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3章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3章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3章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3章学案

A B C b a c A

B

C D E

13.1 三角形 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重点、考点)

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探究等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难点、考点)

二、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

1.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什么叫做三角形?

3.如何表示三角形?

4.三角形的边可以怎么表示?

注意:

1.表示三角形时,字母没有先后顺序;

2.如图,我们把BC(或a )叫做 A 的对边,把AB (或c )、AC (或b )分别叫做 A 的邻边.

3.你能说出其他角的对边和邻边吗?

总结:三角形的三要素:

跟踪训练

1.如图 三角形ABC 记作:

∠B 的对边: 邻边是: 2、此图中有几个三角形?你能表示出来吗? 直梁

A

C

B

自主学习

课本P131—P132到本节结束,找出下列问题

1、什么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种?

2、什么中叫等腰三角形?什么叫等边三角形?归纳: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哪三种?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四)当堂检测

1、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

(2)写出△ABC的三条边和三个内角

(3)写出所有以线段AB为边的三角形;

(4)写出所有以点F为顶点的三角形;

(5)写出以∠C为内角的所有三角形.

2、在△ABC中,

(1),若∠A=60°,∠B=50°,则∠C=,△ABC是三角形(2),若∠A=50°,∠B=∠C,则∠C=,△ABC是三角形(3),若∠C=90°,则∠A+∠B=,△ABC是三角形

13.1 三角形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发现揭示并初步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活动过程(重点、考点)

2、经历探索、发现、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过程,增强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难点)

二、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

(1)如果从△ABC任意一个顶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走到另外一个顶点,有几条不同的路线?哪条路线较长?说明理由.

(2)你能用式子分别表示(1)中的结论吗?

(3)通过上面的三个式子,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二)合作探究

1.分组实验:

每组准备四根木条或硬纸条,分别长为4cm、6cm、7cm、11cm尝试实验从其中任取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来摆三角形,试试是否成功?做好实验记录.

2.交流发现:

问题1: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说说哪次试验是失败的,为什么?

问题2:从实验中你能发现什么呢?

议一议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例题分析

例1 分别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1)4,6,10;(2)5,6,7.

跟踪训练

1、分别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 (1)3,4,5; (2)4,4,8.

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1厘米,如果它的一边长为5厘米,求其他两边的长.

3、分别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第三边。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当堂检测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一边长为6,则它的周长为( ).

2. 四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 cm ,6 cm ,8 cm ,13 cm ,以其中的任意三条边为边可构成( )个三角形

3.以下列各组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cm ,3cm ,9cm B.5cm ,3cm ,7cm C.5cm ,3cm ,8cm D.6cm ,4cm ,2cm

4.以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为边,可以构成等腰三角形的 是( ) A.1,2,1 B.2,2,1 C.1,3,1 D.2,2,5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 cm ,底边与 一腰的比为3:2,求各边长.

6、小莹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两根长度为8厘 米和5厘米的木棒,如果要求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是整数,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可以有哪几种选择? a b

c

a b

c

a

b

c

13.1 三角形 学案(3)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画、折等实践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重点、考点)

2、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会交于一点.(难点、考点)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怎么画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2、怎么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合作探究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画△ABC 中∠A 的平分线AD,交∠A 所对的边BC 于点D,所得线段AD 叫做△ABC 的 .

① A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则有( ∠BAD )=( ∠DAC )=1/2∠BAC ②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相交于一点吗?请画图验证. ③ 2、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 与对边 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①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则有( )=( )=1/2BC ; ② △ABD 的面积与△ACD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跟踪练习:

1、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D 的中线,若△ABC 的面积为12, 则△ABD 的面积=( )、△ABE 的面积=( ).

2、探索与发现

一位同学画三角形的中线时,其中两边的中线交于点G,发现第三条边上的中线也通过G 点,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也如此,请你动手试一试?

结论:三角形的三边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A

B

C

D

3、三角形的高

从△ ABC 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叫

做△ ABC的边上的高.

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边上的高,并观察各自的特点。

结论: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是直角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外部。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②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

④直角三角形的高线只有一条,

A.1

B.2

C.3

D.4

2、如图,△ABC中,AB=2 cm,BC=4 cm. △ABC的高AD 与CE的比是多少?

3、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则AB=2 ,BD= ,

AE= 1/2 .

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DE交AB于E, DF∥AB,DF交AC于F.图中∠ADE 与∠ADF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A

B

C

D

E

F

A

B C

D

E

13.1 三角形 学案(4)

一、学习目标

1、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外角和.(重点、考点)

2、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外角和及其应用.(难点、考点)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多少度?

2、在△ABC 中,(1)∠C =90°,∠A =30 °,则∠B = ;

(2)∠A =50 °,∠B =∠C ,则∠B =

=

3、在△ABC中,∠ A :∠ B :∠ C =2:3:4 则∠ A = ,∠ B = ,∠ C = . (二)合作探究

1、三角形的外角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

结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例题分析

1、 如图,已知 ∠ACD =150°,∠A=2∠B ,求∠ B 的度数. 2 、 如图,在△ABC 中, BD 是∠ABC 的平分线,∠ABD =∠A ,∠C =3∠A ,求△ABC 各个内角

的度数.

A

B

C

D

D C B

A

A

D

C

B

(1)

E

D

C B

A

3、小组合作:∠1+∠2 +∠3 = ?

结论: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四)当堂检测

1.观察图形(1),回答问题:

(1)∠AED 是 的外角 ∠ACD 是 的外角.

(2)∠AED = + , ∠ACD = + (3)∠AED > ∠ACD > 2、如图(2),AB ∥CD ,∠A =45°, ∠C =∠E ,求∠C 的度数.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 ) .

4、如图,∠ABC =60°,∠1=∠2.求∠3的度数.

5、如图,求∠A+∠B+∠C+∠D+∠E 的度数.

A

B C

1

2

3

(2)

F

E

D

C A

B

32

1C

B

A

13.2 多边形 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认识多边形的边、内角、顶点、对角线(重点、考点)

2、认识正多边形,会根据边数说出正多边形的名称。.(难点、考点)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三角形定义、边、顶点、内角、外角?

2.生活中有哪些多边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 阅读教材第141—142页内容,思考并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把概念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多边形:

2.多边形的边:

3.多边形的顶点:

4.多边形的内角: 探究二:交流总结多边形的概念及各元素的名称 (1)右图是 边形;

有 条边,分别是 ; 有 个顶点,分别是 ; 有 个内角,分别是 ; (2)n 边形有 条边, 个顶点, 个内角;

(3)分别画出并连接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不相邻的任意两个顶点,得到哪些线段?

总结归纳:多边形的对角线:

A

B

C

D

E

F

请你探索

探究三:特殊的多边形——正多边形

分别度量下列图形中每个多边形的边和角,你发现它们具有什么特点?

以上每个图形各边各角。

正多边形的定义:

正多边形的性质:

(三)小结

回忆本节的知识,谈谈你的收获与困惑。

(四)当堂达标

1、判断题

(1)由一些线段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多边形。()

(2)三角形不是多边形。()

(3)三角形有三条对角线。()

(4)n边形的边数n的最小值是3。()

(5)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各边都相等,那么它是正多边形。()

(6)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各角都相等,那么它是正多边形。()

2、如果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7条对角线,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3、如果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把这个多边形分成6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边形。

多边形边数34567…n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

上述对角线分成的三角形个数

总的对角线条数

13.2 多边形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重点、考点)

2、理解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概念,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难点、考点)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回忆多边形的定义、边、顶点、内角、外角?

2.生活中正多边形展示。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多边形的内角和

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探究二:试一试,补充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图形内角和计算规律

多边形边数分成三角形的

个数

三角形 3 1 180° 1 ×180°

四边形

五边形 3 ×180°

六边形

七边形

……

n边形

总结:n边形内角和公式:

反思:我们是怎样求多边形内角和的?

就是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

探究二:多边形的外角和

例题:在五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

外角和等于多少?

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点出发,沿多边形的各边走过各点之后回到点A.最后再转回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

结论: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小结

回忆本节的知识,谈谈你的收获与困惑。

(四)当堂检测

1.四边形ABCD中,如果∠A+∠C+∠D=280°,则∠B的度数是()

A.80° B.90° C.170° D.20°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9 B.8 C.7 D.6

3.内角和等于外角和2倍的多边形是()

A.五边形 B.六边形 C.七边形 D.八边形

4、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吗?可以都是钝角吗?可以都是直角吗??为什么?

5、求下列图形中x的值:

6、已知一个多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13.3 圆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描述性定义,了解用集合的观点对圆的定义.(重点、考点)

2、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确定圆的条件.(难点、考点)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许多物体都给我们以圆的形象,举例说明。

2.问题:为什么自古到今从古代的马车到现在的自行车他们的轮子都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形了或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圆的定义: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固定的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描出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OA叫做半径。

由圆的定义可知:(1)圆上的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长r );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因此,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请你描述下面的两个概念:

(1)圆的内部是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是点的集合.

2、小组合作:

画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O ,在⊙O上任取A、B两点,连接OA与OB,

(1)你知道OA与OB的长分别是多少吗?

(2)如果OA=5厘米,你能说出点A的位置吗?

(3)如果OM=7厘米,ON=3厘米,你能说出M、N两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吗?

(4)想一想平面上的点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3、弧的分类:

优弧: 劣弧: 半圆弧: 3、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个端点的两条半径,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如图中的两个扇形是由半径OA 及OB 分别与弧AOB 和弧AMB 所组成的扇形. 思考:以右图为例,说一说图中的弦及弧。

(三)小结

回忆本节的知识,谈谈你的收获与困惑。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①直径是弦;②弦是直径;③半圆是弧;④弧是半圆,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已知⊙O 的半径为6cm ,点A 是线段OP 的中点,且OP =8cm ,则点A 和⊙O 的位置关系是( )

A.点A 在⊙O 内

B.点A 在⊙O 上

C.点A 在⊙O 外

D.无法确定 3.过圆上一点可能画出的 最长弦的条数是( ) A.1条 B.2条 C.3条 D.无数条 4.若点O 为⊙O 的圆心,则线段__________是圆O 的半径; 线段________是圆O 的弦,其中最长的弦是______; ______是劣弧;______是半圆.

5.在半径为5cm 的⊙O 上有一点P,则OP 的长为________.

6.两圆的圆心都是点O ,半径分别是r 1 、r 2(r 1 <r 2),若r 1<OP <r 2,则点P 在( ) A.大圆外 B.小圆内 C.大圆内,小圆外 D.无法确定

7.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点的最大距离为3,最小距离为1,则此圆的半径为( ) A.1 B.2 C.1或2 D.无法确定

E

D

C

B

A

O

4题图

13.3 圆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等圆、同心圆、等弧、圆环等概念,会用圆的面积与周长公式进行有关简单问题的计算.(重点、考点)

2、会利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难点、考点)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

1.用描述性语言叙述“圆”是怎样形成的。用集合的观点来描述圆的概念.

2.在平面内,一个点与一个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用画图的方法展示一下)

3.如图,指出图中所示的量:

圆心;半径;

直径;优弧;

劣弧;扇形。.

(二)合作探究

问题1:各小组由一名同学说出一个数字,然后每个人都以这个数字为半径做一个圆,然后同学之间相互将所画的圆重叠,看看有什么发现?

问题2 :判断:能够重合的两段弧就是等弧对吗?那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的弧才是等弧呢?

试一试找出下图中的等弧

等圆:

同心圆:

等弧:

问题3 你能用圆规作出几个圆心相同但半径不同的圆吗?试试看!

圆环:

例1 、 有两个同心圆,大圆半径为r ,小圆半径为2

r

,求圆环的面积.。

例2 、用一根长1米、一根长2米的绳子围成两个同心圆,这两个圆半径之差是多少?(保留3位小数)。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当堂检测

1、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7,小圆的半径为4,则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2.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__________倍,面积扩大______________倍。

3.如图四个正方形的边长都相等,其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

4.设计一个商标图案如图中阴影部分,矩形ABCD 中,AB=2BC,且AB=8cm ,以点A 为圆心,AD 为半径作圆与B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求商标图案的面积。

A B C D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一课时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物体,认识基本的几何体。 2、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别。 3、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2、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1、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2、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自学导引 自学检测:1、画出在小学的时候学习的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并将它们分类,说出分类的标准和理由。 —————— ——————— —————— —————— —————— ——————— 2、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三、典例精析 1、指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 2、讨论并填写下表: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3、小组活动,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及其解答:(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 (1)正方体是由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正方体有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条边? (4)图形是由构成的。 (5)面与面相交得到,线与线相交得到。 四、随堂演练: 1、用笔点一点,让点动起来,然后把你得到的图形平移,观察图形。 2、想象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 (1)(2)(3)(4)(5) a b c d e 总结: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 3、你能举出更多反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吗? 五、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跟大家分享吧: 六、练习设计 自己动手用一张白纸经过裁剪围一个三棱柱(不必粘贴),再围一个四棱柱、正方体及一个五棱柱。(注意:可先找一些实物研究)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性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不等式的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难点:不等号方向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春耕(问题探知 发现规律) : 问题1 用”>””<” 填空并总结规律: 1)5>3 , 5+2 3+2, 5-2 3-2 2)-1<3, -1+2 3+2, -1-3 3-3 3)6>2, 6×5 2×5, 6×(-5) 2×(-5) 4)-2<3, (-2)×6 3×6, (-2)×(-6) 3×(-6) 由上面规律填空: (1)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 (2)当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而乘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 不等式性质: (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 (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来年改变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的方向 二.夏耘(举例):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 (1)若a>b,则2a+1 2b+1; (2)若-1.25y<10,则y -8; (3)若a0,则ac+c bc+c; (4)若a>0,b<0,c<0,则(a-b)c 0. 例2 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7>26; (2)3x<2x+1; (3) 3 2x>50; (4)-4 x >3.

-4,-2. 5,0,1,2.5,3,3.2,4.8,8,12 2. 判断 (1)∵a < b ∴ a -b < b -b (2)∵a < b ∴ 33b a < (3)∵a < b ∴ -2a < -2b (4)∵-2a > 0 ∴ a > 0 (5)∵-a < 0 ∴ a < 3 3.填空 (1)∵ 2a > 3a ∴ a 是 数 (2)∵ 23a a < ∴ a 是 数 (3)∵ax < a 且 x > 1 ∴ a 是 数 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 与b 的不等关系,并说明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 (1)a -3 > b -3 (2) 33b a < (3)-4a > -4b 5.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 +3 > 6 (2)2x < 8 (3)x -2 > 0 (4)-4x -2 > x +3 四.冬藏 错题回顾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学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2012秋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减法》学案2 新 人教版 学习目标:1.理解减法可以转化加法,掌握减法法则; 2.会进行若干个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 —154米,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 试试看,计算的算式应该是 。 2、一天,厦门的最高气温是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问这天厦门的最高气温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多少℃?怎样计算? 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 二、合作探究 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 2、小组内同学一起探究、交流: —1—(—3)= ,—1+3= ,所以—1—(—3) —1+3; 0—(—4)= , 0+4= ,所以0—(—4) 0+4; 4、归纳总结 (1)法则: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实质是把 转化为 . 注意:(1)把减法变加法的同时,把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2)被减数符号始终不变. 三、例题讲解 1.计算: (1)5-(-5) (2) 0-7-5 (3)(-1.3)-(-2.1) (4) 2 12-31 1 (5) (-2.5)-1.5 (6)) (21--41 (7) (-1)-(-4)-3 (8)4 12-831 2、列计算式并计算 (1) 比-3小10的数 (2) 比4的相反数还小2的数 3.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是-154米,死海湖面的海拔是-392米。哪里的海拔更低?低多少?

四、自主探究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 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则成为它省略加号的形式。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 3计算:(-3)+(-8)-(-6)+(-7) (1)写出省略加号的形式 (2)计算 【课堂讲练】 例题1 计算:(-18)-(+3)-(-3)-(+12) 计算:(-87)-(-4 1 )+(-41)-(+81) 例题2 上学期小明的银行活期储蓄存折上的取存 情况如下表:(记存人为正,单位:元) 月份 2 3 4 5 7 累计 存款 100 20 -30 -20 30 表中遗漏了4月份的存取金额,问小明4月份存人或取出多少元? 知识巩固 1、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 2、列式计算: (1)13的相反数加上-27的绝对值,再加上-31的和是多少? (2)从-3中减去127- 与6 1 -的和,所得的差是多少? (3)和为-8.6,一个加数为-3.2,求另一个加数。 3、已知|a|=3,|b|=2, a 、b 异号,求a-b 的值。 4、若“三角”表示运算a ﹣b+c ,“方框表示运算x ﹣y+z+w , 则×= 5、若a+b>0,a -b<0,且a 、b 异号,则a 0, b 0, 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1 3 ,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 (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 ℃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白海虎张康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现自己,丰富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 【学习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在中学阶段,常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因为初中同学对分类标准不熟悉,所以同学们可从某些几何体的特征入手,找出共同特征作为一类。 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你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吗?试画出其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它的形状组成。 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立方体都是几何体,你平常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几何体? 试一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二、新课探究 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 (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 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三、自主思考, 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底面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套(122页)

第一章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 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 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 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 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青岛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学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了解几何体、多面体、平面图形的范畴. 3.通过对平面图形的组合设计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思想,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几何体、多面体、面、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看P1页美丽海滨城市图片,你看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小组讨论回答看谁说的多? 出示图片见课本p4页 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看 到的 几何图形吧! 一、几何体的学习 1.几何体的认识 (1)自学检测 你熟悉下面的立体图形吗?用线把图形和它们的名称连起来. 球正方体圆柱圆锥长方 体 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简称为体 (2)能力提高 观察上面几何体的表面特点将它们分类:()()和() 为一类因为它们的面有的为曲面.()和()的面都是平 的为 一类,像这一类几何体也叫多面体. 出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六棱锥模

型, 让学生感受多面体的特征,举出现实中的实例. (3)思考:几何体中的棱柱和棱锥有什么不同?你能举出形状与棱柱、圆柱、棱 锥、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例子多.分小组展示. (4)练习巩固:P5页练习 二、平面图形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小组间互相交流后回答. 2.自学检测: (1)数学上的“平面”是 ,可以 . (2)说出我们接触过的平面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3.能力训练: 美丽的图形由有基本的图形组合而成,请你在下面网格中设计一副美丽图案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2点、线、面、体 【学习目标】 (1)理解任何平面图形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任何立体图形都是点线面体组成的. (2)通过动手操作,从中体会立体图形的组成. (3)联系现实生活,知道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了解学习几何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青岛版七年级上数学 全册教案学案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体会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了解几何体、多面体、平面图形的范畴. 3.通过对平面图形的组合设计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几何体、多面体、面、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看P1页美丽海滨城市图片,你看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小组讨论回答看谁说的多? 出示图片见课本p4页 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就让我们回顾一下看到的几何图形吧! 一、几何体的学习 1.几何体的认识 (1)自学检测 你熟悉下面的立体图形吗?用线把图形和它们的名称连起来 球正方体圆柱圆锥长方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简称为体 (2)能力提高 观察上面几何体的表面特点将它们分类:()()和()为一类因为它们的面有的为曲面.()和()的面都是平的为一类,像这一类几何体也叫多面体.

让学生感受多面体的特征,举出现实中的实例. (3)思考:几何体中的棱柱和棱锥有什么不同?你能举出形状与棱柱、圆柱、棱锥、圆锥类似的实物吗?看谁举的例子多.分小组展示. (4)练习巩固:P5页练习 二、平面图形的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课本第6~7页内容,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小组间互相交流后回答. 2.自学检测: (1)数学上的“平面”是 ,可以 . (2)说出我们接触过的平面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 3.能力训练: 4.巩固练习:p8页练习 教(学)后记: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阅读课本P和P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12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页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 【课堂练习】: 1. P3、1,2(直接做在课本上)。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13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1 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22 其中是负数的有……………………………………………………()C.4个 D.5个 A.2个 B.3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课前导读 一、温故知新 1. 列举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几何体有。 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二、预习导学 预习教材1~4页,完成下列作业: 1.把下列几何体的的名字写在横线上。 2.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通常分为三类: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体。 3.圆柱与棱柱:相同点:它们都有两个底面。不同点:A:圆柱的底面是圆形,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B: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棱柱的侧面是四边形。 预习疑难择要 课堂训练

一、师生共练 1.六棱柱有个顶点,条侧棱,个底面,个侧面。 2.观察,你发现棱柱的命名了吗? 二、合作探究 1.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2. 完成下面的作业 三、请把老师的总结记下来! 课后巩固

中考链接 1下列几何体中,面数最少的是()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属于棱柱的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2 展开与折叠 【学习目标】 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课后追踪 1.我又发现新的解决方法了: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学案 考试内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七章三角形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现在乡政府为民服务,沿公路开通公交汽车,并在路边修建一个公共汽车站P,同时修建车站P到A、B两个村庄的道路,并要求修建的道路之和最短,请你设计出车站的位置,在图中画出点P的位置,(保留作图的痕迹).并在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 理. . <2>为方便机动车出行,A村计划自己出资修建一条由本村直达公路l的机动车专用道路,你能帮助A村节省资金,设计出最短的道路吗?,请在图中画出你设计修建的最短道路,并在后面的横线上用一句话说明道理. . 三、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判断 1.如图3-1,按各角的位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1与∠2是同旁内角(B)∠3与∠4是内错角 (C)∠5与∠6是同旁内角(D)∠5与∠8是同位角 2.如图3-2,与∠EFB构成内错角的是_ ___,与∠FEB构成同旁内角的是_ ___. 1 2 8 3 4 5 67 图3-1 图4-1

四、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1.如图4-1, 若∠3=∠4,则 ∥ ; 若AB ∥CD,则∠ =∠ 。 2.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52°, 则另一个角为_______. 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 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 A.同位角 B.同旁内角 C.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 4.如图4-2,要说明 AB ∥CD ,需要什么条件? 试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5.如图4-3,EF ⊥GF ,垂足为F ,∠AEF=150°, ∠DGF=60°。试判断AB 和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6.如图4-4,AB ∥DE ,∠ABC =70°,∠CDE =147°,求∠C 的度数. ( ) 7.如图4-5,CD ∥BE ,则∠2+∠3∠1的度数等于多少?( ) 8.如图4-6:AB ∥CD ,∠ABE =∠DCF ,求证:BE ∥CF . 五、平行线的应用: 1.某人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米,到达B 点,再从B 点方向向南偏西15°方向走了10米,到达C 点,则∠ABC 等于( ) A.45° B.75° C.105° D.135° 2.一位学员练习驾驶汽车,发现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的拐弯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B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50° C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D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50° 3.如图5-2,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 若∠EFB =65°,则∠AED ′等于 ° 4.计算(图6-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5.如(图6-2)所示,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7厘米, 求阴影部分面积。(结果保留 ) 6.求(图6-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图4-3 图4-6 图6-1 (图4-2) 图4-4 图4-5 图5-2 D 图6-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