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网大本科之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简言之,德育即促进(C)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A. 政治思想

B.心理素质

C.个体道德

D.法律意识

2、有关道德外延的界定应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其中,“守一”是指(D))

A.大德育

B.品德教育

C.政治教育

D.道德教育

3、“大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C)

A. 政治教育

B.心理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律教育

4、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遵循(D)的原则)

A.政治优先

B.品德第一

C.“守一望多”

D.不断丰富

5、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A)

A.20世纪初以来

B.19-20世纪

C.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D.文艺复兴运动以来

6、在基督教世界里,教育的目的是皈依( B )和人性的救赎。

A. 科学

B.上帝

C.人文

D.社会

7、在印度、伊斯兰世界,学校德育的基本情况相似,只有(A)是一个例外。)

A.中国

B.日本

C.朝鲜

D.苏联

8、(C)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A. 尼采

B.福柯

C. 康德

D.列宁

C. D. 分级

9、狭义的德育专指(D ),亦即西方教育理论的“moral education”。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法律教育

D. 道德教育

10、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一种整体思维,“德”、“道德”都是(A)的“大德”。

A.政治化

B.法律化

C.思想化

D. 礼仪化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政治教育的强调,使( C )是道德教育的命题难以被广泛接受。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12、前苏联凯洛夫( B )中提到的“德育与我国文革时期的德育概念相似。

A. 《大教学论》

B. 《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普通教育学》

13、1986年(A)主编的《教育学》中,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重新分离。

A. 巴班斯基

B.巴甫洛夫

C.乌申斯基

D.维果茨基

14、道德教育只是作为个体(B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惟一的一个维度。

A. 政治化

B.社会化

C.经济化

D. 生活化

15、思想政治教育的( C )并不等同于道德教育。

A. 学校机制

B. 家庭机制

C.心理机制

D.社会机制

16、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 D )的原则。

A. 守多而望多

B. 守一而望一

C.守多而望一

D.守一而望多

17、无所不包的( B )无法与人对话,也不方便研究。

A. 智育

B.德育

C.教育

D.美育

18、在德育过程的理解上,中国德育理论较长时间认可一种( C )理论。

A. 内化

B. 外化

C.转化

D.变化

19、本书所论德育是(D )。

A.大德育

B. 泛化的德育

C. 广义的德育

D.狭义的德育

20、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A)活动。

A. 价值引导

B.实践引导

C. 理论引导

D.政治引导

1、德育目的就是(B)活动的结果,是该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

A. 智育

B. 德育

C. 教育

D. 美育

2、目前我国的德育目标没有包括(A)学段

A. 学前教育

B. 小学教育

C. 初中教育

D. 高中教育

3、德育规范性功能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预防,其次是(A)。

A. 禁止

B. 引导

C. 教育

D. 赞扬

4、道德机制的作用,一是抑恶,二是(C)

A. 惩罚

B.宽容

C. 扬善

D. 忏悔

5、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教会”,而教师相当于“社会的牧师”。C

A. 洛克

B.杜威

C. 涂尔干

D. 卢梭

6、(A)认为:“道德被普遍地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A. 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 柯尔伯格

D.苏格拉底

7、(C)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

A. 《论语》

B.《中庸》

C.《大学》

D.《孟子》

8、日本教育学家(D)曾经指出:“所谓善,就是要无保留地服从全人格的命令,造就服从统一命令的人必须成为道德教学的目的。”

A. 川端康成

B.喻泽福吉

C.小渊惠三

D.小原国芳

9、一般认为,德育目的就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A)。

A. 品德规格

B.人格特征

C. 心理结构

D.理想追求

10、德育目的是一种对德育对象影响的(B )。

A. 评价

B. 预期

C. 监控

D.认可

11、对道德教育而言,不进入(C )接受的阈限,德育目的就是妄想。

A. 社会

B.学校

C. 主体

D.客体

12、德育目的是全部德育活动的(D )。

A. 策略

B.手段

C. 过程

D.灵魂

13、德育目的是德育评价(B )。

A.最低准则

B.最高准则

C.中间环节

D.最终结果

14、道德教育的目的实际上也含有(C )个体从事恶行的意味。

A. 回避

B. 惩罚

C. 禁止

D.鼓励

15、就道德教育而言,幼儿阶段的儿童对许多( D )的判断并不成熟。

A. 美丑

B. 是非

C.真假

D. 善恶

16、德育目的功能具有( A )观念性,直接发挥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A.隐含性

B.外显性

C.直接性

D.实践性

17、涂尔干说:“没有社会,(B )就没有目的。”

A.政治

B.道德

C. 法律

D.教育

18、( C )教育理论认为,德育的目的应该“为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服务。”

A.现代主义

B. 后现代主义

C.存在主义

D. 保守主义

19、法国思想家(D )德育的目的就是要“给予青年人一些明确的,健全的道德观念。”

A. 卢梭

B.福柯

C.萨特

D.爱尔维修

20、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A )认为,“圣人与众人一般,只是尽得众人的道理。”

A.儒家

B.墨家

C. 道家

D.法家

1、(C)在《大教学论》中,他为“最初的学校”(母育学校)开列的20门课程中就包括道德学

A.斯宾塞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社会行动”模式是(D)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个道德教育流派

A. 英国的麦克费尔

B. 法国的涂尔干

C. 德国的康德

D. 美国的纽曼

3、《生命线》作为道德教材包括三个部分,下面哪(D)个没有被包括

A. “设身处地”

B.“检验规则”

C.“你应该做什么”

D.“自我反思”

4、近代意义上的德育课程应当以(C)法国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课程为起点。

A.1682年

B.1782年

C.1882年

D.1982年

5、( A )等人用“道德符号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一套别具风格的德育课程。

A. 英国的威尔逊

B. 法国的涂尔干

C. 美国的班杜拉

D. 德国的黑格尔

6、由于英国道德教育家(D)等人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体谅”为核心目标范畴设计德育课程的,所以他的德育课程模式也称“体谅”模式。

A.柯尔伯格

B. 巴班斯基

C.福禄培尔

D. 麦克费尔

7、课程研究从( A )开始转向“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的研究。

A. 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8、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隐性课程”模式被称为( B )

A. “第四势力”

B.“第三势力”

C. “第二势力”

D.“第一势力”

9、美国心理学家( C )等人通过5年时间对11000多名8-16岁的青少年被试的研究证明:传统的道德学科所进行的道德规范教授与儿童的实际行为几乎无关。

A. 利比特

B.怀特

C.哈桑和梅

D.泰勒

10、在中国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在道德学科的直接讲授中,没有对学生的(A)足够重视。

A.道德批判能力

B.政治理解能力

C.思想理论水平

D.法律意识素质

11、一个人是否道德的关键是看他能否具有(B)的倾向。

A. 关心自我

B.关心他人

C.关心政府

D. 关心法律

12、威尔逊倾向于将道德教育课称之为(C )。

A.“道德文化”课

B.“道德心理”课

C.“道德思维”课

D.“道德政治”课

13、“社会行动”模式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他们关注了一般道德课程中注意不够的(D )。

A. 思想

B. 意志

C. 情感

D. 行动

14、美国幼儿园的品德教育的教材是《幸福生活》和(A )两套。

A.《你与我》

B.《时事》

C. 《政治》

D. 《思想品德》

15、美国小学的品德教育教材是( B )。

A. 《生命线》

B.《公民的品德》

C.《历史与社会》

D.《法律常识》

16、中学的品德教育教材是( C )。

A. 《个人和原则》

B. 《起跑线》

C.《自我决定》

D.《你期望什么》

17、在德育教学过程中,(D )可以使学科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学生可以逐步地深入接触学科内容的不同方面。

A. 综合式课程

B. 活动式课程

C. 单科式课程

D.螺旋式课程

18、学校德育只宜在小学或初中采用( A )形式。

A. 综合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 分科课程

19、活动课程又称( B )、儿童中心课程等,是指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与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A. 广域课程

B. 经验课程

C.学科课程

D.综合课程

20、( C )说过,“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

A. 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 亚里斯多德

D. 昆体良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等都对学校德育有十分重要的论述。

A.洛克的《教育漫话》(1693)

B.卢梭的《爱弥尔》(1762)

C.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1806)D康德的《教育论》(1803) E.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学校道德教育大体上经历了(ABCD)阶段。

A.习俗性道德

B.古代学校德育

C.近代学校德育

D.现代当代学校德育

E.未来学校德育

3、在中国,德育概念泛化主要有(ABC)原因。

A.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B.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C.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D.思维方式多元化的影响

E.改革开放的影响

4、近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变化有(ACDE)

A.学校德育的世俗化

B.学校德育的规范化

C.学校德育的民主化

D.学校德育的组织化

E.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5、中国先秦时期学校教育中所开设的课程“六艺”中,与道德教育关系密切包括(CD )。

A.射

B.书

C. 礼

D. 乐

E.数

6、近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变化包括(ABCD)。

A.学校德育的世俗化

B.学校德育的民主化

C.学校德育的组织化

D.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E.学校德育的技术化

7、德育理论的形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BCDE )

A. 德育课程

B. 德育思想

C.德育论

D. 德育学

E. 德育科学

8、中国古代的(ABCDE )等都贡献了宝贵的德育思想。

A. 孔子

B. 孟子

C. 朱熹

D. 王阳明

E.陆九渊

9、学校至少要适应下面(ABCD)需要。

A. 适应个体作为类的一员的人的共同性的需要

B. 适应特定社会发展的需要

C. 适应个体发展的特殊需要

D.适应与学校教育其它平行子系统的需要

E、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

10、“德育何以可能”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CDE )。

A. 道德为什么要教?教什么?CDE

C. “道德”或“德性”是可教的吗?

D. 何谓“教”?

E. 道德为何可以教给儿童?

11、德育目的对教育过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BC )

A. 导向功能

B. 调控功能

C. 评价功能

D.道德功能

E.教育功能

12、德育目的的类型包括(ACD )

A. 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B. 先进的德育目的与落后的德育目的

C. 外在的德育目的与内在的德育目的

D. 理想的德育目的与现实的德育目的

E. 传统的德育目的与现代的德育目的

13、本书作者主张将道德教育的目的组成分为下列(BCDE )因素

A. 知

B. 情

C. 信

D.意

E. 行

14、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论者包括(BCD )

A. 弗洛伊德

B. 卢梭

C. 杜威

D.裴斯泰洛齐

E.第斯多惠

15、我国基础教育的德育目标包括(ABCDE )

A. 幼儿德育目标

B. 小学德育目标

C. 初中德育目标

D. 高中德育目标

E. 大学德育目标

16、中国古代性善论者孟子认为,人皆有(ABCD)

A. 恻隐之心

B.善恶之心

C.辞让之心

D.是非之心

E.仁爱之心

17、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接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选择、评价、再到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下面(ABCDE )等过程。

A. 自由地选择

B.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

C.在仔细考虑后果之后进行选择

D.赞同与珍视

E.确认

18、学校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主要有(CDE)。

A.学生的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之间的矛盾

B.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之间的矛盾

C.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D.德育要求同学生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E.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19、道德教育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ABDE )。

A. 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B. 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

C. 坚持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道德教育

D. 注意“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的安排

E. 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20、在学校德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制约着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这些因素包括(ABCDE )

A. 社会巨变的突然发生

B.家庭破裂

C.父母离异

D. 个人的意外事件

E. 亲人死亡

21、本教材认为道德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BCD )。

A. 道德教育可否作为一门学科开设?

B.如果作为一门学科开设,它的主要内容与方式是什么?

C.德育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它的特点何在?

D.道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E.道德教育内容如何设计与安排?

22、美国品德教育的目的是(ABCE )。

A.提高学生的自尊心

B.加强学生的自律与自我修养

C.提高学生进行决策与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

D.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E.向学生传授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

23、威尔逊等人除了对道德理性能力培养高度重视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主张,包括(ABCDE)。

A.主张在学校管理上让学生民主参与

B.主张直接的道德教育

C.主张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设置

D.赞同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E.主张在学校组织结构上形成“传统的家庭模式”。

24、美国纽曼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环境能力”,具体包括(ABC )。

A.实质性的能力如画画、建房等

B.人际关系能力

C.公民行动能力

D.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能力

E.制定政策目标能力

25、英国的一项学生道德生活实际与需要的调查表明,学生所期望的成人行为是:(ABCDE)。

A.允许自由

B.帮助解决困难

C.理解

D.倾听意见

E.有幽默感

26、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教育学科的(ACDE )等仍然在研讨之中。

A.性质

B. 政治化

C.师资的特殊性

D.存在的合理性

E.内容

27、麦克费尔等人编写了“体谅”理论的道德教育教材,主要包括(DE )。

A.《母育学校》

B. 《爱弥尔》

C. 《教育漫话》

D.《起跑线》

E.《生命线》

第28题答案:ABCDE。

29、美国休格和麦克德莫特等人的调查发现,离异家庭儿童在个性上往往表现为(ABCDE )等。

A.抑郁

B.敌对

C.富于破坏性

D.易激怒

E.孤独

30、威尔逊认为,一个受过道德教育的人应当包括(ABCDE )等品质。

A.关心他人利益

B.体察他人情感

C.具有合乎逻辑的道德事实知识

D.具有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技能的能力

E.具有迁移能力与道德信念

三、判断题: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不需要改错。

1、本教材对德育的定义是: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的提升的教育活动。(对)

2、德育不是从教育学科群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教育理论形态。(错)

3、德育思想首先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性哲学思考。它主要反映对德育的应然和必须所产生的主观判断和选择。(对)

4、德育原理不是作为整合诸多德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形态。(错)

5、德育概念是中国大陆德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论争的一大“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对)

6、所谓“望多”意指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只能是道德教育。(错)

7、古代学校德育是指人类社会早期以习俗性道德为教育内容并通过习俗与生活去实施的道德教育形态。(错)

8、道德教育如果不与政治、思想、法律等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在逻辑和实施上都是不可思议的。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德育概念没有外延上的边际。(对)

9、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德育都不仅仅只道德教育。(错)

10、认为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头脑的观点,对德育何以可能考虑不足。(对)

11、美国伦理学家约瑟夫.弗莱彻认为:“其他一切律法、准则、原则、典范和规范,毫无例外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它们在某一境遇下恰好符合爱时,它们才是正当的。”(对)

12、中国古代道德教育从来就没有将圣人人格的养成为最终目的。(错)

13、近代教育史上持个人本位的德育理论很多,代表人物有法国涂尔干和德国家凯兴斯泰纳等人。(错)

14、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与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错)

15、当代德国教育学家鲍勒诺夫将道德划分为“高尚道德”和“朴素道德”。(对)

16、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道德教育如不关心隐蔽课程,期望得到满意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错)

1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极少能理解超过其所属阶段一个以上的信息。(对)

18、德育目的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错)

19、德育目的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对)

20、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之主要特点并不是从社会利益出发界定德育目的。(错)

21、道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内容和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对)

22、中国的古代课程基本上是一种以道德教育内容为主的课程形式。(对)

23、中国的学校德育课程已经趋于成熟。(错)

24、“隐性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性因素对学业成就和学习态度的影响有时比显性课程还要大。(对)

25、世界范畴内对道德教育课程的集中和广泛的探讨是在21世纪初。(错)

26、麦克费尔等人认为,儿童大多能够分清什么是自由与放任、坚定与固执、真理与教条,道德的任务主要不应在学习道德判断上,而应当着重让学生学会体谅和关心别人,因别人的幸福而感到幸福。(对)

27、最好的成人与同伴行为是:体谅他人、关心他人。(对)

28、中国的德育课程的内容一直不太注意联系国家政治生活现实。(错)

29、德育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完全正确的。(对)

30、中国德育课程基本上采用的是综合课程结构。(错)

四、辨析题: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1、德育概念应当包含政治、思想、法律教育等,使其有广泛的外延。

答:不准确。过于广泛的德育界定有以下几方面的弊端。第一,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德育概念本身。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机制并不等同于道德教育,可资借鉴的西方德育心理学主要讨论的是道德教育,所以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在论述心理机制时又通通变成了道德教育的心理机制等的描述,这在理论体系上存在致命的逻辑问题。第三,过于宽泛的德育概念使人无法在一个共同的语境下讲座德育的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德育均指道德教育。

2、“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是形式上的区别

答:不准确。“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区别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在两种过程观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两种对于道德教育基本理念的不同。“传统”德育道德价值基本上是靠成人对儿童的传授或教化去完成的,道德教育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灌输;“现代”德育认为有效的道德教育不可能通过灌输去完成,惟一有效的途径只能是学生的道德建构。

3、德育目的不能具有超越性

答:不正确。一方面,道德本身对生活具有超越性,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另方面,德育目的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具有时间上的超前性。柯尔伯格指出:“对于年幼的儿童,我们在传授道德信息时确实可能会犯水平过高或过低的错误,而犯水平过低的错误比犯水平过高的错误更糟糕,这是因为,在信息水平过低的情况下,儿童会失去对所传授的信息的尊重”。

4、德育目的具有引导性功能

答:正确。德育目的具有引导性功能。德育目的对德育对象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生奋斗目标,所以必然会对德育对够用起引导、提升的作用。引导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意向性的作用,即诱发学生个体的道德动机;二是具有意志性的作用,能够促进个体在实施道德行为时有明确的目标因而具有克服苦难的勇气与毅力。

5、现当代课程及其设计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答:正确。现当代课程及其设计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以“泰勒模式”为代表。美国教育学家泰勒被视为“现代课程之父”。第二阶段是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模式”。第三阶段是以利比特和怀特等人的团体研究为代表的“隐性课程”模式。

6、美国道德教育课程的编制不注意实验研究

答:不正确。美国品德教育学院于20世70年代中期开始设计并曾经在美国五大城市作过历时10年的实验,在此基础上1986年编制了一套道德教育课程。至1990年,美国许多公立学校都开设了此类课程。

五、简答题:

1、德育全球化的表现

答:德育全球化缘于经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全球化。德育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影响的全球化;第二是主题的全球化。

所谓“影响的全球化”是指德育思想与经验的全球化影响。所谓“主题的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关心的主题有趋同的趋势,也指学校德育日益关心诸如生态环境、人口与发展、个人权利、多元文化、世界和平等主题。

2、简述德育理论形态

答:德育的理论形态从历史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其中:

德育思想是一种关于德育的价值性哲学思考。它主要反映人们对德育的应然与必须所产生的主观判断和选择。

“德育论”是一个德育经验相对的一个范畴。有德育实践即有德育经验、德育思想,但有德育经验却不一定有德育论。德育论是教育学产生以后,作为与教学论、课程论并列的德育思想的理论化形态。

德育学是由德育论发展而来的。与作为前德育思想理论存在的德育思想相比,德育论具有一定的专门性、系统性,但是随着无所不包的教育学形态转变为教育学学科群,德育论也独立为德育学。

德育学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独立教育理论形态。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的标志。

3、现当代德育发展的轨迹

答: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20世纪初以来的学校德育,这时期的德育除了继承近代德育世俗化、科学化的传统外,还有新的发展轨迹与特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理论与探索阶段。首先,出现了与资本主义学校德育完成不同的社会主义德育。其次,20世纪也是一个德育理论不断涌现、德育实践不断探索的历史阶段。

第二,这个时期也是德育寻找平衡的时期。包括四个平衡:(1)道德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

平衡;(2)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平衡;(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道德教育的平衡;(4)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德育的平衡。

第三,全球化的德育时代。包括两个方面:(1)影响的全球化;(2)主题的全球化。

4.确立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答:第一,德育的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不同。

第二,德育目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制度的制约。

第三,德育目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四,德育目的的确定还会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第五,德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5、德育目的具体确认困难的原因

答:导致德育目的具体确认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德育目的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不同的类型与层次,全面正确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智慧;第二,德育目的的确定涉及的因素很多,正确和科学的德育目的来之不易。

6.教育目的与德育目的的关系

答: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的这一观点为许多人所认同。第二,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教育目的具有整体性。需要分解为若干方面,德育目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目的就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需要予以具体化。

7、如何理解和处理各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答:所有学科课程都必须处理好本学科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道德教育对于这一关系的处理更为重要。道德教育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直接的德育与间接的德育”的关系问题。各学科对道德教育的直接作用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第一,系统的文化学习是提高学生理性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可为道德教育提供必要的工具性的前提。第二,各学科本身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价值或道德教育的因素。例如,数学和科学课程中科学家的生平业绩、生活和治学态度;语文课中文学上榜样人物的道德作用;历史课中历史伟人的德行与自律精神;体育健康课程中展示适度的自我控制对个人健康与品德的重要,等等。

8、简述活动课程对德育的重要作用

答: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指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与经验为中心组织的。活动课程对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与其它课程相比,活动课程实际上是道德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形式。活动课程对道德教育的意义可以从两方面得到理解。

第一,德性的本质是德行。离开道德实践活动无法在真实意义上讨论或学习道德问题,因为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实践道德。

第二,活动的道德意义。活动的德育意义或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1)道德活动可以使道德知识“活化”;(2)道德活动可以使道德学习的动机增强;(3)道德活动可以增进道德的自我教育。

9、道德主体的专业素养

答:道德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学科专业水平”是德育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哲学、德育理论和德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修养。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策略原理有专门、具体和深入的认识。

教育素养是另一个维度的“专业”素养。教育素养包括教育信念、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等。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者个体教育能力与应有追求的确信如“自我效能感”;教育观念是指对具体教育活动的规律性的认识如教育目的观、教育过程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教育技能是指教师具体的工作技巧如组织、沟通、表达、示范等。

六、论述题:

1、请论述文明行为教育的内容

答:文明行为教育的内容要包括社会公共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礼貌待人、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老人,关心帮助孤寡和残疾人,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和资源等。

第二,在学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遵守纪律,维护秩序;拾金不昧,不拿他人一针一线;勤俭节约,乐于奉献;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纸屑果皮;礼貌、谦逊、热情、诚恳,不出风头等。

第三,在家庭中,乐于承担家庭责任,教顺和瞻养老人,爱护和平等对待家庭成员。

2、分析参与国家民主法制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答:从道德教育的立场出发,积极参与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公民道德教育重要内容。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民主与法制往往是最基本的道德关系的反映,没有民主和法制,意味着社会道德最后防线的溃散,所以建设民主与法制也是道德生活建设的一部分。第二,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道德方式,只能是民主与法制的方式。否则公民善良的爱国主义极易走向其反面——导致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混乱。

3、德育目的的规定性

答:德育目的应当具有如下几个规定性。第一,德育目的具有预见性。德育目的确定时已对德育过程诸因素如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教育过程诸环节如对道德价值与规范的认知与情感体验、道德内化、道德行为的改善等都有预先的设想。

第二,德育目的具有超越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德育本身对生活的超越性,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道德水平。二是德育目的产生于道德活动之前,具有时间上超前特性。

第三,德育目的具有可能性。德育目的的制定不仅应具有超越和超前的特点。还应当考虑社会发展及德育对象的道德两个方面的实际,具有实现的可能。

此外,由于德育活动具有强烈的价值或意识形态色彩,德育目的也就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和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4.对我国德育目的的正确理解

答:需要从两个方面理解

首先,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是建国以后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延续。其进展方向主要表现为:(1)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基础道德和文明习惯有了比以前更多的强调;(2)注意到了德育的层次性,有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

(3)注意到了社会要求与个人发展的统一;(4)注意到了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的相对稳定性。

其次,与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科学化比较,我们还必须解决如下方面的问题:(1)德育目的由谁决定?与教师、学生有关吗?如果国家的德育目的决定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和学生主体的参与,其效果会大打折扣;(2)目前的德育目的较多地体现了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导致德育和道德教育的政治化;(3)总体上看,我国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个体生活幸福与德育的关系强调不够,仍然是社会本位取向;(4)对独立的价值思考与批判能力强调不够,没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主体只能是无反省的道德主体。

5、德育课程的特点

答:从课程的基本构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德育课程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如下:

第一,在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应方面。道德教育课程不是要简单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它的目标在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态度的改变,以及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

第二,在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方面。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决不可以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道德教育亦然。在一般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面也许一定的强制和压力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德育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面,如果没有对学习主体的了解与尊重,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第三,在德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安排方面。道德教育虽然也可以有一套类似于其它学科的道德知识体系形成直接的道德教育教材,但是道德课程既要诉诸认知的因素,更要通过情感、行动的经验去实现。所以,综合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等在道德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四,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方面。道德教育决非仅靠直接的讲授就能奏效。道德教育应当认同更多的道德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6、怎样认识德育主体的道德素养

答:道德主体的道德素养指的是教师的道德素养,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所谓道德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指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劳动、尤其是道德教育活动的一个生要特点是劳动者本身就是劳动的工具。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手段。所以,道德教育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尤其是那些从事道德教育的专门人士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优良的德行。否则道德教育只能变成难以使人确信的一般的知识教学。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可以说是个个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涵是指教师对道德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道德责任的当然承担,以及在学校生活中表现教育公正、合作态度、仁爱精神等作为教师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实际上可能成为学生当前与未来道德生活的样板,一种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

16秋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

奥鹏17春16秋福师《小学德育理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是: A.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 德育目标 C.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水平 D. 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 正确答案: 2. 德育管理者要实现预定的目标,光靠一般号召是不行的,他必须制定一个周密可行的实施计划,提出若干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这是肯定德育管理过程哪一环节的意义()。 A. 确定德育目标 B. 制定德育计划组织 C. 开展德育活动 D. 检查和总结 正确答案: 3.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通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别开来,这表明()。 A. 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 B. 德育目标具有层次性 C. 德育目标顾及了年龄特征 D. 德育目标具有超前性 正确答案: 4. 最早提出集体教育的是哪一位教育家()。 A. 陶行知 B. 马卡连柯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布鲁纳 正确答案: 5. 哪一种方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 A. 说理教育法 B. 品德修养法 C. 榜样示范法 D. 实际锻炼法 正确答案: 6. 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

A. 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 B. 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 C. 强调施教传道方法和受教修养方法的综合统一 D. 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可以不相联系的综合统一 正确答案: 7. 对德育方法的性质和特点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是()。 A. 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 德育原则 C.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D. 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 8. 哪一种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A. 社会实践活动 B. 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C.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D. 各科教学 正确答案: 9. 制定学校德育计划的前提是什么()。 A.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B. 检查总结经验 C. 确定德育目标 D.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正确答案: 10. 在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教育的核心是() A.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B.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C. 爱国主义教育 D. 社会公德教育 正确答案: 11. 人生观、世界观已初步形成是在哪一年龄阶段()。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正确答案: 12. 哪一种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A. 说理教育法 B. 品德修养法 C. 榜样示范法 D. 实际锻炼法 正确答案: 13. 什么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 A. 社会德育 B. 学校德育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问题对策 【摘要】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等问题,必须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中小学德育方法和途径,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百育德为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毫无疑问,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很不乐意而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国民道德却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甚至滑坡的现象:一些人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有所抬头,见利忘义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公民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不佳,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一部分人思想价值体系混乱,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知何由于去何从。成人都是由娃娃成长起来的,而中小学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小学教育

工作中,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机构健全,工作后劲不足。虽然当前中小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如中学设有政教处,小学设有少先队,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这些都机构自觉或不自觉地尽量减少了活动时间,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和声的角色,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招致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感。 德育容滞后,重大节而轻小德。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容中,极多的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 心理教育刻不容缓。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个性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比如:不迷信权威与尊重老师,讲义气与诚实,爱与责任的冲突及价值选择,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这些心理问题涉及较少,甚至对早恋现象,金钱观等敏感问题采取逃避的态度。 2.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 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摆脱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过去的模式化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把生动复杂的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与方法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与方法,建设中职德育教育“新模式” 一、中职学生德育现状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中职学校工作的一个难题:德育渠道狭窄;德育手段单一;德育研究滞后。尤其是德育对象的特殊,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困难。其具体表现为学生思想素质低,行为习惯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且普遍缺乏自信自尊,对前途茫然无措,而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暴露出来的一是随着打工潮的涌动,留守生的隔代教育所导致的父母教育的缺失;二是德困生经不起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沾染上了一些劣习陋习;三是学困生在基础教育的“大锅饭”里,得不到真正的分层教育,逐渐丢失了学习的兴趣。于是,走进中职学校的学生尤其是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破罐子破摔,找不到前行方向,白白耗费着美丽的青春。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近几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挖内涵,逐渐构建起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二、德育工作途径与工作方式方法 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校一盘棋,有步骤分阶段落实各个层面的德育管理,开发校本德育资源,定期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形成了德育工作网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倡导文化校园,以德育人 走进普兰店职教中心校园,晨读时间学生诵读弟子规、国学,科任教师随班指导,要求“登堂即静,入室即读”。以专业部为单位各班开展竞赛,掀起“同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读书热潮,并为每年一度的“诵读弟子规、国学”朗诵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2、开展德育实践,以体验参与育人 自二0一三0年春以来,学校统一布署,开展班级德育实践周活动。我们把它归纳为“培训(明确任务)---实践(参与管理)--总结(反思得失)”的运行模式。即当周的班级在教导处和校团委的培训后,由该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德育实践周活动,4名同学参加国旗班升旗训练,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0名同学参与各处室的接待、收发、内务整理和本部门迎宾,进行为人处事的教育;10个同学协助值日教师在各个值勤岗点分早中晚值班,检查学生佩证着装及仪容仪表,养成良好的规范意识;其余同学则负责校内公共区域清洁卫生,培养学生的劳动卫生观念。同时,如果校内外有大型活动,则该班必须参加志愿者活动,活动中要求打出校旗、穿好校服、佩好志愿者证,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在体验管理中学习管理,在参与管理中提升个人素质,成效显著,一片好评。

东师2018年秋季《德育原理》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东师2018年秋季离线)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答案]:正确。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答案]:正确。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育和培养集体,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联系起来。要求老师做到:组织和培养优良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重视个别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处理集体和个别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3、德育与整体教育自身的发展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人之为人的需要。 [答案]:错误。德育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与学科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成效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德育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人的言行之中,是无法进行量化的。 4、学校德育中的法制教育就是要达到使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下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全球化的表现。 答:德育全球化缘于经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全球化。德育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影响的全球化;第二是主题的全球化。 所“影响的全球化”是指德育思想的经验的全球化影响。所谓“主题化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关心的主题有趋势,也指学校德日益关心诸如生态环境,人口与发展,个人权利,多元文化,世界和平等主题。 2、传统德育过程模式。 答: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知、情、意、行是构成学生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这四个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 3、“启发”在道德教育中的意味。 答:“启发”在道德教育上意味着:第一,它承认人性的善良或道德教育在人性上的可能。第二,道德教育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主体接受条件下才能进行。 4、世界各国的德育、政府领导方式的类型。 答:世界各国的德育,政府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全面干预型(中过、日本、法国、发展中国家);一种是部分干预型(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一种是政策干预性型(美国、加拿大、瑞典等)。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如何解决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答: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有三个方面。从过程之外到过程之内,这三个矛盾依次是:①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德育影响之间的矛盾;②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③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的矛盾。其中,第二对矛盾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德育影响之间的矛盾”是指学校道德教育(有计划、系统的、)系统之外的社会价值环境(无序的、多元的)与学校德育价值系统的矛盾,有同质矛盾和异质矛盾。同质矛盾(大家影响都是正面的,但是社会的道德影响与学校的道德影响并不一样)是指社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梨树县郭家店镇第四小学黄旭 小学正处于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抓好。在教育内容上应反对抽象空洞的说教,强调德育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养成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伦理道德。下面,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第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那就是小学生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到了假期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渐迷失方向“重操旧业”,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

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第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 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校只为应试,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不重德育,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向大平建始县实验小学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 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小学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 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的起点。 学校德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

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 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 就要准确了解和掌握九年义务阶段中小学德育内容,概 括地讲,中小学德育内容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将

这些德育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 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归纳起来有:榜样感召法、 疏导法、身教法、情感陶冶法,比较对照法和自我教育 法。每位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结合 校情,有机的采用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 的德育效果。 、逐1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有四点: 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科学的世2观。

页第共页17 界观。3、评价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我教育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现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模式是:全员育人(教师、学生、家长)、全程育人(所有学科)、全面育人(校内校外)。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走向是: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去掉传统模式,打破条条框框。

创新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核心研究

创新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核心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9T11:45:22.2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7期作者:次仁罗布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针对小学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有了更高的需求。 次仁罗布(西藏那曲地区林堤乡中心小学西藏那曲 8524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针对小学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有了更高的需求。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班主任的作用意义比父母更甚,班主任能给予影响的地方有很多,包括:课堂、课后甚至回家后。因此,班主任必须尽职尽责的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管理好班级,并且在传统的管理教学中及时调整方法进行创新,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学生也会在这样的班级管理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003-01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理念中,德育工作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更加重要。所以,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日常的知识传授,还是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与正确的三观,让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中健康全面发展,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我的人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德育工作的展开有一个重点的思考和及时分析工作中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有关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创新性的分析。 一、德育对于小学生的作用 小学的意义是非比寻常的,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讲。在这个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的阶段。所以,这个时期的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培养出优秀的行为习惯,提升辨明善恶是非的能力,建立道德品质素养。开展小学道德教育的工作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适应了目前的人才需要,更是适应了历史与社会的脚步。总的来说,就是德育工作的开展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积极影响,促使学校和学生一起进步发展。所以,德育工作对小学教育有着很大作用影响。 二、创新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品德教育理念的创新 班主任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品德教育的理念,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要抛弃传统品德教育理念中一些无用低效的方法,要从教育和学生心理的角度来进行德育工作,以及结合一些管理学的知识。班主任需要多了解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规律,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德育教学的方式内容开展工作,主要是为了提高在德育工作中的成效和针对性。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的问题很有可能是因为爷爷奶奶的平时照顾。由于不同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很容易与周围的同学朋友产生矛盾,所以,班主任不能忽视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德育工作方法,以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老师是主导一切,学生只能被动的听从和接受,这让学生会对老师升起一股恐惧感,也拉远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但是现在具有进步意义的、创新的品德教育理念就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所以,老师自己应该有师生关系平等的理念,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舞台让出来,以他们为主导,给予学生应有的关爱,打消学生的距离感,授予孩子表达的权利。 经常犯错的学生多数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长长时间地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在这时班主任的作用就要发挥出来,需要提醒一下家长多与孩子交流。在网络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老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实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信息互通,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和问题。 (二)教学中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 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孩子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以后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进行教学时要做的工作就是尊重他们每一个人的想法和人格。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教育那么对以后的成长就会有很不利的影响。班主任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尊重,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上有难处时应及时进行帮助,思考问题时应学会换位,多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有任何讽刺性的语言和让学生感觉到任何的精神歧视,不然的学生一旦缺乏了自信心,德育工作就会更难开展。班主任要把所在班级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充满爱心的大家庭氛围,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和快乐地学习,德育工作的进行就会事半功倍。想要为赶集的氛围注入活力和生机,可以摆放一些植物,增添一些色彩,给学生一种找到家的心理暗示,以便学生能够高效发挥有关学习的态度和情绪。从各个方面渗透德育工作,最终呈现出一个良好的效果。 (三)德育工作的多元化,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方式如果只是说教的话,学生很有可能不会接受,甚至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但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德育成果,还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就要想方设法的创新德育教育的工作模式,不要固守单调老旧的传统模式,及时开展多元的德育工作,要和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年纪相结合,比如,有关德育的视频书籍以及专题演讲和讨论会等等。老师也可以用班会的形式引入一些游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有关德育的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还有一个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途径,就是开设班级的网页,学生可以把自己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内容进行上传,这个过程几乎都是学生在参与,班主任只需要监督就行了。学校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班主任信箱,学生把平时不太敢和班主任当面交流的或者不愿和其他同学分享的心事用信件的方式来交流沟通,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进步。 (四)开展主题德育工作活动,拓宽德育知识 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就是我们的学校。班主任要抛开传统僵化的教育方式为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以前的模式不再适合现在的具体情况了。为了能够高效地实现德育工作的教学目标,班主任应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到良好的德育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全面进步发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具有德育主题的节日去开展活动,向父母传达感恩之情,敬老爱国之心等等。也可以开展一些歌唱比赛、演讲比赛等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需要不断拓展新的德育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质量。班主任在学生心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要尽心发展教育工作,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0073《德育原理》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73《德育原理》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1、《德育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道德教育现象和一般规律,并指导德育实践。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是关于道德教育的学问。就学科性质来讲,它主要是一门规范和应用的教育学。 2、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名词解释共20分,一般为5道题 题型二:简答题共40分,一般为4道题 题型三:论述题共40分,一般为两道大题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德育范畴 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德育内容。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 第二章德育的本质与功能 1、德育的本质 ·德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 德育的功能。 ·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教育性功能: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3、德育概念的泛化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在我国,许多人并不赞成这一定义,认为德育必须包含更多的内容。一种广义的德育概念解释为:与伦理学体系中的德育概念(专指道德教育)不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义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甚至还应包括环境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以至于有人打趣说:“‘德育’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往里头装”!这就是所谓的德育概念的“泛化”的问题。 第三章德育对象 德育中的因材施教。 ·从个性与德育的关系角度去看,德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第二,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的安排。第三,

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一

作业名称:第一阶段-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6-6-8 21:51:56 至2016-6-8 23:47:36 学员姓名:915330066 学员成绩:75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74.83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自由、平等、博爱等反对等级制度要求的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内容是()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现代社会 D、当代社会 学员答案:C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有关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的原则 A、守多而望多 B、守一而望一 C、守多而望一 D、守一而望多 学员答案:D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在西方,在巨变之后的俄罗斯、东欧诸国,()都有同道德教育携手的取向存在 A、思想教育 B、法律教育 C、宗教教育 D、政治教育 学员答案:C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10、()中含有价值真理、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 A、品德能力 B、品德内容 C、品德形式 D、品德方法

学员答案:B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关于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及其实现的思考,还有相关的()功能问题 A、批判性 B、滞后性 C、适应性 D、反思性 学员答案:B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道德可教吗?是古希腊时期曼诺对()提出的问题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普罗塔哥拉 学员答案:A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功能有正有负,近年来中国理论界也探讨到了德育的() A、弱功能 B、负功能 C、正功能 D、强功能 学员答案:B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现当代学校德育是指() A、20世纪初以来 B、19-20世纪 C、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D、文艺复兴运动以来 学员答案:A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68 内容: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不断的增加,教育部门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上来。与此同时,也向奋斗在教育事业最前线的教育工作者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改造》中谈学生自治问题时说“近世所倡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一是智育注重自学,二是体育注重自强,三是德育注重自治。”这里他明确使用了“德育”的概念,并把它看成整个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此,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作为孩子启蒙教育的小学教育,将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呢? 一、将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在新的课改理念的要求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要渗透法制教育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语文学科的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但能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还能净化人们心灵,塑造美好道德的教化作用。正是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原则,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古代教育历来以儒家传统思想为根本,将德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自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始,《论语》所收录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诲,绝大多数属于德育范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古时通行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当时一个人的立世之本。 二、将校园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立足点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字经》中也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说,人的道德品质会根据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教育思想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校园文化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熏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们可以利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精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如我校开展的“讲故事、明事理、养品行”特色创建活动,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讲故事这个载体,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这就是所谓的环境育人。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和才能,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身心潜能为己任,增强其主体意识,培养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理性思考,自主、自觉并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 三、将深入心灵作为德育教育的敲门砖 德育教育和传授知识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需要学生从心灵深处信服你、佩服你。他们才会将你所讲的东西记住,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摒弃“说教式”、“填鸭式”、“灌溉式”的教育方式。而要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能做,并从潜意识里懂得不该做的事的危害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抓做机遇、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

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4161296.html, 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德育工作创新策略作者:黄立 来源:《学生之友·创新教育》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日趋复杂,各种不良因素为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对于全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学体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开展德育工作,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德育 引言:体育教学由于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思想性较强,是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体育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及时转变自身的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做好教学工作。 一、通过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体育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着很强的德育功能。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将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丰富与优化,教学重点简化,来为学生渗透更多的德育知识,实现德育工作的创新。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课,电子白板等平台,来渗透德育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田径中的长距离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品质;在球类运动项目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精神;器械体操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做好规划工作,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渗透,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渗透 每一位学生由于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存在的差異较大,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就要展开因材施教,才能做好德育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需求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然后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与方法。尽量做到扬长避短,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与优势,与学生展开密切的沟通。只有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与长处,认识到自身不足,能够在合作中相互成长,相互弥补,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体育活动,自主踊跃参与体育运动。此外,教师还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每一个动作与姿势,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与科学的锻炼方式,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与不畏挫折的品质。整个德育工作必须做到潜移默化与耐心细致,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德育原理 2015秋 华师大期末考试答案

《德育原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作为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既不应该、也不可能单独完成人的品德发展任务。 答:这种说法正确。德育是全面促进其它各发展的动力和能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人思想品德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而且对整体教育中其它各育的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它能以其鲜明的社会性质对其它各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目的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它能为学校师生开展各育活动输入精神动力,提供思想认识上的先导,使其它各育的实施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有力条件;再次,德育能够培养学生从事其它各育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菲智力因素,增强其它各育的实际效果。 2、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在于三点: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其二,影响因素不同。其三,结果不同。 3、学校德育不应只是以各种规范约束学生,还应注重引导学生领略人生和生活的意义。 答:这种说法正确。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分为计划性的内容和非计划性的内容。计划性的内容,即被明确纳入工作日程、作为明确工作任务的德育内容。这一类的内容,往

往表现为有布置有检查、有明确的实施要求等。一般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确立的。非计划内容,即指没有明确纳入工作日程,而因为偶然的需要二涉及的德育内容。 4、(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具有不同特点和进行方式,因此,在(外在)教育中不可能会有自我教育发生。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在整体教育中,“各育”具有互含性,“每一育”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含有其他各育的因素,那种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是极少存在的。这意味着整体教育中藴含十分广泛而又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德育资源),注重整体教育中的德育,有利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 “各育”的这种互含性,决定了“各育”的互含性。使得每一育的开展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会为其他各育的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创造一定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整体教育中进行德育,会使德育得到整体教育的烘托;同时应看到学校中的“各育”,都统一在整体教育目的之中,都是整体教育目的所要实现的任务。 二、问题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现在许多学校在德育中都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请你分析这其中的道理。 答: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是指在德育中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 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是把它们思想意识的形成与转变作为主要任务。而对于思想意识形成与转变这样的问题,是不宜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因为,

小学德育理论

小学德育理论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小题,计20分) 1、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既爱与和影响。在对家庭家庭教育侠义或广义的界定中,大部分是针对家庭对象而言的。 2、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德育目标要求,或者说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 3、德育课程在道德主体人格构建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采取的诸多方式的总称,是实现德育人物的条件之一。 4、德育方法在道德主体人格构建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采取的诸多方式的总称,是实现德育人物的条件之一。 二、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小题,计16分) 1、评语鉴定测评法评语鉴定测评法,又称操行评语法、品德评语法、品德鉴定法。一般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观察和了解,参照有关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的做出个人鉴定意见。其操作步骤是,了解情况、民主评议(包括个人、集体、干部、任课老师、家庭几方面),明确鉴定内容与要求,结合自己观察事实进行评语鉴定,最后反馈给学生、教师、家长与学校领导,大多属只让领导审定或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2、总体印象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及业已形成的总体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是,先明确测评任务或要求,再回想与综合对学生业已形成的印象作为总体价值评定。 3、写实测评法,又称记实法。所谓写实测评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客观的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其操作步骤是,明确写实的内容与要求,捕捉搜寻记实的有关事实与行为,选择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详细记录,期末整理后,概要的计入到有关栏目中。类似写实测评法的另一种方法是档案资

小学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小学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摘要】在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占据核心地位,小学教育也同样如此。目前,人们的社会观念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老师与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不过小学教育渠道比较单一,且师资力量处于薄弱的状态,导致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品质提升,对他们日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应该接受德育教学,这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德育老师只需对学生给予适度引导,就能够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是非对错也不能够进行有效辨别,老师必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与措施,强化德育教育工作。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一)教育方式非常单调 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德育教育课程与其他科目并未紧密联系,处于孤立状态,德育教育工作无法渗透、融入于课堂中。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大多采用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说理疏导法等方式,在品德实践、陶冶情操方面不够重视[1]。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丰富教学形式

的重要性,采用死板、单调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行为与品德知识无法密切联系。 (二)师资力量缺乏 师资力量缺乏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阻碍作用。在班级管理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学生不愿接受其他人的意见、不愿与他人交流等,导致德育教育工作很难开展。 (三)不重视德育教育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有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流露,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已经学会了上网,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易导致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偏差。 二、强化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够单纯依靠某学科来实施,它必须渗透于各科的教学中。德育是小学生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很有必要,老师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实施德育教育,例如经验分享、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体现,而且在课后也要充分体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社团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板报、

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果

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果 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性、立体性、经常性原则,不仅要求学校把德育置于首位,而且要求学校通过方法的优化创新,多方位关爱学生,实现人格化塑造。我校在德育工作上开始实施构建“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即: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以学校德育为主导,建立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一、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导,构成“三全”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和具体落实,必须建立健全由上而下的德育管理体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树立全员管理思想,强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益。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各要素必须在控制条件下排除干扰,各自按自身规律协调和谐地运行时,才能实现整体优化效应。为此,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三个管理,四个到位,六字措施。 1.三个管理即: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和全程管理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实现了教育从专职人员向全体教职工的延伸,从教学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从校内向家庭、社会的延伸,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师、职员都积极参与德育工作管理。学校的《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规定了各岗位德育工作的职责,制定了细致的考核办法。学校有计划地对班主任、政治教师、政教处、团委等专职干部进行系统培训。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充分发挥了三个系统的育人作用:教学系统是必修课,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

作用;课外系统的各项活动作为选修课,要发挥其对主渠道育人的补充和强化作用;隐形系统,即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环境,都发挥其感染熏陶作用。 全程管理,即抓好德育过程各环节的调控、评价。 2.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认识到位,首先强化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充分利用每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学习《教师法》,《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从而使教职员工进一步提高认识。 其次,要求全校教职工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东营市教师行为规范“八要”、“八不准”守则》《教师一日常规》,作为师德行为的准则。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进修学习。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有检查、有评比,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召开学用讲评会。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和教师的素质。由于认识提高了。领导和教师增强了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快地适应了学校提出的构建“ 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实施的需要。工作中我们还强调了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组建一支由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团干部及政治教师为代表的德育工作管理机构,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职责。 3.六字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了“学、看、听、研、比、训”六字措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