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笔记(上、下册全)

第一单元、工具书

第一節字典

字典是以解释单字的形、音、义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书。

“字典”一詞出现于《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之为字书。古代的字书外延较广,与今天字典相当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几种。

一、《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简称《說文》,東漢許慎撰,《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

《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后,亦即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許慎病卧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献给朝廷。

《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独体的称“文”,合体的称“字”。

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字形不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首创部首分类法,从汉字中归纳出540个部首,將所收字按540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540个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据形系联”,即大致以部首形体相近的特点为依据列次。各部内部的字,则是根据“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即按照字的意义,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这就是段玉裁所说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说文》对每个字的说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着解释其意义,然后按“六书”分析其字形结构。部分字还用“读若”、“读与某同”等术语注出读音。《說文》专解释字的本义和分析字的形体,而不涉及引申义,这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本义和形体结构之间的联系极有帮助。

《说文》一书经过数百年的流传,特別是经过唐代李阳冰的主观篡改,訛誤相当严重。

南唐時徐锴做了一番整理工作,写成《說文解字系傳》一书,世称“小徐本”。

北宋時徐锴之兄徐铉(xuàn)奉诏对《說文解字》进行校理,增列了402个“新附字”,对部分字条作了简要的注释,同時依据《唐韵》給每個字加了反切,世称“大徐本”。現在通行的本子是大徐本。

清代校理研究《說文》的學者人數最多,成就也最大。其中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分卷編成,注释简明,是學習《說文》的入門書。

540部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陳廷敬等奉敕撰。《康熙字典》是在明《字汇》和《正字通》兩部字书的基础上增訂而成,收字47035个。

种训诂资料,按平水韻韻目排列。

广。

第二单元、词汇

第一节古汉语词汇的构成

一单纯词

单纯词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类。

(一)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在古代汉语中则是单音节词占优势,特别是在先秦的文献中,复音词的数量显得更少。

古汉语单音节词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义项多、用法灵活、构词能力强。

(二)多音词单纯词中的多音词主要有叠音词、连绵词和多音节的外来词三类。

甲. 叠音词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节词。

叠音词的用法主要有两种:描绘形貌、模拟声音。

乙. 联绵词联绵词指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单纯词,或称“连语”。

意义没有关系,正因如此,其写法很自由,例如“匍匐”又写作“蒲伏”“蒲服”“匍伏”等,“委蛇”又作“逶迤”“逶移”等。

联绵词的两个字多为双声或叠韵关系,常见的联绵词如下:

双声联绵词:蒹葭、参差、犹豫、踟蹰、倜傥

叠韵联绵词:逍遥、殷勤、窈窕、须臾、逡巡

双声叠韵联绵词:辗转、匍匐、缤纷、缱绻、契阔、孑孓(jiéjué)

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浩荡、滂沱、芙蓉、狼藉、葡萄

丙. 外来词

二合成词

合成词分为复合式与附加式两类。

(一)复合式古汉语中常见的复合式合成词有并列、偏正、动宾三类,其中偏正式在先秦最多。此外,主谓式在先秦也已经出现,但为数很少。

甲. 并列式并列式合成词主要包括近义(包括同义)并列、对义(包括反义)并列、偏义并列三种。

近义并列:宾客、琴瑟、言语、年岁、和睦

对义并列:春秋、乾坤、阴阳、消长、尊卑

偏义并列:国家、妻子、动静、车马、缓急

乙. 偏正式

将军、牵牛、勤王、司马、执事

丁. 主谓式

的。

肉袒、鸡鸣

(二)附加式

“有、言、薄、于”

加前缀者:有夏、有商、言告、言归、于征、于思

加后缀者:欣然、油然、莞尔、率尔、宴如、肃如、沛若、沃若

第二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旧词的继承、旧词旧义的消亡、新词新义的产生、词义内涵和外延的变化等四个方面。

一、旧词的继承

旧词的继承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古今词形相同词义亦相同。例如:日、月、山、河、天、地等。

(二)古今词形相同而词义有别。例如:

古义今义

红:浅红。泛指各种红色。

坐:直腰,两膝着地,臀部放在脚跟上。直腰,臀部放在凳子或他物上。

病:病重。泛指各种病。

穷:窘迫,政治上不得志。贫困。

猖狂:无拘束。狂妄,放肆。

严重:敬重。形势危急。

走:跑。行走。

谢:致歉,告罪。感谢。

去:离开。前往。

百姓:百官。民众。

感激:感奋激发。非常感谢。

天下之事,多成于贫贱感激之中,或败于富贵安乐之际,理无可疑也。

二、旧词旧义的消亡

(一)旧词的消亡旧词消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媵、舆”等事物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指称这些事物的词今天也就不用了。

乙. 词所指称的事物并没有消亡,但后代的说法改变了。例如:

古今古今古今

醯(xī)——醋假——借绤(xì)——粗葛布

足——脚準——鼻子牡——公

汲——打水奕——下棋的——靶心

速——邀请恙——疾病雉——野鸡

肩舆——轿子囹圄——监狱侏儒——矮子

庠序——学校膏腴——肥沃牝(pìn)——母

絺(chī)——细葛布屦(jù)——鞋子

(二)旧义的消亡所谓旧义的消亡是指一些多义词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义项消亡了。例如: 数《王力古汉语字典》:①数目。②几个。③算术。④技艺,技术。⑤道理,礼数。⑥命运。⑦计算,查点。⑧责备,数说。⑨屡次,多次。⑩细密。

“数”字的第④⑤⑥⑩个义项到今天已经消亡。

三、新词新义的产生

新词总是伴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而产生的。如东汉以后汉语中出现了“纸、浑天仪、佛、塔、罗汉、大乘、小乘”等新词,就是对当时科学发明和佛教传入情况的及时反映。

新的事物可以通过制造新词的方法去表示,也可以通过在旧词中增加新义项的方法去表示,后者即属于词义的引申。和制造新词相比较,增加义项的方法可以减少新词的量,丰富词的内涵与表达力,但是一个词的义项如果增加得过多,则会影响到交际,所以新义增加到一定

例如“窮”《说文》:“窮,极也。从穴,躬声。”

《周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书·微子之命》:“作賓于王家,與國咸休,永世無窮。”

《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墨子·非儒下》:“孔某窮于蔡陳之間。”

《淮南子·主术训》:“无三年之蓄,谓之穷乏。”

“穷尽”、“不得志”、

四、古今词义的差异

所代表的概念由下位概念变成了上位概念,原义所仅成了新义所代表的事物中的一类。变化突出的特征通常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河汉代以前“河”专指黄河,而非泛指是一切河流。

《孟子·梁惠王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其中“河内”指黄河北岸,“河东”指黄河以东。

又如《史记·项羽本纪》:“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其中“河”亦指黄河。

后来“河”的含义扩大,泛指一切河流。

《楚辞·渔父》:“世人皆醉我独醒。”其中“醒”即用的是本义。

后来“醒”的含义扩大,除指酒醒外,“睡醒”、“病愈”、

恢复到清醒的状态都叫“醒”。

《左传·昭公十二年》:“君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若响,国其若之何?”所谓“与王言若响”,意思是与楚王谈话一味随声附和,就象回声一样。

后来,“响”的含义扩大,泛指一切音响。

例如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例如《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寳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理”义扩大后泛指整治一切东西。

例如,《易·繫辞下》:“理財正辭,禁民爲非曰義。”

《吕氏春秋·劝学》:“聖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其中“理”为治理。

《後汉书·崔寔传》:“夫以德教除殘,是以粱肉理疾也。”其中“理”为医治。

《说文》:“木下曰本。”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例如《路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其中“本”指人赖以立身的基础。

《盐铁论·本议》:“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其中“本”指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业。

后来扩大泛指人或其他事物的表层组织。

例如,《汉书·高祖纪上》:“高祖爲亭長,乃以竹皮为冠。”

粮本义指出门带的干粮(多为熟的)。后扩大泛指粮食。

唱本义指领唱。后泛指唱歌。

雄本义指雄鸟。后泛指各种雄性动物。

雌本义指雌鸟。后泛指各种雌性动物。

2、词义的缩小

所代表的概念由上位概念变成了下位概念,新义所

变化的特征通常是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

弟上古是弟弟和妹妹的总称。

《左传·隐公元年》:“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其中“弟”指弟弟。

《孟子·万章上》:“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史记·陈丞相世家》:“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

其中“弟”均指妹妹。后来“弟”义缩小,单指弟弟。

宫上古是房屋的通称。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战国策·秦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居所,民宅遂不称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宫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宫。”

朕上古用作第一人称的通称,不仅君主自称朕,一般人也可以自称朕。

《说文》:“朕,我也。”

《离骚》:“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自秦始皇开始,“朕”义缩小,专用作帝王的自称。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爲‘泰皇’,命爲‘制’,令爲‘詔’,天子自稱曰‘朕’。”

《史记·淮阴侯列传》:“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其中“丈夫”均指成年男子。

《战国策·燕策一》:“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中“丈夫”指妻之夫。

后来“丈夫”义缩小,专指妻之夫。

瓦上古是陶制品的总称。后“瓦”义缩小,单指铺屋顶面的建筑材料。

兄弟上古是兄弟姊妹的统称。后“兄弟”义缩小,单指哥哥与弟弟。

金先秦泛指金属。后“金”义缩小,专指黄金。

子本为孩子的总称,不论男孩女孩都叫“子”。

《論語·公治長》:“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後來“子”义缩小,单指儿子不再指女儿了

辇本义指一种人拉的车子。秦汉以后“辇”义缩小,专指帝王后妃所乘的车。

千金南北朝时是王公贵族家男女孩的统称。后来“千金”义缩小,单指女孩。

臭本义为气味。后“臭”词义缩小单指与“香”相对的各种难闻的气味。

禽本义指各种鸟兽。后“禽”的词义缩小单指鸟类。

3、词义的转移

替,原来指甲事物,转变后指乙事物。

兵本义是兵器。

《说文》:“兵,械也。”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后来“兵”义转移指军队。

例如,《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国语·越语下》:“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其中“写”为浇铸。

《新序·杂事五》:“屋室雕文以写龙。”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

后来“写”义转移指书写或抄录。

后“脚”义转移同“足”。

《隋书·李景传》:“岁馀,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抚循:安抚存恤。

《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毛亨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吕氏春秋·慎大览》:“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

司马相如《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横。”

后“涕”义转移指“鼻涕”。

王褒《僮约》:“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

无赖古义指无用、无能等。

《史记·高祖本纪》:“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后“无赖”义转移指刁赖、没有办法、可爱、无聊等。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所诱皆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故相率以反。”其中“无赖”指泼赖。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彭城夫人夜之廁,蠆(chài)螫(shì)其手,呻呼無賴。”其中“无赖”指没有办法。

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其中“无赖”指可爱。

陈陶《蜀葵咏》:“南邻荡子妇无赖,锦机春夜成文章。”其中“無頼”指无聊。

物色古义指相貌。

《後汉书·严光传》:“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李贤注:“以其形貌求之。”

后转移指寻找,挑选。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令臣搜訪詩人,臣已物色得數人。”

通奸古义指勾结。后转移指男女私通。

寺本指官署。后转移指寺庙。

替先秦义为废弃。

《尚书·大诰》:“不敢替上帝命。”屈原《九章·怀沙》:“常度未替。”(度:法度。)

后来“替”义发生转移,当“代替”讲。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买。爷:父亲。)汤本义泛指热水、开水。

《说文》:“汤,热水也。”

青楼魏晋时指豪华的楼房,或指帝王的宫殿。后转移指妓院。

通奸古义指勾结。后转移指男女私通。

知识古义指相识的人;朋友。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南史·虞悰传》:“悰性敦实,与人知识,必相存访,亲疏皆有终始,世以此称之。”了解;辨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院主大相敬重,又见他知识事体,凡院中大小事务,悉凭他主张。”指辨识事物的能力。明焦竑《焦氏笔乘·读孟子》:“孩提之童,则知识生,混沌凿矣。”

近代又转移指学识。

伉俪古义指妻子。后转移指夫妻双方。

(二)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1、由褒义变为中性

多古有“称赞”义,属褒义。今仅存“数量大”义,属中性。

2、由褒义变为贬义

爪牙古义多指得力的干将,为褒义词;后来“爪牙”仅有“党羽”、“帮凶”义,属于贬义词。

3、由中性变为褒义

祥古义是征兆,属中性。今义仅指吉兆,属褒义。

4、由中性变为贬义

谤古义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属中性。今义指毁谤,为贬义。

5、由贬义变为褒义

锻炼古义为罗织罪名,陷人于罪,为贬义词。后指通过各种实践使对象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体育锻炼等。

6、由贬义变为中性

交通古义有“勾结”义,倾向于贬义。今义指交通运输,为中性。

(四)词义程度轻重不同

1、词义的程度由轻变重

诛古义是责问,谴责的意思,程度轻。后义为诛杀,程度重。

2、词义的程度由重变轻

怨古义是仇恨,程度重。后义为埋怨,程度轻。

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所谓本义,是指造字时所采用的意义,而不一定指词最原始的意义。

通常是指造字时代所采用的意义和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最早的意义。

二、词的引申义

(一)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所谓引申义是指在本义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地派生出来的意义。引申义有近、远之分。

凡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近引申义或直接引申义,凡由本义的近引申义再引申出来

从①跟从。《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

②顺从。《左传?庄公十年》:“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③由,从。《左传·宣公二年》:“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

其中“跟从”为本义,“顺从”为近引申义,“由,从”为远引申义。

道①路。《诗经·秦风·蒹葭》:“道阻且长。”

②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③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其中“路”为本义,“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为近引申义,“正当的手段”为远引申义。

朝①早晨。《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朝见,朝拜。《春秋·宣公元年》:“秋,邾子来朝。”

③朝廷。《史记·陈杞世家》:“十四年,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皆通於夏姬,衷其衣以戏於朝。”衷其衣,意即贴身穿着夏姬穿过的衣服。衷,原指贴身内衣,此处用作动词,意指穿在里面。

④朝代。傅咸《赠何劭王济》:“赫赫大晉朝,明明闢皇闈。”

其中“早晨”为本义,“朝见,朝拜”为近引申义,“朝廷”、“朝代”为远引申义。

(二)词义引申的层次

1、递进式引申递进式引申又称连锁式引申,是指从本义出发,沿着同一方向的递相引申。上面所举“从、道、朝”三字的引申情况即属于递进式引申。又如:

责①债务。《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会:算账。[会计][计会]算账的工作。

②索取。《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赂:财物。

③要求。《荀子·宥坐》:“不教而责成功,虐也。”

人。”漂:冲毁。

②堵塞。《玉篇》:“防,障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③关防,要塞。《韩非子·初见秦》:“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④防备,防止。《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⑤禁令。《後汉书·桓谭传》:“蓋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以上两例的引申线索如下:

责:债务——索取——要求——指责

防:堤坝——堵塞——关防——防备——禁令

2、并列式引申并列式引申又称辐射式引申,是指以本义或基础义(

出发的近引申义)为中心,同时朝不同方向派生出几个引申义。并列的几个引申义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例如:

際①《说文》:“際,壁会也。”即两墙的接缝。

②交界处。《左传·定公十年》:“居齐鲁之会而无事,必不可矣。”无事:无所服事。

③靠边缘处。《楚辞·天问》:“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④会合,交际。《易·坎》:“剛柔際也。”

⑤接近。《汉书·严助传》:“际天接地。”

其中“壁会”是本义,其余几个义项都是直接从“壁会”引申出来的。

此例的引申关系如下图所示:

交界处

际壁会靠边缘处

会合,交际

接近

3、综合式引申所谓综合式引申,是指在一个词的内部系统中,既有递进式引申又有并列式引申,两者交叉出现,错综复杂,就像一个家族的谱系一样。例如:

极①屋栋,脊檩。《说文》:“极,栋也。”

②顶点。《史记·礼书》:“天者,高之極也;地者,下之極也;日月者,明之極也。”

③君位。封演《封氏闻见记·儒教》:“今上登極,思宏教本。”

④尽头,终了。《诗·唐风·鸨羽》:“悠悠蒼天,曷其有極?”

⑥最,非常。《庄子·盗跖(zhí)》:“子之罪大极重。”

⑦疲劳。《汉书·王褒转》:“人极马倦。”

⑧远。《史记·三王世家》:“極臨北海,西溱月氏。”(溱:通“臻”,抵达。)《论衡》:“殷周之地,极五千里。”

⑨标准,准则。《诗·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⑩北极星。刘向《九叹·远逝》:“引日月以指極兮,少須臾而釋思。”

此例的引申关系大体如下图所示:

君位

頂點最,非常

極屋棟北極星標準

盡頭,終了窮盡疲勞

(三)词义引申的方式

1、相似引申相似引申是指用表示这一事物的词引申去表示在形状、作用、特点等方面与之相近的另一事物。例如:

颠本义是头顶。

《说文》:“颠,顶也。”

《诗·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颠”是人或动物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在特点上相似,故引申去指称之。

例如,《韩非子·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坠峻溪之下而求生,必不几矣。”

《邓析子·转辞篇》:“是以贤愚之相较,若百丈之溪与万仞之山,若九地之下与重山之颠。”

“颠”后来写作“巅”,又进一步引申指其他事物的顶端。

例如《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鸡鸣》:“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

2、关联引申关联引申是指用表示这一事物的词引申去表示与之在动作、处所、时间、工具、结果等方面相关的另一事物。例如:

厉本义是磨刀石。

《说文》:“厉,旱石也。

由于磨刀的动作与磨刀石有关,于是由“磨刀石”引申为动词“磨砺”。

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史记·商君列传》:“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掖:腋窝。谔谔:正言批评)

由于剥皮或割面皮与皮有关,故由“兽皮”引申出“剥皮”、“割面皮”义。

《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司马贞《索隐》:“皮面,謂以刀割其面皮,欲令人不識。”

3、比喻引申比喻引申是指用表示这一事物的词引申去表示另一被该词所比喻的事物。例如:

心腹本指心和腹。

《战国策·秦策三》:“秦韓之地形,相錯如繡。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蠧,人之病心腹。”

古人常用心腹比喻诚意、要害部位或亲近的人,心腹遂因此而产生了“诚意”、“要害部位”和“亲信”义。

例如,《史记·邹阳列传》:“今人主诚能去骄慠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跖之客可使刺由。”

《后汉书·马援传》:“潜遣司马马彭将五千人从间道冲其心腹。”

《後汉书·窦融传》:“憲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爲爪牙,鄧疊、郭璜爲心腹。”

鱼肉本指鱼和肉。

《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xī)醢(hǎi)盐梅以烹鱼肉,燀(chǎn)之以薪。”醯(xī):醋。醢(hǎi):肉酱。燀(chǎn):烧。

鱼肉常用来比喻任人宰割的对象,后随因此比喻而产生了“受侵害”、“欺凌”、“残杀”等义。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令:假使。藉:欺凌。

《晋书·孔愉传》:“天罚既集,罪人斯陨,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天罚既集,罪人斯陨:上天的惩罚已经降下,罪人陨首。

第四节同义词辨析

第三单元文字(上)

第一节汉字的结构

一汉字结构的理论

(一)六书说

甲. 六书的提出

最早记载“六书”名称的文献是《周礼》。

直到东汉时期,六书的细目和具体内容才见之于《汉书》、郑众《周礼注》、许慎《说文解字》。

许慎《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有清以降,凡言及六书者,大都采用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乙. 六书的归类

许慎将六书归纳为“文”和“字”两大类。

明人杨慎把“六书”分为经、纬两部分。他说:“六书,象形居一,象事居二,象意居三,象声居四。假借,此四者也;转注,此四者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四象有限,假借、转注无穷也。”

(二)六书三耦说

对,即象形、指事为一对,会意、形声为一对,转注、假借为一对。

二六书与汉字的结构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体:指物体。诘诎:义为曲折。全句的意思是:象形,画成实物的形体,笔画随着物体的轮廓曲折变化,“日、月”就是这样的字。根据許慎的說解,象形是一种描绘实物形体的造字法。

大人來火刀皿网女口呂

豕鳥隹舟心烏

來:象形(“來”是“麥”的本字。古代“來”、“麥”通用)。

例如:立眉齿石只果葉牢須瓜

的符号。

2

3

(二)指事

象概括的事物。全句的意思是:指事,造出的字看了大体就能认识,仔細体察便可知道其意向所在,上、下就是这样的字。

后人多对指事的定义不够满意,因为这一定义是从认字的角度着眼的,且界限不够明确,

指事与合体指事。

例如:一二三四九十廿

乙. 合体指事所谓合体指事,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性的符号。

例如:本末亦寸朱血刃甘音

本——《說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末——《說文》:“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

亦——《說文》:“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兩亦之形。”“亦”的起形聲字是“腋”。

寸——《說文》:“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謂之寸口。从又,从一。”

又:手。“一”:指寸口,即中医试脉之处。

音——《說文》:“音,聲也。……从言,含一。”

合体象形字的辅助成分可以是非字的符号,如“瓜”;也可以是字,如“眉”。

2就其辅助成分是否象形来说

合体象形字的非字的辅助性符号都是象形的,如“瓜”“眉”。

合体指事字的指示符号都不是象形的,如“本”“刃”。

(三)会意

例如:休——《說文》:“休,息止也。从人依木。”字义是人在树旁休息。

牧——字義是手執鞭放牧。

取——《說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又:手。字義是以手割取耳朵。古代戰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作為報功的憑證。

从——字义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

夾——《說文》:“夾,持也。从大,夾二人。”字义是一个大人腋下夾著兩個小孩兒。

企——《說文》:“企,举踵也。从人止。”字义是人抬足向前望。

及——《说文》:“及,逮也。从又从人。”字义像是一个人从后面追赶上并用手抓住前一个人。

步——字义是两只脚一前一后。

兵——字义是两手握住兵器。

盥——字义是在盆中洗手。

祭——字义是手持肉祭神。示:据甲文像神主之形。

的,构件的意义关联起着重要作用,画面特征的作用较弱或不起作用。

例如:男——《说文》:“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力”为体力,没有形象,“田”为土地,与“男人”义没有直接关系,“男人”义是通过“田”“力”意义

義是通過“少”、“力”意義的聯繫實現的。

臭——《說文》:“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自:“鼻”的本字。“自”、“犬”都是具體的事物,但“臭”義不是直接从二者形體的組合中體現出來的,而是通過二者意義的聯繫實現的。

塵——《說文》:“塵(chén)

雀——《說文》:“雀,依人小鳥也。从小隹。”“小”義沒有形象,“雀”義是通過“小”、“隹”意義的聯繫實現的。

祟——《说文》:“祟,神祸也。从示从出。”“出”义没有形象,“神祸”义是通过“出”“示”意义的联系实现的。

这类“以义会意”的会意字在后起字中出现的较多,常见者如:

套——会意。从大,从长。指套马索,上有一个大活结,连着长绳,追上目标马后,甩出绳套,把活结套住马的脖子。本义:套马索。引申义:罩在外面的东西。

糶(tiào)——卖出粮食。○泛卖出货物。

糴(dí)——买进粮食。

会意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2

3、没有表音成分。

(四)形声

許慎給形声所下的定义是:“形聲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事:指不同類

“江”、“河”就是这样的字。

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甲骨文中的形声字約占20%左右,《說文解字》中的形声字占到80%以上,在現存的漢字中形声字進一步約占到90%左右。

例如:歲——《說文》:歲,木星也。……从步,戌(xū)聲。

更——《說文》:更,改也。从攴(pū),丙聲。

叔——《說文》:叔,拾也。从又,尗(shú)聲。

發——《說文》:發,射發也。从弓,癹(bá)聲。

例如:秋——《說文》:秋,禾榖孰也。从禾。 省聲。从禾, 省聲。

家——《說文》:家,居也。从宀(mián),豭(jiā)省声。

恬——《說文》:恬,安也。从心,甛(甜)省声。

疫——《說文》:疫,民皆疾也。从疒(nè),役省声。

珊——《説文》:珊,珊瑚,色赤,生於海,或生於山。从玉,删省声。

榮——《説文》:榮,桐木也。从木,熒省声。

夜——《說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声。

纣——《說文》:纣,马緧(qiū)也。从糸(mì),肘省声。

狄——《说文》:狄,赤狄,本犬种。……从犬,亦省声。

劵——《说文》:劵,契也。从刀,卷省声。

梓——《说文》:梓,楸(qiū)也。从木,宰省声。

炊——《说文》:炊,爨(cuàn)也。从火,吹省声。

乙. 省形字

弑——《說文》:弑,臣弑君也。《易》曰:‘臣弑其君。’从殺省,式聲。

考——《說文》:考,老也。从老省,丂(kǎo)聲。

屨——《說文》:屨(jù),履(lǚ)也。从履省,婁聲。

屐(jī)(lǚ)省,支声。

丙. 亦声字亦声字也叫会意兼形声字。这种字的特点是:构形的各个部件在意义上有联系,是会意字;由于其中的一個部件同時充当着声符,故又是形声字。

例如:授——《说文》:授,予也。从手,从受,受亦声。

娶——《说文》: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婚——《说文》:婚,妇家也。礼,取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

禮——《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lǐ),豊亦声。

琀——《说文》:琀,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

亡——《说文》:忘,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仲——《说文》:仲,中也。从人中,中亦声。

珥——《说文》:珥,瑱(tiàn)也。从玉耳,耳亦声。

婢——《说文》: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声。

政——《说文》:政,正也。从攴(pū),从正,正亦声。

形声字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八类:

1、左形右声:江——从水,工声。溢——从水,益声。棋——从木,其声。

詁——从言,古声。訪——从言,方声。任——从人,壬声。

松——从木,公声。結——从糸(mì),吉声。漢——从水,難省聲。

2、右形左声:攻——从攴(pū),工声。期——从月,其声。胡——从肉,古声。

颜——从頁,彥聲。邵——从召,从邑,召亦声。頂——从頁,丁聲。

敵——从攴(pū),啇(dí)声。鷄——从鳥,奚聲。難——从隹,堇(jīn)声。

雛——从隹,芻聲。甌——从瓦,区声。救——从攴(pū),求声。

放——从攴,方声。鹅——从鸟,我声。

3、上形下声:空——从穴,工声。箕——从竹,其声。罟——从网,古声。

苔——从艸(chǎo),台声。草——从艸,早声。房——从户,方声。

霧——从雨,務聲。簡——从竹,間聲。茅——从艸,矛声。

耄——从老,毛声。室——从宀(mián),至声。篇——从竹,扁声。

菜——从艸,采声。

4、下形上声:汞——从水,工声。基——从土,其声。愚——从心,禺声。

辜——从辛,古声。照——从火,昭聲。背——从肉,北聲。

架——从木,加声。翁——从羽,公声。更——从攴(pū),丙聲。

裳——从衣,尚声。恐——从心,巩声。姿——从女,次声。

盲——从目,亡声。

5、内形外声:辯——从言,辡(biàn)声。辨——从刀,辡聲。衡——从角从大,行聲。

哀——从口,衣声。問——从口,門聲。聞——从耳,门声。

闽——从虫,门声。鳳——从鳥,凡聲。讎——从言,雔(chóu)声。

岡——从山,网聲。

古代汉语笔记(汇编)

古代汉语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小方 绪论 一、拱手礼 二、姓名联 三、师德规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一、拱手礼 拱手礼即肃拜 源于上古周礼 古时推手为揖 引手为肃 《现代汉语词典》: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分吉凶,吉礼又分男女,男左手抱着右手,女右手抱着左手。凶礼,男女手势相反着抱。 二、姓名联 要求:上下联每个音步尾字平仄相反。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依据姓、名的内涵写上下联;嵌字式。 补充:用到入声的三种文体:近体诗、词、对联。 仁者/所乐/,嫦娥/所居/。山月同现。 (yue,读如字,基本通常的读音;le,快乐、乐趣;yao,破读,喜爱,四声);luo,乐拓乐托,连绵词) ——(日月同现,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月同现的时候,就是高和小。)孔子《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正人/为邻/,矩矱/为法/。知行合修。 (矱yue,现代普通话第一声;古时是入声。古代汉语四声圈法字法;《论语先进》: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人,里面就包含一个方字。)

三、师德规范 尊重同学、热爱同学、要求同学、帮助同学、为同学示范。 四、古代汉语绪论 三个问题: 什么是古代汉语? 什么是近代汉语? 什么是现代汉语? 口语:现代汉语 | 书面语:白话:|近代汉语||文言:||||三||唐代宋代元明清|| 代秦|||| :汉||变文话本小说、剧曲|| 夏魏|骈文|唐代四六为主|| 商晋|南唐|古文运动|| 周|北以||五四解放| |朝后||运动以后|狭义|||| 历朝历代的书面语材料有: 一、商 商代甲骨(前1300-1046) 商代金文(出现少量,周代出现大量金文), 例如:司母戊鼎,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商代后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商汤王的洗澡盆上面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羊字头,下面一个包,会意字,读ji,与急、亟同源,就是赶快,天天新。日,恐怕是曰,文言词爰,就是的意思。翻译为:赶快日新,就要日新,又要日新。 今文《尚书》28篇,其中的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商代重要的语料。 二、周 西周: 1、西周金文: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西周懿王或孝王时期由名为曶者所作的铜鼎的铭文。相当于公元899年,上面有404字,现存380个字。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 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 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 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

熙字典》214 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 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 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 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 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 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 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代汉语》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代汉语》读书笔记苏武传 一、字:竝==并,毉==医,蹈—搯,畔——叛,县→悬,见→现,旃—氈,去—弆,伏—服,舩==船,驩—欢,- 霑==沾,衿==襟,决→诀,欧→呕,鄉→向,宿—夙,昔—夕,壹—一,以—已,物—歾,(MO)彊→强,须→鬚. 二、虚词:1 、少以父任:因(介)。2 、稍迁:逐渐。3 、数通使相窥观:屡次。(副)。4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如果。5 、明日复然:如此(代词)。6 、君因我降:依靠,凭借。7 、即时诛灭:立刻。8 、羝乳乃得归:才。9 、信义安所见:哪里(疑代)。`10 、壹听陵言:一定、务必要。(副)11、具自陈道:全部。12、令汉且贳陵罪:令,假设。且,姑且。12、庶几乎曹柯之盟:庶几,差不多。乎,句中语气词。13、已矣:算了吧。14、凡随武还者九人:总共。 三、实词: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年长者的尊称。“行”,辈份。3 、因厚赂单于:送厚礼。4 、置币遗单于:泛指用作礼品的玉、马、皮、帛等物。5 、会武等至匈奴:正遇上。6 、数通使相窥观:窥探观察。7 、欲发使送武等:派遣。8 、以状语武:“状”情况。“语”,告诉。(动)9 、单于使使晓武:前“使”,动词,派。后“使”,名词,使者。10、会论虞常:判决罪犯。11、副有罪,当相坐:相连坐,一个人犯罪,他的亲属也要连带一同受罚,称为“连坐”。12、马畜弥山:满。13、即时诛灭:杀。14、白单于:报告。15、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育。16、

杖汉节牧羊:“杖”拄。(动)“节”,使节。17、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屮”,草。“食”吃。(去,收藏。)18、扶辇下除:台阶。19、宦骑亡:逃走。20、加以老母系保宫:囚禁。21、法令亡常:无。22、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泣”,泪。“决”,诀别。23、旦夕临数月:哭吊死者。24、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25、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驽,才能低下。贳,赦免,宽大。 四、词类活用:1 、宜皆降之:使动。使…投降。2 、舆归营:名→状,用车。3 、单于壮其节:形→意动,认为…壮勇。4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使…投降。5 、剑斩虞常已:名→状,用剑。6 、空以身膏草野:名→动,肥美、滋润。7 、反欲斗两主:使动,使…斗。8 、单于愈益降之:使动,使…降。9 、绝不饮食:使动,使…饮食。10、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动,使…分开。11、王必欲降武:使动,使…降。 五、句:1 、何以复加?(疑代)2 、何谓相坐?(同上)3 、何以女为见(同上)。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5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 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六、常用字: 1 、赂:(1 )常用义:(赠送的)财物。( 2 )引申义:用财物赠送给别人。如“因厚赂单于。”—贿赂(带贬义)。上古时“贿赂”用“赇”字来表示。 2 、阙:(1 )本义:皇宫门前两边的楼,中间有通道。如本课“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北阙”就是皇宫北门两边的楼。(2 )引申义:A 一般的城楼—朝廷—宫殿。B 豁口、空隙读que ,——缺点、缺漏,此义现多写为“缺”。( 3 )又读jue.通“掘”。 3 、乳:(1 )本义:人或鸟的生育(动),(2 )引申义:A 其他动物的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

古代汉语笔记16993

古代汉语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三、学习古代汉语有何意义 四、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2、查检词语和典故 3、查检虚词和特殊词语 (1)《助字辨略》 清人刘淇着 (2)《经传释词》 清人王引之着 (3)《词诠》 近人杨树达着, (4)《古书虚词集释》 (5)《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着。 第一章文字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 一、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重要理论——六书说 二、汉字的形体构造 1、象形 甲骨文“鱼”金文“鱼” 甲骨文“马”甲骨文“虎” (2)象形字的特点 甲骨文“鹿”甲骨文“象”金文“象” 2、指事 3、会意

[甲“逐”] [篆“戒”] [篆“寒”] (2)会意字的特点 4、形声 (1)许慎对“形声”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叙》: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2)形声字的特点 (3)形声字常见的结构形式 见教材P77 (4)形声字比较特殊的一些结构 颖、栽、腾、胜、谷、赖、疆、荆、佞 旌、旗、徒、听、归 游、随 归、星[]、屦 豪、雷、夜 5、转注 6、假借 (1)许慎对“假借”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六书”的“假借”与通常所谓“通假”有别 第三节汉字字体的发展演变 一、甲骨文 二、金文 第四节古书中的用字 一、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如上古时代,一个“共”字就兼表“共同”的“共”、“拱手”的“拱”、“供应”的“供”等词,如: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商君书·修权》)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荀子·赋》)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左传·僖公四年》) 3、古今字的特点 然—燃孰—熟队—坠县—悬其—箕要—腰反—返 辟—避属—嘱章—彰竟—境贾—价昏—婚取—娶 解—懈 敛—殓赴—讣说—悦陈—阵 身—娠 《诗经》:“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二、异体字 1.什么是异体字 2.异体字之间形体上的差异 三、通假字 1.什么是通假 2.用字通假的几种类型 四、繁简字 松—松 干—乾—干—干 斗—斗(鬭、閗) 谷—谷 里—裏(里) 余—余 后—後 曹植《登台赋》:“从明后之嬉游,聊登台以娱情。” 钟—锺 《诗经·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发—发 获—获

完整版《古代汉语》自考笔记.doc

《古代汉语》自考笔记(一) 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整理版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 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 15 韵,上声 29 韵、去声 30 韵,入声 17 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 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 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 的形式共十种,用 0 至 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 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 214 部,在按十二地 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 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 年中华书局。部首 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 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 熙字典》214 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 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 年修 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 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 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 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 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 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汇编)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docx

古代汉语通论(一)一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 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 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 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 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 。 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 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 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 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不能穷:不能走到头)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古代汉语学习笔记

古代汉语学习笔记 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沧桑,其博大精深的特质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枝独秀,而汉语,这门世界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因其承载了中国厚重的文化而在世界语言中独领 风骚。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古代汉语学习笔记 现代汉语为白话文,为大多数国人理解学习,而古代汉语则为中国独创,很多字 词语句和现在相比,意义差别较大,所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对研究中 国古代文化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学习了近一个学期的古代汉语后,我对“望文生义”这个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成语,这其实是古代汉语的一部分,一般人仅知道一个成语的引申义,但对它的原义则孤陋寡闻。例如“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它用来形 容两件事情毫不相干,但究其原义,则会叫许多人大吃一惊,它的原义是指牝牡相诱,即动物交配的意思,如果你“望文生义”了,则会成为一段笑料,因而,学习古代汉语 有助于培养一个人严谨治学的态度。 其次,古代汉语句法的独特性也值得推敲一番,诸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 后置、被动句式、判断句式,等等,如果你不把它们理顺,就很难理解这段古文的大意,甚至得到完全相反的意思。古文尚简洁,基本上是一字一意。例如“虽然”,这个 词在汉代汉语中表示转折,但在古代汉语中则表示让步,翻译为“即使这样”。因而,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 对每个字斟酌一番,虽有“咬文嚼字”之嫌,但却有深远的意义,这也是尊重古人 成果的表现。 自从文字改革以来,国人多写简化字,有的人为了附庸风雅,会象征性地写几个 繁体字,然而他们未必懂得体字代表的意义,因此常常张冠李戴。例如,“发”这个字,繁体字“髪”和“發”两个,读音意义完全不同,其中前一个读“发展”的“发”,是“发射”、 “产生”、“兴起”等义,为动词;后一个读“头发”的“发”,为去声,指“头发”。这种现象其 实为古代汉语中异体字、古今字的常识,异体字是指字音意义完全相同,但字形不同 的字,古今字是指古代的某一义经发展而产生了新字,这个新字与古字在字形上有许 多相似之处。而古代汉语的字义多与造字结构有关,由此产生了一个字的原义,但许

《古代汉语》(王力)期末考试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期末考试笔记整理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学习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 理完整版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语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复习(上) 古代汉语笔记整理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定义: 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四个时期: (1) 远古时期:殷商及以前;(2) 上古时期:周两汉 (3) 中古时期:晋至唐宋;(4) 近古时期:元明清 3、书面语的两个系统: (1)文言:以先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世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通俗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两者具有源流关系 (1)现代汉语里仍然保存着古代汉语沿用下来的许多最基本的单音词。 (2)现代汉语里许多双音复合词,是用古代汉语里的单音词作为构成它们的“词素”的。 (3)现代汉语里有许多常用词,是采取古代熟语、成语、谚语、警句中的成份而凝结起来的。 汉字的起源 一、汉字的产生 (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辅助与扩大汉语的交际作用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汉字起源的传说:1、“结绳”说 2、“八卦”说 3、“河图洛书”说 (三)汉字产生的途径 1、图画、 2、契刻 (四)汉字产生的时代和创造者 1、时代 原始社会晚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六千年。成体系于夏初中期,距今约四千年。 2、创造者(1)仓颉 2、劳动人民 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甲骨文二、金文三、篆书四、隶书五、草书、楷书、行书 一、甲骨文 甲骨文结构特点 1、以象形字为基础,带有较强的图画写实性。 2、形体结构没有完全定型化。 3、存在相当多的合文。 4、行款无定式。 5、笔画多为细瘦的直笔。 四.隶书 隶书最初是小篆简写,以后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字体。从甲骨文到小篆是古文字,隶书到楷书是今文字。隶书比篆书变化大,已经失去笔意,是古、今文字的分界。隶书在战国时代已有雏形,通行于末汉初。汉字从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做隶变。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这是汉字书写体式演变中的重要转折点。

古代汉语上 笔记

古代汉语(上)笔记 1、十三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礼: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3、★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 4、查检字音和字义 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即所谓的部首检字法,部首检字法的创立人:许慎《说文解字》共540个部首(3)按号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各有利弊p65 《新华字典》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收字一万个以上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记录普通话语汇的中型词典,他反映了解放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收一万多单字,注音比较准确,释义比较精当,并收了一些古字古义。 ★《康熙字典》成书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收字四万七千个,按部首排列,全书共214个部首,这些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12地支标分的12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卷。 注音法: (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毛,莫袍切” (2)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3)叶音法应当否定的注音法,为了押韵临时改变读音 5、检查虚词和特殊词语 (1)《助词辨略》清刘淇著共收虚字四百七十多个 (2)《经传释词》清王引之(字伯申,号曼卿)著 (3)《词诠》近人杨树达编,出版于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 (4)1999年出版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以下资料与上多为重复,仅作为补充或参考 (1)《康熙字典》 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体例: 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 王引之《字典考证》。 (2)《汉语大字典》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自考学习笔记 绪论 1、汉语发展四个时期: (一)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 (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 (三)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 (四)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 2、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所使用并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分为,文言和古白话。 3、文言的两大特点:超方言性和仿古性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1、世界文字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汉字属于构意文字。 2、许慎作《说文解字》。 3、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象形:“象形者,書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象形字也有表示实物性质或状态的,作形容词。 5、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为数最少。 6、会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两种类型:形合会意字、义合会意字。 7、形声:“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最早是增加声符构成,后是增加义符构成 8、转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非结构类型。

9、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非結構類型。各类型例字: 六书例字 形象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戶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高向眉栗血 指事上下一二刃亦 会意 形合从牧莫舂 义合臭息法(灋)明 形声江河星雞項題顏顛產转注考老 假借令長其莫 10、古文字时期汉字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小篆。小篆以后,汉字进入今文字时期。 11、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成熟于汉代。字体扁方平整,布局稳重匀称。笔画鼠头燕尾,有波势挑法。 12、楷书萌芽于东汉,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 文选译文 1)夫子至于是邦也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2)贫而无谄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