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心中充满爱 让学生感受爱-模板

让心中充满爱 让学生感受爱-模板

让心中充满爱  让学生感受爱-模板

让心中充满爱让学生感受爱

教师做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早以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了。特别是现在举国上下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就更高了。“爱岗、敬业”是每一种职业的要求,做为和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来说,我想:唯有爱才能使这一普遍要求完成得淋漓尽致,唯有爱才能使教师这一职业的魅力永存。因为,一个毫无爱心,只注重“教知识”、“完成任务”的“教书匠”,是很难做一名合格的好教师;一个不尊重学生人格,任意对学生“使性子”、“发脾气”的人是不配做教师的;一个视学生为仇敌,拳脚相加,大打出手的人,党纪国法不允许他做教师。关于对学生的爱,我想为保护学生,拼死勇斗歹徒的彭富芬老师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鲜明的榜样。因为如果她心中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她就不会发出“谁也别想伤害我的学生”这一金子般闪亮的话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就得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亲其师,信其道”是千年的古训,也是浅显的道理。因此,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才是现在师德的最基本表现。做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用爱去教育孩子,用爱心去感染孩子。教师对孩子的爱,最让孩子忌讳的是偏爱。这也是教师要克服的一种心态。实践证明,越是有问题的孩子,越需要教师加倍的关爱。例如,我班有一个女生,父母都离家在外,家中只有一个上初中的姐姐照顾她。通过和她家的亲戚,我得知她父母已离婚却没有对孩子们说。了解到这一情况,我才明白她为什么总显得心事重重,学习也没有以前积极主动。于是,我经常和她交谈,在生活中帮助她。有一次,她在日记中流露出对妈妈的思念,希望能见妈妈一面。我当时就在本子上写了这样的话:妈妈肯定在远方也想着你和姐姐。其实,在你周围,还有许多人在关心着你,比如:你的同学,你的老师,我真心希望你快乐起来。因为,你的妈妈最希望看到你快乐,看到你的学习没有受影响。在我的带动下,同学们也向她伸出热情的双手。最后,这个同学不但没有退步,反而有了较大的进步。我想,她肯定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因为,这种爱就是她的动力之一。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懂得;做为老师,唯有用爱,才能获得成功的教育。吴安君

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心中充满爱》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案例

让心中充满爱 【活动分析】 我们不是生活在洁白纯净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磕磕碰碰的事。随着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微妙,谁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伤害。不论这种伤害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面对伤害,是愤愤不平?或是斗个鱼死网破?还是让心中充满爱,微笑着面对?这是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旨在教学生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别人,教育学生懂得爱,有情感,从而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激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付出爱的行动,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责任感。 【活动目标】 1、认知:认识并体验爱的美好,培养仁爱之心,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2、情感:积极地理解爱的涵义,学会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3、行为:关注生活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及不幸的人,不嘲笑、不戏弄有缺陷的人,乐意付出爱的行动从而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以“爱”为主题的一篇文章、录音机、小品表演、搜集生活中体现“爱”的真情故事、自制几张空白的精致卡片 【适合年级】初二年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一个拥有爱心的人,往往容易与周围的人和谐共处,并凭借爱心培养出其它优秀的品质。这样,他就更容易,也更迅速地到达成功的顶峰。其实,在我们周围,爱心无处不在,爱心无所不容。那么,“爱”到底是什么? 小组交流。 小结:“爱”的含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亲情、爱情、友情的诸多方面。 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凉/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想一想:这首歌的题目是什么? 3、说一说: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我们的周围有身体患病或生活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谈一谈(共同体验爱的美好) 1、小组交流: (1)你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什么心情?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你又是什么心情? (2)谈谈你了解的生活中体现“爱”的真情故事。(如歌手丛飞资助困难学生读书、洪战辉带妹读大学、徐本禹把青春献给西部教育。) 2、小结:爱,不仅仅是物质的东西,还包括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真情的放飞。 四、读一读 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1、一名同学朗读《哥哥的心愿》 圣诞节时,保罗的哥哥送他一辆新车。圣诞节当天,保罗离开办公室时,一个男孩绕着那辆闪闪发亮的新车,十分赞叹地问: "先生,这是你的车?" 保罗点点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男孩满脸惊讶,支支吾吾地说:"你是说这是你哥送的礼物,没花你一分钱?天哪,我真希望也能……" 保罗当然知道男孩他真想希望什么。他希望能有一个像那样的哥哥。但是小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乎了保罗的意料。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继续说。

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

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 语文组周春艳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自己暗下决心要做一名好老师,其实那时所谓的“好”要做到哪些自己也不清楚,更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想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现在看来并非这么简单。 不管在哪所学校,进入校门的每一位学生“成人”是第一位的,这是赋予老师的重要责任。老师在做好学生人生和学习上的领路人的同时,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知己,甚至是服务者。要想让学生听其师、信其教,喜欢老师、喜欢课堂,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一流的人格魅力,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更要有幽默的语言、较强的亲和力、有效的管理能力、敏锐的判断力和观察力,但更重为重要的是要对学生付出自己的真爱。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在教育中,爱至关重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没有感情的交流和呼应,将会影响教育的好与坏,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教师永远应当以和平、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了自我的价值感,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久而久之,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

产生相应的情感,使他们形成关心他人、照顾他人,以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是教育的前提,老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耐心说理,稳住学生情绪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三、爱要做到心理相容,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

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儿童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

“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学生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值日分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每个孩子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学生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学生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学生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 二、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热爱普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读后感讲课教案

读《让学生看见你的爱》 “爱”是教育的永恒,“爱”是老师的基本。读沈新丽老师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从中读到了沈老师充满“爱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理念都是在对学生浓浓的“爱”的基础上呈现的。 爱学生应从“尊重”学生开始。我们经常喜欢那些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认为这些学生为我们争取了荣誉。而实际上,在将来,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却是那些“差生”。在未来,卖菜给我们的、给我们收电费、给我们开出租车的基本上都是我们认为是“差生”的这些学生。由此我想到在一所初中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估时,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主要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存在问题,我在反馈会上说到“我们是在培养我们学校的未来家长,他们的素质决定了我们学校以后生源的质量,因为那些优秀学生大部分不会在本地生活,基本上都会外迁到其它条件更好的地方生活,而留在本地工作生活,为本地服务的基本上是那些我们认为是‘差生’的学生”。 真正的尊重学生时对学生是不分差异的,应该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他们一视同仁。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教师有敬畏之心。师道尊严是必须的,对于犯错的学生必须要受到一定的惩罚。但惩罚不是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做错事的后果,让学生知道必须遵守某些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中确立秩序。

尊重学生我们要学会“忽略”。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自制力有限,他们难免会犯各种小错误,如集会时间过长而导致站姿不佳、学习中的一些不认真、不严谨等等。只要不是太严重,我们都可忽略。每一个儿童都是从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有时犯错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尊重学生我们应有边界意识。有时我们为了让孩子树立孝顺长辈意识而布置一些家庭德育作业如拥抱父母、为父母洗脚等等。这些作业有时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试想,一个单亲家庭或父母不和或没有父母的家庭学生在做这些作业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的老师有时真的不能管得太多太多。我们与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的称呼也要适当,赶时髦或不择口都是一种禁忌。 尊重学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课堂是师生交往、学习的主阵地,做为老师要让自己的课堂上产生真正的学习、建立良好的氛围、形成高效。 尊重学生就要在班级生活中践行平等。与学生相处时用第一人称,经常向学生表示感谢,不培养优秀学生的优越感,不给后进生“特殊待遇”。引导学生理解并包容不同的人与事。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希望他人对自己礼让谦和,孩子也一样。一个时时感受到自己被平等对待的孩子——无论是在教师面前,还是同学面前,能慢慢学会平

用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爱

用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孩子就是小树,只要用爱做养料,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蒙蒙,是个住校生,刚来上学时总是哭个不停,我软硬揭施用了种种办法,她依然不愿意来上学,来了也是一直哭,根本不学习。到底什么原因使孩子这么抗拒上学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决定做一次家访,了解了解孩子的情况。在与她父母的交流中我得知蒙蒙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因为自卑和沟通的问题,俩人曾经离异过,后来又复合了。父母离异,这一事实可能给蒙蒙带来了重创,她总认为爸爸妈妈不要她了,这给她留下了心里阴影。她可能害怕在上学的时候,父母又要去离婚,回到家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所以幼小的她不去上学是想看着自己的父母,怕再次被抛弃。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我既气愤父母的不负责任,又心疼孩子。我想当下我该做得就是给孩子安全感,得到孩子的信任,让她回归课堂。一个周一早晨,她又被母亲拄着拐送到学校,和以往一样,她双手死死地拽着妈妈的衣服歇斯底里地哭个不停,无论怎样劝说拉扯就是不让妈妈走。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把她们母女叫到了辦公室。首先我和孩子的妈妈沟通,极力地赞扬了蒙蒙的爸爸,孩子爸爸虽然是盲人,但是凭借自己的双手给他们母女创造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她应该感谢自己丈夫给予自己的幸福生活,并应该珍惜,永远生活在一起。当说到这儿的时候,蒙蒙睁开眼睛停止哭泣。我商量蒙蒙的母亲,请求她当着蒙蒙的面,亲口保证永远不和她爸爸离婚,妈妈答应了孩子。这时我又和蒙蒙说:“你的爸爸妈妈会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他们不会再离婚了。所以你也应该像爸爸妈妈一样这样坚强,这样有能力。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哭了,要好好学习,做一个真正的小学生,学更多的知识。将来像爸爸妈妈一样做

让学生在老师的爱中健康茁壮成长

师德论文 让学生在老师的爱中健康茁壮成长 张爱琴 我曾经听我的朋友说过关于他的一段经历:在学校师德调查过程中,校方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先喜欢你的学生还是让你的学生先喜欢你?请选择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我的朋友说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我,但是我必须首先喜欢我的学生!因为,作为教师,喜欢自己的学生是学生喜欢自己的前提。”说到这里,你会怎样回答呢?我相信大家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我在这里之所以把这个事例讲出来,主要是让大家明白师爱的重要性。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学生。”陶行之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那么,在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

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例如:有一位副班长,他学习成绩优秀,品德高尚,遵规守纪。可是在课堂上,他却很不喜欢读书,而且胆子小。因此我总会叫他起来读课文,培养他的胆量。后来我在评价他的时候,告诉他如果能够认真地感悟课文,鼓足勇气战胜胆怯的毛病,就能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我用真诚的眼神看着他,他又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了一遍。为了让他彻底改掉这个毛病,课下我还经常找他谈话,告诉他班长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在上课的时候显得太懦弱。经过我的教育和他自己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毛病,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优秀的班干部。 爱可以使好的学生充满信心,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

《看见才是爱》读后感

《看见才是爱》读后感1200字 《看见才是爱》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海夫人的《看见才是爱》,与其说它是一本育儿指导书,我更把它当做一本教现代人解脱成见、放下标签、真正面对生活的书。本书是由一个个家长如何“发现”孩子有抽动症,因此经历身心的各种折磨,不断探索自己的成长之路,同时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案例组成的。 古训“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所有家长都说自己爱孩子,为孩子以后着想。但实际上很多家长都是活在自己的理念、概念之中,没有真正地去“感受”孩子的存在,不带成年人世界里的所有标签、成见地感受。大部分家长都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他们健康、好学、上进、礼貌;这些本不是坏事,但是家长往往内心有一个标准往孩子身上套,尤其会与周边的其他小孩比较,当孩子达不到这个标准时,他们内心就不自在、不接受,就想要改变孩子。 这其实是家长内心太过功利,不够包容、强大的表现。回顾自身,在健康习惯、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家长们自己也走过许多弯路,并且这些习惯、应对方法真的是因人而异、无法照搬复制的;但是面对孩子,这个他们认为自己有权“控制”的对象,他们就要用自己的方法去塑造孩子。

他们接受不了事情不按照他们的设想来,以自己的标准时时去“测量”着孩子的表现,并下判断;他们不能够放下心来等孩子自己在“旋涡”中找到自己的出路。人都是类似的,孩子们身上出现出格的现象,他们自己也会体会到其影响,并寻找出路的,关键是要给他们这个空间和机会。 家长此时内心的难受是可以理解的,面对孩子的不好,总想做点什么,否则就觉得自己不够负责任。这种责任心是好的,但是在干涉孩子时要谨慎,孩子自己也在各种心路变化、经历之中;如果父母要给予帮助,需要在充分体会、了解孩子的情绪、想法、所处状况的情况下,在真正能够对孩子有所帮助、孩子也能够接受的地方不求回报地努力。最后一点很重要,不要期待自己的努力一定有成效,要真正用心地去努力,不要有太多期待,否则只会给自己煎熬,给孩子压力。当然这种努力不一定是对孩子的百依百顺,很多时候简简单单地陪伴与接纳其实是最有效也最难的事情,因为家长要克服内心的干预冲动。 书名“看见才是爱”可能有点容易让人走入误区,许多家长其实会一头雾水,什么,我看不见?这里的看见其实是需要家长静下来,放下所有成见与概念,去觉知孩子的感受、情绪。就对待孩子而言,笔者认为本书的标题更应该是“接纳才是爱”。只有接纳了,才能够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

《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4篇

《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4篇 心中充满爱 张雪瑶 我们在学校观看了一次演讲,这是我观看过的演讲中最为精彩的一次,它的内容让我为之震撼并且深有感触。 演讲中提到,祖国如同一条巨龙绕在民族之林,我们每个人为此感到骄傲,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虽然不能轰轰烈烈的表达我们的爱,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丽。我们也要关注身边的人,心怀大爱但更要有一家之爱。父母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庭,他们为了这个家庭全身心的付出,最大的愿望便是我们能够健康快乐的长大成人。他们一生的精力都体现在我们的身上,而我们却因为不善于表达,让他们无法感受到我的爱。父母像蜡烛一样,让少了自己,点亮了我们。我们更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回报父母。 回报父母不是一句口号,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爱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实意,让他们享受我们带给父母的快乐和幸福,用我们的爱将家庭装扮的更为精彩。 《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六年二班连翔宇 今天在学校看了视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几个故事。

第一个,一个女孩和妈妈吵闹后离家出走,在饥寒交迫中,这个女孩接受了一个老板送给她的苗条,她跪在老板面前说他比妈妈好多了,接受感谢的老板反而生气,并且说不应该给她面条,这时候女孩才明白,自己对母亲做了多么过分的事情。女孩飞快跑回家,发现母亲已经晕倒在床上。为了这样一点小事,不至于离家出走,要好好和父母沟通。 视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由于很多时候我们不好意思而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其实这很真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爱都不好意表达,比如我们机会很少有人会对父母说这样的话:“爸爸,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或许我们会在许多平常的小事中感到父母对我们的爱,但是从来没对他们说过谢谢。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能常常惹得父母生气,想对他们道歉,可是心理又有很多不好意思和不愿意,可是这个视频让我这种歉意更深了。 还有另一个故事,讲的是08年的汶川地震,在救援过程中,发现一个被父母用血肉之躯抬起一线生机的女孩,而她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父母对孩子的还何曾保留过半分,可是反过来,孩子又能对父母付出多少? 我们没有多少机会父母付出什么,但是在日常的小事情上,我们却可以尽量表达对他们的体贴,多他们表达爱意和感恩,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是就我们最好的孝顺吗? 《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心得体会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读了沈立新老师编写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这本书,感触很深也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但是不一定擅长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这本《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教会我怎样合理地表达自己的爱。不论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上,人都会期盼一份来自亲历的述说,期盼一份来自内心的清澈。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这本书中从案例的剖析到教育过程的反思,不时显现、散发出的真诚、质朴的光辉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它从各个方面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有静气而且还要有学气和人气。更要具有爱心。 沈老师在《做一个优雅的教师》一文中提到“对待孩子要心平气和”。教师需要的正是那一份“静气”,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细细地品尝其中的乐趣;而不是对他们大吼大叫,静下心来研究、反思,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教育事业是需要长期投资的,作为教师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刚毕业的那几年。12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了现在的学校,接的是五年级,刚开始教书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刚毕业的那两年,什么评比都没参加,也没得什么奖,就这么“与世无争”的工作。看着别人得奖,偶尔也会羡慕一下,但也不会有什么特别感觉。后来,学校分配来了新的老师。从刚开始新教师上课时,纪律掌控得不理想,

到慢慢地适应学校的工作,适应课堂教学,一学期下来进步很快。不仅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赞扬,并且在评比中获得了荣誉,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想想他们,跟我在同样的学校,却保持着那份“静气”,努力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让自己满意的成绩。看到这些,于是我也试着静下心来,静下心来教学生,静下心来研究,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保持着一份老师该有的“静气”,得到的是我也出成绩了、获奖了。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体会到的是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便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所以静下心来,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也正如沈老师所说的心平气和才能做有“静气”的老师。 沈老师在书中提到:“你必须成为美好的,所以你得具备教师真正的绝活——读书。确实如此。我们应该多抽些时间读书,只有爱上读书,多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改变知识的匮乏、苍白的状态;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有句话说得好:“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只有热爱学习,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敬重你。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更具有魅力。因此,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利用业余多读书使自己博学多才,成为一个学气的老师。 在教育这个行业,“口碑”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对老师的评价。如果他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那么就意味着你有很好的口碑,这时你就成

学会让心中充满爱——读《谁将继承王位》有感_700字

学会让心中充满爱——读《谁将继承王位》有感_700字 在《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的书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些让我读了之后心里酸酸的,也有的让我们从小故事中懂得大道理,其中一篇叫《谁将继承王位》的故事让我明白每个人要学会让心中充满爱。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要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三个儿子中最有爱心的一个。于是为了考验谁是最适合的人选,他分别让三个儿子出去游历一年,一年后回来必须要告诉人,在外出游历这期间,各自做的最高尚的事情是什么。只有那个真正做过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继承王位。 一年后,儿子们回到国王身边,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国王。 大儿子说自己将一个人托他带给那人儿子的一袋金币 原封不动的带给了那儿子,那家人很感谢。但国王不认为这件事情称得上高尚,这只是诚实而已。因为诚实是做人应有的基本品质。 二儿子说自己路过一个村庄,刚好看到了一群强盗在抢村民的东西,于是他冲上去赶走了强盗,保护了村民的财产,村民很感谢。但国王还是不认同这件事情称得上高尚,救人是做人的本分,是应有的正义感罢了。 小儿子迟疑地说出救了自己的仇人,虽然仇人几次想杀害小儿子,但是小儿子没有记仇,反而救了他。后来小儿子

在路上遇见了几匹狼,恶狼正要扑上来撕咬他之时,突然响起了几声枪响,几匹狼就倒在了血泊里,小儿子得救了。他回头一看,这才发现,竟然是仇人救了他,于是小儿子问仇人为何要救他,仇人说是小儿子的仁爱化解了他心中的仇恨。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爱是一种最高尚的品德,国王心中要有大爱,哪怕对待自己的仇人,只有宽容了别人,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爱才可以化解仇恨,因为爱才会凝聚起一种力量。 生活里,我们也要学会宽容大量,对人有爱心,看到别人遇到困难,不能为了以前的矛盾而视而不见,让矛盾越积越深,像下雪一样没有阳光而越堆越厚,学会让心中充满爱来对待一切!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 本学期读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蔡颖主编的《新时期师德修炼》,特别喜欢这句话“教育是灵魂塑造灵魂,人格完善人格,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身为教师的我们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生身上了。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吗?有一项对百名教师与学生的随机调查,问题是:“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然而在向这百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询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结果却有90%的学生回答是:“没有体会到!”我认为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是新时期师德修炼的一项重要内容。 1如何关心特殊学生 在农村学校就职难免对碰见特殊学生,我们或者是身体上的特殊,或者是智力上的特殊,我的目标是让他们树立自信。我第一年上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天生小儿麻痹,双腿严重变形,行走不便,大小便难以自理。这个学生是他们班级中的班长,所以集会都有同学抢着为他难凳子,在班级管理上几乎所以学生都服从他的管理。我当时很诧异他们的小学老师是如何树立这个学生在同学们心中的威望。在这个问题中我一直追寻着、探究着,也带着这个问题接了新的一届

学生。 在新一届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学生,她是孤儿,家境非常可怜,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只要小学二年的程度。她的行为非常不好,经常要偷窃、说人是非、打架。年轻气盛的我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有点无措,从讲道理,然后大声吼骂,动用了很多办法好像对她都无济于事。后来因为这样一句话“在数学课堂上,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改变我对她的态度。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数学课上我一直在忽略她,从来没有把她当成课堂的一员;在作业上我一直在忽略她,从来没有让她做过作业;在生活上我一直和她在斗争,从来没有好好去关心过她。那以后我把她所有的恶习都放在一边,我从两位数加两位数开始教她。她反应比较慢,一个知识点往往要花费我一个中午的时间。我开始给她布置对应的作业,我动员了班委,由班委轮流给她出题目和批改。对于她每一次完成作业,我都会给她两颗糖做为奖励。也许那两颗糖对我来说毫无用处,但是对于被老师忽略了4、5年的她,这个两颗糖就是最好的奖励。她喜欢上做数学题目了。先后我教会她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除一位数等。后来慢慢发现她哪些让我头疼的恶习也消失了。 在这一届学生中,我又碰见了这样一个特殊学生,她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她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她不会数数,她几乎不说话,她喜欢偷东西。面对这样的学生,

让学生真正懂得老师的爱

|让学生真正懂得老师的爱——马世光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某某学生真是油盐不进”等等。不可否认,由于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学生接受的思想不只是父母、师长那里的“正统”思想,而是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获得必然会引起学生思维的复杂化,甚至是疑惑和混乱。此时,老师如果只凭纯朴的爱心教育学生,而不是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做一些调整和探究,恐怕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厌烦,教师满腔的“爱心”,如果不被学生感受、明白、认可,那么怎么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了具备纯朴的爱外,恐怕更主要的是如何让学生懂得你的爱。只有让学生懂得你的爱,他才有可能产生稳定愉悦的情绪;情绪稳定,他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批评或建议;接受你的观点,他才有可能去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才有可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和行为,最终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我们班上有一名学生黄传续,既调皮又淘气,经常不是藏同学的文具盒就是故意碰撞别的同学,惹事生非,是我们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经常找他谈话,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教育,可是收效甚微。他仍旧不专心听课,仍旧不写作业,仍旧调皮捣蛋。我很无奈,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却很不甘心,不愿放弃。我联系了他的家长,准备和家长谈谈,交换一些意见,可家长却迟迟不到学校见老师。无奈之下,我只好重新调整了教育方案。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黄传续身上的一些闪光点,比如说劳动非常积极。于是在晨会课上我对他进行了表扬,还鼓励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那一刻,我发现黄传续脸上露出了一种自信和被肯定的神情。课后,我又把他叫到前面,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劳动积极,老师表扬你,同学们羡慕你,你心里高兴吧!那如果上课表现好,老师同样也会表扬你,你的心情会和刚才一样,你说呢?”黄传续认真地点了点头。第二天上课,当我提问的时候,我发现黄传续举起了手,手虽然举得不高,但我知道这对他来说实属不易,我要抓住这个教育他的好时机。我让他站起来,在我的引导下,他回答出了问题,我让全班同学他鼓励。从此以后,我发现他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上课表现越来越好了,调皮捣蛋越来越少了。 从这个学生的转变中,我也深深地感悟到了老师要爱学生,要想办法对你的爱“领情”,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不放弃,用真情去打动学生、感化学生,总会看到学生的变化,收到理想的效果。

教育从爱开始

教育从爱开始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之所在。教师不仅仅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单一角色,更应成为一个个高尚思想的传播者和美好情操的培育者,于是,爱便成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而且,能否上好这一课,不但关系着每一名学生是否能够健康的成长,也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千秋大计。所以,给学生爱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教会学生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一、教育从爱开始。有人说,如今的教育最大软肋就是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对人格的尊重以及对错误的宽容。面对一个个鲜活而富有朝气的花朵,面对一个个蓬勃涌动着的个体生命,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自己的功成名就,或许还有更多的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与感悟。在英国著名的亚波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图格外引人注目:一幅人体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者是一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原来麦克劳德上小学时非常调皮,为了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竟然捕杀了校长的爱犬。校长十分气恼,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处罚决定竟然是罚麦克劳德画上述两幅画。犯了错误的麦克劳德欢欢喜喜地完成了任务,从此迷上了解剖学,最终成了著名的生理学家。校长从孩子的粗野举动中发现了他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于是以“罚画”的方式,“不露声色”地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引上了正路,成就了孩子的一生。这不仅是宽容的品格,更是他爱的智慧。二、爱是宽容,是尊重。俗话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未成 2 年的青少年,学生有了过错是正常的事,如果不能转化问题学生,那是我们为人师者的过错。陶行知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不是因为他的学生不做错,而是因为他善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他能宽容学生,他的“四块糖”的故事,正充分说明这点。“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曾经看过这样一则事例:一位班主任在上班会课时,有个学生向他报告,说他的一支新钢笔丢了,并怀疑他的同桌……而在这时,这位老师发现那位学生同桌的求助和惶恐的眼神。这位老师只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或许哪位同学无意拿了你的笔,或许是你不小心……但我肯定拿你这支笔的同学现在一定很后悔……”说着,老师拔下了自己胸前的笔,“这样吧,我这支笔就送给你吧。不过我要告诉这位同学,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希望这位同学好好学习,改掉自己的坏毛病。”10多年后,拿笔的这位同学大学毕业,在参加工作之前,拜访了那位老师,他说,如果不是老师的宽容,如果老师当场揭开那个‘秘密’,他就无地自容,也就不会有今天。我们为人师者应当时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罗万象的气魄,指点迷津的睿智去理解、宽容、关爱并接纳学生形形色色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发掘学生错误中的宝贵之处。在老师一颗宽容的爱心感召下,学生自然会在一次次错误中得到启示,不断塑造良好的人格。三、爱是激励,是赏识。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有风枝(缺点),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缺点的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家长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是桃李满树。其实,赏识与激励比批评和惩罚更有效。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习的快乐的感觉,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让孩子心灵舒展,生命和谐,健康成长,取得成功的秘诀。总之,有爱才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 3 草去”用“爱满天下”办教育,不正是对爱的诠释吗!教育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教育;教师如果没有爱,实在不能算是称职的教师。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是儿童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生命中一种创造性的聚合力量。所以说:有爱才有教育。让

让幼儿心中充满爱

让幼儿心中充满爱 每个幼儿都会偶尔有一些缺乏爱心的行为表现,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动机所致,而是幼儿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原因。尊重、爱护对幼儿来说是他们健康发展的要素,是他们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也是幼儿与教师连结感情的纽带,建立友谊的桥梁。“尊重、爱护幼儿”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在实践中我把“尊重、爱护幼儿”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让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送给幼儿的每一束鼓励的目光、每一丝温馨的微笑、每一句亲切的话语……都有体现出教师的爱心,每时每刻也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即使是当幼儿犯了错误时,我也能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既和蔼慈祥又不失严厉的目光。只有尊重爱护、信任孩子,他们才能在轻松、愉快、温暖的氛围中学习、游戏、活动,才会充满自信,自尊心受到保护。就会激发出爱学习、爱提问的兴趣,愿意尝试探索问题,内在潜力就会更好地发挥。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激发幼儿的爱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通过各种活动启迪幼儿的爱心 (一)爱父母,爱家庭教育 在实施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中,可以让幼儿在母亲节为妈妈制作小礼物。学唱歌曲《好娃娃》,让幼儿学会尊重爷爷、奶奶,帮助老人。通过活动让幼儿体会到被爱,了解自己的家庭,懂得父母的辛苦,把爱变为自觉行为,并逐步得到升华。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一些文明语言,懂得一些生活常识,使他们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萌发爱父母、爱家的情感。 (二)爱老师、爱同伴、爱幼儿园教育 每天幼儿接触最多的是同伴、老师,且幼儿园就像幼儿的第二个家,因此爱老师、爱同伴、爱幼儿园的情感也需教育者适时地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友善行为,如互相帮助等,我就及时地鼓励,受到鼓励的孩子在以后的活动中很容易出现类似的行为,且自信心增强。例如:从早晨热情接待幼儿起,到关心了解幼儿的身体、生活、学习,到合理安排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学习活动,和孩子增进友好感情,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心中有他,逐步做到他们心中有同伴、有老师、有集体,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爱同

2020精选战士心中充满爱主题演讲稿

2020精选战士心中充满爱主题演讲稿 古往今来,人们都将爱视为一个神圣的字眼,企慕她,向往她,追求她。不是吗,哪位父母不疼爱膝下的儿女?哪位青年不爱恋自己的情人?哪位娇娇者不知那经过艰苦鏖战多年的荣誉?哪位劈石开山的勇士不爱惜脚下自己用挥洒汗水换取而来的每一寸土地!生活中不可以没有爱,失去了她,就好像禾苗没有了阳光,既使土壤再好,水分再足,它也还是会发黄、枯萎、死掉。 曾几何时,在许多人眼里,不知为什么总是将爱与"当兵的"这几个字划不到同一个等号上去。于是草绿色变成了一道厚实的屏障,将军人的感情、思想、意念、心理统统装填进这一单色调的笼子里,稀里糊涂地认为“军人不懂得爱、生活没有色彩。"真是这样吗,不,那就大错特错了。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军人不是苦行僧,我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比凡人世俗更崇高的爱,有比雄雄烈火更炽热的情。我们爱蓝天,爱大地,爱高山,爱河流,爱社会,爱人生。因为这种强烈的爱,就有方志敏烈士深陷牢狱之中却面向敌人的罪恶屠刀写下《可爱的中国》这篇不朽名作,动员人民觉悟起来,把欺辱中华母亲的日寇强盗统统赶走、消灭掉;因为强烈的爱,就有黄继光奋不顾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忘死炸地堡、刘英俊勇拦惊马献青春、朱伯儒无私无畏解人难;因为强烈的爱。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呀,把个人的情感、心底的厚爱,全都融化在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安危之中。要人出人,要血流血,要付出整个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是区区庸人和自私自利之辈所能够理解得了的吗?

然而,究竟什么才算做是爱呢?雨果说:"人生是花,爱便是花的蜜。"词典里说,爱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很深的情感;实惠的人说,爱是人们对荣誉、利益和权力钞票的一种欲望;战士们说,爱便是责任,是心中蕴蓄着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利益的一种强烈责任感。总之,爱是人们心目中一种最高尚的情感,它不仅能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也还可以支配每个人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毛泽东同志生前早就说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因而,爱与恨总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伦理方面的基本反映。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也会有所差异,爱的内容也自然是不尽相同了。 不知您是否读过《天山深处的大兵》这篇小说,也许你还能记得小说主人公工程兵某部副营长郑志桐的家是在繁华喧闹的北京城里吧?郑志桐的父亲不幸早逝,家里只有他这么一个孩子,年高体弱的老母亲需要他回去照顾,在同舟风雨中结下深厚感情的女友在等待他回到身边。但是,工程兵学院毕业后,郑志桐却自动放弃了留校在北京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天山深处去开山铺路、打眼放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不孝敬老母?难道他不爱李倩?不,他懂得的!他从心底里深深地爱着与自己相恋了十年的李倩,爱着她那远隔千里之遥的孤独老母,但他更加爱祖国,爱天山,爱那神圣的战斗岗位。“如果一个人除了自己谁也不爱,他绝不会扛枪当兵的,就是穿上军装,也是个不合格的兵。"从郑志桐淳朴的言语中,我们难道窥见不出他那颗爱祖国、爱人民、爱时代所赋予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神圣使命的金子之心吗?

播撒爱,收获爱——做一个幸福的新时代班主任(定稿)

做一个幸福的新时代班主任,播撒爱,传递爱,收获爱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中,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的班主任,还是大学的辅导员,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学生越来越难管理!今天的学生,不同往日,他们不再是一个个等着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学生的内心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持续进步,我们的国门打开了,心门却逐渐关闭了,人们的内心有了存放隐私的角落,学生的内心更是这样。我们再不能指望像以往那样强迫他们进入我们预设的世界。反之,能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当今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一步。随着现社会对培养学生要求的改变,更迫切地向班主任提出更高的时代要求。作为班主任的我们,除了要有责任心,耐心,恒心以外,还要有博大的爱心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这是我七年班主任感触最深的两点。 ——题记的天职。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托尔斯泰也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很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班主任幸福的基石。只有你爱孩子,孩子才会爱你。只有孩子们喜欢你,才会信服于你,才会认真听你讲课,才会和你交朋友,说心里话,你才能做好你的班主任工作。 在我看来,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爱,它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是一种爱的集合,它应该包括世界上除了男女情爱之外的所有的爱——像母亲热爱孩子一样细腻而无私,像父亲热爱儿子一样严格而慈祥,像战士热爱祖国一样忠诚而坚贞,像兄长热爱弟弟一样宽厚而大度,像姐姐爱妹妹一样温柔又体贴,像哲学家热爱真理一样执着而痴迷。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只有心中有了爱,才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心地去开启学生的心灵,虚心地去接受学生的意见,热心地去解决学生的困难,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热爱、理解和信任。 在我看来,对教师来说,爱,就是陪伴孩子默默成长;爱,就是宽容大度的接纳;爱,更是一种行动的感染。 (一)爱,就是陪伴孩子默默成长 初三的这个年,一定是每一位莘莘学子人生旅途中无法忘却的记忆。初三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中考路上你不孤单,365个日夜,有我们与你同行。”就是这样一个承诺,我们早出晚归,辛勤耕耘;就是这样一个承诺,我要求自己在每次考试完之后都找同学谈话,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就是这样一个承诺,我学会了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注重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 上一届班里有个叫“小倩”的孩子,学习老是不在状态,还经常躲在下边开小差。一次,我去巡查教室,发现她又坐姿不端,心不在焉的趴在桌上,就用手拍了拍她的后背,示意她坐直了听课。这孩子平时挺温和的,不知她那天是怎么了,竟然大发脾气,暴跳如雷,非说我打了她,后来她爷爷还到德育处去扬言说要到教育局去告我。事后,我没有和小倩置气,反而一如既往的关心她。不久以后,她的母亲不幸得了肝癌,一家人都陪同她的母亲到外地治病去了,家里就剩她一个人。我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更加的关心她,让她在没有父母陪伴的学校里倍感温暖。有一次,她母亲重病期间拖着病体来到学校,给我道歉,让我原谅上一次小倩的不懂事和一向宠溺她的爷爷,还说如果有一天她不在了,小倩的重大决定希望我来帮她参考。这是多么难得和可贵的一份信任啊!毕业那天,那孩子久久的不肯离开学校,拉着我的手,抱着我就是不肯放手。 孩子就是孩子,不管你怎么骂他,他最终还是忘却了你所有的不好,记住了你对她的那份爱! “还能清晰的记得毕业前上课的最后一天,说好不哭,还是没忍住。那天,大家仿佛心有灵犀似的,尽量回避离别这个伤感的话题,一副没心肝的样儿。但离别,终于还是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