铺,压路机压实。 ②混凝土路面采用自制混凝土,机械摊铺。 3)排水、涵洞工程 本路段采用分散排水方式,在城镇路段采用浆砌矩形边沟加盖板形式。全线无桥梁,共新建2 道圆涵洞。 1.4人员配备 本工程委派二级建造师陶铸同志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刘学萍,施工负责人为周军,质检员为马克梅,安全员为王兴云。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如期实现项目各项管理目标。我公司拟在施工中把先进的工艺和施工方法、先进技术运用到工程中去。以确保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第一节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目标 1、争创科技、管理示范工程:我公司将把本工程列为本企业的科技、管理创新示范工程,我公司从技术上、人才上给予大力支持。 2、采用新技术的种类:新型建筑防水技术、全站仪坐标法定位放线技术、AUTOCAD、Aotu-PLANT绘图软件进行三维立体深化设计技术。 3、采用全面的施工承包管理模式和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理念。 第二节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技术 计算机作为现代生活及办公的重要使用工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计算机软件的各种功能,能达到更快更多的得到需要的相关信息,更加规范、统一制定各种文件,便于管理及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增加对各种施工技术知识的了解等作用。 1、建立由参建各方参与的信息平台 项目经理部将全面采用计算机辅助信息管理,建立由业主、监理、主要分包单位共同参加的项目网络,以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的方式组织项目施工及管理,在网络工作站上,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统一。项目网络实现与总部微机信息中心的远程联网,以便总部及时掌握项目施工动态,对外通过adsl宽带联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以方便项目对外的信息交流与宣传,也能更快获取外部信息,同时广泛采用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新技术。 2、广泛推广应用施工管理软件 通过计算机制作施工日报,包括每天的施工计划,实际施工进度、施工方案,人工、材料、设备、成本控制、交往函件、施工图片及录像等资料。并通过项目内部网络Intranet进行访问、修理及查阅,通过数字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多种手段,将工程施工各阶段的图片、文档、图纸以及录像资料,进行保存或处理,既积累了该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大量资料,也可通过软件将这些资料制成工程施工多媒体介绍光盘或资料片,为宣传和今后研究该工程提供档案。 广泛应用OFFICE办公软件、AutoCAD计算机绘图软件、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梦龙智能网络计划编制系统、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为生产计划、工程预决算、材

近代史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自己感想新得体会

三大改造是有必要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之后。只有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新的生产关系才能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在新中国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以后,进行三大改造是历史的必然。 1、当时农业绝大多数仍然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手工业大多数是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经营。农业、手工业的这种个体小生产受季节、天灾人祸的影响,生产很不稳定,难以满足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所以,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

2、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由于国营经济的壮大,其产值在全国工商业产值中的比例已逐步下降,而且通过国营企业的加工订货、征购、包销和收购产品等不同形式,实际上已逐步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三大改造有利有弊。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三大改造也存在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对一部分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但也使中国走向高度集权的体制。合营后改组、合并过。 总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意义 在讨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时,应该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认识问题,即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客观地、科学地看待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只有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才会尊重历史,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中国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实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机是否成熟、是否必要,是得大于失,还是失大于得 ?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和城市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究竟是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 这涉及到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综合评价和对党的现行政策认识的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评价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此重点谈四点看法。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种必然性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1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对工商业进行初步改造,国营经济已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为我们党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准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同时,随着国家工业化目标的提出,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已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城市私营企业的生产效益普遍比国营企业差,生产难以为继。当时只有通过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 )政治上:经过“三反”、“五反”,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社会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土改后,农民更加拥护共产党,工农联盟出现了非常好的局面,党在实践中已形成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具备了进行重大社会变革的阶级基础。但另一方面,农民中出现了向富农方向发展的自发趋势,开始出现贫富分化;城市的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仍在继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党必须考虑个体经济的发展方向,扩大和加速农业合作化,采取限制资产阶级的措施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 3 )国际形势: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时,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也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鉴于上述形势,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当年选择一条改造与建设并举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江泽民同志用“不失时机”概括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非常准确。 第二,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1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具有中国特色。如何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农业国,实现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没有教条地照搬马列经典和机械地抄袭苏联模式,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实现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结合点,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 )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首先,我国走的是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造道路,农业改造不是苏联的先机械化后集体化,而是先集体化后机械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列宁曾设想但未曾实现的“和平赎买”政策,平稳地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其次,采取了从点到面、由低到高的步骤和方法。从结果来看,与苏联相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所引起的社会震动要小得多,正面效益要好得多,遗留的问题也要少得多。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改造既不是毛泽东的“心血来潮”,也不是“靠行政命令”实现的。第一,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决定。毛泽东在改造前反复讲,不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绝不轻易谈改造。第二,农民和手工业者虽然存在着走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两种积极性,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着过高估计群众合作化积极性的问题,但当时人民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已占主导地位。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全民公开讨论,得到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成,最后用宪法加以确立,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因此,可以认为,在几亿人口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转变,尽管行政因素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关联

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有怎样的历史关联? [分析与提示]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为了将非公有制(包括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农民及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而今天,同样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在改革开放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为什么?教科书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这个问题,但只要讲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就很难避免这个表面看起来令人困惑的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肯定当前的改革开放者认为,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搞早了,搞糟了;而肯定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者则认为,当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宗旨和原则。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无论是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当前的改革开放,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产物,都有其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说,没有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就不会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样,没有当前的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改革绝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继承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积极成果,也需要妥善地解决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遗留问题。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及其以后某些失误的纠正。但这种纠正绝不是要否定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而是要把当年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不断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总之,在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上,要尽量避免简单的政策对比,而要力求从历史发展的大跨度上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认清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历史联系。

平阳县海西镇海滨村至北山村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交(竣)工检测清单编制说明【模板】

平阳县海西镇海滨村至北山村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交(竣) 工检测清单编制说明 一、工程概况 项目路线起于平阳县海昌路与融和路平交口,起点桩号 K0+18.227,沿海昌路向南 约150 米后跨银湾河,而后设置隧道穿越北山,终点接北山村南侧城新线,终点桩号 K1+475.029,路线全长 1.457 公里,全线共设置隧道 1085 米/1 座,桥梁105m/座, 涵洞 1 道,平面交叉2处。本项目隧道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采用60公 里/小时,隧道宽度11.5米;桥梁工程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桥梁宽度9.5米;隧道 接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6.5米,路面采用沥 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总投资10447万元,工程建安费约8805万元。 二、检测范围 本次招标为1个检测标段,包括本项目的交、竣工质量评定检测。交、竣工质量评 定检测具体内容为: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机电、交安、绿化等中间检测交 竣工检测、实体检测、外观检查;出具工程实体检测和外观检查报告,并配合建设单位 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 检测服务期:合同签订至所有试验检测报告提交并通过竣工备案止。 三、编制依据及清单主要分项数量及计价说明 1.1 本报价清单应与招标文件中的投标人须知、通用合同条款、专用合同条款、 技术标准和要求等一起阅读和理解。 1.2 本报价清单中所列检测数量是估算的数量,仅作为投标报价的共同基础, 不作为最终结算与支付的依据。实际支付应按实际完成的数量计量、合同条款规定 的计量方法、报价清单的单价或总额价计算支付金额。 1.3 公路工程的报价清单按《浙江省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实施细则(试行)》 中“实体检测抽查项目和外观检查项目”的相应分项编号的,各章的工程子目的范 围与计量等应与“实体检测抽查项目和外观检查项目”的相应分项的范围、内容、 抽查频率结合起来理解或解释。 1.4 公路工程中报价清单的检测数量按照《浙江省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实 施细则(试行)》及工程实际情况计算。 1.5 报价清单中的检测项目单价参照浙江省物价局文件《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和工程材料试验收费标准》(以下简称“收费标准”)等现行有效的收费标 准执行;若《收费标准》中没有的项目单价,由投标人根据人工费、机械设备费、 企业管理费、利润和税金等内容进行组价。 1.6 投标人的报价中应包含各种税金、管理费等所有相关费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