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提纲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提纲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提纲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提纲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 (1)分析DNA和RNA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的教学。本节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

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师:(课件显示)请学生欣赏一组银光猪与普通猪的生物图片。 提问:这两个猪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 引出问题:谁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学生回答:基因) 分析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为进入下 一教学内 容作铺 垫,进一 步激发学 生求知欲 望。 二、新课讲解 1.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师:展示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简图(主要画出细胞核和核糖体)。 提问: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在哪 里? 引导探究:基因位于细胞核中,怎么去指导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 成蛋白质?(比如细胞核是总指挥部,细胞质是战场,DNA可充 当什么角色?它为什么不到细胞质中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推测:有一种物质把遗传信息“带”到核糖体上。 师:(引导学生推测遗传信息从细胞核到核糖体的传递途径可能情 况:课件展示材料一: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 验,如果加入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而如果再加进从酵母中提取出来的RNA,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 量的蛋白质。材料二:同年,拉斯特等人将变形虫用同位素标记 的尿嘧啶核苷培养液来培养,发现标记的RNA分子首先在细胞 核中合成。) 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综合两个素材,你认为遗传信 息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生:DNA到RNA。 进一步设问:科学家发现把遗传信息“带”出来的物质是RNA,即 1.引导学 生巩固旧 知识,并引 出探究内 容。 2.打比方 形象有趣, 可激发学 生的学习 兴趣。 3、通过模 似科学家 研究过程, 让学生感 受科学探 索的乐趣, 培养学生 比较、分 析、想象, 由现象揭 示本质的 探究思维 能力和实 事求是的 科学精神。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4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1章~第3章【圣才出品】

导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见表0-1)★ 表0-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见表0-2)★★ 表0-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考点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政治经济学发展(见表0-3)★★★表0-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政治经济学发展 考点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见表0-4)★★★

表0-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考点五: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见表0-5)★ 表0-5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考点六: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可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本质

和运行规律,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在经济以及政治、文化等领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从事各项经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自觉性。 0.2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则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①生产是指人们直接利用并改造自然进而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②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具、原料、燃料等各种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活劳动的消耗。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文化的需要,对各种物质资料的消耗。③分配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生产资料的分配说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是进行物质生产的前提。消费品的分配确定个人对消费品的占有份额。④交换包括劳动活动的交换和劳动产品的交换。 2.生产力 答: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并改造自然进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称为生产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物的因素,它们又称为生产资料。生产力的这三个要素,都与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着。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启发式教育的原则上,利用学生对DNA的结构和复制的认识,充分利用问题探讨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探究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目标。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的开篇《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是本章及后继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这一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不仅内容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所以教学难度大。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自主探究和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电影、广播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体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模拟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加深对基因表达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巩固,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理解密码的简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江苏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内容,理解密码子的概念并能熟练地查阅密码子表。 2.结合教材图4-14,概述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和特点。 3.分析碱基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遗传密码子 1.概念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密码子共有64种。 2.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真核细胞唯一的起始密码子是AUG,编码的是甲硫氨酸。三种终止密码子:UAA、UAG、UGA,它们不编码氨基酸。 3.tRNA (1)结构:三叶草形结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能和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叫做反密码子。 (2)种类:共有61种。 (3)功能: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1种tRNA能携带1种氨基酸,1种氨基酸可由1种或多种tRNA携带。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1.概念:按照mRNA上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为多肽链的过程。2.场所:细胞质。

3.条件:mRNA、tRNA、核糖体、多种氨基酸和多种酶的共同参与。 4.过程 起始阶段:mRNA、tRNA与核糖体相结合。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位于核糖体的第一位置上,相应的tRNA识别并与其配对。 ↓ 延伸阶段:携带着特定氨基酸的tR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识别并进入第二位置。在酶的作用下,将氨基酸依次连接,形成多肽链。 ↓ 终止阶段:识别终止密码子,多肽链合成终止并被释放。 5.遗传信息传递方向:mRNA―→多肽。 判断正误 (1)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条件是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和能量。() (2)一种氨基酸最多对应一种密码子。() (3)每种tRNA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4)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是一个严格按照mRNA上密码子的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为多肽链的过程,该过程称为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5)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6)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或多种氨基酸。() (7)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和转运。() 答案(1)×(2)×(3)×(4)√(5)√(6)×(7)√

政治经济学 第四版 陈征--第4章--习题答案

第4章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规律 二、选择题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属于() A流动资本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D货币资本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 B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 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 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3.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 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D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5.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 流通的目的不同 B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 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6.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 A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 ) A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B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8.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 A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B 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 C 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目的的手段 D 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 三、问答题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需要具备什么基本经济条件?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各指的是什么?区别的关键在于什么? 5、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笔记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第四版)笔记及答案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政治经济学—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经邦济世,经国济民) 历史发展: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最先使用Economy(家庭管理), ⑴14-15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A.de.蒙克莱田1615年《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首先使用了“政治经济学”,开始涉及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研究流通领域。 ⑵真正近代经济学,是在理论研究转向生产领域开始的。 ⑶法国重农主义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首先把研究领域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限于农业生产),把农业看作是创造纯产品(剩余价值)的领域,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⑷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由W·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古典政经有,①科学成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②庸俗成分——西方经济学 ⑸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经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政经,其代表当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对政经做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第一次明确提出正经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并据此进行社会经济分析。 ②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③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 1、按研究对象区分:①资本主义部分②社会主义部分 2、按所处的阶段分:两者均可包括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 ①处于资本主义的政经 ②处于社会主义的政经(现阶段):a.分析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b.分析与社会主义并存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要体现2个开放,即:A.向实践开放 B.向西方经济学开放) 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经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取得进展,突出表现在: ①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关系,并进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 ②承认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研究重点转向社初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③明确社初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承认公有制可有多种实现形式,进而明确公有制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⑤依据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征,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技术人员明确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服务。 政经研究的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 2)政经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经要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马克思主义政经的基本分析框架——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A.以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目的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生产关系的动力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三节基因与DNA的关系及遗传信息的转录(第1课时)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

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课时基因与DNA的关系及遗传信息的转录 【目标导航】 1.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2.结合教材图4-12,概述转录的过程和特点。 一、基因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1.概念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遗传信息 基因内的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3.基因的主要运载体是染色体 4.基因的基本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即复制)和表达(即通过转录、翻译来实现的)。二、转录 1.概念 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原料 核糖核苷酸。 3.模板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4.酶 RNA聚合酶等。 5.过程 6.产物 RNA,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信使RNA(mRNA);②核糖体RNA(rRNA);③转运RNA(tRNA)。7.遗传信息传递 从DNA传递到mRNA上。

判断正误 (1)基因是DNA分子上任一片段。( ) (2)真核生物的基因仅位于染色体上。( ) (3)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是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 (4)细胞核内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到细胞质中必须以RNA作为媒介。( ) (5)DNA和RNA中都含有脱氧核糖。 ( ) (6)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是A、G、C,RNA特有的碱基是U,DNA特有的碱基是T。( ) (7)RNA一般为单链结构。( ) (8)DNA解旋后每一条链都可以当作转录的模板。( ) 答案(1)×(2)×(3)√(4)√(5)×(6)√(7)√(8)× 一、基因与DNA的关系 1.基因和DNA关系的概括 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一个DNA分子上的碱基总数大于该DNA分子上所有基因中的碱基数之和,基因与DNA的关系概括如下: 2.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图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长度约为4 700 000个碱基对,在DNA分子上分布着大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 000个碱基对。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四章 《设计艺术心理学方法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

《设计艺术心理学》 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集: 第四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方法论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定量研究 2.定性研究 3.观察法 4.量表 5.焦点小组法 6.投射法 7.口语分析法 8.描述性研究 9.解释性研究 10.预测性研究 问题与讨论 1.如何理解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2.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步骤。 3.如何通过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获得有效信息。 4.结合你所做的设计实践,设计一份用户心理研究的问卷,并做出研究报告。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倾向于实证主义的研究,主要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采用实验法、测量技术和观察法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取得研究结果。虽然定量研究中发现的东西是描述的、经验式的,但如果这些数据是遵循随机性原则进行收集的,并且样本的大小达到定水平,研究结果就可以被推广到更大的人群。P61 2.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则倾向于阐释主义的研究,研究结果不经过量化或定量分析。它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中心小组访谈法)隐喻分析、抽象调查、投射技术、

有声思维等。定性研究的样本小,更侧重于研究的深度而非广度,因此得出的结论有限,不具有普遍性,所发现的结果一般不能推广到更大人群中,但非常适合于用来发现问题,提出新观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假设和问题。P61 3.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依靠自己的感官和观察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特定对象进行观察以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观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按照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差别,观察法可以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P63 4.量表:量表是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于量表的个人(或行为和态度)。P65 5.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法通常由6~10名应答者和一位分析主持组成一个中心小组,对一种特殊的产品或其他主题进行集中讨论。P73 6.投射法:投射法最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目的是研究隐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心理,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动机和需要等。P73 7.口语分析法:口语分析法又称“有声思维”,法口语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从被试者的口语报告中获取被试者认知活动信息的一种方法。”P75 8.描述性研究:将研究问题时所获知的表面事实,客观地用口头或文字描述出来。只求事实的真实性,不涉及问题发生的原因。例如描述某产品用户对该产品的评价和态度;或某品牌的P78 9.解释性研究:将问题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解释以描述性的事实为根据,进一步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P79 10.预测性研究:根据现有的资料,去推测将来发生问题的可能性。预测性研究适用于因果关系明确的问题。P79 问题与讨论 1.如何理解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特点。P61 (1)设计艺术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沿用了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但由于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方面的特定性,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理论,而侧重于心理学在设计及相关领域中的运用; (3)设计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设计,使设计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服务; (4)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和设计学科两个领域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心理学来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2.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步骤。P78-79 (1)明确研究目的; (2)相关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

最新高三生物专项训练试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含答案)

专项训练试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细胞分裂都伴随着DNA复制 B. 真核与原核生物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C. 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只储存于细胞核中 D. 转录和翻译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2.在一个典型的基因内部,转录起始位点(TSS)、转录终止位点(TTS)、起始密码 子编码序列(ATG)、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TGA)的排列顺序是() A. ATG-TGA-TSS-TTS B. TSS-ATG-TGA-TTS C. ATG-TSS-TTS-TGA D. TSS-TTS-ATG-TGA 3.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 到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 B. 若将得到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则只有一种氨基酸序列 C. 若新生成的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D. 控制该50肽合成的基因编码蛋白质序列至少含有150个碱基 4.如图是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表达过程均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由细胞质提供原料 B. 甲没有核膜围成的细胞核,所以转录翻译同时发生在同一空间内 C. 乙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通过核孔才能进入细胞质 D.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 5.如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中的物质甲为DNA解旋酶 B. 图示过程主要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C. 氨基酸转运过程中有磷酸生成 D. 核糖体沿着mRNA从左向右移动 6.基因x 表达出的蛋白质X,是合成亮氨酸的必要蛋白质,利用单倍体酵母菌来研究 基因x各种突变的效应,以下是基因x 编码链上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序列。 说明:起始密码:AUG 终止密码: UAA、UAG、UGA 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 基因x 在位置13的C → T突变,会转录出较短的mRNA B. 在位置16的A → T 突变,细胞在缺少亮氨酸的培养基无法生长 C. 在位置31的T → A突变,只会让细胞制造出1种不同的蛋白质X*,缺少最前 面的10个氨基酸 D. 在基因位置33和34之间插入额外的1个G//C碱基对,仍然能制造出有功能 的蛋白X 7.水母的体内水母素与钙离子结合时发出蓝光,被其体内 GFP蛋白质吸收,改发绿 色的荧光。美籍华人钱永健等三人因为发现和改造绿色荧光蛋白获得诺贝尔奖。其相关数据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GFP蛋白由核糖体合成,但不一定要经内质网加工并由高尔基体继续加工分泌 B. 翻译GFP蛋白时,没有胸腺嘧啶和腺嘌呤的配对的过程 C. 指导GFP蛋白合成的基因中至少含有378个密码子 D.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能被用作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

政治经济学 第四版 陈征--导论--习题答案

导论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二、选择题(以下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分工协作关系D.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2、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 C.社会风俗习惯D.社会意识形态 E.国家政权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出发研究生产关系?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答案略。 二、选择题 1、B, 2、BDE 三、问答题 1.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随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一理论品质在它的创立中蕴涵,在实践中发展. (1)在创立中蕴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在它的创立中已蕴涵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逐步尖锐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逐渐成为主要矛盾,使得一方面,资产阶级需要有为它辩护的经济理论,产生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并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也强烈地呼唤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以便用它来武装自己,指导蓬勃发展的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实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世纪中叶,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事实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在的科学精神.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来源,说明它不是离开世界文明而产生的僵化不变的学说. (2)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植于实践,在不断的发展中显示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没有停止过发展.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要求.对活生生的经济实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提出了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列宁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发展.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深入考察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基础上,

遗传信息的转录(教案)

《遗传信息的转录》 教 学 设 计 拉萨外语学校 德吉央宗

第四章基因表达 第1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遗传信息转录 授课班级:北京中学高二(2)班 一、设计思想 1.1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当前新课改体系中指出本学科素养包括具备生物科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释生命现象、获取新知识;善于反思、能带着科学的思想主动参与探究相关问题,这与生物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生物科学素养不谋而合。而对于高二的课堂,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更扎实、更丰富的相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而本学科课程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发展生命科学能力的课型。其课型特点是:教学内容重复性;大容量、系统化;知识要与方法、能力相结合;需要及时反馈等。因此本堂课成功的关键是要学生调取自身知识内存,并对之进一步加工、编码、储存、应用,从而获得创造性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1.2 理论依据:信息加工理念 知识加工活化过程也就是建立知识联系、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和优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有效储存的过程,同时也为信息的迅速提取提供有效的提取线索。不断强化有利于信息提取通道的顺畅,实现知识的迅速再现。同时应用知识又会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加工水平,增强对知识本质的认识、调整知识储存形式、顺畅知识提取通道。 二、教学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4章《基因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课堂内容主要是针对“遗传信息的转录”进行重点讲授。既是“DNA的复制”即“遗传信息的传递”的“启下”课,又是对“基因工程”中涉及到的基因工程成功的关键——表达出蛋白质产品起到“承上”的作用,还有助于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教材用大量图示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获取信息,培养读图、识图、知识迁移、灵活应用的能力。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与

第四篇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论述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产出数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快慢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短期看,由于潜在生产能力变化不大,因此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受总需求的影响,并随总需求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在某一时期,总需求水平下降,尽管这时潜在生产能力不变,但实际经济增长率仍会下降。如果在这时,总需求水平上升,产出数量从而经济增长率也会随之提高。 从长期看,总需求总会和潜在生产能力相一致。因此,经济增长从根本上看只能是潜在生产能力增加的结果。导致潜在生产能力增加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另一类是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1)生产要素投入量。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 ①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能动性的要素,是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者。特别是劳动要素中的企业家才能,更是各种生产要素的灵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要素。 ②资本是经济增长的物质条件。这里的资本是指物质资本,即指在一定时间内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耐用品,它以厂房、及其设备等形式存在。 ③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们发现经济用途并加以利用的自然要素和条件。按照自然资源的天然特点,大致可分为四类:生态资源,如阳光,风力等;生物资源,

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如石油、煤炭等。按照自然资源耗竭和更新的特点,又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样的要素投入,由于使用效率不同将产生极不相同的经济增长率。影响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经济体制、结构变动等。 ①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最直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是作为一种渗透性要素作用到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上,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系统地改善生产要素的组合过程从而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②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促进要素从生产率较低的产业向较高的产业转移就能提高产出水平,加速经济增长。 ③经济体制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它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行为规则、政府的经济法规、经济的组织制度和监控制度的总和。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规律,经济体制状况对经济增长有促进和阻碍作用。当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经济增长;当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条件? 答: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它说明经济增长是如何取得的,有哪些特征。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该国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体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权益,要素

定量研究案例

一篇转帖的文章,作者真的很强大! 本文的缘起: 当初一个舍友来自西部地区,从没学过计量(OLS都没学过)。但毕业论文老板要求用数据说话,发愁。我于心不忍,告诉她:我每天晚上自习回来,睡觉前花10分钟给你讲解一下STATA的操作和出来的各项结果意义。第一天,我讲了OLS。画了一张散点图和一根直线,用了1分钟就让她完全理解了OLS的精髓,这是用来干啥的。后面9分钟讲解了STATA的操作和OLS的各种变种。结果只一个星期,讲完五种方法(下面会介绍),她信心大增。后来一下子发了好几篇CSSCI,计量做的天花乱坠,让人误以为是一个大师。毕业论文也顺利通过。她说我的方法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计量速成法。她说,以后有时间要好好看看计量书,打打基础。我推荐她读伍德里奇的那本现代观点。但她论文发表了好多篇,至今还没看那本书。问其原因:“看了一下OLS,跟你讲的没啥区别,就是多了些推导。那些推导看不看都不影响我用软件。现在没空看,先发论文再说。” 我笑其太浮躁。但后来想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或许适合一部分人群。因此有必要写出来让这部分人群都有所收获,不会因为发不了CSSCI而担忧,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不会做计量而担忧。因此有了本文。你是不是属于这样的人群?请看下面: 本文的目标人群: 1、不懂计量的人; 2、想学计量却苦于缺乏时间的人; 3、想学计量却看不懂、推导不了那些恐怖矩阵的人,也就是不想看推导过程,也想发论文的人。 4、不想看计量书,却想写计量论文,发几篇CSSCI,尽快毕业的人。 5、所有想速成的人。 但是目标人群一定要能看懂STATA软件操作手册的人(或者其他软件操作手册)。如果你不认得手册上的字,不要来告诉我。我也不认得。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懂STATA、EVIEWS的人给你讲解一下,那么你看不懂手册也无所谓。 本文的目标:不看计量推导、不看计量书籍就能发计量论文,而且是大规模批量生产计量论文,甚至是发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 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你能否掌握本黑客教程的内容,能否阅读软件手册。 申明:不是教你如何抄袭作弊,而是教你写计量论文的方法和捷径。

遗传信息的转录(教案)

《遗传信息的转录》教 学 设 计 拉萨外语学校 德吉央宗

第四章基因表达 第1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遗传信息转录 授课班级:北京中学高二(2)班 一、设计思想 1.1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当前新课改体系中指出本学科素养包括具备生物科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释生命现象、获取新知识;善于反思、能带着科学的思想主动参与探究相关问题,这与生物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生物科学素养不谋而合。而对于高二的课堂,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更扎实、更丰富的相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生活。而本学科课程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扩展,发展生命科学能力的课型。其课型特点是:教学内容重复性;大容量、系统化;知识要与方法、能力相结合;需要及时反馈等。因此本堂课成功的关键是要学生调取自身知识内存,并对之进一步加工、编码、储存、应用,从而获得创造性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1.2 理论依据:信息加工理念 知识加工活化过程也就是建立知识联系、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和优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有效储存的过程,同时也为信息的迅速提取提供有效的提取线索。不断强化有利于信息提取通道的顺畅,实现知识的迅速再现。同时应用知识又会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加工水平,增强对知识本质的认识、调整知识储存形式、顺畅知识提取通道。 二、教学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4章《基因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本课堂内容主要是针对“遗传信息的转录”进行重点讲授。既是“DNA的复制”即“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

《第二节基因的翻译》的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光明中学张立 一课标分析 << 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具体内容要求: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使用的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概述”,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进行解释、推断。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图版必修二。讲述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本节是从本质上阐述生命现象的理论,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本节教材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前后联系 “基因的表达”这部分内容,(1)从物质上看,讨论的是生命特有的两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现象中的关系。学习过程需要生物学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的知识作为基础,其中密切相关的内容有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中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2)从结构上看,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在细胞基本结构的不同区域中完成的,因此,还需要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作为基础。(3)从功能上看,细胞代谢过程都是性状的体现,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说,本节内容有有助于对生命最基本特征的理解,这涉及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关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及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等内容。 另外,本节教材与生物学第三模块《稳态和环境》的学习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生命许多特有的调节活动都是基因——酶——性状或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具体体现。 就本册而言本节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染色体变异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对第二单元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作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建议 基因的表达中的翻译过程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我认为可以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四版期末复习讲义包含所有考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讲义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 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就是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二、生产与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2)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分配有两种:产品的分配和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 ①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②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 3、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产品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三、产权作为财产权利的规定 (1)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人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2)财产权利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3)产权对财产主体由实现利益的要求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的三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交换价值 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②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四、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①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4章 定量研究的设计)【圣才出品】

第4章定量研究的设计 简答题 1.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是对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发展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使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如下: (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有三种: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描述次数分布中“离中趋势”这一特征的统计量,简称“差异量”。一组数据,若离中趋势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大;反之,若离中趋势大,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小。最常用的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3)地位量数 相对位置量数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两种。标准分数,主要指Z分数。Z分数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位置的量数。 2.在教育研究中,往往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影响研究结果的无关变量,试论述应如何控

制这些无关变量? 答:控制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设计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内容。为了避免研究过程中变量的相互混淆,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无关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干扰,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消除 控制无关变量的最彻底的方式是不让无关变量介入到研究情境中去,完全排斥在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之外。 (2)恒定 有些无法排除的无关变量,可以采取使这些变量在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常不变,即所有的被试都接受相同的无关变量,把变量变为常量。采用恒定方式控制无关变量的通常采用: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主试进行;对研究对象的控制,选择智力、性别、年龄、程度相同的被试进行;对实验过程的控制,按照同一的研究程序、同一的研究步骤进行。 (3)均衡 当无关变量无法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时,研究者可以采取均衡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通常的做法是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都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条件上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采用设控制组的方法是控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方法,他可以控制很多无关变量,而且简单、方便。 均衡控制与恒定控制有相似之处,只是控制手段不同,采用恒定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以及组间都没有变化;采用均衡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有变化,但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课后 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1. 解释下列概念: (1)资本 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2)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就是为生产商品和实现资本价值增殖而发生的资本耗费。生产成本构成了企业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衡量企业盈亏的界限,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其回收状况也关系到企业对原有正常生产规模的维持能力。 (3)利润 利润是与全部预付资本比较大于预付资本的增值额,是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 (4)利润率 利润率是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又称为资本利润率。利润率的高低受劳动因素、资本因素、市场因素的影响。剩余劳动占全部活劳动的比例越大,利润率越高;资本的节省可以提高利润率,资本运动的快慢影响一定时期的利润率;市场形势、资本经营着自身的市场经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均会影响利润率。 (5)资本积聚 (6)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主要途径有:一是并购(包括兼并、收购),即在竞争中居优势地位的资本并购居劣势地位的资本,包括部分并购或整体并购;二是联合,即原有的分散的单个资本联合成新的更大的资本;三是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等方式,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使之转化为资本。 (7)资本经营 资本经营就是资本产权的主体以价值形态的资本为经营对象,通过调整、交易、优化重组等方式,以实现资本价值量的保值增殖的一系列市场行为。 (8)风险投资 风险资本的运营即风险投资,是资本经营的一种特殊类型,就是将资本投向蕴涵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成长可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方式介入该企业或项目的管理、运行,在取得成功后既获得资本的高额增殖又实现资本回收的投资行为。 (9)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等阶段,资本的职能形态相应地变换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10)资本周转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只有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资本这种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叫做资本周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