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参与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新理念不断地涌进教室。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学到了不少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提高了自身素质。我也借此东风,把“参与式”教学引入了我的课堂。

“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公平,承认个体差异”。而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服从和适应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去设计和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活动的目的都是育人,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

“参与式”教学在教法上,通常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画图、座谈等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就分组讨论的方法而言,其做法是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小组推荐一个组长记录疑问,然后由任课教师补充、归纳、点评。其优点主要有:(1)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多,归纳能力增强,印象深刻。(2)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既集中同学们课堂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不像以往那样枯燥无味,又让学生各抒己见,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参与式教学比常规教学相对来说花的时间多,不易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有个别内向的同学,只顾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参与讨论,任由小组组长自己发言。

针对“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以上情况,作为教师就应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对象的特征而选择不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我认为得当的教学策略主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任课教师课前要精心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即学生本节课要讨论的知识点、各小组组长发言、教师总结等,各程序都要合理安排,否则,缺少一个环节,就意味着这堂教学课的失败。

(2)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激励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就要求各小组组长要把讨论的任务分给本组的每个同学,做到人人有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人人动脑想,个个动口说。

(3)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求知欲、创造力才能被激活,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长期以来,师生们在教学活动中习惯了“教师多讲,学生多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法,面对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参与式教学的学习方式,有诸多顾虑,理念难以转变,继续想“穿旧鞋走老路。其实,作为人师,根据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必须始终走改革、创新之路,改进以往的教法:(1)不必像过去那样把课程和教材当作“圣旨”忠实地实行,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2)不该再像以往那样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应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解决问题;(3)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如过去那样只是一个主导者了,更多地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一点点获取知识,一步步走向成功。

“参与式”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参与式”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广大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对“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方式,要认识到位,大胆探究,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惟其如此,“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才能得以推进和完善,并造福学生。

“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操作”的解读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模式

年代以前的“被动接受型”教学模式,常说的“填鸭式”、“注入式”、“灌输型”课堂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

年代后的“启发接受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现了以问答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教学”、“问答式” 、“质疑式教学”等。局限型大,好学生活跃,差学生很被动。

年代后期引进西方的了“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本类型:质疑与解惑模式、反馈与交流模式、选择与自主设计模式、活动激发模式、查阅和运用资料模式、分层激励模式、学科横向渗透模式。

教学设计的理念:体现中心,关注亲历,倡导探究,呼唤回归,尊重个性,提倡多元。

现在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还处在90年代与本世纪的交界处,新的教学模式尚未形成,或者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二.如何备课

1.思维方式:以反思型为主,兼有多种思维方式(经验型,逻辑性,情感性,实践性,互动型)的综合。

2.理念:渗透应变,拟定预案(目标,内容,学生,整体)

3.策略:提升教材价值,开发教学资源,构建教学过程,选择学习方式,生成价值问题,开展活动教学。

三.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操作

1.质疑与解惑模式:

类型:教师提问题(中心问题、系列问题、分步发现),引导学生解惑;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惑。

操作:确立问题→个人研究→发现问题→合作研究→解惑→深层问题→回归生活。

解惑:提问引导,评价引导,推动尝试,巧用资源,教授讲解,直观法,提供资料,优选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启发。

2.反馈与交流模式:

类型: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

操作:导入新课→学习探究→巩固加深,每一阶段分为:自学→研讨→答案→考核→小结→调控

3.选择与自主设计模式:

形式: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合作、作业、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

操作:课前准备→创设情景→目标设计→内容选择→方法设计→分组研究→交流提升→知识积累→课后延伸。

4.活动激发模式:

类型:真实操作(观察、信息搜集、参观访问、小制作、专题研究、实验、游戏、竞赛、讨论、辩论),虚拟想象(科学幻想、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操作:确定主题→准备资源→选择方式→制定计划→评价方式。

5.查阅和运用资料模式:

模式:课前查询,课中获取,课后拓展。

注意:范围,方法,整理,利用,评价

6.分层激励模式:

策略:分层(目标,方法,实施,评价),激励(激励,情景,求异,体验,心理效应)

注意:分层定向,认同目标;协作互助,共同探究;及时评价,分层评价。

7.学科横向渗透模式:自主创新,整合教材,形式多样,氛围民主。四.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评价

评价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价理念的核心是:主要看学生的学,再看教师的教,“以学论教”

评价内容:

1.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用教材为本质,做中学为要领,发现构建为过程,平等尊重为基础,自学探究为形式。

2.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协调,预设生成并存,关照学生特点需求。

3.评教的行为:促进者,激发者,帮助者,引导者,研究者。

4.评学的行为:自主学习,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技能,自我评价。

5.评教学效果:三维目标的健康发展,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学生的自评和评价能力。

评价方式:自我评价,交互评价,反思评价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方案规范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古今中外,自有教学之日起,就有了教学设计。自学者明确地提出““概念以及对教学系统进行设计,“教学设计“(开始从朴素经验之“术“上升为理性之“学“与技艺之“能“的整合,逐渐成为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教学设计是一个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发展中的科学概念和教学准备策略,是追求教学智慧的关键技术。随着(IT)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科学的巨大进步,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惊人的跃进式发展——以肯普模型为代表的第一代教学设计尚未普及,第二代教学设计,又称“教与学设计“之—雷根模型就诞生了;目前,第三代教学设计,或称基于多媒体学习环境下课堂动态生成的“参与式教学设计“的雏形已初见端倪!

第三代教学设计的支撑性理论是统整的引领下的有效教学思想和多元智能学说。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本质内涵是交互的学习活动和主体间多维对话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教师预设教案的被试,而积极参与动态生成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以同伴者的身份观察每一位学习者的进步和需要的教学变量和条件变化,对学习情境作出生动灵活的反映,并即时调整预设方案。

这种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体现为:以学定教,教服务学,学教相长——即根据知识和认知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我“,教学设计者(绝大部分情况

下即实施者本人)开发出适合于学习者自主意义建构的具体的,明确限定结果的最好方式。其设计思路是:设计者在课前调研学习者的知识体验,分析教学内容的,反思自身前期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然后在系统思考的前提下按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独立解读教学内容并设置教学目标,创设协作学习情境,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意义建构,个体学习体验的课堂系列学习活动。参与式教学设计一般应用了个体化目标设计,非线性流程设计,情境化学习建构,参与式主体对话,整合化智力技术,审美化亲和界面等六大基本策略的全部或者大部分。

与前两代教学设计不同的是,参与式教学设计以学生行为,意识和思维的积极参与为目标指向,在框架式,实例式和随即进入式三种教学模式中能够提供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需要的教学环境,更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和“协作学习情境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协作学习情境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2)能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3)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引导深化讨论;(4)教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即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此外,设计者十分关注知识系统接受的“宏设计“和教学情节审美的“微设计“的有机整合。

方案规范

“以学习者的生命发展为本“的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区别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课前备课,其物化形式也不同于原来式样的上课教案。从行为分析,备课与教学设计是两个相关而又内涵不同的教育技术概念,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则是一个下位概念。教学设计运用系统论的思想“生本化“地处理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备课不仅仅是教学设计。从文本形式来看,“前段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备课教案“。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指导下,一份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规范文本包括下列标题,署名,正文,反思等四个部分。具体的写作要求和内容格式分述如下:

一,标题

标题要具体,明确,方便检索和知识管理。通用格式为“XX版XX年级《XX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般不用副标题。可以设计一个课时的教材内容,也可以设计几个课时或系列教学。

二,署名

写明设计者的服务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

三,主体

这是教学设计的正文部分,攸关课堂教学的绩效和成败。主要阐述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以及教学内容的课堂分析和处理思路,重点是设计学习活动的过程环节及其学习情境,包括知识结构和板书设计等。其物化形式一般采用文字叙述加设计意图或点评的格式,也可采用表格模式或流程图的形式。港澳台地区的教学设计大多采用“学习活动设计样板“,内地也有不少学校在借鉴或推广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格式。

四,反思

教学反思是执教者对照课前的设计目标和教学方案,对自己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效度,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等所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体验性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反思有教学环节的阶段反思和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反思两种格式,或者两种兼容统整的形式。一般而言,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指向四个方面:(1)指向教学技术,即分析,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记录教学机智,精彩亮点或“败笔“之处;(2)指向

学生发展,即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记录学生的见解;(3)指向教师发展,即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4)指向教学创新,综合教学反思,记录再教设计的灵感。实践性反思也可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研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采用产出方法进行教授的教学策略,主要任务是在前段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是最富有技术内涵的关键。教学设计方案一般应由设计依据,前端分析,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五个主要模块组成。

【设计依据】按照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策略地处理教学内容,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前端分析】(一)背景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分析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1)定位分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模块中的结构地位和作用。特别注意把握单位教学的阶段化目标,不要孤立地看待和处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

(2)课文分析:独立解读文本,摆脱教参依赖。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的精髓和要义,确定知识效能,并分析本课内容与其他学段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

3,学生和学情分析

要将学生设计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人群,以示区别于用于试验的学习者,并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定其课前必须已掌握某些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技能(如,起点行为)及其与主题领域相关的已有知识。

(1)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学生喜欢这些学习内容吗他们还想知道什么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

(2)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自己能够解决什么

(3)分析学生在新知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哪儿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4)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比如:低年级学生的理性概括能力不强,提问设计就不能先从理性概括问题开始。

在教学设计的前端段分析时,提倡实证的学生调研,避免备课想当然:学生已经知道的还在低水平重复;学生不知道的,理解不深的,上完课后仍然不知道。学生调研的常用方法有:观察,访谈,作业分析(前测,诊断)等。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灵魂,是规定课堂上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教学目标的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基本教学标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从教学目标表述的角度讲,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教学目标不宜过多,要契合内容的特点,并与学生的学力和学情相适切,要考虑到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有序性,可测性。其中:(1)知识和技能。在学习了什么之后,学生能得出结论,能准确写出,能说出,能够解释说明;(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综合,归纳出,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总线导引下。逐层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世界,现象的讨论,培养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三维目标要注意

内在有机统一,是同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所包含的三种价值,不要误解为做三件事。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的叙写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本身,“学习难点“则主要针对学生情况及其最近发展区。设计者不要简单照抄教学目标中的条目,最好做一点具体分析:为什么学生难以理解是因为缺少生活经验,还是不善于领会字面下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是指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的与新授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和物质两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师引导下的课堂学习内容的预习和学生自主进行的知识准备。(2)与学习内容有关联的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学习体验的课前提取。(3)辅助课堂学习的必要器具。

(二)情境与媒体准备

这部分情境与媒体的准备者主要是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包括:(1)网络虚拟(VR)资源,直观真实资源与课堂环境的设计与布置。(2)教学辅助的设计和准备,如实验器材,创意教具和传播媒体的设计和准备,并阐明教学资源和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方式。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主要指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启发和指导等。

【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教学设计方案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教学情境中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的规划和安排,主要包括对学生预习,参与,体验,探索,练习,实践等各类学习活动进行的选择,组织,指导和改进等。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现代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进步和

发展,其教学效益无可匹敌。只有把学生当做知识建构的主体,当做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人,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学过程划分若干流程性环节,主要环节以3~5个为宜。具体说明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主体间积极交互活动。课堂学习活动有学习行为的外显和精神或思维的内隐两种辩证统一的表现形式,是一个教学进程的两个方面。[6]落实教学重点有高潮,解决学习难点有策略。

教学活动的每个项目之后要说明相应的设计意图及其资源/媒体的选

择理由。设计意图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可能的话,要有教学环节的评价和反思设计。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的典型流程有:“联系实际,导入“,“探索实践,新知“,“实践运用,体验“和“归纳知识,拓展“等四个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设计,包括解说,指令,提问,评价与反馈(预测中的反馈),情境控制等。

课堂导入设计要特别注意根据学生原本生活经验和现实学力进行“真实问题“的有效设计,要少而精,避免无意思的“弱智“问题和无效提问,学会发现。

新知探索和实践体验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是最具教学专业性的核心技术。设计教师的角色任务,引领学习意识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创新发展,指导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设计并搭建脚手架,监控和评价学习过程和教学绩效,支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自主意义建构,学会学习。

知识巩固性操练和拓展性作业设计要体现渐进性,层次性,选择性和激励性,以尊重学习者个性及其建构差异。教师可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或者提供相关知识链接,以利于学生的后续深度学习,进一步开发潜力和智能,学会发展。

在课堂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迷思概念具体设计项目学习的时间安排。若是一个知识内容的系统教学,则应完成多课时的有机整合性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最好应附有“知识结构图/教学架构图“或“板书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基于过程评价的教学设计“是个性化和班本化的尖端教学专业技术。课堂学习评价设计,就是对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进行设计,这是一种学习绩效的形成性动态评价,对教学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要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表现进行长期,连续地观察。比较容易操作的是“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学会几个词语(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评价方法就可以是听写,默写,解释语境中的含义,造句等;目标是“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评价手段可以是“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场景或个人的经历和体验“;目标是“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评价方式可以是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是否做到,不能达标的要补救。

评价工具的设计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评价工具“不仅是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的检查,而且有时可以放在教学活动之初,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比如一份试卷,一套试题,如果一开始就交给学生,要求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完成这些题目,既是练习与巩固的手段,也是评价的工具。因此,所谓“拓展练习“要有明确而恰当的指向,应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连贯,而不是随便“迁移“和“拓展“。”评价方式“的设计可以是开放式和多样性的,比如全班听写或笔谈,小组检查,家长督查,教师抽查,课外实践等等。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会有诸多不可预料的变数,而且学习活动主体的思维火花和行为变化也是不可预设的。以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为中心内容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教师创造性的智慧劳动。当然,对于学习内容本身的解析,要花很大功夫,但它应该放在“背景分析“之“教学内容分析“里。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后的实施不是贯彻教学方案,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反应。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在于教师引导学习活动,启发参与意识,文本不必写得过于详尽,即可,不宜琐碎而失去了灵活性。

教学设计方案毕竟是一个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实施过程中的小细节而又不至于违背文本设计的初衷。对于专业成熟教师来说,教学设计还应该更高地考虑学生自主建构活动的“生成性“问题和教学技术的“灵动性“问题。这两个问题最能考验教师教学智慧和现场教学机智,是创造富有生命活力课堂的关键。

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教学设计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也可以是头脑中的思路。重视教学方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备必要的,但对于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强调形式规范可能弊大于利。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模式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为优化课堂教学,落实“趣、实、活、新”的课改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本着借鉴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学习、运用、推广了参与式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如,创设情境、谈话、故事……

二、目标明确。

操作要领:

1、目标要准确,表述要简明,主要揭示知识与技能目标。

2、目标呈现的方式要灵活。(可口述、板演、投影……)

3、目标揭示的时机要灵活。(可于课前、课中或课后揭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指导,掌握学法。)

1、出示自学要求。(根据预习要求、阅读提示、课后练习等灵活确定。)

2、完成自学。(自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巡回指导。)

3、同学之间交流。

4、学生质疑。

四、赏析课文,导学感悟。

1、再读课文,解决疑问。(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2、反馈交流,及时掌握情况。

3、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

4、及时小结,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5、朗读指导,情感体验,加深理解。(教师应有感情地范读)

6、回归全文,整体感悟。

五、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1、作业设计要适当,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练习形式灵活多样:口说或笔练……)

2、尽量当堂矫正学生作业、练习、适时指导。

六、拓展延伸。

情感的升华或知识的拓展……

〈1〉合理有效地运用已有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体现出教学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原则。

〈2〉中心学校对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检查考核,纳入对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各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纳入履职考核教学能力的考核。(不少于3次课)

第三,优化课内的导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思考。

〈1〉自学内容具体明确,加强方法指导。

〈2〉学生自学时,教师勤于巡视、指导,关注后进生,重鼓励。

〈3〉扩大交流反馈面,及时掌握反馈情况,梳理归类,做好“第二次备课”。

第四,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排惑。

〈1〉自学后学生都已懂的问题,教师原则上不教;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互帮互学,教师作补充、更正、评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讲。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3〉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第五,优化课内的训练时间,促进学生有效的巩固和应用。

〈1〉加强练习内容的设计,要求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量力性。

〈2〉保证训练的时间。

〈3〉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指导。

〈4〉尽量当堂批改,发现问题。

第六,优化课后的增效策略,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1〉加强课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不出偏题怪题。

〈2〉严格控制作业量,从精务实,不滥用资料。

〈3〉及时批改课内作业,重视课后辅导,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教师控制)

〈4〉学校加强对教师练习、作业设计及批改情况的检查考核。

③以“洋思”堂教学和“参与式”教学先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爱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1〉弄清后进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策略转化后进生。

a.各学科教师要认真分析后进生情况,制定后进生转化计划,建立跟踪档案。学校要纳入检查考核。

b.从“三个一”抓起(从一年级抓起;从开学的第一天抓起: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c.关爱后进生,不打击排斥,建立结对帮扶的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让优、差生同坐,便于优生帮助差生。

d.科学优化有效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积极参与,课堂上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做到表扬鼓励优先、课堂发言优先、巡视辅导优先、面批作业优先。

e.坚持“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不积重难返,转而无效。

〈2〉学校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落实“四清”,控制差生率。

三、树立教师发展学校的思想,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①以校本培训为主,整体规划建构培训体系,并组织实施。

②正常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活动,加强学习培训。

③继续开展我校的“三级教研”活动,以“研”带训。

④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师徒结对,共同提高。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研究报告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新型教学理念。它起源于英国,最初,他不是教学法,而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后来将这一理论引进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发现不少学者对参与式教学的特征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文献综述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1.周金其、李水英、吴长春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0(3))中认为:所谓“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教学而言的。它要求给予学生自由思考、运用自己合理的时间; 给予学生选择教师、安排学习进程的权力; 教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也要评价教师; 除班级教学外,更多地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各种层次的选择这一途径来实现。[1] 2.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4(04,128))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参与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一样,参与式教学也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但与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内容与过程是灵活多变、不断生成的。因此它没有十分固定统一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的具体情况来创生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2] 3.王继军在《新课程下参与式教学初探》(甘肃教育,2009年04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过程,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废弃“灌”、“注”的传统模式,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参与式教学与国家基础教育

文献综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要求: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在课堂,课堂是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化社会的逐步生成,迫切需要教育改变原有的形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新课标是新的教学观念向传统教学的挑战。由于人才需求的不同,使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日益活跃起来。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如引导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的调查研究就刻不容缓。 二、课堂互动教学的概念 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当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而将互动论真正合理利用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当属布列克里局(Blackledge,D)等人的师生互动模式研究。他们运用自我概念、认识、解释、磋商等,对课堂中师生互动何时发生、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与地位等给予了较好的解释。 课堂互动教学是在课堂情境下,发生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其相关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极大潜力与作用。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他是机遇对教与学关系的审视和思考。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三、国外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2.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 & R.K.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由于互动行为的依赖性特征,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 四、国内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适应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提出的类型 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1)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在我国目前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中,师班互动和师个互动是主要形式。 (2)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A、控制—服从型 B、控制—反控制性 C、相互磋商型

参与式教学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选择

参与式教学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选择 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特征,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沟通,注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参与式教学模式主要以翻转课堂、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来进行教学实践。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热情与教学能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也需要学习管理部门改变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并定期对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 标签:参与式教学;翻转课堂;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探究教学 一、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参与式教学模式,又称合作式或协作式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而提出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并采用灵活多变、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①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②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1、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主张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来源,是课堂的权威,是信息的发送者,而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是课堂的观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其实是不平等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则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位,这种平等不是否定教师的地位,而是在肯定教师地位的同时,对学生的主体性予以肯定。这种平等还意味着学生可以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可以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同时,这种平等还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2、参与式教学模式认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和信息基本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的传递过程,学生处于知识接受者地被动地位,这种被动性体现在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一般没有选择权,在课堂上学生一般对教师也没有太大的质疑权。参与式教学模式则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场所。当然,这种交流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你问我答,不是一方意志对另一方意志的强加,而是双方在多次交换意见后达成某种共识。美国心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综述 1.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和辩论式等形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概念与应用、标准与灵活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经常选择一些成功与失败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还采用师兄师姐传帮带的方式,带学生到上一届毕业生工作的单位现场,请毕业生现场讲解,或请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师兄师姐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包含了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大部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中,有很多问题是比较难以分辨清楚的,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例如:综合布线是一门引入我国只有10多年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授课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如“选择超5类还是6类布线系统”、“采用光纤还是双绞线”、“屏蔽双绞线系统与非屏蔽双绞线系统的选择”,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使学生在辫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2)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从2003年首届“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开始,就进行了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由唯康通信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2001/2002/2003三届学生已分别完成5栋学生宿舍的网络布线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工程项目实训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外,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了解认识了工程过程及管理运行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综合素质,从而深化了教学的综合效应,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未来工作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2.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英语和高等数学等基础课外的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必修课多媒体使用率为100%。“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已开发成为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全放在校园网上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网站设立答疑室,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该课程已在2005年评为学校及广东省精品课程,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实物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模式。在讲解服务器结构时,将服务器拿到教室拆开来讲解;讲授网络拓扑结构时,将学生带到校园网或其它现场进行教学;讲授光纤熔接技术时,教师做示范教学。 自评等级:A 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2.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必修课有35%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 随着航海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 21 世纪将赋予航海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航海专业课程应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以满足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航海事业的需要。 为实现改革目标,我们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参与式教学法的授课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的授课方法 一、讲述法 1、定义 讲述式教学法就是以老师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课堂中普遍采用。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讲授法的口诛笔伐时有所闻。究其根源,无非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早已被人们贴上了“灌输”的标签。在当前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同时,讲授法已被许多人所唾弃。 2、优点 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讲授法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所以,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这也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蓝本,不仅汇集着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蕴藏着许多其它有价值的内容,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知识本身不好读懂,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由于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内涵。所以,正是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辟分析,学生才得以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是溶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可以说,

我的参与式教学理念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5675477.html, 我的参与式教学理念与实践 作者:程启帮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23期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78-01 一、我的教学理念 刚开始教书时,自己的教学有点像“课本翻译器”。将课本中的知识整理后,把操作步骤详细地讲述给学生听,一步一步让学生重复。但渐渐地,感觉这样的教学有一点问题:一是,当我投入地讲解着各种操作的时候,或是运用各种方法希望让学生能跟随我的节奏前进时,学生的反映远没有达到我预期值,他们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二是,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开始了一种等待,等我告诉他们该如何做,做什么。渐渐地我觉得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是以讲清楚知识为目的,更注重的是组织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单靠老师是不可能将所有的软件悉数教会学生,也不可能将某一软件讲得面面俱到。在课堂上,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要关注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慧,使学生成为课标中阐述的“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我认为,参与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二、我的教学实践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努力保持住这种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点,设置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学生创设一种平等、轻松、愉快、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试误,敢于表达。 兴趣是必须的,主题活动的确定是关键,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主题对学生感兴趣;②活动任务的要求明确,对学生现有认知和原有经验来说是可行的;③活动方式是开放的,有可供选择的多样性,有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和拓展性;④学习资料是可查找的,或有教师提供参考的。 每次主题的确定,我都会再三斟酌。先从书本出发寻找一些题目,然后上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是否较充分,如果几乎找不到或是资料很零散或资料专业性太强,那么这个主题是不适合的。经过我的第一次筛选后,这些题目还需经过学生的选拔,只有学生自己选的题目,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例如,“学用EXCEL来评优评先”这个题目就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所选取的主题是要求学生通过数据筛选功能来完成德育等级的评定和学习标兵、优秀团员、三好学生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与特点 一、文献综述 我们组共查阅文献13篇,主要容分为5面,分别是参与式教学的涵、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教学课堂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参与式教学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提到参与式教学涵义的有8篇,参与式教学特点的有5篇,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意义的有2篇,教学课堂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问题的有2篇,参与式教学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的有1篇。 二、文献观点 (一)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 新燕在“参与式教学法初探”(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2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法。 俊在“参与式教学: 透视与反省”(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1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法。它首先是一种体现民主、平等、参与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任教育理念都必须以教学法为载体表现为某种教学法的运用。所以, 具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式教学行为应该是渗透着“参与式”理念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教学行为, 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现有条件下智慧地即席创造, 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某种模式运作。

光驰,宋奇慧在“参与式教学法的实践及效益评价”(职教通讯,2013年第18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学习者为核和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自觉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有效学习。 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 蔺永诚,箴在“参与式教学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法。 袁美荣在“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师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4月第26卷第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它重视全员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从中锻炼能力和发展个性,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弘扬,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营造起和谐、协调、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协调、合作、交流、互动,产生教学共振,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侯连英在“浅谈参与式教学”(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就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该方式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人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平等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并产生新的结果与智慧,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现状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参与,指的是个体进人群体的状态,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使其在亲历亲为的认知行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奇妙、增加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和能力;为学生认识、修正自我的认知水平、能力结构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参与式就是指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这里也包括个体活动,只要他是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不和同学互动也行,这也是参与式。 参与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它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扬了教学民主、学术自由、创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和谐的、愉快的、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尤其强调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校许多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 毕业扔笔记”的现状,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是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每个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根据小讲课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实战练习,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互相评论,并由教学者或专家进行评论,使学习者更加深刻地掌握小讲课所学的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以学习者和内容为中心,鼓励学习者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积极参与,最终制定出项目的研究或实施方案。开始时,学习者配对互相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经常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每节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编故事、绘画、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教学者要求制定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

交互式学习的文献综述(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交互式学习的文献综述(精品) 交互式学习的文献综述 [摘要] 交互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正处在朝气蓬勃的 发展当中。 它主要通过小组交互式学习的形式来得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 体现出巨大的优点。 [关键词] 交互式、小组、学习模式 [前言] 随着建 构主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学习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但当前,对于交互式学习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因此有 必要通过文献综述,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正文] 一、相关概念的认识 1、交互(interactive) 定义一: 交互原本是一个计算机术语。 指系统接收来自终端的输入,进行处理,并把结果返回到终 端的过程,也即人一机对话。 交互是计算机赖以工作的基础,没有交互,计算机便无法完 成哪怕是最基本的工作。 交互性成了计算机区别于其它媒体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但是并非只有使用了计算机才可以实现交互。 实际上,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 交流,因而在各种形态的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交互,交互其实是教 1 / 8

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只是在不同的教学形态中,交互所呈现的方式和特征有较大的差别而已。 (蔡宪, 2019)定义二: 交互,即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上课初,让学员相互认识、熟悉是交互,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员进行讨论探究也是交互。 实际上许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研讨法、情境模拟等都贯穿了交互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王淑卿,2019)2、交互式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interactive study) 定义一: 交互式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 (毛霞,陈健, 2003)定义二: 所谓交互式学习, 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借助多媒体课件或网上资源, 由学习者自主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式学习方式。 (应用多媒体课件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梁红, 吴继耘,何立乾, 2005 年 ) 定义三:交互式学习是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态的(以言语为主的)交互,在交互式的关系当中,对参与的学习者双方起到作

参与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参与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参与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培训,我自己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小组工作、实物教学、提问和学习活动、学习游戏,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小组工作进行了尝试,下面就小组工作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小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几乎在每堂课中都尝试着采用,因为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一、合理分组在分组的问题上,我认为应采取异质分组,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可根据学生和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固定座位来分、自由组合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不足,应考虑男女生的搭配,学生能力强弱的搭配,尽量减小小组间的差异,便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小组的成员基本固定,但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小组成员临时组合。二、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安排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各自要做些什么,怎样做。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三、给予时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小组工作前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就有反复阅读的机会,有认真思考的机会,有深入探究问题的机会。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交流自主学习所得,谈出各自疑惑之处。随后进行合作阅读,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万一还有不明之处,通过合作学习后的全班交流,教师的讲评,问题自然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这样合作学习才不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使所讨论的问题更深一些。在出示讨论题后,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理解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特别关心后进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同答错了,也要耐心引导,给予鼓励和帮助。四、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顾名思义,参与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意识;交往、互动的过程;积极、主动的态度。学生、教师双方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不是单行道,需要双方共同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强化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够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使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要求让学习者有自由思考、使用自己智慧的时间和机会,让学习者有选择上课方式、安排学习进度的权利,除了班级教学外,还能够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我们该怎样对待参与式教学呢?首先需要明确怎样教学就是参与式教学。一部分人说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发言、表演对话、回答问题等,总来说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起来。这就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些教师在公开教学中为了体现参与式教学,想方设法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学生活动,有些活动特别有必要,设计在课堂中效果很好,有些活动则没必要,没多大意义。这是一部分人理解参与式教学的概念不全面所致。 在实施参与式教学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带、角色扮演、画图、座谈、打分等活动方式。就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说,其做法是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实行讨论,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记录发言,然后由任课教师补充、归纳、点评。其优点主要有:(1)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多,归纳水平增强,印象深刻;(2)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既集中同学们课堂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不像以往那样枯燥无味,又让学生各抒己见,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提升学生的表达水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参与式教学比常规教学相对来说花的时间多,不易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从而有个别内向的同学或是没有发言任务的同学,只顾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参与讨论,任由小组代表自己发言。 我认为课改下教学的关键在于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保障机制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与教师的指导同步发展,使师生的 积极性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形成教育合力,达到知识增长、水平增强、情感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活动应符合如下流程: 学生参与过程:寻求参与→尝试参与→探究参与→创造参与。 教师指导过程:启发诱导→激情授法→鼓励点拨→拓展升华。

参及式教学法及理念

参与式教学方法及理念 参与式教学首先是一种理念,其基本思想是强调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知识能力的形成、化为目标,提倡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度介入,特别提倡学习者动手操作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合作,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教学思想不仅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思想的主流。 系统的参与式教学理论和技能还在发展过程中,它显然不像我的师傅所做的那样简单。不过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思想并不深奥,教学需要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比如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瞌睡,自然不可能学习好,因为他根本没有投入;投入程度差,照样也影响学习结果。这些道理几乎是不用解释的。只是在对实践的观察中,我们看到了相反的情形。2005年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开始的前期调查和2006年的基线调研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用将近90%的时间讲授,学生只有不超过10%的时间可以进行相对自主或者参与性的学习。我们认为,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学业成绩差是必然的。2007年初项目进行了学业测试,有一个县在全国测试的27个项目县中排名倒数第一,其他项目县也不过就是排在最后的这个县之前。学生学业成绩差与教师教学方式落后的数据正相关。即将参与式学习方式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融入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

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容与过程是灵活多变、不断生成的,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教学容、教学环境等的具体情况来创生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在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设计程序中,语文教师要明确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思路、考虑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设计要求。1 语文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思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考虑人——学生的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智各方面发展的时期,知识、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将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1.1 概念界定: 在我国21世纪初所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语文课堂中参与式教学是指在语文学习中,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构建轻松、愉快、平等、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模式。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核心概念是: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交互式学习的文献综述

交互式学习的文献综述 [摘要]交互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正处在朝气蓬勃的发展当中。它主要通过小组交互式学习的形式来得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巨大的优点。 [关键词]交互式、小组、学习模式 [前言] 随着建构主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学习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但当前,对于交互式学习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通过文献综述,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正文] 一、相关概念的认识 1、交互(interactive) 定义一:交互原本是一个计算机术语。指系统接收来自终端的输入,进行处理,并把结果返回到终端的过程,也即“人一机”对话。交互是计算机赖以工作的基础,没有交互,计算机便无法完成哪怕是最基本的工作。交互性成了计算机区别于其它媒体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并非只有使用了计算机才可以实现交互。实际上,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因而在各种形态的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交互,交互其实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只是在不同的教学形态中,交互所呈现的方式和特征有较大的差别而已。(蔡宪,2001) 定义二:“交互”,即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上课初,让学员相互认识、熟悉是“交互”,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员进行讨论探究也是“交互”。实际上许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研讨法、情境模拟等都贯穿了交互式教学的指导思想。(王淑卿,2000) 2、交互式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interactive study) 定义一:交互式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完成由“乐学”、“好学”到“会学”、“学会”的转变。(毛霞,陈健, 2003) 定义二:所谓交互式学习,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多媒体课件或网上资源,由学习者自主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式学习方式。(应用多

小学课堂互动教学研究综述

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研究综述 摘要 课堂教学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研究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调查,试图在此基础上获得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现状。并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影响师生互动的因素,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现代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对策 一、引言 互动论认为教育是一个有机发展的社会过程,有意义的学习通过人际之间的互动建构而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模式已经不再符合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由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的过程化、生活化、活动化,课堂互动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大量运用。互动式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的交流者,是学生的促进者,两者应该相互发展。新时期下课堂教学互动主要有三种模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其要求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主张教学应是教与学双方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提出

新课改要求: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在课堂,课堂是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化社会的逐步生成,迫切需要教育改变原有的形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新课标是新的教学观念向传统教学的挑战。由于人才需求的不同,使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日益活跃起来。而在目前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具体表现为: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被视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惟一尺度,应付考试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主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一种口号和虚幻的理想。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如引导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的调查研究就刻不容缓。 三、关于课堂互动教学概念的研究 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当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而将互动论真正合理利用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当属布列克里局(Blackledge,D)等人的师生互动模式研究。他们运用自我概念、认识、解释、磋商等,对课堂中师生互动何时发生、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与地位等给予了较好的解释。 课堂互动教学是在课堂情境下,发生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其相关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极大潜力与作用。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研究报告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新型教学理念。它起源于英国,最初,他不是教学法,而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后来将这一理论引进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发现不少学者对参与式教学的特征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文献综述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1.周金其、李水英、吴长春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0(3))中认为:所谓“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教学而言的。它要求给予学生自由思考、运用自己合理的时间; 给予学生选择教师、安排学习进程的权力; 教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也要评价教师; 除班级教学外,更多地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各种层次的选择这一途径来实现。[1] 2.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4(04,128))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参与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一样,参与式教学也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但与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内容与过程是灵活多变、不断生成的。因此它没有十分固定统一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的具体情况来创生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2] 3.王继军在《新课程下参与式教学初探》(甘肃教育,2009年04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以激发学生的学

参与式教学

定义参与式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是对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有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特征 (1)学生参与对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2)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主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能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调适。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生活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应试倾向”、“片面发展”、“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与文化两张皮等几个较为典型问题,提出了将“参与式教学”全面引入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形式 参与式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方法 1、交际法 是根据意念项目和交际功能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系统教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言语进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考虑到进行相互交流的人们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所涉及的题目和情景,从而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 2、游戏教学法 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3、情景教学法 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 4、动作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模式教案设计

参与式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决部分学生“不愿学,不会学,学不会”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我校自20XX年6月成立了校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活动小组,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校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学路子,并在全校全面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一、认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 ㈠含义:参与式课堂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 ㈡参与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参与”不应该是被动的,被给予的、被要求的或受条件驱使的;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发起的、自愿的、平等互动的行为。这与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法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1、参与式教学法把以活动促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参与式教学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主体活动及主体的发展。运用这种教法,学生既可动脑,又可动手、动口,从而真正活动起来。 2、参与式教学法强调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包括现实客体和知识客体)的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不断发现、不断改进的认识过程。参与式教学从目标、内容、过程、方式、结果等都体现出了学习主体自主、开放和创新的特征。参与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追随者。重要的不是传递,而是生成。从活动时间和空间看,学生主体的思想、行为都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学生对于活动材料、内容、伙伴的选择,对于活动的具体设计、展开、实施评价等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在做中学,听来得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会。 3、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平等参与,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互相探讨、互相交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