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海洋战略困境历史现实与未来

中国海洋战略困境历史现实与未来

中国海洋战略困境历史现实与未来
中国海洋战略困境历史现实与未来

中国海洋战略困境:历史、现实与未来

林宏宇

2012-12-10 11:11:03 来源:《学术前沿》(京)2012年7上期

【内容提要】海洋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曾深得“渔盐之利”与“舟楫之便”,但近现代以来却饱受海洋之屈辱,陷入战略困境与尴尬境地。导致我国海洋困境的原因复杂,其中,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是其客观原因,海洋与海权意识淡薄是其主观原因。欲突破此困境,需要培育海洋意识,制定海洋大战略,大力加强海权建设,充分认识“得海洋者兴,失海洋者衰”之道理。

【关键词】海洋战略困境/历史回顾/未来应对

海洋覆盖着地球70%左右的面积,蕴藏着地球至少65%以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在可预见的将来最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来源。从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来看,海洋至关重要,可以说,“得海洋者兴,失海洋者衰”。中国虽是一个海陆交汇的大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000多个岛屿,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陆权比较强势,海权相对弱势。从战略视角来看,中国海洋战略一直处于比较被动的困境。因此,中国人对海洋的感情非常复杂,既爱又恨。从历史来看,海洋曾经带给中国人财富和荣耀,也给中国人带来灾难和屈辱,而从现实与未来来看,则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搁浅的巨龙:历史视角

中国以龙自诩,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称,龙本应属于海洋,但却搁浅于黄土高坡。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也曾拥有成为海洋大国的诸多文化基因。且不论史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约公元前5000年)中就有先人航海的遗迹;也不说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殷商文化遗存中就有马来半岛的海贝、象牙、鲸鱼骨等;春秋战国时期吴国与齐国之间爆发的海战,就比西方海权史中著名的古希腊与波斯的萨拉米斯海战早若干年;秦汉时期就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西至印度、斯里兰卡,东到朝鲜、日本,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唐、宋时期泉州、广州、宁波等港口远洋商船云集,贸易商人富甲一方,同时也为唐、宋王朝贡献了巨额赋税;明初的郑和曾率60多条军舰、300条商船,约25000多人的庞大船队一路西行,播撒中国皇帝的浩荡皇恩。这样的航海规模即使在今天也令人乍舌,比西方地理大发现早了近半个世纪。《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航海图集,郑和船队所采用的“罗盘定向”和“牵星过洋”等航海技术,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天文导航之先河。

然而,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中国辉煌的航海文明基因却遭到了陆权文化的粗暴摧残而中道夭折。以明、清两朝的“海禁”为代表的闭关锁国政策,彻底绑缚住了中华巨龙,使之陷入搁浅的困境,拱手把广阔的海洋让予了西方列强,而全然不知自身已陷入危险的境地。就在东方的中华巨龙开始搁浅之时,西方世界却借助海洋开始迅速崛起。可以说,纵观近代以来西方崛起的进程,实际上就是借助海洋、发挥海权效应的进程。从15世纪西方航海大发现开始,靠着一艘艘满载着金银、香料的帆船,葡萄牙、西班牙一度称雄世界。继之而起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凭借类似“东印度公司”这样的经济军事复合体,以海洋为舞台,以“商舰”(武装的商船)为载体,把17世纪变成了“荷兰世纪”。

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更是凭借其世界第一的海军实力,海外贸易到哪里,海军就到哪里,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成为所谓的“日不落帝国”,称霸世界长达两个世纪。同样,我们的东邻日本,也是在近代摆脱“海禁”的枷锁后,依赖海洋快速崛起。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即位,发布《御笔书》,宣称要以武力来“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①,制定了优先发展海军的战略。1872年设立海军节,1874年出兵台湾,1879年吞并琉球国,1894年击败中国北洋水师,1904年击败俄国海军,终以海洋之利跻身西方列强之列。

闭关锁国300年,中国人对海洋生疏了,而凭借海洋之利兴起的西方,则开始叩击搁浅巨龙之国门。没有了海权的庇护,中国人原以为可作为御敌之天然长城的海洋,就成为了西方入侵中国的捷径。中国近代的耻辱史就是从海洋开始的,中国的国门也是从海洋方向被西方列强打开的。可以断言,近代中国的落后与长期忽视海洋有密切关系。冯友兰先生曾说过,西方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海洋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其流动性和多变性让西方显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中国文明则属于大陆文明,如同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但也易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因此,西方兴起了,东方落伍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近现代史就是一部西方的海洋文明不断扩张、最终统治世界的历史。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体国家,既有海洋性又有大陆性,但相对来说大陆性要更强一些,陆权在中国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从中国历史来看,多数情况是代表强大陆权的北方统一了南方,而少有代表海权的南方北上一统中国的情况出现。有人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进程,就是代表大陆性(或陆权)的秦国征服了代表海洋性(海权)的齐国和楚国的过程,中国从此进入了以陆权为主导的时代。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就是强调御敌于陆界之外的重要陆权标志。实际上,今天的中国陆权思想依然占据很重要位置,例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

一直致力于周边邻国友好关系的建设,无论是“以邻为伴、与邻为善”,还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都非常重视我国陆上周边各国的关系,目前我国已基本上与周边陆上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战略伙伴关系(阿富汗是最近建立的一个);另外,“上合组织”也是当前中国陆权优先的一个体现。

尴尬的大国:现实维度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饱受海洋之苦的中国终于站起来了,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1971年获得联合国正式席位,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主权(包括海权)的普遍认可。60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变老旧中国的闭关锁国、忽视海洋的落后局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在海洋问题上,中国依然没能很好地摆脱战略困境,依然是一个尴尬的大国。这种尴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客观实力地位来看,中国应是一个海洋大国,但却是一个海权小国,对海洋问题发言权小,这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严重不相称。二是海洋权益(含海洋国土)争端频发,任何国家似乎都敢欺负中国、挑衅中国,中国似乎总陷入被动应付、消极防御的状态。这种尴尬困境的形成,主要有外部客观方面的因素与内部主观方面的原因。

从外部客观因素来看,主要有三点。第一,我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恶劣。从当今世界各大国比较来看,美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最好,它不受任何阻隔,直接面对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大洋战略通道非常通畅;其次是俄罗斯,直接面对两大洋(太平洋和北冰洋);而我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最为恶劣,仅一面向洋(太平洋),且在通向大洋的战略通道上阻隔着许多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海上战略通道非常狭窄,容易受制于人。如此狭小的出海洋面,从某个角度来看,我国可谓“有海无洋”。

第二,历史遗留问题众多,矛盾涉及面广。且不论祖国宝岛台湾当前还孤悬海外,成为我国东部海权的缺口;在东海我国还与日本有钓鱼岛争端;在黄海与韩国有苏岩礁争议;在南海与多个国家存在岛礁争议;而且,这些岛礁争议有愈演愈烈之势,最近发生的“黄岩岛事件”和“钓鱼岛风波”就是例证。

第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国际体系的压力。中国崛起是近30年来国际社会最重要的事件,它对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重大的国际体系压力。尤其是近两三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崛起的节奏“被加快”了,由此导致国际体系的压力也空前增加。目前对中国最大的压力来自美国。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单极霸权加速衰落,尽管美国在亚洲的强大影响与控制仍在,但随着中国在亚洲的强劲崛起,美国与中国在亚洲的现实利益、地缘政治及区域主导权争夺的较量也更激烈,美国加大对华遏制力度与周边国家“借美抑华”形成正向互动。美国60多年前为中国“量身定做”的“第一、二岛链”又派上了用场,处在岛链上的诸如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美国盟友也就自然走上了前台。无独有偶,这些国家中有些又与中国有海洋权益争端或有重大利益冲突,这为美国“定向引爆”岛链提供了绝佳机会,而“定向引爆”的直接信号便是美国高调的“战略东移”与“重返亚洲”。因此,美国的这次战略调整,也就成为了当前我国周边海洋问题频发的最重要诱因。

从内部主观因素来看,主要有两点。其一,我国整体海洋意识比较薄弱,海权观念淡薄。受传统的陆权文化影响,再加上数百年的闭关锁国,我国国民对海洋还比较生疏,缺乏应有的“激情”。中国人对于祖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的陆地国土有很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但对海洋国土与海洋权益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权益的被侵犯,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例如,

2010年国家海洋局组织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我国地大物博,而且保持和睦的邻国关系对我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尤为重要,因此,争夺一些偏远、无人居住、开发难度大的小岛意义不大。”受访者中对这一问题持中立及赞同态度的人数竟然超过六成,这说明国人对于海洋国土的保护意识非常淡薄。另外,在受访者中,知道我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只有10.7%;知道我国海岸线总长的只有13%;知道我国500平方米以上岛屿有6500多个的只有10.5%;对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概念能正确理解的分别只有5.4%、4.0%、4.2%;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了解不多;只有16.7%的受访者准确知道地球上海洋的覆盖面积为71%。②在许多中国人的意识中,海洋离我们很远,海南三亚就已是“天涯海角”,殊不知我们还有更遥远的曾母暗沙。海洋意识的薄弱导致对海权的忽视;对海权的忽视,又使得我们对海洋管控能力建设(比如海军建设、海洋监管机构建设等)重视不够,而这是致命的。

其二,某些战略时机没能很好地抓住。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海洋大战略,加上陆权思想严重,致使我国在海洋权益的获取和维护方面,失去了某些战略良机,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目前的海洋困境。例如,在东海的钓鱼岛问题上,我们曾有机会利用1972年尼克松秘密访华形成的战略主动与优势,以当时日本当局在建交问题上有求于我国的态势,适时提出钓鱼岛主权归还我国的问题,如再辅以我国为了中日人民的长期友好而主动放弃日本政府对华战争赔款相交换,那么1972年即成为解决钓鱼岛问题的绝佳机会。又如,在南沙岛礁问题上,我国也有3次战略良机解决与越南的岛礁问题(越南是目前侵占我国南沙岛礁最多的国家)。这三次时机分别是1974年、1979年和1988年。第一次时机是指我们可挟西沙海战胜利之余威,南下收复南沙诸礁;第二次时机是我们可利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机,收回南沙;第三次时机是我们应适时扩大314海战的战果,狠击越南的挑衅气焰,多收回几个被侵占的岛礁。实际控制权在有争议的岛礁地

区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为国家争取到更大的谈判空间。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没能抓住这些能够解决海洋困境问题的战略良机。

培育海权拥抱海洋:未来的突破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家园,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平台。“得海洋者兴,失海洋者衰”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的海洋大国,应充分吸取历史教训,充分认识海洋的重要性,突破长期以来的海洋困境。

首先,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培育国民对海洋的感情,努力发挥国民在维护海洋权益中的作用。提高国民海洋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总体来看,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比较欠缺,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多数国民对海洋的了解程度较低,缺乏对海洋科学的基本认识,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大力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国民对海洋的“激情”。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国民对海洋的关注度有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民表现出很强的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与激情。这是我们发挥民间力量维护海洋权益的良好基础。从现代外交实践来看,民间力量在国际争端中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有时可以起到官方政府起不到的特殊作用。海洋权益争端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考虑对有争议的海洋国土采用官民结合的办法来诉争和维护。例如,可以考虑借鉴“希望工程”、“爱心工程”等模式,设立“南沙工程”,充分发挥民间爱国力量,由民间力量捐款“认养”南沙的一些无人岛礁,并以各地名称冠名。比如,北京地区民间力量认养的可以叫“北京礁”,广州民间力量认养的可以叫“广州礁”,各地可定期组织捐款的国民到这些岛礁进行海洋环保活动或海洋科学考察。这种民间的维权活动方式符合当今世界通行的NGO参与国际事务方式(如“绿色

和平组织”、“国际反捕鲸组织”、“Global 2000”等),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维权方式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民间的爱国之情找到寄托之处。

其次,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洋大战略,让未来我国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应该说,我国客观上有天然的海洋地缘缺陷,北起阿留申群岛,南至新加坡的“第一岛链”把我国团团困住,从整体上看,我国处于被包围状态。要想突破这种包围困境,必须得有长远的海洋大战略,就像当年俄国的彼得大帝执着地寻找出海口那样,用一代人甚至数代人的努力去实现我国的海洋战略目标,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海洋大战略涵盖面很广,应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战略目标,这其中一定要有一条打破“第一岛链”包围圈的战略设计。我们要明确告诉世界,“第一岛链”不是封锁中国的岛链,而是中国保卫东部国土安全的第一防线。我们不妨把它称为“东亚安全弧”,其位置基本与“第一岛链”重合。设置“东亚安全弧”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战略防御纵深,保卫我国东部国土的安全,因为东部国土集中了我国60%以上的国家财富和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北京、上海、广州)。未来我国海上力量将应该经常在“第一岛链”附近活动,让西方国家尤其是日本适应这个事实,不要总是惊呼“中国海军又一次穿过第一岛链了”!

最后,大力培育海权,增强海洋竞争力。海权是海洋强国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海权,就没法保障国家的海洋权益。纵观世界近代史,崛起的大国基本上都是海权强国,在国家利益争夺中,海权强国总是笑到最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创造的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洋,无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还是沿海经济特区,都离不开海洋元素,而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海权来维护。从中国未来发展来看,目前的国内资源无法满足14亿人改善生活条件的需要,因此急需海外资源,

而海外资源的获取,也需要海权的保护。

海军建设是海权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军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我国的海洋大国地位还是很不相称,与世界一流的海军强国相比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对我国来说,发展强大海军至少有两个意义:一、突破岛链包围圈,获取远洋战略通道,是构成“东亚安全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形成强大威慑,“不战而屈人之兵”,维护亚太地区和平。

为此,在战略思想上要改变近海消极防御的策略,把我国海军建成远洋海军。中国海军的创始人之一肖劲光大将就曾提出组建太平洋舰队的战略构想,原中国海军司令员刘华清上将也曾提出中国海军冲出第一、第二岛链,进入太平洋的宏伟目标。③从海权理论来看,这些战略构想都具有远见卓识,中国海军的确要有这样的战略设计,否则就有可能被困在浅海。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海军的作战半径至少应扩大到第一岛链之外,北部应到小笠原群岛,东部应到密克罗尼西亚群岛,西部应到安达曼海。这不仅是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更是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的需要。只有中国海军实力达到与其国力相称的地步,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只有当中国南海舰队拥有绝对的优势时,与我国有争议的国家才不会冒险挑衅,如果优势不明显,则会激发他们军备竞赛的野心,试图靠购买几艘军舰的办法来挑战我国,继续侵占甚至扩大侵占我国的海洋国土。

我国航海先人郑和曾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④孙中山先生也在考察西方各国后得出结论:“自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⑤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要

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重视海洋,构建海洋大战略,大力培育海权,彻底打破我国的海洋困境,努力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

注释:

①王加菲等:《强国之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03页。

②“记者调查发现近九成受访者不知中国海洋国土面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15524295.html,/27824/2012/06/11/3365s3721864_1.htm。

③④参考徐质斌:《海洋国土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90、64页。

⑤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79页。

199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199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1994-11-26 一、一九九四年海洋灾害概况 (一)风暴潮灾害 (二)海浪灾害 (三)海冰灾害 (四)海岸侵蚀 (五)赤潮灾害 (六)溢油灾害 二、一九九四年海洋灾害特点 三、一九九五年中国海洋灾害预测 四、对策与建议 一、一九九四年海洋灾害概况 1994年是我国沿海风暴潮频发之年,先后发生11次风暴潮与近岸海浪相结合的灾害。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浙江省和福建省沿岸,其次是广东西部沿海,其中5次超过了当地警戒水位,1次还出现了6个测站破历史记录的高潮位。渤海的温带风暴潮过程接近常年。中国海及邻近洋区4米以上灾害性巨浪出现天数虽然比常年偏少,但由巨大海浪造成的灾害损失比常年重,恶性海难事故时有发生。 1993年11月至1994年3月渤、黄海的冰情较常年偏轻。我国沿海发现赤潮12起;溢油2起;海岸侵蚀仍较严重。 (一)风暴潮灾害 1.台风风暴潮灾害 本年度6月至10月我国沿海先后发生11次风暴潮过程,是1949年以来影响次数最多的—年。7月11日发生在福建省的风暴潮和8月21日发生在浙江省瑞安市梅头镇的风暴潮造成的灾害比较严重。尤其后者造成浙江省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 (1)浙江省沿海发生特大风暴潮灾害

8月21日,正值农历七月十五日天文大潮期,大潮、巨浪、狂风并发,形成浙江省沿海百年不遇的罕见特大风暴潮灾害。特大海潮伴随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突袭温州一带沿海,给浙江沿海带来了惨重灾难。 据温州市调查,由于潮高浪大,冲毁海塘、海堤,海水倒灌,温州市区沿瓯江一带平地潮水深达 1.5至 2.5米;龙湾区的省扶贫开发区进水深达2至3米;温州机场候机厅潮水深达1.5米,因进水停航半月余;温州电厂机房进水停产。瑞安、永嘉、乐清县(市)的沿海一带进潮水深达 1.5至 3.0米。位于瓯江口的七都岛、江心屿、灵昆岛均被潮水淹没,岛上水深2至3米。海水淹没最严重的岸段是瑞安至乐清沿海一带,淹没范围一般为沿海1.0公里的地带,淹没范围最大的瑞安飞云江北岸进水达7.0公里。 温州市、台州地区共损坏海塘46l公里,其中温州326公里,台州135公里;温州市标准海塘全长122.6公里,全毁27.23公里,严重损坏23.71公里,一般损坏8.59公里;一般海塘全长334.98公里,全毁139公里,严重损坏70.49公里,一般损坏57.42公里。台州地区标准海塘74.47公里,全毁 3.3l公里, 严重损坏10.53公里,一般损坏25.65公里;一般海塘全长139.1公里,全毁13.5公里,严重毁坏11.01公里,一般损坏70.61公里。宁波和舟山的一些海塘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宁波总长62公里,舟山7.7公里。 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有10个地(市)、48个市(县、区)、735个乡镇、14281个村庄、1150万人口遭到不同程度的灾害,有189个城镇进水,有228万人被海潮、洪水围困;全省由于海塘决口潮水倒灌面积74.77万亩,冲毁淹没对虾塘7.1万亩,倒塌房屋10万余间,损坏86万余间;损坏海塘520.7公里,堤塘决口3421处,长243公里;损坏小型水库9座,小水电站10l座;损坏船只1757艘;停产企业66547家,公路中断298 条(次),供电中断828条(次);损坏输电线路468l公里,通讯线路2397公里;损失粮食8.7万吨,减产粮食67.4万吨;据统计,全省死亡12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4.4亿元。 (2)福建省沿海遭受六次风暴潮袭击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讲课教案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与海洋安全战略 燕山国贸1102 学号 201117100075 姓名徐斐然 中国领土争端问题是外交方面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环境复杂,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悬而未决。但中国将继续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同中国的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积极参与各种形势的地区安全对话和合作,努力维护有利于亚洲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中国,还有如何解决岛屿主权归属争端和海洋划界问题,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特别是海洋安全形势更是扑朔迷离,以美国为首的各种军事演习在我国周边海域呈现出“扎堆”现象,使我国周边海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在东海,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日本与我重叠的海域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钓鱼岛之争对于中日海域的划界关系重大。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渔民被扣留,中国版图上划得海上传统疆界“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几乎全部海洋邻国均不同程度地对我国海洋国土和权益提出无理要求,涉及1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尤其在2009年的一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似乎进入一个“多事之春”,中国领海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在那些不存在争议的海洋收益中,如何保证安全甚至主权完整始终是中国挥之不去的难题 中日关系逐年好转,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又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并与日方达成“战略互惠”关系是中日关系的战略选择和共同努力方向的共识。中日东海争端却未因两国关系的改善而有丝毫缓解。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东海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041 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2期 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海洋环境与生态课题组 Task Force for the 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Marin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rine Environment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Group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发展的现状,结合世界海洋环境与生态工程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海洋环境与生态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建议。关键词: 海洋环境;生态工程;战略研究中图分类号:P7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field explains, and the main problems China faces at present. Meanwhile, the strategic goals, main tasks and major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mprovemen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marin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trategic study 一、前言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超过1.8×104 km 的大陆海岸线,6 500多个岛屿。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的主张,管辖有超过3×106 km 2的辽阔海域[1,2]。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地发展,由于在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只重视对资源的索取,而忽略对海洋生态及环境的保护,导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 突出。如入海污染物显著的增加,氮磷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灾害多发等[3,4]。我国海洋生态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而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如何立足陆海统筹,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同时,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维护海洋生态健康,探索沿海地区经济社会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模式,增强对海洋环境的管 收稿日期:2016-01-23;修回日期:2016-02-03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1-ZD-16) 本文由《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丛书《海洋环境与生态卷?综合报告》改写,联系人:雷坤本刊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5e15524295.html,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海洋灾害教学案中图选修5

第三节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4年3月19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灾害为主。与近10年(2004~2013年)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于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低于平均值(见下图)。 2004~201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含失踪)人数2013年各类海洋灾害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风暴潮灾害,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4%;人员死亡(含失踪)全部由海浪灾害造成。 思考探究:说出造成我国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的类型及影响地区。 提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影响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影响渤海和黄海沿岸。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 1.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2.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 二、风暴潮 1.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是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2.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三、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1.灾害性海浪 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造成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死亡或失踪。 2.海啸 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的风暴潮 二、赤潮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危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陈学雷.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许肖梅,海洋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栾维新.中国海洋产业高技术化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4]李杰,别义勋,张智善,海洋开发技术——人类生存的新领域[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郑贵斌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l.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6]金庆焕,海底矿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美]D.G.格罗夫斯,L.M亨特.海洋世界百科全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8]王颖.中国海洋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9]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10]冯士笮、李风岐、李少菁.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唐逸民.海洋学(第二版)[Ml.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2]范时清.海洋地质科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13]侍茂荣、高郭平、鲍献文.海洋调查方法[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14]赵济,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5]樊栓狮.天煞气水合物储存与运输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6]槠同金,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7]刘昭蜀,赵焕庭,范时清,等.南海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8]孙湘平,中国近海区域海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19]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a Floating Offshore Installa-tion at a Fixed Location[M]. London,1999. [20]杨殿荣.海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1]宁津生,陈军,晁定波.数字地球与测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2]赵济,陈传康.中国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3]吕炳全,孙志国,海洋环境与地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4]杨树锋.地球科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5]赵其庚.海洋环流及海气耦合系统的数值模拟[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26]严恺,海港工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27]邓舜扬,海洋防污与防腐蚀[M].扎京:海洋出版社,1987. [28]C E.贾斯克,等.海洋工程中的金属腐蚀疲劳[M].吴荫顺、杨德钧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29]夏兰廷,黄桂桥,张三平,等.金属材料的海洋腐蚀与防护[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30]A.W.皮博迪,R.L.比安切蒂.管线腐蚀控制(原著第二版)[M].吴建华、许立坤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1]张正斌,陈镇东,刘莲生,等.海洋化学原理和应用——中国近海的海洋化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32]胡中为,萧耐园.天文学教程(上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3]松岛岩,低合金耐蚀钢——开发、发展及研究[M].靳裕康译.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34]徐启阳,杨坤涛,王新兵,等,蓝绿激光雷达海洋探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5]N.G.杰尔洛夫.海洋光学[M].赵俊生、吴曙初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6]藤野正隆,多部田茂,北浑大辅,曾非.超大型浮体海洋物理瑕境飞影警;明寸梭封[J].日

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浅论中国海洋战略 摘要:海洋曾经是人类的禁区,如今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希望,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大国,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面对海洋强则国家强的当今世界,中国的海上安全环境越来越能引起国人的注意和担心。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军事准备 前言 自从中国建国以来,美日,美韩,在我国东海举行了各种军演,这些形形色色的军演表面上是相互独立的,而实质上这些由美国主导的军演都是针对中国,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战略的产物。也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三大海域的紧张局势。如钓鱼岛时间的不断升级。东海问题和钓鱼钓问题已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时刻考验中日领导人的智慧也在考验着中国人民的忍耐力。 相对于东海主要由中日两国的矛盾,南海问题牵涉到六国七方,更是是错综复杂。最近几年美国出于遏制中国战略的需要加快了重返东南亚的步伐,越来越积极的插手南海争端。而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中国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这些因素都使的南海问题变得日益复杂,也使得南海局势变得日趋紧张。 不管是美国航母进黄海,还是中日争端加剧,还是南海局势进一步恶化,都无一例外的影响了我国的海洋安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对中国海洋安全的担心和思考。无论从国际法还是从历史方面看,钓鱼岛、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从东北亚的日韩到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等国为什么要冒着侵犯中国主权和中国对抗的风险去侵占那些主权本属于中国的小岛呢?以下我从我国的海洋意识、综合国力、外交政策和外国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薄弱的海洋意识 中国历来是路上大国,重大陆轻海洋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习惯,中华民族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看不到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注意提高整个民族的海洋意识,使得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长期薄弱。而薄弱的海洋意识又导致我国长期轻视对海洋战略的研究,忽视海军的建设,使得国家的海防相当薄弱,海上力量投送能力也相当低。 二、综合国力不强 中国自古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历来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民族独立战争,几乎消耗了中华民族所有的财富。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建设上的失误又是我国失去20年的发展机会。而同时期的欧亚各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国力迅速增强时期。这就使得我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国家实力对比中处于下风,而薄弱的国力又不能支持昂贵的海军建设,这就进一步降低我国威慑周边国家保护我国海域的能力。 三、外交政策不当 长期以来,中国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面对海上的各种争端,我国提出“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这是一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政策,特别是在我国国力较弱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政策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当南海各国无视中国利益,无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对南海油气资源做出实际开发,并有意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情况下,我国还坚持这样的方针只能使南海问题更复杂,也使得以后解决南海问题的成本更大。 四、外国因素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奉行遏制中国的政策,阻碍中国现代化建设,甚至西化、分化中国的目地。而与中国有争议的国家也有意引进西方国家的势力以抗衡中国。这就使得中国海上安全形势日益恶化。 而面对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和各种恶化我国海上安全环境的各种复杂因素,我认为我国应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层面上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来突破我国面临的海上困境。 一.提高海洋意识,制定科学的海洋战略。 面对当前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无疑是当前最紧迫的工作。至于如何提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媒体全面关注和深入报道东海和南海争端,引导国人对我国海战略的思考,提高国人的海洋意识;二是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宣传和说明我国的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详细介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历史和现状,加深学生对我国海洋安全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提高学生们的海洋意识;三、国家应整合和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加强对有争议海域的维权执法力度,并加强立法和行政管理使我国在相关海域的执法有法可依;四是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全面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大力支持和保护国内企业对我国东海、南海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发保护我国渔民在相关海域的海洋产业。 二.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着力解决国内矛盾,全面提高综合国力 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向来都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本条件。面对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一是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全面提高低收人者的收入水平,藏富于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缩小收入差距,缓解因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二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降低我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三是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和政治改革,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是要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加强反腐败立法,提高民族的向心力。 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面对我国周边国家不断侵犯我国主权,我国应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武止战。一是要加强军事思想研究,探讨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战法,使我军形成完整的、先进的军事思想;二是加快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武器的装备水平。三是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提高我军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尤其要加强我军在新技术条件的远洋作战能力、远程机动能力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四.完善和调整外交政策,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面对南海问题日益国际化的趋向,我国应制定系统的处理办法,以外交为前导,以军事为后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易到难不断化解周边国家在南海、东海问题上与中国的矛盾,各个击破。应避免周边各国形成同盟对抗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等无关国家插手南海问题。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 观念基础与方法论

一、引言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对“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一论断深以为然。不仅如此,随着中国与海洋关系的日益密切,其在不断寻求推进海洋运输与商贸、海洋科技等海上力量发展的同时,也日益面临着来自海洋方向上的种种挑战与干扰,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维护海上和平、促进海洋环境合作等国际责任。鉴于此,步入21世纪后,中国承继了以往对“海洋强国”梦想的追求,在走向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方面,不断加快步伐。 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纲要》。该纲要是中国第一部指导海洋经济发展的蓝图,而中国政府正是在这部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2008年,国务院又批准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明确“建设海洋强国”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目标。以前述两份报告为基础,中国的海洋事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渐趋提升,而这无疑为“海洋强国”战略部署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基础。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正式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以此为标志,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正式浮出水面。 随着“海洋强国”第一次上升到中国的国家战略层面,关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研究与探讨不绝于耳。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国家发展的方向规划出现了巨大转变,由以往一味依赖陆地资源发展转向注重提升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贡献。“陆海统筹,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虽然揭示了中国国家发展的陆海兼顾特征,但无疑也第一次昭示了中国国家发展方向的一次大的转向。对此,美国学者卡恩斯·洛德(Carnes Lord)也强调,与近些年中国工业经济迅猛增长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发展方向由陆向海的转变。在对中国“向海发展”持有肯定性、一致的看法之后,学界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探讨则更多聚焦于战略落实层面,其中的主要问题则大致有:一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内容,二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干扰,三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纬度与限度。实际上,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及其落实是一个连贯而不可分割的过程,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及以中国对自身的认知为基础。鉴于此,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哲学问题,也即中国“海洋强国”发

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及问题

我国海洋安全形势及问题 海岛问题、海上划界问题、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的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中国海洋国土安全的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拥有漫长的海岸和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共计300余万平方千米。但其中有150——19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同邻国的争议。我国是一个沿海大国,但由于种种原因, 海洋国土却屡遭侵犯, 至今仍悬而未决。 目前,关于海洋国土划分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韩黄海划界问题,在这一带,中韩之间存在约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海域最主要的是与日本有关钓鱼岛主权及其涉及海域和大陆架的争议。 南沙群岛问题,南海海域诸岛及其相关海域面临着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等国的侵占。 岛链封锁,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两条岛链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韩黄海苏岩礁、中日东海钓鱼岛、中国与东盟的南沙群岛主权之争,使我国岛礁和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最近的东京都捐款购买钓鱼岛事件,韩国重判我渔民事件,以及近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充分说明我国的海洋周边安全环境已经十分紧张。 近年来,尽管南海周边邻国虽一再表示“不采取使问题复杂化”的行动,但从未停止对中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和南沙海洋权益的侵犯,日本更是牢牢盯着东海资源,并加速发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技术。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1.概况 2007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37亿元,死亡(含失踪)161人(见表1)。 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为87.15亿元;海浪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43人,直接经济损失为1.16亿元;赤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0.06亿元;海冰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未发生海啸灾害。 灾 种 发生次数 死亡(失踪) 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 失 (亿元) 风暴潮 (含近岸台风 浪) 30 18 87.15 海 浪 50 143 1.16 海 冰 1 无 - 赤 潮 82 无 0.06 海 啸 0 无 无 合 计 163 161 88.37 1和图2。 图1 1989~2007年海洋灾害经济损失(亿元)

图2 1989~2007年海洋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 2.风暴潮灾害 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3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其中7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和海南省沿海(见表2)。 本年度台风风暴潮灾害的特点是:台风风暴潮过程多,灾害发生次数多,灾害造成的损失小。 2007年我国沿海共发生17次温带风暴潮过程,其中2次造成灾害,受灾严重岸段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山东省沿海(见表2)。 表2 2007年风暴潮灾害(含近岸浪灾害)损失统计

“桃芝”(Toraji)、“帕布”(Pabuk)、“圣帕”(Sepat)、“韦帕”(Vipa)、

“范斯高(Francisco)”、“利奇马”(Lekima)、“罗莎”(Krosa)等7次台风风暴潮过程给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沿海造成较重损失。 ●“桃芝”风暴潮 热带风暴“桃芝”(0703)于7月5日16时50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兴镇一带沿海登陆。受“桃芝”风暴潮与台风浪的共同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0.59亿元。 沿海最大增水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验潮站,为91厘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受灾人口10.98万,堤防损毁5.72公里,船只损毁16艘,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0.55亿元。北海市损坏海堤12处3.20公里、损坏小艇10艘,沉没4艘。钦州市损坏海堤28处0.60公里、水产养殖损失面积3公顷,产品数量7 吨。防城港市损坏海堤12处1.80公里,缺口2处0.12公里、倒塌房屋20间,损坏船只2艘。 海南省受灾人口0.24万人,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0.04亿元。 图3 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渔港码头受损船只和堤岸 ●“帕布”风暴潮 强热带风暴“帕布”(0707)于8月10日16时前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屯门沿海地区登陆后,又折向偏西方向移动,并于18时30分在广东省中山市沿海地区再次登陆。受“帕布”风暴潮与台风浪的共同影响,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2.98亿元。 广东省受灾人口112.17万人,4人死亡,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59千公顷,潮水淹没农田40.58公顷,堤防损坏31处,堤防决口0.90公里。 ●“圣帕”风暴潮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 ”

2010年2月10日 超级欠扁的脑筋急转弯 论“中国国家海洋战略” 默认分类2010-03-06 16:03:04 阅读19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连接性”的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视线越来越被海洋所吸引。中国正在逐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国家转型为一个海洋国家,至少已经成为一个海陆并重的新兴大国。随着中国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深,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日益显著。中国要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以及制定的原因和意义将是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子战略、海洋观念 一、战略提出背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马汉的“得海洋者得天下”理论得到了践行。 遗憾的是,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在中国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影响甚微。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海洋大国。受古代禁海令、重陆轻海等观念的影响,一直没能组建强大的海上 作战力量,更没有产生过经略海洋的战略思想。 中国是最早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航海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创建过惊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自先秦时代已开始海耕,在南疆史载有“骆田”的海洋农业;公元前6世纪,中国已有了舟师,春秋战国时代,地处沿海的吴、越、齐、燕等诸国已经“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公元之初,中国已开始,构筑“海上丝绸之路”。唐朝,中国的远洋海轮抵达地中海,开辟了世界上最长的海洋航道。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探索新大陆早87年,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船尾鸵、水密舱、航海指南针等的发明和最早的利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航海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 中世纪晚期,我国的海洋事业比起地中海沿岸诸国并不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与世界的领先地位。 从综和国力来说,其时我国与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国家相比,大体上是处于同一个发展水平。 但是千百年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海洋国家相比落后了,正如黑格尔所言,中国“没有分享海洋赋予的文明”。中国海洋文化意识不强,更缺乏经略海洋,全面规划、经营、管理海洋的经略和措施。自明朝后期以来尤其是实行“海禁”政策,延至清代,“海禁“更趋激化从而给中华民族的海洋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限制,其结果严重抑制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把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于襁褓之中。在“海禁”的高压政策夹缝中,挣脱、生存、发展的中华民族海洋事业和海洋文化,相对于西方某些先进国家的成就来说,

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危害

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危害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石油及其产品。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那么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呢? 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我国渤海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 受其影响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严重,营养盐比例失衡,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密度增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发生改变,产卵场发生退化,海洋渔业资源明显衰退。破坏

了整个海洋生态平衡。 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计划,制定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建立应急响应系统。目前,《中国船舶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计划》已经完成。今后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国家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 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产生石油类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做到油气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符合该类功能区环境质量控制要求,不对邻近其他海洋功能区产生不利影响,开发过程中无重大溢油事故发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应制定溢油应急方案。 为了用水安全,我们应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便携净水器将水处理使用,这样更有利于健康用水。

浅析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及海警部队的对策(形式与政策)

浅析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及海警部队的对策摘要我国的海上安全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迫切要求公安边防海警部队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对策,不断加 强自身建设,提高海洋管控能力和法制建设水平,达到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目的。 关键词海上安全形势公安边防海洋管控能力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海洋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各国 对海洋的争夺加剧,加之海上犯罪活动有增无减,海上安全形势 日益严峻。我国的海上安全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影响海上安全的 因素主要有:与海上邻国的岛屿和海域争端,来自海上方向的军 事威胁以及亟待整治的海上治安环境。公安边防海警部队是海 上安全的“守护神”,当前的海上安全形势,对海警部队建设将产生哪些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应对严峻安全形势,成为公安边防海警 部队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海上安全形势 一是海洋权益受周边邻国的侵扰和蚕食。由于历史和现实 的复杂原因,历史上一些明确归属我国的岛礁被海上邻国侵占, 有些国家在海上制造事端妄图分割我有效海域:在东海,钓鱼列 岛等 8个岛屿,总面积约 6.34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归我国所有, 日本却以各种借口占为己有。特别是我国在东海开发出石油资

源后,日本不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延伸的有关规定,与我争夺石油资源日趋激烈,并提出以两国海域中间划界,分割我 大陆架部分领土,还经常派出舰艇、飞机对我靠近此海域作业的 渔船进行驱赶,对我海洋科学考察船进行跟踪、监视、骚扰;在南海,我国海洋权益受到严重蚕食,距我国陆地较远的南沙群岛部 分岛礁,条件较好的大部分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这些国家在南海海域大肆开采石油,进入我国海域纵深,掠夺我国海 洋资源,侵害我国海洋权益。并对我国在此作业的渔船民进行驱赶、抓捕和扣押。 二是海上方向面临的战略态势异常严峻。我国海域被岛链 环绕。而一直对我国实施军事封锁、包围的美国,在位于岛链上 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建有自己的军事基地,通过这些军事基地,使我国大洋出海口被封堵,欲突破近海防御的难度显著 增大,未来实施开放性走向大洋战略困难重重,我国的海洋战略 前景堪忧。 三是当前海上治安形势不容乐观。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 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之相应的海上运输、贸易得到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与此同时,海上也必然产生了一系列的治安问题,主要有:海上刑事犯罪活动日益增多、海上偷渡活动形势依然严峻、海上走私活动从未停止、以及海盗、恐怖分子对我公海航行船舶进

海洋知识竞赛选择题

1.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在哪一年发生?(A) A.1967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 2.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是哪个国家的?(B) A中国 B.美国C法国D伊拉克 3.全球有多少岛屿?(A) A 5万个以上 B.6万个以上C.7万个以上D.8万个以上 4.世界上最大群岛在哪里?(C) A.东太平洋海域 B.大西洋海域C西太平洋海域D北冰洋海域 5.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哪个?(C)A 托克劳群岛 B 太平洋群岛C马来群岛

6.世界上最小的群岛在哪里?(B)A 东太平洋海域B南太平洋C大西洋海域D西太平洋海域 7.有“半岛的大陆”之称的洲是哪个洲?(A) A欧洲B 南美洲C北美洲D大洋洲 8.世界上哪个海最古老?(D)A 南海B北海C东海D地中海 9.世界最长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 A 马六甲海峡B莫桑比克海峡 C 台湾海峡D德雷克海峡 10.头戴两项“世界之最”桂冠的海峡是指哪个海峡?(A) A德雷克海峡B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 台湾海峡

11.被称作“东方十字路口”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 A德雷克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 台湾海峡 12.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是哪个海峡?(A)英吉利海峡 B B 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 13.世界上超差最大的海湾是哪个海湾?(B)A阿拉伯湾B北美洲的芬迪湾C 孟加拉湾D 墨西哥湾14.有“石油湖”之称的海湾是指哪个海湾?(D)A墨西哥湾B孟加拉湾C北美洲的芬迪湾D阿拉伯湾15.海域使用金的最低征收标准是多

少?(A) A每年每亩不得低于100元B每年每亩不得低于200元C每年每亩不得低于300元D每年每亩不得低于400元 16.我国一类、二类海洋倾倒区的组织选划主体是谁?(C)A国家海洋教育局B国家海洋研究局C国家海洋局 17.溢油事故按其溢油量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溢油事故的溢油量标准是多少?(D)A 大于1000吨B大于10吨C大于1吨D 大于100吨 18.我国《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从何时开始施行?(C) A2003年3月

中国崛起与海洋战略

中国崛起与海洋战略 内容摘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伴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逐渐成为焦点,中国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 中国是最早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航海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创建过惊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自先秦时代已开始海耕,在南疆史载有“骆田”的海洋农业;公元前6世纪,中国已有了舟师,春秋战国时代,地处沿海的吴、越、齐、燕等诸国已经“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公元之初,中国已开始,构筑“海上丝绸之路”。唐朝,中国的远洋海轮抵达地中海,开辟了世界上最长的海洋航道。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但是近几百年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海洋国家相比落后了,这是中国海洋文化意识不强,更缺乏经略海洋,全面规划、经营、管理海洋的经略和措施。自明朝后期以来尤其是实行“海禁” 政策,延至清代,“海禁“更趋激化从而给中华民族的海洋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限制,其结果严重抑制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把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于襁褓之中。在“海禁”的高压政策夹缝中,挣脱、生存、发展的中华民族海洋事业和海洋文化,相对于西方某些先进国家的成就来说,显然十分脆弱。 近十几年来,中国东海、南海上空风云骤起:日美要协防钓鱼岛,越南、菲律宾立法侵占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原则遭遇严峻挑战,中国在上述海域的正当权益面临被蚕食的危险,海权危机日益凸显。今日之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有关中国海权、海洋权益、海洋战略等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民族复兴及中国崛起密切相关。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海洋就必须从一个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争取、利用和开发海洋,于是需要制定一个海洋战略作为指导。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战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战略: 1、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国家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的历史任务。于是,海洋经济开发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终于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将会使21世纪作为海洋世纪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所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之总和。我认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应在秉承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加快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行业发展尤其是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例,并践行“中国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国海岸带开发战略”、“中国海洋经济安全战略”、“中国海洋国际合作战略”、“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战略”、“海水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战略” 等具体战略。 2、海洋政治战略 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但不是世界上的强国,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必

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1002张春阳2010110486 我国是海洋大国,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程 度不断加快而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立足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和保护海洋环境,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海洋开发利用创造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十 二五”规划纲要更是以专章的形式就“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阐述,提出 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 理能力”,凸显了海洋在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法》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km2的管辖海域。中国的海域处在中、低纬度地带,和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比较优越。沿海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压力较大。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封闭性特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 性脆弱性明显。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分别占14%、76%和10%。据初步估算,与20世纪50年代 相比,我国滨海湿地累计丧失57%,红树林面积丧失73%,珊瑚礁面积减少了80%,2/3以上海岸遭受侵蚀,沙质海岸侵蚀岸线已逾2500公里,外来物种的 入侵使得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日趋减少。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不同等级 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大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空间分布,并包含 着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共存共生的生物与非生物组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从而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 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各部分、内部结构、物能运动等才能处于相互适应与 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生态系统才能达到良性循环状态。 海洋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海洋中拥有庞大的生 物体系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地球制造大量氧气,也可以供应蛋白质;海洋有 取之不尽的海洋化学和巨大的矿物资源包括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和淡水 以及丰富的动力、水力和热能资源;据科学家考证,在陆地是那个已发现的矿产,海洋里几乎都有,陆地上没有的海洋也有;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海 洋成为一个药物王国。海洋的自净能力为地球分解大量有毒物质。海洋生态环 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很好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海洋生态环境还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 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 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 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都不可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