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成长史

萨缪尔森,自称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他不但是凯恩斯的传人,而且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创始人。萨缪尔森的父母都是经济学家。

早慧的通才

1915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一个波兰裔的经济学天才诞生了,他的名字叫做保尔·安东尼·萨缪尔森。童年的萨缪尔森聪明活泼,和同龄孩子相比,他善于思考,看问题深刻而全面,在校成绩名列前茅,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接连跳级。他曾辗转在印第安纳州的加里、芝加哥、佛罗里达州等地14间学校读书,最后从海德公园高级中学毕业。

1932年,他良好的智力天赋继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美国芝加哥大学向这个未满17岁的早慧少年敞开了大门,引领他第一次走进了经济学的殿堂。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位视经济学为生命的著名学者宣称,他的出生日期按日历记载是1915年5月15日,但事实上应该是1932年1月2日,地点是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不愧为一座经济学圣殿,在1985年以前的十二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中,有九位在芝加哥大学受过教育或者任教。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乔治·施蒂格勒当时还是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萨缪尔森修读的第一门经济学课程有阿伦主任讲授。

进入大学以后,萨缪尔森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学习,博览群书。他爱好广泛,做高等数学习题成了他课余的自我消遣,对物理学也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当然,还有他倾注了最大兴致的经济学。初入大学时的萨缪尔森年纪虽轻,但沉着稳重,保持着一贯的冷静思考的好习惯。他对前人的理论总抱着审视的态度,寻觅理论尚未完善或不妥之处。他在大学阶段获得大学部社会科学奖章,毕业之际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并考入了哈佛大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而就在毕业之前,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新设了一个试验性经济学奖学金计划,他成了首位得主,从而得以顺利地在哈佛就读。

1935年,在奖学金计划的推动下,也为常青藤学会联合会以及垄断竞争理论的革命所吸引,20岁的萨缪尔森来到了哈佛研究生院,接收了五年纯粹反正统的经济学教育。自那时起,作为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地的马萨诸塞州的康桥,就成为萨缪尔森的知识故乡。这位早慧而多产的经济学通才,在这里崭露头角,踏上他一生通坦的学术征程。

他的同学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优秀经济学家名单上的很大一部分。其中有和他生活了40年的妻子马里恩·克劳福德(1915——1978),她写于1939年的一篇论关税的文章非常有名。毫无疑问,萨缪尔森是佼佼者,没有人能掩盖他耀眼的才华。

进入哈佛大学后,萨缪尔森的眼界大为开阔。这里的学术思想与芝加哥大学迥然不同。他在芝加哥曾受业于奈特、威纳、舒尔兹、西蒙斯、道格拉斯、内夫等大师,到哈佛后反而接收了熊彼特、里昂惕夫、威尔逊、哈伯勒、钱伯霖与汉森·阿尔文的教导。面对各种学术流派,他更加刻苦地探讨和研究、类比各种学说和异同,寻找他们的不足之处。

1936年,即来到哈佛大学一年后,萨缪尔森获得了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并以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及实干精神,赢得了哈佛大学经济学权威人士汉森·阿尔文教授的青睐。汉森清萨缪尔森做自己的助手,这使他对各种学派的研

究更为深入。他不断地探讨汉森的学术思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为自己选择研究的主攻方向。

在奖学金用完之前,他克服了研究学会对经济学的排斥,在帕累托的引荐下进入初级研究院的神圣圈子。五年的哈佛生涯中,他做了三年的研究员。

他在学会的同僚有哲学家奎因、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巴定、数学家伯克霍夫、化学家威尔逊与华伍德以及博通诸家的列文等。他在那迈开了学者的步伐,发表论文的速度极快,连期刊都来不及容纳他那些半数学化的东西。当时萨缪尔森所擅长的数理经济分析在一般人眼中还是一个陌生的怪物,学术杂志都对数学报有反感态度,所以萨缪尔森在投稿中难免遇到很大障碍,许多高质量的论文得不到编辑的赏识。他常会幽默的抱怨,编辑们所拒绝的论文或许要比发表的那些更好一些。

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效用度量的一种说明》,那是他还是个21岁的研究生。1938年2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论文《评消费者行为纯理论》,那年他23岁。在这篇论文中,萨缪尔森创造性的论证了需求曲线可以从市场购买量所“显示”的偏好中推导出来,而无须诉诸边际效用理论或者无差异曲线。从此时开始,他发表的文章数量达到了每年5篇,这个生产率断断续续维持了半个世纪。据统计,他在45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篇高水平的专业论文面试。这是一个惊人的记录,他由此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高产的经济学家。

凯恩斯的传人

1941年汉森出版了《财政政策和商业循环》一书,全面赞同凯恩斯理论,为该书编制附录的正式萨缪尔森。当时,在汉森的影响下,萨缪尔森纵观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感到确实有大可研究之处,于是师生合作,不断宣传凯恩斯主义,并对它作了进一步补充。这样,汉森和萨缪尔森便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代表和权威。汉森从此被誉为“美国凯恩斯”,而萨缪尔森对凯恩斯主义所做的贡献远比他的老师大,更是以凯恩斯学派中坚的面目出现。于是,长久以来由英国人统治的经济学界的衣钵流转到美国,为高举凯恩斯主义大旗的萨缪尔森所继承。

萨缪尔森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配弟到亚当·斯密,从李嘉图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整个经济思想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恩斯主义。当时社会上对凯恩斯理论中的“投资乘数论”和“就业乘数论”很注意。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主义是从1929年4月的美国华尔街股票下跌开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这一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凯恩斯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很有价值。因此,他决定从研究当时社会上急待解决的难题——投资与就业问题入手,来研究凯恩斯主义。

自从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投资乘数论”和“就业乘数论”之后,汉森认为射术轮不足以说明问题,原因是乘数论没有说明一定数量的投资如何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增加,也没有明确收入(或消费)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动。因为只有把加速原理(关于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导致投资量变动的理论)和乘数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并解释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现象。

萨缪尔森研究了乘数论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导师的提示下,他巧妙的把两者合为一体。1939年5月,才华横溢的萨缪尔森在《经济与统计学评

论》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首创经济波动的模型,提出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重大作用。该文发表后,一直保持着经济学经典论文的声誉,被广泛引用,并成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是他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

1941年,他发表了名为《经济理论运算的重要性》的长篇论文,他由此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同时,还授予了哈佛的威尔斯奖。他完全以物理学观点和古典数学方法来引证、推理,因而该文被认为是数理经济学具有划时意义的创作。这篇论文就是他以后在1947年纪念凯恩斯逝世一周年发表的《经济分析基础》的雏形。萨缪尔森早在担任初级研究院时,便开始撰写此文。然而往前追溯,这篇文章其实有着更早的渊源——萨缪尔森对别人谈起这一段经历时说,这篇论文中的许多概念和观点,早在芝加哥大学时就酝酿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萨缪尔森严肃的治学精神。

麻省的荣耀

在萨缪尔森未毕业之前,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就有意延请萨缪尔森担任教席,但遭到部分教员反对。就在此时,同处坎布里奇的麻省理工学院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于是,1940年,萨缪尔森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始终未曾见异思迁。哈佛大学曾于1954年邀请他回母校任教,被他拒绝。萨缪尔森与一些杰出的通辽共同努力,终于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立起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中心。

哈佛没有向萨缪尔森提供与麻省理工学院条件相若的待遇,错过他可以说是哈佛大学的遗憾。有人相信,若非出于一种或多种非学术性的原因,比如反犹太主义、他的傲慢和他的才气,那么,同一萨缪尔森离开哈佛的投票就不会通过,堂堂的哈佛大学也绝不至于不能为才华横溢的萨缪尔森提供用武之地。而萨缪尔森本人则急于澄清这种看法:哈佛当时的学术空气并不见佳,并不是他从事学术活动或自由写作的最佳位置。哈佛当年的经济学系主任伯班克是萨缪尔森曾经在笔下严厉地提到的几个人之一,这位在校系两级有政治权势的人物,学术上的态度并不严肃。这可以从他的数理经济学课程中判断出:在他指导的导论课中,无差异曲线是违反规则的。

谈到这段往事,萨缪尔森自述说:“如果萨缪尔森在芝加哥时期如婴儿初生,那么在1940年10月,他接受麻省理工学院邀请时,又以成人之身再生了一次。麻省理工学院的拉力在哈佛未受阻拦,因此可移动之物就移动了。对萨缪尔森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事。男孩在父亲的庇荫之下永远长不大,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才能筑起属于自己的高楼。海明威笔下的芸芸众生常说,活得好就是最佳的报复;但在清醒的现实中,看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推纳在成名后,仍然为被逐出哈佛而闷闷不乐的例子,令萨缪尔森更加珍惜他与哈佛的联系,也努力为母校争光。”

在萨缪尔森未到来之前,麻省理工学院就已经拥有了一批名声显赫的经济学家:弗兰西斯·A·沃克是学院的第三任校长和美国经济协会的首任会长;戴维斯·R·杜威,是美国经济协会的会长和《美国经济评论》的主编。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现代时期始于1940年萨缪尔森的到来,这时期,学院的经济学系跃升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专业科系。

它的改造大概从1941年开始,第一批博士生正在茁壮成长,其中包括了劳伦斯·克莱因和乔治·舒尔茨。自此之后,经济学系不断实施着脱胎换骨的转变,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阻碍了改造的步伐,但是在50年代到来之际,教授成

员和博士学位计划又重新得到了长久发展。到了60年代早期,经济学系已经跻身于世界优秀之列,不仅教授知名度高,同样令人瞩目的是它网罗了一批获得学院博士学位的杰出精英。在这个令人骄傲的成就当中,萨缪尔森帮助经济学系的建设,起到了中枢作用,但他从不专横跋扈地发布命令。他渊博的学识,开明的态度,不以权威自居、以理服人的作风,以及谈论经济的热情,都让他成为系里的楷模,系里的合作和友谊都很融洽。他曾对一位与他合作撰稿的年轻人说:他在年轻时就决定到40岁将停止在系里主动行事,到50岁是只在垂询时才冒昧陈词,到60岁就不再出席教授会议。为了把经济学家能犯的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他坚持这一谨慎的决定。

获得的奖项

1944年,萨缪尔森被提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和辐射实验室经济研究员。

1945年弗莱契法律与外交学院聘请他担任国际经济关系教授。

1947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升他为经济学教授,同时,美国经济学会吸收他为会员,并授予他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这是一项针对40岁以下具学术潜力的人士的奖励,萨缪尔森是该奖项的首位得主。

1953年,当《经济学》第三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来美国预算局做进出口的研究,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提倡赤字预算,谋求加速经济增长之道,从而使美国克服了50年代的“艾森豪威尔停滞”,他本人也成为白宫中不可缺少的高参。

1959年至1960年,萨缪尔森被任命为美国总统事务委员会调查咨询小组的顾问。

1960年,他被美国总统肯尼迪任命为总统调查咨询顾问和美国国家计划局经济顾问。

1961年是萨缪尔森学术生涯中的大突破。他再次出任财政部经济顾问。同时在《经济学》第五版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称之为“新古典综合学派”,并在1961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上,对其理论的核心部分、理论体系及其研究方法作出了详细的解释。他的讲解,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人民推选他为该年度学会的会长。

1962年,萨缪尔森被里彭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北博斯特学院授予名誉法学博士。

1965年被任命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经济咨询委员会顾问,并出任美国国际经济学会会长。

1966年萨缪尔森在接受印第安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的同时,出版了《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

1967年,密歇根州立大学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

1970年,克莱尔门特·雷特·丢特学校授予他名誉法学博士,伊利诺伊州的伊文斯威林大学授予他荣誉奖章。

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他的爱因斯坦奖。

从1961年到1970年的十年间,如日中天的萨缪尔森一共获得了七个荣誉博士的头衔,三块荣誉奖章。

诺贝尔巅峰

在萨缪尔森一生的许多荣誉中,最令他激动的,是他在1970年成为诺贝尔

经济学奖得主,成为美国经济学家中问鼎这项学术界最高奖项的第一人。

若要指出萨缪尔森最重要的学术贡献,那么经济学家们会异口同声地指出:使经济学由20实际30年代前主要依靠文字和图形进行分析的方式,转变为此后主要以数学工具进行分析的方式。正是他,使以瓦尔拉斯为主要奠基者的数理经济学获得了蓬勃生机,开创了数理经济学时代。这也正是萨缪尔森被授予1970年度诺贝尔奖的主要原因。

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用这样的语言表述了他们对萨缪尔森成就的认可:“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奖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著述与理论

萨缪尔森的主要著作除了《经济分析基础》和《经济学》外,还有《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和5卷本《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是他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的,这部书成功实现了价格理论、线性规划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结合,在传播经济最优化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5卷共388篇,第1、2卷出版于1966年,第3、4、5卷分别出版于1972年、1977年、1986年。萨缪尔森所写的论文散见于各种期刊,其数量之多,无法胜计;他的学生斯蒂格利茨将其在1964年至1971年间发表的文章合编成长达1824页的两本论文集,这就是《科学论文集》第1、2卷的由来。后来,默顿于1972年,又将其在1964年至1971年间发表的文章,合编成《科学论文集》第3卷,包含了78篇文章,长达900页。自1971年后,萨缪尔森仍然有大量文论问问世。古人以著作等身称誉某人论述之多,萨缪尔森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理论和观点:

⑴经济社会的基本问题

萨缪尔森认为,每个经济社会都必须以某种方式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在可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利用经济资源来生产这些东西;为谁生产这些东西,即收入如何在个人和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

经济学研究仍然必须和稀缺相周旋,把稀缺当作生活中的一种基本事实: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使用这些资源,最好的技术知识所能生产出来的每一种物品都有着有限度的最大数量。萨缪尔森试图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说明许多基本经济过程,如当经济发展时,如何把日益减少的资源用于必需品的生产;私人的市场与公共的政府之间如何选择;目前消费品和扩大将来生产能力的资本之间如何选择;阐述技术进步与收益递减等。

关于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经济,萨缪尔森认为,基本经济问题主要是由一种价格制度来决定的。因而市场机制如何解决上述三大基本经济问题,就构成了经济学的三位一体的基本问题。市场机制只是经济运行机制中的一个部分,现代经济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政府有三个基本职能:效率、平等和稳定。有关效率的政府行为是试图矫治垄断之类造成市场失灵的举措;政府采用收入再分配政策来体现对低收入者的关心;稳定化政策试图削平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减少失业和通货膨胀。

以上三种作用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形成了“混合经济”: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决定价格和产量,而政府却通过税收、支出方案和规章制度来调节市场。这

是现代经济的突出特点。

现代经济社会还有另外三种重要特点。首先,现代先进的工业技术是以使用大量资本为基础的;其次,现代经济制度的分工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第三个重要特点是货币的广泛使用。

⑵经济分析方法

30年代时,凯恩斯对正统的新古典派就业理论的攻击,给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带来了一场革命。而萨缪尔森在大学时代就察觉到,数学会为现代经济学带来另一场革命。他持续研究数学,并在这场革命中起了重大作用。

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头脑里,数学并没有喧宾夺主。他告诫说,不要以为精深的数学就意味着精深的经济学,然而,与其以单调的文字来表达经济观点,不如用简单明了的数学公式来描述。

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兼文、理二科优点加以合并的学科,和其他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有互相重叠之处,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逻辑和几何学的演绎法、统计推断的归纳法。由于不断进行人为控制的实验,于是引起了诸如:价值判断的主观因素;意义含混和造成感情用事的语义学上的问题;大数概率规则,包括正常误差和偏斜的形式,推理的谬误等一系列方法论上的基本问题。因此,经济分析方法有必要向科学的水平靠拢。基于这个看法,他试图揭示那种可以为各个经济学领域提供共同基础的数学体系,这些领域包括消费者的行为、国际贸易、凯恩斯理论等。

萨缪尔森建设性、创造性地运用了他的数学知识,终于把经济分析提高到了他理想中的“科学的水平”。数理经济学在20世纪中叶,成为经济学中最受欢迎和最有发言权的方法,这种潮流延续到现在,其未来的前景同样不可限量。

⑶一般经济理论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广泛领域。他根据所考察的各种问题,采用了多种数学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的方法,这对当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许多理论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动态学与一般均衡

萨缪尔森对静态、比较静态、动态三者的联系和区别,作了精辟的论述。《经济基础分析》第9~11章包含了个人市场和一般经济的稳定性分析和动态学。这个动态学的基本设想是“供求法则”,即面对过多的需求价格会上升。供求理论的实质在于:通过供给和需求来决定所有的价格和交易量,市场机制同时解决了许多相互依赖的市场上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就是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市场的一般均衡。

显示偏好与福利经济学

萨缪尔森首先对所有在这一领域中创建哥哥学说的先驱者的著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后,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并和汉森为国家福利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论述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自庇古以来在福利经济学方面少有的理论之一。

个人需求函数的性质和偏好次序之间的充分等同,是萨缪尔森确定经济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主要要求。萨缪尔森认为,理论如能潜在地能够被数据所驳斥,这个理论才是有意义的。单个消费者可以作出同强公里相悖的相继选择。

显示偏好理论是他的消费理论的主要成就,先是偏好将需求理论、指数和部分福利经济学联系起来。《经济基础分析》所指出的需求和指数之间的联系,表明作者已经认识到基本的指数问题要从价格和数量资料中单独演绎出个人福利

是否改善。

国际贸易理论

萨缪尔森补充了比较成本学说的“赫克雪尔-奥林定理”,对贸易国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平均化的条件作了严密论证,被西方人士公认为“赫克雪尔-奥林定理-萨缪尔森模型”。萨缪尔森关于国际贸易的著名文章中最早的一篇是1941年的斯托尔珀-萨缪尔森结论,它的结论是保护将有益于相对稀缺的要素。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发起了要素价格平均化的争论,这个问题是:光有商品贸易是否能产生如果要素自由流动时会获得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果。萨缪尔森指出了按赫克雪尔-奥林思路平均化会完全实现的条件:两国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无要素密集型逆转,资源凛赋比率的相似性。1953年他写的著名文章《一般均衡中的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从更普遍意义上思考了要素价格平均化。

价值转移问题是20年代经济学文献谈论的老问题,萨缪尔森的典型观点是,不存在贸易条件转变的推论,虽然在非贸易商品或阻碍贸易的情况下正统推论更可能成立。他论述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国利益的影响,被被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

资本理论和增长理论

在《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的头4卷,资本理论和增长理论占了许多页,是最大的一类。在早期的论文中,萨缪尔森讨论了稳定状态的经济学,以及零利率的可能性。值得一提的是大道定理,《论文集》第3卷的资本和增长部分的几篇论文包含大道定理,1976年他发表了周期大道的研究结果。在与琼·罗宾逊的剑桥学派争论中,萨缪尔森不仅对资本概念的廓清有相当的贡献,并将效率与最适的问题引入成长理论的范畴。

宏观经济学

萨缪尔森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全部贡献都是坚定的新古典学派,他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在此顺次讨论的有:乘数——加速器模型、货币和财政政策和消费贷款模型。

乘数——加速器模型

萨缪尔森在1959年评论乘数——加速器模型的短文中,谈到了他的贡献是将阿尔文·汉森的数字例子从代数学上作了一般概括。该模型很简单,其中当前消费与滞后产量成比例,投资是由当时和滞后消费只差决定的。模型包含一个二阶差分方程,该方程能产生不对称或振幅减弱的去想均衡的方式,或者振动与非振动的扩展产量的路线。

萨缪尔森在强调代数分析简明性的同时,也重视从经验上观察加速器的意义。这个判断随时间推移是有效的,因为灵活加速器效应在现代估计投资函数中继续显示它的强烈特性。

货币和财政政策

新古典综合认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可以被运用于保持经济接近于充分就业,而且货币-财政政策可以混合运用来决定投资率。这代表了五六十年代乃至80年代宏观经济学主流派的观点,它的积极主义精神在肯尼迪政府中有明显的反映。

消费贷款模型

萨缪尔森承认,在他的许多成果中,消费贷款模型是他得意之作。消费贷款模型检验了使帕累托改善的交易得以可行的货币或债券作为制度所起的作用;随后这个结构用于检验动态的资本积累、债务负担、李嘉图等价物、社会保险、货币作用、公开市场操作效应、闲暇的实际替代、劳工契约、政府的金融媒介以及

其他。

消费贷款模型的意义不在于它是货币存在的理论阐述。而在于模型提供了简单的易于驾驭的一般均衡结构,用以模拟生活周期最大化的个人的实际问题,因而影响巨大,广为流行。

金融

尽管萨缪尔森对资本市场有着长时间的个人兴趣,他对金融理论的贡献只是在他进入50岁时才开始,这些文章集中于《科学论文集》第3、4卷。两篇最重要的文章是《适当预见的价格随即波动的证据》以及《认股权证定价的合理理论》。

《证据》一文提出了有市场效率的投机价格后果的第一个准确公式。该定理叙述某件商品在未来一定日期交货的当前价格行为。对金融理论的其他贡献包括论多样化的文章,以及论证均方差分析可以正当使用的条件——它们运用了为分析过程提供最好的证据的连续时间模型。

⑷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评论

萨缪尔森认为,“对利润的仇视,实际上大都来自对货币收入分配的极端不平等的仇恨,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由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平等造成的。”而不平等则是由财产所有权,、个人能力、教育、训练和机会以及年龄和健康等方面的差别造成的。这样,所谓剥削、所谓资本主义关于利润的学说,在《经济学》“客观的”、“对经验事实的科学评价”中不能成立。

萨缪尔森多次分析利润率没有下降或略有上升的事实,认为这与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导致利润下降趋势,导致产业后背军、工资下降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观点相抵触。他认为,不需要劳动价值概念,也可以证明剥削的存在;即使没有剩余价值概念,也可以简单假设低工资和高利润等,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性。

⑸论战与评说

让我们听听反对者的声音和萨缪尔森及其学派在经济学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

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早年是凯恩斯的学生,后来又和他长期共事,过从甚密,在学术观点上受到凯恩斯的耳提面命,因此她以凯恩斯的嫡传弟子自居,把美国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看做是冒牌的凯恩斯主义。1953年,琼·罗宾逊发表了“生产函数和资本理论”一文,对新古典综合派的资本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篇文章的发表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论,酿成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界有名的“两个剑桥之争”。挑起争论的一方是以琼·罗宾逊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些经济学家,挑战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为他们自己的新学说鸣锣开道,萨缪尔森率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经济学家应战,争论从资本测量问题开始,涉及到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结果是自命凯恩斯经济理论嫡传的新剑桥学派占了上风,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作为西方经济学界主流学派的地位。

弗里德曼是萨缪尔森的另一个强劲的论敌。在战后的经济学世界里,只有这位芝加哥大学的同门师兄的名声,足以和萨缪尔森相抗衡,萨缪尔森眼中的弗里德曼是这样的“我认识弗里德曼六十多年,读过他的全部东西。他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减少政府的权力,而不论后果。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政府干预经济的成功案例,那么他会是那个最不高兴的人。你读过他的《资本主义与自由》吗?那里很难找到他对任何政府项目说过什么好话。好像马歇尔计划,他就没有说过一句赞扬的话。”

弗里德曼领衔的货币学派,5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在美国出现,和新剑桥学派不同,货币主义是以“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的面目出现的,他们对战后经济学的即成观点进行了大肆抨击,到了70年代获得了快速发展,70年代中期后开始在某些问题上逐渐地作为一种正统观念为人们所接受。它的存在对新古典综合派的主流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

新古典综合派的证同地位渐渐动摇,面临着新进学派的严峻挑战。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他的处境都是日益不利。在与剑桥学派的争论中,他逐渐处于下风,而他也很难把新兴学派——如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调和在新古典综合派的架构之中。

萨缪尔森曾不无自嘲地说过:“长久来看,我们都属于死亡。”“行将迈入古稀之龄,我的感觉如何?和音乐家瓦格纳和威尔第同登高寿的歌德曾说,年老与年轻之别,在与年轻人的体力总是呼之即来,随时待命;反之,八旬老翁只有在巅峰状态下,才能有最佳表现。以我个人而言,行年虽已69,状况仍如25,日子似乎总还是一如既往般美好。然而一如诗句有云与理之必然,9月已至,残存的美好时光终将逐渐消逝。”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以下简称综述),不同于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文章。综述是一种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情报资料,属于三次文献。具体地说,是指对某一专题的近期文献,经过阅读、摘选、融会贯通、分析、对比、归纳、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评述。文献综述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二是“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 文献综述虽不是科学论著,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却不容低估。通过阅读近期原始文献而写成的综述,可以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水平、新发现、新趋向以及未来展望。因此,综述被看作是新知识突破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开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毕业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应该先写一篇有关的综述,以便掌握该专题的最新信息,从而为选定研究论题和修订研究计划提供有益的信息和依据。 二、收集资料:文献综述写作的基础 收集文献资料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基础。因此,收集的文献资料力求广泛与全面,且尽可能收集与研究论题有关的原始文献,同时也应收集相关的权威的综述性文章。 一般地,收集文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进行检索。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应用近2~3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二是从其它文章的参考文献追溯。即从一篇或数篇最新发表、有权威性的论著或综述,及这些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这是一种较为快速而方便的方法。 收集到的文献如何阅读取舍?通常,阅读文献大致有三个步骤: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第十八版 18th 课后概念、习题答案17

CHAPTER OVERVIEW AND TEACHING TIPS Chapter 17 presents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ortraits of regulatory and antitrust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oth are evolving, and your students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It may be helpful to review both the competitive benchmark of efficiency and the various ways that markets can fall short of this ideal. Evolution can then be cast in terms of judging the social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various types and degrees of market failure. This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one of government’s primary challenges in exercising its efficiency role: performing a watchdog function to prevent excessive abuse of market power. Also, the chapter focuses your attention on the two major tools employed by the U.S. government to put some “teeth” into its careful monitoring of business activity: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activity. Regulation is often employed when economies of scale are so significant in a production process that a monopoly is the only efficient solution. Government agencies are organized to monitor the behavior of the monopolist and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titrust legislation is designed to prevent monopolies from forming and to attack anticom-petitive abuses.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and the Clayton Act form the backbone of antitrust policies;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established the FTC as the agency in charge of monitoring and enforcing the legislation. Of course, as with any laws, the courts ultimately interpret their meaning, and a century of legal preceden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these statutes. LEARNING OBJECTIVES 1.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brands of regul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 Explain why government would use either of these types of regulation to alleviate market failure.2. Review the three major public-interest justifications of regulation.3.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regulate natural monopolies .Illustrate these alternatives, and use your illustration to discuss the costs of regulation.4.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the Clayton Act ,and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5.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duct and structure as u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trust laws.6.Trace the evolution of antitrust activity to its modern formulation, which has focused on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not just on preventing bigness itself. SUGGESTED ANSWERS TO QUESTIONS IN THE TEXT 1. Consider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policies. Some components of each are more direct and allow less flexibility. Others are more indirect and allow correspondingly more flexibility. As you conside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tate the objectives of “restraint” explicitly.2.Consult Figure 17-1; it duplicates Figure 17-2 in the text. Note P M P R P I and Q M Q R Q I .Deadweight loss falls as P M converges to P I , but profits turn negative after P R . Beyond P R , therefore, tax revenue from elsewhere is required and brings with it the effects of its own distortions. If P M is not very much different from P I , this tax distortion might cause a larger welfare reduction. Also, different people lose and gain, so different people prefer different approaches. 81 C H A P T E R P r o m o t i n g M o r e E f f i c i e n t M a r k e t s 17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6章 通货膨胀)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6章 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通货膨胀()11100t t t P P t P π---=?[Inflation ()11 100t t t P P t P π---=?] 答: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人们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和GDP 紧缩指数。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1=100%1t t t t --?-年的价格水平年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年年的价格水平 2。通货膨胀的类型: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strains of inflation :low ,galloping ,hyperinflation ) 答: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1)低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 (2)急剧通货膨胀是指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二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货膨胀。这种急剧的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扭曲。其特点为:一般地说,大多数经济合同都会实行指数化;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逃向国外;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而且绝对不会按照很低的名义利率出借货币。 (3)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万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影响(再分配,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impacts of inflation (redistributive ,on output and employment )] 答:(1)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说来,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如果通货膨胀率出现不可预期的下降,那么所产生的效应就正好相反。但在更多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地在全体居民中进行重新

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人民邮电出版社,04年版统计学院12级统计二班李艳斌201202010245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心里没有底,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这个初出茅庐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

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纵观全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让我领略了大师风采的同时更让我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和实际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想这也是老人家坚持不懈所想达到的目的吧。好读书,读好书,读完好书,学到知识,我们要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为这个社会造福。 所有的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三大假设上面:稀缺性假设,经济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微观 经济学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3.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4.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6.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7.供给的价格弹性s dQ P e dP Q =?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8.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 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弧弹性:X Y XY Y X Q P e P Q ?= ?? 点弹性:0lim Y X Y X Y XY P Y X Y X Q P dQ P e P Q dP Q ?→?=?=? ? 第三章 效用论 1.消费者均衡条件:MU/P= (基数效用论) 消费者剩余 U=f(X 1,X 2)=U o 2.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均衡条件 :MRS 12=MU 1/MU 2=P 1/P 2 3.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4.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λ 00 ()Q CS f Q dQ P Q =-?

第四章生产论 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2.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斜线扩展线 第五章成本论 1.短期成本的分类 2.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3.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11-14章)【圣才出品】

第三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 第11章经济增长 一、名词解释 1.总量生产函数(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答:总量生产函数是指经济社会的最大产出与总就业量、资本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任何增长理论的出发点。假设总产出通过两种投入要素生产出来,资本和劳动,那么总量生产函数为: () =, Y F K N Y表示总产出;K表示资本——经济中所有机器、工厂、办公楼和住宅之和;N表示劳动——经济中的工人数量。函数F为总量生产函数,表示给定资本和劳动数量时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出。总量生产函数F自身依赖于技术状态。具有更为先进技术的国家要比只具有简单技术的国家在投入同样数量的资本和劳动的情况下生产的产出更多。 2.经济增长 答: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经济增长有以下两层含义: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实际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持续增长,还可以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1 1 t t t t Y Y G Y ---=若用t y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1t y -表示(1t -)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1 1 t t t t y y g y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3.内生增长理论 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它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用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储蓄率和其他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 二、判断题 1.根据索洛增长模型,无论经济开始时处在什么位置,最终它都将调整至稳态。( ) 【答案】√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3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3章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是对该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交往的系统的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经济学家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记录一国经济运行的绩效。国际收支平衡表将每笔交易记作“+”或“-”,其基本会计原则是:如果一笔交易能为该国赚取外汇,就记为贷方项目,是正值。如果一笔交易要花费外汇,就是一个借方项目,记作负值。总的来讲,出口为贷方,进口为借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如图13-1所示。 图13-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要素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 (1)经常账户余额 经常账户余额包括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益、转移支付。经常账户余额从性质上讲,与一国的净收入相类似;而在概念上,它又与国民生产账户中的净出口相类似。 以前,人们过于关注经常账户中的贸易余额。所谓贸易余额是指商品的进出口差额。它主要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例如,重商主义特别强调贸易顺差。但是,现在人们认为国际贸易赤字不一定对一国经济有害。国际贸易赤字实际上是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不平衡的一种反映。一国出现贸易赤字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其国内投资盈利率高,从国外借款和进口对国内投资和收入提升都有利。 除了商品之外,服务项目在国际贸易中正在日益变得重要。服务包括航运、金融服务、境外旅游等项目。 经常账户下的第三项是投资收益,它包括国外投资收益。过去20年来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服务和投资收益的增长。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A
Absolute advantage
Average standard of living GDP Average total cost
Accounting profit
Average variable cost
Aggregate demand (AD) curve GDP Aggregate supply (AS) curve
B
Basic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ggregation Behavioral economics Alternate goods Black market Automatic stabilizers Bond Autonomous consumption Boom Y Average fixed cost GDP Budget constraint

G-2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Budget deficit
Cartel
Budget line Cash in the hands of the public
Business cycles GDP Business demand for funds curve Change in demand Central bank
Change in quantity demanded Business firm
Change in quantity supplied
C
Change in supply Capital Coase theorem Capital gains tax
Capital per worker
Command or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y
Capital stock
Capitalism
Communism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 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3.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4.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6.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7.供给的价格弹性 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8.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 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弧弹性:X Y XY Y X Q P e P Q ?= ?? 点弹性:0lim Y X Y X Y XY P Y X Y X Q P dQ P e P Q dP Q ?→?=?=? ? 第三章 效用论 1.消费者均衡条件:MU/P= (基数效用论) 消费者剩余 s dQ P e dP Q = ?λ

U=f(X 1,X 2)=U o 2.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均衡条件 :MRS 12=MU 1/MU 2=P 1/P 2 3.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4.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四章 生产论 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斜线 扩展线 第五章 成本论 1.短期成本的分类 2.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3.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00 ()Q CS f Q dQ P Q =-?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重要图解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1.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3.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Q e d Q QP PPQ P elim dP Q PdQP PQdPQ 4.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6.需求弹性与销售收入 e d>1e d=1e d<1e d=0e d=∞ 降价增加不变减少同比例与价格的 下降而减少 既定价格下,收益可以无 限 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 价 涨价减少不变增加 同比例与价格的 上升而增加 收益会减少为 零 Q 7.供给的价格弹性 QQP 弧弹性公式:e点弹性公式: d P PQ P 8.线性供给曲线的点弹性e s dQP dPQ 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QP弧弹性:XY e XY PQ YX 点弹性:e XY lim P0 Y QPdQP XYXY PQdPQ YXYX

第三章效用论 2

1.消费者均衡条件:MU/P=(基数效用论) 消费者剩余 Q U=f(X1,X2)=Uo 0 CSf(Q)dQPQ 00 2.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均衡条件:MRS12=MU1/MU2=P1/P2 3.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4.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

5.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替代效应与价格 的关系 收入效应与价格 的关系 总效应与价格的 关系 需求曲线 的 形状 正常物品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向右下方倾斜低档物品反方向变化正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向右下方倾斜吉芬物品反方向变化正方向变化同方向变化向右上方倾斜 第四章生产论 1.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2.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斜线扩展线 第五章成本论 4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7章 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圣才出品】

第7章商业周期和总需求理论 一、概念题 1.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 答:商业周期是以产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有一定规律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至10年,以大多数经济活动的同时扩张或者收缩为标志,以产量、价格、投资、商业利润和各种货币变量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趋于有规则的一起变动为重要特征。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也可以称为扩张、衰退、收缩、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衡量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主要依据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价格指数、利息率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在一个经济周期中,“波峰”与“波谷”一般代表周期的转折点。每一次周期都是从低谷或经济活动的一个低水平开始,随后扩张阶段开始,最后经济达到波峰即周期的最高点,随后又进入收缩期,一段时间以后,经济跌入另一次低谷,此后开始又一个扩张时期,其变动方式如图7-1所示。 图7-1商业周期形式 商业周期重复发生,但持续时间并不固定。尽管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周期并不一样,

但它们具有若干重要的一般的特征,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商业周期的类型按照其频率、幅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三类。 2.商业周期波动(business fluctuation) 答:商业周期波动指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出、通货膨胀率、利率和就业的波动呈现出有一定规律的波动的一种经济现象。商业周期波动的具体形式参见上题。 3.高峰(peak) 答:高峰是“低谷”的对称,是指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最高点,是繁荣或高涨阶段的终结时期和转入衰退阶段的转折点。高峰如图7-1所示。 经济一般在“高峰”阶段持续时间只有1~2个月。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产量和就业人数达到最高水平,股票和商品价格开始下跌,存货高于一般水平,企业界的乐观情绪正在转为悲观。 4.低谷(trough) 答:低谷是“高峰”的对称,是指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最低点,是萧条阶段终结时期和转入复苏阶段的转折点。低谷如图7-1所示。 经济一般在低谷阶段持续时间只有1~2个月。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产量和就业人数达到最低水平,股票和商品价格开始回升,存货低于一般水平,企业界的悲观情绪正在转为乐观。 5.扩张(expansion)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简述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20岁时,以GPA为A的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5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h.D.)学位。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 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是西方最流行的经济学科学教书和读物。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和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和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一、写作思路 首先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写作思路,在讲每一章节的过程中都会秉承一种思路:先整体叙述一下每一章节的背景,然后针对所要叙述的内容进行数据的搜集,经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数据在进行进一步整理,使其成我们熟悉的折线图、柱状图、数据表等形式,让我们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还会给出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这样一种看似简单易行,却写得处处细心、耐读的一种写法、思路,实则让人佩服,并且给读者一个条理很清晰的脉络。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二、内容编排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

经济学原理知识

经济学原理知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 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 3、物品:自由物品、经济物品、有害物品。 4、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5、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 有用物品。特点:有用性;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价格为正。 6、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 们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 7、稀缺性: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 物品总是难以满足无限产生和膨胀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 8、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 和人们生产的所有区域。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从世界各地来看,稀缺性存在于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面临着稀缺性的问题,只不过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9、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 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10、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其他产品 的最大产量(产值)。(一种资源用来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实质上是指选择的代价,即“选择成本”。 11、生产可能性: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 产量组合。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 的生产资源问题;是用来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达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于过度的问题。 13、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各种商品或劳务,并分给 不同的人,以使人类无限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的一门学科。 15、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对象)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价格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微观经济政策。 16、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总

论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一)

论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一) 论文关键词:发展经济学;历史;流派;研究方法;发展前景 论文摘要:在分析发展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前提下,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流派作了回顾,着重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发展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一、发展经济学的来源 对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应该从它的起源开始深入研究它的发展历程。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萌芽,经过十年,该学科就被冷落。从发展经济学定义看这一问题,在上个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很多国家渐渐摆脱了发展中国家的桎梏,逐渐走上经济发展道路。 最早的经济学萌芽是从1938年威廉姆·吕彼克用法文发表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一般把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这是结构主义兴盛时期t经济学在这一阶段得到迅猛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这是新古典派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复苏并出现依附论,这是发展经济学发展昌盛时期,紧接着在7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断节。直到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发展经济学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时期,这个时期发展经济学达到了理论成熟的时期,很多著作以及一些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学家渐渐地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二、发展经济学的定义 广义的发展经济学概念是: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都可以算是发展经济学;狭义的概念是:发展经济学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说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过战后50余年的探索,人们对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研究方法选择上,以及方法论认识上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不过,即使如此,人们尚无法解释与经济发展相关的许多问题。可见该学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了解发展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些研究方法,这有助于在研究过程中减少因研究工具短缺、选择不当带来的各种困难,也有助于更方便、更科学地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大体划分为三类: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和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只有通过观察(感觉)获得的知识才是可信赖的,旧的实证主义甚至认为推理亦不可靠,而较新的实证主义则信奉事实的逻辑延伸产生的知识也可以认为是可靠的,称为逻辑实证主义。自然科学中的实证主义认为,只有直接可以观察到的事物,即有形的事物及其关系才是真实的,认为只有当理论或命题能够用数量表示时,这种理论才是有效的。 四、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如果说发展经济学中工业化理论对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那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工业化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定义。前世行副行长、经济学家钱纳里把工业化界定为“一般可以由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来度量”,我国的张培刚教授则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从技术创新角度对工业化进行解释,认为“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础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概括起来说,工业化的实质就是高效率的工业部门比例上升,低效率的农业部门比例下降。 其次是工业化理论历经几十年发展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也成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参照物。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是发展经济学研究工业化问题的最初阶段,以刘易斯模型为代表。刘易斯认为,主导经济发展的是工业部门,决定经济成长的关键是工业部门自身的扩张过程,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前提条件;他还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三种工业化战

宏观经济学讲义萨缪尔森

宏观经济学讲义 经济学发展历程 (2) 重点注意的问题 (2)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3) 第二章经济活动的衡量—国民经济核算 (4)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乘数模型 (9) 第四章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 (15) 第五章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 (16) 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 (18)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21) 第八章经济增长的进程 (22) 第九章经济发展的挑战 (23) 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24) 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28)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学流派及其论战 (30)

经济学发展历程 重点注意的问题 ?短期和长期 ?宏观和微观(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曲线的移动与沿曲线的移动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核心问题 (一)对象:整个经济,也即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 宏观经济短期波动与长期增长。 (二)核心问题 1.为什么产出和就业会不时地下降?怎样才能减少失业? 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 3.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率? 二、宏观经济的目标与工具 三、宏观经济学的参与者:四个经济体(四部门)。 消费者(居民)——产品市场的需求者(购买商品等);要素市场供给者(提供劳动等)。 厂商(企业)——产品市场的供给者(提供商品等);要素市场需求者(购买劳动等)。 政府: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 国外:国外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四、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总供给(AD-AS)分析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支出等。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 ):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潜在产出、劳动、技术、成本等。 宏观经济均衡:总产量和价格水平的一种组合,在这种组合下,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 五、经济学的具体分析方法 (一)文字表述法:由定义、假设、假说、预测构成定义,对经济学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出明确的含义。 四类变量 内生变量:可以在一个经济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可以看成是未知数)。例如价格、总产量。 外生变量:由体系以外的因素决定,影响内生变量,但无法在一个经济体系内得到说明(可以看成是已知数)。 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变量变动的数值。时期分析:GDP ,投资、消费等。 存量: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时点分析:人口数量、总资本量。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2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2章经济发展的挑战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Malthusian theory of population) 答: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的“自然”倾向快于食品供给的增长。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食品生产增长率趋于下降,从而给人口增长设置另一种障碍。一般地说,这种观点认为随着人口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标准的提高,人口倾向于更快地增长。 2.算术级数增长与几何级数增长(arithmetic progression growth and geometric growth) 答:算术级数增长与几何级数增长原本来源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其中算术级数增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增加的数目是固定的,历年的总数目排列为等差数列的形式,假设第一年基数为2,每年固定增长的数目为1,则第二年增长的总人数则为3,以此类推。几何级数增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长数目是按几何级数增加,历年的总数目排列为等比数列的形式,仍旧假设第一年基数为2,则到第二年的总数变为22,以此类推。 3.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 答: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特征是人均收入低,另外,人们的健康水平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低,普遍营养不良,并且缺乏资本。许多落后国家的市场和政府机构的功能较弱,腐败和国内冲突很多。这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却又比较高,而且同时存在着较多的人口流失,尤其是高技能劳工的流失。另外,还有许多社会指标和健康指标能体现贫穷在低收入国家所造成的影响,例如,人们的预期寿命低于高收入国家的预期寿命,教育普及率及文化水平都是最低的。 4.发展指标(indicators of development) 答:发展指标是指用于衡量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状况和水平的一系列标准。常见的发展指标有GDP指标、新生婴儿死亡率、人均寿命等健康指标等。发展指标的推出,为横向比较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5.发展的四大要素(four elements in development) 答:(1)人力资源 ①马尔萨斯新人口陷阱。人口的增长如此之快,以致收入停留在维持生计的水平,永远在原地踏步。非洲许多国家是高出生率和低收入率并存,仍旧在马尔萨斯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