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为金融学(第一章)

行为金融学(第一章)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研究人的心理偏差和情绪对金融决策、金融产品定价以及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从人类的心理角度,对证券投资行为进行分析,跨入微观金融领域最前沿的学科之一。

行为金融注重于金融投资市场中的人性心理行为现象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阐述从标准金融学到行为金融学的演变过程。包括:

§1 标准(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

§2 有效市场悖论

§3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4 行为金融学概述

第一节标准(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

主要内容:

(一)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的产生

(二)标准金融学理论体系

(三)有效市场假说是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

(四)有效市场假说和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的产生

现代标准金融理论源于对资本市场的分析;较成体系的资本市场分析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形成三大学派。

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学派

所主宰:和 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

到了50年代后,开始出现第三个分析学派—数量分析学派,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 )在其《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一文中提出了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创立了衡量效用与风险程度的指标,确定了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马科维茨(Markowitz )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

(二)现代标准金融学理论体系

——投资组合理论(Markowitz 195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Sharpe(1964),Linter (1965),Mossin ( 1966)

-—有效市场假说(EMH)(Fama 1970)

——套利定价理论(APT)(Ross 1976)

--期权定价理论(Black和Scholes 1973 )

(三)有效市场假说(EMH)是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

1、金融资产定价是微观金融学的核心问题

标准金融学资产定价的方法有两类:

(1)均衡定价法:

A。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定价法

B.金融资产的均衡定价: CAPM

(2)无套利定价法:

其基本思路为:构建两种投资组合,让其现金流特征一致,则其价值一定相等;否则的话,就可以进行套利。

A。无套利定价法(复制技术)通常应用于金融衍生产品;

B.无套利定价是均衡定价的一个推论。

2、有效市场是资产定价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

虽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提出早于有效市场假说,但其假设条件(投资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以及同质性信念假设)与市场有效性假说一致。如果市场是无效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也不成立。

证券市场的典型特征: 不确定性和信息非对称性。

CAPM(以及APT、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等都是在存在不确定性而不存在信息非对称假设下研究资产定

价问题的。

标准(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则考虑了信息非对称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指出:市场处理信息的能力非常强,交易者分散的信息形成了一个客观的可得信息集,并由此决定了投资者关于证券市场价格的市场信念(投资者的同质信念)。

具有理性预期的交易者是有效市场的“缔造者",他们明察秋毫、无所不通,使有效市场消除了信息非对称!这样,有效市场假说下的资产定价理论就可以只考虑只存在不确

定性而不存在信息非对称性情景下的资产定价问题了。

所以说,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标准金融理论核心与基石。

(四)有效市场假说和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

1、投资者理性(两层含义)

A。投资者的信念更新遵循贝叶斯法则;

B.给定信念下的选择偏好(投资决策)可以用期望效用最大化来表示。

2、理性预期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认知)是没有偏差。

3、市场均衡的条件:期望效用最大化和无套利

第二节有效市场悖论(EMH Paradox)

(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主要内容:

(一)同质信念与交易动机

(二)无交易定理

(三)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Grossman-Stiglitz Paradox)

(四)理性假设受到挑战

(五)来自经验研究的市场“异象”

(一)同质信念与交易动机

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都是理性预期的,就会产生同质性信念,从而引起交易动机是风险偏好而不是信念差异.

现实:人们对未来的看法差异(信念差异)是证券交易的主要原因:看涨者买,看跌者卖.

(二)无交易定理(Tirole 1982;Milgrom and Stockey 1982)当交易的唯一动机是信息优势时,在理性预期均衡状态下不会有交易发生。

这就是金融学文献中由同质性信念导致的著名的“无交易定理”。

(三)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Grossman-Stiglitz Paradox)

在有效市场上,价格总是已经完全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私人信息,那么市场参与者就没有必要去搜集相关的信息(信息搜集成本存在);而如果市场参与者不去搜集信息,那么市场价格就不能完全反映有关的信息。

(四)理性假设受到挑战

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的投资者并不遵循理性预期要求的理性,其信念更新不遵守贝叶斯理性(比如,启发式思维等);风险偏好不遵循传统的期望效用函数形式(比如凸函数

risk aversion);投资者的心理和情绪对投资决策产生显著的影响,等等。

(五)来自经验研究的“市场异象”(anomoly / mispricing)

1、“赢者的诅咒”与“新股折价之谜"

(“Winner’s curse”and“the New Issues Puzzle”)

“赢者诅咒”通常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投标者,但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新股折价之谜":新股认购中,无信息的投资者容易遭受所谓“赢者诅咒"式的损失。认识到这种可能性,他们就只认购定价相对较低的新股。如果发行公司不降低发行价格,信息较少的投资者就将不进入新股市场,许多新股发行就会失败。为了吸引广大的无信息群参加认购新股,新股发行价格就必须低于正常价格。

2、金融泡沫(FinancialBubble)

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度高于其内在价值而又没有合理理由

来解释的现象被称为金融泡沫.

-—16—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

——18世纪的南海泡沫

-—1719年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

——1929-1932美国股市泡沫

——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泡沫

——2007-2008中国股市泡沫?

上述这些都是投资者心理堆砌的空中楼阁

3、各种股市可预测性现象(EMH认为股价是不可预测的)

Ball 与Brown(1968)发现了与盈余公告有关的价格漂移现象;

Basu(1977)发现以市盈率可以预测股票收益.

Banz‘s (1981)的研究发现“小公司效应”的存在,即通过投资于小公司股票可以使投资者获取长期收益的一种现象;

日历效应:“一月效应”、“周末效应”、“日内模式",等等。

——结论:

这些“异象”成为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有力挑战,它们是有效市场理论所无法解释的。

普遍存在的各种市场“异象”不断引发人们多角度地进行新的思索。其中最为重要的突破就是对标准金融理论中关于理性人假设的突破,也由此诞生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分支。

第三节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行为金融学

(二)将人的行为研究与传统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早期理论

(三)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什么是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它分析人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趋势的影响.

(二)将人的行为研究与传统的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一些早期理论

1、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经济人假说”

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人的行为以争取最大利益为目标,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

2、边际效用学派(1920s):如何实现上述目标?

边际效用学派描述了消费数量与消费者的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等(消费者的决策准则)。

3、凯恩斯经济学

斯堪德·(Skandar Keynes)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现代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提出了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

4、新古典经济学最终将人的特征描述为理性人

古典经济学家关注的是人的经济行为的共同特征,新古典经济学则将这些特征转化为标准的经济人,也被称为理性人。

5、现代标准金融学承袭了“理性人”的基本分析假定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了现代标准金融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

1、最早研究投资市场群体行为的经典之作: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bon)的《乌合之众》和心理学家麦克凯(Charles Mackey)的《非凡的公众错觉和群体疯狂》.

心理学家麦克凯(Charles Mackey)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就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2、凯恩斯是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最早提出股市“选美竞赛"和“空中楼阁”理论。

3、普莱尔(Purrell)是现代意义上行为金融理论的最早研究者,在其《以实验方法进行投资研究的可能性》(1951)论文中,开拓了应用实验方法将投资模型与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相结合的金融新领域。(开创了行为金融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4、1972年斯洛维奇(Slovic)的《人类判断的心理学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意义》一文,为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5、心理学行为金融阶段(从1960年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的行为金融研究以特韦尔斯基(Amos Tversky)和卡尼曼 (Kahneman, 1979)为代表。

Tversky研究了人类行为与标准投资决策模型基本假设相冲突的三个方面:风险态度、心理会计和过度自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称为“认知偏差”。

Kahneman和Tverskv(1979)共同提出了“前景理论",使之成为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学说。

6、金融学行为金融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大量的“市场异象”表明许多现代金融理论还不完善。对理性人假设的否定使行为金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个时期行为金融理论以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和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为代表。

Thaler(1987,1999)研究了股票回报率的时间序列、投资者心理会计等问题。

Shiller(1981,1990a,1990b)主要研究了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投机行为和流行心态的关系等.

Kahneman等(1998)对反应过度、反应不足及其切换机制的研究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行为金融学更加注重投资者心理对投资决策和资产定价的影响。提出行为资产组合理论、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以及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等等. (四)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学科基础

认知心理学家有关人的判断和决策的研究,以及实验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理论的实验性测试。与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基础包括心理学、行为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

1、行为金融学与心理学

(1)金融市场中的经济心理与行为.

(2)产品市场中的经济心理与行为.

(3)劳动力市场中的经济心理与行为(Earl,1990;Furnham,1986)。

(4)家庭中的经济心理与行为分析(Becker,

1981;Katona,1975)。

这些心理学研究发现,现实中人的决策行为与经济学的理性假定存在系统性偏差。对于这些非理性心理的研究几乎与市场效率的研究始于同一时间。

与行为金融学关系最为密切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或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它是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解释人类认知过程

和复杂行为的科学。其核心思想是: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该系统的特征是用符号形式来表示外部环境中的事物,或表示内部的操作过程。该系统能对外部环境及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加工,也就是说,人通常被看作是以有意识的、理性的方式来组织和解释可得信息的系统。但是,其它一些下意识的因素也可以系统地影响人类行为.从这一基本的理论框架出发,认知心理学企图研究人类智能的本质、人类思维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和根本特点。

2、行为金融学与行为学

行为学的基本原则有三条:

(1)回报原则。那些经常给行为主体带来回报的行为比那些不带来回报的行为更可能被主体重复;

(2)激励原则.那些曾诱发了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比那些不曾诱发回报行为的外界激励更容易诱发主体的同类行为;

(3)强化原则。行为主体在没有获得对其行为的预期回报,甚至为此遭到惩罚的时候,会被激怒,进而强烈地要求实施能够补偿损失的行为。相反,如果某类行为给行为主体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回报,或没有带来预期的惩罚,行为主体将更主动地实施同类行为。

3、行为金融学与实验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是在可控的条件下,针对某一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的行为

并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目的是通过设计和模拟实验环境,探求经济行为的因果机制,验证经济理论或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因此,经济学的实验方法就是对经济学家给定一种直接的责任,即把可控的过程作为生成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而这些过程也可以在其它实验室中重现.

正因为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过程是可控的,也就可能为这种研究提出数据采集过程的严格标准,它作为方法论为行为金融学研究提供了研究路径,包括:(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假设模型;(2)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3)采用合适的模型对异常现象做出解释。目前,人们越来越多的对金融决策,特别是涉及到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决策内容,如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进行实验设计和模拟。

4、行为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认为,每一个现实的决策行为人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理性人,他们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自身固有的认知偏差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理性的有限性,在决策判断过程中,决策者的启发式思维(heuristics)、心理框定(mental frames)和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往往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在决策选择过程中,对问题的编辑性选择(choice of problem editing)、参考点(reference points)、风险厌恶(loss aversion)

和小概率效应(small probability effects)也会产生关键性影响。

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研究集中在决策领域,并主要分为两类研究对象:判断(judgment)和选择(choice):判断是研究人们估计某一事件发生概率时整个决策过程如何进行;选择是人们面对多个可选事物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筛选.

路易斯.鲁文斯坦(Louis Lowenstein,1999)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归纳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识别传统经济学理论所运用的假设、模型.

(2)识别反常规现象。如找出由于人的心理因素导致的、与传统经济模型假设相违背的情况,并努力排除他因。

(3)改造原有模型,使之普适性更强.例如增加一个变量,使模型在原有基础上也能解释特定的反常现象。

(4)检验新的行为经济模型。寻找该模型的新推论,并论证其对谬。这是行为经济学所特有的研究过程。

行为经济学通过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增加了经济学对

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特别是自从互联网将“网络效应”和价值“外部性”突出化以来,随着“认同”的内生化,“信任"的主流化,以及用“交往”来定义人的本质等新思潮,直接导致了“社会人"假设的建立,相关的“社会资本”等新范式引入财会报表体系,“经济人”假设在涉及赢利问题上的局限暴露得越来越充分。与此同时,体验经

济在各行各业的比重呈主流化趋势,美国股市脱离基本面,非理性繁荣和非理性恐慌的表现,都是传统理论解释不了的。

第四节行为金融学概述

主要内容: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二)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内容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1。有限理性

2.有限套利

3.前景理论

1、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1)标准金融学中“理性人”特征

—-理性人对各种决策的结果具有完全而准确的了解;

—-理性人具有完全意志能力以保证其效用函数具有有序性和单调性;

-—理性人具有充分计算能力;

——理性人具有完全记忆能力;

-—对影响决策的一切因素具有完全信息;

——理性人进行决策不需要任何时间,都是瞬间完成的;

--理性人使用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大小进行决策;

——理性人是自私的,单方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理性人的决策不受道德影响;

——理性人作为决策主体不仅指单个消费者或投资人,也包括家庭、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

(2)理性人假说的评价

优点:易于建立模型描述和分析经济行为,并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化目标。宏大而精深的金融、经济理论体系由此得以建立.

缺点:忽视人所具有的生理、心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对理性人假说的批评

-—霍桑实验(社会人假说)

——有限理性假说

(3)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假说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人。西蒙的有限理性假说对理性人假说提出了系统的批评:

①决策者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

——人的生理和心理能力是有限性的。(生理心理学)

——环境的复杂性

—-自利与利他(有限自利)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有限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注意广度的局限性所造成的结果.

——思考的成本

——信息不完整与信息超载(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认知心理学)

②有限理性的决策标准——满意

信息有限、预测的困难以及穷尽所有可能结果的困难性决定了不可能在所有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案,只能根据所考虑问题的有关具体情况,采取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作出令人满意的适度的决策。

2、有限套利(limited arbitrage)

——套利是指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以有利的不同价格同时卖出和买入相同的或实质是相似的资产以获利的行为。

--套利的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和存在可替代的资产。

——套利行为是保证市场有效和市场均衡的条件.

——然而,套利通常是有限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证券并没有明显的合适替代品,套利者无法进行无风险的套利交易。

★有时不良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使情况更糟.

★即使能找到完全相同的替代品,套利者也还得面临噪声交易者等其它的风险。

例如,即便是两种基本价值完全相同的证券,价高者可能会继续走高,价低者可能会继续走低;尽管两种证券的价格最终会走向一致,如果套利者不能承受浮动亏损,被迫过早清偿头寸,就得承担这种噪声交易者风险。如果套利者和噪声交易者在同一方向上进行交易,就会恶化错误定价,而不是纠正它们。

—-看似无风险的套利,实际上风险重重。有限套利可以解释市价并不总是对信息产生适当反应,也能解释市场为什么是无效的。

3、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关于不确定性决策,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是冯·纽曼(von Neumann,1903—1957)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于1944提出的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EU)理论。冯·纽曼-摩根斯坦的期望效用函数(Expected Utility Theory):不确定性的描述,即一赌局出现x结果的概率为π,出现y结果的概率为1—π

期望效用理论认为,决策者一般按照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

根据投资者在确定性收益带来的效用和不确定收益下

的期望效用之间的偏好选择来判断风险态度:

——风险厌恶

-—风险偏好

—-风险中性

(1)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

主体的效用函数为严格凸函数:确定性财富带来的效用大于参与期望收益相同的一场赌博带来的期望效用。

(2)风险偏好(Risk Preference)

主体的效用函数为严格凹函数:确定性财富带来的效用小于参与期望收益相同的一场赌博带来的期望效用,所以此类主体总愿意参与公平赌局,甚至有时多付出一些也无所谓.

(3)风险中性(Risk Neutrality)

主体的效用函数为线性函数:确定性财富带来的效用等于参与期望收益相同的一场赌博带来的期望效用。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前景理论首先由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

——前景理论认为,个体进行决策实际上是对“前景”(Prospect)(即各种风险结果)的选择。

-—前景理论认为个人在不同风险情形下的选择所展示出的特性和期望效用基本原理是不相符的。在决策过程中人们所遵循的是特殊的心理过程与规律.

★情绪经常破坏理性决策必不可少的自我控制能力;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3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发展回顾 3 第二节新古典金融理论的困境 5 第三节行为金融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9 第二章期望理论及过度反应理论 16 第一节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期望理论 17 第二节过度反应理论 21 第三章股票市场异常现象及分析 26 第一节股市总量谜团及分析 26 第二节其它异常现象及分析 30 第四章行为金融理论总体评价 40 第一节人类认知与决策中的非理性问题 40 第二节市场有效性之争 42 第三节行为金融的两大理论基石 45 第四节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48 参考文献 52 后记 54 前言 长期以来,金融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存在。金融研究者们也因为他们能够把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纳入经济学的基本公理假设体系而沾沾自喜。理论界崇尚定量方法和优化,充分承袭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其模型与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进入 2 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量的心理学和行为学证据显示:人并非都是理性的,在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人们往往会偏离假设所设定的最优行为模式。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的,并不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所以人们的总体决策也就会偏离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假设。因而,正确地认识人的行为模式成了理解一切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出发点。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行为金融理论(Behaviour Finance)应运而生。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崛起,对新古典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行为金融理论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挑战并能够有

效地解释证券市场价格异常现象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的一些行为特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人类的心理决策特征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在较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异。应当说,行为金融理论已经成为金融理论领域最为鼓舞人心的研究课题之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引入为金融市场的决策研究、为金融资产的定价机制以及投资管理开拓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方法。对行为金融理论的预期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已经完成了从批评到建设的关键一步,它已不再是纯粹的批判式理论。由于该理论所引用的主要是实验心理学的若干理论,而实验室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别,这是该理论的一个弱点,行为金融理论也因此缺乏一致性。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行为,由于政策是否真正能够实施,与人们在心理、行为上是否可以接受有着巨大的关系,所以,从人的行为角度研究经济学,对中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行为金融学家的重大意义在于,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对人类经济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长期以来,经济学研究忽视了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因此,尽管迄今为止,行为金融理论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现象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而且该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行为金融理论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变革性的视角。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心理积淀,同时又处于全面变革时期的国家来说,行为金融理论有着非常广阔的运用前景,特别是分析非规范制度对股市效率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比如,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政策市”的领会与把握,与其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中国投资者投资观念以及对风险的理解和感受与西方投资者有什么不同;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资本市场向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过渡时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下投资者对资本运作活动的理解与困惑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一章行为金融理论的起因与发展 行为金融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金融学领域,它试图去解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错误是如何对其投资产生作用的。目前,行为金融理论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定义。韦伯(Weber)将行为金融定义为:将个人行为与市场现象紧密结合、并融合运用心理学领域和金融理论的知识。福勒(Fuller,2000 )所下的定义:第一,行为金融理论是传统经济学、传统金融理论、心理学研究以及决策科学的综合体。第二,行为金融理论试图解释实证研究发现的与传统金融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第一章 现代标准金融理论源于对资本市场的分析,较成体系的资本市场分析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形成三大派:较基本分析派、技术分析派、数量分析派。 Markowitz 《投资组合选择》,Markowitz 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也被称为 “第一次华尔街革命” 。 投资组合理论 “第一次华尔街革命” 期权定价理论“第二次华尔街革命” 标准金融学资产定价的方法有两类:1、均衡定价法 :包括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定价法、金融资产的均衡定价: CAPM 2、无套利定价法(也称为相对定价法),其基本思路:构建两种投资组合,让其现金流特征一致,则其价值一定相等;否则的话,就可以进行套利。 有效市场假说和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 (1)投资者理性(两层含义): 1、投资者的信念更新遵循贝叶斯法则; 2、给定信念下的决策标准可以用期望效用最大化来表示。 (2)理性预期: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认知)是没有偏差的。 (3)市场均衡的条件:期望效用最大化和无套利 理性人假说的评价:优点:易于建立模型描述和分析经济行为,并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化目标。宏大而精深的金融、经济理论体系由此得以建立。 缺点:忽视人所具有的生理、心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对决策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它分析人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趋势的影响。(背)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有限理性、有限套利、前景理论 风险的判断标准:传统经济学根据投资者在确定性收益带来的效用和不确定收益下的期望效用之间的偏好选择来判断风险态度:风险厌恶、风险偏好、风险中性 ①风险厌恶(Risk A version ) ②风险偏好(Risk Preference ) (主体的效用函数为严格凸函数:确定性财富带来的效 (主体的效用函数为严格凹函数:确定性财富带来的效用小 用大于参与期望收益相同的一场赌博带来的期望效用 于参与期望收益相同的一场赌博带来的期望效用,所以此类 主体总愿意参与公平赌局,甚至有时多付出一些也无所谓) ③风险中性(Risk Neutrality ) (主体的效用函数为线性函数:确定性财富带来的效用等于参与期望收益相同的一场赌博带来的期望效用。) 有限理性的决策标准——满意,而不是最优。理性人的决策标准是最优。 第二章 影响认知的因素很多:本能、生理、环境和心理等因素都可能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 市场总是被高估或低估,因为人们总是贪婪或恐惧。(由人性决定) 人的自然属性中人的本能:自私、趋利避害、合群、防卫 经济学和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经济人”或者“理性人”假定是出于人的自然属性或本能考虑来简化人的行为动机,没有考虑人的社会属性或“仁义礼智信”等社会教化对人行为动机的影响。 效用 A 期望財富 0B U c U d D 123??(萬元) 效用函數切線 (邊際效用遞減) MU a MU b >MU b ??MU a C 效用A 期望財富 B U c U d C D 1 2 3 ? ??(萬元) 效用函數 (邊際效用遞增) MU a MU b

行为金融学复习大纲

行为金融学复习大纲 一、概念(考8个) 1、无风险套利 无风险套利指套利的同时进行保值,锁定了汇率,即称为无风险套利(亦指利用期指与现指之间的不合理关系进行套利的交易行为(Arbitrage))。无风险套利是一种金融工具,是指把资本(一般是货币)投资于一组外汇中,规定远期汇率,取得外汇的存款收益后按既定的汇率将外汇换回本币,从而获得高于国内存款利率的收益。也就是套利的同时进行保值,锁定了汇率,这就称为无风险套利。 2、赢者诅咒 系指多角化的公司因过于自信,而以较高于市价的价格去购并目标公司,此乃对自我经营能力过于乐观所造成的后果。赢者诅咒通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由于拍卖品的价值是不确定的,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中标者,但他很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3、股价溢价之谜 金融理论将风险资产超过无风险利率的超额期望收益率解释为风险的数量乘以风险价格。当风险的价格是一个代表性代理人的相对风险厌恶系数时,股市风险数量根据股票超额收益率与消费增长的协方差来测量。股票收益率高.而无风险利率低.意味着股票的期望超额收益率高即股票溢价高。但是消费的平滑性使得股票收益率与消费的协方差较低。所以股票溢价只能由非常高的风险厌恶系数来解释。将此问题称为”股票溢价之谜”。 4、杂音交易 投资者对一些伪信息作出的反应。伪信息:证券经纪人或者所谓金融权威的建议、评论等。投资者实施某种灵活性差的交易策略与大众模型进行的交易,称为杂音交易。 5、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的独断性的意志品质,是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决策者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是缺乏自觉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现。 6、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也就是指:当消费者感觉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越敏感。 7、信息阶梯式传播 信息阶梯式传播就是人们观察别人的行动及其后果,并进而模仿。 8、势头效应 所谓势头效应就是在前阶段中业绩好的股票在随后的一段时间中会持续其良好的业绩表现,而这种良好的业绩表现并非这些股票的系统性风险在随后的时间中增加的结果。 9、聚居模型

行为金融学(第一章)

传统假设:人是(完全)理性的 贴近现实的假设:人是有限理性的 行为金融学:研究人的心理偏差和情绪对金融决策、金 融产品定 价以及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从人类的心理角度, 对证券投资行为进行分析,跨入微观金融领域最前沿的学科 之一。 行为金融注重于金融投资市场中的人性心理行为现象 的研究。 行为金融学 金融学 人们的金融决策问题: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如何对资本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传统金融学 认知无偏差 行为金融学 T -------------------------- 认知偏差 理性预期 心理偏差和情绪 金融资产价格(资产定价) 金融市场发展变化趋势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阐述从标准金融学到行为金融学的演变过程。包括: § 1标准(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 § 2有效市场悖论 § 3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 4行为金融学概述 第一节标准(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 主要内容: (一)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的产生 (二)标准金融学理论体系 (三)有效市场假说是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 (四)有效市场假说和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的产生 现代标准金融理论源于对资本市场的分析;较成体系的资本市场分析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形成三大学派。 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学派所主宰:以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Graham和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 到了50年代后,开始出现第三个分析学派一数量分析学派,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 )在其《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 ) 一文中提出了均值一方差投

BF 行为金融 P1

生活中的行为金融现象 选择性记忆 过度自信和自卑 被锚定 心理账户 后悔心理 事后诸葛亮 处置效应 第一章行为金融学概论 一、行为金融学定义: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 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 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套利限制和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两大基石。 “行为金融学”是一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称。就其对象来说,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要不是行为过程,而是心理认知偏差和市场不规则现象。但这些偏差和现象要通过投资行为反映在市场的价格走势中。投资者的心理认知偏差是无法观察到的,但市场不规则现象和投资者的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金融学是从可观察到的市场现象和投资者行为出发,发掘投资者的心理现象,以期把握市场运动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行为金融学”这个带有行为心理学派色彩的名称是非常准确的。行为金融学以心理学发现为基础,借助其他社会科学的观点,解释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市场不规则现象,比如,小市值效应、一月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等。行为金融学是在与传统金融的不断争论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被否定、排斥到被接受、认同的漫长过程。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行为金融学研究者,行为金融学从边缘进入了主流,行为金融学一时间成为“显学” 行为金融学定义的理解 1.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和决策理论与经典金融学相结合的学科; 2.行为金融学试图解释金融市场中实际观察到的或是金融文献中论述的与标准金融 理论相违背的反常现象; 3.行为金融学研究投资者如何在决策时产生系统性偏差。 有效市场理论的检验和缺陷 受物理学中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在EMH条件下,价格的波动也应该为布朗运动,在离散情况下,为随机游走序列: 其中,为白噪声(White Noise)序列。由此可以看出,在t时刻,影响价格变化的是下一时刻的信息

行为金融学基础

行为金融学基础 行为金融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与金融决策关系的学科。它基于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解释了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偏差和心理现象。本文将探讨行为金融学的基础概念、理论和实践,以及它们对金融市场的启示。 一、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 行为金融学主要人类在金融决策中的心理、情感和社会因素。它认为人类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认知偏差、情感反应、社会压力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们在金融决策中做出非理性的选择,进而影响市场价格和资产配置。 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1、认知偏差理论:认知偏差理论认为人类在处理信息时存在一系列心理偏见和误解。例如,人们可能过于近期事件,而忽视了长期趋势;或者过于相信自己能够预测未来,而忽视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这些认知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在金融决策中做出错误的判断。 2、情感反应理论:情感反应理论情感因素对金融决策的影响。它认为人类情感如恐惧、贪婪、乐观等可以影响投资行为和市场价格。例

如,当市场出现下跌时,投资者可能因为恐惧而卖出股票,从而加剧了市场的下跌趋势。 3、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类的社会性和互动性对金融决策的影响。它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群体压力的影响。例如,在股市中,投资者可能因为看到别人赚钱而盲目跟风,从而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 三、行为金融学的实践应用 1、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可以指导投资者制定更加理性的投资策略。例如,通过了解自己的认知偏差和情感反应,投资者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市场信息和风险,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2、风险管理: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例如,通过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金融机构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市场风险和资产价格波动,从而制定更加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 3、市场监管:行为金融学可以为市场监管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例如,通过了解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监管机构可以更加有效地监测市场动态和风险,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市场监管政策。 四、对金融市场的启示

行为金融学课件分析--中国海洋大学行为金融学(张帆老师)

总结(参考图书:《行为金融学》饶育蕾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凯恩斯观点:①择美比赛1\2 ②动物精神1\2 Maurice Allais: ①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选择理论 ②阿莱斯悖论 Ellsberg:埃尔斯伯格悖论 Kahneman和他的同事Amos Tversky:“展望理论” Shiller:“羊群效应”,投机价格和流行心态的关系 )P18+P21+P32+P40+本总结第五章 为什么是这两个是两大基础? 分析: 标准金融学是以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的理论体系。 EMH它有三层含义是:①配置有效:市场机制下资源分配为帕累托状态;②信息有效:“价格反映信息”,信息均质分布,无信息不对称;③运行有效:即无交易成本,它保证了套利机会。 EMH成立的三个支持性论述为:①投资者是理性人,长期市场会将非理性人剔除;②人的非理性行为不存在系统性偏差;③即使存在系统性非理性偏差,理性者的套利行为也会让市场价格最终回归均衡状态。 驳斥一:“有限理性人假设”认为由于信息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人往往追求的是满意解,而非最优解。即修正了理性人假说,指出由于认知过程的偏差和情绪、偏好等心理原因使投资者无法以理性人方式对市场做出无偏估计。 驳斥二:许多投资者倾向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证券。当噪声交易者通过“流言”或跟从他人决策而决策时状况会更严重。投资者情绪反应的是许多投资人的共同判断误差,而非随机性的错误。 驳斥三:套利的有限性认为套利交易由于制度约束、信息约束和交易成本等,现实中总是有风险和有成本的,且有时还会因交易规则约束无法实现。而在卖空上的受限也使得套利是有限的。因而存在证券对基础价值的长期偏离。 2.1人的非理性(考论述题!) 人的非理性包括两方面:概率判断的非理性→如通过启发法判断概率,导致结果非理性 概率判断的理性模式是遵循“贝叶斯法则”的,即以客观和无偏方式设定主观概率,按“贝叶斯定理”不断修正自己的预测概率以使之接近实际。公式:P(A│B)=P(B│A)*P(A)∕P(B),P(A)是基础概率,若忽略它,则条件概率就会出现偏差。 理性人的行为法则是遵从“期望效用理论”的,即符合偏好的完备性、传递性、独立性和不变性(即结果主义,例如将简单彩票和符合彩票看成一样)。 注:马金娜三角中的独立性公理导致无差异曲线的平行结果,以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什么代表风险规避的态度?(问)

行为金融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行为金融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行为金融学为主题,旨在通过教授理论和实践案例,帮助学生在投资决策和理财规划中更好地应用行为科学的原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案例; 2.掌握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决策规则; 3.熟悉行为金融学的理财规划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决策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章行为金融学介绍 1.1 行为金融学简介 1.2 行为金融学研究方法 1.3 行为金融学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金融决策理论 2.1 期望效用理论 2.2 风险厌恶理论 2.3 前景理论 第三章投资者行为与投资决策 3.1 投资者情感因素 3.2 信息获取与处理 3.3 投资者信仰与偏见 3.4 投资者心理账户 第四章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 4.1 价值投资的定义和原理 4.2 成长投资的定义和原理 4.3 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的比较

第五章市场行为与投资分析 5.1 市场失误理论 5.2 技术分析 5.3 基本面分析 5.4 行为金融学视角的投 资分析 第六章理财规划与行为金融学 6.1 理财目标的设定 6.2 理财计划的制定 6.3 理财产品的选择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 解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并应用于具体的投资和理财场景当中。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讲授:讲解理论和相关概念;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论和方法; 3.课堂讨论:鼓励同学们进行多方面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广度 和深度。 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情况,占总分比例50%; 2.期中考试:闭卷考试,占总分比例2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分比例30%。 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参考书籍和教学视频等,其中教学视频将在每节 课后上传至教学平台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回顾。 教学建议 为了更好地教授本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准备每堂课的教学 内容和讲义,并且鼓励同学们通过多方面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深

行为金融学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行为金融学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股票投资已成为许多个人和机构投 资的重要方式。然而,股票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因此,投资者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以规避投资风险并获得 更高的收益。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针对人类行为和决策心理的研 究领域,可以为股票投资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将 探讨行为金融学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判断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 们在做出金融决策时的情感、偏见和认知误差等心理因素,并致 力于识别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市场行为。在传统的金融学中,人们被视为理性的经济人。但是,行为金融学强调在现实世界中,人类行为受到许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在金融决策中会出现错误 和偏见。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为金融市场投资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方法,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和人类行为。 第三章行为金融学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 3.1 偏见 偏见是指个体因为某些经验、信仰或文化的影响,对相应问题 持有的错误观念或偏执态度。在股票投资中,投资者的偏见可能

导致他们错误地估计股票风险和收益。例如,人们更容易看重股 票过去的涨跌情况而不是追求一份包含全面信息的价值评估。此外,投资者常常出现损失厌恶心理错觉,即对于亏损的交易更加 敏感,这可能导致他们出售盈利的头寸而保留亏损的头寸。因此,了解偏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决策股票投资。 3.2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随着市场情绪和趋势而跟风投资的现象。 在羊群效应中,投资者单纯地跟随市场趋势,而不是考虑个股的 基本面信息。当市场交易量较大时,羊群效应可能导致市场波动 加剧,并出现极端交易价格。逆向羊群效应是人们逆势投资的行为,通过抵制市场情绪来控制投资风险。因此,在股票投资中, 投资者应该关注个股的基本面信息,而不是被市场情绪所左右。 3.3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过分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及管理自 身投资风险的能力。因此,过度自信可能导致投资者不愿意承认 错误并承担损失,而是坚持他们的错误决策。在股票投资中,过 度自信往往会导致过度交易,即频繁进行股票买卖,从而造成交 易成本的上升和收益的下降。因此,在股票投资中,保持客观的 自我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3.4 失误理论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应用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应用第一章:引言 行为金融学的概念于1981年被提出,其主要研究人类在不确 定情况下的决策行为和金融市场中的效应。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是 对传统金融学中完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的挑战,是一种 对人类实际行为的更真实反映。本文主要介绍行为金融学的理论 框架和应用,以期更好地理解人们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 第二章: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框架 2.1 心理学和*意决策理论 行为金融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便是心理学和*意决策理论。心理学探讨的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而*意决策理论涉及的 则是人类当面对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时,心理机制如何影响他们 做出的决策。根据此理论,人类的判断和决策不是完全理性和基 于一定的规则或模型,而是一种基于启发式和情感的处理方式。 2.2 信息处理 另一个关键的行为金融学理论是信息处理。与传统金融学不同 的是,行为金融学研究了个体如何处理信息并在决策中使用。行 为金融学家发现,个体倾向于过度依赖已知信息并使用简单的启 发式法则来规避认知负担。然而,这些策略常常误导短期决策, 在长期中可能会导致巨大的风险。

2.3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也是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心理学研究 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决策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观点和行为可能受到少数其他投资者的信号,例如媒体 报道或投资者的信任,这些少数人可以影响大量投资者。 第三章: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3.1 金融市场失调 行为金融学的一个主要应用是探索金融市场失调的原因和影响。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发现,如果大多数投资者过度乐观或悲观,甚 至过度自信或过度谨慎,则可能导致价格泡沫或崩盘,这些行为 在传统金融学中无法解释。 3.2 投资者行为 行为金融学可以研究投资者如何看待风险、如何处理信息、如 何处理不确定性等方面。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模式, 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决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3.3 金融规制 另一个应用是金融规制。行为金融学的一些理论支持更强大的 金融规制,以规避一些投资者可能因错误决策而产生的影响。例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研究

金融市场的行为金融学分析研究第一章:引言 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多变的领域,金融市场中的各种行 为和决策对市场波动和价格变动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 解释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和现象,行为金融学这一新兴学科应运而生。本文将探讨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的作用和应用。 第二章: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 1.1 行为金融学的定义 行为金融学是研究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心理因素和决策对金融 市场的影响的学科。它强调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探讨投资者的认知偏误和市场异常现象。 1.2 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和发展 行为金融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某些市场现象的出现,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行为 金融学关注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并通过心理学和经济学的 交叉研究,提供对金融市场的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第三章: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 2.1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市场参与 者在决策时会基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但在实际情况中,由 于信息不完全和有限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往往存在偏误。 2.2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跟随他人的决策,在缺乏独立思考的情况 下采取行动。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和价格的非理性波动。 第四章:行为金融学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的应用 3.1 市场异常现象的解释 传统金融理论假设市场是高效的,但实际上市场中常常出现价 格异常、泡沫等现象。行为金融学通过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探讨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如过度自信、固守偏见等。 3.2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预测 投资者情绪是影响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行为金融学通过 研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预测的关系,提供对市场走势的预测和解释。 第五章:行为金融学实证研究 4.1 实证研究方法

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分析

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分析 第一章:引言 在金融学领域中,投资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投资行为也不再是由专业人士所垄断,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参与投资市场。然而,面对繁杂的市场信息和复杂的投资行为,很多普通人在投资中难免会犯下错误的决策,导致投资失败。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研究人们在投资行为中的决策、偏差、误判等行为心理和行为规律。通过这门学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心态、行为和特点,帮助投资者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方案。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分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投资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第二章: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金融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主要研究人类在金融市场中决策、偏差和错误行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投资者,通过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探究他们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策略来提高投资成功率和降低投资风险。

在行为金融学中,有很多经典的概念和理论,如投资决策的心 理影响、羊群效应、置信区间偏差等。这些概念和理论可以帮助 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投资过程中的心态和行为,制定更加科 学有效的投资策略。 第三章: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 投资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主要包括市场分析、财务分 析和股票分析等。市场分析主要关注整个市场的动态和趋势,财 务分析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股票分析主要关注 个股的投资价值和风险。 在投资分析中,衡量投资价值和风险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常 用的指标有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等,这些指标可以辅助投资 者评估股票的价值水平和投资风险,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投资策略。 除了以上几种基本方法,情境分析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投资分 析方法,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情境分析主要是通过思考,对未来的市场环境进行预测,以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投资策略。 第四章:行为金融学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 由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涉及到投资者的决策心理和行为规律, 因此,在投资分析中引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是非常有必要和 有益的。

2020知到答案有趣的行为金融学完整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2020知到答案有趣的行为金融学完整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1 例如: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多选题: 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 选项: A: 最优化 B: 均衡 C: 心理 D:

基本 答案: 【 最优化 ; 均衡 】 2、判断题: 棉花糖实验反映的是人类自我控制的问题.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判断题: 标准的金融学的假设是建立在投资者应该如何决策的基础上的,行为金融学的假设是建立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投资行为。前者是规范性的,后者则是实证性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4、判断题: 作为经济学术语的动物精神指的是导致经济动荡不安和反复无常的元素,它还用来描述人类与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在认知论领域中,有一个命题被称为是“可误论”。可误论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这个理论主张人永远不会对一种观点给予盖棺定论式的肯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判断题: 根据期望效用理论,人们的风险态度是不变的,而在现实中,人们有时会选择规避风险,有时则会寻求风险。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2、判断题: 损失规避指的是,损失所造成的心理大于收益。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3、判断题: 在前景理论中,取代效用函数的是价值函数。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根据价值函数的描述,人们在收益域内是规避风险的,在损失域内是寻求风险的。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5、判断题: 在迷恋小概率事件和确定性效应双重作用之下,加权函数变成了这个倒s 型了。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6、判断题: 迷恋小概率事件表现在加权函数中,就是概率为0的邻域内曲线斜率较大。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7、判断题: 确定性效应告诉我们,人们会对确定性的结果,也就是百分之百的结果赋予更大的权重,那么表现在加权函数中,就是概率为1的邻域内所对应的曲线更加平缓。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 ♦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 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 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 ♦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 第—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 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 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 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 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 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 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 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 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在一段较长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趋势在其后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其后的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原因: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当投资者对信息未充 分反应时,信息逐步在股价中得到体现,股价因此在短时间内沿初始方向变动,表现出动量 效应;而投资者受到一系列利好信息或利空信息刺激,对收益表现出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的 判断,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而随后投资者普遍意识到时,股价则会反方向变动,即为反转 效应。 ♦过度反应:投资者对最近的价格变化赋予过多的权重,对近期趋势的外推导致与长期的平 均值不一致。 ♦反应不足:指证券价格对影响公司价值的基本面消息没有做出充分及时的反应。 ♦规模效应: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关。 第四章预期效应理论与心理实验 ♦确定性效应:在现实中,与某种概率性的收益相比, 人们赋予确定性的收益性的收益更多权重。 ♦阿莱悖论:由确定性效应产生的,一种与标准理论偏离的悖论。 ♦反射效应:反射效应表明,受益范围内的风险厌恶伴随着损失范围内的风险寻求。 ♦偏好反转:决策者在两个相同评价条件但不同的引导模式下,对方案的选择偏好出现差异,甚至逆转的现象。

《行为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行为金融学 (Behavioral Finance) 课程代码:20410148 学分:2 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货币金融学A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行为金融学,饶育蕾、盛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前沿课程,也是金融学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文献阅读与实验教学方法的引进,增进学生对于金融理论前沿的把握,同时,案例教学和心理学实验的实施,能加深学生对于金融交易实务的认知。 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促进本专业的学生金融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培养满足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需要,熟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理论基础的实务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金融人才。满足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需求。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基于心理视角的金融学理论前沿,熟悉金融市场异象。 课程目标2:借鉴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成果,从投资者的实际心理现象与行为出发,解释金融“异象”。 课程目标3:提高金融投资决策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课程内容 1、行为金融学的历史发展 2、行为金融学的相关学科基础 行为金融学与心理学;行为金融学与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 3、行为金融学对标准金融学的理论挑战 4、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内容 金融市场中的“异象”;心理偏差与非标准偏好;有限套利。

(二)教学要求 1、了解理性人、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前提以及其存在的缺陷; 2、了解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发展和前沿动态; 3、把握心理学、行为学、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学科与行为金融学的相关性以及对该学科的发展意义; 4、掌握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内容。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内容。 2、难点:行为金融学对标准金融学的理论挑战。 第二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 (一)课程内容 1、标准金融学的起源与发展 2、有效市场假说 市场有效性的信息层次;市场有效性的实证证据。 3、市场有效性面临的质疑 对一价定律的违背;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股价对无信息事件的反应。 4、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缺陷 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完全信息假设缺陷;检验缺陷;套利的有效性。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标准金融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内容; 2、掌握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信息层次和市场有效性的内涵 3、理解有效市场理论存在的理论缺陷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包括其假设前提、有效市场类型和在有效市场假设下的套利均衡理论。 2、难点:套利均衡理论存在的缺陷。 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一)课程内容 1、股票溢价之谜 2、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 封闭式经济折溢价的特征;封闭式基金之谜的传统解释;封闭式基金之谜的行为金融解释。 3、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 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表现;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解释。

行为金融学教学大纲

《行为金融学》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 行为金融学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方面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该课程从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出发,介绍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以及证券市场中的异象,在对人们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当今金融市场中金融主体行为对金融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掌握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学会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指导投资实践。

Brief Introduction Course Description: Behavioral finance puts psychology, especially behavioral science theories into finance, and it explains and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behaviors and the psychological background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people's cognitive biases and behavioral deviations, the cours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finance, th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and its defects, and the anomalie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Asset Pricing Theory and Behavior Portfolio Theor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student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the roles today’s financial subjects play and of the impact they have on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grasp the basic concepts and frameworks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ral finance, and learn to put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into practices of analyzing problems and guiding investments.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 第一章 1. 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派所主宰:以Graham 和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 2. 1952年,Markowitz 在其《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一文中提出了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创立了衡量效用与风险程度的指标,确定了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也被称为“第一次华尔街革命” 。 3. 标准金融学资产定价的方法有两类: (1)均衡定价法: 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定价法 金融资产的均衡定价: CAPM (2)无套利定价法: 其基本思路为:构建两种投资组合,让其现金流特征一致,则其价值一定相等;否则的话,就可以进行套利。 无套利定价法(复制技术)通常应用于金融衍生产品; 无套利定价是均衡定价的一个推论。 4. 投资者理性(两层含义):投资者的信念更新遵循贝叶斯法则; 给定信念下的决策标准可以用期望效用最大化来表示。 5. “赢者的诅咒”与“新股折价之谜”(“Winner’s curse” and “the New Issues Puzzle ”) “ 赢者诅咒”通常指在任何形式的拍卖中,赢得拍卖品的中标者出价高于其他投标者,但可能对拍卖品估价过高,支付了超过其价值的价格,从而赢得的拍卖品的收益会低于正常收益甚至为负。 “新股折价之谜”:新股认购中,无信息的投资者容易遭受所谓“赢者诅咒”式的损失。认识到这种可能性,他们就只认购定价相对

较低的新股。如果发行公司不降低发行价格,信息较少的投资者就将不进入新股市场,许多新股发行就会失败。为了吸引广大的无信息群参加认购新股,新股发行价格就必须低于正常价格。 6.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经济人假说”: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人的行为以争取自身最大利益为目标,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 7. Keynes最早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作用的现代经济学家。他基于心理预期提出了股市“选美竞赛”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 8. 现代标准金融学承袭了“理性人”的基本分析假定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建立了现代标准金融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9. 理性人假说的评价 优点:易于建立模型描述和分析经济行为,并通过优化算法求解最优化目标。宏大而精深的金融、经济理论体系由此得以建立。 10. 决策者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 (1)人的生理和心理能力是有限性的。(生理心理学) (2)环境的复杂性 (3)自利与利他(有限自利) (4)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有限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注意广度的局限性所造成的结果。 (5)思考的成本(而人是懒惰的) (6)信息不完整与信息超载(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 (7)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认知心理学) 11. 有限理性的决策标准——满意:信息有限、预测的困难以及穷尽所有可能结果的困难性决定了不可能在所有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案,只能根据所考虑问题的有关具体情况,采取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作出令人满意的适度的决策。 12. 套利通常是有限的: (1)在大多数情况下,证券并没有明显的合适替代品,套利者无法进行无风险的套利交易。 (2)有时不良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可能使情况更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