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2014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2014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2014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2014

山西经济管理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系部:社工系

专业:社会工作与管理

姓名:李木菲

学号:201116122126

指导教师:王红霞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五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的出现以及激增的数量,对义务教育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进而向现实生活本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哪种学校更能满足这种要求;他们享有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应该由谁来保障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给农民工流入地的大城市带来的严峻课题,更向原有的体制框架提出了挑战,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本文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首先进行了详细的概念界定,然后仔细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migrant workers migrating children groups and the number of surg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huge demand, and then to real life itself raised this question: migrating migrant children accept the obligation of education needs whether can get satisfied; Which school can better satisfy this requirement; They enjoy equal rights obligation education who is supposed to guarantee, etc.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is for migrant workers of the big cities defined bring serious subject, more to the original system framework puts forward the challenge, puts forward a new reform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 detailed concept definition, and then carefully analyzed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migrating childre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olve migrant workers migrating children education problem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igrant workers; migrating children; education

目录

一、前言 (4)

二、概念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城市农民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一)政府政策执行效率低下 (4)

(二)农民工子弟学校质量不容乐观 (4)

(三)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处于两难境地 (5)

(四)二元户籍制度的障碍.........................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农民工家庭自身有局限性.. (6)

四、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7)

(一)完善政府对政策落实的监管责任 (7)

(二)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改革现行滞后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8)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管理的责任 (8)

(五)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同时,劳动力总量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数量势必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城镇)化的推进而不断增长,许多社会问题也相伴人口的迁移(大规模流动)而产生,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虽然,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在法律条文中已有明确规定,但是,现状依然并不乐观: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与流入地公办学校的容量存在着巨大的供求矛盾,现行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是以地方政府划拨为主,地方政府又是以户籍学生人口为主要依据分配教育经费,使得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而只能就读于校舍简陋、师资薄弱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而体现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机会平等上的缺失。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政策执行效率低下

政府作为公共政策运行中的主体,在现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其社会管理和行使管理活动是始终围绕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而展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延续”,也是公共政策达到预期功效、解决实际问题并表现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从政策的贯彻上我们不难看出还存在上下政令不畅通的现象。2004 年 3 月 25 日,国家财政部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收费。规定今后在城市中小学就学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但据羊城晚报 2004 年 8 月 9 日报导,2004 年秋季学期开学,深圳市暂不取消借读费,非户籍人口子女入学仍需要交纳 700 元到 1500 元的借读费。深圳市的这一举措虽只是个缩影,却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执行力方面无视中央文件精神,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更重要使农民工随迁子女作为受害者无形中提高了心理门槛,蒙受了不该有的不平等待遇。

(二)农民工子弟学校质量不容乐观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目前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主要渠道。大多农民

工子弟学校由流出地的老乡开办,收费不太高,管理也不严格,一般农民工比较容易接受。但大多数这样的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一开始地方政府采取“堵”的方式,取缔、查封了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力量兴办的、手续不合法、设施不具备、质量不保证的学校。然而,农民工子弟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这种学校如果采取“堵”的方式,其结果只能让更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失学,而不让适龄儿童失学是政府的社会责任,显然,这不能“堵”,而要“疏”。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意见》的精神,要加强对以接受农民工随迁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各地要将这类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尽快制订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设立条件可酌情放宽。但在实践中,政府主管部门缺乏监督,造成一些民办学校合法成立后却放任自流,无序发展。总之,农民工子弟学校给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是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主体地位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这些学校自身存在教学质量、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学生安全等问题,使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

(三)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处于两难境地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社会运动过程对所有成员都有伤害,比如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受挫就是一种伤害,但这种伤害必须掌握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如果伤害过重就必须引起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属于大的社会层面问题,值得重视。当前一个亟需人们警惕的现象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感觉到自已与城市孩子的差别,他们内心世界强烈不平等的感受将加深被歧视感和对立感。有学者提出,要注意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心理素质,他们不同于他们的父辈,长期处于社会边缘,他们可能会趋于“激进”化。如果不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正规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很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对抗情绪。对此,北大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曾针对近 200 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时说道:如果数以百计的孩子不能及时得到应有的教育与公平的待遇,那么不久的将来在许多城市里将会出现一支数量庞大的新文盲大军,他们从小在城市边缘生活,是在歧视与排挤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将形成新的严重社会隐患。实际上对于这一社会现象,政府和社会都在努力着,但相对于进程速度的城市化浪潮,解决办法显得很慢。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来说,他们与城里孩子不接触,会产生隔膜;接触

则可能会因受歧视而心理失衡,这是个两难命题。妥善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而且它也是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

(四)农民工家庭自身有局限性

首先,农民工家庭的经济压力人。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放弃原有农村生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工资收入。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劳动技能的缺失,加之没有任何城市社会资本的积累、高效的就业渠道,农民工只能从事基础的体力劳动。体力劳动的特点是对工作的技术水平要求低,但工作强度大,缺少稳定性,受此影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很低。《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的数据资料显示,农民工的+均月收入水平较之前有所提高,已达到1660元。但由于物价的上涨,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依然得不到改善。而且,一些地区还出现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农进一步恶化K工的经济状况。受到自身经济状况的限制,农民工随迁子女物质生活水平低,学习环境恶劣。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投入少,更没有经济能力满足子女的课余要求。一些家庭甚至需要牺牲孩子的学习时间来做家务和照顾家中年幼的子女。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着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

其次,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偏低。农民工的市民化受到其整体素质的制约,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人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具有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但是,农村的生活使得农民受到小农意识的束缚,思想落后,观念陈旧,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整体水平较低,缺少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缺少应有的政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懂得运用有效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受到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工资收入低,缺少就业的稳定性,使整个农民工家庭面临城市融入困境。

再次,农民工家长的教育观念淡漠。家庭教育在农民丄随迁子女的教育中起基础性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素养和成长与父母有着直接关系。

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便受父母的影响很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品行的形成,父母的素质和文化程度更是在无声无息之间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子女的品行和素质往往反映着他的家庭教育,反映父母的素质和文化程度。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不可否认,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以自己辛勤的劳动维护者自身和家庭的生活,他们的勤劳、勇敢、不怕吃苦的坚毅品格令人敬仰,与此同时,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许多农民工家长忽视对子女的早期教育。他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照顾好子女的生活就已经足够了,让孩子吃饱穿暖是家长的责任,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他们不会注重对孩子兴趣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没能督促孩子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很少或从不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在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校方与其沟通的时候,农民工家长大多采取逃避和推卸责任的应对方式。其次,多数农民工家长受自己的文化程度限制,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尊重自己的子女,也不注重与子女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会和孩子讲道理,非打即骂,容易对了?女的心里造成负面影响,使其养成儒弱、自闭等不良性格,从而阻碍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生活。

四、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对政策落实的监管责任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在新的《义务教育法》中,首次加入了问责制的内容,从而把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在政府的肩上。特别是在体制上,在原来明确了义务教育以县管理为主的体制基础上,这一次又强调了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筹规划实施。比如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问题上,用“当地的人民政府要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本地区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平等的条件”的法律条款予以要求,说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强调的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个永远逼近“公平”的过程,而不是教育发展的结果。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发展中求公平,在公平的基础上求发展。作为实施教育公平主体的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平等权的保障,首要任务就是推进教育公平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二)改革现行滞后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为基础,以更加合理完善的多元化筹资体制为支撑,重点选择政府投入范围,采取高效的政府投入措施,发挥社会力量的办学积极性,注重经济和法律的调控手段,培养学校具有高效性公平性的竞争意识和给予受教育者更多选择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要改革目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落后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大幅度提升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重心,即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形成主要由“中央政府买单、地方政府管理”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形成义务教育主要由“中央政府买单”的义务教育财政担负模式,地方政府就将不再考虑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里上学可能增加财政负担问题,从而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里上学扫除财政障碍。同时要取消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赞助费”、“借读费”等额外、不公正的收费项目,保证做到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收费与城市孩子相同。

(三)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管理的责任

强调流动人口子女上学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的方针并不排斥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现阶段,农民工子弟学校承担了大量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应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改革政府教育投入机制,实行“民校公助”

现行的教育拨款方式不利于提高城市公办中小学接受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利用社会资源为这些子女提供公平的义务教育。应改革现行按户籍学龄人口拨款的方式,改变政府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持太少的现状。在现代社会,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主要由国家和政府投入,但是这种投入并不一定必须投入公办学校或建立公办学校来承担义务教育。农民工随迁子女也不一定必须选择公立学校就学,他们可以选择上公办学校,也可选择上民办学校,对于选择民办或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也有权利获得和公办学校学生相同的公共财政支持,而接受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民办学校或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应获得政府相应的财政支持。

为此,建议实行“生均拨款制度”,即不分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按照其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生数量拨付相应的财政经费,也可实行“教育券”的方式,将政府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以“教育券”的方式直接分配给学生,由学生凭券就

近入学。对户籍所在地的子女,他们可以凭其户籍享受政府发放的教育券,对于非户籍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可以凭其所在社区居委会或用人单位的证明领取教育券,并凭券就近入学。学校凭“教育券”到政府财政部门兑付现金,这也是一种义务教育投入由“暗补”变“明补”的方式。此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及公办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公平地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而且有助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及农民工子弟学校打破地区和户籍的限制,积极招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扩大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机会。

第二、制订合理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标准

流入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参照本地最低条件的公办学校的办学标准,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资质提出明确的要求。办学者为个人的应当具有政治权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办学者为单位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校长应当持有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任职资格资历证书和校长上岗证书,教师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其他职工应具有相关部门颁发的岗位证书;学校应基本符合中小学办学条件,有必要的开办资金和保证日常教育教学运行的稳定经费来源,有独立合法的财务管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按办学成本核定后报物价部门核准,向社会公布,收费必须出具合法票据,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三、把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正常的义务教育管理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整个教育系统工作的范畴,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不能存在工作的盲点。对那些办学相对规范,教学质量有所保障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积极的扶持和帮助,促使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对中等状况的进行整顿规范,采取措施让这些学校达到起码的安全、卫生、健康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面对于那些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安全隐患大的学校,特别对那些无证的非法学校,则应采取撤销取缔等强制手段。但在“取缔”的同时,必须做好“疏导”工作,妥善安置好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弟学校自己也要改变各自为政,割地为据的态势,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适当地进行合并兼并,扩大办学资源和办学优势。对待农民工子弟学校,不论是“扶持”、“取缔”还是“合并”、“兼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创设更好的就学条件,切实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社会力

量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标准及相关管理办法,把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正常的义务教育管理体系的同时,也应在其他方面支持和帮助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如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在教学设施、招生考试、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对办学成绩显着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应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表彰奖励等。

(四)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

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子女学习的态度,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进城务工农民树立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

首先,家长要主动提升教育观念,认识到子女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将子女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家长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不要将眼光局限于现在,要有长远意识;要主动与学校任课教师联系,既要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更要向教师学习教育的技巧,既要关心子女的身心发展,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

其次,建立家长学校,提升家庭文化能力和父母监护水平。家长学校的建立,对于强化家庭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特别是集中接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学校,应当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因为进城务工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希望子女成才,但是却缺乏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需要,讲解具体可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对子女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

结语

教育是国家振兴和个人发展的基础。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是国家受教育者和监护人的共同责任。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打破户籍界限流动而引发的新的问题。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政府必须出台和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制定公平的教育体制,使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获得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史柏年等.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

[2] 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 年

[3] 郭彩琴.教育公平论:西方教育公平理论哲学考察[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36-38

[5] 孙红玲.《浅论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科学》2001(1):11-13

[6] 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2):6-8

[7] 贺惠.《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权受损问题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1):14-15

[8] 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25-27

[9] 李英.《论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三大矛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4-5

[10] 夏焰,林群《.推行教育券制度保障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5(3):17-18

[11] 刘朝晖,蒋志宏.《“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5):31-33

[12] 徐东.《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5):21-22

致谢

在此,衷心感谢我的毕业论文老师,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经过奋战,我终于完成了本毕业论文。没有她的耐心辅导,我的论文将无从谈起,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她在我身边耐心地指导,并指引我走进新的领域,让我由陌生到熟悉,从而学到了许多平时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我要感谢那些曾经、现在或者将来工作在这一领域的人,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正是借鉴了他们积累的丰富知识、经验,我才能顺利完成这篇论文。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民工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滞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鸟,并因着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环境而体味着别样的喜怒哀乐。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则因为义务教育体制、户藉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学的问题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 一、昂贵的借读费让民工的子女望而怯步。 在北京,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较到位,但由于费用等问题,民工子女在入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取消借读费后,因财政没有补助资金,这一矛盾更显突出。城市学校多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容量已满为由拒收农民工子女,而民办学校较高的收费又使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致使一些农民工子女失学。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规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开具《子女关系证明信》后就可免费借读本市中小学,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对待。这样的情况下,外地来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必需交纳昂贵的借读费。

从秦皇岛来京务工的小张夫妇,七岁的女儿正是入学年龄,按照北京小学生就读的相关政策,夫妻俩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有房产证明,不符合北京入学规定的几种情况,被答复为应回户籍所在地就读。夫妇俩求熟人帮忙,再三申请为了不让孩子作留守儿童,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希望进入所在暂住地相近的小学入学。最后接到答复为可按暂居地相对就近入学,具体向暂居地附近小学或所在区教育局申请,必须交纳借读费一万两千元,即每年两千,一次交清六年费用。 小张夫妇在北京打工,丈夫开车给一家餐馆送货,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家务。月工资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费及其它各种费用两千多元,实在所剩无几。一万两千元对夫妻俩来说实在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最低的借读费,按学校质量条件等,多的可达三万六千元。 夫妇俩反复合计,为了女儿有个更好的未来,不像父母这样四处漂泊着谋生存,首先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如果嫌受教育太花钱,那么就尝尝无知的滋味。小张夫妇皆为初中毕业,只能靠简单的技术活和繁重的体力活赚取低廉的生活费,对女儿未来的希望是能像城里人一样,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写写算算,既轻松又体面,别像父母一辈子给人打工,累死累活不说,还要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 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调查时间:2020年1月 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94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完全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所,中心小学现 有在校学生586人。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限制五花八门的幼儿园搞乱幼教圣地,教育主管部门要 尽快把幼儿园统管起来。首先,要明确幼儿园由教育部门来管理;其次,对每一所幼儿园 重新进行清理,凡是不够条件的进行压缩,对条件具备的进行注册登记。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 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 与中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 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 趣更进一步。 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 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 走访对象。关世成,12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10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 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 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 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1200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 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们,无论是那些留在家乡农村、还是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安全环境等很多问题都亟待关注,他们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最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之一。曾经有一首这样的歌谣:“有人问我是谁,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他们的爸爸妈妈送他们上学,一路鸣着喇叭,不是开着本田就是捷达。我们的爸爸妈妈送我们上学,一路都不说话,埋头蹬着板车腿上沾满了泥巴。”这首歌谣听上去有点刺耳,却反映了一些社会事实,农民工子弟不仅生活上不宽裕,而且还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一些歧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本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调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在学习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对他们进行帮助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由湖南工程学院“志愿星期天”的志愿者们使用封闭式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小组访谈方式对参加由校团委牵头,校青年志愿者中心组织的与湘潭市大桥小学的农民工子弟进行一帮一活动的35名农民工子弟进行调查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安全无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农村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_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篇一: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实际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cn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实际现状及对策作者:黄敏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从和谐社会的角度阐述了当今社会农民工群体的子女受教育情况,浅析目前存在的隐患及其对社会和谐稳步发展产生的影响,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类大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oday's society groups,education,risk analysis and its impact on social harmon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generation,called on the community to focus on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such a large group.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社会隐患;制度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猛增。然而城市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这样一类群体,人们称之为农民工。所谓农民工,就是我们所说农村户口出身的人员进城务工这样的角色。然而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的待遇是不容乐观的。其中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实际现状 1.不平等受教育机会 第1 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其父母进入城市沿海和地区。城市中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弱势群体

目录 1.引言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引言: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指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公平;人际关系环境和谐,社会稳定。但是如果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和谐,甚至连子女受教育这样的基本人权都不能保障,那么我们的和谐社会就只能是少数人的和谐。本文拟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探讨当前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问题。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逐渐产生了“农民工”现象和问题。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随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然而,这些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的生活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始终和父母一样生活在城市的边缘。 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曾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 2、义务教育制度的过度分权 。《义务教育法》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因此,义务教育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 3、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收稿日期:2014-09-19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1GLB00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D/2011/01/020);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编号:JGZZ13-062)。 通信作者:金丽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等。E-mail:2467032005qq。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潮流不减,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带来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1]。在这其中,伴随农民工进城的第二代教育问题尤其突出。近20年来,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特别在2014年7月30日全新户籍改革制度推出后,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面临了全新的局面。新的户籍制度改善了以往随迁子女入学部分的困难,大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新制度执行初期存在新隐患,制度的规定也不一定能帮助农民工随迁子女真正融入城市教育。笔

者认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核心问题是政策中存在漏洞和教育融入难两大问题。 在新出台的户籍制度背景下,本研究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反思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阐述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仍然存在未解决的政策及保障问题、学校教育有失公平、家庭教育缺失和融入社会难的现象,并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社会背景 2003年,国务院提出了“两为主”,以解决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这些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两为主”即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近20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作为目前城市化主力军的第2代,代表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新生力量,是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化的主要希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变化的阶段,接受新鲜事物、知识的能力比较强,相比他们的父辈有更快的融入城市环境的潜力。在这一阶段,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表现突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无法正常接受教育,成为难以解决的重大矛盾。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取消农业户口,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新特征及相关对策建议

《教育决策参考》样稿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新特征及相关对策建议 【本期要点】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约有1500万。近年来国家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制定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和“以公办学校为主”等政策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期《决策参考》提出,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需要在流动引导、资源整合、待遇保障、规范管理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妥善解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吴霓研究员等的研究成果《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趋势及对策》,在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呈现的新特征,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建议。 一、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呈现的五大新特征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人数近1500万。伴随着中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步伐,这一数量还将继续增长。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但由于受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性、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也在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 1.农民工随迁子女正逐渐向经济较发达的中小城市集中。经济增长是农民工数量增长的直接推力,因此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容纳空间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向的主要动因。在所调查的12个城市中,2007年义务教育段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6个城市依次为:郑州(39.83%)、义乌(22.86%)、杭州(18.08%)、成都(13.70%)、沈阳(13.16%)、石家庄(12.58%)。而与此同时,我国特大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增长相对缓慢,北京市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对郑州、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而那些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以及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由于受到家庭、社会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入学很困难,所受教育水平很低。本文就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展开了调研,正确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字: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随之增加。他们不仅是缺少父母看管的孩子,也是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导致心理缺陷,又由于老人的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使孩子们缺少正确的引导。还有那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可能由于受到不一样的待遇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等等。这些都真正的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一、调研方法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带来的影响,我在村里展开了全面的调查。调研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电话调查,对于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采取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调研方法,而对那些随父母迁到城里的子女采取了电话跟踪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孩子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教育孩子的观念以及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谈话里,我了解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分析了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 1、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到了留守儿童的身上,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时间,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而直线下降。再加上临时监护人对孩子们的学习督促不够,甚至方法不当,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另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1.教育机会不公平,异地入学困难。由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尽管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仍不能有效的解决,城市中的公办中小学仍以各种理由拒收农民工子女。 2.教育资源有限,教学质量堪忧。尽管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但是由于名额限制,费用较高等原因大部分农民工为其子女选择学费低廉,对籍、户口要求不严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和普通的公立学校相比,子弟学校大多受办学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较差,校园设备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师专业化和经验略显不足,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水平。 3.家庭教育缺失,失学问题严重。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 在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上过学者所占比例为 4.0%,上过学后又辍学的比例为 0.8%。二者相加,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按要求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 4.8%,高于全国儿童的相应比例(3.3% )。另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儿童中心单位对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九个大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流动儿童失学率仍然较高,达到 9.3%,近 200万游荡在城市街头;还有近 50%的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已经入学儿童有

20%因家庭经济困难,难以维持学业。同时,由于父母自身文化的局限性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子女学习散漫,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较差。 4.缺乏交流,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话语体系等方面的城乡差别,使农民工子女极易受到城市孩子的排斥,同时他们缺乏跟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容易产生孤独、封闭、心理不平衡、戒备心较强、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此外,由于其父母的工作流动性大,导致他们经常缺课,因此大多成绩不理想,使他们普遍感到自卑、自闭、对自我的评价偏低。 二、建议 教育是民生之基。未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阶段对教育的投资上,教育是支撑未来发展的保障。如果不能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未来必将产生大批低技能劳动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及制约经济的发展。 1.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体系。国家应从法律的角度,尽快明确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明确规定他们的平等教育权。使各级政府、教育等机构在处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时,可以有法可依;农民工家庭和子女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也可以有明确的法律凭证。 2.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加大对子弟学校的投资力度,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公共教育环境。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对长沙市马王堆等中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学生年龄段为13—16岁。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

请结合实际谈谈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4.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可以尝试解决的方法。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1)政策法规的制定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 现有关于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保护的法律由于规定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也没有明确的制约和惩处措施。加上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问题认识不到位,也是阻碍农民工子女实现平等受教育权的重要因素。 政策、制度的不健全是很多流动儿童失、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民工子女在离开农村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动,其直接后果是流入地接收的流动儿童越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就越大,所以往往以地方财政困难为由,排斥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 相关政策执行不力。虽然各地都对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实际中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没有明确的全国统一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这类学校几乎处于自发办学状态,比较混乱。各地相应的财政拨款也往往被挪用为当地公办学校的发展。 地方政府由于缺乏对义务教育的完整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两地政府相互推卸、缺乏合作与沟通,地方政府不作为。正是目前整个社会及政府对农民工的宏观管理不完善、存有私利而执行力不够、各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完成各自的任务而使得农民工的管理工作不协调,导致教育部门很难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情况有所了解,无法进行准确统计和有效监督以做好他们的入学工作。 2)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 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社会分类,而且延续至今,使得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业人口”仍然背负着“农民工”的标签。这不仅使得他们自己不能享受非农业人口的相关福利待遇,其子女的教育也随之成为一个问题。 从宏观方面看,一是农民流动作为一种既成的社会存在,在他们实现职业的身份转换的同时,却失去了组织依托、保护和相关的制度承认;二是农民进城后,在户口、就业、社会保障、婚姻、子女就读等方面被基本排斥在城市之外。从微观方面看,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只片面地强调使用民工,却忽视了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对农民工最关心的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缺乏人性化的思考和有效的保障措施。他们子女的入学就成为一个困难。 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流动儿童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按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政府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主要依户籍所在地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因此,流入地的教育事业费是以当地户籍为基数划拨的,流动儿童少年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则加重流入地公办学校的负担,这些公办学校必然要求其支付借读费。所以大部分家庭还是选择把孩子送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学(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大城市才有)。这些农民工子弟学校由于收取的费用较低,其办学条件简陋,有些甚至根本不具备办学能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也受到很大限制。 3)城乡教育差别与歧视的存在 农村儿童家长一般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经济相对比较拮据。我国对待农村儿童的教育,却常常采用降低资源配置标准的做法,放任差距的扩大,致使最需要接受优质教育的农民子女,只能得到比较差的教育资源。如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标准、城镇流动人口子女的教学条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调查报告 摘要 近年来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增多,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发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极待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 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教育弱势群体 引言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

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对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民工自己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随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日渐积累的过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xx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留守在家的儿童2200多万。于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市民也高度关注。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几个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的受教育情况;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 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对于其中几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一致。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农民工子女应该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女相对于本地孩子存在不够自信的心理态势;当家长无力支付子女学费的时候学校或政府应给予帮助。另外,有接近90%的被调查者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注,他们了解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以及与

如何解决当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社会管理学期中作业 姓名:徐飞翔班级:12公共管理类(1)班学号:20 问题:如何解决当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工,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农民工的心头之痛,更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现状分析: 农民工子女教育,包括两部分:一是随父母进城的子女,即流动子女的教育,二是留在家乡的子女,即留守子女的教育。 (一)流动子女教育的现状 1、就学渠道不便。目前,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大概有五种类型:公立学校、简易民工子弟学校、民办贵族子弟学校、流入地政府专门为流动人口子女举办的学校、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办学。其中城市里的正规学校高昂的学习费用令农民工家长们难以承受。 2、教育设施及师资力量欠缺。现实中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被拒之于公办学校之外,只有选择处于城乡接合部,教学设施较为简陋,通常没有住宿条件,师资无保证。有关部门对于这一类学校非常担心,一是怕在没有严格监管的状况下,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二是怕在没有严格教育管理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达不到标准,误人子弟。 3、教学内容差异过大。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偏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而城市里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居住环境恶劣影响其成长。我们知道,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由于城市房价昂贵,农民工多数在城乡边缘合租廉价房居住,或者住临时工棚。而农民工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农民工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其成长。 5、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大。对他们来说,从家乡突然来到一个如此陌生和冷漠的地方,心理落差极大,加上农民工聚居区相对滞后的卫生及治安状况,使其内心变得十分敏感。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不懂事,受影响较小,而年龄稍大的孩子与城市同龄人相比,显得早熟、自卑和失落。 (二)留守子女教育的现状 1、家庭教育力量不足。由于留守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变得较为孤僻,而学校难和家长沟通,教育脱节严重,学习成绩下降。 2、监护问题突出,安全保障不足。祖辈作为临时监护人,一般责任不会明

2019年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范文资料

2019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xxx年x月 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走访对象。关世成,xx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xx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xxxx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话期间,世成一直低头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临走时他告诉我们,他会帮妈妈卖水果,还想学会更多的本事,帮妈妈多做点事。 走进第二家时,在外面玩了半天,刚被姥姥找回来的xx岁关怀正趴在桌上无所事事。去年9月刚上初中不到两个星期,就因为交不起学费、校服费及其他费用,被迫退学。关怀全家从凤城过

来有好多年了。母亲患有肺结核,姥姥有严重的风湿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亲去劳务市场找点零活及姥姥和妈妈捡点破烂勉强 度日,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关怀的妈妈说起孩子辍学的事,眼圈就红了。关怀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泪:这孩子天天想学校,总到学校去 田皓元(团市委希望办工作人员):王丽丽的家在立山桥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我们觉得仿佛到了农村。丽丽和弟弟在家,xx多平的小屋里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 户很小,光线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摊着书本,看得出姐弟俩正在学习。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做活了。这姐弟俩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他们的父母是从浙江过来的,主要靠纤裤角维持生活,家里有三个孩子。王丽丽,xx岁,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丽阳,xx岁)都读四年级。(妈妈为了方便,就让丽丽晚一年和小妹一 起上学。)弟弟王世杰今年xx岁,排行老三,读二年级。丽丽虽然只有xx岁,却非常懂事。有空就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照顾 弟弟妹妹。她的学习成绩不错,曾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她喜欢演讲,说起话来口齿清楚,表达流利。问及家里的情况,她说爸爸妈妈挺不容易的。我们三个这学期的学费就是爸爸妈妈从外面借的。 唐堂,一个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xx岁的她,个头不高,一双聪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嘴角永远挂着一丝笑意,甜甜的很讨人喜欢。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

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

附件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

对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他们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工 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差,各方面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他们的切身利 益,关系到用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市民的利益,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 问题,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社会各 方面共同努力。 一、农民工就业问题 (一)就业渠道不规范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是通过老乡、亲友介绍等方式就业,无论是乡(处)的劳务输出,还是用人单位的输入,在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反映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合法机构少,从业的选择余地小,农民工需求的市场信息不畅,政府引导就业工作不力,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合法职介机构作用发挥不够。(二)劳动技能匮乏 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劳动技能,服务形式单一,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妇女还不会说汉话,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给用人单位的管理带来困难。调查表明,农民工法律观念淡薄,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够有效地自我保护。 (三)不稳定性 “流动大、不稳定”是农民工的共性。调查中发现,餐饮服务业的农民工年纪轻、自主性强,大部份打工者认为工资低,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来讲,工厂、企业的农民工较为稳定,他们的工资相对要高一点,并且均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有的单位还为他们购买工伤保险和意外伤亡保险,但大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着季节性用工,农民工的工作仍然不稳定。 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实例一: 渠县贵福镇洞子村庞佑清,夫妇外出务工已有多年了,2004年经亲友介绍,夫妇同到福州某建筑工地干活,一年下来不但没有拿到应得的近20000元的工资,还在亲友处借了近3000元的生活费。每次问老板要钱时,老板都以工程未结束不给。当我们问他为什么不签劳动合同时他说,别人都没有签,我也没办法。 实例二: 渠县涌兴镇勤俭村三组30岁的刘小琴在老乡的介绍下,到福州一制衣厂干活。刘小琴同公司的老板谈妥,做记件工资,多干多得,结工资的方式是一月押一个月,即第一个月进厂干活的工资为压金。入厂前几个月工厂效益好还能按双方约定领取工资,可是后来几个月厂里没活干,她拖不起就于2004年10月份到另一厂家去打工了,到现在她还有700元的工资未领,而她去要工资要了几次都没要着,她说看来是要不着了。当我们问她为什么不签劳动合同时,她说:“我在外边打了这么多年的工,我很想签个劳动合同,可就是从来没有签过什么合同,因为如果签合同就进不了厂”。 实例三: 渠县贵福镇洞子村李旭明在山西煤厂打工,今年本应收11000元的务工款而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们学校现有在岗教师128名,学生1051人,下设5所村小,学生居住在三个乡镇26个村。其中,农民工子女127名,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农村留守儿童12名。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地处近郊农村,6所学校分布于新城子现代副城周边。事实上,已成为大H接纳农民工子女的小学。我们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体现,不是简单的城乡差异,而是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间的差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校所有的农民工子女的问卷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 三、结果分析 农民工子女实际上包括了两个群体,一个是流动儿童,一个 是留守儿童。从这样一个整体的概念出发,这两个群体都是我们所要关注的。这两个群体之间,从整个变化态势来讲,是动态的,今天的流动儿童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留守儿童,今天的留守儿童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流动儿童。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

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 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 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安全无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 ,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 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一般来说,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 农村的学校转入我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

农民工子女入学需5种证明

农民工子女入学需5种证明 2008-08-13 10:43:19 来源:秦皇岛晚报本报讯(通讯员王雅俐记者唐晓辉)昨天,记者从海港区教育局了解到,今年我市海港区中小学招生时间确定为8 月17 日至22 日,农民工子女入学需出具5种证明,四川地震灾区正常适龄儿童入学将给予照顾。 据了解,今年海港区小学计划招生5770 人,中学计划招生7770 人。凡年满6周岁(2002年8月31 日前出生)的区内正常适龄儿童均可报名入学。中小学在招生过程中均不举行任 何形式的测试。小学一年级按照“按时免试,就近入学,坚决禁止择校”的原则招生;中学一年级按照“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公办学校坚决禁止择校”的原则招生。各校将严格按照计划招收本施教区新生入学,班容量小学坚决控制在45 人以内,中学坚决控制在50人以内。招 生工作结束后,8月22日前发放入学通知书。 农民工子女由教育局统一安排入学,并出具5 种证明:(1)父母双方所在务工单位出具就业证明或劳动合同协议(经商人员出具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税务部门出具的税收证明);(2)区公安部门签发的暂住证;(3)居住证明,如房屋租赁合同、购房协议等;(4)父母双方及子女的原籍户口证明;(5)流出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转学证明,小学一 年级需出示学籍所在地原指定就读学校开具的联系函,并加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籍管理章。(如遇特殊情况,转学证明或联系函不能及时开具的可在一个月之内补齐。)在海港区投资100 万元以上的域外投资者子女由教育局统一安排入学,同时出具以下证明:(1)营业 执照及税务部门税收登记证;(2)区招商部门出具的投资者子女入学证明。 孤、残和享受低保的正常适龄儿童入学,按有关政策予以减免相关费用;四川地震灾区正常适龄儿童入学将给予照顾。 新乡农民工子女上学~~~注意啦!!! (2011-06-14 17:02:27)转载▼ 标签:卫滨区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2014

山西经济管理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系部:社工系 专业:社会工作与管理 姓名:李木菲 学号:201116122126 指导教师:王红霞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五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的出现以及激增的数量,对义务教育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进而向现实生活本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哪种学校更能满足这种要求;他们享有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应该由谁来保障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给农民工流入地的大城市带来的严峻课题,更向原有的体制框架提出了挑战,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本文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首先进行了详细的概念界定,然后仔细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migrant workers migrating children groups and the number of surg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e huge demand, and then to real life itself raised this question: migrating migrant children accept the obligation of education needs whether can get satisfied; Which school can better satisfy this requirement; They enjoy equal rights obligation education who is supposed to guarantee, etc.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is for migrant workers of the big cities defined bring serious subject, more to the original system framework puts forward the challenge, puts forward a new reform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 detailed concept definition, and then carefully analyzed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migrating childre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olve migrant workers migrating children education problem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igrant workers; migrating children; educatio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