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导学案

(语文)学科导学案

用学

测学(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区别它们的表达特点。

万古长 ( ) 一( )千里 ( )色欲流这三个词语都是写“绿”,但表达的主要意思不同。其中是写“绿”的广漠, 是写“绿”的神态,是写“绿”的生命。

(二)把“一碧千里”一类的词语找出来,摘抄积累;再把课外读到的写下来。

课文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前读到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地点转换为序,把事情与情感交织起来。我们可以从地点、事件、情感三个方面理清文章的结构:(照样子补充完整)

A、地点:初见草原()()

B、事件:赏美景()()

C、情感:愉快()()

结学

拓学

说一说你家乡美丽的景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体会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和“边写景,边抒情”的方法。 2、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抓重点词句的办法读懂课文。 3、联系全文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的作用和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的作用和含义。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直抒胸臆、运用修辞手法写景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回顾 1、板书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草原》,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 2、除了大草原的美丽,老舍爷爷还写了什么?指名说。(板书:美丽草原——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愉快联欢) 3、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事情发展顺序和地点变换顺序)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老舍爷爷抓住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草原的美?除了草原的美,作者还写了什么? (边读课文边做批注,圈出关键词语,指名汇报。) 2、你就是老舍,请你带着对草原喜爱的感情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动静结合、运用比喻、直抒胸臆等。) 3、朗读体会:哪句直接写草原景色?哪句写作者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三、走出教材,当堂练笔 1、请同学们仿照第一自然段描写,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动静结合、直抒胸臆,运用比喻等修辞写一写你喜欢的一处景。(课件出示:周边的校园、公园、湖泊、森林……) 2、指名读自己作品,教师点评,总结方法。 四、回归教材,体会“情深” 过渡:感受了草原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其他景象。 1、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指名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1-2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 语文)学科备课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的美——“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草原。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呢?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来,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0 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部编版2021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第2课时教案

1 草原(cǎoyuán) 第二(dì èr)课时 1.揣摩优美(yōuměi)的语句,体会(tǐhuì)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2.有感情(gǎnqíng)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蕴含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团结民族的教育。 重点 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难点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试背第1自然段。 2.导入:上节课,草原的美丽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草原,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人民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人民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A.“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客人的急切心情。 B.“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草原人民?(一是因为草原人民穿着各色的衣裳,二是比喻草原人民的热情。) C.“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热闹的场面,热情的草原人民。)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fǎnfù)朗读这两句话,体会其中洋溢(yángyì)的热情。

2022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2022六年级下册

2022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2022六年级下册 20__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的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非常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非常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3〕老师描绘,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考虑:假如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答复,老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出示课件9】迎接、 相见、款待、联欢、话别〔1〕如今请同学们认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1、教材分析 《草原》一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文本先讲老舍先生初到草原时见到草原美景高兴、愉快的心情,接着一行人受到草原蒙古族人民的热烈欢迎与盛情款待,最后在夕阳西下时依依惜别。课文赞美了草原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本单元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仔细品味,注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本课在本单元的位置是最能体现本单元训练重点的课文,即描绘了草原美景,又表达了作者爱草原美景、爱蒙古族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编者意图 编者编排《草原》这节课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插图,欣赏草原美景,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感悟到祖国美景与蒙古族人民心灵美,进而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从中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同时在品读课文中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设计理念 新课标中言,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知识、能力的主要途径,又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感知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又能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见,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工具,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则是

感知、理解、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加强阅读实践。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要求学生以阅读文本为中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阅读文本进而让学生感知、理解、感悟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本学习字词、交流感悟理解文本,感受并体会文本中蒙汉两族人民深情厚谊、感悟到爱草原、爱蒙古族人民、爱祖国的情感。在阅读中,结合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按序观察、感知、想象画面场面的语文素养。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联想草原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以及夕阳西下依依惜别时的场景。 本节课采取“四步教学法”设计,即采取“导入自学、汇报交流、展示指导、总结拓展”四步设计教学流程来体现有效课堂教学。 4、教学重难点 ﹙1﹚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并能用课文中语言向大家介绍草原美景和民族风情。 (2﹚品读词句,体会比喻句的妙用。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从中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和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精读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3﹚联系上下文本,互动学习字词在文本中的意义。 三、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 教法选择:本课可采用教法: 1、阅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在反复阅读中感知、理解、感悟草原优美的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的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 课文原文及教案3篇 1、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课文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 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草原》+图书《迷人的夏季牧场》教案

第 2 课时精读引领课 ——《草原》+《迷人的夏季牧场》《夏日草原》 一、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语句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并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想一想自己所看到的田野等是什么样的,锻炼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背诵课文第1 自然段。 3.圈画出蒙古族人民热情招待作者一行人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感受一下蒙汉民族团结、情谊深厚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 在单元预习课上,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草原的?(板书:风景美、人情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品读语言,感悟风情 1.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后第2 题的句段: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全班汇报,重点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通过图片或者展开想象,理解“一碧千里”的意思。 ②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茫茫”是什么意思?(朦胧,看不清)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往远处一看,模模糊糊,雾蒙蒙的,不清晰。但草原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给作

者的是什么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①体会用词的准确,想一想,把“清鲜”换成“清新”,把“明朗”换成“晴朗”好不好,并说明原因。通过阅读,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拿出一张中国画,向学生演示讲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②图片展示,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草原的“柔美”。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骏马和大牛会回味吗?这是什么写法?(拟人的写法) ②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骏马和大牛是在回味草原的乐趣呢?(这是作者借牛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记在脑海中吧!请同学们尝试背诵第1 自然段。 3.比较阅读,感受语言的神奇。 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课文的精彩片段,大家看到作者在形容草原美景的时候,用上了很多新鲜别致的词语,比方说“清鲜”“明朗”“渲染”等,这些词语准确地描绘出了草原的特点。这是草原唯一的特点吗?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作家碧野眼中的草原又是怎么样的,他抓住了草原的哪些特点,是怎么描写的。 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千里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 教材简析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一体的记叙性散文,作者用极精炼、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内蒙古草原的奇丽景色,热情歌颂了蒙汉同胞间的深情厚谊。全文激荡着美的旋律。闪烁着民族团结的光彩。 在本篇中,作者善于抓住草原环境的特点和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人们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牧民生活风俗画,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用词精炼,行文流畅,作家想象丰富,在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文章充满了诗意。 教学设想 1、朗读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再创造。语文课上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将文中之情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对于《草原》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才能明白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悟出文中之理,才能感受其用语的精妙,积累它的语言。为此,在教学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段落时,可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找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并结合一定的意境,通过评读、想象等方式促使学生把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充分体会草原风光的美。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

2、《草原》这篇课文中介绍了蒙族人发是怎样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虽然有的同学以前通过电视也了解到一些蒙族人民的民族风情,但文所写的事情毕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所以学生就很难想象出这种场景,体会出蒙汉的情深。在处理这一环节才时,可自制CAI 课件,向学生展示蒙族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蒙汉情深何忍别”的含义,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主动地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可“画地为牢”。要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促使学生独立读书、思考、理解、品析,让学生圈点批画,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集体力量的帮助下,让每个学生的自主性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己所想,说己所说,人人都有所得。在教学《草原》第二至五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助自学完成。在全班交流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可以读你想读的句子;可以向大家介绍民族风情;可以谈谈自己读了某些句子后的体会;还可以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或点评。这种做法。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改要求,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查阅资料,课前预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来领悟文章的情感。采用背诵、摘抄、仿写等方式积累语言并加强运用。本课教学还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阅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想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出示目标 1、板书课题,生齐读 2、出示教学目标 识记本课生字新词,当堂默写 熟读课文,读通、读准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生齐读目标 二、初读课题,扫除生字(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目标明确了,我们先来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不丢字,不加字,听的同学认真听,有错字及时举手纠错。 1、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易错字。 (板书:“墨、勒、腐、蹈、既、舒”。) 2、齐读易错字巩固 三、学习“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接下来,我们赛读生字,比比谁最先把会认字读准,记牢。 生自己读 同桌读(给同桌读一下,让同桌检查一下你是否真会了) 指名读 四、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

《草原》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二

1 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 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预设: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如: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老舍以市民生活特别是城市贫民的生活与命运为题材,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茶馆》《龙须沟》等。这些作品大多语言通俗浅显,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绿毯境界陈旧衣裳襟飘带舞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稍有 羞涩摔跤洒脱飞驰会心微笑勾勒目的地蒙古包好客 ◆需注意的字音: “陈”是前鼻音,“稍”是翘舌音,“裳”要读轻音。注意多音字“勒”“的”“蒙”“好”,可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 ◆需注意的字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

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书: 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 (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