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叶绿体线粒体生物膜系统

叶绿体线粒体生物膜系统

叶绿体线粒体生物膜系统
叶绿体线粒体生物膜系统

【课题名称】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认同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本部分内容,然后再针对导学案上设置的问题二次阅读,对自主学习部分,争

取背着填写。

2、合作探究部分小组合作完成,有问题的生成问题单。

3、课堂检测部分独立完成。

【自主学习】

一、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原理①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容易观察,不需染色。②线粒体普遍分布于细胞中,呈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染液是将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而细胞质接近于。

2.实验过程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倍镜下观察。

②观察线粒体:洁净载玻片滴染液→牙签刮取口腔内侧壁上的口腔上皮细胞→于染液中涂抹,盖上盖玻片→倍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倍镜下观察。

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组成:。

2、特点:①各种生物膜的很相似。

②在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

配合。(3)内质网膜与细胞膜、核膜的联系图P49

(4)功能: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和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提供了大量的,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

③把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而不相互干扰,保证高效、有序进行。

【课堂检测】1. 选择藓类作为观察叶绿体材料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A.标本制作简单 B.叶绿体清楚C.叶子薄而小 D.细胞质流动快

2. 用显微镜观察经健那绿染过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观察到线粒体的原因是()

A.健那绿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基质染色

B.健那绿能使细胞质基质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C.健那绿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染色

D.健那绿能使细胞质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线粒体染色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

A具有双层膜 B呈绿色带状 C内部有许多基粒D呈绿色椭球形

4.高尔基体具有极性,靠近细胞核的一面成为形成面,接近细胞膜的一面称为成熟面。从形成面到成熟面,膜的厚度和化学成分逐渐发生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面更似核膜,成熟面更似内质网膜B.形成面更似内质网膜,成熟面更似细胞膜C.形成面更似核膜,成熟面更似细胞膜D.形成面更似内质网膜,成熟面更似核膜

【拓展提升】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2、下列关于一种细胞器的部分生物膜转移到另一种细胞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达到特定部位B从高尔基体直接到内质网

C从高尔基体直接连到细胞膜D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囊泡而转移

【收获和质疑】

1.细胞质椭球形球形动植物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健那绿活细胞蓝绿色无色

2.低高低高【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2)组成成分结构

(4)内部环境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器化学反应

3.(1)①藓类叶片仅有一层细胞且具有较大的叶绿体,菠菜叶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是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分散。易于撕取,便于观察。②口腔上皮细胞没有颜色,便于观察线粒体(2)①制作观察叶绿体的临时装片时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影响细胞活性②取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要先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象的干扰③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用于线粒体染色的活细胞染料,需要溶解于生理盐水中,保证染色后不影响细胞的正常形态④健那绿染液的浓度不宜过高,染色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无色的细胞质会被氧化成有色状态⑤用显微镜观察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巩固练习】1-5 DCDBD【拓展题】CD

2016高考生物《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点整合

2016高考生物《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 点整合 2016高考生物《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点整合 [考纲要求]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识别细胞器,明确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连线) 2.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按分布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按成分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含RNA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按功能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能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思维诊断] (1)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2011·江苏,2c)( √) (2)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2014·江苏,3A)( ×) (3)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013·新课标,

1D)( ×) (4)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2013·安徽,1D)( ×) (5)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2012·大纲全国,2D)( ×) (6)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2011·广东,1B)( ×) 题组一分析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2012·江苏,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答案 D 解析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会在细胞板的附近聚集许多高尔基体,这说明细胞器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A项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有氧呼吸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B项正确;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体的结构包括大、小亚基,c项正确;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高尔基体,D项错误。 2.右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姓名:胥婷婷 实习学校:通化县第七中学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中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的细胞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及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于细胞膜这部分内容初中有一定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类比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掌握细胞膜的功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所给材料,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能够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导入本章1min 着名的生物学家翟中和院士说“我确信 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 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为什么一 个细胞会比智能电脑更精巧呢?细胞到 底有什么精巧之处?它的精巧会不会与 其结构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 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产生疑问的同时形成 学习和探讨新知识的 兴趣。 引用名言,激 发学生的兴 趣和求知欲 引入本节内容3min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地图像一只雄鸡,这 只雄鸡是靠什么来圈定的呢?那就是边 界。边界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 的,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它有没有边 界呢?请看材料一,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 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 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 胞。 【学生讨论】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分析材料可知,细胞也有边界,它的边界 就是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细胞膜。 学生阅读材料并进行 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从而感知细胞边界的 存在。 创设问题情 境引导学生 思考和猜测 ?一、体验细胞膜的制备方现在我们知道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了,但 它由哪些物质组成、具有什么功能呢?我 们还是一无所知,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研究 细胞膜,拿什么来研究呢?首先就来学习 细胞膜的制备。 1.实验材料: 对于一个实验来说,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 验成功的关键。以下几种材料:哺乳动物 成熟的红细胞、高等动物细胞、高等植物 细胞、细菌细胞。 思考几种实验材料, 比较和初步分析,选 择一种实验材料,并 尝试说出原因。 结合自己的思考,从 老师的讲解中作出比 较,思考为什么哺乳 动物红细胞可以作为 实验材料?通过思考 并结合老师的讲解, 体会实验材 料的正确选 择对于科学 研究的重要 性,提高学生 科学研究素 养。 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引导 学生思考实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承接前面学习的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是对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细胞的进一步学习。新课标中与细胞膜有关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随后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讲述了癌细胞的一些特征;其次教材分析了细胞膜的功能;最后简要讲述了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与功能。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二章中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的认识具体化、结构化,将前后知识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并为后面学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②理解细胞膜制备的方法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阅读教材相关实验内容,了解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②通过学生带问题阅读,完成自学导读,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 细胞膜组成成分与其功能的相适应特点是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和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重要意义。 4.教学难点 ①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②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重要意义,为后面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做了一个起点示范,是一个重要却相对难理解的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已经了解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等具备相关的基础知识。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三、学法指导 采用类比、打比方、讨论、图文结合等形式,引导学生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通过问题引导读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获取信息;利用模型,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观察、体验实验、读书做题,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板书和学生一起完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转化成了课堂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多种活动,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形象记忆,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细胞膜功能部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难点突破 本节课,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是一个难点,该难点主要通过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及相关图解;分析材料的选择、方法的选择、实验的基本要求来达到目的;对于细胞膜的功能,通过讨论、举例、看图、多媒体展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从今天开始,我们将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说明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 ——依托生动的经典实验资料,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一、设计思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研究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启发学生用已知去探究未知,并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加以归纳总结,最终促进学生透彻理解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并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教学中依托生动的经典实验资料,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能力目标 (1)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尝试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形象的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意义。 四、课前准备 1.实验用品:烧杯、浓盐酸、淸水、培养皿、银子、大白豆(淸水浸泡和淸水浸泡后煮熟)、红色玫瑰花瓣、稀释20倍的红墨水、展示台等 2.生物课外兴趣小组的实验汇报视频

(2 )控制物质进岀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实验2 分组实验、观察、 分析。 阅读教材结合已有 知识思考回答。 实验小组的同学 培养学生动手 实验的能力;探 讨问题并分析 实验结果,养成 科学探究的能 力。 利用演示文稿 中的图片和动 画来形象地说 明问题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导入 前面因为《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红遍了大江南北,一夜之间就在中国取得了35个广告的代言权,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又被网友们黑得体无完肤,因为其拒绝承认长白山是中国的。到底长白山是中国的还是朝鲜的,这就牵涉到了国界的问题。国界指的是国家领土范围的地理界限,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国家被国界线勾勒成一只雄鸡,但是国界线是真实存在的吗?(不是,是人为划定的)那么大家的课桌有没有边界?(有)课桌的边界是真实存在的吗?(是,触手可及)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有的边界是实际存在的,而有的边界是人们假想出来的。 细胞作为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它有没有边界呢?(有)这个边界是什么?(细胞膜)那么细胞膜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大家看到教材40页上的问题探讨:1、气泡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而细胞结构复杂,在显微镜下调节焦距可以看到细胞的不同层面。不能看到细胞膜,但能看见细胞核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2、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能很快的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很快的逸出细胞;在光镜下可见,用微针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伸展。二、实验:制备细胞膜 那么要证实细胞膜是真实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分离获得细胞膜。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什么细胞更适合作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是不是所有的动物细胞都适合呢?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细胞核和很多细胞器也有膜,这些膜可能会和细胞膜混在一起;选择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实验过程: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一滴红细胞稀释液(生理盐水,分散细胞,防止凝结成块),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由低倍到高倍)——滴蒸馏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结果(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来,获得细胞膜) 讨论部分: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其他结构的质量不一样,可以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 三、细胞膜的成分 获得了细胞膜,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入的来了解它,比如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大家思考一下,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用哪些手段研究细胞膜的物质组成?(染色法:利用某种指针对某些特定的物质能染色的染色剂来染色以鉴定某种物质的方法)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对细胞膜的成分加以鉴定,比如溶解法: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都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由此,我们可以进行什么样的猜想?(细胞膜含有脂质物质)当然还要经过化学分析才能最终确定

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封开县江口中学陶勇 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独特的半自主性并与细胞核建立了复杂而协调的互作关系,它们的起源一直以来多被认为有别于其他细胞器。在人们为这两种细胞器设计的起源假说中,内共生起源学说很好地贴合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和核质关系特征,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和行光能自养的蓝细菌。该假说的提出远早于mtDNA和cpDNA的发现。随着人们对真核细胞超微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及其编码机制的认识,内共生起源学说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1970年,Margulis在已有的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设想。假设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体积较大、不需氧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通过糖酵解获取能量。而线粒体的祖先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具备三羧酸循环所需的酶和电子传递链系统,可利用氧气把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进一步分解,获得比糖酵解更多的能量。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即与宿主细胞间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获得更充分的能量;而这种细菌则从宿主细胞获得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与此类似,叶绿体的祖先可能是原核生物的蓝细菌(cyanbacteria)。当这种蓝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摄人后,为宿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宿主细胞则为其提供其他的生存条件。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先后得到了大量的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特别是近期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发现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大量原本可能属于呼吸细菌或蓝细菌的遗传信息,说明最初的呼吸细菌和蓝细菌的大部分基因组在漫长的共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向细胞核的转移。这种转移极大的削弱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性,建立起稳定、协调的核质互作关系。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据 1.基因组与细菌基因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细菌基因组的典型特征。它们均为单条环状双链DNA分子,不含5-甲基胞嘧啶,无组蛋白结合并能进行独立的复制和转录。此外,在碱基比例、核苷酸序列和基因结构特征等方面,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也与细胞核基因组表现出显著差异,而与原核生物极为相似。同时,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身的DNA聚合酶及RNA 聚合酶,能独立复制和转录自己的RNA。 2.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机制类似于细菌,而有别于真核生物:①与细菌一样,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从N-甲酰甲硫氨酸开始,而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从甲硫氨酸开始。②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核糖体较小于真核生物80S核糖体。③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只有5SrRNA,而不少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中存在5.8SrRNA。④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合成因子具有原核生物核糖体的识别特异性,其功能可部分地被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因子取代,但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因子不能识别细胞质核糖体。⑤线粒体核糖体与线粒体mRNA形成多核糖体。⑥叶绿体tRNA和氨酰-tRNA合成酶通常可与细菌相应的酶交叉识别,而不与细胞质中相应的酶形成交叉识别。⑦叶绿体的核糖体小亚基可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大亚基组合,形成有功能的杂合核糖体。⑧线粒体和叶绿体核糖体上的蛋白质合成被氯霉素、四环素抑制,而抑制真核生物核糖体上蛋白质合成的放线酮对它们无抑制作用。⑨线粒体RNA聚合酶可被原核细胞RNA聚合酶的抑制剂(如利福霉素)所抑制,但不被真核细胞

高一生物《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点整合

高一生物《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点整合 高一生物《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点整合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识别细胞器,明确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连线) 2.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按分布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按成分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含RNA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按功能能产 生ATP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能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 体与蛋白质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线粒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与主 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思维诊断] (1)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2011·江苏,2C)(√) (2)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2014·江苏,3A)(×) (3)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013·新课标,1D)(×) (4)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2013·安徽,1D)(×) (5)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2012·大纲全国,2D)(×) (6)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2011·广东,1B)(×) 题组一分析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2012·江苏,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会在细胞板的附近聚集许多高尔基体,这说明细胞器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A项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有氧呼吸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B项正确;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体的结构包括大、小亚基,C 项正确;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高尔基体,D项错误。 2.右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若b表示产生水分子的生理过程,则a、c不可能是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D.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答案D 解析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a、c可能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的任意两种;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与核糖体;细胞核内的转录与DNA复制均可产生水,高尔基体形成多糖的过程中会产生水;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与中心体。 细胞器问题的解答技巧 一是能区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能够根据是否有膜、是单层膜还是双层膜,正确识别各种不同细胞器。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公开课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讲课人: 指导老师: 教研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 2).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个地球 师:同学们,在这个地球上老师用 黄色标出来的区域属于? 【过渡】:任何系统都有一个边界, 边界把系统内部和外部分隔开来。例如, 国与国之间有国界,人体的皮肤、黏膜就 是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边界。那么细胞 与外界的边界呢?早在以前科学家为了 研究细胞的边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 们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 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 胞,却不能逸出细胞。这说明了什么? 师: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的 边界就是细胞膜。也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 学习的内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生:中国。 学生思考回 答:细胞有边界。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激发 学生对新课的兴 趣。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师: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它由哪 些物质组成?具有怎样的结构?要研究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及结构,首先我们应当 想办法获取细胞膜。下面给同学们观看体 验制备细胞膜实验视频,在这过程中大家 要注意实验使用的材料、方法和步骤。 播放教学视频 板书:一、制备细胞膜 师:看完视频,我们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获取细胞膜的材料最好是植物细胞 还是动物细胞? 师:为什么? 师:对,植物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 选植物细胞做材料,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去 掉细胞壁,比较麻烦,所以要选没有细胞 壁的动物细胞。 【过渡】:可是动物细胞的类型很多, 比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 胞、口腔上皮细胞,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 动物细胞? 师:观看刚才的视频同学们都知道选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但我们要知道原 因,我们看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里面有 细胞核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生:动物细 胞。 生:动物细 胞没有细胞壁。 生: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 胞。 创设问题情 境,鼓励学生回 答问题。 让学生体会 正确选择实验材 料对于科学研究 的重要性。 增加学生对 哺乳动物红细胞 的了解。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反思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反思 海兴中学刘海云《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第三章的第一节,前两章学习了细胞的定义以及组成细胞的分子,后面还要学习细胞的物质、能量以及生命历程,所以细胞的基本结构这章处于过渡的地位,在整个必修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整个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起铺垫性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而教学难点是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组成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与血液中红细胞有关的事例。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各种媒体接触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改为视频播放“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指导学生观看,尤其要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设计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通过上述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显微镜的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好的方面: 1.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复习旧课时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串起来,容易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本节课是通过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引入新课,在复习旧课时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细胞串起来。 2.巧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打开鸡蛋观察,告诉学生分开蛋黄和蛋清的是卵黄膜,即卵黄膜就是就是这个卵细胞的边界,通过这个实验

让学生感受细胞膜的存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无处不在,生物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指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制备”选材的依据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各种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结构简单,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其他细胞器膜,所以选择它们作为实验材料容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3.注重培养学生实现表格和文字之间的转换,使教学紧扣新课改、紧扣高考。如:在进行“细胞膜的成分”教学时,先给出细胞膜的成分表,再让学生从表格得出结论。并提问从表格数据得出结论的思路。 4.注意纠正学生在使用生物学术语时存在的不足。区分磷脂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等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以同桌的两位同学为单位,促使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5.联系自我,就地取材,以自身为例解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渗透“生物科学联系生产,联系实际”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难点。 不足之处: 1.在调动学生方面做的不是特别好,本来“体验细胞膜的制备”可以有学生亲自操作,有一个更真切的体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学生看的视频,动手能力少了。 2.在创设问题方面仍有不足,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来有点着急, 引导的不到位,担心教学的进度就替学生回答,使得学生动脑的时间减少。 3.课堂上基本上没有给学生做练习,不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总之本节课是一节传统的课,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最经典总结-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最新考纲]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2.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5年10考) 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 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连线) ■助学巧记 巧记细胞器的“0、一、二” 3.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

1.下图为真、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概念图,你能否写出①~④内容? 提示①核膜②原核细胞③细胞壁④中心体 2.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内的哪些结构? 提示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需染色)、染色体(需染色)。若显示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判断下图是否正确(2015·广东卷,6C)(×) (2)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2015·北京卷,6A)(×) (3)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2014·江苏,3A)(×)

(4)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2013·新课标Ⅱ,1D)(×) (5)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2013·安徽,1D)(×) (6)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2012·全国卷,2D)(×)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1教材P45~46细胞器及其功能。准确掌握并识别8种细胞器结构及相关分布、功能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 2.(教材必修1P50-1改编)请仔细观察甲、乙两图。 (1)找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正。 (2)若甲图表示白兔的组织细胞,乙图表示棉花的叶肉细胞,两图中最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 提示甲图中应无叶绿体,乙图中应无中心粒 细胞器及其功能 【典例】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释细胞膜在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资料分析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视频、课件、教科书、黑板、粉笔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有位专家这样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现在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精巧!”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成分,我们可以将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物质机械地组装起来形成一个细胞吗?答案是否定的,细胞的各组分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通过形成结构和功能都密切联系的各基本结构,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提问:我们学校的校园与校外环境是以什么作为界限呢?(自由发言) 师: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有结构使细胞和外界隔绝开来,那就是细胞膜。我们首先进入第一节的学习(板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2、教学目标达成:对于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同学们有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你能不能列举出一些证据来证明细胞膜这个系统边界的存在? S:直接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

第6讲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10分钟满分:50分) 1.(2016·河南豫北重点中学联考)下列与动植物细胞有关的“不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植物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磷脂 B.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要在核糖体上 C.光合作用不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D.胰岛素的分泌不一定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所有植物细胞中一定都有磷脂;蛋白质的合成一定在核糖体上,胰岛素的分泌一定需要能量。 答案 C 2.(2016·河北石家庄检测)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核仁是一种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和消耗水均在线粒体基质 D.生物膜系统是由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 解析核仁属细胞核中的结构,它不是细胞器;细胞呼吸中产水发生于线粒体内膜上,消耗水则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生物膜系统除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外,还包括细胞膜。 答案 A 3.(2016·江西上饶检测,7)下列有关细胞器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粒体中含有RNA,能产生ATP和CO2 B.叶绿体中含有DNA,能产生糖类和O2 C.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

D.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磷脂是细胞中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D错误。 答案 D 4.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蛋白质有关 B.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 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ATP都在生物膜上产生 D.细胞癌变前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数量不发生改变 解析细胞膜能让脂质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此过程与磷脂有关,因此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也有关,A错误。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B正确。光合作用的ATP在类囊体膜上产生,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ATP分别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 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D错误。 答案 B 5.(2016·天津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不含磷脂 B.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 C.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解析溶酶体中含有酶,但不能合成酶;洋葱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它不含中心体;作为真核细胞,酵母菌具备染色体。 答案 A 6.(2016·山东烟台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部分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作者:————————————————————————————————日期: ?

例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封开县江口中学陶勇 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独特的半自主性并与细胞核建立了复杂而协调的互作关系,它们的起源一直以来多被认为有别于其他细胞器。在人们为这两种细胞器设计的起源假说中,内共生起源学说很好地贴合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和核质关系特征,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和行光能自养的蓝细菌。该假说的提出远早于mtDNA和cpDNA的发现。随着人们对真核细胞超微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及其编码机制的认识,内共生起源学说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1970年,Margulis在已有的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设想。假设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体积较大、不需氧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通过糖酵解获取能量。而线粒体的祖先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具备三羧酸循环所需的酶和电子传递链系统,可利用氧气把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进一步分解,获得比糖酵解更多的能量。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即与宿主细胞间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获得更充分的能量;而这种细菌则从宿主细胞获得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与此类似,叶绿体的祖先可能是原核生物的蓝细菌(cyanbacteria)。当这种蓝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摄人后,为宿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而宿主细胞则为其提供其他的生存条件。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先后得到了大量的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特别是近期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发现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大量原本可能属于呼吸细菌或蓝细菌的遗传信息,说明最初的呼吸细菌和蓝细菌的大部分基因组在漫长的共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向细胞核的转移。这种转移极大的削弱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性,建立起稳定、协调的核质互作关系。 一、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据 1.基因组与细菌基因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细菌基因组的典型特征。它们均为单条环状双链DNA分子,不含5-甲基胞嘧啶,无组蛋白结合并能进行独立的复制和转录。此外,在碱基比例、核苷酸序列和基因结构特征等方面,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也与细胞核基因组表现出显著差异,而与原核生物极为相似。同时,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身的DNA聚合酶及RNA聚合酶,能独立复制和转录自己的RNA。 2.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机制类似于细菌,而有别于真核生物:①与细菌一样,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蛋白质的合成从N-甲酰甲硫氨酸开始,而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从甲硫氨酸开始。②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核糖体较小于真核生物80S核糖体。③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只有5SrRNA,而不少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中存在5.8SrRNA。④线粒体中的蛋白质合成因子具有原核生物核糖体的识别特异性,其功能可部分地被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因子取代,但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因子不能识别细胞质核糖体。⑤线粒体核糖体与线粒体mRNA形成多核糖体。⑥叶绿体tRNA和氨酰-tRNA合成酶通常可与细菌相应的酶交叉识别,而不与细胞质中相应的酶形成交叉识别。⑦叶绿体的核糖体小亚基可与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大亚基组合,形成有功能的杂合核糖体。⑧线粒体和叶绿体核糖体上的蛋白质合成被氯

第5讲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第5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考纲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生命 观念 结构与功能观: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全国卷考情2018·全国卷Ⅰ(1)、2016·全国卷Ⅰ(1)、 2013·全国卷Ⅱ(1) 科学思 维 比较与分类:对各种细胞器进行比较和分析,按照不同的 标准进行分类和归纳 科学探 究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细胞中的线 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知识回顾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 2.将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连线),并填写掌握要点: 此细胞器掌握的要点:

3.细胞质基质 (1)化学组成:。 (2)功能:。【思考】 1.下列①~④中属于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的共性是哪些?请分别予以说明。 ①都能产生ATP②都含有酶③都含有DNA④都含有RNA 2.下列哪些反应不可能发生于线粒体中?请分别作具体分析说明。 ①DNA复制②产生乳酸③合成ATP④产生NADPH⑤将葡萄糖彻底分解⑥产生NADH 3.(教材P46“相关信息”)“硅肺”是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该病的形成与某种细胞器有重要关联,请解释。 4.(教材P47小字内容)什么是细胞骨架?其有何功能? 【总结】请根据以下事实,总结归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 (2)内质网、高尔基体多 (3)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4)肾小管、心肌、肝脏等部位细胞线粒体含量多 肠腺、胰腺、胰岛等细胞,核糖体、高尔基体含量多

2018年高考生物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复习卷有答案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复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图A、B、C、D表示细胞内几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结构上发生的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B.B物质可能为RNA聚合酶 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A TP合成酶属于A类物质,胃蛋白酶属于D类物质 D.③和④结构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蛋白质每次进出均需要穿过一层生物膜 【答案】B 2.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A、B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 D.A、B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答案】C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动物细胞结构图 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内液体浓度时,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C.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⑤、⑥、⑨和⑩ D.该细胞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或根尖成熟区 【答案】B 4.细胞的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 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答案】D 5.人大量进食糖类后,下列哪一现象在胰腺细胞中不会出现() A.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增加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联系加强 C.细胞核中DNA复制加强D.核糖体的功能增强 【答案】C 6.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 ⑤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A.①③B.①④C.③⑤D.②⑤ 【答案】C 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由单位膜构成 B.溶酶体是内质网断裂后形成的小泡 C.花、果实和叶的颜色与液泡无关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和教学反思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能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知道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从表格中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实现表格和文字之间的转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本节课的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制备”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学会从表格得出结论——检查学生自学“细胞膜的功能”情况,解释细胞膜的功能——小结——课堂练习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制备 二、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约50% 蛋白质:约40% 糖类:2~10% 三、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和外界环境分隔开来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体育班学生,由于授课时间离开学还不是很久,体育班的纪律一直都不算很好,加上本节课中涉及“细胞器”等学生未学的知识,因此虽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目标,重点了突出,难点也能突破,但是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纪律,整节课有好的方面也有做得不好的。 好的方面: 1.通过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复习旧课时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串起来,容易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本节课是通过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引入新课,在复习旧课时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细胞串起来。 2.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指导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制备”选材的依据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各种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结构简单,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其他细胞器膜,所以选择它们作为实验材料容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3.注重培养学生实现表格和文字之间的转换,使教学紧扣新课改、紧扣高考。如:在进行“细胞膜的成分”教学时,先给出细胞膜的成分表,再让学生从表格得出结论。并提问从表格数据得出结论的思路。 4.注意纠正学生在使用生物学术语时存在的不足。区分磷脂分子和磷脂双分子层等概念。 5.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以同桌的两位同学为单位,促使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6.联系自我,就地取材,以自身为例解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渗透“生物科学联系生产,联系实际”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难点。 不足: 1.引入新课时间过长,乏味,没有新意,老师包办过多。 2.问题的过度平铺直述,如将问题过度到:选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时,虽然将不同细胞的结构进行了比较,但是所问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对学生未学到的知识过于担心,不能恰如其分的将未学到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如细胞器知识是教材后面才出现的知识,但是在本节课中却用到了,遇到这样的困难老师的处理显然是缺乏经验的。 4.老师讲述过多,没有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疲乏,注意力分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5.课堂上基本上没有给学生做练习,不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传统的课,离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需加强对新课改的研究,深入了解学生,尤其是深入了解体育生,使教学能为学生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线粒体的起源

一线粒体的起源: 大部分的专家学者认为,线粒体就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一种重要细胞器。 它们由内外两层脂膜围成,基质内含有线粒体自己的基因组(mtDNA)和细胞氧化代谢中必需的的酶和蛋白。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为机体提供ATP,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和热量来源,因此线粒体被誉为细胞的‘动力站’。 但是很多学者也提出另一种假说,即线粒体和真核细胞是一种内共生的关系。 内共生学说。该学说是1970年一些生物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个学说,大约在十几亿年前,有一种大型的有吞噬能力的原核生物,叫做前真核细胞。前真核细胞先后吞噬了几种原核生物(如原始的需氧型细菌、蓝藻等),这些被吞噬的生物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前真核细胞中生存下来了。在进化的过程中,被吞噬的生物由寄生过渡到共生,最终成为宿主细胞的细胞器。例如,前真核细胞吞噬了一种原始的需氧细菌(又称原线粒体),结果这种需氧细菌在前真核细胞的细胞质里生存下来了,并且逐步与前真核细胞形成了内共生关系:需氧细菌不断地从前真核细胞获取糖酵解产物,而前真核细胞又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糖酵解产物进一步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在共同生存的过程中,需氧细菌中的原生质缩减,出现内膜和嵴,从而成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细胞器,这就是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又如,真核细胞中的叶绿体来自被吞噬的原始的蓝藻。 内共生学说的主要证据是: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自主性活动,它们所含的DNA是环状的,与细菌、蓝藻的相同;2.线粒体和叶绿体所含的核糖体与原核生物的相似,而与真核生物的不同,并且这两种细胞器也能够像原核生物一样进行无丝分裂;3.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两层膜,内膜来自这些细胞器本身,外膜来自细胞的膜系统。内共生学说的缺点是不能解释细胞核的起源,因为真核细胞的核结构与原核细胞的差别很大,不仅仅是有无核膜的问题。 二,线粒体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和意义如何? 在20世纪后半页,先后有五位科学家由于在线粒体生物能力学领域的重大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奖。近十多年来,人们还发现线粒体除了能量转换功能之外, 还有其它多种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生成活性氧自由基、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电势和信号转导、调控细胞凋亡和某些基因的表达等。由于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线粒体又被称为‘细胞生存和死亡之马达’。当前,线粒体的研究已深入到生物的发育、代谢、衰老、疾病、肿瘤以及进化、遗传等众多重要领域,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分子医学中最活跃的新前沿之一。 三线粒体疾病 是指病变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是线粒体基因组(mtDNA)和/或核基因组(nDNA)编码线粒体蛋白的基因变异引起的线粒体结构和氧化磷酸化功能的损伤,而引起的疾病。线粒体病通常表现为A TP能量减少、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多和乳酸中毒等造成细胞损伤或细胞凋亡等。线粒体疾病可发生在身体某一部位或多个部位,形成多系统疾病,患者常有两种或更多病症的综合表现,形成综合症。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多样和明显个体差异,这与线粒体遗传的异质性(Heteroplasmy)和在体内的特定分布有关。线粒体疾病独特的临床表型多表现为肌无力运动不耐受、听力伤失、共济失调、症状突发(中风)、学习障碍、白内障、心衰、糖尿病和生长缓慢等,但如果一患者兼有三种以上的上述病症,或累及多器官和多系统,很可能就是线粒体病。但由于它没有标志性诊断标准,尚需在临床上作出进一步测试和确诊水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线粒体疾病的流行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