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理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参考★

北理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参考★

北理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参考★

第一篇:北理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参考《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一、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分篇简介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

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三、读书笔记

一、狗猫鼠这篇文章表面上写猫鼠狗的各种特性,实际上借猫鼠狗暗示时下的人们的生活意识状态。本文其实主要写作者的仇猫。

作者仇猫有许多理由,猫的特点和一些人很像,灵巧中隐藏妖气。先生不喜欢猫的叫唤声,因为猫更像与作者叫嚷的“名人”。还有,猫若是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纵情摆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与当时一些人的做法相似,如果手中有他人的痛处,就折磨别人,自己享受着其中的“乐趣”,这种病态是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悲痛。

细细咀嚼,作者表面上说狗鼠猫,其实借猫的特点和自己讨厌猫,鞭挞了那个时代的“名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弱者的同情和对那个黑暗的世道的愤恨,他用他的笔抢救气息奄奄的中华民族。

二、阿长与《山海经》

本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礼节多的特点,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虽然她迷信和礼节麻烦,但突出了她的伟大和做到别人不愿做的事。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

键,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作者与长妈妈之间的感情很深。语言上夹叙夹议,前后呼应,如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韵味。

文章借长妈妈这样一个独特而不平凡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本文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读者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三、《二十四孝图》

此文告诉我二十四孝图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不人道的,非但没有起到孝的目的,还让人产生恐惧。不禁试想在这样必须舍己的状态下,才能尽孝,正常人又怎能做到呢?这无非是封建制度下的愚民政策,目的是在于统治,而不是尽孝。

此文让人想像到,在那时一个年幼的孩子听过《二十四孝图》,正睁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担心自己也有被埋掉的危险。可爱而又幼稚孩子的童心,竟被这故事吓到如此地步,然而这正是封建统治者所期望的,反映出封建孝道教育不过是将肉麻当作有趣,是不顾儿童性命的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是何等的悲哀。

这是一篇掷地有声的批判封建意识的宣战书,说明编写《二十四孝图》的那些儒者是来骗人的,摧残儿童的心灵。四、五猖会本文记述了作者儿时去看五猖庙会。难逢的盛大的庙会,让作者急切、兴奋。但出发时,父亲却让鲁迅背诵《鉴略》。待作者在父亲面前背完了,大家才高兴地陪作者出门。本文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阂,以及感受到了作者受伤的心灵,表现小时候的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

作者长大以后并没有忘记背书时的痛苦,反映出当时父亲的做法在鲁迅心里留下的阴影。父亲的这种做法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压抑了孩子的个性,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作者对改良中国教育和提升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健康水平的疾呼由此显得深入而形象。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语言生动、贴切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蕴,对封建礼教及其鼓吹、支持者的讽刺

十分形象可感。

五、无常

本文描绘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见到的“无常”的形象,拿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与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分别对比,反映出这个形象的爽直、有善心而公正受到民众的喜爱的特点,以及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的社会现状。

本文表现的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和作者对它的批判。当时,等级分明,有上等人、下等人之说,如果是下等人,就会永远被被人压着,经常受人欺辱。而上等人把自己伪装起来,生活在欺骗中。而当时的人很迷信,认为到阴间就能解脱。这就是可怕的封建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本文对现实中所谓正人君子给予讽刺,表现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现状,只能在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决。公正的裁判在阴间是莫大的戏谑和讽刺。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的文章给人的印象往往严肃且批判,但本文讲述的是作者的童年。本文的感情基调以童年的快乐和对童年的不舍为主。作者的的童年沉浸在灿烂的阳光中。无味的冬天也藏有童趣,充满了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这得益于作者的老师,他对学生要求严而有度,待人以宽和为怀。教学之余,他常以读书自娱。放学时,他会亲自把学生送出大门,站在石桥上观察良久,看学生在路上是否有打闹的情形,直到学生走远,体现他对学生的关心。

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快乐生活的向往,热爱大自然和对私塾教育的不满。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是百草园,还是到三味书屋,给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父亲的病

这篇文章生动地体现了庸医的无能,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对病没有一点疗效,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他们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只为了钱。那时的社会就像作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

“名医”居然对临之将死的人说“不要紧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却仍然提笔写下百元的药方为死人服下。真是让人感到荒唐。

接下来,就是“名医”用大量杂乱的药治了作者的父亲两年,没有医好,就介绍别人来医治,为了保全名声不顾病人的死活。“名医”们满脑子装的不是学问,而是借口。尤其是最后一个,特别具有代表性。“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纯粹是为了推卸责任。再看看他们用的药:河边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对蟋蟀、旧鼓皮制成的败鼓皮丸。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封建、腐败的社会的批判。

八、琐记

本文介绍了作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店铺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和社会上的其他人的影响。

文章首先回忆作者儿时与衍太太之间的故事,写了衍太太的一言一行,表面上在夸赞她,实际讽刺了她的虚伪举止。之后写了去本地学堂一事。城中唯一一所中西学堂能成为众矢之的,这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接着写到作者在海军学堂求学时,一天的时间都消磨在一科的学习上,学堂中从宿舍的好坏看出等级的分别。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文中最有趣之处是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封建制度使人本身的思想被深深地囚禁,怪不得鲁迅先生要医好人思想上的病。

作者对于一些先进的科学读本均是喜爱的,对于一些陈古的文言,

先生多是没甚印象。从这可以看出当时先生为何要倡导新文化运动。

九、藤野先生

本文讲述了作者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转变,表达了鲁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从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中,鲁迅才深刻地认识到,学医可以拯救人的身体,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

藤野为鲁迅修改讲义从头到末添改,增加脱漏的地方,订正错误,并且一直这样持续到他所担任的课程全都教完为止。老师对学生的爱与希望倾注在这添改过的讲义之中。

当时中国人被外国人瞧不起,日本同学认为中国人是低能儿,而藤野先生却不以为然,尊重中国人的信仰和习惯,不遗余力地帮助作者学习,可见在他眼中人人平等。

当得知鲁迅要弃医从文时,藤野先生深表惋惜,要求作者与他时常联系,表现他对鲁迅深深的爱与离别的不舍。他对鲁迅的不倦教诲,是为了让鲁迅将来在医学方面有所成就,能让新的医学传入中国。他是伟大又无私的老师。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之深,使鲁迅每当夜里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看到先生的照片,便抖擞精神,顽强地与困难和敌对势力做斗争,坚持自己的道路。良师令人难忘,师恩更令人难忘。

十、范爱农

文章对范爱农的整体评价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他率直、孤傲,有些义气用事,但为人豪爽,做事勤快,对革命抱有极大的热情。

但范爱农的一生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他死得不明不白,他水性好却是被淹死的,而第二天打捞尸体后发现,他是直立在水中的,这表现了范爱农桀骜不驯,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刚强精神。范爱农的性格单纯,过于刚直,有时爱意气用事以及旧中国的混乱、愚昧、专制与腐朽,周围人的麻木与冷漠造成了这个悲剧。

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文章表现了范爱农对理想的坚持和对社会的不妥协。与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类似,这个悲剧既是个人理想在黑暗社会面前的幻灭,更是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等许多有理想,希望通过自己改变个人、国家和社

会的人的悲剧。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2011313271方枭11环科

说实话,我是很喜欢历史的。“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经验教训,从而对我们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但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高中学过两遍,高中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然而,当我很不情愿的翻开课本慢慢品读时,我发现了与高中历史课的区别:大学的历史课更注重对某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而不特别关注事件的发生过程;而且对历史事件分析的更有条理、深度,使我深刻的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从鸦片战争起,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统治,为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爱国运动史。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然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从中获取了什么历史教训?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愚昧无知的中国人民、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终于尝到了自己酿下的苦果。从中我们可知: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盲目自大是愚蠢的,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此之前,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吗?而这条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

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书中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历史所做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定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要突出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强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德育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发扬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来自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它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在今天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并且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自觉地将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去,为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拿破仑曾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苦难使中国人民逐渐觉醒起来,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达到了一个高峰。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世纪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标志着中国这头睡着的“雄狮”终于醒过来了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精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名教重“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它的“名”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道德是靠舆论压力约束人的,可现在长辈的舆论成了“封建”、“顽固”与“迂腐”,哪还有所谓的压力,只有了“反抗万岁”。道德没了约束力,乱七八糟的丑事自然也就愈来愈多了,而且还会慢慢被人接受,慢慢合理化。西方思想中很多是放任人的欲望,而且还对这些私欲加以保护,看看世界已被他们整成什么样子了。西方的科技比我们强,可他们的文化不一定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好,比如说,我们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要比西方的“征服自然”好。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四十七页:洋务运动中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没能与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团结起来,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代表最广大人民——农民的利益。维新派是要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是要民主共和制,他们都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中国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并不强大,所以他们想依靠西方列强,但列强只是想得到利益,哪会真正帮他们。退一步,即使他们成功了,没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的中国要维持资产阶级的统治,必然会一方面对外依赖,一方面对内剥削。那时,我们同样逃脱不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而且更多的农民会失去土地成为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工人,国家怎能独立、富强、民主、自由。后来的历史也向我们证实了,只有代表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才能救中国。(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

强者之间或者弱者之间才能谈联合,而强者和弱者之间,即使有

共同的目标,也只能是强者吞并或领导弱者,何况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不同。大革命的失败算是给了共产党一个警醒,就是要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革命就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则需要理由,要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要灭亡旧事物就需要比旧事物强大,有灭亡它的能力。没有革命武装的共产党怎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无产阶级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应该用自己的枪杆去争取自己的窝窝头。(第一百二十七页,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当下我们谈长征,一方面是要警醒自己,要时刻牢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驱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祖国的独立、和平与统一,继承先驱们的理想,致力于民族的复兴;另一方面,我们要继承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一部分,在敬佩之余,我们更要担负起继承长征精神的历史使命,把它具体体现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坚定信念,坚持操守,不畏艰难险阻,处于劣势而不妥协,不拘泥于常理,灵活自如,适时进退。(第一百三十七页长征精神)

我前几天看了美国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的《黑天鹅》,里边说“在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之前存在无数个事实,其中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会在后来你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中有帮助。因为你的记忆有限而且是被过滤的,所以你会倾向于记住那些事后看来与事实相符的信息,除非你不会忘记任何事情,从而不读不生活在不断积累的简单信息的重负下。”而且他还提出历史是由无数“黑天鹅”事件推动着的(黑天鹅事件就是指有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可解释性的事件)。显然这个作者是一个反现实主义,可他对于历史的看法好像是合理的。虽然我们对过去很长时间的历史有了很深入的研究,而且总结出了无数条规律,可我们还是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甚至无法准确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因为明天的天气可能会骤变,可能会在某个时段某个地点发生意外的交通堵塞,从而我们的行程不一定会按计划来进行。另外,我们也无法对历史进行假设,只能对已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既然这样,对历史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

我想是有意义的。历史是由黑天鹅事件所决定的,这不假,但这

并不能说明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我认为这跟原子中电子“轨道”问题类似,电子会出现在原子周围的哪一点是无法预测的,它是一个有概率的事件,可是总体看来,电子在原子周围各点出现的概率是有规律的。历史也是如此,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某时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能预测历史前进的总趋势,正如有人所说的“历史是曲折前进的”。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供当代人及后人借鉴,从而影响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让社会积极地向前迈进,减少悲剧的发生。举个例子,有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和今年日本的核泄漏事件的教训,人类可能会在以后利用核能的过程中更谨慎一些,从而减少此类悲剧的重演,如果不总结历史教训,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我认为,对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正如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

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乾隆朝后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对外关系上分析)

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商品生产无限增长-开辟新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中英江宁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广厦福宁上),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和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1894年,日本甲午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1894日本旅顺惨案,1900俄国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控制(控制内政、操纵外交、领事裁判权、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和扶植收买代理人)

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轮”)

6.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侵略势力控制政治经济、封建势力勾结外患、封建经济保持、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各地发展不平衡、人民无权利和极端贫困)

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资本入侵刺激下产生。受到压迫可反抗或中立,而力量薄弱)8.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深受压迫革命性最强;人数少但集中;与农民有密切关系。最先进、最革命和最有力量的阶级)

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最主要矛盾。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41年5月,三元里反英,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867-1895反美反日侵略)

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关天培、陈化成、海龄、史荣椿、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4.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重要原因:列强之间矛盾和制约;根本原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6.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孙中山))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851年1月,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性质: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狭隘眼界。内容: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人人不受私物,物物归上主)

3.《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性质: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但不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方面)

4.天京事变(1856年,太平军西征胜利后集团发生严重分裂)

5.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旧农民战争最高峰,毁孔庙儒学削弱封建统治支柱,打击外侵略势力,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6.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奕䜣与洋务派(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设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首先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建军用工业、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促进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教育开端;传播新知识;引起风气观念的变化)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顽固势力)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2.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上书皇帝;著书立说;介绍国外变法;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3.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4.“百日维新”(政治、经济、军事和文教)

5.“戊戌六君子”(菜市口被杀)

6.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改革社会风气的主张)

7.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反对,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不敢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必须采取革命的手段)

第三章辛亥革命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辛丑条约标志放弃抵抗侵略。官制,兵制,学制改革。1906年预备仿行宪政。其根本是维护反动统治,所以破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孙中山为首,基础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骨干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展资本主义,知识分子接触到西方思想文化,开始探索救国救民新道路)

3.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4.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东京成立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为民报。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5.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1905年11月,民族,民权,民生)

6.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要不要革命手段,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意义:划清革命和改良派界限,使得三民主义思想更广泛地传播。)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保路风潮(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保路运动)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一革命者让权,二权利被掠夺,三旧官僚换面维持旧政,四革命者蜕变新官僚。说明革命发展迅速但不牢固)

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宁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政权,政策上体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5.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局限性★★★(意义:推翻封建统治,确立民国建立,思想解放运动,促使经济思想风俗新变化,打击侵略。局限性:无彻底反帝反封建,没有充分发动依靠人民群众,未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6.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政治上军阀专制、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文化上尊孔复古)

7.袁世凯与复辟帝制(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6年登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8.“二次革命”(孙中山为首,发动二次革命,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护国战争,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9.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922年二次护法失败标志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意义:新旧文化斗争打击封建,宣传民主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到来铺路)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新文化运动没有揭示封建专制本质,没有发展工农群众,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4.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启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也可以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工人和士兵广泛发动并赢得胜利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方法开展革命)

5.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

6.五四运动的

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7.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天安门集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受到北洋军阀严厉镇压)

8.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宣扬者三类人:一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二五四运动左翼骨干毛泽东,周恩来等;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活动家)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以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学习运动马克思主义;提出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

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2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4.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工人最密集中心城市;活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5.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规定入党条件和党纪)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特点:得到列宁共产国际帮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上产生。意义:标志中国革命核心,为目标提供科学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联系起来)

7.中国二大(1922年7月,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民族独立,建设民主共和。近现代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采取群众路线,第一次提出革命

纲领)9.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通过领导罢工运动,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组成最广泛地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强大敌人)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广州,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党以个人名义入国民党,但需保持自己独立性)

2.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国民党一大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革命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国民革命的兴起(国共合作使得国民革命迅速席卷而来;促工农运动发展,黄埔军校北伐胜利,孙中山思想传播,反帝运动,省港大罢工)

5.中共四大(1925年1月,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

6.北伐战争(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典礼,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7.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原因:国共合作实现,广大工农群众支持,苏联政府援助)

8.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与教训(国民党右派发动反共政变,蒋介石中山舰事件,清党,汪精卫分共。意义:打击帝国主义和扩大共产党的国内影响。失败原因: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统、一战线内部分裂,主观上陈独秀右倾错误脱离群众。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东北张学良:北洋政府改易国民政府)

2.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军队,建立特务机关,保甲制度)

3.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官僚垄断经济活动,垄断工业活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

4.官僚资本(国民党统治时期,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实行***和军事独裁统治,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控制了全国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不占主导地位)

北理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参考★

北理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参考★ 第一篇:北理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参考《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一、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分篇简介⑴《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⑵《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⑶《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⑸《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篇 《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 读《朝花夕拾》笔记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童年中有哭也有笑,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都是足以令人回味无穷的。因为在自己的记忆里,童年往往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写的《朝花夕拾》写的就是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在当时的年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 鲁迅先生在这本书中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事令他回味无穷,以至多年后也一样记忆犹新。小时候,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大人的认可;而父亲也不能理解他。 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我自认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都极有特色。可能是因为学过的缘故,每每读到这篇文章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我也是这样,渴望自由,而不愿被约束。也能引起我许许多多关于小时候的回忆。那时的我同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玩耍,这是一篇散文,文章写得极好,是一篇令人叫好的文章。 整本书以记叙自己生活的事,用朴素的语言勾起读者对童年或是故土的记忆,让人回味无穷。 读《朝花夕拾》笔记胡颖峰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写的《朝花夕拾》愤怒的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狗、猫、鼠》是《朝花夕拾》的首篇,作者通过猫和狗比喻那些挂着“正人君子”头衔实则行“鸡鸣狗盗”之事的人。而隐鼠却象征着社会的弱者,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恶势力急剧增大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强者欺侮弱者是一个封建传统,作者字字都是真情流露。我仿佛跟着鲁迅先生一起体会到了这些封建社会的腐败、愚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6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鲁迅的文字,是变幻的情感。 在《无常》中,鲁迅写了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鬼无常,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所以无常是一个极富有人情味的鬼。诚然,无常带给了鲁迅温暖,可温暖的背后却是万丈冰渊。细细一想,正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鲁迅才把希望寄托在一只鬼上,他认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即使有了一丝温暖,也慰藉不了悲凉的心;《藤野先生》中,鲁迅把赞美和热情送给了正直诚恳,没有民族偏见,严谨治学的藤野先生,也不忘把讥讽和冷眼丢给那群梳着小姑娘般标致发髻,闲看枪毙犯人还不住地喝彩的丧尽天良的清国留学生。鲁迅的文字像一支画笔描绘着冷暖人间。 鲁迅的文字,是时代的印记。 抑扬顿挫┴破鹌绞盏拿骼屎吐逞肝拊担换ㄇ霸孪漏小桥流水的雅致和鲁迅无分,但无情嘲讽和抨击腐朽社会是鲁迅的匠心。《琐记》就是最好的见证,虽然只是写自己求学至店铺的一段生活经历,可字里行间都在批判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于是他才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去追求新知识,足见那个时代的腐朽。《二十四孝图》亦是如此,在那个时代,有人为了“执着”追随“传统美德”的“孝”,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不择手段,只图自己心中的虚荣,以示自己是多么惊天地泣鬼神,而在这徒有其表的光鲜的皮囊之下却隐藏着一具不堪一击的腐尸。还有《父亲的病》中毫不知耻、故弄玄虚,手舞足蹈地招摇骗市,草菅人命的庸医,都是那个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优秀7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优秀7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篇1 五猖会本是一个迎神赛会,在孩子的心中,这是一个节日。但我们能从作者的语言中体会到更多的只是父亲对儿子的压迫,而不是对快乐的正面描写。这足以体现父亲在儿子节日时对儿子做的那件事?先背完书才能去过节,对一个人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确实,有时候,你一不小心,就会改变许多事。 可能是你的一句无心之言,就让一个人走向了犯罪道路;可能是你的一个微笑,就能让一个人的心情阳光灿烂;也许你的一句善意的谎言,就拯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所以,请你要小心,谨慎你的一言一行,因为,所谓的?无意?,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那么,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在孩子们稚嫩的心中,您是阳光,您是大树,您是海洋,您用知识哺育着他们,塑造着他们。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灵,请别伤害了他们金子般的心。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母亲),请用真诚的爱来帮助孩子的成长,不娇纵,不溺爱。请给予他(她)良好的品德,杜绝一切恶习。同时,也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放松一下,不要象作者的父亲那样,过节时,孩子出去玩,还要先背书才行,使得孩子丧失了对生活乐趣的向往,即使时隔多年,还对这件事所带来的感受记忆犹新。 也许,多年以后,你会为你当年某一天所说的一句无心之言而悔恨万分;也可能你会因为多年前的一句善意的谎言而露出会心的微笑。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篇2

鲁迅先生,漫步在历史古老的海滩上,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珍藏起他童年完美的回忆。 “那里似乎确凿仅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仅仅是一个长了一些野草的园子,可其中却不乏趣味景色和各种各样奇怪的昆虫。作为21世纪的我们看来,百草园只可是是个废弃的草园子。没有KTV中玩得那么愉快,也没有游乐园中那样丰富的游乐项目,可那个年代的小鲁迅却在那里度过了一生最欢乐的童年时光。21世纪的欢乐早就变得充满了利与益,那种最质朴的,纯真的欢乐也许没有了吧?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位带领着鲁迅先生的女工,拥有着可爱,善良的性格。她会让鲁迅懂得许多民间的习俗。虽然反映了长妈妈的愚味无知,落后陈腐,但却很善良。她会睡觉时躺成一个“大”字,独自一人占领整张床。然而“长毛”的故事却使鲁迅认为她是多有伟大神力的人,便情有可原了。她会关心鲁迅念念不忘的《山海经》,在那是个无人爱他的年代,送去一本珍爱的书,可表达了长妈妈的爱。就是这样一位热情,乐于助人,善良,纯真的人,给了鲁迅母亲般的爱。 也许,等我们年老时,写下自己的儿童生活,嘴角也不禁会上扬了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篇3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作品写的是鲁迅先生童年的一些事。其中我对《阿长与 *中,鲁迅先生忆述儿时保姆阿长相貌,写她睡相之丑,“大字不识一斗”却总是心切切,口角翘翘。长妈妈有时会让作者做额外的差事,但仍然对作者宠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篇1】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童年中有哭也有笑,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都是足以令人回味无穷的。因为在自己的记忆里,童年往往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鲁迅先生所写的《朝花夕拾》写的就是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在当时的年代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 鲁迅先生在这本书中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所难忘的人和事令他回味无穷,以至多年后也一样记忆犹新。小时候,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大人的认可;而父亲也不能理解他。 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我自认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不仅构思严谨,而且文章中的语言都极有特色。可能是因为学过的缘故,每每读到这篇文章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好像我也是这样,渴望自由,而不愿被约束。也能引起我许许多多关于小时候的回忆。那时的我同样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玩耍,这是一篇散文,文章写得极好,是一篇令人叫好的文章。 整本书以记叙自己生活的事,用朴素的语言勾起读者对童年或是故土的记忆,让人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篇2】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写的《朝花夕拾》愤怒的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狗、猫、鼠》是《朝花夕拾》的首篇,作者通过猫和狗比喻那些挂着“正人君子”头衔实则行“鸡鸣狗盗”之事的人。而隐鼠却象征着社会的弱者,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恶势力急剧增大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强者欺侮弱者是

一个封建传统,作者字字都是真情流露。我仿佛跟着鲁迅先生一起体会到了这些封建社会的腐败、愚昧。一起向往《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 作者笔下的《二十四孝图》令我追忆起儿时的感受,但也同时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者亦是从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亲身体会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被逼着背那些四书五经,杜绝西方的先进文化,正是中国受尽欺凌的原因。也同时讽刺了封建教育的死板,此时我似乎踏进了那一座座老式的私塾,摇头晃脑背起了“人之初,性本善”。 也正是因为这些封建传统和封建礼教的压制,才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范爱农对革命投入一腔热血,让我们不禁暗暗对他产生钦佩之情。报馆案被捣毁,德清被刺伤。反动政府在镇压革命,辛亥革命终究失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和封建道德的深刻批判,也体现了作者对革命失败的万般无奈。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篇3】 前些日子,我刚读了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这本书主要回忆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开篇文章《狗猫鼠》种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里面的猫指的是暴虐者,鼠知的是遭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则狗指的是和猫争抢压迫权力的人,这些人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受到了极大的贬斥;《阿长与〈山海经〉》中,他回忆了长妈妈的朴实,以及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二十四孝图》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孝道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最新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最新5篇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叙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方便大家学习。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暑假我在整理书柜时,想找名著来读,找了许久,我了题目较新奇的书——《朝花夕拾》鲁迅。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幼年的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使用了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穿着不拘小节,“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太模糊了,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对比手法,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景仰。,藤野先生对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学生的轻蔑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物形象,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人的解放”的愿望。 在鲁迅的童年不愉快的,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的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不由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不了解为什么鲁迅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这夕拾的朝花,已不仅仅是旧事,反倒是新事、喜事、难过事。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酸、甜、苦、辣、咸五个味道。 酸。确实,看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你看《父亲的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外表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大叫父亲,却遗留给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甜。不说阿长与鲁迅过年时行礼的温馨,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愉快喧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会的亲切柔情,又好像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蜜的童年家乡。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阿长、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的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国内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出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趟过的《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凛然1个顶天大汉的形象,对反对、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是毫不留情。譬如对陈、徐两人犀利、薄情的挖苦,

入口微辣,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泪水的味道。朴实感人的散文,就足以催人泪下。旧事的点滴,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灵。 看过的回忆录,大也是风花月残、捕风捉影的闲情逸致,倒没见过这夕拾的朝花也别有风味,也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不能停止读书。在这个酷热的暑假,我不愿呆在室外活动,只想在空调房中休息。但这铺张了不少大好时间,所以我确定阅读下学期的名著。这两本名著都是比较好玩的——《格列佛游记》和《朝花夕拾》。我选择了后者,由于它是鲁迅先生著作的。鲁迅先生的书我也读过一些,我觉得他的作品都比较好玩,布满了童真。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里面用了大量的挖苦手法。比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先用鲜亮的文字记叙了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里面的各种小动物也让我们大开眼界,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真是好玩呀!在写到告辞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他用挖苦的手法反对了三味书屋的乏味生活。在《闰土》中,鲁迅对比了他自己与闰土的童年,真是人间与地狱,当时社会的腐朽,导致老百姓从小就得受苦。而鲁迅家境不错,所以过着比较美好的生活,但却没有闰土的乡村生活有乐趣。在以我们2世纪的现代生活与鲁迅的生活作比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篇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10篇反顾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的回忆散文,其中前8篇皆为对童年故乡生活的记述,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怎么写呢?本文是小编整理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的资料,仅供参考。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然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 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

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初读《朝花夕拾》不觉得这像一本名着,反而觉得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闲聊家常,原来这才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我正在读“无常”这一篇章时,也正好是全书的一半,这“无常”与之前“五猖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一定是鲁迅爱看的,不然怎么会写得这样细呢!从此看来鲁迅小时一定也很贪玩,不过这里主要还是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图》还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这篇文章一定还有深层含意,看来我还得慢慢的渗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说起《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可是我在这半本书 最感兴趣的文章了。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说实在的我也挺讨厌猫的,也是因为它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最爱的红烧鱼。不过,如果当时的我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的话,就能和鲁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题目就叫做《我·猫·老鼠》。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为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而写的回忆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是里面的一篇文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书塾。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就是鲁迅的百草园。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都为百草园增添了鸟语花香的气氛。 冬天的百草园,下了雪,小鲁迅就喜欢在雪地里捕鸟,虽说没捉到几只,但小鲁迅依旧乐此不疲,在雪地里快乐的折腾。 三味书屋是当时最严厉的书塾。鲁迅和他的同学们每天上学进门就向一块匾和一幅画上的鹿行礼。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鲁迅的先生非常严厉,也很有学问。当小鲁迅跨入三味书屋的大门,他将不能常常在百草园里玩耍,“只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无言,终于到七言。” 《朝花夕拾》里我最喜欢这篇文章,鲁迅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回想起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还有那些成长中的压力和收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寒假期间被迫读了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为什么要说“被迫”呢,因为我一直认为我的思想和鲁迅或许大有不同。曾经抱着不理解的心情认为鲁迅是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成为大家的,而我这种深信墨家“非攻,兼爱”思想,略有排斥儒家思想的人,经不起这样的思想撞击。可是才读了一篇,就发现,原来鲁迅的想法和儒家思想完全没有什么关系,读朝花夕拾还真是读对了。 才翻开就看到一篇篇密密麻麻的文章,说长其实都没短篇小说长,说短它也有个几千字,再看看题目《狗·猫·鼠》,从题目中完全不知所云,抱着排斥的心情,根本看不下去。直到看到了那段话: “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辨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他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牌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的佩服赞叹它们??” 这段话很像震撼过我的另一句话“原来人都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去杀人的”,至此我感觉鲁迅的想法或许和我的想法有所交集,略有兴趣的把刚刚浑浑噩噩瞎看的东西重新看了一遍,确实感触到鲁迅厌恶那些打着旗号的人,厌恶没有实质意义的填塞式教育,厌恶过于奢华的礼节?? 自此我真的理解了鲁迅,相信之后对鲁迅的文章会更有感觉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8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8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落花纷飞,明年依旧繁花似锦;落叶纷纷,明年依旧枝繁叶茂;白雪飘飘,明年依旧生机勃勃。花落花开,春去秋来,可时光却一去不复返,连同那被遗失的财富,沉淀在时间的长流。 合上书页,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故乡、童年之所以充满魅力,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距离”。距离帮助我们推开眼前必须面对的事,让身边的烦恼暂时远去。而《朝花夕拾》的魅力就在于恰到好处地设置和利用了这样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一方面真切、自然而朴素地回溯着“过去的故事”,另一方面却又没有因为沉浸于“过去”的趣味而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那样的“忘我”甚至“自失”起来。 鲁迅的回忆虽然看起来都是自由写作,随意、洒脱,但整个作品其实的存在一个不自觉的核心主题:这里不是一般的童年琐事汇编,而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记录。而我,从这本《朝花夕拾》中感悟到了许多,特别是那篇《藤野先生》。在关于师生友情的《藤野先生》中,鲁迅所要挖掘的便是一种超越功利的人间真情,这真情对于鲁迅具有巨大的“原动力”的意义,是他突破各种“正人君子”围攻的精神支柱。而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也使鲁迅

的爱国意识苏醒,悟到医学也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鲁迅那强烈的爱国情怀,藤野先生毫无保留的传授,这些,不正是现在许多人所遗失的财富吗? 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升旗时还在嬉笑打闹,有多少人在消遣时光,游手好闲,又有多少人丢弃了祖国的传统,追溯西方的文化,遗失东方的宝藏。是否还有人升旗时庄严肃穆,是否还有人在未来祖国的未来努力奋斗,成为祖国未来的顶梁柱,闪耀的明星,又是否有人传承民族的精神与财富,将其发扬光大? 自古以来,老师的谆谆教诲一直都是每个学生一生的警示灯,让漂泊的迷失的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犹如灯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便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老师一生的职责。而藤野先生对学生倾注的无私的爱,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精神,给当时那受尽侮辱和歧视的弱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藤野先生那高尚的人格魅力,算不算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呢? 财富,那遗失的财富,究竟是什么呢?是那海盗的宝藏,是那珍贵的矿石,还是那价值不菲的稀世珍宝?都不是,是那可贵的精神,是金银财宝都兑换的精神啊,犹如那一去不复返的时光一样弥足珍贵的精神啊!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拿起那本刚刚买来的《朝花夕拾》,慢慢地看,细细地读,我仿佛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他和狗,猫,鼠的故事,看他在百草园中快乐嬉戏,在三味书屋中刻苦读书。朝花夕拾,表面上是说早上的花到了傍晚才去摘,暗指鲁迅先生到了晚年后去回味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点点滴滴。 《朝花夕拾》的开篇之作《狗,猫,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鲁迅先生用了对比与讽刺的手法,借物喻人。他的仇猫,理由,怎么仇猫都写得惟妙惟肖,趣味十足。还有鲁迅先生无意中救的那只小隐鼠,看了他的描述,我都想养一只呢!小隐鼠不惧人,很可爱,像小墨猴一般也喜欢舔墨,满足了鲁迅先生一度想养一只小墨猴的愿望。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天真烂漫。也让我感受到他对小动物的喜爱。最有趣的是当他知道心爱的隐鼠并不是被猫吃了,而是被长妈妈踏死时,发觉自己错怪了猫,从而对猫颇为客气。还有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表达出了儿时最真的想法: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地玩耍,与小虫为友,以冬天捕鸟为乐,生活是多么有趣,多么自在啊!细致的描写让我很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的日子。比起现在相对紧张的生活,那简直是乐园!但是鲁迅先生被家里人送到了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使他很怀念百草园的一切。私塾的千篇一律使他有些厌倦,不过他也会自己找乐,让生活多些色彩。 《朝花夕拾》以小孩子的目光写了鲁迅先生儿时,青年时的.一些事情,*淡而不乏有趣,让我真切的了解了伟人的童年。也使我很羡慕他自

由的生活。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懂,读不深,但也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有时间,你也来看一看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这薄薄的不足百页的小册子中,共有十篇文章,每一篇都风韵十足:反映社会现实的《狗·猫·鼠》;无奈而又曲折的《五猖会》;令人流连忘返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人敬佩的《藤野先生》;让人怜惜的《父亲的病》等等。 我最喜欢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文章,并非是在课堂上,而是因为着实被这一篇文章里所描写的百草园所深深折服。这是一个多么充满情趣的地方呀,虽然只是一片荒草几块破石,却在其中充满神奇与乐趣,让人好奇而又向往这妙趣横生的生活,它不时的吸引着我。 最让人揪心的《父亲的病》这一篇文章,如此孝顺的孩子服侍着自己抱病在身的老爹,却在尽孝中遭人冷落,以至于父亲的病情越发的严重,不幸离开了人世,使孝子终生在愧疚中度过,读完他的这篇文章,只是叹息以及疑惑:为什么那年头的城中,连一位善良无私的医生也没有呢?由此可以见的那时社会的面貌,基层的人怎么也无法翻身,这也是国家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啊! 《朝花夕拾》,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多读读此书,品味世间百态,乐观的生活吧,品味生活,品味人生。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鲁迅先生口中的下雪的百草园这么有味道!童年时的回忆竟如此真实,《朝花夕拾》这本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0篇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那大家读了朝花夕拾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是橙子收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一】《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为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而写的回忆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是里面的一篇文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而三味书屋则是书塾。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就是鲁迅的百草园。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都为百草园增添了鸟语花香的气氛。 冬天的百草园,下了雪,小鲁迅就喜欢在雪地里捕鸟,虽说没捉到几只,但小鲁迅依旧乐此不疲,在雪地里快乐的折腾。 三味书屋是当时最严厉的书塾。鲁迅和他的同学们每天上学进门就向一块匾和一幅画上的鹿行礼。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鲁迅的先生非常严厉,也很有学问。当小鲁迅跨入三味书屋的大门,他将不能常常在百草园里玩耍,“只读书,习字,对课……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无言,终于到七言。”

《朝花夕拾》里我最喜欢这篇文章,鲁迅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鸣,让我回想起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还有那些成长中的压力和收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二】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正是他们的缺陷,使他们离我们是那么近,我们不用仰视就可以看到他们的面容;而他们对自身缺陷的战胜,成就了他们的崇高。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三】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朝花夕拾》这本书记述了童年的生活与青年求学的历程。在当中我也能想起我一些温馨的回忆,比喻说在中的一句话:“哥儿,有画的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想起了以前我的一本书《中华上下五千年》也是一样的,我的第一本宝书,但也像鲁迅先生一样不知道哪去了,但我天天都也像鲁迅先生一样想着里头的一个个人物。 《朝花夕拾》里面的一些故事其实不只单是讲故事,如《狗猫鼠》写了猫和鼠的秉性,行为,写出了那些正人君子的真面目;《二十四孝图》抨击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五昌会》批评了旧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无常》描述了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的“无常”形象讽刺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述了自己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与在三味书屋乏味的学习生活,体现出儿童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揭露了封建庸医害人的本质。 在这些读物中,我看到了我小时候的倒影。我在六岁时还能玩玩小鸡小狗,还能与朋友们一起游戏,但在上小学时却只能像鲁迅先生一样,ade我的小鸡,和小鸭们,ade我的好朋友们,ade…………从此以后我并没有像平常那样能天天见天天玩。 鲁迅先生写的都是真理,生命诚可贵,真理价更高,追求真理是人的最高信仰,拥护追求真理之人是人们共同的责任。当真理如阳光般普照社会就会有希望。所以说,鲁迅先生这种希望,像达芬奇这样的旷世奇才,在人间就是少有的,达芬奇

创造了《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么鲁迅先生,是他创造了现在的社会,创造了现在的真理和人们。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比较熟悉的一篇文章。七年级学这篇课文的时候,真的是表现出了百分之百的精神。绿油油的花坛,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金合欢,紫色的桑葚,蝉,黄蜂,帝王,至今记忆犹新。美人蛇的故事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讲的野蛮婆婆,说晚上不睡觉的孩子会引来野蛮婆婆吃孩子的手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睡不着,很害怕,真是幼稚。 和老师一样,我也一直向往冬天下雪。乍一看,一望无际的白色总是让我感到幸福。和老师不一样的是,拍雪人更有趣,因为现在朋友多了,但是偶尔六七岁的孩子也可以用面包屑抓鸟。 鲁迅到了三池映月,不能乱问,和现在不一样。当时鲁迅的老师博学多才,严于律己,总是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教书,体现了封建教育对孩子思想的束缚。至于描摹绣像,我小时候做过,但没有像鲁迅那样坚持描摹一本大书。 都说初中生有三怕,周树人是其中最怕的。但就我而言,我所拥有的只是对这位伟大老师的尊敬。他总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最真实的感情。我觉得这就是写文章的能力。甚至讽刺“一个绅士”的《狗猫鼠》也让我产生了共鸣。我们应该学会同情弱者,但永远不要原谅暴君。而《阿长与山海经》里的指挥官让我想起了奶奶。小时候,外婆的形象和阿昌几乎一模一样。她善良、单纯、迷信。她总是不信任我,唠唠叨叨,但她为我付出了很多。她愿意到处借我西游记的图片。《二十四孝图》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故事,她把我抱在腿上,打开橘黄色的台灯。虽然当时不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随手翻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在字里行间感慨着年少轻狂。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说:“这些__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朝花夕拾》,正如它的名字一般,这本书,是鲁迅在风烛残年的岁月中写下的。他老了,回忆着当初的一点一滴,心里还是会有当初天真烂漫的感情吧。晚年回想着小时候的事情,想必也别有一番风趣吧。如同在清晨盛开的花朵傍晚去摘取一样,虽然开放时的娇艳已经退去,但夕阳的映照更为它平填了一份神秘与美丽。我的神思似乎飘向那份年幼童真的时光。 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我感受到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正形成对比,鲁迅用文字写出了以前的无忧无虑,写出了在三味书屋的乏味,很好的体现了他对旧时私塾的不满。 我读着这些__,似乎看到了年幼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时钻进了百草园,捉昆虫,摘野果……那份自在与快乐,在书的这头的我都可以体会得到。他之所以能写出这些,正因为他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热爱自然的童趣。 还记得我小时候,也拥有同样的美丽的童年呢。我喜欢奔跑在小路上,就算是盲目地跑着,也会因为风在耳旁吹过的声音感到兴奋与充实。我也喜欢藏起来,看着伙伴和父母找我的焦急身影窃笑,然后再静静地走到他们背后,若无其事地拍拍他们肩膀……。 幼时的时光已走远,留下的只有回忆,童年真的很让人怀念呢……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风儿吹过,树叶沙沙轻摆,吹动已然出了头的草,使得绿草起伏,虫鸣不断,奏出生机的乐,催动成长的弦。孩童们在这其中,嬉戏,玩要,与舞蝶为伴,鸣曲为奏,抒写着天真烂漫。望着这些情景,我不禁想,鲁迅先生的童年亦是如此耶? 风轻轻地翻开了《朝花夕拾》,一页页纸被打开,唤起了一段段斑斓的回忆。 百草园里,石井栏光滑,碧绿的菜畦,皂荚树高高挺立,绿得发油的桑树叶,紫红的桑椹点缀其中,油蛉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双小手随意拨开丛草,迫切地寻找着新奇的事物。这里是鲁迅童年的开始,是孩童们天真的乐园。覆盆子酸甜,心中却发涩,鲁迅的童年,在我看来并不快乐。 我似能感受到他的不满,枯燥、乏味,这应诠释了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感情。私塾剥夺了孩子们快乐的权利,可剥夺不了儿童对自然的向往。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写下的对往事的回忆。早晨盛开于朝阳的花,放荡不羁,被少年气息所萦绕,从枝头悄然落下,又于晚霞之间轻轻捧起,细细观摩,虽已枯黄干萎,却是别具风韵。 我想鲁迅先生回忆起这记忆时,心中应是酸涩的吧。父亲对他虽严厉苛刻,却处处流露出那藏不住的爱意,可昏聩的庸医,让他的父亲永远敛去了爱,离他远去。他痛恨这样的社会。孤独无助中,却又有着像长妈妈这样善良质朴的人,“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是鲁迅先生对她的怀念。《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穿着不拘小节,对工作却一丝不苟,孜孜不倦的教海,永记鲁迅心中。 鲁迅先生用笔抒写着对师长的怀念,三言两语道尽了无尽思念,亦将社会腐败的面目一一剖开,简短几句却引人思绪万千,他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人们封建的腐败,诉说自己的疼,亦诉着自己的思。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10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通用10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00字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00字(通用10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00字篇1 《朝花夕拾》塬名《旧事重提》,记录了鲁迅童年时和青年时的10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中,一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大作家,可是读了鲁迅写的《闰土》让我对他改变了想法。 刚读鲁迅写的《朝华夕拾》时还不懂什幺意思,慢慢地读下去意思也就渐渐的懂了。鲁迅写的文章朴实,真挚感人。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小时候到长大发生的事和经历,写出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还有对老师和往日亲友的怀念之情,真实的描绘当时的生活。 鲁迅和闰土相比差距太大了,因为当时社会黑暗,许多人都要受苦受难,鲁迅的家境不错,过这幸福的日子,却没有闰土那样的自由。现在我们生活在21世纪科学发达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再和鲁迅的生活比,可谓是天上和地下。可是,现在的生活比起《百草园》的生活,可真是毫无乐趣,没有几个人会端详麻雀,有没有人把云雀叫成天子,也不会因为讲鬼故事而害怕。想了想,又或许我们现在的生活比那个时期的生活好很多,我们不用坐在私塾里读书,那样的日子是多幺的无聊和无趣呀。记得有一次,是某一年的冬天外面下着雪,我当时非常高兴,就戴上手套和帽子准备下楼,就被妈妈拦住了说:“外面太冷了,别下楼了。”当时我特别生气的说:“我要下去玩雪。”最后还是没有说过妈妈,被留在了

楼上,看到外面的小朋友在玩雪或打雪仗,心里很难过,现在想一想,虽然妈妈不让下楼是为我好,但是被拘束还是很难受的。 《朝花夕拾》这本书,我读完后感受很多,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去体会一下那个不同时代,和鲁迅一起享受自由,向往自由。 读《朝花夕拾》有感 当看完这本书后,忽然觉得奇怪,文中讲鲁迅童年,为什幺名为《朝花夕拾》呢?了解了背景后才知道,这是鲁迅先生的晚年作品,全是回忆童年的。朝花夕拾,犹如清晨时还挂着露珠的鲜花到傍晚去拾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凭添了一种韵味,那若明若无的清香则更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童年的鲁迅很喜欢去百草园:那里有各色植被,各色昆虫,简直就是孩子们玩耍的好乐园,但长妈妈却说,百花园中有极凶恶的赤练蛇和美女蛇,把儿时的鲁迅吓个不轻。 文中用较多的笔墨写了长妈妈,算是除父母外和他最亲近的人,作者塬来不怎幺喜欢长妈妈,甚至还有点讨厌她,叫她“阿长”,但她并不生气,一直真心待“我”。如今我记忆最深的是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长妈妈不但不记仇,还时时惦记着我,连休假都不忘记给我买书,真的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儿时的鲁迅,于是鲁迅先生在结尾写到:仁厚黑暗的地母嗬,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爱无言,但长妈妈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幺是爱,她用爱嗬护着鲁迅先生的童年,嗬护着他的成长,以爱付出收获的是作者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及感恩。 我们的童年有父母的嗬护与关爱,鲁迅先生的长妈妈也如此,童年就如梦一般,是人生中的矿山,埋藏在我们的心中,但却掩盖不住它那金色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精选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能够让人赏心悦目,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精选15篇)》,一起来看看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书,叫《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在鲁迅先生笔下的文章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等,朝花夕拾是一篇散文,而且是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其中有一篇叫五猖会,讲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和小伙伴一块去看戏,当时还没有电视机,但是鲁迅先生的爸爸不让他去,要让他背完书在去看戏,然而,鲁迅先生现在只能记住那首诗的前四句,当时有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的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消息,知道从古到今当然是好的,但是鲁迅先生当时不是这么认为的,因为鲁迅先生一个字也听不懂,鲁迅先生过了一会去他父亲的书房找他父亲背书,鲁迅先生就一口气背完了,梦似的就背完了,他的父亲就让他和他的小伙伴去看戏了。 但是鲁迅先生坐在船上很不高兴,鲁迅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鲁迅先生到现在还诧异他的父亲为什么要在那时候让鲁迅先生背书。 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深感大悟,鲁迅先生当时还是很聪明,我们写作文也一样,要敢于这样不顾利害,大胆的直扜胸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 1—

不要害怕,现在也一样,老师让我们背英语单词,为了让我们了解外国语言,等着长大以后去外国就不用和外国人交谈那么困难了,老师让我们背古诗,是为了让我们了解作者当时的心理感受,老师让我们背历史知识,为了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时候为什么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当时为什么打不过八国联军?因为我们国家闭关锁国,学习不到外国的知识,不懂什么是洋枪大炮。当时,我们国家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背古文,背古诗,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精髓。 暑假中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优美。在这组文章里,作者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的种种生活。其中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使我在读文章时,仿佛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让我读来十分地感动,让我懂得了知识是没有国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学医学时的老师,对作者非常关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讲究,但为人却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他一一纠正作者笔记上的错误,“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他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在知道中国人很敬重鬼时,还担心作者不肯解剖尸体。藤野先生真挚的爱给了在异国的鲁迅极大的鼓舞,是十分无私和伟大的。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在中国抗日战争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来到了中国,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救死扶伤”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时,他也毫不退缩,丝毫没有回国的意愿,而是坚持留在了中国,最终在为病人手术时不幸被感染,不久便离开了人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