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异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异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异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异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

同异

班级:11级安管

姓名: 邢海滨

学号:07071101009

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异

国际上对现代市场经济有不同的分类。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1年《转换到市场经济》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成功的市场经济的三种体制模式:美国、英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日本、法国的行政管理导向市场经济体制;德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一、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

一谈到西方市场经济,人们自然首先考虑到的是美国、日本和德国,因为他们既重要、发达,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一谈到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人们又往往比较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诚然,这些特殊性确实是显著而重要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但是,从借鉴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探讨它们的共性。(一)社会经济制度方面

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的经济体制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而在私有制经济中,都是以私人垄断

企业为主导。

在美国、日本、德国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10%不等,合作社所有制、工会所有制的份量更小,其余80%-90%以上均属私有制。而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虽然在企业数量上占

80%-90%甚至更多,但它们毕竟是从属的。例如在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60%以上同大企业有承包关系。在美国20万家工业公司中,最大的50家占了全部工业资产总额的49%。[1]

在日本,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企业(不包括金融、保险业)有175万家,其中资本额在1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有2195家,仅占公司总数的0.13%,但它们占了全部法人企业资本总额的41.4%。[2]在德国将近4.4万个工业企业中,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0个,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却占了销售总额的44%。

[3]这里我们之所以突出大公司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影响和作用实在太大,太重要。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概括说,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几十个工业集中区和几百家公司提供大部分出口产品,提高生产率和国民生活水平的。

(二)社会经济机制方面

在社会经济机制方面,都以市场竞争为基本调节手段。在对待竞争的问题上,美国、日本、德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种体制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下述两方面:一是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同时又都看到个人和企业(特别是私人垄断企业)有一种排斥竞争的本能,因此不能寄希望于其自发存在的竞争秩序,而是重视建立人

为的有序的竞争。二是为了建立这种有序的竞争,不仅要直接制订若干必要的调整竞争秩序的法规,例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日本的禁止垄断法、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等,而且还要间接地为建立有序竞争创造重要的条件,例如币值稳定、市场开放、契约自由等。

西方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都特别重视竞争,致力于保护竞争,把它看成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德国的路德希·艾哈德说:“竞争不可分地是市场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它最内在的要素,排斥、损害或阻碍竞争都必然导致根本毁坏这种制度”。在他们看来,竞争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多方面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归结为取得成就、实现民主和达到协调。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有两大任务,即保证最大成就和分散经济权力”。[4]“一种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经济的,同时又是最民主的制度。”[5]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过程是由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按供需状况自由地进行决策。这些分散决策的协调也要通过竞争。这种通过竞争协调经济发展的思想,出自于斯密的理论。在斯密看来,人的利己主义本身就是一种调节力量,但这种调节力量只有在竞争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有益于公众的作用。

他们同时也认识到,经济本身对竞争往往是不感兴趣的,而且总是力求通过垄断和价格与市场的协定等来削弱和排除竞争。经验表明,国民经济中的竞争原则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贯彻,它必须

通过一种国家规定的“人为秩序”加以保护。这就是西方一系列反垄断法和相应的国家机构出现的原因。然而,为了形成有效的竞争秩序,人们还必须作出种种努力间接地为此建立必要的框架条件。例如,正确运用货币政策。在竞争秩序里,货币政策起着首要作用。如果不能成功地保证一定的币值稳定,一切实现秩序的努力都将白费,因为,通货膨胀将会严重干扰价格的调控机制和信号功能。又如,必须开放市场。封闭供求意味着企业削弱或者完全取消市场上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封闭市场,就是犯法,应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再如,契约自由是开展竞争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当家庭和企业可以自行决定何时何地买卖何物的情况下,竞争才能正常运行起来。

(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

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相当接近。资产阶级国家同时履行阶级职能和社会经济职能,这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二战后的新现象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都大大增强了。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在考虑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时的基本目标,和在制订社会经济政策时所提出的目标都大大提高了。战后,美国、日本、德国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思路主要是:首先,国家的任务主要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创造框架条件,而不是自己直接从事经济生产活动;其次,针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发的市场竞争所必然带来的三大弊病(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结构的不协调以及社会的极大不公),以

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力争加以缓和。据此,它们提出了三个层次的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第一层次是社会政策目标,即所谓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这一目标可以称之为最高目标。第二层次是经济政策的一级目标,包括经济自由、社会保障和社会公正;第三层次是经济政策的二级目标,这里指通货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公平分配等。

为了遵循上述基本思路和达到上述社会经济政策目标,战后美国、日本、德国都发展或完善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包括竞争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等。所谓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大大增强,主要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政策得到体现的。可以说,它特别集中地反映在一项指标上,即国家财政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战后比战前都数倍地提高了。1937年,美国的这一指示为8.5%,日本为11.6%,1952年联邦德国为15%;1988年,美国上升到36.3%,日本为32.9%,德国则为46.6%。[6]当然,在运用这些政策工具时,各国在“配方”和“剂量”方面还是有不少差别的。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前途方面,总的说来是在日益相互接近、彼此靠扰。

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各有长处和短处。人们普遍认为,美国、英国更多的强调“自由”,而相对较少社会福利;德国、法国和北欧一些国家比较重视社会

福利,但相对缺乏“自由”;日本则两者都不足。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它们各自都将弥补自己的欠缺,三者的差异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

我认为,对于美国、日本、德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发展前途,可以作另一种描述。是否可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阶段(或者说自由竞争阶段);以私有大企业为主的阶段(或者说私人垄断阶段);大企业+大政府的阶段,即由大企业和大政府一起主导社会经济生活。这里的“大政府”,不仅是指政府机构和人员的规模数量比过去扩大,更重要的是指政府权力和职能的强化和扩大。然而,在第三个发展阶段中的“大政府”,往往是官僚主义的、效率欠缺的;“大企业”则是过分追求利润,既忽视社会责任感,又缺乏民主精神。现在正在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它将依然是“大企业”+“大政府”,然而这里的“大企业”和“大政府”都将逐步比过去有所改善。西方市场经济虽然有种种弊病,但从大方向看,它们在继续进步。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模式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人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其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可以发现它们还是有许多共性,其中,市场经济就是至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经济体制,不同的是,市场经济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的国家却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1.“野生植物”——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①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家经济比重的2%,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局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他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充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公

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 2.“人工培育的植物”——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①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②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引导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益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 3.”政府主导型“——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德国政府直接通过财政、货币、税收、规划等诸多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间接通过投资、保险、科技、信息、计划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扩大全球市场贸易范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与革新,努力给社会创造一个低税负、低通胀、低利率、保护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宽松有序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战后很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概况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共设立15个州,1个直辖市,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55万。200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万亿美元。综观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键在于定国之初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所有制。《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私有土地、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转为公有。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存在着八种形式的所有制:即私人垄断所有制、非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私有制、国际私人垄断所有制、国家垄断所有制、合作化所有制、工会所有制和国际国家垄断所有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家垄断所有制。 在国家垄断所有制结构中,以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行政办公大楼等)、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博物馆、艺术厅等)和军事工业及设施为主体,汽车、造船、采矿、钢铁、有色金属、交通、供电、供水、煤气及污水处理等行业采取国家参股、控股等“公”“私”混合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宏观条件和保证国家与经济安全。 (二)确立以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竞争秩序由政府负责规范的市场管理体制。 在经济活动中,德国一直信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并实行有序的市场竞争,尽可能地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经济活动;同时,在需要时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干预。这个“尽可能+需要时”,可以说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其实质是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德国在市场经济实践过程中,既反对国家操纵主义,也摒弃自由放任主义,力图走出一条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其主要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由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按照供需状况,通过竞争来自由地进行决策,尽可能地在政府规定的游戏规则下,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一切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鼓励和规范竞争秩序,先后制订和颁布了《反对不正当竞争法》、《折扣法》、《商标法》、《专利法》、《关于附加赠送物品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另外,还成立了联邦卡特尔局及其分支机构专门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种在规范的游戏规则下,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既经济又民主的高效率的经济制度。 (三)确立独立的金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负责实施的金融管理体制。 德国中央银行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得到法律制度和体制机构上的保证。在法律方面,中央银行应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负责货币发行;中央银行有责任向政府提供货币政策问题的咨询和信息;政府必须邀请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讨论有关货币政策;政府有权参加中央银行委员会会议,只有建议权,但没有表决权;中央银行有权参加政府的财政计划委员会和行情委员会会议,但也没有表决权;在挑选中央银行领导成员时,政府有建议权,从而可以施加一定的影响。此外,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通过“联邦信贷业监督局”,对整个银行体系进行监督、控制,保证储户存款安全和银行正常业务,并监督银行活动不损害国民经济利益。在机构方面,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央银行委员会,中央银行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是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它负责同政府、信贷机构、外汇和公开市场有关的业务。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由政府提名,经过中央银行委员会范围内的听证,最后由政府总统委任,任期八年。中央银行委员会所有成员任期均为八年,大大超过政府总理和各部部长的一届任期,其目的是使中央银行不受政府更迭和党派关系的干扰,保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2020年(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壹。尽管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着下降的趋势,但“瘦了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199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4.458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4.5%;同年,美国对外贸易额达9,311亿美元,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3.1%,均排列于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壹只“带头羊”,美国的经济情况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由于于世界经济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壹种示范效应,人们壹方面密切注意美国市场的动向,试图于这个容量最大的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另壹方面,人们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运柠机制和政府于其中的作用,希望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用于加速本国、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壹个发展中国家,正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本章拟于前面各章分门别类加以介绍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对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作壹评价分析。 第壹节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厅那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的显示屏幕,到洛杉矶迪斯尼乐园观见米老鼠唐老鸭表演的欢乐的人群,美国的市场经济显示出壹种色彩斑斓的景象;从阿波罗登月旅行,航天飞机翱翔太空,到遍及世界各地可口可乐饮料和麦克唐纳快餐,美国的市场经济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是怎样壹种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具有这样的景象、能量和活力呢?概括地说,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 壹、实行自由企业制度 作为美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X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

日本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示

日本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示

————————————————————————————————作者:————————————————————————————————日期:

日本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示-电气论文 日本和德国工匠精神的启示 本刊记者李曾婷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的这一号召,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工匠精神”成为“网红”名词。以如此方式号召,证明了中国制造业对工匠精神需求的迫切程度。 日本和德国都是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代表国家,因此成为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两个国家。那么,日本和德国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又是如何培养工匠精神的?为此,《电器》记者整理了两个典型的案例,希望能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一点借鉴价值。 “双元制”教育体系 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非常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的人才。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 在“双元制”教育体系下,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 按德国政府相关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虽然名义为“实习”,但是学生在企业的培训阶段实际上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师

傅”传授给学徒的都是当下应用在生产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技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职业精神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正是这种职业精神使得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严谨、负责态度,为“德国制造”的质量做好铺垫。 技师培养机制 除了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外,工厂的技师培养机制也造就了德国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毋庸置疑的是,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生产态度,对于产品品质的提升非常重要。但对于中国工厂而言,生产工人的流动性非常大,甚至许多工人是“一年游”。这种现象导致许多企业陷入每年初耗费时间和经历培养新人,年底已上手工人离职的恶性循环。随着工匠精神的提出,中国制造业的这种不良循环亟待改变。德国的技师培养制度,恰好可以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一些借鉴。 在德国人看来,技师与工程师一样,均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只不过分工不同。工程师是德国所有工种中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但即使是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技师,收入同全国平均工资相比也并不低。如果技师有兴趣,还可以进入应用科学大学,取得文凭后成为工程师。 在德国,质量是产品生命,同时也与生产工人的职业声誉息息相关。在德国工厂,如果一个技师出现超过两次错误,将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如果技师因为生产中出现质量问题被解雇,他将很难再在行业中找到新的工作。 哈德洛克——不到50 人的小公司 若林克彦将哈德洛克称为中小企业——确实,哈德洛克是一家员工不足50 人的小公司,都在螺丝(螺母)这种成熟度极高的行业,拥有世界上拥有令人瞩目的核心竞争力。若林克彦表示,哈德洛克目前仍然是那种随处可见的街道工厂,在创业阶段时,为了支撑下去,也誓死付出过努力。在这一点上,哈德洛

家庭_国家与儿童发展_美国_德国和日本儿童政策的比较研究_杜亮

2015年1月第17卷/第1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Jan.2015 Vol.17No.1 收稿日期:2014-11- 12基金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1D009012000001 )作者简介:杜 亮(1976—) ,男,四川射洪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研究;王伟剑(1992—) ,男,浙江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研究。家庭、国家与儿童发展:美国、德国和日本儿童政策的比较研究 杜 亮,王伟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 )摘 要:儿童政策背后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儿童、家庭、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儿童在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均有很高的地位,并且通过完善的法律政策来加以保障。三个国家儿童政策的实施,均基于家庭是儿童照顾和发展的最主要责任者的理念,国家通过替代性支持和补充性支持等方式来介入家庭中的儿童保护与发展。三国儿童政策理念对我国儿童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儿童政策;儿童福利;儿童发展;美国;德国;日本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3X(2015)01-0056-06DOI:10.13763/j.cnki.j hebnu.ese.2015.01.009 在当下中国, 儿童的保护与发展日益成为社会的重要关注点之一。自2010年被认为是“ 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之后,[1]我国对儿童福利方面的重视程度 不断提高。在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试点工作,2014年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工作也开始推进。儿童福利制度和儿童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美国、 德国、日本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发达国家,他们在儿童政策的演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我国完善儿童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之所以选择美国、德国和日本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三国社会福利体制的类型特征。按照蒂特马斯(Titmuss)的分类,美国属于典型的剩余福利模式,德国和日本则为辅助福利模式。如果按照埃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的分类方法,美国属于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国家之一,德国、日本则 属于保守主义福利体制[ 2](P15-17),[3] 。这三个国家的福利制度既有共性,也体现出各自的特点。虽然德国和日本一般被认为是同一福利模式,但是考虑到日本与我国同为亚洲国家,因此最终选择美国、德国 和日本三国来进行具体分析。 有学者指出,法律并非是一系列写在纸上的条文,它的背后总有一定的伦理价值观作为依托,它本 身是一种伦理价值观的肯定与体现。[4] 儿童政策背 后的理念, 其核心是儿童、家庭、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儿童政策的指导理念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和历史性。一个国家现有的儿童政策,往往体现了该国社会和政府对儿童的主流看法和态度,也体现了政府在儿童照顾和发展问题上对家庭、国家责任的认识。因此,本文将以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儿童政策为切入点,来探讨三个国家儿童政策的理念及其特点。 一、儿童与儿童政策的概念界定 “儿童”概念在各国政策法律中没有统一的界定,这主要体现在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上,有时即使在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中, 也存在差异。如在德国,《联邦德国儿童与少年救助法》、《德国少年保护法》中对儿童和少年的年龄划分以14周岁为界,即将未满14周岁的人看成是儿童,超过14周岁而尚未满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 我们常说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很严谨。德国和日本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理论上如果两个国家的人性情相似的话,他们的行为也会很相似,从而令生产活动的结果也有相似之处。 可是明明德国和日本生产出来的工业制品(本文探讨的领域停留在汽车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那么不一样。所以从德系车和日系车的不同点推测,德国人和日本人的严谨有区别吗?这次的德国之行,我就顺便捎带上这个问题了。 当然,由于观察者是不以严谨著称的中国人,以下推论仅仅是个人见解,我更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把这个话题聊得更透彻。 德国人和日本人的飞机餐怎么吃? 我两年前第一次去日本,身旁坐着的就是一个日本人。 这是一顿有冷面、酱菜、面包、水果的日式料理,总而言之吃起来非常复杂。我旁边的那个日本人,餐盘里面的食物始终摆放得井井有条,拆下来的包装袋、吃完的小碗,全都码得整整齐齐,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任何时候看过去,都像是已经被精细地收拾一番。 最后餐盘被收走的时候,餐具仔细地排好,餐巾纸叠整齐,盒子小碗的盖子都重新盖上,总之比发放下来的时候还要整洁。这是日本人从幼儿园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遵循的一种习惯。 这次飞德国,右前方是一个德国人。吃飞机餐大快朵颐之后,餐盘上也很随心所欲,用完的纸巾揉成一团随意放着,小碗小盒盖子和用过的餐具也并没有摆放整齐。似乎德国人对收拾餐具没有日本人那么讲究。

来到德国,博世德国总部的一个中国籍员工跟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德国人严谨的故事:他在德国攻读硕士,有一次在实验室旁边有一个空置的房间,研究生们提议将一些桌子搬过去,优化一下实验环境。 在我们看来,直接把桌子搬过去就得了,要不了10分钟。不过德国导师却打开了AutoCAD(一个工业绘图软件,可进行室内平面设计),画好空置房间的平面图,然后再在图纸上画好桌子应该摆放的位置,然后再指示学生们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把桌子搬到预设的位置。 除了这个亲耳所听到的事情,以前还听说过很多关于德国人如何守时的故事,把每天的行程精确到“分”,其实德国人能这么做,必须基于整个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公共默契,--只有其他人,例如公共交通服务守时,个人才有可能守时。 所以,如果以上面的实例,以小见大地推论,我会认为德国人的严谨,其很重要的一点表现是规划意识。 德国导师用AutoCAD指导“搬家”,就是标准化流程的思维,而守时的习惯,就是按照进度表推进一件事情的一个落实点。标准化流程,严格遵守时间表执行,这都是规划意识的表现。 规划意识,让德国人有一种凡事都基于充分的、正确的的事实,将现象抽象成原理的能力,这种类似于构建上层建筑的思维,除了解决实际问题,其更重要的价值是拥有更强的延展性。

德国强势经济体制分析

德国经济为什么这样强 杨佩昌 德国已成为抵挡欧债危机的中流砥柱。德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德国良好的经济基础、高素质的人员、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政府施政措施的从容与恰到好处。这种从容与恰到好处的做法源于何处?这首先得从德国历史特别是制度创新和具体的施政策略中寻求答案。 社会市场经济的基石 经济制度的选择远比解决个别实际问题意义更重大,一个良好的经济制度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二战结束后,对德国而言,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制度。 当时的联邦德国存在两种经济制度选择,即社民党的“社会主义”方案与基盟党的“秩序自由主义”方案。鉴于联邦德国公众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恐惧和美英法占领当局的关键态度,联邦在选择何种经济制度的问题上,已经不是“要不要市场经济”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也就是说,联邦德国的经济体制首先应该体现于承认“个人选择的自由”、“企业经营的自由”和“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这三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条件。对此,联邦德国各派政治、社会力量之间,并未出现激烈的争议。因此,在承认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各方关注的焦点是“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发挥多大的作用”。各方的观点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思想主张:新自由主义方案和社会主义方案,它们在市场与计划之间分别代表了两种相对极端的观点。而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以秩序自由主义的弗赖堡学派最有影响力。 经过激烈交锋,以艾哈德和米勒-阿尔玛克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方案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尤其是美国占领当局的认可。随着信奉新自由主义的艾哈德被任命为英美占领区经济管理局主任,“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成为了双占区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于是,关于联邦德国经济体制选择问题的争论也暂时画上了句号。 这一制度致力于实现下述目标:“第一,通过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且采取相应保证措施以防止产生专政,国家计划化、经济管理已经由于工业卡特尔化而造成的私人垄断,目标是实现尽可能广泛的经济发展。第二,建立能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以保证价格稳定。在私人经济创造奇迹的国家应保持货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以及通过不同的国家措施保证市场的竞争和经济的稳定。第三,实现社会安全、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主要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即不断扩大社会财富,国家对收入与财富进行再分配。同时为加强社会团结,如果由于竞争而产生较大收入差别,则通过累进税率缩小这一差别,而同时又不至于影响贯彻刺激生产的原则。”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保持稳定物价和维护市场的自由竞争,为此,联邦政府修改和颁布了以下几项法律:首先,联邦政府在1957年对1909年制定的《反对不正当竞争法》进行重新修订,明确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对各个经济领域内的竞争规则和竞争秩序作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其次,1957年艾哈德政府颁布《反对限制竞争法》(即《卡特尔法》),其任务是尽可能地保护有效竞争,排除阻碍市场自由竞争的一切因素,核心是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自由,防止企业或个人通过不合法的方式、手段来限制和妨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再次,在确保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联邦政府致力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艾哈德认为,物价稳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没有稳定的物价,经济繁荣就不可能持续。物价稳定的关键是保证货币金融稳定。1957年7月《德意志联邦银行法》颁布,鉴于德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两次灾难性的通货膨胀,防止货币政策受到政治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必须保证联邦银行的独立性,于是根据该法的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是联邦德国的中央银行,它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德意志联邦银行中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联邦中央银行行长、副行长、理事会成员和州银行行长组成,联邦中央银行行长由联邦政府推荐,总统任命,任期为八年,并且行长的任期不受政府更迭的影响。艾哈德通过这样一个中央银行机构及其功能,力图在全国范围内能稳住金融市场,保持货币稳定,以稳定物价。艾哈德甚至把稳定货币上升到维护人权高度:“我们有理由把货币稳定纳入基本人权范围,每个公民都可要求国家来维护这种权利。” 由于社会市场经济是一个与德国具体现实较好结合的产物,因此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良性作用,艾哈德的政策也起到明显效果。从1951年开始直至1960年代中期,德国创造了“德国经济奇迹”,物价上涨速缓慢,同时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在联邦德国成立后短短15年间,德国国民收入稳步提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楷模。到了这个时刻,艾哈德已经可以

德国日本与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日本与美国崛起及其给中国崛起的启示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德国、日本的崛起 (一)德国 1、崛起 (1)第一次崛起:①1871年,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打败了欧洲两大传统强国法国和奥地利,完成了国家统一,成为欧洲的新兴强国。②19世纪末,德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③一战前,组建了以它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①国家实现了统一,有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了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③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2)第二次崛起:①20世纪20年代,经济复苏,并重新成为政治,经济大国。②30年代,为解决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疯狂扩张,最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势力达到了鼎盛。 原因:①利用美国等国的经济援助,20年代经济复苏。②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镇压,对外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3)第三次崛起:①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②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德国再度成为欧洲大国。 第三次崛起原因:①战后实行民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为经济的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②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经济非军事化)。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⑤两德统一,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2、衰落 (1)一战后初期衰落: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原因:①一战中严重削弱。②战败后面临宰割。 (2)二战后初期的衰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国家分裂。 原因:①二战中严重削弱。②战后被分区占领等。 (二)日本 1、崛起 (1)第一次崛起原因:①明治维新使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②善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④一战中大获其利。⑤在国家的扶植下,日本垄断组织建立并迅速发展。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2)第二次崛起: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努力想成为政治大国。 原因: ①战后进行改革,清除了封建残余.。 ②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⑤利用朝鲜战争美国的订货,经济迅速发展。 2、一度衰落 原因:①二战中损失惨重。②二战后成为战败国。 (三)德国、日本崛起的启示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知识梳理

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错误!

考点1罗斯福新政 【重难点突破】 一、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危机,暴露出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什么缺陷?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生产缩减和失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论经济繁荣或衰退,政府都不应当积极干预经济活动,“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会自动地把经济导向稳定状态。但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似乎没有起什么作用。 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缺陷在这场危机中充分暴露出来,其缺陷即:只强调给予个和企业最大限度的放任自由,主张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干涉政策,也就是只强调市场对资源和经济的调节作用,而反对政策对经济的干预。 2.罗斯福为什么要实施新政? 美国经济危机严重,一半以上的全国性银行已经破产或者终止提款,整个国家的金融活动处于瘫痪状态。为了挽救濒于绝境的美国经济,罗斯福实施新政。 3.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主要措施是什么? (1)罗斯福推行新政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3年3月开始,主要任务是实现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自1935年5月开始,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 (2)罗斯福的新政的主要措施

(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新政的显著特点: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2.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影响? 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理论和政策。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都是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政策。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但在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自由主义只能导致无序的、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凯恩斯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典例精讲· (2016·徐州模拟)材料一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1935年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亿美元;1936年的工业生产调整指数由1932年的58上升到了121,工商业企业倒闭数目减少至1932年的三分之一。银行业也渡过难关,国民收入和公司利润增加一半以上;失业率大幅下降,至少使600万人有了工作。 材料二“新政”的实施带来了国库每年60亿——70亿美元的亏空,并且仍有七百多万人失业,14%的人口靠救济过活。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了衰退。1937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爆发了“黑色星期二”,股价下跌比1929年爆发“黑色星期四”后最

德国经济概况

德国经济发展状况 1.自然资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德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针叶林为主。在西部,私人林占43%,国营林占32%,其余属于社团或地方。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褐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茵兰勃兰登堡州南部和萨克森州,有开采的储量为560亿吨。由于铀的储量有限,自1981年起,不再开采铀矿。核电站所需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2.经济概况 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国际上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国。德国经济1993年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衰退,1994年回升强劲,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2.9%,1995年增幅明显减缓,为1.9%。1996年德国经济低速增长,增幅1.4%,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增长,全年出口增幅达4.6 %。国内设备投资趋于活跃,增长2.6%;建筑业投资则出现2.7%的负增长。公共消费增加2.8%,但私人消费仅增长1.4%。德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失业急剧上升,1996 年失业人数397万,失业率10.4%。企业破产严重,达25530家,比上年增加14.3%。东部经济重陷困境,1996年经济增幅仅为2%,远低于上年5.3%的增长速度。另外投资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也是困扰德经济的重要问题。 3.经济简史 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40多年来,两个国家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沿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到60年代中期出现“经济奇迹”。后来虽然经历了席卷西方世界的三次经济危机,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仍然高于西方其他的工业国家,成为西方第三大经济强国,民主德国沿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集中计划体制,到70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是苏联东欧国家中居苏联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就两个德国相比,战后初期德国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大同小异,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无几。40多年后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联邦德国,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尚不及联邦德国的50%。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急剧变化,对民主德国产生最深刻的影响。民主德国虽是东欧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其领导人从60年代起放弃民族统一旗帜,在新形势下又拒绝改革,从而引起群众不满、最后导致不得不开放柏林墙和边界。与此同时,联邦德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实力,利用当时对其有利时机,首先在1990年7月1日实现两个德国的经济和货币统一,然后在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正式吞并民主德国,实现了统一。自从两个德国货币统一以来,东德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企业倒闭,失业现象严重、西方商品充斥市场,物价飞涨,劳动力大批向西德滑动,资金筹集困难,1990年国内生产

(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最全版

(财务知识)美国市场经济 模式评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壹。尽管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着下降的趋势,但“瘦了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199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54.458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4.5%;同年,美国对外贸易额达9,311亿美元,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3.1%,均排列在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壹只“带头羊”,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由于在世界经济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壹种示范效应,人们壹方面密切注意美国市场的动向,试图在这个容量最大的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另壹方面,人们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运柠机制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希望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用于加速本国、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壹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本章拟在前面各章分门别类加以介绍和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对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作壹评价分析。 第壹节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厅那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的显示屏幕,到洛杉矶迪斯尼乐园观见米老鼠唐老鸭表演的欢乐的人群,美国的市场经济显示出壹种色彩斑斓的景象;从阿波罗登月旅行,航天飞机翱翔太空,到遍及世界各地可口可乐饮料和麦克唐纳快餐,美国的市场经济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是怎样壹种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具有这样的景象、能量和活力呢?概括地说,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 壹、实行自由企业制度 作为美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X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由此形成了构成美国市场经济基础的自由企业制度。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评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尽管随着日本和欧洲的崛起,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有着下降的趋势,但“瘦了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年,美国 国民生产总值达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同年,美国对外贸易额达,亿美元,占世 界对外贸易总额的,均排列在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经济的一只“带头羊”,美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由于在世界经济中居于如此重要的地位,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一种示范效应,人们一方面密切注意美国市场的动向,试图在这个容量最大的市场上不断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另一方面,人们研究美国市场经济的运柠机制和政府 在其中的作用,希望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用于加速本国、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学习和借鉴。本章拟在前面各章分门别类加以介绍和研究的 基础上,从总体上对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作一评价分析。 第一节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大厅那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的显示屏幕,到洛杉矶迪斯尼乐园观看米老鼠唐老鸭表演的欢乐的人群,美国的市场经济显示出一种色彩斑斓的景象;从阿波罗登月旅行,航天飞机翱翔太空,到遍及世界各地可口可乐饮料和麦克唐纳快餐,美国的市场经济表现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是怎样一种市场经济模式,使美国经济具有这样的景象、能量和活力呢?概括地说,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八个基本特征。 一、实行自由企业制度 作为美国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是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等组织形式,独立而自由地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 和服务。由此形成了构成美国市场经济基础的自由企业制度。 自由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私人财产所有权,私人财产受法律的保护而神圣不可侵犯。每个人可以自主地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财产,可以用之进行投资,取得投资收益,也可用于自己的消费。在切身利益的趋动下,个人会选择最有利的领域来使用自己的财产。虽然美国政府也拥有一定比例的财产,但私人财产始终占居主导的地位。在自由企业制度下,每个人都有权利自己创办和经营企业。只要依法办理登记,承担纳税义务,就可以成立新的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产品和服务的订价,生产经营的规模,均由企业自行决策。当然,盈亏由 企业自己负责,严重亏损的企业则应依法申报破产。 自由企业制度并不排除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但这种管理不是对企业内部事务直接进行干预,而是为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在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企 业与个人之间,都是一种契约关系,政府通过各类法律调整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二、遵循平等竞争原则 在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始终遵循着一种平等竞争的原则,即在市场竞争面前,人们都是平等的,至少在市场机会方面是平等的。每一公民都有权利创办企业,有权利 进入某一个行业。虽然事实上在机会和其他各方面,富人和穷人是不可能平等的,但由于整个社会都持有平等的价值观,当一个人合法地进入某一行业从事经营活动时,该行业的人无权阻止其进入,除非使用竞争的办法将其挤出。这样,至少就提供了一种有利于自由竞争的 环境,有能力的人就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从美国的多数行业看,竞争性市场占有主要地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行业由垄断组织控

三种主要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三种主要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时间:2011年12月28日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者:李旭章 一、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实践为理论依据,主张国家对私人企业尽可能少干预,实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企业高风险、高利润;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美国从建国之初就选择了实行市场经济,两百多年来没有太大曲折。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化和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确立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混合经济体制确立。尽管我们很难说美国目前仍然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但还是不难看出其以自由竞争为主基调的特色。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宪法赋予各州立法权,地方自治;自由平等是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正是以这一价值观建立起来的。 英国是第一个自由市场经济国家,早在18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海运、金融等方面居于垄断地位,是“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工业产值在19世纪80年代被美国超过,1900—1910年间被德国超过,之后不断被新兴大国超过。由于地域上处于美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目前的英国体制可以说是介于美国的自由市场体制与欧洲的福利市场体制之间的,“有部分调节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曾给英国带来历史的辉煌,失去竞争力大致也可以解释大英帝国的没落。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美国里根入主白宫,两人共同演绎了一段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新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奇迹,也是我们能找到的英美自由模式的最近例证。他们在所有制领域实行私有化、在金融市场上去除管制、在国际贸易上主张自由化,分别带领英美两国走出或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困境。 自由竞争的市场模式有利于投资和生产力的发展,起源于英国,在美国达到巅峰。这种模式中积累的决策权主要在私人公司,它们可以自由地、最大限度地追求短期利润目标,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本;劳动者享有有限的和法律明文规定的劳动所得和社会权利;信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美国模式在战后的“经济绩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优点是:弹性很强的劳动力和产品市场、低税、激烈的竞争和股东资本主义——股东对管理者施加压力,要求使他们利润最大化。它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必要的政府干预基础上,解决资源配置的动力问题。企业在技术、管理、产品、生产方式创新等方面,处于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但是,美国模式的“社会绩效”明显偏低:劳资矛盾、贫富分化、种族歧视、社会安全问题挥之不去;收入差距悬殊、低福利救济、公共物品和服务(初等、中等教育)质量较差、公共服务与其社会财富不成正比;低投资率和很低的储蓄率,等等。美国医疗卫生体制集中反映了这一点,尽管美国是最发达的西方国家,其医疗卫生体制和绩效却备受怀疑和责难,奥巴马医改步履维艰,反映了美国人根深蒂固的自由市场观念。 二、以德国、瑞典为代表的社会市场模式 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具有高质量的劳动队伍、巨大的资本存量、低水平的腐败和高水平的创新。德国曾经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现在正通过改变欧洲主权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专题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第4课时练习题

第4课时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学习目标】明确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分析这些模式形成的原因,对这些模式作出比较和评价。 一、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的市场经济和有________的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2.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________等不同,当前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以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为代表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 3.各种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__________占绝对主导,__________比重小。 ②____________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 ④__________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2)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__________体制特征明显,注重____________和国家调节的结合。 ②强调社会保障。 (3)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在强调__________的同时,特别强化________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②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___________。 二、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 1.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到本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美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其传统的________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3.德国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战后______________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4.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三、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1.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社会保障水平三个方面,三种市场经济模式 2.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优缺点。 (1)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 优点:强调发挥______的作用,好处在于______少,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缺点:由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