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 执笔人:边藏丽 审定人:王恺兵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 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 (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 (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 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 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抗原在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此种在双向琼指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 血型鉴定属直接凝集反应。将已知标准抗A和抗B血型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红细胞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血型。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标准的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抗A为蓝色,抗B为黄色)、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待测血清、甲胎蛋白诊断血清,肝癌病人阳性血清, L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对流免疫板、打孔器、加样器、电泳仪等。 4.掌握要点 (1)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 (2)血型鉴定的方法及结果判断。 5.实验内容: (1)讲述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3)血型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实验三小鼠吞噬细胞及转化细胞形态观察 2学时 1.目的要求 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转化细胞、淋巴母细胞的形态了解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方法原理 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种或异体细胞等体积较大的异物,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多种细菌。观察这两类细胞的吞噬现象,可计算出吞噬异物的细胞数和吞噬细胞中吞入的异物数,用以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在受抗原的刺激后,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免疫药理学方法与技术简介

第六节免疫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简介 免疫药理学是介于免疫学和药理学间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某些疾病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免疫药理学方法一般是采用体外的试管内研究和体内的整体研究相结合,体外试验研究可澄清药物对免疫应答某一特定环节如T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等产生的具体影响,而整体研究则可探讨药物对抗原介导的的免疫应答、正常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异常免疫应答如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以及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等的影响。在未来免疫药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基因工程、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治疗以及其它各种生物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将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区域。 一、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体内外的免疫药理学实验研究都需要从动物或人的血液或淋巴组织中分离免疫细胞,获得高纯度的免疫细胞是进行本研究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分离常用自然沉降法和高分子聚合物沉降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mononuclear cells,PMNC)分离多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 从淋巴组织中分离淋巴细胞悬液---制备脾细胞悬液、淋巴结细胞悬液、胸腺细胞悬液。 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包括:①分离PMNC中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常用方法有玻璃粘附法、磁铁吸引法、羰基铁乳胶分层液法、补体溶解法及葡聚糖凝胶过滤法等。②T细胞、B 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分离纯化常用技术:E花结分离法、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洗淘法(panning)、补体细胞毒法、尼龙毛分离法、磁性激活细胞分离器(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er,MACS)分离技术及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 二、药物对免疫系统功能影响的实验技术简介 1、对免疫细胞表面抗原分子的影响对细胞表面的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簇)抗原的检测与分析可通过细胞毒法、葡萄菌体蛋白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法等,借助流式细胞仪进行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法使该项技术的标准化、定量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体内外药理试验均可采用之。 2、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常用:3H-TdR掺入试验、固相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细胞增殖的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抗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反应、预激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增殖反应等。 3、淋巴细胞功能的体内实验小鼠接触性超敏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迟发性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体内检测T H细胞活性。 4、对B细胞影响的体内外实验血清中IgG、IgA、IgM的测定(单向免疫扩散法、散射比浊法);抗体生成细胞检测(溶血空斑试验、溶血分光光度法)。 5、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实验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白色念珠菌3H葡萄糖掺入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反应测定、单核因子测定等。 6、对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总IgE水平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放射免疫单扩散法(radioactive single radial diffusion,RSRD)、免疫斑点法(dot immunobinding assay,DIBA)、反向被动血凝法(reversed passive hemagllutination assay,RPHA)、纸片放射免疫吸附试验(paper radio immunosorbent test,PRIST)。特异性IgE抗体测定:ELISA、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dioallergosorbent test,RAST)、P-K试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合成IgE的测定:微量固相放射免疫测定法(microtiter solid-phase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免疫学实验整理

免疫学实验整理 一、凝集试验、吞噬试验 (一)凝集试验 1、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 2、间接凝集反应(类风湿因子测定) 3、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 (二)吞噬试验(示教) 1、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小吞噬) 2、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大吞噬) 名解: 1.免疫学检测技术:利用免疫学原理来检测抗原、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等)及免疫细胞等免疫学研究对象的实验过程。如凝集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吞噬十堰可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等。 2.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3.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4.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5.协同凝集实验(coagglutination):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结合而不影响其Fab段功能的特性,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吸附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上,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的凝集反应即为协同凝集试验。 6.滴度(titer)、效价:The maximum dilution that gives obviously visible agglutination (++) is called the titer. 实验及注意点: 1、检测抗原抗体的基本原则: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用已知抗体(抗原) 检测未知抗原(抗体),有现象则说明有相应抗原,无现象则无相应抗原。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总结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 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三大免疫结合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P47 明胶凝集试验 自身细胞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 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 抗体稀释法 方针滴定法 免疫浊度测定 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 CIEP 火箭免疫电泳RIE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 交叉免疫电泳 三大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

免疫放射: 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光 免固相抗体竞争法 疫 分固相抗原竞争法 析 类 型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法 固相抗原竞争法 三、酶免疫技术 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 EMIT 克隆酶测定分析 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竞争法 Ag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其他标记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P109 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固相膜免疫测定试验IFA

免疫层析试验 ICA 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E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免疫印迹法 IBT/EITB 放射免疫浊度试验 RIPA 免疫细胞 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PBMC P161 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滤过法 磁铁吸引法 Percoll分离液法 T细胞和B 细胞的分离 E花环沉降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 T细胞亚群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 磁性微球分离法 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 免疫荧光法 FCM 3、功能检测 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 P178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 T细胞 MTT比色法 CFSE(活细胞染料) 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 体内试验 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 NK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学实验

实验一、免疫细胞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量采血及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细胞。 二、实验原理 血涂片是临床化验中最常规的技术,也是血液学研究中的最基本技术。将血液样品制成单层细胞的涂片标本,经瑞氏(Wright)染液染色后,不同免疫细胞中的颗粒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根据细胞中颗粒的颜色大小及多少,再结合细胞的大小及细胞核的形态,就可以将免疫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三、实验器材 1、器材: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 2、试剂:瑞氏(Wright)染液,瑞特氏染料0.1克溶于60mL甲醇中,过滤。贮藏褐色瓶中备用。(配制时,要先将瑞特氏染料置研钵内边研磨边滴加甲醇,使染料溶解的更好。) 四、实验步骤 1、采血 采血前用75%酒精棉球消毒人的指腹或耳垂,干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或耳垂的皮肤;动物采血时先将耳部剪毛,酒精消毒后刺破动物耳部皮肤,挤去第一滴血不要(因含单核细胞较多)。 2、涂片 挤出第二滴血置于载玻片的一端,再取另一张边缘光滑的载玻片,斜置于血涂片的前缘,先向后稍移动轻轻触及血滴,使血液沿玻片端展开成线状,两玻片的角度以30~40度为宜(角度过大血膜较厚,角度小则血膜薄),轻轻将载玻片向前推进,即涂成血液薄膜(如图),推进时速度要一致,否则血膜成波浪形,厚薄不匀。

3、染色 待涂片在空气中完全干燥后,滴加数滴瑞氏染液盖满血膜为止,染色1~3min。然后滴加等量的缓冲液(pH6.4)或蒸馏水冲去染液,吸水纸吸干,镜检。 4、封片 经染色的涂片完全干燥后,用中性树胶保存。 5、观察 分别用低倍、高倍和油镜观察血涂片,分辨不同的血细胞类型。 五、实验结果 拍摄血细胞照片,标出并分析比较各种免疫细胞类型和形态特征。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外科)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外科)【概述】 人体感染贾第虫后,无临床症状者称带虫者。本病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腹胀、呕吐、发热和厌食等,典型病人表现为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呈水样粪便,量大、恶息、无脓血。儿童患者可由于腹泻,引起贫血等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缓。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诊断】 ㈠临床诊断:由于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因此没有确切的诊断方法。可询问有无旅游腹泻症状,并观察粪便特征,有无脓血、粘液,再作进一步检查。 ㈡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本虫滋养体和包囊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1.粪便检查: ⑴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在粥样或水样粪便里可查到左右翻滚、瓢形的滋养体,运动活泼。注意粪样必须新鲜。 ⑵碘液直接涂片法:取半成形或成形粪便少许与少量卢戈氏碘液混匀,作成涂片,好可镜检包囊。 ⑶硫酸锌(33%)漂浮法浓集包囊:常用接种环取上浮物于载玻片上镜检,此法检出率高。 ⑷汞磺醛(MIF)沉淀法浓集包囊:离心取沉淀作涂片镜检。

由于粪便中包囊时有无,故应隔日检查,连续3次以上。 2.十二批肠引流法:取十二指肠内容物,涂片镜检滋养体及包囊。 ㈢免疫诊断: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诊断蓝氏贾鞭毛虫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方法。有症状者诊断阳性率为73.5%,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仅有少数交叉反应。不仅可以检查现症患者的抗体,对已往有过感染现已不排虫者,因其血内抗体可持续存在一段时间,因此也可检查。 2.间接血凝(IHA):由于IHA操作简单,无须昂贵设备,是诊断蓝氏贾鞭毛虫病比较好的方法,阳性率7 3.4%。 3.间接荧光抗体(IFA):优于IHA,血清阳性率为83.3%。 4.对流免疫电泳(CIF)试验:简便有效,适应于现场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患者的新鲜粪便(其中有该虫抗原)或低温保存时间较短者,检出率较高。 【治疗措施】 此病较顽固,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㈠灭滴灵(metronidazole):Green(1974)报道大剂量应用,每日2g,疗程3天,疗效100%,一般可达90%以上。 ㈡甲硝磺酰咪唑(tinidazole):成人为2g,儿童为50~ 70mg,均为一次顿服。成人一次治愈率为97.4%,小儿一次治愈率

免疫学检测原理

第二十一章免疫学检测原理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填空题 1.抗原抗体反应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 2.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以发生_________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比例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发生_________反应。 3.细胞因子的检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二、多选题 [A型题] 1.抗原-抗体反应所不具有的特征是: A.分子表面的可逆结合 B.具有高度特异性 C.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需要适当的比例 D.二者结合后,立即出现可见反应 E. 二者反应受电解质、酸碱度和浓度的影响 2.检测可溶性抗原不能用: A.ELISA B.单向琼脂扩散 C.直接凝集反应 D.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E.协同凝集试验 3.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是: 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B.锡克试验

C.抗球蛋白试验 D.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E.E花环试验 4.乳胶妊娠诊断试验属于: A.协同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直接凝集反应 D.间接凝集反应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5.下列免疫学测定方法敏感性最高的是: A.沉淀反应 B.凝集反应 C.ELISA D.放射免疫测定 E.补体结合试验 6.抗原抗体反应最适宜的PH值为: A. 5—4.5 B.4.5—5 C.5—6 D.6—8 E.8—9 7.用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 A. 抗原 B相应抗 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E.抗C3抗体 8.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 A. 酶标抗A抗体 B.未标记的抗A抗体 C.酶标抗原A D.未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 E.酶标抗球蛋白抗体 9.用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检测病原微生物时,荧光素应标记在: A. 微生物上 B.抗人Ig抗体上 C.抗原-抗体复合物上 D.抗微生物抗体上 E.抗C3抗体上 10.诊断DTH的皮肤试验,在前臂内注射少量可溶性抗原后,观察时间为:

常见免疫学试验技术

常见免疫学试验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免疫学实验 实验一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形态的观察目的要求: 观察与免疫相关的几种细胞的形态,了解它们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 显微镜 血液涂片(瑞氏染色) 结缔组织切片 方法: 油镜观察 一.血涂片的观察 (A)红细胞: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血球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B)颗粒白血球 嗜中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核叶之间联以染色质细丝,染色质染成粉色,其中充满细小的大小均匀的颗粒被染成紫红色。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血球:略大于嗜中白血球,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2

嗜碱性颗粒白血球: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血球,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血球的颗粒少,核为1—2叶染成淡兰色。直径10—11微米。 (C)无颗粒白血球 淋巴细胞:涂片中可观察到中、小型两种。小淋巴细胞与红血球大小相似,圆形。其中含致密的核,染成深紫色。周围仅有一薄层嗜硷性染成淡蓝的细胞质。中淋巴细胞较大,有较宽层的细胞,核圆形。6-8微米。 单核细胞:体积最大,细胞圆形。胞质染成灰蓝色。核呈肾形或马蹄形,染色略浅于淋巴细胞的核。直径14-20微米。 二.肥大细胞的观察(示教) 胞体较大,呈卵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均等的嗜硷性颗粒。其中含肝素、组织胺等物质。常成群地分布于血管的周围。 三.浆细胞的观察(示教) 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硷性。核圆形,着色深,多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核膜呈车轮分布。正常组织浆细胞少,慢性炎症时增多。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对免疫有重要意义。 四.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常伸出短而钝突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附: 瑞特氏染色: 1.染色液配置 3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总结

三大免疫结合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P47 明胶凝集试验 自身细胞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 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 抗体稀释法 免疫浊度测定 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 CIEP 火箭免疫电泳RIE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 交叉免疫电泳 三大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 免疫放射:

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光 免固相抗体竞争法 疫 分固相抗原竞争法 析 类 型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法 固相抗原竞争法 三、酶免疫技术 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 EMIT 克隆酶测定分析 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Ag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其他标记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P109 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固相膜免疫测定免疫试验IFA 免疫层析试验 ICA 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E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免疫印迹法 IBT/EITB 放射免疫浊度试验 RIPA

免疫细胞 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PBMC P161 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滤过法 磁铁吸引法 Percoll分离液法 T细胞和B 细胞的分离 E花环沉降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 T细胞亚群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 磁性微球分离法 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 免疫荧光法 FCM 3、功能检测 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 P178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 T细胞 MTT比色法 CFSE(活细胞染料) 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 体内试验 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 NK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有关免疫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如对传染病、免疫增殖性疾病、免疫缺损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肿瘤的免疫学检测,对诊断、治疗均有很大帮助。此外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对抗原性物质或细胞的定性、定量检查不仅推动了对各种免疫学现象的研究,而且扩大免疫学与医学生物许多领域的联系。本章仅介绍常用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原理,简要过程和实用意义。 第一节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一、检测的原理 借助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特异结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 1.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抗原抗体的结合就像酶与底物的结合,激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一样不是化学的反应,而是非共价键的可逆的结合。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可变区互补构型,造成两分子间有较强的亲和力。空间构型互补程度不同,抗原和抗体分子之间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高,则亲和力强。此外,反应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对抗原和抗体分子上各基因的解离性和电荷特性也有重要的影响,抗体与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大小可用亲合力来表示。高亲合力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力强,即使抗原浓度很低时也有较多的抗体结合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2.抗原或抗体外检测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性状与活性特点,对标本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的检测。定性和定位检测比较简单,即用已知的抗体和待检样品混合,经过一段时间,若有免疫复合物形成的现象发生,就说明待检样品中有相应的抗原存在。若无预期的现象发生,则说明样品中无相应的抗原存在。同理也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样品中是否有相应抗体。 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时,以反应中加入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与形成免疫复物的浓度呈函数关系。 (1)根据免疫复合物产生的多少来推算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加入的已知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一定,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多少与待检样品中含有相应抗原(或抗体)量成正比。也就是抗体浓度一定时,免疫复合物越多则样品中的抗原量也越多。可用实验性标准曲线推算出样品

寄生虫单选总结

01、关于绦虫下列不正确的是( ) E.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中间宿主 13、隐孢子虫的感染阶段是( ) A.卵囊 17、弓形虫生活史中的发育阶段有( ) B.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包囊等 21、蝇与传病无关的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是( ) C.有复眼1对 22、鞭虫病的防治原则不含有( ) D.加强肉类检查 23、与其他病原体相比,寄生虫的抗原较为复杂,这是因为( ) A.结构和生活史较复杂 24、哪种积水不适于白纹伊蚊的孳生( ) E.稻田 25、关于结肠小袋纤毛虫,下列哪项不正确( ) E.确诊本病常用活组织作病理检查 30、以牛、羊为主要保虫宿主的线虫有( ) C.美丽筒线虫 32、可引起自体感染的人体寄生虫病除粪类圆线虫病外,还有( ) B.猪带绦虫病和微小膜壳绦虫病 46、广州管圆线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其终宿主体内的( ) E.肺动脉内 47、根据定义,发生幼虫移行症的宿主为( ) E.转续宿主 54、能致眼部病变的人体寄生虫有( ) B.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裂头蚴、猪囊尾蚴、肺吸虫 59、经接触传播的医学原虫其生活史中( ) B.只需1种宿主 60、圆叶目和假叶目绦虫的共同点是( ) E.成虫头节有吸盘或吸槽等固着器官 61、在人体内寄生的泡球蚴,其囊内( ) B.只含胶状物而无原头蚴 66、线虫成虫获取能量的途径主要借助于( ) C.糖类代谢 69、关于诊断棘球蚴病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B.诊断性组织穿刺 72、绦虫体壁的皮层表面布满微毛,其功能不包括( ) D.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 73、蚤传播地方性(鼠型)斑疹伤寒的机制是( ) D.蚤粪中带有病原污染伤口 74、口器为舐吸式的节肢动物有( ) A.家蝇 76、不传播人兽共患疾病的节肢动物是( ) D.虱 78、粪类圆线虫为( ) C.兼性寄生虫 79、蚤可传播鼠型斑疹伤寒的方式是莫氏立克次体可以( ) A.在蚤胃上皮细胞内繁殖,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 82、关于旋毛形线虫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B.在同一宿主体内即可完成生活史全过程 83、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生活史中( ) D.能侵入人体并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 85、所谓自然疫源地是指包括寄生虫病在内的传染病( ) D.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的未开发地区 86、确诊棘球蚴病的依据是( ) E.从摘除物中找到原头节 87、确诊肺型肺吸虫病的常用方法有( ) B.在粪便及痰液中查虫卵 90、带绦虫卵的形态特征( ) B.圆球形 91、棘球蚴的组成部分应除外( ) E.囊壁外纤维组织 92、决定虫媒病呈地区性流行的最主要因素是( ) E.媒介的地区分布 93、结膜吸吮线虫的病例以婴幼儿居多,主要原因是( ) D.与蝇类直接接触婴幼儿的机会较多有关 96、大头金蝇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 C.季节高峰常在春末夏初 97、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的特点是( ) C.卵和(或)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 98、人体寄生吸虫的繁殖方式是( ) B.幼虫行无性生殖,成虫行有性生殖 99、寄生人体的吸虫繁殖方式( ) B.幼虫进行无性生殖,成虫进行有性生殖 100、关于吸虫生活史的特征,错误的描述是( ) C.幼虫发育至成虫需蜕皮 101、蠕虫在人体寄生的阶段是( ) C.成虫和(或)幼虫 102、粪类圆线虫的生活史与其它蠕虫生活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C.有自生和寄生两个世代 104、黑尾麻蝇成虫形态特征为( ) C.腹部背面有棋盘状方斑 105、美丽筒线虫病的诊断依据之一是( ) A.病人有吃甲虫史 107、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的形态特征之一( ) B.有2个核

免疫学实验 教学大纲

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09.面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唐敖庆班 10.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和教学目的 10.1教学任务 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免疫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为从事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10.2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动物免疫、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酶联免疫吸附等技术。因此,学生在实验前要积极参加实验原理与技术讲授,认真预习;实验中要遵守操作规程,动脑思考,详细记录;实验后要整理好物品,及时处理实验数据,撰写报告,参加课后讨论。 10.3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和初步了解先进的免疫学技术和方法,如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等,并且进行创新实验的设计。 11.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实验能力 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应熟练掌握免疫动物的方法和程序,掌握抗体效价的测定方法,掌握免疫组织化学试验、NK细胞功能检测、免疫沉淀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印迹实验、细胞因子检测技术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操作方法。 12.开设实验项目 开设实验项目一览表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主要实验内容包括首先进行抗原的制备和纯化,然后用该抗原免疫Balb/c小鼠;免疫结束一周后摘眼球取血,进行免疫血清的分离和纯化;最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的抗体效价。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实验。主要实验内容包括从人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并计数;用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或特异性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使其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用MTT法对其进行检测;用溶血空斑实验检测特异性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 凝集实验。主要实验内容包括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实验目的及意义、原理、材料和仪器、实验步骤;进行直接凝集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的示范教学。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主要实验内容包括选取特定的组织材料、进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切片的脱蜡至水、抗原修复、血清封闭、加一抗、加二抗、显色、复染、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NK细胞功能检测。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取小鼠脾细胞,制备效应细胞并计数,靶细胞计数,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按照一定比例加板、孵育、用酶标仪检测,以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实验。主要实验内容包括用抗Thy-1血清与小鼠胸腺细胞相互作用,可直接激活补体产生膜攻击复合体,引起靶细胞膜损伤,进而引起细胞死亡,用台盼蓝可以使其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通过显微镜计数可以算出细胞死亡率,即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的强度。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向CTLL-2细胞中加入倍比稀释的含有IL-2的待测样品及IL-2标准品培养16-24小时,加入3H-TdR继续培养4-6小时,用β闪烁计数仪测定3H-TdR的参入量,以检测待测样品中IL-2的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主要实验内容包括首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固定在固相载体表面,然后封闭,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最后直接加入酶反应底物和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

第二章 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第二章原虫 第四节蓝氏贾第鞭毛虫 一、学时分配:0.5学时。 二、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 1、滋养体、包囊的主要形态特点。 2、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 3、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病原学诊断。 【熟悉】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致病作用。 【了解】 1、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免疫学诊断。 2、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三、主要教学内容 蓝氏贾第鞭毛虫,也属于鞭毛虫纲双滴虫目原虫。常寄生于人体小肠(十二指肠为主)和胆囊,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本病在旅游者中发病率甚高,故而称为“旅游者腹泻”。 一.形态: 生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不同发育阶段。 1.滋养体 形状:梨形或瓢状,又如切开的半个梨子,背面隆起,腹面凹陷。二侧对称。 大小:9.5~12×5~15μm。 结构:(铁苏木素染色后) 吸盘:一对,实为体前半陷窝。 核:一对,位于陷窝内,泡状,可见一大的明显核仁。 轴柱:一对,纵贯虫体中部。轴柱中部可见二个半月形中央小体。 鞭毛:4对,分前、中、后、腹。 毛基体:位二陷窝前中央,为鞭毛发源处。

2.包囊 形状:椭圆形。 大小:10~14×7.5~9μm 结构:具有较厚的囊壁,囊壁与虫体可见空隙。可见核、轴柱、鞭毛和丝状物等。 核:未成熟的包囊有2核; 成熟的包囊有4核; 核的位置是偏于一端的。 二.生活史 寄生部位:滋养体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有时也可在胆囊内,利用吸盘吸附于肠壁。 感染阶段:成熟四核包囊。 过程:包囊随污染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在十二指肠内脱囊,变成两个滋养体,并以二分裂法纵行分裂,若滋养体落入肠腔而随食物 到达回肠下段或结肠后,即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随粪便排出 的包囊数量巨大,据估计,一次正常粪便可排出9亿个包囊。三.致病 已经研究证实,确认本虫具致病力。致病机理还不明了,与下列因素有关: 1.虫株毒力:吸盘吸附对肠粘膜机械刺激和毒性。 2.机体情况:抵抗力,即免疫机能的高低。 3.肠腔内环境因素:如细菌的协同作用。 临床表现: 1.无症状:带虫者。 2.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腹胀、呕吐、低热、厌食等,即以腹泻为主的吸收不良综合症。 3.胆道系统受累时,可致胆囊炎、胆管炎。症状:上腹部痛,食欲不振等。 4.

实验诊断学---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Immunological tests 免疫功能检查(immunological function)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血清补体检测细胞免疫检测(immunoglobulin, complements, cell immune) 自身免疫检测(auto-antibodies) 类风湿因子测定抗核抗体检测组织和细胞抗体检测(RF ANA other antibodies) 感染免疫检测(infectious immunology) 细菌感染免疫检测病毒感染免疫检测其它(寄生虫感染、性病等)(bacterial , virus and so on ) 肿瘤标志物检测(tumor markers)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糖脂类肿瘤标志物酶类肿瘤标志物(proteins, glycolipid, enzymes markers) 器官与骨髓移植的检测(organ and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病毒肝炎血清标志物(virus hepatitis markers) 其它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冷球蛋白检测、丙种反应性蛋白检测 Ⅰ、免疫功能检查(immunological function)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Immunoglobulin test) 1、Immunoglobulin 1)概念:具有抗体活性和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存在于体液,血液,外分泌液和一些细胞膜上。2)分类: 用超速离心、免疫电泳方法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 IgG、IgA、IgM、IgD 、IgE IgG最多、占75%~85%抗体活性 IgA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 IgM是有效的凝聚和溶解细胞的因子。最早;最先 IgD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IgE与变态反应有关(0.002%) 3)功能: 2、normal range:免疫比浊法、ELISA法 多克隆(Polyclonal)增高: IgG IgA IgM均增高 单克隆(Monoclonal)增高: 仅某一种Ig增高而其他种不增高 3、增高【临床意义】 增高:多克隆性增高(polyclonal elevate) 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chronic infection, chronic hepatitis, AID) 单克隆性增高(monoclonal elevate) 免疫增殖性疾病( proliferative disease) IgG: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IgA:黏膜炎症、在皮肤病变 IgM:毒血症、感染性疾病早期 4、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 1)概念: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产生免疫球蛋白,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徙速度,但不具有抗体活性。 2)M蛋白【临床意义】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272042 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 英文名称:Immunological detection technique 开课学期:7 学时学分:40/2.5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预防医学专业 选用教材:《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1. 《免疫学检验》吕世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月第 2版 2.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王兰兰主编2004年1月第3版 3. 《简明免疫学技术》朱正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 1版 4. 《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柳忠辉主编科学出版社 执笔人:黎明兰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免疫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简便和快速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类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实际应用及方法学评价,更好的为防病治病服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应用及方法学评价。 2.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测定方法。 3.掌握免疫学技术在免疫预防计划免疫、动植物检疫、健康相关产品免疫 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4.了解免疫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抗原抗体的纯化(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原和抗体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评价和应用。了解抗原抗体各种纯化方法的程序及分离物的选择。 教学内容 第一节盐析法 一、原理 二、常用中性盐 三、操作步骤 四、影响因素 五、方法评价与应用 第二节凝胶层析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