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植保工作方针

我国现行的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这个工作方针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同病虫害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同时,这个方针也吸取和借鉴了国外的植保工作经验。

在同病虫害长期斗争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防治病虫害是一个生态问题,并非只是单纯地追求消灭防治对象。

2、防治病虫害,一般并非要灭绝病、虫,而只是要求把病、虫种群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使其不致于引起减产和降低产品品质。

3、病虫害的发生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人们可以通过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以影响病、虫。

4、协调地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开展综合防治,可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体现了以上理念,提出了两个指导思想。一是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不能等病虫发生了才去治,而是应该在病虫未发生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去防止病虫的发生。二是要有“综合防治”的思想。也就是在同病虫害做斗争时,不但要以防为主,还要有整体思想和全局观点。即要从生态观念出发,去考虑、安排防治措施。要根据病、虫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等因素之间的辨证关系,因地、因时制宜,把各种防治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把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

二、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

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是,经济、有效、安全、简便。“安全”指的是对人、畜、作物、天敌及环境不损害和污染。“有效”指的是能大量杀伤病、虫或明显地压低病、虫的密度,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的作用。“经济”是指花费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简便”是指能因地因时制宜,方法简便易行,便于群众接受。具体地讲,有以下五点:

1、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时,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它措施的作用。

2、在防治一种病虫害时,可采用多种方法。

3、在综合运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时,要注意改进防治技术,特别是用药技术,使之既能杀死病虫,又能较大限度地保护天敌和发挥天敌的效能。

4、在多种病虫同时发生时,应力求兼治,化繁为简。以一种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兼治多种病虫害。

5、进行综合防治时,还应充分发挥各措施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注意各措施之间的衔接、互补,以提高防治效果。

三、综合防治方案的类型

1、以一种主要病、虫为对象,进行综合防治。如对棉蚜的综合防治方案。

2、以一种作物所放生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进行综合治理。如对小麦病虫害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3、以整个农田为对象,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如以某个乡、镇或地区为对象,制定各种主要作物的重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将其纳入整个农业生产管理及整个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去,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

植物检疫

一、植物检疫的意义

植物检疫简称植检,也叫法规防治。它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以及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以及农副产品等进行检疫;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草的传入和传出,或者在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防止向其他地区传播蔓延扩展的一项植物保护工作。

植物检疫是国家为了防止农作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农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和顺利开展对外贸易所采取的整套措施之一。也是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法之一,是植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植物检疫的基本内容

植物检疫一般分为对外和对内检疫两个方面。对外检疫是对内检疫的保障,对内检疫是对外检疫的基础。

1、对外检疫是由国家在港口、国际机场以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植物检疫机构,对进口、出口和过境的应施检的农产品、植物进行检验和处理。防止国外新的或在国内还是局部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输入,同时也防止国内某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的输出。

2、对内检疫对内检疫由各省、市、自治区检疫机构会同邮局、机场、车站,根据政府公布的对内检疫条例和检疫对象执行检疫,并采取措施,防止局部地区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对已列入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从本地运出、运入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凡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被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调往何地,在调运之前也都必须经过检疫;检疫工作由植物检疫部门进行。经检疫后,未发现检疫对象的,发给检疫证书,准予调运;如果发现有检疫对象的,由检疫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处理的办法有:禁止调运、退回、销毁;禁止播种;指定地点进行消毒;责令改变路线、使用地点或使用方法;就地加工或限制使用期限等。

在农业生产和农贸活动中,任何集体和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地履行植物检疫手续,遵守检疫制度,以防止农作物的危险病、虫、草的传播蔓延。

农业防治法

【知识要点】农业防治法是根据病、虫发生为害和作物栽培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各种具体措施,有目的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农田环境,以达到直接消灭或抑制病、虫的目的,保证农作物丰产的方法。

农业防治法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在病虫害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情况下,切实可行的农业防治措施基本上与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多数情况下,能结合农业生产进行。因此,农业防治法具有经济、安全、有效、无污染,一般不伤害天敌的优点。同时,农业防治法不需要额外投资,易于与其他措施配套。不足的是,农业防治法收效慢,有一定的局限性、地域性和季节性。多为预防性措施,当病虫害已经大发生时,防治效果不大。农业防治法有以下具体措施:

一、选用抗病虫品种

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往往受同一种病、虫危害的程度不同,有的不被害,有的受害较轻,有的则受害重。这是因为作物的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抗病、虫的能力。利用作物抗病、虫的特性,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是一种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在使用优良的抗病、虫品种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这样做,能较持久地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充分发挥其抗病、虫的特性,使其在生产中起到显著作用。

二、使用无害种苗

种苗等繁殖材料对病虫发生的影响,主要是种苗携带传播病虫害,以及种子质量差造成的作物生育期不一致,长势弱增加病、虫的侵染危害。有些病、虫是以种苗等繁殖材料携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因此,带有病、虫害的种苗就成为这些病、虫的侵染来源,播种这样的种子会导致病、虫害的人为传播。如棉花枯、黄萎病就是这样在国内传播蔓延的。此外,品种混杂、子粒饱满度和成熟度不一,或者一些种苗被侵染后因生长势降低,播种后往往造成出苗和生育期参差不齐,给田间管理和收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增加一些对作物生育期要求较严的病、虫的侵染机会,从而加重病、虫的为害。所以,生产上使用的种苗等繁殖材料,应该是不携带病、虫的优质纯种。目前,生产上利用无害种苗繁殖基地,种苗无害化处理,以及工厂化组织培养脱毒苗等是获得无病虫种苗的有效措施。

三、合理耕作

耕作制度、农田环境及病、虫的发生三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生长良好,增强抗病、虫能力;栽种不同的作物以及耕作栽培技术的变化,可以改变农田环境,能够造成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轮作倒茬能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作物品种搭配和茬口安排方面,依据病、虫对寄主和生态环境的要求,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切断病、虫的寄主供应;恶化病虫发生环境,减少田间病、虫的积累。如小麦与豌豆、苜蓿轮作,小麦全蚀病发病轻,或不发病。稻棉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棉叶螨、棉铃虫、地老虎、棉枯萎病等病、虫的发生为害。

秋耕深翻可以改善土壤中的水、气、温、肥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培养健壮的作物,提高作物对病、虫的抵抗和耐受能力。同时,可以使土壤表层的病、虫深埋,使土壤深处的暴露,破坏其适宜的生存、生活条件。此外,秋耕深翻还会因机械作用,直接杀伤害虫,或破坏害虫的巢室而使其致死。

四、调整播种方式

调整播种方式主要是调整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在特定地区病、虫的发生期往往有与其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期相吻合的状况,如果在不影响作物增产要求的情况下,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期,将病虫发生期与作物的易受害期或危险期错开,就可以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危害。这对于那些播种期伸缩范围大、易受害期或危险期短的作物,以及食性专一、发生一致、危害期集中的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如春麦适当早播,可以减少麦秆蝇产卵为害、也能减轻小麦皮蓟马的为害。冬麦适当晚播、春麦和高粱适当早播,麦蚜的为害较轻。

种植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农田作物层等环境小气候,以及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种植密度过大,影响透光,田间荫蔽,湿度大,植物木质化速度慢,有利于大多数病害和喜阴好湿性害虫的发生为害。而种植过稀,植物分蘖、分枝多,生育期不一致,也会增加病、虫的发生为害,尤其是杂草的发生

为害会明显加重。因此合理密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壤、阳光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产,同时也有利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五、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涉及到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和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田间管理对病、虫害发生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灌溉、施肥和田园卫生。

合理灌溉,科学用水,是防治某些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合理排灌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气条件,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如水稻二化螟化蛹初期降低田水,化蛹高峰期灌深水,并保持2-3天深水,可以杀死大部分二化螟的蛹;麦田春灌可以有效地减轻蛴螬和金针虫的为害;棉田积水有利于枯萎病的发生等等。灌水还能淹死地下害虫和某些在地下越冬的害虫。此外,喷灌造成田间湿度过大,水滴四溅,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发生,而利用滴灌可以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能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作物抗病、虫的能力和减少因病、虫为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能控制作物的生长势,提高生长发育速度,从而缩短和避过病、虫的为害盛期;合理施肥还可以改变土壤的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恶化土壤中病、虫的生存条件;合理施肥也可以直接杀死病、虫。但在使用有机肥料时,一定要充分腐熟,使之不带菌、不带虫。

田园卫生,主要是借助于农时操作,清除农田内的病、虫及其滋生场所,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害。作物的间苗、定苗、打杈、摘顶、脱老叶,果树的修剪,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落果、遗株等各种作物残余物,均能将部分害虫和病残体随之带出田外,减少田间的病、虫数量。田间杂草往往是病、虫的野生过度寄主或越冬场所,清除杂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染源。因此,清理田园,是一项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物理机械防治法

【知识要点】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或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常用的物理机械防治法有人工和简单机械捕杀、温度控制、诱杀、隔阻分离、微波辐射等。物理机械防治法见效快,常可把害虫消灭在盛发期前,也可以作为害虫大量发生时的一种应急防治措施。

物理机械防治法通常比较费工,效率较低,一般作为一种辅助防治措施。但对于一些用其他方法难以防治的病虫害,尤其是当害虫大发生时,往往是一种有效的应急防治手段。

一、汰选法

汰选法就是利用健康种、苗与被害种、苗在形体、大小和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剔除带有病、虫种、苗的方法。

汰选种子可用手选、器械(风车、筛子)选或水选。手选适用于较大的种子。风车和筛子可以把夹杂在种子中的病、虫和杂质剔除。水选是利用病、虫种子比健全种子轻,用水加以汰除。它可分为清水选、泥水选、盐水选、硫铵水选等。水中加入食盐、黄泥、硫铵的多少,要按各种种子的比重大小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如汰选小麦、水稻种子,一般是每50公斤清水加食盐或硫铵10公斤或黄泥15—20公斤,充分搅拌成均匀的悬浮液,然后用比重计测量达1.08—1.10,或用

鲜鸡蛋放入溶液,能使鸡蛋浮出水面的部分稍大于五分硬币的面积即可。选种后,必须用清水洗净种子,以免影响发芽率。

二、捕杀法

捕杀法是利用人工或各种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

徒手或使用简单工具捕杀害虫,称为人工捕杀。往往根据害虫习性设计捕杀方法。如利用害虫的假死性或群集性捕捉金龟甲类;人工捕捉地老虎幼虫;产埂除蛹消灭地老虎;挖蝼蛄卵以及在玉米螟的产卵高峰期进行采卵捏杀等。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设计各种器械捕杀害虫,称为器械捕杀。如用粘胶粘捕跳甲成虫等。三、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性,设计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它不仅能消灭害虫,而且也可以预测害虫发生的动态。如灯光诱杀、潜所诱杀、食饵诱杀及性激素诱杀等。

1、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以各种光源,可诱杀多种害虫,特别是黑光灯是多种害虫喜欢趋向的光源,能诱集三百多种害虫,是当前用作预测害虫和诱杀害虫的主要工具。应用黑光灯诱杀害虫时,灯下应有集虫装置,如盛水的缸、盆等,并应有专人管理,及时捞出诱杀的虫体。在灯周围20米内的作物上,要及时防治漏网的害虫。高压电网灭虫灯,是用高压电来杀虫的,当害虫触及电网时,瞬间产生高压电弧,害虫即被击倒、击毙。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应在灯周围作好标记,并应挂在离地面3米以上的地方,以免发生人畜触电事故。

灯光诱虫效果受天气影响较大,以无月光、天气闷热、无风时诱虫效果最好。为了减少伤害天敌,最好在害虫成虫盛发期开灯诱杀。如遇雨天、大风或月光明朗的夜晚及重要天敌盛发期,则应停止开灯。

用于诱杀害虫时,以2—3.3公顷设置一盏黑光灯为宜。

2、潜所诱杀利用害虫的潜伏习性,人为地制造各种害虫的适宜潜所,引诱害虫潜伏或越冬,然后将其消灭的方法,称为潜所诱杀。如用杨枝把诱集棉铃虫;果树主干上束物引诱果树害虫化蛹或潜藏越冬等,都可以诱集到大量害虫。

杨枝把诱虫技术:剪取1—2年生、叶片繁茂的杨树枝条,放置于阴凉处1天。将阴好的杨枝把10枝捆成一把,捆时加入一根细木棍,呈扫把状。使用时插于田间。每亩5—8把,距地面60厘米。每天清晨清除并处死潜藏于其中的棉铃虫成虫,并用塑料袋套在杨枝把上,置于阴凉处,傍晚时再用。

3、食饵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害虫喜食的饵料中加入杀虫剂,即可诱杀许多害虫。如采用糖浆液诱杀地老虎、甘蓝夜蛾,坑粪或毒谷诱杀蝼蛄,田间堆草诱杀地老虎等。

糖醋液诱杀技术:配方:糖(6份)、醋(3份)、酒(1份)、水(10份)。配制方法:将糖、醋、酒、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即制成了糖浆液。田间放置方法:将糖浆液盛入带盖的盆、盘里,放置于地块中,距地面50厘米。每天傍晚揭去盖,早晨捞出被诱杀的虫体,加盖,防止糖浆蒸发。如果用于测报,则要用规定尺寸的糖浆盆。

4、黄板诱蚜有翅蚜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用黄板诱杀蚜虫效果较好。黄板的规格大小没有定数,一般为长方形,尺寸在30—40×50—60厘米,黄板左、右各加一根支柱,以便插入地里。黄板表面涂为黄色,以金盏黄或乳鸭黄诱蚜效果较好。黄板外罩薄膜,膜上涂一层机油。在地内设置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以略高于植株为宜。当有翅蚜开始迁飞时,放置黄板,每亩放置8—10块,迎风放置。

5、银膜避蚜铝灰色对有翅蚜有驱避作用。用银灰色塑料薄膜在蔬菜育苗时

覆盖,避蚜效果良好,可有效地减少蚜虫在苗期传播植物病毒病的作用,增产效果显著。例如,天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用银灰色塑料薄膜网眼育大白菜苗,避蚜效果达80.9—94.2%,防病毒效果达83.7—94.3%,增产54.1—128.5%。四、热处理法

在不伤种子的前提下,利用一定的热力杀死种子内外病、虫的方法,称为热处理法。常用有日光晒种、温水浸种、低温冷冻和冷浸热晒等方法。

1、日光晒种和低温冷冻害虫和病菌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良好。而温度过高或低,则会影响其发育,甚至引起死亡。

夏季晒种,温度可高达50℃左右,几乎对所有的储粮害虫都有致死作用,故常利用此法处理仓储粮食。新疆冬季进行种子冷冻或低温冻仓,都能有效地消灭病虫害。

粮食充分日晒干燥,可避免贮藏期病、虫的发生,这是常用来防治贮粮害虫的有效方法。

在日晒或低温冷冻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伤害种子。

2、温汤浸种即温水浸种法,是根据种子耐热力高于病菌的致死高温的特点,控制一定的水温,在一定的时间内处理种子的方法。可以达到既不伤害种子,又可杀死潜伏在种子内外的病菌的目的。

用恒温水浸种常用来防治棉花、小麦、水稻及其它禾谷类作物病害。如棉籽温汤浸种,常用“三开一凉”的方法,将水温控制在55—60℃,浸种30分钟,可以消灭炭疽病菌和角斑病菌。

温水浸种,必须严格控制水温和浸种时间。

3、冷浸热晒此法常用来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具体做法是,选晴天清晨,将种子用常温水浸5小时,取出滤干,在阳光下摊成薄层,利用夏季高温(可达50——52℃)晒种,晒到下午6时。期间每隔半小时翻动1次。晒足6小时,就可杀死潜伏在种子内部的病菌。

五、隔阻法

隔阻法是根据病、虫的侵染和扩散行为,设置各种物理性障碍,阻止病、虫的为害或扩散的措施。

1、树干涂白用涂白剂刷白树干,不仅可以保护树干不受病菌的侵染,避免日灼,防止冻害。而且也能有效地阻止害虫产卵为害。

涂白剂配方为:配方(1):生石灰10份,硫磺1份,食盐2份,食用油(植物性)0.1份,水40份。配方(2):生石灰10份,食盐1—2份,石硫合剂3—4份,水40份。

2、设置障碍物树干涂胶,可以防止许多果树林木害虫为害或下树越冬。如春尺蠖的雌成虫无翅,必须从地面爬上树才能交配产卵,所以可以通过在树干上涂胶、绑塑料薄膜等设置障碍,阻止其上树。

用石灰或粘土调成糊状,添塞树洞、蛀孔、裂缝,可以防止害虫潜入越冬或越冬害虫外出为害。

对于那些由农田外爬入田中危害的害虫,挖阻虫沟可以阻止其活动。如甜菜地四周挖阻虫沟,可以有效地阻止甜菜象甲迁入为害。

除了上述的在生产中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各种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外,目前利用电波、射线、红外线、紫外线、激光、超声波等电磁辐射进行病、虫防治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直接杀灭和辐射使害虫不育等在室内研究中具有广泛的杀灭病、虫的效果,但能进行大面积应用的方法较少。

生物防治法

【知识要点】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或消灭病、虫的方法。它包括以天敌昆虫防治害虫,以微生物防治病、虫,以及利用其他天敌防治害虫等。

生物防治法对人畜安全,不伤害作物,不污染环境,自然资源丰富,有一定的持久性。但生物防治法受环境因子影响大,某些选择性天敌防治范围窄,杀虫作用缓慢。故生物防治法还应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

一、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以虫治虫。以虫治虫是一种安全、经济、效果好、无残毒,较理想,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1、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的种类天敌昆虫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类。捕食性天敌昆虫分属于18个目,近200个科。其中防治效果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虻、食虫蝽、步行虫、虎甲,泥蜂、蚂蚁等。寄生性天敌昆虫分属于5个目,近90个科。大多数种类均为膜翅目、双翅目的寄生蜂、寄生蝇。

2、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昆虫种类很多,但常因受到不良气候、生物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其抑制害虫的作用。改善或创造有利于天敌昆虫的环境条件的措施:一是直接保护天敌,如对捕食蚜虫的瓢虫在其越冬时采取室内保护,降低越冬死亡率,翌年再释放到田间。二是应用农业技术措施促使天敌昆虫的增殖。可在农田或果园附近种植防护林,有意识地种植蜜源植物及其他有助于补充天敌昆虫生活需要的植物等。三是早春在适合天敌昆虫栖息生活的场所,释放一定数量饲养的天敌昆虫。四是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化学药剂对天敌昆虫的杀伤作用。如选用对天敌昆虫影响较小的药剂和改进施药方法等。

3、我区以虫治虫的例子

⑴瓢虫瓢虫属于鞘翅目瓢甲科,是捕食性天敌昆虫,主要是捕食蚜虫能力较强的“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等。除了捕食蚜虫以外,还能捕食介壳虫、粉虱、红蜘蛛等。

根据自治区农科院多年研究,我区利用七星瓢虫治蚜,要通过释放瓢虫才能奏效。因为春季蚜虫虫口密度呈直线上升时,瓢虫数量却很少,待蚜虫虫口密度已下降时,瓢虫的虫口密度才猛增。因此,只有人工释放瓢虫才能达到防治蚜虫的目的。人工助迁一般在瓢虫幼虫数量大量上升,在麦穗上活动并有成虫出现时,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网捕,于傍晚释放到棉田。因傍晚时气温较低,光线暗,释放的瓢虫在棉田中虫情稳定,不易迁飞。释放瓢虫的数量,根据田间已有瓢虫与蚜虫的比例而定,要求在补充瓢虫后,田内瓢虫与蚜虫的比例达1:150—200就可控制蚜虫为害。释放瓢虫的棉田,2天内不宜中耕和进行大型农事操作。释放后应注意经常检查,如果蚜瓢比未达到1:150时,应补放到1:150。

⑵草蛉草蛉属于脉翅目草蛉科,也是捕食性天敌昆虫,其幼虫称为“蚜狮”,具有相当强的灭蚜能力,成、幼虫对蚜虫、棉铃虫、红蜘蛛均有防治效果。

草蛉的利用,主要是人工饲养,大量释放。田间释放时,成虫、卵、幼虫均可。实验表明,释放“成、幼虫”,见效快,但成本高,释放时草蛉易受伤害。释放“卵”成本低,但见效慢,卵易被蚂蚁吃掉。因此,目前是以释放将孵化的“黑

卵”为主,适当搭配一定数量的雄成虫和初孵化的幼虫。释放时间,防治棉铃虫时,应在其产卵初盛期。防治蚜虫时,应在棉花单株三叶蚜量20—30头时。释放量可根据害虫虫口密度及田间自然草蛉虫口密度而定。一般是:成虫30000头/公顷,或1—2龄幼虫45000—60000头/公顷,或黑卵15万粒以上/公顷。

⑶赤眼蜂赤眼蜂属于膜翅目小蜂总科,是微小型昆虫。赤眼蜂将卵产在害虫的卵中而杀灭害虫,为卵寄生蜂。目前我区主要用来防治棉铃虫、苹果蠹蛾和玉米螟。

赤眼蜂需室内饲养,田间、果园释放。其每年的需要量根据虫情而定。放蜂的时间是害虫产卵初期。每公顷放蜂量不少于15万头。释放的虫态是“卵”,以“卵卡”形式释放。

释放赤眼蜂应该注意,放蜂要均匀,还要准确掌握放蜂时间,另外,放蜂后禁止使用农药。

二、以菌治虫

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以菌治虫。有益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害虫生病致死的病原微生物。工厂里把病原微生物进行人工繁殖,并制成一定剂型,统称为“微生物杀虫剂”。常见的微生物杀虫剂有以下三类:

1、真菌杀虫剂寄生于昆虫的真菌,有可能利用作杀虫剂的,主要属于半知菌和鞭毛菌。当病原真菌的孢子接触昆虫后,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入、生长发育,直至菌丝体充满虫体,才致害虫死亡。如果缺乏适当的温、湿度,尤其是湿度,就影响这一发病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当前国内外成功使用的主要是白僵菌。

白僵菌属半知菌亚门,菌丝细弱有分枝,无色透明,有隔膜。白僵菌的发育温度范围较大,在10—30℃之间均可发育,最适温度为20—28℃,在5℃以下或34℃以上,孢子萌发即受到抑制。白僵菌的分生胞子萌发要求的湿度较高。相对湿度70%以下,胞子不能萌发,75—80%时胞子虽然能萌发,但不能生长发育,以90—100%的相对湿度最为适宜。

白僵菌主要是通过昆虫体壁感染,分生胞子粘附在虫体上,当条件适宜时,能分泌一种几丁质酶和白僵菌素,不仅能把虫体的表皮溶解,便于芽管侵入虫体内,而且对昆虫有毒杀作用。昆虫发病初期,表现为行为呆滞,食欲减退,静止时,头胸俯伏或全身倾侧,皮肤上出现黑色的小点或斑点,以后口吐黄水或排泄软粪,约3—7天死亡。刚死时虫体柔软,约经2—3小时后,开始变硬,常呈粉红色。再过1—2天开始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一般经3—4天可布满全身。

新疆主要用来防治松毛虫、玉米螟、稻灰飞虱、甘蓝夜蛾、马铃薯甲虫等害虫。使用时可采用喷雾、喷粉或制成颗粒剂撒施。

2、细菌杀虫剂昆虫病原细菌已知的约有90余种,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是苏云金杆菌类。目前我国生产和推广使用的杀螟杆菌、青虫菌、松毛虫杆菌等,都属苏云金杆菌类。

苏云金杆菌要求的生活条件与一般细菌相似,在温度12—40℃均能生长,以28—30℃最适宜。苏云金杆菌类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对米玉螟、甘蓝夜蛾、菜青虫、马铃薯甲虫、稻灰飞虱等都有优良好效果。工厂生产的细菌杀虫剂,一般是粉剂(菌粉)。可喷雾、喷粉、制成毒土、颗粒剂使用。害虫感染后,活动减少,食欲减退,虫体颜色变深,虫体软化,组织崩溃、腐烂,失去原形,有臭味。

苏云金杆菌各个变种由于来源不同,对不同种类害虫的致病力和毒杀作用也有差异。所以,要根据防治对象选用变种制剂。如防治菜青虫、菜蛾可选用青虫菌或

杀螟杆菌的工业菌粉1000倍液喷雾,最好加0.1%的洗衣粉,每公顷喷900—1125公斤药液。防治玉米螟用同样菌剂的同样浓度灌玉米喇叭口,500克药液可灌50株左右,效果可达90%以上。

3、病毒杀虫剂目前发现的昆虫病毒,以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最多,其次为颗粒体病毒(GV)及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等。

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一般食欲减退,行动迟钝,有些种类爬向高处,约经4天后开始死亡,有些到20多天才死亡。病虫死亡前体躯变软,体内组织液化,皮肤易破裂,而流出白色或褐色体液,但无臭味。幼虫病死后,往往以腹足倒吊在枝叶上,呈倒“V”字型。

我国用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及菜粉蝶颗粒体病毒等进行田间试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湖北荆州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田间试验,用每毫升含1×10个多角体悬浮液喷洒,6天后棉铃虫一龄幼虫死亡85%,8天后二龄幼虫死亡80%,三、四龄幼虫则需较高的浓度才行。在广州蔬菜区,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田间试验,每公顷用300—450头病死的大龄幼虫捣烂,加水750公斤并加入0.1%洗衣粉制成悬浮液喷雾,7天后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三、以菌治病

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害的方法称为以菌治病。不同微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斗争或排斥现象,称为抗生现象。这种相互斗争的相斥作用,叫做拮抗作用。凡是对植物病原有拮抗作用的菌类,都叫做抗生菌。抗生菌所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可以抑制、杀伤甚至溶化其它有害微生物,这种物质叫做抗菌素。目前我国生产使用的农用抗菌素品种有井岗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内疗素、放线酮、庆丰霉素、灭瘟素等。

1、春雷霉素春雷霉素是一种放线菌的代谢产物。对人、畜、植物、水生动物均无毒害,可以安全使用。春雷霉素还耐雨水冲刷,在降雨前2-3小时喷施,仍能有效。

春雷霉素用来防治稻瘟病。其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与化学农药相同。使用浓度为40ppm。

春雷霉素药效期长,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

2、井岗霉素井岗霉素是一种吸水链霉菌的变种的代谢产物。对人、畜几乎无毒,对作物安全,有内吸治疗作用,耐雨水冲刷。可与多种杀虫剂混用。加工剂型有2%可溶性粉剂和1%水剂。

井岗霉素对茄科作物立枯病有较好防治效果。一般使用浓度为30—40 ppm。3、内疗素内疗素是一种放线菌的代谢产物。内吸性强,对人、畜低毒,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内疗素对甘薯黑斑病、禾谷类黑穗病、苹果树腐烂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多数细菌性病害无效。

防治甘薯黑斑病,在育苗或栽插前用50—100 ppm的药液浸种薯、秧苗3—5分钟。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用100—300 ppm药液,涂抹病部。防治禾谷类作物黑粉病时用40 ppm的药液1公斤拌种10公斤。

4、120农用抗菌素120农用抗菌素也称抗霉菌素120,是一种链霉菌的代谢产物。对人、畜低毒,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抗霉菌素120是一种广谱性抗菌素,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瓜类、苹果、葡萄、小麦、甜菜、花卉的白粉病、小麦锈病、棉花枯、黄萎病均有

较好的防治效果。

抗霉菌素120有2%和4%水剂两种加工剂型。

四、以有益生物治虫

自然界中有益生物的种类很多,对于控制害虫的发生和为害都有一定的作用。1、蜘蛛、螨类农田中蜘蛛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多,繁殖快,适应性强,迁移性小,只捕食活的昆虫,不为害作物,是一类重要的天敌。一般农田中蜘蛛数量较多,因此不需要人工饲养繁殖,只需要注意保护、利用就可以了。

农田中还有一些捕食性螨类,如植绥螨、长须螨等。这些捕食性螨类可以捕食果树、棉花、豆类、蔬菜等多种作物上的植食性害螨。

2、蛙类两栖类中的蛙类、蟾蜍等,主要以昆虫及其它小动物为食。在捕食的昆虫中,绝大多数是农业害虫。蛙类的食量很大,如泽蛙1天能捕食叶蝉260头。为发挥蛙类治虫的作用,除严禁捕杀蛙类外,还应加强人工繁殖和放养蛙类,保护蛙类卵和蝌蚪。

3、鸟类在我国约有一半的鸟类是以昆虫为食的。利用益鸟来防治害虫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防治措施。为了发挥益鸟治虫的作用,我们要认真做好保护、招引食虫益鸟的工作。严禁打鸟、捣窝、掏蛋。爱护林木并大量植树造林,给鸟类创造适宜的栖息场所。防止环境污染,严禁使用有残毒的农药。有树林的地方,要在树干上悬挂鸟巢箱,招引益鸟栖息。

五、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昆虫激素分为内激素和外激素两种。

1、外激素昆虫的外激素具有很强的引诱能力,空气中只要有微量的外激素存在,就能引诱异性昆虫飞来。在害虫的防治和测报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已有20余种昆虫外激素可以人工合成。我国已合成利用的有梨小食心虫、苹果小卷叶蛾、棉铃虫、玉米螟等性外激素。使用的方法有:

⑴诱杀法把性诱剂与粘胶、毒药、诱虫灯或高压电网灯配合使用,诱杀雄虫。

⑵迷向法在农田、果林等处,喷洒性诱剂,使雄虫失去定向寻找配偶的能力,不能找到雌虫交配,无法繁殖。

⑶绝育法把性诱剂与绝育剂结合使用,被诱来的雄虫因接触绝育剂而失去生殖能力,不能进行正常繁殖。

2、内激素用保幼激素处理害虫的卵、蛹或成虫,有阻止胚胎发育、不能羽化和不孕的作用。蜕皮激素则可干扰昆虫体内激素平衡,产生生理障碍或发育不全而死亡。例如,使幼虫提前蜕皮而死亡或提前化蛹并羽化出畸型成虫而死亡。内激素防治害虫用量极微,针对性强,但生产成本高,稳定性差,特别是只能在害虫发育的某些敏感阶段使用。内激素对人、畜的影响尚不明确。

化学防治法

利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来预防和消灭作物病虫害及其它有害生物的方法称为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在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占重要地位,在保证农业增产增收上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一、化学防治法的优点

1、防治效果明显,收效快。即可在病虫发生之前作为预防性措施,以避免或减少为害,又可在病虫发生之后作为急救措施,迅速消除危害,尤其是对爆发流行性的病、虫,若农药使用得当,可以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2、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限制小。

3、可大面积使用,便于农业生产机械化。

4、防治对象广,几乎所有的作物病、虫均可用化学药剂防治。

5、农药可以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长期保存。

二、化学防治法的缺点

化学防治法也有不足之处。由于长期、连续、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相继出现了以下问题。

1、农药使用不当,引起人、畜中毒事故。

2、病、虫、草产生抗药性。据报道,到80年代初,全球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约500种,病原菌超过100种,杂草近40种。在我国,产生抗药性的害虫达30多种。

3、化学防治成本提高。由于病虫杂草抗药性的增强,使农药的使用量、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增加,而防治效果往往很低,从而使化学防治的成本大幅度上升。

4、破坏生态平衡。因为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大量杀伤有益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一些原来不重要的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又使一些原来已被控制的重要病虫因抗药性的产生,重新抬头回升,出现害虫再猖獗现象。

5、污染环境。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不但污染了大气、水域、土壤等生态环境,而且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造成食品及人体中的农药残留,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化学防治法是当前防治病虫害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更应该充分认识化学防治法的优、缺点。在生产实践中,不能把化学防治视为唯一有效的灵丹妙药,单纯的依靠农药,滥用农药。同时也要肯定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体系中的地位,注意科学用药、安全用药,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把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配合使用。

吉木乃县农业技术

2011年1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承包合同书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承包合同书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乙方承包XX县XX镇面山及县境内高速公路沿线林业有害生物承包防治事宜,特订立本合同,以资信守。 一、承包内容 (一)工程名称:林业有害生物承包防治 (二)防治面积:每代X万亩 (三)承包内容: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形式,乙方负责春、秋两代松毛虫的防治工作。 (四)防治单价及金额:单价X元/亩,总金额:XX万(元)。防治药物由林业局代购20吨,6500元/吨,共13万元,其余及秋季所需药物由防治公司负责,防治工费为XX万元。 二、防治时间 2015年3月20日-4月25日;2015年8月-9月。 三、结算方式 (一)春代防治结束并验收达标后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防治工费的50%费用(8.35万元)。 (二)秋代防治结束验收达标后再次支付剩余合同防治工费的50%费用。 (三)乙方提供报账所需票据。甲方现金或转账至乙方指定账户。 四、承包防治服务标准

按合同签订附件《2015年松毛虫防治作业设计》(以下简称《作业设计》)中所提出的技术要求标准进行技术服务,并按《作业设计》标准进行施工验收。 五、甲方责任 (一)甲方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宣传施药过程中防止人畜中毒的注意事项和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做好喷洒质量监督管理。 (二)在承包期内应配合乙方工作,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施工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防治效果验收。 (三)对乙方服务质量不满意,应及时主动告知乙方,并提出合理建议双方共同协商,不断完善服务措施。 (四)按时支付工程款项,保证乙方正常施工。 六、乙方责任 (一)乙方在防治过程中及防治后,上岗防治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防治作业操作规程,保证防治质量和防治作业安全,不能使原有生态遭到破坏,严防机械起火引发森林火灾,否则一切法律后果由乙方自负。 (二)防治过程中乙方须遵循安全生产措施进行防治,做好安全施工培训,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在防治过程中发生的人畜中毒和伤病事故等一切意外事故由乙方自理,甲方概不负责。 (三)甲方如需调整防治地块及范围,乙方需配合调整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方案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 . .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品种、合理轮作。 2、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3、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二、物理防控技术 1、色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如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用15-30块黄蓝板,安装在蔬菜、蓝莓、玫瑰等作物时要高于作物15-20厘米,并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果园可挂在果树中部。 佳多粘虫板分黄、绿、红、蓝、白、黑、紫、青、粉、灰十种颜色1、打开即用,使用方便2、特殊色谱,双面诱捕,防治效果显著。3、特定板质,平整不卷曲,防水高粘度胶,抗晒、耐雨淋,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在温度10℃~70℃的环境中基板无明显变形,胶体不流化,遇水不溶解。在使用中,色泽一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向光面与背光面无明显色差。粘虫板材质: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耐湿,双面涂胶、板面不卷曲。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由佳多公司1991年研发生产,频振诱控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诱集害虫。高压电网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粘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1327种成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一般30-50亩左右安装1盏杀虫灯。 3、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导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的数量,达到控制的效果。目前,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一般每亩使用3个诱捕器。 4、避雨控病技术 葡萄生产上,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人为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因子,达到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质量。 5、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最大的好处是保护果实免遭农药污染,生产绿色果品。同时套袋后果实与外界隔离,病虫难以侵害果实,可有效降低病虫发生危害。 三、生物防控技术 利用微生物源、植物、动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霜霉病等。 四、科学用药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办法优选稿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技术办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财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项目 实 施 方 案 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紧紧围绕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防治工作实际,以控制重点区域主要有害生物为目标,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巩固湿地恢复与治理成果,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概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的总体思路,强势推进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市区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使全市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市区园林绿化水平及档次不断得到提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以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杨树蛀干害虫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市区园林绿地中呈蔓延之势,导致蚜虫、槐木虱、红蜘蛛、蚧壳虫等病虫害危害不断加剧,给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和市区园林绿化苗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及我市生态环境安全。尽管我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及防治工作,但由于病虫害发生面积大,防治资金严重短缺,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果不明显。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及市区园林绿地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宣传培训及防治工作,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确保黑河湿地资源生态系统安全和市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 二、指导思想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大力加强重要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预报实施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标本兼治,确保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较大缓解,扭转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序大幅度下降,促进森林健康成果。 项目实施内容 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设,防治技术人员培训,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 二、项目目标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总体防治率达到85%以上,确保全市生态安全。 三、主要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 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14种,其中虫害7种,即松毛虫、天牛、木蠹蛾、杨舟蛾、刺蛾、叶甲、蚜虫。 病害7种,即褐斑病、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锈病、黑斑病、赤枯病。 需监测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对象有线虫病、黄斑星天牛、介壳虫等。 四、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化学农药,突出营林技术、生物农药及其它无公害杀虫剂防治措施。食叶害虫的无公害防治率要达到100%,对其它林业公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要达到80%以上。防治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穴状抚育或改变林相为主;天牛以诱捕器诱杀为主;其它病虫害以营林措施及修技抚育等为主。确保无公害防治率达标。 (一)松毛虫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时,常发现农民在农作物病虫防治中存在以下误区:(1)盲目防治:在没有弄清病情虫情就施农药。(2)农药选择不对口:见到虫就用杀虫剂,见到病斑就用杀菌剂。(3)抓不住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4)农药配制方法不当。(5)喷施农药不正确。(6)施农药时间不当。由于以上原因贻误了防治的适期,造成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较差。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几点建议供生产中参考。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状及分类 (一)作物害虫为害症: 咀嚼式口器害虫蛀食作物后可造成叶片或植株主干缺刻、孔洞、隧道或果实留有许多凹陷纹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植株叶片汁液而出现叶片发黄、发白以及植株生长停滞、微缩等症状。 (二)作物害虫的分类:按为害习性可分为 1、地下害虫: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如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地老虎等到。 2、蛀茎害虫:泛指具有钻入寄主植物茎杆内取食为害习性的一类害虫,俗称钻心虫。如玉米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秆蝇、等到。 3、食叶害虫:指以咀嚼式口器蚕食作物叶片的一类害虫,如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4、潜叶害虫:指从幼虫潜入叶肉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如潜叶蝇、斑潜蝇。

5、允吸类害虫:指以吸收式口器危害农作物。如蚜类、介壳虫、螨类、同翅目、半翅目。 二、作物病害的识别及分类 (一)非浸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病害,如营养、水分、温度、光照、和有毒物质等,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出现不同病症。这些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引起的病害不能相互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是一种由于管理措施不当而给植物造成影响的病害。如缺氮引起的植物叶色浅绿,底部叶片逐渐黄枯;缺钾引起的老叶褐绿,沿叶缘有许多褐色小斑等。 (二)浸染性病害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浸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1、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程度最高、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真菌性病害的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等,若在生病的植株上看见上述特征之一,可先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意义分析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意义分析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使得农作物的收获量?农业生态环境和正常生长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基于此,本文将详细的探讨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意义,并提出当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综合性的防治策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意义 0.前言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相关专业部门应用有效的防治方法、测报技术及其管理手段对大面积农作物片区实施的统一性、综合性、科学性防治就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该手段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的增收,保证农作物健康正常的生长。并且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优质化发展的广大需求,更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键任务。 1.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意义 我国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是农业。但是在过去,针对与生物灾害的防治和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的病虫害,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单一的防治过渡到多样性防治和综合性防治,并且在防治的规模上也在不断的扩增,将综合防治技术的优势极大的凸显,对我国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健康、持续性发展。由此可见,农业科研工作者目前责任和任务重大,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的生产安全,重视并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当前农作物病虫害中主要问题 2.1防治的专业型人才匮乏 基于目前开展综合防治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短,这样就使得在专业型技术人才上严重匮乏,并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业者在业务素质和能力上严重不足,并且也不能及时的引进和更新相关技术知识,再加上落后的服务手段,使得广大农民的需求无法真正得到满足。 2.2防治方法落后 受经济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不能够把握防治的最佳时期,并且在药物的选择和配型上不具有科学性,仅凭经验操作。再者就是不能够对病虫害防治标准及其发生病虫害的规律很好把握,在防治手段上具有单一性,也不能加强病虫害预防,使得防治的成效和质量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乐东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香蕉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年种植水稻40万亩,蔬菜30万亩,香蕉12万亩,橡胶16万亩,芒果9万亩,玉米5万亩,龙眼2万亩,荔枝1万亩,还有槟榔、番薯和花生等作物,是海南省的农业的生产大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严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与农业界同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农业防治技术 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 1.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减少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宜于蝗虫等害虫栖息、繁殖的生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将分散的小块耕地连结成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蝗虫、草地螟产卵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如木薯、小杂粮等,以避害或减轻危害。推广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并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技术 3.1黄色粘虫板诱杀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作物定植后在温室大棚内选用0.25m×0.2m或0.4m×0.25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蔬菜大棚的行间、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随植株生长的高度及时调整黄板的高度,每亩地挂黄板20-30块。当板上粘满虫子时及时清除或更换。设置黄板以预防为主,主要在害虫发生初期使用。 3.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方法或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玉米、蔬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技术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财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项目 实 施 方 案 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紧紧围绕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防治工作实际,以控制重点区域主要有害生物为目标,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巩固湿地恢复与治理成果,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概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保护黑河湿地,建设生态张掖”的总体思路,强势推进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市区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使全市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市区园林绿化水平及档次不断得到提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以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杨树蛀干害虫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市区园林绿地中呈蔓延之势,导致蚜虫、槐木虱、红蜘蛛、蚧壳虫等病虫害危害不断加剧,给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和市区园林绿化苗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危及我市生态环境安全。尽管我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及防治工作,但由于病虫害发生面积大,防治资金严重短缺,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果不明显。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及市区园林绿地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宣传培训及防治工作,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确保黑河湿地资源生态系统安全和市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 二、指导思想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大力加强重要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预报实施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标本兼治,确保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较大缓解,扭转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序大幅度下降,促进森林健康成果。 项目实施内容 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设,防治技术人员培训,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 二、项目目标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以下,总体防治率达到85%以上,确保全市生态安全。 三、主要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 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14种,其中虫害7种,即松毛虫、天牛、木蠹蛾、杨舟蛾、刺蛾、叶甲、蚜虫。

4、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4.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 2、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导入新课: 大家好,我想问一问:大家在种植玉米时发生过玉米病虫害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小斑病:一般7月份的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在病株率70%、病叶率20%时,若遇见中到大雨后,15天左右暴发。当病株率100%、病叶率30%时,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进行防治。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或代森锰锌800倍液等。玉米大斑病:选择当地主栽品种和长势好的玉米田,采取五点取样,检查每点的病株数、单株叶片数和严重度。一般病株率达100%、病叶率30%时,有降雨过程,即可进行防治。可喷洒12%绿乳铜等。玉米圆斑病:选择抗病品种,采取五点取样,每点查10株,检查病株率和单株病叶数。一般在抽果穗吐丝盛期喷药防治,用25%粉锈宁500-800倍液。玉米黑粉病:发现病瘤要及时割除。玉米病毒病:有玉米粗缩和矮花叶病(花叶条纹病),该病毒是由灰飞虱和蚜虫传播的,而田间的灰飞虱、蚜虫的多少与田间杂草的多少密切相关,而灰飞虱、蚜虫带毒的多少又与小麦丛矮病发生轻重有相关关系,所以可依据小麦丛矮病发生程度来判断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在防治上主要是消灭杂草和防虫来预防玉米病毒病的严重发生。在田间调查中,发现可疑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喷杀毒剂控制,如5%菌毒清等。玉米螟:注意田间卵孵化差度和幼虫危害情况,并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可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或用白僵菌颗粒剂等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玉米灯蛾:危害玉米田的主要有红缘灯蛾。在7月下旬开始调查100株上的卵数和幼虫数量,当发现500株玉米有2块卵,或被咬粒的果穗达15%以上时,立即进行防治。灯蛾初孵幼虫有集中危害的习性,在玉米吐丝后幼虫较多,可组织人工捉虫,或喷药防治。 三、探讨说说你学习后的认识,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洋葱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导入新课:大家好,我想问一问:大家在种植洋葱时发生过洋葱病虫害吗?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1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 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 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 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 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 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 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2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1、 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 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 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 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 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2、 真菌 1. 植物病原真菌 (1) 鞭毛菌亚门 (2) 接合菌亚门 (3) 子囊菌亚门 (4) 担子菌亚门 (5) 半知菌亚门 2. 植物病原病毒 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 植物病原线虫 5. 寄生虫种子植物 3、 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 (2) 湿度 (3) 光照 (4) 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伞状物 线状物 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水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在完成田土翻耕和灌水(深度以淹没稻桩为度),持续时间3-4天,可杀死越冬螟虫60-70%。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可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 (2)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病虫枝、病虫干僵果。彻底刮除主干、大枝上的老皮,带出园销毁。 (3)蔬菜田合理轮作,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及病虫残体,施足基肥。 (4)果树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危害。 (5)科学肥水管理。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科学管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

农作物病毒性病害以及病毒病的主要有效防治药剂

农作物病毒性病害以及病毒病的主要有效防治药剂 1、农作物的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浸染的方式浸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植物病毒病的主要症状类型有花叶、变色、条纹、枯斑或环斑、坏死、畸形。 病毒病害的传播、浸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 病毒病多为系统性侵染,没有病征,易与非侵染性病害相混淆,往往需要通过一定方式的传染试验证实其传染性。 植物病毒病的传染方式有:机械(摩擦)接触传染、嫁接传染、介体(包括昆虫、线虫、真菌、螨类和菟丝子)传染、花粉及种子传染等。 由于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它的侵染来源都与活体(活的动物、植物体或介体)有关,传染要使病毒接触活体。 例如汁液摩擦接种,要用新鲜的病毒汁液,摩擦的目的是造成寄主植物体表面的微伤,使病毒有可能进入活的细胞,过重的损伤造成组织坏死并不利于病毒的传染。 蚜虫、飞虱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植物汁液的方式更容易满足植物病毒传播的两方面要求。 通过植物组织汁液的摩擦接种和蚜虫传播试验了解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方式。在防治上对病毒病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很不奏效,所以要实行综合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大白菜病毒病的症状为幼苗受侵后首先心叶出现明脉,即沿叶脉失绿,继呈花叶及皱缩。成株被害,出现不同程度的叶片皱缩、变硬而脆,后期出现褐色斑点或褐色坏死条纹、植株矮化。 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主要由芜菁花叶病毒(简称TuMV)、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所致,前两种病毒能由蚜虫和汁液传染,第三种只能以汁液传染。 马铃薯病毒病主要是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前者的症状为叶片皱缩、变小;叶尖向下弯曲,全株矮化,叶片色泽深浅不均,以后出现黑褐色坏死斑,质地变脆,严重时全株发生坏死性叶斑,自下而上枯死。 马铃薯皱缩花叶病是由马铃薯X病毒(简称PVX)和马铃薯Y病毒(简称PVY)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PVX只能由汁液传染,昆虫不传染。PVY的传染方式有汁液与蚜虫传染。马铃薯卷叶病的症状为叶缘向上卷曲,病重时呈圆筒状。叶片色泽较浅,有时叶背面呈红色或紫色。叶片变厚变脆,病叶不出现萎蔫下垂的现象,矮化亦不甚明显。其病原物是马铃薯卷叶病毒(简称PLRV),只能由蚜虫传染,而汁液接触无传毒效果。 田间常见的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烟草花叶病、蔬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等。 2、农作物“病毒病”的主要防治药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办农[201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根据农业部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转变植保防灾方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分区域、分作物优化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发动等措施,大力示范推广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为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支撑作用。 (二)主要原则 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多渠道争取各级财政和相关项目扶持,积极探索病虫害绿色防控补贴机制,促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植保工作方针 我国现行的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这个工作方针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同病虫害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同时,这个方针也吸取和借鉴了国外的植保工作经验。 在同病虫害长期斗争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防治病虫害是一个生态问题,并非只是单纯地追求消灭防治对象。 2、防治病虫害,一般并非要灭绝病、虫,而只是要求把病、虫种群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使其不致于引起减产和降低产品品质。 3、病虫害的发生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人们可以通过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以影响病、虫。 4、协调地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开展综合防治,可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体现了以上理念,提出了两个指导思想。一是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不能等病虫发生了才去治,而是应该在病虫未发生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去防止病虫的发生。二是要有“综合防治”的思想。也就是在同病虫害做斗争时,不但要以防为主,还要有整体思想和全局观点。即要从生态观念出发,去考虑、安排防治措施。要根据病、虫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等因素之间的辨证关系,因地、因时制宜,把各种防治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把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 二、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 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是,经济、有效、安全、简便。“安全”指的是对人、畜、作物、天敌及环境不损害和污染。“有效”指的是能大量杀伤病、虫或明显地压低病、虫的密度,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的作用。“经济”是指花费成本低,防治效果好。“简便”是指能因地因时制宜,方法简便易行,便于群众接受。具体地讲,有以下五点: 1、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时,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它措施的作用。 2、在防治一种病虫害时,可采用多种方法。 3、在综合运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时,要注意改进防治技术,特别是用药技术,使之既能杀死病虫,又能较大限度地保护天敌和发挥天敌的效能。 4、在多种病虫同时发生时,应力求兼治,化繁为简。以一种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兼治多种病虫害。 5、进行综合防治时,还应充分发挥各措施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注意各措施之间的衔接、互补,以提高防治效果。 三、综合防治方案的类型 1、以一种主要病、虫为对象,进行综合防治。如对棉蚜的综合防治方案。 2、以一种作物所放生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进行综合治理。如对小麦病虫害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3、以整个农田为对象,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如以某个乡、镇或地区为对象,制定各种主要作物的重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将其纳入整个农业生产管理及整个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去,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项目防控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提升项目防控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介绍徐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时期防控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问题;发展方向;江苏徐州林业有害生物是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效益尧生态 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对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尧确保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尧鲁尧豫尧皖四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 毅22忆~118毅40忆尧北纬33毅43忆~34毅58忆。境内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0%,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现辖3个县5个区2 个市157 个镇(办事处),人口945 万人,土地总面积达11258km2,有林地面积达294866.66hm2,森林覆盖率达31.3%,活立木蓄积达1120万m3。该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符合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基本条件。 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概况 近几年,徐州市随着荒山绿化尧城市园林建设等的加快,森林覆盖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提供大量寄主植物。根据2015要2016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全市已初步鉴定林业有害生物677 种,其中病害49种,虫害有12 目126 科618 种,有害植物10 种。除了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美国白蛾 ( HyphantriacuneaDrury ) 尧舟蛾类 ( Not-odontidae ) 尧草履蚧 ( Drosichacontrahens ) 尧桑天牛 ( AprionagermariHope ) 外,柿绒蚧 ( AcanthococcuskakiKuwana )尧重阳木锦斑蛾 (HistiarhodopeCramer )尧杨白潜蛾 ( Leucopterasu-sinellaHerrich-Sch 覿ffer ) 尧黄翅缀叶野螟 ( BotyodesdiniasalisWalker )尧缀叶丛螟 (Locastramuscosalis )尧仁扇舟蛾 ( ClosterarestituraWalker ) 和杨扁角叶爪叶蜂 ( Stauronematuscompre-ssicornis )等呈上升趋势,如果环境条件适宜,这些害虫有可能转变成本地的主要林木害虫。徐州市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据统计,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为30766.67hm2,重点发生在全市111 个镇(办事处)尧1524村(街道尧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