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白山野生猪苓的驯化栽培技术

长白山野生猪苓的驯化栽培技术

长白山野生猪苓的驯化栽培技术
长白山野生猪苓的驯化栽培技术

半夏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第26卷第3期 农业科学研究2005年9月 Vol.26No.3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ep.2005 文章编号:167320747(2005)0320070205 半夏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唐建宁1,吴建宏2,许 强1 (1.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 750021; 2.隆德县凤岭乡农机站,宁夏隆德 756300) 摘 要:半夏是宁夏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之一.由于野生半夏资源日益匮乏,近年来,半夏的人工栽培快繁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综述了近年来半夏人工栽培与驯化技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和人工种子技术等研究进展,半夏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株芽繁殖和块茎繁殖.人工栽培研究主要集中在选种、催芽、遮阴、施肥、培土、控水、摘蕾、防治病虫害,目前对半夏块茎退化、病害控制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应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条件,提高其繁殖能力和产品质量,制定出一套符合GA P原则的SOP技术体系. 关键词:半夏;人工栽培;组织培养;人工种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9 文献标志码:A Progress in Attenu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i nellia Tuber T ang J i anni ng1,W u J i anhong2,X u Qi ang1 (1.School of Agriculture,Ningxia University,Y inchuan750021,China; 2.Fengling villages and towns of Longde756300,Ningxia,China) Abstract:Pi nelli a t uber is one of t he crude medicine plant s in Ningxia(Liupanshan dist rict).Due to it in danger of extinction,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Pi nelli a t uber has caused t he extensive concern in recent years.The perspectives on artificial cult ure,taming of tissue cult ure and t he artificial seed were summarized in t his paper.Several essential step s in t 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were p ut forward,including seeds selection,germination acceleration,disease and pest cont rol etc. K ey w ords:Pi nelli a t uber;artificial cult ure;tissue cult ure;artificial seed 半夏(Pi nelli a ternate(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有小毒,归脾、胃、肺经,列为下品,后历代大多本草均有记载,《本草纲目》除引载本草外,也载半夏图[1].半夏块茎主要含有生物碱、β2谷甾醇、多糖、半夏蛋白、氨基酸、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镇咳、催吐和镇吐、抗癌、调节胃肠功能及利胆等作用[3],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半夏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省[4].宁夏泾源县也盛产半夏,且为当地道地药材之一. 半夏生长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以含水量40%左右,p H值为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为宜[5]. 近年来,由于半夏资源紧缺,许多学者在半夏的人工栽培、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人工种子技术等领域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根据所查资料就近几年来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为更好地开展半夏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人工栽培与驯化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野生半夏资源的过度采集,加之一些农药和除草剂的广泛使用,破坏了野生半夏的自然生长环境,致使野生半夏资源已经十分匮乏.这直接影响到中药材市场上半夏的供应,促使人们进行野生半夏的人工驯化与栽培.自1969年山东省菏泽地区家种半夏初获成功后, 收稿日期:2005202225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152) 作者简介:唐建宁(19762),男,宁夏盐池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学研究.

浅析中药材野生驯化及人工种植

浅析中药材野生驯化及人工种植 发表时间:2018-12-19T17:27:09.9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作者:尹利龙[导读] 我国作为中药材开发使用最早的国家,野生中药材开采严重,保护较少,因此做好野生驯化极为重要,有利于我国中药材产量提升。 (宁夏承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作为中药材开发使用最早的国家,野生中药材开采严重,保护较少,因此做好野生驯化极为重要,有利于我国中药材产量提升。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根据物种驯化原则,选取合理的种植方法,进而达到野生驯化的目的。关键词:中药材;野生驯化;人工种植 一、野生驯化和人工种植的意义 “引种驯化”的含义,就是把外国和外地药用物种以及本地的药用野生种,用人为的方法引到本地和对本地的药用野生种变家种或家养,经过三年以上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这些物种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培与饲养条件,成为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种或品种,这个过程就称为“引种驯化”。 通过野生驯化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保护濒危物种,扩大资源数量,保证中药材的永续利用。我国作为最早开发利用中药材的国家,长期的开发使用,对于保护重视力度差,导致很多动植物重要种类处于濒危或灭绝的状态。而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野生变家种或家养。 二、中药材驯化的原则 2.1环境相似原则 每个生物体都有其固有的遗传特性,其对环境条件具有适应性。在引种驯化中,药用生物的生长,需要考量两地的环境条件上的相似性。如日照条件、温度差异、土壤性质差异等。如果两地生态环境相似,才可以较好的保证物种的遗传特性不发生转变,有利于提高驯化成功率。 2.2物种优势的原则 同一种群和同一种群存在个体差异。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应选择具有相同的发育优势和经济价值的个体作为引种驯化物种的来源。 2.3标准化原则 通过引入标准化管理,标注化种植,才更有利于大面积的种植和推广。因此在中草药种植中,严格按照GAP标准进行操作,从源头到配需结束,全程标准化管理。 2.4产品质量和质量可重复性原则 在中药材的种类和质量标准化和栽培的情况下,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和质量应是可重复的,这需要引进或驯化的品种或质量具有稳定遗传特征。 2.5经济价值与生物特性一致的原则 中草药栽培与农作物栽培和育种有着相同也有诸多不同。产品的组成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对植物来说,就是从根、茎、叶、花、果实到种子。从动物角度来说,包括动物的各种器官或者整个动物。差异主要存在与其内在成分。农产品大多数利用动植物中的营养素,如蛋白质、淀粉、糖、脂肪等主要代谢物。大多数中草药产品使用动植物的废气物质。主要为次生代谢产物如碱、苷、挥发油、黄酮类、酚类、夹杂物和甾体类化合物。 三、引种驯化的方法 中药材的驯化分为植物驯化和动物驯化。因此对于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驯化方式。考虑到物种繁多,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引入的驯化方式也就千差万别。 3.1种驯化树种的选择 物种的选择是引种驯化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引种驯化应根据中药现代化和重要土地建设的需要,以及天然药物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自然条件,确定引种驯化类型。选取合理的驯化物种。如云南驯化的有西洋参、胡黄连等。 3.2相关文本的收集 为了充分了解所选物种的研究数据,通过网络图书馆或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获得相关资料,分别按照草药科学、分类学、资源、栽培、药理学、植物化学、药理学、制剂学、临床科学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开发利用。并编写了该物种的研究报告,作为该物种的引种驯化的基础数据。 3.3产区生态环境与物种生物特征调查 了解引进驯化物种的起源或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气候和植被。 3.4制定引种驯化栽培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 引种驯化包括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以下主要介绍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即S0P。在制定栽培技术时,应根据GAP的要求加以实施,以便今后推广。主要内容如下:L、育苗;2、选择土地和土壤整治;3、苗秧栽培;4、田间管理;5、采集处理;6、中药贮藏。 四、实例分析—野生羌活的驯化栽培技术 4.1驯化流程

野生菌鸡枞 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野生菌鸡枞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鸡枞又名鸡肉丝菇、伞把菇、豆鸡菇,日本人称姬白蚁菌,是著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菇肉幼嫩,香味浓郁,清甜爽口,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誉为“菌中之冠”。 鸡土从是与白蚁共生的特殊真菌,凡是长有鸡土从的地方,地下均有白蚁窝巢,因此成为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的开发性品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通过反复试验,在无白蚁巢的条件下培养,菌丝也能生长,并顺利出菇。具体做法: 1、母种分离:母种培养基配方:马玲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蚁巢20克,清水1000毫升。按常规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菌种可从野生鸡土从子实体中,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茹盖一小块组织,接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0-24℃下培养,通过提纯培养成母种;然后再扩繁原种和栽培种。 2、栽培季节:野生鸡土从出菇于秋季,为此栽培季节应以9月份作为界限,倒计时60天左右,即6月开始制袋接种,7-8月养菌,到秋季9-10月出菇。 3、培养基配制:适用鸡土从生长的配方为杂木屑75%,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白蚁巢土3%。料与水1:1.1,配料后焖2小时,含水量控制65%。栽培袋选用17×35厘米或15×35厘米,料要装实,无棉体袋盖,按常规灭菌。 4、接种养菌:待料温降至25℃时,接入鸡土从菌种。然后置于20-25℃室内,避光培养,一般40-60天菌丝可长满袋。 5、覆土出菇;栽培地选南北朝向,土壤肥沃偏酸性的山坡林地或房前屋后,开畦宽80-100厘米,形成凹陷式;然后将菌袋搬进菇棚内,脱去袋膜,排放

畦床上,间距2-3厘米间隙覆土填实;菌筒表面覆土8-10厘米,喷水保持湿润;畦上架起拱棚遮荫,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85-95%,菇棚内散射光照,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0-40的培养,原基形成菇蕾破土而出,生长成菇。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 鸡土从人工栽培目前尚处于开发性阶段,技术有待研究完善,希望食用菌爱好者因地制宜深入试验研究,从实践中找到稳产捷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分级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分级、名录以及出口管理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分级 1、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濒临灭绝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 2、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 3、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物物种名录共收载了野生药材物种76种,中药材42种。其中一级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有4种,中药材4种;二级野生药材物种27种,中药材17种,三级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45种,中药材21种。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 1、禁止采猎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2、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1)有计划采猎、收购:采猎者必须持有采药证,需要进行采伐或狩猎的,必须申请采伐证或狩猎证,不得在禁止采猎期、禁止采猎区采猎。不得使用禁用工具进行采猎。 (2)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国家计划管理的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其余品种由产地县药材公司或其他单位按照计划采购。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名录 一级保护药材名称:虎骨、豹骨、羚羊角、鹿茸(梅花鹿) 二级保护药材名称:鹿茸(马鹿)、麝香(3个品种)、熊胆(2个品

种)、穿山甲、蟾酥(2个品种)、蛤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3个品种)、黄连(3个品种)、人参、杜仲、厚朴(2个品种)、黄柏(2个品种)、血竭 三级保护药材名称:川贝母(4个品种)、伊贝母(2个品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4个品种)、防风、远志(2个品种)、胡黄连、肉苁蓉、秦艽(4个品种)、细辛(3个品种)、紫草、五味子(2个品种)、蔓荆子(2个品种)、诃子(2个品种)、山茱萸、石斛(5个品种)、阿魏(2个品种)、连翘(2个品种)、羌活(2个品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的出口管理规定 1、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属于自然淘汰的,其药用部分由各级药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但不得出口。 2、二、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药用部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实行限量出口。 3、违反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出口管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没收其野生药材和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野生抚育”与“仿野生栽培”

“野生抚育”与“仿野生栽培”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依据动植物药材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相类似的环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其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平衡的一种药材生产方式。包括了药用植物保护抚育(也称半野生栽培)和药用动物野生抚育。 仿野生栽培属野生抚育范畴是,指在基本没有野生目标药材分布的原生环境或相类似的天然环境中, 完全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 培育和繁殖目标药材种群。仿野生栽培时,药材在近乎野生的环境中生长, 不同于中药材的间作或套种。 目前我国仍有80%左右的中药材品种来自于野生,一方面保证野生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野生药材采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如何提高栽培药材质量,使其与野生药材相近,保证生产药材的天然性,也倍受人们关注。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药材栽培的有机结合, 是中药材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新模式, 近年发展势头良好。川贝母、甘草、麻黄的围栏养护, 人参、黄连、天麻、的林下栽培, 雪莲、冬虫夏草的半野生栽培, 都是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成功实践。 野生抚育的生态学是在抚育药材种群处于复杂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繁殖、生长发育和种群更新时刻受到其它生物种群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野生抚育生态学研究主要涉及: (1)生态因子与抚育种群关系研究。生态因子有温度、光、水、气、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土壤等, 其中光、温度、水及土壤因子是研究重点; (2)种群生态研究。包括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数量调节、生活史对策、种内与种间关系等;(3)药材

猪苓产业现状

植物资源学 药 用 真 菌 猪 苓 综 述 班级:农学111班 姓名:岳文杰 学号:2011010008

药用真菌猪苓综述 一、简介 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 Pers1) Fr1] 是种药用真菌, 又叫豕苓、猪茯苓、野猪屎、地乌桃, 在分类学上属于无隔担子菌亚纲( Holobasidiomycetidae)、无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多孔菌属( Polyporus ) 。猪苓是多年生的菌类药材,呈不规则的黑色条状,主要是由菌核和子实体两部分构成, 菌核生于地下的土层中。1~2 年生的猪苓弹性很好,肉质致密,呈白色,多年生的猪苓较坚硬,肉质较松,呈淡褐色,重量偏轻。菌核表面有“芽眼”,蜜环菌的菌锁从芽眼中伸出。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3 种颜色,生长期中由白变灰,再变黑,黑苓和灰苓是商品药材,白苓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但可作为菌种进行人工栽培。猪苓同其它真菌一样,可以产生子实体,俗称猪苓花,猪苓花可食,亦可作药用,但在自然环境中很少见。子实体从埋于地下的菌核发出,有柄并多次分枝,形成一丛菌盖,总直径可达20 cm,菌盖圆形,宽1~4 cm,中部脐状,有淡黄色的纤维状鳞片,近白色至浅褐色,无环纹,边缘薄而锐,常内卷,肉质干后硬而脆,菌肉薄,白色,菌管长约2 cm,与菌肉同色,下延。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毫米3~4 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大小为3~4.2 μm ×7~10 μm。菌核为药用部分, 其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早有应用和记载, 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淋病、糖尿病、全身浮肿、小

返魂草驯化栽培技术要点

返魂草驯化栽培技术要点(光盘) 一、返魂草生长习性及用途 (一)、返魂草的植物特性及作用 返魂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牛尾巴蒿”,含有机酸类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下气通经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感染等症,有显著疗效。近几年有多家制药企业以返魂草为原料生产治疗肺病新药,如:吉林华康药业的返魂草冲剂、返魂草微丸;修正药业的肺宁冲剂、返魂草口服液;益民堂药业的肺宁颗粒等等。 (二)、生物学特性 返魂草为多年生须根草本植物,从种子播种到新种子形成,需要1—2年。2年以后年年开花结实,每年返魂草生长发育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年生为幼苗生长期、抽茎拔节期、现蕾开花期、结实期、枯萎期。二年生以上返魂草为:出芽返青期、抽茎拔节期、现蕾开花期、结实期、枯萎期。全年生长周期为180天左右。 返魂草是喜阳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通气透水性能好、PH值为5.5——6.5的微酸性的泥炭土、灰棕壤、草炭土等环境。它怕干旱和积水,野生返魂草主要生长在海拔500米——900米之间的山沟、林

缘、路边、湿草甸地。腐殖质肥厚的湿草甸中呈群落态分布。返魂草喜欢凉爽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为3.5℃——4.5℃,全年无霜期为90——130天,有效积温1900——2400℃。返魂草对水分要求比较高,它喜湿怕涝,返魂草发达的须根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供给地上部及其本身生长发育,由于自然生长旺盛,正常情况下,要求土壤含水量在40——70%左右,栽培要选择渗水性良好、排水方便的地块。 (三)、栽培现状及发展前景 返魂草是长白山区主产道地药材,原来以采集野生药材为主,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逐年加大,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已经有部分林业工人和农民开始进行人工栽培,据统计,通化和白山两个地区,已经有人工栽培面积1000亩左右,每年生产的产量大约在500吨左右。目前仅吉林省几家制约企业每年需求量就达2000吨以上,市场缺口很大。通过参观考察,证明人工栽培返魂草是可行的,每亩年产量在500公斤左右,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在7——8元之间,亩产值在3500元左右,是种植粮食作物的4倍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并且一次种植多年受益。参后林地、林缘、弃耕水田等都可以种植,因此可以说,人工栽培返魂草项目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二、返魂草驯化栽培技术 (一)育苗技术

莲都野生水竹驯化栽培技术

莲都野生水竹驯化栽培技术 徐东华尤正通叶伟敏周品田章巧丽 (莲都区林业局323000) 摘要:莲都水竹适应性强,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出笋季节迟,笋期5月初~6月上旬,一般亩产笋可达1200㎏,最高为1800㎏/667㎡。根据当地市场价格,笋产值10800元/667㎡,竹产值550元/667㎡,最高总产值达11350元/667㎡。它繁殖容易,当年造林,当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丰产。 关键词:莲都水竹;栽培技术 2003年以来,区农业局、高溪林业站对野生水竹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强化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试验总结。 1、水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水竹的形态特征 莲都水竹(俗称鳗竹),植株通常大于细叶雷竹,高可达8~9m,胸径可达6.5~8㎝。节间约15~18㎝,新秆绿色,薄被白粉,无毛,节下白粉环明显,秆节隆起,秆环突隆起,具脊,高于箨环,箨鞘绿色,具紫色脉纹,先端具明显的白色放射状条纹,薄背白粉,边缘具白色纤毛,箨耳小,由箨叶基部延伸而成,有的着生于箨叶边缘,形状多变,常呈鸡冠状,箨舌低矮,高约1㎝,平截或微凹。箨叶绿色,先端及边缘染有紫色,微皱三角形或长三角形,舟状直立。叶生较大,长7~13㎝,宽1.1~1.7㎝,背面无毛,竹壁较薄,蔑性好。 作者简介:徐东华(1956-),男,浙江莲都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1.2水竹的生物学特征 1.2.1水竹的生境 莲都水竹最适宜区的生境持点是湿度大,土壤湿润,含水量高,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海拔越高出笋越迟。莲都区水竹一般在山垵水渍地,水沟边房前屋后等地环境生长良好,但也耐干旱瘠薄,据调查发现海拔120~600m土层薄,岩石裸露的山坡地也有分布,其适应性强。 1.2.2水竹的出笋规律 据我们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对莲都高溪样地的样方观察,笋期自5月1日至6月15日止,笋期前后45d,5月10日前出笋数少量,以后逐连增加,5月11日至5月30日为出笋高峰期。林缘出笋比林内出笋早,低海拔出笋比高海拔出笋早,新造竹林出笋比老竹林出笋早。 1.2.3水竹竹鞭生长 竹鞭生长靠鞭梢,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地中,其生长量大,生长方向变化较小,竹鞭粗壮节稀。据我们2004年4月15日样地内跟踪调查,一年内竹鞭新生长3.85m,有节101节,节长达3.8㎝,生长时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11月。竹鞭生长快,鞭量大。 2 水竹的驯化栽培技术 莲都水竹造林较容易,造林当年能出笋,成林快,一般三年即可成林。 2.1造林技术

猪苓真伪鉴别

猪苓真伪鉴别(4-230) 猪苓的药用部位为其干燥的菌核。 一、性状鉴别 猪苓药材呈不规则的块状、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长5-25cm,真径2-6cm。表面具瘤状突起及皱缩,黑色,略有漆样光泽。质地致密而体轻,能浮于水上。断面细腻,淡棕白色或类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 以个大、皮黑而光泽较好、肉白、体稍重者为佳。商品上常把那种分枝少、体形大、表面较光滑的称为猪屎苓(因其形如猪粪),质量较优;另一和分枝多、凹陷深、体形小者为鸡屎苓(因其形如鸡粪),质量较次。 二、显微鉴别 猪苓粉末灰黄白色.以水或斯氏液装片观察可见菌丝多缠成团状,部分散出,无色,少数呈棕色(皮部菌丝),有的菌丝可见有分枝、横隔或结节状膨大,直径2~10μm。草酸钙方晶多为正八面体或双锥形,少数不规则,大小不一,直径3~64μm 。 三、理化鉴别 1 猪苓粉末1g加稀盐酸15ml,煮微沸15分钟,放置24小时,呈胶胨状。 2 猪苓粉末1g加浓盐酸15ml,煮微沸15分钟,放置24小时,不呈胶胨状。 3 猪苓粉末少许,加2%氢氧化钠,放置片刻,不呈胶胨状。 4 猪苓粉末少许,加稀碘酸,溶液不得有蓝紫色或紫黑色出现。 四、伪品鉴别 近年来猪苓在抗乙型肝炎和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日见广泛,其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由于野生猪苓采集困难,栽培猪苓在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产量不高,新的技术推广不够,因而价格、一直居高,远高于同类药材茯苓。价格的居高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于是在市场上就出现了多种伪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陈旧变色的茯苓伪冒。茯苓饮片的陈货常变色呈灰黄色,部分掺入猪苓饮片中不易被发现。主要鉴别要点是伪品颜色偏黄,而不像猪苓的断面偏红而呈淡棕色。伪品边边缘也不具黑而有光泽的猪苓皮。显微鉴别中伪品无草酸钙方晶。理化鉴别中加浓盐酸和2%氢氧化钠溶液的试验,茯苓均呈胶胨状。 2、以炒后变色的茯苓伪冒。茯苓饮片炒制后常呈黄色,部分掺入猪苓饮片中也难以发现。主要鉴别要点是伪品颜色表面偏焦黄,折断后看其内部仍为白色。其余鉴别与陈茯苓相同。 3、以山芋干、白芍的根茎或淀粉等粘合而成。主要鉴别要点是伪品颜色不正,断面有的有纤维状物。伪品边缘也不具黑色而有光泽的猪苓皮。显微鉴别中伪品无菌丝,亦无典型的正八面体或双锥体的草酸钙方晶,却常可见诸如淀粉、纤维、导管、石细胞等高等植物的组织细胞。理化鉴别中加碘液常呈蓝紫色或紫黑色反应。 4、以某些建筑上用的原料如107胶水、墙粉、氢氧化钙、石膏、滑石粉、少许颜料等制成。有的其中还掺有淀粉或各种植物的细粉。这些伪品多数质较重实,入水下沉,有的崩解或使水混浊;表面手感或粗或过细,有的在强光下有晶亮的小点。显微鉴别无菌丝体而可见各种晶体,部分还有淀粉粒或导管、纤维、石细胞等高等植物的组织细胞。理化鉴别的各项也多不符合。 正品猪苓饮片 为不规则片状,厚约1毫米,表面黄白色,光滑,可见黑色皮,易折断,断面略粉性,可用手捻出细小粉末。打粉水合氯醛透化后置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小菌丝及众多结晶体,结晶体呈正八面体形或不规则多面体。 伪品猪苓饮片

珍稀植物引种驯化原理及现状

珍 稀 植 物 引 种 驯 化 原 理 及 现 状 摘要: 植物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taming of plant)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需要的本地植物。 引种驯化的原理有两方面,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未来植物引种与驯化的发展主要是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引种驯化原理生态因子现状意义发展方向 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技术经济活动,其历史已超过万年,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大约始于2500年前,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我国是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国家之一。

引种与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个地区叫引种。引种是将植物向新的生长环境定向移迁。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有的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引种驯化是指野生的和外来的草种在新的生境条件下利用其变异性通过人为作用的影响进行选择和定向培育达到变野生为栽培种的目的植物引种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外地植物的种类品种引入到新的地区,扩大其分布范围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古老农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栽培植物的进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引种仍然是潜力很大的领域。 一.植物引种驯化原理 引种驯化的原理主要有两方面原理: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变异与适应是植物引种与驯化的重要基础 1、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2、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异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3、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差很大,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差异;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基因型的杂合性程度有关;P=G+E(P:引种效果;G:植物适应性的反应规范;E:原产地与引种地生态环境的差异)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就在于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如果引种植物的适应性较宽,环境条件的变化在植物适应性反应规范之内,就是“简单引种”。反之,就是“驯化引种”。 (二)、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原产地与引种地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用成功的可能性。 首先要尽量保证气候相似,要强调气候中温度条件,忽略光、湿、气、土忽略作物对环境适应。常见的关于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有以下几种: 1、达尔文学说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 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的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历史。

猪苓

猪苓 别名: 豕零、野猪食、猪屎苓、地乌桃等。 概述: 猪苓为我国常用的菌类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猪苓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庄子》一书中名为“豕零”;《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记有:“枫树苓,其皮去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用之削去黑皮。”《本草衍义》载:“猪苓,行水之功灵,久服必损肾气,昏入目”。《本草求真》载:“猪苓,凡四苓、五苓等方,并皆用此,性虽有类泽泻,同入膀胱肾经,解热除湿,行窍利水,然水消则脾必燥,水尽则气必走。” 生产分布: 猪苓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陕西、青海、宁夏。主产于河北赞皇、平山、武安、涉县、阜平、涞源、赤城、蔚县、崇礼、围场、平泉;山西阳曲、文水、交城、沁水、武乡、黎城、介休、灵石、岢岚、五台、应县、霍县、兴县、汾阳、岚县、左权、代县、孟县、吉县、和顺;内蒙古宁城、克什克滕、喀喇沁旗;吉林辉南、集安、通化、柳河、长白、抚松、靖宇、延吉、汪清、敦化、龙井、桦甸;黑龙江双鸭山、穆棱、黑河、铁力、宁安;湖南浏阳、平江;四川灌县、北川、旺苍、洪雅、峨边、屏山、荥经、理县、金川、沐川、天全、茂汶、小金、美姑、平武、南坪、马边;贵州遵义、习水、德江、印江、赫章、威宁;陕西周至、宝鸡、太白、凤县、宁陕;青海湟中、互助、循化、贵德、兴海;宁夏泾源、隆德。 形态特征: 菌核体呈块状或不规则形状,表面为棕黑色或黑褐色,有许多凸凹不平的瘤状突起及皱纹。内面近白色或淡黄色,干燥后变硬,整个菌核体由多数白色菌丝交织而成;菌丝中空,直径约3毫米,极细而短。子实体生于菌核上,伞形或伞状半圆形,常多数合生,半木质化,直径5-15厘米或更大,表面深褐色,有细小鳞片,中部凹陷,有细纹,呈放射状,孔口微细,近圆形;担孢子广卵圆形至卵圆形。 生态环境: 猪苓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坡度20-50°的向阳山地、林下,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植被多为阔叶次生林,常见树种为柞、槭、橡、榆、杨、柳、竹等。 生物学特性: 猪苓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地温5-25℃条件下均生长。西北产区地温在17-19℃时生长良好,10℃时萌发,22℃时子实体开放;华北产区平均地温达9.5℃时萌发,12℃左右时新苓生长膨大,14℃左右时新苓萌发多,个体增长快。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腐殖质土、砂壤土,为宜。 猪苓的生活史分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子实体四个阶段。担孢子是子实体产生的有性孢子(长卵状椭圆形,一端有尖,无色,平滑,7-10×3-4毫米),萌发后形成初生菌丝体,初生菌丝体质配后产生双核的次生菌丝,诸多次生菌丝紧密缠结成菌核。菌核主要是储存养分,耐高、低温和干旱。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能够长时间保持休眠状态,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即可在菌丝体的任何部分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一般在3月下旬,表土层5厘米处温度达到8-9℃时,菌核开始生长,菌核体上萌发出许多白色毛点,随着气温的升高,毛点不断长大变厚,形成肥嫩有光泽的白色菌核,逐渐向地表生长。8、9月地温达12-20℃时,菌核生长进入旺盛期,体积、重量迅速增加。菌核色泽从基部到中间由白变黄。此时如遇连阴雨天,空气湿度增高,部分菌核生长出子实体,开放散出孢子。随着地温下降,子实体很快枯烂。10

乡土树种驯化栽培

乡土树种驯化栽培 桃榄Pouteria annamensis (Pierre ex Dub.) Baehni又名:蛋黄果[科属]山榄科Sapotaceae 桃榄属Pouteria 果倒卵形,长约8cm,绿色转蛋黄色,无毛,外果皮极薄,中果皮肉质,肥厚,蛋黄色,可食,味如鸡蛋黄,故又名蛋黄果。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有零星种植。蛋黄果是热带水果,果肉含糖29.1-30.5%,淀粉5.6-8.1%,粗脂肪1-1.14%,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24.3mg。果实除生食外,可制果酱、冰奶油、饮料或果酒。海南蛋黄果美容功效:蛋黄果含有丰富的磷、铁、钙、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及人体必须的十七种氨基酸,具有帮助消化、化痰、补肾、提神醒脑、活血强身、镇静止痛、减压降脂等功效。蛋黄果树姿美丽,适合作庭园栽培。该水果每公斤的市场价格在20至55元之间,是一种极富市场前景的果树种植品种,同时也是解决农村水果种植业品种老化、市场价格低迷,促进农村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1种植具体要求 1.1自然环境要求蛋黄果喜温暖多湿气候,年均温24-27.5℃适宜。能耐短期高温及寒冷,40℃或1-2℃短时间植株不致受害。花期阴雨高温严重落花,果熟期忌低温,冬季低温果实变硬,颇能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以沙壤土生长最好。 1.2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这是一种热带水果,所以要选择阳光照射比较充足的地方,然后田地的土最好是上面比较松下面比较实,这样话保水能力会比较强,而且透气性也不错。土壤里的各种营养元素也要比较充足。 2种植准备 2.1材料选择优良树种,收集种子 2.2选地选在向阳的地方进行种植,土层上松下实,储水性和通透性好,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具有一定坡度的地,有利于排灌,同时要靠近水源。 2.3整地可以采用全垦或者是穴垦,全垦的效果会更好,在整地的时候要施足基肥,将种植地进行消毒杀菌,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病害和虫害的发生。 3种植方式 3.1育苗先做好苗床,苗床的地势要比较高,同时光照要充足、排水良好,将土质整为颗粒状、耙平,然后将苗床浇透,将种子均匀的撒好,最后在上面覆盖一层有机腐肥,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温,通常八到十二天左右即可出苗。 3.2移栽树苗长到三十厘米左右才能移栽,在拔苗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树苗要连着苗床的土一起挖出,这样不会伤到树苗的根茎,同时连着土一起栽种对蛋黄果树来说更容易成活,最后就是在栽种之前还需要将蛋黄果树的一部分枝叶剪去,平缓地种植的株行距3m×4m,植穴100cm× 80cm×60cm;坡地种植的株行距4m×4m,植穴100cm ×100cm×60cm。植穴用绿肥,土杂肥分层压绿,定植时再混入厩肥50-l00kg,过磷酸钙0.5kg/穴。

四倍体栽培棉种的分化与驯化

四倍体栽培棉种的分化与驯化 棉花的驯化经历了从多年生乔木到一年生栽培灌木的过程。两个四倍体栽培棉种,海岛棉(G.barbadense)和陆地棉(G.hirsutum),在四倍体棉种形成以后不断被驯化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 关于海岛棉和陆地棉的驯化研究一直争论不断。尽管早期有不同分子标记和同工酶的研究,但是由于数据有限,结果比较片面。 重测序的研究已经应用于多种作物,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四倍体棉花栽培种全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中,我们对147个不同棉花材料,包括野生近亲,地方品种和现代品种进行了大约5倍覆盖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得到约1.8TB数据,通过锚定到陆地棉参考基因组进行分析。 并辅助海岛棉新海21进行基因组验证,数据缺失率只有6.8%,而且,我们随机选择了 68个SNP通过PCR的方法在7个陆地棉品种和4个海岛棉品种中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我们的准确率达到95%,本研究数据的高质量和测序覆盖倍数足以用来进行后续的进化和群体遗传分析。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我们总共挖掘到16,377,749非单体型SNP(至少在两个品种中出现的 SNP),144,662InDels(lbp-8kb)。 这些变异均匀分布在棉花26条染色体上,平均SNP密度是8.5 SNPs/kb,其中At和Dt之间分别是9.2SNPs/kb和7.4SNPs/kb,At略高于Dt。为了分析147个品种每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共鉴定了 7,993,856共有SNPs(common SNPs)(等位基因频率>5%),包括,种内SNPs海岛棉3,770,221和陆地棉 3,203,112,以及2,752,128(~34.4%)固定SNPs(等位基因频率在海岛棉或者陆地棉中>95%,而在其他物种中<5%)。

猪苓简介

猪苓简介 猪苓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多孔菌科,多孔菌属。以菌核入药。猪苓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常寄生于枫、桦、柞、槭、杨等乔、灌木的树根上。菌核生于地下。从猪苓菌核表皮颜色可以判断其菌龄:一般3年以上的猪苓为黑褐色;2年~3年的为灰黄色;当年新生苓为青白色。 近年来,随着猪苓抗癌作用的发现,市场需求量日益加大,加之野生资源逐渐减少,猪苓市场呈现供不应求之势。由于野生猪苓只在陕西、四川、云南等地有生长,一般只在海拔1200~1600米的山坡上可以挖到,资源很是稀少,加上没有采取保护性挖掘措施,导致目前野生资源枯竭,价格不断上升,人工栽培猪苓效益普遍较高。 猪苓的药理功效 猪苓是一种药用真菌,以菌核供药用,有利水渗湿去痰,耐毒的功能,主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热水泻、淋虫、赤白带下等症。近代临床试验证明,其提取物猪苓多糖,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 猪苓的生长形状 猪苓菌核属多年生,埋在地下,常生于桦树、柳树、杉树、青湿

木、狗骨子、白杨树、青岗树、岩马桑、花叶子等润叶树的树根上。猪苓呈块状或不规则条块或扁圆块状,直径3~10厘米,形似生姜块茎,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猪苓菌核表现的有伴有根状菌素,子实体由菌核上长出,生有10~100余朵,俗称“猪苓谷花”、“菌子”,猪苓菌子芳香、味佳、好吃。 猪苓的生长与生活习惯 猪苓常生于海拔1000~3500米左右的向阳林地,尤其是杂树林内居多,木苓松林内也有分布。土壤的结构与性质,对猪苓的生长有很大的关系。猪苓适宜在疏松、含腐质丰富、湿润、坡度在20~25度的向阳坡上生长。猪苓对温度变化敏感,当温度在10度时猪苓开始萌发,17~19度时猪苓开始生长,22度时子实体开放。当气温在8℃以下、25℃以时上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生长期最适温度为15℃~24℃,土壤的含水量以30%~50%为适宜。栽培猪苓应选择pH值为5~6.7的微酸性或近中性沙壤土。猪苓不能直接寄生于树木上,必须依靠蜜环菌提供养料。猪苓对氮、磷、钾肥要求不高,种后一般不需施肥。 猪苓既不能自养,也不能直接寄生在活的或腐朽的树根上,而是依靠另一种食用真菌栎菌索提供养料,猪苓才能生存,这个“栎菌”名词,是在不同树种下经过试验,选择定名的,有一定的科学含义。

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42种

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 一级(4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二级(17种):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三级(21种):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石斛、阿魏、连翘、羌活。 一级和二级速记歌诀及注解 一马牧草射蟾涂, 二黄双蛤穿厚杜。 三蛇狂饮人熊血, 虎豹羚羊梅花鹿。 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 ①马:马鹿茸。 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 二黄③双蛤④穿厚杜⑤ ③二黄:黄连、黄柏。 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 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 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 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 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 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一级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三级速记歌诀及注解 紫薇丰萸赠猪肉, 川味黄连送石斛。 荆诃刺秦赴远东, 胆大心细也难活。 紫薇丰萸①赠猪肉② ①紫薇丰萸:紫草、阿魏、防风、山茱萸。

②猪肉:猪苓、肉苁蓉。 川味黄连③送石斛 ③川味黄连:川(伊)贝母、五味子、胡黄连、黄芩、连翘。 荆诃刺秦④赴远东⑤ ④荆诃刺秦:蔓荆子、诃子、刺五加、秦艽。 ⑤远东:远志、天冬。 胆⑥大心细⑦也难活⑧ ⑥胆:龙胆(草)。 ⑦细:细辛。 ⑧活:羌活。 配伍禁忌和妊娠禁用慎用药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 1.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 2.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各类贝母、白蔹、白及; 3.藜芦反人参、沙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注: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妊娠禁用慎用药

邢台西部山区野生猪苓生长环境调查与分析

列与古树名木相关的摄影、绘画、书法、诗歌、文学、文艺等多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同时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宣传单、标语横幅、广告牌、公益宣传片、专题讲座、有奖竞猜等丰富多彩的形式[1],切实增强全民保护意识,提高社会群众投身古树名木保护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将古树名木保护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管理保护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部门年度经费预算,用于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复壮养护、科技攻关等。二是由市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会,鼓励社会各界对古树名木保护事业进行资助和捐赠,开展古树名木认养活动[2],有力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3.3明确养护责任,落实专人负责。明确养护责任单位,落实管护责任人,签署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合同,对养护古树名木积极负责、效果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 3.4强化科技攻关,提升保护技术水平。在做好设置保护性栅栏、支架、避雷针、填补树洞、病虫害防治、灌水施肥、桥接等常规复壮措施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的科技攻关,包括古树树龄无损测定技术、树体健康无损评估技术、树洞填充新技术、古树支撑新技术等[3],进一步提高沧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俞青青,章银柯.杭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复壮现状及 对策[J].绿色科技,2018(2):42~46. [2]吴龙飞,金国林,陈文海,等.海宁市古树名木资 源调查及管护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6): 107~109. [3]徐士岐.古树名木保护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北京园林,2018(3):55~61. 猪苓别名猪茯苓、猪灵芝、野猪粪等,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的药用真菌;子实体较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柔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 猪苓作为我国常用名贵药材,已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在《神农本草经》中早有记载;具有利尿、消肿、降肝脂、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典型的菌类药材。近年来,野生猪苓资源逐渐减少,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人工栽培面积较小,导致其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当前每公斤干品价格60元左右,且还有上涨趋势;未来猪苓必然要走人工栽培途径,才能满足医药行业的需求。 为了给人工种植猪苓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我们于2019年6月中下旬对野生猪苓的生长环境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1调查情况 1.1地点。内丘县侯家庄乡天井村。 1.2地形地势。海拔1000m左右,20°~50°西南坡,植被覆盖率85%~90%。 1.3树种。以阔叶林、灌木林为主,主要树种:栎树、栾树、杨树、榆树、柳树、槭树、板栗、酸枣、荆条等。 1.4土壤。土壤pH为中性或弱酸性,棕、褐色土,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较高。1.5土壤水分。土壤较湿润,含水量25%~35%。1.6温度。最低气温15℃~20℃,最高气温28℃~33℃。2结果分析 根据野生猪苓在邢台西部山区生长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猪苓宜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的凉爽山区;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较高、pH值为中性或弱酸性的土壤;土壤较湿润,周围树木较多;坡度20°~50°的向阳山地;气温15℃~30℃生长较快。3讨论与建议 邢台西部山区海拔为1000~2000m,各种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雨雪丰沛,非常适合猪苓的生长,对于人工栽培猪苓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猪苓人工种植每平米3~4年可产干品10kg左右,当前市场价格每公斤50~60元,除去成本,每平米效益可达300~400元,且管理粗放、省工、省时,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邢台西部山区野生猪苓生长环境调查与分析 郭志英1孙叶红1关越1董志军2 (1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邢台054000;2邢台市政府办公室河北邢台054000)资源与环境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第9 期 92 ··

相关文档