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2020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2020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2020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2020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在我国每年发生的各类食物中毒事故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60%?90%。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及症状

沙门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沙门氏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0?37°C。其可在水中生存2?3周,在粪便和冰水中生存1~2个月。但沙门氏菌不耐热,在100℃沸水中会立即死亡,在70℃热水中经5分钟也可以被杀灭。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尤以夏秋季节较为常见,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类型。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各种肉类、蛋类、禽类、水产及乳类,其中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畜禽肉类和蛋类食品。由于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通常没有明显的感官性状改变,因而危害性较大。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较短,最短2小时左右即出现症状。发病开始时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乏力、全身酸

痛、面色苍白等症状,继而出现腹痛、腹泻和呕吐症状。腹泻主要为黄绿色水样便,恶臭,间有黏液或血液,每日数次至十余次。腹痛多发生在上腹部,伴有压痛,体温升高至38℃以上,甚至有些病人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重症病人可出现惊厥、全身痉挛、脉搏微弱和紫绀症状。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病程一般为3?5天,预后良好。但如果老人、儿童及病弱者发生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 )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的污染。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沙门氏菌的病畜肉类流入市场,加强食品采购、运输、销售、加工等环节的卫生管理,生熟分开以防止交叉污染。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不能从事烹饪和其他食品加工工作。

2)控制沙门氏菌的繁殖。沙门氏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37℃,但在20℃以上即可大量繁殖。食品加工、销售及烹饪工作场所内均应配有冷藏设备,加工完毕的熟制品应尽快降温,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或冷藏设备内,并尽可能缩短储藏的时间。

3)杀灭病原菌。一般来说,食品的内部温度达到80℃以上至少12分钟才能保证杀灭沙门氏菌。因此,以煎、炒、炸等方式加热食品时,原料体积要小,加热时间要长,才能保证彻底杀灭沙门氏菌。禽蛋必须彻底煮沸8分钟以上才能保证杀灭蛋

内的沙门氏菌。剩余的饭菜和长时间存放的熟食,食用前必须再次彻底加热,以确保食用安全。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及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也是一种嗜盐、兼性厌氧菌。副溶血性弧菌在37℃左右,含盐率3%?3.5%的环境中生长最佳。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在56℃环境中5分钟,或在90℃环境中1分钟即可被杀灭。副溶血性弧菌也不耐酸,在50%普通食醋中浸泡1分钟,或在1%食醋中浸泡5分钟就可被杀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季节性很强,大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品、盐渍食品(包括肉、禽、蛋类)以及腌菜或凉拌菜等。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有:

1 )近海海水及海底沉积物中副溶血性弧菌对海产食品及海域附近的池塘、河流、水井的污染。除海产品容易遭到污染外,该区域内的淡水水产也可能遭到污染。

2)带菌的人群对各种食品的污染。沿海地区各类人群均有可能带菌,有肠道病史者带菌率可达31.6%?34.8%,带菌人员可污染各类食物

3)生熟交叉污染。副溶血性弧菌可通过食物容器、砧板、刀具等加工食品的工具污染熟食和凉拌菜。污染后的食品在较商温度下储存,供应前未经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或熟制品受到带菌者的污染,或生熟交叉污染,均可导致副溶血性弧菌随食物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菌落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6~10小时,最短者只需1小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出现腹泻,水样、糊样或洗肉水样便,每曰5?6次,多者20次以上,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体温一般为37.5?39.5℃,病程2?4天,预后良好。

(2)预防措施

因副溶血性弧菌不耐低温,应尽量低温保存容易受到污染的食品,尤其是海产品。鱼、虾、蟹、贝等海产品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应烧熟煮透。凉拌食品如海蜇,事先应清洗干净,然后在食醋中浸渍或沸水烫漂以杀灭副溶血性弧菌。此外,高浓度的食盐腌制也可有效杀灭部分副溶血性弧菌。

3.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及症状

变形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不耐热,加热到55℃,持续1小时即可将其杀灭。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变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生肉及动物内脏带菌率较高。引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食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尤其是肉类及内脏的熟制品,其他还有豆制品、凉拌菜、剩饭、水产品等。烹调加工过程中,食品容器、菜板、刀具的交叉污染;食品储存不当,尤其是高温存放;食品未经加热或加热不彻底均可引起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绞痛和急性腹泻,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体温一般为38?39℃,病程1?3天,预后良好,很少有死亡病例。

(2)预防措施

应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要求,食品加工做到生熟分开,防止食品污染。熟食最好不要放置过夜,剩余食品在食用前应充分加热。

4.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及症状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人体和动物的皮肤、鼻咽部、指甲和自然界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状态下可生存数日。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菌种,较为耐热,在70℃的高温环境中需1小时方能杀灭,且即便杀灭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肠毒素也不容易受热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具有耐盐性,在10%?15%的含盐环境中仍能存活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以夏秋季节较为常见,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剩余饭菜、糕点、乳类及其制品、水产及熟肉为主。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肠毒素。肠毒素耐热性强,带有肠毒素的食品加热至120℃才能破坏其毒性,故在一般的烹调过程中不能完全被破坏。因此一旦食品中含有肠毒素,就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唾液分泌增加、上腹部疼痛和腹泻。腹泻呈水样便或黏液便,少数出现血便,一般每日3 ~5次,体温正常或低热。此外,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脱水,甚至虚脱、痉挛等症状。儿童对肠毒素比成人敏感,故发病率高,病情较重。

(2)预防措施

1)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应定期对食品加工人员及餐饮从业人员进行体检,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疥疮、伤口化脓)、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化脓性咽喉炎、口腔疾病)者,不能从事烹饪和其他食品加工工作。对于乳制品应购买经巴氏灭菌

法或超高温灭菌法处理后的产品,避免食用生牛乳。为了防止病畜肉流入市场,患局部化脓性感染的畜禽肉应按病畜肉处理,将病变部位去除后,可食部位的肉应经高温处理制成熟制品后方可出售。

2)防止肠毒素形成。在低温、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下储存食品不仅能防止葡萄球菌生长和繁殖,也是防止其产生肠毒素的重要方法。为防止肠毒素形成,食品应冷藏或放置于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剩余食品在二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5.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及症状

肉毒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在过酸过碱(pH值低于4.5或高于9)环境中及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55℃时,肉毒梭菌均不能繁殖产毒。肉毒梭菌在不适宜的环境中可产生芽孢,芽孢耐高温,在180℃干热环境中需5 ~ 15分钟才能被杀灭。肉毒梭菌分泌的肉毒素对酸稳定,在胃液中不能被破坏,但对碱和热不稳定,在80℃环境中30分钟或在100℃环境中10 ~ 20分钟可被完全破坏。肉毒梭菌食物中莓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即肉毒索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食物中毒。与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同的是,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死率较高。肉毒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通过食品、农产品、昆虫、鸟类等进行传播。带菌土壤可污染各类食品原料,用这些原料

在家庭自制发酵食品、罐头食品或其他加工食品时,加工时的温度和压力均不能杀死肉毒梭菌的芽孢、此外,食品在较高温度、密闭环境(厌氧环境)中发酵或装罐,为肉毒梭菌的芽孢重新萌发成菌体并繁殖产毒提供了条件。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最为常见。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家庭自制的谷物或豆类发酵制品,如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以及肉类加工制品。这些食品制成后一般不经加热即食用,毒素便随着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中毒。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属于毒素型中毒。与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同的是,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该毒素潜伏期短则6小时,长的可达一周左右。发病初期表现为全身乏力,头痛、头晕、食欲不振、走路不稳,少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等肠胃炎症状。继而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复视、斜视,随后声音嘶哑或无音、语言障碍、伸舌、咀嚼及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减少、口干、软颈、头下垂、上肢无力等症状,继续发展可导致呼吸肌麻癖,胸部有压迫感,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病人一般体温正常,意识清楚。

(2)预防措施

1)食品加工前应对食品原料进行彻底清洁处理,除去其表面附着的泥土和粪便,并用清水充分清洗。

2)罐头食品生产应严格执行灭菌操作规程。罐头在储藏过程中发生胖听或破裂时,不能再食用。肉类加工制品在制作罐头或进行真空包装等方式进行保存时,需按规定添加亚硝酸钠以避免肉毒梭菌的繁殖。

3)加工后的食品应避免再次污染和在较高的温度或厌氧环境存放。加工后和食用前不再加热处理的食品,更应迅速冷却并在低温环境中储存。

4)肉毒梭菌不耐热,对可疑食品进行彻底加热是破坏毒素预防中毒的可靠措施。

5)注意皮肤伤口处不要接触可疑食品,因为肉毒素可经破损的皮肤、黏膜表面或新创伤口被吸收。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真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摄入含有霉菌毒素的食品引起的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谷类及其制品、水果、坚果等。因为以上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适的水分,并呈弱酸性,很适合霉菌的繁殖产毒。被霉菌污染的食物表现为食物表面生霉、变色,并产生发热、霉烂等现象。多数镩菌毒素耐热,一般烹调加热不易将其破坏。

1.黄曲霉毒素食物中毒

(1 )中毒原因及症状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各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品也能被污染。玉米和花生最容易污染。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为严重,而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食品受该毒素污染相对较少。

黄曲霉毒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其急性中毒表现为中毒性肝炎。中毒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呕吐、发热,接着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浮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黄曲霉毒素持续摄人可造成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生长障碍,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及致癌作用。我国的肝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发现,凡肝癌发病率高的地区,食物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也较为严重,实际黄曲霉毒素的摄入量也较多。

(2)预防措施

黄曲霉毒素较为耐热,在常规的烹调加工温度下不易被破坏,需要加热到280℃才能发生裂解,破坏其毒性。紫外线对黄曲霉毒素有低度破坏性。

1)去毒。可以通过挑除霉粒、碾磨加工、脱胚去毒、加水搓洗、烘烤加热、加碱去毒及油脂的精深加工等措施去除一部分的黄曲霉毒素。

2)防止污染。花生、玉米收割后应迅速干燥,尽可能避免昆虫性伤害(昆虫性伤害会大大提高黄曲霉素的污染水平),隔离受污染与未受污染的食品以及加强对黄曲霉毒素的监测。

2.霉变甘蔗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及症状

甘蔗发生霉变主要是甘蔗在不良条件下长期储存,导致霉菌大量繁殖所致。霉变的甘庶质地较软,瓤部颜色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浅棕色,有霉味。其中含有大的节菱孢霉及其产生的毒素3-硝基丙酸,这种毒素对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损伤较大。

霉变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发于每年的2月至4月,潜伏期短的10分钟即可出现症状,长的则可达十几小时。重症病人多为儿童,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此种中毒预后较差,病人常留有后遗症,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

霉变甘蔗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有呕吐、头昏、视力障碍、眼球偏侧凝视、阵发性抽搐等,抽搐时四肢强直、屈曲、内旋,手呈鸡爪状,继而昏迷休克。

(2 )预防措施

不得购买霉变甘蔗,也不可用霉变甘蔗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为了防止甘蔗霉变,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在储存时应注意防冻、防捂,并定期进行感官检查。

一旦发生中毒,应尽快对病人进行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三、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是指一些动植物体内含有的某些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储存不当而形成的某些有毒物质被食用后引起的中毒。

1.有毒动物食物中毒

(1)河豚中毒

河豚产于沿海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其肉质鲜嫩,滋味鲜美,但体内含有剧毒毒素,食用不当可引起严重中毒。

1)中毒原因。河豚含有的毒素为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对热稳定,煮沸、腌制、日晒均难以将其完全破坏。一般而言河豚的卵巢和肝脏所含毒素最多,其余部位毒素由多至少依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新鲜洗净的肌肉几乎不含毒素,但鱼体死亡后不久或加工不当,毒素便会由血液深入肌肉中。

2)中毒症状。河豚中毒的特点为发病快而剧烈。潜伏期很短,一般在食用后10分钟左右即可发病。较轻微的中毒仅出现唇、舌和指尖麻木,很快便可恢复正常。较重的中毒病情发展迅速,一开始中毒者感觉全身不适,随后麻木状态自口唇、舌尖、指

端起始扩散至全身,身体平衡失调,接着四肢肌肉麻痹,逐渐失去运动能力,最后全身麻痹呈瘫痪状态。一般预后不良,多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3)预防措施。一般情况下,常规的餐饮企业禁止销售鲜河脉。生产加工过程中,河豚与其他鱼类务必分装,严禁混杂流入市场。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新鲜的河豚以及河豚的内脏等有毒部位应采用掩埋或焚烧的办法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以免群众捡拾误食。

(2)鱼类组胺中毒

鱼类组胺中毒是由于食用某些高组胺含量的鱼类导致的中毒。

1)中毒原因。组胺是组氨酸的分解产物。一般海产鱼类中的青皮红肉鱼,如鲭鱼、金枪鱼、竹荚鱼、秋刀鱼等均含有较大量的组氨酸,这些鱼类在死亡后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大量组胺。一般来说,细菌污染越严重,鱼体腐败产生的组胺越多2)中毒症状。组胺中毒的特点为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潜伏期一般仅数分钟到几小时。发病初期病人颜面、胸部或全身潮红如酒醉状,继而头痛、头晕、心跳和脉搏加快,同时感到胸闷、呼吸急促,部分病人出现结膜充血、视力模糊、全身无力、烦躁、恶心、呕吐、食物过敏样皮疹等症状,有的病人

还可能出现哮喘、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厥。病人一般体温正常,1?2天内可以恢复。

3)预防措施。鱼类捕捞后,在运输、销售、储存等环节应及时冷冻冷藏。餐饮机构严禁加工销售变质鱼类,尤其是青皮红肉鱼。

对于易产生组胺的鱼类,烹调前可在冷水或盐水中浸泡,以减少鱼体的组胺含量。组胺为碱性物质,烹调时加入少许醋可降低组胺毒性。

同时,体弱、过敏性体质及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心脏病,低血压,肺结核等的病人,应尽可能减少食用高组胺鱼类。

(3)麻痹性贝类食物中毒

贝类属于软体动物,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类水产品,包括贻贝、蛤类、螺类、牡蛎等。人们食用某些含毒素的贝类,如蛤、贻贝、扇贝等所引起的以神经麻痹症状为主的疾病称为麻痹性贝类中毒。

1)中毒原因。贝类中毒与贝类含有的神经麻癖性毒素有关。但该物质不是贝类自身产生的,而是与贝类生长水域中的藻类有关。若水域被赤潮污染,生长在该水域的贝类摄取赤潮中的有毒藻类后可被毒化,但贝类自身不中毒,外观也无异常变化。人食用这种贝类就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这些贝类毒素易溶于水,

易被消化道吸收,且不易通过常规烹调方式破坏。加热至116℃也仅能破坏其中一半的毒素。

2)中毒症状。贝类中毒潜伏期短,通常在20分钟内发病。初期唇舌、指尖麻木,继而腿、臀部和颈部麻木,运动失调,伴有头痛、呕吐等症状。膈肌对该毒素十分敏感,重症患者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预防措施。贝类食用前应清洗漂养,或在烹调前采用水煮捞肉弃汤的方法,使人体的毒素摄入量降至最低。部分贝类如织纹螺,毒性较大,为我国明令禁止销售经营的贝类。此外,发生赤潮海域中捕捞的贝类也应避免加工生产。

2.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1 )毒蕈中毒

毒蕈俗称毒磨菇,属于真菌的一类。若误食毒蕈,其中含有的毒素,可导致严重的中毒。

1 )中毒原因和症状。毒蕈中毒多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往往因个人或家庭采集野生鲜蕈,且又缺乏辨别经验而误食中毒,因此多为散发性中毒。

毒蕈根据毒素损害的脏器及症状的不同,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肝肾损害型等。

引起胃肠型中毒的毒蕈有黑伞蕈属、乳菇属中的某些蕈种。主要引起剧烈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腹泻呈水样便,一般不发热,严重者可伴有消化道出血,继发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对症治疗后迅速恢复,预后良好,死亡率低。

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的蕈类含有神经性毒素,可引起病人兴奋、错乱及精神抑郁,并会引起流涎、流泪、大量出汗、瞳孔缩小、脉缓等症状,部分有胃肠道症状。重者有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狂笑、动作不稳等表现。

引起溶血型中毒的蕈类主要是鹿花蕈,毒性成分是鹿花蕈素,有强烈的溶血作用该毒素具有挥发性,对碱不稳定,可溶于热水,烹调时如弃去汤汁可除去大部分的毒素。中毒时以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及时救治后死亡率不高,预后良好。

引起肝肾损害型中毒的蕈类含有的毒性成分主要是毒肽类及毒伞肽类,为剧毒物质。毒性较为稳定,耐高温,常规的烹调加工很难将其破坏。食用后初期出现恶心、呕吐、脐周围腹痛、水样便腹泻,此后出现肝脏肿大、黄疸,严重者导致肝昏迷:毒素侵害肾脏可导致少尿、无尿或血尿,出现肾功能衰竭。多数病人继内脏损害后,出现烦躁不安、惊厥、昏迷甚至导致死亡。

2)预防措施。由于毒蕈难以通过常规感官辨别,因此餐饮企业中不应采购来路不明的蕈类。无毒野生鲜蕈在食用前也应在沸水中煮5?7分钟,弃去汤汁,用清水漂洗后再食用。

一旦发现有人毒蕈中毒,应及时采取催吐、洗胃、导泄、灌肠等措施急救,迅速排出尚未吸收的有毒物质,再由医护人员对症治疗。

(2)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中含有苦杏仁苷,木薯中含有亚麻仁苦苷,这两种物质可在人体内水解产生氢氰酸,引起中毒。

1)中毒原因和症状。因食用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及未经加工处理或加工处理不当的木薯引起食物中毒。中毒时口苦、头暈、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重者胸闷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肌及心肌麻癖而死亡。

2)预防措施。勿食未经妥善加工的苦杏仁等含苦杏仁苷较多的果仁,木薯需经复杂工艺加工后方可食用,要避免误食、生食。

(3)发芽、青皮马铃薯中毒

1)中毒原因和症状。发芽、靑皮马铃薯所含的毒素主要是龙葵碱。一般而言成熟的马铃薯中龙葵碱含量很少,不会引起中

毒。但马铃薯发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急剧增加,食用后便会导致中毒。马铃薯中毒症状表现为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灼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伴有头晕、耳鸣、瞳孔散大。严重者抽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2)预防措施。在储存马铃薯时为防止出芽,应将其储存在干燥阴凉处。出芽较少的马铃薯,可挖去芽和芽眼,并将芽眼周围挖掉再进行加工,出芽较多及青皮马铃薯应丢弃。烹调时高温加热较长时间或加少许醋,可以破坏部分龙葵碱。

(4)豆类中毒

豆类中毒主要是指生食豆浆和四季豆引起的中毒。

1)中毒原因和症状。生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皂素等毒素,摄入过多将导致急性肠胃炎症状。

四季豆又名扁豆、芸豆。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如加热不彻底,其中的皂素和凝集素未被完全破坏,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少数病人有胸闷、心慌、出冷汗、四肢麻木等症状。经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2)预防措施。预防生豆浆中毒,应将豆浆煮熟后再饮用。豆浆煮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泡沫,这种现象称为假沸。这时豆浆尚未煮熟,如果取来饮用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正确做法是调小火,继续加热至豆浆沸腾,并连续煮数分钟,等有毒物质全部被破坏后才可安全饮用。

预防四季豆中毒,四季豆必须炒熟、煮透。进行凉拌菜制作时,应煮沸10分钟以上,不可贪图颜色鲜艳和脆嫩。

星空郁人姓刘名鲲唯著

常见食物中毒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常见食物中毒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常见食物中毒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什么叫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WHO(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物中毒;我国对食物中毒下的定义是:“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可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2、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常表现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其它症状可能有发热、头晕等)。 3、潜伏期(食入食物至出现症状)一般较短,发病较急,病程因致病因素的各类和中毒者的个体差异而长短不一,但一般较短。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的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约有数亿人因食物污染而发病,发病率为5%~10%。我国平均每年有近5万人因食物中毒而使健康受到损害,有300多人因食物中毒死亡。发生食物中毒后,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发烧、头痛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因此而致残致死。特别是由于一些非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和个别不法分子在食品中投毒的犯罪行为,常会造成致人伤残和死亡的严重后果。 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般把食物中毒分为四类,即: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较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和人为投毒事件的发生,以及食品被农药等有毒物质污染的情况有所增多,化学性食物中毒也逐渐增多。 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哪些 1、被致病菌或致病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的食品。 2、外观与食品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如毒蘑菇)。 3、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鱼、四季豆、豆浆等)。 4、由于贮存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中毒物质的食品(如发芽马铃薯、霉变粮食等)。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最新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最 新版)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最新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苦杏仁中毒最多,此外还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木薯。)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

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4619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Food poisoning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豆浆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种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并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现:潜伏期数分钟到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有的腹泻、头痛,可很快自愈。 3、预防措施:豆浆必须煮开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种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现:潜伏期为数十分钟至五小时。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头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烧灼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

3、预防措施:"烧熟煮透"。 三、发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种生物碱,叫龙葵素。正常土豆中龙葵素的含量较少,为2-10毫克%。当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龙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发生中毒。 2、中毒表现:一般在进食后十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症状,胃部灼痛,舌、咽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者体温升高,头痛,昏迷,出汗,心悸。儿童常引起抽风、昏迷。 3、预防措施:⑴土豆应贮存在低温、通风、无直射阳光的地方,防止生芽变绿。⑵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不得食用。⑶发芽很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肉。因龙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时左右。 四、亚硝酸盐中毒 1、中毒原因:亚硝酸盐可使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因而出现青紫和组织缺氧现象。

小学食堂预防食物中毒控制措施

小学食堂预防食物中毒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一、预防措施 第一条:原料采购 食堂采取集体采购的办法,严禁采购霉烂、变质、被污染、过期的原材料。验收员要抓好数量、价格,尤其是质量关,不合格原料严禁入库出库。 第二条:原材料的保管 原材料要分类储存于规定位置,按常温、冷藏、冷冻分别储存,出库时按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仓库要具备采光、通风、防鼠、防尘条件。易霉烂、变质、风化、潮解的原材料要存放在高地面30cm的货架上。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物品。灭鼠药、杀虫剂等有毒化学物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第三条:加工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进行操作。积极开展环保护,防止原材料、生、冷、熟食的污染。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在用药剂量、用药期、用药方式和方法方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手接触化学物后要彻底洗手。蔬菜要彻底浸泡清洗,消除残留农药。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第四条:食品供应 供应人员按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手套。用具、餐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不售隔餐、隔夜的易霉烂、变质的食品。 第五条:安全保卫 食堂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食堂食品加工操作间(如仓库)等后厨的重要部位,使投毒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确

保师生用餐的安全。 第六条:及时疏导内部、外部矛盾,有效消除犯罪动机,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不和谐的苗头,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组织领导 第七条:加强领导,全面规划防止食品中毒涉及面广,工作复杂,搞好这项工作关键在领导,学校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督查机构,指导食堂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 第八条: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检查力度检查工作要实行专业人员与师生相结合。依靠群众把好卫生质量关。 三、抢救预案 第九条:发生食物中毒时,食品安全领导组成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治工作。 第十条:及时通知当地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和医疗单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严禁谎报、不报。 第十一条:救治医疗单位应备足救治所需要的各种药品、设备,接通知后,做好救治准备工作。

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

预防食物中毒健康安全教育知识 凡是吃了被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杆菌等)和它的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是进食了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如河豚鱼中毒、有毒贝类中毒、亚硝酸盐类中毒、毒蘑菇、霉变甘蔗、未加热透的豆浆、菜豆和发芽的土豆等。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 (1)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可能有多数人发病。 (2)中毒病人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二、症状: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其它季节也有集体中毒发生(如发生在食堂及宴会上)。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最后可致休克。 三、急救措施: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泄、腹痛等食物中毒,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冷静地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一至二小时,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二十克,加开水二百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一百克,捣碎取汁用二百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迅速呕吐。有的患者还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时间超过二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三十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二十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十五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一百毫升,加水二百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三十克、生甘草十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它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如果经上述急救,病人的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搞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一般在进食后1-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三、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植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发病率较高,病死率因动植物种类而异。 近几年学校常见的集体有毒动植物中毒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等。因学生误食有毒动植物导致的中毒有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蓖麻籽中毒、马桑果中毒等。 四、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严禁食品贮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餐饮服务食物中毒防范措施总结

餐饮服务食物中毒防范措施 范志松 (2015-09-25) 前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倍受社会和百姓关注。 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各地要按照习总书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餐饮业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链的未端,食物种植和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等各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均可以累积到餐饮消费环节。?因此,做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保障公众餐饮消费安全,是我们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第一部分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一般概念 ?一、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二、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事故。?三、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四、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一般概念 ?五、食品污染,是指食品中含有外来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和含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质食物四大类。 ?第一类生物性污染,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以及苍蝇、蟑螂、鼠害等对食品或饮用水造成的污染,是食品安全重中之重。如甲肝病毒、戊肝病毒、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嗜盐菌、金葡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第二类化学性污染,指由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餐饮食 品造成的污染。如蔬菜水果受到农药污染,织纹螺受到赤潮毒化,水发产品受到甲醛污染,花生、玉米、黄豆、小麦、大米等粮食作物发生霉变受到黄曲霉毒素B1污染 ?第三类物理性污染,来自某些非化学性杂物。如杂质、砂粒、金属等。 ?第四类含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质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四季豆、黄花菜、发芽马铃薯、含组胺鱼类等天然有毒有害食物。 ?餐饮食品及其原料一旦受到污染,或食用含天然有毒有害物,就极有可能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表现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或者远期危害 第二部分 餐饮服务行业特点与风险 ?餐饮服务,是指通过即时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性活动。据此定义,界定餐饮服务必须具备六个要素:即时加工、销售、服务+食品、场所、设施。根据餐饮服务法律定义,餐饮服务行业有以下四个特点: ?其一,餐饮业(包括食堂)处于食品的下游,其制售过程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工序复杂,品种多、供餐集中,员工流动性大,食品安全风险高,是食物中毒的高发行业。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苦杏仁中毒最多,此外还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木薯。)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针对年龄特点,同学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及紧急处理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及紧急处理措施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没有传染性。 食物中毒的分类 平时我们通常指的食物中毒有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而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占食物中毒总数的一半左右。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一般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和食品有下列数种: (1)细菌名称—沙门氏菌类: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蛋、奶类及奶类制成品、肉类及肉类制成品,特别是家禽类食品(例如烧味卤味、鹅肠等)。 (2)细菌名称—金黄葡萄球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糕点、雪糕、奶及奶类制成品、蛋制品。 (3)细菌名称—副溶血性弧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海产品和腌制食品(例如海蜇、墨鱼、咸菜、熏蹄等)。

(4)细菌名称—腊样芽孢杆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剩饭、 炒饭、冷盘、调味汁等。 (5)细菌名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罐头食 品、肉类制品。 (6)细菌名称—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通常受到污染的食品:肉 类及肉类制成品。 夏季一直到秋末天气变凉,食物都特别容易发生腐败变质,再加上有苍蝇蚊虫的叮咬,食物变质的几率更增大,此时,如果吃了被病菌或者毒素污染过的食物,就极可能导致食用者出现食物中毒。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把好“病从口入关”,防止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预防方法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佳方法就是确保食水及食物的卫生。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食物的选购 (1)不要购买那些没有受到适当保护的食物(例如挂在店铺 外边的烧味卤味和没有盖好的熟食等)。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

编号:AQ-CS-00840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 Safety education of food poisoning prevention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常识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 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含氰甙植物(苦杏仁中毒最多,此外还有苦桃仁、枇杷仁、李子仁、木薯。)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生中毒,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 3、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所有中毒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

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一、严把食堂进货关。坚决杜绝资质不合格、食品来源不明、无规范进货手续的厂商提供的食品。食堂禁止采购和使用下列食品;腐烂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和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经过保质期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二、严格按照食品储存的规范要求,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储存场所禁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需贴提示标志,必须做到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分柜存放。 三、严格按规范程序加工食品,所用工具、容器必须有明显标志,分类专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食品加工必须熟透,不得加工或使用腐烂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熟制品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均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四、严把供餐卫生质量关。不得向师生提供腐烂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师生健康的食品。食品在烹饪后至师生就餐前一般不超过2小时,剩余饭菜不得隔餐使用。 五、食堂工作人员须经培训并持健康证上岗。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有关卫生管理规定,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症状时,必须立即离开工作岗位,接受检查治疗。

六、食堂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学校主管部门及责任人要定期对食堂进行卫生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严防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 七、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卫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班主任、生活教师及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学生将校外不洁食品带到校内进食。 学校饮食业卫生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管理实施办法》,自觉接受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和学校师生的监督。 二、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证;从业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设施,无卫生死角。 四、采购人员不买腐烂变质食品,加工人员不用腐烂变质食品,营业员不卖腐烂变质食品,不使用和出售过期食品。 五、餐具数量与就餐人数相适应,餐具必须做到一清、二刷、三冲、四消毒,并有保洁设施。严禁使用未消毒餐具。 六、食品必须做到生熟分开,熟肉、卤菜有专人加工、专用工具、专用冰箱;熟食间应具备洗手、消毒设施,不得存放其它杂物。 七、从业人员必须穿戴清洁工作衣帽上岗,必须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上班时不戴首饰、不吸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知识讲座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讲座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学校是你们成长的摇篮,学校的各位领导和全体教职工时刻关心着你们的健康成长。学生的健康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学校一旦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往往影响到一个大群体,轻者影响学生学习,重者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同时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也影响学校的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使学校陷于被动局面。因此,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要求我们学生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食品安全形势 食品中毒案例 1、6月13日上午,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中学的78名师生陆续出现嘴唇发麻、呕吐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被送到州人民医院就治。目前食物中毒原因已查明,中毒师生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经调查,中毒师生均食用过州一中校门外苏某(食品摊贩)所卖的糯米饭。苏某在蒸煮糯米饭时,雇工莫某误将亚硝酸钠(食品添加剂)当做食盐放入糯米饭,导致师生食物中毒。目前,苏某的摊点已被查封。 2、记者从河北省成安县政府获悉,在9月1日发生的成安县横城小学食物中毒事件中,截至4日12时,十多名

学生已经出院,留院观察的12名学生目前已无任何症状,有望4日下午全部出院,周一正常上课。同时,成安县还提醒该校凡怀疑可能吃了同样食物的学生,都可自愿来县医院免费检查。 3、8月11日,江西省瑞昌市举办龙虾节,开设了“万人龙虾宴”,当地约4000人参加了品尝龙虾美食活动。200多人因为食用龙虾出现腹泻或呕吐现象,部分食用者还出现发热、寒颤等症状,“龙虾节”成了“龙虾劫”。 短短一个月时间,仅江西省就发生3起规模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食物中毒的不仅有小餐馆,也有大酒店,甚至还发生在政府举办的活动中,让原本因使用地沟油、不洁餐具声名受损的餐饮行业蒙上更深的阴影。 二、了解食品安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在农业投入品供给、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有的产地环境污染、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有的饲养禽畜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有的在水产养殖中滥用氯霉素等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造成虾、蟹、鱼等水产品质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习题及答案--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填空题 1.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有()、()、真菌、寄生虫及其卵、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2.食物中毒发病潜伏期短,发病曲线呈()趋势。 3.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机制可分为()、()型和混合型。 4.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抓住()、()、杀灭病原 菌三个主要环节。 5.沙门菌食物中毒多是由( )性食品引起。 6.影响沙门菌繁殖的主要因素是()和()。 7.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我国()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 8.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大量()侵入肠道引起的感染型食物中毒。 9.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的( )季。 10.甘蔗节菱孢霉产生的毒素为(),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11.抢救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治疗为使用( )小剂量口服或注射。 12.砷在机体内可与细胞内酶的()结合而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13.抢救食物中毒最常用的措施为()。 14.在我国最易发生河豚鱼毒素中毒的季节为()季。 15.()食物中毒为有明显季节性的一类食物中毒。 16.肉毒梭菌中毒的临床表现以()症状为主。

17.赤霉病麦中毒是由()菌种引起的。 18.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克。 19.做好食物中毒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前的准备首先要明确()、()、医疗机构三方面职责。 20.中毒人数超过()人时,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二、单选题 1.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为( ) A 河豚鱼 B 青皮红肉鱼海产鱼 C 红肉鱼 D 内陆湖泊鱼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是由( )引起 A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 B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 C 化脓性球菌污染的食物 D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3.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 )引起 A 肉毒梭菌 B 肉毒杆菌 C 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 D 肉毒梭菌产生的内毒素 4.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是( ) A 米饭、米粉 B 水果 C 蛋类 D 腐败肉类 5.食用河豚鱼发生食物中毒是由于( )引起 A 河豚鱼腐败变质 B 河豚鱼含有的组胺 C 河豚鱼中的毒素 D 海水被“三废”污染 6.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 )

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

预防食物中毒基本常识 一、基本知识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 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主要具有病人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食物,未食用者不发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无传染性等特点。常见以下几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 2、化学性食物中毒: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被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 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见有:河豚鱼、毒蘑菇、腐烂变质的青皮红肉的鱼类、腐烂蔬菜、发芽土豆、苦瓠子等。 二、预防食物中毒措施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脓性皮肤病者, 应即暂停其接触直接人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使用禽蛋前应先清洗、消毒外壳。 未经许可严禁餐饮单位及个人提供凉菜、烧卤食品、生食海鲜水产品、糕点、裱花等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2、控制温度一定要烧熟煮透所有食品,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外购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高于70℃),加热前应确认食品未变质。冷藏(冻)设施,生熟食品必须严格分类分柜存放,半成品、成品应用保鲜膜等密封措施分隔保存,并注明贮存日期和具体时间。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10℃以下),如在10℃-60℃的常温下保存,应于出品后2小时内食用。

初中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安全教案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xxxx中心学校:七年四班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其中又以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而病死率较低,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 (一)几种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被感染的动物及其粪便中。进食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肉、蛋、鱼、奶类及其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2-3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一般病程3-4天。 2.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中。进食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奶类、蛋及蛋制品、糕点、熟肉类即可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剧烈的呕吐(严重者呈喷射状)、腹痛、腹泻等。一般在1-3天痊愈,很少死亡。 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空气、尘埃、昆虫中。进食受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剩米饭、剩菜、凉拌菜、奶、肉、豆制品即可导致食物中毒。 呕吐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1-5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型中毒一般在进食后8-16小时出现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预后较好。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蜡样芽孢杆菌在15 oC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低温保藏。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察觉,因此,剩饭剩菜一定要在餐前彻底高温加热。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5oC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附件1: 容易发生中毒的食品和预防措施 1、四季豆: 中毒原因:由于加热不透,四季豆本身的毒素不能被破坏而引发中毒。 (学校食堂严禁采购加工销售四季豆:1、植物血球凝集素;2、亚硝酸盐等) 预防:加工时彻底烧熟煮透 2、鲜黄花菜: 中毒原因:鲜黄花菜常用于凉拌菜,由于加热也很难去除其毒素,极易引发食物中毒事故(秋水酸碱,人体转化二秋水酸碱) 预防:不采购、不加工、不经营 3、发芽土豆: 中毒原因:发芽土豆的幼芽及芽眼部含有大量龙葵素,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预防:彻底去除芽根及周围组织,学校食堂不得购买发芽土豆加工销售。 4、毒蘑菇: 中毒原因:毒蘑菇内的毒素无法通过加热而去除,从而引发中毒 预防:不购买外观过于鲜亮、不明物种的蘑菇 5、生豆浆: 中毒原因:生豆浆加热至80°C时会产生大量白色泡沫而形成“假沸”现象,此时生豆浆中含有的毒素还没有被破坏,食用后会引发食物中毒预防:生豆浆加热至80°C出现泡沫时应继续加热至泡沫消散,豆浆真正沸腾(达到100°C),再煮5分钟以上方可食用。(学校食堂尽量不要加工供应豆浆,供应豆浆严禁加工供应杯装豆浆) 6、河豚鱼: 中毒原因:河豚鱼体内含河豚毒素等剧毒成分,高温也无法祛除,极易引发食物中毒,中毒后病死率高。(麻痹神经而憩息死亡) 预防:严禁购买、加工、经营河豚鱼,不购买不明物种的鱼类产品。 7、剩米饭: 中毒原因:常温存放的米饭极易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引发中毒事故 预防措施:供应前彻底加热,中心温度70°以上。 8、凉菜: 中毒原因:加工过程中由于用具、容器等不洁或存在生熟交叉污染而污染食品

预防措施:专人制作、专用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冷藏 附件2: 食品留样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留样设施的要求: (1)冷藏展示柜 (2)不锈钢托盘和密闭的留样容器 (3)留样制度 (4)留样记录 2、所有食堂加工的食品留样品种 (1)主食 (2)汤类 (3)热菜 (4)凉菜 3、留样的数量 100—250克(要求留250克) 4、留样的温度 0-10°C 5、留样的标记 托盘或容器上标注日期和餐次 6、留样时间 48小时 7、留样记录 要做好留样登记,信息记录完整 内容:(1)留样日期;(2)餐次(早、中、晚);(3)食品名称;(4)留样时间;(5)留样人;(6)销毁时间;(7)销毁人;(8)备注。 8、注意事项 (1)热食品的留样 食品完全凉透后方可放入留样柜内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及食物中毒预防-精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及食物中毒预防-精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系。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种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一、关键概念 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 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

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二、细菌 (一)细菌和病原菌 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 1、营养 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 2、温度 大多数的细菌在5-60℃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因此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危险温度带”。

食物中毒预防教案

第八课食物中毒预防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常见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食物中毒,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区别食物的新鲜程度,变质食物不能吃。 教学建议 1、可结合实例讲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症状。 2、结合教材有毒植物中毒预防简表及五种动物食品质量鉴别,计述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3、结合实例,说明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中人”关。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食物中毒吗? 凡是吃了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含毒物的食物、以及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称为食物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种类 1、按中毒病因,食物中毒可分3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2、食物中毒的一般症状 集体共食可疑食品发生中毒后,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有食物被细菌污染、细菌繁殖和未彻底加热灭菌3个主要环节。 4、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防止食品污染、控制细菌繁殖、进食前彻底加热灭菌

5、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 (2)发芽的马铃薯中毒霉变的甘蔗中毒白果中毒 (3)豆浆中毒未煮熟扁豆中毒 (4)亚硝酸盐中毒等。 三、在校学生学生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针对年龄特点,我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歌 食物中毒在预防,功夫完全在日常 饭前便后要洗手,卫生习惯要优良 专人餐具专人用,饭后洗净袋内装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2020

常见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在我国每年发生的各类食物中毒事故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常见,中毒人数占总中毒人数的60%?90%。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1)中毒原因及症状 沙门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沙门氏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为20?37°C。其可在水中生存2?3周,在粪便和冰水中生存1~2个月。但沙门氏菌不耐热,在100℃沸水中会立即死亡,在70℃热水中经5分钟也可以被杀灭。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尤以夏秋季节较为常见,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类型。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各种肉类、蛋类、禽类、水产及乳类,其中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畜禽肉类和蛋类食品。由于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通常没有明显的感官性状改变,因而危害性较大。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一般较短,最短2小时左右即出现症状。发病开始时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乏力、全身酸

痛、面色苍白等症状,继而出现腹痛、腹泻和呕吐症状。腹泻主要为黄绿色水样便,恶臭,间有黏液或血液,每日数次至十余次。腹痛多发生在上腹部,伴有压痛,体温升高至38℃以上,甚至有些病人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重症病人可出现惊厥、全身痉挛、脉搏微弱和紫绀症状。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病程一般为3?5天,预后良好。但如果老人、儿童及病弱者发生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 )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的污染。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沙门氏菌的病畜肉类流入市场,加强食品采购、运输、销售、加工等环节的卫生管理,生熟分开以防止交叉污染。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不能从事烹饪和其他食品加工工作。 2)控制沙门氏菌的繁殖。沙门氏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37℃,但在20℃以上即可大量繁殖。食品加工、销售及烹饪工作场所内均应配有冷藏设备,加工完毕的熟制品应尽快降温,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或冷藏设备内,并尽可能缩短储藏的时间。 3)杀灭病原菌。一般来说,食品的内部温度达到80℃以上至少12分钟才能保证杀灭沙门氏菌。因此,以煎、炒、炸等方式加热食品时,原料体积要小,加热时间要长,才能保证彻底杀灭沙门氏菌。禽蛋必须彻底煮沸8分钟以上才能保证杀灭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