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湘潭大学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第二次)--Linux-的Toolchain安装

湘潭大学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第二次)--Linux-的Toolchain安装

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第二次)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助教:

完成日期:

内容:

Linux 的Toolchain安装

Linux 的Toolchain安装

一、实验要求及目的

1、熟悉和掌握Linux的Toolchain安装

2、熟悉和掌握Linux的交叉开发

3、学习串口下载、JTAG下载、TFTP下载方式

4、学习和掌握Linux的VI编辑器的使用

5、学习Linux不同目标文件的生成

二、实验设备

1、PC机

2、XSBase板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3.3.1 Toolchain

开发嵌入式系统,因为嵌入式系统的特有限制不可能装备很大的存储设备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所以一般开发环境(ToolChian)都需要安装在PC上。而通过Toolchain生成的最终目标文件将可以运行在相应的目标平台上。

ARM交叉编译环境不同于X86系列桌面的编译环境。因为XSBase采用的PXA255芯片同样是基于ARM 体系结构的,所以在基于XSBase的开发过程中必须使用ARM的交叉编译环境。

这个编译器环境将使用下面的GNU工具。

1

•GNU gcc compilers for C, C++

•GNU binutil

•GNU C Library

•GNU C header

Serial / Ethernet

Host system XSBase

(bootloader, kernel,

2

3.3.2 安装Toolchain

注意:XSBase在本手册中在Redhat 9.0进行测试。如果在其它版本的Linux中出现问题,请联系我们的技

的压缩文件。复制目录下解压。解压完后生成super-arm-linux-R1.1目录。

到/usr/local

3.3.3 测试

这个编译器生成ARM的二进制代码,不同于在X86系列的GCC生成的二进制代码。所以请参考专门的编译过程和选项的文档。

现在用一个简单的程序测试这个编译器。

•请分别使用gcc and arm-linux-gcc 编译下面一个短小的例子。

四、实验现象及结果

在一步一步的实验操作成功后,最终在XXXX文件夹下将生成三个目标文件,同时执行后将在电脑上显示XXXX。

五、实验心得体会

3

这是第二次做ARM嵌入式系统的实验,同时也是最后一次。由于有了第一次实验操作的基础和自己课后的相关练习,所以这次实验的难度对自己来说相对第一次实验少了一些,但是我并不能掉以轻心,更应该好好的操作。在本次实验操作过程中,熟悉和掌握了Linux的Toolchain安装和Linux的交叉开发;学习了串口下载、JTAG下载、TFTP下载方式;初步掌握了Linux的VI编辑器的使用;初步学习了Linux不同目标文件的生成等等。在实验中自己也有一定的收获。同时,自己在课后还和一位同学尝试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LINUX的操作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安装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上网寻找相关解决方法,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暂时选择安装LINUX的虚拟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还是有所收获的,同时在此我也对那个同学说声谢谢。当然,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自己多花时间和精力。最后,谢谢老师和助教的悉心指导!

4

嵌入式实验报告模板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信息工程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基础 姓名: 系:信息与机电工程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2010级 学号: 指导教师:易金聪 职称:副教授 2013 年 6 月22 日

实验项目列表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 系: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2010级 姓名:俞禄学号:100201052 实验课程:嵌入式系统基础实验室号:__田407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2013.6.22 指导教师签字:易金聪成绩: 实验一连接宿主PC 机与PXA270-EP 目标板 1.实验目的和要求 正确连接宿主PC机与PXA270-EP目标板。 2.实验原理 串口(COM1)、并口(LTP1)、网口(Ethernet)的基本知识。 1、当不用JTAG 烧写BLOB 即BOOTLOADER 到PXA270-EP 目标板上时,就不需要做第4 步的连接步骤。前面的1、 2、3步操作是在每次做实验之前必须连接好的。注意串口不要连错,是(UART 0)。请您看清目标板上的标注信息。 2、请您不要热拔插JTAG 接口。一定在PXA270-EP目标板断电状态进行拔插JTAG。 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1、一套PXA270EP嵌入式实验箱。 2、安装Redhat9的宿主PC机,并且配置好ARM Linux的开发环境。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将电源线分别连接PXA270-EP目标板与电源插座。 2、用一根串口线将宿主PC 机的串口与PX270 目标板的串口0(UART0)相连。 3、用一根交叉对接网线将宿主PC 机的网口与PX270 目标板的网口(NET)相连。 4、用JTAG-XSCALE 分别连接并口线和JTAG 下载线,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到宿主PC机的并口LPT1 口和PXA270-EP目标板的CPU JTAG 插槽中(在音频接口的左侧)。在连接JTAG 下载线时,PXA270-EP目标板必须是断电状态。5.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

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教程实验报告

嵌入式实验报告 : 学号: 学院: 日期:

实验一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一、实验目的 熟悉Linux 开发环境,学会基于S3C2410 的Linux 开发环境的配置和使用。使用Linux的armv4l-unknown-linux-gcc 编译,使用基于NFS 方式的下载调试,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容 本次实验使用Redhat Linux 9.0 操作系统环境,安装ARM-Linux 的开发库及编译器。创建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编写hello.c 和Makefile 文件。学习在Linux 下的编程和编译过程,以及ARM 开发板的使用和开发环境的设置。下载已经编译好的文件到目标开发板上运行。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TECH S2410/P270 DVP 嵌入式实验平台、PC 机Pentium 500 以上, 硬盘10G 以上。 软件:PC 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超级终端(或X-shell)+AMR-LINUX 开发环境。 四、实验步骤 1、建立工作目录 [rootlocalhost root]# mkdir hello [rootlocalhost root]# cd hello 2、编写程序源代码 我们可以是用下面的命令来编写hello.c的源代码,进入hello目录使用vi命令来编辑代码: [rootlocalhost hello]# vi hello.c 按“i”或者“a”进入编辑模式,将上面的代码录入进去,完成后按Esc 键进入

命令状态,再用命令“:wq!”保存并退出。这样我们便在当前目录下建立了一个名为hello.c的文件。 hello.c源程序: #include int main() { char name[20]; scanf(“%s”,name); printf(“hello %s”,name); return 0; } 3、编写Makefile 要使上面的hello.c程序能够运行,我们必须要编写一个Makefile文件,Makefile文件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它指明了哪些文件需要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等等更为复杂的命令。使用它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编译,你只需要敲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就可以实现自动编译。Makefile源程序: CC= armv4l-unknown-linux-gcc EXEC = hello OBJS = hello.o CFLAGS += LDFLAGS+= –static all: $(EXEC) $(EXEC): $(OBJS) $(CC) $(LDFLAGS) -o $ $(OBJS) clean: -rm -f $(EXEC) *.elf *.gdb *.o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这个Makefile 文件的几个主要部分: CC 指明编译器 EXEC 表示编译后生成的执行文件名称 OBJS 目标文件列表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μCOS-Ⅱ在ARM上的移植和编译-答案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μC/OS-Ⅱ在ARM上的移植和编译 南昌航空大学自动化学院050822XX 张某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将μC/OS-II操作系统移植到ARM9处理器的方法。 2、了解μC/OS-II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移植条件 二、实验设备 硬件:PC机1台;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1台; 软件:Windows 98/2000/XP操作系统;ADS 1.2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学习移植μC/OS-II操作系统到ARM9处理器,然后编写一个简单的多任务应用程序,实现LED流水灯控制。 四、实验步骤: (1)为ADS1.2增加DeviceARM2410专用工程模板(若已增加过,此步省略)。 (2)连接EasyJTAG-H仿真器和MagicARM2410实验箱,然后安装EasyJTAG-H仿真器(若已经安装过,此步省略),短接蜂鸣器跳线JP9。 (3)启动ADS 1.2,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 for DeviceARM2410(uCOSII)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Demo_uCOSII。(本范例在ADS文件夹中操作) (4)在ADS文件夹中新建arm、Arm_Pc、SOURCE文件夹。将μC/OS 2.52源代码添加到SOURCE文件夹,将移植代码添加到arm文件夹,将移植的PC服务代码添加到Arm_Pc 文件夹。(移植代码可以在DeviceARM2410光盘上获得,μC/OS 2.52源代码需要从参考文献[5]的光盘上获得) (5)在src组中的main.c中编写主程序代码。 (6)根据程序设计来更改Os_cfg.h文件,配置μC/OS-II操作系统。(对于本实验,μC/OS-II的配置使用模板默认设置即可) (7)选用DebugRel生成目标,如图3.3所示,然后编译链接工程。 (8)将MagicARM2410实验箱上的蜂鸣器跳线JP9短接,将启动方式选择跳线JP8短接,然后按RST键复位系统。 (9)选择【Project】->【Debug】,启动AXD进行JTAG仿真调试。 (10)全速运行程序,程序将会在main.c的主函数中停止(因为main函数起始处默认设置有断点)。 (11)单击Context Variable图标按钮(或者选择【Processor Views】->【Variables】)打开变量观察窗口,通过此窗口可以观察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12)可以单步运行程序,可以设置/取消断点,或者全速运行程序,停止程序运行,观察变量的值,判断蜂鸣器及LED1~LED4的控制是否正确。 五、实验结论与思考题(手写,打印无效) 1、请简单描述μC/OS-II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 答:应用uC/OS-II,自然要为它开发应用程序,下面论述基于uC/OS-II的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以及注意事项。 每一个uC/OS-II应用至少要有一个任务。而每一个任务必须被写成无限循环的形式。以下是推荐的结构: void task ( void* pdata ) {

嵌入式硬件接口实验报告

嵌入式硬件接口实验报告 学号:39061317 姓名:章永春 老师:李莉 上课时间:周三下午5-7节

实验一:Linux系统的烧写 实验目的: 学习将嵌入式Linux各部分烧写到目标板上的方法。 实验内容: 将ARM Linux Bootloader、Linux内核、文件系统等部分烧写到目标板上。 实验设备: 1、一套PXA270EP 嵌入式实验箱。 2、安装Redhat9的宿主PC机,并且配置好ARM Linux的开发环境。 预备知识: 熟悉 Linux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熟悉Linux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硬件连接: 连接宿主PC机和一台PXA270-EP目标板。本实验要通过JTAG烧写blob,所以需要注意,在插拔JTAG 下载线时,PXA270-EP目标板要处于断电状态。 2、确认宿主PC机的tftp服务,minicom设置及IP 地址都已经正常配置,若没有配置成功,则重新配置。装有Linux 的宿主机IP地址在本实验中一定要配置为192.168.0.100,使用如下配置命令: ifconfig eth0 192.168.0.100 up 3、烧写blob,在硬件的连接都已经准确无误后,给PXA270-EP目标板通电。 在宿主PC 机端,打开一个终端窗口(Terminal),点击【红帽àSystem ToolsàTerminal】启动终端窗口,进入pxa270_linux 目录的工具部分,使用JFLASHMM 工具下载blob,输入下面2 条命令: ① cd /pxa270_linux/tools ② ./Jflashmm-linux PXA270 blob p 这个命令是寻找PXA270.dat文件所指定的CPU,把blob 文件小烧写到这个CPU使用的FLASH中。要求blob, PXA270.dat与Jflashmm-linux应用程序在一个文件夹中,.dat文件不可以加后缀。 烧写成功后,Jflashmm会自动校验烧写结果。如果只做校验,比较目标板中的程序与现有程序是否一致,可以使用命令: ./Jflashmm-linux PXA270 blob v 4、烧写成功后,将接下来要下载并烧写的内核、文件系统都拷贝到/tftpboot目录中,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书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书 20 13– 20 14第1学期 院系:电子通信工程系 姓名:蒋瑾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101307313 指导老师:赵成

实验一 认识嵌入式开发平台 一、实验目的 认识UP-NETARM2410-S 嵌入式开发平台,了解使用的ARM9 S3C2410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了解相应外围电路及接口的硬件电路设计,从而了解嵌入式系统的作用及其实现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 观察嵌入式开发平台,认识板载的核心微处理器、存储芯片、电源电路部分、显示屏、键盘、网络接口、RS232接口、RS485接口、ADC 部分、DAC 部分、IrDA 部分、SD 卡接口、PCMCIA 卡接口、笔记本电脑硬盘接口部分、CF 卡接口、IC 卡接口、PS/2键盘鼠标接口、音频接口、USB 接口以及JTAG 调试接口等内容,了解相应电路及接口的电路原理。 三、预备知识 了解常用的接口芯片及计算机外围设备;熟悉模拟及数字电路设计。 四、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配置 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 内存:1GB 及以上 实验设备:UP-NETARM2410-S 嵌入式开发平台 2. 软件环境配置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2 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 7 Linux 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4 (2.6.9-5.EL) 五、实验步骤 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S3C2410核心资 源 LCD 驱动 音频电路 PS/2鼠标键盘接口 小键盘 IC 卡插口 CF 卡插口 IDE 硬盘接口 PCMCIA 、SD 卡插口 168Pin 扩展槽 电源部分 RS232/485接口 USB JTAG 网络接口 ADC/DAC IrDA 红外

嵌入式实验报告

基于STM32的温湿度测量系统设计 摘要:选用STM32F103ZET6为控制核心,CHTM-02/N为温湿度传感器,利用ADC转换,得到相应的温度、湿度值,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液晶屏显示;每隔一段时间(如2秒)往串口发送一次温湿度信息;具有报警功能,如:当湿度值大于7 0%RH时,蜂鸣器报警,LED闪烁,液晶显示提示。该设计可有效检测当前温湿度,灵敏度高,稳定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前景良好。 关键词:STM32 CHTM-Q2/N温湿度传感器串口通信 在现代生活中,温湿度测量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探险救灾机器人、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医院、工业控制、农业管理、仓库存储、文物保护等,因此研究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温湿度系统就变得十分重要。本设计选用STM32F103ZET6为核心控制器与处理器, CHTM-02/N为温湿度传感器,利用ADC转换,得到相应的温度、湿度值并通过液晶显示,也可通过串口进行显示。当湿度值大于70%RH 时,进行报警提示。整个系统工作可靠性高,使用良好。 1系统总体设计 图 1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可以看到,温湿度测量系统主要由上位机、温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及其

外围电路组成。控制器通过串口与上位机连接。CHTM-02/N温湿度传感器对当前的温湿度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对采集到的温湿度进行初步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TFTLCD液晶进行显示,同时也可通过串口与PC机上位机通信,实时地显示采集到的温湿度。如果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处理,则控制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做出报警等处理,如当湿度值大于70%RH 时,蜂鸣器报警,LED闪烁,液晶显示提示。 2 硬件设计 2.1 STM32F103ZET6 微控制器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ALIENTEK 战舰STM32 开发板。 其特点包括: 接口丰富。板子提供十来种标准接口,可以方便的进行各种外设的实验和开发。 设计灵活。板上很多资源都可以灵活配置,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使用。我们引出了除晶振占用的I/O 口外的所有I/O 口,可以极大的方便大家扩展及使用。另外板载一键下载功能,可避免频繁设置BO、B1的麻烦,仅通过1根USB线即可实现STM32的开发。 资源充足。外扩1M字节SRAM和8M字节FLASH,满足大内存需求和大数据存储。板载MP3和FM收发芯片,娱乐学习两不误。板载3D加速度传感器和各种接口芯片,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人性化设计。各个接口都有丝印标注,使用起来一目了然;接口位置设计安排合理,方便顺手。资源搭配合理,物尽其用. 2.2温湿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CHTM-02/N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包含四个引脚,分别是+5V (电压5V)、GND (地)、H (湿度输出)和T (温度输出h 供电为5V±5%,耗电电流为5mA max.(2mA avg.),工作范围为温度0?60°C、湿度10%- 95%RI^湿度变送范围为0?100%RH,湿度准确度为±5%RH (在25°C,输入电压=5V),一致性为±3%RH/每批,温度系数为 0.4%RH/°C (输入电压=5V,30?80%RH温度范围10?40°C (基准点25°C ),并且通过常规冲击试验,振动试验,冷热试验,高湿试验,温度循环等可靠性测试,能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前温湿度。CHTM-02/N温湿度传感器模块与STM32F103ZET6的对应引脚相连,采用 ADC1的通道0和通道1,并进行连接。 3 软件设计 3.1系统软件设计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班级: 20110612 学号: 2011061208 姓名:李晓虹 成绩: 指导教师:武俊鹏、刘书勇

1. 实验一 1.1 实验名称 博创UP-3000实验台基本结构使用方法 1.2 实验目的 1.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式流程概述。 2.熟悉UP-net3000实验平台的核心硬件电路和外设。 3.熟悉ARM JTAG的安装与使用。 1.3 实验环境 硬件:ARM 嵌入式开发平台、用于ARM7TDMI的JTAG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以上、串口线。 软件:PC机操作系统win98、Win2000或WinXP、ARM SDT 2.51或ADS1.2集成开发 环境、仿真器驱动程序、超级终端通讯程序。 1.4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式流程概述。 2.熟悉UP-net3000实验平台的核心硬件电路和外设。 3.熟悉ARM JTAG的安装与使用。 1.5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 1.新建超级终端 2.选择ARM 开发实验台串口。 完成新建超级终端的设置以后,可以选择超级终端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将当前设置 3.保存为一个特定超级终端到桌面上,以备后用。用串口线将PC机串口和平台 UART0 正确连接后,就可以在超级终端上看到程序输出的信息了。 4.启动开发板,按住任意键,使开发板进入BIOS设置状态。 5.在超级终端的界面上,显示BIOS版本信息,以及相应的测试指令。操作时,要在 PC机上输入小写的字母快捷键,进入到相应的功能中去。 6.按照超级终端上的提示信息,进行功能的测试。 1.6 实验过程与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起来并不困难,因为此次实验属于验证型实验,按照实验资料所给的提示信息,以上面的步骤,即可得到实验的结果。进入到BIOS界面后,按照超级终端上的提示信息来进行功能 1.7 实验结果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的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在超级终端界面,按提示的快

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基于ARM微处理器和Linux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1-1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和普通计算机系统的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 问题一: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为基础,其软硬件可裁剪配置,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约束的一种专用计算机系统。 1-2 简述嵌入式系统的构成 1-3 答:R13:也记作SP,在ARM指令集中虽然没有强制,但是通常用于堆栈指针SP;在Thumb 指令集中强制其作为堆栈指针。 R14:也记作程序连接寄存器LR(Link Register),用于保存子程序调用或异常中断处理返回时程序的返回地址。 R15:也记作程序计数器PC,用于标示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 CPSR:程序状态寄存器,包含条件标识位、中断标识位、当前处理器模式等状态和控制位。 SPSR:备份的程序状态寄存器。在异常中断处理过程中,用于保存被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现场和处理器状态。 1-4 答:(1)复位异常中断:当系统上电、复位、软件复位时产生该类型中断。 (2)未定义指令异常中断:当ARM处理器或系统中的协处理器认为当前指令未定义时,产生该中断。通常利用该中断模拟浮点向量运算。 (3)软件中断:可用于用户模式下特权操作的调用,既可以是系统功能,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功能。

(4)指令预取中止异常中断:如果处理器预取的指令地址不存在,或者该地址不允许当前指令访问,产生该类型的中断。 (5)数据访问中止异常中断:如果数据访问的目标地址不存在,或者该地址不允许当前指令访问,则产生该中断。 (6)外部中断:当处理器的外部中断请求引脚有效,而且CPSR的I控制位被清除时,产生该类型的中断 (7)快速外部中断:当处理器的快速中断请求引脚有效,而且CPSR的F控制位被清除时,产生该中断。 1-5 答:(1)ADR R0, TABLE (2) ADR R1, DATA LDR R0, [R1] (3) LDR R0, =DA TA (4) TABLE EQU 800 MOV R0, #TABLE (5) TABLE SPACE 20 1-6 答: R0=DATA1这组数据在存储器中所存放的起始地址,由编译器分配; R1=0x0C0D0E0F; R2=0xF; R3=0x8020; [0x8020]=R1 1-7 答: AREA SWITCH, CODE, READONL Y ENTRY AND R2, R0, 0x3 ;R2← R0的低两位 MOV R2, R2, LSL #30 ;将低两位移动到高两位 BIC R0, R0, 0x3 ;将R0的低两位清0 AND R3, R1, 0xC0000000 ;R3←R1的高两位 MOV R3, R3, LSR #30 ;将高两位移动到低两位 BIC R1, R1, 0xC0000000 ;将R1的高两位清0 ORR R0, R0,R3 ;R1的高两位写入到R0的低两位 ORR R1, R1, R2 ;R0的低两位写入到R1的高两位 END 1-8 答: // main.c Include “stdio.h” extern int sum (int num[], int n); main(){ int array[10]={20, 30, 23, 5,15,64,6,15,72,73 };

嵌入式系统实训报告

第一天 一、实训任务: 1.熟悉虚拟机的环境,了解了虚拟机的基础知识 2.安装与配置 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 3.进而熟悉交叉编译环境,完成交叉编译环境的安装和配置 4.测试端口的连通性 二、原理 交叉编译,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平台,实际上包含两个概念: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同一个体系结构可以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同样,同一个操作系统也可以在不同的体系结构上运行。一般情况下,主机和目标机是同一类型的计算机,这就是正常的编译。所谓交叉编译就是在主机上为目标机编译,比如在 PC 上编译,然后在手机上运行,这种编译就叫交叉编译。 交叉编译需要交叉编译器,不同的目标机(主要是看芯片类型)需要不同的交叉编译器。我们所用的交叉编译器就是 arm-linux-gcc 系列。构建一个交叉编译器(toolchain),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原理上很简单,实际情况常常比较复杂,原因是编译器一直处于开发状态,你要了解某个版本的稳定性,要去找patch。网上已经有不少已经构建好了的交叉编译器(toolchain),除非你想了解如何构建交叉编译器,否则直接下载一个来用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三、截图及说明 1、测试连通性:COM3 显示了相关信息,表示虚拟机和开发机连通了 2、可执行以下命令,安装交叉编译环境: #mkdir -p /A8RP/tools /A8RP/toolchain

#cd /media/cdrom/linux/toolchain #cp –arf arm-2007q3-51-arm-none-linux-gnueabi-i686.tar.bz2 arm-2009q1-203-arm-none-linux-gnueabi-i686-pc-linux-gnu.tar.bz2 /A8RP/tools #cd /A8RP/toolchain #tar -jxvf arm-2007q3-51-arm-none-linux-gnueabi-i686.tar.bz2 #tar –jxvf arm-2009q1-203-arm-none-linux-gnueabi-i686-pc-linux-gnu.tar.bz2 # cp media/cdrom/linux/tools/mkimage /A8RP/tools # cp /media/cdrom/linux/tools/signGP /A8RP/tools #cp /media/cdrom/linux/tools/mkfs.ubifs /A8RP/tools #cp /media/cdrom/linux/tools/ubinize /A8RP/tools #cp /media/cdrom/linux/tools/ubinize.cfg /A8RP/tools 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PATH=/A8RP/toolchain/arm-2007q3/bin:/A8RP/toolchain/arm-2009q1/bin:/A8RP/tools:$PATH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交叉编译环境及编译工具的安装 第二天 一、实训任务: 1.交叉编译生成用于SD 卡启动的x-loader 映像文件MLO 2.U-Boot的编译 3.kernel的编译 4.格式化SD 卡,并设置活动分区,将编译好的系统镜像以及文件系统拷贝至SD卡 二、原理 OURS-A8RP 支持MMC/SD 启动或NAND 启动,不同的启动方式烧写的x-loader 的映像文件是不一样的,对应的映射生成方法也不同。 x-loader是一级引导程序,主要完成加载uboot之前的板载初始化, fat文件驱动,以便于从sd卡fat32分区读取uboot等文件,系统上电后由CPU内部ROM自动拷贝到内部RAM并执行。主要作用为初始化CPU,拷贝u-boot到内存中,然后把控制权交给u-boot。 u-boot是二级引导程序,主要用于和用户进行交互,提供映像更新、引导内核等功能。kernel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arm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ARM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ARM开发环境的搭建过程,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ARM Linux操作系统的搭建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部署。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熟悉ARM开发的基本流程,为后续的ARM开发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 1. 开发环境介绍 本部分将介绍ARM开发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搭建流程。重点讲解ARM架构的特点、开发板的选择以及开发工具链的组成。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ARM开发环境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2.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交叉编译是指在一种平台上生成另一种平台上的可执行文件。本部分将介绍如何搭建ARM交叉编译环境,包括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配置和使用。同时,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交叉编译的基本方法。 3.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嵌入式系统是指专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计算机系统。本部分将介绍如何搭建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包括开发板的连接、调试工具的安装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和烧写。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 4. ARM Linux 操作系统搭建 ARM 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针对ARM架构的开源操作系统。本部分将

介绍如何搭建ARM Linux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下载、烧写以及启动过程。同时,学生将学习如何在ARM Linux上安装软件、配置网络等操作,以便进行后续的应用软件开发。 5. 应用软件开发与部署 本部分将介绍如何进行ARM应用软件开发与部署。首先,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应用程序;其次,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应用程序部署到ARM设备上,并进行测试和调试。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ARM应用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 三、实验步骤 1.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并配置环境变量; 2. 连接开发板,并安装调试工具; 3. 下载并烧写嵌入式操作系统; 4. 安装ARM Linux操作系统; 5. 编写应用软件源代码; 6. 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应用软件; 7. 将应用软件部署到ARM设备上; 8. 进行测试和调试。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智能化、小型化、可靠性高、低功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家电、智能家居、医疗、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而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其应用前景广阔。 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在实践中掌握ARM芯片的软硬件接口设计方法、Linux操作系统应用与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为未来嵌入式系统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 ARM芯片的硬件设计与制作 掌握ARM芯片的硬件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包括电路原理图设计、PCB 绘制、焊接技术等 (2)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学习 深入学习Linux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系统启动、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等 (3)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 掌握嵌入式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开发ARM应用程序,实现常用的嵌入式功能,如LCD显示、按键控制、网络通信等 2.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阅读相关学术文献,了解ARM架构、Linux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实践:设计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硬件,进行系统的调试和优化;使用Linux系统进行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完成LCD显示、按键控制、 网络通信等功能实现 三、预期结果 通过研究和实践,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掌握ARM芯片的硬件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熟练掌握电路原理图设计、PCB绘制、焊接技术等 2.深入学习Linux操作系统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了解系统启动、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等知识 3.开发出能够实现常用嵌入式功能的应用程序,如LCD显示、按键控制、网络通信等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 1.研究计划 (1)学习掌握ARM芯片的硬件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进行ARM硬件设计 和制作 (2)学习Linux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操作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3)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完成LCD显示、按键控制、网络通信等功能实现 2.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周1-周2):阅读相关文献,熟悉ARM芯片架构及其应用场景,并进行规划研究内容。 第二阶段(周3-周4):进行ARM芯片的硬件设计以及制作,并进行实 验调试。 第三阶段(周5-周6):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相关知识。

ARM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嵌入式系统B 实验报告 班级 100023 专业通信工程(嵌入式系统开发) 学号 10002304 姓名陆海霞 实验项目: 1、ADS下简单ARM汇编程序 2、熟悉LINUX开发环境 3、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

指导教师范山岗 实验一 ADS下简单ARM汇编程序 实验目的: 1、熟悉ADS1.2下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2、熟悉在ADS中创建工程及编写、编译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方法; 3、熟悉AXD中各种调试功能。 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 2、软件ADS1.2。 实验内容: 1、在ADS中新建工程,并设置开发环境。 2、在Code Warrior 环境中编辑、编译和链接汇编语言程序,并生成可执行文件。 3、在AXD中调试汇编程序; 4、使用命令行界面编辑、编译和链接汇编程序。 实验步骤: 本实验要求在ADS环境下,编写一个汇编程序,计算S=1+2+3……+n的累加值。 把累加结果S存入到存储器的指定位置;在AXD中调试该程序,使用ARMulator模拟目标机。 1、新建工程。 打开Code Warrior,选择File->New(project)选项,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模版新建一个工程。 2、设置编译和链接选项。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模拟机,设置汇编语言编译器的模拟处理器架构为Xscale;在ARM Linker中,选择output选项卡并选择Linktype为Simple类型,确认RO Base为0x8000,修改RW Base为0x9000, 3、为当前工程添加源程序文件。 ARM汇编程序源文件后缀名为S大小写均可。 确保添加入当前工程复选框选上。 4、编辑源程序代码。 参考程序add.s : ;armadd源程序 N EQU 7 ;累加次数 ;定义名为Adding的代码段 AREA Adding,CODE,READONLY ENTRY MOV R0,#0

嵌入式实验报告

实验一 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IAR Embedded Workbench 集成开发环境 2.掌握ARM汇编指令程序的设计及调试 二、实验设备 1.PC操作系统WIN98或WIN2000或WINXP,ADSI.2集成开发环境,仿 真驱动程序 三、实验内容 1.熟悉IAR Embedded Workbench 集成开发环境 2.理解下列程序,新建工程,加入下面的程序,并观察实验结果,解释 程序实现的功能 分析:该程序实现的功能是程序功能:Y = A*B+C*D+E*F 程序代码: AREA Examl, CODE,READONLY ;定义一个代码段 ENTRY ;程序入口 MOV R0,#0;设置R0寄存器的值为0 MOV R8,#0;设置R8寄存器的值为0 ADR R2,N;将R2寄存器的值设为数据域N的地址 LDR R1,[R2];将以R2的值为地址的数据读入R1 MOV R2,#0;设置R2的值为0 ADR R3,C; 将R3寄存器的值设为数据域C的地址 ADR R5,X; 将R5寄存器的值设为数据域X的地址 LOOP LDR R4,[R3,R8];将R3+R8的数据读入R4 LDR R6,[R5,R8];将R5+R8的数据读入R6 MUL R9,R4,R6;R9 = R4*R6 ADD R2,R2,R9;R2 = R2+R9 ADD R8,R8,#4;R8 = R8+4 ADD R0,R0,#1;R0 = R0+1 CMP R0,R1;比较R0和R1的值 BLT LOOP;R0

嵌入式实验报告心得

嵌入式实验报告心得 篇一:嵌入式系统原理实验总结报告 嵌入式系统原理实验总结报告 车辆座椅控制系统实验 XX/5/23 嵌入式系统原理实验总结报告 一、技术性总结报告 (一)题目:车辆座椅控制系统实验(二)项目概述: 1.为了实现车辆座椅控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2.方便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与车载传感器之间的联动。 3.使车辆作为当今物联网中重要的一个节点发挥作用。 4.通过车辆座椅控制系统实验实现对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的熟练掌握与对嵌入式系统原理知识的深化记忆。 5. 加强本组学生对嵌入式系统原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运用。 (三)技术方案及原理 本次试验分为软件、硬件两个部分。 1.软件部分。 A.智能手机部分,包括通过智能手机对座椅的控制部分、手机所携带的身份信息部分。 本部分软件使用Java编写,其程序部分为:主程序:package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import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onBarActivity { private Button Up = null; private Button Left = null; private Button Dowm = null; private Button Right = null; private Socket socket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HO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PORT = 10007;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 initControl();} private void initControl() {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

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 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3419011 学号:1341901124 姓名:武易 组员:朱清宇

实验一Linux下进程的创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inux下进程的创建及退出操作 2.了解fork、execl、wait、waitpid及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创建进程,利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使其调用execl函数,退出进程后调用wait或waitpid清理进程。 三实验过程 1.进程的创建 许多进程可以并发的运行同一程序,这些进程共享内存中程序正文的单一副本,但每个进程有自己的单独的数据和堆栈区。一个进程可以在任何时刻可以执行新的程序,并且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可以运行几个程序;又如,只要用户输入一条命令,shell进程就创建一个新进程。 fork函数用于在进程中创建一个新进程,新进程是子进程。原型如下: #include /* 提供类型pid_t的定义 */ #include /* 提供函数的定义 */ pid_t fork(void); 使用fork函数得到的子进程是父进程的一个复制品,它从父进程处继承了整个进程的地址空间 fork系统调用为父子进程返回不同的值,fork调用的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它仅仅被调用一次,却能够返回两次,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返回值: 在父进程中,fork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

✓在子进程中,fork返回0; ✓如果出现错误,fork返回一个负值; 用fork创建子进程后执行的是和父进程相同的程序,子进程可以通过调用exec函数以执行另一个程序。当进程调用一种exec函数时,该进程的用户空间代码和数据完全被新程序替换,从新程序的启动例程(例如其m a i n函数)开始执行。调用e x e c并不创建新进程,进程I D并未改变,只是用另一个新程序替换了当前进程的正文、数据、堆和栈段。 e x e c函数原型 execl,execlp,execle,execv,execve和execvp 2.进程的退出 一个进程正常终止有三种方式: 由main()函数返回; 调用exit()函数; 调用_exit()或_Exit()函数。 #include #include exit:void exit(int status) _exit:void _exit(int status) 3.wait和waitpid 一个进程调用了exit之后,该进程并非马上就消失掉,而是留下一个称为僵尸进程(Zombie)的数据结构。在Linux进程的5种状态中,僵尸进程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它已经放弃了几乎所有内存空间,没有任何可执行代码,也不能被调度,仅仅在进程列表中保留一个位置,记载该进程的退出状态等信息供其他进程收集。如果一个进程已经终止,但是

arm实验报告最终版

ARM与嵌入式技术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10通信工程1班 姓名:万洁 学号:100103011125 实验日期:2013年5月28日 指导老师:郑汉麟

1、 通过实验掌握ARM 指令的特点和寻址方式; 2、 掌握简单的ARM 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 3、 了解集成开发环境 Embest IDE 及其开发软件的应用; 、实验环境 Embest IDE 应用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新一代图形化的集成开发环境,它包括一套完备 的面向嵌入 式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工具。其开发软件 Embest IDE for ARM 是集编辑器、编译 器、调试器、工程管理器( projectma nager )于一体的高度集成的窗口环境,用户可以在 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中创建工程、编辑文件、编译、链接、运行,以及调试嵌入式应 用程序。 三、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 运行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选择菜单项 File 宀New Workspace ,如图一,系统弹 出一个对话框,键入文件名“ wj ”,如图二,点击 0K 按钮。将创建一个新工程,并同时创 建一个与工程名相同的工作区。此时在工作区窗口将打开该工作区和工程 .。 (老师提醒:不要放入Bin 文件夹中) ■ Emb«t QE Pre 亠 Educat 「販]£dii_Vww Buid frtbug D if** Qri+W 诊 Open-" Qrl*O 2)建立源文件: 点击菜单项 File T New ,如图三,系统弹出一个新的文本编辑窗,输入源文件代码。 编辑完后,保存文件“ wj.s ”后缀,如图三,四。 Hr* Open Workspace.・ 图一 ■■ rflJO IUU rl jil rd f rfl,rl Clop : h Ho. .end 图 tut vUrl:

嵌入式系统ARM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基于ADS开发环境的设计 实验二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实验三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程序设计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B 班级学号B******** 姓名马俊民 开课时间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实验一基于ADS开发环境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ADS开发环境的使用; 2、学习和掌握ADS环境下的汇编语言及C语言程序设计; 3、学习和掌握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程序; 2、编写和调试C语言程序; 3、编写和调试汇编语言及C语言的混合程序; 4、编写程序测试多寄存器传送指令的用法。 三、实验原理 ADS全称为ARM Developer Suite,是ARM公司推出的新一代ARM集成开发工具。现在常用的ADS版本是ADS1.2,它取代了早期的ADS1.1和ADS1.0。 ADS用于无操作系统的ARM系统开发,是对裸机(可理解成一个高级单片机)的开发。ADS具有极佳的测试环境和良好的侦错功能,它可使硬件开发工作者更深入地从底层去理解ARM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为日后自行设计打基础,为BootLoader的编写和调试打基础。 1.ADS软件的组成 ADS由命令行开发工具、ARM运行时库、GUI开发环境(CodeWarrior和AXD)、实用程序、支持软件等组成。 2.GUI开发环境 ADS GUI开发环境包含CodeWarrior和AXD两种,其中Code Warrior是集成开发工具,而AXD是调试工具。 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简单、方便,适用于初始化硬件代码、启动代码等。 汇编语言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特征: 1.一条指令一行。 2.使用标号(label)给内存单元提供名称,从第一列开始书写。 3.指令必须从第二列或能区分标号的地方开始书写。 4.注释必须跟在指定的注释字符后面,一直书写到行尾。 在ARM汇编程序中,每个段必须以AREA作为段的开始,以碰到下一个AREA 作为该段的结束,段名必须唯一。程序的开始和结束需以ENTRY和END来标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