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材采收加工学总结

中药材采收加工学总结

中药材采收加工学总结
中药材采收加工学总结

中药材加工学: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与加工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中药材加工: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收与加工处理技术。

中药材的采收:药用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当入药部位器官达到药用要求时,则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收获,这一过程称为中药材的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期:是指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的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终按照月、旬表示采收期。

采收年限:也称为收获年限,是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道地药材: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所生产的药材。生产较为集中,并且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讲究。

产地初加工: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拣选、筛选、风选、清洗、切剥等,然后去除非药用部位,在进行干燥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其尽快形成商品药材。

净制:中药材在切制、炮制、调配、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要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中药材。

中药材产地切制:指将净选后的新鲜药材直接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加工工艺,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

蒸、煮、烫的目的:一、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二、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参等;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如桑螵蛸、五倍子等;四、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如黄精、玉竹等;

五、蒸、煮、烫可使一些药材中的酶类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发汗:有些药材产地加工时,通常将药材在晒、微火烘或微煮后,堆置起来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散发,促进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的方法。

中药材的包装:指根据中药材的自然属性,选取适当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采取一定的技术,将中药材包裹封闭,进行必要的装潢并印刷适当的标记和标志的过程。

泛油:中药材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干燥药材表面呈现油状物质,伴有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被干燥药材中水分的气化量,即水分量的减少值。干燥目的: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干燥指通过汽化蒸发除去药材中水分的过程

全年可采收:苏木、降香、沉香、侧柏叶。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枳实、枳壳、青皮、乌梅。成熟经霜变色时采收:山茱萸、川楝子。宜在近成熟的清晨或傍晚采收:枸杞子、女贞子。需提早采收的种子类中药材:牵牛子、肉豆蔻。

中药材贮藏中变异的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虫害、鼠害。

中药材贮藏中变异的现象:发霉、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花正开放时采收:玫瑰花、洋金花、旋复花。霉变一般室温20~35℃,相对湿度75%以上

树皮类中药材采收时间通常清明至夏至间。采收原因:1此时植物生长旺盛,树皮内养料丰富,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并开始移动2.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3.皮质和木质部容易剥离4刮皮操作容易进行5.剥离后伤口容易愈合

中药采收的目的:适时采收,利于优质高产;纯净药用部位,便于商品分级;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使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材的传统采收原则:根据有效成分在体内的消长规律、传统经验和生物特性决定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

中药材的现代采收遵循原则:1.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的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位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即为采收期3.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适宜采收期4当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位的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应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5有多重因素影响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的却是复杂的,可借助计算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根据公式:有效成分总量=药材单产量*有效成分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1.除去杂质和非要用部位,保证药材品质 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 3.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4.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5、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6.便于包装、贮藏和运输。

中药材包装的目的:1.保护中药材2.便于流通3.促进销售4方便使用

中药材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1.相容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对等性原则5美学性原则6无污染原则。

大黄来源: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采收:3年以上,立冬前后地上部分枯黄时采收.加工:西大黄(切制-干燥-撞光),南大黄,水根,切制忌铁器,烘干以文火加热不得停火

附子采收:第二年6月下旬到8月上旬盐附子的加工方法:胆巴水用于防腐和降低毒性。1泡胆(2~3日)2捞水(将水吊干再泡)3晒短水(表皮稍干)4晒半水(4个小时左右)5晒长水(曝晒一天,表面出现盐结晶)6烧水(煮沸的胆巴水泡48小时)

白芍第3年到4年8月份收获.割下芍药根,掐头去尾,大小分档,室内堆积2-3天

加工:切制、堆置、擦白(去外皮):撞去皮、刮去皮浸泡在清水中、煮芍:(80度倒入,煮沸20~30分钟)、干燥:暴晒1-2个小时堆置晒至折断易碎时室内堆积

北沙参采收:生长1-2年采收春种秋收产地加工:A洗净泥土,按粗细长短分级B分别捆扎成2-2.5公斤小捆,入开水中烫煮C先捏住根头部,根下部如水中烫煮几秒钟后,再打开捆将根散入水中,翻动烫煮2-3分钟

延胡索采收:5~6月地上部分完全枯萎5~7天后采挖.产地加工:1净制分档2煮制(程度-药材内部呈黄色中心有一小白点为度,竹针刺穿为度)3干燥(晒干-室内回潮3~4天晒干2~3天,烘干50到60度)相对湿度70%~75%之间,安全水分9%~13%

人参采收:5~6年采收于9月上、中旬为宜。采收年限:普通参生长5-6年采收;培植大货可8-9年采收;石柱参生长12-18年采收。

产地加工:生晒参:全须生晒参:鲜参一洗刷一日晒一熏蒸一烘干一绑须一分级一装箱

普通生晒参:鲜参一洗刷一下须一日晒一熏蒸一烘干一分级一装箱

糖参:选参,熏参,洗刷,焯煮,排针,顺针,灌糖,干燥

红参:浸润(直浸,喷淋),清洗,分选,蒸制(锅灶蒸参法,蒸参机蒸参法),晾晒,高温烘干(70度),打潮,下须,低温烘干。蒸制时间过长-红参色泽发黑质量减情,时间过短温度过低红参色淡有生心黄皮。

硫磺熏蒸作用:加快干燥,防止虫蛀使洁白参根含水量<13%蒸参水的PH值应为7.0±0.1,不能低于6.8,烘干最适温度为70℃,低温烘干的干燥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30℃~35℃

西洋参青支:干燥湿度不当产生霉变红支:烘干温度超过40度产生

三七春七:栽种3~4年后采收,摘除花后7~8月采挖的三七冬七:留种后12月到第二年一月采挖的三七.头:三七大小专用单位,指质量500g干燥的三七主根个数

白芷产地品种:祁白芷,禹白芷,杭白芷,川白芷.检查熏硫熏透的方法:用小刀将白芷顺切成两块,在切面涂碘,呈蓝色很快消失

丹参发汗:至根条内心由白色变为紫黑色即可。

地黄加工:装焙:在火炕上摊放均匀,保持50~60度、翻焙、传焙:堆积发汗3~4天、打圆(搓圆装焙)、储藏:潮湿沙中

党参党参在大部分产区都进行搓揉处理,使其坚实饱满,皮肉紧密相连,但搓的次数不宜过多,用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变成油条。

天麻采收:春秋两季地上部分枯萎,天麻休眠期采收加工:净制,蒸制(熟透无白心为度),干燥(开始温度过高,天麻药材外层水分迅速蒸干形成硬壳,内部排水困难不宜干燥

大青叶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采收:春播每年2~3次。一般用镰刀离地面2~3cm处割下大青叶。采收因在连续晴天后进行。产地加工:将大青叶运回晒场后,进行阴干或晒干。若阴干,需在通风处搭设荫蓬,将大青叶扎成小把,挂于棚内阴干。若晒干,需放在芦席上,经常翻动,使均匀干燥。靛玉红不得少于0.02%

麻黄来源:草麻黄+中麻黄+木麻黄—草质茎.采收:10~11月,留茬高度以离根茎2cm左右为宜。产地加工:采收后去除杂质,阴干,或晾至5-6成干,扎成小把,再晒干即可。

薄荷采收:第一次(头刀)6月下旬至7月上旬,薄荷主茎10%~20%花蕾盛开时,开始收割。第二次(二刀)在10月上旬开花前进行。收割时要齐地将上部茎叶割下,割下的薄荷立即摊开晾晒。收割时因在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进行(此时挥发油的含量最高)

一般叶子的重量要占总重量>30%。加工:收割后摊晒2天,注意翻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悬挂起来阴干或晒干。薄荷干燥过程中应防止雨淋、夜露,否则易发霉变质。

穿心莲:采收一般每年采收1次,宜在栽种当年10月花蕾初现期采收。产地加工:割后摊晒至5~6成干,然后扎成小把再晒至足干。商品规格:叶片不少于35%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总量不少于0.8%。穿心莲根和种子种不含穿心莲内酯

剥皮再生技术——在一定的条件下,环状剥取一部分树皮,剥皮处用塑料薄膜包裹,其后长出新枝,新皮长到一定的厚度,可继续环剥。

再生新皮的生长机制:1树皮分为周皮、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新分化的韧皮部和部分形成层。2剥皮后会剩下来部分未分化的母细胞。3母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修复形成层3形成层细胞分裂,向内产生韧皮部向外产生木质部。4产生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恢复了传导功能,同时产生了新皮。5靠近表皮的一些未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和部分残留的形成层细胞形成了木栓形成层。5最终发展成近乎完整的周皮。

发汗作用的目的:有的中药材通过蒸、煮、堆积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药材变色、变软,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利于干燥。

牡丹皮:安徽铜陵。移栽3~5年即可采收。加工:1原丹皮:堆放1~2天,失水变软后,去须根,用刀剖皮,深达木部,抽去木心,将根皮晒干,为原丹皮。晒时趁其柔软,将根条理直,捏紧刀缝使之闭合。2.刮丹皮:趁鲜刮去外皮,再用木棒将根捶破,抽去木部,晒干,为刮丹皮(粉丹皮),或将主根洗净后置密闭容器内,用硫熏蒸约2h后取出,刮去栓皮,剥取根皮,再用硫熏2h后取出,低温烘干。3.丹须:根条细小,不易刮皮和抽心,直接晒干,为丹须。

厚朴:采收时间15~20年,采收期5~6月。伐树剥皮;剥皮再生。1.筒朴(干朴):从下至上依次量取70cm,环割。兜朴:树基部3~5cm处向上量45~75cm。脑朴:离地60cm处横向锯断,在向下挖3~6cm。2.浙江厚朴:通风室内,离地33 cm高搭一架,将脑朴、筒朴、根朴分别堆放风干。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不少于2%

肉桂:采收:选择5年以上树龄的肉桂树。1.全部剥皮:于3~5月或9~10月进行. 剥树皮时在离地面2-4cm高的树干上环割一刀,向上量40cm处再环割一刀,在两环之间,纵割一裂隙,用刀斜插其内,上下左右轻轻剥动,将树皮剥落。2.部分剥皮:于7~8月进行,每次每一树干剥取1/3,以待树皮愈合后再行剥取。加工:1.企边桂:剥取十余年的树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桂皮层内的桂皮),摊晒至软,将每块桂皮夹在木制桂夹上,将

数块叠起,两端和中间用绳索绑紧,使每块桂皮卷成槽状后,摊晒至四成干时,除开绑绳和桂夹,利用早、晚较弱的阳光晒至足干。2.官桂:亦称桂通,剥取栽培5~6年的幼树干和粗枝皮,晒1~2天后,自然卷成圆筒状,阴干。3.板桂:剥取老年树的干皮,在离地30cm 处作环状割口,将皮剥离,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时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4.桂心:亦称碎桂,肉桂皮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碎块,削去外部栓皮,称桂心。杜仲采收:选择15~20年树龄的植株,于4~7月,剥取局部树皮,剥皮时,离地面50cm 处在树干上环割一刀,按规格向上量到规定尺度,再环割第二刀,然后纵割一刀,小心将皮剥下。截成85cm长的段,运回加工。加工:将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在稻草垫底的平地上,每层5~7cm厚,注意层间留出适当空隙,防止中间霉变,叠放后用绳捆好平放压实,堆置“发汗”,初夏5~6天,盛夏1~2天,至内皮呈紫褐色,取出,晒干,即可分等包装。环状剥皮的影响因素:1剥皮树的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干型好,树皮商品质量好的树2剥皮时间:环状剥皮的最佳时间在6~7月,此时树木水分充分,营养丰富,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容易形成新皮。3剥皮天气:最适温度25~36度,湿度80%以上,昼夜温差不大4严格消毒:使剥皮部不受污染,要对手、剥皮工具进行消毒,提高剥皮完整性和树的成活率5环状剥皮部位的技术处理:用白色塑料薄膜包扎环剥部位,提高绝对温度和湿度,促使细胞分裂,避免暴晒,雨淋,从而防止发生细胞脱水干涸和病虫害。

沉香采收:1.选择树干直径在30cm以上的壮龄白木香树,在距地面1.5~2cm高处,在树干上顺砍数刀,刀距30~50cm,深3~4cm,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则分泌树脂而呈棕黑色,经数年后割取含有树脂的木材,运回加工。2.在距地面1m的树干上,凿深3~6cm,直径3~6 cm小口,然后用泥土封闭,伤口附近的木质部逐渐分泌树脂,经数年后即成沉香,割取含有树脂的木材,运回加工。加工:把已结香的木材才回后,用具有半圆形刀口的小凿子和刻刀雕挖,剔除不含树脂的白色轻浮木质和腐朽木质,留下黑色坚硬木质。然后再加工成块状、片状或小块状,置室内阴干。等级:按照商品质地及表面树脂部分(俗称油格)所占比例分为四个等级。一等:身重结实,油色黑润,油格占整块80%以上;二等:油色黑润或棕褐色,油格占整块60%以上;三等:40%以上;四等:质疏松轻浮,25%以上

花类药材采收加工方法:花蕾一般在含苞未放时采收,过早花未成形,气味不足,如金银花、辛夷,槐米、丁香。2花正开放时采收,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容易导致花瓣脱落变色,有效成分降低,影响药材质量。如玫瑰花、洋金花3花盛开时采收,如菊花、番红花。4花期较长的分批采收。5采收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低温下迅速烘干,以使其颜色鲜艳、花朵完整。

金银花采收:栽后第3年开花。花期大约为15天。采收期必须在花蕾尚未开放之前,一般于5月中、下旬采摘第一茬花,每隔1个月陆续采一次,一年可采4茬。也有地区采收时间为小满至芒种时节(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当花蕾膨大,呈青白色时,采摘头茬花,1~2个月后再采二三茬花。二白花:花蕾由绿变白、上部膨大、下部青色时采收。大白花:花蕾完全变白色,尚未开放时采收。加工:1.晒干法:将金银花薄摊于竹席、木器或晒筐中,一般2~3cm厚,在上午10点以前摊开,中午强光时放置阴凉处,下午光线不强时再晾晒。以当天或两天晒干为宜。2.烘干法:将金银花放到席上,室内放2~3个火炉,并设置排气窗或排气孔。1初烘时温度不宜过高,30~35度。2小时后室温提高到40度左右,此时鲜花逐渐排除水汽。经5~10小时,将室温提高到40~50度,再烘10小时,大部分水汽被排出最后将室温升至55~60℃,使花迅速干透。花心尚未干透,经过几天反润,取出晒一天。烘干和晾晒时不宜用手直接触摸,以防金银花变黑。绿原酸含量:三青>二白>大白>银花>金花款冬花:采收:栽种的当年立冬前,在花蕾尚未出土而苞片呈紫红色时采挖并摘取花蕾。加工:花蕾采后立即薄摊竹匾上于通风、干燥处晾干,经3~4天,水气干后,取出筛去泥土,除净花梗,再晾至全干即成。烘干温度控制在40~50度,花蕾摊贩5~7cm。

菊花采收1.亳菊花:种植当年11月中、下旬当花盛开时第一次采摘,隔5-7天采摘第二次;过7天采收第三次。采花标准为:花瓣平直,有80%的花心散开,花色洁白。2.滁菊花:10月底至11月初开始采花,要根据开花先后,逐朵采摘。以中央的黄色管状花已有三分之二散开为采摘标准。即待花瓣平展,由黄转白而心略带黄时。选择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分批采收。11月中、下旬采完,一般分四次采摘。3.贡菊花:于“立冬”前后,花瓣平直,花蕊散开60%-70%时,根据花开先后,分批采摘。4.杭菊花适宜采收的杭菊必须是成熟的,其标志是花瓣雪白、花蕊散开。在10月下旬即可采摘头花。应于每天露水干后采收。加工:1.亳菊花:采收后常扎把倒挂于通风干燥处,晾干3~4周,干燥快者色白,干燥慢者为淡黄色,至花有八成干时,即可将花摘下,置熏房内用硫黄熏白。熏后再摊晒1天即可干燥。2.滁菊花:阴干、熏白,晒至六成干时,用竹筛将花头筛成圆球形,再晒至全干即成。晒时切忌用手翻动,可用竹筷轻轻翻动晾晒。3.贡菊花:刚采回的鲜花上“花焙”进行第一“嫩焙”,温度40℃~50℃,约需2.5~3h,如果含水量过多,则须5~6h,每20 min翻动1次。待烘至7成干时,转入第二轮“老焙”,时间约3 h,约30 min翻动1次,温度应适当降低。至花表面呈象牙白时,即可从烘房内取出,再置通风干燥处阴至全干。4.杭菊花:多采用蒸后晒干(l)蒸前处理:首先要挑选出烂花。一般采花后晒半天至一天再蒸,可使花瓣变得更白。(2)蒸花:蒸花前首先将花轻轻地放在蒸花盘上,厚度一般以4朵花厚度为好。摊薄蒸,颜色好,易晒干。蒸时首先把锅水烧开,然后放入蒸盘。蒸花时火力要猛而均匀,每蒸一笼需4~5分钟。(3)晒花:出笼后排在晒板上。晒2~3天后,翻过来再晒2~3天,然后摊在帘子上晒到花心完全发硬为止。4收藏:花蕊用大拇指和食指捻几下,无腻感

红花采收:1开花后进入盛花期后,每隔2~3天分批采收。2早晨日出,露水未干前,苞片锐刺发软时采收。3适宜采收期-花正开放,花冠顶端由黄变红时采收。花冠全部金黄色或深黄色的不宜采收。

枳实:5~6月拾取地上经风吹落或自行脱落的幼果枳壳:7~8月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陈皮:9~11月成熟的果实加工1.取皮:剥取果皮时,将果皮用小刀划成三瓣或划十字开成四瓣,每瓣与底部相连。2.干燥:将果皮摊开阴干或通风干燥。陈皮加工也有用手剥开者,但果皮易破碎不完整

山茱萸:采收:果实由绿变红,9~10月份采收。杂质不超过3%水分不超过16%

枸杞子:春果:6月初到六月下旬采收的果实。伏果:6月下旬以后采收的果实。秋果:9月下旬采收的果实。油籽:晒干后变黑的果实。加工:1.晒干法:采回的鲜果及时摊晾于竹匾或芦席上,厚度不超过3cm。一般以1.5cm为宜。前两天放在阳光不太强或通风的地方,过两天待皮皱后,暴晒至果皮干燥、果肉柔软,再放入布袋或簸箕内撞擦除去果柄。2.烘干法:遇雨时烘干,先用45℃~50℃烘至七八成干后,再用55℃~60℃烘至全干,经2~3昼夜即可烘干。烘干后除去果柄。

茯苓:野生茯苓多在7月至次年3月间于马尾松林中采取。呈黄褐色,如色黄白则未成熟,如发黑则已过熟判断野生茯苓采收方法:1松树林中树桩附近有裂隙,敲击有空响声。2松树周围有呈粉白膜状或粉白灰色菌丝3树桩头腐烂后有黑红色横线裂口4树桩周围不长有草的地方5小雨过后树桩周围干燥较快。茯神: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的白色薄片。青黛来源: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末或团块。靛蓝不得少于2% 靛玉红不得少于0.13%

冰片:天然冰片—右旋龙脑(含量>96%)艾片—左旋龙脑(85 %)合成冰片—消旋龙脑。五倍子:1五倍子由青绿色变为葱绿色或葱白色,向着阳光的倍壁呈鲜红色或为微红色2倍内蚜虫有翅长出,腹部由黄色变为墨绿色(倍内蚜虫虫体为黄色,无翅-未熟)3每五百克,角倍50~100个,肚倍90个以内。产地加工:鲜倍投入沸水中杀青。边煮边搅拌,3~5分钟后,表面由黄褐色变为灰色,取出晒干。鞣质不得少于50%,没食子酸不得少于50%。

水蛭:来源:水蛭科动物蚂蝗+水蛭+柳叶蚂蝗。采收:9~10月兜捕,猪血诱捕。质量最好的是水蛭,其1g含有的抗凝血酶达到16% 加工:1.生晒法:用线绳穿起,悬吊在阳光下暴晒。2.水烫法:集中放入盆中,将开水突然倒入,以淹没水蛭2~3指深为宜,20 min左右捞出烫死的水蛭,洗净放在干净地方晾晒。3.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撒入器皿内,将水蛭上下翻动,边翻边揉搓。水蛭逐渐收缩变小,最后冲洗干净晒干即可。4.石灰法:将水蛭放入石灰中,埋20 min左右,水蛭即中毒死亡,筛去石灰粉,然再晒干或烘干。5.烟丝法:将水蛭埋入烟丝中,约半小时后即死亡,洗净晒干即可。6.烘干法采用低温(70℃)烘干。全蝎:春蝎:清明至谷雨之间捕获的。伏蝎:夏末秋初捕获,已食泥土,质地较次。加工:1.盐水蝎(1)将活蝎放入盐水中浸泡6~12h,滤去污物,置锅内煮沸后去除泡沫,再放入用盐水浸过的全蝎,用大火3h左右,改用文火,不再添水,经常翻动全蝎。煮至基本水尽,全蝎脊背抽沟,全身僵挺,色泽光亮。置通风、干燥处晾干。活蝎:食盐:水(水温20℃~25℃)=10:1.5:40 (2)将全蝎放入冷水盆中洗净泥沙并使排出粪便,洗净后,放入装有盐水的锅或缸内泡2 h,取出。取新盐水放入锅内加热,再放入全蝎,煮沸20 min,捞出,摊干,置于通风处阴干。2.清水蝎:先将全蝎放入冷水盆中洗泡,捞出,放入沸水中继续加热,待水再沸时可取出晾干。为避免虫体发脆易碎,忌在太阳下暴晒。

僵蚕石灰处理目的1吸去虫体内部水分,便于干燥2杀死白僵菌,保证僵蚕质量和用药安全蟾酥:每年5~10月取蟾酥的方法:用竹刀适当用力刮耳后腺,取白色浆液(接触铁器颜色变黑)。华蟾蜍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总量不少于6%

蛤蟆油:加工方法:蛤士蟆”在贯穿悬挂初期,因后肢挣扎活动,使腹内油脂凝集成块。膨胀度不得低于55%

蛤蚧采收方法:5~9月光照法,引触发,针刺法。产地加工:除内脏,撑腹,烘干,扎对阿胶:多在每年冬至后宰杀毛驴,剥取驴皮,采收后,运回加工。加工:1.水洗:将采收来的驴皮放在清水中浸泡2~3天,每天换水1~2次,浸软后取出,去除附着的毛及污垢,切成小块,再洗净。2.水煮:将洗净的驴皮放入沸水中煮15分钟,至皮卷成筒状时取出,再用5倍量的清水煎熬,至液汁稠厚时取出,反复5~6次后,直至驴皮溶化成胶状溶液为止。

3.出胶:将所得到的胶状溶液用细铜筛过滤,滤液中加入少量白矾粉搅匀,静置数小时,待杂质沉淀后,取上清液,加热浓缩。在出胶前2小时加入黄酒、冰糖(驴皮:黄酒:冰糖=100:7.5:7.5),继续煮至锅面起大泡时,改用文火继续熬胶,熬至浓度达到用铲挑起少许,断续成片落下,此时再加入适量香油,立即停火出胶。

4.切制

5.晾晒:每隔2~3天翻动一次,7~8天后整齐放入木箱中,压平后密闭,待表面回软后取出摊晾,干后再闷,再晾,包装前用湿布擦去表面膜状物,盖上朱砂

鹿茸 1.锯茸二杠茸每年可采收两次,三叉茸只采收一次。①一般从第三年的鹿开始锯茸。

②二杠茸的采收第一次是在清明后45~50天,又称头茬茸;采后50~60天采第二次,称二茬茸。③三叉茸的采收则在每年7月下旬。(2)部位:用特制的茸锯在珍珠盘上侧1.5~2cm 处下锯。(3)止血:以七厘散、氧化锌混合均匀研成粉末作为止血药。2.砍茸:仅适用于生长6~10年的老鹿或病鹿、死鹿。一般在每年6~7月间采收。二杠茸:1~2个侧枝的花鹿茸三叉茸:两个侧枝的花鹿茸单门:一个侧枝的马鹿茸莲花:两个侧枝的马鹿茸三(四)叉茸:三(四)个侧枝的马鹿茸

牛黄天然牛磺:去净附着的薄膜,用灯心草包上,外用纸包好,置于阴凉处阴干。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变质。人工培植牛黄(去除残留物—熏硫—干燥)。胆红素不得少于35% 朱砂:硫化汞不得少于96% 雄黄:二硫化砷不得少于90%

芒硝全年均可采收,因低温易形成结晶。硫酸钠不得少于99%

1.红花加工:晒干或阴干即可。红花采收后不能暴晒,也不能堆放,采下的花应及时摊放苇席上晒干,晒时应在弱日光下晒干;若阳光太强,应用布遮盖,以保持红花颜色的鲜艳,否则红花易变黄褪色。在晾晒时要以工具轻轻翻动,但不可用手直接翻动红花,否则易使红花色变污暗。采花后也有摊在苇席上放阴凉通风处慢慢阴干,阴干质量较晒干为好。可微火烘干,但应控制温度在40℃-50℃的烘房内烘干,温度不得过高。

2.山茱萸加工:采收后的果实去掉果柄、枝条和树叶,再经如下处理:1.生剥将果实晒至半干,去核留果肉,晒干。2.水煮(l)果实倒入沸水中,搅拌10~15 min,捞出,放入冷水中稍浸,趁热捏去果核,晒干或烘干。(2)85℃~90℃热水中烫3 min至软,用冷水冷却,沥干,去核,果肉烘至含水18% (55℃~60℃),回软,包装。3.水蒸将果实放入蒸笼蒸至上气后再蒸5 min,待稍凉,捏去果核,将果肉晒干或烘干。4.烘焙果实放入竹笼或火炕上,用文火烘焙,果肉变软发皱时,取出放凉,捏去果核,将果肉晒干或烘干。

3.茯苓加工发汗:茯苓采收后,洗净泥土,直接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用稻草围盖进行“发汗”,或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一层稻草,大个的铺放2层,小个的铺放3层,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叠,最上层铺盖稻草后再盖上厚麻袋,四周也用稻草封严,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后,将其表面水珠擦去,取出,放阴凉处,待其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数次,至茯苓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时,取出擦干净,此时其表面出现皱纹,皮色变为黑褐色,内部水分大多散失,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

切制:将“发汗”后的茯苓趁湿切制,或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进行切制,其先削下或剥取的外皮部分,为“茯苓皮”;茯苓去皮后切片,为“茯苓片”,切成的方形或长方形块状者,为“茯苓块”。近皮处显淡红色的部分切制成的小方块或厚片,为“赤茯苓”;将茯苓菌核内部白色的部分切制成薄片或小方块,为“白茯苓”;“茯神”中间的松根。为“茯神木”。

4.冰片采收1.天然冰片:采集樟新鲜茎、叶,进行水蒸汽蒸馏提取,升华的结晶体。2.艾片:艾纳香于霜降前后,当叶片呈黄绿色时及时采收。先将脱落的艾叶集中,然后分期分批摘下成熟的叶片,割下嫩枝。采收时宜选晴天早上或傍晚进行。3.龙脑冰片: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遇空气结成团块。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得到的结晶。

加工1.天然冰片:采集新鲜茎、叶,进行水蒸汽蒸馏提取,升华的结晶体。2.龙脑冰片: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得到结晶。3.冰片:自松节油蒸馏得的蒎烯,加接触剂偏硼酸,与无水草酸作用,直接生成龙脑草酸酯,再以氢氧化钠加热水解为粗龙脑,然后用汽油重结晶精制。以松节油、樟脑为原料,经化学反应的合成品。4.艾片:艾纳香的叶经水蒸气蒸馏,冷却得到的灰白色粉状物再经去油得到艾粉,并经提炼成块状结晶,经劈削成片状,即为艾片。

5.五倍子加工:1.浸烫:把鲜倍投入沸水中杀青。3~5分钟后,待五倍子表面由黄褐色变为灰色,取出,晒干、阴干或微火烘干。2淋烫:用盛具装好鲜倍,用烧沸的水,慢慢淋烫,至鲜倍变色为止,晒干、微火烘干或在30℃~35℃的烘箱中烘干。浸烫较好。鲜五倍子少,也可淋烫。一定要迅速晒干或烘干,否则容易霉烂变质。烫过的五倍子干得快,商品药材外观好,无霉烂,不易吸潮,好保管。3.直接晒干或烘干:鲜五倍子直接晒干或烤干,所需时间长,有些五倍子还会出现爆裂现象,裂倍易霉烂,颜色灰暗,而且容易回潮。在天气好、鲜五倍子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4.蒸汽处理鲜倍:把鲜五倍子用蒸汽蒸10~20分钟,当变色时取出晾晒或烘烤,五倍子用蒸汽处理,容易变软而粘连,影响摊晒或烘烤。

6.僵蚕:选取4~5龄蚕喷施白僵菌,加温增湿,促进白僵菌繁殖,侵入蚕体,使之发病毙僵,3~4天后可采集。可拾取自然僵死的蚕,采收后,运回加工。加工:将死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取出后晒干或烘干,可将死蚕放入冷却的石灰溶液中浸泡1~2天,然后取出晒干。

7.蟾酥加工:捕捉蟾蜍后洗净泥土,晾干,然后一手大拇指放在蟾蜍颈部,余指握住蟾体,一手执特制的挤浆夹夹挤耳后腺,不要过分用力,即可将白色浆液夹出,亦可用竹刀适当用力刮耳后腺,刮取白色浆液,置于瓷罐或瓷盘中(切不可接触铁器,否则色变黑)。先将浆液用铜筛滤净泥土及杂质,然后放入圆形的模型中晒干,取出,呈扁圆形团块称为“团蟾酥”;呈棋子状称为“棋子酥”;亦有将滤净的浆液涂在玻璃板或瓷盆上晒干的,取下,呈薄片状,统称为“片蟾酥”。若过干不易取出时,可待其回潮后,从翘起处慢慢撕下。

8.蛤蟆油:白露前后捕捉,选肥大的雌蛙,用绳从口部串起,挂于通风处风干,即得“蛤士蟆”。加工:“蛤士蟆”在贯穿悬挂初期,因后肢挣扎活动,使腹内油脂凝集成块。不能打死或水烫,干燥时不能火烤,以免影响油的质量。一般于翌年1-5月剥油,将干燥的雌蛙铺放在地板或木板上,然后喷洒温水使其湿透,装入麻袋,放在温暖的室内8-10小时,待皮肤和肌肉变得潮湿柔软,将林蛙腹部向上剖开,将输卵管轻轻取出,除净卵子及内脏,同时除去黑子(卵细胞)。刚取的油含水分较多,比较潮湿,应于通风阴凉处干燥,即得”哈蟆油”。

9.蛤蚧加工:1.去脏:用小铁锤把活蛤蚧击昏,以锋利的铁钉刺穿下唇,腹部朝上钉在木桌边,用左手抓住蛤蚧两只后腿,右手持利剪,从肛门处剪开腹部至颈部,除去内脏,用白布抹净腹内血迹2.撑腹:用2根竹条,分别插入前肢和后肢,将四肢伸展开。用2根1厘米宽的薄竹片交叉固定四肢基部,使其挺直。然后另用2根薄竹片,长度为前后肢内侧之距离,两竹片并排在一起的宽度约等于竹片长度。下面一片后角修圆,将腹壁左右横向撑开并绷直。最后,用一条长的小圆竹穿过竹片内,插入头部下方,用纱纸条把尾巴绑扎在竹条上。3.烘干:撑好的蛤蚧要及时烘干。将蛤蚧头朝下,数十条为一行放在铁丝网上,排成数行,烘烤12~10小时,炉内温度保持50℃~60℃,检查头部也全烘干,即可出炉。4.扎对装箱:将烘干的蛤蚧,按不同的规格等级,每两只腹部相对称贴紧,用纱布条把颈部和尾巴捆扎配成对,然后每5对或10对交接排在一起,再扎成把,放入内壁有多层纱纸的木箱内,置干燥处,注意勤检查,防虫蛀。

10.鹿茸加工:1.锯茸(1)水煮:先将锯下鹿茸上的不洁物洗去,并挤去一部分血液。将鹿茸锯口朝上,放入煮锅中,煮2小时后提出水面晾干,通过自然的胀缩,使之排出茸血,保持茸色(2)烘制:将煮后晾干的鹿茸放在60℃~70℃烘箱中烘3~4小时。(3)风干:将烘烤过的鹿茸挂在干燥、通风处进行风干,以防止腐败和虫蛀。(4)回水:经过第一次水煮之后再次水煮叫回水。一般需要连续回水3~5次,回水的时间要比第一次煮的时间短,回水之后再烘烤及风干。(5)煮头:经过几次水煮、烘烤和风干之后,鹿茸即将干透,此时,只煮鹿茸的顶头部,防止空头,以保持茸的外形美观。2.砍茸:将锯下的连同脑盖骨的鹿茸刮除残肉、筋膜。绷紧脑皮,然后分别进行水煮、烘烤及风干,但水煮的时间较长,煮后需彻底挖尽筋肉,最后阴干及修正。

11.牛黄:全年均可收集,杀牛时取出肝脏,注意检查胆囊、肝管及胆管等有无结石,如发现立即取出。加工:1.天然牛黄2.人工培植牛黄(1)去除残留物:从牛胆囊中取出埋植物后,用纱布或吸水纸轻擦表面,把粘在埋植物上的黏液和血污擦去。(2)熏硫:取一个密闭的小缸,用篦子在中间隔开,取硫黄10g左右,点燃后放在篦子下层,将埋植物放在篦子上熏蒸5~10min,防止氧化。(3)干燥:①烘箱烘干:温度控制在50℃~60℃;可用灯泡烘干;②石灰干燥:在一容器内,下面铺放干石灰,上面放上用纸裹好的埋植物,再在上方盖上纸。(4)收集:将干燥后的牛黄连网架取出,打开外面裹的纸,用手轻揉或用刀刮取网架外套上的牛黄,刮下的牛黄多为碎片状或粉末状。用棕色瓶收集刮下的牛黄,密封保存或研粉后备用。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专属语言你知道几个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专属语言你知道几个 展开全文 随着天气转凉,我国从北到南开始进入了冬季,收获成为这个季节农民朋友的常有名词,面对谷子回仓,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朋友开始考虑收获后的喜悦啦。但是,对于很多种植中药材的朋友来说,现在进入了药材采收、加工、储存、运输、交易的忙碌时间。属于药材种植加工的很多专属名词逐渐成为我们的口头禅,比如:采收期、初加工、杂质、休整、浸渍、蒸、煮、烫等等,这些挂在嘴边的词语,有很多是传承下来的,有的是新发明的,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呢?有的朋友了解的很多,有的了解的少些,但是真的都了解的朋友有多少呢?我们今天

就与专家一起细数这些属于中药材种植采收和加工的专属词语。 中药材质量由许多因素构成,除了生长年限、采收期之外,还与其生态环境、田间管理措施、采收、加工方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有关。 采收是一项科学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工作,因为药用植物只有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根据不同药用部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采收,才能使收获的中药材质量有所保证。 采收期:指药用植物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按月、旬来表示采收期。采收年限(收获年限):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药用植物收获年限分为:1年收获、2年收获、多年收获和连年收获。 产地加工。药用植物采收后,绝大多数均需在产地及时进行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目的:提高药效和活性成分的含量,保证药材的品质,达到医疗用药的目的,便于包装,贮藏和运输 产地加工的目标:去除非药用部位、杂质、泥沙等,纯净药材。如根和根茎类药材要除去残留茎基和叶鞘等;全草类药材要除去其它杂草和非入药的根与根茎;花类药材要除去霉烂或不合要求的花类等。按药典规定的标准,加工修制成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一节中药材的品种与栽培 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药有效成分多来源于次生代谢产物,不同品种的植物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合成与积累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及量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异。 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有的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的甚至为不同属或不同科。来源为同科不同属的中药如葶苈子;不同科的中药如青黛、珍珠等。有些不同基原的中药材,质量差异较大,例如《中国药典》收载的柴胡。由此可见,品种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的生产主要有两种途径,即野生和栽培(养殖)。我国目前许多药材的栽培主要靠药农分散种植,种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种植范围,造成种质不佳,种质特性退化的情况较为严重。 另外,在栽培过程中滥施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药材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是提高药材质量和保证药材质量稳定的基础与关键。 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 一、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土地辽阔,同种药材会因产地不同(土壤、气候、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的各异)引起药材质量上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可控性,也会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化种植中药材,在建立种植基地时一定要选择该药材生长最适宜的地域。 二、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药材质优效佳,这一概念源于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数千年来被无数的中医临床实践所证实,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辨别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标准,也是中药学中控制药材质量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 通常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西宁大黄、宁夏枸杞、川贝母、川芎、秦艽、辽五味、关防风、怀地黄等。例外的情况是有少数药材,药名前所冠的地名不是指产地,而系指进口或集散地而言,如广木香,并非广州所产,而是从广东进口,藏红花亦非西藏所产,而是从西藏进口。 目前常用的道地药材包括: 1.川药 主产地四川、西藏等。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附子、麦冬、丹参、干姜、白芷、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黄柏、厚朴、金钱草、五倍子、冬虫夏草、麝香等。 2.广药 又称“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0 课程类别:课程类型: 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一、一般情况 《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江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教学要求] 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2.熟悉中药材加工的起源、发展概况和中药材加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最新《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1 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 2 3 4 英文名称: 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0 5 6 课程类别:课程类型: 7 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 8 课程负责人: 9 10 一、一般情况 11 《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 12 13 的关系。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14 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15 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16 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17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18 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19 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实践

20 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2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22 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23 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 24 25 江主编)。 26 27 28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29 第一章绪论 30 [教学内容] 31 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32 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33 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4 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35 [教学要求] 36 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三、以果实及种子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果实类中药材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较好;种子类中药材应在种子完全发育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高时采收较好。如火麻仁、马兜铃、地肤子、青箱子、五味子、王不留行、肉豆蔻、莱菔子、覆盆子、木瓜、山植、瓜蒌、苦杏仁、郁仁、乌梅、金樱子、沙苑子、草决明、补骨纸、胡芦巴、枳壳、吴茱萸、巴豆、酸枣仁、胖大海、大风子、使君子、河子、小茴香、蛇床子、山茱萸、连翘、女贞子、马钱子、菟丝子、牵牛子、天仙子、枸杞子、牛蒡子、薏苡仁、砂仁、草果、益智仁等。对成熟度不一致的品种,应在成熟时随熟随采,分批进行。如急性子、千金子等。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常规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需进行产地加工。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格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中药材初加工方法介绍如下:1、种子类。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种皮或果皮,如薏苡仁、决明子等。有些要击碎果粒,取出种仁供药用,如杏仁、酸枣仁等。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贞子等。2、花类。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芜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极少数种类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杭白菊等。3、果实类。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鲜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瓜篓、陈皮、山茱萸等,应先去除瓤,粒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4、皮类。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5、全草和叶类。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

干,尤其是含芳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麝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至全干。如紫苏、薄荷等。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质叶类,如马齿苋等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6、根及地下茎类。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白芷、丹参、牛膝、前胡、射干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蕹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块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白芍等药材,先要用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还有些种类的药材,如山药、贝母等须用硫磺熏蒸才能较快干燥,保持色泽洁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药材的贮藏。

中药材采收加工学总结

中药材加工学: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与加工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中药材加工: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进行采收与加工处理技术。 中药材的采收:药用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当入药部位器官达到药用要求时,则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收获,这一过程称为中药材的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期:是指药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的要求,达到采收标准的收获时期,一般每一年终按照月、旬表示采收期。 采收年限:也称为收获年限,是指播种(或栽植)到采收所经历的年数。 道地药材: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所生产的药材。生产较为集中,并且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讲究。 产地初加工: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拣选、筛选、风选、清洗、切剥等,然后去除非药用部位,在进行干燥处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其尽快形成商品药材。 净制:中药材在切制、炮制、调配、制剂前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要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中药材。 中药材产地切制:指将净选后的新鲜药材直接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加工工艺,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 蒸、煮、烫的目的:一、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二、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参等;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如桑螵蛸、五倍子等;四、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如黄精、玉竹等; 五、蒸、煮、烫可使一些药材中的酶类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发汗:有些药材产地加工时,通常将药材在晒、微火烘或微煮后,堆置起来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散发,促进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的方法。 中药材的包装:指根据中药材的自然属性,选取适当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采取一定的技术,将中药材包裹封闭,进行必要的装潢并印刷适当的标记和标志的过程。 泛油:中药材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干燥药材表面呈现油状物质,伴有返软,发黏,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 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被干燥药材中水分的气化量,即水分量的减少值。干燥目的: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干燥指通过汽化蒸发除去药材中水分的过程 全年可采收:苏木、降香、沉香、侧柏叶。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枳实、枳壳、青皮、乌梅。成熟经霜变色时采收:山茱萸、川楝子。宜在近成熟的清晨或傍晚采收:枸杞子、女贞子。需提早采收的种子类中药材:牵牛子、肉豆蔻。 中药材贮藏中变异的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虫害、鼠害。 中药材贮藏中变异的现象:发霉、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花正开放时采收:玫瑰花、洋金花、旋复花。霉变一般室温20~35℃,相对湿度75%以上 树皮类中药材采收时间通常清明至夏至间。采收原因:1此时植物生长旺盛,树皮内养料丰富,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并开始移动2.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3.皮质和木质部容易剥离4刮皮操作容易进行5.剥离后伤口容易愈合 中药采收的目的:适时采收,利于优质高产;纯净药用部位,便于商品分级;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使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材的传统采收原则:根据有效成分在体内的消长规律、传统经验和生物特性决定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加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又称中药材初加工或产地加工。 中药材加工的目的是:一、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二、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三、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四、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五、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 加工药材一般都要达到形体完整,身干无杂,色泽好,不变气、味,有效成分破坏少等。所以,药材加工对中药材商品形成、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市场流通和临床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常用加工方法: 一、洗涤与挑选 洗涤主要是洗除药材泥沙和污垢,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的药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选主要是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同时初步分级,利于分别加工和干燥。 二、修整切制 运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分和不合规格的部分,使药材整齐,利于包装,如剪去芦头、须根,进行切片、切瓣、截短等。 目前,药材多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这样易切制,片形好,干燥快,减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去皮、壳。对果实种子或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有利于干燥和储藏。对果实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后晒干去壳,去除种子;或先去壳去除种子,而后晒干。 三、蒸、煮、烫

对某些药材经蒸、煮、或烫后进行干燥。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处理后,则干燥快,不易生虫。加热时间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性质而定,药材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而且利于刮皮抽芯。 四、熏硫 是在药材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有些药材,为使表面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层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运用历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残留高,往往出口受限,应引起重视。新版药典已对部分药材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规定。 五、发汗 将药材晒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散发的方法习称“发汗”,可根据情况反复多次,有利于干燥,可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等。 六、干燥 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和被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除少数鲜用的药材外,均需要干燥。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多数药材用此方法干燥。需注意:①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②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者,不宜用此法。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④药材晒干后,药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 2)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利干燥。含挥发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富含淀粉的药材如需保持粉性,烘干温度应缓缓升高,以免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发生糊化。

中药材加工学

中药材加工学 总论 名词解释 中药材加工 中药材生产阶段为中药饮片炮制、药剂生产提供商品药材所进行的一门独特的传统技术 中药材加工学 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与加工处理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 道地药材 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出的,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讲究的药材 采收季节 研究同一物种、同一生产区域、不同物候期药用部位中可利用成分的积累动态,结合产量指标以确定的最佳采收期 中药材产地切制 净选后的新鲜药材直接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加工工艺。对抗同贮法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

防湿养护法 使用保管技术来改变库房的小气候,或利用自然吸湿物进行贮藏养护的一种方法 中药材干燥系 借扩散作用将水分从药材内部达到药材表面,并从表面受热而汽化蒸发除去 活立树采皮法(环割采皮) 先分别在树基部离地20cm和树干120cm处各环割一刀,在上下割口间沿树干向下对齐割两条切口,之后慢慢将树皮剥下即可 发霉 中药材在适宜的温度(20~35)和湿度(75%以上)条件下,霉菌在其表面或内部滋生、繁殖的现象 虫蛀 中草药经虫蛀后,有的形成孔洞产生蛀粉,有的甚至被完全蛀成粉状的现象 变色 中药材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 泛油(走油或浸油) 中药材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干燥药材表面呈现出油样物质,此时伴有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 气味散失:

中药材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因贮藏时间长而使气味散失或变淡薄 GAP 控制中药材质量,保证临床所用饮片及药物制剂安全有效的中药材质量标准 净制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中药材制成饮片或制剂前的基础工作。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纯度标准 发汗 有些中药材在产地加工时,通常将药材在晒、微火烘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散发,促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的方法 假干燥现象 若干燥速度过快,药材表面的蒸发速度大大超过内部水分扩散到药材表面的速度,导致表面黏着或形成硬壳,从而阻碍内部水分扩散及蒸发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

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见附表),供参考。 附表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2016-12-01 蒲公英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1、概念 中药材加工是指对中药原材料进行技术性系统处理,按照加工的目的和加工的流程的不同,依次可分为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材炮制加工、中药材深加工三个部分。中药材产地加工为中药材加工的第一阶段,又称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 2、目的 因中草药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除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初加工。加工后的药材,既能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另外,在初加工时按照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 3. 产地初加工的方法 一、根及地下茎类药材 (一)分级 将药材的地下部分采收后,按不同大小进行分级,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和商业 (二)净制 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采收后,去除药材中混杂的泥沙、非药用部位、劣质药用部位的处理方法。净制的目的是纯净药材,保证饮片质量,便于下一步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如下: (1)水洗 药用部分采收后,用水洗净掺杂的泥沙、污物,除去芦头和须根。芳香性药 过程中再通过搓、撞除去。

(2)刮皮 药材采收后,对于干后难以去皮的根茎,应趁鲜及时刮去外皮,然后晒干, (3)切 对于质坚不易干燥的粗大根茎,应在采收后即刻洗净除去残茎和毛须,趁鲜 (4)烫 沸水中烫片刻,然后再捞出晒干。通过沸水烫,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破坏酶的活性,促进水分蒸发,利于干燥,并可增加透明度,但要注意水温和时间,以烫至半生不熟为好,过熟则软烂,品质差,如天门冬、百部、延胡索等。 (5)蒸 (6)熏 对于一些粉质程度较高而需久存保色的药材,为了保护产品的色泽,在干燥 的硫磺熏蒸,可在室内、熏硫柜或大缸等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国家现已禁止硫磺熏制) 至五六成千时,须堆积几天,使其“发汗”(即“回潮”),促使内部深层水分向体表转移,以利干燥经多次反复堆晒,才能完全干透。 二、皮类药材 一般采收后按规格趁鲜修切成一定大小的块或片,然后直接晒干。但有些药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和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目的与方法 中药材加工:就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作为中药材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除人工制成品及鲜品)进行采收、加工处理的技术。又称中药材初加工或产地加工。 中药材加工的目的就是:一、除去杂质与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二、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三、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四、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五、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 加工药材一般都要达到形体完整,身干无杂,色泽好,不变气、味,有效成分破坏少等。所以,药材加工对中药材商品形成、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市场流通与临床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常用加工方法: 一、洗涤与挑选 洗涤主要就是洗除药材泥沙与污垢,多用于根及根茎类药材。直接晒干或阴干的药材、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挑选主要就是清除杂质与非药用部分,同时初步分级,利于分别加工与干燥。 二、修整切制 运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分与不合规格的部分,使药材整齐,利于包装,如剪去芦头、须根,进行切片、切瓣、截短等。 目前,药材多在产地趁鲜加工切制,这样易切制,片形好,干燥快,减少一些工序,成本低。 去皮、壳。对果实种子或根及根茎类药材以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有利于干燥与储藏。对果实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后晒干去壳,去除种子;或先去壳去除种子,而后晒干。 三、蒸、煮、烫

对某些药材经蒸、煮、或烫后进行干燥。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处理后,则干燥快,不易生虫。加热时间长短及采取何种加热方法,视药材性质而定,药材加热处理后,不仅容易干燥,而且利于刮皮抽芯。 四、熏硫 就是在药材干燥前后用硫磺熏制。有些药材,为使表面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用硫磺熏制。目前在基层此方法常用,其效果好、成本低、运用历史悠久。但二氧化硫残留高,往往出口受限,应引起重视。新版药典已对部分药材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规定。 五、发汗 将药材晒或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散发的方法习称“发汗”,可根据情况反复多次,有利于干燥,可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等。 六、干燥 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分解与被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除少数鲜用的药材外,均需要干燥。常用的有以下方法: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就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多数药材用此方法干燥。需注意:①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②药材的色泽与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者,不宜用此法。③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④药材晒干后,药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尽而造成局部水分过多而发霉等。 2)烘干。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利干燥。含挥发油或需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富含淀粉的药材如需保持粉性,烘干温度应缓缓升高,以免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发生糊化。 3)阴干。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

各类中药材加工技术

各类中药材加工 采收后的中药材,除了骨碎补,鲜芦根等少数种类可供鲜药用外,大多用其干品。为防止霉烂变质,便于分级、包装、贮藏、调运,也为了进一步加工炮制成饮片需进行产地加工。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品种规模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加工方法也各不相同,现将一般常规中药产地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一)种子类一般果实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种子。有些药材要种皮或果皮,如薏苡仁、决明子等。有些要击碎果粒。有些则要蒸,以破坏药材易变质变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真子等。 (二)花类为了保持花类药材颜色鲜艳,花朵完整,采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或在低温下迅速烘干,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散失,保持浓郁的香气,如红花、芜花、金银花、玫瑰花、月季花等。极少数种类则需先蒸后再进行干燥,如抗白菊等。 (三)果实类一般果实类药材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实大又不易干透的药材,如佛手、酸橙、鲜木瓜等应先切开后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药的药材,如瓜篓、陈皮、山茱萸,应先去除瓤,粒或剥皮后干燥,此外,有极少数药材如乌梅等还需经烘烤烟熏等方法加工。 (四)皮类一般采后趁鲜切成片或块,再晒干即成。但有些种类在采收后应趁鲜刮去外层的栓皮,再进行干燥,如丹皮、椿根皮、黄柏皮等,有些树皮类药材采后应先用沸水略烫后,加码叠放,使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树皮,然后切成丝片或

卷成筒,再进行干燥,如肉桂、厚朴、杜仲等。 (五)全草和叶类采收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芒香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麝香等忌晒,以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有些全草类药材在未干透前就应扎成小捆,再晾全干。如紫苏、薄荷等。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肉制叶类,如马齿苋等应用沸水略烫后再进行干燥。 (六)根及地下茎类这类药材采收后,一般先洗净泥土,除去须根,芦头和残留枝叶等,再进行大小分级,趁鲜切成片,块或段,然后晒干或烘干。如白芷、丹参、牛滕、前胡、射干等;一些肉质性,含水量较高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薤白等,应先用沸水稍烫一下,然后再切块晒干或烘干;对于质坚难以干燥的粗大根茎类药材,如玄参、白芍等药材,先要用沸水煮,再经反复“发汗”,才能完全干燥。还有些种类的药材,如山药、贝母等须用硫磺熏蒸才能较快干燥,保持色泽洁白,粉性足,且能消毒,杀虫防霉,有利于药材的贮藏。

中药材加工—产地初加工

中药材加工一产地初加工 2016-12-01 蒲公英 中药材加工一一产地初加工 1、概念 中药材加工是指对中药原材料进行技术性系统处理,按照加工的目的和加工的流程的不同,依次可分为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材炮制加工、中药材深加工三个部分。中药材产地加工为中药材加工的第一阶段,又称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 2、目的 因中草药采收后,绝大多数尚呈鲜品,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除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进行初加工。加工后的药材,既能保证药材质量,同时可防止霉烂腐败,便于贮藏和运输。另外,在初加工时按照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 3、产地初加工的方法 一、根及地下茎类药材 (一)分级 将药材的地下部分采收后,按不同大小进行分级,以便于进一步加工和商业交流与贸易,如三七、牛膝、白芍等。 (二)净制 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采收后,去除药材中混杂的泥沙、非药用部位、劣质药用部位的处理方法。净制的目的是纯净药材,保证饮片质量,便于下一步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如下: (1)水洗 药用部分采收后,用水洗净掺杂的泥沙、污物,除去芦头和须根。芳香性药材一般不可水洗,如薄荷、藿香,亦可不水洗,让其干后泥土自行脱落或待干燥过程中再通过搓、撞除去。 (2)刮皮

药材采收后,对于干后难以去皮的根茎,应趁鲜及时刮去外皮,然后晒干,如山药、桔梗、牡丹皮等。有的药材需蒸煮才脱皮的,先将根茎洗净后入沸水中蒸煮几分钟,刮去外皮,然后漂净晒干,如天冬、白芍、明党参等。 ⑶切 对于质坚不易干燥的粗大根茎,应在采收后即刻洗净除去残茎和毛须,趁鲜切片、切段或切丁晒干,如丹参、大黄、玄参、葛根等。 ⑷烫 对一些肉质、含水量大的块根、鳞茎类药材,如天冬、百部等,收后宜放入沸水中烫片刻,然后再捞出晒干。通过沸水烫,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破坏酶的活性,促进水分蒸发,利于干燥,并可增加透明度,但要注意水温和时间,以烫至半生不熟为好,过熟则软烂,品质差,如天门冬、百部、延胡索等。 ⑸蒸 有些药材采收后要进行蒸煮,然后再晒干,如郁金、天麻、玉竹、何首乌等。⑹熏 对于一些粉质程度较高而需久存保色的药材,为了保护产品的色泽,在干燥前可用硫磺熏蒸,如山药、泽泻、白芷等。熏硫还可加速干燥,防止霉烂。简易的硫磺熏蒸,可在室内、熏硫柜或大缸等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国家现已禁止硫磺熏制) 根茎类药材除上述的加工方法外,有的还用其传统的加工方法,如浙贝母要将鳞茎表皮擦去,加一些石灰,吸出内部水分,才易干燥。又如玄参体积大,晒至五六成千时,须堆积几天,使其“发汗”(即“回潮”),促使内部深层水分向体表转移,以利干燥经多次反复堆晒,才能完全干透。 二、皮类药材 一般采收后按规格趁鲜修切成一定大小的块或片,然后直接晒干。但有些药材采后要立即刮去栓皮再晒干,如黄柏、丹皮等。还有些药材要经烫处理,如肉桂、厚朴、杜仲等应先放进沸水中稍烫后,取出叠放,让其“发汗”,待内皮层变为紫褐色时,再蒸软刮去栓皮,然后切成丝、片或卷成筒状、双卷筒状,最后晒干或烘干。三、全草及叶类药材 全草和叶类药材含挥发油成分较多,采集后宜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在未完全

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中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药材的品种、产地和栽培技术外,还有药材的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时间、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引起中药内在成分和外观性状发生较大的变化。本章将重点讨论中药材的采收和产地加工与质量的关系。 第1节中药材的采收 中药材的采收是否适宜合理,直接影响着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是中药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中药材采收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采收的时间性和技术性。时间性是指采收期和生长年限;技术性是指采收方法和药用部位的成熟程度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绝不可弧立地看待。因为它们决定了药材的产量、有效组分和毒性成分的含量,以及药材商品的品质等级等。因此,为了获取药材的优质丰产,应当根据药用植(动)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药效成分在体内消长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和采收方法。一、中药材的传统采收方法 传统采收方法的确定通常要考虑诸多自然因素,如中药基原的生物学特性、药用部位的生长特点、成熟程度、采收的难易和产量等,以决定每种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和采收方法。 (一)植物药类 1.根及根茎类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以及春初发芽前采收。此时为植物生长停止或休眠期,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如大黄等。部分中药由于植株生长周期较短,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可在夏季采收,如半夏、太子参等。 2.茎、木类茎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落叶后或春初萌芽前采收,如大血藤等;若与叶同用的药材,则宜在植物的花前期或盛花期采收,如忍冬藤等。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降香等。 3.皮类皮类药材一般在清明至夏至之间采收。因为此时皮内养料丰富,浆汁充足,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剥离后的伤口较易愈合,有利于药材的再生长,如杜仲等。根皮则以秋末冬初采收为宜,并趁鲜抽去木心,如牡丹皮等。 4.叶类叶类药材通常在花前盛叶期或花盛期时采收。此时,植物枝叶生长茂盛,养料丰富,分批采叶对植株影响不大,且可增加产量,如荷叶等。个别经冬不凋的耐寒植物或药用部位特殊者,则必须在秋、冬二季采收,如桑叶等。有的还可与其他药用部位同时采收,如人参叶等。部分应采集落叶,如银杏叶等。 5.花类花类药材一般在花蕾期或花初开时采收,这时花中水分少、香气足。通常应选择在晴天、上午露水初干时采摘,如辛夷等;也有部分药材在花开放时采收,如洋金花等;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如红花等。有些药材不宜迟收,过期则花粉会自然脱落,影响产量,如蒲黄等。 6.果实类果实类药材一般多在充分生长近成熟或完全成熟后采收,如瓜蒌等。少数药材如青皮、枳实,则须在近成熟或幼果时采收。 7.种子类种子类药材必须在完全成熟后方可采收。此时种子内物质积累已停止,达到一定硬度,并且呈现固有的色泽。 8.全草类全草类药材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收,有的在花开时采收。一般割取地上部分,如薄荷等;有的则以全株入药,如细辛等;亦有在初春采其嫩苗的,如茵陈。 9.藻、菌、地衣及孢子类藻类、菌类、地衣类及孢子类药材的采收情况不一,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实体出土孢子未

中药采收与加工学--练习题

1.人参品种及其不同品种的加工方法、最佳采收期的时间 答:(1)生晒参:下须生晒参(只留主根和大的支根,洗净泥土后,用竹刀刮净病斑。 全须生晒参则不下须,用绳线捆住须根以免晒干后折断。 (2)红参:刷净,去须及支根,分别按大小装入蒸笼中蒸2至3小时,先武火后文火,蒸至参根呈半透明时熄火,冷后取出,晒干或烘干。(边条红参:带较长须根者,红参:主根)、 (3)糖参(白参):净后的参根头朝下放入筐中,置沸水中煮15至20分钟,使参根变软,内心稍硬。取出晒半小时至两小时,将参根平放在木板上,用排针扎遍参根全体,再用骨针顺着参根由下往上扎几针,但不能穿透,扎后将参放入缸内,把挑起发亮有丝不断的糖趁热倒入缸内,浸十小时至十二小时后取出,置参盘中晒到不发黏时,进行第二次扎针灌糖。同法灌第三次,晒干或烘干即得。 (4)鲜人参:完整采挖的全参根,净后不经烘、晒而直接整条人参同盛装容器一起消毒灭菌,然后再做真空保存。 (5)白干参:取鲜参剪去支根和须根,刮去外皮,晒干。 大力参:取鲜参剪去支根和须根,置沸水中浸煮片刻,晒干。 (6)参须: ●皮尾参取鲜参的额支根晒干 ●白直须取鲜参的支根,晒至七八成干,搓去外皮,晒干 ●白弯须取鲜参的支根,蒸后晒干 ●红直须取鲜参的须根,蒸后晒干 最佳采收期:九月上、中旬 2.白芍道地产区、产量最大的省份、采收的最佳时间、白芍的商品规格 答:白芍道地产区为浙江,产量最大的省份为为安徽(亳白芍),采收最佳时间为八月间晴天 其商品规格:(1)白芍(2)杭白芍(3)亳白芍(4)川白芍(5)湖南白芍 3.益母草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浙江 4.牛黄商品名称有哪些、牛黄取自胆管或肝管者,多呈管状,故称为管黄。 牛黄取自胆囊,牛黄形较圆,故商品称为胆黄。 5.金银花蕾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大白期”、金银花种苗移栽后第3年开花,开花持续的时间(花期)的大约天数是15 天、金银花品质优最优的品种是密银花,品种产量最大的是山银花。 6.习惯上认为茯苓药材质量比较好的是“云苓” 7.厚朴的最佳采收年限是15~20年,厚朴按照采收加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筒朴(干朴)、根朴、枝朴、兜朴、脑朴, 厚朴的剥皮方法现多采用“环状剥皮”的方法、凹叶厚朴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习称“温朴”.厚朴干皮商品种类、温朴的干皮商品分别是京装和省装、脑朴和筒朴 确定厚朴采收时间方法:根据有效成分厚朴酚含量、植株的胸径、皮的厚度及浸出物等的综合分析,以形成层细胞分裂快,皮层与木质部接触疏松,树皮易剥落为准。(四月下旬至六月下旬,夏至前采收为宜) 8.菊花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按照不同采收加工部位分类分别是?(干燥头状 花序)简述亳菊、贡菊的加工方法。(安徽:亳菊,滁菊、贡菊;浙江:贡菊、杭菊;河南:亳菊、怀菊) 亳菊:采收时连秆割回,倒挂于通风处晾干;至八成干时,将花摘下,置熏房内,用硫黄熏白,一般熏24~36小时后,再取出晒至足干。 贡菊:摊于竹帘上,置入烘房内烘干。温度掌握在30~40度,先高后低,烘至象牙白时取出,置通风干燥处阴干。 9.广藿香的商品规格有石牌老藿香、高要广藿香、海南广藿香

不同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

不同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 间

中药材种类繁多,药用部位不同,其最佳采收的时间也不相同。所谓最佳采收期,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而言的。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和采收的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大部分中药材成熟后应及时采收。中药材的成熟是指药用部位已达到药用标准,符合国家药典规定和要求。药材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性状,所以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外观性状如形、色、质地、大小等最佳的时期进行,才能得到优质的药材,达到较好的效益。 现根据前人经验,结合影响药材性状和品质的因素及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贮失规律,按中药材药用部分的不同,对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简述如下。 一、以根及根茎类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此类中药材一般以根及根茎结实、根条直顺、少分叉、粉性足的质量较好,采收季节多在秋、冬、或早春,待其生长停止、花叶凋谢的休眠期及早春发芽前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为最适时期,因为初春时药用植物准备萌发,根茎部贮存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有或刚开始分解,所以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营养物质最丰富,质量最好。但也有例外情况,如黄芪、草乌、黄连、党参等在秋季采收,而太子参、半夏、附子等则以夏季刨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现把部分品种最适宜的采收期分述如下,供参考。

1、早春采收:甘草、丹参、拳参、虎杖、赤芍、北豆根、地榆、苦参、远志、甘遂、白蔹、独活、前胡、藁本、防风、柴胡、秦艽、白薇、紫草、射干、莪术、天麻、黄芩,南沙参、桔梗、苍术、紫菀、漏芦、三棱、百部、黄精、玉竹等。 2、秋季采收:黄芪、狗脊、防己、威灵仙、草乌、白芍、黄连、升麻、商陆、常山、人参、三七、当归、羌活、北沙参、龙胆、白前、徐长卿、地黄、续断、党参、香附、白附子、重楼、天冬、山药、白及等。 3、冬季采收:大黄、何首乌、牛膝、板蓝根、葛根、玄参、天 花粉、白术、泽泻、天南星、木香、土茯苓、姜黄、郁金等。 4、夏季采收:延胡素、附子、川乌、太子参、贯众、川芎、白芷、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麦冬等。 二、以花入药的中药材品种 花类中药材多在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收,质量较好,如花已盛开,则花易散瓣、破碎、失色、香气逸散,严重影响质量。如,金银花应在夏秋花蕾前头蓬大由青转黄时,丁香在秋季花蕾由绿转红时,辛夷在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玫瑰在春末夏初花将要开放时,槐米在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最适宜,其有效成分含量高,质量好。但也有部分花类中药材品种需在花朵开放时采收,如月季花在春夏季当花微开时,闹羊花在4~5月花开时,洋金花在春夏及花初开时,菊花在秋冬花 盛开时,红花在夏季花由黄变红时等,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