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全套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全套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全套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全套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全套

第八单元走近鲁迅

鲁迅是谁?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民主战士,也是一个真诚、善良的普通人。他对朋友情真意切,对孩子亲切和蔼,对穷苦人民关心惦念,对自己却苛刻严谨,践行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信条。“鲁迅”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让我们走近鲁迅,去看一看碧绿的西瓜地里闪现的闰土形象,去听一听好的故事,体会一代文豪朴实的文笔;分别认识亲人和诗人笔下的鲁迅形象,感悟革命斗士炽热的情怀和高尚的精神。鲁迅先生挥着如椽大笔,毕其一生,不断地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为劳苦大众伸张正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走近鲁迅先生。

本单元以人物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透过鲁迅的笔触和别人眼中的鲁迅,初步认识和了解鲁迅,感受鲁迅这位“文学巨匠”“民族旗帜”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成就。让我们透过本单元的课文,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

24 少年闰土

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珍贵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了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一般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是较为深奥的,这不仅是由于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离他们较为久远,而且还因为鲁迅先生文中的某些词语、语言习惯与今天学生掌握的略有差别。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教师应在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领会少年闰土的形象的意义,使他们真正掌握课文的精髓。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祭器、伶俐、潮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写“胯、郑、拜”等11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1.理解课文生字词。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3.体会第1自然段中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听描述,猜人物。

导语: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年龄有点大的朋友,想认识他吗?听好了——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是谁?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大家了解鲁迅先生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单元导读页,上面有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我们先来读一读,对鲁迅先生有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将课本翻至对应页,自主阅读。)

2.引入本课课题。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少年闰土》,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中的一部分。在这篇课文中,鲁迅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他儿时的一位朋友——闰土。他和我们年纪相仿,是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请大家跟着我一起书写他的名字,(板书:少年闰土。)和他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注意生字、难词。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肯定有不理解的地方。大家读课文时要注意一些生僻字词,做好记号,可联系上下文想想字词的意思。

2.利用课件检查字词预习的情况。

(1)认读生字。

胯郑拜厨毡撒缚猬伶俐窜

◆易读错的字:

“厨”和“毡”是翘舌音,“撒”在文中读三声sǎ,“郑”和“伶”是后鼻音,“俐”是边音,“窜”是平舌音。

(2)交流理解生僻字词。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了。

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师生交流预设:

(生读第一句。)

师:真好!又正确又流利。知道“其间”是什么意思吗?

生:在这片西瓜地中间。

师:“项带银圈”的“带”我们现在不这么写了。应该用哪个字呢?

生:应该是“戴帽子”的“戴”!

师:大家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一遍。(生练习。)第二句谁来读?

(生读第二句。)

师:什么是“家景”?

生:就是一个人的家境!

师:没错。就这样用现代词汇去代替理解。

(生读第三句。)

师:知道什么是“值年”吗?(生迷惑不知。)那么“值日”知道吧?

生:在学校里轮到我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

师:没错。轮到打扫的那一天,就叫“值日”,那么轮到“我”家做祭祀的那年就叫——

生:值年!

……

小结:请大家翻开书,再轻轻地读这些句子。鲁迅先生创作小说《故乡》的时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鲁迅先生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有些还保留着古代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不完全相同。所以读鲁迅先生那一代作家的文章,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刚才大家用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或联系生活实

际理解,或借助工具书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语,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1.快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

过渡:疏通了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大家再读课文就没有问题了。请大家快速读课文,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

练习题:认真朗读课文,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把下面的四个词语进行排列。

相处离别回忆相识(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2.读批并重,感知文字画面美。

过渡:通过梳理文章的脉络,我们知道作者对闰土的描写是从回忆开始写起的。说起这段回忆,对于作者可以说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请大家轻轻地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

(1)感知环境描写,读出色彩。

①指名读“深蓝的天空中……碧绿的西瓜”,教师随学生的朗读及时评价。

过渡: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中同时就浮现出句子所描绘的景象。这一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色彩鲜明、优美无比的画面。大家感受到了吗?

②说说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色彩。

景物:天空、圆月、大海、沙地、西瓜;色彩:深蓝、金黄、碧绿。

③师生齐读这一句。

(2)感知人物描写,学习批注。

①读一读第1自然段中剩下的句子。

②结合图片,交流文中少年给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形容。

过渡:我们把刚才阅读的感受写在句子的旁边,这就是批注。老师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我用这两个词来形容。(板书:机敏、勇敢。)你可以写老师的词,也可以写刚才同学说的或者自己的词,就写在句子旁边。(学生自由选择批注词语。)

预设:提醒学生抓住句中的动词来感受,“捏”“刺”两个动词写出了闰土刺猹时动作的有力和迅速,“扭”“逃”不仅写出猹的狡猾,而且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③学生再次自读,读出少年的机敏、勇敢。

(3)对比朗读,感受变化。

教师:下面,我们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你们读写景的句子,我来读写人的句子。如果说景物是静态的描写,那么人就是动态的描写;如果读静的景物用舒缓的语调,那么读动的人物就需要用稍快的语调。动静相生,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好。

(4)看插图,试着背诵这一自然段。

3.初识主要人物——知来历,识外貌。

过渡:作者在开头就刻画了这样一个场景,让我们对这位少年充满了兴趣。接下来我们快去见见闰土的真实面貌吧!

(1)快速默读第2—3自然段,说说闰土的身份及名字的来历。

(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因为他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2)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闰土的外貌特点。

过渡: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认识一个人,首先看到的一般是他的外貌。)那么闰土长什么样呢?快速读第4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学生找出外貌描写句,画出来。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②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能看出闰土的什么特点?能用几个词来形容吗?(纯朴、健康、勤劳。)

预设:学生可能会对“紫色的圆脸”“头戴毡帽”缺乏理解,教师可适当解释。脸之

所以是紫色的,是因为他常常在户外,农村的孩子多要帮家里干农活。而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更加不可能娇生惯养了,所以他的脸经风吹日晒就变成了紫色,可见他的勤劳、健康。“毡帽”是浙江一带的风俗习惯,可看出他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学生感受到闰土的外貌特点后,教师可再点拨学生,让他们懂得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

③从“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你能看出什么?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可见他的父亲非常爱他。)

(4)请一位同学用一句比较完整的话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闰土是一个健康、勤劳、深受父母喜爱的海边农村少年。)

小结:鲁迅先生不愧是文学大家,寥寥几笔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健康、朴实、受人疼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关键是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其实,我们在写人时,也大可不必将人物的眉毛、眼睛、鼻子都写下来,只要抓住特点就行了。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三十年前的画面,在作者的脑海中依然清晰无比,可见这份真挚的友谊在他的心中,有着多么珍贵的意义。是什么东西,在经历时间长河的冲刷后,依然让那份回忆历历在目呢?又是什么,让两个地位悬殊的孩子,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花了比平时稍多的时间去疏通一些字词的含义,明白了文言用词与今天汉语词汇的差别,也给我们今后阅读相关文字提供了一些好方法。我们也展开想象去感受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还初识了一个可爱、健康的少年,虽然文中描绘他外貌的文字不多,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外貌描写的重要性。今天的课堂活泼而有序,大家积极交流,主动发言,也许是文中的主人公与大家年龄相仿的缘故吧,我感觉到大家都怀着一份热情去认识闰土这个少年,这样非常好。学课文,就是要怀着一份热情走进它、感受它、理解它。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他有着一张——(紫色的圆脸),头上戴着——(小毡帽),脖子上套着一个——(银项圈)。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指名回答。)

2.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再读句子,说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用几句话描写班上一位同学的外貌。

(3)写完后,请学生读一读自己的小练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二、研读

课文,重点探究

1.重点研读闰土给“我”讲的几件事,感受闰土的形象特点。

过渡:外貌只能知其表,透过一个人做的事才能看出他的内在特点。那么,闰土给“我”讲了哪些他做过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读提示。)

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闰土讲的几件事,提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闰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并批注在书上相应的地方。

③在学习合作组中商量选择一件事来学习,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重点理解感受深刻的词句,还可以展开想象,用演示、画画等方式进行学习。

(2)概括课文中描写的主要事件,教师相机点拨。

①概括闰土讲的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田刺猹、沙地看鱼。

②引导学生感受描写事件时详略结合的写法。

过渡:同学们,大家扫读课文中写四件事的部分,从篇幅上你们能发现什么?(生答:有长有短。)对,在写法上我们把它叫作详略结合。从这我们可以学到写很多事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所有的事都写得那么具体,而应该——(生:详略结合。)

(3)教师引导学习“雪地捕鸟”。

阅读与思考:

①文中描写雪地捕鸟的过程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画出相关词语。

(动作描写,如“扫、支、撒、拉、罩”。)

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只能在下雪天捕鸟,说明闰土有经验;从捕鸟的方法可以看出他很聪明;从他能叫出各种鸟的名字,说明他知识丰富。)

③朗读指导:读出趣味来,表现闰土的自豪感。(想象:闰土在讲这件事时带着怎样的神情?)

(4)小组交流,学习“瓜田刺猹”。

交流提示:

①发挥想象,描述闰土“瓜田刺猹”的场景。

②各小组赛读:选出两人朗读闰土与“我”的对话,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该怎么读。

(课件出示)

闰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盛情邀请的语气。)

“我”:管贼么?(疑问的语气。)

闰土: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后两句话要轻读,语速稍慢,营造紧张气氛。)

“我”:他不咬人吗?(紧张、害怕、好奇的语气。)

闰土: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前两句读出自信、得意的语气,后两句读出遗憾的语气。)

③“瓜田刺猹”这一段描写在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最为详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闰土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可提醒学生注意瓜田刺猹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课文开头,可见“我”一想起闰土,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便是他瓜田刺猹的形象,说明这件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在这里才会写得这么详细。“捏”“走”“刺”这些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勇敢、聪明、能干的少年形象。

(5)自学“海边拾贝”和“沙地看鱼”。

阅读与思考:

①这两件事写得非常简略,你从中感受到哪些有趣的地方?

②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你觉得闰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这两件事只是几笔带过,非常简略。但也折射出了闰土生活的丰富多彩,显示了他的见多识广。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即可,如果有疑难,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再全班交流。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对比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过渡:闰土这些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话语把我们也带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文中一连串的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见多识广、无所不知、聪明能干的闰土是多么厉害呀!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

(课件出示)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自己读句子,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闰土给“我”讲的稀奇事只有我们刚才讨论的四件吗?

(不可能只有四件,从“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可以看出他知道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

②第二段文字中的“他们”指谁?

(和“我”一样的有钱人家的少爷。)

③看图理解“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里为什么说“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呢?

(因为“我们”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眼界狭窄。可结合这两处文字中的“素不知道”“所不知道”来理解,还可以找找文中其他的几处“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感受那种对自己仿佛是井底之蛙的不满。)(2)师生共同复述,说说闰土和“我”生活的不同。

过渡:是“高墙”关闭了“我”丰富生活的大门,闰土的生活多姿多彩,当——(课件出示)

当闰土在(雪地里捕鸟)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下大雪时可以支起竹匾捕捉各种鸟儿)。

当闰土在(海边捡贝壳)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当闰土在(瓜田里刺猹)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当闰土在(潮汛看跳鱼儿)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有

些鱼儿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通过一次次的对比,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我”对闰土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对自己枯燥生活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其中有羡慕,有遗憾,有渴望。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后,可引导学生再把课文第18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

3.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过渡: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闰土生活的羡慕与向往。对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这种感受很正常。但是,闰土的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我”的生活真的就那么糟糕吗?作为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闰土小小年纪就要帮父亲干活,平时替家里分担的活儿肯定更多。而“我”衣食无忧,不用操心生计,而且能习字、读书。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今天我们来争辩一番,但老师有几个要求:

(1)向往闰土生活的同学坐到右边(正方),向往“我”的生活的同学坐在左边(反方)。

(2)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可以在课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象。

(3)在争辩的过程中,当你觉得对方言之有理时,可以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

小结:今天的争辩各有亮点。农村生活多姿多彩,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城市生活信息量大,环境较好。总之,只要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中,积极地体验生活,就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真正的魅力!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篇(段)

1.学生读课本最后一段文字,感受依依不舍的真情。

2.教师出示后续片段,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过渡: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所以作者把他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他们虽相处的时间不长,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他们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作者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现在我只给大家展示其中的一个小片段,看这场相聚和大家想象的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少年闰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想起他,就有一幅画面呈现在脑海,仿佛一张照片呈现在眼前一样。我们读第1自然段时,仿佛就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这就是描写的生动性,今天我们也来训练一下,描写一张印象深刻的照片。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挑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

提示:仿写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细致地描写出照片的背景,景物描写要细腻、生动;二是生动地描写出照片中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可以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丰富画面内容,使照片中的人物活起来。

2.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5 好的故事

文本分析: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但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字会有晦涩难懂的特点,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实则另有深刻的含义,《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意境也是明丽的、温暖的,然而却与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授本课时,对写作背景可简略提及,无须过于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而重于引导学生欣赏鲁迅文字的优美、想象的奇特、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文中的生难字较多,而且与前一课一样,有些词语难以理解,教学时也要加以引导、点拨。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朗读,在读通读顺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其中描绘的画面。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写“综、锦、萍”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有些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思考: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预设:这个课题很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可能会想到看过的一个有趣的好故事,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个讲述真善美的故事。依照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我们不会想到这个“好的故事”是梦里的故事、梦里的情景。学生大都提前预习过课文,此时或许还不太理解课题的意思,这里便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细细品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综锦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陡

◆易读错字:

“综”“藻”是平舌音,“瞬”“骤”是翘舌音。“削”在文中组词“瘦削”,读作xuē,不要误读作xiāo。

◆易写错字:

“萍”和“藻”都是草字头,为上下结构,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漾”的右上部“”的竖不出头;右下部是“永”,不要写成“水”。

“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

3.学生认读词语,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课件出示要掌握的词语。

预告 烟草 烟雾 昏沉 幽雅 错综 萍藻 荡漾 解散 融和 退缩参差 瘦削 浮动 瞬间 骤然 陡然 凌乱

预设:可以请一组学生逐一朗读,其他学生和教师一起纠正错误,容易读错的词语有“参c ēn 差c ī、骤zh òu 然r án

”等。

(2)学生交流圈画出难懂的词语,同桌间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

预设难词:

[繁响]繁密的响声。

[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泛指寺庙。

[打桨]划桨。

[底子]可做根据的东西,多指草稿。

[泼剌奔迸]“泼剌”是一个拟声词,原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奔迸”指奔涌、散开。文中是把红花的倒影比成红锦带,仿佛跃入水中时有声音、有形态。

[皱蹙]“蹙”意为“皱,收缩”,“皱蹙”表示“皱缩”。

[欠身]稍微起身向前,多表示对人恭敬。

教师提示: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们总结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本课词语时也可进行灵活运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初步印象。

过渡: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请大家说一说,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交流示例:

生1: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鲁迅先生写的景物非常美。他写到的乌桕啊,野花啊,都写得很美丽,同时也很细腻。

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画面感,在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个画面。

生3:我感觉这篇文章读来很美,但是却读不太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梦境里的一幕幕景色称为“好的故事”。

师:我想告诉大家,其实这篇貌似又美又悠闲的文章,看不懂是正常的,因为它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而《野草》是非常难读懂的。但总的来说,《好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觉。

预设:学生初读这篇文章,对其中的景物之美肯定都印象深刻。同时,本学期学生也进行过不少想象的训练,所以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画面美。但是这篇文章确实不太好懂,不像我们之前学的文章,情感明确,主旨也清晰,所以学生说读不懂也很自然。通过交流初步印象,教师能对学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根据学生关注的重点调整教学。

2.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提出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

①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第3—8自然段。)

②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是他做的一个梦。)

③再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吗?

(看书入梦——梦境——梦醒。)

(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概括文章在写法结构上的特点。

小结:大家说得很对,所谓的“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梦惊醒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这就是整篇课文的结构。

3.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体会“好的故事”的特点。

(1)学生汇报找出的句子。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2)说说自己的发现,用词语概括“好的故事”的特点。

(这两个句子中形容“好的故事”时用词是重复的。好的故事的特点是:美丽、幽雅、有趣。)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过渡: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理解字词、读通课文,对“好的故事”有个初步印象,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到底是怎样的“美丽,幽雅,有趣”?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味。

《好的故事》这篇课文和《少年闰土》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少年闰土》用生动的事例,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中,却完全没有具体的事例,只是丰富的梦境。但这篇文章读来,却是那么优美,就像一幅幅画,依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更可见鲁迅先生文学风格的多样化以及文字运用的出神入化。可能这篇文章我们读来还是有些迷糊不清,那么下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或许能有一些更深的认识,然后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梦境中的美丽景色,体会景物自然美、画面动态美、文字诗意美和视觉色彩美。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读懂课文,重点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1.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感受作者在美好的景致中所寄托的情感。

2.抓住重点段落、关键字词进行研读品味。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吗?谁能回答?(生回答:美丽,幽雅,有趣。教师随回答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去看一看、听一听这个“好的故事”。

2.指名分段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上节课我们读课文时,许多同学吭吭哧哧,读不通顺。这节课的开始,我们再来看看大家的朗读情况。我们疏通了字义,对文章有了初步印象,现在能读得通顺、读出文字的优美吗?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我上学了 2——3课时 天地人 1——2课时 金木水火土 2课时 口耳目 2课时 日月水火 2课时 对韵歌 2课时 口语交际:你说我做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我上学了

2018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表格式)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新教材(部编版) 语文配套教案表格式 各单元内容如下: 识字一:1.春夏秋冬 2.姓氏歌 3.小青蛙 4.猜字谜语文园地一 课文一:1.吃水不忘挖井人 2.我多想去看看 3.一个接一个 4.四个太阳语文园地二 5.小公鸡和小鸭子 6.树和喜鹊 7.怎么都快乐语文园地三 8.静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语文园地四 识字二:5.动物儿歌 6.古对今 7.操场上 8.人之初语文园地五 课文二:12.古诗二首 13.荷叶圆圆 14.要下雨了语文园地六15.《文具的家》 16.《一分钟》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18.《小猴子下山》语文园地七 19.《棉花姑娘》 20.《咕咚》 21.《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地八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3)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第2 / 5页 (4)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3(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 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018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套

入学教育 教材解读: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 部分。 3 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儿歌《上学歌》 教学难点:儿歌《上学歌》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一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学期备课

潍坊高新双语集团学期课程纲要 时间:2018年9月校区:东风校区年级:一学科工作室:语文主备教师: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一、课标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学期总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5.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爱护图书。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2018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语文教案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我上学了 2——3课时 天地人 1——2课时 金木水火土 2课时 口耳目 2课时 日月水火 2课时 对韵歌 2课时 口语交际:你说我做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我上学了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同步教案

目录 识字 1 春夏秋冬 (3) 2 姓氏歌 (6) 3 小青蛙 (9) 4 猜字谜 (12) 课文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15) 2 我多想去看看 (17) 3 一个接一个 (19) 4 四个太阳 (22) 5 小公鸡和小鸭子 (24) 6 树和喜鹊 (28) 7 怎么都快乐 (30) 8 静夜思 (33) 9 夜色 (36) 10 端午粽 (38) 11 彩虹 (41) 识字 5 动物儿歌 (45) 6 古对今 (47) 7 操场上 (49) 8 人之初 (51) 课文 12 古诗二首 (53) 13 荷叶圆圆 (57) 14 要下雨了 (60) 15 文具的家 (62) 16 一分钟 (64) 17 动物王国开大会 (67) 18 小猴子下山 (70) 19 棉花姑娘 (73) 20 咕咚 (76) 21 小壁虎借尾巴 (79)

1 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0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低段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写字,从课外书的阅读情况看,孩子们的识字量还不错,但需要继续加强写字习惯的培养,尤其是笔顺的正确把握,书写姿势的养成,及看完整的字、词、句再书写的习惯。班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什么上课的意识,听课习惯比较欠缺,也不能自觉完成作业。这些孩子纪律涣散,往往比较自私、娇气,卫生、学习等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常规方面还要继续加强。另外,学生整体来说不够静心,这一点在做题时尤为突出,往往不看题目就动笔做题。这个坏习惯需要花时间好好改正。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四、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能按顺序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并初步掌握大写字母。 3.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550个,会写其中的250个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顺序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5.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初步掌握识字方法。 (三)阅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我上学了 单元说明 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编排入学教育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内容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3部分。3部分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从“我是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到“我是小学生”角色的转换,再到“我爱学语文”学科的定位,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进行了有机整合。 第一部分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材以蝴蝶页开篇,整幅画面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为背景,展现了各民族小朋友,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欢快地团聚在一起的情景。 第二部分以“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开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旅程。通过听读儿歌《上学歌》,体验“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喜悦与自豪,同时又让儿童有一个鲜明的角色转换意识,知道从今天起,将要从家庭生活或幼儿园生活走向更有规律、有计划的小学学习生活了,明白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一些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激发儿童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执笔方法;以听、讲儿童喜爱的经典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观察插图,感受讲故事的乐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上学了 1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1. 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 我是中国人 1 民族的国家。 2. 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我 1. 听读儿歌,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体会与家庭 上 我是小学生 2 生活、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学 2. 认识老师、同学,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参观校了园,初步树立小学生的角色意识。 1.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初步体会正确 我爱学语文 2 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合计 5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全 册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识字1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霜、吹、落”等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春、风、冬”等7个生字。 2.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能够与伙伴学习、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四个,春、夏、秋、冬。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及其相应的自然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吹、落、降、飘、游、池、入”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春、风、冬、雪、花、飞、入”,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课文。 (一)认识春、夏、秋、冬。 1、同学们看图说出相应季节。 2、谁能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教师可引导提示,最终说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 师:谁能用三个字形容一下图上的内容?(教师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提示)生: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二)看图学习。 1.出示课本第3页的图 师: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草、花、鱼、鸟? 师:能不能形容一下你发现的草、花、鱼、鸟?比如什么样的草?什么颜色的花?会做什么的鱼、鸟?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语文教案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二、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2020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年月日

1 春夏秋冬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专题为“识字”,安排了四课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怎样做到说话时既连贯又完整。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主动识字的基础上,喜欢积累优美词语,爱上阅读。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 课题内容简说 本课为看图学词识字,让学生在了解四季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四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会写7《春夏秋冬》 个生字。 本课为有关中国姓氏的拼音儿歌,儿歌通过有趣的问答游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 《姓氏歌》 要求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这一篇拼音韵文,文章将汉字“青”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五个形声字,巧妙地穿插在韵文中,读《小青蛙》 起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这一课安排了两则字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还要让学生学会动脑筋,会观《猜字谜》 察,抓特征,猜出谜底生字,学会识字。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并能背诵部分韵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积累词语。 1. 春夏秋冬………………………………………………………… 2~3课时 2.姓氏歌………………………………………………………………2~3课时 3.小青蛙………………………………………………………………2~3课时 4.猜字谜………………………………………………………………1~2课时 语文园地一……………………………………………………………2~3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1.春夏秋冬 课题 春夏秋冬 课型 新授课 设 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 语言的优美。”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导学案设计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读文识字,认识四季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3.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本组教材是以“汉字家园”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本单元选择了五篇识字《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通过这一组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在具体语境中,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学习用归类法识记汉字。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课题内容简说 天地人 本课是识字课。展示了“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汉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爱识字的习惯。 金木水火土 本文以儿歌的形式,巧妙地把“一~五”这五个数字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注意掌握其中的反义词。 口耳目 本课是看图识字,五个汉字属于人体器官。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融儿童情趣与识字为一体。 日月水火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八个汉字配以八幅图片,图文结合展示了汉字演变的过程。 对韵歌 本课是对对子的形式,用“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的韵文提供语境,配以山川风景插图。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认识“一、丨、、、亅、、丶、、、”10种笔画。 3.会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结合具体语境、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认识“一、丨、、、亅、、丶、、、”10种笔画。 3.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1.《天地人》…………………………………………………………2~3课时 2.《金木水火土》……………………………………………………2~3课时 3.《口耳目》…………………………………………………………2~3课时 4.《日月水火》…………………………………………………………1~2课时 5.《对韵歌》…………………………………………………………2~3课时 口语交际…………………………………………………………1~2课时 语文园地一…………………………………………………………4~5课时 快乐读书吧…………………………………………………………1~2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已经认知的事物,采用游戏激趣法、图字结合法、合作互助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探究字形和字义的联系,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1.天地人 课题天地人课型新授课

2018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2018编辑最新审定教材教案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全 册教案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二、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 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

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我上学了2——3课时 天地人1——2课时 金木水火土2课时 口耳目2课时 日月水火2课时 对韵歌2课时 口语交际:你说我做1课时 语文园地一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我上学了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国旗、国徽、儿歌《上学歌》 教学难点: 儿歌《上学歌》 教学准备: 国旗、有关国歌《上学歌》的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二)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1.我们又设计让孩子们充分翻看语文书,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梁寨中心校导学案设计学科:语文第26 课

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学生先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ɑnɡ。)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介绍偏旁“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梁寨中心校导学案设计学科:语文第27 课

(3)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学习第二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出示图片,直观认识“霜”,并与月光下的景象对比。 (3)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4.学习第三句古诗。 (1)看多媒体理解“举头”的意思。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2)说说诗人在干什么。 (3)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诗人抬头望着天上明亮的月亮。) 5.学习第四句古诗。 (1)指名读整句诗,说说自己对这句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3)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在柔和的古筝声中教师导学: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播放乐曲)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