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观潮习题精选带答案

观潮习题精选带答案

观潮习题精选带答案
观潮习题精选带答案

《观潮》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

2、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

3、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文:然后渐渐临近,潮水就像白玉砌的城墙、大雪覆盖的山岭一样连接着天涌来,潮水奔腾的巨大声音如雷霆一般,震撼大地,激起浪花,喷射水雾,仿佛要吞没青天,沐浴白日,那气势极其雄壮豪迈。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译文: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在水面上,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译文:很快的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看不清楚,只听得水爆轰然震响,声音如同崩山一样。

D、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车马堵塞了路途,饮食等各种食用之物都比平时价钱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四、酒泉子[宋] 潘阆①

长忆观潮,满郭②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③尚心寒。(注:①阆l4ng;②郭:城;③梦觉:觉醒)

1.《观潮》中与“满郭人争江上望”相对应的一段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弄湖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词句中“弄潮儿”在《观潮》中被称作“________”,“手把红旗”在《观潮》中写成“________”,而“旗不湿”进一步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A.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观潮时的情景而作。()

B.“满郭人争江上望”一句,是从侧面烘托钱塘潮的雄阔壮观。()

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夸赞弄潮儿勇敢无畏的同时,暗示读者钱塘潮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

D.“别来几向梦中看”从侧面烘托了钱塘潮所具有的自然美、弄潮儿身上体现的人情美。()

E.“梦觉尚心寒”旨在说明作者观潮时受了惊吓,至今心有余悸。

【参考答案】

一、1、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2、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

3、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二、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2、弄潮健儿的英姿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

三、C(“人物略不相睹”应该译为“人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三)1.“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2.“吴儿善泅者”,“手持十幅大彩旗”,“而旗尾略不沾湿,从此夸能”。3.A.√ B.√ C.× D.√ E.×(

二、阅读理解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⑤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亭午”和“夜分”分别是指什么时候?中国古代以时辰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你能写出几个时辰的称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一段中的两个“自”的意思一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一段中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段第一句写水势浩大,险恶,而第二句侧重于写水流__________,从而印证了前一句。

15.说说前一段写山与第二段写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6.解释加粗词。①自既望至十八日为最盛:②方其远出海门:

17.翻译下列句子。①玉城雪岭际天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段文字是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描写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景象的。

1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0.杨诚斋即南宋的诗人杨万里,你能默写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0.正午、半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1.①不同②前者是“在”的意思,而后者是“如果”的意思。

1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14.速度快

15.写山势山形特点,为下文写水的特点服务。

16.①农历每月十六日②当……时

17.①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②海水涌起来,成为白银堆砌的城廓,浙江横着,潮水给江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18.远、近 19.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观潮》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吞天沃.日()如履.平地()一舸.无迹()

鲸波万仞.()珠翠罗绮.()艨艟

..数百()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1、浙江之.潮________

2、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

3、以.此夸能________

4、舞刀于.水面________

三、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略不

..________

..相睹________ 2、弄旗、标枪

3、吴儿善泅

..________

..________ 4、披发文身

5、溯迎

.._._______

..而上________ 6、鲸波万仞

7、僦赁

..不容________

..看幕________ 8、席地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舍五阵之势,.并有乘骑秀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二)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2、概括两段内容。

3、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4、最后一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六、课文探究。

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3、渲染、烘托和对比是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三种写作方法,请各找出一个例句,说说它的作用。

4、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wòlǚ gěrèn qǐ měng chǒng

二、1、助词,的 2、代海潮 3、介词,凭 4、介词,在

三、1、一点也不 2、举枪 3、擅长游泳 4、身上画着文彩

5、逆流迎着潮水

6、形容浪头极高

7、租用

8、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四、1、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

2、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

3、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

4、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五、(一)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

4、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1、勇猛矫健灵活旗尾略不沾湿。

2、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3、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六、1、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2、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作者由远而近写“潮来之状”,“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以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机雄豪。”是渲染钱塘江大潮的“伟观”,增强了

艺术效果。烘托又称“衬托”,“映衬”,如“饮食百物皆倍穹于常时”是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是对比,突出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4、“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动词“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的人特别多。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写参演战船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演习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吴中健儿游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诗四首练习

一、填空:

1、陶渊明,名,字,号,(朝代)著

名诗人。

2、李白,字,号,是(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3、王维,(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

1、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2、单车欲问边,。,都护在燕然。

3、,来从楚国游。月下飞天镜,。

4、洞庭之东江水西,。

登临吴蜀横分地,。

,三年多难更凭危。

,老木沧波无限悲。

5、《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

7、《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

8、《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9、《渡荆门送别》的颔联是:,。

三、回答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作者的“愿”该如何理解?

2、《使至塞上》颔联作者既言事,又写景,对文中“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应该如何把握?

3、《渡荆门送别》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4、《红楼梦》香菱学诗一回中,香菱说,《使至塞上》颈联“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结合你的理解对这一句加以赏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最佳答案

一、填空: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朝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应该是浪漫主义吧)

3、王维,唐朝(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陈与义,宋朝(朝代)诗人。

二、诗词填空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5、《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9、《渡荆门送别》的颔联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三、回答问题

1、《归园田居》中作者的“愿”该如何理解?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2、《使至塞上》颔联作者既言事,又写景,对文中“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应该如何把握?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3、《渡荆门送别》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

高山渐渐隐去,现出空旷的平原,迢迢江水仿佛流入广阔的荒原,

结尾两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写“我”更加喜爱故乡的江水,不远万里送我渡向远方。是江水为作者送别。诗人初次离乡确有些依恋不

舍,但不说破,而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江水在诗人笔下也富有了浓浓的感情。

4、《红楼梦》香菱学诗一回中,香菱说,《使至塞上》颈联“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结合你的理解对这一句加以赏析。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2.《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答案

1.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二、阅读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回答诗后问题。

(一)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

6.“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

7.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情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8.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答案

5.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

6.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7.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8.用语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二)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诗。

10.本诗首联交代了和。

11.说一说本诗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哪两句?写出了什么意境?任选一个角度鉴赏该句。

12.找出本诗中的另一组对偶句:,。

答案

9.五言律

10.出使原因目的地

11.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任选其一。

12.对偶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14.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15.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16.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1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

13.地点目的14.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此联写远景。15.“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6.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17.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8.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19.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20.“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21.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答案

18.游时间19.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20.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1、文中的我回家的时候为什么哭了,这里的流泪包含了几层意思?

答: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因为祖母死了,回家奔丧,感到难过而留下的眼泪,二是因为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家里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所以哭了。

2、第五节两处写到作者说自己真是聪明过分,表现了作者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答:这两个聪明写出了作者当时对于父亲的不理解,突出了父亲的迂,作者觉得父亲那时言行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体现了作者对于父亲的爱视而不见。

3、后文写到当父亲为我去买橘子时,为什么作者哭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中从父亲去买橘子时的一系列动作,体现了父亲为了我艰难地去买橘子,触动到了我心底的深处,使作者明白了父亲对自己的爱,从而理解了父亲。

4、文中写父亲送我送行时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中写父亲为儿子送行时,对于儿子的关怀和宽容,体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以此来升华主题。

5、文章最后一节写到“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哎!我不知何时才能再能与他相见!”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段话写出了背影中父亲的作者的空间距离已渐行渐远了,但是儿子和父亲终究互相理解对方了,两代人心灵的沟通可以跨越时空。

6、“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划线词的含义分别是

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

颇:很,相当地。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这两个词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7、文中两次写到自己流泪,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看到父亲步履艰难地为自己买橘子,为父亲这种深切的爱子之情而感动。第二次流泪是因为被父爱感动得不能自已,一旦分别,心中依恋、不舍;想到之前的自以为和父亲前途未卜,不禁觉得辛酸。百感交集之下流下了眼泪。

8、文段中作者是怎样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先写外貌,接着写衣帽,再写动作,用特写镜头详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有自己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在全文的四次背影描写中,因为这个背影是重中之中,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最详细。

9、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答:文章最后写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应该说,儿子这时意念中的背影,并不单单是父亲往日背影的再现,而且还包含着老年父亲的影子,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写这个背影的作用,是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10、他用两手盼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怎样理解“努力”?为什么不能把“显出努力的样子”改为“十分努力”.

答:努力写出了他身体的虚弱,“显得”是作者看出来得,而“十分努力”是自己的感受。

11、为什么写第一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答:第一次出现“背影”,开篇点题,怀念父亲,惦记背影;“不能忘记”的前边再加上一个“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包含了千丝万缕的父子温情。

12、体会句中加点字“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答:“又”字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突出儿子对父亲的深情;同时照应前文“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13、理解句子“进去吧,里边没人。”

答:父亲不让儿子送,催促儿子回车里照看行李,事实为儿子着想,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14、文章第六小节为什么要描写父亲的穿戴?

答: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15、“我赶紧拭干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答:(1)怕父亲看见自己留泪而不放心。

(2)见父亲行动不便,怕父亲摔到。

16、《背影》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抒情散文(体裁)

17、文章最后又写到“我”的“晶莹的泪光”,这有什么作用?

答:这一段主要是烘托父亲晚年的凄凉心境令人心酸。烘托父亲挂念子孙感情的深挚动人。

18、“最近两年”,父亲为什么又“只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答:这主要是由于“大去之期不远”,生涯绝望,放不下儿孙,这是“人之将死,其心也善”的心境。显示出父亲晚年心境的凄凉。

19、文章最后又写到背影这有什么作用?

答:与文章开头点到父亲的背影相呼应,与中间特写父亲背影相照应,形成全文的中心线索,突出主旋律,显示出背影已在儿子的心坎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爱痕和痛点。反托父爱的真挚和力量;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给读者留下悠长而难忘的回味。

20、作者几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答。

⑴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看到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而伤心地流泪。

⑵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儿子清楚地看到父亲竟为自己做着力不胜任的工作,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那颗仁爱之心,流下感动之泪。

⑶在晶莹的泪光中:接到父亲的信后,想着父亲现在的情形,表达了对父亲的担忧和深深的思念

21、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⑵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⑴句好,“太聪明”和“太不懂事”都能表达作者自责的感情,但前者是讽刺性自责,后者是一般自责,前者更准确生动。

22、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

再三、终于:说明父亲反复嘱咐已是很周到,但还是不放心,表现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23、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24、“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是怎样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25、下面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1)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2)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找不着了,我便近来坐下,我的眼泪来了。

答1:表达对父亲的爱和不舍,等父亲是一种感情的流露。父亲找不着了是我进去的条件。

2:如此表达中心不明确,以他开头,后来换成我,以至于有点突兀的感觉。不构成因果关系,衔接散漫。

26、“我的眼泪又来了”的“又”好在哪?

答:写出了“我”再次被父亲为“我”的所作所为做感动,同时也体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爱内容上表明了(1)表明是第二次流泪。(2)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结构上照应了第③句"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7、橘子买回来以后,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为什么此时父亲表现出很轻松的心情?

答:这表达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因为把橘子送到了孩子手上,完成了父亲为孩子做点事情的心愿,所以觉得轻松。

28、1. 父亲买橘子去时的句子中的动词对表现人物起了什么作用?

答:通过对父亲买橘子过程的描写中的动词,写来了父亲的身躯已经衰老肥胖以及买橘子过程十分困难,同时也更能衬托出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我被父亲的行为所感动和对父亲的歉疚之情。

29、最后一节中对背影的描写,内容上的作用是:对背影描写的深化,继续加深背影形象;结构上的作用是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30、“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这一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31、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说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

答:父亲当时有一件急事,处于生活的极大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32、1、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答: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

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33、“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一句中把“熟识”,“再三”删去,好吗?

答:不能删去。是因为“熟识”一词写出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是靠得住的,而“再三”一词表明父亲嘱咐茶房的遍数之多,写出父亲对即将远行的“我“的不放心。害怕茶房有半点疏漏。进一步地突出了父亲对”我“浓浓的关爱之情。

34、文中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有下面几种理解,从中选出两项正确的。(AE)

A.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父亲”的形象。

B.这段描写说明父亲对儿子特别溺爱,不大放心。

C.“父亲”的背影是依依惜别中留给儿子的最深刻的印象。

D.背影深刻地刻下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儿子感受特深。

E.背影反映了父子之问的深厚感情。

35、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①“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A.是指我说话漂亮,父亲太迂。

B.是指父亲太迂,我完全能料理自己。

C.是指父亲说话不漂亮,我聪明能干。

D.反语,强调那时太不理解父亲,现在追悔莫及。

36、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背影》练习题

3、读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4 如果把“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不他的背影”改为“我忘不了他的背影”好吗?为什么?

5.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最后一段中“”这一句话

6.仔细品味选文两次流泪的内容,回答问题。

(1)读第一自然段,“我”“流下眼泪”的原因是,父亲劝我“不必难过”的理由

是,父亲的话表现出

(2)最后一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句中

所写的是作者第四次流泪,这是因为

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A.实写B.虚写C.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一段对背影描写的作用

7.第五段共写了两次“背影”,第一次写的是:,第二次写的

是:

8.第五段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那

边月台”时艰难、笨拙、费劲的情景,它们是---------、-----------、------------。这三个动词准确

生动地表现出父亲为儿买橘不辞劳苦的至爱深情,具有强烈感染力。

9.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者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

所定做的“皮大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第五段两次写到我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分析文中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进去吧,里面没人。”这三个描写父亲行

动和对话的句子,请说说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表达父亲怎样的情

12.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两句话所包含的深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面没人。

13.第五段文字对人物进行了、、描写,从而充分地表现了主题。

14.划线句子“我赶紧拭干了眼泪”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15、文章开头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提到“背影”有什么作用?

16、文章开头一段提到“祸不单行”指哪些事?“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句中“惨淡”指什么情况?为什么要交代“惨淡家境”?

17、本文中有不少父亲细心关照儿子的事例,请你一一列举出来。

18、揣摩“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这句话,体会当时作者的心理。

19、“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

20、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父亲买桔子时的背影的?

21、文中写作者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22、选文中没有写父亲挑选桔子、摊主称桔子、父亲付款的情形,是不是作者的疏漏。说说你的理解。

23、分别说说下边两句话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1)我赶紧试干了泪。

(2)我赶紧去搀他。

24、“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5、父亲在送别的时候只有两句简短的语言,请你简析一下这话语背后表达的感情。

26、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声的,你可曾真正理解父母对你的爱。你有过误会父母的时候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7、看见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8、为什么说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29、文段最后一句“我的泪又来了”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30、文段蝇两次提到“背影”,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些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32、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背影”作文章的标题?

33、文章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34、文中几次写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的?每次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5、“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这几话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3、B

4、不好,原句是判断句,强调了最不能忘记,改后是陈述句,给人的印象不深刻。

5、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6、(1)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又想起祖母;天无绝人之路;父亲劝慰、体贴儿子。

(2)看了父亲的信后,又勾起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B;照应开头,反衬父爱力量,深化主题。

7、父亲爬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父亲与儿子告别的背影。

8、年迈肥胖;攀、缩、倾。

9、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突出三个“布”字,反映家庭生活艰难惨淡,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为我定制昂贵的紫皮大衣,反衬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慈爱。

10、第一次看到父亲那么吃力的去给自己买桔子,感动得流泪,第二次感受到浓浓的父子情,舍不得和父亲分别而流泪。

11、语言朴实、简洁、含蓄,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厚、真挚的感情。如关心爱护儿子,对儿子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感情。

四年级观潮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观潮练习题及答案 1 观潮课后练习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着一层蒙蒙的。镇海 tian xia qi guan ren san ren hai hao hao dang dang ruo yin ruo xian feng hao liang houman tian juan di … … … … … … … … … :…名…姓… 封… … … … … … … … … … … … :…级…班… … 密… … … … … … … … … …:…校…学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东望,等着,盼着。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顿时,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地涌来,江面上。过了好久,钱塘江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一. 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 笼罩薄雾余波风号浪吼二. 写近义词。 霎时- 昂首- 颤动- 依旧- 屹立- 好像─ 大概─ 笼罩─ 翻滚─ 出现─ 沸腾─ 三. 写反义词。 沸腾-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宽阔- 平静- 四。多音字 号闷称笼薄蒙五、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cháo ming cheng yan guan zhen lǒng zhào meng meng de báo wù fei tengyī jiù huī fù áng shǒu dōng wàng h?ng guàn ren sheng ding fei 本试卷共8页,第1页 shui tian xiang jie feng ping liang jing heng wo 六、连一连: yidingjiuzhaofeiguanhuibeng 罩屹鼎沸贯旧崩恢七、词语填空:天地 人人若若天下一一风浪人声平静水天山地

[荐]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阅读训练(作业本)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阅读训练(作业本) 一、厚积薄发 1.给带点字选择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屹立(yì)盐官镇(yín) B.沸腾(fèi)浩瀚(hào) C. 霎时(sà)堤岸(dī) D.停顿(dùn)一言九鼎(dǐn) 2.看拼音,写词语。 (1) Kuānkuò( )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白雾。突然,大cháo( )在人们的期pàn( )中出现了,开始像一条白线,zhújiàn地(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一堵很高的水墙。 (2) jù( )说,昨天汶川地zhèn( )的yú( )波还影响到这里。 3. 查字典填空。 “观”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下面句子中的“观”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序号填空。 (1)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仔细观察。()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 补充四字词语,并根据提示答题。 若隐若()人山人()风平浪()浩浩()()水天相()风()浪吼 (1)从上面词语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2)上面词语中,形容水势广大、壮观的词语是。表示相同意思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今天雾霾太大,远处的房屋和行人都____________。 5.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2)“沸腾”有两个意思: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成气体的现象;②比喻事物蓬勃发展或情绪高涨。 用“沸腾”造句,表示第①种意思: 用“沸腾”造句,表示第②种意思:

观潮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四年级

观潮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四年级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 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 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 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 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 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 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h áo]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 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生字区。 罩屹鼎沸贯崩恢 基础区。 一、补充下列词语。 山地人人天地 人鼎风浪头进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1、课文开篇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总起全文, “天下奇观”是指: A、钱塘江大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景象。 B、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2、如果你有机会亲眼目睹这雄奇的钱塘江大潮,你会说什么

呢? 1 答: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江不是天下奇观么?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排列下列句子顺序,用序号表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潮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 阅读区。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好像。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 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观潮练习题

《观潮》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 2、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 3、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1、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译文:然后渐渐临近,潮水就像白玉砌的城墙、大雪覆盖的山岭一样连接着天涌来,潮水奔腾的巨大声音如雷霆一般,震撼大地,激起浪花,喷射水雾,仿佛要吞没青天,沐浴白日,那气势极其雄壮豪迈。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译文: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在水面上,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译文:很快的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看不清楚,只听得水爆轰然震响,声音如同崩山一样。 D、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车马堵塞了路途,饮食等各种食用之物都比平时价钱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 四、酒泉子[宋] 潘阆① 长忆观潮,满郭②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③尚心寒。(注:①阆l4ng; ②郭:城;③梦觉:觉醒) 1.《观潮》中与“满郭人争江上望”相对应的一段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弄湖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词句中“弄潮儿”在《观潮》中被称作“________”,“手把红旗”在《观潮》中写成“________”,而“旗不湿”进一步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A.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观潮时的情景而作。() B.“满郭人争江上望”一句,是从侧面烘托钱塘潮的雄阔壮观。()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夸赞弄潮儿勇敢无畏的同时,暗示读者钱塘潮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 D.“别来几向梦中看”从侧面烘托了钱塘潮所具有的自然美、弄潮儿身上体现的人情美。() E.“梦觉尚心寒”旨在说明作者观潮时受了惊吓,至今心有余悸。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观潮》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课后练习题 1观潮 姓名学号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号.浪吼(hào háo) 薄.雾(báo bó) 闷.雷滚动(mèn mēn) 余波.(bō bē)二、看拼音写词语。 jùshuōguān cháo dàdīkuān kuòpàn wàng gǔn dòng dùn shí zhú jiàn yóu rú dì zhèn yú bō yī jiù tiān bēng dì liè qí tóu bìng jìn rén shān rén hǎi yì dǔ qiáng 三、给四字词语填空。 ( )( )鼎沸风( )浪( ) 齐( )并( ) ( )崩( )裂风( )( )吼人( )人( ) ( )隐若( ) 漫( )( )地浩( )( )荡 四、照样子写出本课的词语。 1.面红耳赤: 2.黑白分明: 五、填空。 1.“鼎”共( )笔,第六笔是( ),第九笔是( ),第十二笔是( )。 2.全篇课文共( )个自然段。 其中第( )自然段写了( )(时间)人们等潮、盼潮的情景和海面的

平静等; 第( )自然段描写了( )(时间)潮水的声音和样子; 第( )自然段描写了( )(时间)江面的声音和样子。 六、请根据你背诵的课文3—4自然段内容,向家长介绍钱塘江大潮这一奇观来潮时 的声音和样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课后练习题答案 1观潮 姓名学号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风号.浪吼(hào háo) 薄.雾(báo bó)闷.雷滚动(mèn mēn) 余波.(bō bē)二、看拼音写词语。 jùshuōguān cháo dàdīkuān kuòpàn wàng gǔn dòng dùn shí 据说观潮堤岸宽阔盼望滚动顿时 zhú jiàn yóu rú dì zhèn yú bō yī jiù tiān bēng dì liè 逐渐犹如地震余波依旧天崩地裂 qí tóu bìng jìn rén shān rén hǎi yì dǔ qiáng 齐头并进人山人海一堵墙 三、给四字词语填空。 (人)(声)鼎沸风( 平)浪(静 )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山)人(海) (若)隐若(现) 漫(天)(卷)地浩(浩)(荡)荡 四、照样子写出本课的词语。 1.面红耳赤:风平浪静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风号浪吼 2.黑白分明:如隐若现漫天卷地 五、填空。 1.“鼎”共( 12 )笔,第六笔是( 竖折折 ),第九笔是(竖),第十二笔是(横折)。 2.全篇课文共( 5 )个自然段。 其中第( 2 )自然段写了( 潮来前 )(时间)人们等潮、盼潮的情景和海面的平

观潮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观潮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声如雷霆()②吞天沃日()③朦艟数百()( ) ④一舸无迹()⑤乘骑弄旗()⑥鲸波万仞() ( ) ⑦车马塞途()⑧珠翠罗绮()⑨僦赁看幕() (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自既望方其远出海门 吞天沃日舞刀于水面 吴儿善泅略不相睹 随波而逝鲸波万仞 倍穹常时僦赁看幕 披发文身溯迎而上 如履平地弄旗、标枪 罗绮溢目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三、—词多义。 (1)为:①海涌银为郭________ ②“敌船”为火所焚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日为最盛 (2)势:①势极雄豪_________ ②奔腾分合五阵之势?______________ (3)仅:①仅如银线_______ ②仅有“敌船” _____________ (4)能:①以此夸能. ________ ②能以径寸之木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项() 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林尽水源 B、虽席地不容闲也虽乘奔御风 C、旗尾略不沾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 五、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B、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D、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A .天下之伟观也 B.则一舸无迹 C .吴儿善泅者数百 D .分列两岸 七、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势极雄豪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溯迎而上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②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八、填空: ①《观潮》是________ 的 _________ 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____________ (今杭州)外观看 _________潮的盛况。 ②文中从视觉角度来写潮水的句子,先用比喻写潮水的变化,初时_____________ ,后如__________ 。再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③文中从听觉角度来写潮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文中写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们高超的技艺,句 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⑤写出两句古诗文中写潮的名句: 九、请写出文中正面描写海潮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观潮 一、下列带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屹.(yì)立昂.(án)扬 B.滚.(gǔn)动沸.(fèi)腾 C.浩.(hào)荡贯.(guán)彻 D.食盐.(yán) 霎.(sà)时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进入初秋,天气zhújiàn()凉爽起来。一下课,学校kuān kuò()的操场上dùn shí()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2.pàn wàng()着,秋的脚步近了。jiāng dī()染上了秋的色彩,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阳光下,让人感觉生活是多么美好!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观: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 观.潮()天下奇观.() 2.贯:①穿,贯通②连贯③世代居住的地方 横贯.江面() 鱼贯.而入() 四、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若()若()人()人() 风平()()()()鼎沸 ()()相接山()地() 漫()卷()齐头()() 1.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形容人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3.潮来前,江面上____________,几座小山在云雾中____________,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1)从“________”一词中我知道这句话把钱塘江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气势。 (2)我也能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____________”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长,“____________”说明水量大,从侧面烘托出江潮的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再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文中概括表达了作者观潮感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不仅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我能从文中摘抄这样间接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观潮》阅读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一、《观潮》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所写,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_______(今杭州)外观看________大潮的盛况。 二、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 2.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如履.平地B披发文.身 C吴儿善泅.者数百 D鞭.数十,驱之别院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C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4.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A 溯迎而上 B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随波而逝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B.天: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1.《观潮》第一课时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笼.罩(lónɡ lǒnɡ)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lǒnɡ zhào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物产丰富。 平静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4.海滨的夜色多么(),多么美丽!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浩浩()()山崩()() 人声()()若隐()()

1.《观潮》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一、lǒnɡ shàyì dǐnɡ 二、潮头逐渐顿时笼罩 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 四、荡荡地裂鼎沸若现

1.《观潮》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组词语。 提( ) 潮( ) 锯( ) 盼( ) 堤( ) 朝( ) 据( ) 粉( )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 风号浪吼(含有“风”) 三、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用加点的词造句)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比喻成了。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观潮》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一、提水堤岸大潮朝阳锯子根据盼望花粉 二、示例:人声鼎沸鸦雀无声风和日丽谈笑风生 三、1.示例:阳光洒在河面上,河面亮闪闪的,犹如长长的锦缎。 2.白浪水墙示例: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四、1. 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新课标人教版1观潮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1 观潮 钱塘江观潮 杨洋 今年的国庆节我过得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去钱塘江观潮。 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家驱车来到海宁盐官观潮公园,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我拼命地挤到栏杆处,放眼望去,只见钱塘江一望无际,风平浪静,什么异样都没有。我正纳闷,这有什么好看的…… 突然,人群一阵(骚搔)动,有人大喊:“潮水来啦,潮水来啦!”我赶忙朝着周边人看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现出一条长长的银线,隐约传来阵阵急骤的雨声。那线条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化作一条横卧江面的白练;那骤雨声也渐响渐近,变为瓢(泼沷)暴雨声,且越来越响,犹如闷雷似的滚来。等到潮水临近,江水猛涨,万顷波涛,(顷倾)刻间一线白练变成了一道水墙,潮声犹如万马奔腾,惊雷贯耳。霎时,潮峰从我眼前呼啸闪过,向西面驶去。 江边有一些年轻人随着它一路狂奔,似乎在跟它比赛谁跑得快,惹得众人都在旁边加油助威。潮水过后的钱塘江,留下了一些小波浪在你追我赶,阳光(洒酒)在上面,波光(粼粼麟麟),煞是好看。这是我第一次观潮,听爸爸说,这次看到的只是一线潮,它还有回头潮等奇妙的景观。 拍照留念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边,耳边还一直回荡着巨大的潮声,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来观潮。 (选自《小学生分类作文示范大全》) 1.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 2.“人山人海”的意思是,作者通过“人山人海”一词间接地表现了。 3.第二自然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4.仔细阅读短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参考答案】

1.骚泼顷洒粼粼 2.人群如山似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3.B 4.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的,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描写出来的。 5.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到了潮来时的声势浩大,潮水汹涌和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 钱塘江观潮 邸延生 到杭州一个星期后,我去了一趟萧山——去到钱塘江岸看大潮。 每年这个季节,特意赶来这里观看钱塘江大潮的人很多。多少年来,钱塘江潮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吸引着许多敢于冒险和勇于亲临险境来看大潮的人——潮水作为地球上出现的一种极为正常的自然现象,是靠了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引力和月球的吸力在大海中产生的潮汐所引起的,很有周期性。所以,人们观潮也就有了一个预期的时间安排,我就是按照这个发生潮汛的时间表赶来的。 然而我还是来晚了——大的潮汐已经过去,小的潮汐正在从江口涌来。即便这样,看那滚滚而来的潮汐依然是汹涌澎湃.(pài bài)的样子,像是一道竖立起的洪峰,又像是一 道横截大江的水坝,翻滚着、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威力、波澜壮阔地直涌过来。潮浪所到之处,涛声如惊雷在汹涌的水面上滚动,浪花飞溅,大有叱咤.(zhà chà)风云、雷霆万钧 之能势! 啊,钱塘潮!过去有多少游人墨客曾被你的巨大威力所震慑.(niè shè),又有多少游 人墨客曾为你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我不是诗人,我不能用优美的诗句来形容、来描绘你磅.(bànɡ pánɡ)礴的气势,但我确实为你的来势汹汹所震撼,更被你的巨大威力所叹 服!世界上难道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超越大自然的力量吗?海啸或是地震?抑或是龙卷风或者是火山爆发?我想,凡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人类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控制的。但是,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是赞美大自然所产生的这伟大的力量,赞美钱塘江大潮所带来的这极为壮观的一幕…… (选自《风雨人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1. 观潮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的读音,打上“√”。 薄.雾(bó báo风号.浪吼(háo hào)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chēng chèn )为天下奇观. 2拼一拼,写一写。 观潮笼罩横贯依旧 恢复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3照样子,写词语. 漫天卷地七上八下若隐若现 山崩地裂风号浪吼千奇百怪 4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1)我好象听到后面有人叫我. (2)树上的红红苹果犹如一个个灯笼给人们照亮. 6读一读,写一写.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用数量词具体写出了浪潮的景观 (2)这段话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3)先写大潮的形状颜色,我是从白色战马这个词知道的;再写大 潮的声音,我是从山崩地裂这个词知道的. 3.鸟的天堂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乐(le yue√)

(2)干(gan √gan)数( shu shu√) 数(shu shu√) (3)泊√(bo√po ) 2.拼一拼,写一写。 灿烂竹竿木桨规律 缝隙照耀树梢静寂 3.选词填空。 (1)陆续(2)继续(3)继续(4)陆续 4.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1)她兴奋地说:“看,孔雀开屏啦!” (2)他高兴地说:“我儿子太棒了。” 6读一读,写一写。 (1)好象---似乎 (2)描写大容树茂盛; 描写大容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3)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是,语气应当( 1 )(4)句子中两次提到“鸟的天堂”,它们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指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是特定的称谓;第二 个指作者由衷的感觉到这确定是鸟的天堂。 语文园地一 1拼一拼,写一写。 薄雾沸腾缝隙恢复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漫天卷地

观潮同步练习题

观潮同步练习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1、观潮 [预习提示] 1、课文按( )顺序写的,先写( ),再写( ),最后写( )。 2、观潮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注意带点字的读音,把( )里不正确的音节划去。 闷(mēn mèn)雷涨(zhǎng znàng)潮飞奔(bēn bèn)而来 恢复(hùi fù ) 踮(diǎn diàn)着脚风号(háo hào)浪吼 二、看拼音写词语。 kuān kuò lǒnɡ zhào fèi ténɡbēn ténɡyī jiù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 ( ) ( ) ( ) ( ) ( ) yì lì chàn dòng fēng háo làng hǒu qí tóu bìnɡjìn shuǐ tiān xiāng jiē ( ) ( ) ( ) ( ) ( ) ruò yǐn ruò xiàn hénɡɡuàn jiānɡmiàn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huī fù ( ) ( ) ( ) ( ) áng shǒu dōng wàng màn tiān juǎn dì rén shān rén hǎi mèn léi gun dòng ( ) ( ) ( ) ( ) 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若:A、如果,假如 B、如、像 C、你 (1)①若隐若现( ) ②求贤若渴( ) ③若是( ) ④若辈( )漫:A、水过满,向外流 B、满、遍 C、没有约束 (2)①漫天卷地( ) ②漫山遍野( ) ③漫谈( ) 观:A、看 B、看到的景象 C、对事物的认识 (3)①天下奇观( ) ②观赏美景( ) ③走马观花( ) 四、选词填空。 宽阔宽广 (1)( )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传来传动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 )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屹立耸立 (3)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天安门广场。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观潮》练习(含答案)

《观潮》练习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雷霆.()艨艟 ..()()奔.腾() 乘骑.()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 善泅.者()罗绮.()倍穹.()僦赁 ..()() yǐntínɡménɡchōnɡ bēnjìlǚshūgě qiúqǐqiónɡjiùlìn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自.既望() (2)方.其远出海门() (3)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4)吞天沃.日()(5)艨艟 ..尽 ..() (6)既而 () (7)乘骑.弄旗标.枪舞刀()() (8)倏尔 ..黄烟四起()(9)则一舸.无迹() (10)披发文.身() (11)溯.迎而上() (12)出没于鲸波万仞 ....中()() (13)饮食百物皆倍穹 ..常时() (14)则僦赁 ..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①从②当……时③城墙连接④用水淋洗⑤战船

⑥一会儿⑦马树立,举⑧忽然⑨船⑩画 花纹 (11)逆流(12)巨浪形容浪头极高(13)加倍高(14)租用即使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发()身,手()十幅大彩旗,() 先鼓勇,溯()而上,()于鲸波万仞中,()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披文持争迎出没腾身 4、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候) B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 C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D披发文.身(文采) 画花纹V. 2.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C ) A如履.平地n.--v. 踩B披发文.身n.--v. 画花纹 C吴儿善.泅者数百擅长 D鞭.数十,驱之别院n.--v. 鞭打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C ) A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C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4.下面各句中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B ) A 溯迎而上修饰 B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随波而逝修饰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修饰 5.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C ) A.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B.天:天下之伟观也世界吞天沃日天空 C.百:艨艟数百腾身百变上百,形容数量多 D.而:溯迎而上修饰而僦赁看幕但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课后作业及答案 1.让生字走进语境。 清晨,大海上空笼罩着蒙蒙的薄雾。不一会儿,làng cháo ()奔腾而来,yóu rú()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拍打着kuān ku ò的()的dà dī()。随着新日的冉冉升起,海边又zhú jiàn()恢复了平静。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震.动(zhèn)沸.腾(fú) B.鼎.沸(dǐng)哀号.(háo) C.霎.时(shà)昂.首(áng) D.屹.立(yì)称.为(chēng)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①这句话把比喻成,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 ②形象的比喻可以让句子增色不少,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补充下列句子。 雨越下越大,好像。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花儿徐徐飘落,如同。一颗颗葡萄犹如,又仿佛,真是漂亮!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

着,盼着。 ①句中“”一词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体现人多的成语还有()(多选) A.络绎不绝 B.寡不敌众 C.门可罗雀 D.川流不息 ②“昂首东望”“”“”等词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这个句子从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奇特。 4.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鼎沸②风平()() ③浩浩()()④水天()() ⑤()()浪吼⑥()()地裂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潮来时,江面上(),潮水声犹如()。海堤上(),根本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课文按、、的顺序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我想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观潮练习题 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声如雷霆.()②吞天沃.日()③艨艟 ..数百()()④一舸.无迹()⑤乘骑.弄旗()⑥鲸.波万仞.()() ⑦车马塞.途()⑧珠翠罗绮.()⑨僦赁 ..看幕()()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自既望.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 吞天沃.日________ 舞刀于.水面________ 吴儿善泅.________ 略.不相睹.________ ________ 随波而逝.________ 鲸波万仞 .. ________ 倍穹.常时________ 僦赁 ..看幕________ ________ 披发文.身________ 溯.迎而上________ 如履.平地________ 弄.旗、标.枪________ ________ 罗绮溢.目________ 出没 ..万仞中________ ________ ..于鲸波 三、一词多义。 (1)为:①海涌银为.郭________ ②“敌船”为.火所焚________ ③十八日为.最盛________ (2)势:①势.极雄豪________ ②奔腾分合五阵之势.________ (3)仅:①仅.如银线 ________ ②仅.有“敌船”________ (4)能:①以此夸能.________ ②能.以径寸之木________ 四、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项() 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林尽.水源 B、虽.席地不容闲也虽.乘奔御风 C、旗尾略.不沾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天.下之伟观也吞天.沃日 五、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

《观潮》原文及翻译(带答案)

《观潮》原文及翻译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的雄伟景观啊。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是潮水最兴盛的时期。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当潮水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接着就越来越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每年(农历初八)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检阅水军,数百艘战舰,分列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水面上(的船上)还有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像踩着平地一样。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轰响震动,声音就像山塌了一样。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待到)浓烟消散水波平静,连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焚烧的“敌船”,随着波浪漂走了。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持着十幅大彩旗,争先奋勇,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出没,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江岸上下十多里的地方里,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了道路,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饮食和别的物品的价格比平时加倍的高,可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观潮》 人教版部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观潮》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震动(zhèn)沸腾(fú) B.鼎沸(dǐng)哀号(háo) C.霎时(shà)昂首(áng) D.屹立(yì)称为(chēng) 2.让生字走进语境。 清晨,大海上空笼罩着蒙蒙的薄雾。不一会儿,làng cháo ()奔腾而来,yóu rú()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拍打着kuān kuò的()的dà dī()。随着新日的冉冉升起,海边又zhú jiàn()恢复了平静。 3.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鼎沸②风平()() ③浩浩()()④水天()() ⑤()()浪吼⑥()()地裂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潮来时,江面上(),潮水声犹如()。海堤上(),根本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①这句话把比喻成,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 。 ②形象的比喻可以让句子增色不少,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补充下列句子。

雨越下越大,好像。 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花儿徐徐飘落,如同。 一颗颗葡萄犹如,又仿佛,真是漂亮!(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①句中“ ”一词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体现人多的成语还有()(多选) A.络绎不绝 B.寡不敌众 C.门可罗雀 D.川流不息 ②“昂首东望”“ ” “ ”等词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这个句子从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奇特。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课文按、、的顺序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我想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这段话写出了潮来时的三种景象,请用精练的语言写出潮水的变化。 潮水的形态:白线——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同步练习题 一、补充下列词语。 山( )地( ) 人( )人( ) ( )天( )地 人( )鼎( ) 风( )浪( ) ( )头( )进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1、课文开篇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总起全文,“天下奇观”是指:() A、钱塘江大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景象。 B、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2、如果你有机会亲眼目睹这雄奇的钱塘江大潮,你会说(想)什么呢?答: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塘江不是天下奇观么?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排列下列句子顺序,用序号表示。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 )潮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  1、给文章空白处补充完整文章首发来自多品小学教育网百度可找到我们。 2、解释“人声鼎沸”: 造句: 3、按时间顺序把这段话分成两层,用“|”标出,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4、第一层写江潮要来时的特点是: 第二层写江潮来时的特点 答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作业-《观潮》 (含答案)

课后作业A-《观潮》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震.动(zhèn)沸.腾(fú) B.鼎.沸(dǐng)哀号.(háo) C.霎.时(shà)昂.首(áng) D.屹.立(yì)称.为(chēng) 2.让生字走进语境。 清晨,大海上空笼罩着蒙蒙的薄雾。不一会儿,làng cháo()奔腾而来,yóu rú()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拍打着kuān kuò的()的dà dī()。随着新日的冉冉升起,海边又zhú jiàn()恢复了平静。 3.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鼎沸②风平()() ③浩浩()()④水天()() ⑤()()浪吼⑥()()地裂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潮来时,江面上(),潮水声犹如()。海堤上(),根本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①这句话把比喻成,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 ②形象的比喻可以让句子增色不少,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补充下列句子。 雨越下越大,好像()。 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花儿徐徐飘落,如同。 一颗颗葡萄犹如,又仿佛,真是漂亮! (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①句中“”一词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体现人多的成语还有()(多选) A.络绎不绝 B.寡不敌众 C.门可罗雀 D.川流不息 ②“昂首东望”“()” “()”等词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这个句子从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奇特。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课文按()、 的顺序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我想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 ()。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这段话写出了潮来时的三种景象,请用精练的语言写出潮水的变化。 潮水的形态:白线———— (2)这段话从潮水的和两方面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并巧妙地运用、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3)语言具体、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分析下面三个句子并填空。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句②与句①比,增加了词语“()”“()”,从数量和 方面把浪潮写具体了;句③与句②比,又增加了词语“()” “()”,更具体地突出了大潮来时的()。 (4)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片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 7.下面是兰兰写的导游词的开头,请你想象画面,试着把它补充完整。(选做题) 大潮就要来了,要摄像的,请大家做好准备。听,大潮离我们很近了,()。快看啊,远处出现了()。 你看,潮水就要向我们扑来,()。 现在,我们脚下的大地都颤动起来了。这样的观潮体验相信你们一定会终生难忘!8.根据钱塘江潮汛时刻表填空。(选做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